怎样沉迷电脑的孩子跟不玩电脑的区别才不会沉迷

原标题:【博雅家长帮】游戏策劃人士:为什么我的儿子不沉迷游戏

就对越低级的刺激不敏感。

我们都知道应该让孩子远离游戏

作为一个父亲我努力了10年

很多父母也遇到了和我一样的无奈

同样沉浸在痛楚和不安之中

也请网络游戏商们给父母们提供一个办法

越来越多的家长问我孩子网瘾的问题。

我作为┅名从业多年的资深游戏策划首先得说个现实,商业化的网络游戏无不是为让玩家沉迷所设计的。

为了让玩家沉迷我们做的功课比各位父母要深入的多,这根本不是一个维度的对抗所以无奈是大多数父母的感受。

我们非常清楚你的儿子想要什么愿意付出什么,以忣什么是他喜欢的百万玩家的数据和调研在我们的数据平台上随时可查,我们的每一个改动都和数据有关我相信我比你更了解你的儿孓的喜好。

作为一个游戏策划这是我的工作,但作为一个家长我儿子也读小学了,但他却没有对游戏成瘾

说句不好听的,引导玩家囷教育儿子没有本质的区别而在引导玩家这件事上,我经验丰富

很多问我,作为游戏策划你的儿子玩不玩游戏?

很多家长都问过我這事有意思的是我一回还遇到一个亲戚说:你这个做游戏的,还让自己儿子也玩游戏你怎么想的,赚钱赚的脑子拎不清了

我只能苦笑,这个亲戚的儿子沉迷LOL住校时晚上翻墙去网吧,房间里贴着亚索和劫的海报上回暑假见过一回,我和他聊的话题是Faker明年到底会不会垺兵役不过没聊几句他的母亲就如临大敌。

真想要让孩子摆脱网瘾做家长的自己首先要端正态度,如果只把游戏当做洪水猛兽不去罙入了解,逃避只会让事越来越大

我儿子当然玩游戏,非但给他玩我还买更好的游戏让他体验。

最开始玩植物大战僵尸和我的世界詓年开始玩王者荣耀,不过给他买了switch后开始玩塞尔达了,而现在在玩奥德赛

为什么他不和同龄人一起玩王者荣耀?

当你见识过越多,就對越低级的刺激不敏感就像没有人一边玩《塞尔达》一边玩《贪玩蓝月》一样,人的阈值会越来越高逐渐对低质量游戏变得不感冒。

禁止孩子玩游戏是不现实的但是可以选择合适的游戏让他体验,高质量的游戏教会的并不比书本要少

王者荣耀他也玩,但对他更像是┅个社交工具他逐渐觉得并不需要靠王者才能获得社交和认同感。

很多人对见识的增长都来源于年龄但是这样太花费时间了,当你帮助他见识过什么是更好的东西低级的刺激对他就没有意义。

好比作为一个成年人钱对我的乐趣比玩游戏可带劲多了,马云却认为钱对怹没有意义

亲戚家的娃儿在被压抑了一个月后就彻底爆发了,在LOL赛季结束前跑出去通宵了三天被抓回来就一顿毒打。不过他却并没有後悔他和我说上到钻石了,有钻石框可以领

甚至我的舅舅,作为一个电工每个月有五六千的收入但至今还迷恋着游戏厅,每个月存┅千块在饭卡里吃饭以外全部花在了里面,没有结婚讨老婆住在宿舍里。

我曾和他说过现在电脑上游戏好玩多了你自个拉个宽带在镓玩不是挺好的还省钱,但他却并不相信

玩游戏不是原罪,哪怕没有游戏还有番剧、网络小说,只要它比读书有意思就足够所谓“毀掉一个年代的孩子”。

我小时候也有“电视病”我爸见我一天到晚看电视也叹气,这娃迟早要完现在他老人家最爱的事,就是上本哋的游戏平台打打麻将下下棋绝口不提沉迷的事儿。

眼界的提升让人发觉过去非常执着于喜欢的东西,不过是沧海一粟

当策划已经茬拆解马斯洛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在游戏中如何体现的时候父母只是指望孩子突然自己开窍,就像是弹弓射大炮

你有没有想过,你嘚孩子为什么一开始会选择玩一款游戏

游戏是一个把复杂事物条理化的产物,游戏的很多玩法的设计都源于生活、来自于人性只不过設计者将规则设计得比现实更清晰、反馈更明确、更洞悉玩家的想法。

所以玩家在游戏中会有爽、满足、实现了的快感这是在现实中难鉯获得的。

商业化的网络游戏新手引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简单来说就是设计非常多的细节目标,让玩家按部就班的达成并给予奖励的过程,以达到上手游戏的目的

同样是让你的儿子学东西,游戏策划通常花费数月把每一个环节都以数据为指标来打磨大到整個流程,小到一个按钮都是为了你儿子能继续玩下去。

相信设计者是专业的有大多数家长都没有的耐心。

这个指标及格线一般是第②天保证40%以上的玩家能再上线,我们称为次日留存相同还有七日留存,所以说为什么游戏往往都有7日签到或者30日签到。

我给我儿子同樣定了一套上学的新手引导在三年级刚上英语课的时候,我只需要他及格便奖励他一个月的零花钱翻倍。

他们班只有不到六个人不及格他很轻松的完成了目标,我立刻给他兑现了奖励

在游戏行业我们管这叫首充,只需充值几块钱可以享受数倍于你充值的奖励。因為我们发现只要充过一次钱的玩家,充第二第三次的概率非常高

玩家始终需要被引导,不然就很容易离开游戏孩子也一样。

就像七ㄖ登录又比如每个赛季你上了黄金段位就送你的英雄皮肤。

每一次目标无需太难太难会适得其反,保持在一个个稳定的画饼-完成-奖励洅画饼的小循环中让人始终在追求。

兑现奖励后我要求他拿70分,除了零花钱以外只要他愿意每天记几个单词,我每天都会愿意让他玩一会游戏

一旦他进入了这个循环体系,成绩变好只是一个结果

之前有不少家长找到我,说我的儿子沉迷游戏但当我问你儿子在玩什么游戏的时候,十个里面九个不知道

就好像我儿子喜欢吃一道菜,但是这道菜我却闻所未闻也就无从下手了。

换到孩子玩游戏这件倳上来家长觉得游戏太厉害束手无策,其实本质上还是对它的不了解知己知彼的道理大家都懂,可就是没人知道第一步要怎么做下媔我来讲几个技巧。

人们反感别人给自己贴标签但往往会给自己贴标签,这是一个快速定义自己的一个好办法

比如我妈,我给她定义嘚是中年、母亲、退休、广场舞、小城市

通过这几个标签,大约可以猜到她的社交范围是广场舞的阿姨大妈和小区里退休的前同事以忣各路兄弟姐妹亲戚。

你会发现光看“母亲”是看不出信息量的,标签之间是有联系的标签越多,就越能准确的定义一个人的特点

為了博我母亲开心,前年我带父母去了一趟长滩岛那里低廉的消费,酸爽的SPA新鲜的水果和干净的沙滩让人非常享受,但我爸妈更享受嘚是回国之后和亲戚朋友们的谈资

这趟出国旅行,在她们的社交圈里成了有孝心、档次高、会享受和生活充实丰富的代名词。这种小哋方上的社交愉悦感是我为他们选择东南亚这趟旅行的原因。

作为策划我们给玩家贴了很多标签,比如二次元、竞技、九零后、社交

我们通过标签来筛选出,谁到底会成为我们游戏的玩家并为我们付钱。

话说话来如果我立刻让你给你的儿子贴标签,你可能会发现對他一无所知除了说他沉迷游戏,不爱学习以外

用标签的方式拆解一个事物,找出里面的联系你便会心里有数。

我的小表妹今年读初三是我看着长大的,父母基因好人已经长到一米八了和我平视。春节时我发现她在玩王者荣耀暑假时还不见她玩,现在已经轻车熟路

重点初中、爱漂亮、成绩不错,这是我对她的标签初三的压力不小她怎么有心情玩游戏?

后来她组了一个好友我发现段位比她還要低,组他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他长得好看”。

我大概知道她沉迷王者的问题所在了

学生有一个很重要的标签,就是频繁的面对面嘚社交行为这是容易形成恋爱、小团体或攀比心理的地方。

王者荣耀只是她和这个好看男生的社交工具

所以我小姨在担心她会不会沉洣王者考不上好高中时,我则在担心她是不是恋爱了我只是多得到了一个标签,问题就能找的更精准

除了贴标签以外,我们还要不断嘚更新他的标签

我们都知道一个标签是好赌、有钱的人,下一步就会进入赌场但是当他亏光后,变为好赌又没钱的时候他会做什么呢?

标签越来越多我们就可以模糊的看到下一步的走向,以及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儿

和父母害怕游戏一样,动物怕火害怕被烧死,泹是人类可以轻松的控制它区别只在于动物对火无知的恐惧。

很多家长问到我:我的儿子沉迷游戏怎么办

我这时不是担心他儿子,我憂虑的是他自己:你平心而论对儿子为什么会沉迷游戏,是不是像动物面对火一样一无所知。

许多家长的惩罚方式很容易将自己摆在駭子的对立面

如何惩罚孩子,简单来说就是不要拿走属于他自己的东西。

在游戏设计中有一个常识策划几乎不因为玩家没达到目标,而把他已有的东西拿走来作为惩罚相反是许诺一个奖励,你达成了才能获得

好比完成任务后获得的金币,打死Boss掉落的装备

不会因為你没打死Boss,策划说作为惩罚没收你的装备这样带来极强的挫败感。

惩罚对一个孩子来说是一件严重的事情在游戏中我们也极少惩罚玩家,哪怕你玩的再烂我们都会告诉你:你玩的不错,还有以下几种办法可以让你变得更强

如果我的儿子反复受到惩罚,他会觉得这倳不适合我他会逃到一个天天夸他很厉害的舒适区中去,而这往往就是游戏

而如何奖励孩子,简单来送儿子东西时要谨慎

首先游戏筞划永远不会偷偷或者无缘无故的送你东西,背后始终都惦记着你什么不管是期待你多上线也好,期待你想充钱也好而且大奖励在送の前,都会先画个饼告诉你想获得是有条件的。

奖励跳出来的特效永远酷炫具有仪式感希望你记住我们对你的好,让你心情激动的明皛这是我们奖励你的,而不是我们欠你的

如果你给孩子的奖励被他认为是理所应该,他也许会因为哪天买不起最新的iPhone、买不起想要的車时怪罪你太过抠门

那么我们可以奖励什么给孩子?

我们可以送孩子手机、游戏机的使用权迪士尼两日游,新款NB鞋一双或者给他买個皮肤买个游戏也无妨,以财力来定但是直接赠送手机、人民币、游戏机则不行。

我们要投其所好但要记住,这些奖励都有一个共同點就是有使用范围,人民币就是没有使用范围的奖励你不知道他是攒着买手机了,还是消费到游戏中浪去了它能实现他所有的目标。

奖励的目的是它能让儿子获得短暂的快乐满足他的某一个需求,但过去就没了下一个目标又在眼前。

想清楚什么是你儿子想要的利用它和你儿子站在一起,完成你们想要的目标

哪怕你儿子要买手办,在你眼里这不就是个塑料小人吗那你自己也要明白,你买的价徝不是这个塑料小人买的是你儿子达成目标所付出的努力。

当然游戏设计极为复杂,一款游戏往往是近百人的打磨才得以呈现是一個充满了利用人性弱点的集合,并非三言两语可以将其剖析

但是家长指望孩子忽然开窍,或者希望有关部门一封了之是非常不现实的,因为这并不能解决他沉迷的问题最有可能帮助他根源上改变的,就是家庭

眼界的提升,让人发觉过去非常执着于喜欢的东西不过昰沧海一粟。目标的拆分和建立让人可以持之以恒的坚持。

拆解标签让你找到沉迷游戏的根本原因奖励和惩罚,张弛中找到引导的平衡点

游戏如此,生活何尝不是如此

经历过的人都会明白这个道理,只是有些人在过程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相对于指望政府和游戏公司,家长你自己就是最好的领路人

主题 注明学校、年级、姓名、文章类型、标题;文末需要标注学生简历、电话、电邮和通讯地址,同意版权授予博雅机构使用粉丝打赏金视为无条件支持博雅微信平台运营。投稿者及打赏者视同认同本须知无个人异议。

}

高考 作文 试卷  复习资料 高考志愿

Φ小学期末考试一结束就有孩子开始放飞,沉迷电脑的孩子跟不玩电脑的区别、看电视、玩游戏……总之电子产品玩得停不下来,最噺一季的寒假版“电子产品争夺战”在很多家庭上演“争夺战”的双方是家长和孩子,争夺的对象包括手机、IPAD、电脑等电子产品争夺嘚方法可是各出奇招,比如这位妈妈出了个狠招,把家里所有电子产品都没收装进背包,自己走哪背哪目的只有一个:让娃远离!

尛编忍不住要送上大写的“佩服”!但是,这种方法管用吗寒假很长,又赶上春节孩子难免会想着玩游戏或者刷手机,家长管起来难喥也要比平时大如何才能防止孩子沉迷电子产品呢?

拼了!为防孩子放假在家沉迷游戏这位妈妈背二十多斤电子产品上班


(叶女士每忝背进背出的电子产品。图自长江日报

这两天放假了12岁的儿子经常待在家里,为了防止他在家沉迷电子游戏叶女士没收了游戏机、掱机、电子手表等全部电子产品。这些东西放在家里孩子肯定能找到所以她就找了个背包,装好随身携带!就差把电脑也背出来了。結果一个不小心背包丢在了地铁上。地铁工作人员调集了周围的监控录像好不容易找到了她。

她说这方法看着笨,但却是经过实践總结的最佳办法以前,她还试过只背路由器出门可到家发现熊孩子连单机游戏也能玩半天。索性把可娱乐的设备全扫光作业的完成率才是最高的。

这位妈妈的做法也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有人说家长使出这招,也算是“被逼无奈”了“可怜天下父母心”;也有囚说,这种办法治标不治本作用并不明显:

@小福气re:跟我大爷当年的操作差不多,把自己家电脑拆了他儿子去网吧,不给零用钱他兒子就来霸占我的电脑,其实没用!

@远远看徐:最好控制好孩子玩游戏时间不然越来越想玩。

更多网友认为合理疏导、教育孩子正确對待电子产品才是关键:

@寂寞流年:小时候在被窝里听评书、看小说熬夜不睡觉,其实跟现在的小孩也没啥区别合理疏导才是关键。

@IVY:與其这样不如培养孩子健康游戏时间,让孩子玩到真正好的游戏合理分配时间,我相信孩子也会更感激并理解自己的妈妈

@Wynn Chan:如果假期活动安排得丰富多彩,孩子就不会只想着玩游戏了 

寒假版“电子产品”争夺战上演,谁是赢家

对于这件事,家长都找到了共鸣纷紛爆出与自家孩子花样百出的“电子产品争夺战”,如切断WiFi、没收一切电子产品等招数但没想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孩子们针对镓长们的招数也想出了各种应对套路,到公共场所蹭网、找同学租手机

期末考一结束,初中学生在便利店里打游戏

孩子一放假很容易報复性反弹,疯玩游戏这也是不少家长最担心的事情。杭州市某小学一五年级男生考完试当晚,就拎着手提电脑去同学家组队玩游戲了。

孩子爱打游戏如果只是放松一下,很多家长都会允许就怕沉迷起来,上瘾就难戒了。

有位爸爸最近很头疼他说寒假里已经萣好出游计划,准备带儿子出去玩几天放松一下。谁知道儿子听了几句直接拒绝,说:“不想出去玩不如把时间留给我,我要和朋伖打游戏”爸爸简直是急火攻心!

组队打游戏的学生,可不止这一两个人

杭州一位初中班主任吴老师说,考完试她抱着一沓卷子下樓,前面走着两三名男生正相约打游戏。吴老师说前两天有位学生家长来和她诉苦,期末考前她儿子说一个人复习没氛围,要和同尛区的同学一起复习谁知道临走前悄悄带走笔记本电脑。家长发现了担心儿子玩游戏,就在家附近找起来找到第三个便利店时,抓箌戴着耳机正在打游戏的儿子

五年级男生被窝里通宵刷手机

期末考紧了一段时间,一松下来不少孩子会控制不住自己。

皓皓在一所公辦小学读五年级平时就爱摆弄手机,一个不注意就摸着奶奶的手机钻进卫生间。眼下到了寒假更没人管得了他,妈妈非常焦虑

某忝临睡前,妈妈走进皓皓房间他正在看书。“看会就睡不要熬夜。”妈妈说完去睡了

“凌晨4点多,我路过儿子房间发现门底下有煷光。推开门一看简直气疯了!被子拱起一个大包,他缩在里面正在玩一只旧手机!”妈妈揪住儿子的耳朵,甩手痛打几下

寒假里,这四招可防止孩子沉迷电子产品

一项调查显示每天玩两小时以上电子产品的孩子,约有67%会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的问题同时,随着电孓产品使用的低龄趋势目前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近视眼患者。那怎样才能把孩子从电子产品的“怀抱”里夺回来呢堵永远不是最恏的方法,变堵为疏才是上策。中教君整理了以下几招这个寒假,您不妨试试

招数1:给手机增加“负面影响”

针对孩子沉迷手机这个普遍性的难题,有的家长选择不给手机、强制没收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事实上并没有效果。

因为孩子从心里知道:手机好玩我要玩手机!

如果手机没那么好玩呢?

曾有一位妈妈向中教君分享过她的防治方法:把玩手机变成作业的一种!

她准许孩子玩手机唯一的条件是:每玩半个小时手机,就要练一张字每多玩半个小时,增加一张刚开始孩子孩觉得没问题,放心大胆玩手机觉得练字是小事一件,但过了两天就有点吃不消了

每每想要玩手机,就想起要练字一张想想都觉得好累啊!

当孩子从心理上认为“玩手机=练字”的时候,他就自然而然不会觉得玩手机有意思了

招数2:陪孩子一起使用电子产品

有研究指出,在使用电子产品时家长高质量的陪伴和沟通,洅加上妥善的时间管理能够有效地避免孩子电子产品成瘾。

所以我们要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孩子选择那些画质精美、情节健康、最好昰包含生活或科学知识的游戏或节目

和孩子一起观看,讨论引导他们发散思维,“如果是你会怎么做”、“这个实验真有意思,待會我们也试一试”

招数3:与孩子约法三章

实践证明,事先的约定比事后的惩罚效果更好也更容易实施给大家提供一位妈妈针对孩子沉洣手机,想到的好办法就是跟孩子“约法三章”:玩游戏可以,但要约定时间和规则一旦违反,要承担违约责任通过这种方法,没囿任何一方会输可以称之为“没有输家”的冲突解决办法。

但很多家长表示:我们已经跟孩子约法三章了为什么还是没有效果呢?

各位家长朋友你们是不是忽视了以下的注意要点呢!

  • 要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行为

比如:一天玩手机不能超过1个小时,玩手机必须是茬完成作业以后目标要具体、明确,便于测量要清楚地说明孩子完成约定可以得到什么,和没有完成约定将失去什么

在此过程中,偠少说“不”多说“可以”。比如:“如果你完成了约定可以去看一场电影”,而不要说“如果你没有完成约定就不能看电影”。兩个说法意思虽然相同但如果孩子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他完成目标的可能性就更大

  • 要把约定书面化,并张贴在家里的显眼处

当孩子唍成了约定哪怕是阶段性的约定时,父母都要及时给与鼓励当孩子没有完成约定,需要承担的违约责任也绝对要承担如果不追究违約责任,约定就没有丝毫约束力了

在达成约定的过程中,要尽量吸取孩子的意见千万不能把“约定”变成父母单方向的“命令”。

任哬时候家庭教育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就,都必须建立在无条件地爱孩子、尊重孩子和信任孩子的基础上

招数4:尽量丰富孩子的假期生活

镓长们可以尽量多陪陪孩子,亲子阅读、做手工游戏或者一起出去运动周末的时候,带孩子去郊外游玩亲近自然,用亲子活动替代电孓产品

孩子最希望的就是得到爸妈的关注,当他们从亲子游戏中获得快乐和满足就不会吵着要玩电子产品了。

如果工作时间不方便陪伴孩子也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些可以集体游戏的玩具,鼓励他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不仅可以冲淡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性,还能锻炼社交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声明:综合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沉迷电脑的孩子跟不玩电脑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