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神话传说故事大全,看《猎天使魔女》中都使用了哪些背景

2472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宗教、历史、神话,看《猎天使魔女》中都使用了哪些背景设定
来源: g-cores &nbsp BBY
导语:神谷英树(Kamiya Hideki)——玩家们熟悉和喜爱的著名动作游戏制作人和导演,并且由于射手座无拘无束的性格,喜爱在Twitter上吐槽,而具备了成为网红的潜质。他在CAPCOM第四开发部期间便担任了著名的动作游戏《鬼泣》的制作人,而后在四叶草工作室又相继开发了业界公认的神作《红侠乔伊》和《大神》。从CAPCOM离职后,又几经辗转创立了白金工作室(Platinum Games),至今已经成为游戏界代表动作游戏的金字招牌。而这次我们要说的《猎天使魔女》(《Bayonetta》),便是白金工作室成立之后最成功的代表作之一。熟悉神谷英树所创作的游戏后可以发现,他善于将很多宗教、历史等文化梗运用在自己的游戏中,这样使得游戏的背景更加深厚且具有趣味性。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猎天使魔女》中都有哪些值得挖掘的背景设定。PS:由于神谷对于开发游戏有着绝不亲自制作续作的信条,所以《猎天使魔女》一代成功后,其续作《猎天使魔女2》由同在白金工作室的桥本佑介担任制作人及导演,神谷本人只是以监督的身份参与其中,所以本文主要围绕游戏一代展开。因为涉及到大量剧情,所以提前剧透警报。那么我们先从游戏的主人公——“魔女”贝优妮塔开始这篇挖掘文。贝优妮塔——巫师帽与月亮在西方的历史故事、传说和神秘主义文化中,魔女(witch)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又被称为女巫。头戴巫师帽、穿着黑色长斗篷、拥有一只黑猫伙伴、使用飞天扫帚作为交通工具的魔女形象在文学、影视戏剧、游戏作品中屡见不鲜。传说中她们有着强大的魔力,可以通过祈祷与神鬼沟通,懂得如何使用动植物调制魔药,还能利用占星术预知未来。而魔女在历史上的原型来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在那个医学并不发达的历史时期,民间有一些略懂医术和草药的女人,她们用较为原始的医学知识去治疗患病者,在民众中往往很受尊敬和爱戴。而当基督教在欧洲出现并兴起之后,教会势力秉持着圣经中只有上帝才能救助众生的观点,将这些女人妖魔化,成为最早的女巫原型。在《圣经·旧约》中,有着基督教对于当时所谓“巫术”看法的记载。你们中间不可有人使儿女精火,也不可有占卜的、观兆的、用法术的、行邪术的、用迷术的、交鬼的、行巫术的、过阴的。凡行这些事的,都为耶和华所憎恶,因那些国民行这可憎恶的事,所以耶和华你的
神将他们从你面前赶出。——《旧约·申命记》18:10-12行邪术的女人,不可容她存活。——《旧约·出埃及记》22:18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中世纪的教会定义并创造了魔女的形象,一直流传到了现在。在游戏中,主要出现了两名魔女角色,分别是女主角贝优妮塔(以下称“贝姐”),和与贝姐亦敌亦友的贞德。她们在设定上都有一些有趣的魔女元素。首先我们来说说贝姐。作为本作的原创女性主角,贝姐的设计充满了亮点,在游戏发售之后的这些年间一直是厂商白金工作室最成功的原创角色。在视觉上,贝姐的外形性感夺目,使用了露背紧身衣和带枪高跟鞋等现代穿着设计,也借鉴了一些经典魔女形象的要素。当看到贝姐头上的尖顶形高发髻时,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女巫形象里最有代表性的元素——尖顶巫师帽(pointed hat)。而在历史上,这种尖顶帽最初并不是作为女巫的标配出现的,在教会盛行对女巫进行清洗和审判的14世纪,这种帽子还没有与女巫联系在一起。最早的尖顶帽作为一种带有宗教性质的头饰被中世纪的犹太人佩戴,一直到15世纪,这种帽子才成为了勃艮第贵族女性中的流行头饰,在民间广泛的流传起来。这时候的锥形尖顶帽被称为“hennin”。
中世纪在欧洲女性中流行的尖顶帽“hennin”,外形与上图贝姐的发髻极为相似
后来尖顶帽由城市流传到了乡村,成为了那些乡下妇女们喜爱的头饰。这些乡村女性一般都会懂得一些农业常识,比如天气气候、采集草药等。由这里开始,尖顶帽和女巫这一特殊群体有了联系。在这个时期,教会开始认为尖顶帽与恶魔的角有象征性的关联,尖顶帽的形象又带有了邪恶的含义,这与教会捏造的邪恶女巫形象不谋而合。1798年,带着尖顶帽的巫师形象第一次在画家戈雅(Goya)的作品《Witches in the Air》中出现,从此之后在各种文学戏剧作品中,尖顶帽成为了女巫形象的代表符号。在现代作品中,一些著名的巫师形象,如甘道夫、梅林,也都以带着尖顶巫师帽的形象出现。
戈雅的画作《Witches in the Air》
贝姐的发型正是由尖顶巫师帽的外形而来,从游戏的原画设定集上更可以看出这一点。在贝姐多个未使用的人设中,她都是以头戴尖顶巫师帽的形象出现。最终也许是为了外形的独树一帜,也为了保留一些魔女的特征,制作人将单纯的帽子外观设计成了我们看到的高发髻。
在一些弃用的人设图中,可以看到带着巫师帽的贝姐
除了巫师帽之外,游戏里还出现了许多不同来源的符号,其中以月亮符号出现最多。来看游戏的LOGO,在单词“Bayonetta”的字母“B”和“E”的右下角都出现了月牙的图案,而这种月牙图案是在20世纪上半叶的西方兴起的宗教——威卡教(Wicca)的常见宗教符号。该宗教是一个以巫术和自然为基础的多神论当代宗教,名字Wicca的来源便是巫术(Witchcraft)一词的缩写,于1945年由英国作家和考古学家杰拉德·加德纳(Gerald Gardner)开始向大众宣传。加德纳于1954年发表的《今日魔法》(Witchcraft Today)和于1960年发表的《魔法的意义》(The Meaning of Witchcraft)两本书奠定了现代威卡教的基础。威卡教崇拜月亮女神和兽角神,在该宗教代表神的图案中,都出现了类似的月牙图案。在威卡教象征神的三月符号中,分别出现了代表事物开始的盈月,代表巫术力量最强大时期的满月,和代表驱逐魔法、事物结束的亏月,在这里的月亮图形和游戏中的图形极为类似。月亮符号代表着巫术,代表着神。贝姐胸前醒目的圆形化妆盒上的图案,在威卡教代表魔法的符号里,也可以找到原型。这个威卡教的传统图案代表了太阳、月亮、以及该教的八个节日。(分别为万圣节、冬至、火炬节、春分、沃尔帕吉斯夜、夏至、水节、秋分)另外,月亮的元素还出现在本作主题曲《Fly Me to the Moon》中,这首著名的歌曲最初由巴特·霍华德(Bart Howard)创作于1954年,不仅有许多的翻唱版本,其唱片还在1969年随阿波罗11号登陆月球,成为人类第一首在月球上播放的歌曲。在《猎天使魔女》中经过改编,以另一种风格成为了游戏的主题曲。制作人神谷英树在访谈中曾经谈到过在游戏中选用这首歌曲作为主题曲,以及使用大量月亮元素的缘由:在《猎天使魔女》的世界里,“月亮”是一个关键元素。身为魔女的贝优妮塔正是以“月”作为其魔力的源泉来释放魔法的,月光愈强时,其魔力愈强。正因为月亮本身就有一种神秘的魅力,所以这样的设定才更有说服力。
http://music.163.com/#/song?id=1347210
《Fly Me to the Moon》最著名的版本,1964年由弗兰克·西纳特拉演唱
贞德——金百合与魔女狩猎再来看看游戏里另外一个魔女角色——贞德。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这里的魔女贞德正是以历史中的圣女贞德为人物原型。在游戏中,贞德因剧情中的时间跨度设定,出现了多个人物造型,这些不同的造型中均使用了三叶百合花图案。作为人物的装饰,这一图案在历史上与圣女贞德也有着关联。
魔女贞德的金百合纹章装饰
金百合纹章(fleur de lis)在历史上作为法国王室的象征出现,最初被法兰克人作为纹章盾的盾徽。另一种说法是百合纹章的原型其实并不是百合花,而是与其十分相似的鸢尾花,也就是现在的法国国花。统一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克洛维一世(466~551)初次将金百合作为王室的徽章,从此之后法国的各个王朝,也常使用金百合作为国徽,尤其是历史上著名的波旁王朝,在与波旁王朝有关的国徽中,都含有金百合纹章的元素。作为英法百年战争中战功卓著的法国女英雄,圣女贞德相传被法国王室授予了金百合和王冠长剑的徽章。从流传下来的贞德画像中可以发现,金百合纹章这一元素也是随处可见。
法国波旁王朝相关的国徽,其中含有大量金百合纹章的元素
圣女贞德的金百合长剑徽章
贞德在历史上也与游戏中的魔女设定有所关联。关于贞德在百年战争中的功绩,主要是作为将领率领法军抵抗英国侵略者,解奥尔良之围,并支持法国国王查理七世加冕,对之后法国取得百年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她本人却在1430年军队撤退的过程中被勃艮第公国所俘虏,并被交给英格兰一方处置,在经过英格兰政府主导的审判后,被以“异端、背叛和女巫罪”判处火刑,这样的罪名显然是英国一方为了证明贞德所支持的查理七世的国王身份不合法。1431年,贞德的火刑在法国鲁昂被执行,一代传奇女英雄香消玉殒,年仅19岁。在行刑的过程中,贞德还在不停地向耶稣祈祷,直至化为灰烬。然而在这个年代,欧洲各国审判并处决所谓“女巫”的高峰期还并未到来。在此之后的1480年代至1780年代的三个世纪间,中世纪欧洲教会为了维护统治,进行了一场名为“魔女狩猎”(Witch-hunt,又名“女巫审判”)的惨无人道的行动,去镇压那些被称之为异端的“女巫”。1486年,一本叫做《女巫之锤》的书籍在德国出版,作者是两名德国修道士,海因里希·克拉马(Heinrich Kraemer)和约翰·史宾格(Johann Sprenger)。这本书中杜撰了大量女巫所掌握的邪恶巫术,塑造了和魔鬼进行沟通的女巫形象。不仅如此,这本书中还捏造了辨别女巫的方法和一套由法庭对女巫进行诉讼、审判、处决的程序。自此,教会对所谓“女巫”的宗教迫害全面展开,近十万女性在这三个世纪间惨遭迫害,而且其中几乎全部都是被诬告的无辜受害者。当一名女性被诬告为宗教异端的“女巫”,便意味着被斩首甚至焚烧尸体。直到1782年,黑暗的“魔女狩猎”才因西欧各国的反对而结束。在“魔女狩猎”盛行的这段黑暗时期,欧洲各国的民众被教会的宣传所煽动,充当了送葬无辜女性的刽子手。而在《猎天使魔女》的故事背景中,也出现了取材于历史的“魔女狩猎”剧情。这并非巧合,而是制作人有意为之。在游戏的背景设定中,世界上的力量被分为光明和黑暗两面,光明的力量由“流明贤者”(Lumen Sage)一族掌控,黑暗力量则属于“暗影魔女”(Umbra Witch),介于这两族之间的,是代表着混沌力量的人类。两族分别掌管着名为“右眼”和“左眼”的力量,据说汇集两只世界之眼的力量,可以使处于休眠状态中的创世神朱比里斯(Jubileus)复活。天堂的贤者一族为了复活创世神,统一天堂、地狱、混沌界,对魔女一族发起了持续百年的战争,其目的自然是为了抢夺魔女一族所掌管的“左眼”力量。而魔女一族的力量也并不在贤者之下,并且精通偷袭和暗杀,所以经过了一百年的战斗,魔女们居然在战争中占到了上风。就在战争即将以魔女一族的胜利告终时,身处混沌界的人类却突然加入了战争,并且发动了对魔女一族的“魔女狩猎”。没错,游戏里使用的“魔女狩猎”的名称和历史上完全一致。人类因被剩余的贤者一族所煽动,得知了女巫力量的强大,并且认为女巫对人类带有着敌意,所以对女巫的恐惧被唤醒,自此开始了对女巫一族的疯狂猎杀。由于在之前的战争中损失了过多的力量,女巫一族被人类的“魔女狩猎”所打败。这场战争的最后,女巫和贤者两族都已经所剩无几,所以双双从历史上消失。这段背景发生在《猎天使魔女》一代游戏剧情的500年之前。经过对比可以发现,游戏与历史中的“魔女狩猎”经过如出一辙。前者是光之贤者为了夺取统一三界的力量,煽动混沌界的人类发起了对黑暗魔女一族的猎杀;后者是中世纪的欧洲教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宗教统治,捏造了女巫的异端形象,无知的普通民众成为了残害无辜女性的工具。关于“魔女”的原型及历史,在《猎天使魔女》中被神谷以戏说的方式,得到了几乎完全的展现。另外还有一个关于“魔女狩猎”的小彩蛋,成年之后的贝姐嘴角有一颗黑痣格外引人注目,而细心的玩家可以发现,同样在游戏中出现的童年时期的贝姐——瑟蕾莎的下巴上并没有这颗痣,说明它是在贝姐成长的过程中后天形成的。在“魔女狩猎”的历史中,身上有黑痣被当做诬告妇女为女巫的重要证据之一,理由是与恶魔进行交媾后残留下的恶魔的印记。所以这颗黑痣是在暗示贝姐怎样的经历,自然是留给玩家自行脑补。
此处请注意成年与童年贝姐的左侧嘴角
“四元德”与“四活物”说完了主人公“魔女”,我们紧接着来看看在游戏中作为敌人出现的“天使”一方的设定。天使这种宗教生物对于人们来说并不陌生,其英文名称Angel来源于希腊文Angelos,意为“使者”。在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中都有“天使”出现,是服侍上帝(安拉)的灵。由于在宗教中以神的仆从和代理身份示人,天使的出现总是伴随着神的力量和福音。从古至今,无数绘画、雕塑、甚至文学作品都向我们展示了作者心目中的天使是什么样子,这些天使大多有着美丽的外形——背后长着洁白的复数羽翼、半裸上身、头顶光环、面带着慈爱的微笑。比如英勇善战的米勒迦(Michael),传播福音的加百列(Gabriel),堕落为地狱之王的晨星路西法(Lucifer),都是为人所熟知的天使角色,前两者的名字甚至在《圣经》中也数次出现。而在《猎天使魔女》中,天使的设定则与常见的艺术作品中有所不同。If I was your child,I'd be an awfully ugly witch,wouldn't I?Yours is a face only a mother could love,and one I could never forget.我如果是你的孩子,那我还会这么好看吗?你的脸只有你妈妈才会喜欢,却让我过目难忘。——Bayonetta上面的台词出现在游戏第三关,贝姐与天使BOSS“勇气”第一次对决之后的对话中。除此之外,其他的天使角色也几乎无一幸免,在开战时总会被贝姐疯狂吐槽奇怪的长相。抛开嘴炮输出的因素,不得不说贝姐的吐槽确实很客观。在本作中,天使的外形设定与大多数其他场景中的天使形象相差巨大,与其说是天使,不如说更像是沐浴在神圣光辉中的怪物。但这样的设定并非毫无根据,下面我们来看看游戏中的天使设定,与《圣经》中的天使原型有着怎样的联系。在游戏中,天使作为天堂的军队,由流明贤者一族所支配。在游戏关卡中登场的天使有很多种,其中有大量出现的杂兵,也有实力强悍的BOSS。制作人根据宗教中的天使设定,为游戏里的天使设定了职阶。里面职阶最高的天使有四位,都作为BOSS出现,这四个天使被称为“四元德”(Auditio),代表上天的伟大意志。分别为象征勇气的“Fortitudo”、象征节制的“Temperantia”、象征正义的“Justitia”、象征知慧的“Sapientia”。而四元德的外形各不相同,其中“勇气”是一条双头龙,“节制”是有巨大双臂的巨人,“正义”是嘴中长有触须的植物,“知慧”是海兽。除了光环、翅膀等常见的天使元素,完全可以说他们都是长着多张人脸和兽脸的怪物形象。
游戏中最高阶的四个天使——“四元德”
虽然与常见的人形天使非常不同,但是四元德的外形却与《圣经·新约》中所描述“四活物”的风格极为相近。而四活物,是离神的宝座最近的四位大天使。在神的宝座边他们分别有着狮子、牛犊、人和飞鹰的外观,并有数对翅膀与四张脸,全身长满眼睛。只有带着上帝的旨意来到人间时,才会化身为人的样貌。《圣经》原文中对四活物的描述如下,至于其各不同章节间的描述有细微的差别,原因可解释为不同人在异象中的所见有不同。又从其中显出四个活物的形象来。他们的形状是这样:有人的形象,各有四个脸面,四个翅膀。他们的腿是直的,脚掌好像牛犊之蹄,都灿烂如光明的铜。在四面的翅膀以下有人的手。这四个活物的脸和翅膀乃是这样:翅膀彼此相接,行走并不转身,俱各直往前行。至于脸的形象:前面各有人的脸,右面各有狮子的脸,左面各有牛的脸,后面各有鹰的脸。各展开上边的两个翅膀相接,各以下边的两个翅膀遮体。——《新约·以西结书》1:8-11宝座中和宝座周围有四个活物,前后遍体都满了眼睛。第一个活物像狮子,第二个像牛犊,第三个脸面像人,第四个像飞鹰。四活物各有六个翅膀,遍体内外都满了眼睛。他们昼夜不住地说:“圣哉,圣哉,圣哉,主 神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全能者!”——《新约·创世纪》4:6-8不难发现,游戏中的“四元德”借鉴了《圣经》中给出的天使形象,虽然怪兽的形象并不能与之对应,但是从画风上已经非常接近了,并且同样使用了“四”这个数量去设定最高阶的大天使,所以很难说这是出于巧合。对《圣经》内容有着一定了解的玩家,相信可以更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因为看到游戏中出现的“四元德”等天使形象,第一感觉并不会是惊讶,而是似曾相识。巴德尔与槲寄生如上文所说,天使在游戏中是天堂的军队,受流明贤者一族的支配与魔女一族作战。到了游戏剧情发生的现代,天使军团依然数量庞大,但是统领天使的贤者一族却只剩下最后一位,他就是巴德尔(Balder)。他的身份不仅是最后的流明贤者,也是贝姐的生父,更是游戏一代的反派大BOSS(在二代中成功洗白)。当玩家见到这个面色苍白,带着太阳装饰的假面,用白孔雀做披肩的男人时,游戏已经接近尾声。在与其对决之前,他会为玩家揭开自己的身份和之前故事中的谜团。正是他策划了“魔女狩猎”,煽动人类与魔女作战;也是他计划从贝姐那里得到“左眼”的力量,复活创世神;并且身为流明贤者的他与魔女一族的罗莎(Rosa)相恋,生下了具有贤者和魔女双重血统的禁断之子——瑟蕾莎,也就是后来的贝姐。与之前魔女部分中讲到的月亮图案相对,在有关巴德尔的设定和场景中,从建筑的外形到身边的各种物品再到人物的衣着,可以看到大量的太阳图案。这不仅与贤者一族所掌握的光明力量有关,更因为他的人物设定本身就来自于与其同名的北欧神话中的光明之神巴德尔(Baldr,亦为Balder,Baldur)。在北欧神话中,巴德尔是神王奥丁(Odin)与神后弗丽嘉(Frigg)之子,雷神托尔(Thor)的兄弟。他是光明之神,同时也是春天与喜悦之神,是光的拟人化,有着金色的头发和白皙的脸庞。他的宝物是一艘船,叫做灵舡(Hringhorni),因为是所有船中最巨大的,所以被称为“最伟大的船”。
Johannes Gehrts
在北欧神话故事里,“巴德尔之死”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典故。在自己的梦境中,巴德尔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胁,并因此郁郁寡欢。他的母亲弗丽嘉也有着相似的梦境,于是她让世界上的万物对自己起誓,永不伤害巴德尔。但是起誓的万物中唯独缺少了生长在英灵殿东边的一棵槲寄生,因为其过于弱小没有威胁,所以并没有被要求起誓。这个消息被作为火之神的洛基(Loki)得知,据说他化身为老妪,向弗丽嘉探听到了这颗没有起誓的槲寄生。由于洛基向来嫉妒巴德尔光明的神力,于是他把这颗槲寄生交给了巴德尔的孪生兄弟——掌管黑暗的盲目之神霍德尔(Hoder),并唆使他在众神向巴德尔投掷武器,以试验万物的起誓是否有效时,将槲寄生向巴德尔扔出。果然,众神向巴德尔投掷的所有武器都因誓言的作用,无法伤害他一分一毫,但这棵槲寄生在被扔出后,却变化为一柄长剑,径直刺入了它的胸膛,将他杀死。这把剑在北欧神话中被称为米斯特汀(Mystletainn),又叫寄生树之剑,从此以弑神的不祥之剑而闻名。在游戏中贤者巴德尔的结局里,可以看出制作人将这个神话故事以代入的方式进行了使用。在贝姐与流明贤者巴德尔的交锋中,先是召唤恶魔的力量将其削弱,之后把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物品当做子弹塞进枪膛,一枪击中巴德尔的眉心,将其彻底击倒。这颗特殊的子弹便是一支口红。就像神话故事中弗丽嘉认为毫无威胁的槲寄生一样,没有人能想到无法作为武器的口红最终成了贯穿贤者头颅的子弹。如果将剧情与神话联系到一起,游戏中击倒贤者巴德尔的这支口红 ,便来源于神话中杀死光明之神巴德尔的槲寄生——米斯特汀剑。如果觉得这样的关联有点牵强,那么更有趣的佐证还在后面。槲寄生在西方的文化中有其特殊的用途和含义,它常被用于装饰圣诞树,并且有这样的一个习俗,在圣诞节期间,同在一棵槲寄生下的情侣必须要接吻,据说这样可以偷走对方的心。这个习俗源自于槲寄生的特征,由于它以寄生在其他树木上的方式生长,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所以被认为象征着浪漫、活力和生育力。因此,槲寄生也成为了西方的情侣之间常用的定情信物。而贝姐击败巴德尔时所使用的口红,则正是巴德尔曾经赠与她的母亲罗莎的定情信物。从上面的图片我们隐约可以看到,在口红的侧面写有“BALDER & ROSA”的文字。据神谷英树自己在访谈中介绍说,口红上所刻文字的全文为“BALDER & ROSA 19.3.1411 With love until the end of time”,其中日是巴德尔与罗莎结婚的日期。这样可以看出,神话与游戏中,杀死巴德尔的槲寄生与口红从特质上极为接近,都是本来毫无杀伤力的物品却成为了致命的武器,而且都有着定情信物的相同含义。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北欧神话中“巴德尔之死”的典故,也许便是制作人这样安排游戏剧情所借鉴的主要素材。欢迎来到地狱之门对神谷英树的代表作《鬼泣》系列的人设有所了解的玩家都知道,他喜欢将古代欧洲的艺术家结合历史重新设计,作为其游戏中的主要角色,且这些角色的原型与艺术作品间通常有些联系。《鬼泣》中的主角但丁(Dante)便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他的原型是意大利诗人、《神曲》的作者。同在《鬼泣》中的另一位人气角色,但丁的双胞胎哥哥维吉尔(Vergil),则是以古罗马诗人维吉尔为原型,在历史上他是但丁最为欣赏的诗人,甚至将他写进《神曲》中,作为自己游历地狱和炼狱的向导。在《猎天使魔女》中,同样出现了以上述方式设定的主要角色,他就是贝姐得力的战友和武器供应商——罗丹(Rodin)。在游戏的剧情里,魔女瑟蕾莎经过在湖底500年的沉睡,醒来时丧失了记忆,只剩下身为魔女的力量和猎杀天使的本能。而罗丹在找到她后和她成为了伙伴,一起进行对天使的猎杀,还给她取了一个新名字——贝优妮塔(Bayonetta),源于单词bayonet,意为“刺刀”。罗丹还经营着一家叫做“地狱之门”(The Gates of Hell)的酒吧,作为和天使作战的大本营,贝姐在游戏攻略的过程中会多次光临这间酒吧,与其通过对话推进剧情,并获取罗丹为她亲手制作的武器。和其他的武器商人相比之下,罗丹的特殊在于他所出售的武器全都由自己手工制成,材料大多来自与地狱。一个武器商人的动手能力如此之强,原因来自于他人设的原型——法国大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
奥古斯特·罗丹
对于雕塑家罗丹,想必大家也都非常熟悉,他的代表作《思想者》是雕塑史上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好比音乐史上的贝多芬,罗丹用自己的作品,将西方雕塑从古典主义时期推向了现代主义时期,是一位在雕塑史上跨时代的人物。他和他的两位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称为欧洲雕塑史上的“三大支柱”。他一生中最重要、最著名的作品是取材自诗人但丁的《神曲·地狱篇》,由186个人物形象组成的群像《地狱之门》,上文提到的《思想者》也是其中的人物形象之一,并据说代表着但丁本人。这个巨大的作品耗费了他37年的时间创作,直到他1917年逝世还有少部分未完成,成为了他最后的遗作。到这里我们发现,游戏中罗丹酒吧的名称也是来源于雕塑《地狱之门》,并且由于其和诗人但丁相关,神谷英树变相地向自己最为自豪的作品《鬼泣》小小地致敬了一下。我们再回到游戏当中,罗丹在游戏中不仅是贝姐的战友,而且是有着强大力量的恶魔,可以自由地进出地狱。但最初罗丹的身份并不是恶魔,而是天堂中力量强大、有着不朽生命的大天使,被称为“无限之人”(infinite one)。他是天堂中的铁匠,天使军团的武器大多由他打造。但后来由于不明原因被剥夺了天使的资格,堕落成为地狱的恶魔。当玩家将游戏通关后,便可挑战隐藏BOSS——天使形态的罗丹(Father Rodin).有意思的是,从作品上就可以看出,历史上的雕塑家罗丹同样有着前后截然不同的两个时期——追求极致美感的古典主义时期、和寻找现实丑陋事物中美的现实主义时期,这与他丰富的人生经历有关。在罗丹的青年时期,他所心爱的姐姐玛丽因失恋进入了修道院,并在两年后郁郁而终。出生于基督教家庭的罗丹为了继承姐姐的遗志,放弃了自己一直追求报考的巴黎美术学院,成为了一名修道士。在修道院期间,罗丹依然以“用艺术为上帝服务”的信念,坚持自己热爱的雕塑创作。在这个时期,罗丹的作品多为展现极致美感的人像。在离开修道院后,罗丹又经历了长时间雕塑和美术的学习,并通过举办个人雕塑展,在欧洲雕塑界崭露头角。在这之后,他开始了对生活中美丑和艺术美丑的思考,在他的眼中,由于无法融入自己更为深刻的情感,打造极端完美的人体开始变得失去意义。他的风格由古典主义开始向现实主义转变。他的作品开始反应周遭生活中所存在的真实,即便是丑陋的事物,也因他的刻刀而变得更能反映出人的情感和思想。最终,刻画出人间地狱景象的《地狱之门》成为了罗丹的集大成之作。
罗丹雕塑 《丑之美》
如果说天使罗丹对应着其历史原型中追求极致完美的古典主义时期,恶魔罗丹对应着其通过雕塑不完美的真实而表现思想的现实主义时期,那么游戏中的角色经历也许便是对这位大雕塑家在艺术上一生历程的一种映射。En somme, la Beauté est partout. Ce n'est point elle qui manque à nos yeux, mais nos yeux qui manquent à l'apercevoir.Beauty is found everywhere.Our eyes do not show a lack of sense of beauty,but a lack of observation.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Auguste Rodin
奥古斯特·罗丹最后再送给大家一个小小的彩蛋。和他的雕塑作品一样,罗丹的这句名言也流传了下来,这就是这位雕塑艺术家对美的深层思考。游戏中的罗丹也有一句经典的口癖,那就是每次目睹贝姐华丽的战斗后,不由自主发出的赞叹——“Beautiful”。也许他的眼睛在贝姐身上,发现了真正的美。结语:至此,对于《猎天使魔女》中背景设定的挖掘便告一段落。在文章的最后,还是要期待一下神谷光头以及《猎天使魔女》系列的续作。虽然在二代中他担任的角色从“director”变成了“supervisor”,但是相信今后我们依然能玩到由他创作的,融入了如此深厚文化背景的游戏作品。向这位极具个性的制作人致敬。另外《猎天使魔女》游戏一代现已登录steam平台,对于没有玩过的玩家,可以更为便捷地体验到这部神作的魅力。
http://store.steampowered.com/app/460790/
精彩推荐上滑加载更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洪荒神话故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