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美T34装备应该选哪些,请告诉她歌词是什么意思横竖的哪一个

卧槽_(:з」∠)_ 感觉碰到了一个半吊子如我者可以回答的题目...么么哒&br&&br&嗯,又看了一下题目,题主的意思是,要从电影和动漫当中举例是么...(⊙o⊙)…臣妾有点做不到啊...还是先从现实说起吧...喵。&br&&br&嗯,让我理下思路先。&br&&br&-----------格叽格叽上课好无聊---------------------------------------------------------------------------------&br&&br&1.陆上篇&br&&br&卧槽说到华而不实的陆上武器,不能不提的首先就是毛子...对,北方的战斗种族对于很多东西的脑洞完全是令人咋舌的。&br&&br&早在沙俄末期苏俄早期,北极熊就出现了一位富有创(shen)造(jing)力(bing)的设计师即著名的装甲兵设计师门捷列夫。嗯,和做梦梦到元素周期表的那个门捷列夫不是同一个人。&br&此君在装甲兵诞生的早期提出了很多富有创造性的设计,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门捷列夫”坦克。&br&这种东西大概长这样↓↓↓&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dbac80c0b565a949c0ea084_b.jpg& data-rawheight=&270&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dbac80c0b565a949c0ea084_r.jpg&&&/figure&&br&卧槽这特么完全是一节火车皮上加了一根长管子好么!&br&大象大象你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卧槽情不自禁唱出来了啊!&br&这家伙诞生在1915年,主要武器是一门120mm的主炮。对,你没看错,1915年,120mm。&br&当年第一次在《兵器知识》上看到这货的时候,我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创伤啊!&br&这特么出现在一战战场上完全就是一个铁疙瘩啊!&br&铁疙瘩者,言其硬也,言其动不了只能趴窝也。&br&据说这玩意前装甲150mm,侧装甲100mm...这个数据是度娘告诉我的,真不真年代久远我也不太记得了...反正大家就知道这货好像很难啃得动就是了。所以说它很硬。&br&然后,至于为什么要说它趴窝...嗯,这玩意设计全重170吨。然后那是在1915年。&br&我还用多说什么么。&br&&br&然后其实那个时候毛子搞出来的奇葩战车并不只是这一款了...毛子在内外交困焦头烂额哦弗拉基米尔的那几年其实弄出了很多奇葩...&br&不过既然题主问的是华而不实,这里与题目关系不大,就不多谈了...因为这些东西不实则已,华则未必。&br&&br&比如这个↓↓↓&br&沙皇战车,1917年。&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c6a4f644a940d6da082d63a482d98106_b.jpg& data-rawheight=&345& data-rawwidth=&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c6a4f644a940d6da082d63a482d98106_r.jpg&&&/figure&&br&&br&我了个大擦这是个啥!&br&据说这玩意1917年首辆样车在御前展示的时候,因为过不了障碍物被直接否决了...&br&我估计沙皇童鞋当时的内心是这样的↓↓↓&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ffd4c0953ba94aad8fd883bb_b.jpg& data-rawheight=&200& data-rawwidth=&2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0&&&/figure&&br&&br&&br&&br&&br&嗯,不过早期的奇葩其实各国都不少...也不只是毛子而已。&br&不过讲真的,能在早期有这样的思路,在最优解还没有被发现的时候敢于去作出很多创新,其实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没有这些先行者,后来的发展可能也不会有那么迅速。&br&&br&好了,早期的事不多说了,说到二战之前。&br&卧槽!到了我最喜欢的时候了!&br&来来来,终于获得了可以在非战列舰的问题下喊出这句话的机会了!&br&&br&炮塔就是正义!&br&亿万炮塔!亿万荣光!&br&&br&好,喊完了,接着说。&br&其实在陆上的兵器发展一直有个思路,就是陆地战舰。&br&在这样的思路下,多炮塔坦克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非常流行的。&br&&br&多炮塔坦克事实上各国都有尝试,最早出现的多炮塔坦克,据比较流行的说法来讲,是英国设计的A1E1独立号。&br&嗯,其实我对不列颠的烧火棍装甲兵不太了解,据维基百科说,这货大概是长这样↓↓↓&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eaee368c4f53f_b.jpg& data-rawheight=&218& data-rawwidth=&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它在1925年生产出了样车。事实上就数据来看的话,这货装一门3磅主炮,4个环绕的小炮塔各装一挺维克斯机枪,时速最高可达32千米,最大行程153千米。以1925年的标准来看,这事实上算是很不错了。&br&总的来说,独立号算是多炮塔坦克里面比较成功的...因为也没有实战经验所以也不好说是不是真的华而不实。这家伙最后被废弃是因为财政上的原因而不是性能上。&br&&br&╮(╯▽╰)╭不重要,反正这货最后夭折了。&br&&br&但是你们也知道,这么暴力美学的东西,怎么会不引起毛子的注意...&br&对,彼时刚刚成立的苏威耶特尤尼恩对这货开展了较大规模的间谍活动。而独立号的设计思路也影响了毛子在这方面的发展...&br&&br&在这样的背景下,毛子搞出了以下这些东西。&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b3d07bd7_b.jpg& data-rawheight=&200& data-rawwidth=&28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3&&&/figure&&br&&br&1932年,俄国人搞出了T-28中型坦克。&br&大概长这样↓↓↓&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492afbe89ee2ce2030265_b.jpg& data-rawwidth=&363&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3&&&/figure&&br&卧槽!就这你还说你没抄独立号!?&br&从长相上看几乎和你儿子与隔壁老王的关系一模一样好么!&br&&br&不同于夭折的独立号,这款看上去很屌的T-28曾大规模装备苏军,并且参加了著名的苏芬战争。&br&哇哦!那么这款看上去威风凛凛炮塔一堆开起来一定无比拉风的坦克在弱小的芬兰军队面前表现得到底怎样呢?&br&&br&答:被吊打了。&br&&br&对,T-28在苏芬战争中的表现,完全就是一坨翔...不!我收回我刚刚说过的话!说它表现的是翔都抬举它了...&br&这款车糟糕的防御、糟糕的机动性、糟糕的悬挂系统注定它完美地契合了题主“华而不实”四个字的定义。&br&芬兰人甚至送了它一个绰号,“邮政列车”...&br&&br&但是!俄国人是坚强的!是坚定的!是不屈不挠的!&br&一个多炮塔失败了!我还可以搞出一堆多炮塔来!&br&亿万炮塔!亿万容光!乌拉!&br&&br&嗯,不过由于多炮塔的机械设计实在太过复杂坑爹,俄国的设计师们还是默默改变了炮塔越多越正义的信条,在双炮塔的基础上搞出了T-100和SMK...&br&&br&这两款坦克的设计大概都是在年间,即苏德战争爆发前夕...&br&&br&T-100↓↓↓&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ac786aee02d5f07323b40_b.jpg& data-rawheight=&136& data-rawwidth=&34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0&&&/figure&&br&SMK↓↓↓&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8ce2e6aed_b.jpg& data-rawheight=&275& data-rawwidth=&4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8ce2e6aed_r.jpg&&&/figure&(⊙o⊙)…&br&看上去区别不大。&br&SMK的身管长一些。&br&&br&之后,毛子的设计师们兴冲冲地拉来斯大林同志观摩这两辆神物...&br&斯大林看了之后感觉很欣慰,开心地对设计师们说:&br&“专家同志们,你们是打算在坦克里面开百货商店么?”&br&&br&于是,这两种家伙就没有然后了...&br&不过后来叱咤风云的KV重型倒是在SMK的基础上搞出来的...&br&&br&嗯,接下来终于到了我印象最深刻的坦克(之一)的时间。&br&在毛子高出的所有多炮塔坦克里面,T-35是最有名的一款。&br&T-35↓↓↓&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ad087ef795_b.jpg& data-rawheight=&300& data-rawwidth=&21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4&&&/figure&卧槽!完全是陆地巡洋舰啊好么!&br&&br&T-35从1933年开始列装,1939年停产,大概生产了六十辆左右。&br&这款车双层炮塔,上层主炮塔装76mm主炮,并列一挺7.62mm机枪;下层为两个装45mm炮与并列7.62mm机枪的小炮塔和两个装7.62mm机枪的机枪塔。战斗全重50吨,乘员多达11人。你们感受一下。&br&&br&这款车参加了卫国战争,它在卫国战争中的表现大概是这样的↓↓↓&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4c367a776ca87c37e04a88226fdbb7a5_b.jpg& data-rawheight=&474&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4c367a776ca87c37e04a88226fdbb7a5_r.jpg&&&/figure&和这样的↓↓↓&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ad99c_b.jpg& data-rawheight=&430&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ad99c_r.jpg&&&/figure&&br&哦。呵呵。&br&T-35的问题在于防护性、机动性、火力(卧槽你还有没问题的地方么)。&br&&br&防护性的话,这个中看不中用的家伙装甲只有11-35mm。&br&战场上大概是这样的:&br&德军A:卧槽前面来了个啥!&br&德军B:卧槽好像炮塔很多!卧槽看上去好屌!&br&德军C:卧槽那肿么办...&br&德军D:卧槽不然打一炮然后趁机跑。&br&众德军:好!&br&轰——&br&德军A:卧槽这什么情况?&br&德军B:报告车...车长,对方好像...被我们...一炮对穿了...&br&&br&机动性的话,嗯,据不愿意透露姓名的T-35乘员同志说,这玩意连个大水坑都过不去。&br&&br&火力的话,嗯,这五个炮塔除了主炮塔可以360旋转,其他几个炮塔都只能小幅度旋转...也就是说,看上去很美的火力是不能集中到一个方向上的...&br&&br&╮(╯▽╰)╭&br&不过这根本不是毛子的巅峰...&br&毛子的巅(nao)峰(can)出现在这个上...&br&&br&“突破”超重型坦克↓↓↓&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be05bba8328b_b.jpg& data-rawheight=&278&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be05bba8328b_r.jpg&&&/figure&三炮塔!&br&三百吨!&br&主炮塔203mm!&br&两个小炮塔双联152mm!&br&屌炸天!&br&鼠式就是渣渣!&br&&br&什么?你问我后来怎么样?&br&废话。特么这玩意当然没造出来。造出来恐怕只能派两个惩戒营在前面用绳子拉着走。_(:з」∠)_&br&&br&当然,其实毛子并不是这个时期唯一开脑洞的...&br&日耳曼人和山姆大叔其实也不差...&br&&br&&br&-------------------------------------------------3.19晚更新--------------------------------------------------&br&&br&&br&嗯,就像之前说的,德国人和美国人其实也在多炮塔方面有一些尝试。总的来说,多炮塔坦克是在二战前的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人们对于强大的陆地火力追求的一种体现——毕竟那个时候战列舰在海上也还是主流呢。多炮塔神教在坦克上表现出的问题其实差不多,多炮塔带来的机械设计复杂,悬挂系统的问题,机动性,重量,防护性,多炮塔的协调等等。再多赘述其他的多炮塔尝试其实和毛子的也没多大区别,关于多炮塔坦克就先说到这里。&br&&br&但多炮塔坦克并不是陆地火力追求唯一的体现...毕竟,如果公路上太重了不行,可以把他们弄到铁道上嘛!&br&于是就有了这货↓↓↓&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28ff1443aae945dc7234b_b.jpg& data-rawwidth=&475& data-rawheight=&3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28ff1443aae945dc7234b_r.jpg&&&/figure&&br&_(:з」∠)_不好意思好像图有哪里不太对...&br&是这货↓↓↓&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2bd1ccb4c2ceeef5cadd0e3_b.jpg& data-rawwidth=&1500& data-rawheight=&7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2bd1ccb4c2ceeef5cadd0e3_r.jpg&&&/figure&&br&&br&这就是装甲列车。一类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存在感不高,但一直有其地位在的武器。&br&&br&事实上在装甲列车出现的早期,它绝非是一种华而不实的东西。最早的装甲列车诞生在美帝南北战争期间,对,在那个步兵还是列队枪毙,骑兵满地横着走的年代,铁道上横着这么一个铁家伙,你们感受一下这个气势。&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f68b17c863ff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4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f68b17c863ff_r.jpg&&&/figure&&br&(⊙o⊙)…不要在意画风这种细节问题。&br&&br&之后直到二战时期,基本上各国都装备有一定数量的装甲列车,型号也大多不一。不过总体上来看,呈现出重甲、多炮塔的特点。&br&比如汉斯二战时最典型的BP42/44装甲列车,其编组为(度娘说的)第一节车厢搭4号或者俘获的T34/76炮塔;第二节车厢一般搭载退居2线装备的坦克或者是缴获其他国家的装甲车辆;第三节车厢装备缴获苏联或波兰的76mm榴弹炮亦或者使用le.FH18轻型榴炮,后部则是4联装FLAK38型 20mm防空炮;第四节车厢为载员车厢;第五节车厢一般搭载一门缴获的76mm口径以上的火炮或者是le.FH18轻型榴炮.第六节一般为覆盖着装甲的BR57型蒸汽机车;这后面还有五节车皮,把前面的五节倒过来编组即可。&br&这是小号手出的BP42模型↓↓↓&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9fb16f83ed6a_b.jpg& data-rawwidth=&535& data-rawheight=&3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9fb16f83ed6a_r.jpg&&&/figure&&br&在远东,由于中国战场的反装甲能力薄弱,侵华日军也大量装备了这类武器↓↓↓&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da6fcf980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da6fcf980_r.jpg&&&/figure&(图据子陵论坛oldsoldier帖)&br&&br&如果大家的年纪足够大的话,应该在著名抗日(不知道算不算神)剧《铁道游击队》当中见过类似的设定...&br&&br&但其实装甲列车在中国战场上早有出现,你也许不知道军阀混战的那个年代,曾经有过装甲列车的身影,但你一定知道把装甲列车投入使用的那个人。&br&&br&他叫张宗昌。&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71d1ab815a8c5daae092cd_b.jpg& data-rawwidth=&263& data-rawheight=&17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3&&&/figure&&br&&br&比如下面这张图↓↓↓&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271cc5f8bc4ff0c86323_b.jpg& data-rawwidth=&366& data-rawheight=&51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6&&&/figure&如果大家仔细看的话,最右边的那个白俄佣兵左臂上的字就是“张宗昌”。&br&&br&关于民国时期装甲列车要多说的话,就要说的很开了...这里是说华而不实的武器,就不多展开说了。&br&装甲列车在进入到二战后期,由于机动性受到铁路的极大限制,同时目标过大,在空军面前完全是渣渣,逐渐从一种实用武器变成了一种看上去很美的华而不实的家伙。在二战过后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br&&br&虽然这种东西在现代战争中毫无价值,但你想想看,广袤的平原上,蒸汽机车吞吐着漫天蒸汽呼啸而来,烟雾开处,一列重甲巨炮。&br&卧槽想想就燃。&br&&br&&br&-----------------------------------------------------------3.20中午小更-------------------------------------------------------------------------&br&&br&&br&嗯,看到评论里大家有提到古斯塔夫和原子安妮,嗯,这两个家伙在楼下几位童鞋的答案里都有提到哦,大家翻他们哒就好啦。么么哒。我就不重复了惹_(:з」∠)_&br&然后有童鞋提到了一些飞机→_→&br&这不是还在陆上篇嘛,之后灰机篇会说到了啦!喵!&br&&br&好,言归正传...&br&其实毛子对于陆上兵器的追求也并不全是暴力美学的,俗话说得好,张飞偶尔会绣花,毛子也有舞蹈家,高大上的东西白熊家其实也搞过。&br&&br&比如这个↓↓↓&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8f12ea11e073ff1f9a089c_b.jpg& data-rawwidth=&677& data-rawheight=&6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8f12ea11e073ff1f9a089c_r.jpg&&&/figure&&br&对!你没有看错!&br&1200矿你买不了吃亏!1200矿你买不了上当!1200矿你能获得一辆货真价实的盟军光棱坦克!&br&RA2的大杀器!菜鸟虐电脑之必备良品!&br&&blockquote&Prism tank in order, sir!&br&Length shifters in working position!&br&Prism sensors stable!&br&Magnifiers activated!&br&Focusing light energy!&br&——《做一个好光棱必须背熟的五十句话》&/blockquote&谈笑间对方就跪了啊!&br&&br&回到现实,因为盟军并没有在墨西哥偷摸搞出光棱科技,也造不出盟军基地车,造不出盟军基地车就造不了兵营,造不了兵营就造不了战车工厂,造不了战车工厂就造不了作战实验室,造不了作战实验室就出不了光棱坦克...&br&&br&但是毛子能!&br&&br&冷战末期,毛子天体物理联合体和著名的乌拉尔运输车辆设计局搞出了一种能用固体三氧化二铝为激光源,引导多束光束聚集到光滑物体表面,产生剧烈烧灼效果以摧毁敌方观瞄器材的激光武器。这种武器使用重大30公斤的人造红宝石晶体,安装在2S19自行火炮所用的316型底盘上,并配一挺12.7mm的高射机枪用于对空和自卫。&br&这就是1990年出厂的激光坦克1K17。&br&&br&就是这货↓↓↓&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eecd9f9a8c7eef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eecd9f9a8c7eef_r.jpg&&&/figure&&br&多么充分的想象力!&br&这黑科技的感觉!感受一下...&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e2fd3dac78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e2fd3dac78_r.jpg&&&/figure&&br&但很可惜,这终究只是一种看上去很美的东西而已,不然也不会出现在这个答案里了。&br&&br&一方面,这玩意生不逢时(1K17:卧槽我投胎选择的是Hard难度么?)。1990年出厂,1992年定型,看到这个时间点大家也知道意味着什么。&br&曾经的红色帝国以令人目不暇接的速度土崩瓦解,解体后的军方根本无力列装这种造价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高昂的坦克。&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f3b68781d28babce73ff6e1fd6a80b91_b.jpg& data-rawwidth=&233& data-rawheight=&19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3&&&/figure&&br&另一方面,激光武器的实战价值其实也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美好...&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bf4bdc30c379b5d984af79_b.jpg& data-rawwidth=&155& data-rawheight=&19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55&&&/figure&&br&&br&......&br&卧槽为啥突然好想玩红警啊!&br&妈蛋!&br&&br&&br&&br&------------------------------------------------------------3.22更新-----------------------------------------------------------------&br&&br&&br&&br&&br&(⊙o⊙)…&br&虽然题主sama改过题目之后,这个回答已经从“从问题描述上看有些跑题”变成了“彻头彻尾的跑题”,但是还是继续更吧。&br&以及我这个傻缺刚刚发现把之前写好的东西忘在公司电脑上了...&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61a8f125d6dbcd3d4d20366_b.jpg& data-rawwidth=&168& data-rawheight=&18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68&&&/figure&&br&嗯,之前说的都是现代的兵器呢。虽然有些脑洞有些大,但是还是能够看出来设计者们某方面的追求的...&br&但是下面,我要向大家隆重推荐一个魔幻现实主义的巨作。&br&对,你没猜错,又是毛子产的...&br&╮(╯▽╰)╭黑毛子这种事我都懒得做表情了...&br&&br&下面就是鼎鼎大名的真?样子货 沙皇巨炮。&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fdf8ca06779_b.jpg& data-rawwidth=&716& data-rawheight=&4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fdf8ca06779_r.jpg&&&/figure&&br&卧槽能解释一下这又短又粗的东西是什么鬼么!&br&前面那几坨铁蛋蛋又是什么鬼啊!&br&还有!沙皇xx这个名字为啥总觉得在前面哪里听过啊!&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6810acf11a0aecd63a83cafe0aeedb06_b.jpg& data-rawwidth=&174& data-rawheight=&17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74&&&/figure&&br&对,别问我为啥这种东西总叫沙皇啥的...&br&可能这也是一种情怀吧。&br&我猜。&br&&br&沙皇巨炮,1540年由安德烈?乔赫夫主持设计,历时46年铸造(......),到1586年完工。&br&&br&那么,到底是哪位骨骼精奇的沙皇陛下在给自己约了一门46年后才能打的炮呢?&br&答案是伊凡雷帝。&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96ea49e2c67db5853574babe6ee9d79d_b.jpg& data-rawwidth=&563& data-rawheight=&3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96ea49e2c67db5853574babe6ee9d79d_r.jpg&&&/figure&&br&哦。酱啊。那就解释的通了。&br&&br&总之,著名的可能喝了野火的(大误)伊凡雷帝主持铸造了这样一门炮。&br&这门炮长5.34米,口径0.92米,重达40吨。这使它可能成为这世界上曾经存在过的最大的滑膛炮。&br&&br&如果你对这个大小没有概念的话,我们请出两位大家非常熟悉的人为大家做个参照。&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24d3b3d8c_b.jpg& data-rawwidth=&780& data-rawheight=&5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24d3b3d8c_r.jpg&&&/figure&......&br&原谅我,我知道这不是重点,但是梅同学你的笑容实在是...&br&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br&&br&嗯,好,言归正传。&br&这门炮最初设计的时候是使用一个木制炮架,后来换成了现在这样一个花饰繁复的金属炮架。&br&为什么要换成这样一个金属炮架呢?&br&因为后来大家都想明白了,这玩意!完全!没法!用!&br&还不如干脆弄成工艺品好了!一个完全不实用的炮筒配了一个实用的木炮架容易逼死处女座啊!&br&&br&什么?为什么没法用?&br&卧槽这玩意40吨重呢好么!15XX年那是16世纪!&br&拿命推啊?射界都没法调整好吧!&br&&br&你们感受一下。&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4e5f73c8cdc34f40b7ddbd2ea35b98a8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4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4e5f73c8cdc34f40b7ddbd2ea35b98a8_r.jpg&&&/figure&注意最右方的那几个巧克力球一样的大铁坨,那是炮弹,据说每个两吨重。&br&&br&哦。装填这玩意是靠念力的吧!&br&而且!发射两吨重不会爆炸的大铁球去砸敌人!&br&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br&&br&给毛子深深地跪了...&br&&br&这门炮最初被设计来保卫克里姆林宫,但是,因为显而易见的原因,它从未被切实使用。&br&不论是炮还是炮架,真真地坐实了一个“华”...&br&而这个充满了“我只管造怎么用你去想”精神的炮,也真真地坐实了一个“而不实”...&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c3da2ada2e2d3a262572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c3da2ada2e2d3a262572_r.jpg&&&/figure&&br&沙皇巨炮,这门名字气势汹汹、被设计来向敌军头上倾泻两吨重的铁汤圆的武器,这位沙俄时代沙皇权力与想象的见证者,现在被存放在克里姆林宫中。&br&主要任务是供人拍照和给笑的很好看的人当拍照背景。&br&就是这样。&br&&br&&br&就酱吧~最近更的慢因为宿舍的网总是有时传不了图...&br&去碎了...一会儿看国家德比。┗|`O′|┛ 嗷~~&br&&br&&br&-----------------------3.30更新--------------------------------------------------------------------------------------------------------&br&&br&嗯,暂时没有想到什么特别有意思的陆上东西了。之后想到之后再补吧。&br&评论区有很多同学提到了毛子的一票其他科技,嗯,我主要是觉得黑毛子黑的太多了...一次黑完就没意思了...细水长流我们可以以后想开心了就拿出来黑一下。&br&&br&竭泽而渔,所获必多,然明年无鱼。&br&留毛不黑,可笑或少,然来日方长。&br&&br&┗|`O′|┛ 嗷~~&br&&br&2.空中篇&br&(捋袖子)&br&卧槽终于可以黑霓虹了...&br&&br&时间回到1945年,这时候霓虹已经穷途末路,战争的走势就连小崔都能看的一清二楚。不管科技树有几种转法,霓虹这时候看起来都只有高喊板载去一亿总玉碎的份儿了。&br&毕竟这时候就连联合舰队都只能龟缩在濑户内海等着挨炸了...&br&&br&来来来又到了跑题的时间,上几张吴港空袭的图大家开心一下...&br&&br&跪了的出云,打过淞沪↓↓↓&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7dd7ffcd5becf45ba504b_b.jpg& data-rawwidth=&293&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3&&&/figure&&br&跪了的日向↓↓↓&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e120a9c9e02e8db45f9b7_b.jpg& data-rawwidth=&346& data-rawheight=&21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6&&&/figure&跪了的青叶↓↓↓&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50eddda13c6d17c9c6e8c4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50eddda13c6d17c9c6e8c4_r.jpg&&&/figure&跪了的大淀,联合舰队最后的旗舰↓↓↓&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623a2fcb8b28b4c370f980_b.jpg& data-rawwidth=&315& data-rawheight=&16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5&&&/figure&伊势的图没找着。&br&&br&嗯,之后这个空袭还会在海上篇被提到,这里只是大家开心一下就不多讲了。&br&总之霓虹这时候已经面临着非常严重的空中威胁。&br&当然最大的威胁并非来自这些攻击军港的部队,霓虹这时候最头疼的是这个↓↓↓&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faf7beef2c6e1e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26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br&在掌握了绝对制空权之后昼夜掩至的B29超级空中堡垒鸡群。哦不对,机群。&br&&br&在45卷版《哆啦A梦》第3卷中有一个经典故事叫《白百合般的女孩》(这集脑洞极大,同时气氛极为温馨,推荐观看...ps要给自己跪了...粉哆啦已经粉到连这种问题都能和哆啦扯上关系的地步_(:з」∠)_),在故事的最开始,大雄的父亲在讲起自己的小时候时就提到:&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8a8b7aa9d49def480b02_b.jpg& data-rawwidth=&370& data-rawheight=&55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0&&&/figure&虽然图中的飞机看上去更像是B17,但这里想要表现的,应该就是战争后期B29每天都在霓虹上空屙炸弹的情景。连哆啦A梦都将这个当做故事背景,可想而知当时的轰炸对于霓虹整整一代人带来的冲击。以日的东京大轰炸为例,这次轰炸造成了超过18.5万人的死伤,死神程度与胖子和小男孩加在一起相比也毫不逊色。&br&&br&B29,大糙汉,四个引擎九吨蛋。&br&另外大糙汉的实用升限达到10200米,根本不是零战这种渣渣能够应付的过来的...&br&&br&哎说到零战我不得不再嘴碎一句,米帝吊打霓虹的故事告诉我们,我国著名儿歌《小燕子》里唱的“我们建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的理想真是必须的。&br&毕竟工业化程度才是生产力啊...抗战的时候国军曾经搞到过几架坠毁零战,拉到昆明在一个叫纽曼的犹太技师领导下展开修复工程,纽曼在修复过程当中发现那几架零战的零件不能通用,which means,零战不是流水线生产出来的。&br&当时我读到这段故事的时候,心情大概是这样的:&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c65fae8f9ba_b.jpg& data-rawwidth=&178& data-rawheight=&19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78&&&/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d13f885aec_b.jpg& data-rawwidth=&175& data-rawheight=&19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75&&&/figure&&br&好我们说回正题。&br&对,我废话就是多,不服你来咬我啊。&br&&br&由于B29真的已经达到了活塞发动机的巅峰,所以霓虹也只能从新的动力方式上找出路。&br&1944年3月和4月,德国潜艇U-1224(总是记成1024╮(╯▽╰)╭)和日本潜艇伊29从欧洲返回日本,艇上携带纳粹黑科技Me163火箭式战机和Me262喷气式战机的资料。&br&U-1224还没绕过好望角就被盟军击沉,伊29则顺利抵达了新加坡,并经由空路将资料由相关人员送回了东京大本营。不过伊29本身在返回日本时也被击沉。&br&&br&所以说啊,有些事情天照大神是给了你提示的...&br&命途多舛那是告诉你不靠谱啊...给你讲了你又不听...&br&那天照大神后来只好请你亲自去见他当面告诉你这玩意不靠谱了...&br&谁叫当初讲不听呢。&br&╮(╯▽╰)╭&br&&br&嗯,虽然不知道天照大神到底是干什么的,但是感觉他对小鬼砸们还是挺照顾的。&br&行,预兆不够明显对吧,给你个更明显的提示。&br&霓虹当时负责的岩谷中佐在向航空本部汇报的时候,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想法。Me262喷气技术相对成熟,仿制相对容易。但是大佐伊东裕满却对Me163表现出了浓厚的、莫名其妙的、特别的、兴趣。&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deaf0aaf453bf8eadb6bf41a1c693319_b.jpg& data-rawwidth=&226& data-rawheight=&19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6&&&/figure&&br&&br&于是“十九试局地战斗机”就这样诞生了。&br&也就是后来称呼的“秋水”机,嗯,也就是今天更新的主角。&br&&br&然后这是秋水机的卖家秀↓↓↓&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04eb02f0ccef8f7a66afe41cf7de6d55_b.jpg& data-rawwidth=&283& data-rawheight=&17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3&&&/figure&卧槽!酷炫!科幻!感觉厉害炸了!&br&买买买!&br&然后这是秋水机的买家秀↓↓↓&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cda_b.jpg& data-rawwidth=&297& data-rawheight=&16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7&&&/figure&&br&... ...&br&&br&嗯,好我们好好八一下秋水机。&br&如果非要我用四个字来形容它的话,我只能用下面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3deaa0c09f50f_b.jpg& data-rawwidth=&433& data-rawheight=&1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3deaa0c09f50f_r.jpg&&&/figure&&br&&br&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看。&br&&br&首先,从纸面的设计上来讲,就奇葩的一逼。&br&秋水机设计的最大特点,和霓虹某些屌丝的特点是一模一样的,那就是“既短且快”。&br&短,大家都很好理解,由于仿制的是纳粹Me163,和Me163一样,它从外形上看就属于比较短的类型...但这个并不能算是一个黑点。它真正的黑点是快。&br&卧槽?你特喵逗我呢?飞得快也算黑点?&br&你们这些年轻人,实在是图样图森破。我什么时候是说飞的快了?这里的快,是说它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很快...&br&想想也知道嘛!你说一个屌丝“既短且快”的时候当然是说他从开始到结束很快,谁会说他进出的时候运动速度很快啊!&br&(卧槽太下流了我要捂脸了)&br&(让我捡捡节操)&br&嗯,关键问题在于,秋水机的最大续航时间只有...&br&十分钟。&br&对!你没有看错!是十分钟!&br&&br&&blockquote&哦 你好 你好十分钟&br&哦 欢迎 欢迎十分钟&br&那下课铃声送来十分钟来吧&br&大家都来轻松轻松&br&&br&——小学好好上过音乐课的八五-九五后都应该知道的著名歌曲《课间十分钟》&/blockquote&&br&...你特喵地是去打轰炸机的好嘛!&br&不是去跟同桌玩警察抓小偷啊!&br&你这一锤子买卖做得未免也太一锤子了一点吧!&br&(╯‵□′)╯︵┻━┻&br&&br&第二,从燃料的使用上来看,奇葩的一逼。&br&秋水机使用的是特吕二号发动机,因为我是一个光荣的文科森我不懂化学,所以这里我只当一个百科的搬运工...&br&特吕二号使用的燃料分为甲液和乙液,甲液是过氧化氢90%的水溶液,乙液是30%的水合肼、60%的无水甲醇、10%的水加少量反应促进剂。&br&嗯,简单跟像我一样的文科森总结一下,就是甲液会炸,乙液有毒。&br&所以在整个秋水的设计和飞行员培训过程中,军方都反复强调,小心不要让甲液箱被击中,会炸。着陆之前把甲液放干净,万一着陆硬了点,也特喵会炸。&br&&br&第三,从成本上看,也奇葩的一逼。&br&秋水机工程真的启动的时候,时间都差不多1945年了。霓虹1945年都什么样了,东京大本营都快要当裤子了...&br&而秋水机作为一种土豪玩具,飞十分钟就需要一吨以上的高浓度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制造过氧化氢需要相当数量的白金作为触媒剂。&br&你这是真的要逼着东京大本营当裤子啊...&br&&br&那么这种飞机最后的结局怎么样呢?&br&日,秋水机正式试飞。&br&飞机在瞬间拉升到一定高度后,发动机停车,失速坠毁。&br&试飞员犬冢成功在战争结束前一个多月扑街。&br&&br&制造出来的几架秋水最终都成了博物馆里的文物...&br&像这样↓↓↓&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dcd940fbdd2970_b.jpg& data-rawwidth=&196& data-rawheight=&12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96&&&/figure&&br&其实,火箭飞机在那个时候,的确是一个崭新的概念。&br&没有对火箭飞机的尝试,战后的喷气式飞机也不会发展的那么快。&br&早期的火箭飞机出现的这些问题,其实也都是可以理解的。&br&但我就是愿意黑二战里的小鬼砸!我愿意!&br&你咬我啊!&br&&br&就酱...睡了...&br&废话太多写的太长...果然是自己作死...&br&怪不了别人啊!!!&br&&br&改天再更。晚安。&br&另外,上面那几张秋水的图,网上搜到的。但好像都是我小时候看过的某本杂志上某一篇文章里的...是兵器知识的某一期么?我不记得了...有谁记得的话请麻烦跟我说声,多谢。&br&&br&ps &b&多谢评论区@kai cheng 指正...因为重名没法@您...是我昨天搜的资料有点问题...是觉得Nel这个编号奇怪极了...&/b&&br&&b&我果然是半吊子_(:з」∠)_ &/b&&br&&b&多谢指正!&/b&&br&&br&&br&&br&&br&&b&---------------------------------额------------------------------------&/b&&br&&b&最近一直都没有更是因为我在写毕业论文惹...&/b&&br&&b&嗷感觉要毕不了业了...&/b&&br&&br&&br&&b&---------------------------------------------------5.28更新线--------------------------------------------------------&/b&&br&&br&&br&(哈哈脸)老子论文写完了!(哈哈脸) &br&(哈哈脸)老子论文写完了!(哈哈脸) &br&(哈哈脸)老子论文写完了!(哈哈脸) &br&&br&来来来来更新~&br&喵了个咪的我是已经写到空中篇了对吧。_(:з」∠)_&br&太久没写我都忘了...&br&好好好来更。&br&&br&╮(╯▽╰)╭我来数数看...毛子,汉斯,霓虹...好像黑了一圈了呢...忘了谁?&br&哦对对对,忘了美帝...来来来让我们来黑黑美帝。&br&&br&是这样子的,我们都知道美帝在二战当中属于挂逼,所以其实美帝在制造“华而不实”的武器方面,所体现出的风格和上面的这些国家也是不太一样的。&br&&br&为什么这么说呢?&br&如果毛子的风格是↓↓↓&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815c5fda93ea75d09a01_b.jpg& data-rawwidth=&206& data-rawheight=&14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6&&&/figure&那么米帝的风格就是↓↓↓&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d4a36d74633_b.jpg& data-rawwidth=&235& data-rawheight=&18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5&&&/figure&&br&好了,言归正传。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美帝的象征是白头鹰的原因,美帝似乎对于鸟类总是情有独钟。&br&对,尤其因为鸽子和白头鹰十分相似,(严肃脸)因此美帝对鸽子尤其青睐(喂这属于强行解释好嘛,哪里像了啊摔!!!(╯‵□′)╯︵┻━┻)。&br&&br&正如我们今天知道的那样,美帝在导弹方面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各种制导方式非常地6,两次海湾战争玩得萨达姆不要不要的。然而,大家要知道,现在美帝的导弹制导技术,在脑洞方面,和美帝早期的制导技术比起来,相差的不是一星半点。&br&&br&说起美帝早期的制导技术,不得不提到一个人。&br&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br&就是这位↓↓↓&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d251b01fa9fa_b.jpg& data-rawwidth=&268& data-rawheight=&36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8&&&/figure&此君是20世纪心理学领域的巨擘,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奠基人,制作了学术史上声名赫赫的斯金纳箱。&br&嗯,简单解释一下斯金纳箱,就是一个放入了鸽子或者耗子的箱子,箱子里面有杠杆或者按键,然后如果鸽子或者耗子触动了这个杠杆或者按键,就会有吃的掉下来。通过斯金纳箱实验,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br&&br&注意!注意!注意!&br&斯金纳在动物的学习行为这方面的发现,以及他对实验动物鸽子的兴趣,绝对不是没有作用的。&br&伟大的世界观塑造教材小学语文教科书教导我们说,学以致用啊胖友么!学以致用!&br&&br&(以下进入“故事里的事说是也是说不是也是”时间,大家权当故事听)&br&1941年,斯金纳坐火车旅行,途中看到了德军正在欧洲肆虐的消息。&br&一时间正义的小宇宙在斯金纳心中爆发,斯金纳义愤填膺、怒不可遏。&br&希特勒这厮,难道就没有一种武器能够阻止你?&br&说时迟、纳什快,就在此刻,一群鸽子犹如砸中牛顿的苹果一般从火车旁边掠过。&br&灵感的小火花瞬间在斯金纳的脑中炸裂:&br&难道我就不能用鸽子制造一种精确制导的武器来打击希特勒么?&br&(“故事里的事说不是也不是是也不是”时间完毕,以下进入史实时间)&br&&br&斯金纳回到实验室后,找了一只袜子,剪了一个洞。然后把鸽子放进袜子里,让鸽子的头从洞里钻出来,并将裹着鸽子的袜子捆在实验设备的一根木杆上。&br&这样,鸽子尽管身体不能活动,但却可以自由活动它的头部。&br&在鸽子面前是一片银幕,银幕上投影出军舰、房屋等各种军事目标的影像。在目标影像那里,斯金纳放上了一堆谷物。如果鸽子的头部能够始终指向目标的方向,银幕的画面就会不断向着目标靠近,最终如果“抵达”目标,鸽子就能够获得食物。&br&像这样↓↓↓&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605007fdf0ab546baf44a348f57a0e71_b.jpg& data-rawwidth=&370& data-rawheight=&25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0&&&/figure&&br&这就是鸽子制导的最初原理。&br&&br&当实验取得成功之后,斯金纳简直兴奋地不能自已。旋即写信给了全国发明家协会。&br&但是,当全国发明家协会的家伙们收到了这份“鸽子炸弹”的计划之后,大家的状况是这样的↓↓↓&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9b34bac5ec3ec163c787f1_b.jpg& data-rawwidth=&184& data-rawheight=&23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84&&&/figure&于是大家婉拒了斯金纳。&br&大家说:我们都觉得你这个东西很(mei)有(you)创(luan)意(yong)啊。&br&&br&然而斯金纳没有死心。日,他又给国防研究委员会写了信。&br&这次,国防研究委员会对于鸽子炸弹计划表示:&br&“哇哦!Amazing!”&br&然后拒绝了他。&br&(事实上是当时国防研究委员会正在同时进行滑翔轰炸机、滑翔炸弹、垂直炸弹三个大的项目,这些项目都是用无线电和陀螺稳定制导的——你可以想象一下一帮正在搞科技制导的家伙突然看到一个人出现在他们面前,跟他们说“嗨傻逼们,其实你们搞的那套设备用鸽子就可以搞定啦”的时候,这帮家伙的心情)&br&&br&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快啊!斯金纳很快迎来了一个机会让曾经拒绝他的国防研究会被打脸打得啪啪作响。&br&那就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br&一时之间美帝社会风向就变天了啊!啥!鸽子炸弹?打仗能用不?能用?那整!整!往死里整!&br&&br&斯金纳这次不但得到了支持,还拿到了一笔2.5万美刀的项目资金。&br&不仅如此,通用公司也被斯金纳所说服,开始给予斯金纳支持。&br&在政府和通用的支持下,斯金纳开始改进自己的计划。尤其是通用公司,他们的工程师们可能实在觉得靠鸽子太过丢脸,开始将这个项目和一些电控和陀螺仪的设备结合起来。同时实验设备也鸟枪换炮,通用为斯金纳的实验提供了崭新的带有自动控制镜头功能和网格的屏幕。&br&&br&1943年6月,美利坚合众国“鸽子导航仪”项目正式上马。&br&斯金纳团队最终搞出了一个可以容纳3只鸽子的弹头。弹头内有三个孔洞,分别容纳一只鸽子,孔洞前方都有银幕。鸽子将会通过自己的喙的啄击来控制炸弹的飞行方向,当出现分歧时,三只鸽子将少数服从多数(嗯一定是因为民主灯塔好(⊙_⊙))。&br&就像这样↓↓↓&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60adcb090c50c797b6c226_b.jpg& data-rawwidth=&267& data-rawheight=&36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7&&&/figure&当然我也看到过另外一种说法,说是这个弹头里其实只有一只鸽子,三个银幕是为了方便鸽子控制方向的。就像这样↓↓↓&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eef7ae2892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eef7ae2892_r.jpg&&&/figure&(⊙o⊙)…&br&哪位大大要是了解详情的话可以来跟我科普一下到底是哪种。&br&&br&嗯,然而问题是,当这个炸弹真正进入到了可用阶段的时候,美军的无线电制导武器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且战争已经进入到了1944年下半年,which,战争的走向连隔壁大妈都能看得一清二楚了。&br&这个非主流的计划最终进入了冷宫。&br&&br&不过1948年的时候,美帝海军还曾经把这个计划翻出来过,并命名为“奥康计划”(Project Orcon)。&br&(⊙o⊙)…听上去像是卖鞋的...&br&好吧,其实是因为Organic Control啦。&br&当然最后的结果也是无疾而终。&br&&br&什么?&br&你问我这个计划为什么最后没有投入使用?&br&很简单啊...&br&首先,生物制导导致炸弹机能受到很大限制,特么过载一大的话,鸽子会昏啊!会死啊!那还玩个毛啊!&br&其次,虽然斯金纳同学热情满满,但其实大家都觉得鸽子的靠谱程度并不够好...万一鸽子里有幽闭恐惧症怎么办,万一那天鸽子厌食怎么办,万一那天鸽子老眼昏花看错了怎么办,万一那天鸽子想要回家怎么办...细思恐极。&br&最后,最主要的原因,其实非常明显啊!!!&br&&br&特么的这个计划实在太非主流了啊!!!&br&太非主流了啊!&br&太非主流了啊!&br&非主流了啊!&br&了啊!&br&啊!&br&&br&&br&&br&就酱。会接着更的。&br&(未完待续)
卧槽_(:з」∠)_ 感觉碰到了一个半吊子如我者可以回答的题目...么么哒 嗯,又看了一下题目,题主的意思是,要从电影和动漫当中举例是么...(⊙o⊙)…臣妾有点做不到啊...还是先从现实说起吧...喵。 嗯,让我理下思路先。 -----------格叽格叽上课好无聊-----…
大明有两位堪称军神级别的人物,一位只闻其名便觉得无比厉害的李景隆,另一位便是我们这位阳明先生了。关于李景隆的故事在此不多赘述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查之,现在让我们来好好说说王先生。&br&此题略长,慢慢填坑。&br&&br&谈论王守仁在军事上的能力首先应从其家学和年幼时的性格谈起。&br&王守仁有位叫王纲(和大人在这里出现了)的六祖,他与两个弟弟秉常、敬常,在元末都是颇有文辞声望的人物,而且这位王纲老先生堪称文武全才,尤其擅长相术。据说还曾在终南山道家赵缘督门下学过卜筮之法,可以说颇有点通天彻地的本事,通常这种人对世间的荣华都没什么兴趣。&br&而且他这位六祖与刘基算是挚友,早年两人都还是闲云野鹤的时候他就对还未出山的刘伯温表露过心境:“老夫性在丘壑,异时得志,幸勿以世缘见累,则善矣。” 这句话的大体意思是我就是醉心于这样的生活方式,不大想去跟那些太世俗的人为伍。 由此可以看出他这位六祖是一位有浓厚中二情节的人,而他这种性情则有意无意的遗传给了自己那位素未蒙面的曾曾曾孙。&br&不过他六祖这种闲适并没有维持多久,元灭明兴时,刘伯温向朱元璋举荐了王纲,时年王已经70岁了,碍于老友的面子只得出山。&br&明史记载:“洪武四年以基薦征至京師,年七十,齒髮神色如少壯。太祖異之,策以治道,擢兵部郎。”太祖亲自策问治国之道,王纲的回答也让太祖十分满意,于是让他做了兵部郎中。后来,王纲被派去平息潮州变乱,当叛乱堪平后在回京復命的路上,据说是被被海盗杀害,而他儿子王彦达由于没钱给买棺材,只能缝羊皮包裹父亲遗体归葬于乡。&br&&br&不过朱太祖对此事的处理有些不妥,人家一把年纪不在家养老,出来帮老朱干活,最后还因公殉职,但是太祖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表示。后来还是御史郭純以聞,“詔立廟死所。彥達以蔭得官,痛父,終身不仕。”&br&但是这件事后王家的人都寒了心了,他儿子王彦达回了老家余姚,在祕图湖边盖了间小房,自在逍遥去了,还有个雅号--祕湖渔隐。&br&虽然对太祖不满,但是王家人对知识的重视并没因此而减弱。王家留下祖训世代耕读传家,而且所学的书有很大一部分是这位王纲祖宗亲子撰写的,介于这位老先生本身卓绝的学识和能力,这些书所载的内容恐怕绝不是简单的子经典籍这么简单。能与刘伯温谈笑,而且自己本身又是身经百战,王纲所著之书必然少不了讨论阴阳兵法之道。而王守仁小时候便是伴着这些书成长起来的。虽然王守仁有位身为教师的爷爷和后来考了状元的爹,但是自小就桀骜不驯的王守仁却并没有继承多少他这两位堪称儒家典范的至亲的性情反而是和他那位远去的六祖更为接近些。王守仁对军事的喜爱在幼年时便展现出来,彼时,因为机智和口才王守仁在同学中间享有很高的人气,所以他经常趁老师不在教室,带领同学们浩浩荡荡跑到学校外面玩耍。游戏大多数时候是两派学生模拟打仗,每派都有自己特制的旗帜,由王守仁统一调度。常常是他一声令下,只见两派人马左冲右突,大呼小叫,变换阵形,宛若战场。&p& 话说有一次正当王守仁指挥地得手舞足蹈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突然出现了,彼时,“战场”上的小朋友都僵在了原地。只有王守仁却还忘乎所以,但也慢慢觉察到气氛不对,结果看见了此刻他最不愿意见到的人——王华,也就是王守仁那位刚刚当上状元的爹。王华自从当了状元,便在翰林院某了一个闲职,每天的工作就是泡一壶茶,坐下来学习学习文件,领会中央的最新指示。恰好这天单位没有下达文件,王华便提前下班回家,于是,王守仁便被逮了个正着。王华毕竟是状元即使内心再怎么捉急想骂人也得按照基本法原则说道:“我们家世代以读书为业,你给我现在搞的这个东西很不excited!”&/p&&p& 谁知道王守仁却不服气的回问了一句:“读书有何用处?” 这可正中了他爹的下怀,于是王华现身说法,语重心长道:“当然有用,书读得好就能当大官,就像你爹我一样,中了状元。”谁知小王守仁却继续不屑地摇了摇头,道:“父亲中了状元,但是子孙后代不一定都能中状元。再说,儒者患不知兵。仲尼有文章,必有武备。区区章句之儒,平日叨窃富贵,以词章粉饰太平,临事遇变,束手无策,此通儒之所羞也。”此言一出,众人集体被震住了。王华也没有想到儿子能有这番言论,竟也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此处经 &a href=&//www.zhihu.com/people/429ff14ae0d70bc8e2f9d018a5d53e1d& data-hash=&429ff14ae0d70bc8e2f9d018a5d53e1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429ff14ae0d70bc8e2f9d018a5d53e1d& data-hovercard=&p$b$429ff14ae0d70bc8e2f9d018a5d53e1d&&@李博洋&/a& 指点当是引用自野史,这番概论大约是王阳明26岁前后才悟出,此处与事实有出入。)&/p&&p&以上引用的这些例子也能很好展示出王守仁作为一位军事家所具备的领袖和独立思维的能力。所谓兵者诡道也,王守仁从小具备的这种素质和学识积累也为他以后的军事上的成功打下了基础。&/p&&p&(未完待续)&/p&&p&没想到能引来这些关注,真是受宠若惊,这就补上一部分希望大家过个好年。&/p&&p&其实王守仁所寻求的那种通儒简单来说便是汉唐时期那种出将入相都能大杀四方的人物。介于他后来做圣人的目标和志向,通儒大概只是那时他认为的一种圣人境界。&/p&&p&再说回军事方面,其实除了家学和从小性格特点,本身的实践才是后来他能吊打宁王迅速平定叛乱的关键。&/p&&p&根据明史记载:“守仁年十五,訪客居庸、山海關。時闌出塞,縱觀山川形勝。顧益好言兵,且善射。”&/p&&p&古代战争不同于现代,没有飞机卫星,在缺乏相应立体空间参照的情况下,个人对山川形势的理解便显得尤为重要。王守仁十五岁时候的这趟说走就走的旅行便是他本人对这些地理知识最早的一次积累。&/p&&p&据说这次旅行的起源是因为他的一首怪诗: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这充满马列主义唯物辩证思想的语句,让他那位满腹子曰诗云的老爹更加困惑了,但是他爸此刻大概也隐隐觉得这个儿子不一般,于是按照浪漫的演绎发生了以下的对话,老爸:“小明,出关跟我转转,约吗?” 小明:“约”。 &/p&&p&无独有偶,本朝太祖年幼时也做过一首怪诗:“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据传是在他入学乡里高小学堂时所写,唯一不同的是他这首如此高调膜蛤的诗其实是在一种相对压抑的情况下写出来的,不过结果却是一样的,就是此诗歌过后大家也都觉得这个高个子乡巴佬并不一般。可见自小会写怪诗的人大都有些不寻常。&/p&&p&扯的有些远,不过这次旅行对于阳明先生之后的人生意义无疑是深远的,甚至直到他临死前为国家最后献策《九边疏》的时候这次旅行的一些细节也被他有所提及。此外王守仁善骑射的特点也从一方面作证他在军事上并不只是纸上谈兵。&/p&&p&王守仁28岁时得官供职于工部,史书载曰“決囚江北,引疾歸。起補兵部主事。” 不过在正德元年年轻的王守仁因为替戴御史仗义执言而得罪了大太监刘瑾而被贬官贵阳,但是现在来看这次贬官更像是为了这位凤凰一般的人物浴火重生前的一次蓄力,在用智商完全碾压了前来追杀他的东厂杀手后,王守仁来到了西南山区,并且在日常指导当地民众的农业公事时他进行半军事化管理,湘西的大山让这位通儒深深感悟了在山区如何进行游记战术的真理,这也为他日后平定整个西南地区的动乱奠定了基础。&/p&&p&在正德十一年和十三年相继扑灭湘西各地的叛乱后,王守仁在练兵和治军方面已经是一个在当时整个大明朝都罕见的全才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心学也于此时期前后有了相当深刻的领悟。在思想和行动上都达到一个新高度后,宁王的叛乱只不过是对他这种行动与思想都达到高度统一状态的一次平常的例考。&/p&&p&家学渊源,个人天才,洞察人心,勤于实践,以及丰富的文史知识让王守仁在军事上的成就其实是一件很顺理成章的事情。&/p&&p&至于兵法,我私以为阳明先生留下应该不是一种具体战法而更多的是一种思辨的思想和因地制宜的大战略思维。而他身后最好的军事思想继承者当属戚少保和袁督师无疑,无论是戚家军战阵还是宁远城的凭城用炮,无一不是对王守仁这一思想的体现。而这两人本身也都是深得儒家文化精髓的文人将军。无奈令人可惜的是袁崇焕本人的性格问题和崇祯皇帝的人格分裂才最终使这一战略无可挽回的走向了失败。&/p&&p&大明军神更多是我本人对他的一种推崇,以一个打仗当作业余爱好的人来说,王守仁的所作所为已然超过了明朝历史上很多很多人。就好比一个业余围棋爱好者杀得无数专业九段选手丢盔卸甲一样,你除了神还能说些什么。&/p&&p&至于另一位军神,我只能用先帝的一句至理名来概括了:闷声发大财。&/p&&p&最后祝福各位新年快乐,事事顺利&/p&
大明有两位堪称军神级别的人物,一位只闻其名便觉得无比厉害的李景隆,另一位便是我们这位阳明先生了。关于李景隆的故事在此不多赘述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查之,现在让我们来好好说说王先生。 此题略长,慢慢填坑。 谈论王守仁在军事上的能力首先应从其家学和年…
因为两点,&b&外无险要,内乏强兵&/b&。而且这两点带来的弊病在齐国强大的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很明显了。&br&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先发优势:&blockquote&太公至国,脩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br&&/blockquote&到了管仲的时代,进一步把太公的传统发扬光大:&br&&blockquote&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br&&/blockquote&可以说,齐国从立国之初,就一直以繁荣的工商业和先进的经济政策傲视诸侯,在此基础上才有桓公和威、宣、愍的霸业。&br&但在春秋的四大国(齐楚秦晋)中,齐国的对外战绩是最差的,齐军的战斗力一直被轻视。先有郤克伐齐,再有三晋伐齐,后又有五国攻齐,三次都以齐国的惨败而告终。至于齐国对魏国的军事胜利(桂陵、马陵之战),主要源于孙膑超越时代的军事思想。即使经历了桂陵之战的失败,庞涓对齐军的战斗力仍然充满了轻视,以致于中了孙膑的减灶之计:&br&&blockquote&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br&&/blockquote&山东的地势,鲁中南由泰山、鲁山、沂山、蒙山组成的低山丘陵,是防御外敌的主要依凭。这片低山丘陵的北、西、南三面都是平原,齐国时刻面临着来自三个方向的战争威胁。在讨论齐国的地理形势时,经常出现“长城”这个词,指的是齐长城。秦、赵、燕都有长城,但是是为了防御匈奴,齐在本国漫长边界线上修筑的长城却是为了防御三晋和楚国,从侧面可见齐国易攻难守的窘境。五国攻齐之役,即使考虑到燕国在外交军事上的充分准备和愍王的骄暴失助,以齐国的深厚底蕴,竟然一战而溃几乎为燕所灭,对比有殽函之固的秦国,足见在地势上吃的亏有多大。&br&关于齐地的割据政权不能持久的问题,这里引用&b&饶胜文《布局天下》&/b&的一段论述:&br&&blockquote&关于山东地形的战略意义,顾祖禹曾作过中肯的评价:“&b&山东以自守则易弱以亡,以攻人则足以自强而集事&/b&”这一说法是有道理的。山东地形的封闭性不如其它边角之地,三面均可能受敌,不易固守;且山东低山丘陵方圆不过几百里,缺乏纵深,几处险要一被突破,全境即可能被击穿。天下纷乱之际,山东易成割据之地。如秦末的田儋、楚汉之际的田荣、田横、王莽以后的张步、董宪、东汉末的刘岱、西晋末的曹嶷、段龛、十六国时期的慕容德、唐末的李道古、元末的田丰等,均曾割据山东。但上述诸人割据山东,都未能有所作为。一旦山东周围局势底定,这些割据势力很快便灰飞烟灭。&/blockquote&关于山东地理形势的更多讨论,题主都可以参阅此书。&br&最后,以山东为根据地而起家的逆天神人还是有的:&br&&blockquote&青州黄巾众百万入兗州,杀任城相郑遂,转入东平。……信乃与州吏万潜等至东郡迎太祖领兗州牧。遂进兵击黄巾于寿张东。……追黄巾至济北。乞降。冬,受降卒三十馀万,男女百馀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blockquote&
因为两点,外无险要,内乏强兵。而且这两点带来的弊病在齐国强大的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很明显了。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先发优势:太公至国,脩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到了管仲的时代,…
泻药。&br&先列个提纲,有空填坑(这么直接说「坑」字真的好么)。&br&1,从「磕药炮」说起——穿甲弹与穿深(完成);&br&2,大舰巨炮的绝响——BB、榴弹与海湾战争;&br&3「一百门百发一中的大炮不如一门百发百中的大炮」——当我们在谈论「威力」时,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br&&br&多铆蒸刚,炮塔至大!&br&亿万星辰,亿万炮塔!&br&多铆蒸刚,炮塔至上!&br&亿万炮塔,亿万荣光!&br&&br&+++++++&br&我来挥土了= =!&br&+++++++&br&从「磕药炮」说起——穿甲弹与穿深&br&&br&中学历史教科书应该提到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列强签订过一个旨在限制海军军备竞赛的《华盛顿海军条约》(正式名称为《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该条约规定,英国、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海军主力舰总吨位之比为10:10:6:3.5:3.5。这一纸条约把众多战列舰、战列巡洋舰一股脑地击沉在了图纸上,惨烈程度堪称空前(日德兰海战)绝后(偷袭珍珠港)。自该条约签署——&b&日,我多炮塔圣教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b&——起,海军假日时代开始了(1936年到期)。&br&与英、美、日(尤其是日本)处心积虑钻条约空子不同的是,法国和意大利在这一方面并不是很积极,原因大致有四条:&br&一是没钱;&br&二是没钱;&br&三是没钱;&br&四是法国和意大利没有在大洋上与英美日对抗的战略需求,地中海澡盆子里能维持平衡就够了。&br&&br&而平衡,就是用来打破的。&br&打破地中海平衡的由头却来自于地中海之外。从1928年起,德国开始建造「德意志」级装甲舰,或称之为袖珍战列舰,总之就是一款腿长炮大的超级海盗船,在当时看来特别适用于海上破交作战。如果再不对其采取措施,那么,用堑壕里无数脚气病换来的和平局面就面临着黏重的威胁。&br&于是,拥有巨大海外利益的法兰西殖民帝国,为了维护其海上生命线的安全,终于采取了应对措施——依照条约之规定,于1931年开工建造「敦刻尔克」级战列巡洋舰。与「德意志」级相比,「敦刻尔克」级船更大、腿更快、炮更利,各方面完胜;其「破交舰杀手」的身份也就意味着,她同样胜任破交舰的任务。&br&海洋是联通的,海权是难以分割的,这是海权与陆权的巨大区别。船是会跑的,用来对付德国人的船,当然也可以开进地中海用来对付意大利人。而意大利的那一票老船,既追不上、又打不过「敦刻尔克」级。现实的威胁迫使意大利开始谋划新一代战列舰,酝酿许久的「维内托」级战列舰终于在1934年开工——此时,海军假日时代已即将结束。&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2c8c3abaff7790cf6faf2684dbddb550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2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2c8c3abaff7790cf6faf2684dbddb550_r.jpg&&&/figure&(上图为十年前战列舰吧内出现的拥有5个主炮塔的超级维内托:意大利不面!)&br&在中国国内各军坛上,「维内托」级的主炮赢得了「嗑药炮」的称呼。她搭载9门安莎尔多毫米口径主炮,安装在3个三联装炮塔里。(下面这些资料从度娘那儿抄来的。)&br&&blockquote&该炮炮身为活动身管结构,从内到外为整体式内膛身管,分为2个部分衬管增强层,即包覆在药室和定向部后半段的2层局部增强层和内膛前部的一道增强层,最外面是一层约占炮身总长度72%的活动被筒;炮口处有一个外径为610毫米的紧口箍结构。炮尾用连接环安装到身管上。炮尾为螺纹式,有6道闭气隔断螺纹,闩体由液气机构驱动半自动开闭,动作周期3.5秒。其中炮塔左炮炮闩向左打开,另两门炮开关方向相反。炮尾四周均匀布置4个筒型液气驻复机,正常后座距离1米。每座炮塔备弹222发,其中穿甲弹195发,榴弹57发。&br&381毫米口径主炮火炮炮身全重102.4吨,全长19781毫米/L51.92,身管长19050毫米/L50.0,线膛部分长15850毫米,药室长3071毫米、容积456.216公升。内膛表面刻有96条等齐右旋膛线,阴线深3.1毫米、宽8.458毫米,阳线宽4.0毫米;膛线缠距30倍径(指膛线绕炮膛轴线旋转一周,在轴向方向移动的长度)。弹种有被帽穿甲弹和榴弹,穿甲弹长1.699米,重885公斤,弹底装药88公斤TNT;榴弹长度于穿甲弹相同,重量774公斤。发射药分装在6个药包内,总重271.7公斤。火炮正常使用膛压320兆帕,穿甲弹初速850-870米/秒。其内膛的使用寿命仅为110-130发,最大射程42800米。&/blockquote&上面这段资料里有几个关键词:&br&口径,身管,被帽穿甲弹,弹底装药,发射药,膛压,初速,射程。&br&&br&战列舰主炮用的穿甲弹是用来对付战列舰装甲的(废话),但它穿甲的目的,并不是在装加上打个洞就完事了,而是要穿透装甲、把弹底装药送进目标内部引爆,最好是打进弹药库,这样才能搞个大新闻。&br&简单地讲,穿甲弹的工作原理就是,先用动能穿透装甲,再用化学能放个烟花。&br&要穿透越来越厚的装甲,就得要尽可能大的动能。不考虑相对论效应,动能=(质量X速度平方)/2。要增大动能,也就有两条途径:一是增大穿甲弹质量,二是提高穿甲弹速度。&br&那个时代没有什么贫铀,要提高穿甲弹质量,可行的办法是增大尺寸,亦即增大口径(弹径)。尺寸是三维的,口径增大一点,整个炮弹会重上很多。比如305毫米口径炮的穿甲弹质量普遍在300千克左右,而381毫米口径炮的穿甲弹质量就奔800千克去了。&br&而要提高穿甲弹速度,两个办法,一是增加推力,二是增大受力行程。前者意味着更多的发射药、更大的膛压,后者意味着更长的身管,这都对造炮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br&好了,身管够长、膛压够高的炮造出来了,重量够大的穿甲弹造出来了,再加上发射药,点火、发射!&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61e74948dd4cab9f7fb3da2ed5ad9fa4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61e74948dd4cab9f7fb3da2ed5ad9fa4_r.jpg&&&/figure&&br&将近一吨重的炮弹在空中划出一道凛冽的抛物线,伴随着重磅炮弹特有的低频啸声,命中目标!&br&然后。。。&br&跳蛋了= =!&br&&br&うそ、そんな馬鹿なことってあるもんか!&br&&br&为了确保有效地穿透装甲,被帽穿甲弹应运而生。所谓「被帽」,就是在穿甲弹的头部加上一层平钝的软质金属(比如铜)。碰上装甲的时候,被帽因为质软而易被压破,同时也增大了装甲表面的摩擦,防止穿甲弹主体跑偏。考虑到空气阻力,被帽外面还会罩上流线型的风帽,就跟导弹、火箭头顶的整流罩一样:&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7db6afa6b5a7c58bd5ce7a_b.jpg& data-rawwidth=&303& data-rawheight=&30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3&&&/figure&今天先填这两铲子,我去洗澡了~&br&++++++&br&小伙伴们,我回来了~&br&++++++&br&先说明一下,上期节目(哪来的上期节目啊魂淡)下有观众姥爷 &a data-hash=&ff9d0cb5e211d5dee7af3a4& href=&//www.zhihu.com/people/ff9d0cb5e211d5dee7af3a4&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榎本弥代& data-tip=&p$b$ff9d0cb5e211d5dee7af3a4& data-hovercard=&p$b$ff9d0cb5e211d5dee7af3a4&&@榎本弥代&/a&留言称,「最后这个就不是apc,应该是被帽风帽APCBC了吧」——老司机一张口,就知有没有啊!&br&&br&所以这里罗列一些比较常见的蛋蛋。&br&1)穿甲弹,armor-piercing,AP;&br&2)被帽穿甲弹,armor-piercing capped,APC;&br&3)尖头被帽穿甲弹,即老司机 &a data-hash=&ff9d0cb5e211d5dee7af3a4& href=&//www.zhihu.com/people/ff9d0cb5e211d5dee7af3a4&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榎本弥代& data-tip=&p$b$ff9d0cb5e211d5dee7af3a4& data-hovercard=&p$b$ff9d0cb5e211d5dee7af3a4&&@榎本弥代&/a& 所说的被帽风帽穿甲弹,armor-piercing capped ballistic cap,APCBC;&br&4)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rmor-piercing fin stabilized discarding sabot,APFSDS;&br&5)榴弹,也就是所谓的高爆弹,high-explosive,HE;&br&6)破甲弹,high-explosive anti-tank ,HEAT;&br&7)碎甲弹,high-explosive squash head,HESH;&br&等等等等。&br&&br&庞大的蛋蛋家族中的大多数,都是二战以来为反坦克作战需要而开发出来的——正如 &a data-hash=&efd935c420faab94c950bcd& href=&//www.zhihu.com/people/efd935c420faab94c950bc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苎苧& data-tip=&p$b$efd935c420faab94c950bcd& data-hovercard=&p$b$efd935c420faab94c950bcd&&@苎苧&/a&所说,战列舰主炮在二战之后发展停滞(战列舰都已经变成了博物馆好伐),与之相应的是战列舰主炮弹药也没有更新。&br&这些蛋蛋(以及相应的坦克炮/反坦克炮),针对的是距离近(一般在4000米以内)、内部空间十分拥挤的坦克,直接放大搬到战列舰上显然是会出问题的。&br&&br&毕竟,战列舰内部空间远比坦克内部空间宽敞,除非被击中要害,否则很难像坦克那样一发入魂。而且,自日德兰海战以来,战列舰之间的主流炮战距离已经拉到10000米以上,如果装备现代的雷达火控系统,战列舰之间的交战距离肯定还会进一步拉大。在20000米、30000米乃至更大距离上,APFSDS之类的家伙们的弹道特性会变成什么样子?&br&画面太美我不敢看(&-&)&br&北朝的@nerv1984等人 在《如何才能让TG在二战后获得大和或者武藏号战列舰?&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bs.cctvdream.com.cn/forum.php%3Fmod%3Dviewthread%26tid%3Dextra%3Dpage%253D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提示信息 -
新科动漫北朝论坛&/a&》中架空了压码头采用贫铀穿甲弹虐杀蒙大拿的剧情,多炮塔圣教的各位教友不妨试毒。&br&&br&先不管那些二战之后冒出来的家伙们,回到维内托的「嗑药炮」上来。为啥叫她「嗑药炮」捏?&br&两层意思:一是说她力道足(穿深数据漂亮),而是说她老得快(身管寿命短)。身管寿命的问题姑且放一边,先说穿深。&br&所谓「穿深」,即「穿甲深度」。一门炮,装上一定量的发射药、以一定俯仰角(发射药量与俯仰角决定了射程)发射一种穿甲弹,所能击穿的最大厚度的装甲板的厚度即为穿深。&br&各款装甲的材质、工艺、性能并不相同,衡量坦克装甲性能和反坦克武器穿甲性能时,一般使用「轧压均质装甲」作为衡量标准。对于战列舰装甲而言,这就是各国各行其是了,其中还有各种经验公式神马的,这里就不展开了,有兴趣的话可以去&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zhanliejian.co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战列舰 - Ships of the line and Battleships专题论坛&/a&去扒资料。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战列舰装甲依安装部位主要可分为水平装甲和舷侧装甲,所以各炮的穿深数据也相应地分水平穿深和垂直穿深。&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aa4ec0e0c31ee_b.jpg& data-rawwidth=&220& data-rawheight=&21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0&&&/figure&(&i&中横剖面装甲分布示意图,红色即装甲,可以看到水平装甲和舷侧装甲。&/i&)&br&而「嗑药炮」的穿深,那可谓是惊为天人,不但远超欧洲的同口径的新老15吋炮,甚至不输16吋炮。(以下数据均为美标,来源于网络,本人对其准确性&b&不&/b&负责任。)&br&&br&先看看维内托的「嗑药炮」。&br&&blockquote&381 mm/50 (15&) Model 1934,装备于意大利「维内托」级战列舰,穿甲弹重885千克。 &br&距离(m)垂直穿深(mm)水平穿深(mm) &br&------0 ----------814 -----------0 &br&--18000 ----------510 ----------73 &br&--28000 ----------380 ---------130 &/blockquote&对比欧洲同时期的两款15吋炮:&br&&blockquote&380 mm/45 (14.96&) Model 1935,装备于法国「黎塞留」级战列舰,穿甲弹重884千克。&br&距离(m) 垂直穿深(mm) 水平穿深(mm)&br&-------0 -----------748
&br&---22000 -----------393 -----------105 &br&---27000 -----------331 -----------138 &br&---35000 -----------280 -----------211 &br&---38000 -----------249 -----------270&br&38 cm/52 (14.96&) SK C/34,装备于德国「俾斯麦」级战列舰,穿甲弹重800千克。&br&距离(m) 垂直穿深(mm) 水平穿深(mm)
&br&-------0 ----------742 --------------0
&br&----4572 ----------616 -------------19
&br&---18000 ----------419 -------------75
&br&---22000 ----------393 ------------104
&br&---27000 ----------304 ------------126
&/blockquote&再看看美国的两款16吋炮:&br&&blockquote&16&/45 (40.6 cm) Mark 6,装备「北卡罗莱纳」级和「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穿甲弹重1225千克。 &br&距离(m) 垂直穿深(mm) 水平穿深(mm)&br&-------0 -----------755 -------------0 &br&----4572 -----------676 ------------19
&br&----9144 -----------597 ------------28
&br&---13716 -----------520 ------------77
&br&---18288 -----------448 -----------109
&br&---22860 -----------382 -----------146
&br&---27432 -----------324 -----------194
&br&---32004 -----------266 -----------268
&br&16&/50 (40.6 cm) Mark 7,装备「衣阿华」级战列舰,穿甲弹重1225千克。
&br&距离(m) 垂直穿深(mm) 水平穿深(mm)&br&-------0 -----------829 -------------0
&br&----4572 -----------747 ------------17
&br&----9144 -----------664 ------------43
&br&---13716 -----------585 ------------71
&br&---18288 -----------509 ------------99
&br&---22860 -----------441 -----------131
&br&---27432 -----------380 -----------169
&br&---32004 -----------329 -----------215
&br&---36576 -----------280 -----------286
&br&---38720 -----------241 -----------357 &/blockquote&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压码头的46cm炮的数据就不贴了。&br&&br&【再次强调】本人对上述数据准确性&b&不&/b&作保证。更多相关讨论见&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zhanliejian.co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战列舰 - Ships of the line and Battleships专题论坛&/a&。&br&这里补充两个链接:&br&1)&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zhanliejian.com/thread-.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什么是嗑药炮?&/a&&br&2)&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zhanliejian.com/thread-.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什么是轻弹?什么又是重弹?&/a&&br&&br&能够在几万米距离上打穿几十公分厚的装甲,你怕不怕?&br&&br&这,就是战列舰主炮的威严!&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63abece031015feecf91e9_b.jpg& data-rawwidth=&850& data-rawheight=&6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63abece031015feecf91e9_r.jpg&&&/figure&(&i&英国「纳尔逊」级战列舰「罗德尼」号3座3联装16吋主炮昂首挺立的情景。 &a data-hash=&efd935c420faab94c950bcd& href=&//www.zhihu.com/people/efd935c420faab94c950bc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苎苧& data-tip=&p$b$efd935c420faab94c950bcd& data-hovercard=&p$b$efd935c420faab94c950bcd&&@苎苧&/a& 我觉得这张照片更能体现「威严满满纳尔逊」的意蕴啊~&/i&)&br&&br&【本文第一部分,穿甲弹与穿深,完】&br&敬请期待第二部分:BB、榴弹与海湾战争。
泻药。 先列个提纲,有空填坑(这么直接说「坑」字真的好么)。 1,从「磕药炮」说起——穿甲弹与穿深(完成); 2,大舰巨炮的绝响——BB、榴弹与海湾战争; 3「一百门百发一中的大炮不如一门百发百中的大炮」——当我们在谈论「威力」时,我们究…
这个问题都过去那么长时间了,还评论干什么。不就淞沪和南京就事论事,还扯上整个抗战了?还东西打就是蒋公最伟大的战略胜利?那不就回到问题了么,从日军南北打的初期策略硬是在上海这个没有海空优势的地方投入主力机动兵团而不能作为存在军队用,&b&那结果就是全军崩溃,和南京大屠杀&/b&。当然损失了大量杂牌军中央军随之一统天下这还真是蒋公棋高一着啊。江南精华工业带被打烂的结果就是什么都造不出来,只能求英米德苏继续给装备~&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e9be56bbdd37fa182b0766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2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e9be56bbdd37fa182b0766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7d4ebae083ad_b.jpg& data-rawwidth=&565& data-rawheight=&6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5&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7d4ebae083ad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b8f9c2bd9f4ead7ea4106_b.jpg& data-rawwidth=&549& data-rawheight=&5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b8f9c2bd9f4ead7ea4106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9b8934afbc481f0fc923ea2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9b8934afbc481f0fc923ea2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0b251ba3de8bcb2fdffe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6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0b251ba3de8bcb2fdffe_r.jpg&&&/figure&&br&-----------------------------------------------------------------------------------------------------------------------------------------&br&老规矩,挖坑 关于南京大屠杀的问题,必须得和淞沪会战连起来看,不然你会莫名其妙,炮军怎么崩的这么快。第一个回答里跳来跳去的@更小鱼,请您老人家一点一点给我慢慢洗 ==========================&br&你跟我说消耗日军力量? 对方有舰炮优势,有制海权,还妄想用填人命的方式来阻止登陆区扩大?就是德日美英在二战中都做不到,日德都只能玩放弃滩头搞内线机动防御或是依托永备工事死拖局面,国军不把人命当回事把部队往里填,白白浪费士兵生命不是无能是什么。上海那种地形本来就只能乘日军未大举增援线有限出击一轮,然后收缩兵力做内线防御。&b&是光头天真地指望国际干涉不肯放弃上海,还搞寸土必争,结果最后啥也没成,倒把部队的力量打光了。&/b&&br&&br&按照张治中的计划,国军是以先下手为强歼灭日军在上海的陆战队为目标,但是作为进攻方,仅仅依靠少数炮兵支援的步兵,怎么看都不可能迅速拿下拥有防御工事和舰炮支援的陆战队,同时日军又可以通过制海权快速运送增援部队,还可以在其他地段实施登陆,而作为防守方缺乏永备工事的国军也不可能在阵地战中抵挡住有舰艇炮火支援的陆军,不设防则日军在两翼可长驱直入,处处设防则分散兵力,加上单位战斗力的差距,这个计划就不可能成功。德日和盟军这么玩是因为有永备工事的要塞,内线还有机动部队可以玩内线防御,&b&国军则没那个资本,也就是说凇沪会战在计划上就是死地,一开始就注定赢不了&br&&/b&&br&丢人现眼的十日围攻里的牛皮震天的德械师,让出云、川内、由良领着9艘子日、白露级海K,&br&当然。如果您老人家想赖账,咱也不怕,岸上陆战队的重炮就4门三八15榴和4门三八12榴,要赖的话,就意味着这8门古董创造了神乎其神的奇迹,国军那三个炮兵团可以去死了&br&&br&日军一开始是上海特别陆战队2500人,第三舰队陆战队1500人,加增援的吴2特和佐2特1000人&br&&br&重装备嘛,三八15榴4门、三八12榴4门、八八75高4门、15迫8门、四一75山12门、九四37速射炮4门、九二70步兵炮4门。九四轻战车4,维克斯装甲车6,机枪车9&br&&br&19日夜派来佐1特和横2特1400人,兵力恢复到6300,对付国军87、88、98、36四个师&br&&br& 对比下一二八和八一三十日围攻两次国军的表现,完全感觉时空错位 &br&1、步兵进攻:由一二八让皇军怨念极深的便衣队和短枪队渗透突击,变成八一三当日由营团长带队的兵群蚁附,集群冲锋。结果连原本在一二八中被海K的陆战队都能轻易挡住&br& 2、防御工事:由一二八让皇军极为恼火的防炮地窑和各类刁钻工事,变成兵塞战壕和招风大堡垒,结果上演一幕幕一炮一班,你有火炮我有天灵盖的闹剧&br& 3、炮兵,从一二八让皇军们不胜其扰的山、迫游动炮击,变成三个团48门野炮,却奈何不了皇军8门榴弹炮的无语之事 &br&4、坦克,一二八里从容应对蝗军装甲车并缴获多辆的,又利用地形和火力分割蝗军步兵和坦克,痛扁89。再到八一三,每次日本坦克出现都被打的猝不及防,死伤相籍,轮到自己突击,步坦脱节更离谱,20辆坦克和一个旅奈何不了皇军一个大队的陆战队,突破的小队不掉头摧毁皇军阵地,反而突进汇山码头让木屐船群殴 &br&5、空军,一二八尚知道不能硬拼,要保人。八一四、八一五两次大捷后,这次直接把飞行队都扔进对地攻击的无底洞里,真是好大的手笔。至于场基缺乏,维护不利的毛病,就是另外的问题 &br&6、海军,唯一的亮点,由保船避战变为沉船锁江,还派了鱼雷艇雷击日舰。&br&&br&后面罗店和宝山更惨,上面叫着寸土不让,底下站在壕沟里泡水,被日军各类火力杀伤,放炮洞怎么修自己琢磨。&b&送补给的被日军火力反复杀伤,而到撤也没想起来在路边挖几条沟让人躲躲。前面就只能饿着、冻着、省着,死人没地埋,放着身边生蛆,伤了撤不下去,只能慢慢死掉,部队打光、补充、再打光、再补充,最后下令撤退,立马溃逃。然后,师座们各个受嘉奖、鼓励,个别懂事不给上级添乱的,还立马升官发财&/b&&br&&br&您老人家和那些蒋匪高官一样,吃下层士兵的人血馒头吧&br&&br&国军全面崩溃之后, 一跑就收不住脚,争先恐后的,连上级的撤退计划都可以被破坏得一塌糊涂&br&花费无数民脂民膏买的sfh18重炮和二战最有名的高炮flak18,直接往河里扔,苏福线更是一点用都没有。&br&&br&有人说可以放弃上海退守国防线, 单单不说常凯申舍不得上海这个吸引英米爸爸国际同情的宝地,则日军可以从容在上海修筑机场,并运来大量炮兵(和华北、华中不同,长三角的道路是当时中国最好,日军评价当地的公路可使各类重炮和牵引车均能顺利通行),最后还是会让钢铁砸碎。无论从何种角度,都不能把日军引导到这里,完全是以己之短击敌之长,还把自己的心脏打烂&br&锡澄线、吴福线事先没有守备部队占领阵地,更没有原计划预定用于反冲击的预备队&br&国军这种要点式的筑垒体系,需要修筑野战阵地掩护国防线筑垒工事侧翼&br&结果从813开始的三个月,政府和军队都没人组织事先修筑野战阵地&br&&br&其实这些东西,国防线的计划中全部都有,就是这计划执行就是一坨翔&br&刮民党那帮烂货,从八月初京沪开始动员一直到11月中旬淞沪全线撤退&br&三个半月时间,没有组织守备部队进驻、占领防线,也就算了,连组织地方劳动力预先构筑野战阵地都不做,这样的防线还守什么&br&&br&可惜一帮子果粉以讹传讹的跟着瞎参合,连保长跑掉,找不到钥匙开不了工事门这样的鬼话都编出来了流毒甚广,十分扯淡&br&@更小鱼说跑到武汉&br&您要那啥吗?国党都不好意思放弃长三角,这是其一,中国历代北朝灭南朝,必要顺长江而下直插江陵,炮党虽然被皇军一路溯游而上打到重庆,好歹还用自己的脸给皇军的巴掌造成了伤害,您这直接弃地千里,真是刷新了果粉的下限&br&至于 南京保卫战进入突围阶段后,有开会后仅以电话向下级通报撤退计划的主官,有回部队后决意在计划时间内先撤的,有控制过江工具后自行往下关跑的单位,还有基层单位未得传达看到友邻撤了也跟着跑的郭小鬼还批评淞沪撤退阶段K军部队只顾沿着公路跑,不管那些阵地不管迟滞工作,唯恐被追上包了饺子 &br&&br&&br&上海失守后,日军完全是一路挥着屠刀杀向南京的,城破时的南京至少包括南京本地没走成的+整个沪宁杭三角地带逃到南京的难民,考虑的国府悲催的能力,南京本地遇难者或许能够通过查阅户籍(如果有)来考证,沪宁杭难民就真没法去查了,88师的溃军在36师督战队的机枪下勇猛冲锋,硬是打垮了友军,就这样也不敢回头作战,真是让人冷笑&br&&br&真要组织难民撤退,不说淞沪下来的残兵败将毫无战心,就炮党的稀烂的组织能力,交通必瘫痪,后勤必无效,这么以来,炮党高官和他们的姨太太,就走不了了&br&&b&对了,蒋夫人的奶牛被早早送走了,卫岗的&/b&&br&&br&对于南京三十万冤魂,蒋介石反人类法西斯集团和日本军国主义谁的责任大一点,我觉得吧,有争议。有的小清新觉得这句话不对&br&那么我告诉你,在水旱蝗汤四大害和偶尔给分发粮食的蝗军面前,河南的愤怒的老百姓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那就是手持草叉,吧汤恩伯的中央军缴械,和日军一起打中央军&br&你们知道什么叫自绝于人民吗?拿衣服&br&三十八年国民党手里沾满的中国人民的鲜血,说是日军几十倍,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请告诉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