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力赤为什么又叫布里牙特.乌格洛里斯齐,布里牙特又是什么姓氏?

蒙古王公世系图谱(19):蒙古“中兴之主”——“小王子”达延汗
在蒙古人的心中,达延汗巴图孟克是在成吉思汗铁木真、薛禅汗忽必烈之后最值得记住的英雄。
他实现了蒙古本部的中兴,他所划定的蒙古人的格局一直保持到今天。也许,没有他,蒙古会在无休止的混战中彻底沉沦,消失在历史长河。
--------班布尔汗
北元的混乱局面
成吉思汗建立的“yeke mongghol ulus”即“大蒙古国”在入主中原97年之后被朱元璋的大明赶出大都(北京),蒙古中央汗国被被迫前往和林,直到1635年林丹汗的儿子额哲向努尔哈赤献出传国玉玺降金,i大蒙古国灭亡,“北元”共经历了二十八位大汗,享国二百六十七年。。
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正式建立以汉语称谓的国号"大元",但蒙古语的"大蒙古国"并未废弃,而是两者并用,形成国号制度的双重体系。元朝退守蒙古本部仍叫大元。明朝虽承认其独立性,但否认其与元朝的继承性,称其为"残元"、"故元",后称之为"鞑靼"或"北虏"。 《明史》载,1402 鬼力赤(年布里牙特·乌格齐)去"大元"国号,复称蒙古;但是蒙古史料《蒙古源流》和《黄金史纲》并没有记载过废除"大元"国号一事。
随着“黄金家族”内部不断争斗、大明朝的数次“犁庭扫穴”以及诸王和藩属部落的不断崛起,“大蒙古国”实际上已经分化为三大部分:鞑靼、瓦剌、朵颜三卫。居中的是原蒙古孛尔只斤系的“中央汗国”,西面是逐渐崛起的瓦剌部落,东面是已归附明廷的朵颜三卫。
北元形势图
中央汗国历经十代大汗,权臣“太师”把持大权,特别是阿鲁台时期,大汗只是傀儡。
瓦剌意思是"森林之民",分为四大部:绰罗斯(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另有辉特等小部。瓦剌曾经向明朝内附称臣。其首领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分受明封为顺宁王、贤义王、安乐王。
到明朝中期绰罗斯部首领脱欢杀大汗孛儿只斤·阿岱和太师阿鲁台。统一了蒙古东部地区,他的儿子也先在明正统四年(1439年)继承成为瓦剌的首领,继续向东发展,征服了女真,势力到达朝鲜北境,并以明朝拒绝贸易之名进攻明朝。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在土木堡之战中,打败明军,俘虏了明英宗并包围北京。
也先于明景泰四年(1453年)自称"天圣大可汗",建号"添元"。
也先不是黄金家族后裔,为巩固统治开始大清洗,“凡故元头目苗裔无不见杀”,几乎将“黄金家族”的直系子孙斩杀殆尽。只有脱脱不花的两个儿子和三弟满都古勒因逃到合赤温后裔领地得以活命。
也先没有多久也被阿剌太师暗杀,于是只有七岁脱脱不花幼子马儿古儿吉思被立为大汗,1465年,17岁的马儿古儿吉思在乱军中被杀,哥哥脱古思猛可被推为摩伦汗,在1466年结果征伐太师毛里孩的时也在乱军中被杀。
满都海立达延汗
摩伦汗之后的十年(年),蒙古各路人马互相厮杀,大汗缺位。
1475年,脱脱不花的异母幼弟满都鲁(满都古勒)继位。
哥哥继了弟弟的汗位,叔叔又接了侄子的汗位。还有更乱的:
满都鲁死后,没有子嗣,他的第二位妻子满都海夫人拥立巴彦蒙克(阿噶多尔济的孙子)之子巴图孟克为大汗,就是达延汗。
满都鲁与达延汗的关系
阿寨台吉有三个儿子:脱脱不花、阿噶巴尔济、满都鲁,阿噶巴尔济的儿子哈尔固楚克(达延汗的祖父)的妻子是也先的女儿齐齐克。哈尔固楚克也被也先杀害。齐齐克当时已有身孕,生下一个男孩,名叫巴延蒙克,也先知道后,想杀死这个孩子(因为他是成吉思汗后裔,姓孛儿只斤),公主怕被他父亲杀死,就找来四个信得过的人,把巴延蒙克送到东蒙古躲避。在途中遇到斡罗出,斡罗出将巴延蒙克留在家中抚养,并把女儿锡吉尔许配给他为妻。巴延蒙克从此居住在这里,巴延蒙克的妻子刚生下一个男孩,取名叫巴图蒙克,即后来著名的达延汗。
满都海彻辰夫人
原来满都鲁有两位夫人,一位是思兰的女儿伊克哈巴尔图钟金,未曾生育,另一位是满都海,只生下两个女儿,而7岁的重侄孙巴图蒙克成为故元室唯一的苗裔。
满都海,也称彻辰(聪明贤明)夫人掌握着汉庭相当大的权力,于是形成了这样一种局面,她嫁给谁,谁就将是蒙古大汗。各部落首领争先恐后地向满都海求婚,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满都海选择了在数次杀伐之后硕果仅存的成吉思汗嫡系子孙──年仅7岁的孤儿巴图蒙克。成化十八年(1482年)达延汗和满都彻辰夫人结婚,当时达延汗才7岁,满都海哈屯33岁。
平定瓦剌、统一蒙古
33岁的满都海文武全才、女中豪杰,亲自执掌国政,为结束东西蒙古长期打内战的混乱局面,她带弓插箭,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指挥战斗,亲自指挥征服西部的瓦剌蒙古采取军事行动。由于巴图蒙克尚小(有资料说刚刚3岁)她多次以皮箭囊背着幼小的可汗率军出征。与瓦剌的激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其次消灭亦思马因。亦思马因是永谢布万户的领主,专横狡诈,妨碍统一,曾经挑起满都鲁汗与达延汗父亲博勒呼济农(巴延蒙克)的不和,又抢走了达延汗的生母。1483年,亦思马因侵掠兀良哈三卫,达延汗夫妇趁机联合三卫将亦思马因打得大败而逃。1486年,达延汗派郭尔罗斯部的脱火赤少师等追杀了亦思马因,并夺回了生母。
支离破碎的东蒙古统一起来。达延汗建立一个新的统治秩序来巩固已取得胜利。
1487年,14岁的达延汗开始亲政,明人因其年幼而称为“小王子”。
他首先废除了太师、宰相之类的官职,全部由黄金家族成员担任。
达延汗时代,设立六万户察哈尔万户、喀尔喀万户、兀良哈万户、鄂尔多斯万户、土默特万户、永谢布万户。
6个万户仍分左、右两翼。左翼3万户为:
察哈尔万户(今锡林郭勒盟地区)、兀良哈万户(原卓索图盟地区)、喀尔喀万户(喀尔喀河流域一带);
右翼3万户为:
鄂尔多斯万户(今伊克昭盟一带)、蒙郭勒津万户(今大青山下土默特地区)、永邵布万户(今张家口以北一带),汗廷设置在察哈尔境内。
达延汗有十一个儿子,前七个为满都海彻辰夫人所生,后面四个则是其他两位侧妃所生::
长子图鲁博罗特早逝,其嫡裔世袭蒙古大汗汗位,并领有察哈尔万户;
次子乌鲁斯博罗特在右翼谋反时被害,无嗣;
三子巴尔斯博罗特任济农,领有右翼三万户;
四子阿尔苏博罗特领有蒙郭勒津万户之七个鄂托克,称为土默特;
五子阿勒楚博罗特内,受封居喀尔喀万户中喀尔喀河以东5个鄂托克,称为内喀尔喀;
六子斡齐尔博罗特领有察哈尔万户之克什克腾鄂托克;
七子格列博罗特领有察哈尔万户之敖汉和奈曼两个鄂托克;
八子阿尔博罗特领有察哈尔万户之浩齐特鄂托克;
九子格埒森扎,领有喀尔喀万户中喀尔喀河以西7个鄂托克,称为外喀尔喀;
十子鄂卜衮锡青台吉领有永邵布万户之永邵布和阿苏特两鄂托克;
十一子格术图无子,未分领地。
这个格局虽在今后一百多年当中有所变动,但大体格局保存了下来,进而成为日后蒙古地区的地理名词。察哈尔、兀良哈、蒙郭勒津、永邵布、鄂尔多斯以及内喀尔喀的活动区域日后被称为“漠南蒙古”,也就是今天的内蒙古;外喀尔喀逐渐演变为三部,起活动区域便成为“漠北蒙古”,也就是今天的外蒙古。
达达延汗建立的六万户制度,虽经变迁,但保留了基本面貌,是清朝盟旗制度的基础,结束了有明以来北方地区动乱的局面,建立了比较稳固的统治。在此基础上与明朝频年通贡互市,贡使多达六千余人,至京师者以五百人为率。贡道由大同入居庸关。贡物有马、驼、毛皮产品等。
公元1517年,达延汗在位37年后去世,时年仅44岁。
达延汗(巴图蒙克)的子孙们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元朝皇帝简介元朝皇帝则是指由元太祖铁木真开始,直至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共15位皇帝(其中托雷监国)。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1260年忽必烈即位大汗并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统一全中国。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北至北海、东到日本海,西藏和台湾第一次被纳入中国版图。元朝是蒙古族的王朝,疆域宽广,但由于统治残暴,最后致使王朝短命而亡。
元朝历时短暂 皇帝纷争不断 1、元朝没有一个明确的即位顺序的制度。不像汉族政权,明确规定了嫡长子即位的制度。这使得元朝的各个皇子皇孙皇叔父皇大爷……凡是跟皇沾边的全都盯着大位,都惦记自己当皇帝。就连忽必烈当皇帝也都是先打败了自己的哥哥才当上的。看看元史,看看有哪个皇帝的即位不是血流成河。蒙古人没有嫡长子即位之类的规矩,直接导致了最高统治层内部的矛盾与不安定,使得在位的皇帝很有可能因为某个诸侯王的造反,而被推下皇位。这是元朝大多数皇帝在为年限都很短的最主要原因。 2、其次的一个原因在于,忽必烈自认为是蒙古的共主,但是由于他的皇位是通过武力夺来的,不是库里台大会推选出来的,因此西域各汗国根本不承认忽必烈的地位,甚至组织了联军与元军交战。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因此凡是想要夺大元朝皇帝位的人,很容易就能找到很多的造反理由、借口,而漠北的蒙古本土很有可能会支持这种造反。元史百年,不乏这样的事。
3、元朝的丞相权力极大,完全有能力行废立之事。主弱臣强,后果如何不言自明。蒙古帝国(元朝)历代君主皇帝列表蒙兀国大汗历代皇帝(追谥)
蒙古语尊号
(兀良哈部首领)
约公元十世纪
也速该把阿秃儿
?-1170年大蒙古国皇帝(蒙古帝国大汗)
蒙古语谥号
蒙古语尊号
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1206年-1227年
仁圣景襄皇帝
1227年-1229年
1229年-1241年
乃马真?脱列哥那
1242年-1246年
1246年-1248年
斡兀立?海迷失
1248年-1251年
1251年-1259年
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中统,至元
1260年-1271年
(与世祖争位)
1260年-1264年
 大元皇帝(元朝皇帝列表)
蒙古语尊号
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1271年-1294年
文惠明孝皇帝
钦明广孝皇帝
元贞,大德
1294年-1307年
昭圣衍孝皇帝
答剌麻八剌
仁惠宣孝皇帝
1307年-1311年
圣文钦孝皇帝
爱育黎拔力八达
1311年-1320年
睿圣文孝皇帝
1320年-1323年
光圣仁孝皇帝
和圣致孝皇帝
也孙铁木儿
泰定,致和
1323年-1328年
1328年(27天)
圣明元孝皇帝
1328年-1329年
翼献景孝皇帝
忽都笃汗(古图土汗)
1329年-1329年
圣明元孝皇帝
天历,至顺
1329年-1332年
冲圣嗣孝皇帝
1332年(52天)
宣仁普孝皇帝
乌哈噶图汗(兀哈笃汗)
妥欢帖睦尔
元统,至元,至正
1333年-1368年 注:天顺元年,权臣、知枢密院事燕帖木儿在大都拥立怀王图帖睦尔为帝,即元文宗,改当年为天历元年。同年元文宗推翻上都的天顺帝并剥夺了甘麻剌和也孙铁木儿的帝号。次年元文宗将皇位让与其长兄、周王和世?,即元明宗,明宗立图帖睦尔为皇太子。未几,明宗被燕帖木儿毒死,文宗复辟,史称“天历之变”北元皇帝
蒙古语尊号
宣仁普孝皇帝
乌哈噶图汗 (兀哈笃汗)
妥滋蓝 (脱欢帖木儿)
1320――1370
1368――1370
武承和孝皇帝
必里克图汗
爱猷识理达腊
1338――1378
1370――1378
益圣宁孝皇帝
乌萨哈尔汗 (兀思哈勒汗)
脱古思帖木儿
1342?――1388
1378――1388
卓里克图汗
1359――1391
1388――1391
?――1394
1391――1394
尼古埒苏克齐汗
1361――1399
1394――1399
1377――1402
1400――1402
兀雷帖木儿汗
布里牙特?乌格齐 (鬼力赤)
?――1408
1402――1408
?――1412
1408――1412
德勒伯克汗
答里巴(达利巴)
1395――1415
布里牙特?额色库 (斡亦剌歹)
1387――1425
1415――1425
?――1438
1425――1438
?――1451
1433――1451
阿噶多尔济
?――1453
1451――1453
额森(也先)
?――1454
1453――1454
乌珂克图汗
马可古儿吉思
1448――1465
1454――1465
脱古思猛可
1437――1466
1465――1466
乌格克图汗
?――1478
1475――1478
1474――1517
1478――1517
巴尔斯博罗特 (巴儿速孛罗)
1490――1531
1517――1519
1503――1547
1519――1547
1520――1557
1547――1557
札萨克图汗
图门(土蛮)
1539――1592
1557――1592
1554――1604
1592――1604
呼图克图汗
林丹巴图尔
1592――1634
1604――1634 注: 1.有人认为天元不是年号,只是大元的误写。北元在昭宗之后便不再使用年号。 2.1388年也速迭儿废除大元国号,也不再使用帝号、庙号、谥号,但这个记载有争议,因为蒙古人编写的史料《蒙古源流》和《黄金史纲》并没记载有废除大元国号的事。元朝皇帝为何都没有陵墓?为何都没有陵墓?这在历史上至今都是一个谜,或许我们可以通过史书的记载来解开这个谜团。 据叶子奇《草木子》中记载:驾山崩,&用玖狡淇掌渲校嗳诵未笮『衔祝靡盘迤渲&&加髹漆,毕,则以黄金为圈,三圈定(箍两头、中间)&。然后,掘深沟一道埋葬,&以万马蹂之使平。杀骆驼于其上,以千骑守之。来岁草既生,则移帐散去,弥望平衍,人莫知也&。 当年成吉思汗去世,就是采用了这种方式下葬。南宋文人的笔记记载,成吉思汗在宁夏病逝后,其遗体被运往漠北肯特山下某处,在地表挖深坑密葬。其遗体存放在一个将大树中间掏空做成的独木棺里。独木棺下葬后,土回填,然后&万马踏平&。为了不让外人看出曾经动土的痕迹,&万马踏平&后,还要用帐篷将周围地区全部围起来,待到墓葬地面上的青草长出,与周围的青草无异,才将帐篷撤走,这样墓葬的地点就不会泄露了。 全套工作完成后,蒙古人在墓葬地表杀死一头小骆驼,这时,陪伴这头小骆驼前来的母骆驼就会十分悲痛地号叫,并且记住这个地点。第二年来祭祀的时候,把这头母骆驼牵来,在杀死小骆驼的地点,母骆驼就会悲痛地流泪。这样,前来祭祀的人就能找到墓葬的确切地点。 蒙古民族是一个有智慧的民族,他们建立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绝对不是光靠着武力,也同样依靠着很高的智慧。依靠骆驼寻找祖宗坟墓的说法,是建立在封建时代汉族统治者对蒙古民族的歧视和排斥的基础上的荒谬论调。骆驼是一种牲畜,它的寿命不会比人的寿命更长,依靠骆驼寻找坟墓的说法并不可信。建立以前,蒙古人有自己独特的丧葬习俗,其特点是薄葬简丧。蒙古人是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他们没有固定的居所,生活方式比较简单实用。特别是在蒙古人大举扩张的战争年代,丧葬仪式尤其简单。下葬时,他们让死者坐在一顶生前用的帐幕中央,边上围着祭祀的人进行祷告,随葬的有马匹、弓箭和摆放着肉乳的桌子,最后放入土中。目的是死者到另一个世界上生活时,有帐幕住,有马骑,有肉乳吃。 忽必烈建立以后,实行汉法,也渐渐受到汉人丧葬习俗的熏染,开始用棺木入葬,但所用棺木与汉人不同。死者入殓后,两块棺木合在一起,又成为一棵圆木,然后&以铁条钉合之&。尽管入主中原,蒙古人入殓仍然俭朴如初,寿衣大多就是平时穿的衣服,随葬的器物也会比较少,大部分是死者生前喜好的武器,如弓箭、刀剑一类的东西。 而皇族,特别是死后和一般的皇族及贵族稍有不同,死后首先是要有一个下葬的仪式,随葬品也要多一些,只是在下葬时不得有汉族官员参加,也不会在地面上建设大规模的建筑物,不设功德牌坊和墓碑,一切看起来都很简单。另外为了不留下可以让盗墓贼发现的线索和痕迹,在下葬地点上的史书记载也少得可怜,以至于让人感到不存在陵墓。忽必烈在位期间,为自己也为后代子孙找出了陵墓不被盗掘的方法,为此他对于陵墓做出了周密的安排:选择一个人口稀少的风水宝地作为陵寝的埋葬地,然后将当地的所有人口进行迁移,让这个地方变成无人知晓的空白地。下葬时,不允许汉族官员参加的送葬仪式和到达下葬地点;去世后,对外宣称遗体运回漠北进行安葬,并且在历史的记录中加以记载,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让盗墓贼无法下手;陵墓不做过多的建筑,不设置过多的随葬品,不设置墓碑,使得皇陵外表看起来和普通的墓葬没有区别;在记录皇陵时只记录蒙古贵族和皇族清楚的地名,让外人很难察觉一切都是精心策划的骗局。 史书不详、见证者少、加之元代统治者这种独居一格的下葬方式,于是的皇陵至今还没发现。他们的陵墓可能就在大漠,甚至于就是某个不封不树的平凡小墓。元朝皇帝顺序表及简介 太祖成吉思汗(1162年―1227年),蒙古族,蒙古帝国奠基者,世界著名军事统帅之一。名铁木真,姓孛儿只斤,乞颜氏,庙号太祖。 他的众子中,较为著名的四位分别为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成吉思汗分封了术赤和察合台为国主,选定窝阔台为继承人,拖雷自动退出继承人的争夺,征服金朝后,托雷去世。太宗窝阔台(1186年―1241年)是成吉思汗的第三子。在1229年的库里尔台大会中被推举为继任人,管理整蒙古帝国。他在任燃汤m父H的z志UI土,主要是^m西征和南下中原。他在位期成功完全征服中和A北。 定宗贵由(1205年-1248年),蒙古大汗,孛尔只斤氏,窝阔台长子,日至1248年3月在位,元世祖忽必烈追封其为元定宗。 宪宗蒙哥()1251年即位,在位9年。1259年,在攻打四川钓鱼城时,被炮石击伤而死,时年52岁。追封元宪宗,他是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长子、窝阔台的养子。 世祖忽必烈(),1260年即位,在位35年。姓奇渥温,父拖雷,蒙哥的弟弟。1279年,灭南宋,定都大都。改国号“元”。死于1294年,时年80岁。 成宗铁木耳()1294年即位,在位13年。成宗,忽必烈的孙子,皇太子真金的第三子。被称为“善于守成”之君。死于1307年,时年42岁。 武宗海山()1307年即位,在位4年。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孙子,父答刺麻八拉。海山是以军事实力取得帝位的。所以在即位后加强中央集权。死于1311年,时年31岁。 仁宗() 1311年即位,在位10年。名爱育黎拔力八达。武宗的弟弟。他即位后利用儒家思想作为统治工具,并革除武宗的弊政。死于1320年,时年36岁。 英宗()1320年即位,在位4年。名硕德八刺,仁宗嫡子。英宗即位后进行革新政治。颇为振作。执法严明。于1323年,宫廷政变被杀。时年21岁。 泰定帝()1323年即位,在位5年,名也孙铁木儿,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嫡孙,父甘麻拉。1323年被拥为帝。基本保留了仁,英二朝的改革成果。死于1328年,时年53岁。 天顺帝()1328年9月即位,在位1个月。名阿刺吉八,泰定帝的儿子。在位1月,战败逃亡,不知所终。 文宗()(9.1,2.11)在位,在位共5年。名图帖木尔,武宗次子。与拥立天顺帝的倒刺沙进行内战,胜利后即位。死于1332年,时年29岁。 明宗()(9.8)在位,在位8月。名和世,元武宗长子。在位八个月被毒死。时年30岁。 宁宗()(2.11)在位,在位月余。名懿磷质班,元明宗次子。 顺帝()()年在位,在位36年。名妥欢帖睦尔,明宗长子。其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谴大将徐达率领明军攻入大都,顺帝出逃,元亡。1370年,顺帝病死,时年51岁。手机版请访问用微信或者支付宝扫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可以保存收藏,也扫码后可以分享给好友<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根据《蒙古源流》,15世纪初,篡位的非蒙古黄金家族人员只有吉尔吉斯人乌格齐&哈什哈,又称布里牙特&乌格齐,即《
根据《》,15世纪初,篡位的非蒙古人员只有乌格齐&哈什哈,又称布里牙特&乌格齐,即《》所称的鬼力赤。乌格齐&哈什哈又是瓦剌首领,对应明史所称的猛可。但《蒙古源流》称,乌格齐&哈什哈在1410年死后,其子额色库汗即位。与《明史》不同。
词条标签:
免责声明搜狗百科词条内容由用户共同创建和维护,不代表搜狗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医学、法律、投资理财等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编辑次数:词条浏览:17297 次最近更新:18.03.08
新手指引问题解答意见反馈及投诉对外合作
查看分享到老朱家的故事 | 来啊, 互相伤害啊!
点击上面蓝字免费订阅回到历史原点 一起探秘
话说,当来自安徽的和尚朱元璋终于打败了来自江苏的土匪张士诚,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府(南京)称帝了,他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打跑了国内抢地盘的,老朱的心里还是有点不放心。为啥,长江那头,还有一个元朝皇帝坐在里面呢!
于是,梦想着统一全中国的老朱,创造性的提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没错,你没看错!孙先生在给辛亥革命起口号的时候,确实是借鉴了老朱的口号!虽然老朱没啥文化,但这句口号胜在通俗易懂,感情淳朴。所以一向只爱打仗不爱啰嗦的老朱头直接命令徐达、常遇春等名将北伐,目标,直取大都(即北京)。
徐达常遇春那都是什么人啊,跟着老朱头在死人堆里一路摸爬滚打活下来的。元顺帝PK他俩,要想活命那只有北逃这一条路 。他这一逃可倒好,直接彻底结束蒙古在中原的统治,中国再次回归由汉族建立的王朝统治之下。
但是,朱元璋是不会放过他的。
元顺帝铁锅大叔逃走的时候,49岁。别误会,三忘真的不是在侮辱这位大哥。实在是黄金家族的名字都太难念,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的蒙古语的意思还真就是“铁锅”。所以咱们就先亲切的称他为铁锅大叔吧!
铁锅大叔也曾经是一个有抱负的好青年,只可惜,后来他见政治无望,才声色犬马,荒淫无度。忘了说了,铁锅大叔想当年也是个很新潮的人啊,他可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把外国女子扶上正宫之位的人。他老婆是一位来自韩国没有整形的奇姑娘,三忘后面一定要和大家好好聊聊这个奇女子!
从1368年老朱头南京称帝到1388年,20年了,朱元璋已经熬死了北元的两任皇帝了!不向年龄低头的老朱头再次命令明朝另一名杰出的军事代表蓝玉率军攻入捕鱼儿海(贝尔湖),剿灭元朝的最后一点草根铁锅大叔的孙子,北元的第三任君主脱古思帖木儿!
蓝玉那也是不含糊,一路杀到贝尔湖后,三下五除二就俘虏脱古思帖木儿次子地保奴及妃主五十余人、渠率三千、男女七万余,马驼牛羊十万,以及大量印章、图书、兵器、车辆。
脱古思帖木儿打仗不行,逃跑倒是有一套。他丢下老婆孩子,一路落荒而逃,好容易躲开了蓝玉,结果没想到又撞上了也速迭尔,这下只能去领盒饭了。
说起来,脱古思帖木儿和也速迭尔也还真是孽缘。120年前,大蒙古汗国可是在也速迭尔家的老爷子阿里不哥的手里的。脱古思帖木儿家的老爷子忽必烈自己太彪悍,一把就把汗位给抢过来了。脱古思帖木儿这才有机会说自己是正经嫡脉。
你说你撞上谁不好,撞上了世仇家,连逃都没的逃。一刀就被毙于也速迭尔马前。
也速迭尔一看,天上掉汗位,就自己给自己册封了个卓里克图汗,准备过过皇帝瘾。可是还没等他分封完自己的爸爸爷爷曾爷爷祖爷爷……,麻烦就来了!
别误会,这次不是老朱头又派人杀过来了!而是,黄金家族自己闹起来了!都姓孛儿只斤,要是忽必烈一脉出的人也就算了。你阿里不哥一脉多少年前就被踢出汗位继承体系了。现在又想当大汗了,不行!我们也要当!
于是,蒙古族内开始互杀,内战,谁都不服谁。
大明根本不需要再出手了,他们自己人就够自己人喝一壶了!
于是一会儿也速迭尔家的汉子上台,一会儿脱古思帖木儿家的汉子上台。直到汗位在孛儿只斤氏的手里跌跌撞撞的传到了坤帖木儿(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之孙)的手里。
一直忙于内战的黄金家族,已经彻底丧失了再进军中原的能力和野心。坤帖木儿没当上两年大汗,他的亲信布里牙特·乌格齐(鬼力赤)就率军将他砍死,自己称汗了!
从此北元彻底灭亡,孛儿只斤氏对于蒙古族的统治结束了,其他姓氏的蒙古族开始崛起。我们现在称之为鞑靼。北元虽已灭亡,但蒙古汗国仍在延续。
蒙古汗国忙着内乱,大明也没好到哪儿去。以老朱家爱打仗的传统,之所以没有在这个千载难逢之际杀入敌人内部,是因为,大明自己也在内讧。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靖难!
朱棣上台之后对布里牙特氏倒是很欣赏,还准备分封一下。谁知道,这个布里牙特·乌格齐也不是一个太有眼神的人,动不动还想摆摆谱。加上他虽然是铁木真三儿子窝阔台的后裔,但因为窝阔台封地叶密立(今新疆额敏县附近)与霍博(今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地区。几世的封地生活,窝阔台的后裔们的生活习惯衣着打扮已经完全被当地种族同质化,导致蒙古人都认为他不是蒙古人,不配当大汗。于是内战就又开始了。
这次打赢布里牙特·乌格齐的,是阿苏特部首领阿鲁台和瓦剌部的首领马哈木,为了名真言顺的掌握蒙古汗国的权力,这次,他们接回了元顺帝后裔本雅失里为汗。
怎么样,看到这,历史书上熟悉的名词是不是跳出来了!
瓦剌!这个和大明朝爱恨纠结一朝的名字!
鞑靼到了阿鲁台和马哈木的手里,算是安静了一阵子。可惜,他们是安静了,他们身后的老朱家的四小子,要开始折腾了!
朱棣充分继承了自己老爸的好战基因,从坐上皇位开始,就心痒痒手痒痒,准备亲自上场。机会终于来了!
永乐八年,朱棣亲自率领明军进行北伐。他在打败本雅失里后,挥师向东攻击阿鲁台。鞑靼部经过明军的这次打击,臣服于明朝,并向明大明进贡马匹。
永乐十二年,朱棣进行了第二次北伐,在忽兰忽失温(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南)击败瓦剌将领马哈木。瓦剌战败,瓦剌受到重创,此后多年不敢犯边。
永乐二十年,明成祖第三次率军从北京出发。阿鲁台避而不战,此次明军成效不大。
永乐二十一年,朱棣再次亲征阿鲁台。还没到达鞑靼阿鲁台处呢,就听闻阿鲁台为瓦剌所败,溃不成军。朱棣一兵未发顺利班师。
永乐二十二年,阿鲁台东山再起,他进犯边关,朱棣组织进行了第五次北伐。这次北伐,朱棣在飞云山大战中击破五万蒙古铁骑,蒙古本部的鞑靼向明朝称臣纳贡。而好战分子朱棣也在第五次亲征得胜回朝途中病逝。
朱棣去和朱元璋汇报工作了,大明朝也消停了。毕竟热爱打仗这种爱好,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大明这头消停了,鞑靼和瓦剌开始发展了。
很快,瓦剌部首领马哈木的儿子脱欢就成功PK掉了已经被朱棣打的风烛残年、老弱病残的阿鲁台,直接当上了新的蒙古太师。
当年被朱棣打的满蒙古高原乱跑的马哈木有个好儿子脱欢,脱欢有个好儿子叫也先。大伙也都知道,后来的后来,就是这个也先,在土木堡中大破明军,抓了朱棣的重孙子明英宗朱祁镇。
当年把瓦剌鞑靼撵的满蒙古乱转的老朱家,一定想不到,自己的子孙也有被人家逮住的一天,也使得强盛的大明朝由盛转衰。当明朝的战略由攻转守全面改变,再无力远征的时候,地下的老朱头与朱家四小子不知道有没有长叹一口气,哎,早知道这样,当年说啥也不能放过他们啊!
| 历史原点| ID:lsjs007
回到历史原点 一起探秘
○温馨提示:可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乌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