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这步,用象棋术语大全,怎么表达?

 开局:是指双方按各自的战略思想把棋子布成一定阵势的阶段,通常在10回合之内,但有的已达到15回合。

  中局:是阵势布列后双方棋子接触,进行扭杀的阶段,介于开局与残局之间。

  残局:是尾声阶段,主要特点是兵力消耗过半,通常以双方各剩两个大子时为残局。

  九宫:将帅活动区域 棋盘的“米字格”,当对方棋子逼近时,通常要转为防守。

  中线:棋盘中第五条直线,五(红方)、5(黑方)代表中路。

  底二路:河界下第三条横线,进攻将、帅的险要道路。 

  肋道:中线左右的四、六(4、6)路,属于攻防要道。 

  巡河:一方的棋子(一般指车、炮)在己方河界上。 

  骑河:一方的棋子在对方河界上称骑河。 

  将:称将军、照将等,攻击敌方帅、将。 

  应将(解将):对于将军采取反击、躲避、防卫的办法。 

  将死:照将无法应将称将死。 

  困毙:走棋一方无棋可走,称困毙。 

  杀:走子企图下一步将军,将死对方者,称杀着,简称“杀”。 

  捉:走子后造成下一着吃掉对方某个无根子。 

  打:将、杀、捉等攻击手段统称打。 

  兑:走子与同等子互换吃者,称“兑”。 

  闲:不属于打的棋,统称闲。 

  先手:开局时红先,对局中的主动者。 

  后手:开局时黑后,对局中的被动者。 

  均势:双方局势均衡、兵力相等。 

  优势:一方兵力多于另一方,或掌握了棋局的主动,明显好走。 

  胜势:一方多子占优,局势大局已定,胜利在望的一方称胜势。 

  入局:一方兵力攻入对方阵地,连续将军(或步步催杀)而取得胜利的过程。 

  妙着:对局中,一方走出出人意料的棋,从而取得战术上的成功,或棋局的主动权。 

  正着:当时棋局下必须走的一着或数着,也指正确着法或官着。

  劣着:一方弈出着法无全局观念,或进攻不当,防守不力,往往导致局势不利或失败。 

  起着:开局第一着。

  献:凡走子送吃者,谓之“献”。

  拦:凡走子拦阻对方子力之左右进退移动者,谓之“拦”。

  解杀:凡走子直接化解对方之杀着者,谓之“解杀”,若“解杀”同时给予对方“杀”,则称“解杀还杀”。 

  有根:凡被捉子如有另子保护,可以反吃者,谓之“有根”,否则谓之“无根”。 

  真根:凡有根子之“根”(即保护子)于该子被对方吃去时,确可反吃敌子者,谓之“真根”。 

  假根:凡有根子之“根”于该子吃去时,不能移动反吃敌子者,谓之“假根”。

  收藏者在购买古董象棋时要注意“三看”:一看质地,二看年代,三看工艺。 

  同样是木质象棋,以木质细密的绿檀木、金丝楠木象棋最为贵重,其市场价格多在8万元以上;紫檀木象棋次之。而其他木质的象棋,如红檀木、红木等,市场价格多在5000元到6万元之间。另外,缺棋子的非成套象棋价格会大幅度“缩水”,有的“缩水”可能会多达5成以上。如今,由于珠宝价格大幅度攀升,很多人会想当然地认为用珠宝玉石制作的象棋也一定会价格飞升,但从市场交易情况来看其实不然。古色古香的木质象棋所蕴含的民族文化更浓厚,往往比珠光宝气的更有收藏价值。玉石类象棋只有用上等墨玉与岫玉制作的值得长期收藏;白玉象棋固然珍贵,但目前市场存量极少,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一般收藏爱好者难以承受。 

  从目前的象棋收藏市场来看,明清时期的象棋是藏家最为关注的品种。工艺是否精湛也是衡量象棋价值的标准之一。值得注意的是,高档的象棋一般都做工精致、表面光滑匀称,不会有过多的雕刻,但如果遇到有雕花的珍品象棋,藏家定会争相购买。在北京举行的一场拍卖会上,一副象牙茜色填金浅刻福寿纹象棋,估价20万至30万元。此副象棋材质厚实,包浆温润,正面刻填红黑二色楷书,字体端正,笔力雄健;侧面填金浅刻缠枝莲纹装饰,线条流畅;棋背刻双蝠拱团寿纹,寓意福寿双至。象棋通体纹饰繁复,图案具有吉祥意义,为典型乾隆朝工艺风格,极为珍贵。最终,这副象棋以高达77万元的价格成交。


  木制象棋收藏较为普遍。木制象棋以绿檀木、金丝楠木象棋最为贵重,紫檀次之。玉石象棋受关注较少,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与传统玉石象棋多选用玛瑙、岫玉等低档玉材有关,高档和田玉象棋在收藏市场上难得一见。北京玉尺堂的李燕说出了高档玉石象棋稀缺的原因所在:玉石象棋

  1、高档玉料成本高昂。随着近年玉器收藏持续升温,各种玉石原料的价格也一路上扬,作为软玉之王的和田玉原料价格更是稳居涨幅之首。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矿藏资源,和田玉产量日渐减少,而最珍贵的和田玉品种――和田玉籽料在源产地更是近乎绝迹,这成为和田玉原料价格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也使得和田玉象棋的原料成本大幅增加,一副和田玉象棋的用料少则数万元,多则几十万元。

  2、象棋的32粒棋子要求色质均一是选料上的一大难点。一副常规大小的棋子用料达到几十公斤,有时几公斤玉料只能做出一粒合格的棋子,这比奥运奖牌选料的难度更甚。

  3、高档和田玉象棋价值不菲。高成本决定了高档和田玉象棋的价格也相应高昂,这也让和田玉象棋成为普通收藏者眼里可望而不可即的收藏极品。


  其一、材质本身具有收藏价值,而且具有保值、增值的特点。 和田玉象棋――北京玉尺堂

  和田玉棋子选自上等和田玉,工艺精湛;棋盘采用红木嵌银工艺。和田玉和红木制品近年来价格一路走高,虽然因经济危机而价格上升趋缓,但业内专家都看好二者将来的升值空间,况且二者的结合本身也是棋类收藏品的一个创新。 

  其二、棋子和棋盘都有独特的创意,充分体现了中国象棋凝结中华民族数千年智慧的历史文化特征。 

  在收藏品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的今天,单凭优良的材质已难以获取收藏者的青睐,只有拥有独特艺术品味和锐意创新精神的作品才能成为真正的传世精品。 

  其三、品牌价值提升升值空间。

  色质均一的和田玉棋子、图形符号、红木雕刻嵌银丝棋盘等创意都源自品牌建设。一个快速成长的品牌必将为藏品带来更多的升值空间。

[编辑本段]象棋起源及演变

  一般认为,象棋起源于中国。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所著《中国科学文化史》中明确提出,象棋是中国人的创造。他详尽地分析了中国古代游戏-六博与天文、象术、数学的关系,他说:“只有在中国,阴阳理论的盛行促使象棋雏形的产生,带有天文性质的占卜术得以发明,继而发展成带有军事含义的一种游戏。”接着陆续有苏联学者发表文章,批驳印度起源说。1972年南斯拉夫历史学家比吉夫的专著《象棋-宇宙的象征》断定象棋首先出现在公元569年的中国(象戏),然后才逐渐传播开来。

  现代的象棋型式,到宋代方才制定。宋代的理学家程颢有一首咏象棋的诗说:“大都博弃皆戏剧,象戏翻能学用兵。车马尚存周戏法,偏神兼备汉官名。中军八面将军重,河外尖斜步卒轻,却凭纹愁聊自笑,雄如刘项亦闲争。”他诗中还没提到炮,炮这兵种,是最后加入的,当然是要在中国人发明了火药火器之后,才反映在象棋上。

    双车者占对方象眼,我在书上看到过是胜局,可惜忘了,让别人和了,希望高手指点,谢谢
    只要你的将和象不在同一侧,和棋定型,没啥可争的。看看象棋实用残局就明白了。
}

    象棋对弈中,一方的两马成互相连络、保护之势。如一马为对方所吃,另一马可反吃对方。象棋谚语中有“马跳连环气死车”之说。《白雪遗音·马头调·下象棋》:“连环马,看你老将往那里去。”

  象棋术语:指对弈中一方两马结成连环,互保互助,因而得名。也称:“连环马”。是一般对弈中一种罕见的妙招。攻守兼备,既可保子运子,又可抓点反攻。

    象棋术语:穿宫马也称“拐脚马”、“转脚马”。象棋术语。上象后马二进四从象田出动,再穿上角奔河头,运用得当,可乘势直奔“卧槽”打将以威胁对方;如遇阻拦或受到对方当头炮的牵制,则会施展不开。可用盘头马、探花阵(一分魅惑)对穿宫马实施强力牵制。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一方双马正起,士角有一炮相隔(炮二平五、马2进3,马二进三、炮8平6,车一平二、马8进7),故亦称“夹炮屏风”。有先手反宫马和后手反宫马,其中后手反宫马多见,是对抗中炮的主流布局之一,先手反宫马则常出现在飞相局、起马局等柔性布局中。一般说反宫马是指后手反宫马。

  反宫马利用仕角炮对红方马八进七这步棋进行牵制,以延缓红方的出子速度,赢得反击时间,是其开局思想的一个基点。在旧的象棋理论中,反宫马被认为由于士角炮对左马(按照通行的行棋方向)的妨碍而削弱了中防,一直被当作“偏局”看待,直到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代宗师胡荣华对其进行了重新的研究思索,并著《反宫马专集》,反宫马又重新成为象棋舞台的主角之一,并在八九十年代得到很大发展,与屏风马一起成为后手对抗中炮的两大主流布局。  如右图所示,黑方布局即为(后手)反宫马,根据进一步的着法,又可以分为中炮进三兵对反宫马、中炮进七兵对反宫马、五六炮进七兵对反宫马平边炮等布局体系。

    中国象棋术语。利用马在对方原始将(帅)位的田字格对角以上一格作策应,继而形成的攻击局面叫做高钓马。高钓马因为位置高,看起来很不起眼,但是却是象棋中不可忽视的攻击方法。高钓马可以锁住九宫两边的中间点,这样,如果有车或是兵进行横线攻击,而将(帅)又不在原始的位置,就很容易形成绝杀。又叫“侧面虎”。

  象棋术语,位于老将上方,把老将困于顶角的马称为高吊马。图中的红马即是高吊马。

象棋术语。利用马在对方原始将(帅)位的田字格对角作策应,继而形成的攻击局面叫做钓鱼马。钓鱼马如果单光有一个棋子配合攻击,在对方双士全的情况之下,威力不是特别大,但是如果再有第三子配合攻击,就能构成相当大的威胁,原因有二:1、钓鱼马至少能控制九宫的两个点。2、钓鱼马至少能锁住一边的将门,大大的减少了对方将(帅)的行动空间。一方的马占据对方屏风位置,它与对方将座的距离形成 “双象连环式”,称为“钓鱼马”或叫“高钓马”。如有车相助则如虎添翼,能构成杀势,也是常见的一种凶着。

    象棋术语,炮马类开局着法。主要用于对付中炮局。看马炮的配置,此布局源出屏风马。由于两马之间置一士角炮,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扬州地区曾称为“夹炮屏风”;后华南一带以其类似单提马,称为“半壁山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经名手胡荣华悉心钻研,推陈出新,使反宫马具有了顽强的反弹力及复杂变化。

  炮向士角行,双马护将营。左右能飞象,车可随意通,马前卒一起,天马即行空。事成方用炮,掳帅于九宫。

    盘头马也称“中炮连环夹马”。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指先走一方运用中炮盘头马布局。挺进中兵(卒),双马则从中路连环策应。可用屏风马、反宫马、单提马、探花阵(一分魅惑)抵御盘头马。

   象棋术语,指进到底象前一格位置的马。既可将军,又可以抽车,是常见的一 种凶招。

    象棋术语,指马归入宫心的位置。一般来说,走出窝心马的着法会严重地影响己方的布局和防守灵活性,很容易被对方趁机将杀或抽子。象棋谚语就说“马跳窝心,不死也发昏”。但窝心马也有好的特点,例如它可以看守底象。现代布局中也有利用窝心马转移的例子。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一方双马并踞(炮二平五、马8进7,马二进三、马2进3),保护中卒(兵),状如屏风,故名。有先手屏风马和后手屏风马之分,其中对抗中炮的后手屏风马运用最为广泛,一般所说屏风马是指后手屏风马。

  屏风马布局在明朝即有萌芽,只是限于当时斗炮局(顺手炮、列手炮)乃是正局的偏见而未能流行。直到清王再越著《梅花谱》,提出屏风马必破当头炮的论点,屏风马布局才得以重新发扬。当然王再越的观点也有偏颇,但仍旧对后世影响深远。屏风马布局锋芒内敛却弹性十足,立足防守展开反击,体现了以柔克刚的战略思想。直到现在,中炮对屏风马仍旧是名手对局中使用率最高的主流布局。

  随着布局研究水平的日益提高,布局体系的概念不再是“关门造城”,而开始侧重双方的牵制互动,“屏风马布局”已经不易单独论述,其命名开始双方并称。例如右图所示,称为中炮对屏风马,并可以根据进一步的着法分为中炮对屏风马进七兵、中炮对屏风马进三兵、五七炮双直车对屏风马7卒等布局体系。

  可用57炮、58炮、盘头马、后手屏风马、反宫马、探花阵(一分魅惑)、单提马抵御屏风马。

    象棋术语,指象棋开局阶段红方走马二进一或马八进九,多用于五七炮开局,实践证明,走马二进三或马八进七的屏风马布局比这种屯边的单提马布局要富有弹性。

  单提马通常是指对付中炮的后手单提马,也就是说红方先走炮二平五,黑方马2进3,红马二进三,黑马8进9(或车9进1成单提马横车阵势,以后伺机再走马8进9),黑方的马2进3和马8进9两步棋形成单提马的基本构架。古代多采用用直车,反弹力欠佳。经过近代及现代的研究,现今多采用单提马横车对付中炮,反弹力较强。

  象棋布局术语,这各布局先以飞象局开局,马先平上到象眼,再上到士角的一种布局方法。如下例中红方的开局即为转角马。

  象棋术语,指的是一方的马利用将憋住自己马腿的己方棋子利用自己走棋的机会移开,从而形成叫将的局面。拔簧马的优势在于能够利用叫将的机会,占据主动,实际上像是多走了一步棋,因为在你叫将时,对方必定要应将,从而己方“拔”出来的那颗棋子便可以利用次机会进行双将、抽将、作杀、吃子等攻击手段,可以说虽然不一下子能将死对方,但是却可以使攻击方占据极大的优势。  但缺点也有,拔簧马要求攻击方至少要布置两颗棋子进入对方的阵地,且其中一子必为马,这样就是说形成的条件非常苛刻,尤其是对于行动不算太快的“马”这颗棋子来说,实在是要浪费很多的步数。另外,一旦攻击方的马被对方看死,拔簧马就无法实施。

  象棋术语。一方的车进到对方河口,称为“骑河车”。可以限制对方的兵、马等各子的活动。

  象棋术语。一方平炮上马后出直车控制已方河界线,称为 “ 巡河车 ”。《桔中秘》中有“巡河车赶子有功”之说,其作用即可控制,又可阻击。常见的是以此为后盾挺兵对弈活马。

    白脸将是中国象棋的一种基本杀法,即一方用车或其它子利用双方将、帅不能在同一条直线上直接见面的规定把对方将死的杀法称为“白脸将”杀法。白脸将是利用棋规中双方将帅不能照面的规定将死对方的一种基本杀法,在实战中应用极为广泛,它是其它基本杀法的基础。

    中国象棋术语。一方的两个棋子分别处于塞对方的象眼和别对方的马腿的位置,一旦一个棋子离开,另一个棋子就在对方马或象(相)的攻击之下,因此无法随意走动,这种情况称为“马象牵”。如图,黑方双炮即无法随意移动。

  象棋术语,或花仕相。指对局中双士象或双仕相,在中线联防时左右分开的一种形式。

  象棋术语,位于最上部的士称为扬角士。扬角士尤其对马的防守作用较大,棋谚有“支上扬角士,不怕马来将”。

  象棋术语,指两个过河卒横向并在一起,互相联络互相看护,使对方奈何不得。也作联手兵。

象棋最基本的杀法之一。指的是攻击方在中炮的牵制下,利用车或兵对底线发动进攻(有时需要露帅助攻),从而形成的杀局叫做铁门栓。铁门栓的特点是只要两个攻击棋子,且能在对方士象全的情况下造成杀棋。所以该杀法的极其的实用,经常能在象棋的玩家对局中看见。此外,中炮的作用也是促成该杀法简捷实用的原因之一,因为当头炮的开局很流行。

  如果对方的将门和中路被你完全的控制,而你又能够有能力在底线进行直线进攻的话,那么你几乎就拿下这盘棋了。因为对方既无法解决自己的中路问题,又没法解决将门的问题,只有束手就擒。但是铁门栓是完全可以预防的,首先要保护好自己的中路,尤其是中兵。在这里防守方要尤其注意中炮的威力,最好别让它轻易地吃掉中兵;其次,即便是中路被对方的炮控制,也要及时调遣攻击的棋子进行中路的防守,可以通过填塞、用车对中路进行二次争夺、以及用马回防等手段达到目的;三,一定要看好自己的将门,可以利用车、马等锁住将门,别让对方轻易的得逞。

  中国象棋术语。一方的车、马侵人对方九宫,可以组成多种多样的杀势, 其中以“车坐中心马将军”最为凶狠,棋谚有“车心马角,神仙难脱”之说。也叫“车心马脚”。

  象棋术语,先手开局法。通常是红方炮二平四,由它可布成反宫马或单提马阵势,这是采取“以先手当后手的布阵法”,暗含一先之利。

  象棋术语,使对方士角的防守据点失控,处在对方下二路横线上的马能“挂角将军”的称为白马献蹄。又名“弃车挂玉”。

    象棋专业术语,当一方以双车侵入对方九宫两肋时,利用车强行杀士构成杀局。

  双杯献酒象棋术语。杀着的一种着法。一方运用双炮连续攻打对方底象,造成“闷宫将”杀着,或双炮打底象后使对方中宫出现缺口。以上情况寓意“一杯不醉两杯醉”,故名。

  象棋术语,又可叫“打剥皮”,是指炮左右翻飞打士的一种技法。

    炮打二怪是指炮巧打双车的战术。常见的是在自己一方的兵(卒)行线、对方底线。有时故意弃车砍掉对方一子,逼对方的车走到炮火能攻击的地方,再用炮打二怪吃回一车。使用炮打二怪时要注意,对方没有逃车带将军的棋,否则就吃不到对方一车。“二怪”不一定非是两个车,还可以是双马,或一车一马,或是一车(马)一炮(炮在后)。

  象棋术语。凡有车、马。炮(兵)等三个进攻性的棋子集结在一起(不论中营、边线或侧翼),就有可能构成各种各样的杀势(用杀着将死对方)。这类情况称为“三子归边一局棋”,简称“三子归边”。

  象棋术语。一炮、双士称“三士”,一炮、双象,或一马、双象称“三象”。“三士三象”的防御力量与士象全相等,都有一定的棋式。关键是中防稳固,不给对方的将(帅)起到助攻作用,可以抵挡一车的进攻。

  象棋术语,即攻方调动组织强大子力,对重点地带及相关区域实施封锁,使对方子力活动受到限制而控制局面的战术手段。

  象棋术语。通常,运子做杀是就进攻而言的,指进攻方运用运子技巧,把进攻的子力调运到对方力薄的一侧,向对方发动攻击;或者当一侧的进攻子力过剩,另一侧进攻子力明显不足时,通过调运战术进行子力上的调度,以便发动攻势。

  象棋术语,兑子解围属于消极中见积极的布法,是在己方受到攻击无法解围时,采用兑子的手段解围的方法。

  象棋术语,一方利用兑子,迫使另一方的棋子离开要塞而推进杀势的战术手段,即为兑子引离。

  象棋术语,指的是以弃子为代价来争取局势上的优势的一种战术,它具有一定的冒险性。

  将军抽车中国象棋术语。将军的同时叫吃别人的“车”。情况一般出现在将军抽车时,别人无从选择只能让你吃车。或者你一子能看住人家几个子,人家权衡利弊,最后让你吃车。还有就是不小心走了盲棋,把车给送到你的车路上,白送给你吃了。你的关键棋子为了贪吃一子,失去了关键的位置,往往使棋局形势大变,失去优势。

  也称“关公脱袍”、“推窗望月”。象棋术语。指一方走子,飞一步象,既可化解对方的攻势,同时又可使己方将(帅)产生遥控的作用,从而转危为安,反败为胜。

  也称“太监追皇帝”。象棋术语。残局中的一种着法。在杀局过程中,运用其他子力冲锋陷阵,牺牲殆尽,最后用一兵步步逼将成功。

  象棋术语。一种杀招, 又称“太监追皇上”、“三进兵”、“凤凰三点头”。这是小兵(卒)在其他子力配合下,步步追杀对方将(帅)所构成的杀法。

海底捞月是一种象棋杀法,在残局阶段,双方子力通过拼杀大量损耗,一方剩帅、车、炮三子,另一方剩将、车二子,有炮的一方占据中路,用底线炮打跑对方的车,然后用白脸将取胜。如果无炮的一方占据了中路,则是和局,因此有“车正永无沉底月”的谚语。另车与主帅如占中,加上一个低兵,亦可构成这种巧妙的杀势。这种杀法亦称“老卒扶车”。

  象棋术语。象棋中的的兵卒被称为小鬼,小鬼坐龙廷是指兵卒进入到对方九宫正中心处,把对方的将帅定住。小鬼坐龙廷,意指小鬼就做了皇帝,原来的皇帝(将帅)被赶到一边,随时有被诛的危险。

}

先手:开局时红先,对局中的主动者。

后手:开局时黑后,对局中的被动者。

劣着:一方弈出着法无全局观念,或进攻不当,防守不力,往往导致局势不利或失败。

均势:双方局势均衡、兵力相等。

优势:一方兵力多于另一方,或掌握了棋局的主动,明显好走。

妙着:对局中,一方走出出人意料的棋,从而取得战术上的成功,或棋局的主动权。

正着:当时棋局下必须走的一着或数着,也指正确着法或官着。

入局:在双方纠缠阶段,一方组织子力对另一方产生一个战术打击并且此打击直接获胜的过程,入局可能是连杀,也可能只是小兵开始渡河,但必须是能产生胜利的过程。

胜势:一方多子占优,局势大局已定,胜利在望的一方称胜势。

九宫:将帅活动区域棋盘的“米字格”,当对方棋子逼近时,通常要转为防守;

中线:棋盘中第五条直线,五(5)代表中路;

兵行线(卒林线):双方从下向上数第四条横线,兵(卒)的初始位置所在横线;

宫顶线:双方从下向上数第三条横线,九宫的最高位置;

底二路:双方从下向上数第二条横线;

肋道:中线左右的四、六(4、6)路,属于攻防要道;

边线:棋盘的一、九(1、9)路纵线;

河界线:双方从下向上数第五条横线;

底线:双方最低的一条横线;

巡河:一方的棋子(一般指车、炮)在己方河界上。

骑河:一方的棋子在对方河界上称骑河。

:称将军、照将等,攻击敌方帅(将)。

双将:亦称双照将,一方走动棋子后由两个字力同时攻击对方帅(将)。三照将同理。

应将(解将):对于将军采取反击、躲避、防卫的办法。

将死:照将无法应将称将死。

困毙:走棋一方无棋可走,称困毙。

:走子企图下一步将军,将死对方者,称杀着,简称“杀”。

:走子后造成下一着吃掉对方某个无根子。

:将、杀、捉等攻击手段统称打。

:走子与同等子互换吃者,称“兑”。

:不属于打的棋,统称闲。

:凡走子送吃者,谓之“献”。

:凡走子拦阻对方子力之左右进退移动者,谓之“拦”。

解杀:凡走子直接化解对方之杀着者,谓之“解杀”,若“解杀”同时给予对方“杀”,则称“解杀还杀”(“解将还将”同理)。

有根:凡被捉子如有另子保护,可以反吃者,谓之“有根”,否则谓之“无根”。

象棋根:若棋子甲被吃后、棋子乙能在下一步吃回对方同一位置上的棋子,乙就是甲的“根”。甲则称为“有根子”,反之,则叫做“无根子”。

边车:位于一路或九路上的车。

肋车:位于四路或六路上的车。

沉底车:车移动到对方底线。

贴身车:贴着将帅的车。

重线车/同线车:横排无阻隔的两只车。

守丧车:被牵制而动弹不得的车。

巡河车:位于己方河头线的车。

兵(卒)行车:位于兵(卒)林线的车。

花心车:位于九宫中心的车。

高头车:位置高而出路开扬的车。

骑河车:位于对方河头线的车。

篡位车:“车”置于将帅的原位。

屏风马:指马二进三或马八进七。

边马:位于一路或九路的马。

卧槽马:位于三.八(3.8)和七.八(7.8)两点上将军的马。

连环马:两马互为根,互相保护。

穿宫马:马从九宫的一边跳到九宫的另一边;开局泛指飞象后马由底线穿过九宫中路到士角位。

:以双正马士角炮为主体的开局阵式,亦称“夹炮屏风”。

士角马/挂角马:位于四.八(4.8)或六.八(6.8)两点上的马。

边炮:位于一路或九路的炮。

高钓马(侧面虎):位于三路或七路对方卒林线上的马。

:位于三.七(3.7)或七.七(7.7)两点上的马。

窝心马/归心马:位于九宫中心的马。

盘河马:开局时指位于三路或七路己方河头线上的马。

巡河炮:位于己方河头线的炮。

沉底炮:炮移动到对方底线。

担子炮:又称“肩担炮”,“担竿炮”;指两炮中间有一子(通常为相),互相保护。

绊脚马:去路被阻的马。

八角马:指进到对方士角挂角将军,并将对方的将(帅)逼到与“挂角马”成对角位置的马。

空头炮:炮和对方将帅中间没有任何棋子。

窝心炮:位于九宫中心的炮。

冷巷炮:位置隐蔽的炮。

蟹眼炮:竖向担子炮。 

兵(卒)行车:位于兵(卒)林线的车。

高兵:泛指不低于对方卒(兵)林线的过河兵(卒)。

低兵:泛指低于对方兵行线(卒林线),但还没到底线的的兵(卒)。

底兵,老兵,弱兵:位于对方底线的兵(卒)。

两头蛇:一方把三路兵和七路兵都挺起的阵式。

过河兵:高于己方河界线的兵(卒)。

兄弟兵:双兵(卒)联在一起。

对头兵:双方未过河的兵卒在同一路上向着对方。

花心兵:位于九宫中心的兵(卒)。

咽喉兵:在宫心线上接近九宫的兵(卒)。

小刀剜心:以兵闯入宫心的一种弃子入局着法。

三进兵:兵(卒)类杀法的一种。兵(卒)在接近九宫,以三歩连续进兵(卒)的着法杀棋。

三仙炼丹:在残局中以三兵(卒)破对方士象全(仕相全)的杀法。

太监追皇帝/月下追信:兵(卒)借其他子力连续向对方进行将军,并将死对方。

仙人指路:首着走兵三进一(七进一)的兵类开局方式。

:首着进边兵的开局,进一路兵(卒)称“独角兽”,进九路兵(卒)称“九尾龟”

铁兵:在“让双马”对局中的一种特别规则:在受让方走棋时,除将军外,是不能吃让子方未走动过的中兵。

边车:位于一路或九路上的车。

肋车:位于四路或六路上的车。

沉底车:车移动到对方底线。

贴身车:贴着将帅的车。

高头车:位置高而出路开扬的车。

低头车:“低头车”是通头车的反意词,也叫“暗车”。泛指位置不佳、至少要走一步或多步之后才能投入战斗的车。

重线车/同线车:横排无阻隔的两只车。

守丧车:被牵制而动弹不得的车。

巡河车:位于己方河界线的车。

骑河车:位于对方河界线的车。

篡位车:“车”置于敌方将帅的原位。

花心车:位于九宫中心的车。

双车错:同一方双车在部局范围内交错移动。

二鬼拍门:双车逼近对方九宫的一种战术。

大刀剜心/大胆穿心:以车闯入宫心的一种弃子入局着法。实际上“小刀剜心”只是大刀剜心的局势下把一条“车”换成了“兵(卒)”。

屏风马:指双马位于原位时,走马二进三及马八进七。

边马:位于一路或九路的马。

盘河马:开局时指位于三路或七路己方河界线上的马。

高钓马(侧面虎):位于三路或七路对方卒林线上的马。

:位于三.七(3.7)或七.七(7.7)两点上的马。

卧槽马:位于三.八(3.8)和七.八(7.8)两点上将军的马,是将军抽车的常见杀着。

反宫马:以双正马士角炮为主体的开局阵式,亦称“夹炮屏风”。

士角马/挂角马:位于四·七(4·7)或六·七(6·7)两点上的马。

绊脚马:去路被阻的马。

拔簧马/梭里拔簧:在马后车的配置中,跳马露车的一种战术。

窝心马/归心马:位于九宫中心的马。

连环马:两马互为根,互相保护。

穿宫马:马从九宫的一边跳到九宫的另一边;开局泛指飞象后马由底线穿过九宫中路到士角位,又称拐角马。

八角马:指进到对方士角挂角将军,并将对方的将(帅)逼到与“挂角马”成对角位置的马。

双马饮泉:双马逼近九宫的一种战术,亦为一著名残局的名称。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象棋术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