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剑奇谭ol保卫麦子归义林在哪

小小的盐看上去平淡无奇,但在古代却曾是决定国家的生死和富强的关键。盐对农业社会的价值并不亚于石油对工业社会的价值。&br&&br&&b&盐相当于古代冰箱&/b&&br&作为现代人,你可能只看到日常做饭时用盐做调味剂,其实盐对古代老百姓的意义更像冰箱对现代人的意义。&br&&br&盐是保存菜、肉、鱼、奶的最重要的防腐原料,因为这些食物容易腐烂变质,不像谷类一样可以长期保存。但如果用盐腌成咸菜(酸菜)、火腿、咸鱼、奶酪制品&b&,&/b&就可以&b&保存数月甚至数年。&/b&古代的农民经常需要拿粮食去交换盐,来制作腌制食品。&br&&br&腌制食品除了老百姓长期自用,但更重要的是有了盐,商人就能够实现&b&远距离的食品贸易&/b&,这相当于古代版的冷链物流。&br&&br&&b&吃饭缺了盐就像汽车没了油&/b&&br&自从1万多年前人类发明农业后,人们的生活方式从狩猎逐渐转变为农耕,粮食中缺少盐,人不能再像以前一样通过动物来补充盐,转变为寻找含盐的矿物质。&br&&br&而通过在食物中加盐,每天摄入少量盐是最自然的方式,所以大部分食品消费中又都伴随着盐的消费。&br&&br&在古代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里,一个人要满足温饱需求,大部分可以靠自己来解决,但唯独盐很难靠自己解决,必须依赖外来的商人供应。&br&&br&商人通过盐的交换把大量孤立的社会系统建立起了相互连接,作为连接者的商人也自然获得了信息方面的优势,站在信息制高点上,商人能够发现系统之间可以套利的各种机会,而商人进一步的逐利行为又扩大了交换的种类和地理范围。&br&&br&&b&盐促进贸易系统的建立&/b&&br&古代内陆的人吃不到海鱼,但是做成咸鱼就可以运往内陆。农业地区的人吃不到北方草原的奶制品,但是用盐可以加工成奶酪运往南方。中原腹地的人也可以把牛肉晒成咸牛肉干运往四方。&br&&br&商人的远距离贸易运输过程无意间构建了复杂的物流和数据交换网络,商人、货物和信息就是网络里传送的报文。&br&&br&千万不要小看这一点,贸易交换网络可以极大促进工商业的繁荣。而工商业对社会进步的推动力要远远强于单纯的农业经济。因为贸易不仅可以创造大量财富,更重要的是可以全面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思想的交流、物种的交换、商业的创新、制度的创新和科学技术的创新,实现国家系统的全面升级。&br&&br&在历史上,从丝绸之路、香料贸易、大航海时代、到现在的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无一例外都激发了社会的大幅度的进步。&br&&br&&b&盛产盐相当于盛产石油&/b&&br&粮、盐、布、铁、畜是古代贸易的主体。盐是第二大宗的商品,所以在古代,盛产鱼盐的地方就非常适合发展工商业贸易,这些地区在经济上也远比单纯的农业地区发达。&br&&br&周武王平定商纣后就把原来东夷族所属的营丘(今山东淄博高青,&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view/6002379.htm%3FfromTaglis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陈庄西周遗址&/a&)封给姜子牙,“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b&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b&,而人民多归齐,&b&齐为大国&/b&。”《史记·齐太公世家》。&br&&br&周武王对功臣太大方了,相当于把波斯湾给了姜子牙。当然东夷族做了几千年的高富帅,一直不太服管,需要让老姜整治一下他们。&br&&br&不过营丘当时多是盐碱地,不适合农作物生长,因此人口不多。姜子牙到齐后,鼓励纺织等手工业,大力发展鱼盐等自由贸易,齐国的商品很快行销天下,而开明宽松的环境吸引了各国人才和商贾云集齐国。《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太公望封于营丘,地瀉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渔盐,则人物归之,繈全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0afb8af6f9879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0afb8af6f9879_r.jpg&&&/figure&&br&借助鱼盐之利,借助于古济水这条黄金水道(见上图),齐国人建立起大范围的贸易系统,向外出口鱼盐、布匹,从中原腹地进口大量粮食、物产,而齐国都城临淄也因为贸易,崛起为东方第一大都市。《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婴曾对楚王说:“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接踵而在。”春秋中期齐桓公时,临淄人口达到20万人,战国中期达到35万人,到了汉武帝则达到50万人。临淄就是当时像大上海这样的超级都市。&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6e12bf9fbf8_b.jpg& data-rawwidth=&570& data-rawheight=&6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6e12bf9fbf8_r.jpg&&&/figure&临淄齐国都城遗址平面图,《商周青铜文化》&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uus8.org/c/102/25/22.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第六节、列国城市的兴起&/a&&br&&br&战国时苏秦曾经估算,不要说整个齐国,就是仅仅靠临淄城的7万户,每户出3个男丁,就可以组成21万大军。《战国策·齐策一》中苏秦对齐宣王说:“临淄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br&&br&&b&盐是政府用来控制社会的控制回路&/b&&br&古代社会人们消费支出中食品支出比重最大,粮食也是古代贸易系统中最大宗的商品,而盐流总是和粮食流形影相伴。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只要控制了盐流,就可以控制了农业贸易。&br&&br&在系统控制中,我们可以用小电流的控制回路去控制、调节大电流的主回路。&br&在经济系统中,盐和汽油也可以充当控制回路的角色,以小博大,来控制更大的经济系统。&br&&br&以汽油为例,工业、运输业离不开汽油的消耗。通过控制燃油价格,例如给汽油加价就可以向所有交通工具征收燃油税或养路费。政府再靠养路费来运营、维护整个交通道路系统的正常运行。&br&&br&盐的生产非常集中,便于垄断管理,只要控制了盐的供应和价格,就可以向所有消费者征收食品消费税。中国古代的历朝历代都非常倚重于盐税,是政府收入中最大的来源之一。&br&&br&&b&盐是代价最低的征税手段&/b&&br&政府可以跑到1000个老百姓家里每户征收1元税,也可以从1个盐商身上征收1000元税,虽然征税总额一样,但征税成本却有天壤之别。前者需要维护多大规模的公务员队伍?每个公务员需要跑多少路才能征到税?&br&&br&而且每个人的盐消耗量少,即使涨价涨一倍,人们对价格也不敏感。最重要的是盐税可以隐藏在很多商品背后,绝大多数人不会意识到自己买的一只咸鱼里面,政府已经通过盐进行了征税。通过这种隐形的征税手段,盐还起到现代发票的作用!&br&&br&征盐税既不需要花钱圈养庞大的征税公务员队伍,也不会因为征税引发官民矛盾,真是最佳的征税手段。《管子·国蓄》:“民予则喜,夺则怒,民情皆然。先王知其然,故见予之形,不见夺之理。”&br&&br&&b&通过盐向全天下征税&/b&&br&公元前685年,管仲将盐铁从私有转变为国有,实行盐铁专卖制度,开辟了税收之外的另一个庞大财政来源。《史记·齐太公世家》“桓公既得管仲,与鲍叔、隰朋、高傒修齐国政,连五家之兵,&b&设轻重鱼盐之利&/b&,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说。”&br&&br&而齐桓公则通过砍柴煮盐,再借助于齐国商人在各诸侯国建立的庞大贸易网,实现了&b&全天下人向齐国交税&/b&。《管子·地数》“君伐菹薪煮泲水以籍于天下”。&br&&br&现在来看,管仲就是国企之父,盐铁专卖央企就是齐国共和国长子啊!推荐阅读:&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zgswcn.com/5337.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管仲变法:中国经济第一场成功变革&/a&。&br&&br&&b&盐是强国之本&/b&&br&春秋时代的齐国第一个实现经济的转型,发奋图强,国运蒸蒸日上。拥有充足财政收入的齐桓公,可以投入巨资用于扩军备战,不仅修建巨防和齐长城(比秦长城早400年),而且大量对外用兵。&br&&br&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没有庞大的后勤系统做支撑,是根本没法打仗的。《孙子兵法》说“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b&日费千金&/b&,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b&七十万家&/b&”。&br&&br&如果没有足够的财政收入,对外用兵会引发经济崩溃、民怨沸腾,简直就是亡国之举。但齐国不仅没有经济崩溃,而且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代第一个霸主。题主所说“管仲举盐而克楚”只不过是其中一役。&br&&br&没有盐带来的贸易系统提供财政支持,齐桓公哪有钱去组织多国维和部队、哪有钱年年开诸侯峰会、怎么维护周天下太平、又如何建立春秋国际新秩序呢?&br&&br&春秋战国时代,又有多少国家因为没有这样的系统支持,惨遭齐国蹂躏,遭遇亡国之灾呢?&br&&br&有了齐国的成功案例,诸国纷纷效仿。同样靠海的吴国也学去了,《汉书》:“吴煮东海之水为盐,以致富,国用饶足。”西汉吴王刘濞继续在淮南煮盐,富可敌国,但是后来因为造反(七国之乱)被汉景帝剿灭,算是古代版的萨达姆吧。&br&&br&正是因为中国古代政府掌控了盐,才有财力来维持一个庞大的中央集权的帝国系统。&br&不过同样因为有了丰厚的盐税,所以即使没有海外贸易的关税收入,国家也能维持正常运营,这也为明、清两代的闭关锁国政策提供了支撑。&br&&br&特别推荐《管子》一书,在对照着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一起看,就会知道为什么中国曾经强大,但为什么从明清时代快速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了。&br&&br&&b&结论&/b&&br&&ol&&li&&b&从个人层次,盐是生理必须品&br&&/b&&/li&&li&&b&从家庭层次,盐是古代老百姓冰箱&/b&&/li&&li&&b&从企业层次,盐促进&/b&&b&古代贸易网络建设&/b&&/li&&li&&b&从产业层次,&/b&&b&盐促进制度、科技不断升级&/b&&/li&&li&&b&从国家层次,盐帮助古代政府低成本的征税&/b&&br&&/li&&li&&b&从国际层次,盐是古代强国、称霸的坚实保障&/b&&br&&/li&&/ol&&br&&br&&b&盐还可以充当实物货币&/b&&br&因为盐便于保存和携带,而每个人生活又离不开盐,所以盐在很多地区被当作实物货币使用,古罗马有一个时期以食盐为士兵的报酬。&br&&br&虽然古代各地政府不赋予其法偿性,盐不是法定货币,但是古人一点儿也不担心自己的盐卖不出去,因为盐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交换。&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ngmchina.com.cn/web/%3Faction-viewnews-itemid-20243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探访埃塞俄比亚盐矿:极端环境盛产的白色金子&/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f100ctw.blogspot.com/2012/11/blog-post_2.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f100ctw.blogspot.com/20&/span&&span class=&invisible&&12/11/blog-post_2.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br&&b&盐也是革命的命根子&/b&&br&天朝在陕北创业时,有两个最大的本地收入来源,一个是盐,一个是土。&br&毛泽东曾说“宁失延安、不丢盐湾”,就是指盐是革命的命根子。&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b3518fadca516cb4d981e62c7d632983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3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b3518fadca516cb4d981e62c7d632983_r.jpg&&&/figure&轱辘井里打出卤水&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28ffaab993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3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28ffaab993_r.jpg&&&/figure&较淡的卤水晒成一堆堆盐土,盐土经过淋锅得到高浓度卤水&br&以上图片来自《&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ycwb.com/epaper/ycwb/html//content_510486.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十里盐湾》羊城晚报数字报刊&/a&&br&&br&&br&那个土,其实我什么都不知道……
小小的盐看上去平淡无奇,但在古代却曾是决定国家的生死和富强的关键。盐对农业社会的价值并不亚于石油对工业社会的价值。 盐相当于古代冰箱 作为现代人,你可能只看到日常做饭时用盐做调味剂,其实盐对古代老百姓的意义更像冰箱对现代人的意义。 盐是保存…
&p&——————————————————————————&/p&&p&&/p&&p&新开了一个专栏,专门讲历史地理。排版比都写到这个文章下面更方便一点。大家可以去那里看全部的。&/p&&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c_& class=&internal&&左图右史&/a&&/p&&p&——————————————————————————&/p&&p&先上一张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水系图。&/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6baea0e5ae83c0df24d73e_b.jpg& data-rawwidth=&5000& data-rawheight=&36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6baea0e5ae83c0df24d73e_r.jpg&&&/figure&&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bf1d5be708ca26fd61f033_b.jpg& data-rawwidth=&3880& data-rawheight=&2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8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bf1d5be708ca26fd61f033_r.jpg&&&/figure&&p&有一张更高清的水系图,由于太大,上传不了。&/p&&p&需要的可以去下载&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zjch.gov.cn/col/col745/index.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zjch.gov.cn/col/col745/&/span&&span class=&invisible&&index.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p&还有各省均有测绘与地理信息局,进去找“标准地图服务”有的省会提供水系图地形图等(没有版权才是最主要的)。&/p&&p&&br&&/p&&p&先从华东地区开始说起(江浙沪皖)&/p&&p&朱元璋刚建立明朝的时候,定都南京。为了拱卫京城,打造了一个南直隶(江南省),主体是今天的苏沪皖。&/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ec004fc61f43d247c6ce50_b.jpg& data-rawwidth=&420& data-rawheight=&43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20&&&/figure&&p&南直隶核心区是&b&太湖平原&/b&。至今还是中国九大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p&&p&本来杭嘉湖地区也是江南省的,后来浙江太小了,就把杭嘉湖地区给了浙江。(注,此处有误,江南省曾经包括过湖州和嘉兴,并没有包括过杭州,杭州一直是浙江的。谢谢&a href=&https://www.zhihu.com/people/xie-yi-hui-82& class=&internal&&心力交瘁的指出&/a&)&/p&&p&&br&&/p&&p&请注意此时黄河的走向,经过&b&徐州。&/b&&/p&&p&作为中国自古以来的经济核心区,首都所在地,江南省设立之初就有个重要目标就是保卫大明帝国的核心区域之一,太湖平原和京杭运河南段。&/p&&p&&br&&/p&&p&江南省的北部以&b&徐州&/b&为界,西部以&b&安庆&/b&为界。&/p&&p&为什么是这两个地方?&/p&&p&&br&&/p&&p&先来看看安庆。&/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70ddcd2248c9eb_b.jpg& data-rawwidth=&1592& data-rawheight=&12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9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70ddcd2248c9eb_r.jpg&&&/figure&&p&地图一眼看出,如果敌人从西方进攻,安庆是必经之路。&/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51c40e3cbf_b.jpg& data-rawwidth=&2268& data-rawheight=&11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26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51c40e3cbf_r.jpg&&&/figure&&p&再看看安庆城的位置,本来大别山脉和皖南山区之间仅有40公里左右宽度,在安庆处又有大龙山的再次收束。可以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af05bd7bd93ae1bb5d3a8a_b.jpg& data-rawwidth=&1866& data-rawheight=&12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6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af05bd7bd93ae1bb5d3a8a_r.jpg&&&/figure&&p&看下安庆北方陆路的河流。都是垂直于长江。东西向唯一的可大规模用兵交通通道就是长江。&/p&&p&&br&&/p&&p&那么为什么不是铜陵?&/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958e0c58ddfe_b.jpg& data-rawwidth=&2474& data-rawheight=&13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7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958e0c58ddfe_r.jpg&&&/figure&&p&&br&&/p&&p&可以看到,敌军可以绕过铜陵,选择从菜子湖北上庐江并进入巢湖,或者走南边七星河进攻南陵,宣城。&/p&&p&再看看铜陵,周边都是山啊。别人进攻庐江了,铜陵也做不到去攻击对方的后勤线,一个距离遥远,二个路上有山,三是铜陵本身太小。如果是南京倒是有余力守城同时去进攻,铜陵本身就不能屯多少兵。还是放在安庆去控制长江吧。&/p&&p&只有安庆是必经之路。安庆的著名战役是曾国藩李鸿章与太平天国的战斗。&/p&&p&&br&&/p&&p&&b&徐州&/b&&/p&&p&徐州历史太悠久了。徐州是古九州之一。最辉煌的时候应该是夏商周时期,徐国作为淮夷老大,带着群舒,巢等江淮小弟跟夏商周三朝对着干过。&/p&&p&徐州管辖的丰县,更是吹过“先有徐州后有轩,唯有丰县不记年”。&br&&/p&&p&徐州是淮海地区天然的中心城市。因为行政规划的缘故(四省交界,仅和江苏的宿迁,沭阳,东海接触)发展的其实不算很好。&/p&&p&苏豫皖鲁四省交界处不少人一直有成立淮海省的呼声,钦定的淮海省省会就是徐州。&/p&&p&说到徐州,一定要记住,徐州是黄河和京杭大运河的交界处(明清时期,1855年之前)&/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0bcfbd9f3e37d45f1b940c80fd1d0312_b.jpg& data-rawwidth=&4724& data-rawheight=&32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2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0bcfbd9f3e37d45f1b940c80fd1d0312_r.jpg&&&/figure&&p&这是中国的高等级航道图。可以看见,江南省核心区域水运交通极其便捷。&/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db6280bb6bcc_b.jpg& data-rawwidth=&1800& data-rawheight=&16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db6280bb6bcc_r.jpg&&&/figure&&p&密如蛛网的江苏水运系统。&/p&&p&&br&&/p&&p&徐州几乎就是这个水运系统的北部边缘。&/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fe98bb41b4fda00efcdbef_b.jpg& data-rawwidth=&1588& data-rawheight=&12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8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fe98bb41b4fda00efcdbef_r.jpg&&&/figure&&p&&br&&/p&&p&徐州地形。&/p&&p&几乎跟安庆一样,有山脉收束,控制一条水路交通要道(京杭大运河)&/p&&p&但是徐州跟安庆略有不同在于,徐州不光是为了防守,还有对外进攻。徐州背靠江南省水运系统,西有黄河水路(至少在古代,黄河用来运兵还是可以的。现代黄河无法走大船以及下游没有支流水系导致水运几乎废了)&/p&&p&有便利的交通,容易形成持久战,也方便屯兵屯粮。处在多个区域的交界处(山东泰山山地地带,河北平原地带,江苏皖南水乡)&/p&&p&处在南船北马的交界处。&/p&&p&对外用兵,对内防守,都是个极其重要的地方。&/p&&p&徐州的著名战争有,淮海战役等。&/p&&p&再说说徐州吧。我再加一张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744b2d592e74bdc19214_b.jpg& data-rawwidth=&3880& data-rawheight=&2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8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744b2d592e74bdc19214_r.jpg&&&/figure&&p&图我临时找的,还是2000年的。不过大体没差就行,2000年人口稠密的地方,在古代大部分时期几乎也是人口稠密的地方,没毛病。&/p&&p&注意河南东部地区的人口密度。&/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158ddc09_b.jpg& data-rawwidth=&1866& data-rawheight=&11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6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158ddc09_r.jpg&&&/figure&&p&可以看到,徐州,距离北方核心区域,河南非常接近了,还可以向北威胁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p&&p&以朱元璋北伐为例。&/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ee084ea5545dbc96aba1afacc4f27fa0_b.jpg& data-rawwidth=&680& data-rawheight=&8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ee084ea5545dbc96aba1afacc4f27fa0_r.jpg&&&/figure&&p&可见,朱元璋军队首先去了徐州东部(元运河与黄河交界处,就是现在下邳)分兵两路,平定山东地区之后,沿着黄河一线攻下了河南地区——对照人口密度图,我们知道,河南黄河沿岸是北方地区经济重心。&/p&&p&河南没了之后,元朝就很难筹措作战资源了。&/p&&p&朱元璋北伐之前,方案是两套的:1.直取大都(常遇春方案);2.先打下山东,再打下河南,再打下陕西,最后进攻大都。(朱元璋方案)。&/p&&p&详见&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item/%25E5%25BE%%25BE%25BE%25E5%258C%%25BC%2590%23reference-%255B1%255D--wra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徐达北伐_百度百科&/a&&/p&&p&朱元璋的理由是:“元建都百年,城守必固,若悬师深入,不能即破,顿于坚城之下,粮饷不继,援兵四集,进不得战,退无所据,必然陷入被动之中。”&/p&&p&里面有句话叫援军四集。那么这个援军四集,援军从何而来??自然是河南陕西等地征召的。如果打下河南,大都就很难征调援军了。&/p&&p&要攻打河南,徐州是非常重要的基地。&/p&&p&&br&&/p&&p&在看另一个北伐。&/p&&p&这是刘裕北伐的路线。彭城就是徐州。&/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6e0304cfbe6cba0ce114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6e0304cfbe6cba0ce114_r.jpg&&&/figure&&p&徐州一路向西,河南无险可守。利用黄河水运,后勤压力更小。&/p&&p&和朱元璋北伐选择几乎一致,从徐州开始向西进攻。&/p&&p&&br&&/p&&p&看看地形图吧。&/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6f366a0eb0e3b15dea9a4879f6aadaa2_b.jpg& data-rawwidth=&2602& data-rawheight=&10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60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6f366a0eb0e3b15dea9a4879f6aadaa2_r.jpg&&&/figure&&p&整个河南经济区域都受到来自徐州的威胁。徐州地形又是依山傍水,后有大运河作为后勤保障,有天然的防守优势。&/p&&p&徐州是逐鹿中原的起点之一。&/p&&p&&br&&/p&&p&&br&&/p&&p&华东地区其他较重要军事重镇还有淮南(寿县),合肥,南京,镇江等。&/p&&p&淮南(寿县),合肥可以算是一组。守江必守淮,中国古代多次南北对峙,沿着长江的少,反而是沿着秦岭淮河的极多。&/p&&p&为什么守淮??前面也说过,帝国的核心资产就是南京,以及南京背后的太湖平原地区,这片地区是怎样的不用我说了吧??&/p&&p&如果隔江对峙,敌人很容易就骚扰到帝国的核心区,破坏生产。至少要把敌人抵挡在淮河以北。&/p&&p&还有个重要原因是,大运河江北段,可以用来大量运输啊。敌军在江北岸囤积军备,就能形成持久战形势,在江南地区打个半年的,就算把北军打回去,南方经济也完蛋了。&/p&&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4a2f4d8648514aff659a7_b.jpg& data-rawwidth=&1860& data-rawheight=&11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6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4a2f4d8648514aff659a7_r.jpg&&&/figure&&p&核心资产无险可守,暴露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太不安全了。&/p&&p&&br&&/p&&p&守淮,淮南(寿县)和合肥的重要性就凸显了。&/p&&p&(淮南是一座煤炭城市。寿县是淮南下属县,在煤炭兴起之前,寿县才是这片区域的核心)&/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dd7b3edb2e3_b.jpg& data-rawwidth=&1888& data-rawheight=&12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8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dd7b3edb2e3_r.jpg&&&/figure&&p&这里,是个开口很大的口袋。淮南处在口袋中心位置。&/p&&p&和江苏不同,江苏水网过于发达,北方不习水战较难从江苏进攻,通常情况下,是利用淮河支流运输,从江淮平原地区进攻南京及背后的太湖平原。&/p&&p&再回到刚才的水系图。或者看看长江水系也行。&/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d7f37bdbeee35d50f3cc0c_b.jpg& data-rawwidth=&2500& data-rawheight=&11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d7f37bdbeee35d50f3cc0c_r.jpg&&&/figure&&p&合肥处在长江流域。&/p&&p&而淮南,是处在淮河流域。&/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336dcc31d7de94f8aabf5e73a36d9961_b.jpg& data-rawwidth=&1720& data-rawheight=&12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336dcc31d7de94f8aabf5e73a36d9961_r.jpg&&&/figure&&p&由于比例尺问题,有些细节无法显示。我再放大一点。&/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0e36a57b2a29a4d5466d_b.jpg& data-rawwidth=&1766& data-rawheight=&16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6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0e36a57b2a29a4d5466d_r.jpg&&&/figure&&p&&br&&/p&&p&箭头所指方向,是东淝河。&/p&&p&淮河水系和长江水系,之间这么接近,没想到吧??&/p&&p&安徽省在举全省之力打造一个江淮运河,就是要拓宽东淝河,让合肥沟通两大水系并成为安徽航运中心。&/p&&p&合肥,是江南水运系统的边缘区域,类似徐州。&/p&&p&淮南,则是延伸。&/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8a1a7ace308db856b6a8c963e22fe6b7_b.jpg& data-rawwidth=&1804& data-rawheight=&14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0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8a1a7ace308db856b6a8c963e22fe6b7_r.jpg&&&/figure&&p&依托八公山和东淝河水运,淮南地区一直是守淮的核心。&/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feff7de02f3d55ccd4037dce315ce6a8_b.jpg& data-rawwidth=&1890& data-rawheight=&14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9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feff7de02f3d55ccd4037dce315ce6a8_r.jpg&&&/figure&&p&寿县古城的交通和地理位置。&/p&&p&&br&&/p&&p&为什么不能绕过寿县??&/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aeeaac81194ea_b.jpg& data-rawwidth=&2286& data-rawheight=&14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28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aeeaac81194ea_r.jpg&&&/figure&&p&可以看到,寿县以东,南京以北,有数片山区,虽然不高。看到山,大家第一反应,应该是——分水岭!&/p&&p&分水岭的存在,意味着便捷的水运没有了。只能靠陆路运输,极其低效。山地的运输能力又是特别差。不能形成拉锯战,只能速战速决,不能短期之内解决战斗,拿下城池,那就被后勤拖垮。&/p&&p&&br&&/p&&p&所以必须拿下寿县,合肥,步步推进到南京。&/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ceeec09bef5a0_b.jpg& data-rawwidth=&1886& data-rawheight=&13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8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ceeec09bef5a0_r.jpg&&&/figure&&p&而且,无论是从淮南东部或者西部企图绕过淮南发起进攻,都会被南京方面派军从淮南或者合肥抄了后路,断了粮道。&/p&&p&所以寿县和合肥的古城,都是高配,用来长期固守待援的。&/p&&p&这是合肥的&/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aeb1dfd5d2f79a7fb472c14_b.jpg& data-rawwidth=&1512& data-rawheight=&9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1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aeb1dfd5d2f79a7fb472c14_r.jpg&&&/figure&&p&这是寿县的。&/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efb28fd08b8be1bb6a03541e_b.jpg& data-rawwidth=&1804& data-rawheight=&11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0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efb28fd08b8be1bb6a03541e_r.jpg&&&/figure&&p&&br&&/p&&p&这是归德府。可见前两者明显大一点。&/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dc3d88cd1b91a0cd254591_b.jpg& data-rawwidth=&1808& data-rawheight=&11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0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dc3d88cd1b91a0cd254591_r.jpg&&&/figure&&p&&br&&/p&&p&&b&南京镇江&/b&&/p&&p&南京镇江跟合肥淮南一样互为依托,一个可以控制京杭运河,据江而守的情况下,不清理镇江话,从京杭运河下来的敌军也是不能绕过去进攻别的区域的,绕了就被镇江出发的水军去大运河烧后勤了。&/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0c91f07b8a6bcfb9ddd72850ca03cceb_b.jpg& data-rawwidth=&2114& data-rawheight=&13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11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0c91f07b8a6bcfb9ddd72850ca03cceb_r.jpg&&&/figure&&p&镇江面对着大运河。&/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8487e24dbe44ee4a1a7f0d6d82e9b7e3_b.jpg& data-rawwidth=&1856& data-rawheight=&12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5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8487e24dbe44ee4a1a7f0d6d82e9b7e3_r.jpg&&&/figure&&p&依托江边的山地和背后的水运系统,控制长江和南段运河,镇江这个镇字还是有资格的。&/p&&p&&br&&/p&&p&南京更是,本来就是首都,又是长江防线的大脑。&/p&&p&这两地属于核心区最后一道防线。&/p&&p&打穿就没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033e35bb7d5eae4b94f911ad0ba8f36b_b.jpg& data-rawwidth=&2106& data-rawheight=&13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10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033e35bb7d5eae4b94f911ad0ba8f36b_r.jpg&&&/figure&&p&&br&&/p&&p&南京面向的是山区,滁州地区不少山呢。南京自己又是非常靠近核心地区,容易调集大军以逸待劳,击退远道而来的敌军,所以,敌军一般也不从滁州过来。&/p&&p&都是打下淮南,合肥之后,从巢湖一路到长江。&/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de66dc3eb64bd529809ecec_b.jpg& data-rawwidth=&2038& data-rawheight=&12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3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de66dc3eb64bd529809ecec_r.jpg&&&/figure&&p&可以看到,南京也是处在长江的收束处。&/p&&p&但是南京更多的不是起到安庆的作用,而是大脑和肉盾。&/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0a15e79e9d677cd176bde6_b.jpg& data-rawwidth=&2164& data-rawheight=&12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16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0a15e79e9d677cd176bde6_r.jpg&&&/figure&&p&&br&&/p&&p&如果敌军进攻芜湖,从芜申运河方向进攻太湖平原的话,就会受到来自南京的夹击。如果进攻宣城再去湖州,那也会受到南京从长江方向的攻击。&/p&&p&除了芜湖呢??又tm都是山,打无可打。&/p&&p&所以,南京的作用,其实就是,大肉盾,你不打不行的大肉盾。&/p&&p&只能顺江而下去进攻南京。&/p&&p&这个时候南京就可以靠着巨大的城墙,依山傍水的地形,还有秦淮河水运跟对方消耗了。只要对方一时半会打不下来,那就得撤。&/p&&p&而且南京还可以调用江南地区的人工水系系统从各个地方进攻对方,比如就可以从芜申运河派点水兵去攻击对方的后勤啊之类的。&/p&&p&&br&&/p&&p&坚持不了多久,对方撤了,然后赶快把合肥和寿县收复回来,再准备下一次防守。&/p&&p&南方坚持多年,就是靠着这套层层防御的消耗系统。&/p&&p&&br&&/p&&p&第二部分,华中地区(河南湖北湖南)&/p&&p&先讲河南南部和湖北的。河南北部的和陕西山西放一起讲比较好,都是太行八径,潼关,还有洛阳开封之类的。&/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be45191dbbc3ab56298ef3_b.jpg& data-rawwidth=&2120& data-rawheight=&13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12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be45191dbbc3ab56298ef3_r.jpg&&&/figure&&p&这里有很多城市要说。其实也是一套防御系统,依托汉江水系和秦岭大别山,核心是襄阳。&/p&&p&河南南部和湖北,我放一起说。这个是因为,南北对峙,一般来说,有三大战场。东部战场,淮河一线开始,到长江一线,算是一个战场。&/p&&p&中部战场,就是河南南部,湖北北部地区。&/p&&p&通常这个战场最重要,因为占领这里之后,可以威胁南方统治核心区,长江下游。&/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d05efe13d48_b.jpg& data-rawwidth=&2256& data-rawheight=&11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25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d05efe13d48_r.jpg&&&/figure&&p&先看看武汉北部。&/p&&p&这里,似乎跟大别山东段有点不一样,似乎有点“漏”。&/p&&p&确实有点“漏”,不过没啥,这种地形,可以修&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sogou.com/v191148.htm%3FfromTitle%3D%25E4%25B9%%%25E4%25B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义阳三关 - 搜狗百科&/a&&/p&&p&这里有三个著名关卡。&/p&&p&武胜关&/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78aeab5466aefcca8e8b10e_b.jpg& data-rawwidth=&1272& data-rawheight=&9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78aeab5466aefcca8e8b10e_r.jpg&&&/figure&&p&九里关&/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b76c71a76ea2afd68f51_b.jpg& data-rawwidth=&1424& data-rawheight=&10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2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b76c71a76ea2afd68f51_r.jpg&&&/figure&&p&平靖关&/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0f72eabde4cb5437aed795_b.jpg& data-rawwidth=&1214& data-rawheight=&11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1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0f72eabde4cb5437aed795_r.jpg&&&/figure&&p&&br&&/p&&p&三关位置大概是这样。&/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a1ade2eaca7ebe83f150fd88a99a3afa_b.jpg& data-rawwidth=&1584& data-rawheight=&15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8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a1ade2eaca7ebe83f150fd88a99a3afa_r.jpg&&&/figure&&p&路被堵住了。&/p&&p&但是东边呢??&/p&&p&东边漏的更大啊?&/p&&p&东边的防守重点是光州(今光山县,潢川县地区),鄂州(今武汉现在还有个叫鄂州的地方,不是历史上的鄂州!),和黄州(今黄冈)&/p&&p&我记得说南京的时候说过,滁州多山,从滁州进攻的话,会拉长后勤,增加运输难度,而且会疲军,被别人以逸待劳。&/p&&p&这里也是一样,可以看到地形是较为褶皱的。&/p&&p&不过其实这里还是发生过几场很重要的战争,暂且不说,等下就说到。&/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4d4ebd240cfff2c8d9cb191704dce40e_b.jpg& data-rawwidth=&2278& data-rawheight=&13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27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4d4ebd240cfff2c8d9cb191704dce40e_r.jpg&&&/figure&&p&&br&&/p&&p&先看看湖北总体的防御体系。&/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d9ddfe3e09f855aa67cfd4b5d796b29f_b.jpg& data-rawwidth=&1924& data-rawheight=&12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d9ddfe3e09f855aa67cfd4b5d796b29f_r.jpg&&&/figure&&p&我画一下。&/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a746ac01e91aefe5d5803b_b.jpg& data-rawwidth=&1888& data-rawheight=&14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8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a746ac01e91aefe5d5803b_r.jpg&&&/figure&&p&大概这样。&/p&&p&主要有三个进攻方向——1.进攻襄阳。2.走随州进攻(这个地区叫随枣走廊)3.强攻桐柏山和大别山之间的山间关卡。&/p&&p&随枣走廊在青铜器时代非常非常重要,曾侯乙墓就是这里出土。夏商周时期多次大战的发生地。以出土青铜器多出名。比如著名的曾侯乙墓就在随州。也是非常重要的区域。&/p&&p&&br&&/p&&p&另一条进攻方向,是汉水。&/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f147c216f0da8bde7f31a5f9c3d25aff_b.jpg& data-rawwidth=&1884& data-rawheight=&14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8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f147c216f0da8bde7f31a5f9c3d25aff_r.jpg&&&/figure&&p&这是我从中国流域水系图上截取的部分内容。&/p&&p&随枣通道,并不是汉江流域,而是涢水流域。&/p&&p&先看汉江水系。&/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9f3f19ed1a7f567feb4b0bc30dbaf8ae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13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9f3f19ed1a7f567feb4b0bc30dbaf8ae_r.jpg&&&/figure&&p&汉江流域在河南的部分,同河南南阳市范围几乎重叠,较大区别是南阳下属的桐柏县。桐柏县是淮河发源地,属于淮河流域。&/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adbf0470fc2ccf4efe1e6_b.jpg& data-rawwidth=&1796& data-rawheight=&13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9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adbf0470fc2ccf4efe1e6_r.jpg&&&/figure&&p&河南省地形图部分区域截图。过大只能部分上传。原图请在&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hnch.gov.cn/plus/view.php%3Faid%3D753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标准地图服务&/a&上下载。&/p&&p&这片区域,虽然分属两个省,但是确是一个完整的地理单元,南阳盆地。&/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eed4fbb3fe6f7c4d05e84_b.jpg& data-rawwidth=&1772& data-rawheight=&14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7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eed4fbb3fe6f7c4d05e84_r.jpg&&&/figure&&p&&br&&/p&&p&襄阳,在南阳盆地所有河流(唐河白河)的下游入汉江处,地形易守难攻,又是抵在南阳的一把刀。北方政权拿下襄阳,立刻可以以襄阳为基地,在襄阳处囤积粮草兵马,向下游大举进攻;北方政权没有拿下襄阳,襄阳就是悬在南阳盆地的利剑。整个南阳盆地无险可守,就像是丢了幽州的河北,一马平川。&/p&&p&这里也是多次北伐的发动地。&/p&&p&隆中对中有这么一句——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p&&p&这个宛,就是南阳。洛呢?洛阳。&/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8b856740afd71cfb020ff_b.jpg& data-rawwidth=&1008& data-rawheight=&10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8b856740afd71cfb020ff_r.jpg&&&/figure&&p&襄阳,宛,洛的距离。&/p&&p&图里还能看到许昌。当年关羽打下樊城(樊城和襄阳就隔着河),威震华夏的时候,吓得曹孟德要迁都——为啥啊?&/p&&p&无险可守了。&/p&&p&&br&&/p&&p&&br&&/p&&p&干脆放弃襄阳,从随枣走廊,顺着涢水进攻呢??&/p&&p&抱歉,无论如何,北攻南的战争中,中部战区只能有2个发动地——南阳(宛),或者信阳。&/p&&p&从南阳走随州进攻武汉的话,整个大后方完完整整的暴露在襄阳面前。&/p&&p&到时候主力在武汉,南阳一片空虚,襄阳会怎么搞??&/p&&p&顺着唐白河进攻南阳,进可攻退可守,后面还有一条汉江运输动脉。&/p&&p&诸葛亮都是这样想的。岳武穆北伐也是这样走的。&/p&&p&&br&&/p&&p&&br&&/p&&p&北方打下襄阳,那整个局势就变了。唐白河水系现在完整了,整个北方的作战资源有了易守难攻的集中地,交通又是顺水而下,可以从这里发动更大规模的战争。&/p&&p&大后方稳定了。进攻选择也多了——走随枣走廊,走汉江都可以。南方必须要分兵把守,消耗更多的资源。&/p&&p&&br&&/p&&p&在这片区域的作战中,谁有襄阳,谁有优势。&/p&&p&没有襄阳时,北方进攻选择。&/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aff831e02a6acd7ccb2dfb_b.jpg& data-rawwidth=&1700& data-rawheight=&13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aff831e02a6acd7ccb2dfb_r.jpg&&&/figure&&p&有了襄阳之后的北方进攻选择。&/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c672efc438eaabd424f8d8ef043dce54_b.jpg& data-rawwidth=&1726& data-rawheight=&12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2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c672efc438eaabd424f8d8ef043dce54_r.jpg&&&/figure&&p&可见,有了襄阳和没有襄阳的北方军队,作战态势完全不同。&/p&&p&明天补充从襄阳发动的北伐相关内容。&/p&&p&&br&&/p&&p&&br&&/p&&p&第三部分,华北地区(内蒙古河北山西)&/p&&p&第四部分,西北地区(陕西甘肃宁夏新疆)&/p&&p&第五部分,西南地区&del&(云贵川藏)&/del&(云贵川渝藏)&/p&&p&&br&&/p&&p&待续。&/p&&p&(东北和华南都有,刚才忘记写了抱歉)&/p&
——————————————————————————新开了一个专栏,专门讲历史地理。排版比都写到这个文章下面更方便一点。大家可以去那里看全部的。——————————————————————————先上一张中国地形图和中国…
&blockquote&&blockquote&
出自魏晋南北朝贴吧:&br&&b&1、古籍: &/b&&/blockquote&&blockquote&&b&三国志,〔西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中华书局1959年版
&/b&&br&&b&晋书,〔唐〕房玄龄等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
&/b&&/blockquote&&blockquote&&b&宋书,〔梁〕沈约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
&/b&&br&&b&南齐书,〔梁〕萧子显撰,中华书局1972年版
&/b&&/blockquote&&blockquote&&b&魏书,〔北齐〕魏收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
&/b&&br&&b&梁书,〔唐〕姚思廉撰,中华书局1973年版
&/b&&/blockquote&&blockquote&&b&陈书,〔唐〕姚思廉撰,中华书局1972年版
&/b&&br&&b&北齐书,〔唐〕李百药撰,中华书局1972年版
&/b&&/blockquote&&blockquote&&b&周书,〔唐〕令狐德棻等撰,中华书局1971年版
&/b&&br&&b&南史,〔唐〕李延寿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
&/b&&/blockquote&&blockquote&&b&北史,〔唐〕李延寿撰,中华书局1975年版
&/b&&br&&b&隋书,〔唐〕魏征等撰,中华书局1973年版
&/b&&/blockquote&&blockquote&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编,〔元〕胡三省注,顾颉刚等点校,中华书局1956年版
&br&&br&华阳国志校注,〔东晋〕常璩撰,刘琳校注,巴蜀书社1984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世说新语笺疏,〔南朝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余嘉锡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
&br&文选,〔南朝梁〕萧统编,〔唐〕李善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洛阳伽蓝记校释,〔北魏〕杨炫之撰,周祖谟校释,中华书局1987年版
&br&水经注疏,〔北魏〕郦道元撰,杨守敬、熊会贞疏,段熙仲点校,陈桥驿复校,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颜氏家训集解,〔北齐〕颜之推撰,王利器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br&唐律疏议,〔唐〕长孙无忌等撰,刘俊文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唐六典,〔唐〕李林甫等撰,陈仲夫点校,中华书局1992年版
&br&初学记,〔唐〕徐坚等撰,中华书局1962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通典,〔唐〕杜佑撰,王文锦等点校,中华书局1988年版
&br&元和郡县图志,〔唐〕李吉甫撰,贺次君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艺文类聚,〔唐〕欧阳询等撰,汪绍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年版
&br&建康实录,〔唐〕许嵩撰,张忱石点校,中华书局1986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太平御览,〔北宋〕李昉等撰,中华书局1960年版(据上海涵芬楼影印宋本复制重印)
&br&文苑英华,〔北宋〕李昉等撰,中华书局1966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册府元龟,〔北宋〕王钦若等撰,中华书局1960年版
&br&唐会要,〔北宋〕王溥撰,中华书局1955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五代会要,〔北宋〕王溥撰,中华书局1998年版
&br&文献通考,〔元〕马端临撰,中华书局1986年版(据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十通本影印)
&/blockquote&&blockquote&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中华书局1980年版(据世界书局本影印)
&br&四库全书总目,〔清〕永瑢等撰,中华书局1965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金石萃编,〔清〕王昶撰,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年版(据1921年扫叶山房本影印)
&br&八琼室金石补正,〔清〕陆增祥撰,文物出版社1985年(据吴兴刘氏希古楼刊本影印)
&/blockquote&&blockquote&廿二史考异,〔清〕钱大昕撰,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br&廿二史札记校证,〔清〕赵翼撰,王树民校证,中华书局1984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十七史商榷,〔清〕王鸣盛撰,北京市中国书店1987年版(据上海文瑞楼版影印)
&br&历代职官表,〔清〕纪昀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后汉书三国志补表三十种,刘祜仁点校,中华书局1984年版
&br&三国会要,〔清〕杨晨撰,中华书局1956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南朝宋会要,〔清〕朱铭盘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br&南朝齐会要,〔清〕朱铭盘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南朝梁会要,〔清〕朱铭盘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br&南朝陈会要,〔清〕朱铭盘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两晋六朝文,〔清〕严可均辑,中华书局1958年版(据广州广雅书局刻本复制重印)
&br&全唐文,〔清〕董诰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三国志集解,卢弼集解,中华书局1982年版
&br&晋令辑存,张鹏一撰,三秦出版社1989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b&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赵万里集释,科学出版社1956年版
&/b&&br&&b&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赵超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b&&/blockquote&&blockquote&唐代墓志汇编,周绍良、赵超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br&国家图书馆善本金石组,历代石刻史料汇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著,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文物出版社1999年版
&br&唐五代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辑录,唐耕耦等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吐鲁番出土文书,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等编,文物出版社年版
&br&二十五史补编(二、三、四册),中华书局1955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b&2、论著
&/b&&br&&b&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万绳楠整理,黄山书社1984年版
&/b&&/blockquote&&blockquote&魏晋南北朝史(上、下),王仲荦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年版
&br&两晋南北朝史(上、下),吕思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隋唐帝国形成史论,谷川道雄(日)著,李济沧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br&&b&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唐长孺著,三联书店1955年版
&/b&&/blockquote&&blockquote&&b&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唐长孺著,三联书店1957年版
&br&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唐长孺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br&&/b&&br&&b&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唐长孺著,中华书局1983年版
&/b&&/blockquote&&blockquote&山居存稿,唐长孺著,中华书局1989年版
&br&&b&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周一良著,中华书局1985年版
&/b&&/blockquote&&blockquote&&b&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周一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b&&br&严耕望史学论文选集,严耕望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台北)1991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b&中国中古政治史论,毛汉光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
&/b&&br&&b&中国中古社会史论,毛汉光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
&/b&&/blockquote&&blockquote&读史集,何兹全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br&读史存稿,缪钺著,三联书店1963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才不才斋史学论文集,祝总斌著,三秦出版社2004年版
&br&魏晋南北朝史论,黎虎著,学苑出版社1999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魏晋南北朝史探索,郑欣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br&六朝史论,朱大渭著,中华书局1998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唐研究论文选集,池田温(日)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br&国史探微,杨联升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六朝隋唐),刘俊文主编,中华书局1992年版
&br&日本中青年学者论中国史(六朝隋唐),刘俊文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b&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br&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著,中华书局2004年版
&/b&&br&&br&五朝门第,王伊同著,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78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六朝的城市与社会,刘淑芬著,学生书局(台北)1992年版
&br&拓跋史探,田余庆著,三联书店2003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从平城到洛阳—拓跋魏文化转变的历程,逯耀东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台北)1985年版
&br&从西郊到南郊:国家祭典与北魏政治,康乐著,稻禾出版社(台北)1995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北魏政治与制度论稿,张金龙著,甘肃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br&北魏政治史研究,张金龙著
,甘肃教育出版社 1996年&br&&b&北魏政治史(1—9),张金龙著 ,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8年(尚未出完) &/b&&br&&br&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编卷中),严耕望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台北)1963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第三、四卷),白钢主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br&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祝总斌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汉唐外交制度史,黎虎著,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br&察举制度变迁史稿,阎步克著,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b&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阎步克著,中华书局2002年版
&/b&&br&北魏官僚机构研究,郑钦仁著,牧童出版社(台北)1976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皇权、礼仪与经典诠释:中国古代政治史研究,甘怀珍著,财团法人喜玛拉雅研究发展基金会(台北),2003年
&br&魏晋南北朝禁卫武官制度研究(上、下),张金龙著,中华书局2004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b&魏晋南北朝兵制研究,高敏著,大象出版社1998年版
&/b&&br&&b&府兵制度研究,岑仲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b&&/blockquote&&blockquote&&b&府兵制度考释,谷霁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b&&br&唐书兵志笺证,唐长孺著,中华书局1962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b&北周六典,王仲荦著,中华书局1979年版
&br&晋书地理志校注,孔祥军著,新世界出版社,2012年&/b&&br&&b&北周地理志,王仲荦著,中华书局1980年版
&br&北齐地理志,施和金著,中华书局2008年&/b&&/blockquote&&blockquote&九朝律考,程树德著,中华书局1963年版
&br&历代刑法考,沈家本撰,邓经元、騈宇骞点校,中华书局1985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汤用彤著,中华书局1983年版
&br&魏晋神仙道教,胡孚琛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汉唐佛寺文化史,张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br&士与中国文化,余英时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元白诗笺证稿,陈寅恪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br&唐代科举与文学,傅璇琮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儒释道与魏晋玄学形成,王晓毅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br&魏晋隋唐乡村社会研究,齐涛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中国古代民族史研究,黄烈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br&乌桓与鲜卑,马长寿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马长寿著,中华书局1985年版
&br&&b&北朝胡姓考,姚薇元著,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b&&/blockquote&&blockquote&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姓氏研究,陈连庆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
&br&中国中世西北民族关系研究,周伟洲著,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蔡鸿生著,中华书局2001年版
&br&西域史地文物丛考,马雍著,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向达著,三联书店1957年版
&br&西域史地丛稿初编,张广达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敦煌吐鲁番文书论丛,朱雷著,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br&敦煌艺术宗教与精神文明,姜伯勤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唐五代敦煌寺户制度,姜伯勤著,中华书局1987年版
&br&敦煌学十八讲,荣新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归义军史研究—唐宋时代敦煌历史考索,荣新江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br&两汉魏晋南北朝与西域关系史研究,余太山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荣新江著,三联书店2001年版
&br&唐代的外来文明,谢弗(美)著,吴玉贵译,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
&/blockquote&&blockquote&唐、吐蕃、大食政治关系史,王小甫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br&隋唐帝国与东亚,〔日〕堀敏一著,韩升编译,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中国北周珍贵文物,贠安志著,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
&br&北京大学盛唐研究丛书,荣新江等著,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日中国际共同研究――地域社会在六朝政治文化上所起的作用,〔日〕谷川道雄编,玄文社1989年版
&br&九品官人法の研究——科举前史,〔日〕宫崎市定著,同朋舍1956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秦汉隋唐史の研究,〔日〕滨口重国著,东京大学出版会1966年初版、1971年再版
&br&六朝史研究??政治?社会篇,〔日〕宫川尚志著,平乐寺书店1964年初版、1977年再版
&/blockquote&&blockquote&中国古代籍帐研究??概观?录文(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研究报告31),〔日〕池田温著,东京大学出版会1979年版
&br&六朝贵族制社会の研究,〔日〕川胜义雄著,岩波书店1982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魏晋南朝の贵族制〔日〕越智重明著,研文社1982年版
&br&六朝贵族制研究,〔日〕中村圭尔著,风间书房1987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中国贵族制社会の研究,〔日〕川胜义雄、砺波护编,同朋舍1987年版
&br&魏晋南北朝官僚制研究,〔日〕洼添庆文著,汲古书院2003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魏晋南北朝时代の民族问题,〔日〕川本芳昭著,汲古书院1998年版
&br&六朝都督制研究,〔日〕小尾孟夫著,溪水社2001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中国中世史研究——六朝隋唐的社会与文化,〔日〕中国中世史研究编,东海大学出版会1970年版
&br&隋唐帝国と东亚世界,〔日〕唐代史研究会编,汲古书院1979年版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中国都市の历史的研究,〔日〕唐代史研究会编,刀水书房1988年版
&/blockquote&&br&&blockquote&魏晋南北朝史专著目录()
&br&刘驰《六朝士族探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
&/blockquote&&blockquote&梁满仓《汉唐间政治与文化探索》,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
&br&卫广来《汉魏晋皇权嬗代》,书海出版社,2002年。
&/blockquote&&blockquote&马植杰《马植杰秦汉三国史论文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
&br&高敏《魏晋南北朝兵制研究》,大象出版社,1998年。
&/blockquote&&blockquote&谢宝富《北朝婚丧礼俗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br&李书吉《北朝礼制法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
&/blockquote&&blockquote&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学苑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
&br&陈良伟《丝绸之路河南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blockquote&&blockquote&侯旭东《五、六世纪北方民众佛教信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br&陈爽《世家大族与北朝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blockquote&&blockquote&李小树《秦汉魏晋南北朝监察史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br&王利华《中国华北饮食文化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blockquote&&blockquote&周建江《太和十五年——北魏政治文化变革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
&br&方诗铭《三国人物散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blockquote&&blockquote&胡阿祥《魏晋本土文学地理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br&雷依群《北周史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blockquote&&blockquote&傅克辉《魏晋南北朝籍账研究》,齐鲁书社,2001年。
&br&王启涛《魏晋南北朝语言学史论考》,巴蜀书社,2001年。
&/blockquote&&blockquote&汪波《魏晋北朝并州地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
&br&李凭《北魏平城时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blockquote&&blockquote&周征松《魏晋隋唐间的河东裴氏》,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
&br&熊德基《六朝史考实》,中华书局,2000年。
&/blockquote&&blockquote&牛润珍《汉至唐初史官制度的演变》,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
&br&程维荣《拓跋宏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blockquote&&blockquote&汪维辉《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br&朱大渭等《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blockquote&&blockquote&黎虎《魏晋南北朝史论》,学苑出版社,1999年。
&br&黎虎《汉唐外交制度史》,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
&/blockquote&&blockquote&王素《高昌史稿——统治编》,文物出版社,1998年。
&br&王素《高昌史稿——交通编》,文物出版社,2000年。
&/blockquote&&blockquote&王素《敦煌吐鲁番文献》,文物出版社,2002年。
&br&阎步克《乐师与史官——传统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论集》,三联书店,2001年。
&/blockquote&&blockquote&阎步克《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中华书局,2002年。
&br&李蔚然《南京六朝墓葬的发现与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
&/blockquote&&blockquote&巫鸿主编《汉唐之间的宗教艺术与考古》,文物出版社,2000年。
&br&巫鸿主编《汉唐之间文化艺术的互动与交融》,文物出版社,2001年。
&/blockquote&&blockquote&杨泓《汉唐美术考古和佛教艺术》,科学出版社,2000年。
&br&孙机《中国古舆服论丛》(增订本),文物出版社,2001年。
&/blockquote&&blockquote&刘长东《晋唐间弥陀净土信仰研究》,巴蜀书社,2000年。
&br&米文平著《鲜卑史研究》,中州古籍版,2000年
&/blockquote&&blockquote&朱大渭《六朝史论》,中华书局,1998年
&br&范子烨《中古文人生活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
&/blockquote&&blockquote&薛瑞泽《嬗变中的婚姻——魏晋南北朝婚姻形态研究》,三秦出版社,2001年
&br&薛瑞泽《汉唐间河洛地区经济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blockquote&&blockquote&唐长孺《唐长孺社会文化史论丛》,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
&br&胡阿祥《六朝疆域与六朝政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blockquote&&blockquote&周勋初《魏晋南北朝文学论丛》,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
&br&刘磐修《盛世探源——汉唐农业发展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
&/blockquote&&blockquote&韩国河《秦汉魏晋丧葬制度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
&br&王永平《六朝江东世族之家风家学研究》,江苏古籍,2003年1月
&/blockquote&&blockquote&王承文《敦煌古灵宝经与晋唐道教》,中华书局,2002年11月
&br&汪维辉《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
&/blockquote&&blockquote&康中干《有无之辨——魏晋玄学本体思想再解读》,人民出版社,2003年5月
&br&孙明君《汉魏文学与政治》,商务印书馆,2003年3月
&/blockquote&&blockquote&章义和《地域集团与南朝政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br&&br&李文才《南北朝时期益梁政区研究》,商务印书馆,2002年
&/blockquote&&blockquote&丁福林《宋书校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br&许福谦《南北朝二史八书疑年录》,北京出版社、文津出版社,2003年
&/blockquote&&blockquote&王青《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与神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br&张承宗《六朝民俗》(六朝文化丛书),南京出版社,2002年
&/blockquote&&blockquote&卢海鸣《六朝都城》(六朝文化丛书),南京出版社,2002年
&br&李裕群《北朝晚期石窟寺研究》(考古新视野丛书),文化出版社,2003年
&/blockquote&&blockquote&郑岩《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考古新视野丛书),文化出版社,2002年
&br&姜波《汉唐都城礼制建筑研究》(考古新视野丛书),文化出版社,2003年
&/blockquote&&blockquote&陶新华《魏晋南朝中央对地方军政官的管理制度研究》,巴蜀书社,2003年
&br&田余庆《拓跋史探》,三联书店,2003年
&/blockquote&&blockquote&葛兆光《屈服史及其他:六朝隋唐道教的思想史研究》,三联书店,2003年
&br&罗维明《中古墓志语词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
&/blockquote&&blockquote&韩树峰《南北朝时期淮汉迤北的边境豪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br&《儒释道与魏晋玄学形成》-王晓毅-中华书局-2003
&/blockquote&&blockquote&《“八王之乱”丛稿》-林校生-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br&《北朝儒学及其历史作用》-刘惠琴-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
&/blockquote&&blockquote&《先秦至隋唐时期西北少数民族迁徙研究》-李吉和-民族出版社-2003
&br&《士人·皇帝·宦官》-马良怀-岳麓书社-2003
&/blockquote&&blockquote&《北魏盛乐时代》-王凯-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
&br&《生态史学视野下的十六国北魏兴衰》-张敏-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材不材斋文集》-祝总斌-三秦出版社-2004
&br&《魏晋名士研究》-邱少平-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汉末魏晋南北朝坞壁考论》-夏毅辉-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
&br&《古史新论》-王大建-齐鲁书社-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孙吴文化》-王永平-南京出版社-2005
&br&《东晋文化》-张学锋、傅江-南京出版社-2005
&/blockquote&&blockquote&《南朝文化上》-万林、程章灿-南京出版社-2005
&br&《南朝文化下》-李天石-南京出版社-2005
&/blockquote&&blockquote&《五凉史探》(增补本)-赵向群-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
&br&《六朝文史论丛》-邱敏-南京出版社-2005
&/blockquote&&blockquote&《枳室史稿》-齐陈骏-甘肃文化出版社-2005
&br&《中国西北古代少数民族宗法文化研究》-廖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blockquote&&blockquote&《祁山遗恨——三国政治哲学初探》-傅小凡、杜明富-敦煌文艺出版社-2005
&br&《氐族研究》-孙功达-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
&/blockquote&&blockquote&《六朝疆域与政区研究》(修订本)-胡阿祥-学苑出版社-2005
&br&《魏晋南北朝刑法体制研究》-薛菁-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blockquote&&blockquote&《魏晋人物品题研究》-黄少英-齐鲁书社-2006
&br&《江南社会经济研究·六朝隋唐卷》-胡阿祥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blockquote&&blockquote&《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柳春新-岳麓书社-2006
&br&《汉晋之际道家思想研究》-马良怀-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blockquote&&blockquote&《魏晋南北朝史论文集》-巴蜀书社-2006
&br&《宋书州郡志汇释》-胡阿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blockquote&&blockquote&《汉唐财政史论》-陈明光-岳麓书社-2003
&br&《北朝隋唐均田制度新探》-杨际平-岳麓书社-2003
&/blockquote&&blockquote&《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研究》-余太山-中华书局-2003
&br&《先秦至隋唐时期西北少数民族迁徙研究》-李吉和-民族出版社-2003
&/blockquote&&blockquote&《四-六世纪内迁胡人家族制度研究》-柏喜贵-民族出版社-2003
&br&《中国中古史论集》-张国刚主编-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
&/blockquote&&blockquote&《中国古代及中世纪史》-何兹全-鹭江出版社-2003
&br&《一得集》-张泽咸-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
&/blockquote&&blockquote&《九品官人法考论》-胡舒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br&《魏晋南北朝城市管理研究》-任重、陈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blockquote&&blockquote&《魏晋南北朝经济史探》-蒋福亚-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
&br&《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蒋福亚-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北魏孝文帝以后北朝官僚制度研究管理》-陶新华-巴蜀书社-2004
&br&《秦汉魏晋南北朝史论考》-高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魏晋南北朝禁卫武官制度研究》-张金龙-中华书局-2004
&br&《北朝史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殷宪主编-商务印书馆-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秦汉魏晋史探微》(重订本)-田余庆-中华书局-2004
&br&《中国5-10世纪的寺院经济》-[法]谢和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两晋南北朝徙民中若干问题研究》-杨洪权-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
&br&《两汉魏晋南北朝的坞壁》-[韩]具圣姬-民族出版社-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与政治的关系》-李传印-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br&《中古世家大族清河崔氏研究》-夏炎-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九品中正制略论稿》-张旭华-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
&br&《建安七子研究》-王鹏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魏晋玄学史》-余敦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br&《魏晋文学中的中原文化》-卫绍生-学苑出版社-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魏晋南北朝中间地带研究》-陈金凤-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
&br&《中古士人迁移与文化交流》-王永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blockquote&&blockquote&《魏晋南北朝史发微》-高敏-中华书局-2005
&br&《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朝廷、州县与村里》-侯旭东-商务印书馆-2005
&/blockquote&&blockquote&《魏晋隋唐婚姻形态研究》-李金河-齐鲁书社-2005
&br&《孙吴政治与文化史论》-王永平-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blockquote&&blockquote&《汉晋家族研究》-阎爱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br&&b&《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宗族关系研究》-李卿-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b&&/blockquote&&blockquote&&b&《两汉魏晋南朝州,刺史制度研究》-汪清-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b&&br&《魏晋南北朝隋陵》-潘伟斌-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六朝帝陵》-[日]曾布川宽-南京出版社-2004
&br&《北朝晚期石窟寺研究》-李裕群-文物出版社-2003
&/blockquote&&blockquote&《六朝文化概论》-许辉、李天石-南京出版社-2003
&br&《六朝科技》-戴洪才、周瀚光-南京出版社-2003
&/blockquote&&blockquote&《六朝史学》-邱敏-南京出版社-2003
&br&《高昌国——公元五至七世纪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移民小社会》-宋晓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blockquote&&blockquote&《三国史研究》-张大可-华文出版社-2003
&br&《北魏史话》-管芙蓉-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
&/blockquote&&blockquote&《魏晋士人人格精神——<世说新语>的士人精神史研究=-宁稼雨-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br&《中国史学思想通史·魏晋南北朝卷》-庞天佑-黄山书社-2003
&/blockquote&&blockquote&《中国政治通史·分裂与对峙的魏晋南北朝政治》-胡戟-泰山出版社-2003
&br&《汉晋唐时期农业》-张泽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blockquote&&blockquote&《六朝经学与玄学》-田汉云-南京出版社-2003
&br&《中国五——十世纪的寺院经济》-谢和耐著-耿升译-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六朝史学文献学论丛》-邱敏-南京出版社-2004
&br&《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罗新、叶炜-中华书局-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六朝宗教》-许抗生-南京出版社-2004
&br&《汉唐文化与高昌历史》-孟宪实-齐鲁书社-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魏晋南北朝正史订补文献汇编》-徐蜀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br&《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要注》-余太山注-中华书局-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清河崔氏与北朝儒学》-王华山-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
&br&《中古时代的兰陵萧氏》-杨荫楼-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簪缨世家琅邪王氏家族》-李伯奇-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
&br&《北朝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大同平城北朝研究会编-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北朝法制研究》-邓奕琦-中华书局-2005
&br&《三国志补编》-&二十五史补编&编委会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
&/blockquote&&blockquote&《两晋南北朝九史补编》-&二十五史补编&编委会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
&br&《云冈石窟与北魏时代》-李恒城编-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blockquote&&blockquote&《武汉通史·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卷》-刘玉堂主编-武汉出版社-2005
&br&《从游士到儒士——汉唐士风与文风论稿》-查屏球-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blockquote&&blockquote&《五朝门第》-王伊同-中华书局-2006
&br&《王伊同学术论文集》-王伊同-中华书局-2006
&/blockquote&&blockquote&《社会与国家关系视野下的汉唐历史变迁》-牟发松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br&《汉魏制度丛考》-杨鸿年-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blockquote&&blockquote&《两晋南北朝史》-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br&《吕思勉读史札记》-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blockquote&&blockquote&《洛阳伽蓝记校笺》-&北魏&杨炫之著杨勇先生校笺-中华书局-2006
&br&《乌桓与鲜卑》-马长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blockquote&&blockquote&《氐与羌》-马长寿遗著周伟洲整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br&《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马长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blockquote&&blockquote&《突厥人与突厥汗国》-马长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br&《汉赵国史》-周伟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blockquote&&blockquote&《敕勒与柔然》-周伟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br&《南凉与西秦》-周伟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blockquote&&blockquote&《土谷浑史》-周伟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br&《三国前传》-于涛-中华书局-2006
&/blockquote&&blockquote&《梁武帝及其时代》-赵以武-凤凰出版社-2006
&br&《朱绍侯文集》-朱绍侯-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blockquote&&blockquote&《赤壁之战研究》-张靖龙-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
&br&《玄学与魏晋社会》-李建中、高华平-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
&/blockquote&&blockquote&《南北朝八书二史疑年录》-许福谦-北京出版社-文津出版社-2003
&br&《六朝文物》-罗宗真、王志高-南京出版社-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胡汉之间——丝绸之路与西北历史考古》-罗丰-文物出版社-2004
&br&《玄学与长江文化》-马良怀、徐华-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吴简研究·第1辑》-北京吴简研讨班编-崇文书局-2004
&br&《魏晋作家创作心态研究》-王晓卫-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长沙三国吴简暨百年来简帛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中华书局-2005
&br&《中国东南佛教史》-严耀中-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blockquote&&blockquote&《西晋作家的人格与文风》-叶枫宇-上海三联书店-2006
&br&《浙江通史·第3卷·秦汉六朝卷》-王志邦-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
&/blockquote&&blockquote&《北朝研究存稿》-李凭-商务印书馆-2006
&br&《宋书校议》,作者:丁福林著出版社:上海古籍
&/blockquote&&blockquote&港台:
&br&《五胡史纲》-赵丕承-艺轩图书出版社-2000
&/blockquote&&blockquote&《魏晋名士人格研究》-李淸筠-文津出版社-2000
&br&《魏晋儒道互补之研究》-蔡忠道-文津出版社-2000
&/blockquote&&blockquote&《谈有论无:魏晋玄学》-王德有-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0
&br&《魏晋史学的思想与社会基础》-逯耀东-东大图书公司-2000
&/blockquote&&blockquote&《五胡史论》-刘学铫-南天书局-2001
&br&《陈朝的政治结构与族群问题》-吕春盛-稻香出版社-2001
&/blockquote&&blockquote&《汉魏六朝佛教概观》-蔡日新-文津出版社-2001
&br&《慈悲清净—佛教与中古社会生活》刘淑芬-三民书局-2001
&/blockquote&&blockquote&《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法律史》-李贞德-三民书局-2001
&br&《两汉魏晋哲学史》-曾春海-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1
&/blockquote&&blockquote&《情感与制度:魏晋时代的母子关系》-郑雅如-国立台湾大学出版委员会出版-2001
&br&《六朝建康》-郭黎安-香港天马图书公司-2002
&/blockquote&&blockquote&&b&《关陇集团的权力结构演变—西魏北周政治史研究》-吕春盛-稻乡出版社-2002&/b&&br&《魏晋南北朝形尽神灭或形尽神不灭的思想论证》-郑基良-文史哲出版社-2002
&/blockquote&&blockquote&《曹魏时期中央政务机关之研究——兼论曹操与司马氏对政制之影响》-黄炽霖-文史哲出版社-2002
&br&《从拓跋到北魏:北魏王朝创建历史的考察》-张继昊-稻乡出版社-2003
&/blockquote&&blockquote&《六朝隋唐医学之传承与整合》-范家伟-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4
&br&《门阀士族时代下的司马氏家族》-胡志佳-文史哲出版社-2005
&/blockquote&&blockquote&《魏晋六朝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倪佩君编-东吴中文系-2005
&br&《六朝道教上清派研究》-萧登福-文津出版社-2005
&/blockquote&&blockquote&《汉传佛教与中古社会》-张厌弓-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5
&br&《魏晋南北朝佛教地理稿》-严耕望遗着、李启文整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2005
&/blockquote&&blockquote&《北魏唐宋死亡文化史》-卢建荣-麦田出版-2006
&br&《魏晋南北朝史》(中国断代史系列)-王仲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blockquote&&blockquote&《六朝江东世族之家风家学研究》-王永平-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
&br&《六朝江东士族的家学门风》-吴正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blockquote&&blockquote&《广陵余响——论嵇康之死与魏晋社会风气之演变及文学之关系》-牛贵琥-学苑出版社-2004
&br&《古史文存·秦汉魏晋南北朝卷》-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兰陵萧氏与南朝文学》-曹道衡-中华书局-2004
&br&《六朝史籍与史学》-郝润华-中华书局-2005
&/blockquote&&blockquote&《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罗宗强-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br&《东晋门阀政治》(第四版)-田余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blockquote&&blockquote&《儒学的历史文化功能:以中古士族现象为个案》-陈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br&《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石刻文献全编》-国家图书馆善本金石组-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blockquote&&blockquote&《吴简研究·第1辑》-北京吴简研讨班编-湖北辞书出版社-2004
&br&《内蒙古地区鲜卑墓葬的发现与研究》-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编-科学出版社-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魏晋十六国时期的西北少数民族》-洪涛、奇曼·乃吉米丁主编-新疆大学出版社-2005
&br&《云冈石窟与北魏时代》-李恒成-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blockquote&&blockquote&《汉晋文化思潮变迁研究:以尚通意趣为中心》-汪文学-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
&br&《汉晋名人年谱》-国家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佛教灵验记研究:以晋唐为中心》-刘亚丁-巴蜀书社-2006
&br&《六朝吴兴郡大族和文化》-余方德、嵇发根-昆仑出版社-2003
&/blockquote&&blockquote&《中国小通史·第三册·两晋南北朝》-王春瑜主编-刘精诚著-金盾出版社-2003
&br&《道家与中国哲学·魏晋南北朝卷》-陆建华等-人民出版社-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六朝瓦当与六朝都城》-贺云翱-文物出版社-2004
&br&《齐鲁文化通史·魏晋南北朝卷》-李伯齐、王琳、任怀国-中华书局-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二十四史南北朝时期西域史料译注》-新疆大学人文学院中亚所编-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
&br&《汉族风俗史·第二卷·秦汉魏晋南北朝汉族风俗》-周耀明、万建中、陈华文-学林出版社-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中国学术通史·魏晋南北朝卷》-张立文主编-向世陵著-人民出版社-2004
&br&《中古诗人群体及其诗风演化》-阮忠-武汉出版社-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西晋文学研究》-[日]佐藤利行著-周延良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br&《敬天与崇道——中古经教道教形成的思想史背景》-刘屹-中华书局-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魏晋南北朝室内环境艺术研究》-赵琳-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br&《六朝货币与铸钱工艺研究》-江苏省钱币学会编-凤凰出版社-2005
&/blockquote&&blockquote&《汉魏晋南北朝诔碑文研究》-黄金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br&《中国学术思想史编年·魏晋南北朝卷》-张岂之主编-刘学智、徐兴海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blockquote&&blockquote&《中国社会思想史资料选辑·秦汉魏晋南北朝卷》-陆学艺、王处辉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
&br&《汉魏六朝文学与宗教》-葛晓音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blockquote&&blockquote&《一城阅千年:洛阳汉魏故城论文集》-洛阳汉魏故城博物馆编-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
&br&《国家与社会:中古历史变迁》-张国刚-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blockquote&&blockquote&《福建通史·第一卷·远古至六朝》-徐晓望主编-陈存洗、陈龙、杨琮撰-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br&《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增订本)-汤用彤-昆仑出版社-2006
&/blockquote&&blockquote&《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朱偰-中华书局-2006
&br&《插图本中国古代思想史·魏晋南北朝卷》-景蜀慧-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
&/blockquote&&blockquote&《六朝南方神仙道教与文学》-赵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br&《中国文化小通史·两晋南北朝》-王春瑜主编-刘精诚著-200页-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blockquote&&blockquote&&b&3、期刊
&/b&&br&历史研究
&/blockquote&&blockquote&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台)
&br&中国史研究
&/blockquote&&blockquote&文史
&br&汉学研究(台)
&/blockquote&&blockquote&考古学报
&/blockquote&&blockquote&文物
&br&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武汉大学)
&/blockquote&&blockquote&唐研究
&br&东洋史研究(日)
&/blockquote&&blockquote&东方学报(日)
&br&东洋学报(日)
&/blockquote&&/blockquote&
出自魏晋南北朝贴吧: 1、古籍: 三国志,〔西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中华书局1959年版
晋书,〔唐〕房玄龄等撰,中华书局19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焚寂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