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40军118旅旅歌,英雄的暴风雨部队演练,求音频

四野头等主力师,奇袭威远堡打出“暴风雨部队”,飞兵海南做先锋
您好,欢迎访问潘永俊在线。
四野头等主力师,奇袭威远堡打出“暴风雨部队”,飞兵海南做先锋
发布时间:06-30 14:19发布人:潘永俊点击量:46
四野头等主力师,奇袭威远堡打出“暴风雨部队”,飞兵海南做先锋原创&党史博采&&11:54:48&文/朱晓明“战旗在阳光下放辉,我们是无敌的暴风雨部队,诞生在抗日烽火,转战千山万水,攻锦州打海南,铁拳震敌胆,入朝第一仗,战史美名远,啊!枪杆子听从党指挥,暴风雨部队无坚不摧!”这首雄壮有力的军歌,赞美的就是素有“暴风雨部队”之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40军118师。鲁中诞生,挺进东北炼劲旅第40军118师是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部队,历史不算老,但成长迅速,其最早前身是1937年底至1938年春,山东省委发动的长山县黑铁山起义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5军(后改称第3支队)、泰安县徂徕山起义的第4支队、潍县蔡家栏子起义的第7支队和寿光县牛头镇起义的第8支队的主力,后来发展为著名的八路军鲁中军区第1、2团。抗战期间两团转战泰山、沂蒙,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给日寇以沉重打击,在山东鲁中根据地享有崇高的威望。在残酷斗争中,为粉碎敌人的堡垒政策,鲁中2团首先将爆破技术运用于攻坚作战,创造出“爆破、火力、突击”紧密结合的攻坚战术,极大地提高了我军攻坚作战的能力,迅速在山东部队推广。解放战争中,毛主席曾电示攻太原的部队,要采用山东的爆破经验。从此,“爆破”战术被全军广泛运用,并列入《步兵战斗条例》。1945年8月,我军对日大反攻,山东鲁中军区第1、2团和部分地方基干武装组成山东解放军第3师,辖第7团(老1团)、8团(老2团)和9团。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从山东、冀热辽抽调包括山东3师、警备3旅、冀东12团在内的大批主力部队挺进东北,统一编入由林彪任司令员的东北人民自治军。1946年1月,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为东北民主联军,并对进入东北的新老部队进行整编,辽东第3纵队在辽阳成立,下辖第7、8、9旅。第7旅即由山东解放军第3师第7、8团和由冀东12团一部扩编的冀热辽军区第16分区21旅62团、23旅67团编成,旅机关由原山东3师机关组成,辖第19、20、21团。合编时将23旅67团拆散分补给各团,全旅8600余人,旅长曾国华,政委李伯秋,副旅长邓岳,参谋长王全珍,政治部主任李改。&◆邓岳第19团由山东3师7团编成;第20团由山东3师8团(欠第3营)和第21旅62团第2营组成;第21团由21旅62团(欠第2营)和山东3师8团第3营组成。3个团中,19团为纵队和师的第一主力团,曾被辽东军区授予“铁拳”称号。20团战斗力也很强,获得过“突飞猛进”奖旗。从1946年2月起,为了消耗、挫败敌军,配合我党的政治谈判,3纵奉命先后参加了辽阳、本溪、四平等保卫战,迟滞了蒋军的北进。1946年7月,东北民主联军再次整编,原纵队下面的旅改称为师,3纵7、8、9旅即改称7、8、9师,所辖各团番号不变。原旅长曾国华调任3纵副司令员,邓岳担任7师师长。从此,在战将邓岳的指挥下,7师这支年轻的部队,在广袤的黑土地上谱写了辉煌壮丽的篇章,锤炼成一代劲旅。7师听党指挥、不畏艰险、能征善战、作风朴实、工作扎实,与兄弟师在战斗中相互信赖、相互支持、主动协同,逐步形成“七师拱,八师顶,九师转”的战斗风格,形象地说明了7师善于突击攻坚的顽强战斗作风。坚持南满,首创“诉苦”教育1946年底,蒋介石在东北采取“先南后北”的方针,妄图首先歼灭南满我3纵和4纵部队,尔后进攻北满。中共南满分局召开著名的“七道江会议”,决定坚持南满根据地,由3纵内线运动防御,4纵主力深入敌后作战。从1946年底至1947年初,3纵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斗严寒战顽敌,进行了四次保卫临江作战,在北满我军“三下江南”的作战配合下,大量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扭转了东北敌攻我防的战局。&◆一保临江作战中,3纵7师将士们向敌发起攻击。7师作为3纵主力师,在坚持南满的斗争中发挥了骨干中坚作用,奋战百余天,越战越勇,越战越强。一保临江在小黄沟战斗中,7师集中数倍于敌的兵力,采取四面包围的战术,全歼敌195师584团第2营,遏制了其进攻锋芒。二保临江,7师配属8师23团和纵队炮兵团攻击敌195师据守的高丽城子,打掉其5个营,迫敌逃回通化。阴差阳错的是,与敌195师约定南北对进的敌207师第3团(欠1营)毫不知情,孤军进占三源浦。7师在辽东军区和3纵首长的命令下,与9师一起克服一切困难,乘胜围歼了该敌。三保临江,7师大展雄风,横扫通沟、大北岔、柳河、三棵榆树、旺清,展现了主力军风貌,大批大批地歼灭敌人,自身的战役观念和战术水平明显提高。1947年4月四保临江时,7师和兄弟部队密切协同,在红石镇、油家街地区诱歼中路之敌89师和54师162团,俘敌7800余人,毙伤敌660余人,创造了速战速决歼灭战的范例。19团9连在战斗中,一面进行军事打击,一面开展政治攻势,俘敌团长以下3000余人,缴获各种炮50余门,荣获师通令嘉奖和奖旗一面,并记集体功。&◆缴获的武器。7师在坚持南满的斗争中久经考验,但当时局势严峻,部队思想状况亦存在大量的不良倾向,像厌倦艰苦、幻想和平、对革命悲观失望、怨天尤人等,导致内部关系紧张,破坏群众纪律,特别是出现了严重的逃亡现象,如1946年5月抗退期间,21团不到半个月逃亡138人。面对这些状况,如何巩固部队,加强纪律,提高战斗力,增强指战员们的必胜信心,7师自觉摸索并首创了影响全军的“诉苦”教育运动。诉苦运动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比较系统的群众性自我教育运动,它通过“吐苦水、挖苦根、查忘本、下决心”提高指战员的阶级觉悟,激发起官兵为劳苦大众求解放而当兵打仗、杀敌立功的极大热情。它是1946年6月由3纵7旅20团3营教导员冯恺最先在全营开展“谁养活谁”的大讨论而发动起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冯恺和9连指导员赵绪珍在教育中运用实物展示、回忆对比、说苦控诉等方法启发、引导指战员用亲身经历进行自我教育,极大地激发了指战员杀敌立功的自觉性。由此,诉苦运动的经验很快在7师及3纵推广。通过诉苦教育运动,部队练兵热情空前高涨,内部关系空前团结,部队面貌焕然一新。&◆战士诉苦表战斗决心。“东总”和辽东军区首长听了3纵的诉苦教育经验后,给予了高度评价。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辽东军区政委陈云同志指出:“这是部队教育的方向,要把诉苦教育和杀敌立功运动结合起来,并立即在全区推广这一经验。”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罗荣桓也充分肯定:“诉苦教育的全过程,在部队教育工作上是一个具有极其重大意义的创造。”日,“东总”政治部将《辽东3纵学习土地政策经验(诉苦)介绍之二》电报军委、总政,毛主席亲笔逐字逐句修改(文字达66处,标点符号48处),转发全军各部队,推动了全军新式整军运动的开展。奇袭威远堡,打出“暴风雨”美称1947年秋季攻势中,为配合北宁线作战,3纵奉命乘敌沈阳、四平间兵力减弱之机,歼灭威远堡、西丰地区之敌。当时担任所谓“机动防御”的国民党军53军116师,师部带347团在威远堡、郜家店一线,346团分布于西丰、拐磨子地区,348团在莲花街、孤榆树一带守备。敌兵力部署的特点是灵敏度高,反应快捷,便于收缩,左右呼应,既可凭坚顽抗,又可伺机突围。战前,在各师领导参加的作战会议上,3纵两位主要领导对选择攻击目标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意见。政委罗舜初的意见是,首先歼灭距我最近的驻西丰守敌346团,然后视情扩大战果,一口一口地优势歼敌。司令员韩先楚则坚持采取“掏心”战术,远距离奔袭威远堡,直捣敌116师师部,调动其3个团出援,在半路上伏击歼敌,吃掉它1个整师。讨论这两种意见时,只有少数人赞同韩先楚司令员的方案。会后上报“东总”定夺,林彪复电:“按先楚方案实施战斗。”9月29日,3纵发出围歼敌116师作战命令:7师担任主攻,远距离奔袭威远堡,歼灭守敌及116师师部,以9师主力配合7师行动,并以一部断敌退路,阻击开原之敌增援;8师以一部监视和相机歼灭西丰、拐磨子之敌,主力围歼郜家店之敌。要求各部10月1日中午前必须进入作战地域。当日晚,天降秋雨,道路湿滑,7师部队从小四平镇出发,冒雨强行军80公里,进至威远堡以东40余公里的凉水泉子。9月30日12时,3纵主力乘隙分别向指定位置渗透奔袭。16时,7师前卫20团3营及师特务连进至宁远屯附近与敌警戒的一个连接触,战斗至18时,将敌全歼。7、9师即由宁远屯南北两侧迅速插向预定目标,8师主力由幽雅北侧向郜家店急进。又经一夜紧张的行动,于10月1日晨,我军突然出现在敌前。敌人尚在出早操,大惊失色,被迫仓促应战。&◆奇袭威远堡战斗中攻打天王山主峰的7师19团勇士。威远堡守敌116师师部的战斗力只有1个步兵营外加1个特务营,且工事简易,防守麻痹。10月1日7时,7师占领二道沟、石庙子以东一线阵地,完成对敌攻击准备。14时,总攻威远堡开始。7师19团出手迅速凌厉,一举攻占了毛家窝棚北山及望宝山,逼近了敌赖以稳定其防御的重要屏障——天王山阵地;20团夺取了301高地,并迅速肃清了天王山东北山及301高地西南一线阵地之敌,乘胜发展,占领了二道河子据点;21团攻占了232高地及石庙子北山,并西渡寇河向龙谭寺、靠山屯方向实施迂回,其前卫第3营进至吴家屯,与由莲花街南逃之敌348团后尾遭遇,我先敌开火,俘敌副团长以下70余名,余敌逃往威远堡。这样,7师3个团于南、东、北三面和9师25团于西面对威远堡完成了合围。为了迅速歼灭敌人,在纵队统一指挥下,各师加紧攻击。19时,7师19团1、2营继续向天王山之敌攻击,由于敌人增援和我攻击部队协同不好,连续攻击数次未果。10月2日7时,19团接受教训,改变攻击点,采取包围迂回战术,再次向天王山发起攻击,该团第1、2营,前仆后继,英勇冲锋,于9时由1营3连攻占了天王山主峰,撕开了威远堡的重要屏障。敌军心大乱,19团则居高临下,将敌人压缩在村内,威远堡暴露在我军炮火之下。3纵集中火炮,猛烈轰击敌人师部,掩护部队向威远堡发起四面围攻。19团随即猛烈攻击,迫敌战无依托,逃无空隙。20团2营也由二道河子向威远堡攻击,21团在宿家屯附近防敌向昌图方向突围。经过激战,各团相继攻进威远堡。敌116师师长刘润川见大势已去,无法支持,率两个团的残部向西南方向突围、溃逃,被我9师20团一举截歼。12时许,8师也将敌346团全部歼灭,至此,战斗胜利结束。此次战斗,经22小时激战,敌116师主力被我全歼,共毙伤俘敌8100余名(其中我7师歼敌2400余人),缴获各种炮108门,轻重机枪283挺,长短枪3918支,弹药23万余发,战马341匹,汽车13辆等并有许多其他军用物资,这是东北我军秋季攻势中歼敌和缴获敌物资最多的一次战斗,也是打得最漂亮的一仗。它作为一个典型长途奔袭战例被列入国防大学的教材中。被俘的敌116师师长刘润川供称:“从战术眼光看,你们可能打西丰,最厉害可能打头营子(即郜家店),没想到你们竟打到威远堡来了。”3纵在这次战斗中,因战术诡谲,机动神秘迅猛,被对手敬畏地称之为“旋风部队”,而主力7师也以攻击顽强凌厉,敢打硬仗恶仗赢得了“暴风雨”部队的美称。浴血配水池,辽西大战建殊勋1948年9月,东北我军与蒋军展开战略决战,辽沈战役爆发,我军首先对北宁线诸要点展开进攻。10月初,3纵受命参加锦州战役主攻。12日,肃清锦州外围战斗开始,3纵第7师、8师先后向锦州城北的主要屏障配水池、大疙瘩两个核心据点发起攻击。配水池位于锦州城北1公里的一处高地上,是伪满时期遗留下来的钢筋水泥建筑。以其为核心,周围散布着14个地堡和10余个明暗火力点,外有堑壕纵横相连,壕外有铁丝网、雷区等障碍物,工事强固。守敌为1个加强营800余人,装备精良、久经战阵且做好了死守准备。配水池外墙赫然写着:“配水池是第二凡尔登”“守卫配水池的都是铁打的汉!”担任进攻配水池任务的是7师20团1营,面对敌人嚣张气焰,决心当“打铁汉”,攻下“凡尔登”,砸烂“铁打汉”。10月12日6时,在我炮火掩护下,营长赵兴元指挥第2、3连从东北、西北两侧并肩实施强行突击。2连连续爆破开辟通道,迅速占领配水池东北角的4座红房子,并以此为依托,向敌核心阵地发起冲击。敌为巩固阵地,向红房子发起疯狂反扑,敌团长王振威亲自指挥冲击,当场被我军击毙。战斗异常惨烈,我1营伤亡惨重。副班长李长修在腹腔被炸穿的情况下,仍端着机枪向敌群扫射,直到壮烈牺牲;战斗组长吴亚丁一人使用4种武器,身上6处负伤,露出了肠子,仍坚持战斗。17时30分,20团3营在西南侧投入战斗,第7连迂回至敌人侧后,直扑其核心工事,3班战士谷振声冒着敌火力封锁,在又宽又深的堑壕里,以自己的身体当桥墩,用就地的钢轨做桥身,架起便桥,保障了战友们迅速通过外壕,炸掉了配水池的西南大地堡。尔后,7连利用有利地形,与敌展开逐壕逐堡争夺。与此同时,9连从正面,赵兴元带领1营剩余战士从红房子冲出,迅速对配水池形成三面围攻,经30分钟激战,全歼守敌,夺取了配水池据点。&◆异常惨烈的配水池战斗,20团1营奋勇前进。锦州解放后,3纵奉命挥师东进,参加围歼敌廖耀湘兵团的大会战,以大踏步的分割、包围、穿插、渗透战术向敌开进。10月26日凌晨,7师21团3营在副团长徐锐带领下,向东追敌进至四间房,从老乡口里得知胡家窝棚有大批敌军集结,汽车多、电话线多,并有很多汽车、大炮正在过河,徐锐判断为敌指挥机关正在组织撤退,遂临机决断,不待团主力到达,不惜一切代价,迅速插至胡家窝棚打乱敌指挥机关。6时许,3营8连2排乘隙大胆渗透,迅速越过东沙河进至大道屯西侧,控制了渡河点,打垮了敌炮兵阵地,俘敌副军长以下百余人,缴获榴弹炮18门,汽车百余辆,并在河边击毁敌电台指挥车一辆,切断了敌军上下通信联系。该排孤军深入,敌以两个营兵力反扑,2排浴血奋战,予敌重创,大部壮烈牺牲。3营集中兵力攻取村西各高地,7时许,8连3排攻占了65高地,使廖耀湘兵团指挥所完全暴露在我军的威胁之下,在敌疯狂反扑下,3排仅剩1人坚守阵地,7连1排及时赶到巩固了阵地。与此同时,第19团1营按枪声方向主动向胡家窝棚靠拢,与21团3营7连密切协同,于8时攻占了104.7高地。21团3营9连也迅速攻占了65高地西北无名高地,全部占领了敌村西掩护阵地,村内敌人无处可逃,乱成一团。21团3营7、8连乘势向村内残敌发起冲击,歼敌一部,俘获500余人,彻底捣毁了廖耀湘兵团指挥所和新6军军部。7师查明,在胡家窝棚周围敌已溃不成军,在800多名俘虏中发现了西进兵团和新1军、新3军、新6军三个军的司令部人员,证实其指挥机关已被打乱,丧失了指挥能力。此次战斗,7师一举击中敌要害,打乱其指挥中枢,加速了其全局的溃败,在整个战役中起了重大的作用。敌兵团司令官廖耀湘被3纵俘获后,对3纵司令员韩先楚感叹:“你们‘旋风部队’真是名不虚传,两条腿竟赛过了我的十轮卡!”南苑缴飞机,北平入城第一师辽沈战役取得伟大胜利,东北全境解放。日,根据中央军委整编全军部队的命令,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原第7师及所属各团也相应改番号为第118师及352团、353团和354团。日,40军入关进至香河地区,配合兄弟部队切断了北平与天津之敌的联系。17日,118师354团在炮火支援下,攻占了南苑机场,缴获各种飞机43架及大量军用物资,这是我军历史上缴获敌机战果最大的一次战斗,从此也奠定了118师在解放战争中师级单位战果缴获数量居全军第二的地位。19日,敌为恢复空中通道,以92军两个团的兵力,在16辆坦克、10门山炮的掩护下,分三路向我三台山、南苑机场实施多次反扑,均被我354团击退。&◆日,40军118师354团攻占南苑机场。日,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率所部20余万人接受和平改编。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为庆祝平津战役的伟大胜利和北平的解放,第四野战军决定:3纵7师(即40军118师)全部以及野司所属重炮、野炮、坦克、装甲车各一个团参加北平入城式,并统由3纵首长指挥。日,118师作为参阅部队中唯一一个步兵师光荣地参加了这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入城式。上午10时,4颗照明弹腾空而起,庄严隆重的入城式开始了。获得新生的北平到处五彩缤纷,红旗招展,一片节日气氛。前门广场大街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在一片欢呼声中,在雄壮有力的战斗进行曲中,我入城部队3辆装甲车为先导,然后4辆卡车上高悬着毛主席、朱总司令的肖像徐徐向前门驶去。接着装甲兵、炮兵、骑兵,一路从城南永定门入城,另一路从西直门入城。&◆北平入城式,四野部队通过前门大街。下午14时,118师按各团编制序列成四路纵队,手握钢枪,迈着整齐的步伐,从永定门庄严入城。浩浩荡荡的队伍,在掌声和欢呼声中前进。人们欢声雷动,纷纷招手、呼喊,许多人激动地流下了热泪。118师指战员们个个精神抖擞,面带笑容通过城楼,接受首长的检阅。许多同志也是热泪盈眶,望着毛主席的巨幅画像,与纵情欢呼“毛主席万岁”的人群汇合在一起,昂首阔步通过一向被帝国主义称为“禁地”的东交民巷。此时那些以往极其傲慢的西方列强使馆人员紧闭大门,躲在屋里,不敢出来。将近下午5时,战士们手里捧着人民献给的一束束鲜花,迎着晚霞,告别了北平的群众,继续踏上了前进的征途。作为参加北平入城式唯一一个步兵师,这不仅是118师的荣誉,也是40军的骄傲。这一殊荣的取得,不是偶然的。118师及40军战绩突出,纪律严明,朝气蓬勃。它体现了四野总部对40军极大的信任和辉煌战绩的充分肯定,是给予该军的特殊奖励和巨大鼓舞。飞兵琼岛,渡海先锋逞英豪1949年2月,40军编入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挥师南下,相继参加了渡江战役、湘赣战役、衡宝战役和广西战役,兵锋所指,敌军望风披靡。1949年12月,在中南大陆全部解放的情况下,40军和43军受领了在15兵团指挥下解放海南岛的任务。1950年3月,第15兵团决定以40军和43军各一个加强营向海南岛两翼实施第一批偷渡。40军挑选了战斗力最强的118师352团1营首先执行偷渡海南岛的任务。3月5日,在118师参谋长苟在松、352团团长罗绍海率领下,渡海先锋营在徐闻之北东坡登船,于当日19时分乘14艘木帆船,顺风扬帆向海南岛驶去。此时正是西北风,船队5小时就航行了100公里。当行至离预登陆点50公里时,风突然停了,船速大减,前进迟缓。全营同志在“有进无退,风停船不停”口号的鼓舞下,发扬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奋力划桨摇撸。没有桨撸的,就用铁锹、木板、竹杆甚至枪托划水,使时速提高到10华里。许多同志双臂累得酸痛,手也磨起了血泡,仍旧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划水前进。6日13时,当船队驶至预定登陆点白马井附近海域时,遭到敌10余只帆船和4架敌机的袭击。紧要时刻,随船师团首长果断命令我方船只冲入敌军船队,一边以猛烈的火力还击敌人、加速前进,一边仿照旗语迷惑敌机,致使敌机误将己方帆船炸沉一只。敌船被打得落花流水、惊恐万状,纷纷逃向岸边。战斗中,我9号、6号船被敌机猛烈火力击伤。&◆暴风雨部队渡海先锋营偷渡琼州海峡。当距登陆点千余米时,两艘敌舰尾随追来,敌机临空扫射,岸上敌人同时展开拦阻射击。最危险的时刻到了!我指挥船严令各船加速逼近滩头,由处在先头的1连1号船、3连4号、5号船第一波登陆,不惜一切代价,迅速抢占滩头阵地,巩固扩大登陆场,掩护后续船队登陆。在“看谁是登陆英雄”口号的激励下,3只突击船飞速前进,似疾箭般穿过连天炮火,抢占了滩头。突击排在船队火力掩护下,以勇猛迅速的动作直扑敌人堑壕,一举攻占了敌前沿阵地。敌人急调一个连反扑,妄图堵住突破口,恢复阵地。这时我轻重火器一齐开火,给敌人以重大杀伤。终于,敌人在我准确的炮火打击和步兵勇猛的冲击下,不支溃逃。我登陆部队在琼崖纵队第8团的积极配合下,内外夹击,将敌两个连大部歼灭。下午14时30分,我先锋营与坚持敌后斗争23年的琼崖纵队胜利会师。这次偷渡成功,意义十分重大。中共华南分局和第15兵团及广东军区给该营的嘉奖令中指出:“你们——取得了大军与琼崖人民武装第一次胜利会师,开创了我军渡海登陆的首次范例,——给所有渡海作战部队和长期艰苦奋斗的琼崖人民,都是极大的鼓舞,——加速了海南岛全部解放的到来。”5天后,43军的先锋营在海南岛东侧胜利登陆,因此,40军118师352团1营是名副其实的渡海先锋第一营!3月26日,以40军118师352团(欠第1营)和353团第2营近3000人在师政治部主任刘振华率领和琼崖纵队副司令员马白山协助下,成功实施了第二次偷渡。4月16日,我军主力采取大规模的强行登陆,向海南岛守敌发起总攻。经过美亭决战,歼灭敌军大部,解放了海口,部队乘胜追击,将胜利的红旗插上了“天涯海角”,取得了海南岛战役的胜利。在解放战争中,118师转战南北,从长白山一直打到海南岛,途经十省,行程万里,参加战役战斗数百次,歼灭国民党军7万余人,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及军用物资。该师在战斗中不断成长壮大,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胜利地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任务。国民党军曾将东北我军1纵(38军)、2纵(39军)和3纵(40军)惧称为林彪的“三只虎”,那么118师则是最锋利的“虎牙”之一。&◆118师打响抗美援朝第一枪,战士们正向敌冲锋。日,“东总”编制“东北民主联军主力兵团发展简历表”中,对3纵7师“战斗力与特点”评价为:“在南满部队中最强的师,战斗力强,善攻坚、爆破和夜战,战斗作风勇猛。”1949年10月,东北军区司令部编写了《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里面对40军118师(3纵7师)又给予了高度评价:“该师战斗力顽强,作风勇猛,战斗积极性高,有朝气;善于夜战及爆破,兼备野战运动与城市攻坚,为东北部队中头等主力师。”日,118师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入朝部队,在温井地区两水洞、丰下洞一带首先给疯狂北进之敌以迎头痛击,歼灭李承晚部第6师2团第3营和一个炮兵中队共486人,打胜了出国第一仗,由此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1951年,党中央把这一天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纪念日,这是118师的又一殊荣。此后,118师在40军指挥下,连续参加了第一至五次反击战役、“三八线”阵地防御战及西海岸反登陆战备直至停战签字,历经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全过程。日,118师回国驻守辽西地区,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程。◆新书推荐◆《天下为公:中国社会主义与漫长的21世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再度推出思想力作本书是畅销60万册的《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的姊妹篇,由来自北京、上海、武汉、华盛顿的六位学者联袂创作。本书创作采用了思想共同体的方式。作者们以贯通中西的学术视野、真挚朴实的人民情怀、强烈的问题意识,从社会主义文明的核心品质、社会主义在世界各国的探索、21世纪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国社会主义的道统与政统、社会主义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虚拟化和信息化条件下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等方面,探讨了理论界和现实社会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展望了社会主义运动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未来发展趋势。作者们相信,社会主义不是无关乎现实的意识形态宣传,而是21世纪的历史大势,是每个人的切身关切,举凡政治、经济与社会问题,都必须让对于社会主义的讨论重新在场。本书以正反两面的实践及清晰的逻辑有力地说明:社会主义不但有助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且也是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更有效率的组织方式。!!!惊喜!!!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转自《党史博采》。&破虏湖战役,真的有2.4万名志愿军阵亡吗?破虏湖战役,真的有2.4万名志愿军阵亡吗?观察者网百家号【文/王世纯 观察者网军事观察员】对于韩国来讲,朝鲜半岛那场波及整个世界的战争爆发日期是6月25日,所以不管是朝鲜还是韩国都会在6月25日当天反思纪念那场复杂的战争。这一纪念,就纪念出问题了:环球网最近转述了一篇韩媒的新闻,新闻主题还算友善,韩国民间人士呼吁将破虏湖战役中牺牲的志愿军官兵尸体从湖中打捞,转交回中国。不过这个新闻细节就不那么友善了,文章竟称韩方宣称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破虏湖一地阵亡2.4万人。这一数字着实吓人,也引发了不少热心网友的质疑和争吵。
韩国“破虏湖”战役纪念馆所谓的“破虏湖战役”示意图 图源:韩联社在分界线以南的华川,至今是韩国一个著名旅游胜地一个小小的破虏湖,志愿军竟然能损失2.4万人,毫无疑问这是韩国战史夸大所致,但是“破虏湖”战斗的经过是什么,志愿军到底损失多少,以及为什么韩国人敢吹嘘自己在此地获得了“大捷”,恐怕不少网友或多或少都有疑问。因此,笔者决定静下心来,整理资料,写一写60多年前曾经在华川水库边上力挽狂澜的志愿军20军58师,以及韩国人为什么会吹嘘“破虏湖大捷”的原因。五次战役这一切都要从第五次战役开始讲起。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是中朝联军志愿军集中3兵团、9兵团和19兵团共11个军及朝鲜人民军1个军团共70万人,对“联合国军”发起全面进攻的一次大战役,战役目的是集中兵力歼灭敌数个师,为中朝创造有利态势,尽早结束朝鲜战争。第五战役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西线突破阶段,第二阶段为东部突破阶段,在五次战役第二阶段,志愿军司令部在东线判断当面敌军均为南朝鲜伪军,比较好打,志愿军司令部遂决心集中第9兵团(欠第26 军,配署第12军)与朝鲜人民军集团(第2,第3,第5军团)共六个军于东线,计划首先歼灭县里地区韩伪军第5师、第7师、第9师、第3师,而后视情况再歼灭伪首都师及伪第11师。以第3兵团(欠第12军,配署第39军两个师)钳制美第10军,割裂美军第9军和韩伪军的联系,不使其东援。第19兵团(指挥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在西线钳制美军主力,配合东线作战。最终在东线歼灭韩伪军几个师,为我战役后续进行创造有利态势。五次战役态势图五次战役第一,第二阶段打的不好看,作战过程中,由于美国空袭力度大导致志愿军后勤能力不足,加之低估当面之敌机械化摩托化能力,从5月16日起至5月21日,东线战斗虽然重创南朝鲜军数个师,例如40军在加平地区一星期内突破敌两个师(韩6师,美24师)野战防御阵地,但是各个穿插单位未能完成穿插任务,两个兵团几个军打成“一线平推”,未能包围敌重兵集团完成歼灭战有利态势。至22日,志愿军司令部考虑到前线部队已经疲惫,物资消耗大,且继续在三八线南消耗对己方不利,决定各兵团后撤休整。预料外的反攻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结束后,志愿军和人民军为争取主力集结休整,以便更多地歼灭敌人,遂决定主力部队于日起向北移至渭川里、朔宁、文惠里、山阳里、杨口、元通里一线及其以北地区休整。但是司令部低估了敌军预备队发起进攻能力,23日晨,“联合国军”及南朝鲜军利用志愿军主力北移之际,乘机反扑。这次反扑,美军出动了炮兵,摩托化步兵和坦克兵共计13个师,对我3兵团和9兵团实施反击。美国为发挥其装备优势,以摩托化步兵、坦克、炮兵组成“特遣队”为先导,伴有大量的航空兵和远程炮兵支援。转移阶段的作战地图,可以看出,东线相较于西线,北移距离更长整个战场在转移阶段迅速险恶如虎,美国沿春川至华川公路向金城方向进攻的“特遣队”是由美军第9军指挥的第7师、第24师(欠1个团),南朝鲜军第6师及第2、3师各1个团共2.8万余人组成的。他们在270余辆坦克,550门火炮及大量航空兵的支援下,以机械化行军速度于5月27日占领华川,企图全速攻占铁原、金化等地。文中提到的所谓“破虏湖”战斗就发生在这个时期,据我方官方史料记载,该战斗名为20军58师华川地区仓猝防御战斗,参战方分别为我第20军58师及60师,参战敌军为“联合国军”的美军步兵24师、步兵7师,南朝鲜伪2师,伪3师,伪6师共10个团2.8万人。5月23日,在敌军追击中,东部战线已经乱了。当日,58师奉命北移修整,但是由于敌军反击过快,当晚美军的炮火就已经越过了20军的后卫部队60师以及在20军后面跟进的27军、人民军第5军团,落到了20军58师的行军队列中。24日,58师就遇到了敌军空降兵团(或为187空降团)和坦克部队,该师为了掩护兄弟部队撤离,转移后送伤员,58师一直在采用“边打边撤”,至27日通过北汉江以南的汉江桥附近,越过华川地区。完成北移。美国的机械化,摩托化部队反击快速,让志愿军第一次了解了现代战争,但是美国糟糕的战役学让5次战役反击阶段战果不大,仅歼灭志愿军一个师但是此时,战场形势已经险恶如虎,当58师27日凌晨通过华川以北的时候,发现美国第7师在坦克60余辆的掩护下已经侵占华川,企图企图抢占汉江大桥和汉江以北的华川地区,以分割志愿军东线兵团和中线兵团的联系。情况十分危急,华川地区是志愿军第五次战役在东线的后勤中心,有大量的兵站和医院,这时都还没有来得及转移。而且华川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一旦被美军占领就可以迅速利用公路向纵深的金城地区快速推进。绿圈位置为20军华川地区的防御阵线 进攻方为美24师当机立断的58师58师师长黄朝天、政委朱启祥在27日早发现情况有变,迅速组织172团和173团回头抢占有利地形,阻止敌军先头部队继续北移。至12时,20军副军长廖政国来到58师,廖政国也非常清楚一旦美军在华川站稳脚跟,并继续突破北进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没有接到兵团命令的情况下,主动命令58师立即在华川以北地区展开防御,稳定战局。为阻击“联合国军”的“特遣队”,志愿军第20军第58师在转移途中仓促受领防御任务,掩护主力转移。随后58师开始派遣部队抢占有利地形:第173团组织小分队向场巨里、原川里西山沟出击,抢救了友邻部队伤员300余名及一部分物资。第174团亦向华川实施反击,迫使美军退出华川。随后该师开始基本阵地建设。该师将主要兵力兵器集中在华川至山阳里公路两侧,成两个梯次兵力配置,构成三道防御阵地,继续抗击敌人的进攻。时任志愿军58师政委朱启祥58师师长黄朝天此时的58师,下辖三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配备82毫米迫击炮27门,75毫米美制山炮16门,高射机枪27挺,没有上级火力加强,是标准的志愿军师。58师在连续经过一个月的作战以后疲惫不堪,该师在五次战役中减员20%,173团缺编4个连,174团缺编3个连,每个连缺编一个排,全师额定1万1千人,但是实际上只有9471人,所幸师团后勤减员不多,且在之前的战斗缴获了敌军的火箭筒,山炮和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等武器。尤其是缴获的山炮和火箭筒,在迟滞敌军机械化部队进攻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志愿军大量缴获,并且仿制了美制火箭筒但是,光是有火箭筒和迫击炮没有用,当面之敌队属坦克多达100辆,而在这个方向上美军投入坦克60余辆,81毫米以上口径火炮230门,还能得到空军的支援,火力对比堪称悬殊。不过这样的技术兵力差距并没有吓到58师,在次日,58师迅速打击了趾高气扬的“联合国军”。华川地区仓猝防御战斗面对嚣张北移的美军,173团在新丰里给了他们当头痛击,击毁敌坦克4辆,剩余坦克窜回。28日,美军第7师两个团及南朝鲜伪3师一部在100多辆坦克配合下,复占华川,并分路继续向北进攻。师右翼第173团在给美军迎头痛击后,主动撤离原川里防线。右翼第174团则在阵地上与美军反复争夺,发挥近战、夜战的优势,顽强地固守着阵地。此战歼敌来犯兵力150人,还打出了20军一个英雄单位:于泮宫大功排。资料图,58师排长于泮宫,于泮宫大功排现隶属我合成58旅合成3营战至29日,敌24师第19团在坦克掩护下对我173阵地进行进攻,173团在敌优势炮火和人力面前伤亡很重,不得已撤离高地,174团退守421.0高地,当晚,第58师将预备部队第172团投入战斗,继续抗击“联合国军”及南朝鲜军的进攻,给敌以大量杀伤。30日晚,敌军第七师,伪第三师主力继续进攻174团阵地,经过激战后被击退,随后174团转移至将军山、下好音洞一线阵地,换师预备队172团继续固守。至5月31日,我58师已经完成掩护后续部队背上到达指定地区,掩护当地迟滞伤员,物资北移的任务。固31日后,58师收缩到基本阵地进行防御,扼守将军山,论味里,经3日激战,“联合国军”“特遣队”损失惨重,遂于31日调整部署。31日虽无战斗,但从6月1日起,美军集中李伪军2师,李伪军6师,美7师向173团、第172团阵地猛攻,第58师广大指战员忍受疲劳饥渴,顽强战斗,在每一个阵地上与美军展开了激烈反复的争夺。阵地白天被美军攻占,夜间便积极反击夺回。在每一阵地都给予美军大量杀伤,而防御工事又被严重毁坏之后,则主动撤至下一阵地再予以抗击。期间部队遇到弹药不足,粮食饮水不足,敌我尸体在夏季腐烂等问题。第20军为加强第58师的防御火力,将炮兵第17团、第11团1个营和军炮兵分队配属第58师。从3日起,58师选择节节后退抗击敌人,通过转移至后备预备阵地的方式迟滞敌人的优势兵力和优势火力打击,5日起,24师,敌7师一部,伪军6师一部开始对我58师发起猛攻,58攻克58师多个阵地,6日,58师因战线,20军军预备队反冲击未果,我58师面临两翼暴露等问题,不得不转移至师预备队阵地对敌继续阻击,同时面对173团伤亡过大问题,58师不得不至8日,第58师顽强地以3个团交替作战,节节抗击,终于阻止住了“联合国军”“特遣队”的轮番进攻。至8日,随着东志愿军站稳了战线,20军司令部认为鉴于该师伤亡较大,且弹药消耗过大,部队需要转换。第20军遂命第58师撤出战斗,阵地交由第60师接防。回过头来看写这篇文章的由头,那就是志愿军在这个地区到底伤亡了多少人,既然参战部队只有9500余人,加上军属炮兵团,军属的后勤力量也只有一万多人,那么阵亡24000人当然是不可能的了。这一仗,按照志愿军方面的记载,共阵亡了58师参战部队伤亡2795人,其中阵亡933人,算上后勤和军属炮兵支援力量的阵亡,伤亡阵亡比约为1比1.5,阵亡总数占参战兵力的9.5%,伤亡总数占参战人数的30%,可以说,是伤亡十分惨烈的一仗,但是从此战的战果以及战略态势来讲,58师完成了战役目的,掩护了兵团和伤员,后勤力量的撤退。此战,第20军第58师成功地阻击了“联合国军”“特遣队”凭借其装备优势对志愿军所实施的连续13天的尾追进攻,顽强的抗击了美军以及韩伪军共10个团,毙伤俘“联合国军”、南朝鲜军7400余名,毁伤坦克8辆,为掩护主力部队的转移和防御展开赢得了时间。对于稳定东线战局起到了力挽狂澜的重要意义。志愿军总部在5月30日就通令嘉奖58师,并将58师在阻击战中成功运用反击战术的经验通报全军,战役后,志愿军司令部和20军都有过嘉奖,但是58师华川阻击战的英勇事迹至今还是少有人提及。一方面是因为20军是粟裕的老部队新四军第1师,作风优秀,战绩优良却行事低调,另一方面则是华川阻击战虽然打的漂亮,以三团之力抗击敌优势兵力火力10个团多达10天,但是华川战斗比起五次战役中力挽狂澜的63军铁原阻击战还是差了一些传奇性,而且东线转移阶段虽然出现180师被围的情况,但是总体而言。至六月一日,第 47、第 42 军于新幕、南川店及伊川、玉洞里地区,第 20、第 27 军于鸡雄山、黑云吐岭建立了纵深防御,完成了全线防御部署,避免了联合国军进一步分割歼灭我主力部队的可能,因此58师虽然在东线力挽狂澜当机立断,并没有63军在铁原那样意义重大,因此提到5次战役的时候,我们一般不会刻意提到58师。至6月,双方横亘在三八线上互相铺平,战争也回到了五次战役开始前的样子李承晚的“破虏湖”大捷所以是一个志愿军打的还不错的战役,可以看出,没有成为韩军“大捷”的可能。那么韩军为啥会把这个仗当做是大捷呢?这就要从五次战役初期的韩伪6师,甚至更早之前说起了。正如国民党要在平型关战役中吹八路军平型关大捷一样,韩国人在那个时候,也需要一场“大捷”。在5次战役以前,大量的韩伪军被志愿军和人民军击溃,无法支持战线,这种弱旅的名号的成为了韩国人心中永远的痛。韩伪1军的白善烨将军后来在吹嘘自己的回忆录中也不得不吐槽到:现在回想一下,(在5月攻势中)我们并不能因为国军成为了中共军集中打击的目标就说它是一支弱的军队……让我们把视角转移回五次战役第一阶段的战斗:“加平地区野战阵地防御之敌穿插战斗”,故事的主角是志愿军第40军,这是一个大量使用美械装备,兵强马壮的部队,该战斗是典型朝鲜战场式的快速穿插战斗,志愿军集中兵力炮火,在4月22日对敌伪6师和陆战1师实施穿插进攻,仅22日,118和120师就突破了6师两个团的阵地,伪6师在一个晚上就不得不溃退,溃散速度之快以至于临近的24师和美国骑兵1师来不及接应。此役虽然仅仅歼敌2200人,但是40军缴获了220辆汽车,39门火炮(多为配属给伪6师的师属炮兵团),坦克17辆(其中伪6师10辆)。40军118师对韩6师的穿插分割与突破,现40军118师为合成118旅,绰号“暴风雨部队”对此,韩国方面的记载也很有趣,白善烨将军师长后来回忆说:……前面我们谈到了国军6师团。他们是在当天中共军的进攻下一夜之间就被击溃的师团。被美军9军团长霍格(William Hogg)中将痛骂为“怎么能把这样的人称为师团呢?”在持续的失败中,韩军必须得找一场像样的胜利来稳定自己的军心,就算找不到自己也得制造一场“大捷”。而五次战役转移阶段的作战正巧成为韩军为自己制造“大捷”最后的材料。在兵力兵器不占劣势却被两个师打的丢盔弃甲的韩6师,自然要找点面子,这个面子就是之后的转移阶段作战了。按照韩国方面的记载,6师团从史仓里被击退后,迎来了中共军的5月攻势,但它却以全新的面貌重新投入到了战斗中。6师团成功地将两个团分布在龙门山的后方,形成主要防御战线,并把一个团的兵力置于前方,用来引诱敌军。中共军误以为冲在前面的团是主要防御线,于是把有兵力都倾注于此,而此时6师团却命令两个团迂回进攻,将其包围。接着,6师团迎来了他们的胜利。被包围的中共军向后方撤退,一直逃到了华川水库。6师团有组织地、沉着冷静地击退了敌军。除了韩国人一贯的夸大其词,这种语焉不详的记载,三国演义式的战术战法,自然不能令人信服,韩国战史中,这段战史他们也是颇为矛盾,首先,韩国6师团,将这段战役称为:破虏湖大捷。此役按照韩方观点,这战役是从转移阶段一开始,也就是24日就打的,韩方先追击了我63军,随后攻击20军阵地,在5月22日至6月份的追击作战中,韩6师团号称共歼灭志愿军63军以及20军共10.5万人,其中在龙门山配合美军24师大量歼灭了63军。按照韩方的胜利当然,我们都知道63军在6月1日打起了著名的铁原反击战,但是如果此役之前他们遭到重创,一个师的韩军,那么“联合国军”在铁原和谁打的?韩军战史记载,他们曾经全歼了63军,随后63军又出现在铁原打了一场阻击战但是这并不影响韩军的“大捷”,因为他们之后对58师又来了一次“大捷”,在早期的资料中,他们是这样描述针对58师防御作战的。韩军将华川湖附近战斗称为“鹫峰附近战斗”,在早期,华川湖仅仅是韩6师集结的地点,并非战役发生的地点。那么,韩6师在战役发起地找到了两万四千个尸体,他们打死的是谁?华川是韩伪6师进攻58师前的集结地虽然“鹫峰附近战斗”基本上还原了58师作战的全貌,只不过出于6师从头到尾都仅仅出现在174团右翼和173团的一部分,参与的作战天数不多,因此在面对58师的时候,他们的战果也是不太敢添加水分的:不过算上在虚空中歼灭的63军,就是另外一个情况了。随后,在9军的战史中,他们对于美9军上报的数字,大概在13000人左右。也就是说,在1951年,这个数字还是20000人,不过很快,这个战斗就被韩国人“神话”了。在所谓的华川水库战斗发生后不久,时任韩国总统的李承晚亲自将华川水库改名为“破虏湖”作为战役的纪念。此役中,韩国向美国9军报的数字,大约也是1万名以上,随着“总统”钦定大捷的到来,正如好好一个大鹏湖被改名为破虏湖一样,韩国方面在这场战役的定位上则是越来越中,从最早的华川水库战斗更名为“芝岩里·破虏湖战役”最后数字最夸张的不是韩国的军史,而是韩国将军的回忆录:韩国时任伪1军军长白善烨将军甚至在回忆录里写道,“6师团有组织地、沉着冷静地击退了敌军。仅5月28日一天,他们就抓获了38000多名志愿军俘虏,获得了一场了不起的胜利。在这场战斗中,共有62000多名志愿军被杀或被俘,水库一带被鲜血染得鲜红。后来,李承晚总统给华川水库取名“破虏湖”,以示纪念。在1955年,李承晚甚至在此地修建了别墅,从此破虏湖,就和春川战役一样,成为韩国军队“自豪”的标志。1953年只有33岁的白善烨将军既然破虏湖出于上述因素成为了某种程度的标志,那么这个战役无论如何要吹下去。时至今日,韩国人依然承认在破虏湖,他们击杀了2万4千名志愿军。根据韩联社日的报道,韩国陆军本部旗下军事研究所26日出版发行的《芝岩里·破虏湖战役》一书记载,-30日,2.4141万名中国军人在江原道华川破虏湖附近在与韩美联军交战中阵亡,另有7905人被俘。也就是说,3.2046万名中国军人在破虏湖战役中死亡或被俘。该书据美国第9军团的一份指挥报告编制而成。不过韩联社倒是十分知趣的写道,战胜方在记录战绩时往往会夸大其词,战败方则会少报损失。虽然韩国军史研究院的报告依然暴露出韩国军队一贯以来的反共立场,令人感慨的是,当地的韩国人还算是友好的:韩中国际友好联络和平促进会会长许壮焕最先提议打捞葬于“破虏湖”的人民志愿军遗骸。他表示,打捞并归还中国人民志愿军遗骸、设立慰灵碑对实现半岛和平十分必要,我们必须化解双方的积怨,共筑双赢之路。他强调,这将成为宣告冷战时代彻底结束的标志,推动半岛实现永久和平。如今距离那场打出国威,保家卫国的自卫战争已经过去了60多年,随着近期金特会,朝鲜半岛战争的阴云终于透露出一丝和平的曙光。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观察者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独立而负责任,从这里读懂世界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18旅暴风雨部队旅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