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美国轰炸机爆炸怎么逃避核子弹爆炸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周骥滢】据法新社1月10日报道,军方称,美国一架B-52亚音速远程战略轰炸机于10日飞越。据悉,B52轰炸机可以携带核武器。

  1月6日,宣布成功试爆氢弹,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美国方面表示,将对此事保持高度警戒,并全力与韩国方面进行合作,维护朝鲜半岛的地区安全。

  据韩联社消息,美军B-52战略轰炸机当天上午从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出发,中午进入驻韩美军乌山空军基地临近空域。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Huanqiu.com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周骥滢

}

原标题:胆子太大了:6枚货真价实的核弹,被轰炸机误载36小时后才发现

自从核武器诞生以来,与之相关的事故已经发生了数十起之多,在这些事故中按照美军方的核事故评判等级分类以“断箭”级居多,它是指不会产生引发核战争危险的、与核武器或核部件相关的事故,其次是“弯矛”事故,这其中最近的一次是在2007年,当时担负美国空军常规和战略力量的第五轰炸机联队一架B-52H轰炸机被错误的挂载了6枚W80-1可变当量核弹头的AGM—129隐身巡航导弹,随后这架轰炸机大摇大摆的自北向南飞越了整个美国,在36小时之内,这六枚核弹头脱离了种种核武器强制性的安保措施保护,一直无人发现这批装配了核弹头的导弹失踪。此事一经曝出舆论一片哗然,这也让美国民众对军方的专业性提出种种质疑。

先来认识一下AGM—129隐身巡航导弹,它是美国研制的使用惯性制导系统/地形匹配系统(TERCOM)的隐身巡航导弹。也是一款可以搭载W-80-1热核弹头(5-150kT)的隐形空射战略导弹,该导弹能够有效躲避雷达和地面防空体系,在任何地形条件下摧毁敌方坚固的地面工事。美国空军于1987年首次装备AGM-129巡航导弹,该弹最初计划生产2500枚,再先后被削减到1460枚和1000枚,最后由于冷战结束,1992年美国空军宣布暂停生产,截至1993年最后一枚AGM-129出厂,共生产了460枚。2007年3月,美国空军为了遵守国际军控与裁军条约,决定让AGM-129退役,并使用AGM-86代替。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美国空军开始使用B-52将米诺特空军基地的AGM-129导弹运送到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进行最后的销毁处理。

B-52同温层堡垒轰炸机

此次事故就是发生在运输的过程中,当时是2007年8月29日,原本这项任务很简单,就是将大量没有弹药的AGM-129 ACM巡航导弹运送到武器试验场地。但是由于美国军方内部协调存在漏洞,6枚货真价实的核弹被装上了轰炸机,并且这架轰炸机在没有任何必要的守卫情况下在空军基地停放了一夜,8月30日早晨,一名不知名的B-52雷达导航机师在载货单上签名之前,认真地检查了6枚安装在右侧机翼的导弹,却忽略了左侧导弹的检查,机长在起飞之前也没有再做一次核查。实际上,安有核弹头的6枚导弹均位于左机翼。随后装载有核弹的轰炸机离开空军基地前往试验场。

当B52轰炸机到达试验场所在的空军基地后,这架轰炸机又在无人看守的情况下停泊着,直到30日夜间20时30分,一支弹药库的小队前来拆卸导弹,这时,数名弹药库工作人员发觉有些导弹似乎有异常。22时,也就是导弹离开弹药库的36小时后,一名“持怀疑态度”的主管最终认定导弹装载了核武器,要求工作人员保护好核弹并立即汇报这一事件。

挂载状态下的AGM-129巡航导弹

最后这一事件被作为一次“弯矛”事故报告给美国国家军事指挥中心。“弯矛”是美国国防部对于核事故的一系列术语之一,用于对核事故的程度进行归类。“弯矛”代指的事件比较严重,但算不上“核闪”(NUCFLASH,即有可能引起核战争的核爆炸事故)或是“断箭”(Broken Arrow,即意外的核爆炸或是核武器严重受损)。尽管结果是好的,但当这个消息传出去之后,公众还是特别担忧:6枚如此危险的核武器竟然因为这么简单的失误放错了位置,这是40年来美国首次发生类似事件,媒体随后将其描述为“数十年来美国最严重的核武器安全事故之一”

}

1958年核弹坠地常规炸药爆炸后,沃特·格雷格家的门窗被冲击波炸得七零八落

当年核弹坠地所形成的爆炸弹坑,如今已经成了一个美国旅游景点

据英国《每日邮报》4月26日报道,大多数人对核武器的巨大杀伤力都有所了解,所以对待核弹应当慎之又慎。不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空军人员却两次在美国上空误投原子弹,万幸的是,两次事故都没有造成人员丧生。

轰炸机机长操作失误 核弹炸出11米深巨坑

所幸弹内无“核芯” 只是常规炸药爆炸

其中一起事故发生在1958年3月11日。当时美国空军一架B-47E轰炸机从佐治亚州的萨凡纳市起飞,准备飞往英国一空军基地进行例行训练。当时机上载有一枚相当于3万吨TNT当量的“马克6型”裂变式原子弹。

飞行过程中,由于核武器的防松栓出现了问题,机长布鲁斯·库尔卡决定进入炸弹舱检查。不过库尔卡并不知道防松栓的具体位置,他寻找了12分钟后,意识到防松栓应该在炸弹舱的正上方,于是便想往上跳,查看这个防松栓的具体位置,但不幸的是,在试图往上跳的过程中他不小心碰触到了紧急投弹装置。

随即,这枚重达3吨的核弹砸开飞机舱门落往地面,机长库尔卡则因幸运地抓住机舱内设施而逃过一劫。没多久,轰炸机上的机组人员就感受到了核弹砸中地面后的爆炸冲击波。

核弹最后落在南卡罗来纳州居民沃特·格雷格家旁边,完全损毁了他的菜园以及两个小女儿的游戏屋,格雷格家有6名成员受伤。菜地被炸出了一个约21米宽和11米深的大弹坑。

空投核弹的爆炸原理通常是弹头碰触硬物引爆常规炸药,然后常规炸药爆炸后引爆“核芯”核物质,使核物质原子产生分裂,释放出巨大能量。幸运的是,当这枚核弹因为机长操作失误被误投向美国本土时,核弹内部的“核芯”装置正好被另外存放在了机舱的另一处地方,所以这枚核弹内部当时只装着常规炸药,核弹坠地后并没有引发惊天动地的核爆炸。

格雷格后来向军方提起诉讼,并获得5.4万美元赔偿。

B-52G轰炸机空中爆炸 机载核弹坠向北卡州

一枚核弹分裂但没爆炸 “铀芯”可能钻入地表深处

另外一起误投事件发生于1961年1月24日,当时美国空军一架B-52G轰炸机飞行在北卡罗来纳州的戈尔兹伯勒上空,飞机在接受空中加油时发生燃料泄漏事故,导致飞机坠毁,机上5名机组成员全部幸免于难。

但让美国空军担心的是机上装载的两枚核弹。其中一枚在降落伞的帮助下,缓慢落地,但另外一枚却以每小时700英里(约1120公里)的速度撞进一个农场,巨大的冲击力让这枚核弹分裂为多个残骸。与1958年那次事故不一样的是,这个事故本会造成可怕的后果。美核弹专家承认,这枚核弹没爆炸,实属罕见。

然而,美国专家杰克·里威尔博士相信,这枚坠地解体的核弹当时距致命的核爆炸仅有“咫尺之遥”,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也承认,当军方搜索小组最后找到这枚核弹时,发现它的“七步引爆机制”已经完成了6步,就剩“最后一步”还没完成,如果这最后一个引爆机制被触发,美国本土将像日本广岛当年一样遭遇惊天动地的核爆炸。

美军后来在事发农场地区寻找残骸时,始终没有发现携带铀的核弹部件“铀芯”,据信该部件撞进地表深处。后来,或许是因事件过于敏感,美国空军买下了这片土地。

事实上,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空军弄丢“核弹”的乌龙事件远不止这两起,只不过另外几起“弄丢核弹事故”都没有发生在美国本土而已。譬如1950年2月13日,一架美国B-36轰炸机从阿拉斯加州飞往得克萨斯州途中,三台发动机突然失控,飞机急速下坠。为了减轻机上载荷,机组人员干脆将一枚3万吨当量的马克4型核弹扔向了太平洋。炸弹内的常规炸药受到冲击后立时爆炸,并产生了一道刺眼的亮光和强烈的冲击波。而该核弹的“铀芯部件”并未爆炸,铀芯从此丢失再未找到。

1956年3月10日,一架从美国佛罗里达州麦克迪尔空军基地飞往海外某空军基地的美军B-47轰炸机在地中海上空进行空中加油时,突然从地面雷达上“失去踪影”,当时飞机上携带两枚核弹头。此后美国空军再也没有听到有关这架B-47的任何消息,而包括核芯在内的飞机残骸也从未找到。

1965年12月5日,一架携带100万吨级热核武器的A-4E“天鹰”攻击机从美国海军“提康德罗加”号航母甲板上滑落,坠入了距日本琉球群岛约80英里的太平洋。“天鹰”攻击机和热核武器坠入了4800米深的大海深处,从此音讯全无。15年后,美国海军才最终承认了这起重大事故。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轰炸机爆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