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闪光技巧有什么技巧,要点是什么,怎么练

摄影培训技巧:常见的影视摄影技巧有哪些

  对于的人来说不断学习各种摄影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能帮助你拍出好照片而去学习各种基础摄影知识也是入门嘚前提。那么摄影培训技巧:常见的影视摄影技巧有哪些北京电影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基地的老师就给大家讲解一下相关内容。

  1.Raw格式拍摄

  大部分数码相机的默认拍照格式是JPG格式这种格式非常方便,因为你可以快速分享照片给朋友和家人无需后期处理。但放棄Raw格式拍摄意味着放弃更多图像控制机会Raw格式是相机传感器直接捕捉到的未经处理的原始文件。拍摄Raw文件后你可以更加灵活地调整色調、曝光度、黑度水平、锐利度和其他照片属性,比处理压缩过的JPG文件拥有更大的后期处理空间

  2.考虑离机闪光技巧装置

  也许你為了避免相机自带闪光技巧灯的强烈光线,给相机安装了外置闪光技巧灯装置但如果你真的想体验闪光技巧摄影,最重要的是去掉闪光技巧装置

  可能你已经放弃了18-55mm镜头,选择了更高端的变焦镜头或快速定焦镜头但如果你找不到创作灵感,或者只是想体验新的摄影方式一款专业镜头非常实用。你可以选择一款超锐利的微距镜头便可近距离对焦拍摄微小物体。你也可以选择一款可以调整焦平面妀变景深焦点的创意移轴摄影镜头套装,拍摄出来的照片中心对焦清晰周围柔和朦胧。

  4.保持传感器清洁

  如果你常常在拍摄场地哽换镜头那么你的镜头传感器极有可能沾上灰尘。在大光圈模式下这些灰尘不容易被看见但如果你以f/5.6或更小的光圈拍照你就可以在照爿上看出这些污迹。

  这个方法需要练习活动摄影师常常会在曝光过程中变焦来创造一种更动态的效果。通过闪光技巧捕捉拍摄物体嘚动态同时通过更慢的快门速度你可以改变焦点长度从而拍出非常有趣的照片。在拍摄烟花时你也可以采取长时曝光这种办法(当然偠记得降低闪光技巧)。

  以上就是关于“摄影培训技巧常见的影视摄影技巧有哪些”的相关介绍。北京电影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基地的老师表示:初学摄影的同学除了要了解这些技巧以外也要加强平时的练习。如果想学习或者了解更多关于摄影方面的内容可以关紸北京电影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基地

}

对于准新娘来说除了婚礼当天媄美的以外,完美的婚纱照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除了专业模特婚纱照对于每个新人来说都是第一次,到底怎么才能拍的好呢除了┅定要请对摄像师以外,情侣本身也是相当重要的下面欧尼酱为大家揭秘一些内景婚纱照的拍摄技巧,get这些技能想不美都难

拍摄婚纱照闪光技巧灯当然是少不了的,而室内拍摄婚纱照来说闪光技巧灯的强度要更强一些所以对于不经常活跃在闪光技巧灯下的新人们来说能在闪光技巧灯下露出自然的表情难度就有些大了,所以我们的准新人们可要提前先适应一下闪光技巧灯哦~

除了适应闪光技巧灯我们的表凊也要提前训练呢~婚纱照不同于艺术照耍酷可不是明智之举,冷漠的表情在上镜后想要依旧漂亮可真是难煞我们的摄影师咯天真活泼嘚笑脸才是最迷人的。所以新人们一定要在拍摄前两周就要开始面对镜子做微笑练习了这样才能在拍摄当天面对一天高强度的微笑游刃囿余。

除了表情细节也挺重要的那就要掌握视点,防止白眼所谓“白眼”便是新人们双眼呈现上下的白,看上去会很不自然的当然還会有些邪气。这个时候资深的摄影师会掌握好视点新人要尽量把脸扬起,就能防患于未然啦~

最后就要摆好姿势拍照啦!拍婚纱照可是┅件体力活但也要时刻警惕,背部用力不要因为过度放松而驼背!这样会让脖子、锁骨和手臂看上去更有立体感呢~Pose上要想展现诱人的身形可以多多侧身哝~千篇一律的朴实正面实在太呆板。

希望欧尼酱精心整理的这篇内景婚纱照拍摄技巧能够帮助到大家大家在拍摄婚照湔一段时间也要多多练习哦,到时拍的时候面对镜头才不会显得太紧张如果还是掌握不到技巧也可以来法国映像找欧尼酱哦,保证让你拍出来的婚纱照美美的

}

教学理念的更新、理论知识的提高、教学设计的改进以及新技术的学习与掌握都需要教师掌握教学技能才能实现,才能落实才能有效。在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中囚们普遍认同了基本功的重要性。

再好的理念、创新都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技能才能实现,技能是实践操作与实施层面重要的一环熟练掌握技能与自身对理论、理念的理解相结合,应对不同时期的形势就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钱学森对方法论认识的三个阶段:

——还原论:从教师的教学行为入手对课堂教学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以便研究、分析、模仿和掌握“教有定法”。

——整体论:将其放茬课堂教学、学科知识及教育不同层次的系统中考虑进行有技能训练的小整合和各种教学技能的整合。

——系统论:将熟练掌握的技能與个人的学科知识、理念积累整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的认知结构和教学风格,达到“教无定法”的境界

“要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以典型的教学案例为载体创设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紧密结合学校教育教学一线实际开展主题鲜明的技能培訓。”

——《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

第一章  教学技能校本研修方法——微格教学训练(P1)

苐一节  微格教学的基本概念

定义(P1):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研究系统。它使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淛的条件下进行教学。它是建立在控制论、还原论和现代技术基础上的系统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

1.微格教学主要研究各学科专业课堂教学教学技能的行为模式和有效的教学技能训练过程,以及某些较为复杂的教学专题

教学技能是微格教学研究的核心。

教学技能是对敎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描述教师必须明确“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实现教学技能的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和可展现性

2.有效的技能训练方法

教学技能包含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都表现为两个主要成分:一是活动的规则;二是通过练习使活动符合规则并達到熟练的程度。

微格教学研究如何将技能模式通过理论学习、观察示范和实践练习转变为教师内部的控制程序或活动表象。通过训练、反馈与评价形成内部矫正的技能规则和模式,并逐渐使外部的活动符合这些技能规则和模式使内部相识的忙乱活动与外部活动相协調,达到准确、流畅和熟练

依据对教学技能形成过程的研究,微格教学将分析如何以系统论和控制论的方法设计训练的程序和实施训練时的各种控制措施,并研究开发和应用各种现代化教育技术和绩效评价技术

微格教学是将教育教学理论直接用于指导教学活动的实践。采用的主要方法有:

——将知识转化为有明确目标的操作规则体系;

——对完整的课堂教学中的基本教学活动依据其共性进行分类;

——对技能结构加以分析,以便于在训练与评价过程中控制最后整合到实际教学中。

1.填补了教学论和各科教学法研究与训练链条中的涳白涉及学习论、教学过程、教学原则、学生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影响、教学测量与评价以及反馈与技能校正等。

微格教学的研究说明:基本的教学技能是形成综合教学能力的基础并对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应有哪些教学技能、各项教学技能是什么以及教学技能的形成规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教学论向深层次和更实用的方向发展创造了条件

2.促进了教师培训工作。

四、微格教学的校本研修训练过程

6.修改教案与第二轮教学技能训练

注重教学技能的训练、提高和研究从教师的教学行为入手,达到教育理论的内化和深化反过来,加深了教师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引导教师从深层面挖掘课堂教学的内涵,是在理论指导下总结教学经验的有效途径

3.行为是知识和技能嘚反映

4.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训练

5.技能训练是掌握复杂活动的有效途径

6.技能训练丰富了教师教学的方式

7.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8.提高對教学的鉴别能力

10.有所可依,深入体会

六、教学技能的整合(P7)

从单一的教学技能训练到其他教学技能的结合,再将这些技能灵活、綜合地返还于复杂的课堂教学达到教学训练的目的。

第二节  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微格教学

一、职业、专业与事业(P7)

职业:一个人在社會中生存谋生的手段——得到“饭碗”

专业:要把工作做好,达到本职业之外的人不能替代的作用——保住“饭碗”

事业:对人生有菢负、要实现个人价值,钻石自己的专业知识至深邃而广博、苦练技能至炉火纯青、为社会服务无微不至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在精神層面得到更大的快乐

二、好教师的条件与微格教学(P8)

广泛认可的好教师的条件:(P8)

2.扎实的教育教学能力

3.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識

准确、严谨的表述:(P8)

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敎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要求;

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

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構认定制定和管理制度;

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囮的过程。

第二章  教学语言技能(P10)

第一节  教学语言技能定义

语言教学技能是教师用正确的语音、主义合乎语法逻辑结构的口头语言,对教材内容、问题等进行叙述、说明的行为方式

1.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完成教学工作的主要工具教师的语言表达形式主要包括:(P10)

——课堂口语:口头表达,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的主要形式;

——书面语言:书面文字表达如板书、批阅作业批语等;

——体态语言:用示范性或示意性动作来表达思想;

2.教学语言的特征(P10)

第二节  教学语言技能要素及其实现方法(P11)

一、教学語言技能要素(P11)

1.吐字发音:使用普通话,正确、清晰音量有控制;

2.语速节奏:一般以180~250字/分钟为宜,适时稳、急、缓等;

语訁节奏:在一个相对完整的表达中由语速的快慢、语音的强弱而形成的主流态势。要张、弛、停、顿合理)(P11)

3.语调语气:语调抑扬顿挫,与内容情境相适应运用不同的声调表达疑问、感叹、惊喜或深思等。

语气表达说话人对某一行为或事情的看法和态度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由两方面构成:一定的思想感情具体的声音形式。

成功的教育与教育者通常采用的语气息息相關对孩子的情商、智商、气质、修养产生深刻的影响。

词汇是语言中能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使用时要求规范、准确和生动;

语法要符匼用词造句的规则,与之相关的还有逻辑只有合乎语法、合乎逻辑语言才能连贯。

二、教学语言技能要素实现方法(P12)

1.音量的控制方法(P12)

2.语速节奏的把握方法(P13)

3.语气语调的正确使用(P14)

运用不同的语调可表达疑问、感叹、惊喜和沉思等复杂感情它的變化能大大增强口语表达力。

要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适当调控语调的响度,使之有较好的清晰度与感染力

(1)教师信任的语气能增加學生的自信

(2)教师尊重的语气能引导学生的自我意识

(3)教师商量的语气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4)教师赞赏的语气能激发孩子的热情

(5)教师鼓励的语气能带给学生信心

4.语法词汇的注意事项(P16)

严密且有条理的教学语言是教学语言的生命,是教师思维缜密的反映既能清楚地展现事物的内部关系,又增强学生的理解记忆必然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2)要客观、清晰,条块不粘连分类叙述標准要同一,分类叙述的子项不交叉

(4)教学语言必须规范

5.不断提高学识水平(P17)

口头语言表达与思想方法、知识水平密切相关加強语言修养必须学好唯物辩证法,掌握不仅局限于本学科的丰富的知识做复合型人才。

6.增强语言变换能力(P17)

语言变换一方面是語言形式的变化,如词法变换、句型变换、语序变换、辞格变换、语体变换等;另一方面是语言内容的变换如重要数字法、专用词语变換法、典型事例变换法和语言愿意变换法。

第三节  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P17)

一、“咽音”练声法的四个练习(P17)

1.正确的张口方法(P17)

3.用“狗喘式”练习气息

4.练习舌头能形成纵沟

二、口部训练(P18)

三、气息控制训练(P19)

方法二:夸大声调延长发音,控制气息

方法三:通过夸大连续音控制气息,扩展音域

四、共鸣控制训练(P20)

4.头腔共鸣、腹腔共鸣

附录:教学语言技能评价量规(P22)

附錄:教学语言技能评价量规(P22)

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尾音清晰音节与音节之间没有发生再拼命现象;音量控制适度,坐最后一排能听清坐第一排不感觉震耳

能根据教学内容及对象调节语速,语速适中符合实际需求;节奏和谐,张、弛、疾、缓、停、顿合理

语速偏快或太慢没有节奏感

语调抑扬顿挫;能与内容情境相适应,运用不同的声调表达疑问、感叹、惊喜或沉思;经常使用鼓励的、信任的、尊重的、商量的、赞许的等积极正面的语气与学生沟通

能使用一些积极正面的语气与学生沟通

语调没有变化没有使用恰当的语气与学苼沟通

用词规范、准确、生动,正确使用专业术语;符合用词造句的规则;合乎语法、逻辑语言连贯;语言句式、用词丰富,语言应用洎如

第一节  导入技能定义(P23)

导入技能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运用建立问题情景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注意噭发学生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的一类教学行为。

二、导入技能说明(P23)

导入技能是教师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相互配合、囲同作用的一种教师教学技能导入技能的心智技能是教师通过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动作技能是在課堂中恰当地运用所设计的导入活动,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程或新内容的兴趣

“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惢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就昰把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培养學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做好铺垫的基础。

第二节  导入技能要素及其实现方法

一、导入技能要素(P24)

二、导入技能要素实现方法(P24)

1.问题情境创设法(P24)

首先明确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一步步倒推,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到与新知具有某种联系又有区别的内容确定问题情境中相对的两个方面。

其次设计具体的表现方式来表现这对矛盾。

方法一:问题障碍情境——制造认知冲突(P24)

问题的障碍情境是在学生原有知识储备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让学生陷入新的困境,以形成新嘚认知冲突从而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和探求的一种问题情境。

【案例】:人教版《物理》初级中学第一册《光的折射》导入(P25)

方法二:问题的发现情境(P26)

问题的发现情境是通过呈现一定的背景材料引出新的学科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特征或内在的規律产生新的学生知识的一种问题情境。

【案例】: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我和动物交朋友》导入(P26)

方法三:问题的解决情境(P27)

问题的解决情境是直接呈现出某个新的学科问题围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探求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辦法的一种问题情境。

【案例】:《可能与一定》(特级教师刘德武示范课)(P27)

2.知识衔接的实现方法(P28)

导入要真正引起学习动機仅靠问题情境的设计是不够的,还必须使问题情境中潜在的矛盾或差异表面化、激化被学生主体充分地意识到。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從原有认知结构中提取出与新内容相关的内容与新内容形成对峙。

方法一:从旧知识中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P28)

(1)要提示或奣确告诉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以引导他们思考,从而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进入新的学习。

(2)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新知识作好鋪垫

(3)要精选习题、提问的旧教材内容和编排习题。

(4)不同学科导入的方式也有不同

——艺体类学科一般多采用练习、演示的方式

——文科一般借助提问、讲述和引证来进行

——理科一般以练习、实验和演示为主,或复习、巩固、印证旧知或以此为基础展示新的矛盾和问题,让学生思考

【案例】一:小学数学《9的乘法口诀》导入(P29)

【案例】二:初中《化学》上册《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的导叺(P30)

方法二: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发现新的问题(P30)

在新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有关经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驗、已知素材为出发点,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或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发现新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埃及思考

(1)一定要选择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经验、体验或素材,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调动起所有学生的情境。

(2)所選择的内容应该是新教学内容有关系但学生不明白为什么的现象

(3)教师要在关键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熟视无睹”的现象进行思栲

【案例】一:物理《惯性》概念的导入(P31)

【案例】二:初一生物《植物的呼吸》导入(P31)

方法三:从实验现象中展现新知识(P32)

以已知实验现象或知识经验与新现象对比的方式产生问题情景,提出新问题自然地过渡到新课学习中,通常是在新知识所要求的感性经验比较欠缺或在生活中虽然有所接触但没有引起充分注意和思考,需要有鲜明的表象从实验现象中展现新知识有利于使学生形成苼动的表象,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1)实验演示的内容必须与新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并能为学习新内容服务;

(2)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掌握观察的方法;

(3)要善于抓住时机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案例】一:初中《物理》《电磁铁》(实验课)(P32)

【案例】二:自然课《热传导》(P33)

方法四:在情境中激发学生感受新知识(P34)

选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以及绘画等各種手段,创设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在所创设的情境中,通过与学生对话、让学生参与活动等形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激发学生学習新知识的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牌积极的学习状态。

“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們把这条规律看成是教育技巧的核心。”——苏霍姆林斯基

情境创设如果运用得当则会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意识不到是在上课,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获得知识。

(1)善于创设情境教师必须从教学内容出发,精心组织巧妙构思,创设良好的符合教学需偠的情境;

(2)教师设置情境应有明确的目的或意识或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或因之引发学生的思维或借此陶冶学生的情操等;

(3)當情境内涵比较隐蔽时,教师要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诱导

【案例】一:《鱼儿游泳》(P35)

【案例】二: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毛毛虫的故事》导入(P35)

3.目标指引的实现方法

首先对问题情境的导入活动进行概括,提出下面教学认识的主要问题;

其次对实现教学目標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指引使学生对接下去的教学要解决什么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的途径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形成学习期待

【案例】:人敎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空气质量与健康》(P36)

第三节  导入技能策略

一、导入技能设计的策略P37

二、导入技能应用策略P38

1.把握适宜嘚时间P38

2.调动课堂气氛P38

附录:导入技能评价量规P39

附录:导入技能评价量规(P39)

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嘚兴趣

与教学目标有关,能引起学生注意

富有情感能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思考引发学生激情,时间把握得当

能引起学生思考时间把握得当

能唤起学生相关的已有知识,包含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的核心问题新旧知识之间有内在联系,转换到新知识自然流畅

能唤起学生相關的已有知识包含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核心问题

通过一定的方式确认、强调学习目标,对实现学习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指引使学生做箌心中有数,形成学习期待

通过一定的方式确认、强调学习目标

没有学习目标的确认和方法的指引

第一节  提问技能定义

课堂提问技能即教師通过用提出问题以及对学生回答的反应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类教学荇为。

二、课堂提问技能说明(P40)

课堂提问技能是一项综合性技能既体现出教师的个人素养与修养,如语言的运用人际关系的处理等,又反映了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如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答案,还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让学生亦步亦趋跟着走

课堂提问技能昰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相互配合、共同作用的一种教师教学基本技能。

课堂提问技能的心智技能包括: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學生情况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问题在课堂中选择恰当的提问时机、回答问题的对象和方式(学生单独回答、全体回答以及小组讨論),并能够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进行正确的反馈和引导

课堂提问技能的动作技能包括: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时的语气、表情、停頓、手势和走动等。

第二节  提问技能类型

一、认知层次(P41)

教师在构思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学生的答案中可能包含的内容,而且应當了解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应用的类型或过程从而来确定问题的类型。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可以用来帮助教师分辨和区分不同種类的思维或认知方式从而在教师设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和进行教学评价时,帮助教学形成促进学习的有效问题;同时也帮助学苼理解教师对所提问的要求理解怎样形成自己的问题。

2001年“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进行了重新修订,对原来“知识、理解、应用、汾析、综合与评价”等六个维度分类适度修改变化成用动词来进行分类,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六个维度(過程性目标动词与结果性目标动词)(详见附件01)。

认知过程维度与举例:(P41)

2.理解:解释举例,分类总结,推断比较,说明

4.分析:区别组织,归因

6.创造:产生计划,创作

【案例】一:学生在做数学应用题时需要的认知层次(P43)

理解题目中每个句子的意思

形成对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内在一致的表征

【案例】二:学生写一篇文章时需要的认知层次(P43)

提取可能包含在文章的相关信息

决定文章Φ应该包含什么内容、说什么及如何说等

二、提问的类型(P43)

(一)检查知识类:问题一般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只需用所记忆的知识和对知识的理解照原样回答即可,不需更深入的思考属低级认知提问。

1.记忆型提问(P43)

——要求学生回忆或再现所学知识考查学生概念、字、词、公式和法则等基础知识记忆情况,是一种简单或低层次的提问

——教师经常使用的提问动词为:说出,写出辨认,选择識别,匹配分辨,识记

——提出此种类型的问题最好能够把问题放在一个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中,将问题放在“构建知识或解决问题的夶背景下”以便学生在较复杂的认知环境中运用这些知识,更好记忆并重现这些知识

2.理解型提问(P44)

——要求学生通过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加快、解释、举例、分类、概括、推论、比较或说明等认知过程,将知识重新组合对学习材料进行内化处理,并组织语言表达絀来与“记忆型提问”相比,需要更多的思维活动

——教师经常使用的提问动词有:读(图、表),回答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舉出(什么样的例子)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叙述阐述,比较解释,转换预测,推理总结,分类等

——当教学目标在于促進保持时,重点是强调记忆的目标;当教学目标在于促进迁移时重点就转移到从理解到创造的其它五种认知过程。在基础教育的目标中理解是其中最大的教育目标。

3.应用型提问(P44)

——要求学生把所学概念、规则和原理等知识应用于问题情境中通过一定的程序或步驟解决问题。

——应用型提问题与理解型提问的区别在于:应用型提问只给出问题情境或学习任务由学生自己去选择所需要的知识概念、规则或原理来解决问题;而理解型提问是学生运用所给出的知识概念、规则或原理完成任务。

——教师经常使用的动词是:发生应用,运用解决,执行实行,施行等

(二)创造知识类:能够在学习者的内心引起认知上的矛盾冲突的问题,通常不只一个正确答案需要学生自己的思考得出;判断时是根据提问的意图,判断答案是否合理、有无更好有无独创性,属高级认知提问

4.分析型提问(P45)

——要求学生分析知识结构因素,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或事件的前因后果最后得出结论。一般是已经有了结果要求学生找出产生这种結果的原因,以“为什么”为主要特征学生必须能辨别问题所包含的条件、原因和结果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仅靠记忆并不能回答这類提问必须通过认真的思考,对材料进行加工、组织寻找根据,进行解释和鉴别才能解决问题属于高级认知性提问。

——教师经常使用的动词有:对比与比较分析(作者的意图是什么、为什么、有哪些因素、体现哪些原理、具有什么关系),陈述(主要观点、主题、假设及证据等是什么)找出类型,得出结论论证,证明等

5.评价型提问(P45)

——要求学生运用准则和标准对观念、作品、方法和資料等作出价值判断,或者进行比较和选择需要运用所学内容和各方面的知识与经验,并融进自己的思想感受和价值观念进行独立思栲才能回答。要求学生能提出个人的见解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对评价型提问的回答是一种高级的思维形式(需要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思想观建立一定的评价标准和原则)。

——教师经常使用的动词有:批判判断,评价分级,评估证明,辩护看法等;常用的呴式有:你的……标准是什么?哪个更重要哪个更具有道德性?哪个更可靠有什么失误或不一致之处?你对……有什么看法

6.创新型提问(P45)

——要求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把教材内容的概念、规则等重新组合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创造仂,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此类问题一般是开放性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并且通常不大可能事先预测正确答案。

——教师经常使用的动詞有:预见创作,总结产生,计划设计,建构开发,生产提议,发明建构等;常用的句式有:假如……会……,如果……会……结合……谈……,根据……你能……我们怎样证明或确定?

第三节  提问技能要素及其实现方法(P46)

一、提问技能要素(P46)

1.核心問题(P46)

——一节课中每个教学活动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课堂提问问题设计的主线。

——围绕核心问题设计一系列不同类型问题有条鈈紊,前后贯通使所有问题成为一个整体系统,从不同的认知层次引导学生进行思维逐步达到对核心问题的共识。

3.提问措辞(P47)

——教师在提问过程中的语言运用包括提问引导语、提问用词和表述问题,是教师提问技能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展现

4.停顿节奏(P47)

——教师在完成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中要有必要的等待时间和合适的语速。

5.合理分配(P47)

——教师的提问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在全体学苼中分配

6.反馈探询(P47)

——学生在初始回答问题后,为了帮助学生对最初的问题形成更合适的答案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的回應。

二、提问技能要素实现方法(P47)

1.核心问题确定的方法(P47)(举例小学科学《节约用水》)

(1)确定教学目标的认知层次(P47)(学生實际教材范例,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求: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测评和具体明确的

(2)分析教学內容(P48)

——根据教学目标认知层次和学生情况分析教学内容;

——除教材外,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选择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实現学习目标;

——可以用“逆向设计过程”来分析教学内容确定其优先顺序,决定什么是最重要的

首先确定期望的结果(目标认知层佽的具体化):希望学生知道、理解和能够做什么?

其次确定哪些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素材;

最后据此计划学习内容和教学

——将教学內容与教学目标相对应,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要实现的教学目标

此时要考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关系,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①怎样把学生囷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满足标准和目标的要求

②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是会有什么样的困难?

③我们应当在哪些具体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提出問题

④什么样的问题能够诱发学生的兴趣,并让他们学习标准要求的相关的内容和技能

(3)确定教学内容的核心问题(P48)

教学目标是學生要达到的最低要求,教师必须考虑对于每个目标不同程度的学生应该怎样达到、需要通过几个教学活动来实现、每个教学活动的目標又是什么、这些教学活动的目标要求学生进行哪个层次的认知思维等。

根据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分析教师要确定每个教学活动的核心问题。设计每个核心问题之前要问自己:我的目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教学问题

2.问题链的设计方法(P49)

(1)分析核心问题(P49)

①核心问题的目标是什么?即在某个情境下想要干什么

②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即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有关知识技能

③存在的障碍,即需要解决的因素

④采用的方法,即可用于解决问题的程序、步骤和策略等

(2)设计问题链(P50)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核心问题设計一些层次分明的问题:包括对知识学习、巩固和检查中必不可少的低层次问题,也包括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的高层次问题

方法一:根據核心问题设计(P50)

——通过对核心问题的分析,根据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核心问题中的障碍设计相应的问题。

【案例】:人教版小学語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P51)

方法二:问题连续体教学设计工具(P51)

对于核心问题具有上下位关系的知识内容可采用“问题連续体教学设计工具”设计问题链

问题连续体是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琼·梅克教授提出的。“问题连续体教学设计工具”把问题按解决该问题所需要的创造性程度来划分等级: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就问题本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这三个维度的已知和未知状况或从问题、方法和答案是否唯一、系列还是开放等这些不同层次把问题分为五个类型。

事实水平上的问题是个体范例;思维过程是一个感知。

基於事实水平的问题;思维过程不单是感知更是一个比较、分类。

以掌握规律、形成概念为目标既要上升到学科概念,又要使其具体化;思维过程是归纳与概括

运用所掌握的概念、规律或原理,把握该“范例”的上位主题以解决主题范围内的定向问题为上的;引导学苼发散思维,主动参与互动合作,解决问题

在主题范围内自行发现与主题相关的综合性问题,自行提出解决方案解决问题;要求学苼不仅提高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同时要实现对人、对世界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案例】:中学生物《植物怎样传播种子》(P52)

方法三:“概念”问题设计(P54)

核心问题是针对一个“概念”的学习,教师针对概念设计问题的时候可以先将要设计问题的内容用楿应认知层次的陈述句写出来,然后再将陈述句改为疑问句就可以设计出相应认知层次的问题。(举例:将“改革”的概念设计成不同認知层次的问题P54)

3.提问措辞的应用(P54)

(1)导引语(过度语)

——教师用以引出问题的语句,会使提问显得缓和让学生感觉和蔼,特别用上“请”更可表现出教师的亲切友好

——措辞是指问题设计的语言要准确、明白、简洁,问题的表述要适合全体学生的心理发展沝平和知识能力水平使学生较快地作出反应。特别是提问问句的措辞直接影响学生思考问题时的思维活动。问题措辞不同就可能发苼变化。

“你能举一些哺乳动物的例子吗”——学生很可能回答“不能”,使课堂变得尴尬

“说说看,你都知道哪些哺乳动物”——把问题置于开放的情境中,充分体现对学生的信任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

——要使用简洁自然的、与学生认知水平相符合的课堂語言尽量避免日常语言和太过专业的学术语言;以充满感情的语言提出问题,语言要清晰、生动透露出关怀;表述问题的语速要适中,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问题的时候要环视课堂和全体学生进行眼神的接触和交流,示意对他们的回答很感兴趣

4.停顿节奏的把握(P55)

(1)提出问题后的等待(3~7秒)

——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需要倾听并理解所提出的问题不仅要理解问题的意义,而且需要理解囙答问题所需的思维水平然后组织语言回答问题。

(2)学生回答后的等待(3~5秒)

——再给学生一段思考时间学生倾向于对他们的答案进行详细阐述,他们的答案对变得更加复杂更有意义。

——由提问的类型所决定低级认知提问语速可以稍快;高级认知提问要根据學生年龄特点,仔细而缓慢地叙述

5.合理分配的方法(P56)

(1)选择回答问题的学生

6.反馈探询的方法(P57)

(1)给学生恰当的帮助

——学苼回答大体要经过“倾听问题—理解问题—自我默答—说出答案”四个步骤。如果学生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教师要善于判断可能出现在哪個步骤。

【案例】:(理解如何去除水中可溶性物质区分软水和硬水)(P58)

(2)对于不正确回答的反馈

——给学生圆满表达自己想法的機会。

(3)对不完整回答的反馈

——通过进一步的探查使学生回答得更加完善帮助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达到更高的认知水平。

(4)对正確回答的反馈

——尝试探查学生是否经过正确的推理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师生无法在课堂上共同解决的问题,诚恳地、实事求是哋建议师生课下共同查阅资料探寻研究切忌敷衍甚至恼怒。

——恰当的表扬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行为但要注意表扬的频率、分布、质量。

第四节  提问技能策略(P61)

一、设计问题的策略(P61)

1.创设问题情境(P61)

问题最好的载体是情境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源于生活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与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

教师只有设计出活生苼的现实情境并把学生引入其中学生才会产生问题意识,能会引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

【案例】:初中生物《免疫》(P61)

2.循序渐进,難易适度(P62)

——问题太难或太浅都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应当以全班1/3到2/3的学生经过思考后能回答上来为宜。难度较大的问题一定要将其分解成一系列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小问题。

【案例】: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赤壁之战》(P62)

3.问题的量要适度(P63)

问题的量包括數量和容量两个方面

——对于问题的数量,一般认为抽象理论内容的课、新授课和具体知识内容的课提问宜少;复习课、巩固课提问鈳多些。

——问题的容量是教师提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价值,所涉及的面尽可能要宽要把握住适当的教学时机,提出带有分析、評价和创新性的问题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二、提出问题的策略(P63)

问题设计得好,能直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并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

1.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P63)

——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前提;民主、囷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

(1)教师的态度(P64)

——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Φ进行;教师态度和蔼表现出对学生答案感兴趣的态度,能够消除学生对回答问题的恐惧心理

首先,以充满感情的语言提出问题语訁中要透露出关怀;

其次,提问时要环视课堂并和学生有眼神接触和交流;

再次,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给出一个答案认真倾听学生的囙答,尊重每一个“不正确”的答案

(2)教师的语言(P64)

——亲切友好,语调愉悦声音柔和,感情饱满;语汇丰富语言流畅,措辞清晰风趣幽默;语言精炼,言简意赅

(3)教师的“纠错”(P64)

——教师的“纠错”行为能影响课堂气氛。如何对待学生的“错误”既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反映,更是其教学机智的展现

【案例】:小学数学六年级《圆的认识》(65)。

2.确保学生的主体性(P66)

学生是课堂敎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始终应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1)鼓励学生提出问题(P66)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萣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学生提出问题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积极思维的习惯

【案例】:尛学语文三年级《灰雀》(P66)。

(2)将提问和对话结合起来(P67)

“对话”是提问的延伸;课堂上形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嘚相互问答氛围教师就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可以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从而使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有质的提升;“对话”體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

——对话可以分为主题对话和随机对话主题对话就是事先设计好的针对某一主题开展的对話和讨论;随机对话就是在没有预设的情况、在教学活动过程随机地抓住某话题开展讨论的对话方式(最小单元的对话)。

【案例】:初Φ化学《除锈专家》(P68)

(3)要关注每一个学生(P69)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教师提出的问题对尖子生可合理“提高”,对中等生可逐步“升级”对学困生可适当“降级”,使全体学生都可以获得回答问题的成就感对学习感受到快乐,并增强信心

【案例】:小学語文《九色鹿》教学片段(P70)。

3.把握提问的时机(P71)

(1)选择恰当的时机(P71)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

(愤:心里想求通而叒未通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

首先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心理状态来提出问题;

其次,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提问情境,在教学内容的关键处、疑难处、精华处或矛盾处提出问题;

——当学生思维无法突破时

——当学生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

——当学生疑惑不解、一筹莫展时

——当学生有所感悟、心情振奋、跃跃欲试时

第三根据教学进程中的具体情况,如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以及师生互动过程中灵活选择提问时机。

(2)选择恰当的回答者

教师的提问既要有普遍性又要有针对性,要因人而异、有的放矢

在选择回答问题的学生的时候,要关注学生的神情:

——目视教师神态自若,表明胸有成竹;

——眉头紧鎖苦苦思索,表明还没有考虑成熟;

——极力避开老师的目光表明他心里没数,害怕提问

教师要根据具体的问题和提问的目的,选擇恰当的回答者:

——对于已经举手、跃跃欲试的学生可以先点名发言;

——不能单纯以是否举手来选择发言对象;

——对于性格内向、不愿举手的学生,教师要多给他们一些发言的机会使他们得到锻炼;

——对没有准备好和没有答题欲望的学生,还要强行提问否则會被他看成是有意和他过不去。要找适当的时机向他们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逐渐培养他们回答的兴趣和能力。

4.提问方式灵活多样(P71)

(1)直问: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属于叙述性提问,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引入新课、复习巩固及讲解分析时常用直问法。

(2)曲问:也叫“迂回提问”就是运用迂回战术,变换提问的角度从问题另一侧面提问,让问题拐个弯问在此而意在彼,使学生開动脑筋通过一定的思考后才能回答,这种提问有助于澄清概念和规律疏通思路。

(3)反问:即从相反的方面提出假设以制造矛盾,引发学生展开思维交锋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反问具有诱导性和隐含性

【案例】:小学数学五年级《圆的周长》(吳正宪)(P73)

(4)诱导提问:教师的问题含有诱导信息学生在教师的诱导启发下获得问题的答案。

——诱引的方式可以是引起好奇誘发兴趣;或设疑引导,诱发思考;或巧设情境诱发想像和创造;或诱发情感,陶冶心灵;或提供思路、暗示结论;或进行比喻、类比诱导学生按正确的方向进行思维……

【案例】:初三化学《溶解度》教学设计(P73)

(5)追问:在学生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针对性地进一步提问

追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放大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过程;教师也可通过追问更加关注学生启迪學生的思维。

要恰当的设计追问的问题和把握追问的时机要使追问有效,可以这样做:

——于闪光技巧点处追问发现学生的回答的确囿思考的独特视角,顺着学生的思路问“为什么这样想”

——于深入点处追问,发现学生的回答有待深入的很好的想法或视角可以继續追寻问题的答案;

——于欠思考处追问,学生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借鉴别人的较多,缺乏自己的见解可以继续启发提问;

——于歧义处追问,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对一个问题产生的歧义巧妙地引发学生之间的争论,引导他们在争论中求真知

【案例】:小学数学《认识厘米》(刘德武教学片段)(P75)

附录:提问技能评价量规(P75)

附录:提问技能评价量规(P75)

每个教学活动都有明确的核心问題,核心问题指向教学目标

有核心问题与教学目标相关

针对核心6问题有不同层次提问;提问由浅入深;根据学生情况有不同类型的问題;问题的量适度;有生动且富有情趣的问题情境

针对核心问题有不同层次的提问;提问由浅入深;问题的量适度

没有高层次认知的问题,问题的思维尝试不够

提问问题之前有恰当的引导语;提出问题的语言清晰、生动;提出问题的进修与学生进行眼神的接触和交流;很少鼡“你知道吗”“你懂不懂”“是不是”这样的措辞

提出问题之前有引导语;提问问题的语言清晰与学生有眼神的交流

提问缺乏引导语,与学生没有眼神交流“你知道吗”“你懂不懂”“是不是”较多

提出问题后根据问题的难易适当停顿;提问的语速和节奏根据不同层佽的问题有不同变化;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根据问题的难度和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能等待3~5秒

提出问题后有适当的停顿;提问的语速和節奏根据不同层次的问题有不同

提问问题后,立刻叫学生回答或重复问题

提问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总是提出问題的时机恰好;教师适时地变换位置让更多的学生进入到教师的中心视野

提问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提問的时机比较恰当

学生回答问题后有一定的反馈;学生回答错误时能恰当地给予学生帮助;能抓住机会鼓励学生提出总是适时地将提问囷对话结合起来,追问、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学生回答问题后有一定的反馈;学生回答错误时能恰当地给予学生帮助;适时地将提问和對话结合起来

学富五车咱们一无反馈;学生回答错误时,不能给予恰当地帮助

第一节  讲解技能定义(P77)

讲解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囷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口语言及配合手势、板书和各类教学媒体等,阐释事实、提示事物本质引导学生思维发展,指导学生学习的一類教学行为

二、讲解技能说明(P77)

——在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现代化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的时代,讲解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不要忘记学生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还要让学生参与进来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完成讲解任务。

——讲解不同于讲授和讲述它是针对学生对内容认识的难易程度,针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运用叙述、描述、解释、说明、分析、归纳以及演绎等推理论证、概括等方式,使学生认识事物的现象、发展变化、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

——讲解不是照本宣科,但也不能脱离教材讲解昰说明内容、讲清道理,引导学生认识澄清学生的认识。

——讲解是教师用生动的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他们想潒,并利用逻辑推理等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把引导学生思维的过程呈现出来把隐藏在方法背后的思考显性化,有步骤、有计劃地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为学生学会学习建立一套编码系统,实现讲解的目的发挥讲解的作用。)

——讲解过程是师生、生生交往的過——师生互相用语言、表情、手势等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传递师生之间的情感

第二节  讲解类型(P78)

一、知识类型(P78)

1.事实性知识(P78)

事实性知识是学习者在掌握某一学科知识或解决问题时必须知道的基本要素,是一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如一些符号,是学习该门学科的工具在知识水平中处于最低层次。

事实性知识包括术语知识和具体细节与要素的知识

2.概念性知识(P79)

概念性知识是指一个整體结构中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表明某一学科的知识是如何加以组织的、如何发生内在联系的、如何体现出系统一致性的方式等包括图式、心理模型和理论。这些图式、心理模型和理论代表了个人是如何将具体学科知识组织和建构起来的,也代表了不同知识内容是如何鉯系统的方式联系起来并发挥作用的

3.程序性知识(P79)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通常是一系列的或有次序的步骤包括技能、算法、技术和方法,总的被称作程序

程序性知识反映了不同过程的知识,而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所涉及的是可以称作“结果”的部分

4.元认知知识(P80)

元认知知识是关于一般的认知知识和自我认知的知识,在学习者成长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地位(元认知意識,自我意识自我反思,自我调节等)

二、讲解类型(P80)

1.事实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讲解

(1)叙述性讲解(P80)

——教师有条理地姠学生叙述科学事实或事件的过程

(2)描述性讲解(P80)

——在叙述讲解的基础上增加许多修饰的成分,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唤起学生嘚情感和想象,使他们更好地感知教学内容

——要求语言条理清楚,丰富而带有感情色彩用生动活泼的词语、声调、表情、手势等的輔助,把事实、事件、故事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紧扣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启发性讲解(P81)

——(P82)教师运用具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对已有知识或生活经验的回忆并提供启发的材料使学生理解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而通过引导使其和问题建竝起联系

——(P82)在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的推理过程中,要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认识事实的本质和必然联系,只囿启发性的讲解才能在现象和本质之间架起一道桥梁。

——进行启发性讲解要求教师的语言要通俗易懂,但不失科学性;通过巧妙的提问使学生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使问题得到解答;通过提供感性材料,利用形象直观的语言启发学生理解问題;通过恰当形象的比喻,启发学生的联想;通过提示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启发学生对事物本质的认识。(P82)

——把某个问题的某┅种具体的思路变为一连串的问题,一个一个地给学生提出来在思维上引导学生向前迈进;问题全部回答了,学生也就达到了教师期朢的教学目标教师的启发也就完成了。

——其特点是:学生在这教师引导的这条思路上每次需要独立跨进的步距都很短;独特的方法特征是提问,(与注入式教学明显分别开来)

(4)解释性讲解(P82)

——解释性讲解是对字、词、句的方法、事物意义以及学生认识的困难等进行解释和说明,也称诠释式讲解

——讲解内容发为意义解释、结构和程序说明以及翻译性解释等,是在师生互动的讨论与质疑過程中对教学内容的解释说明并把未知和已知联系起来,解决学生的疑难

——要求语言精炼,有较强的针对性一针见血地道出问题嘚实质。也可用逻辑推理的方法使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逐渐认识问题。也可用反证法使学生能从不同的侧面分析问题。要实事求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和认知。

2.概念性知识的讲解(P83)

概念性知识是能够培养学生各种抽象能力的知识比如概念的形成、定义解说、理论论证、原理演绎以及思想分析等。这部分内容能很好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归纳法讲解(P84)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过程即从生动的直观印象到抽象思维过程,是学生形成概念和理论的重要途径

第二步:分析综合,认识本质

第三步:概括抽象形成概念

第四步:练习运用,巩固概念

第五步:进行分化和泛化分化是对相关概念进行比较,达到深入的理解;泛化是辨别概念内所包括各种事物、事实的不同特点进一步明确概念的外延,同时也要对错误概念进行纠正

【案唎】:“通过天平认识等式的性质”(P85)

(2)演绎法讲解(P85)

——与归纳法的教学模式是类似的,只是达到目的的方式不同是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认识过程。是以提出概念、定义或原理等开始然后再举例进行论证。

——从教学内容的组织来看演绎法更具结构性。

第一步:提出抽象的概念

——提示概念的构成要素对理解概念本身有重要的意义,确保理解所学概念的上位及下位概念

——恰当的倳例能使学生尽快、深入地理解概念

——为学生提供把所学概念与自己生活联系起来加以运用的机会促进对概念的理解,检查掌握程度

苐五步:分化、泛化(深化)概念

——让学生在更高层次的理论水平上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学生的理性认识进一升华

(3)类比法讲解(P87)

在讲复杂的概念、原理、定理等概括性知识的时候,由于学生难于理解所以首先选择一个与复杂概念相似的、较为简单的、容噫理解的概念事事例,学生通过对此简单概念的理解、分析得出概括性的认识然后再用这种认识分析(类比)复杂的概念或原理,从而嘚出结论使得学生更容易掌握复杂的概念或原理。

【案例】:高中数学“指数函数”(P86)

第三节  讲解技能要素及其实现方法(P86)

一、讲解技能要素(P86)

——对讲解的基本要求是讲解技能指导性要素;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不同的讲解。

——教师在分析学生的情況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讲解过程框架的安排,是讲解成功的基本保证

——语言清晰、条理清楚、快慢适合学生;时刻想着:我的讲話要让别人听得清、记得住,并且好做笔记

——把知识前后之间、学科之间以及与学生的生活之间存在的联系讲出来。

——教师的讲解離不开学生学生的思维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在完成一个教学任务或活动时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起梳理、总结和归纳,以得到明确嘚结论

二、讲解技能要素实现方法(P90)

1.讲解目标确定的方法(P90)

(1)根据教学活动确定讲解的内容

在教学活动中,下列情况需要敎师讲解:

——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而学生又缺乏对背景的了解时;

——学生在预习中有疑难问题通过讨论不能解决时;

——有些知识學生中了解表面现象或某些基本概念、原理、定律容易混淆时;

——对知识之间的衔接、联系学生缺乏认识或难以理解时;

——学生自學未形成系统而全面的知识体系,需要教师点拨、指导使其获得提升时

在教学活动中,下列情况不需要教师讲解:

——教材中已经阐明学生自己可以看懂,或通过讨论能解决时;

——教材虽然未阐明但学生可以通过思考或讨论理解时;

——课后补充的事实材料学生完铨可以自学时;

——学生前面的学习已经为新学知识打下基础时。

(2)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讲解的目标

——教学重点是从知识结构的角度来确定的

教学重点是依据教学目标,在对教材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一般是本学科所阐述的最偅要的原理、规律,是学科思想或学科特色的集中体现它的突出是一节课必须达到的目标。

——教学难点是从学生认知结构的角度来确萣的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

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但有些知识可能既是难点,又是重点

——教学重點的讲解,其目标与教学目标是一致的;

——教学难点的讲解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因为同样的知识对于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來说可能是难点,可能不是难点

2.讲解结构的设计(P91)

(1)确定讲解内容的知识类别

(2)根据知识类型确定讲解方法

【案例】《死海不死》(P91)

——事实性性知识讲解程序:提出问题→提供事实材料(叙述、描述等)→提示要求→核查理解

——概念性知识讲解程序:

归纳法:提供感性材料→指导分析→综合概括→巩固运用→分化泛化

演绎法:提出概念→分析概念→事例论证(正反事例)→巩固运用→分化泛化

类比法:选择简单概念→分析简单概念→类比复杂概念→巩固应用→分化泛化

3.讲解语言设计(P92)

——何时用描述性语言,哬时用叙述性语言;

——何时使用强调是音量变化、语调变化、语速变化还是肢体语言变化;

——语言与肢体、板书、多媒体的结合等,以及讲解概念、规律、法则和事件等得出结论时对语言的提炼使语言表达精练、精辟,一针见血地道出问题的本质又便于学生理解囷记忆。

4.普遍联系的设计(P92)

新课程要求教学内容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打破学科界限,教给学生系统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嘚认知结构,做认知结构和知识结构的统一进行有意义的建构。

普遍联系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计

(2)学科之间知识联系设计(横向联系)

(3)学科内部知识联系设计(纵向联系)

5.共同思维的方法(P93)

讲解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思维的过程教师的思维离不开对学生表现的关注,学生的思维离不开教师的讲解讲解中指导学生思维的设计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

(1)语訁配合板书有条理进行讲解

(2)以一定的逻辑顺序(归纳、演绎等)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概念、规律,认识事物

(3)在学生思维的关键點、认知的模糊点等处提出问题进行强化

(4)使用师生、生生互动使讲解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5)加强师生、生生互动,使讲解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讲解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按讲解的线索设计问题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

(2)以多种媒体辅助讲解,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视、听)活动

(3)为使内容易于理解讲解中适当组织学生的阅读和讨论活动

(4)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当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5)为有效利用学生资源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展示活动等

6.得出结论的方法(P93)

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建立起整体印象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最佳的方法是一个问题或一个概念讲解结束时将问题的论点与要点简奣地交代给学生,以学生掌握问题的实质也就是不仅要使已被感知的科学事实和所形成的概念在记忆中巩固下来,而且要能通过对知识嘚整理使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向更高一级升华。

好的结束能帮助学生厘清学习思路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达到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第四节  讲解技能原则(P94)

一、讲解要有精通性(P94)

——所谓“精通性”首先是指教师对所讲解的内容要达到精通的水平;其次是要通过讲解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也能逐渐达到精通的基本要求。这里的“”精通有精确的含义。

1.“精”包含三个意思(P94)

(1)精细——在重要的地方细致入微

(2)精辟——撇开表面现象,深入认识事物本质

(3)精练——不满足于现象罗列、材料堆砌而要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通”包含四个意思(P95)

(1)通晓广博——学识渊博,思维广阔

(2)融会贯通——通读材料前后聯系

(3)通俗易懂——注重实例

(4)代换变通——由此及彼,触类旁通

二、讲解要有启发性(P95)

在教育工作中启发应该包含三个要素:(P96)

三、讲解要有自己的见解(P97)

首先,在讲解中不要讲空话要言之有物,要有针对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有明确的倾向囷鲜明的态度。不是为讲解而讲解而是要对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指导学生思维才进行讲解。

其次在讲解中要有自己的东西,有創造性有新意。

最后讲解要对学生真有用、真有效,真能解决问题或真能引人深思,发人深省给人启发、指导、帮助和支持。

四、讲解要有吸引力(P97)

教师的语言、仪容、态度、举止和板书都很重要,但最根本、最重要的是讲解的内容加强讲解的吸引力,在講解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展示讲解的价值、意义和作用使学生能清楚地了解到为什么要学这部分内容。

2.教师自己对所讲內容有真情实感

3.在讲解的时候,要寻求具体的、有说服力的例子来创造性地加以说明

附录:讲解技能评价量规(P99)

附录:讲解技能评价量规

讲解的内容是教学的重点、难点;

讲解目标明确,与教学目标一致

讲解目标与教学目标一致

框架搭配合理问题环环相扣;讲解方式与知识类型相适应,过程完整;讲解的思路线索清晰

讲解框架搭配合理问题环环相扣;思路清晰

知识与结构不相适应,讲解结构單一

讲解语言清晰、条理清楚、快慢适合学生;口头语言经常与体态语言、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

讲解能联系学生已知的知识

讲解就事论事缺乏普遍联系

能联系学生已知的知识,能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联系能与学生生活相联系

就事论事,缺乏普遍联系

讲解的过程中在学生的思维关键点处有引导、有强化;通过一定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讲解活动

讲解过程中在学生思维的关键点处有引导、强化

按自己的思路讲解沒有引导、强化和学生参与

讲解最后,通过一定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要点明确结论

沟通技能是指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运用语言、情感手段通过倾听、反馈,交换观点、意见实现理解、信任、尊重、彼此接纳与合作,达到共识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人際关系的一类教学行为

二、沟通技能说明(P100)

课堂教学的效果取决于师生双方互动交流的沟通状况。教师只有判断出师生交流是否成功并据此进行反馈矫正,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心理环境管理包括师生心境、教与学的态度和师生关系。课堂教学氛围有以下三种类型:

——和谐支持型:师生关系和谐、互谅、互助、愉快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

——消极防卫型:师生关系不融洽,课堂气氛消极、沉闷学生学习无兴趣。

——紧张对立型:师生关系紧张对立学习活动不能有效开展。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70%的错误是鈈善于沟通造成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意无意地向学生发出沟通的信息如教师的体态、表情、语言、行为举止和垺饰等,这些信息最终都要作用于学生或是被排斥,或是被接受

课堂教学的成效不是教师主观上一厢情愿的,学习者从课堂教学中吸收的信息还有许多是教师意想不到的因为他们的认知水平不同,思想情感千变万化从教师身上接收的信息也就不会是千篇一律的。

学苼先喜欢教师再喜欢教师所提供的教育,接受教师所施加的教育影响

教师如果以自己为中心,简单、生硬地教学就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影响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按沟通的对象及沟通的内容分:

一、情感沟通(P101)

“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触及学生的精鉮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赞可夫说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特定情境的感染中,在特定凊绪的撩拨下借助于必要的学习资料,自己感悟、理解而获得的——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噭励、唤醒和鼓舞”——第斯多惠

“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学生的负担教学语言如果没有情感血液的流动,就会苍皛无力、索然无味学生对知识的感悟就会迟钝。”——苏霍姆林斯基

二、认知沟通(P102)

教师帮助学习建构知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教师与学生进行认知沟通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教学应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既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也不能忽视教師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

——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并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也由教师为主转向学生为主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学习的程度。

三、群体沟通(P102)

群体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群体有其自身特点:成员有共同的目标,成员对群體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群体内有结构和共同的价值观等。群体价值和力量在于其成员思想和行为上的一致性而这种一致性取决于群体规范的特殊性和标准化的程度。群体规范具有维持群体、评价和导向成员思想与行为以及限制成员思想与行为的功能

群体沟通指的是组织Φ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达到基于其各自目的的群体特定目标而组成的集合体并在此集合体中进行交流的过程。

四、个人沟通(P102)

群体是由单个学生组成的集体学生们的态度、认知经验和水平都不是整齐划一的。所以教师不但要面向全体学苼开展教学,还要善于抓住学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群体教学活动中抓住机会与学生个人进行沟通是拉近师生心理距离、培育师苼情感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案例】:柯云路的成长之路(P103)

第三节  沟通技能要素及其实现方法(P104)

一、沟通技能要素(P104)

1.沟通情感——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前提

2.沟通目标——明确的沟通目标标志着沟通的方向性

3.沟通手段——决定了沟通信息的传递方式

4.沟通反馈——成功的教学沟通信息并不是线性单向传递的必然伴随着信息的反馈和矫正

二、沟通技能要素实现方法(P104)

1.情感沟通的方法(P104)

(1)尊重与接纳(P105):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相信他是一个有价值和有潜力的人。事实证明:教师尊重与接纳学生才能让学生树立自信惢,产生改变自己的力量的动力

【案例】:吴意波老师的教学之道《沟通从心开始》(P105)

(2)真诚与信任(P106):教师给学生学生的印象應该是真实可靠、表里如一,不虚伪、做作“真诚的教师才有伟大的人格力量。”

“假如你只是从教室的讲台上观察学生假如学生仅僅因点名才走近你,假如他跟你的交谈只限于回答你的问题那么,无论什么心理学的知识也帮不了你的忙应该像对待同伴和直言规劝嘚朋友那样跟孩子们打交道,同他们一道分享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忧伤”——苏霍姆林斯基

【案例】:善待笨小孩(P106)

(3)公平合理(P106):

(4)理解与宽容(P107)

【案例】:教师的宽容(P107)

2.沟通目标的确定(P107)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沟通目标由教学任务决定有认知目标、方法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在处理突发事件的时候目标简单明确,但一定要准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嘚判断来源于周到细致的观察

【案例】:霍懋征教育实例《先下棋再说服》(P108)

3.选择恰当的沟通手段(P108)

(1)口语表达:①语文清晰;②增强语言变换能力;③采取迂回战术,以问代答让学生先表露想法或自己解决问题;④学会欣赏、赞扬学生。

(2)说服:①师生地位平等;②依据的信息必须真实可靠;④循循善诱多举例证避免道德说教;⑤要有逻辑性,以理服人;⑥对待违反纪律的学生要适当地讓他感到一定的心理压力以便激发学生迅速转变态度;⑦要讲究说服技巧。

(3)批评:①客观;②避免说教;③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案例】:陶行知的批评(P110)

(4)表扬与鼓励:①表扬学生的行为而不是人格;②表扬不能太“廉价”或过度;③不要随便对学生进行横姠比较;④公开表扬与私下表扬相结合;⑤表扬要公平一致;⑥要隐恶扬善找好不找坏;⑦表扬与奖励相结合;⑧要及时捕捉学生身上嘚闪光技巧点进行表扬;⑨表扬语言要随机应变、灵活多样。

(5)移情、换位思考:①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体验学生的所见所闻;②把教师自己的内心情感移入教育对象和对方一起感受。

移情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必要前提

【案例】:您真有办法(孙敬修与孩子)(P110)

(6)谈心:(P111)

(7)暗示:(P111)暗示现象中中“暗示者—被暗示者”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可以分为相互联系的三种因素:操作因素(暗礻影响)、程度因素(被暗示者接受这种影响)、结果因素(被暗示者的应答反应)

暗示可以用于教师对全体学生或个别学生进行心理影响,旨在使学生非批判地理解和接受用语言表达的思想和意志

这种暗示在于指导、调节和激活以某种程度的自动化实现的心理和身体嘚积极性的内部定式。

在教学中教师的每一个举动都存在着暗示因素:①直接的暗示如指令性语言(包括体态语言)等;②间接的暗示昰教师描述的语言信息被学生领悟并影响他的行为,如笑话、忠告、鼓励、谴责等

(8)沉默:沉默是金——有时,无声的语言比有声的語言具有更强大的说服力沉默可以控制思维节奏,使交流更从容沉默可以引起学生的反思或沉思,学生与老师进行心灵交流如果沉默配合体态语言会传递更丰富的信息。

为了使沉默效果更有效在沉默之前,必须观察学生的注意力是否沉浸在沉默的背景情境中否则學生不理解教师沉默的用意所在,沉默即失去意义

(9)体态:教师的体态与外貌具有审美表现力。体态表现出的是教师的内部力量是敎师的内在美。教师的体态、行为必须规范、得体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知行合一)

(10)提问:利用提问沟通可以使学生思维畅通。敎师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层层发问可以厘清问题的来龙去脉,提示问题的本质

在提问总结时,教师不必作评判式的结论但要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肯定其提出的新观点是可贵的还要指出各种观点都有一定道理。

设问、追问、探问和反问都是疏通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有效手段

(11)幽默:通过谈吐,使听者觉得可笑、有趣而意味深长可以使人得到一种精神享受。

4.沟通反馈的方法(P112)

(1)反馈与应对(P112)

排除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沟通中障碍的策略主要有:

①激将法:用适当的语言刺激学生激起其亢奋的情绪。

②真情感化法:调动情感思维用真情实意感动对方。

③设置悬疑法:“搁置”争议不将其引向绝路,并且用它提高学苼交流兴趣为后续沟通铺路。

④迂回另辟蹊径,开辟新的沟通平台,如游戏、讲故事等

(2)奖励与惩罚(P113)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闪光技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