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阳大战主要内容的主要内容

昆阳大战,3000援军打败王莽42万大军,刘秀是如何做到的?

用或其他应用扫描二维码

昆阳大战,3000援军打败王莽42万大军,刘秀是如何做到的?

若未安装客户端,可直接扫此码下载应用

}

  “读史使人明智”,这是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读史要读出历史的真实,读懂历史发展的规律,进而理性地参与历史。

  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历史更替,世事归真,亦归正.  历史过程不是单纯的事件过程,而有其思想的内涵.

      读史使人明智,哲学则使人沉思.通过纷乱的事件去把握人类活动的思想和精神,才能真正做到读史以明智。

[精简整理]系列文章,是以各个王朝的兴盛衰亡为主线,以各个时期出现的著名人物为辅线,串联从夏朝到民国这段时期内各个朝代的历史。这些文章的文字内容,全部载自网上,然后按本人的思路进行删减和整理,并加上红、蓝色标题而形成。该系列文章,所引用内容的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博客下载使用,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博概不负责。特此注明。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迟在100 多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辽阔的中国大陆上。远古社会处于人类历史进程的初期,先后经过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发展阶段。远古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总的来说十分低下。随着人类思维和技能的进步以及劳动工具的改良,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因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婚姻制度的演进是远古社会形态变革的关键因素。原始人群实行内部婚配。血缘内婚制向氏族外婚制的转化,则使人类历史过渡为母系氏族社会。妇女具有崇高的地位,子女的血统按母系计算,是母系氏族社会最重要的特征。族外群婚过渡为不稳定的对偶婚,进而转化为一夫一妻制家庭,父系氏族社会因而取代了母系氏族社会。子女按父亲的血统计算世系。妇女沦为男子的附庸。阶级压迫最早出现于家庭之中。
剩余产品的增加,导致私有制的发展。父系氏族社会末期,为了掠夺财物,氏族、部落之间的战争频繁,加之诸如猎取人头等原始宗教的影响,致使战争愈演愈烈。氏族、部落首领的军事职能突出,权力不断加强,其聚敛的财富也远超一般民众。
    禹之子启以武力废止了父系氏族社会的禅让制度,并诛杀禹的继承人益,成为夏朝的第一任国王。父子因袭的家天下,自此开始。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历史进入奴隶社会。
    夏、商、西周王朝位居中原,对邻近的方国战争不断,彼此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十分频繁。黄河、长江流域的诸多部族,逐渐融合成以夏、商、周族为主体的华夏民族,共同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是从周平王东迁洛邑到秦统一六国(秦王政二十六年,即公元前221 年)。这段时期历史上又称“东周”,是相对“西周”而言的。春秋战国时期又可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在思想战线上,周平王东迁以后,西周的“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了。原来属于“王官”的学者流落到民间,从而形成了诸子百家。作为周王室史官的老子,以其知识的渊博与思想的深邃,在思想界有相当深远的影响。在私人讲学中贡献巨大而创建儒家学派的孔子和从儒家脱胎出来而创建墨家学派的墨子,在春秋末与战国初,形成儒、墨显学对峙的局面。战国初中期,因杨朱学派的创立,其势力得到发展,从而形成了儒、墨、杨三家鼎立的局面。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儒家中的激进分子,在三晋中的魏国,开始了向法家的转化。早期法家李悝、吴起等完成了由儒家到法家的转化,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在魏文侯的支持下,以子夏为首的西河之学在这一过程中有其特殊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名实乖违的现象很多。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名家因此而产生了。各家学派的出现,导致了互相间的争论与诘难。这种情况在齐国的威王、宣王时期的稷下学宫中,因其“兼容并包”的学术政策而得到顺利发展。老子的学说被改造为黄老之学,成为稷下学宫的主导思想。而田氏政权则对诸子百家都不歧视,一视同仁,因而吸引了各国学者云集于稷下。阴阳家、名家、齐法家、兵家等都发展很快,“百家争鸣”形成了高潮。另一方面,由于各家各派云集稷下,使其互相增进了解而致于相互影响、彼此取长补短,因而出现了百家融合的趋势。
    到战国后期,统一已成为大势所趋。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经过几世的经营,逐渐强大并具备了统一六国的良好条件。吕不韦与秦王政相继执行了广招人才的政策,致使包括稷下先生在内的学者纷纷跑到秦
国,《吕氏春秋》的编撰,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完成的。荀子、韩非、尉缭等人的入秦,对秦国的学术与政治、军事方面有重大的贡献,加速了秦统一六国的进程。
    秦的统一,使百家争鸣的局面基本结束。但诸子百家的思想,其中特别是儒(主要是孔子和思孟学派、荀子学派)、道、法、阴阳等家的思想,对秦王朝及其以后的各个朝代,甚至直到今天,仍然有一定的影
响。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源头,无论两汉的经学、魏晋的玄学、隋唐的佛学和宋元明的理学,还是清代的考据学,都与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有着密切的联系。

公元前221 年,秦灭六国,在全国范围内废分封,置郡县,建立起了一整套由皇帝直接控制下的官僚机构,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自秦以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在中国延续长达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始皇及其后继者秦二世无休止地役使民力,加重赋敛,使社会矛盾急剧激化。公元前209 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很快便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终于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
秦王朝被推翻后,经过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于公元前202 年最终打败项羽,定都长安,史称西汉或前汉。
西汉初年的统治者崇尚黄老思想,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形成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西汉建立后,基本承袭秦的政治制度,只是在地方上实行了郡国并行制。刘邦翦除异姓诸侯王后,又先后分封了一些同姓诸侯王。同姓诸侯王的势力发展起来,与中央政府相对抗,终于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此后,经汉景帝和武帝对诸侯王国的不断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受到很大打击。
汉武帝统治期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击匈奴、通西域,奠定了中国古代的疆界,使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汉武帝统治时期,由于连年征战,使得“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农民暴动。为缓和社会矛盾,其后继者实行了一系列轻徭薄赋的政策,使社会趋于稳定,形成“昭宣中兴”的局面。元帝以后,西汉王朝开始走向衰落,土地兼并不断加剧,统治者日益腐朽,吏治腐败,宦官、外戚相继专权,王莽趁机夺取了政权,于公元9     王莽改制不但没有缓解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反而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绿林、赤眉起义结束了短命的“新”莽王朝,但其建立的更始政权和建世政权都未能控制全国局势。豪族出身的刘秀经过十几年的征战,平定了遍及全国的地方割据武装和农民起义军,于公元25 年建立起一个新的汉政权,定都洛阳,史称东汉或后汉。
    东汉王朝前期,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的恢复和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强化。和帝以后,外戚、宦官交替擅权,使东汉后期的政治愈加黑暗,广大自耕农作为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在国家沉重的赋税徭役和豪族地主疯狂的土地兼并双重压迫下,不断破产,终于导致了张角领导的黄巾大起义。在镇压
起义的同时,各地豪强地主纷纷拥兵割据,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也公开并激化,中原地区出现了军阀混战的局面,公元196 年,曹操将汉献帝劫往许昌,东汉政权名存实亡。至公元220 年,曹丕废汉献帝,东汉王朝最终灭亡。

  原始人群是史前时期的初级阶段,也是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原始人群又可分为“猿人”、“古人”两个阶段。
 猿人化石的主要代表有元谋人、蓝田人和北京人。猿人使用的工具是打制石器,主要依
赖采集果实和挖掘根块为生,同时狩猎活动也有着重要的意义。猿人还懂得使用天然火,
改善了生活环境,增强了征服自然的能力。猿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血缘家庭,若干
个血缘家庭形成了较为松散的社会组织。由于猿人脱离动物不久,所以其婚姻还处于杂交
古人的体质较猿人明显进步,已接近现代人。古人化石和遗迹分布更为广泛,主要代表有
大荔人、长阳人、丁村人及许家窑人等。古人使用的工具仍然是打制石器,但打制的技术
有所提高,并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方法。古人在生活上仍然依赖采集、狩猎。在此阶段,婚
姻状态有所进步,先由原始杂交过渡到同辈群婚,再过渡到一个家族的男子与另一个家族
  母系社会又称母系氏族制。
形成以一个老祖母为核心的氏族制。由于女子在采集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以女性为中
此时,生产力水平有明显进步,原始农业产生;家畜饲养、原始手工业及副业出现等等。人
们开始了定居的生活。原始审美和宗教观念继续发展,并产生了最早的文字符号。
  父系氏族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比以往有较大的提高,其表现主要在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家畜饲养规模的扩大;制陶技术的进步;铜器制造的出现;丝织品的发明;手工业水平的普遍

提高和社会分工的形成等等。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男子在生产部门中突出地位的出现,原来男女在氏族中的地位发
生重大变化,男子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与此同时,婚姻由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过渡,父权
制随家庭出现而产生,财产按照父系继承,世系随父系计算。父系氏族制形成后,私有制
萌芽、产生。在贫富分化加剧的情况下,阶级对立出现。由此进一步导致原始社会解体,国
大约在四千多年以前,我国黄河、长江流域一带住着许多氏族和部落。
黄帝是传说中最有名的一个部落首领。跟黄帝同时的另一个部落首领叫做炎帝.
另外,有一个九黎族的首领名叫蚩尤(音chīyōu),十分强悍. 
蚩尤侵占了炎帝的地方,炎帝起兵抵抗,但他不是蚩尤的对手,
被蚩尤杀得一败涂地.炎帝逃到涿鹿请求黄帝帮助.黄帝在涿鹿的田野上和
蚩尤展开一场大决战.黄帝打败了蚩尤,黄帝成了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中国古代的传说都十分推崇黄帝,后代的人都认为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
自己是黄帝的子孙。因为炎帝族和黄帝族原来是近亲,后来又融合在一起,
所以我们也常常把自己称为炎黄子孙。为了纪念这位传说中的共同祖先,后代的人还在现在陕
西黄陵县北面的桥山上造了一座“黄帝陵”。
传说黄帝以后,先后出了三个很出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名叫尧(音yáo)、舜(音shùn)
和禹(音yǔ)。他们原来都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后来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做部落联盟首
领的,有什么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领一起商量。尧年纪老了,想找一个继承他职位的人,尧听
了舜的事迹,就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舜。这种让位,历史上称做“禅让”(禅音shàn)。
 舜接位后,也是又勤劳,又俭朴,跟老百姓一样劳动,受到大家的信任。过了几年,尧死
了,舜还想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尧的儿子丹朱,可是大家都不赞成。舜才正式当上了首
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没有把洪水制服. 舜接替尧当部落联盟首领以后,
让禹去治水。禹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 
禹新婚不久,为了治水,到处奔波,多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有一次,他妻子涂山氏
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狠下心没进去探望。 
后代的人都称颂禹治水的功绩,尊称他是大禹。到舜一死,因为禹治水有功,禹就继任了部落联
这时候,已到了氏族公社后期,生产力发展了,氏族、部落的首领们利用自己的地位,把剩
余产品作为自己的私人财产,变成氏族的贵族。有了剩余的产品,部落和部落之间发生战争,
捉住了俘虏,不再把他们杀掉,而把他们变成奴隶,为贵族劳动。这样,就渐渐形成奴隶和
奴隶主两个阶级,氏族公社开始瓦解。
 禹死后,按照禅让的制度,本来是应该让伯益做禹的继承人的。但是,禹所在的夏部落的贵
却拥戴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位子。 这样一来,氏族公社时期的部落联盟的选举制度正
式被废除,变为王位世袭的制度。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出现了。

二、夏、商、周(奴隶社会)

大禹之子启废除了传统的部落“禅让”制,杀死益而称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也是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其中心区域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据说启死后,
太康即位,出现了一时的政权更迭,即所谓“失国”。再经少康中兴,重建夏朝。到孔甲统治
时,夏朝走向衰落。此后,三传至桀,夏朝灭亡。
  汤率领黄河下游的商族部落灭亡了夏朝,建立了商朝,其统治中心位于今天的河南中部。
商朝前期,因长时间的内乱,都城也多次迁徙。至盘庚即位后,将国都迁往殷(今河南安阳)
,才稳定了统治。此后,商朝出现过“武丁中兴”。但到商末纣王时,终因暴政而亡国。
  商朝建立了王以下包括许多官吏和大批军队在内的国家机器,同时还出现了刑罚、监狱。
商朝农业、手工业较以往有所进步,特别是青铜铸造的水平明显提高,可以制造各种大型、
精美的器物。商朝的商业也有了初步的发展,由于商业交换活动的增加,出现了早期的货币。
  商朝文化获得了突出的发展。殷墟出土了大量刻有卜辞的甲骨,这些字都具备了汉字的基
本结构。大量的甲骨文及铭文既记载了当时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气象、占卜方面的情况,又标
志着文字接近成熟。商朝拥有比较完备的历法,掌握了一定的天文知识。同时,大量的出土实
物,也反映出当时音乐、美术等艺术领域及生活方面取得的新成就。
经过周文王时期的准备,周武王推翻了商朝,建立了西周王朝。西周初,周公平定了东方
叛乱,推行了分封制和宗法制等重要制度。西周确立了天子之下的文臣、武官体制;其刑罚
制度更加完备;保持了“西六师”和“东八师”两支军队。西周中叶后,各种矛盾激化,
出现“国人暴动”和“共和行政”。宣王时虽一度号称“中兴”,但到公元前771年,幽王
终于亡国。次年,平王东迁,西周历史结束。
夏启当上国王, 夏启死后,他的儿子太康即位。太康是个十分昏庸的君, 那时候,黄河下游的夷
族,有个部落首领名叫后羿(羿音yì),夺取夏王的权力. 另立太康的兄弟仲康当夏王,把
实权抓在自己手里。后羿是一个著名的弓箭手,他的射箭是百发百中的。有一个神话,说古时
候天空里本来有十个太阳,地面上热得像烤焦似的,给庄稼带来严重的灾害。大家请后羿想法
子,后羿拈弓搭箭,“嗖嗖”地几下,把天空里的九个太阳射了下来,只留下一个太阳。这样,
地面上气候适宜,不再闹干旱了.
 
黄河下游有个部落叫商。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部落了。夏王朝统治了大约四百多年,到了公元
前十六世纪,夏朝最后的一个王夏桀(音jié)在位。夏桀是个出名的暴君.商汤和伊尹商量
讨伐夏桀,夏朝就被新建立的商朝代替了.
 
从商汤开始传了二十个王,王位传到盘庚手里, 当时黄河下游常常闹水灾。有此,决心迁都,带
着平民和奴隶,渡过黄河,搬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 ,以后二百多年,一直没有迁都
。所以商朝又称作殷商,或者殷朝。到了近代,人们在安阳小屯村一带发掘出大量古代的遗物
,证明那里曾经是商朝国都的遗址,就叫它是“殷墟”。 从殷墟发掘出来的遗物中,有龟甲
(就是龟壳)和兽骨十多万片,商朝的统治阶级是十分迷信鬼神的。他们在祭祀、打猎、出征
的时候,都要用龟甲和兽骨来占卜一下,是吉利或是不吉利。占卜之后,就把当时发生的情况
和占卜的结果用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在这些龟甲和兽骨上面都刻着很难认的文字,现代人把
它叫做“甲骨文”, 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在殷墟发掘的遗物中,
 发现“司母戊”的大方鼎. 
 
姜太公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
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
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据史书记载,姜太公生于商更丁帝八年八月初三(公元前 1211 年),卒于周康王六年(公
元前 1072 年),一共活了139 岁。
  姜太公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位高寿的人,姜太公死后,返周而葬,葬于文王、武王的陵墓旁。当时周朝规定,
 姜太公五世之内皆反周而葬,五世之后才能葬于齐地。在唐宋以前,姜太公被历代皇帝封为"武圣",
 唐肃宗封姜太公为"武成王",宋真宗时,又封姜太公为"昭烈武成王"。到了元朝时期,民间对姜太公增加了一
 些神话传说。到明代万历年间,许仲琳创作了《封神演义》小说,从此,姜太公由人变成了神,并且为民间广
 姜子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著名人物,同时他在道教和民间的地位也较高。他出身贵族家庭,祖先的封地叫
"吕",所以他又被称为"吕尚"。姜子牙生于山东省的沿海地区,自幼聪慧。据说,他还能预测世界上将要发生的
 
 当时姜子牙所在的王朝商朝的皇帝"纣"是一个残暴的人,他统治期间战争不断,为了躲避战乱,姜子牙到
中国北方的辽宁隐居了40年,后来又来到西北陕西省的终南山。在那里,他经常到渭河去钓鱼,可是3年中他却一
条鱼也没有钓到,而且他的鱼钩还是直的。人们都嘲笑他,他却无动于衷,所以在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姜太公钓鱼
,愿者上钩"。神奇的是,后来他果然钓到一条鱼,在鱼的肚子里有一本兵法书。更巧合的是,当天晚上,周王朝
(公元前11世纪-8世纪)的皇帝文王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高人。第二天,他就遇到了姜子牙。姜子牙向周文王讲
述了自己的身世,文王当时正为了打败敌人建立王朝而搜罗人才,所以就对他说:"我的先祖太公早就寄希望于你了
。"因此,后人又称他为"太公望",在民间一般称他为"姜太公"。文王给他以极高的地位,并在他的帮助下,消灭了
商朝。 在以后的中国各朝代都为他建立了神庙,而道家也传说他升天成仙了。
 
为了巩固周朝的统治,从周武王起,把自己的亲属和功臣分封各地,建立诸侯国,像太公望
 
被封在齐国;他的弟弟周公旦被封在鲁国,召公奭被封在燕国。据说从武王到他的儿子成王,
 
一共封了七十多个诸侯国。
 
在周成王、康王统治的时期,周朝政局比较安定. 周穆王的时候,制订了三千条刑法,犯法
 
的人受的刑罚有五种,叫做“五刑”。像额上刺字、割鼻、砍脚等等.
 
到了西周第十个王周厉王即位后,对人民的压迫更重了. “国人”忍无可忍,
 
终于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暴动.厉王逃离出走后,朝廷里没有国王,经大臣们商议,由召公
 
虎和另一个大臣周公主持贵族会议,暂时代替周天子行使职权,历史上称为“共和行政”。
 
从共和元年,也就是公元前841年起,中国历史才有了确切的纪年。之后,周宣王即位,
 
此时,周朝统治者已经外强中干,兴盛不起来
 
周宣王死了以后,儿子姬宫涅(音niè)即位,就是周幽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
 
都洛邑。因为镐京在西边,洛邑在东边,所以历史上把周朝
 
在镐京做国都的时期,称为西周;迁都洛邑以后,称为东周。
 
 
 
三、春秋(前770年-前256年)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政治、经济地位沦丧,仅成为形式上的天下“共主”。取而代之
 
产生了大国争霸的局面,先后出现所谓“春秋五霸”。在此期间,大国纷争,小国追随,
 
战争不息;同时,也产生了反战性质的弭兵运动。
 
  春秋时代,以铁器、牛耕的出现为标志,表明社会生产力获得显著的发展。原有的井
 
田制逐渐瓦解,私有土地则日趋强大。在此基础上,不仅产生出封建生产关系,而且爆发
 
了新兴地主力量向奴隶主贵族的夺权斗争,如田氏代齐、三家分晋等等。新兴地主阶级登
 
  春秋时期,文化空前发展,诞生了孔子、老子等伟大的思想家;天文历法、数学及医
 
学等科技领域也取得了许多新成就。
 
 
 
周平王东迁洛邑以后的东周,又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周王室衰落,
 
周天子名义上是各国共同的君主,实际上他的地位只相当一个中等国的诸侯。一些比较强大
 
的诸侯国家用武力兼并小国,大国之间也互相争夺土地,经常打仗。战胜的大国诸侯,可以
 
号令其他诸侯。这种人称做霸主。
 
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是齐国(都城临淄,在今山东淄博)。
 
公元前686年,齐国发生了一次内乱。国君齐襄公被杀。襄公有两个兄弟,一个叫公子纠,
 
当时在鲁国(都城在今山东曲阜);一个叫公子小白,当时在莒(音jǔ)国(都城在今树东
 
莒县)。两个人身边都有个师傅,公子纠的师傅叫管仲,公子小白的师傅叫鲍叔牙。两个公子
 
听到齐襄公被杀的消息,都急着要回齐国争夺君位。管仲中途陷害小白为遂,致使小白当上了
 
齐国国君,这就是齐桓公.
 
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
 
公元前681年,齐桓公奉了周釐王的命令,通知各国诸侯到齐国西南边境上北杏(今山
 
东东阿县北)开会。大家公推齐桓公当盟主,订立了盟约。齐国依靠管仲的帮助,争取霸主
 
 
 
依靠管仲的帮助,争取霸主的地位。但是,在他对鲁国的战争中,却遭到一次不小的挫折。
 
齐国进攻鲁国,也激起鲁国人民的愤慨。有个鲁国人曹刿(音guì),准备去见鲁庄公,
 
要求参加抗齐的战争。在曹刿指挥下,鲁国击退了齐军,局势才稳定了下来。战胜后,曹
 
刿说:“打仗这件事,全凭士气。对方擂第一通鼓的时候,士气最足;第二通鼓,气就
 
松了一些,到第三通鼓,气已经泄了。对方泄气的时候,我们的兵士却鼓足士气,哪有不
 
 
 
楚国在中国南部,楚国人开垦南方的土地,逐步收服了附近的一些部落,慢慢地变成了大国。
 
后来,干脆自称楚王,不把周朝的天子放在眼里。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约会了宋、鲁、陈、
 
卫、郑、曹、许七国军队,联合进攻楚国。齐桓公像这样大的会合,一共有许多次,历史上称
 
“九合诸侯”。 公元前645年,管仲病死。过了两年,齐桓公也死去。齐桓公一死,他的
 
五个儿子抢夺君位,齐国发生了内乱,公子昭逃到宋国。齐国的霸主地位也就结束了。
 
 
 
宋襄公见齐国发生内乱,就通知各国诸侯,请他们共同护送公子昭到齐国去接替君位。宋襄公
 
雄心勃勃,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主事业.由于当时宋国为势力弱小的国,最后楚成王做了盟主.
 
 
 
晋献公死后,晋国发生了内乱。重耳在晋国算是一个有声望的公子。因此一批有才能的大臣都
 
愿意跟着他。重耳到楚国,楚成王把重耳当做贵宾,还用招待诸侯的礼节招待他。楚成王对待
 
重耳好,重耳也对成王十分尊敬。楚成王在宴请重耳的时候,开玩笑地说:“公子要是回到晋
 
国,将来怎样报答我呢?”
 
重耳对楚王说:“要是托大王的福,我能够回到晋国,我愿意跟贵国交好,让两国的百姓过太
 
平的日子。万一两国发生战争,在两军相遇的时候,我一定退避三舍。”(古时候行军,每三
 
十里叫做一“舍”。“退避三舍”就是自动撤退九十里的意思。)
 
公元前636年,秦国护送重耳的大军过了黄河,流亡了十九年的重耳回国即位。这就是晋
 
 
 
晋文公即位以后,也想能像齐桓公那样,做个中原的霸主。晋军与楚国交战,为报答楚王曾经
 
的恩惠,退避三舍后,占领了楚国营地。把楚军遗弃下来的粮食吃了三天,才凯旋回国。周襄
 
王和大臣都认为晋文公立了大功。周襄王还亲
 
自到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践音jiàn)慰劳晋军。晋文公趁此机会,在践土给天子造了
 
一座新宫,还约了各国诸侯开个大会,订立盟约。这样,晋文公就当上了中原的霸主。
 
 
 
秦穆公就率领大军在崤山大战中,打败了中原的霸主晋国,秦国从此就做了西戎的霸主。
 
 
 
秦国打败晋国以后,一连十几年两国没有发生战事。可是南方的楚国却一天比一天强大,一
 
心要跟中原的霸主晋国争夺地位。
 
公元前613年,楚成王的孙子楚庄王新即位,做了国君,楚庄王白天打猎,晚上喝酒,听
 
音乐,什么国家大事,全不放在心.有个名叫伍举的大臣,实在看不过去,决心去见楚庄王. 
 
伍举说:“楚国山上,有一只大鸟,身披五彩,样子挺神气。可是一停三年,不飞也不叫,
 
 楚庄王心里明白伍举说的是谁。他说:“这可不是普通的鸟。这种鸟,不飞则已,一飞
 
将要冲天;不鸣则已,一鸣将要惊人。你去吧,我已经明白了。”
 
打这以后,楚庄王决心改革政治. 收服了南方许多部落。第六年,打败了宋国。第八年,又
 
打败了陆浑(在今河南嵩县东北)的戎族,一直打到周都洛邑附近。
 
楚庄王和王孙满交谈的时候,楚庄王问起周王宫里藏着的九鼎大小轻重怎么样。九鼎是象征
 
周王室权威的礼器。楚庄王问起九鼎,就是表示他有夺取周天子权力的野心.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领大军攻打郑国,晋国派兵救郑。在邲地(今河南郑州市东)
 
和楚国发生了一次大战。晋国从来没有打过这么惨的败仗,人马死了一半,另一半逃到黄
 
河边。船少人多,兵士争着渡河,许多人被挤到水里去了。掉到水里的人往船上爬,船上的
 
兵士怕翻船,拿刀把往船上爬的兵士手指头都砍了下来。
 
打那以后,这个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就成了霸主。
 
 从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到楚庄王,前前后后总共五个霸主。历史上通常称他们
 
在诸侯大国争夺霸权的斗争中,大国兼并小国,扩张了土地. 公元前546年,晋楚两
 
国和其他几个国家,在宋国举行了“弭兵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晋国的大夫和楚国的大
 
夫代表南北两个集团讲了和,订了盟约。规定除齐、秦两个大国外,各小国都要向晋、楚
 
两国同样朝贡。晋楚两国平分霸权,以后五十多年里,没发生大的战争.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拜孙武为大将,伍子胥为副将,亲自率领大军,向楚国进攻,连
 
战连胜,把楚国的军队打得一败涂地,一直打到郢都。吴王阖闾回到吴国都城,把第一大功归
 
给孙武。孙武不愿意做官,回乡隐居去了。他留下的一部《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的杰出的
 
 
 
吴王阖闾在伍子胥、孙武的帮助下,大败楚国,声势很大,连中原一些大国都受到威胁,首先受
 
到威胁的是齐国。齐国自从齐桓公死后,国内一直很不安定。后来到齐景公当了国君,用了一
 
位有才能的大臣晏婴当相国,刷新朝政,齐国又开始兴盛起来。
 
公元前500年,齐景公和晏婴想拉拢邻国鲁国和中原诸侯,把齐桓公当年的事业重新干一下
 
,就写信给鲁定公,约他在齐鲁交界的夹谷地方开个会。
 
那时候,诸侯开会,都得有个大臣当助手,称做“相礼”。鲁定公决定让鲁国的司寇(管
 
司法的长官)孔子担任这件事。
 
孔子在晚年还整理了几种重要的古代文化典籍,像《诗经》、《尚书》、《春秋》等。《诗
 
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集西周、春秋时期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其中有不少是反
 
映古代社会生活的民间歌谣,它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尚书》是一部我国上古
 
历史文献的汇编。《春秋》是根据鲁国史料编成的一部历史书,它记载着公元前722年到
 
 
 
越吴争霸-勾践卧薪尝胆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素来不和。公元前
 
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吴王趁越国刚刚遭到丧事,就发兵打越国。吴越两国在槜李
 
(今浙江嘉兴西南,槜音zuì)地方,发生一场大战。 过了两年,吴王夫差亲自率领大军去
 
打越国。越国有两个很能干的大夫,一个叫文种,一个叫范蠡(音lí)。范蠡对勾践说:
 
“吴国练兵快三年了。这回决心报仇,来势凶猛。咱们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们作战。”
 
兵败后,勾践到 吴国受辱,回国后, 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
 
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自己问:“你忘了会稽的
 
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整顿内政,努力生产,使国力渐渐强盛起来,他就和范蠡、文种两个大臣经常商议
 
这时候,吴王夫差因为当上了霸主,骄傲起来,一味贪图享乐。文种劝说勾践向吴王进贡
 
美女。越王勾践派人专门物色最美的女子。结果在苎罗山(在今浙江诸暨南)上找到一个
 
美人,名叫西施。勾践就派范蠡把西施献给夫差。
 
之后,勾践灭了吴国, 勾践得胜回国。传说范蠡带着西施,隐姓埋名跑到别国去了。 范蠡
 
走前,留给文种一封信,说,“飞鸟打光了,好的弓箭该收藏起来;兔子打完了,就轮到把
 
猎狗烧来吃了。越王这个人,可以跟他共患难,不可以共安乐,您还是赶快走吧。”
 
 文种不信。有一天,勾践派人给他送来一口剑。文种一看,正是当年夫差叫伍子胥自杀的
 
那口宝剑。文种后悔没听范蠡的话,只好自杀了。
 
吴越争霸已经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尾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起义的不断爆发,奴隶
 
社会渐渐瓦解,到了公元前475年,进入战国时期。我国的封建社会是从那个时候算起的。
 

春秋五霸分布图
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齐桓公 宋襄公 晋文公 秦穆公 楚庄王
春秋五霸另一说: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
 
  
 
  
 
  
四、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进入战国之后,各诸侯国为了壮大自身,并与对手争雄,纷纷进行改革变法运动,其中又
  
 
  
以秦国商鞅、魏国李悝及楚国吴起等变法最著名。于是,封建制度得到确立。战国“七雄”之
  
 
  
间激烈兼并战争的不断发展,变法最为彻底的秦国逐渐压倒对手,终于导致了秦国在公元前22
  
 
  
  战国岁月,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铁制农具普遍使用,水利灌溉设施深受重视;手工业规模
  
 
  
、种类及技术都较前进步;商业及城市经济也显著活跃,并出现了金属货币广泛流通的现象。
  
 
  
 战国时代,思想文化进一步活跃,“百家争鸣”,儒、法、道、墨、阴阳、名、农及兵家等
  
 
  
学派相互交锋;文学、史学及艺术领域成就辉煌璀璨;科学技术继续发展。
  
 
  
 经过春秋时期长期的争霸战争,许多小的诸侯国被大国并吞了. 一向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实
  
 
  
权由智家、赵家、韩家、魏家四家把持,其中又以智家的势力最大。赵、韩、魏三家灭了智家.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打发使者上洛邑去见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
  
 
  
为诸侯。周威烈王想,不承认也没有用,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就把三家正式封为诸侯。
  
 
  
打那以后,韩(都城在今河南禹县,后迁至今河南新郑)、赵(都城在今山西太原东南,后迁
  
 
  
至今河北邯郸)、魏(都城在今山西夏县西北,后迁至今河南开封)都成为中原大国,加上
  
 
  
秦、齐、楚、燕四个大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比春秋时期更激烈、更频繁、规模也更大。各大国都拥有雄厚的武装力量
  
 
  
,秦楚两国各有步兵百万,车千乘,骑万匹;赵、齐、燕各有步兵数十万;韩国兵力最弱,
  
 
  
也有步兵三十万。作战时常常动员兵力数十万。一次战役,被斩首的士兵常达数万甚至数十万。
  
 
  
春秋时期晋楚城濮之战,晋兵力估计不过二万,楚兵力估计不过四万。公元前341年马陵之战,
  
 
  
魏国动用“十万之军”。公元前293年,秦将白起大破韩、魏联军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秦竟活埋所俘赵军四十多万。各国军队人数的增多,虽与人口增加有
  
 
  
关,但更主要的是士兵的主要成分由贵族奴隶主和“国人”改变为农民,作战时所有适龄农
  
 
  
民都有可能被强迫编入军队。 春秋时作战都用兵车,战败一方的车阵一乱,就很难整顿,
  
 
  
所以几次大战都是一天之内分胜负。战国时步兵、骑兵成为主要兵种,野战和包围战代替
  
 
  
了车阵作战,战争也“旷日持久”,有时长达三年五年。 
  
 
  
  为了防备敌人的进攻,各国边境修筑了大规模的防御工程,其中比较长的称为长城。
  
 
  
  楚国人因为楚怀王受秦国欺负,死在外头,心里很不平。特别是大夫屈原,更是气愤
  
 
  
他劝楚顷襄王搜罗人才,远离小人,鼓励将士,操练兵马,为国家和怀王报仇雪耻。
  
 
  
中间有奸臣陷害,楚顷襄王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去。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富国强民
  
 
  
的打算,反倒被奸臣排挤出去,简直气疯了。他到了湘南以后,经常在汨罗江(在今湖南省东
  
 
  
北部,汨音mì)一带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诗歌。
  
 
  
由于屈原不愿意随波逐流活着,到了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他终于抱着一块大石
  
 
  
头,跳到汨罗江里自杀了。
  
 
  
 屈原死后,留下了一些优秀的诗歌,其中最有名的是《离骚》。他在诗歌里,痛斥卖国的
  
 
  
小人,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心情,对楚国的一草一木,都寄托了无限的深情。后来人们认为屈原
  
 
  
是一位我国古代杰出的爱国诗人。
  
 
  
 
  
 

在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贴邻的魏国就比秦国强,还从秦国夺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奋图强,首先搜罗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谁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他做官。” 秦孝公样一号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有一个卫国的贵族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在卫国得不到重用,跑到秦国,托人引见,得到秦孝公的接见。商鞅制定一系列发令和改革措施,从而帮助秦国强大起来.
  
秦嬴政即位,当时朝政大权掌握在吕不韦手里(原是阳翟(今河南禹县)地方的一个富商,因为
  
 
  
帮助庄襄王取得王位,当上了相国。)吕不韦当相国,也学孟尝君的样子,收留了大批门客.编写
  
 
  
《吕氏春秋》.当时李斯是其下的一个门客. 吕不韦被免职后,并颁布”逐客令”, 李斯奏章,
  
 
  
然后被重用. 韩非在韩国不能被重用,后,编写<韩非子>一书,书中主张君主要集中权力,加强
  
 
  
法治。这部书传到秦国,秦王政预用韩非,结果被李斯陷害. 然后,秦王重用魏国人尉缭.
  
 
  
 
  
 
  
秦国大军攻打赵都邯郸,赵国虽然竭力抵抗,但因为在长平遭到惨败后,力量不足。赵孝成王要
  
 
  
想办法向楚国求救. 平原君打算带二十名文武全才的人跟他一起去楚国。他手下有三千个门客,
  
 
  
可是真要找文武双全的人才,却并不容易. 坐在末位的门客,毛遂凭过人的胆量和口才自我推荐.
  
 
  
 
  
 
  
公元前230年,秦国大将王翦(音jiān)占领了赵国都城邯郸,一直向北进军,逼近了燕国。燕太子丹十
  
 
  
分焦急,找到荆轲行刺秦王. 临行的时候,荆轲给大家唱了一首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五、秦(前221年-前206年封建社会)
  
 
  
  秦王政兼并了六国,结束了战国割据的局面,统一了中国。他觉得自己的功绩比古代传说中
  
 
  
的三皇五帝还要大,不能再用“王”的称号,应该用一个更加尊贵的称号才配得上他的功绩,就
  
 
  
决定采用了“皇帝”的称号。他是中国第一个皇帝,就自称是始皇帝。他还规定:子孙接替他皇
  
 
  
位的按照次序排列,第二代叫二世皇帝,第三代叫三世皇帝,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一直传到千
  
 
  
秦始皇在灭亡六国之后,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集权王朝。秦始皇一方面创设了影响深远的皇
  
 
  
帝制度,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广郡县制;另一方面,又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
  
 
  
的措施,随着进一步北征匈奴、南服百越等措施的实行,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
  
 
  
 
  
 
  
在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
  
 
  
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王绾)。太尉协助皇帝掌管
  
 
  
全国军队。但统一后太尉实际却虚设,以便皇帝直接控制军队。(李斯)。御史大夫掌图籍章
  
 
  
奏,监察百官,辅佐丞相处理事务。三公之间相互制约,便于皇帝集权于一身。
  
 
  
九卿: 奉常,掌管宗庙礼仪; 郎中令,掌管宫廷警卫; 太仆,管理宫廷车马;卫尉,掌
  
 
  
管皇宫保卫;典客,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及外交; 廷尉,负责司法;治粟内史,掌全国财政税
  
 
  
收; 宗正,管理皇族内部事务; 少府,掌管全国山河湖海税收和手工业制造,以供皇室需要
  
 
  
 
  
 
  
郡县机构:郡守,为一郡的最高长官,直接受中央政府管辖。郡尉,辅佐郡守掌管全郡军事;监御史
  
 
  
,负责监察。县令,一郡之内辖若干县,万户以上的县设县令,不足万户的设县长.县尉,管全县
  
 
  
军事,设县丞,助理县令、县长,并负责司法裁判。一县之内分为若干乡,乡设三老,掌教化;
  
 
  
啬夫,负责征收租税和征发徭役;游徼负责地方治安。乡之下有亭、里等,构成了一套严密的地
  
 
  
秦始皇(前259~前210)
  
 
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嬴姓,名政。秦庄襄王之子。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战国末年,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秦王政初即位时,国政为相国吕不韦所把持。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并任用尉缭、李斯等人。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统一的法律。将原六国贵族豪富迁至关中、巴蜀,以防止他们的分裂复辟活动。又明令禁止民间收藏武器,销毁没收得来的武器,铸造12个金人。始皇三十四年,下令销毁民间所藏《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随后因求仙药的侯生、卢生逃亡,牵连儒生、方士四百余人,而将其全部坑杀于咸阳。秦始皇即位后,派蒙恬率兵出击匈奴,还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结起来,修筑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在征服百越地区后,设置桂林、象郡、南海等郡。始皇末年,秦郡数由统一之初的36郡增至40余郡,其版图“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修建豪华的阿房宫和骊山墓,先后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巡游,在名山胜地刻石纪功,炫耀声威。为求长生不老之药,又派方士徐(即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至东海求神仙等等,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三十七年,秦始皇巡游返至平原津得病。于是作书命长子扶苏送葬,并继嗣帝位。行至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秦始皇病死。赵高勾结始皇少子胡亥和李斯,伪造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并赐扶苏死。秦二世胡亥即位后不久,即爆发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秦朝灭亡。
  
六、西汉(前206年-公元25年)
  
 
  
  楚汉战争结束后,胜利者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汉初在诸多制度上承袭了秦制,又实行了
  
 
  
轻徭薄赋的政策。汉高祖总结秦亡的教训,实行黄老无为政治,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到
  
 
  
了文帝、景帝时期,倡导以农为本,进一步推行“轻徭薄赋”、“约法省禁”的政策,使生产得
  
 
  
到恢复和发展,史称“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时,进一步采取各方面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如执行推恩令、“中朝”制、刺史制、盐铁专卖、均输平准及“独尊儒术”等政策。西汉后期
  
 
  
,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导致王莽改制和绿林、赤眉大起义。西汉时期,社会经济稳步发展,
  
 
  
农业、手工业及商业领域均取得明显进步。在征讨匈奴的同时,张骞出使西域,扩大了对外交往
  
 
  
,丝绸之路随之产生。而以“昭君出塞”为标志,汉中央与周边民族的关系也在继续得到发展。
  
 
  
 
  
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
  
 
  
  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字季。秦朝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人。谥号高皇帝。刘邦出身农家,早年
当过亭长,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秦时因释放刑徒而亡匿芒、砀山中。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刘邦
在沛县聚众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公元前206年十月进抵霸上。秦王子婴投降,秦灭
亡。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因此受到人民的欢迎。项羽击溃秦
军主力后,也引兵入关。
 听说刘邦已定关中,项羽大怒,进驻鸿门,欲攻刘邦。刘邦因兵力不敌,听从张良的意见,亲至鸿门,卑辞言好。
项羽封刘邦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刘邦不甘心亡秦的胜利果实被项羽独占,率军东出,发动了长达四
年的楚汉战争。战争前期,刘邦处于劣势,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
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汉王五年冬,刘邦约韩信、彭越等人率军进围楚军于垓下。项羽率部
突围,至乌江自刎。当年二月(按西汉前期以十月为岁首,同年二月在十月之后),刘邦即帝位,初建都洛阳,不
久迁至长安,史称西汉。
  刘邦年轻时放荡不羁,鄙视儒生。称帝以后,他认为自己是马上得天下,《诗》、《书》没有用处。陆贾说:
“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乎?”刘邦于是命陆贾著书论述秦失天下原因,以资借鉴。他命萧何重新制订律令,
即“汉律九章”。刘邦晚年宠爱戚姬及其子赵王如意,疏远吕后,几次想废黜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惠帝)而立
如意。但因大臣反对,只好作罢。高祖十二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而逝世。
  
 
  
鸿门宴,范增刺杀刘邦失败
  
 
  
项羽猛攻函谷关,驻扎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 曹无伤想投靠项羽, 密告说:“这次沛公(刘邦)
  
 
  
进入咸阳,是想在关中做王。” 项羽下决心要把刘邦的兵力消灭。项羽的叔父项伯是张良的老
  
 
  
朋友,劝张良逃走,张良是刘邦手下忠将。导致后面,范增鸿门宴刺杀刘邦失败,为后面项羽兵败
  
 
  
 
  
 
  
巨鹿大战,项羽破釜沉舟
  
 
  
楚怀王派刘邦打咸阳,另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带领二十万大军到巨鹿去救赵国。宋义
  
 
  
带领的大军到了安阳(今河南安阳东南),听说秦军声势浩大,就命令楚军停了下来,想等秦
  
 
  
军和赵军打上一阵,让秦军消耗掉一部分兵力,再进攻过去。项羽趁朝会的时候,拔出剑来把宋
  
 
  
义杀了。项羽杀了宋义以后,先派部将英布、蒲将军率领两万人做先锋,渡过漳水,切断秦军运
  
 
  
粮的道,把章邯和王离的军队分割开来。然后,项羽率领主力渡河。渡过了河,项羽命令将士,
  
 
  
每人带三天的干粮,把军队里做饭的锅子全砸了,把渡河的船只全凿沉了(文言叫做“破釜沉舟
  
 
  
”,釜就是锅子),对将士说:“咱们这次打仗,有进无退,三天之内,一定要把秦兵打退。”
  
 
  
 
  
 
  
汉王刘邦被封在偏远的巴蜀和汉中, 拜萧何为丞相,曹参、樊哙、周勃等为将军,养精蓄锐,
  
 
  
准备再和项羽争夺天下.韩信不被重用,萧何沿途追回.
  
 
  
 
  
 
  
公元前202年,韩信布置十面埋伏,把项羽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县东南,垓音gāi)。
  
 
  
项羽的人马少,粮食也快完了。他想带领一支人马冲杀出去。但是汉军和诸侯的人马把楚军包围
  
 
  
得重重叠叠。项羽听到四面到处是楚歌声,项羽再也忍不住了,随口唱起一曲悲凉的歌来: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音zhuī)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首歌的意思是:“力气拔得一座出,气魄能压倒天下好汉,时运不利,乌骓马不肯跑。马儿
  
 
  
不肯跑有什么办法?虞姬呀虞姬,我拿你怎么办?”)
  
 
  
 项羽苦笑说:“我在会稽郡起兵后,带了八千子弟渡江。到今天他们没有一个能回去,只有
  
 
  
我一个人回到江东。即使江东父老同情我,立我为王,我还有什么脸再见他们呢。”
  
 
  
 最后在乌江边拔剑自杀。
  
 
  
 
  
 
  
垓下决战后,汉王刘邦得到了最后的胜利,建立了一个比秦朝更强大的汉王朝。公元前202
  
 
  
年,汉王刘邦正式即了皇帝位,这就是汉高祖(西汉纪年从公元前206年刘邦称汉王时算起)
  
 
  
 汉高祖建都洛阳,后来迁都到长安(今陕西西安)。从那时候开始的二百十年,汉朝的都
  
 
  
城一直在长安。历史上把这个时期称为“西汉”,也叫“前汉”。
  
 
  
  汉高祖即位不久,在洛阳南宫开了一个庆功宴会。他对大臣们说:“咱们今天欢聚在一起
  
 
  
,大家说话用不到顾忌。你们说说,我是怎么得天下的?项羽又是怎样失天下的?”
  
 
  
 大臣王陵等说:“皇上派将士打下城池,有封有赏,所以大家肯为皇上效劳;项羽对有功的
  
 
  
和有才能的人猜疑、妒忌,打了胜仗,不记人家的功劳,所以失去了天下。”
  
 
  
 汉高祖笑了笑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知道成功失败,全在用人。坐在帐帷里
  
 
  
定计划,算得准千里以外的胜利,这一点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给前方运送军粮,
  
 
  
这一点我比不上萧何;统领百万大军,开战就打胜仗,攻城就能拿下来,这一点我怎么也赶不上
  
 
  
韩信。这三个人都是当代的豪杰。我能够重用他们,这就是我得天下的原因。项羽连一个范增都
  
 
  
不能用,所以被我灭了。”
  
 
  
大家都佩服汉高祖说得有道理。后来,人们就把萧何、张良、韩信称做“汉初三杰”。
  
 
  
刘邦想起过去自己怎样战胜了项羽,又想到以后要治理好国家,可真不容
  
 
  
易。别说一些诸侯不肯安分守己,就是边境上也常常发生麻烦,哪儿去找勇士帮他守卫呢? 想
  
 
  
到这里,十分感慨,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
  
 
  
 
  
 
  
 萧何、曹参两相国(黄老学说)
  
 
  
汉惠帝即位第二年,年老的相国萧何病重。
  
 
  
萧何一死,汉惠帝马上命令曹参进长安,接替做相国。曹参打听到当地有一个挺有名望的隐士
  
 
  
,叫盖公。曹参把他请了来,向他请教。这个盖公是相信黄老学说的(黄老就是指黄帝老子),
  
 
  
主张治理天下的人应该清静无为,让老百姓过安定的生活。
  
 
  
汉惠帝曾经笑说:“曹相国好像不如萧相国。”
  
 
  
曹参说:“陛下说的话都对。陛下不如高皇帝,我又不如萧相国。高皇帝和萧相国平定了天下,
  
 
  
又给我们制订了一套规章。我们只要按照他们的规定照着办,不要失职就是了。”曹参用他的黄
  
 
  
老学说,做了三年相国。由于那时候正在长期战争的动乱之后,百姓需要安定,他那套办法没有
  
 
  
给百姓增加更多的负担。因此,当时有人编了歌谣称赞萧何和曹参。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为“萧规
  
 
  
公元前188年,惠帝一死,由这个婴儿接替皇位,吕太后就名正言顺地临朝执政。吕太后
  
 
  
死后,刘恒迎到长安,立为皇帝,这就是汉文帝。汉文帝死了后,太子刘启即位,就是汉景
  
 
  
帝。文帝临死的时候,他把太子叫到跟前,特地嘱咐说:“如果将来国家发生动乱,叫周亚
  
 
  
夫统率军队,准错不了。”
  
 
  
 
  
 
  
汉景帝也像文帝一样,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景帝当太子的时候,有个管家的官员
  
 
  
叫晁错(音cháoAcuò),大家把他叫做“智囊”,汉景帝即位以后,把他提
  
 
  
汉朝实行的是郡县制,但是同时又有二十二个诸侯国。这些诸侯都是汉高祖的子孙,
  
 
  
也就是所谓同姓王。到了汉景帝那时候,诸侯的势力很大,土地又多,像齐国有七
  
 
  
十多座城,吴国有五十多座城,楚国有四十多座城。有些诸侯不受朝廷的约束,特
  
 
  
别是吴王刘濞(音bì),更是骄横。他的封国靠海,还有铜矿,自己煮盐采铜,
  
 
  
跟汉皇帝一样富有。他自己从来不到长安朝见皇帝,简直使吴国成为一个独立王国
  
 
  
晁错眼看这样下去,对巩固中央集权不利,就对汉景帝说:“吴王一直不来朝
  
 
  
见,按理早该把他办罪。先帝(指文帝)在世时对他很宽大,他反倒越来越狂
  
 
  
妄自大。他还私自开铜山铸钱,煮海水产盐,招兵买马,准备叛乱。不如趁早
  
 
  
公元前154年,吴、楚、赵、胶西、胶东、甾川(甾音zī)、济南等七个诸侯王
  
 
  
发动叛乱。历史上称为“七国之乱”。
  
 
  
汉景帝错杀晁错后,周亚夫发动精兵出击,把吴、楚两国的兵马打得一败涂地
  
 
  
。吴、楚两国是带头叛乱的,两国一败,其余五个国家也很快地垮了,把七国
  
 
  
 
  
 即刘彻。西汉皇帝。前156一前87年在位。景帝之子。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法术刑名;
 颁行“推恩令”,削割据势力;官营盐铁贸易,平抑物价;治理黄河,兴修水利,移民屯边,行“代田法”
 派张骞等出使西域,任用卫青、霍去病等大破匈奴,设郡县于云南、贵州,将汉朝推向全盛时期。能诗善赋,
 
  

  
  
 汉武帝时期的西汉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比较强盛的时期。在历代王朝的历
 史上,有“汉唐盛世”之说。这里的“汉”,主要是指的汉武帝时期。人们又常常把汉武帝和秦始皇相提并论,
 因为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是秦始皇创立,由汉武帝巩固下来的。他在位54年,实行了许多新的措
 施,使西汉王朝出现了空前未有的繁荣景象。
  
 
  
 刘彻是汉景帝的儿子,汉高祖的曾孙,公元前156年生于猗立殿,他7岁时被立为太子,16岁时即皇帝位。
 尽管汉武帝即位时还很年轻,可是他很有一套治国的办法。他即位不久,就下了一道诏书,让丞相、御史、
 郡守、诸侯王等人推荐贤良方正。诏令一下,各地推举了不少读书人,有100多人被选送到中央政府。
 汉武帝亲自策问他们的治国安邦之道。其中有一个叫董仲舒的,在对策中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种主张恰好符合汉武帝统一天下的愿望,因此,汉武帝大为称赞,丞相卫绾也向汉
 武帝上了一个奏章,指出各地派来的贤良方正,有的是法家一派的,有的是纵横家一派的,还有其这各派的,
 这些人不但不能治理好国家,而且各立一说,会把朝庭扰乱,应当一律不用。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和卫绾的建
 议,只把公孙弘,庄助等几个儒家学派的留下,其余的人一律不加任用。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墨黜百家,
 独尊儒术”。从此,儒家作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整个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他不仅开创了制度,塑造了时代,他的业绩和作为也深深地熔铸进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与传统中。
 汉民族之名,即来源于被他以银河作为命名的一个年代——“天汉”。在他那个时代所开拓的疆土,
 从闽粤琼崖直到川黔滇,从于阗阿尔泰到黑吉辽,勾勒了日后两千年间中华帝国的基本轮廓。
 而这个帝国影响力所幅射的范围,由成海、葱岭、兴都库什山脉直到朝鲜半岛;由贝加尔湖到印度支那,
 则扩展成了汉文化影响所覆盖的一个大文化圈。 
 
  
 
  
/王恢,马邑诱敌战
  
 
  
 汉文帝、汉景帝两代都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六十多年内,除了短时期的七国叛乱,
  
 
  
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社会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为“文景
  
 
  
 强盛的汉朝却常常受到北方匈奴的威胁。从汉高祖在白登受包围以后,汉朝对匈
  
 
  
奴一直采取“和亲”政策。这种“和亲”,实际上是一种妥协,不但要把汉朝皇室
  
 
  
的女儿嫁给匈奴单于,每年还得送给匈奴许多财物。即使这样做,匈奴贵族还是经
  
 
  
常侵犯中原,杀害百姓,掠夺粮食和牛羊,使北方地区不得安宁。
  
 
  
汉景帝死后,即位的汉武帝刘彻是个雄心勃勃的皇帝,一心要想改变这种屈辱
  
 
  
马邑地方有个大商人聂壹(聂音niè)来找王恢,说:“匈奴在边界经常
  
 
  
侵犯,总是一个祸根。现在趁刚跟他们和亲的机会,把匈奴引进来,我们来一个伏击,
  
 
  
 汉武帝决心采用聂壹的计策,派王恢、韩安国、公孙贺、李广等将军带领三十万人
  
 
  
马埋伏在马邑旁边的山谷里。
  
 
  
 埋伏在马邑的汉军,得到匈奴逃回去的消息,赶快带大军追上去,可哪儿再追
  
 
  
汉武帝的诱击战没有成功。但是,打那以后,汉朝和匈奴的和亲关系破裂,接连
  
 
  
 
  
 
  
卫青和霍去病,攻打匈奴
  
 
  
 卫青出身低微,他的父亲是平阳侯曹寿家里当差的。卫青长大以后,在平阳侯家
  
 
  
当了一名骑奴。后来,因为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进宫,受到汉武帝的宠幸,卫青的地位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封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领一万骑兵,从陇西出发,进
  
 
  
攻匈奴。霍去病的兵马跟匈奴接连打了六天,匈奴兵抵挡不住,向后败退。霍去
  
 
  
病和他的骑兵越过了燕支山(在今甘肃永昌县西),追击了一千多里地。那边还
  
 
  
有不少是匈奴的属国,像浑邪(在今甘肃省境)、休屠(在今甘肃武威县北,屠
  
 
  
音tú)。汉兵到了那里,俘虏了浑邪王的王子和相国,把休屠王祭天的金人(一
  
 
  
 汉武帝为了慰劳霍去病,要替他盖一座住宅。霍去病推辞了。他说:“匈奴还没
  
 
  
消灭,哪儿顾得上安家呢!”(文言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为了根除匈奴的侵犯,到了公元前119年,汉武帝经过充分准备}
                        

光武帝刘秀,在昆阳大战之前,居然连老天爷都帮助他

说起光武帝刘秀,他是历史上能够把天下统一朝代的开国皇帝之一,而刘秀的一生也是很具有传奇色彩,刘秀的有些经历简直就像是开了挂一样,所以后人也戏称他为“位面之子”。就拿刘秀在推翻王莽新朝的时候,当时两个人正面临大决战,就是著名的昆阳之战,而老天爷都站在了刘秀这一边。

地皇三年,当时绿林军大举进攻中原,接连把昆阳和定陵等城池都给攻了下来,而刘秀的大哥也是亲自率领大军主力把宛城给包围了。如果宛城也被攻陷的话,那洛阳不用说,肯定就是绿林军的了,所以这个局面对王莽来说很不利,他就把新朝的40万大军都派了出去,而这也是新朝的全部主力,王莽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一下就把绿林军给消灭了。

新朝大军挥师东进,直接就把昆阳给包围了,这里是被绿林军刚刚攻克的地方,而新朝的军队也是想准备把这里直接收复,然后把宛城的绿林军主力也趁机给消灭了。而在当时的昆阳城内,绿林军的兵力很少,只有一万左右,面对王莽的几十万大军,根本就没有胜利的可能性。

昆阳的守将是王凤等人,他们被吓得一点办法也没有,就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刚好也在昆阳城内的刘秀就主动站了出来。刘秀分兵两路,一方面让王凤等人守住昆阳,另一方面他亲自带着十几个骑兵,打算突破重围,然后去其他的城池去寻求援兵,然后可以内外夹击新朝的军队主力。

而后来由于新军的统帅刚好也出现了指挥上的失误,再加上绿林军的死守,新朝的40万大军前后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愣是没有把昆阳给攻下来,这时候刘秀已经带着一万左右的大军回了昆阳。

可就算是刘秀带回了援军,绿林军的兵力加起来也就只有两万左右,要知道新朝的大军兵力可是有40万,双方的兵力差距很悬殊,正在众人愁眉不展的时候,刘秀就提出用擒贼先擒王的方法,想要一举把新朝大军的指挥中枢给毁掉。可当时新朝大军的指挥中枢也是有将近一万兵力把守,对于刘秀和他带来的援军来说,刘秀的胜算依旧不大。

可就在这种时候,老天爷居然也出手相帮了,估计刘秀也是真的很走运了。《后汉书》中有记载,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说的就是在刘秀准备发动总攻的前一天晚上,天上突然就落下了一颗陨石,很巧合的是这颗陨石刚好砸中了新军的大营,这一下就把新军的将士们给吓蒙了,他们也是很害怕,也就没有心思和绿林军对抗了。

本来当时的新军他们的士气就不是很高,又出现了陨石砸中军营的事情,他们就更没有想要战斗的心思了。所以后来在刘秀带着几千的敢死队就发起了冲锋的时候,新朝的大军几乎是一击就崩溃了,新军的指挥中枢也是被刘秀给彻底的毁灭了,就这样,新朝的40万大军也是很快的就崩溃了。

虽然最后刘秀是取得了胜利,可主要的原因还是,新朝的将领在昆阳这场战役中,指挥失误导致的他们失败,可老天爷在当时也是起到了帮忙的作用,毕竟古时候的科学不发达,天降陨石很多都是被认为有灾祸发生。这才导致了军心涣散,可是不得不说,刘秀也是真的很走运,怪不得有了位面之子的这个称号,不知道你是怎么看的呢?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昆阳大战主要内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