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阿q精神冒险中来中国是哪期?

喜欢的话 硬币 收藏投稿:696粉丝:3811分享--dynmicweibozoneqqbaidu将视频贴到博客或论坛视频地址复制嵌入代码复制微信扫一扫分享收藏0硬币--稍后看马克一下~用手机看转移阵地~用或其他应用扫描二维码手机下视频请使用扫码若未安装客户端,可直接扫此码下载应用看过该视频的还喜欢正在加载...miniOFF阿Q博士大冒险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阿Q博士大冒险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阿Q博士大冒险背景设定
阿Q博士这次要出来考验你的头脑!善用画面上所有看到的东西,顺利抵达终点!在不能跳跃的前提下,要怎么避开陷阱抵达终点呢?发挥你的想象力一起玩吧。
阿Q博士大冒险操作指南
游戏加载完成后点击play game - 接着点击play - 再点击一下屏幕即可开始游戏。
键盘方向键↑↓←→键控制移动,失败后按R键重玩,成功后按Enter键进入下一关。
阿Q博士大冒险游戏目标
开动脑筋,到达指定地点即可挑战下一关哦。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阿Q冒险中》世界祭 宫川大辅真是各种被吓尿了啦
|川大|阿Q|冒险_新浪网
《阿Q冒险中》世界祭 宫川大辅真是各种被吓尿了啦
《阿Q冒险中》世界祭 宫川大辅真是各种被吓尿了啦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包含代的词语(共100个)_zuciwang.com
包含代的词语(共100个)
包含代的词语(共100个):交代,世代,代表,代耕,六代,五代,一代,三代,地质年代,代庖...
交代jiāo dài 1.
指前后任相接替,移交。
●《汉书o元后传》:「予伏念皇天命予为子,更命太皇太后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协于新故交代之际,信于汉氏。」
●唐白居易《送陕府王大夫》诗:「他时万一为交代,留取甘棠三两枝。」
●《明史o秦逵传》:「议籍四方工匠,验其丁力,定三年为班,更番赴京,三月交代。」
●瞿秋白《乱弹·不可多得的将才》:「第三次,正是日本撤换总司令,要有点儿时间办交代。」 2.
交付;交递。
●《儿女英雄传》第十回:「你方才苦苦的不肯说个实在姓名住处,将来给你送这弹弓来,便算人人知道有个十三妹姑娘,到底向那里寻你交代这件东西?」
●《官场现形记》第四八回:「老帅叫你起的那个稿子,今儿早上还催过两遍,你交代上去没有?」
●柳青《铜墙铁壁》第二章:「石得富也来给区长交代送敌探的收据。」 3.
嘱咐;吩咐。
●宋苏轼《与黄敷言书》之二:「交代民师,且为再三致意。」
●《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十三妹姑娘可有什么交代?」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四:「﹝汤富海﹞就把八岁的小儿子汤阿贵叫到屋子里,交代了几句话,满不在乎地随苏沛霖到了朱家。」 4.
说明;解释。
●《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儿女英雄传》的大意都在‘缘起首回’交代明白,不再重叙。」
●老舍《茶馆》第一幕:「上哪儿?事情要交代明白了啊!」 5.
指坦白错误或罪行。
●赵树理《锻炼锻炼》:「要她们四个人坦白交代,然后讨论处理办法。」
●谢觉哉《交心》:「‘交代’大多是指的把做过的犯了罪的事实交代出来。」★「交代」在《汉语大词典》第2073页 第2卷 329★「交代」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45页★「交代」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交代jiāo dài 1.
指前後任相接替,移交。
? 《漢書o元后傳》:「予伏念皇天命予為子,更命太皇太后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協於新故交代之際,信於漢氏。」
? 唐·白居易《送陝府王大夫》詩:「他時萬一為交代,留取甘棠三兩枝。」
? 《明史o秦逵傳》:「議籍四方工匠,驗其丁力,定三年為班,更番赴京,三月交代。」
? 瞿秋白《亂彈o不可多得的將才》:「第三次,正是日本撤換總司令,要有點兒時間辦交代。」 2.
交付;交遞。
? 《兒女英雄傳》第十回:「你方才苦苦的不肯說個實在姓名住處,將來給你送這彈弓來,便算人人知道有個十三妹姑娘,到底向那裏尋你交代這件東西?」
? 《官場現形記》第四八回:「老帥叫你起的那個稿子,今兒早上還催過兩遍,你交代上去沒有?」柳青《銅墻鐵壁》第二章:「石得富也來給區長交代送敵探的收據。」 3.
囑咐;吩咐。
? 宋·蘇軾《與黃敷言書》之二:「交代民師,且為再三致意。」
? 《兒女英雄傳》第十一回:「十三妹姑娘可有甚麼交代?」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四:「﹝湯富海﹞就把八歲的小兒子湯阿貴叫到屋子裏,交代了幾句話,滿不在乎地隨蘇沛霖到了朱家。」 4.
說明;解釋。
? 《兒女英雄傳》第一回:「《兒女英雄傳》的大意都在‘緣起首回’交代明白,不再重敘。」
? 老舍《茶館》第一幕:「上哪兒?事情要交代明白了啊!」 5.
指坦白錯誤或罪行。
? 趙樹理《鍛煉鍛煉》:「要她們四個人坦白交代,然後討論處理辦法。」
? 謝覺哉《交心》:「‘交代’大多是指的把做過的犯了罪的事實交代出來。」
世代shì dài 1.
时代;朝代。
●《汉书o外戚恩泽侯表序》:「世代虽殊,其揆一也。」
●《三国志o魏志·杨阜传》:「惟陛下稽古世代之初所以明赫,及季世所以衰弱至于泯灭,近览汉末之变,足以动心诫惧矣。」
●陈残云《山谷风烟》第四章:「天有不测风云,人有三衰六旺,什么世代也得留点后路。」 2.
●南朝宋谢惠连《祭古冢文序》:「铭志不存,世代不可得而知也。」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o济水》:「依文即事,似有符验,但世代绵远,难以详矣。」
●《秦并六国平话》卷上:「世代茫茫几聚尘,闲将史记细铺陈。」 3.
累世;代代。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o河水四》:「虽世代加功,水流漰渀,涛波尚屯。」
●唐刘知几《史通o世家》:「案世家之为义也,岂不以开国承家,世代相续?」
●《醒世恒言o李道人独步云门》:「隋文帝开皇初年,有个富翁,姓李名清,家住青州城里,世代开染坊为业。」
●秦牧《土地》:「这十几年来,同是千万年世代相传的大地上,长出了多少崭新的植物品种呵!」 4.
犹言继承、相承。
●明李东阳《贺谕德程先生长子荫武序》:「惟军旅之功无小大,皆得世代。」
●清吴伟业《思陵长公主挽诗》:「君臣今世代,甥舅即蒸尝。」★「世代」在《汉语大词典》第495页 第1卷 495★「世代」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185页★「世代」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世代shì dài 1.
時代;朝代。
? 《漢書o外戚恩澤侯表序》:「世代雖殊,其揆一也。」
? 《三國志o魏志o楊阜傳》:「惟陛下稽古世代之初所以明赫,及季世所以衰弱至於泯滅,近覽漢末之變,足以動心誡懼矣。」
? 陳殘雲《山谷風煙》第四章:「天有不測風雲,人有三衰六旺,什麼世代也得留點後路。」 2.
? 南朝·宋·謝惠連《祭古冢文序》:「銘志不存,世代不可得而知也。」
?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o濟水》:「依文即事,似有符驗,但世代綿遠,難以詳矣。」
? 《秦併六國平話》卷上:「世代茫茫幾聚塵,閒將史記細鋪陳。」 3.
累世;代代。
?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o河水四》:「雖世代加功,水流漰渀,濤波尚屯。」
? 唐·劉知幾《史通o世家》:「案世家之為義也,豈不以開國承家,世代相續?」
? 《醒世恒言o李道人獨步雲門》:「隋文帝·開皇初年,有個富翁,姓李名清,家住青州城裏,世代開染坊為業。」
? 秦牧《土地》:「這十幾年來,同是千萬年世代相傳的大地上,長出了多少嶄新的植物品種呵!」 4.
猶言繼承、相承。
? 明·李東陽《賀諭德程先生長子蔭武序》:「惟軍旅之功無小大,皆得世代。」
? 清·吳偉業《思陵長公主輓詩》:「君臣今世代,甥舅即蒸嘗。」
代表dài biǎo 1.
谓显耀于一代。
●明吴承恩《寿苏山陈公障词》:「郢中寡和,风高《白雪》之篇;日下无双,代表青云之业。」 2.
受委托代替个人、集体、组织办事或表达意见的人。亦指由选举产生,替选举人办事或表达意见的人。
●曹禺《雷雨》第一幕:「周朴园(向儿子周冲):‘谁是鲁大海?’周冲:‘鲁贵的儿子。前年荐进去,这次罢工当代表的。’」如:柳先生是厂长指派的代表,有权作出决定;他是南河乡的人民代表。 3.
指同类人物的典型。
●老舍《四世同堂》三七:「高亦陀先生便是这种可新可旧,不新不旧,在文化交界的三不管地带,找饭吃的代表。」 4.
代替个人或集体办事或表达意见。
●巴金《探索集·灌输和宣传(探索之五)》:「你一个人不能代替大多数的读者,也不能代表大多数的读者,除非你说服了他们,让他们全相信你,听你指挥。」如:他今天是代表经理来出席会议的。 5.
体现,反映。
●丁玲《韦护》第三章五:「有的人苛责他过去的历史,然而都不外乎嫉妒。现在呢,都找到了攻击的罅隙,说他的生活,他的行为,都足以代表他的人生观。」 6.
代为表示。
●曹禺《日出》第二幕:「哦,这一束花,是我送给你的,我祝你永远像今天这么美,并且也让它代表我的歉意。」★「代表」在《汉语大词典》第1133页 第1卷 1133★「代表」在《现代汉语词典》第249页★「代表」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代表dài biǎo 1.
謂顯耀於一代。
? 明·吳承恩《壽蘇山陳公障詞》:「郢中寡和,風高《白雪》之篇;日下無雙,代表青雲之業。」 2.
受委托代替個人、集體、組織辦事或表達意見的人。亦指由選舉產生,替選舉人辦事或表達意見的人。
? 曹禺《雷雨》第一幕:「周樸園(向兒子周沖):‘誰是魯大海?’周沖:‘魯貴的兒子。前年薦進去,這次罷工當代表的。’」如:柳先生是廠長指派的代表,有權作出決定;他是南河鄉的人民代表。 3.
指同類人物的典型。
? 老舍《四世同堂》三七:「高亦陀先生便是這種可新可舊,不新不舊,在文化交界的三不管地帶,找飯吃的代表。」 4.
代替個人或集體辦事或表達意見。
? 巴金《探索集o灌輸和宣傳(探索之五)》:「你一個人不能代替大多數的讀者,也不能代表大多數的讀者,除非你說服了他們,讓他們全相信你,聽你指揮。」如:他今天是代表經理來出席會議的。 5.
體現,反映。
? 丁玲《韋護》第三章五:「有的人苛責他過去的歷史,然而都不外乎嫉妒。現在呢,都找到了攻擊的罅隙,說他的生活,他的行為,都足以代表他的人生觀。」 6.
代為表示。
? 曹禺《日出》第二幕:「哦,這一束花,是我送給你的,我祝你永遠像今天這麼美,並且也讓它代表我的歉意。」
代耕dài gēng 1.
旧时官吏不耕而食,因称为官食禄为代耕。语本《礼记o王制》「诸侯之下士,视上农夫,禄足以代其耕也」。
●汉荀悦《汉纪·惠帝纪论》:「先王之制禄也,下足以代耕,上足以克祀。故食禄之家,不与下民争利,所以厉其公义,塞其私心。」
●晋陶潜《杂诗》之八:「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
●《续资治通鉴o宋高宗建炎三年》:「朝廷官人以爵,使禄足代耕。」 2.
指以某种职业或手段谋生,以代农耕所入。
●晋潘岳《闲居赋序》:「于是览止足之分,庶浮云之志,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池沼足以渔钓,舂税足以代耕。」
●清昭梿《啸亭杂录o旭亭家书》:「余今年秋收颇佳,所植菽稷,颇足酿酒,笔墨足以代耕,尽有余享。」 3.
解放前,各革命根据地政府对缺乏劳动力的烈属、军属和干属实施的一种优待。由政府派工或包给群众代耕其土地。解放后继续实行,直到合作化时期。
●傅秋涛《湘鄂赣的红色政权》:「在动员新兵的时候……由群众选出志愿入伍的新兵,并解决他们家属的代耕问题,使他们安心在前方作战。」 4.
农业机械站用拖拉机代农民耕种,收取规定的费用。
●《人民日报》:「在同一个地区的农业机械站,在同样的条件下为生产队代耕。」★「代耕」在《汉语大词典》第1134页 第1卷 1134★「代耕」在《汉语辞海》的解释★「代耕」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代耕dài gēng 1.
舊時官吏不耕而食,因稱為官食祿為代耕。語本《禮記o王制》「諸侯之下士,視上農夫,祿足以代其耕也」。
? 漢·荀悅《漢紀o惠帝紀論》:「先王之制祿也,下足以代耕,上足以克祀。故食祿之家,不與下民爭利,所以厲其公義,塞其私心。」
? 晉·陶潛《雜詩》之八:「代耕本非望,所業在田桑;躬親未曾替,寒餒常糟糠。」
? 《續資治通鑒o宋高宗建炎三年》:「朝廷官人以爵,使祿足代耕。」 2.
指以某種職業或手段謀生,以代農耕所入。
? 晉·潘岳《閑居賦序》:「於是覽止足之分,庶浮雲之志,築室種樹,逍遙自得,池沼足以漁釣,舂稅足以代耕。」
? 清·昭槤《嘯亭雜錄o旭亭家書》:「余今年秋收頗佳,所植菽稷,頗足釀酒,筆墨足以代耕,儘有餘享。」 3.
解放前,各革命根據地政府對缺乏勞動力的烈屬、軍屬和幹屬實施的一種優待。由政府派工或包給群眾代耕其土地。解放後繼續實行,直到合作化時期。
? 傅秋濤《湘鄂贛的紅色政權》:「在動員新兵的時候……由群眾選出志願入伍的新兵,並解決他們家屬的代耕問題,使他們安心在前方作戰。」 4.
農業機械站用拖拉機代農民耕種,收取規定的費用。
? 《人民日報》:「在同一個地區的農業機械站,在同樣的條件下為生產隊代耕。」
六代liù dài 1.
指黄帝、唐、虞、夏、殷、周。
●《晋书o乐志上》:「周始二《南》,《风》兼六代。昔黄帝作《云门》,尧作《咸池》,舜作《大韶》,禹作《大夏》,殷作《大濩》,周作《大武》,所谓因前王之礼,设俯仰之容,和顺积中,英华发外。」
●南朝梁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一:「因六代之乐,宫判始辨。」
●章炳麟《文学说例》:「虽然,六代之乐,今尽崩阤。」 2.
指唐、虞、夏、殷、周、汉。
●《资治通鉴o魏明帝景初元年》:「然历六代而考绩之法不着,关七圣而课试之文不垂。」胡三省注:「六代,唐、虞、夏、商、周、汉。」 3.
指夏、殷、周、秦、汉、魏。
●三国魏曹冏有《六代论》,论夏、殷、周、秦、汉、魏兴衰之由。文见《三国志·魏志·武文世王公传论》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南齐书o高祖十二王传论》:「若夫六代之兴亡,曹冏论之当矣。」 4.
指三国吴、东晋和南朝之宋、齐、梁、陈。
●唐李白《留别金陵诸公》诗:「六代更霸王,遗迹见都城。」
●宋贺铸《水调歌头·台城游》词:「南国本萧洒,六代浸豪奢。」
●清顾炎武《赠邬处士继思》诗:「笻穿北固雪,艇迷京口烟。六代江山好,愁来恣搜讨。」
●鲁迅《无题》诗之一:「六代绮罗成旧梦,石头城上月如钩。」★「六代」在《汉语大词典》第1772页 第2卷 28六代liù dài 1.
指黃帝、唐、虞、夏、殷、周。
? 《晉書o樂志上》:「周始二《南》,《風》兼六代。昔黃帝作《雲門》,堯作《咸池》,舜作《大韶》,禹作《大夏》,殷作《大濩》,周作《大武》,所謂因前王之禮,設俯仰之容,和順積中,英華發外。」
? 南朝·梁·任昉《天監三年策秀才文》之一:「因六代之樂,宮判始辨。」
? 章炳麟《文學說例》:「雖然,六代之樂,今盡崩阤。」 2.
指唐、虞、夏、殷、周、漢。
? 《資治通鑒o魏明帝景初元年》:「然歷六代而考績之法不著,關七聖而課試之文不垂。」
? 胡三省注:「六代,唐、虞、夏、商、周、漢。」 3.
指夏、殷、周、秦、漢、魏。
? 三國·魏·曹冏有《六代論》,論夏、殷、周、秦、漢、魏興衰之由。文見《三國志o魏志o武文世王公傳論》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 《南齊書o高祖十二王傳論》:「若夫六代之興亡,曹冏論之當矣。」 4.
指三國·吳、東晉和南朝之宋、齊、梁、陳。
? 唐·李白《留別金陵諸公》詩:「六代更霸王,遺跡見都城。」
? 宋·賀鑄《水調歌頭o臺城游》詞:「南國本蕭灑,六代浸豪奢。」
? 清·顧炎武《贈鄔處士繼思》詩:「笻穿北固雪,艇迷京口煙。六代江山好,愁來恣搜討。」
? 魯迅《無題》詩之一:「六代綺羅成舊夢,石頭城上月如鉤。」
五代wǔ dài 1.
五个朝代。指黄帝、唐、虞、夏、殷。
●《礼记o祭法》:「此五代之所不变也。」郑玄注:「五代谓黄帝、尧、舜、禹、汤。」 2.
五个朝代。指唐、虞、夏、商、周。
●《文选o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殷五代之纯熙,绍伊唐之炎精。」李善注:「五代,周、殷、夏、唐、虞也。」 3.
五个朝代。指夏、商、周、秦、汉。
●《三国志o魏志·武文世王公传评》「为法之弊,一至于此」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大魏之兴,于今二十有四年矣,观五代之存亡而不用其长策,睹前车之倾覆而不改于辙迹。」 4.
五个朝代。
●唐称梁、陈、齐、周、隋为五代,是为前五代。
●《宋天圣二年隋书刊本跋》:「唐武德五年,起居舍人令狐德棻奏请修《五代史》。」
●注:「五代谓梁、陈、齐、周、隋也。」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唐张询古《五代新说》,则梁、陈、北齐、后周及隋为五代也。」 5.
五个朝代。
●宋以后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为五代,是为后五代。
●《宋史o太祖纪三》:「五代诸侯跋扈。」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欧阳修《五代史》,梁、唐、晋、汉、周也。」★「五代」在《汉语大词典》第349页 第1卷 349★「五代」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379页★「五代」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五代wǔ dài 1.
五個朝代。指黃帝、唐、虞、夏、殷。
? 《禮記o祭法》:「此五代之所不變也。」
? 鄭玄注:「五代謂黃帝、堯、舜、禹、湯。」 2.
五個朝代。指唐、虞、夏、商、周。
? 《文選o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殷五代之純熙,紹伊唐之炎精。」
? 李善注:「五代,周、殷、夏、唐、虞也。」 3.
五個朝代。指夏、商、周、秦、漢。
? 《三國志o魏志o武文世王公傳評》「為法之弊,一至于此」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大魏之興,於今二十有四年矣,觀五代之存亡而不用其長策,睹前車之傾覆而不改於轍跡。」 4.
五個朝代。
? 唐稱梁、陳、齊、周、隋為五代,是為前五代。
? 《宋天聖二年隋書刊本跋》:「唐·武德五年,起居舍人令狐德棻奏請修《五代史》。」注:「五代謂梁、陳、齊、周、隋也。」
?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o史書佔畢一》:「唐·張詢古《五代新說》,則梁、陳、北齊、後周及隋為五代也。」 5.
五個朝代。
? 宋以後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為五代,是為後五代。
? 《宋史o太祖紀三》:「五代諸侯跋扈。」
?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o史書佔畢一》:「歐陽修《五代史》,梁、唐、晉、漢、周也。」
一代yī dài 1.
一个朝代。
●汉王充《论衡o宣汉》:「周有三圣,文王、武王、周公并时猥出。汉亦一代也,何以当少于周?」
●《汉书o萧何传赞》:「唯何、参擅功名,位冠群臣,声施后世,为一代之宗臣。」
●《三国志o吴志·韦曜传》:「汉氏承秦,则有叔孙通定一代之仪。」 2.
一个时代;当代。
●晋葛洪《抱朴子·论仙》:「彼二曹学则无书不览,才则一代之英。」
●《新五代史o慕容彦超传》:「今公英武,一代之豪杰也,若量力相时而动,可以保富贵终身。」
●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二摺:「久闻此人是一代文章之士,道中门相请。」
●清昭梿《啸亭续录o唐宋国初诗人》:「盖后世名家倍出,足可表章一代。」 3.
生物繁衍,新旧交替,亦称一代。
●朱可等《深深的绿巷》:「用栽培学的观点来看,培养起来一代新的品种,需要几代的努力才行。」 4.
中医谓脉象中的一次间歇。
●《素问o脉要精微论》:「数动一代者,病在阳之脉也,泄及便脓血。」
●《灵枢经o根结》:「所谓五十营者,五藏皆受气,持其脉,口数其至也。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藏皆受气。四十动一代者,一藏无气……不满十动一代者,五藏无气。」★「一代」在《汉语大词典》第24页 第1卷 24★「一代」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523页★「一代」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一代yī dài 1.
一個朝代。
? 漢·王充《論衡o宣漢》:「周有三聖,文王、武王、周公并時猥出。
? 漢亦一代也,何以當少於周?」
? 《漢書o蕭何傳贊》:「唯何、參擅功名,位冠群臣,聲施後世,為一代之宗臣。」
? 《三國志o吳志o韋曜傳》:「漢氏承秦,則有叔孫通定一代之儀。」 2.
一個時代;當代。
? 晉·葛洪《抱樸子o論仙》:「彼二曹學則無書不覽,才則一代之英。」
? 《新五代史o慕容彥超傳》:「今公英武,一代之豪傑也,若量力相時而動,可以保富貴終身。」
? 元·鄭光祖《王粲登樓》第二摺:「久聞此人是一代文章之士,道中門相請。」
? 清·昭槤《嘯亭續錄o唐宋國初詩人》:「蓋後世名家倍出,足可表章一代。」 3.
生物繁衍,新舊交替,亦稱一代。
? 朱可等《深深的綠巷》:「用栽培學的觀點來看,培養起來一代新的品種,需要幾代的努力才行。」 4.
中醫謂脈象中的一次間歇。
? 《素問o脈要精微論》:「數動一代者,病在陽之脈也,洩及便膿血。」
? 《靈樞經o根結》:「所謂五十營者,五藏皆受氣,持其脈,口數其至也。五十動而不一代者,五藏皆受氣。四十動一代者,一藏無氣……不滿十動一代者,五藏無氣。」
三代sān dài 1.
指夏、商、周。
●《论语o卫灵公》:「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邢昺疏:「三代,夏、殷、周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o铭箴》:「斯文之兴,盛于三代。夏商二箴,余句颇存。」
●唐韩愈《丰陵行》:「臣闻神道尚清净,三代旧制存诸书。」 2.
泛指三个朝代。
●南朝宋鲍照《芜城赋》:「出入三代,五百余载,竟瓜剖而豆分。」此指汉、魏、晋。
●清李渔《闲情偶寄o词曲·结构》:「汉史、唐诗、宋文、元曲,此世人口头语也。《汉书》、《史记》,千古不磨,尚矣!唐则诗人济济,宋有文士跄跄,宜其鼎足文坛,为三代后之三代也。」此指汉、唐、宋。 3.
指自祖至孙。
●《汉书o李广传赞》:「然三代之将,道家所忌,自广至陵,遂亡其宗,哀哉!」
●唐卢纶《送彭开府往云中觐使君兄》诗:「一门三代贵,非是主恩偏。」 4.
指曾祖、祖父、父。
●《宋史o选举志一》:「缀行期集,列叙名氏,乡贯、三代之类书之,谓之小录。」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二:「吊灯的晃眼的光亮照着墙壁上翠蓝的花纸……照着‘三代宗亲’的紫檀神龛。」★「三代」在《汉语大词典》第189页 第1卷 189★「三代」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115页★「三代」在《汉语辞海》的解释★「三代」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三代sān dài 1.
指夏、商、周。
? 《論語o衛靈公》:「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 邢昺疏:「三代,夏、殷、周也。」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o銘箴》:「斯文之興,盛於三代。
? 夏·商二箴,餘句頗存。」
? 唐·韓愈《豐陵行》:「臣聞神道尚清淨,三代舊制存諸書。」 2.
泛指三個朝代。
? 南朝·宋·鮑照《蕪城賦》:「出入三代,五百餘載,竟瓜剖而豆分。」此指漢、魏、晉。
? 清·李漁《閑情偶寄o詞曲o結構》:「漢史、唐詩、宋文、元曲,此世人口頭語也。
? 《漢書》、《史記》,千古不磨,尚矣!唐則詩人濟濟,宋有文士蹌蹌,宜其鼎足文壇,為三代後之三代也。」此指漢、唐、宋。 3.
指自祖至孫。
? 《漢書o李廣傳贊》:「然三代之將,道家所忌,自廣至陵,遂亡其宗,哀哉!」唐·盧綸《送彭開府往雲中覲使君兄》詩:「一門三代貴,非是主恩偏。」 4.
指曾祖、祖父、父。
? 《宋史o選舉志一》:「綴行期集,列敘名氏,鄉貫、三代之類書之,謂之小錄。」
?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二:「吊燈的晃眼的光亮照着墻壁上翠藍的花紙……照着‘三代宗親’的紫檀神龕。」
地壳上不同年代的岩石在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和顺序。有相对地质年代和放射测定年代(绝对地质年代)之分。相对地质年代只说明岩石在生成时间上的新老顺序,如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放射测定年代则明确说明岩石生成距今的年数,根据岩层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产物的含量加以测定。详见下表。[ht6h]地质年代表宙代纪符号同位素年龄(单位百万年)开始时间持续时间生物发展的阶段显生宙新生代k?z第四纪q1?61?6本纪初期人类祖先出现。新第三纪n2321?4植物和动物接近现代。淡水藻常见。小型浮游有孔虫繁盛。哺乳类形体变大。老第三纪e6542被子植物繁盛。海中以货币虫、软体动物和六射珊瑚为主。哺乳类发展迅速。中生代m?z白垩纪k13570本纪后期,被子植物大量发现。有孔虫兴盛。菊石和箭石渐趋绝迹。爬行类至后期急剧减少。侏罗纪j20570真蕨、苏铁、银杏和松柏类等繁荣。箭石和菊石兴盛。巨大的爬行类(恐龙)发展。鸟类出现。三叠纪t25045裸子植物进一步发展。腕足类减少。菊石和瓣鳃类发育。迷齿类绝迹。爬行类发展。哺乳类出现。(续表)宙代纪符号同位素年龄(单位百万年)开始时间持续时间生物发展的阶段显生宙古生代p?z二叠纪p29040至晚期,木本石松、芦木、种子蕨、科达树等趋于衰落,裸子植物如松柏类等开始发展。菊石、腕足类等继续发展。本纪末,四射珊瑚、床板珊瑚、三叶虫、?b12f?类绝灭。石炭纪c35565真蕨、木本石松、芦木、种子蕨、科达树等大量繁荣。笔石衰亡。珊瑚、?b12f?类、腕足类很多。两栖类进一步发展。爬行类出现。泥盆纪d41055在早期裸蕨类繁荣,中期后,蕨类植物和原始裸子植物出现。腕足类和珊瑚发育。原始菊石出现。昆虫和原始两栖类(迷齿类)最初发现。鱼类发展。至晚期,无颌类趋于绝灭。志留纪s43828在末期,裸蕨类开始出现。腕足类和珊瑚繁荣。三叶虫和笔石仍繁盛。无颌类发育。至晚期,原始鱼类出现。奥陶纪o51072藻类广泛发育。海生无脊椎动物如三叶虫、笔石、头足类、腕足类、棘皮动物(海林檎)等非常繁盛,板足鲎类出现。发现可靠的四射珊瑚。钙藻发育。寒武纪∈57060红藻、绿藻等开始繁盛。与元古代化石记录相比,若干门类无脊椎动物,尤其是三叶虫等开始繁荣。低等腕足类、古杯动物等发育。元古宙pt尚无普遍采用的划分方案蓝藻和细菌开始繁盛。至末期,无脊椎动物出现。太古宙ar晚期有菌类和低等蓝藻存在,但可靠的化石记录不多。★「地质年代」在《现代汉语词典》第285页★「地质年代」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代庖dài páo 1.
代为烹饪。
●清黄景仁《咏怀》诗之八:「白盐与赤米,晚食遗嘉肴。翩翩者谁子?乃欲呼代庖。」 2.
代替厨人。后多用以比喻代人行事或代理他人职务。
●《淮南子o主术训》:「不正本而反自然,则人主逾劳,人臣逾逸,是犹代庖宰剥牲而为大匠斫也。」
●唐元稹《江边四十韵》:「曲突翻成沼,行廊却代庖。」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o红玉》:「君所欲托诸人者,请自任之;所欲自任者,愿得而代庖焉。」
●清沈覆《浮生六记o坎坷记愁》:「未几,江都幕客章驭庵先生欲回浙江葬亲,倩余代庖三月,得备御寒之具。」鲁迅《华盖集续编的续编·阿Q正传的成因》:「到最末的一章,伏园倘在,也许会压下,而要求放阿Q多活几星期的罢。但是‘会逢其适’,他回去了,代庖的是何作霖君,于阿Q素无爱憎,我便将‘大团圆’送去,他便登出来。」 3.
指越权包办。
●蒋光慈《田野的风》三十:「我自己的婚事,自有我自己的主张,要我的叔父代庖干什么呢?」参见「越俎代庖」。★「代庖」在《汉语大词典》第1134页 第1卷 1134★「代庖」在《现代汉语词典》第249页★「代庖」在《汉语辞海》的解释★「代庖」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代庖dài páo 1.
代為烹飪。
? 清·黃景仁《詠懷》詩之八:「白鹽與赤米,晚食遺嘉肴。翩翩者誰子?乃欲呼代庖。」 2.
代替廚人。後多用以比喻代人行事或代理他人職務。
? 《淮南子o主術訓》:「不正本而反自然,則人主逾勞,人臣逾逸,是猶代庖宰剝牲而為大匠斲也。」
? 唐·元稹《江邊四十韻》:「曲突翻成沼,行廊卻代庖。」
? 清·蒲松齡《聊齋志异o紅玉》:「君所欲託諸人者,請自任之;所欲自任者,願得而代庖焉。」
? 清·沈覆《浮生六記o坎坷記愁》:「未幾,江都幕客章馭庵先生欲回浙江葬親,倩余代庖三月,得備禦寒之具。」
? 魯迅《華蓋集續編的續編o阿Q正傳的成因》:「到最末的一章,伏園倘在,也許會壓下,而要求放阿Q多活幾星期的罷。但是‘會逢其適’,他回去了,代庖的是何作霖君,於阿Q素無愛憎,我便將‘大團圓’送去,他便登出來。」 3.
指越權包辦。
? 蔣光慈《田野的風》三十:「我自己的婚事,自有我自己的主張,要我的叔父代庖幹什麼呢?」參見「越俎代庖」。
年代nián dài 1.
●晋谢灵运《会吟行》:「自来弥年代,贤达不可纪。」
●唐张说《赠崔公》诗:「事随年代远,名与图籍留。」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二:「年代大讹,何足为典要。」
●魏钢焰《宝地--宝人--宝事》:「两块门板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一层盖一层的粉笔字迹,仔细一看,就看出这是不同年代写的。」 2.
●《金瓶梅词话》第六一回:「西门庆道:‘那个是常在我家走的郁大姐,这好些年代了。’」
●洪深《青龙潭》第三幕:「到底年代太久,锈得不成样子了,还有用吗?」 3.
特指一个朝代经历的时间。
●唐韩愈《谏迎佛骨表》:「宋齐梁陈元魏以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 4.
每一世纪中从「……十」到「……九」的十年。如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年代」在《汉语大词典》第649页 第1卷 649★「年代」在《现代汉语词典》第946页★「年代」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年代」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年代nián dài 1.
? 晉·謝靈運《會吟行》:「自來彌年代,賢達不可紀。」
? 唐·張說《贈崔公》詩:「事隨年代遠,名與圖籍留。」
? 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二:「年代大訛,何足為典要。」
? 魏鋼焰《寶地--寶人--寶事》:「兩塊門板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一層蓋一層的粉筆字跡,仔細一看,就看出這是不同年代寫的。」 2.
? 《金瓶梅詞話》第六一回:「西門慶道:‘那個是常在我家走的郁大姐,這好些年代了。’」洪深《青龍潭》第三幕:「到底年代太久,銹得不成樣子了,還有用嗎?」 3.
特指一個朝代經歷的時間。
? 唐·韓愈《諫迎佛骨表》:「宋·齊·梁·陳·元魏以下,事佛漸謹,年代尤促。」 4.
每一世紀中從「……十」到「……九」的十年。如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年代nián dài 补证条目
1.年数。 ? 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三:「其後也不許異姓者,蓋慮年代深遠,子孫或與韋氏通婚,此其意也。」
代步dài bù 1.
谓以乘车、船、骡马等替代步行。
●《艺文类聚》卷七一引汉李尤《天軿车铭》:「奚氏本造,后裔饰雍,轮以代步,屏以从容。」
●唐白居易《足疾》诗:「足疾无加亦不瘳,绵春历夏复经秋;开颜且酌樽中酒,代步多乘池上舟。」
●宋何薳《春渚纪闻o贡父马谑》:「我初幸馆阁之除,不谓俸入不给桂玉之用,因就廉直,取此马以代步,不意诸君子督过之深。」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二:「内外文武大臣,特恩赏在紫禁城骑马,用资代步。」 2.
指可代步行的交通工具。多指骡马等坐骑。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o葛巾》:「生惑之,不复思归,而囊橐既空,欲货马。女知之,曰:‘君以妾故,泻囊质衣,情所不忍。又去代步,千余里将何以归?’」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o汪越》:「越惊曰:‘素昧平生,何云厮养,君必误矣。’其人曰:‘不误,可即行。主人即欲见郎,故遣代步来迓耳。’越犹犹豫,其人不耐,直前掖之上马。」★「代步」在《汉语大词典》第1133页 第1卷 1133★「代步」在《现代汉语词典》第249页★「代步」在《汉语辞海》的解释★「代步」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代步dài bù 1.
謂以乘車、船、騾馬等替代步行。
? 《藝文類聚》卷七一引漢·李尤《天軿車銘》:「奚氏本造,後裔飾雍,輪以代步,屏以從容。」
? 唐·白居易《足疾》詩:「足疾無加亦不瘳,綿春歷夏復經秋;開顏且酌樽中酒,代步多乘池上舟。」
? 宋·何薳《春渚紀聞o貢父馬謔》:「我初幸館閣之除,不謂俸入不給桂玉之用,因就廉直,取此馬以代步,不意諸君子督過之深。」
?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二:「內外文武大臣,特恩賞在紫禁城騎馬,用資代步。」 2.
指可代步行的交通工具。多指騾馬等坐騎。
? 清·蒲松齡《聊齋志异o葛巾》:「生惑之,不復思歸,而囊橐既空,欲貨馬。女知之,曰:‘君以妾故,瀉囊質衣,情所不忍。又去代步,千餘里將何以歸?’」清·和邦額《夜譚隨錄o汪越》:「越驚曰:‘素昧平生,何云廝養,君必誤矣?’其人曰:‘不誤,可即行。主人即欲見郎,故遣代步來迓耳。’越猶猶豫,其人不耐,直前掖之上馬。」
代理dài lǐ 1.
指日月更替为治。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o天道无二》:「阴与阳,相反之物也,故或出或入,或左或右。春俱南,秋俱北,夏交于前,冬交于后,并行而不同路,交会而各代理;此其文与天之道有一出一入一休一伏,其度一也,然而不同意。」 2.
暂时代任某项职务。
●《老残游记》第十六回:「白太尊现署泰安,即派人去代理,大约五七天可到。」
●茅盾《清明前后》第一幕:「呵,对了,听说他代理了会计科长?」 3.
受别人委托,代表其进行某种活动。如:代理诉讼;代理遗产分配事宜。★「代理」在《汉语大词典》第1135页 第1卷 1135★「代理」在《现代汉语词典》第249页★「代理」在《汉语辞海》的解释★「代理」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代理dài lǐ 1.
指日月更替為治。
?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o天道無二》:「陰與陽,相反之物也,故或出或入,或左或右。春俱南,秋俱北,夏交於前,冬交於後,並行而不同路,交會而各代理;此其文與天之道有一出一入一休一伏,其度一也,然而不同意。」 2.
暫時代任某項職務。
? 《老殘游記》第十六回:「白太尊現署泰安,即派人去代理,大約五七天可到。」
? 茅盾《清明前後》第一幕:「呵,對了,聽說他代理了會計科長?」 3.
受別人委托,代表其進行某種活動。如:代理訴訟;代理遺產分配事宜。------------------------------代理dài lǐ 补证条目
1.暂时代任某项职务。 ? 清李煦《奏代理盐差所得馀银尽归曹颙补帑折》:「今臣于十月十二日已完代理一差之事,謹遵旨意,不敢自圖己私,凡一應餘銀,臣眼同兩淮商人,親交曹顒。」
代北dài běi 1.
古地区名。泛指汉、晋代郡和唐以后代州北部或以北地区。当今山西北部及河北西北部一带。
●唐陈子昂《送魏大从军》诗:「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宋史o韩琦传》:「契丹来求代北地,帝手诏访琦……会安石再入相,悉以所争地与契丹。」 2.
唐方镇名。
●《资治通鉴o唐僖宗中和三年》:「八月,甲辰……诏以前振武节度使李国昌为代北节度使,镇代州。」 3.
●西晋末年,拓跋猗卢受封为代王。后其曾孙拓跋珪改国号为魏,迁都代郡平城,是为北魏。故后世或以「代北」称之。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五胡、代北,始尝宰制中华,逮乎隋唐统一,汉族自主,则亦箸土傅籍,同为编氓,未尝自别一族以与汉人相抗,是则同于醇化而已。」★「代北」在《汉语大词典》第1132页 第1卷 1132★「代北」在《汉语辞海》的解释代北dài běi 1.
古地區名。泛指漢、晉·代郡和唐以後代州北部或以北地區。當今山西北部及河北西北部一帶。
? 唐·陳子昂《送魏大從軍》詩:「雁山橫代北,狐塞接雲中。」
? 《宋史o韓琦傳》:「契丹來求代北地,帝手詔訪琦……會安石再入相,悉以所爭地與契丹。」 2.
唐方鎮名。
? 《資治通鑒o唐僖宗中和三年》:「八月,甲辰……詔以前振武節度使李國昌為代北節度使,鎮代州。」 3.
? 西晉末年,拓跋猗盧受封為代王。後其曾孫拓跋珪改國號為魏,遷都代郡·平城,是為北魏。故後世或以「代北」稱之。
? 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五胡、代北,始嘗宰制中華,逮乎隋·唐統一,漢族自主,則亦箸土傅籍,同為編氓,未嘗自別一族以與漢人相抗,是則同於醇化而已。」
替代tì dài 1.
●唐王梵志《用钱索新妇》诗:「我老妻亦老,替代不得住。」
●清周亮工《书影》卷二:「京口鹤林寺杜鹃花,春开最盛,仙人殷七七令九月重开,无异春日。此九月事,可替代东篱矣。」
●王西彦《古屋》第一部七:「他们要他去替代兄弟服兵役。」 2.
●《醒世恒言o黄秀才徼灵玉马坠》:「薛媪为去了女儿琼琼,正想没有个替代,见此女容貌美丽,喜不可言。」
●清翟灏《通俗编o神鬼》:「《闲窗括异志》载荆南都头李遇病困,魂至阴司,方与一相识语,忽又一人曰‘追到李遇’,遇遂苏,身下卧一画人,号为替代。然则替代之来久矣。」
●鲁迅《朝花夕拾·琐记》:「只可惜那两个淹死鬼失了池子,难讨替代,总在左右徘徊。」★「替代」在《汉语大词典》第7210页 第5卷 755★「替代」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82页★「替代」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替代tì dài 1.
? 唐·王梵志《用錢索新婦》詩:「我老妻亦老,替代不得住。」
? 清·周亮工《書影》卷二:「京口·鶴林寺杜鵑花,春開最盛,仙人殷七七令九月重開,無異春日。此九月事,可替代東籬矣。」
? 王西彥《古屋》第一部七:「他們要他去替代兄弟服兵役。」 2.
? 《醒世恒言o黃秀才徼靈玉馬墜》:「薛媼為去了女兒瓊瓊,正想沒有個替代,見此女容貌美麗,喜不可言。」
? 清·翟灝《通俗編o神鬼》:「《閒窗括異志》載荊南都頭李遇病困,魂至陰司,方與一相識語,忽又一人曰‘追到李遇’,遇遂蘇,身下臥一畫人,號為替代。然則替代之來久矣。」
? 魯迅《朝花夕拾o瑣記》:「只可惜那兩個淹死鬼失了池子,難討替代,總在左右徘徊。」
借代jiè dài修辞学辞格之一。甲乙两种事物性质不同而仍有某种关系,利用这种关系,以乙事物名称来代替甲事物的修辞方法,叫做借代。如:三国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此借造酒者之名代酒。
●《三国志o蜀志·马良传》:「马良字季常……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此借人之面部特征代人。
●宋陆游《花时遍游诸家园》诗之八:「常恐夜寒花索莫,锦茵银烛按《凉州》。」此借地名代其地所出乐曲。
●朱自清《论雅俗共赏》:「不过黄山谷虽然不好懂,宋诗却终于回到了‘做诗如说话的路’,这‘如说话’的确是条大路。」此借「黄山谷」代黄山谷(黄庭坚)的诗。★「借代」在《汉语大词典》第1448页 第1卷 1448★「借代」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69页★「借代」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借代」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借代jiè dài修辭學辭格之一。甲乙兩種事物性質不同而仍有某種關係,利用這種關係,以乙事物名稱來代替甲事物的修辭方法,叫做借代。如:三國·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此借造酒者之名代酒。
? 《三國志o蜀志o馬良傳》:「馬良字季常……兄弟五人,並有才名,鄉里為之諺曰:‘馬氏五常,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稱之。」此借人之面部特徵代人。
? 宋·陸游《花時遍游諸家園》詩之八:「常恐夜寒花索莫,錦茵銀燭按《涼州》。」此借地名代其地所出樂曲。
? 朱自清《論雅俗共賞》:「不過黃山谷雖然不好懂,宋詩卻終於回到了‘做詩如說話的路’,這‘如說話’的確是條大路。」此借「黃山谷」代黃山谷(黃庭堅)的詩。
四代sì dài 1.
四个朝代。指虞、夏、商、周。
●《礼记o学记》:「三王四代唯其师。」郑玄注:「四代,虞、夏、殷、周。」
●《大戴礼记o四代》:「四代之政刑,皆可法也。」
●孔广森补注引杨简曰:「四代,虞、夏、商、周也。」
●《隋书o经籍志一》:「孔子观书周室,得虞、夏、商、周四代之典,删其善者,上自虞,下至周,为百篇,编而序之。」 2.
四个朝代。指北朝的魏、周、齐和南朝的陈。
●《文中子·关朗》:「除四代之法,以乘天命。」阮逸注:「四代,谓北朝魏、周、齐,南朝陈也。」 3.
指前后相承的四个辈份。如: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四辈,谓之四代。 4.
指人的身体。★「四代」在《汉语大词典》第3981页 第3卷 575★「四代」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四代sì dài 1.
四個朝代。指虞、夏、商、周。
? 《禮記o學記》:「三王四代唯其師。」
? 鄭玄注:「四代,虞、夏、殷、周。」
? 《大戴禮記o四代》:「四代之政刑,皆可法也。」
? 孔廣森補注引楊簡曰:「四代,虞、夏、商、周也。」
? 《隋書o經籍志一》:「孔子觀書周室,得虞、夏、商、周四代之典,刪其善者,上自虞,下至周,為百篇,編而序之。」 2.
四個朝代。指北朝的魏、周、齊和南朝的陳。
? 《文中子o關朗》:「除四代之法,以乘天命。」
? 阮逸注:「四代,謂北朝·魏、周、齊,南朝·陳也。」 3.
指前後相承的四個輩份。如:高祖、曾祖、祖父、父親四輩,謂之四代。 4.
指人的身體。
★「異代」在《汉语大词典》第10946页 第7卷 1344★「異代」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異代yì dài(異代,异代) 1.
後代,後世。
? 《文選o班固<幽通賦>》:「虞《韶》美而儀鳳兮,孔忘味於千載;素文信而厎麟兮,漢賓祚于異代。」
? 李周翰注:「賓祚,謂禮其後祚也。異代,謂漢也。」
? 宋·王讜《唐語林o豪爽》:「大丈夫不能立功業,為異代之所稱,豈可奪人愛姬,為己之嬉娛。」
? 明·沈德符《野獲編補遺o禮部o議革張浚祀》:「浚終不得侑食,則浚在當時已有定論矣。豈有見擯於本國,而崇祀於異代者。」 2.
指後世之人。
? 唐·李咸用《覽文僧卷》詩:「雖無先聖耳,異代得聞《韶》。」 3.
不同時代;不同世代。
? 三國·魏·曹植《辨道論》:「桀·紂殊世而齊惡,姦人異代而等偽。」
? 《南史o蕭允傳》:「允又為長史,帶會稽郡丞。行經延陵季子廟,設蘋藻之薦,託異代之交,為詩以敘意。」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o無名子謗議》:「夫聖人用心,異代同體。」
? 清·姚瑩《論詩絕句》之十二:「力振衰淫伯玉功,盧·王·宋·沈未為功;考亭異代真知己,特識曾推《感遇》工。」 4.
前代,前世。
? 《新唐書o李絳傳》:「聖人選當代之人,極其才分,自可致治。豈借賢異代,治今日之人哉?」唐·周繇《經故宅有感》詩:「異代圖書藏幾篋,傾城羅綺散誰家。」
? 宋·李石《續博物志》卷七:「劉向《列仙傳》、葛洪《神仙傳》、沈汾《續仙傳》、曾慥《集仙傳》,以異代事著于本朝者。」
代德dài dé 1.
谓取代旧朝以治天下之德。
●《左传o僖公二十五年》:「戊午,晋侯朝王,王飨醴,命之宥。请隧,弗许,曰:‘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
●《逸周书o芮良夫》:「以予小臣良夫观天下有土之君,厥德不远,罔有代德。」孔晁注:「言无远德,罔有天下也。」 2.
战国、秦、汉时,盛行「五行代德」之说,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附会于皇朝的兴亡。「代德」作为改朝换代的一种说法,后遂具有迷信的色彩。
●北周庾信《周宗庙歌·皇夏》:「龙图基代德,天步属艰难;讴歌还受瑞,揖让乃登坛。」
●《宋书o武帝纪中》:「代德之符,着乎幽显,瞻乌爰止,允集明哲,夫岂延康有归、咸熙告谢而已哉!」★「代德」在《汉语大词典》第1137页 第1卷 1137代德dài dé 1.
謂取代舊朝以治天下之德。
? 《左傳o僖公二十五年》:「戊午,晉侯朝王,王饗醴,命之宥。請隧,弗許,曰:‘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惡也。’」
? 《逸周書o芮良夫》:「以予小臣良夫觀天下有土之君,厥德不遠,罔有代德。」
? 孔晁注:「言無遠德,罔有天下也。」 2.
戰國、秦、漢時,盛行「五行代德」之說,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附會於皇朝的興亡。「代德」作為改朝換代的一種說法,後遂具有迷信的色彩。
? 北周·庾信《周宗廟歌o皇夏》:「龍圖基代德,天步屬艱難;謳歌還受瑞,揖讓乃登壇。」
? 《宋書o武帝紀中》:「代德之符,著乎幽顯,瞻烏爰止,允集明哲,夫豈延康有歸、咸熙告謝而已哉!」
代字dài zì 1.
代词的旧称。
●清马建忠《马氏文通o实字》:「代字者,所以指名也,文中随在代名而有所指也。凡行文所以用代字者,免重复,求简洁耳……代字共别为四宗:曰‘指名代字’,曰‘接读代字’,曰‘询问代字’,曰‘指示代字’。」 2.
因保密等需要而用的代称。
●柳青《铜墙铁壁》第二章:「‘不错,’葛专员点头说:‘你那时也不姓曹,代字是老安,对吧?’」★「代字」在《汉语大词典》第1132页 第1卷 1132代字dài zì 1.
代詞的舊稱。
? 清·馬建忠《馬氏文通o實字》:「代字者,所以指名也,文中隨在代名而有所指也。凡行文所以用代字者,免重複,求簡潔耳……代字共別為四宗:曰‘指名代字’,曰‘接讀代字’,曰‘詢問代字’,曰‘指示代字’。」 2.
因保密等需要而用的代稱。
? 柳青《銅墻鐵壁》第二章:「‘不錯,’葛專員點頭說,‘你那時也不姓曹,代字是老安,對吧?’」------------------------------代字dài zì 补义条目
诗词的修辞手法。如以「桂华」代月,以「红雨」代桃花。 ? 清刘熙载《艺概·诗概》:「樂府是代字訣,故須先得古人本意。然使不能自寓懷抱,又未免爲無病而呻吟。」 ? 王国维《人间词话》: ? 「沈伯時《樂府指迷》云:‘説桃不可直説桃,須用“紅雨」、「劉郎」等字;説柳不可直説破柳,須用「章臺」、「灞岸」等字。’若惟恐人不用代字者。果以是爲工,則古今類書具在,又安用詞爲耶?”
代舍dài shè 1.
战国齐孟尝君接待门客分上中下三等,上客所居称代舍。
●《史记o孟尝君列传》:「初,冯欢闻孟尝君好客,蹑跷而见之……孟尝君置传舍十日,孟尝君问传舍长曰:‘客何所为?’答曰:‘冯先生甚贫,犹有一剑耳,又蒯缑。弹其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尝君迁之幸舍,食有鱼矣。五日,又问传舍长。答曰:‘客复弹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舆。’孟尝君迁之代舍,出入乘舆车矣。」
●司马贞索隐:「传舍、幸舍及代舍,并当上、中、下三等之客所舍之名耳。」 2.
泛指接待宾客的馆舍。
●明袁宏道《傅良乡入计序》:「于时长良邑者,傅侯也。余以昏黑至,侯犹俟于代舍,因问所以调停之策。」★「代舍」在《汉语大词典》第1134页 第1卷 1134代舍dài shè 1.
戰國·齊·孟嘗君接待門客分上中下三等,上客所居稱代舍。
? 《史記o孟嘗君列傳》:「初,馮驩聞孟嘗君好客,躡蹻而見之……孟嘗君置傳舍十日,孟嘗君問傳舍長曰:‘客何所為?’答曰:‘馮先生甚貧,猶有一劍耳,又蒯緱。彈其劍而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孟嘗君遷之幸舍,食有魚矣。五日,又問傳舍長。答曰:‘客復彈劍而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輿。’孟嘗君遷之代舍,出入乘輿車矣。」
? 司馬貞索隱:「傳舍、幸舍及代舍,並當上、中、下三等之客所舍之名耳。」 2.
泛指接待賓客的館舍。
? 明·袁宏道《傅良鄉入計序》:「於時長良邑者,傅侯也。餘以昏黑至,侯猶俟於代舍,因問所以調停之策。」
代序dài xù 1.
时序更替。
●《楚辞o离骚》:「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王逸注:「代,更也;序,次也。言日月昼夜常行,忽然不久;春往秋来,以次相代。」
●《南史o宋纪上》:「明晦代序,盈亏有期。」
●清赵翼《春兴》诗:「东风桃柳一番新,又是阳和大地春,代序屡迁身易老,物华方富我宁贫。」 2.
指家族的世次,世系。
●唐韩愈《平阳路公神道碑铭》:「惟路氏远有代序。自隋尚书兵部侍郎讳衮四代而至冀公。」 3.
放在书籍、著作前面用以替代序言的,本非书序之体的文章,称「代序」。★「代序」在《汉语大词典》第1133页 第1卷 1133★「代序」在《现代汉语词典》第250页★「代序」在《汉语辞海》的解释★「代序」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代序dài xù 1.
時序更替。
? 《楚辭o離騷》:「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 王逸注:「代,更也;序,次也。言日月晝夜常行,忽然不久;春往秋來,以次相代。」
? 《南史o宋紀上》:「明晦代序,盈虧有期。」
? 清·趙翼《春興》詩:「東風桃柳一番新,又是陽和大地春,代序屢遷身易老,物華方富我寧貧。」 2.
指家族的世次,世系。
? 唐·韓愈《平陽路公神道碑銘》:「惟路氏遠有代序。自隋尚書兵部侍郎諱袞四代而至冀公。」 3.
放在書籍、著作前面用以替代序言的,本非書序之體的文章,稱「代序」。
异代yì dài 1.
后代,后世。
●《文选o班固<幽通赋>》:「虞《韶》美而仪凤兮,孔忘味于千载;素文信而厎麟兮,汉宾祚于异代。」李周翰注:「宾祚,谓礼其后祚也。异代,谓汉也。」
●宋王谠《唐语林o豪爽》:「大丈夫不能立功业,为异代之所称,岂可夺人爱姬,为己之嬉娱。」
●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礼部·议革张浚祀》:「浚终不得侑食,则浚在当时已有定论矣。岂有见摈于本国,而崇祀于异代者。」 2.
指后世之人。
●唐李咸用《览文僧卷》诗:「虽无先圣耳,异代得闻《韶》。」 3.
不同时代;不同世代。
●三国魏曹植《辨道论》:「桀纣殊世而齐恶,奸人异代而等伪。」
●《南史o萧允传》:「允又为长史,带会稽郡丞。行经延陵季子庙,设苹藻之荐,托异代之交,为诗以叙意。」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o无名子谤议》:「夫圣人用心,异代同体。」
●清姚莹《论诗绝句》之十二:「力振衰淫伯玉功,卢王宋沈未为功;考亭异代真知己,特识曾推《感遇》工。」 4.
前代,前世。
●《新唐书o李绛传》:「圣人选当代之人,极其才分,自可致治。岂借贤异代,治今日之人哉?」
●唐周繇《经故宅有感》诗:「异代图书藏几箧,倾城罗绮散谁家。」
●宋李石《续博物志》卷七:「刘向《列仙传》、葛洪《神仙传》、沈汾《续仙传》、曾慥《集仙传》,以异代事着于本朝者。」★「异代」在《汉语大词典》第10946页 第7卷 1344参见:異代
前代qián dài 1.
以前的朝代。
●《书·周官》:「仰惟前代时若,训迪厥官。」
●《宋书o乐志一》:「秦、汉阙采诗之官,哥咏多因前代,与时事既不相应,且无以垂示后昆。」
●明王鏊《震泽长语o官制》:「前代修史,左史纪言,右史纪动。」
●章炳麟《辨诗》:「余以为古者礼乐未兴,则因袭前代。」 2.
指前一朝或前一代。
●汉孔融《荐祢衡疏》:「贾谊求试属国,诡系单于;终军欲以长缨牵致劲越。弱冠慷慨,前代美之。」
●《红楼梦》第七八回:「着察核前代以来应加褒奖而遗落未经奏请各项人等。」★「前代」在《汉语大词典》第1866页 第2卷 122★「前代」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034页★「前代」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前代qián dài 1.
以前的朝代。
? 《書o周官》:「仰惟前代時若,訓迪厥官。」
? 《宋書o樂志一》:「秦、漢闕采詩之官,哥詠多因前代,與時事既不相應,且無以垂示後昆。」
? 明·王鏊《震澤長語o官制》:「前代修史,左史紀言,右史紀動。」
? 章炳麟《辨詩》:「余以為古者禮樂未興,則因襲前代。」 2.
指前一朝或前一代。
? 漢·孔融《薦禰衡疏》:「賈誼求試屬國,詭係單于;終軍欲以長纓牽致勁越。弱冠慷慨,前代美之。」
? 《紅樓夢》第七八回:「着察核前代以來應加褒獎而遺落未經奏請各項人等。」
末代mò dài 1.
后世;后代。
●王嘉《拾遗记o秦始皇》附南朝梁萧绮录:「自神化以来,神奇莫与为例,岂末代浮诬,所能窥仰,夭龄促知之所效哉!」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o颂赞》:「其褒贬杂居,固末代之讹体也。」 2.
犹末世。指一个朝代衰亡的时期。
●南朝宋谢灵运《七里濑》诗:「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
●《南史o孔琳之传》:「凶门柏装,不出礼典,起自末代,积习生常,遂成旧俗,爰自天子达于庶人。」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从帮忙到扯淡》:「帮闲的盛世是帮忙,到末代就只剩了这扯淡。」★「末代」在《汉语大词典》第5762页 第4卷 694★「末代」在《现代汉语词典》第916页★「末代」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末代mò dài 1.
後世;後代。
? 王嘉《拾遺記o秦始皇》附南朝·梁·蕭綺錄:「自神化以來,神奇莫與為例,豈末代浮誣,所能窺仰,夭齡促知之所效哉!」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o頌贊》:「其褒貶雜居,固末代之訛體也。」 2.
猶末世。指一個朝代衰亡的時期。
? 南朝·宋·謝靈運《七里瀨》詩:「既秉上皇心,豈屑末代誚。」
? 《南史o孔琳之傳》:「凶門柏裝,不出禮典,起自末代,積習生常,遂成舊俗,爰自天子達于庶人。」
?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o從幫忙到扯淡》:「幫閑的盛世是幫忙,到末代就只剩了這扯淡。」
祖宗三代zǔ zōng sān dài泛指祖宗上辈。常用于骂人或表示鄙夷的场合。
●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第七六回:「伪军们回到碉堡里,虽然心头的气愤消减了一些,但仍不断地祖宗三代的咒骂。」
●陈学昭《工作着是美丽的》上卷三七:「虽然有一个保姆,她还抢着自己洗尿片,生怕别人讲她是个留学生,摆臭架子,或者牵涉到她的祖宗三代。」
●綦水源《三不吹》:「这个人的脾气好,你骂他祖宗三代,他也不发火,不吭气。」亦作「祖宗八代」。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我侍候不了这位姑老爷,一天百事不做,专找着我们当下人的祖宗八代地乱卷。」★「祖宗三代」在《汉语大词典》第10450页 第7卷 848★「祖宗三代」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祖宗三代zǔ zōng sān dài泛指祖宗上輩。常用於罵人或表示鄙夷的場合。
? 馬烽·西戎《呂梁英雄傳》第七六回:「偽軍們回到碉堡裏,雖然心頭的氣憤消減了一些,但仍不斷地祖宗三代的咒罵。」
? 陳學昭《工作着是美麗的》上卷三七:「雖然有一個保姆,她還搶着自己洗尿片,生怕別人講她是個留學生,擺臭架子,或者牽涉到她的祖宗三代。」
? 綦水源《三不吹》:「這個人的脾氣好,你罵他祖宗三代,他也不發火,不吭氣。」亦作「祖宗八代」。
?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我侍候不了這位姑老爺,一天百事不做,專找着我們當下人的祖宗八代地亂捲。」
近代jìn dài 1.
指过去不远之时代。
●晋葛洪《抱朴子·汉过》:「历览前载,逮乎近代,道微俗弊,莫剧汉末也。」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o查谈》:「近代流俗,呼丈夫妇人纵放不拘礼度者为查。」
●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六章三:「这部书虽写于1912年,但所引的例,是古代多而近代少。」 2.
在史学上通常指资本主义时代。世界近代历史时期,一般以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
●中国近代历史时期一般认为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近代」在《汉语大词典》第14699页 第10卷 732★「近代」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78页★「近代」在《汉语辞海》的解释★「近代」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近代jìn dài 1.
指過去不遠之時代。
? 晉·葛洪《抱樸子o漢過》:「歷覽前載,逮乎近代,道微俗弊,莫劇漢末也。」
? 唐·封演《封氏聞見記o查談》:「近代流俗,呼丈夫婦人縱放不拘禮度者為查。」
? 洪深《電影戲劇的編劇方法》第六章三:「這部書雖寫於1912年,但所引的例,是古代多而近代少。」 2.
在史學上通常指資本主義時代。世界近代歷史時期,一般以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為開端。
? 中國近代歷史時期一般認為是自1840年鴉片戰爭至1919年「五四」運動。
皇代huáng dài 1.
传说中三皇之世。
●汉应玚《文质论》:「览坟丘于皇代,建不刊之洪制。」
●《晋书o纪瞻传》:「皇代质朴,祸难不作;结绳为治,人知所守。」 2.
泛指古代。
●南朝梁任昉《为卞彬谢修卞忠贞墓启》:「樵苏之刑,远流于皇代。」 3.
犹言国朝;当今之世。
●汉班固《答宾戏》:「今吾子处皇代而论战国,曜所闻而疑所觌。」
●晋潘岳《西征赋》:「在皇代而物土,故毁之而又复。」
●唐宋之问《上巳泛舟昆明池宴宗主簿席序》:「纵目遐览,识皇代之承平;得意同归,有吾侪之行乐。」★「皇代」在《汉语大词典》第11413页 第8卷 257皇代huáng dài 1.
傳說中三皇之世。
? 漢·應瑒《文質論》:「覽墳丘於皇代,建不刊之洪制。」
? 《晉書o紀瞻傳》:「皇代質樸,禍難不作;結繩為治,人知所守。」 2.
泛指古代。
? 南朝·梁·任昉《為卞彬謝修卞忠貞墓啟》:「樵蘇之刑,遠流於皇代。」 3.
猶言國朝;當今之世。
? 漢·班固《答賓戲》:「今吾子處皇代而論戰國,曜所聞而疑所覿。」
? 晉·潘岳《西征賦》:「在皇代而物土,故毀之而又復。」
? 唐·宋之問《上巳泛舟昆明池宴宗主簿席序》:「縱目遐覽,識皇代之承平;得意同歸,有吾儕之行樂。」
上代shàng dài 1.
指夏商周及其以前的时代。
●晋陆云《答兄平原》诗:「伊我世族,太极降精,昔在上代,轩虞笃生。」
●晋干宝《晋纪总论》:「爰及上代,虽文质异时,功业不同,及其安民立政者,其揆一也。」
●《宋书o礼志一》:「上代聘享之礼,虽颇见经传,然首尾不全。」 2.
前代;前辈。
●《晋书o武帝纪论》:「通上代之不通,服前王之未服。」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五:「张家原是个世家,上代有好几代是读书的,大文的父亲子渊也是读书人。」★「上代」在《汉语大词典》第270页 第1卷 270★「上代」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138页★「上代」在《汉语辞海》的解释★「上代」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上代shàng dài 1.
指夏·商·周及其以前的時代。
? 晉·陸雲《答兄平原》詩:「伊我世族,太極降精,昔在上代,軒虞篤生。」
? 晉·干寶《晉紀總論》:「爰及上代,雖文質異時,功業不同,及其安民立政者,其揆一也。」
? 《宋書o禮志一》:「上代聘享之禮,雖頗見經傳,然首尾不全。」 2.
前代;前輩。
? 《晉書o武帝紀論》:「通上代之不通,服前王之未服。」
? 夏丏尊·葉聖陶《文心》五:「張家原是個世家,上代有好幾代是讀書的,大文的父親子淵也是讀書人。」
★「後代」在《汉语大词典》第4365页 第3卷 959★「後代」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後代hòu dài(後代,后代) 1.
後裔;子孫。
? 《文選o揚雄<長楊賦>》:「又恐後代迷於一時之事,常以此為國家之大務,淫荒田獵,陵夷而不禦也。」
? 呂向注:「又恐後代子孫迷惑不知,反以國之大務,荒淫畋獵,遂至陵夷而不能禁禦。」
? 唐·韓愈《毛穎傳》:「世傳當殷時居中山,得神仙之術,能匿光使物,竊恒娥騎蟾蜍入月,其後代遂隱不仕云。」
? 曹禺《原野》第二幕:「閻王死了,他有後代。」 2.
泛指後世的人。
? 《晉書o元帝紀》:「前事不忘,後代之元龜也。」
? 清·孫枝蔚《延令書懷二十二韻》:「作者千秋事,傷心後代看。」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裏》第二章第二節:「返工!不能讓兒孫後代罵我們無能。」 3.
? 漢·班固《白虎通o爵》:「漢制:天子稱皇帝,其嫡嗣稱皇太子,諸侯王之嫡稱代子,後代咸因之。」
? 唐·元稹《誨侄等書》:「常誓效死君前,揚名後代。」
? 清·朱克敬《瞑庵雜識》卷二:「後代諛墓盛行,又誤以碑誌為紀傳,而紀事之文廢矣。」 4.
專指後一朝代。
? 《宋書o隱逸傳o陶潛》:「自以曾祖晉世宰輔,恥復屈身後代,自高祖王業漸隆,不復肯仕。」
代哭dài kū谓古代举丧时,服丧者依次更替号哭,以免丧主过哀而伤身。
●《周礼o夏官·挈壶氏》:「凡丧,县壶以代哭者,皆以水火守之。」郑玄注:「代,亦更也。礼,未大敛,代哭。」
●贾公彦疏:「大敛之后,乃更代而哭,亦使哭不绝声。」
●《仪礼o士丧礼》:「宾出,主人拜送于门外,乃代哭,不以官。」郑玄注:「代,更也。孝子始有亲丧,悲哀憔悴,礼防其以死伤生,使之更哭不绝声而已。」
●胡培翚正义:「未殡以前,哭不绝声,但自始死至小敛已逾历昼夜,恐其以哀致毁,故制代哭之礼,使之相代而哭。」★「代哭」在《汉语大词典》第1135页 第1卷 1135★「代哭」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代哭dài kū謂古代舉喪時,服喪者依次更替號哭,以免喪主過哀而傷身。
? 《周禮o夏官o挈壺氏》:「凡喪,縣壺以代哭者,皆以水火守之。」
? 鄭玄注:「代,亦更也。禮,未大斂,代哭。」
? 賈公彥疏:「大斂之後,乃更代而哭,亦使哭不絕聲。」
? 《儀禮o士喪禮》:「賓出,主人拜送於門外,乃代哭,不以官。」
? 鄭玄注:「代,更也。孝子始有親喪,悲哀憔悴,禮防其以死傷生,使之更哭不絕聲而已。」
? 胡培翬正義:「未殯以前,哭不絕聲,但自始死至小斂已踰歷晝夜,恐其以哀致毀,故制代哭之禮,使之相代而哭。」
代理人dài lǐ rén 1.
受当事人委托,代表其处理具体事务或进行某种活动的人。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二八:「在资方代理人联谊会碰头的第二天晚上,冯永祥约了唐仲笙一同上马慕韩家里去。」 2.
指实际上为某集团的利益(多指非法利益)服务的人。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三:「由于我国被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代理人压迫剥削了一百多年,变成一个很穷的国家,不但农民的生活水平低,工人和知识分子的生活水平也都还低。」★「代理人」在《汉语大词典》第1135页 第1卷 1135★「代理人」在《现代汉语词典》第249页★「代理人」在《汉语辞海》的解释★「代理人」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代理人dài lǐ rén 1.
受當事人委托,代表其處理具體事務或進行某種活動的人。
?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二八:「在資方代理人聯誼會碰頭的第二天晚上,馮永祥約了唐仲笙一同上馬慕韓家裏去。」 2.
指實際上為某集團的利益(多指非法利益)服務的人。
? 毛澤東《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三:「由於我國被帝國主義者和他們的代理人壓迫剝削了一百多年,變成一個很窮的國家,不但農民的生活水平低,工人和知識分子的生活水平也都還低。」
后代hòu dài 1.
后裔;子孙。
●《文选o扬雄<长杨赋>》:「又恐后代迷于一时之事,常以此为国家之大务,淫荒田猎,陵夷而不御也。」吕向注:「又恐后代子孙迷惑不知,反以国之大务,荒淫畋猎,遂至陵夷而不能禁御。」
●唐韩愈《毛颖传》:「世传当殷时居中山,得神仙之术,能匿光使物,窃恒娥骑蟾蜍入月,其后代遂隐不仕云。」
●曹禺《原野》第二幕:「阎王死了,他有后代。」 2.
泛指后世的人。
●《晋书o元帝纪》:「前事不忘,后代之元龟也。」
●清孙枝蔚《延令书怀二十二韵》:「作者千秋事,伤心后代看。」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二章第二节:「返工!不能让儿孙后代骂我们无能。」 3.
●汉班固《白虎通·爵》:「汉制:天子称皇帝,其嫡嗣称皇太子,诸侯王之嫡称代子,后代咸因之。」
●唐元稹《诲侄等书》:「常誓效死君前,扬名后代。」
●清朱克敬《瞑庵杂识》卷二:「后代谀墓盛行,又误以碑志为纪传,而纪事之文废矣。」 4.
专指后一朝代。
●《宋书o隐逸传·陶潜》:「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后代」在《汉语大词典》第4365页 第3卷 959★「后代」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42页参见:後代
求代qiú dài 1.
请求委派别人接替自己的职务。
●《后汉书o窦融传》:「融以兄弟并受爵位,久专方面,惧不自安,数上书求代。」
●《晋书o吾彦传》:「﹝吾彦﹞在镇二十余年,威恩宣着,南州宁靖。自表求代,征为大长秋。」 2.
死鬼找替身。旧时迷信以为屈死鬼如要投胎再转人世,必须诱惑一人枉死以替代自己。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o滦阳消夏录四》:「昨宿东门外,见缢鬼五六,自门隙而入,恐是求代。」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七回:「吊死鬼攒眉道:‘我除了求代之外,别无能处。’」★「求代」在《汉语大词典》第7353页 第5卷 898求代qiú dài 1.
請求委派別人接替自己的職務。
? 《後漢書o竇融傳》:「融以兄弟並受爵位,久專方面,懼不自安,數上書求代。」
? 《晉書o吾彥傳》:「﹝吾彥﹞在鎮二十餘年,威恩宣著,南州寧靖。自表求代,徵為大長秋。」 2.
死鬼找替身。舊時迷信以為屈死鬼如要投胎再轉人世,必須誘惑一人枉死以替代自己。
?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o灤陽消夏錄四》:「昨宿東門外,見縊鬼五六,自門隙而入,恐是求代。」
?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七回:「吊死鬼攢眉道:‘我除了求代之外,別無能處。’」
代籍dài jí汉吕太后赐代王宫人的名册。典出《汉书o外戚传上·孝文窦皇后》:「孝文窦皇后,景帝母也,吕太后时以良家子选入宫。太后出宫人以赐诸王各五人,窦姬与在行中。家在清河,愿如赵,近家,请其主遣宦者吏‘必置我籍赵之伍中’。宦者忘之,误置籍代伍中。籍奏,诏可。当行,窦姬涕泣,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彊乃肯行。至代,代王独幸窦姬,生女嫖。孝惠七年,生景帝。」后因借指皇帝遴选宫女时记录入选者的名册。
●清吴伟业《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闻道君王走玉骢,犊车不用聘昭容。幸迟身入陈宫里,却早名填代籍中。」★「代籍」在《汉语大词典》第1137页 第1卷 1137代籍dài jí漢·呂太后賜代王宮人的名冊。典出《漢書o外戚傳上o孝文竇皇后》:「孝文竇皇后,景帝母也,呂太后時以良家子選入宮。太后出宮人以賜諸王各五人,竇姬與在行中。家在清河,願如趙,近家,請其主遣宦者吏‘必置我籍趙之伍中’。宦者忘之,誤置籍代伍中。籍奏,詔可。當行,竇姬涕泣,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彊乃肯行。至代,代王獨幸竇姬,生女嫖。
? 孝惠七年,生景帝。」後因借指皇帝遴選宮女時記錄入選者的名冊。
? 清·吳偉業《聽女道士卞玉京彈琴歌》:「聞道君王走玉驄,犢車不用聘昭容。幸遲身入陳宮裏,卻早名填代籍中。」
★「當代」在《汉语大词典》第10991页 第7卷 1389★「當代」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當代dāng dài(當代,当代)I過去那個時代。
? 《後漢書o耿弇傳》:「﹝父﹞況疾病……弇兄弟六人皆垂青紫,省侍醫藥,當代以為榮。」
? 唐·劉知幾《史通o六家》:「故其書受嗤當代,良有以焉。」
? 《明詩紀事己籤》卷一引《龍性堂詩話》:「﹝于鱗七言詩﹞自足以鼓吹當代,領袖時賢,不必譏之太過。」II 1.
目前這個時代。
? 唐·杜甫《奉簡高三十五使君》詩:「當代論才子,如公復幾人。」
? 宋·梅堯臣《太師杜公輓詞》之四:「言為當代法,行不古人慚。」
? 瞿秋白《十月革命前的俄羅斯文學》六:「戲劇之中沒有當代的社會現象,著者都是取之於歷史的。」
指在位皇帝的朝代。
? 唐·劉知幾《史通o編次》:「苟欲取法當代,遂乃輕侮前朝。」
? 明·張居正《請乞優禮耆碩以光聖治疏》:「如蒙皇上俯念階為先朝元輔,當代舊人,特敕該部……皆太平之盛事也。」
指在位的皇帝。
? 元·歐陽玄《題僧墨菊卷》詩:「苾芻元是黑衣郎,當代深仁始賜黃。」
五代史wǔ dài shǐ梁、唐、晋、汉、周五代是我国历史上最纷乱的时期之一,因以「五代史」比喻争吵。
●元张国宝《罗李郎》第三摺:「上长街百样风流事,到家中一千场五代史。」
●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二摺:「因甚的闹炒炒做不的个存活,每日间八阳经便少呵也有三千卷,五代史至轻呵也有二百合,又不是风魔。」★「五代史」在《汉语大词典》第350页 第1卷 350★「五代史」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五代史wǔ dài shǐ梁、唐、晉、漢、周五代是我國歷史上最紛亂的時期之一,因以「五代史」比喻爭吵。
? 元·張國寶《羅李郎》第三摺:「上長街百樣風流事,到家中一千場五代史。」
? 明·賈仲名《對玉梳》第二摺:「因甚的鬧炒炒做不的箇存活,每日間八陽經便少呵也有三千卷,五代史至輕呵也有二百合,又不是風魔。」------------------------------五代史wǔ dài shǐ 补义条目
《五代史》中多用叹词「呜呼」,故以「五代史」借指好叹息之人。 ? 清欧阳兆熊《水窗春呓o夫人俭朴》:「孝廉每談及世風奢靡,人心澆薄,輙皺眉唏嘘不已,故李芋仙呼之爲‘五代史’,言其開口即曰‘嗚呼’也。」
★「代筆」在《汉语大词典》第1136页 第1卷 1136★「代筆」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代筆dài bǐ(代筆,代笔) 1.
指科舉時代頂替考生入場代寫文章。又稱槍替。
? 宋·袁燮《論國家宜明政刑札子》:「場屋代筆之罰,先朝之所甚嚴,罪至鞭背,終身不齒。」
? 《元史o選舉志一》:「諸冒名就試,別立姓名,及受財為人懷挾、代筆、傳義者,並許人告。」 2.
替人書寫信函或其他文件。
? 清程趾祥《此中人語o守節》:「余偶心動,遂托書函事至書館中,囑師代筆,戲言挑之。」
? 《人民日報》:「過去無論多麼繁忙,對外復信,總由他自己辦理,現在一反前例,改由他的女兒代筆,使我心頭不免蒙上了一層陰雲。」 3.
代作字畫。亦指代作字畫的人。
? 清·李漁《意中緣o捲簾》:「有幾箇尖酸少年,要看他面貌,故意造出一段流言,說他平日的畫,是隔着簾子畫的,有箇男人在裡面代筆,定要他捲一日簾子,好面試一試。」
? 清·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o代筆》:「古書名家,皆有代筆:蘇子瞻(蘇軾)代筆,丹陽人高述;趙松雪(趙孟頫)代筆,京口人郭天錫;董華亭(董其昌)代筆,門下士吳楚侯。」
二代èr dài两个朝代。
●《论语o八佾》:「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邢昺疏:「二代,谓夏、商。」
●《国语o周语上》:「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韦昭注:「二代之季谓桀纣也。」
●《文选o班固<典引>》:「铺观二代,洪纤之度,其赜可探也。」张铣注:「言布观殷、周二代大小之度,其幽深之迹,亦可探究也。」
●《文选o王俭<褚渊碑文>》:「孰能光辅五君,宣亮二代者哉?」李善注:「五君,宋文、明、顺,齐高、武。」张铣注:「二代,谓齐宋也。」★「二代」在《汉语大词典》第122页 第1卷 122二代èr dài兩個朝代。
? 《論語o八佾》:「周監於二代,鬱鬱乎文哉!」邢昺疏:「二代,謂夏、商。」
? 《國語o周語上》:「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
? 韋昭注:「二代之季謂桀·紂也。」
? 《文選o班固<典引>》:「鋪觀二代,洪纖之度,其賾可探也。」
? 張銑注:「言布觀殷、周二代大小之度,其幽深之跡,亦可探究也。」
? 《文選o王儉<褚淵碑文>》:「孰能光輔五君,宣亮二代者哉?」李善注:「五君,宋·文、明、順,齊·高、武。」
? 張銑注:「二代,謂齊·宋也。」
古代gǔ dài在我国历史分期上泛指十九世纪中叶以前的时代。特指奴隶社会时代,有时亦包括原始公社时代。
●刘师培《搜集文章志材料方法》:「其足考古代文集卷目者,实以《隋·经籍志》为大宗。」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自序》:「所有中国的社会史料,特别是关于封建制度以前的古代,大抵为历来御用学者所湮没,改造,曲解。」
●冯雪峰《雪峰寓言·鸟和山林的大火》:「唉,这就是古代也有过的人类的大火呀,谁也逃不了的。」★「古代」在《汉语大词典》第3426页 第3卷 20★「古代」在《现代汉语词典》第464页★「古代」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古代」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古代gǔ dài在我國歷史分期上泛指十九世紀中葉以前的時代。特指奴隸社會時代,有時亦包括原始公社時代。
? 劉師培《蒐集文章志材料方法》:「其足考古代文集卷目者,實以《隋o經籍志》為大宗。」
? 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o自序》:「所有中國的社會史料,特別是關於封建制度以前的古代,大抵為歷來御用學者所湮沒,改造,曲解。」
? 馮雪峰《雪峰寓言o鳥和山林的大火》:「唉,這就是古代也有過的人類的大火呀,誰也逃不了的。」
当代(I)dāng dài过去那个时代。
●《后汉书o耿弇传》:「﹝父﹞况疾病……弇兄弟六人皆垂青紫,省侍医药,当代以为荣。」
●唐刘知几《史通o六家》:「故其书受嗤当代,良有以焉。」
●《明诗纪事己签》卷一引《龙性堂诗话》:「﹝于鳞七言诗﹞自足以鼓吹当代,领袖时贤,不必讥之太过。」当代(II)dāng dài 1.
目前这个时代。
●唐杜甫《奉简高三十五使君》诗:「当代论才子,如公复几人。」
●宋梅尧臣《太师杜公挽词》之四:「言为当代法,行不古人惭。」
●瞿秋白《十月革命前的俄罗斯文学》六:「戏剧之中没有当代的社会现象,著者都是取之于历史的。」 2.
指在位皇帝的朝代。
●唐刘知几《史通o编次》:「苟欲取法当代,遂乃轻侮前朝。」
●明张居正《请乞优礼耆硕以光圣治疏》:「如蒙皇上俯念阶为先朝元辅,当代旧人,特敕该部……皆太平之盛事也。」 3.
指在位的皇帝。
●元欧阳玄《题僧墨菊卷》诗:「苾刍元是黑衣郎,当代深仁始赐黄。」★「当代」在《汉语大词典》第10991页 第7卷 1389★「当代」在《现代汉语词典》第259页参见:當代
代言dài yán 1.
谓代天子草拟诏命。语出《书·说命上》「恭默思道,梦帝赉予良弼,其代予言」。
●宋楼钥《送王正言守永嘉》诗:「使君读残万卷书,古事今事俱了了,便应珥笔侍天陛,不然代言登凤沼。」
●《宋史o綦崇礼传》:「﹝崇礼﹞再入翰林凡五年,所撰诏命数百篇,文简意明,不私美,不寄怨,深得代言之体。」
●明张居正《谢召见疏》:「俾之在阁调理,代言备问,诚之职也。」 2.
代表某方面发表言论。参见「代言人」。★「代言」在《汉语大词典》第1133页 第1卷 1133★「代言」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代言dài yán 1.
謂代天子草擬詔命。語出《書o說命上》「恭默思道,夢帝賚予良弼,其代予言」。
? 宋·樓鑰《送王正言守永嘉》詩:「使君讀殘萬卷書,古事今事俱了了,便應珥筆侍天陛,不然代言登鳳沼。」
? 《宋史o綦崇禮傳》:「﹝崇禮﹞再入翰林凡五年,所撰詔命數百篇,文簡意明,不私美,不寄怨,深得代言之體。」
? 明·張居正《謝召見疏》:「俾之在閣調理,代言備問,誠之職也。」 2.
代表某方面發表言論。參見「代言人」。
代笔dài bǐ 1.
指科举时代顶替考生入场代写文章。又称枪替。
●宋袁燮《论国家宜明政刑札子》:「场屋代笔之罚,先朝之所甚严,罪至鞭背,终身不齿。」
●《元史o选举志一》:「诸冒名就试,别立姓名,及受财为人怀挟、代笔、传义者,并许人告。」 2.
替人书写信函或其他文件。
●清程趾祥《此中人语·守节》:「余偶心动,遂托书函事至书馆中,嘱师代笔,戏言挑之。」
●《人民日报》:「过去无论多么繁忙,对外复信,总由他自己办理,现在一反前例,改由他的女儿代笔,使我心头不免蒙上了一层阴云。」 3.
代作字画。亦指代作字画的人。
●清李渔《意中缘·卷帘》:「有几个尖酸少年,要看他面貌,故意造出一段流言,说他平日的画,是隔着帘子画的,有个男人在里面代笔,定要他卷一日帘子,好面试一试。」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代笔》:「古书名家,皆有代笔:苏子瞻(苏轼)代笔,丹阳人高述;赵松雪(赵孟俯)代笔,京口人郭天锡;董华亭(董其昌)代笔,门下士吴楚侯。」★「代笔」在《汉语大词典》第1136页 第1卷 1136★「代笔」在《现代汉语词典》第249页参见:代筆
瓜代guā dài《左传o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谓到明年瓜熟时派人接替。后称官吏任职期满由他人接替为「瓜代」。
●宋贺铸《答杜仲观登丛台见寄》诗:「行将及瓜代,暂喜摆羁束。」
●清刘书年《说经残稿》:「予以南方田桑之法详细告之,其父老甚喜,求以所告者刊本,会瓜代,不果。」
●《文明小史》第二九回:「﹝陆朝棻﹞这时适逢瓜代回国,到京覆命。」★「瓜代」在《汉语大词典》第11434页 第8卷 278★「瓜代」在《现代汉语词典》第471页★「瓜代」在《汉语辞海》的解释★「瓜代」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瓜代guā dài《左傳o莊公八年》:「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謂到明年瓜熟時派人接替。後稱官吏任職期滿由他人接替為「瓜代」。
? 宋·賀鑄《答杜仲觀登叢臺見寄》詩:「行將及瓜代,暫喜擺羈束。」
? 清·劉書年《說經殘稿》:「予以南方田桑之法詳細告之,其父老甚喜,求以所告者刊本,會瓜代,不果。」
? 《文明小史》第二九回:「﹝陸朝棻﹞這時適逢瓜代回國,到京覆命。」
代言人dài yán rén代表某方面发表言论的人。
●邹韬奋《萍踪忆语》一九:「就以上所谈到的大概情形,可以看到美国的新闻事业显然分为两大阵营:一方面是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一方面是劳工阶级的代言人。」
●巴金《作家要有勇气,文艺要有法制》:「文艺家究竟是作人民的代言人,还是作‘长官意志’的传声筒?作传声筒,当然比较保险,但是,你就失去了人民的信任;作人民忠实的代言人,有危险,可能挨到棍子,但是尽了责任。」★「代言人」在《汉语大词典》第1133页 第1卷 1133★「代言人」在《现代汉语词典》第250页★「代言人」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代言人dài yán rén代表某方面發表言論的人。
? 鄒韜奮《萍蹤憶語》一九:「就以上所談到的大概情形,可以看到美國的新聞事業顯然分為兩大陣營:一方面是資產階級的代言人,一方面是勞工階級的代言人。」
? 巴金《作家要有勇氣,文藝要有法制》:「文藝家究竟是作人民的代言人,還是作‘長官意志’的傳聲筒?作傳聲筒,當然比較保險,但是,你就失去了人民的信任;作人民忠實的代言人,有危險,可能挨到棍子,但是盡了責任。」
命代mìng dài命世。
●《文选o刘琨<劝进表>》:「伏惟陛下,玄德通于神明,圣姿合于两仪,应命代之期,绍千载之运。」李善注:「《孟子》曰:‘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也。’《广雅》曰:‘命,名也。’」按,本集作「命世」,唐人讳改。
●《旧唐书o文苑传中·贾曾》:「伏惟殿下神武命代,文思登庸,宇内颙颙,瞻仰德化。」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o知己》:「﹝杜紫微﹞复有《赠嘏》诗曰:‘命代风骚将,谁登李杜坛。’」★「命代」在《汉语大词典》第3688页 第3卷 282命代mìng dài命世。
? 《文選o劉琨<勸進表>》:「伏惟陛下,玄德通於神明,聖姿合於兩儀,應命代之期,紹千載之運。」
? 李善注:「《孟子》曰:‘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也。’《廣雅》曰:‘命,名也。’」按,本集作「命世」,唐人諱改。
? 《舊唐書o文苑傳中o賈曾》:「伏惟殿下神武命代,文思登庸,宇內顒顒,瞻仰德化。」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o知己》:「﹝杜紫微﹞復有贈嘏詩﹝《雪晴访赵暇街西所居三韵》﹞曰:‘命代風騷將,誰登李·杜壇。’」
代谷dài gǔ地名。在今山西繁峙及旧崞县一带。
●《管子o轻重戊》:「离枝闻之,则侵其北。代王闻之,大恐,则将其士卒葆于代谷之上。」
●汉桓宽《盐铁论o伐功》:「赵武灵王逾句注,过代谷,略灭林胡、楼烦。」
●《资治通鉴o汉高帝七年》:「上居晋阳,闻冒顿居代谷,欲击之。」胡三省注:「《史记正义》曰:‘代谷,今妫州。’余据唐妫州在幽州西北,此代谷在句注之北。后魏都平城,建为代都,盖因代谷而名也。唐属云州界。」★「代谷」在《汉语大词典》第1133页 第1卷 1133代谷dài gǔ地名。在今山西·繁峙及舊崞縣一帶。
? 《管子o輕重戊》:「離枝聞之,則侵其北。
? 代王聞之,大恐,則將其士卒葆於代谷之上。」
? 漢·桓寬《鹽鐵論o伐功》:「趙武·靈王踰句注,過代谷,略滅林胡、樓煩。」
? 《資治通鑒o漢高帝七年》:「上居晉陽,聞冒頓居代谷,欲擊之。」
? 胡三省注:「《史記正義》曰:‘代谷,今媯州。’余據唐·媯州在幽州西北,此代谷在句注之北。
? 後魏都平城,建為代都,蓋因代谷而名也。
? 唐屬雲州界。」
代替dài tì 1.
交替,轮流。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那婆子与汪锡俩个慇慇懃懃,代替伏侍,要茶就茶,要水就水,惟恐一些不到处。」 2.
●曹禺《北京人》第三幕:「像往日那般欢乐和气概于今在曾家这间屋子里已找不出半点痕迹,惨淡的情况代替了当年的盛景。」
●巴金《文学的作用--随想录九》:「文学有宣传的作用,但宣传不能代替文学;文学有教育的作用,但教育不能代替文学。」★「代替」在《汉语大词典》第1135页 第1卷 1135★「代替」在《现代汉语词典》第250页★「代替」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代替dài tì 1.
交替,輪流。
?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那婆子與汪錫倆個慇慇懃懃,代替伏侍,要茶就茶,要水就水,惟恐一些不到處。」 2.
? 曹禺《北京人》第三幕:「像往日那般歡樂和氣概於今在曾家這間屋子裏已找不出半點痕跡,慘淡的情況代替了當年的盛景。」
? 巴金《文學的作用--隨想錄九》:「文學有宣傳的作用,但宣傳不能代替文學;文學有教育的作用,但教育不能代替文學。」
【越俎代庖】成语解释:越:跨过;俎:古代祭祀时摆祭品的礼器;庖:厨师。主祭的人跨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越俎代庖】成语出处:《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越俎代庖】成语故事: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传说中,有一位杰出的领袖叫唐尧。在唐尧的领导下,人民安居乐业。可是唐尧很谦虚,当他听说隐士许由很有才能的时候,就想把领导权让给许由。唐尧对许由说:“日月出来之后还不熄灭烛火,它和日月比起光亮来,不是太没有意义了吗?及时雨普降之后还去灌溉,对于润泽禾苗不是徒劳吗?您如果担任领袖,一定会把天下治理得更好,我占着这个位置还有什么意思呢?我觉得很惭愧,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您来治理。”  许由说:“您治理天下,已经治理得很好了。我如果再来代替你,不是沽名钓誉吗?我现在自食其力,要那些虚名干什么?鹪鹩在森林里筑巢,也不过占一棵树枝;鼹鼠喝黄河里的水,不过喝饱自己的肚皮。天下对我又有什么用呢?算了吧,厨师就是不做祭祀用的饭菜,管祭祀的人也不能越位来代替他下厨房做菜。”。【越俎代庖】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庄子的成语,中考常考易错成语,Y开头的成语
代食dài shí谓任用聚敛之臣以代贤者居官食禄。
●《诗·大雅·桑柔》:「如彼溯风,亦孔之僾;民有肃心,荓云不逮。好是稼穑,力民代食。」
●毛传:「代无功者食天禄也。」
●郑玄笺:「但好任用是居家吝啬于聚敛作力之人,令代贤者处位食禄。」马瑞辰通释:「《传》本作‘无功者食天禄也’,故《笺》申之曰‘令代贤者处位食禄’;王肃本误增‘代’字,云‘代无功者食天禄也’,便于文义不顺矣。」一说以力耕所得代替禄食。见朱熹集传。★「代食」在《汉语大词典》第1134页 第1卷 1134代食dài shí謂任用聚斂之臣以代賢者居官食祿。
? 《詩o大雅o桑柔》:「如彼溯風,亦孔之僾;民有肅心,荓云不逮。好是稼穡,力民代食。」
? 毛傳:「代無功者食天祿也。」
? 鄭玄箋:「但好任用是居家吝嗇於聚斂作力之人,令代賢者處位食祿。」
? 馬瑞辰通釋:「《傳》本作‘無功者食天祿也’,故《箋》申之曰‘令代賢者處位食祿’;王肅本誤增‘代’字,云‘代無功者食天祿也’,便於文義不順矣。」一說以力耕所得代替祿食。見朱熹集傳。
八代bā dài 1.
●《文选o陆机<辩亡论上>》:「于是讲八代之礼,搜三王之乐。」李善注:「八代,三皇、五帝也。」
●章炳麟《訄书o订文·附正名杂义》:「《释故》以三十余言总持一义,谅以八代殊名,方国异语,靡不集合,非一时能具数词也。」 2.
指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
●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八代」在《汉语大词典》第1748页 第2卷 4★「八代」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八代」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八代bā dài 1.
? 《文選o陸機<辯亡論上>》:「於是講八代之禮,蒐三王之樂。」
? 李善注:「八代,三皇、五帝也。」
? 章炳麟《訄書o訂文o附正名雜義》:「《釋故》以三十餘言總持一義,諒以八代殊名,方國異語,靡不集合,非一時能具數詞也。」 2.
指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
? 宋·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
代面dài miàn 1.
谓以书信或诗文代替面谈。
●唐白居易《醉封诗筒寄微之》诗:「展眉只仰三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q精神在现代例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