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要求后学生依然遵守规则的名人事例,这是正强化,负强化还是消退

教育心理学问题 .学生作业不写完,就不让看电视是( ) A 正强化 B负强化 C 消退 D 惩罚_百度知道
教育心理学问题 .学生作业不写完,就不让看电视是( ) A 正强化 B负强化 C 消退 D 惩罚
强化和惩罚是心理学,尤其是行为主义中比较重要的两个概念。这两者有明显的区别,但很多书上都将负强化与惩罚混为一谈,包括一些高校的心理学教科书。区分强化和惩罚最有效的方法是看...
强化和惩罚是心理学,尤其是行为主义中比较重要的两个概念。这两者有明显的区别,但很多书上都将负强化与惩罚混为一谈,包括一些高校的心理学教科书。区分强化和惩罚最有效的方法是看目标行为的改变方向。强化提高目标行为的反应频率,而惩罚则是降低行为的反应频率。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小红考了100分,老师表扬她,父母买漂亮衣服奖励她,那么她以后会更加努力:这是正强化,而负强化是指撤除令人厌恶的刺激。比如小明考试考了100分,回家后父母很高兴,告诉小明今天不用刷碗,那么小明为了以后都不刷碗,会更加努力。惩罚分为正向惩罚和负向惩罚。正向惩罚是呈指现某种让人厌恶的刺激,以降低行为频率。正向惩罚举例:小涛一直迷恋网游,导致成绩下降,老师让他每天打扫教室。负向惩罚是指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举例:小磊迷恋网游,导致成绩下降,父母因此不许他吃最爱吃的冰淇淋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李玉伟知道合伙人
心理学类认证行家
知道合伙人
心理学类行家
采纳数:6153
获赞数:33469
心理咨询,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 对心理投射 催眠有深入的了解 一直致力于青少年情感问题的研究
说得不错,分析的很对的 现在关于这几个概念确实很多时候很容易弄混了
笑九郎知道合伙人
采纳数:41
获赞数:236
D、撤消看电视的权力为负、让人痛苦的接受并改掉该行为、为负惩罚。该题选惩罚
dlue7知道合伙人
采纳数:73
获赞数:243
这个分析太好了,清晰了自己的二个概念,谢谢你
康我happy知道合伙人
获赞数:328
B,应该是这个答案。
老郑567知道合伙人
获赞数:34
擅长:暂未定制
这是属于惩罚!!
其他2条回答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惩罚与负强化在大学生违规行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斯金纳的操作性学习理论把影响行为的结果分为四种强化,即正强化、负强化、消退和惩罚。这四种强化在我们日常的教育工作中起关键作用。在学生发生了违规行为后,如何运用强化理论来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问题从而改正自己的错误是我们深入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问题。因此,本文运用操作性学习理论阐述了惩罚与负强化在大学生违规行为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如何利用负强化的思想理论来指导惩罚教育,使对学生的惩罚变得有意义。 中国论文网 /9/view-5800437.htm  关键词:操作性学习理论;强化;负强化;惩罚;违规行为;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7-02   一、操作性学习理论简介   美国哈佛大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存在两种类型的学习,一类是由刺激情境引发的反应,斯金纳称之为应答性反应,与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类似;另一类就是操作性条件作用,它不是由刺激情境引发的,而是由机体的自发行为引发。人们是通过行为与其带来的后果之间关系的经验来改变自己的行为的,即行为是其结果的函数:R=f(S,A)式中S-环境,A-行为。影响行为巩固或再次出现的关键因素是行为所得的结果,即强化。斯金纳对强化做出了基本分类。按照操作学习理论,行为的结果有四种状态:第一,得到好的事物,即正强化;第二,去掉不好的事物,即负强化;第三,去掉好的事物,即消退;第四,给予不好的事物,即惩罚。   二、操作性学习理论中惩罚与负强化的区别和联系   负强化与惩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负强化和惩罚都需运用厌恶刺激,但两者也存在明显的区别:负强化指行为的结果是消极刺激减少,从而使该行为逐渐加强。而惩罚指行为的结果是消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行为反应逐渐减弱。例如,上课时,A同学抽掉前座B同学的椅子,使B同学摔了一跤,老师当即严肃批评了A同学,并令其放学后到老师办公室写检查,这即为惩罚;A同学为了避免以后再被老师批评及写检查,从此再也没有发生过抽掉他人座位的行为,这即为负强化。惩罚与负强化的主要区别在于实施的目的不同,惩罚施用厌恶刺激的目的只是阻止不良行为出现,不一定要形成良好行为。负强化则是通过厌恶刺激抑制不良行为,并达到建立良好行为的目的。   三、大学生违规行为处罚的必要性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没有水。学校必须要有纪律的存在才能规范每一位学生的行为,使我们校园的教育教学更加有序。同样,每位在校学生必须遵守校园的各项管理规定,才能够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业。但是,大学生违规行为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高校扩招后,大学生违纪、违法犯罪现象也在递增,每年都有大量学生因各种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而受到学校的处罚,甚至因触犯法律而进入监狱。它不仅直接影响高校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大学生违规行为发生后的处罚是十分必要的。在教育上合理地运用惩罚,不但能消极地制止学生的不当行为,更能让学生积极地产生负强化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   四、负强化引导下的有效的学生处罚及教育管理方式   1.惩罚要有理有据。在学生的处罚教育管理中应当做到:首先,在惩罚制度制定的过程中要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及建议;其次,要让全校所有在校生都知道并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惩罚制度;最后,在处罚过程中要依据确切的规定给予合理的处罚。若学生犯了错,我们应该公正、公平、灵活地处理这些问题,在陈述惩罚的理由时要把惩罚的依据当面向学生解释清楚,并告知惩罚的目的,让学生认识到如果不如此处罚将会给自己及他人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2.惩罚要掌握一个“度”。在惩罚学生的同时要教育学生站稳脚跟,懂得自我反省,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这样才能使惩罚有效地向负强化转换。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是这样惩罚学生的:犯了小错误,罚他给全班唱首歌;犯了再大一点的错误,就罚他做一件好事来补偿;犯了较严重的错误,就罚他写份500字左右的心理活动说明书,反映自己事前、事中、事后心灵深处旧我和新我是怎样论战的;犯了严重错误,就罚他写心理病历,心理病历要包括疾病名称、发病时间、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几个疗程五部分。这样的惩罚方式不仅使学生在心理上较易接受,而且也能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3.惩罚要以激励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惩罚不是目的,让学生改正错误,激励学生进步才是根本。因此,在惩罚学生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事后的反省及行为改正。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学生,因为替代他人考试而受到了留校察看的处分。该生并没有认识到问题如此严重,所以一开始不太接受,而且感到很害怕。我观察到了学生的反应,于是在给学生解释完处分的原因后,着力给学生讲解了如何努力能够尽快撤销处分,且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应该设立什么样的目标来不断完善自我。该生在此之后,整个人变得严谨谦逊,而且积极参与校园里的各项志愿活动及学术活动。就在处分后的第二学期他参加了北京市挑战杯大赛并获得了三等奖。他的处分也由于他的优秀表现提前解除了。由此可见,惩罚后的教育工作才是最重要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可以为受惩罚的学生创造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帮助他们找回昔日的自信,也可以帮学生树立一个榜样,以个性影响个性,以人格塑造人格。   4.要注重惩罚后的跟踪教育管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学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的爱应该表现为对全体学生的爱,包括因一时错误受到处分的学生,因为他们更需要爱。由于当代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所作所为有相当大的盲目性,易受他人影响和左右,所以,当学生出现违规行为后会表现出不同的反应。经过我多年的工作观察,大部分受到惩罚的同学能够积极面对,并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向积极乐观的方向发展;而有的学生因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不易接受自己被处罚这一事实,从而容易一蹶不振;还有的学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自我管理能力,还是不能够很好地改正自己的错误。因此,在对学生实施惩罚之后,一定要随时观察及跟踪学生的行为,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和爱护,在生活上更加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尽量帮助他们,在情感上跟他们有更多的交流,并及时对其行为进行纠正及教育管理,帮助他们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惩罚向负强化转化的目的,从而真正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总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秉承深入细致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注重引导。在学生出现违规行为后,合理运用负强化的手段正确而适当地对学生实施惩罚,并且加强后续的教育管理工作,才能对学生起到正面积极的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够真正从错误中醒悟,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程正方.现代管理心理学[M].第4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第4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基金项目:该成果为北京市财政专项(PXM_000191+其他项目――北京城市学院学生成长与发展辅导体系建设创新性研究)的成果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判断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的例子~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判断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的例子~
某此小孩哭闹时 家长给予糖果 小孩就停止哭闹重复几次之后 一旦小孩哭闹 家长就给予糖果 家长给予糖果的行为得到了()答案是负强化为什么不是正强化呢给予糖果这个行为是正强化吧 负强化是指减弱原来存在的消极刺激啊 减弱的是哭闹这个结果 不是刺激啊……求解答下啊 谢谢![s:5]
拇指医生提醒您:以下问题解答仅供参考。
而非个个人个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个
家长的行为是被负强化了。孩子的哭闹,对家长来说是不愉快的刺激。现在孩子不哭了,不愉快的刺激就消除了,家长给糖的行为今后就会增强。所以说,家长的行为是被负强化了。你是不是没看清题?题目问的是家长,不是问孩子
到免费考研论坛网站查看回答详情>>
为您推荐: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向医生提问当前位置: >>
正强化、负强化、惩罚、削弱
正强化: 正强化:即奖赏,是指个体在某一情境下发生某种行为,如果得到奖励,下次遇到相同情况时, 再次发生这种行为的机率就会提高。这种令个体满意的奖物,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 称为增强物。 正强化在学校行为中的正用 情境 作业练习 课 早自修 反应 立即效果 长期影响 积极练习的行为 将可加强 认真写功课的行 为增加 作业会做得更认 真 以后认真写字的 行为增加 安静写功课行为 强化了文财觉得自己 老师拿出纪录肯定 笨, 沮丧、 无精 他 打彩 岳珍认真写功 课 静怡写得很仔 细 老师夸奖并请她发 作业 老师称赞她并给她 奖励卡家庭作业写字课育纯向来潦草 老师给了优,并特 应付, 今天意外 别当众鼓励 认真 同学闹得厉害 但广升安静写 字 老师发现叫他到办 公室特别予以鼓励自修课强化物的正用 《姐姐教书》 永华来自一个环境很差的家庭背景,到过他家的人都知道,破旧的窗户、杂草丛生的 院子、脏乱不整的房间……环境的确令人不敢领教,再加上不好的名誉,他的哥哥被送到 少年辅育院管训中,使他在同学中抬不起头来,无法与同学打成一片,因此从来不参加班 上的任何活动。 辅导老师尝试如何改变此种偏差,并且也希望班上同学不要用异样的眼光来看他。他 想到一个法子,有一天上课时,老师借机会问永华:“你的姐姐在哪里教书?”许多同学注 视他,他的脸上显出光彩的样子…… 从那天起,情况改变了,他开始积极参与班上活动,有时同学会跟他聊天。这一年下 来,表现日渐进步。 正强化在上课行为中的误用 情境 上课中 反应 立即效果 长期影响 扰乱秩序以引起注 意的行为加强了雄 飞扰 乱秩序 以 老师叫他坐前面 引起同学注意 明通扮鬼脸上课中同学大笑,老师也 扮鬼脸的行为增加 忍不住笑了 了上课中文 源与 老师唱 反 同学拍手,老师没 唱反调的行为增多 调 有办法 耀 德吵 着老师 下 老师最后同意 课 吵着要下课的行为 强化第 4 节课情境 上课中反应 启清念错课文立即效果 师生笑起来 老师没有发现,恺翔觉 得有趣 老师帮他做了长期影响 启清故意念错 被罚站的行为增 加 哭叫不会做的行 为增加 借口行为增多恺翔不乖被罚 看到老师转身写黑 站到后面去 板就往前捉弄小朋 友 美劳课折蝴蝶 冠均哭着不会做体育课跑运动 俊洋谎称肚子痛 场老师准予不跑 削弱: 削弱:是指有意忽视某一不当行为,对之不作直接反应,任其自行消失。一般在行为不太严重 时使用。 削弱在课堂行为中的正用 当老师让同学们按规定完成班级卫生工作时,黎莎仍然在做白日梦,盯着指甲发呆。 老师赞美同组同学说,“席梦,好极了!你很努力,很快就会完成工作!”黎莎仍然继续做 白日梦。老师继续夸奖其他的同学,“柯罗,做得很整洁,继续保持下去!”这时黎莎开始 工作。过一会儿,老师赞美她说:“好极了!黎莎!你做得不错!”后来所剩的时间内,老 师花三四次的机会去赞美她。结果,黎莎改变了。 情 上课中 上课中 老师发问时 上课中 数学课上 境 反 应 立 即 效 果 长 期 影 响黎莎做白日梦 湘琳没有举手就 回答 正安举手大叫 “我、我” 小芳做鬼脸 昭安发言拖延时 间师生不理, 夸奖认真同 白日梦行为会减少 学 老师不理会 老师不叫他 老师视而不见 老师不管而继续上课 不举手而回答的行为会 减少 叫“我”的行为会减少 做鬼脸的行为减少 发言拖延时间行为减少削弱在学校行为中的误用 还是调皮 君彦是班上一个有小聪明的孩子,但是奇怪的是不把聪明放在课业上,上课时花样百 出,下课生龙活虎,是老师头痛的一个孩子,为此想尽办法也无法改善。但每次做壁报时 却表现得很好,拿起笔宋,一画一勾,没有多久,生动的素描便跃然纸上,栩栩如生,美 丽的风景展现于壁报里,尤其是刻画如神的卡通人物更是令人叫绝……可是这些都无法抵 消那些不良行为,所以老师对他的杰作也就没有反应了。 情 良好 行为 消失 境 黎华平常 不敢上台 发言 清竣上课 向来多嘴 上课中 不良 行为 恶化 上课中 反 应 立即效果 老师没有反应 长 期 影 响这次分组讨论 发言后期待着 意外地这一节 很安静守规矩 铭珠偷看课外 书 硕松玩弄前面 小女生的头发发言行为会减少老师视若无睹安静守规的行为将会 减少 看课外书的行为增加 玩弄行为增强老师未加阻止 老师竟然不予 理会 削弱在学校行为中的误用 还是调皮 君彦是班上一个有小聪明的孩子,但是奇怪的是不把聪明放在课业上,上课时花样百 出,下课生龙活虎,是老师头痛的一个孩子,为此想尽办法也无法改善。但每次做壁报时 却表现得很好,拿起笔宋,一画一勾,没有多久,生动的素描便跃然纸上,栩栩如生,美 丽的风景展现于壁报里,尤其是刻画如神的卡通人物更是令人叫绝……可是这些都无法抵 消那些不良行为,所以老师对他的杰作也就没有反应了。情 良好 行为 消失境 黎华平常 不敢上台 发言 清竣上课 向来多嘴 上课中反应立即效果 老师没有反应长期影响这次分组讨论 发言后期待 着…… 意外地这一节 很安静守规矩 铭珠偷看课外 书 硕松玩弄前面 小女生的头发发言行为会减少老师视若无睹安静守规的行为将会 减少 看课外书的行为增加 玩弄行为增强老师未加阻止 老师竟然不予 理会不良 行为 恶化上课中 惩罚: 惩罚:个体在某一情境中发生某一行为,立即引起令他厌恶的结果,那他在下次遇到同样的 情境时,再发生这一行为的机率就会降低。 惩罚在学校行为中的正用 大家在自修时,镇宇一个人在教室里到处惹事生非使人气恼。于是老师说话:镇宇! 你到处跑动,别人念不下书的。 他停止跑动,但却开始撕纸丢人。 你不该干扰别人。 镇宇不理会。 镇宇!你必须作决定,看是留下来跟我们一起呢? 还是离开这里?(老师的语气重了。) 我想留下来。(镇宇不好意思地,低下声音说。) 好,那要看你的表现了。 惩罚在学校行为中的误用 黄老师进入教室时,发现他的写字台上有一堆桔子皮。他满脸通红,向孩子们咆哮: “谁把果子皮摆在我的台子上?”结果没有人回答。 我再问一遍,谁干的? 一片沉寂。于是老师高声说:做这事的人,不但是猪,还是个懦夫。我要再给你个机 会,谁干的? 老师的眼睛扫描全班,寻找这一头懦弱的猪,无人敢承认。于是老师罚全班同学各打 手心两下。 负强化逃脱制约是指一个希望的反应发生后,如果立即除去某些刺激,则类似反应会增加。 负强化的正用 某班的劳动班委小强因不以身作则关心班级的劳动卫生工作, 被班主任撤了班委的职, 后来他因此觉得羞愧,劳动态度变得很积极,班主任为了使他的良好行为延续下去,取消 了对他的惩罚,重新让他当了劳动班委,后来他的工作表现一直很好。负强化的误用 要求操场上的安全是学校的一项重要规定。学期开始,老师就向每个同学说明才操场 活动的安全原则,然后和同学们讨论场地和设备的使用以及被禁止的不良行为,包括犯规 后的处理。 志伟犯规了,他一再向老师求情原谅他,让他免去处理,老师不胜其烦心软同意了, 结果张三如此,李四如此,王五如法炮制,操场安全规则荡然无存。
更多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易混淆知识点-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消退_教师招聘_中公教育网
易混淆知识点-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消退
总结全国各地历次教师招聘考试,发现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消退这几个知识点是心理学部分考试的重点,而其中负强化与惩罚两者的涵义极易混淆,也是考试的难点,本文结合定义及具体实例为广大考生解析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消退这四者之间的区别。希望考生能够很好的掌握此重难点。
一、正强化
正强化:通过呈现愉快刺激来增强良好行为发生的频率。
爸爸告诉小安,只要他进入班级前三年名,就给他买土豪金。爸爸运用的是(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通过呈现愉快的刺激买土豪金来促进小安好好学习,是正强化行为。
二、负强化
负强化:通过撤销厌恶刺激来增强良好行为发生的频率。
1.妈妈对小安说,若是能进入班级的前三名,就可以在暑假中不做家务。妈妈运用的是(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做家务对小安来说是厌恶刺激,通过撤销做家务这个厌恶刺激,来激励小安好好学习,所以是负强化。
2.当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时,我们会给他一个处分,经过一段时间教育,发现该生表现越来越好,为了巩固其良好行为,才撤销了处分,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叫( )。
A.消退 &B.惩罚 &C.负强化 &D.正强化
【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处分是厌恶刺激,通过撤销处分来巩固良好行为,是负强化。
3.古时对&戴罪立功&的犯人一般会&从轻发落&是( )。
A.消退 &B.惩罚 &C.正强化 &D.负强化
【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判刑是厌恶刺激,从轻发落意味着减轻刑罚,通过撤销厌恶刺激来增强立功的行为,属于负强化。
惩罚: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行为发生的频率。
1.小明经常上课偷玩ipad,王老师发现立刻打电话告诉其父母,王老师的这种行为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被告诉父母对小明来说是一种厌恶刺激,王老师呈现这种厌恶刺激,来降低小明偷玩ipad行为的发生频率属于惩罚。
2.爸爸对小安说,若是没能进入班级前三名,暑假中就不能玩ipad。爸爸运用的是(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不能玩ipad对小安来说是一种厌恶刺激,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小安不学习行为的发生频率,属于惩罚。
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行为的发生频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小安哭着闹着要买土豪金,姐姐不予理睬,姐姐运用的是(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姐姐的不予理睬是通过无任何强化物的方式来降低哭这闹着要土豪金行为的发生频率,属于消退。
最后为了更便于考生区分,特总结为表格形式: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对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消退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备战笔试:【资料:&&&】【试题:&&】
扫描二维码关注&qgjsks&微信,回复&教育理论&下载教育学学章节练习题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zgjsks_sxx
关键词阅读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真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生遵守纪律保证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