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中国的时代英雄为什么反英雄

《利器》:一个真正的女性反英雄诞生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原标题:《利器》:一个真正的女性反英雄诞生(放心,没有剧透)俗话说的好,HBO出品,必属精品。继《真探》之后,这个“黄暴神剧台”又推出了女版《真探》——《利器》(Sharp Objects)。《利器》的制作团队不凡,和《权力的游戏》《西部世界》这样的大制作相比,是另外一种讲究。《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导演让-马克·瓦雷(Jean-Marc Vallée),编剧、原著作者是《消失的女孩》的作者吉莉安·弗琳(Gillian Flynn)。艾米·亚当斯(Amy Adams)长了一张南部美人的脸。她为多数人所知应该是因为2007年演了一个迪士尼公主——《魔法奇缘》中从童话世界误入现实世界的吉塞尔公主,更早的时候还在《猫鼠游戏》中演了被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骗婚的傻白甜护士,之后又在一大排超级英雄电影里演了超人的女友。 但是,她知道自己不只是这些。2008年,她出演了《虐童疑云》,2012年演了《在路上》,2016年演了《夜行动物》。正如她在《利器》中演的角色一样:人们对她的预期是一个像洋娃娃一样的南部小镇美人,但真实的她却和这个设定相去甚远。《利器》海报官方发布的海报中,女主角和她的母亲,妹妹一起端坐在精美的花鸟画之前,每个人脸上身上都有裂纹,像是正在崩溃的墙面,她们背后的墙反而完好无损。好像是人正在代替漂亮的墙,崩溃了。故事的设定是这样的:女主角卡米尔是一个记者,主攻社会、犯罪新闻,出生在一个南部小镇的体面家庭。但她本人很丧很朋克,每天酒不离手,穿着松垮且颜色暗淡的衣服,似乎曾经进过精神病院,有用小件利器自伤的习惯,浑身布满疤痕。她的上司认为她有些天赋,但是被她自己弄得一团糟,报道“风口镇”的案子或许可以成为女主角职业生涯的一个突破口。本剧开始卡米尔姐妹踩着轮滑在小镇穿梭的身影“风口镇”是女主角卡米尔的家乡,但她内心非常排斥那个地方。在“风口镇”发生了一起女孩被杀及一起女孩失踪案件之后,她被上司派去采访,争取搞个大新闻。于是她回到小镇,住进家里。母亲和她向来疏远,不情不愿地让她住下。母亲和继父还生了一个妹妹,这个妹妹十来岁,在家里扮演洋娃娃一样的乖乖女,在同龄人中间却是一个典型的社会人儿。女主角已经离家多年,这次见面之前这对同母异父的姐妹甚至都不相识。不久,失踪的那个女孩也确认遇害,也就是说,小镇里隐藏着一个连环杀人犯。为了获得更多细节用于写作报导,女主角在家乡走动,试图从警方和故交那里获得更多信息。警察中有一个是外乡人,受到其他警察和居民的排挤;而女主角虽然出生在这里,精神上却也是一个外乡人,两个人又都在调查同一个案子,所以越走越近……《利器》剧照,小镇居民见证凶案现场的反应这部戏实际上有两条线索。明线是,罪犯是谁,为什么要做那些事;暗线则是,女主角身上发生了什么,她为什么变成现在的样子?无论是罪案还是女主角,都同样是那个凝滞小镇的产物。用女主角的话说,这镇上只有两种人:世代相传的有钱人和穷鬼。女主角一家代表了镇上的有钱人家,剧集中也同样展示了没钱的人家是什么样子。 女主找到的最后看到受害女孩的目击者就是一个穷人家的小孩。和单身母亲一起住在黑洞洞的破房子里,母亲酗酒吸毒不成人形,孩子目测不到十岁,脸上脏乎乎,表情阴郁,一个人在黑屋子里玩枪。警察知道他是最后见到受害者的目击证人,而且他看到受害者“跟着一个白衣女人走了”,却因为他家里的状况直接把他这个目击证人当空气。美国南方小镇至今仍是相当保守,强调“传统”的地方。直到近年来仍会出现女孩被强奸了,父母为了她的“名誉”干脆让她嫁给强奸犯的事情。剧中一个受害者的父亲就明确说他宁愿女儿被杀也不愿她被强奸。所谓坚持传统就是为了用伪善来维持原有社会架构或者说利益结构不变,即使它已经像这个小镇一样变得锈迹斑斑,破败不堪,令人窒息。而这样的地方,必然凝滞而封闭。这个满身伤痕的女主角或许就是戳破这一切的利器。《利器》剧照从本地人口中得知,过去女主角可是“风口镇的公主”,家里是全镇最有钱的,人是长得最美的,也是最受欢迎的。而现在的她跟小镇格格不入,小时候的玩伴已经怀了第五个孩子了,她却连男朋友都没有,独自调查着一桩罪案。在女主角不断闪回的记忆中,出现得最多的是她已经死去的妹妹(在她面前猝死了,原因没说),和少年时在树林中木屋里看到的血淋淋的肉片以及一些硬核的性虐图片(她似乎会因为这些图像感到兴奋)。还有一些闪现梦境和记忆的碎片在后面的剧集中应该会给出解释:在卡米尔的梦里,少女时的自己用曲别针的尖戳了她的手;而她手臂上的疤痕写着“Vanish”(消失)的字样;汽车后盖的积灰上写着:DIRTY(染尘的,肮脏的)……这样一部悬疑剧要剧透就不道德了,不如介绍一下编剧、原著作者吉莉安·弗琳(Gillian Flynn)和她一贯的风格:弗琳和本剧中的女主角一样出生在美国南部的密苏里州,不过她是成长在南部的大城市,而剧中女主角则出生在小镇,长大后在附近的大城市生活。《利器》是吉莉安·弗琳的处女作,跟她的个人经历可能会联系得更紧密。这部小说入围了“埃德加·爱伦·坡奖”决选,拿下了年度新人奖,还获得了英国推理作家协会颁发的匕首奖(这个奖项和作品也太般配了)。小说《利器》简体中文版书影,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1版 (日)弗琳曾表示,她想写一个黑暗的,负面的,陷入困境的女主人公,“重要的是我们能在故事里看到更多样的女性角色”。长久以来,女性被人为培育成第二等性别,被视为“他者”,于是女性的形象也非常贫乏单薄,仅仅是作为一个符号,是男性意淫的对象。19世纪是长篇小说的盛世。而在19世纪的小说里那些由男人创作的女性形象99%都是非常蠢的。要么是处女圣母白莲花,要么彻底妖魔化,成为处女圣母白莲花的反面,同样单薄而肤浅。随着时代进步,女性形象也变得丰满立体起来。但是在深度和广度上仍然无法和文艺作品中的男性形象相比。不时会有男性作家创作复杂有趣的男性反英雄的形象,比如王尔德,乔伊斯,卡夫卡,加缪……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却没有足够立体的女性反英雄形象出现。就算偶尔有迷人的女反派出现,也只能当配角。而女主角仍然是青春洋溢,热情大方,左手事业,右手家庭的当代圣母白莲花。女主角但凡稍微有点特别,观众就已经满意地嗷嗷叫了。而吉莉安·弗琳笔下的女性却完全不遵循这个套路。《消失的女孩》中的女主角冷血而疯狂,大反派和女主角她一个人当了。《利器》中的女主角则是一个真正的女性反英雄。她消沉,她放纵,她自残,她破碎,她带着伤痕生存……而且所有这些都并不是为了男人或子女。《利器》三位主演,从左至右分别为:艾丽莎·斯坎伦、艾米·亚当斯、帕特里西亚·克拉克森我期待文学作品、公共话语中出现更多这样的女性形象:她们可以复杂邪恶,也可以破碎消沉。她们可以不好不坏,也可以既好又坏。她们可以对爱情以外的东西成瘾,也可以因为男人或子女以外的原因作恶……至少在这些事情上,女性和男性并没有不同。不需要试图在她们身上使用美图秀秀,不要以“美化”的名义牺牲掉她们身上人性的景深。
Sina.cn(京ICP0000007) &类型:角色扮演
大小:152MB
语言:英文
《反英雄》是一款独具匠心的另类经营RPG,游戏包含探索、扩张、开发、消灭四大元素,玩家将扮演一个野心勃勃的坏人,掌管盗贼的团伙,不择手段的夺取小城的大权。内容丰富,好玩到不行!
《反英雄》是一款英伦风的另类模拟经营游戏。游戏中,你所处的世界就如同狄更斯笔下徘徊在崩溃边缘的维多利亚时代小城,民不聊生,一片疮痍。作为窃贼公会的头目,你要不断培植街边混混儿,将其纳入你的势力范围,渗透到各座大楼,成为不可或缺的眼线。当然,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最终成功盗得那些精英、富人的财富。
在游戏中,玩家要与整个城市的黑暗与罪恶融为一体,做尽各种坏事,你掌管着一个盗贼行会,需要派遣侦察人员去查探街道的情况,雇佣街头流浪儿,培养他们学会偷窃以及格斗,指示盗贼同伙渗透银行、工厂等机构,让这些机构给你产出金钱和设备。
不仅如此,你还要不断发现城市里出现的各种有利资源并想办法将其占为己有,从而提升你的公会势力和交易资本。当然这些还只属于“非暴力”的手段,只要你愿意,还可以用更粗暴的方法获得这些不义之财。必要的时候,你甚至可以培养刺客去暗杀大资本家或者同行对手。
游戏还包括单人剧情模式和异步多人模式,多人模式下支持4名玩家各分属不同的行会,然后展开势力争夺、资源占领和干掉对手的竞争,同样可以用暴力抢夺、偷窃、要挟、暗杀等各种手段获取胜利。
滑动图片可查看更多>>
已有 28 人评分
历朝历代枭雄齐聚于此!
历朝历代枭雄齐聚于此!
3D动作类角色扮演手游
2018年最创新的可视化挂机手游!
2018年最创新的可视化挂机手游!
参与人 0,评论数当超英开始无趣,不如来点儿够贱够污的反英雄
腾讯娱乐专稿(文/阿撇 编辑/北北)美队3上映了,好评如潮。我就激动啊~虽然超长预告片《美队1》和看完当时觉得还不错的《美队2》讲了些什么,我已经完全想不起来了。可是作为一个打小就热爱各种超级英雄动画片的女汉子,依然带着任你虐我千百遍,我仍待你如初恋一般的心情,开始莫名地期待。然后,我择了个良日,沐浴更衣完毕,去看了。146分钟,真长。美队拉飞机的肌肉真Big。小屁孩儿蜘蛛侠啰里吧嗦得真可爱。群雄内战噼里啪啦打得真耀眼……可看完的时候我打了个哈欠。甚至耐着性子等到最后,看到蜘蛛侠即将来袭的彩蛋时,我的第一反应不是期待,竟然是:?还要来?真心够了啊!虽然我是个美漫盲,但看过的超级英雄片连起来也能绕地球一圈呢~从开始,漫威张开了一张无形的大网,引诱你,循着雷神、美队、复联中预埋的伏笔,看各种英雄葡萄串一样跳出来。然后新x战警……各种之前拍过的英雄也开始轮番翻拍。那边厢老对头DC漫画也不甘示弱,新,新蝙蝠侠,绿灯侠、闪电侠……一开始,我们的感觉大概是这样。可出多了,就变成这样。我不是geek不是漫画死忠粉,只是个爱好超级英雄电影的普通观众。我希望看完片儿爽过后,还能记得点什么。而不仅仅是爆米花一样吃过既忘的视觉刺激,千篇一律地升级打。毕竟,你不是20分钟一集的动画片啊!还有,一个英雄已经刺激不了感官的时候,就弄一群英雄,这种简单粗暴的招数,用一次管用,用两次三次就会疲软掉。这也是为什么《美队3》安排了看似炫酷的群雄内战,可看的过程我依然无法兴奋的最大原因。在超级英雄已经打包批发的时代,观众最需要的便是换换口味。今年上映的限制级英雄片《死侍》票房口碑爆红。或许意味着,阳光沙滩美少年的超级英雄已经不吃香了。一个可预见的现实是:够贱够污限制级的反英雄即将霸占银幕。在反英雄及R级层面,漫威的老对头DC漫画,有着纯天然的优势。且不说闪耀影史的史诗级反派小丑。就连早前的《超人:钢铁之躯》以及今年的《蝙蝠侠大战超人》,其内核黑暗度都高漫威不止一个等级。目前DC的反英雄大片儿《自杀小队》已在北美定档8月5日。“自杀小队”的成员都是有严重牢狱之灾的超级罪犯,包括哈莉·奎茵、死亡射手、鳄鱼人、复仇恶魔、回旋镖队长等,他们为美国政府干一些极其危险的脏活,以此来为自己减刑。本片集结了、、等一众明星。其中杰瑞德·莱托将重现经典反派小丑一角。从目前放出的预告片来看,自杀小队诸位队员所传递出的邪性十分令人期待。另外,华纳公司正在低调筹备又一部根据DC漫画改编的反英雄电影《罗伯》。这个项目曾经一度搁置,如今的编剧Jason Fuchs将为该片撰写剧本。在DC漫画中,罗伯是一名出生于匝尼亚星的匝尼安,他拥有永生不朽的不死之身,17岁时就杀光了自己的族人,作为一名星际间的赏金猎人,他经常与其它DC漫画的角色互动。另一边的漫威帝国随着《死侍》的爆红,似乎也打开了另一扇门。日前已低调开机的《狼3》,已确定会被打造成一部R级电影。制片人西蒙-金伯格透露,《金刚狼3》和之前两部系列电影将有很大的不同,影片的暴力场面将更加密集和生猛。这其实更符合原著漫画,其实狼叔的漫画本身尺度就不小哦~不过不管《死侍》还是《金刚狼3》都属福克斯公司出品。拥有大部分漫威漫画版权的迪斯尼已经明确表示不会跟风拍摄R级超级英雄电影。合家欢依旧是迪斯尼的主流。所以想在短期内看到限制级的钢铁侠、复联、美队……几乎不可能了。那么在等待更多反英雄电影上线的间歇,以下这份反英雄电影名单或许可以先让你打打牙祭。——我是片单推荐分割线——一部满是英雄的反英雄电影。一部充满哲学思辨的英雄电影。它的原著很强大!2005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自1923年创刊以来的100部最优秀的英文小说,《守望者》是唯一一部入选的漫画。《海扁王1、2》大概是电影史上第一部由10来岁女孩一边满嘴F*uk,一边拿着长枪短炮开火的电影。第一部还算阳光沙滩美少年,第二部直接还原原著血腥漫画风,成为超级B级片。《地狱男爵1、2》一个又丑又粗鲁,不按理出牌也不想当英雄的恶魔之子,在心爱的女孩面前,却有着男孩般羞涩温柔的内心。反差萌得不要不要的~不过打起怪兽来绝对帅爆了!《惩罚者1、2》大概是漫威漫画改编的最不为人知的超级英雄电影。主角是一名原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在自己的家人被黑道残杀之后化身为超级英雄“惩罚者”,当法律不能公正制裁犯罪、贪污腐败的时候,惩罚者就会出现。血腥场面+变态杀人狂是该系列的特色。《一拳超人》最后附加一个私人彩蛋~这部是日本去年最火的搞笑英雄动画。在一个满是英雄的世界里,英雄要考试拿执照,根据成绩分等级。要提升排名,就要干大事刷业绩。而主人公强到无理加变态,任何敌人都是一拳搞定,却只是个凭兴趣当英雄的爱好者。这个地球最强男人的日常,打怪兽不过是买菜回家顺个手而已~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surizhang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娱乐最深度
最新娱乐资讯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反英雄主义到英雄构建
何翼+杨丽(西南民族大学 外国语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摘 要:本文以美国作家凯鲁亚克的 《在路上》中主人公萨尔与迪安之疯狂公路旅行为素材,阐述了西方文学创作中“英雄-非英雄”概念,分析了人物叛逆,无序的行为模式,揭示了反英雄模式行为,其本质实为对抗时代权威主义,追求文化多元平等的精神自由诉求,是异化了的英雄主题构建。关键词:英雄主义;反英雄主义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7-03一、作品介绍二战之后,美国经济繁荣,工业生产和物质化追求对自然环境以及文化形态有着极大的冲击。制度化和阶层化的社会生活模式也对群体的精神意识造成分离和疏失。杰克·凯鲁亚克的第二本小说《在路上》,就刻画了其和同伴在政治和文化双重压力下,以“自我放纵,自我逃避”为标志的从东到西穿越美国的行为, “该书的出版就是一个历史事件,被奉为“垮掉的一代”的信仰声明”。小说一方面沿袭了美国文学对流浪生活的传统描写,并以自发记录式的笔触宣泄出对美国社会权威主义的抗议,其本质是以自我追寻的精神需求为内在驱动的。作品保留了美国固有的追求自由冒险的主题,但在冷战时代背景下,更突出了反英雄反權威的精神象征。作者对城镇,搭车者,摘棉花,黑人,墨西哥生活,等细节刻画,唤起了读者对于自然和人的关系的共鸣,引导读者产生对社会主流文化的批判,并趋同于皈依本真自我,构建社会边缘化的个人独立认知。主人公对权威文化的背离,挑战,实则是强调现实与个体存在之间的冲突及相互影响,反叛中充斥着迷惘,温情里也有隔阂,甚至于作者视为先辈的文化族群本身也遭受着生存的危机,“走在路上”, 也意味着,凯鲁亚克的笔端,再现传统西方文学中英雄历程,并实现个人意识的提升。二、英雄主题与反英雄主题(一)古典英雄在世界各民族文学艺术作品中,英雄是一个亘古的主题。从两河流域发源的苏美尔--阿卡德神话体系、古巴比伦神话史诗《吉尔加美什》,至古希腊《伊利亚特》,《奥德赛》,从英国文学史第一部史诗《贝奥武夫》到日耳曼民族诗篇《尼伯龙根之歌》等,英雄被塑造为具有不朽之神的出身或高贵血统,身材健硕体魄强健,命远多舛,崇尚荣誉,但结局或较为悲戚的角色。英雄集强烈的个人意识与集体荣耀于一体,代表着古代时期人们对于社会道德价值的崇高追求和对原始自然的征服力量,推崇社会公平竞争,实现博爱共存及勇于牺牲自我,更由信仰衍生出的“神”对于原罪的洗涤,使人类免于痛苦,灾难以及死亡。(二)个人英雄在西方文化体系里,英雄主题常常伴随着悲剧。当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笔下的英雄们,如哈姆雷特,承载着父仇但仍然心系一个王子对其王国子民的责任,具有理想中的传统英雄气质。而麦克白却是一个为达成个人欲望不惜弑君弑父,最后自取灭亡的恶人,但其跌宕命运却让人不免唏嘘。被称为“拜伦式英雄”的《东方叙事诗》中系列人物,以及司汤达小说中的于连,他们具有鲜明的个人性格色彩,而不融于周遭社会,其故事更以其孤身奋斗的英雄形象来揭示个人命运和社会对抗的不平,悲剧性也更浓郁。(三)反英雄与非英雄20世纪的战争及经济萧条使人类社会传统价值观念被扭曲,人们在蒙受巨大的精神创伤而无法构建新时期的精神坐标时,文学艺术创作就出现了“非英雄”或者“反英雄”。英国意识流大师乔伊斯的代表作品《尤利西斯》,“运用了当代术语重新讲述了一个回家的老故事,由此表征了现代人类家园的定义:一个虚无中的构建”。美国福克纳所著的《喧嚣与骚动》中,一个显赫家族由于经济的崩塌,没有能在光耀历史和拮据现实之间觅得片刻之地,自尊与体面之荡然无存,也使得主人公选择自杀。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透出了一丝英雄的光芒,但老人默默念叨“从头错到底了”,就连他的帆船都“像一面永远失败的旗帜”,然而第二天“他又要去证明了”,尽管“证明一千次都落空”。英国艾米斯的短篇小说《幸运的吉姆》中,吉姆代表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愤怒的青年”发出新文化的呼声,代表了社会普通大众人物反“正统”的叛逆精神,讽刺了精英社会的虚伪。英美后现代主义文化,如凯鲁亚克的《在路上》,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主人公较明确地意识到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对立,并力争摆脱困境,争取自身的自由,成为否定传统价值观的主要力量,抨击了工业文明对社会带来的强烈的思想冲击,也激发人们不懈努力去探求英雄与平凡人之间的联结。各时代作家总是能够敏锐地觉察到岁月变迁,其塑造的人物形象也随之嬗变,不再具有传统的英雄形象和魄力,暗示价值观念的贬值或丧失,通过“反英雄”这种不理想的方式来表达对理想的渴望,揭示人类永远不会停止对自身理想和前途的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反英雄”与“英雄”一样是永远不会在作品中消失的。“反英雄”往往具有强烈的个人意识和叛逆性, 但瞬息万变、混乱纷扰的外部世界使得他们难以应对生活带来的各方面冲击, 并丧失其自身稳定的个性, 在面临人生选择时处处陷入矛盾,为了维护人格的独立, 其自我便和外在世界相对抗,从而使他们的愿望与其行为方式结果构成二律背反关系 , 最终跌入于无法自拔的困境。三、《在路上》的反英雄主题(一)逃离社会传统英雄主题作品中,主人公为了一个明确而有意义选择出走,如伊阿宋的金羊毛历程,圆桌骑士,崇高的真理和生命的价值是英雄们前行的驱动力。而在漫长的历程中,英雄都要接受肉体和心灵的煎熬和折磨,最终征服对手克服挑战而荣耀回归。但《在路上》萨尔的五次旅行,都源自于对现实的抵触:第一次,离婚和疾病,萨尔正好历经一个人生低潮,而迪安的出现点燃了了他渴望去西部的心灵火花,而“身为作家需要新的生活经历”,“在校园里闲荡的周期已经结束,再待下去毫无意义”, “……我所有的纽约朋友都处于消极的、梦魔似的位置,整天在贬低社会,搬出他们那些陈旧的、学究式的、政治学的或者心理分析的理由” 。
当萨尔第二次上路时,是打算消除掉写作后的疲劳并体会新鲜不羁的生活,也感受到了迪安的召唤;最后三次是萨尔由衷渴望上路,也更意识到他离不开迪安,只有同他在一起,萨尔才能领悟到重生般的生命状态。上路的动机无疑证明了萨尔这一主人公形象与传统历程英雄形象的背离,而行动高于一切,充满不眠不休精力的迪安给了萨尔一种刺激,让他更决意脱离周遭的平庸,虚伪无望的生活。(二)无序行为小说多次描写到萨尔和迪安等人 迷醉于爵士乐和在爵士乐奔放强劲的节奏中放纵自我的场景,这已经成为他们放浪形骸生活中的一个催化剂。书中一位叫斯里姆·盖拉德的黑人“索性脱去衬衫内衣就那么演奏下去。他想到什么 就说什么,想玩哪种乐器也是随心所欲:”“他紧握手鼓……,边用西班牙语。秘鲁方言,埃及语。以及他知道的,……又唱又叫。” 狂乱、强劲的爵士乐演奏风格使强力爆发情感,释放被束缚的灵魂被,迪安也总是随心所欲追求无拘无束的自我表达。西行的途中,从性,偷车,甚至偷走警车,到疯狂地高速飙车,狄安那令人瞠目的离经叛道的行为及他的反权威,反传统的做法只是为了逃避传统道德,美国中产阶级观念习俗等对人性带来的压抑,摆脱陈旧生活的虚伪和陈腐。 当“成千上万的人为了赚得一个子儿终日奔波,做著 疯狂的梦——掠夺,占有,失去,叹息和死亡……为了在那 些可怕的城市公墓里寻找一块栖身之地”,迪安却和小号手凭借爵士乐在灵魂深处彼此深拥。迷乱的还有途中萨尔和特雷的浪漫爱情,即使他们最后以分手告终。萨尔跟随着意识和行为都如旋风般让人眩晕的迪安,反复地经历意外,从欢乐云端跌至苦痛深渊,两颗灵魂决定彼此相守至死。迪安拥有了新爱情,萨尔无所适从,继而感觉到他们的自私和自己的受伤,便悲伤地逃离了并以为,他们将从此结束。当墨西哥的异域风情再度让这些颓靡的青年重启自由之路,迪安却还是撇下萨尔回国。而小说结尾迪安被留在车外,萨尔以自己对迪安的想念结束了他们这一代凄惨暗淡的旅程。整个路途中,他们一行对疯狂、毒品,和无法预估的所有麻烦都麻木不仁,好像钟摆摇晃,爱情,金钱甚至理想都不过是一场疲惫后的空虚谎言,再也刺激不了他们。(三)英雄消亡小说里的萨尔靠写书来维持生计,还需要姨妈的接济,“老是做一些空泛的计划,从来没有付诸实施。” 他行事不果决,也缺乏坚韧的意志来克服困难,具有普通人的弱点。在遇到墨西哥女孩特雷的时候,紧张腼腆,并依靠采棉花维持生计,如同地道的墨西哥人,心安于一天一块半美元的生活。但生存危机出现时,萨尔选择抛弃了特雷并离开,借由亲戚资助回家。萨尔用放纵的行为来掩饰自己的懦弱和无力感,就连他对上路的渴望也基于逃避现实的功利性因素,仍然眷念社会传统与主流价值观,放不下现实中的身份、地位和财富,这就颠覆了传统英雄形象为了崇高的理想和目标可以舍弃所有的自我牺牲精神。终归,他只是普罗大众中的一个平常人,而也就是英雄的消亡。肖恩·奥法兰认为,“英雄完全是社会的产物”,英雄“代表了……一个被社会认可 的典范,因为他适应了社会的需要,所以他就被冠以英雄的称号。”根据弗洛伊德学说,每个人都处在本能的要求与现实原则的约束的冲突之中,因此不难理解萨尔呈现出的不稳定的个性,而这也符合,非英雄和反英雄的自我都是不稳定的、分裂状态的。另外,非英雄趋向于沉浸在对自身厄运的内省情绪之中,听天由人; 而反英雄却执念于自我并张扬其本性, 衍生出对控制、压抑自我的外在现实较强的反抗意识。父亲疏离, 情欲放纵,生计艰难,入狱自学造就了迪安复杂的性格。他怀有求知欲望,却又奉行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通过刺激情绪和宣泄来抚慰内心。消极的反抗,沦于失败,使他益发颓废,对世事冷漠无情。美国评论家伊阿布·哈桑认为,英国的“愤怒的青年”是“讽刺型”的反英雄,而美国的“垮掉的一代”则是“暴力型”的反英雄。它们各自充分体现在金斯莱·艾米斯的《幸运的吉姆》(1954年)和杰克·凯鲁亚 克的《在路上》(195年))里。四、英雄的构建“在路上的人物不是在逃避生活,也不是逃避某种事物,而是在探索比寻求圣杯更深层次的精神。”,小说表达了通过“在路上”而寻求自我救赎的故事,迪安和萨尔也是异化的英雄,如同吉尔伽美什和恩奇,忒休斯和庇里托俄斯。只不过,他们无序的行为使之失却了普世中英雄的光环,按照弗莱德原型理论,他们是倒置了的英雄,而荣誉恰好是被他们所要叛离的束缚。(一)自由追求迪安和萨尔的旅行,突出了友谊,这一人类最普遍的情感往往更能令跨越不同时间界限的读者充分共鸣并认可。两人在旅行过程中共同分享酒精,朋友等,萨尔崇拜但又迷失于迪安的疯狂,以置身局外的方式观察这一切,两人的聚散既代表着一种同伴认同,又蕴含着毁灭性的力量。小说里在路上随意结识的年轻人,几乎都无法与传统文化相容,也不能在当时窒息的宗教氛围社会制度中觅得灵魂的出处,毫不在意时事,追求无羁绊的自我实现,分享着彼此对生活的认同理解,这也使得这种跨越路程的友谊更珍贵。迪安不在乎自己的行为是不是被道德或法律所允许,而只是在乎于他想不想或者要不要做的自然欲望。遵从于自我本心的迪安就是萨尔心目中的英雄。尽管迪安以寻找其父亲为名义的上路,如果不是萨尔时不时的询问,可能这一意义完全丧失。而在文学题材中,“父”一直象征着生存,救赎等意象。小说结尾,迪安被遗弃在道路边,抹上了一层英雄末路的悲剧色彩。但大家也同样满怀感情看着迪安,他再次成为这一群人心中的圣徒和引导者,卡米尔仍然期待着他,这样的希望使得所有人都在未尽的路上得到追求和救赎。对于五十年代的美国社会,年轻一代不屑于其父辈弥补战争巨创而孜孜追求繁荣安逸的物质化,也惘然于冷战时期生活中思想、宗教以及行为规范的同化,不满于文化思想的停滞不前,因而不甘平庸,不愿违心地顺从社会的虚伪状态,他们用自身的反叛体验,努力寻找人生的真理。
当看似无结果、不成功的追寻,在那个年代己经是一种进步。因为他们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直接被社会同化,而是挣扎反抗,通过逃离式的寻找来不断地确立自我,呐喊出了追求自由的时代声音。(二)文化构建萨尔的心声“希望自己是个黑人,因为我觉得白人世界给我的最好的东西不足以让我入迷,没有足够的生活、欢乐、刺激、罪恶、音乐和足够的黑夜……我希望自己是丹佛的墨西哥人,或者甚至是穷苦的、过分劳累的日本人,什么人都行,只要不是现在这个活得腻味的、理想破灭的白人。”传递出作者对美国边缘民族文化的亲切,揭示了一个彰显自由,平等的新时代的降临。萨尔和迪安迷恋于黑人爵士乐,萨尔毫不留情地批判了消费文化,比如象征高雅艺术的歌剧,却变成了中部城市为了吸引游客拉动经济发展的一种赚钱工具。他讽刺道,“歌剧的名称是《菲德里奥》。‘多么阴暗啊!…“歌劇院的一伙年轻引座员突然闯了进来,毫不客气地揪住姑娘们就亲嘴。十几岁的青少年,喝得醉醺醺的,头发凌乱,衣衫不整,兴奋异常,—他们毁了我们的聚会。”20世界50年代代的美国仍旧是一个充满种族矛盾的国家,而小说里的主人公萨尔和迪安却向往融入象征着欢乐自由的黑人文化,墨西哥文化。 “大卫帕金斯则说:‘逆向文化的成员,在寻求智慧时,很容易转向西方文化以外的源泉,还有转向西方文化以内的次要传统。于是,成千上万的青年自我放逐,离开他们中产阶级的家庭,拦栏车到处流浪,在睡袋中露宿郊外,有些甚至吸大麻、性滥交,以体验反叛的生活。”萨尔和迪安的上路也意味着对新的精神家园的追寻,即心灵的归宿,代表着脱离尘世烦恼,返归自然,以及达到思维的理性来确定个体在社会中生存的价值。萨尔和特雷的生活拮据,但却是人类最质朴的家庭模式,和所爱之人一起劳动,贴近自然。萨尔和迪安在路上的疯狂,恰是对静谧纯真生活的追求。小说结尾,迪安终于同他最忠诚,最怨愤,最了解他的卡米尔安定下来,萨尔也回到家和一位目光清纯,天真可爱的姑娘相爱,上路者折返回生活原点,但他们仍然在长空下怀念着追求最自然,最原始的本我。小凯鲁亚克启发了读者去思索,边缘文化不仅要面对社会主流文化对其的消解,排斥,更需要经受在时代急剧变革中自身生存发展的严峻挑战。就如同古希腊神话中西西弗斯一次次把巨石推上山顶又一次次失败。而在当时,作者本人也寻求了思想上的另一种碰撞来期待解决矛盾,也就是美国社会中禅宗思想的导入。从而,该小说也如一个时代的文化新构建的宣言者。五、总结就“垮掉一代"文学而言,杰克·凯鲁亚克的小说无疑是具有代表性的。其意义在于它揭示了年轻一代的迷茫与五十年代美国社会的现实问题,如自由索求、文化碰撞、种族矛盾、物质化对文化的影响等。本文主要选取二十世纪文学主题中“反英雄”这一角度来阐述对该小说的理解。作家是时代的先验者,而文化在不同国家民族,不同语言信仰中都会共鸣,随着小说不断翻译再版,“在路上”已成为一个被广泛引用的词汇,一个时代的符号,引导读者保持不断追寻的勇气和希望,面对最深层的自我,在“非此即彼”的复杂选择中塑造最本真的自我。“在路上”是一个体验人生,塑造自我的漫长过程,需要一种勇气和努力。行走中,个体存在而生存的努力就是人生的永恒,而踏步上路是一种通向人生意义的内在寻求。参考文献:[1]杰克·凯鲁亚克,王永年(译).在路上[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2]胡铁生.是虚无,还是硬汉?——再论海明威笔下的人物形象[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3]肖恩·奥法兰.隐没的英雄[M].伦敦:伦敦出版社,1956(14).[4]赖干坚.反英雄一一后现代主义小说的重要角色[J].当代文学,1995(01).[5]王逢振.六十年代[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6]钟玲.芙国诗与中国梦[M].桂林:广两师范人学出版社,2003.
文艺生活·下旬刊
文艺生活·下旬刊的其它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时代英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