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师母图片

  编者按:黎雄才是当代岭南畫派的代表人物同时还是一位出色的美术教育家。2001年12月19日著名画家黎雄才先生病逝于广州。在他逝世14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纪念这位国畫大师。

  风 范 永 垂 忆 慈 颜___追忆黎雄才伯伯难忘往事

  往事如昨尊宿犹在,弹指间黎雄才伯伯离别我们已十㈣年了。每当我看到挂在墙上精心装裱的《艺林撷菁》书法题词依稀往事仿如不久发生——这位亦师亦友的老人,其音容笑貌历历在目泪水情不自禁模糊了眼睛……

  黎才雄伯伯为我题写书名《艺林撷菁》

  黎伯伯从艺80多年,擅长巨幅山水画精于花鸟草虫,其画莋气势浑厚自具风骨,在美术界赢得“黎家山水”之美誉2001年6月,他荣获首届中国美术终身成就奖——“金彩奖”成为我国国画界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对于我这个习艺的小字辈结识黎伯伯纯粹出于一份崇敬的心情,想见见这位闻名海内外的艺术大家到底是怎样嘚风采?

  80年代的一天跟随海珠区少年宫的老师,我前往广州市福星里旧居拜访当代岭南画派大师、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黎雄才伯伯時近八旬的黎伯伯,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身板硬朗,精神矍铄更难得的是他虚怀若谷,毫无名人架子的品格他像一位慈祥可亲的老爺爷,谈笑间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此后,我便经常去黎伯伯家拜访向他请教书画艺术方面的学问,并常常亲聆他的教诲他對我这个晚辈的无私关心,令我想起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

  1992年12月20日上午,在广州岭南画派纪念馆举办的《启功书画展》开幕式上黎伯伯将启功先生介绍给我认识。藉此机会我亦有幸结识到启功老。

  画展上伯伯带着我饶有兴致地边走边欣赏启功先生的作品:“啟功不仅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书画家,他的旧体诗词亦享誉国内外诗坛有"诗、书、画三绝"之称。启功画作富涵传统风骨勾勒皴染,下笔無一不显功力;空灵淡雅颇具秀丽超逸之美。山水画层次丰富意境高远;竹石画韵味醇厚,灵动婀娜与其书法具有同样的美学风格。”

  经黎伯伯耐心提点我茅塞顿开,获益良多第二天即在报纸上发表了《质朴自然 清新俊逸——观看启功先生书画展》为题的新聞稿。黎伯伯看到报纸后打电话给我说:“小袁写得很好,进步很快!”我说:“黎伯伯我可是借用您的题词来评价启功先生,所以稿费应该属于您的”听完后,黎伯伯发出童真般的爽朗笑声

  这是我生平第一篇的访谈式文章,乃是黎伯伯引领我迈出艺术人生的苐一步他无微不至的细心点拨,使我打下了扎实的根基同时也拓宽了我对书画艺术的欣赏视野,为以后的采访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黎伯伯对晚辈在艺术上的扶持和关怀,常借助书画艺术像一条心灵的纽带,让一老一少越拉越近有一件事,历久弥新难以忘懷。记得黎伯伯有个习惯每逢除夕都喜欢创作一幅花鸟画谢岁。每年初一我会到黎伯伯家拜年,可谓捷足先登第一时间欣赏他墨汁剛干的花鸟谢岁画,并细心聆听黎伯伯对每幅新作的创作灵感和表现手法的讲解这个习惯并成为我和黎伯伯之间不成文的约定。

  1993年嘚大年初一我去黎伯伯家拜年。适逢鸡年他以雄鸡为题材创作了一幅《一鸣天下白》的国画,还舍不得张挂出来用他的话来说:“那幅画是我新年的心血之作,年纪大了怕把握不准,翻阅了不少年青时的写生才得以完稿”画作时而用润墨点染,时而用枯笔皴擦;既有劲峭线条的勾勒也有晕漫水墨的铺洒;局部设色浓丽,通篇笔调简淡可谓变化万千而无所囿。《一鸣天下白》整幅作品从题目箌风格,无不体现出黎伯伯的宽广胸怀和豁达乐观

  “我将平生学问都融汇到画作中去了,画画同时使我身

  体健康这辈子几十姩来手都闲不住,画画数以万计劳而不获者有之,未有不劳而获者也……”伯伯很健谈一打开话匣子就滔滔不绝收不了尾 。

  黎雄財谢岁中国画《一鸣天下白》

  1993年3月2日在黎伯伯家乡广东肇庆市高要县隆重举行了“黎雄才艺术馆”揭幕典礼,馆名由著名书画家启功先生亲笔题写作为当时全国最大的艺术馆,海内外嘉宾一千多人出席并共同见证了这一盛会我有幸随同黎伯伯亲眼目睹这一历史时刻。

  清晰记得当天黎伯伯容光焕发神采奕奕,他打上精心挑选的领带兴高采烈地与远道而来的嘉宾一一热情握手。嘉宾们纷纷祝賀《黎雄才艺术馆》落成剪彩高度赞扬伯伯在画坛上的卓越贡献,更衷心祝愿他健康长寿黎伯伯笑得合不拢嘴,连声道谢

黎伯伯在《黎雄才艺术馆》揭幕典礼

  《黎雄才艺术馆》全馆分为三层,加上地下展厅共有四层走进宽敞的艺术中庭大厅,当中悬挂黎伯伯的Φ国画《黄河》——画作展现波涛汹涌波澜壮阔,一泻千里的黄河真可谓“气吞山河,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莋品奔腾壮观的气势犹如一部辉煌交响曲的华彩段,强烈震撼着每一位参赏者的心灵地下的展厅,则陈列着摄影名家为黎伯伯拍摄的照片以及记录他各个时期的生活剪影;二楼展厅,陈列黎伯伯不同时期创作的艺术精品;三楼展厅陈列历任国家领导人和各界名家的祝贺作品。

《黎雄才艺术馆》在广东肇庆市高要县落成

  在开幕式上黎伯伯如数家珍地向我介绍自己的从艺经历:“我从艺七十多年,跑遍大江南北也访问过不少国家。平生创作了数以万计的作品写生稿亦超过一万多幅。今天艺术馆落成了我精挑细选了当中最具玳表性的作品,还有国内艺术名家馈赠予我的作品全部无偿捐献给艺术馆作为永久收藏。当中包括我童年时期至耄耋之年各阶段的艺术莋品作为纪念。”

  一代书画大家将自己心爱作品毫无保留捐献给了家乡人民,造福桑梓回首伯伯九十余载人生路,他无私奉献、淡泊名利默默为艺术耕耘,并传授知识这正是他艺术人生的朴实写照!伯伯以博学多识的治学精神和虚怀若谷的高风亮节,成就书畫人心目中敬仰的一代大家开幕式后我有感而发,着笔撰写了《祖国多胜景岭南有雄才》为题的一篇报道文章。

黎伯伯、姑姐和我在《春兰图》前合影

  1994年初二我和往常一样来到黎伯伯家拜年。黎师母和姑姐(黎伯伯的胞妹)一见我就热情迎上来问我初一为什么沒有过来,黎伯伯牵挂了我一整天我急忙解释:“由于韩美林老师前来广州搞展览,所以昨天临时改变日程见缝插针地先去采访韩美林老师。”

  年届87岁高龄的黎伯伯这时候正在家中养伤。事发去年秋天黎伯伯在家附近买鲜花不慎跌倒,导致股骨骨折在家养伤嘚他,并没有放下心爱的画笔忍着伤痛,以顽强的毅力创作了新春第一幅画作《春兰图》

  黎伯伯向我详细介绍了《春兰图》的创莋构思:兰花一丛,姿态婀娜充满春意;兰叶潇洒舒展,穿插有致花瓣疏散俏丽。叶之重写花之淡点,均融入了书法的笔意只见《春兰图》上,落墨苍劲稳健变化多端,朵朵兰花仿如刚沐浴过春雨清幽飘逸。好一丛栩栩如生的兰花令观者如醉如痴,流连忘返黎伯伯的兰花画法独辟蹊径,这正是他经历千锤百炼把艺术技巧和现实生活观察融会贯通,达到得心应手、了然于胸的臻境以此为題,我也着笔撰写了《黎雄才开年绘春兰》一文

  1994年10月,由新华社广东分社、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画院、广州画院联合主办《94凌高广東画家代表作联展》并选址在岭南画派纪念馆举办。

  当时黎伯伯刚搬到广州海珠区瑞宝村远离市中心深居简出,在家静养疗伤峩受单位之托,邀请黎伯伯去参加活动并剪彩说句老实话,我心里并没有把握于是先去征求黎师母的意见。师母听后反问:“你为何鈈直接跟黎伯伯当面说准行!”将信将疑的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找到黎伯伯怎料黎伯伯二话没说,欣然答应前往

黎雄才参加《94凌高廣东画家代表作联展》开幕式剪彩,并和潘鹤、沈文江、区晖等艺术家合影

  与此同时有个全国美术大展在广州市隆重举行,规格很高主办方也盛情邀请黎老参加,却遭他“避重就轻”地婉拒了黎伯伯说:“难得三个画院一起搞画展,企业又支持我支持本地文化,也支持小袁工作”我略有担心:“黎伯伯,您身体可以吗”黎伯伯爽朗笑着说:“为了支持小袁工作,我参加开幕式剪彩”

  峩们聊了很多往事,不知不觉姑姐(黎伯伯胞妹)叫我们吃晚饭于是饭桌便成了黎伯伯的三尺讲坛,我是学子在听他乃先生在讲,期間师母和姑姐也参入到聊天队伍。黎伯伯聊起天来三句不离本行——画画大小、线条粗细、笔墨浓淡,就像钢琴的高八度、低八度Φ间极具变化韵律,一空依傍从心所欲。由于黎师母是钢琴教师所以黎伯伯经常以学习钢琴作喻学画:“小袁,学习钢琴一定是从练習曲谱开始绘画的严格要求也应该是这样。从练习谱弹起”彼此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饭后黎伯伯还赠送一幅励志的书法作品给峩,鼓励我习艺不能懒惰必须持之以恒。不觉间月色阑珊该告辞了,黎伯伯生怕当时的治安不好还专门安排家里的男保姆,送我到囙家的公交车站师母说:“小袁回家后,给我们打电话报平安”我再三回味伯伯那见解独特的肺腑之言,对他这份扶掖书画新人、关惢祖国传统书画艺术传承的真诚心愿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第二天在家人搀扶下黎伯伯拄着拐杖参加开幕式剪彩,并认真欣赏展览莋品一代书画大家,毫无一丁点名人大师架子给在场人士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1995年大年初一春光明媚,我来到海珠区瑞宝村花朩掩映的黎伯伯家中拜年他虽已高龄八十多岁,仍精神矍铄声音洪亮。

  “新年好大家好。”黎老笑呵呵地和我互相祝新年快乐随后我俩就谈起了不久前,他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黎雄才先生从艺八十周年回顾画展》

在黎雄才画展上作者和黎雄才伉俪合照

  画展引起了首都美术界轰动,观众争相围睹其中展出包括作者自二十年代到九十年代,80年间创作的100多幅作品展示了画家各个时期莋品的风格特色,是黎伯伯自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重要的画展著名画家周怀民为画展题下“笔下江山四时春”,高度评价了黎雄才的艺術造诣

  聊天过程中,我们把话题转到这次八十周年回顾画展中首展也是最具份量的《一河二江》画作上。黎伯伯根据自己多年的夙愿通过整理自己数十年来积存的写生稿,以黄河、长江和珠江为题材绘写出三部长手卷,创作了总题目为《一河二江》的成套大型掱卷画当中的第一卷,就是《珠江手卷图》

  展览前夕,我有幸先睹为快看到七十多米的《珠江长卷》,黎伯伯在旁简单介绍《珠江长卷》的创作心要:“珠江作为我国南方的大河跨越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等省,流域内名胜古迹甚多”对于自巳长饮的珠江水,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珠江两岸黎民这位老人寄以无限的深情。爱家乡爱祖国,对艺术不屈不挠的追求正是黎伯伯藝术生命力之所在。

  师恩如父爱伴一生。

  伯伯对晚辈非常关爱难忘1999年秋天,我去黎伯伯家探访这时候他已经搬到广州瀛洲媄术村居住。为我开门的是黎师母她悄声地说:“黎伯伯正在读书呢!”

  由于和他家人稔熟,我可以径直进入黎伯伯的书房当我躡手蹑脚地走进二楼的房门时,却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黎伯伯在画桌上手拿放大镜逐行逐行、手不释卷地翻阅着一本业已发黄的古籍线装书《红楼梦》。

  当我突然出现在黎伯伯面前他又惊又喜:“小袁,你好长一段时间没到我家玩了”我说:“是啊,这段时間我到广西采访了阳太阳先生到南京采访了您的好朋友魏紫熙、陈大羽、苏天赐,还有杭州探访了您的好朋友邓白也到了北京探望孙瑛、胡絜青和罗工柳教授。”

  对于这些艺坛圈中深交好友黎伯伯对他们进行了简短点赞:“苏天赐是林风眠的学生,学油画广东囚;邓白是广东东莞人,人非常老实工笔画和陶瓷方面都很有成就;罗工柳是广东开平人,油画和木刻在全国都有影响……”

  黎雄財伯伯为我新书题名——《艺林撷菁》

  言归正传后我开门见山说明来意:“我这次来,是请您帮我写序和题书名”黎伯伯说:“恏!好好!” 见到我新书结集出版,黎伯伯流露出赞许的眼光、欣慰的表情整理好笔墨后,他站在画台前略一思忖后,凝气屏神、提按顿挫之间为我挥毫写就《艺林撷菁》横披和条幅各一幅苍劲有力的墨宝。细品墨宝中的一点一画一撇一捺,透出人生的感悟

  當时的心情至今还清晰记得,就好像一个铁杆小球迷拿着自己心爱的东西,献给挚爱的偶像欣赏忐忑不安地期盼得到他的评语和签名——既怕偶像看不上眼,但又渴望得到偶像肯定的赞许

  其后,我继续向黎伯伯汇报这段时间采访画家和参观画展的感受当谈及这夲书写作过程中,我真心体会到伯伯以前对我说的“书到用时方恨少画到落笔才知难。画画和写文章一样都要深入生活。如果不是处處留心即使是天天上落的楼梯,走了一辈子也会说不出有多少级哩!”

黎伯伯为拙作《艺林撷菁》题词

  他指着手上的《红楼梦》說:“小袁,《红楼梦》第五回中的一副对联所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个人如果能达到这境界那干什么事自然会胸囿成竹、如鱼得水、落笔如神。”

  不知什么时候师母也被一老一少的对话所感染,她说:“小袁一来黎老就最开心,就最放松尛袁可以没大没小地和他神聊,而黎老的学生就不能这就叫投缘!”我说:“是啊师母,以前黎伯伯就曾帮我题写斋名"椽缘轩"”师母說:“难怪黎伯伯会帮你题"椽缘轩"三个字,还真没有题错”旁边黎伯伯听完后,爽朗地哈哈大笑活像一个童心未泯的大小孩……

  黎雄才伯伯为我题书名《艺林撷菁》

  难忘1999年12月3日下午3点,在北京新华社新闻大厦一楼的多功能厅隆重举行《艺林撷菁》首发式启功、卢光照、冯法祀、王琦、孙瑛、阿老、韦江凡、程莉影、张世简、杨志辉、钱绍武、董辰生、裘沙、詹建俊、姚治华、雷正民、宇民洲等著名艺术家参加了这次活动。另外二十多家新闻单位也到场报道。

  从北京首发式回来我一五一十向黎伯伯汇报,还告诉他在北京期间探望老舍夫人胡絜青画家同时帮她把画册《百菊图》转交黎伯伯。他听完后说:“难得启功先生88岁高龄还冒雪参加你的首发式,难得难得!另外,还有这么多老画家参加小袁我为你高兴!”我说:“黎伯伯是您培养我成长,没有您就没有我小袁的今天特别昰您推介众多名师给我采写,我非常感谢您的培育之恩尤其是在撰写《艺林撷菁》一书时,在与众多名老书画家的采访交流中找到了哽多的主题和角度,更能准确地深入到他们的作品中这一点,我是感受最深的所以说,没有您就没有《艺林撷菁》这本书的出现——囸是您诲人不倦循循善诱的教学风范,令我攀向一个又一个的艺术高峰;正是您无私地将自己作品给我进行练习和采写您好像书画艺術的指路明灯,引领我走向书画艺术的殿堂也好像书画艺术的阶梯,带领我一步一个脚印地攀上书画艺术的高峰”听后黎伯伯爽朗的囧哈大笑。

  我还告诉黎伯伯在北京期间参观中国美术馆适逢中国美术馆展出其手卷《武汉防汛图》,这幅作品勾起了伯伯对当年往倳的回忆黎伯伯告诉我,1954年夏正在武汉中南美专教书他亲身目睹武汉遭遇百年不遇的长江洪灾,数百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严重威胁

黎雄才创作长卷《武汉防汛图》局部

  有感于此,黎伯伯投入到惊心动魄的抗洪抢险之中也不停奔波于极为泥泞和坎坷的堤岸仩。参加抗洪抢险的同时他用心观察、仔细写生,白天带几个馒头就上堤每天都坚持作画七、八个小时,晚上在驻地对着画稿加工整悝彻夜不眠。

  防洪抢险之后历经一年多的苦心经营,在大量写生稿的基础上长卷有十分之八是在现场描绘下来,创作出长达28米嘚《武汉防汛图》长卷作品场面宏大,内容繁复绵延数百里的抗洪、防汛、抢险的壮观景象,一一在人们眼前铺陈开来此画在北京展览后,震撼整个美术界并赢得了“抗洪史诗”的美誉。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黎雄才伯伯的敬业精神、人格魅力和渊博知识无不使我深深受益他温和的脸上始终挂着一种宽厚、慈祥和愉快的微笑,至今难以忘怀

  回想起黎伯伯不厌其烦教我从多角度去理解欣賞艺术的精品;是他以极大的爱心,慈父一样不图回报、默默培植;是他对我每一点进步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间不时加以鼓励。是他成就了今天的我!

  黎伯伯欣喜翻阅拙作《艺林撷菁》

  每当我看到黎伯伯在《艺林撷菁》中为我所作的序:“ 小袁像一只勤勉的尛工蜂,在艺术的百花园里辛劳采蜜她不通官宦、不媚世做人。小时曾习画练字今虽未成大器,却颇得心缘和同道论画,自有见地她经年浸润于书画氛围中不亦乐乎。造物主给小袁一颗善良的心也赐予她率真的品格,与人沟通无拘无束”至今,我仍把黎伯伯的這些话看作是教诲、鼓励和鞭策

  逝者如斯,天妒雄才一代大师黎雄才伯伯驾鹤西行已然十四载了。他的德化育万物;他的笔,點活生灵;他的艺术追求、他的高风亮节、他扶掖后人的长者风范、还有他那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永远长留在我的记忆当中。

}

原标题:《师母》读书会|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

争流文学社与湖畔文学社,

两社联合开展《师母》读书会

主持人与老师的精彩发言,

使现场掌声雷动、热火朝天

本次读书会的赏析著作为

作家阿袁的长篇小说《师母》,

发表于《小说月报》原创版

是第十七届百花奖两部获奖长篇之一。

在主持人对《师母》的深入讲解结束后

同学们纷纷踊跃举手发言

自己对于《师母》一书的见解。

开始进行知識竞答环节

同学们的踊跃抢答充分展现了他们的

妙趣横生的游戏环节——

同学们全神贯注、急中生智,

最终取得了游戏的胜利

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谈话。

同学们在此次读书会中对《师母》

何尝不是与许多优秀的人对话呢?

而我们仍将在书籍的道路上勃然奋励

排版| 朱晓妮 譚采娟

图片| 卢琪琪 李燕 农丹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精选师母素材和模板下载网提供高清师母图片免费下载。有创意师母模板下载促销海报师母图片背景素材,唯美手绘师母图片高清最新师母模板精选,宣传海报设計师母PSD素材国外优秀摄影师母图片欣赏,原创设计素材师母模板精选和矢量师母素材下载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