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魅族mx3能玩刺激战场吗吗?

序言:一名老「煤油」的期待

我并非一名资深「煤油」,自 MX3 后就不曾真正用过魅族的手机产品了。只是魅族曾经那种简洁的“侘寂”风、对于手机基础交互方式的探索以及特立独行的态度令我印象深刻,所以对这家「珠海小厂」一直抱有相当程度的期待。

从 2016 年开始,由于与高通陷入专利费纠纷、三星处理器在全网通基带上的跛脚以及联发科旗舰处理器的不给力(包括性能、外围支持等方面),魅族患上了“芯病”。尽管魅族努力通过一些设计、做工方面的亮点去弥补,但总让包括魅友在内的一大批用户觉得差那么些意思。中间虽然也有 Pro 6 Plus (主要搭载阉割版 Exynos 8890)这样的补救,但因为产能掣肘、缺乏全网通使得市场反响平平。

2017 年 Pro 7 系列更因为定价策略失误遭市场冷遇,上市不到三个月在第三方渠道就暴降 800 元。市场表现的不如意也让魅族内部结构动荡、调整频繁,如果今年再拿不出有竞争力的旗舰产品,那么从手机市场中出局并不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

好在以去年魅蓝 Note 6(搭载骁龙 625 处理器)发布为标志,魅族与当今移动 SoC 市场的龙头老大高通达成了和解,终于有机会在今年拿到高通旗舰处理器芯片的供货、解决这两年来的「芯病」了。

本以为会在今年成为主角的 15 系列早早地被告知是「小试牛刀」,这令续作 16th 系列垒足了关注度和期望值。在补足了处理器的短板后,作为魅族年度旗舰的 16th 还带着全面屏、mEngine 横向线性马达、屏下指纹识别、IMX380 旗舰级 CMOS 等诸多卖点以及 2698 元的「真香」起售价袭来,在国产手机市场和搞机圈内刮起了一阵小旋风。

那么,这款魅族 16th 到底有多香,能不能符合魅友的期待呢?下面我将详谈半个月以来的使用体验。

外观:「不乱设计」就很美

外观方面,16th 与这两年魅族的一众「套娃式」设计大为不同,前面板采用了 18:9 上下对称的全面屏设计,相比身形矮胖的 15 系列,魅族 16th 会显得更修长苗条。7mm 的额头塞进了隐藏式听筒、光线距离感应器和一颗 2000 万像素前置镜头,显然窄额头再加镜头居中是很难两全的了。

屏幕四角进行了大弧度的圆角切割,配合屏幕点胶工艺带来的 1.43mm 超窄边框,使得其正面乍一看与三星 S9 颇为相似,不过由于没有采用三星那样的曲面屏设计来配合这样的大圆角形成立体视觉效果,个人认为第一眼看上去会略显突兀。

可能现在使用 18:9 对称全面屏的设计在第一观感上会略显保守、缺少一定冲击力,但在刘海屏盛行的当下,这样的方案也许就如同魅族发布会前的 Slogan 所说:“不乱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

背面则跟随今年的流行趋势采用了玻璃机身,16th 背面的这块曲面玻璃据悉运用了纳米级七层真空蒸镀工艺,使得其看上去有着不输陶瓷的质感;由于黑色版玻璃和铝合金中框颜色相近,因此看起来两者的衔接相当自然;摄像头、环形闪光灯及魅族的 logo 从上到下依次排列于背部的中轴线上,相比今年一众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将摄像头竖置于左上角的机型,这种对称美又胜出了一筹。

在保持了美感的同时,魅族 16th 同样没有牺牲手感。这次 16th 将机身厚度做到了 7.3mm,重量仅 152g,配合背部收窄的腰线,持握感相当舒适,即使戴上官方附赠的保护壳也依然感觉轻薄。

解锁体验:屏下指纹虽妙,但我更愿刷脸

为了正面全面屏设计和保持背面玻璃机身的一体美感,魅族在 16th 上采用了来自新思的屏下指纹识别方案,这套光学指纹识别是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屏下指纹方案,原理是借助 OLED 屏幕的自发光特性,去照亮指定区域的手指指纹,并进行指纹图像的绘制与识别。

在息屏状态下稍微移动机身,屏幕下方就会冒出一个白色指纹图案进行解锁提示。解锁速度一般,手指在上面接触零点几秒才能解锁,再加上无法盲按,相比目前电容式指纹识别那种秒解、盲解的体验是会有一点退步的。

并且识别成功率率仍有待提高:正常情况下 100% 的成功率倒不难做到,但也会不时出现连续 3 次均无法解锁的尴尬。因此日常使用时我更倾向于使用面部解锁,魅族 16th 的面部识别为借助前摄的 2D 方案,也没有红外摄像头辅助,因此安全性和暗光下识别成功率欠佳。

但在大多数场景下,它比屏下指纹识别的解锁体验更畅快,配合抬腕亮屏功能更是一气呵成。指纹识别我则多用在解应用锁和支付上,魅族在 16th 的这套屏下指纹已经支持微信和支付宝支付,像是印象笔记内置的应用锁也支持使用。

屏幕:水准以上,远未顶级

说实话,当我看到「1080P 分辨率」 、「A 屏」的时候,作为一个坚定的「LCD 党」,我是挺抗拒的。众所周知,由于 AMOLED 屏幕特殊的 Pentile 子像素排列方式,显示细腻度通常要比同分辨率的 LCD 屏差上大约三分之一。

的确,16th 的这块屏幕和所有同级别 A 屏一样凑近了看能够发现字体边缘有轻微彩边,字体显示也没有同分辨率 LCD 屏幕那么实,但除非你天天这么拿着「写轮眼」凑近屏幕端详,否则正常观看距离下细腻度的影响是很轻微的。

当然如果你看惯了 2K 分辨率的顶级 AMOLED 或 LCD 屏幕,那么对于这块以及更大的 16th Plus 的屏幕可能还需慎重考虑。

另一点是屏幕 PWM 调光带来的低亮度下频闪问题,有研究表明频闪会加重视疲劳(所谓的 A 屏伤眼),因此被认为是几乎所有 OLED 屏幕的通病。肉眼肯定是看不到什么频闪的,不过以我的实际体验看,即使这块屏幕的调教已经比较柔和了,观看屏幕时间一长眼睛的确是会比 LCD 屏幕更容易感到疲劳一些。

除此之外,这块屏幕的表现还是比较优秀的,On-cell 贴合下观感通透,调教风格偏向于 LCD 屏幕;系统内置了色彩管理选项,有四种模式:标准模式饱和度过低,鲜艳模式又艳过了头,如果你像我一样喜欢素雅的色彩,自适应模式是刚刚好的。

屏幕标称亮度值 450 尼特,户外强光下勉强够看,但与三星顶级 AMOLED 屏幕那种能够激发瞬时峰值亮度的设定相比仍有差距。AMOLED 屏幕也有其优势所在,比如对比度高、显示黑色更纯粹、触控反应更快更灵敏、支持 Always On Display 息屏显示等,对比今年大批国产旗舰、中端机型采用的同级别 OLED 屏幕,魅族 16th 的这块屏幕总体而言:还行。

适应了这块屏幕的观感后,剩下的就都是全面屏设计带来的沉浸感了,回头再看自己用过的那些 16:9 屏幕的手机,有那么一瞬间会觉得仿佛在用两个不同时代的产品。

性能:终于,魅族用上了旗舰骁龙芯

16th 的硬件参数想必各位尾巴都很熟悉了,这大概是魅族旗舰机自搭载 Exynos 7420 的 Pro 5 后性能上最扬眉吐气的一次。日常的应用打开、页面加载滑动这些恐怕已经很难为难骁龙 845 这种旗舰芯片了,空谈跑分更无意义,我们直接讲最吃硬件又最实际的游戏体验。

《绝地求生:刺激战场》开启 HDR 高清和超高帧率(满帧 40)设置,魅族 16th 能维持在平均 40 帧的水平,全程几乎没有掉帧,双扬声器加持下听声辨位也更清楚了,游戏体验比我此前用 660 机型开启高清高帧率(满帧 30)要提升一个档次。

另一款大型 3D 手游《NBA 2K18》开启全高画质,正常情况下也能维持在 55 到 60 帧,不过如果遇到机身较热的情况就会偶尔掉至 30 甚至 20 帧的水平,出现明显的卡顿现象。

配备了铜管散热的 16th 运行 30 分钟的《刺激战场》后,感觉温度提升并不明显,不过进一步运行到 1 小时左右则可以明显感觉到温热,相比 15 Plus 长时间游戏动辄接近 50℃ 的机身温度,16th 的发热控制还是比较出色的。总之,即使你只是个参数党,只是冲着处理器和游戏体验选择魅族 16th,那么它也不会令你失望。

系统与交互:全面屏下魅族的交互新花样

魅族 16th 为了全面屏设计去掉实体 Home 键,采用什么交互方式就成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毕竟从 MX2 时代的小圆点、Smartbar 再到 MX4 Pro 的 mBack,魅族在交互方面的探索一直是相当积极的。

魅族给出了三套方案:虚拟键、Super mBack 和全局手势。虚拟键虽然交互逻辑简单,但由于在 16th 上虚拟键导航栏高度过高,挤占过多屏幕空间,十分不美观。Super mBack 是在底部中央呈现一个横条,轻触横条返回,重按回主页,从两侧上划呼出多任务,左右滑动横条切换应用。

这套解决方案在魅蓝 S6 和魅蓝 E3 上已经出现过,只不过这次的 2.0 版本将原来的小圆点替换成横条,这个横条在降低导航栏高度的同时看起来也不会像小圆点那样突兀。

全局手势的操作逻辑则是:大幅上划回主页,上划(或侧划)悬停为多任务,向上短划或从屏幕左右两侧内划为返回,可以说是目前各家厂商全面屏手势的大杂烩了。

以我的使用感受来看,虽然手势操作能够最大限度利用屏幕显示空间,理论上体验会更为沉浸、操作更为顺滑。但实际上,一方面由于没有像 mBack 那样的横条暗示,导致我时常会在进行返回操作时停顿一下,回想下一步该怎么操作,造成体验的不顺畅;另一方面这套手势操作融合了过多动作,逻辑不统一,上划返回和回主页的界限也不明确,容易误操作。

因此,经过几番尝试后我还是喜欢用 mBack 进行交互,尤其 mEngine 带来的接近实体按键的重按反馈,更是一种回不去的体验。说到基于横向线性马达的 mEngine,想必魅族 15 系列的用户已深有体会,但如果你之前使用的还是搭载转子马达的手机,大概会被这种体验所折服。触发 mEngine 的应用场景有许多:如抛硬币(工具箱—随机事件)、闹钟时间调节、手电筒调节、滑动侧边的快速查找、光标移动等。

像是玩抛硬币时,mEngine 带来的振动反馈就好像真的有一枚硬币落到你手机上一般;而调节手电筒亮度时,随着拨动开关产生的振动则让你感觉这好像就是个实体的开关按键。但最常用的还是键盘打字方面。

tiki-taka 一词被用于形容西班牙足球及巴塞罗那队鼎盛时期在球场上的快速短传,我认为它作为一个象声词用来形容 16th 快速打字时的清脆感亦十分贴切,的确,这种体验甚至会让我感觉之前的手机键盘是不是没开启振动。

15 系列的发布会上魅族在介绍 mEngine 时称“友商都致敬苹果的刘海,而我们致敬苹果的灵魂”,我不知道一套舒服的触感反馈算不算苹果的灵魂,但在国内厂商之中,魅族的确是在这样能改变交互体验的细节处用心了,并且用料了。

系统方面,魅族 16th 搭载了基于 Android 8.1.0 的 Flyme 7.1,关于魅族系统底层迟迟不上 Android O 的批评至少在 16th 这里可以平息了,只是不知道未来魅族跟进 Android P 的速度能不能与市场节奏同步一些。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Flyme 在国产定制安卓系统中已经相当完善了,易用性、流畅度方面不存在什么问题,当然偶尔的应用无响应还是会出现的。有几个系统功能我感觉比较受用,一个是开启游戏模式时微信消息以弹幕进行呈现的功能;一个是微信的小窗显示功能:当你在其它应用界面进行操作时,微信来消息后可以悬浮窗口的模式打开查看并进行快速回复;还有一个智能识屏,类似锤子的大爆炸和 MIUI 的传送门,这都是应用频率相当高并且直接提升效率的功能。

我还注意到,为了配合 16th 屏幕的大圆角,短信/微信通知窗口、多任务卡片等也进行相同的圆角处理,视觉上比较统一,只可惜默认主题图标并没有做这样的统一。

非要说不足之处,可能就是在苹果、三星、小米、vivo 等各家厂商都着力于 AI 语音助手的当下,魅族的语音助手水平基本还停留在几年前,基本不会让你有想用的欲望。

1200 万像素索尼 IMX380 传感器 + 四轴光学防抖,f/1.8 的光圈,这应该是目前市面上能找到的比较顶尖的主摄配置。经过 15 系列的尝试后,此次 16th 又加入虹软算法、AI 智能场景识别以及骁龙 845 集成的 Spectra 280 ISP,相机成像素质能有怎样的表现呢?

白天光照充足的场景下,魅族 16th 的成像风格会偏向于还原真实,也很少出现白平衡飘移,整体动态范围表现不错;细节上则会有一点涂抹感,比如下面第二张照片的树叶部分就呈现得不够锐利。

在一些光比较大的场景下,高光压制能力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比如下面这张,天空部分本来应该呈现淡蓝色,却被拍得过曝了。

AI 已经成为了今年各大厂商在旗舰机拍照方面的标配,而且从各家相机呈现的实际效果上看,AI 并非噱头,确实能在不少场景下将成片调教得更加讨喜。虽然魅族提到 16th 支持 20 种场景的 AI 识别,但据我使用观察触发 AI 场景识别的概率较小,而且即使触发了,AI 在其中的调教也显得相当克制。

夜景可以说就是 16th 的主场了,在 1.55μm 单像素面积的高进光量及光学防抖的加持下,16th 在夜景中经常把快门时间拉到 1/4 秒,充分发挥这套硬件的实力。

通过下面这两张对比(左边样张呈现的亮度接近人眼当时所见)可以看出,16th 在暗光环境下的曝光亮度十分突出,仿佛开了闪光灯。并且得益于改进的算法和新的 ISP,在高亮度下仍然保持着相当出色的纯净度。

相比之下,同款 CMOS 的魅族 15 Plus 在夜景的纯净度上就略逊一筹,在画面的暗部经常出现一些噪点。

魅族 16th 还配备了一颗 IMX350 的长焦副摄,主要负责模拟 2 倍光学变焦以及人像模式的拍摄。从样张中可以看到,两倍光学变焦乃至三倍无损变焦下,远处楼房的细节尽收眼底,增强了相机应变特定场景的能力。

手机相机进入双摄时代之后,人像模式就成了必备功能。虽然算法模拟出来的景深虚化远不能与相机用大光圈拍摄出的“刀锐奶化”效果相提并论,运用场景也比较受限,但经过这两年的发展,在可用度方面已大幅提高。

魅族 16th 在人像模式下,被摄主体与背景分离明晰,抠图较为准确,虚化力度自然,当然放大仔细观察还是免不了有虚化不到位之处——比如第三张照片仙人掌边缘的一些刺就被当做背景虚化掉了。

体验下来,感觉目前拍照还有待改进之处一个是微距对焦迟缓甚至时常对不上焦,另一个是 HDR 的合成速度相比同级别旗舰较慢。而总体上看,魅族 16th 的拍照水准不但在 2000 至 3000 元档足具竞争力,跻身国产第一梯队也不成问题。

录像方面,16th 最高支持 4K 30 帧录制,不过官方并不在相机设置中标明具体帧数,只能看到分辨率选项。另外 16th 主摄的光学防抖似乎在录像中不起作用,致使录制画面经常会有一定程度的抖动。

作为一家以 MP3 产品起家的厂商,魅族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视旗舰机上的音乐体验。不过魅族 16th 和 15 系列一样并没有搭载独立的 HiFi 音频芯片,而是把重点放到了蓝牙和外放音质上。16th 支持 LDAC、aptX HD 等高清蓝牙音频格式,系统内的蓝牙音频设置也十分完善,由于我手里没有支持蓝牙 5.0 的耳机,无法对这方面的体验作评判。不过 16th 对于自家的 EP52 蓝牙耳机(蓝牙 4.1)貌似推力不足,开到最大声也只是勉强能听清

。超线性双扬声器的加入使得 16th 在外放时声音量感和立体感十足,即使 Pro 7 Plus 上的单扬声器在同级别产品中已属翘楚,但跟 16th 一比较还是高下立判。这让我很多时候更愿意使用外放而不是插上耳机(还不是因为懒)。

说到插耳机,16th 依旧良心地保留了耳机孔,但独立 HiFi 芯片的缺席致其内放听感一般。好在其 Type-C 接口也同时支持音频输出,插上 HTC 的 Type-C 转 3.5mm 转接线后,推力、量感都有所提升,声音明显要更加清亮。

可能是为了轻薄做出的妥协,魅族 16th 仅配备了一块 3010mAh 的电池,放在如今着实显得小了些,因此续航被认为是魅族 16th 的潜在短板而备受用户关注。经实测,开启 WiFi 网络及自动亮度下 1 小时 B 站视频(超清画质,关闭弹幕)播放耗电 11%,1 小时《绝地求生:刺激战场》(HDR 高清,超高帧率)耗电 28%,刷微博 1 小时耗电 15%,三小时的连续重度使用下来仅剩余 46% 的电量。

而以我日常上班使用看,从早晨 8:30 出门到晚上 7:30 回家,中间主要是微信聊天和阅读资讯文章,中度使用下来通常能剩余 20% 到 30% 的电量,但如果涉及游戏等重度应用,那么不插上电续一口恐怕无法坚持到下班。充电方面,虽然标配 24W 的 Super mCharge 充电头,但魅族 16th 的充电功率大致只有 16W 左右,从 1% 充到 100% 耗时1 小时 37 分钟。

考虑到 3010mAh 的容量,这样的充电速度并不能算很快,毕竟 3500mAh 的 OPPO R17 同样条件下可是能做到 1 小时 29 分钟充满。因此对续航比较看重的用户建议选择电池容量更大的 16th Plus。

魅族 16th 拥有虽不超前但颇具美感的外观,轻薄、温润的手感,一流的性能,一流的振动反馈,一流的外放,美观易用的系统和足以站稳第一梯队的拍照水平,虽然续航水平稍显薄弱、屏幕素质还不够顶级,NFC 功能的缺失也被一部分人所诟病,但在 2698 的香气面前,不足之处似乎都是能够被谅解的(除非抢不到)。

16th 是魅族在蛰伏两年之后的一部集大成之作,这里面有魅族多年来精于设计结下的果实,有像 Pro 7、15 系列探索前行方向之后的收获,有整合顶级旗舰芯片、顶级 CMOS 等硬件之后的水到渠成,以及黄章和同仁们的诚意——对于等待已久的魅友们。

有人说,当今国内手机市场格局已定,单靠 16th 远不能让魅族起势翻身,对于整个市场大势来说魅族 16 th 可能来得有些晚。但我想说,不管对于魅族这家公司来说 16th 是否来得晚了些,至少对于喜爱它、对它一直有期待的粉丝来说:这份诚意,相逢不晚。

}

下载腾讯视频观看完整版

最详细的魅族MX3评测讲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魅族mx3能玩刺激战场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