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看可以炸金花可提现1元1金币吗?金币可以炸金花可提现1元1金币吗?感觉没有多少人玩

一、引子:谁适合选择微投、哪里适合应用微投?

过年期间曾经小年开始准备、大年三十到初四写几十个小时纯手动码字2.5万的电视、微投等选购攻略,没想到有机会以达人资格获得了Z6的评测机会:

小编注:文章来自#年后装修焕新家#征稿,好文有史以来大手笔,6台iPhoneX只是二等奖!只要你对硬装、软装、家电其中一类商品选购有所研究,都可以来参与活动!详情戳这里。追加修改(7:19:00):xeron52:请问楼主极米Z5比Z4好在哪呢?Re:Z5比Z4X亮度高不少,更|

 那么什么样的人什么场景适合使用微投呢?这里就简单直接了当的描述下,个人认为:

A。如果你是要在客厅且经常白天有观看需求,并不适合使用微投甚至灯泡传统投影机,应该老老实实买大屏电视(70吋以上)为主,对画质色彩要求不高、而对大屏幕要求很高、并且预算充足的可以考虑120吋黑栅抗光幕或者100吋菲涅尔硬屏(这是这两个材质目前最大尺寸)搭配“激光电视”(也就是激光超短焦智能投影机)。
B。如果你有电视观看日间电视节目,但是狂热的电影爱好者,且对画质、色彩等有较高要求,追求完美观影体验的,入门也应该是传统1080P或者入门伪4K投影机搭配高质量的100起步最好120吋以上软灰或涂层抗光幕配适当的打造属于自己的观影客厅或者观影室。
C。如果你是个看内容多过追求完美体验,对声音也没有过多要求的人,或者单纯想在卧室、书房可以晚上闲暇看看电影、追追剧啥的,又不想投入过多,那么智能微投就最适合你了,黑暗环境下微投与挂墙中低端电视的显示效果大大缩小、音质和电视扬声器也相差不多,但投影动辄80-120吋以上的观影体验带来的震撼远远是40-60吋卧室常用电视规格不能给予的,而且漫反射对保护视力也相对好。更不用说只要有白墙1、2kg的微投拿起来就走,在哪屋呆着可以投到哪屋,这种方便性也是挂墙电视给不了的。

二、极米投影产品线,H1S/Z6/Z5/Z4X主要差异、Z6是“真”1080P么?

先上一张手工整理的主要规格对照表,价格用绿色标注,绝对优势项目用红色粗体标注,绝对劣势项目用藏蓝粗体标注

通过对比很容易可以发现,其实如果不很敏感价格,H1S多出的900元还是物有所值,无论是投影效果、亮度,还是综合使用流畅度、扩展性都毫无争议目前极米的家用微投王者,这也从持续热销可以看出;但如果预算有限又想选用1080P的机型,虽然规格接口有所缩水但分辨率质的提升的Z6性价比还是很突出,特别又是新品,相比还是很值得选择,这点从首卖火爆可以作证。当然市场上还有其他品牌不少机型可供选择,但综合使用的省心、固件的好用,我个人还是一直倾向极米的。

接着讨论下这款Z6究竟是不是真的1080P投影,我去TI德州仪器(题外话,当年德仪的芯片在安卓阵营还是相当不错的呀,可惜后来退出了)官网资料筛选家用芯片1080P分辨率后只有两款:就是Z6用的DPL3310和H1S用的DLP4710

而从DLP3310特性描述中明确为全高清:

从两者规格特性表粗看几乎没什么问题,除了0.47和0.33吋以外以及一个是底部照射、一个侧面照射(这都正常)看不出来有什么区别,微镜间隙都是5.4纳米,微镜倾斜角都是17度,物理分辨率都确切标称,但请注意我红圈标注的地方

最大输入帧率一个为120Hz、一个为60Hz,刚好差了一倍,好求甚解的我又跑去社区翻看到了一个官方答复开发者的答疑:

这是什么概念呢,虽然没有确切的说明解释,但我个人理解,这和原生4K、DLP抖4K的原理效果近似,通过振镜快速振动间隔显示来实现在肉眼可见的单位时间内显示出1080P分辨率的像素点,并且是根据输入真1080P信号来完美处理的,但如果你把时间精确到超过振镜频率,其实这个1080P的显示并不完全,官方工程师答复的DLP4710是本征分辨率1080P也就是原生分辨率1080P,而DLP3310是依靠振镜和算法实现的“真”1080P。

这就像已经有国内外专业网站早先做过的真4K、DLP入门抖4K和Epson老实的说“1080P增强显示”类似,其实即使抖4K商家也普遍显著标明4K投影在卖,而且实际效果精细度也明显好于1080P的,输入设备设置也是显示和支持的4K输出。SO,这点其实一般用户不用过多纠结,毕竟Z6的显示精细度明显好于720P800P微投,而且作为新品价格几乎和老800P一样,性价比还是很不错。

素白包装,和老Z4X很像,但是顶部醒目(唯一)的Z6标识了这台刚刚上市受关注度很高的新机型

全身塑封加密封签,基本可以无需担心买到别人退换了,芒果TV和极米合作越来越紧密了

仍然是合作认证的扬声器,虽然电视 微投 笔记本啥的单元不大,不过多个认证总是好的,而且实测这款喇叭进步还是有的:

背面标示生产信息和兼容4K支持3D、5GWIFI等主要特点:

回到封盖Z6,反光彩虹线勾勒出的投影外轮廓,让你不开箱就知道东西大体形状,四角明显圆润了不少:

相比Z5,Z6明显继承的是Z4X,整体外形扁平,但原本顶部唱盘外观改为MUJI风:

设计的拉带方便用户从紧凑的盒子内安全取出微投本体:

下层是和本体白色截然相反的纯黑三个单独附件盒和一个小信封:

附件全家福,内容看图片标注:

电源从Z4X的90W变为了60W,输出电压相同,都是19V,但额定电流有所降低:

因为我原来使用的是第一代Z4X,所以觉得还是很好看的,当然H1的遥控器金属质感会更好,按键不很多,功能和位置分布合理:

和老Z4X的丑黑遥控器比较下,颜值高好多:

细节特写,音量和对角模式切换的设计不错,省的多两个按键在A面,另外开机系统完全启动后电源按键这里会有橘黄色指示灯,晚上操作相对便利:

抠掉后盖,两节AAA电池供电,相比纽扣电池耐用很多,更换成本也降下来了,毕竟家里好多7号电池:

交待完了附件,该回本体了,正面顶盖从Z4X的黑红唱盘风格转化为极简的MUJI风后,只有最右侧中间一个黑色的音乐播放加上淡淡的两个音量调节键了,都为感应按键:

底部和Z4X变化不大,只是相比老Z4X多了6mm支架孔位:

机身尾部后端接口被消减比较多,大概除了MUJI风设计考虑以外,极米认为多数人家微投都是看在线视频,不需要那么多接口来扩展吧.....只剩下一个HDMI输入口和一个USB2.0口、一个3.5mm音频输出口,AC电源插口和电源开关键分列两侧,中间是6区域的散热出风口:

正面两点最大的变化,一是整个镜头多了一层密封的玻璃保护(投影镜头仍然是树脂镜片),二是左侧有个不显眼的小孔有感应镜头用于AF自动对焦:

来和老Z4X比较下,顶部区别明显,Z4X复古音乐风,Z6极简MUJI风,整体上Z6也小了一圈,厚度两者基本差不多:

底部区别不大,我是老款Z4X,所以除了小了一圈和四角更圆润以外,就是6mm支架安装螺丝孔最显著的区别了:

尾端则凸显了Z6是一台入门级微投,相比Z4X阉割了RJ45网口和USB3.0口是一些人有硬需求的,至于HDMI输入倒是作为一款微投绝大多数足够了,光纤输出音频SPDIF口也被省掉,同样入门微投需求这个的很少,所以个人觉得RJ45网口和USB3.0砍掉太可惜,不如开关换到右边这里完全有地方可以塞下,然后左侧这里放一个网口、USB口不用多开现在的2.0换成3.0就好:

前面镜头,最大的好处当然是增加了密闭玻璃防尘防刮的设计了(我是老Z4X,新Z4X有自动对焦),可惜镜头的镜片还仍然是树脂,如果全光学玻璃的话成像效果应该还有些微提升,而且可以避免过热失焦,天气热起来以后散热不佳的话还是会有影响:

四、开机指引和固件、UI解析:

插电源,开机,音乐播放键这里有个电源指示灯会亮起:

卧室投影方向的长度不够,为了评测投100吋时候的效果机器搬到了客厅(投影的效果和投出的尺寸大小还是有很大关系的,有的媒体评测为了投的好看投影尺寸其实不大,参考价值也不高):

首次开机下面这些图都是下午2、3点的客厅白天没拉窗帘,看投影实际表现效果要到后面,这里只是简单看看开机的引导设置:

首先是遥控器配对和提示遥控器调焦模式按钮可手动对焦,实际上切换到调焦模式机器就会自动对焦一次,还是相对方便和快捷,自动对焦也很准,这点好评,手动对焦倒是相对老Z4X实焦范围很窄,大概只有1、2格是,所以手动对焦的时候注意看准,不像老Z4X在实焦区域上下有好几格行程都不影响:

选择使用的投影方式(微投没人做背投吧......)和连WIFI网络:

音响模式、快捷菜单呼出和语音指令使用说明:

引导到此结束,进入到了熟悉的极米GMUI界面:

担心百度DureOS的朋友其实大可不必,因为DuerOS和阿里的YunOS不同,并不是一个底层库支持都不一样的全新系统,可以理解为只是百度人工语音智能加持过的安卓系统,兼容性和普通安卓智能电视、微投、盒子完全一样,先看看GMUI吧,不算应用的9屏视频资源,主要是芒果TV和爱奇艺两家资源的分类梳理:

应用预装不多相对干净且多半都有用好用,所以虽然无法卸载预装影响不大,健身应用和游戏应用单独成类,老婆对健身app很有兴趣,而游戏我想应该没有几个人玩大屏游戏吧,操作起来一点都不爽:

极米的市场分类不少,但app资源有限,可以安装第三方电视app市场或者用无屏助手搜索应用推送安装,建议还是应该丰富下应用,毕竟自带市场安全性较好并且更新方便;应用管理非预装应用可方便的卸载:

设置界面,主要分为网络、画面、声音、系统和通用设置几部分,通用设置里面是音响模式、投影模式、主题、屏幕保护和其他:

先来看看系统信息,安卓版本6.0,运行内存2G,8G闪存可供使用的空间大约3G,如果只是装一些视频app,不下载东西一般还是够了,运行内存则有点少,平时剩余可用一般在20%-32%之间,配到3G就会好多了;蓝牙连接鼠标、键盘和耳机、音箱都没问题:

有线网络由于没有RJ45(也没有网卡硬件,值得买有篇首晒Z6的文章中说Z6其实有网卡硬件只是没有网口,可通过USB扩展是不对的,官网描述的含糊让人误解,其实只是预置了常见USB2.0转RJ45口网卡的驱动和配置支持),可以通过USB口接USB网卡使用、配置这里的有线网络、要开启热点功能当然也必须有有线网络的接入,这其实比较鸡肋,因为USB2.0实际效能有限远没有现在普及的千兆LAN传输快,USB2.0的也基本都是百兆网卡,实际传输效能还远不如5G双天线的WIFI:

系统除了在线、U盘升级等选项,还可以自愿加入公测,得到比较新的测试版固件和app的推送更新,不过家用稳定第一,碰到意外情况小白用户也通常无法判断问题原因,建议一般用户还是不要开的好:

更改设备名称方便投屏等应用时候选择正确的设备,我家现在就有4台可能同时开机的大屏应用终端,所以根据自己使用地点或者设备型号改名还是很必要的,初次引导后如果吊装或者改换投影方式也可以在设置里面修改:

声音输出默认当然是内置喇叭,光纤虽然没有但是修改为光纤/arc就可以通过HDMI输出到功放了(HDMI输入口带ARC功能),音响模式则可选择默认极米电台随机播放或本地存储歌曲资源播放,极米电台还可以开启语音歌名播报:

这两个不用说了,开机音乐就是启动的时候有女声“极米”啥的一下,并不是放一段歌曲:

主题选择倒是可以尝试下默认以外的比如中国风这种,屏幕保护打开的话达到时间播放随机壁纸:

亮度模式个人建议如果白墙、白幕最好就标准,因为现在高亮模式似乎有问题(看后面对比Z4X的部分专门说),而除非使用非白色壁纸或者灰幕又追求色彩准确也最好不要使用自定义模式,因为这需要专业仪器设备或者最少HIVI原盘+多种滤光片+耐心,厂家出厂标准模式原则上应该已经尽量调节优化到综合最好的色彩表现,如果白幕色彩不能令你满意其实更多是硬件本身能力有限而非没调好....:

开机自动对焦建议开启,因为即使吊装,也可能过热树脂镜片失焦,下次开机对焦位置未必是准确的;而视频设置部分是投影设置的重头:

从实际效果表现,个人建议3D降噪和运动补偿关闭或者选成低,因为Mstar 次一档的这颗芯片838其实比较老的芯片了,9系最新的938都发布应用好久好久应该快更新了,838方案性能一般、Mstar算法一般的情况下,对视频进行实时3D降噪和MEMC,一方面实际效果差强人意、一方面加重相关芯片部分工作的负载,这不是针对Z6,而是针对所有其他类似配置的微投、电视:

画面比例原始比例1920:1080就是16:9,这点不同于Z4X的选择原始比例和16:9效果不同;4:3不用说,留字幕和去黑边都是针对宽荧幕电影播放的调整,因为会拉抻缩放,所以个人其实很少选,要觉得看宽荧幕电影有效面积太小的可以试试,点对点则除非你看的都是1080P视频资源,否则的话只显示有效像素点,720P 576P片源屏幕面积会变得很小,慎选:

图像模式是软件层面的色温、色彩调节,所以截图都能反映效果,不过开灯模式损失较多、实际意义不大,其他模式可以根据自己看的片源内容调节找适合的,多数其实标准就好,需要温暖些色调的可选柔和,需要清淡些的可试试自然,想改善暗部细节的可试试明亮,老烧(估计没有买Z6的吧)可自定义....:

更多设置中有陀螺仪水平校正和对焦图、京东微联扫码安装:

个人中心其实我以前看了那么久的老Z4X也一直没用过,因为个人看片记录并不在这里,只不过想延保的用户可以选择Care+扫码绑定设备直接购买:

极米的无屏电视管家还比较有用和好用的,除了预装不能管理,其他后安装的app开机启动都可以在这里禁用:

一键优化功能可清理闪存临时文件、缓存、安装包等,还能清理后台应用释放运行内存,不过最低系统运存占用也在65%以上,所以2G以后还是有点担心不够用:

1、静态图片效果(全黑环境下屏摄很难有准确的白平衡,特别相机比较入门的情况下,笔者已经尽量调整让效果和色彩接近肉眼效果,但有些颜色还是会和肉眼有较大差别,误怪,为供大家综合比较,所有效果屏摄部分尽量提供多的样张,且未拼图压缩):

2、电影、视频和在线资源:

画质色彩点评:整体来说画质表现还是比Z4X高出一档,细腻不少,色彩表现也可以接受,只是少数颜色还原相对不够准确,入门微投也可以理解,整体色彩表现应该不如H1S,甚至略逊于Z4X,暗部则低亮度微投通病表现不如人意。

六、白墙/白幕/涂层抗光幕/Z4X亮度差异

对比使用的钉子幕布前些天有配合Acer H7550STz的评测做过,有兴趣的可以去看:

如约开始系列评测之二:要看系列文章一的H7550STz玩家评测大揭密的点下面文章卡片:再怎么小、老旧的房子也能投大幕,AcerH7550STz短焦无线投影系列评测篇一:#本站首晒#AcerH7550STz玩家评测大揭密,6色?210W3000流明?无损无线HDMI?再怎么小、老旧的房子...|

测试时间为下午3点半-4点左右,正南向阳台,投影幕在西墙背光

1、白墙和白幕效果:10年的白墙而且笔者吸烟,所以亮度和纯净度还是要软白幕要明显好于白墙,其他方面相差不大,但是超窄画框幕挂墙上很好看,也适用于没有极平整或不是白色墙面的用户,而如果家里观影面有大面积平整白墙的话,从微投的经济角度出发,幕布并不是必选项,特别是低价低质的白玻纤、白塑一类,可能效果还不如白墙却极不环保、味道极大很难散掉,要求高的可以考虑这种软白画框或者电动拉线幕:

2、抗光幕(后120吋)和软白幕(前100吋)比较

下图可见因为涂层抗光幕很吃亮度,Z6的亮度也不高,在没有直射强光的情况下软白幕的亮度明显要好不少,所以微投一般都更适合软白幕,除非经常有白天观影需求而且有一台至少H1S这样亮度较高的微投可以考虑K3这种中长焦涂层抗光幕:

可视角度也不错,但从阳台过来的强烈入射光降低了K3抗光幕的视觉效果,远端的软白幕在非强光下表现不错:

简单拉上薄薄的布帘,效果就挺好了,可以说这个时间段这种情况下要求不高看看已经没问题:

下面为此种时间光线下的视频实拍:

稍微遮光后,可以看到虽然抗光幕吃亮度和Z6亮度不高,但如果投影尺寸小或者离的近看,暗部细节和对比度、颜色饱和度抗光幕还是有明显改善的,只是微投色温、色彩改变自定义不如灯泡机那么准确方便,对色准有需求的还是不推荐使用各种非白幕

抗光幕、白幕下的Z6(图1)、Z4X(图2)效果对比,可以看到无论抗光还是白幕上Z6的亮度都略微高一点点(不过这里要注意,我的Z4X是15年出厂的老Z4X,并非New Z4X,亮度要低一些):

上午10点左右太阳正好照射到幕布这面墙上,阳台薄窗帘简易遮光后效果对比,调整曝光使略微好于肉眼目视效果,以方便比较,所有参数相同,F5 1/100s,晴天白平衡,软白幕上投100吋左右:

整体上相比Z4X来说Z6表现略好,但是这种光照条件下肉眼视觉其实两台微投都完全不可看的,H1S级别亮度的微投+抗光幕+厚一些的遮光帘才是基本条件,当然如果背光墙面和投影尺寸变小、厚的密闭遮光帘都会有相应改善。

大家会注意到我上面对比Z4X用了高亮模式,Z6却没有用,这是因为现在固件下Z6的高亮模式大概有问题,虽然选择高亮模式功耗提升了几W,但色彩完全不对了,整体色温极暖,整个巨黄,完全不可用,所以没有选Z6的高亮:

七、测试图和显示效果主要缺点:

三原色图,表现其实还不错,但是就像官网标注的RGGB四通道光源,绿色显著亮度更高:

矩形像素加强处理的1080P和Z4X的800P菱形像素同样投100吋左右相比细腻很多,看不出明显的像素点,但是也不像Acer H7550ST一样可以明确分辨出像素单元(下图都上为Z6、下为Z4X,H7550STz的像素图可以参考我H7550STz系列评测2):

色彩表现图这里笼统离远问题不太明显:

但仔细看就发现Z6色彩表现的一个问题了,黄、绿、青三种颜色高光区域有个环带状突变,而Z4X反而没有,H7550STz以前测更是完美:

这个部分因为微投表现不佳(Z4X暗部也很差),所以整体屏摄图用了H7550STz的,Acer短焦机高光区域层次基本所有235-255全可以分辨,而暗部到只有0、1分不出,Z6亮部到253还可以接受,暗部却只到10,实际表现在应用中电影暗部细节就不用指望了,当然这是目前微投普遍的通病,H1S级别的虽然好点也还仍然无法和灯泡机比:

这张图的灰阶球部分Z6也又出现了环带突变情况,Z4X并没有:

另外,另一张全块灰阶测试图上,靠近黑区一侧的不少非常接近黑色的暗块出现细微、暗淡的灰雪花扰动情况,距离远不会发现,凑到近处还是蛮明显的,从环状突变到这个抖动判断,个人认为主要是DLP的微镜高速运动生成1080P像素点时候的速率不够快(未达120Hz以上),从而虽有接近原生1080P的表现,但某些场景、颜色下或者某种频率下产生问题。

1、局域网播放和解码支持和3D播放:

极米的局域网播放一直做的不错,Samba、DLNA支持都很好很稳定,5G WIFI在GT-AC5300加持下播放蓝光原盘类也没有太大压力,各种8-10G左右的1080RE更是毫无问题:

本地播放器功能也比较全面,字幕、音轨设置和图像模式、比例切换,运动补偿开关等都可以快速调整,美中不足,对3D字幕支持一般,我的多款字幕都不能完美适配显示在两侧,后续我再进一步调试摸索。

3D电影播放基本完美,也完美兼容各种DLP主动3D眼镜(我测试的是Acer原厂144Hz),只是受限亮度和缺少3D模式倍帧技术,同样电影不如H7550STz的效果感和临场感强,入门微投里面应该算不错,特别是1080P分辨率后使得3D应用比Z4X的实用性提升很多,GMUI的3D专区在线3D电影播放也基本完美,只是可惜大多数在线3D都没有字幕。

2、功耗和发热、噪音:

功耗:功耗待机相比Z4X降低不少,0.2W,而Z4X有0.7W;标准模式功耗52.5W比Z4X高一些,高亮模式56.3W比Z4X的58.5W低一些,综合看两者功耗相差不大,65W电源都能满足,但功率余量方面Z4X的90W电源更充裕,而Z6的65W体积更小,各有优势吧:

两者开机半小时投影标准模式,发热差不多,都是后出风口最高温度45度多不到46度,平均温度因为框取的区域不同,不用参考,机器本体热成像看少了黑胶转盘区域,Z6的热量分布更均匀,而Z4X主要集中于左侧半部分:

噪音上贴近出风口,Z6比Z4X低3dB左右,晚上卧室看片较安静的还是有点区别的,但也谈不上安静,想要解决吊装距离自己头部远一些会好不少:

自动梯形校正和陀螺仪水平校准个人都没感觉出来有什么效果(Z4X也是),所以其实还是都得手动,关闭自动校正后出现的手动校正选项就是常规的垂直梯形校正,而精准梯形校正就是四角校正,侧投的值友记得要选这个:

按OK键切换四角,然后方向键调整,按菜单键出现复位按钮可以快速还原:

实际测试效果因为要做完对比评测才挂架定位安装,然后才能定位幕布,所以先以卧室墙上举例,这个是左侧床头斜投中间区域,可见水平情况下这种光调右角就能快速获得基本矩形的“完美校正”,但所有这种软件侧透校正(无镜头位移功能)都是有损,分辨率有一定下降,而且边角变形比较明显,如下图3右侧边角的矩形图标已经变成平行四边形,当然如果只是看视频不太注意的话影响不大,但一般情况下还是建议创造条件最好正投:

4、无屏助手、投屏和同屏:

无屏助手是个好工具,不仅可以当语音遥控器使用,而且可以传文件、推送apk安装包安装第三方app、投屏视频资源等,更可以截图等,只不过有的时候连接搜不到,此时可在投影上运行无屏助手扫码连接或者直接输入IP地址连接:

视频投屏功能更常用的其实是推送,运行爱奇艺、芒果TV、优酷等手机端视频app,播放选定视频后投到TV,就可以选择自家局域网内可投屏的设备了,这种情况实际上是把视频源网址推送给设备直接播放,效果好、不卡顿而且占用资源低,和你直接看在线资源是一样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基本手机app端的会员都比TV端便宜一半甚至更多,这样推送VIP资源到Z6就节省了购买TV端视频VIP的费用:

助手中的同屏功能则是下行模式,把投影显示的内容传送到手机或者PAD上同步显示,并且可以直接在手机上操作,但Iphone上(测试手机Iphone8P)很卡顿,渲染也经常出错,安卓端(测试手机小米6)倒是相当流畅、延时很低,而且也没有色彩图案的渲染错误:

镜像投屏则是把手机端上行同步显示到投影端,以AirPlay举例,如果家里WIFI给力建议修改画质为全高清:

然后就可以通过苹果手机或者iPad的airplay功能同屏显示了,这个IOS端表现不错,使用流畅渲染无错、延时不高,实用度挺好,但是当然也还是有一点点延时,玩即时游戏可靠度不高,那种投大屏还是得转接HDMI输入才好,但是玩回合制或者刷刷网页、展示个PPT啥的没问题

1、新品,“真”1080P价格很公道,和老720/800P价格基本持平,性价比很高;
2、相比Z4X等800P、720P微投,显示效果明显细腻了很多、亮度比老Z4X略好,卧室、弱光场景也够用,扬声器低音效果比Z4X好一些,大音量高音不那么刺耳,噪音也比Z4X低了一点点、加了6mm螺丝孔也不用转换座就方便上架、上墙了;
3、外形简约轻薄,MUJI风设计个人很喜欢,密封的玻璃镜头保护盖不错,减少进灰避免镜头涂层被擦花;
4、电源和遥控器都比老款个人觉得更好用、小巧轻便;
5、GMUI仍旧好用、无屏助手和局域网播放都很强大;
6、灵活方便的自动对焦、四角梯形校正(支持侧投)还是比较方便。

1、灰阶和某几个颜色过渡有环状突变,灰度到一定区间的区块显示有细灰点频率干扰,而Z4X并没,这应该是振镜带来的;
2、暗部表现还是入门微投的水准比较弱,亮度也一般(虽然比老Z4X好点估计和New Z4X比略差,所以官方标注500-700流明),这导致其实HDR10支持完全没意义,因为除了可以播放相关文件而已,优化效果完全体现不到,当然亮度低、暗部差这也是目前几乎所有微投的通病;
3、精简掉一个HDMI和一个USB个人其实没有意见,但是保留的USB是3.0而不是2.0就好了;此外RJ45网口、SPDIF的精简对于有的人可能有影响;
4、8G闪存个人觉得网络视频为主够了,但作为新品,运存还是2G没有升级到3G比较可惜,大部分时间运存占用率还是在70%-80%多,后台多了还是有点卡的,经常要杀一下;
5、高亮模式目前色温奇特黄的不像样子;3D播放对3D字幕支持不智能,应该尽快修复优化。

}

记得小米2S发布的前一天,我还在从北京到上海的高铁上用微信和另一家空净厂商的工作人员聊到了当晚发布的老罗当夜即将发布的锤子净化器,和小米第二天发布的新品空净。当时,我还是比较期待老罗的新品,但是对方似乎对小米更有兴趣,而我的观点则是,小米如果不放弃原有滤芯和设计的话,那么不管怎么改,都不值得有什么大期待。而介于微博上的预告:

其实大家都已经猜到,这是一款小米2的小升级产品。而在第二天,小米也验证了大家的猜测。新的器2S,仅仅是在小米空气净化器2的基础上增加了激光颗粒物检测传感器和OLED显示屏的小改款,这升级小到了连以发布会数量称霸的小米,都不愿意为其开个见面会。回过头,我们再看下我说的那句“如果不放弃原有滤芯和设计的话,那么不管怎么改,都不值得有什么大期待”究竟是啥意思,这要从小米空气净化器产品的发展史说起:

从2014年12月发布第一代小米空气净化器开始,小米空气净化器产品线保持了一年一更的周期,其第一代产品由于深度学习了的AirEngine产品,并冠以899的超低价格(那一年,国内的净化器市场几乎都是千元以上的价位)一上市就遭遇疯抢,长时间都处于缺货状态(楼主家的米1至今还在间歇性服役,除了传感器坏了以外,其他一切都还好使)。而后一年的2015年11月发布了其小米空气净化器2,这个版本可以看作是1代净化器的缩水版,去除了空气净化器1代的双风机结构(离心+轴流),改成了单风机(轴流+混流)的结构,其核心指标CADR值由406m?/h降低到了310m?/h。可能很多人都不理解,为啥第二代产品的性能反而要比第一代更为孱弱一些,缩水的如此明显?那是因为2016年空气净化器“新国标”的出现,对空气净化器产品的噪音水准有了非常严苛的要求,而一代即使在没有国标限制的情况下,其巨大噪音已经被人诟病许久了。所以,小米只能在一代的基础上进行改款,通过对其结构进行优化,降低CADR值使其满足“新国标”,并在米家空气净化器2上市之后不久,就将小米空气净化器一代的产品下线,而凭借着699元(实际成交价甚至最低可以到550元)的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的超低价,小米空气净化器2的销量也是异常惊人的。而到了2016年,因为国产/互联网品牌的爆发,各品牌开始了刷分大赛,在14、15年的时候,CADR值在500m?/h的产品已经算是高CADR值了,但是到了16年,基本上就变成了空净的入门值,你要是出个新品,没有个500m?/h的CADR值,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所以小米又重拾1代的双电机结构,并对其进行了魔改,使得其在500m?/h的CADR值下也能满足新国标的要求,并且顺势添加了激光颗粒物传感器和OLED的显示屏,不过其1499的售价,说真的,可能是小米整个空气净化器产品线里最不具性价比的产品了,所以在品牌商也使用了米家,而不是小米。所以在2017年这一年,小米空气净化器的主力担当仍旧是小米空气净化器2。而经过1年多的销售,累积了数百万台销量的米家空气净化器2除去噪音之外最大的问题是啥?是检测数值不准。其实讲道理的说,无论是一代使用的夏普,还是二代使用的神荣灰尘传感器,都是各大厂商(无论欧美,日本,还是国产)广泛用在空气净化器产品上的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但是为啥大家独独就咬住小米呢,因为小米自作聪明的在其界面上提供PM2.5的数值,而其他厂家可能就只给显示个优良中差。而到了2017年,同为互联网品牌的空气净化器产品均开始为线下产品配备上激光颗粒物传感器。所以在2017年为其销量最大的小米空气净化器配备上新的传感器也就变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于是就有了小米米家空气净化器2S,相对于2代699的售价,2S的价格提升了200元,变成了899。讲真,多了个激光传感器和OLED屏贵200元,还是非常厚道的,毕竟马家买一个2代用的第三方激光传感器也要160的样子。但是现实是,标价699的空气净化器2,经常是以550元的价格成交的,所以实际上899的2S要比2贵上300有余,这也是2S被点不值的最主要原因。但是不管小米怎么努力,大家都会看到,从一代开始就有的最大问题,即使到了3年后的今天,小米还是没能将其改善,甚至在发布小米空气净化器2的时候,活生生的将其的CADR值定在了310m?/h,因为根据新国标,小于等于300m?/h的空净噪音要被控制在61dB(A)以下,而如果标310m?/h的话,那就可以获得额外的5dB(A)的限额。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后果呢?这就回到了文章开头所说的那句“小米如果不放弃原有滤芯和设计的话,那么不管怎么改,都不值得有什么大期待”。为此,我们再来看下米家空气净化器Pro和另一个网红352 Pro的对比,两者均有500m?/h的CADR值并且同样是塔式结构:

大家很直观的就可以看到,同为500m?/h,X50相对与米家空气净化器Pro来说,整整大出了一圈(按底面积做对比,X50比米家大了2倍多)。而把机身做大的好处是什么?除了样子比较唬人外,在风量相同的情况下,更大的通风直径意味着更低的风速以及更低的电机转数,而风噪和高速电机噪音就是空气净化器噪音的主要来源。而小米至今发布的四款空气净化器,都将其占地面积大小控制在24-26cm见方的大小,其中一代和PRO为了控制噪音还不惜使用双电机,双风扇的结构,但是先天的不足,是很难通过后期去弥补的。体积,是现有小米空气净化器性能突破最大的壁障,也是限制小米空气净化器发展的镣铐,除了限制住了噪音的改进外,同时也限制了滤芯性能的提升。

讲道理的说,众测频道在近两个月内,送出了将近百台的空净/新风产品,小米米家空气净化器2S无疑是所有产品中性能最差,价格最低的一款。但是楼主却只申请过AirX的A8和这次评测的小米米家净化器2S,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楼主对这台低CADR值,高噪音的空净非常感兴趣呢?小米米家净化器2S相对于各家的堆料空净,又具有哪些优势呢?更或者,为什么小米会把一个先天不足无法突破的设计沿用3代?相信看完本文,你就能明白这一切。

依旧是小米的牛皮纸风格,因为2S的品牌为小米米家,所以在外侧包装上同时有小米米家两个LOGO。

打开上盖,就可以看到简单的图示告知,电源线在滤芯仓中。

接着就能看到被无纺布袋套着的小米米家空气净化器2S的本尊了。

按照提示打开滤芯仓,就能看到电源线了,为了避免再次出现用户不拆滤芯塑封就使用净化器的尴尬,所以现在小米空气净化器的滤芯都不再进行塑封包装了,机器原装自带的为普通滤芯,CCM等级为P3。

而除去主机和滤网外,整机的附件也只有一本说明书和一根电源线,当然,我也想不出还需要什么其他附件了。

家里的空净们排排站,合个影,小米米家空气净化器2S是最小的一个,本来还有一台352 X50的,就在2S到货前一周,运送到爸妈家去了。小巧的机身使得2S在各种小面积房间使用的时候有着很高的便利性,只要一张A4大小的空间就足够小米米家空气净化器2S安身了。

机器延续了之前几代的塔式结构设计,机身下半部分分布了3000多个进风小孔,虽然官方称是360度进风,但实际上因为后盖板上的开孔仅仅是做了下凹的点状装饰,所以进风面只有正面和左右两侧。这样即使净化器贴墙摆放也不会对其效率造成太大影响,不过传感器的反应速度可能会有一些延迟。

机器的顶部非常的简洁,除了风栅之外,还有一个光线传感器和一个开/关/模式选择按钮,其中光线传感器与显示屏亮度联动。注意,此处顶部的LOGO为小米而不是PRO的米家。从这大家看出,即使是放在一个页面售卖的不同机型,小米对其品牌的使用也是不同的。相对而言,使用小米品牌的产品,更加会强调优质,低价,而使用米家生态链品牌的,性价比部分可能会略显不足。而同为智米生产的电风扇和空调,使用的是智米品牌,其价格……

而机身正面则显现出了2S与2的最大不同,就是一块圆形的黑色OLED显示屏,可以实时显示室内PM2.5值、温湿度、WIFI链接状况,以及净化器的工作模式。

虽然屏幕看起来是圆形的,但是从一定角度还是可以看出,真正显示内容的部分仍旧是一块单色的矩形OLED,除了工作时显示的数据外,在模式切换和开关机的时候还会有些动画过度。而下方的彩条,则是单独的LED彩灯,分别用绿色,橙色,红色三种颜色来表示当前室内的空气质量:

机身背部则有屏幕开关(单击)/滤芯寿命复位(长按)按钮以及激光传感器仓,仓上还特别标有LASER PARTICKE SENSOR字样:

打开舱盖,可以发现只要拧两个螺丝就能更换传感器,毕竟激光传感器的工作寿命也就2-3年,而2S的传感器是只要通电就会不间断运行,所以传感器更换的便利程度对于售后来说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小米空气净化器1代的红外灰尘传感器的更换就显得极为复杂,基本要把整台机器拆成碎片)。

国内空气净化器的颗粒物传感器一般都选用攀藤科技的产品,2S的这块虽然外观尺寸上都与攀藤科技的PMS7003极为相似,但是细节、接口、命名上却都与攀藤的不同,所以这里楼主也不妄加推测了。

与之前产品不同的是,2S的滤芯锁紧方式放弃了之前的拨杆,而是在底座增加了弹簧来对滤芯进行锁紧密封,毕竟之前的拨杆偶尔会发生松动造成滤芯的松动。不过对于弹簧的耐久性,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观察机器内部,就可以直接看到底部的轴流风扇,可以说,2/2S的结构相对与PRO与一代来说是简单了许多。

小米米家空气净化器标配的滤芯为蓝色款米家空气净化器滤芯,其CCM等级为P3,使用寿命大约为3-6个月:

分为初效、H11级EPA、活性炭三层。并且在底部配有RFID标签。说实在的,H11级的滤纸是不能被称作高效过滤器的,因其对PM0.3的颗粒单次过滤效率只有95%,是远低于H12的99.5的。而其余各互联网品牌基本都会使用H13甚至H14级别的滤网。不过怎么说呢,H11的优势一是便宜,二是风阻低。尤其是低风阻这一项,对于小米米家空气净化器来说尤为重要,至于H11级滤芯的效果究竟如何,我也做了个简单的出风口测试:

大家可以看到,当机身PM2.5数值显示为50时,出风口的PM2.5/PM10数值分别为4和5。对于这个成绩,我表示还是比较满意的。

RFID标签除了能够准确记录滤芯使用时间计算寿命外,更大的作用是认证机器使用滤芯是否为原装。除了蓝色的标准滤芯(售价149元)外,小米米家全系列净化器还通用绿色的除醛版滤芯(售价169元)和紫色的抗菌版滤芯(售价159元):

4.APP控制及的联入

小米/米家产品除了产品本身之外,最具特色的应该就是米家APP的远程控制功能,除了可以观测到机器的运行状态,室内的PM2.5情形和温湿度以外,还能对最爱模式进行档位设定,并且可以通过智能设置使得净化器具有根据室内空气质量来进行自动开关机:

这一点相对其他品牌净化器来说可谓是相当方便了,不过比较可惜的是,条件选项还是太少。

例如我可以设定在室内aqi大于50的时候把空净打开,但是打开之后却找不到适合的其他条件可以把它关闭。

但是幸好除了米家APP之外,小米的全系列产品都可以联入诸如Domoticz或是Home Assitant等开源智能家居系统,例如楼主就将其联入了Domoticz,除了APP里面能够查看和控制的选项外,还能额外获取诸如电机转数等数据,这也为之后的评测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当然,联入智能家居系统除了能够获知空气净化器的工作状态以及控制外,更加能够与其他传感器进行联动,例如在使用米皮将空气净化器当做新风使用时,就可以通过室内的二氧化碳传感器来控制小米净化器的开关及档位。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这方面的内容回头我可以写成原创供大家交流,这里就不浪费篇幅了。就单凭这一点,就足以让我对小米空气净化器充满好感。毕竟其他品牌的空净要想通过domoticz控制的话,要么就要使用红外线,要么就得硬改,最难的是,如果要知道净化器的工作状况,还得额外添加功率检测设备来获知净化器是开的还是关的。

不同于其他净化器的多档位调节,小米米家空气净化器的手动档位调节名称叫做“最爱”,在机身上,只能在自动/睡眠/最爱三者之间切换,而对于最爱模式的档位设置,只能在米家APP(或智能家居系统)上进行操作:

而在档位划分上,也并没有使用一般空净厂商使用的高中低,或是1234这样,而是把每个档位对应的适用面积标注出来供大家参考,一共分了15个档位,当然,因为使用的是直流电机,机器本身实际上是可以做到无级变速的。经过测试,下表是每个档位对应的电机转数和功率供大家参考:

关于噪音这部分,说实在的,因为即使测试了给出了具体的分贝数大家也不够直观,这里直接说,如果想在夜间睡觉时候使用的话,能忍受的最大档位也就是5-9㎡这一档了,即使是白天使用,最多也就是再加一档,到8-14㎡这一档了,至于如此低的档位是否能经受住雾霾季的考验,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实际测试吧。

测试空间放置在我的书房,示意图如上,门窗的密封性相对一般。一共进行了三种测试,分别为日常污染环境下的净化能力测试,高污染状况下的自动模式测试,以及高污染状况下的最高档模式测试。

1.日常污染环境下的净化能力测试

由于今年北方供暖的煤改气的关系,所以全国的空气污染程度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基本即使是在北京,也能时常看到蓝天了,而上海的空气质量则以良居多,间歇性的夹杂着一些轻度或中度污染的日子。所以在测试期间,楼主逮着了2天轻度/中度污染的日子,来进行空气净化器日常工况的测试。其中室外PM10/PM2.5数据来自区环保局,其站点离测试地点直线距离在1km内。除此之外,在房间内还布有基于攀藤PMS5003(G5)传感器的数据采集,一同上传至乐为互联进行统计,首先展示的是12月10日11点15分至12月11日7点30的数据:

从图表中可以看到,这段时间内,室外的主要污染物为PM10,在整个测试时间内几乎都保持在100ug/m?的浓度以上,在打开小米米家空气净化器2S的同时,在客厅和主卧,楼主还打开了两台EraClean Tower空气净化器,所以书房的PM2.5值维持的还算不错,除了10日下午6点做菜的时候有点飘高(小米显示为19,G5显示为28外,其余时间无论是G5的数值还是小米自己的数值都是低于20的)。当然,因为其他房间开着两台重量级的净化器,所以这样的数据很难让人信服,于是在11日早上7点30分,出门上班前,我关闭了另外两台净化器,并且把客厅窗户和主卧窗户打开,直到晚上19点回家才关闭,也就是让书房以外的房间充分混合了户外的高污染物空气,下面我们来看看这段时间靠小米米家空气净化器2S净化的书房的空气状况:

大家可以看到,小米米家空气净化器2S仍旧将书房的空气质量控制的非常不错。虽然没有将颗粒物控制在个位数,但依旧是优的水准。当然,我们还要看下小米米家空气净化器2S的电机转数情况:

除了在一开始空气净化器的电机运转在650RPM外,剩余时间均在最低档运行,对于这个表现,我是相当满意的,因为就魔都来说,现在日常的PM10/PM2.5浓度最高也就在200之下了。。所以这里可以得出结论的是,室外污染物浓度在150ug/m?的时候,小米米家空气净化器2S能够在最低档将14㎡的房间颗粒物水平维持在30ug/m?以下。至于超过150ug/m?的室外污染因为条件限制无法测试,但是保守估计200ug/m?也足够应付。

2.高污染状况下的自动模式测试

这个测试是在房间内点燃4支烟,等烟燃尽后使用风扇将污染物搅匀后,开启小米米家空气净化器2S进行测试一小时得出的图表:

大家可以看出,初始状态下G5的读书和小米的读数差异巨大,小米爆表600(小米显示的最大数值为600)的时候,G5的读数只有500,一直到100左右的时候,两条线才基本重合,这样的数值差异不光小米有,其他品牌也有,不光我测出来有,其他人测出来也有,所以此事就暂且归结为传感器的算法差异,不去深究,因为说实在的,500还是600,19还是14的差异对于机器运作来说是几乎一致的。而在经过1个小时的自动挡净化后,小米的读数也仅仅是到了国标优(35ug/m?)。所以我们来观察下小米自动挡的换挡逻辑是怎么样的:

在自动挡模式下,传感器数值低于250,净化器就会将电机转数降至1400转,而后150左右,降至1250转,接着到了100左右,降至1000转,然后到了75,又降速至650转。这换挡的逻辑感觉上是非常以人为本……,就是您再多吸两口脏空气吧,反正您也感觉不到,但是我这转速高了,声响大了,你可能就要拍桌子XXX了

3.高污染状况下的最高档模式测试

这次测试依旧是点了4根烟,然后用风扇搅匀之后,开启小米米家空净2S的最高档进行测试,结果如下:

而这次小米米家空净2S只用了30分钟就将室内的pm2.5浓度从507ug/m?降到了35ug/m?,而60分钟后,将室内的pm2.5的浓度降至了3ug/m?。虽然在净化时间上仍然不敌那些大家伙,但是介于小米的最高档差不多是一些刷分品牌的最低档,所以也不能要求过多是吧,毕竟滤芯级别上也和人家差了好几级呢。

以上测试图表由于截图关系,无法全力呈现,如果大家对此感兴趣,可以前往查看分钟级的记录。

虽然通过测试,我们再次验证了一次小米米家空净2S相对于其他品牌空净来说的高噪音,低性能。但是也通过测试了解到了其实在中度污染的户外空气环境中,小米2S对于室内小空间(测试场所为14㎡)的空气的净化能力是绰绰有余的。而899的售价(12.19小米感恩季售价为799,可额外叠加100元无门槛券做到699的成交价)虽然对于699的米2空净来说确实贵了一些,但是如果对于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有需求的话,200元的差价也几乎就是激光传感器+OLED显示屏的成本价了。但如果你要用在20㎡以上的空间,或者身处空气质量时常重度污染的地区,那么我是不推荐你使用米米家空净2S的,还是老老实实买台高CADR,高CCM的机器用吧。

在多方应用上,除了常规的空净用途外,搭配各种第三方附件还能将小米空气净化器作为新风使用,也算是多种用途及一身了。除了有米家APP之外,另有MIIO协议可以非常方便的接入其他的开源智能家居系统,很是方便。

耗材上来说,3-6月更的滤芯售价149谈不上多低廉,但确实也挺实惠。特别是在魔都这种只有雾霾季才需要空净的地区,一年只用3个月,年年都用新滤芯的话,使用成本可以说是相当低了,而且也不用担心滤芯2次污染的事。

最后,我对小米米家空净2S做出谨慎推荐的评价,因为以本站“值”的观点来看,时常600不到的售价显然更值。当然如果遇上699的好价,那就是强烈推荐,还是那句,699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
分类: 笔记本电脑 阿文菌

大家好,俺又来了!祝各位看官老爷们,圣诞节和元旦快乐! 

本次测评的产品是HP的战66 高色域版的,非常感谢HP公司和什么值得买平台对俺的信任。

▼在开始写之前,先了解下官方的介绍: 

战系列是惠普针对中小企业开发的高性能商务轻薄本。银色外观。14寸19.95mm厚,1.64kg重。

搭载英特尔酷睿第八代四核处理器,配合满血版(25瓦)Nvidia MX150显卡迸发出超凡的性能。12月12日推出的高色域版,更是配备了100% rSGB高色域,300尼特亮度的FHD IPS防眩光雾面屏,以及企业级的Turbo Drive SSD,性能表现极为强韧。

通过严苛的美国国防部MIL-STD-810G 军标测试,具有军用标准加固机体和屏幕保护,3D硬盘防护和数据模块抗震保护,能够确保数据与屏幕的安全,减少其因跌落等意外原因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害。

▼也许看这些介绍,看得比较头疼,但文章有可能偏长,所以俺优先放入鲁大师的配置截图: 

▼跑分17W,硬盘性能挺高: 

▼后续,可以跟着俺的文章内容,一起来看看俺测评的这款 战66笔记本如何吧! 

▼鉴于很多朋友,喜欢拿任何笔记本和小米pro笔记本对比,觉得小米的性价比最好。为此俺看了下小米的笔记本的价格,虽便宜了100块钱,但是屏幕更大一点点: 

▼细心的人会发现,这款战66笔记本,是100% srgb的屏幕,价格为5499: 

    G1的升级版产品,在外形方面二者并无明显差异,薄至19.95mm的机身以及1.64kg的整机重量对于一款14英寸的笔记本来说算是相当不错了,在移动办公需求大增的今天,这是非常重要的。键盘方面采用了主流的巧克力式设计,放泼溅的加入让意外不再成为

▼其中它还有非100%srgb的版本,价格会便宜500块钱,只要4998: 

▼为此,俺收集了下战66的全部型号及价格,所有系列都是标配的MX150显卡。价格如下:

如果您对屏幕有需要,完全可以选择100%色域的,如果玩游戏,就一般的,性能高的即可,可以看到价格和配置都和小米非常接近: 

▼不过俺没有小米笔记本pro来对比,如果可以的话,大家可以在网上看一下小米论坛及hp评价,再作分析,这里就此打住。 

▼老规矩,先制定一份目录,方便大家清楚俺测评了啥:

一、HP战66笔记本开箱:

三、开机使用等一系列功能测试:

四、显卡,CPU,内存跑分及续航测试:

五、拆开机身,看看内部结构,安装Sata接口硬盘:

六、屏幕颜色检测,对比XPS及HP27寸4K显示屏:

一、【HP战66笔记本开箱】:

▼1、很快就收到顺丰寄过来的快递,很大的一箱子: 

▼2、打开以后,里面有笔记本的箱子: 

▼3、整个笔记本的包装比较简约: 

▼4、可以看到寄过来的快递信息,是达人小小值,字写得不错呢: 

▼6、打开包装,很大一个保修卡,保修范围为1年,不得不说,最近几年HP的售后确实不错,这个是后话: 

▼8、整个电源和电源线,加起来也只有322g,非常的轻了: 

▼9、再来看看主角,笔记本主体,首先第一个感觉,就是哇塞,笔记本电脑:  

▼10、随后立即称了下重量,1582g,比官方介绍的1640g要轻一点点: 

▼11、笔记本给人第一个感觉就是有些薄,整个A面为玻璃纤维加图层,并非金属: 

▼12、可以看到,背部D面的螺丝孔很少,散热孔整体排列,不过整个D面都是塑料材质哦: 

▼13、左侧接口一览:分别是防盗锁孔;散热口;以及标记为ss带闪电的USB接口(就是支持USB3.0并且是大功率的USB接口);然后是3.5mm耳机接口;和SD读卡器以及指示灯: 

顺便科普一下: 

USB接口画着加号(+),代表着大电流输出。普通USB接口最大提供500mA电流,在遇到如、USB光驱等“高能耗”设备时,就可能无法驱动。所以出现了USB+接口,该接口的输出电流可达到1000mA(1A),使设备驱动能力大大增强。这个“+”标志,是大电流、稳压的意思。USB接口有一个闪电符号,代表该USB接口可以在关机状态下输出电源,即不开机给各种设备充电,很好的功能。一般是蓝色的USB 3.0接口,上面写了SS两个字母,SS USB

▼14、右侧接口从右边到左边,依次是:电源接口及指示灯;网线接口;VGA视频接口;HDMI接口;USB3.0接口;以及Type-C接口(关于Type-C接口能不能充电,俺测试不能充电): 

▼15、整个笔记本拿手里,由于3斤多,还是有点压手的: 

▼16、笔记本打开以后,B面的边框略有点比想象中的大,顶部一个摄像头醒目: 

▼17、整体观看这个笔记本,给人感觉还是非常的轻薄,特别是感觉屏幕很大,笔记本的C面键盘很小巧: 

▼19、C面为金属材质,键盘的布局,在使用几天后,感觉非常的顺手,这篇报告就是用这台笔记本写的,打字速度发挥很正常,盲打没有任何输出错误的时候(包括符号),除了F1-F12的按钮真的好小以外: 

▼20、键盘是全尺寸防溅泼键盘,不过,不具备背光功能,对于我来说,无所谓: 

▼21、左侧顶部是开机按钮,最上面是扬声器: 

▼22、从侧面可以看到,散热接口,分别在左侧和左侧底部都有开孔,能大大的增强散热性能,由于现在冬天的时间,俺在使用几天来,不管是玩游戏还是看电影,都没有明显感觉到笔记本发热严重: 

▼23、右侧的接口还是有点显得比较多,但是在type-c接口后面有个弧度拉伸上来,在视觉上减少了笔记本的厚度: 

▼24、屏幕是雾面屏,非常不错,可视角度广在后续有检测: 

▼25、整个笔记本最大打开角度如下,支持单手开关笔记本: 

▼26、所有卡片一览: 

▼前言:由于工作原因,之前和dell有一次合作,当时是西门子工业4.0的会议,俺有幸成为dell的摄影师,参加了这次会议。其中,dell的工作站和hp的工作站是当时的唯一的2个笔记本展区。 

自从参加了那次会议以后,就一直很垂涎dell的工作站,包括后续家里的台式机的显示器都换成了dell的显示器,为了更好的还原色彩,修图需要嘛。 

那时起,一直当hp是竞争对手一样,一直没有考虑hp的产品。 

就在前一个月,俺图便宜,抢购了一台hp的27寸,4k显示器,从此之后,对hp就有了非常大的改观。

其实仔细一想,能同时出现在工业巨头产区中的2个品牌,肯定都不会太差。 

相信在5-6年前,大家购买笔记本的时候,肯定知道性价比无敌的神舟笔记本,包括这类笔记本。但是大多数周围的朋友都上当过吧?那时候的dell和hp也是出现很多XX门,而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笔记本的产品都有了质的提升,好的笔记本不仅是在配置上,更多是功能上,屏幕上,体验上,哪款最适合你,才是重要的! 

▼1、拿出俺今年购买的Dell XPS15笔记本,以及战66进行对比: 


▼2、要知道,XPS 是15.6寸的笔记本,而战66只有14寸,在外观大小上,居然还差不多: 

▼3、XPS作为超级本,价格也便宜,接近1万的售价,主要提现在高性能的配置和轻薄的机身: 

▼4、在厚度上,XPS明显比战66还要薄,但是它却容纳了一颗960M显卡及I7处理器: 

▼5、两侧接口上,XPS非常的少,可以说在使用几个月的过程中,非常不方便,不得不购买扩展坞:

举个案例,就是每次拍摄活动需要外接显示设备的时候,由于活动场地老旧,没有HDMI接口,只有VGA接口,这就很无语,俺的XPS无法使用,而战66配置VGA接口真的非常的方便: 

▼6、在背部D面上,XPS也比较干净简洁: 

▼7、为什么XPS 15.6寸却能这么小,主要就是窄边框,屏幕边框非常小: 

▼8、不过,在整个键盘的布局上,我更喜欢战66的布局,在XPS上,数字键经常按错: 

▼9、但是HP战66的C面由于是金属面板,所以现在天气冷了,摸上去打字还是觉得有点凉飕飕的: 

▼10、而XPS的则是类肤材质,很舒服: 

▼11、在开机以后,可以明显看到边框大小,值得一提的是XPS,我刷过MAC系统,现在把win10换成了win7,使用起来顺手多了: 

三、【开机使用等一系列功能测试】:

▼1、开机以后,简单注册等操作功能以后,就到指纹验证这个步骤了: 

▼2、指纹在笔记本上出现,已经很早之前了,但是XPS买的时候是没有的,在战66上看到,感觉还是不错的: 

▼3、指纹是在这个小横杠上竖着摸一摸,就可以了: 

▼4、设置了指纹,再设置下PIN,就更方便解锁了,就算给朋友开机,也不必要给他密码,直接告诉他pin即可: 

▼5、开机以后,WIN10的界面比WIN7的看着酷多了: 

▼6、打开计算机看了下硬盘,C盘200多G,D盘一个20G的恢复分区: 

▼7、D盘的分区介绍: 

▼8、不太习惯所有的东西都安装在C盘,于是在系统管理,磁盘管理中,将C盘进行压缩: 

▼10、以后所有的软件都安装在E盘里面即可: 

▼11、但是。不知道hp是什么意思,这个新建的分区居然给加密了,需要解锁才可以打开: 

后来俺在系统中找到设置的地方,进行关闭即可: 

▼12、笔记本放入俺的曼富图的包包 笔记本槽,大小刚刚好: 

▼13、阳光下战66还是非常好看的,特地问了下客服,这款没有黑色,只有银白色: 

▼14、单手即可打开面板: 

▼15、屏幕能有效的抵抗眩光,不过亮度并不是很亮: 

▼16、俺比较喜欢玩SC2,进入后,默认高画质,玩SC2完全没有问题,另外外接HDMI也很方便: 

▼17、如果有SC2玩家,也可以交流下哦,不过MX150的显卡,差不多和台式机的GTX750接近,在兵较多的时候,还是会力不从心: 

▼18、由于战66自带了一个网线接口,可以很方便的接入网线: 

▼19、可以看到,连接速度为千兆速度,可以跑满100m/s,在wifi不给力的情况下,非常适合接入网线操作: 

四、【显卡,CPU,内存跑分及续航测试】:

▼1、首先还是放一下娱乐大师的参数: 

▼2、跑分17万,开篇放过截图: 

▼3、内存为海力士的2017年11月制造,比较新了,但是显示器居然是2014年的: 

▼5、固态硬盘是三星的NVMe,这块硬盘其实是这台笔记本的最大亮点,可以说也是HP战66非常良心的地方: 

▼6、通过给硬盘跑分,目前这块硬盘是俺用过所有硬盘中,跑分速度最快的,比XPS还要好不少: 

在象棋跑分,虽然HP这款I5的CPU,但是跑分的数值也接近XPS,I7的分值: 

可以说,在显卡上,2台笔记本还是有明显差距的,接近台式机 GTX750和GTX750TI的分值: 

▼10、最后是续航的表现,在使用较亮的亮度下,听音乐,编写文字,从95%的电量到10%,总共续航时间为3个半小时,如果是满电的情况下,再适当的降低亮度,可以保持更长的续航时间,这个续航比XPS的要好不少: 

可以说,整体测试下来,有不足,也有很多亮点,其中,硬盘的表现,非常给力。而屏幕是2014年生产的,显卡也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好。 

五、【拆开机身,看看内部结构,安装Sata接口硬盘】:

▼1、既然是测评,勉为其难的拆开看看呗,D面全部是塑料结构,可以减轻重量: 

▼2、整个背部,只有一个螺丝孔,拆开以后,打开盖子,就出现了内存,散热管,风扇等硬件: 

▼3、左上角是无线网卡,中间内存,非常适合自己更换,特别方便: 

▼4、在无线网卡下面有一个螺丝,可以打开看看: 

▼5、拆的时候,由于没有工具,只能用强掰的方式了: 

▼6、打开以后,发现弄断了一根塑料,简直……: 

▼7、拆开这个面板以后,出现了三星的NVMe SSD硬盘,以及一个安装Sata硬盘的存储仓: 

▼8、拿出之前笔记本硬盘改装的移动硬盘: 

▼9、很简单的就放进去了: 

▼10、但是发现没有托盘和卡扣,基本上就是2个海绵进行挤压,如果再厚一点的硬盘,估计还放不进去: 

▼11、安装后,开机,会发现多了个500G的硬盘: 

▼12、可惜,复制的速度只有100M/S左右: 

▼13、和三星的这块SSD对比,800M/S的速度,没法比较,但是便携容易损坏,不过胜在价格便宜,空间大,用来放不重要的视频文件还是可以的: 

▼14、三星的这块SSD硬盘的型号是:PM961,售价就近千元: 

▼15、内存条是海力士的单条8G: 

▼16、非常遗憾的是,这款笔记本,不支持双通道,如果需要16G内存,需要更换这条8G内存条: 

▼17、在安装了Sata硬盘后,整个机器的重量达到了官方宣传的1673g: 

六、【屏幕颜色检测,对比XPS及HP27寸4K显示屏】:

▼1、到了屏幕测试环境了,左下角是战66,右下角是XPS,中间大的是HP 27寸4k显示器: 

▼2、在黑色环境下,没有发现明显漏光情况: 

▼3、标准的红蓝黄测试中,没有没有明显区别: 

▼4、但是,在白色屏幕下,可以明显看到战66这块屏幕比其它2快屏幕要更黄一些,而XPS则更蓝: 

▼5、但是,字数显示上,基本都能看到: 

▼6、在图片显示环境下进行对比: 

▼7、由于战66这款屏幕是高色域版,理论上屏幕的色彩不会差,而DELL的XPS也是主打屏幕,以及背后的4K显示器,所以这下对比还是比较有意思的: 

▼8、以下是原图,在红色显示上,感觉战66更加接近原图显示效果,特别是杯子的颜色: 

▼9、在蓝色和绿色的对比上,其实俺更喜欢XPS的颜色: 

▼11、蓝色星空很漂亮: 

▼12、说实话,我非常喜欢XPS的屏幕色彩,但是原图和战66的就非常接近: 

▼13、最后是人像中的肤色对比了,可以明显看到战66的肤色已经变成另外一种颜色,而4K显示器的颜色则非常的舒服: 

▼14、根据原图进行对比,俺觉得这一轮最接近原图的是XPS: 

▼15、再测试下可视角度,正面看,草地明显发黄: 

▼16、但是在不同的角度下,颜色也会发现一定的变化,可视角度的清晰度不变: 

不知不觉又到了说总结的时候了! 

在使用这台笔记本一周的时间里,俺基本上每天外出工作都背在身上。 

它出现在地铁里,出现在办公桌上,使用几天的感受,是非常顺手。 

战66没有XPS那么惊艳的外观,但是它有VGA,Type-c,HDMI 这种特别适合办公使用的组合,加上8代I5cpu,以及超快的SSD硬盘,让我觉得带它比带XPS更舒心。

还是总结一条优缺点吧,希望给有需要的朋友一些参考: 

1、外观上,不是很好看,特别是有朋友评论过,这个外观,感觉是10年前的电脑,但是要知道它还是非常轻薄的,而且商业办公本本,肯定没有游戏本那么炫酷嘛。

2、HP的安全软件虽然不错,但是分区和软件的权限拦截,实在是非常的不爽。

3、显示器是2014年生产的,虽然是100%srgb,但是在屏幕对比后,还是觉得需要再用校色仪校准一下。

4、内存条只支持单条,无法组双通道,而且升级内存条困难,只能更换8G内存去换16G内存。

5、安装Sata硬盘的地方没有托架,安装后容易不牢靠。

1、HDMI+VGA接口,大大的满足了办公的时候, 遇到老旧投影仪和显示器方便进行连接。

2、I5 8代CPU+三星PM961 SSD,满足了日常上的使用,MX150显卡也算当前标配,中规中矩。

3、拆机更换内存,网卡及硬盘,只需要拆2颗螺丝即可,大大的减少了拆机的复杂性。

4、键盘的布局打字非常顺手,3斤多的重量比较轻薄,4小时左右续航,办公利器。

5、指纹识别,增加安全性,HP的软件和售后,无时不刻提醒这是一台安全的商务本,对商业人事友好。

6、最主要一条,价格在当前环境下,是非常实在的了,遇到低价的不到5000即可入手,推荐学生及商务办公人事购买。

不知不觉,测评就写完了,这次测评没有重量测评 摄像头,因为几乎从来不会用到。也没有测评外放,主要原因是,外放体验2次后,真的很一般。平时还是蓝牙+音响,或者耳机方便。 

测评时间有点仓促,也许有不完整的地方,还希望大家多多指正,也欢迎在留言区对这台笔记本有任何想说的进行留言,希望本文能帮助大家。 

谢谢大家的观看,我们下次再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炸金花可提现1元1金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