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冷面汤的正宗做法、韩国、日本如何防止小孩子玩手机游戏上瘾?

育儿:孩子沉迷手机游戏,心理医生妈妈这样“解毒”
大家都在看
各位家长,当您在为孩子沉迷游戏而发愁的时候,您有没有想过:
孩子沉迷游戏,他在“迷”什么?
手机游戏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
这些问题,可不是人人都能想明白的,这可是涉及了儿童教育的专业问题呢!
这不,有人帮您想明白这事了,一位心理医生妈妈也遭遇了儿子酷爱手机游戏这一难题。
“敌军还有5秒到达战场……”
如今,这句从《王者荣耀》中衍生出的游戏术语,41岁的心理医生王晓丽也能信手拈来。她从事心理咨询治疗十多年,经手过大量游戏成瘾的青少年,她原以为自己已深谙治疗游戏成瘾之道。
不过,最近她发现自己10岁的孩子对这款游戏入了迷,为了搞清楚游戏的吸引力,这位母亲自己也开始成为“陪玩儿”,并尝试找出预防沉迷之道。
这位心理医生找出的方法是啥?她从心理学角度是怎么“解毒”手机游戏的?也许这些经验,对您家的孩子,也管用呢!
心理医生妈妈“解毒”爆款手游
1妈妈深度陪玩王者荣耀
“有什么好玩的,我也来试试。”
最初,作为心理医生的王晓丽只是好奇儿子不知从何时开始,天天口中挂的都是《王者荣耀》。
“打野!”“补刀!”“小心偷袭!”
听着这些似懂非懂的游戏术语,她几乎懵了,开局不久就被秒杀,没想到却换来儿子的“白眼”,这激起了王晓丽的挑战欲,她收起母亲的架子,“拜托”儿子再教教她,渐渐地,她发现这款游戏的确有自身的魅力。
在她看来,所有网络游戏都是一个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话题,而依托着微信和QQ两大平台的《王者荣耀》更加占据着社交渠道的主动权。”
这两大平台本身用户量就非常大,即使是成年人,大家聚在一块,如果唯独你不会玩,就会参与不进去,变成多余的旁观者。
2培养孩子遵守游戏时间
王晓丽说,自己的儿子今年读小学四年级,和同龄人一样,孩子身边的很多同学都玩《王者荣耀》,所以孩子经常就嚷嚷着要玩游戏,对家长来说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为此,她特意给孩子设立了一套玩游戏的管理办法——用孩子的表现积分来兑换游戏时间。
儿子年纪小,没有买手机,她规定儿子每周五可以玩1小时,周六可以玩3小时,平时上课时间绝不能玩。
“这些属于每周基准的游戏时间。”这些时间要根据儿子的表现的变化而定,比如周五完成不了作业,那周六玩游戏的时间相应就会减少。
王晓丽说,要培养儿子尊重规则,更要让他学会自己选择,“比如这次期末考,我说如果有3科95分以上,暑假每天的游戏时间就由你自己安排。”
她说,让儿子自己安排,也是让儿子自己做出抉择,如果他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学业),就能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游戏)。
结果,这次的期末考试小孩只有2科达到95分,“所以他就没有选择权了,由我来规定他每天玩游戏的时间,这样说清楚孩子还是接受的。”
3父母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王晓丽说,其实孩子从小就喜欢玩游戏,但会否沉溺还是看父母的教育。
她坦言比起看到孩子沉迷游戏而去责骂,更有效的办法是家长玩的时候陪孩子一起玩,不玩的时候就以身作则。
她说,自己对于防止孩子沉迷很有信心,“现在他也知道自己必须先完成分内事才能在空余时间玩游戏了。”
她说,即使等孩子长大了有了手机有了钱,相信他也不会沉溺于游戏世界乃至为此乱花钱,“因为我们从小就让他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懂得尊重规矩,知道分辨现实与虚幻。”
她说,自己的方法未必就是绝对正确的,但相比很多家长单纯用一刀切的方法禁止孩子玩游戏,这样的方法或许更加有效。
为什么手机游戏如此吸引孩子?
1游戏有很强的回应性,能满足内心的渴望
几乎所有的游戏,哪怕是低龄游戏,都有很强的回应性。不管你做任何的操作,它总是有反应的。
比如说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儿玩汤姆猫(就是很久以前流行的那个APP,你跟它讲个话它会模仿出来的那种)。
他不管跟这个游戏讲什么,这个游戏永远都是会去重复他和回应他。这种状态,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非常渴望的状态,如果他在自己的家中得不到这种感觉,游戏恰恰能满足他。
但是,这一点也非常悲哀——孩子要从游戏当中去体验这种回应感,而家庭无法给予他。
很多父母沉浸在自己的手机里,当一些孩子试图跟父母沟通,但得不到回应。而游戏这种虚拟世界,不管他做什么都是能得到一个回应的感觉,会让他感觉很好。这一点非常吸引孩子。
2在游戏中体验掌控感和控制感
对于孩子来说,玩游戏时,他能体验到一种掌控感和控制感。
很多小孩儿自己的家庭当中,是被父母严严地控制住的,换句话说他没有能够有足够多的自由,或者说足够多的能力去影响一些事情。
但是,在游戏当中只要你练级练得厉害,装备买得强,组的战队厉害,你始终是有办法去让自己体验到一种很成功的感觉。这种因为我做了一些什么,而取得某种成就的掌控感对于孩子来说也很诱惑。
如果一个孩子,他在现实生活当中没有其他的渠道去体验这样的一种掌控感。比如,有的孩子到了很大,连每天穿什么衣服都不能做主;或者说他每天在家里面,总是被告诉说,你要做这个,你要做那个,在一些很基本的事情上都是父母来做主的话,那这种掌控感跟容易把孩子吸引到游戏当中去。
3在游戏中得到成就感,以弥补现实的失落
成就感是指练级练到一定的程度,或者通关了、或者得分高了、或者说你把一个人物养成到某个阶段了,这一种成就感可能是对一些孩子来说,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少得到的。
这也是为什么经常会看到一些,就是在学校里面成绩平平,没有什么特色的孩子往往是非常容易迷恋游戏的。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如果在现实社会中很难体验到那种自我成就感的话,在游戏当中经常可以对这一部分去进行一个弥补。
但是,这种弥补背后也都是有各种各样的代价的。
4在游戏中找到心灵的归属感
归属感主要是指现在游戏的一种社交属性,它能帮助你和一群非常认同共同一个东西的人走到一起。
比如很多年前那个《魔兽》非常流行的时候,这种《魔兽》的很多部落,或者说《魔兽》的很多玩家群体,帮助很多“宅男”其实是建立起了一些线下的友谊的。
所以,你可以看到,很多时候这种现实和线下的东西是会打通的。
他们中一些,可能平时在社交上面有困难的人,在游戏当中可能能够更好与他人产生一种虚拟的联结。而这种虚拟的联结至少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剂。
同时,因为玩游戏很大一个群体都是青春期。青春期的心理属性,本身就是在琢磨这个“我是谁”这个问题,所以得到同伴的认同,是这个青春期很重要的一种心理发展的过程。
那么当一个班级里面,大部分人都在谈论一款游戏的时候,这种同伴的压力和来自于对于同伴认同的渴望,可能会很容易驱使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去做这么一个选择。
5在游戏中释放现实中压抑的攻击性
孩子通过游戏,释放了很多对于比如说社会的一些不满,这种不满包括了对家庭,对学校这种。
假如你看到一些小孩,他在游戏当中给自己起了一个特别强悍或者霸气的昵称,其实他在生活当中,是一个非常文质彬彬,甚至弱小的人。
还有一些孩子,在玩儿游戏的时候,会把那些自己要去打的敌人假想成是自己身边很讨厌的人——可能是某个欺负他的同学,或者某一个特别控制他的家长。
所以,你可以看到他在这种游戏当中去释放对于这种现实的不满,包括对于攻击性的这一部分,也是非常强烈的。
6游戏是一种低成本的自娱自乐
对于青春期孩子来说,他们没有很多钱,很多时候游戏在金钱这部分,它的入门的门槛很低。
这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很吸引的一点:我不需要从爸妈这里要太多的钱,我就能让自己很开心。
如何判断一个孩子是否游戏上瘾
1社会功能:学习、社交、身体状况如何
什么叫做社会功能受损呢?
一个孩子玩游戏,但是他学习还是很好,社交功能还是很好,包括身体功能也很好。他还是在锻炼身体,按时吃饭,按时睡觉。
那这种情况你根本不用太担心。
如果一个孩子玩游戏,即使看上去玩得比较多,但是功能性没有太大受损的话,父母暂时可以不用太担心。
2人际关系:家长、同学、老师关系如何
要重点观察,孩子在玩游戏之后,他和周围人的人际关系是否是和谐的?这个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他和家长之间的,他和同学之间的,还有他和老师之间的。
也许有些孩子的功能性没有受损,但是你会发现他和周围人的人际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他开始变得非常暴躁、易怒,或者他开始变得很不耐心,开始变得特别得忤逆,不过这些也是青春期的本身的一些特质。
但是,也需要区分,究竟这些是游戏带来的,还是因为青春期他本身的特质。
如果围绕着游戏这个过程本身,产生了很多冲突的话,说明某种程度上,游戏成为了家庭或者其他关系中,张力和冲突的载体。这个时候就是去审视这些关系的时候。
3不良癖好:是否熬夜、大量购买游戏装备
比如有的小孩,他因为玩游戏而开始熬夜,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习惯。或者有的小孩,他因为玩游戏发展出了偷钱买装备的习惯。
这些不良的癖好的产生,也是一种非常糟糕,需要被注意的状态。
4作息或性情突变:是否不吃饭、讲话烦躁
可以举例为,孩子是不是现在早上起不来,饭都不吃,包括性情大变,讲话很不耐烦,或者说把自己包裹起来,用很沉默的状态去进行回应。
这些都是需要被注意的状态。
防止孩子沉迷游戏,父母可以做些什么?
当孩子开始沉迷游戏的时候,家长首先需要“闭门反思”。
有些时候游戏本身是一个“替罪羔羊”,它反映的是亲子关系当中,本身就结下的一些“梁子”。通过游戏能看到,孩子在关系当中所承受的,都是怎样在虚拟世界中被满足。
所以,当家长在思考自己该怎么做的时候,第一点是要关起门去反思一下,在自己和孩子的这种亲子关系中,是否出现了一些压力或者状况是需要去面对的。
这里要强调的,不是说孩子玩游戏就要去反思。
这个语境是说,当孩子已经沉迷于游戏,或者说成瘾于游戏的时候,父母要去思考的一点。如果孩子只是玩儿,但是不符合刚才讲的那些上瘾的标准,觉得父母大可不必太过焦虑。
1家长要抓住孩子对“够酷”的需求
建议父母适当地去了解一些游戏行业的发展,和年轻人的一些语境。
因为青春期有一种非常典型的心态,就是我得做一些和爸妈和老师不一样的事情,不允许的事情才够酷。
那换句话说,从一个稍微狡猾一点的角度,如果一件事情爸妈跟老师自己也做得挺来劲的,一个小孩子他可能就觉得没兴趣了。
他就觉得这个不够酷,好像连我爸妈都做的事情,我就觉得很没劲。
所以,当一个爸妈对于游戏持一个比较中立、温和的态度,而不是把他当敌人的话,有些孩子他自动就觉得这事儿也就这样。
但如果说,你非常严肃地去反对孩子,可能会适得其反。他反而就像找到了一个青春期叛逆的抓手一样,开始死死地抱住游戏不放。
所以最好去了解一下,游戏的行业发展和年轻人的语境。包括如何去帮助孩子去选择相对适合的一些游戏。
其实,网络游戏也分很多种,这个网上可能有几百万款游戏。有些游戏非常益智,而有些游戏除了宣扬暴力和色情,骗装备的钱之外就真的没有什么好处。
怎么帮助孩子去鉴别这些游戏,也是父母去做的一个功课。
2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在玩游戏这件事情上,需要把制定规则的权利去交给孩子,然后把监督执行的功能去留给自己。
这个是指,有些孩子玩游戏,爸妈难免会担心说孩子沉溺。我觉得与其把担心闷在心里,不如和孩子坐下来好好聊一聊。
跟孩子聊的姿态,可以是:你玩游戏我并不会反对,但是我希望你可以自己去制定一个规则,去更好的进行自我管理。也就是让孩子自己来说,他怎么玩游戏。
比如,有的孩子说每天做完作业,可以玩儿半个小时,有的孩子说我每天睡觉之前可以玩20分钟。
但是,这个规则需要让孩子自己去制定。不然他就变成了父母的一种高压政策。
自我管理的感觉,是给予孩子一种自我效能感和自律的感觉。这种自由度是不一样的。
监督执行也是父母需要去看到的一个边界。就是,当这些规则被制定出来之后,去监督他从始到终的执行,这个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3帮助孩子认识游戏背后的东西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探索这个游戏背后的一些东西。
这个是指,现在网上也有很多学者或者文章在讨论说,游戏究竟为什么会让人成瘾,或者说设计游戏的时候究竟有哪些元素是吸引人的。
父母和孩子完全可以去讨论这些内容。就相当于你去解剖这个游戏的过程,也能帮助孩子认识到游戏背后的一些东西。
说不定,以后他长大真的会去变成一个游戏设计师呢。家长可以在有引导的状况下,和孩子一起去看这些。用一个非常理智化的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起,对于游戏更加健康的态度。
4帮助孩子从游戏中学习做一个有趣的人
在有很多企业,尤其是一些年轻的公司在进行游戏化的管理。比如,员工打卡不再需要考勤机,而是用积分或者说像那种玩游戏的方式,来进行。
那么,在一个家庭当中进行这种游戏化的思考,父母也是可以去学习和借鉴的。
比如,当一个希望孩子他在学业上取得一些成就的时候,你怎样通过一种游戏化的设置能让他感觉到更多的成就感,或者说在你们的一个沟通过程当中,有没有一些游戏化的元素,让孩子即使到了青春期,依旧觉得你是一个有趣的人。
5当孩子游戏成瘾时,请正确对待Ta
最后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如果孩子已经对游戏成瘾,有必要的话要求助专业人士,如一些家庭治疗师,或者一些个人的心理咨询师。
玩游戏未必是一个归因,它可能是一个结果。它反映的是这个家庭当中,本身就需要被处理的一些情结,一些动力。
所以,这一部分家长的及时求助对于孩子和整个家庭也是非常重要的。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小学生玩手机上瘾怎么办?不妨尝试一下这五个方法!
现在很多家长谈手机“色变”——“我家孩子玩手机上瘾了,怎么办?!”
有些家长咬牙切齿地说孩子“除了玩游戏,什么都不干,叫他吃饭叫好几遍也不来吃!”许多孩子不让玩游戏就不高兴,甚至发脾气,该怎么办?
其实,很多家长将着眼点只放在孩子的学习上。孩子的家庭环境缺乏玩伴,缺乏家长带领的活动(包括室内活动和户外活动),获得其他游戏的途径很少,而手机是孩子获得的很便捷的游戏工具,所以大多数时间,孩子不学习就会玩手机。
而家长一旦看见孩子不学习就很焦虑,再加上很多专家宣传要重视"网瘾"、玩手机会影响视力、发生颈椎病、性格孤僻……这让家长们本能地排斥电子游戏,青少年在这时即便正常接触手机等电子产品也会被家长们压制。
喜爱的事物遭到了家长的否定,这只会造成孩子的叛逆,让亲子关系更加紧张。于是家长们把孩子在正常青春期的所有反抗都归罪于手机和电子游戏。
要怎么做才能让孩子不沉迷手机?要怎么做才能让手机成为孩子成长的助力呢?
多花时间陪伴孩子
多数亲子问题的发生,往往是由于相处态度的不恰当。家长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应该多花时间来陪伴、关爱自己的孩子,而不是一味责怪孩子爱玩手机。
家长们要主动了解孩子的所见所闻,了解他的所需所求,多倾听孩子心声,多疏导孩子情绪。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必然分散孩子对手机的兴趣。
给孩子讲故事、陪孩子看电影都是促进亲子关系的良好方法。一本好的书,一个好的电影足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就是艺术的魅力。而在故事或者电影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技能,这也会激发孩子学习的欲望,家长们可以引导孩子去思考很多问题。
了解孩子用手机干什么
有时候,我们不能“谈手机色变”,一看到孩子拿起手机就大加呵责。其实,很多孩子们也会利用手机、平板来学习。
因此,爸爸妈妈们要了解孩子们使用手机时,到底在玩些什么东西,看些什么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孩子去使用手机。
比如,家长们就可以引导孩子玩一些益智游戏,可以教孩子查资料、听音乐、学英语等,这些都是积极健康的。
而最近的研究也表明:对于掌握知识而言,视觉比听觉更敏感,因为视觉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减少信息负载,还提高了情景的模拟。
使用图片或者视频来描述一个知识点,比花一大段的文字描述更容易使孩子集中注意力,更容易加深孩子的理解。孩子会尝试让自己围绕在想像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就能学得更好。
而手机里网络上有大量的学习图片和视频资源,家长们要好好利用,但一定要明确孩子使用手机究竟是在干什么。
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很多孩子喜欢玩手机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手机是个高科技、新奇的玩意,远比枯燥的课本有趣得多。
因此,家长们不妨在孩子放不下手机的时候,用其它新奇的玩意来转移孩子注意力,一般而言,吸引了孩子的好奇心,自然就吸引了孩子更多的关注。
家长可以用孩子们比较喜欢吃的东西、比较喜欢玩的玩具,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或者问孩子一些有趣的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是生活中的,可以是学习上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孩子有更加完备的知识体系,而不是简单回忆死板的知识。
有时候,一味的限制反而起不到好的效果。家长们在允许孩子玩手机的同时,还应对孩子“约法三章”,加以限制。或者是和孩子约定,不可以把手机带到学校,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等等。帮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实践证明,孩子形成自我约束能力,要比家长的百般提醒有用的多。
而且如果孩子达到了规定的要求,家长们可以给孩子一个意想不到的礼物,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完成约定是可以有奖励的,那么孩子一定会更加愿意去探索的。
很多“手机迷”的孩子都有一个“手机迷”的家长。所以,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不应该时时处处都拿着手机看。
可以想像一下,如果自己本身都没法控制玩手机的习惯,一边玩手机,一边还要求孩子不要去玩手机,孩子怎会信服?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家长们只有自己做好了,孩子看在眼里,才能不沉迷于玩手机。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怎么不让小孩子玩手机_百度知道
怎么不让小孩子玩手机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因为小孩子心智还不健全,自我控制能力差,玩手机上瘾,手机可以强制没收,玩心却很难再收。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稍微处理不当则有可能影响孩子一生
采纳率:74%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孩子玩手机上瘾怎么办?教你一招,孩子顺利戒掉手机游戏和视频孩子玩手机上瘾怎么办?教你一招,孩子顺利戒掉手机游戏和视频小桃子爱生活百家号儿子今年十岁,很聪明,成绩却很糟糕。罪魁祸首就是手机游戏和手机视频。自从有了手机,孩子的成绩就直线下降。每天睁开眼睛就要趟在床上玩一局游戏刷一波视频,之后才起床洗脸吃饭。晚上放学也一样,书包没都放下就开始摸手机。又是游戏,又是视频,有时候各种自己拍。其实拍拍视频我还是比较能接受的,毕竟他可以通过视频增加自己的表达能力,但是他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太多了,每次都玩够了才做作业,赶上作业多就要写到后半夜。早上根本睡不醒,直接影响第二天的听课质量。手机不是我和老公的,是我们为了方便和他联系给他买的。开始我们并没想到他能把手机玩得那么明白,直到后来儿子竟和他爸爸一起玩同一款游戏,我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现在为了手机觉都不睡了。放假哪都不出去玩儿,就躺在床上玩游戏。为了这件事,我每周末都留在家里陪他。准确的说,是看着他。不准玩手机。做完作业可以看电影动画片,但绝不能玩游戏。儿子说,妈妈,你和爸爸也在玩儿呀,为什么我不能玩?儿子说完,我的脸立刻红了。养不教,父之过。更何况,是我们在带头犯错。我突然感觉特别懊悔,把自己的不良习惯带给了儿子。从那天起,我和儿子一起戒手机游戏。我把手机上有关的一切都删除了,儿子也把他手机的卸载了。每天儿子做完作业我就陪他画画、练习毛笔字、陪他看喜欢的电影,甚至小时候不喜欢动画片的我开始陪他看动画片。但只要能戒掉手机游戏,就陪儿子看看吧!周末带他去图书馆、去游乐园、有时还带他去孤儿院做些有意义的事。有时实在忍不住去摸手机,我就和他一起玩成语连连看等益智的游戏,或者和他一起拍他想拍的创意视频。我们拍视频或者玩连连看等益智游戏,我们都设了奖励机制。我赢了,儿子要为我做一件事,儿子要赢了,我也一样要答应他一个要求。两个月后,我和儿子都戒掉了手机游戏。一起养成了读书练字的好习惯。我的业绩明显比从前提高了许多,最关键的是,儿子期中考试拿了第三名。还在素描班拿了优秀奖。我和老公都非常欣慰,为儿子感到骄傲。孩子,好习惯让你绚烂,坏习惯让你腐烂。妈妈和你共勉。家长,愿你与我共勉。让孩子养成终生受益的好习惯,从我们自身做起。让我们引领孩子走向光明的跑道。请点击输入图片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小桃子爱生活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爱生活,爱自己,爱家人,分享生活的点滴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国代购买什么比较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