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陨落的陨落之历史盲怎么看

40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5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来·往&|《巨人的陨落》到底讲了什么?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tc.sinaimg.cn/maxwidth.800/tc.service.weibo.com/mmbiz_qlogo_cn/64b0304a01eca1bcc4550fdeb1a579bb.jpg" DATA-ORIGIN-SRC="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6P4EqJPTNuIdUarT2GyWVr1Iia7qCjZmEjQQqqaSb3EPs7nGBkNibaOa7o82prpjxWJxegRoQLFvvNNQgGA2r9Cw/0?wx_fmt=png" ALT=""
TITLE="来&往&|《巨人的陨落》到底讲了什么?" />
「来·往」Vol.12
前段时间,Kindle君向大家安利了一部现象级小说——《巨人的陨落》,读了令人精神高潮的作品。没读过的人可能会质疑,针对有那么夸张吗?写的那么好吗?
今天投稿的作者为大家送上一篇超详细的书评,文章有有点长,请耐心的读下去。
什么值得读
亚马逊kindle电子书全新栏目&#什么值得读#,将每周精选5本,让你从此爱上阅读。
现在邀请亲爱的Kindlers来推荐好书啊,不限书目,不限数量。入选书评将发布在平台上,并给予10元书券奖励。
原创100-120字短评 300-350字长评
备注作者名字/笔名
投稿邮箱:kindlelaiwang@eub-inc.com
邮件主题:什么值得读 书名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tc.sinaimg.cn/maxwidth.800/tc.service.weibo.com/mmbiz_qlogo_cn/acbea9bc584c.jpg" DATA-ORIGIN-SRC="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6P4EqJPTNuJwCKtggqewib60Zq0DTAONpryddibvLDosu75TfamVAFaDqaCxR2GQjy0rszfYCEI2Ao65D4wu6olA/0?wx_fmt=png" ALT=""
TITLE="来&往&|《巨人的陨落》到底讲了什么?" />
《天空的另一半》
普利策新闻奖得主震撼人心代表作,美国国家近6年来首席畅销书。性别歧视、性暴力、厌女价值观、家庭暴力、处女情节……女性的生存困境,也许你正在遭受。一本给你自己的希望之书;一部填补亚非拉女性生存现状领域研究一项空白的重磅级畅销书。
—— 只有芸知道
《人间失格》
我挖空了肚子里阴暗晦涩的词汇,想来形容这本书对我的冲击,可眼离书本又感觉内心异常透彻而清晰。他逼我面对不愿坦然的自己,迫使我直视不愿承认的脆弱和不堪一击。难怪,你我生而为人,你我孤寂无依,可就任斜阳孤影叹伶仃,不如随心,随性?!
—— 短毛猴小王
《拖延心理学》
全球首个拖延工作坊创始人、美国权威心理学家联袂出击,风靡全球25年经典之作。
《拖延心理学》的两位作者基于他们倍受好评和极具开创性的拖延工作坊和从众多心理咨询领域中汲取的丰富理论和经验,对拖延作了一次仔细、详尽、有时也颇为幽默的探索
《那些古怪又叫人忧心的问题》
比尔·盖茨2015夏季推荐书单必看图书!前NASA成员、美国科普博客xkcd幽默问答集。轻松接招粉丝们提出的脑洞大开的问题,配上xkcd风格的火柴人漫画,幽默机智的答案让人拍案叫绝!
《致女儿书》
本书是王朔对女儿关于自己家庭、血缘、历史和个人情感的真实叙述。它原本是一个相当私密的文本,是当遗书写的,准备要有个万一可以给女儿一个交代。他要告诉女儿家庭的来历,自己是个怎样的人以及这世间做人的道理……拳拳的为父之情漫洇纸上。
&#8203;本周【来·往】
谁在陨落?谁在崛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版的“战争与和平”
80后宝妈,体制内青蛙一枚,工作之余爱好读书写字;从爱追梦的年纪到已过而立之年之年,从西部小城来到了大上海;生活无奈,悉心走过,一路上愿与书香为伴。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tc.sinaimg.cn/maxwidth.800/tc.service.weibo.com/mmbiz_qlogo_cn/96af985d3ac.jpg" DATA-ORIGIN-SRC="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6P4EqJPTNuJwCKtggqewib60Zq0DTAONpz4jZV50yB5E2K7x3hrHZABcJcYB2UXsOJdAkyXO0AMqLVnJzLGO9uw/0?wx_fmt=jpeg" ALT=""
TITLE="来&往&|《巨人的陨落》到底讲了什么?" />
后代子孙永远也不会知晓当初战争中零星冲突的悲惨情况;事实上,一无所知反而最好。真正的战争永远会隐没于历史的黑暗面。
---沃尔特·惠特曼
然而,《巨人的陨落》似乎并不想让我们忘记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段历史。作者肯·福莱特以其精妙的构思和宏大的叙事最大程度地还原了100年前那段云诡波谲的岁月,为21世纪的读者奉上一道史诗级盛筵。
作为一部以战争为主题的小说,这部作品背景设定庞大开阔、场景刻画客观细致、人物塑造生动鲜明、情节推进高潮迭起,有时代伟人们对未来美好世界的期许与努力,有普通政客们的尔虞我诈和虚与委蛇,也有无辜平民们的辛苦劳作与艰难为生;面对势不可挡的战争,人们无可奈何,却又坚强面对,并不断追问战争与和平的终极意义。
1、宏大的叙事背景和精妙的情节推进
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在欧洲标志着宗教权威的终结,在国际关系理论研究领域,被视为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的开端。此后,宗教权威被世俗权威取代,近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形成。
拿破仑1815年战败后,维也纳和会确立了以五个强国--奥地利、英国、法国、普鲁士和俄国之间“力量均衡”为基础的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超过三十多次的会见,使这个集团(五大强国)成了一个志同道合的领袖俱乐部,通过这些会见,它们为新欧洲国家的独立和对殖民国家对非洲的瓜分赋予了合法性”。
《国际关系精要》
卡伦·明斯特伊万·阿雷奎恩-托夫特 &| 著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tc.sinaimg.cn/maxwidth.800/tc.service.weibo.com/mmbiz_qlogo_cn/0ae28eba5111.jpg" DATA-ORIGIN-SRC="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6P4EqJPTNuJwCKtggqewib60Zq0DTAONpT2KInCEXBHhU8q292OwibQicmQ99gWm0MxdX2GWF9pf4JZTCvvmQJZnw/0?wx_fmt=jpeg" ALT=""
TITLE="来&往&|《巨人的陨落》到底讲了什么?" />
工业化,作为一把双刃剑,在带来经济与文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国家之间势力发展的强烈不均,从而对欧洲及世界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英国是工业化的领头羊,中产阶级的经济政治地位不断提升,贵族则逐渐丧失权利;1870年意大利实现统一后,普鲁士在1871年将39个分裂的部分统一为德意志帝国。在19世纪的最后几年,德国的崛起不仅打破了欧洲均衡,更使得各国在海外殖民地的争夺上矛盾重重。
德国“后来居上”,并逐渐成为欧洲核心。很多德国人认为“他们的国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外交承认和地位”。当1914年奥匈帝国王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遭到暗杀时,德国极力怂恿盟友奥地利痛击塞尔维亚。对当时已经形成几大联盟体系的欧洲来说,萨拉热窝的枪声一旦打响,盟国之间就必须履行承诺,整个欧洲大陆从此陷入战争。
《巨人的陨落》即以这一阶段的欧洲以及这场影响了当时世界局势和无数人命运的战争为主题。理顺了历史背景后,小说里众多出场的人物、错综复杂的关系和扣人心弦的情节就显得脉络清晰了。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tc.sinaimg.cn/maxwidth.800/tc.service.weibo.com/mmbiz_qlogo_cn/bbfe7dd624e135b9f005e57.jpg" DATA-ORIGIN-SRC="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6P4EqJPTNuJwCKtggqewib60Zq0DTAONpbE9HkSt3qpIZHQKyZQHN3c6Hn2jdNSlxfLKPWA7uM41RykjOpzkugA/0?wx_fmt=jpeg" ALT=""
TITLE="来&往&|《巨人的陨落》到底讲了什么?" />
全书共有125个人物出场,分别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俄国,其中22个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主角包括美国的政治精英杜瓦家族、俄裔美籍新贵维亚洛夫家族、英国老牌贵族菲茨赫伯特家族、普鲁士时期就声名显赫的冯&乌尔里希家族,以及阿伯罗温的矿工家庭威廉姆斯一家和一对贫困潦倒的俄国兄弟。
故事从刚满13周岁的少年矿工比利&威廉姆斯第一次下矿井工作开始,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反映出1911年6月到1924年1月那段云诡波谲的历史。
历史上,来自十几个国家的士兵们在战争中忍受着堑壕战的消耗和毒气战的恐怖;超过850万士兵和150万平民丧生。奥斯曼帝国被解体,战胜方操纵和控制着新国家的成立,所制造的矛盾直到今天还影响着中东地区的国家间和平。
而小说中,主角们或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战争、改变了战争,也被战争所改变。战争不仅使欧洲大陆的保守秩序一去不返,推翻沙皇后新的意识形态更是深远地影响了日后的世界政治。
2、虚实结合的叙事手法和精彩绝伦的情节推进
在这本接近60万字的鸿篇巨制中,作者肯&福莱特使用了其一以贯之的“虚实结合”写作手法,多条线索并行、穿插进行。在作者建构出的世界中,虚拟的小说主角与真实的历史人物对话、较量、合作、竞争;跟随着主角们的脚步,读者得以在内心重塑对那段历史的感观,从而缅怀那段历史、铭记那段历史。
比如,在菲茨赫伯特伯爵的座上宾中,就包括大卫&劳埃德&乔治和温斯顿&丘吉尔这样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还有国王乔治五世和他的玛丽皇后;德国外交官沃尔特上了战场后,在鲁登道夫和兴登堡将军的指挥下为祖国的荣誉而战;学法律的美国大学生格斯&杜瓦以在白宫工作为荣,为伍德罗&威尔逊总统鞍前马后,并极力践行“十四点原则”;普梯洛夫机械厂工人格雷戈里在动荡不安的圣彼得堡紧紧追随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成为了一名布尔什维克。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tc.sinaimg.cn/maxwidth.800/tc.service.weibo.com/mmbiz_qlogo_cn/2df601aa4c2ecf1bf14e448.jpg" DATA-ORIGIN-SRC="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6P4EqJPTNuJwCKtggqewib60Zq0DTAONpdUic6znxZicCouv1pzMxCkITCUF5CLRDSKuofn1xEtlhePuWgsbo10Vw/0?wx_fmt=jpeg" ALT=""
TITLE="来&往&|《巨人的陨落》到底讲了什么?" />
日 圣彼得堡街头
对真实历史人物进行刻画时,作者表现出了严谨的写作方式与治学态度,以对列宁的刻画为例:
他个子很矮,人很结实,衣着整洁,却有失优雅,因为过于忙碌没时间打扮自己。他对吃的、喝的、住的,甚至钱财全无兴趣。所有时间都消耗在政治上。他总是在争论各种政治问题,写政治文章,一边思考一边做政治笔记。列宁是一个仁慈的独裁者……
情节上,作者尽最大努力与史实契合。作者在致谢部分称,多位历史学家为本书提供了咨询意见;为了写好妇女争取权益的情节,作者专门请教了军人妻子分居津贴方面的专家,绝不容许出现任何史实错误。而为了全方位向读者展现20世纪初欧洲社会的全景,作者甚至不厌其烦地请教香槟酒、机车车轮等领域的专家。
从主角们的口中,读者可以得知“施里芬计划”制定的初衷及其背后的政治博弈;而通过几位战争亲临者的眼睛,西线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东线俄军的夏季攻势扣人心弦,读来令人心潮澎湃;从格雷戈里的经历中,读者可以知道,俄国人民是多么期待“十月革命”的到来……在作者的生花妙笔之下,历史的精彩表现的淋漓尽致。
3、生动的人物塑造及其鲜明的性格特征
一部宏伟的史诗级巨著,生动、鲜明并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塑造必不可少。从这个角度来看,《巨人的陨落》可谓“第一次世界大战”版的“战争与和平”:小说对欧洲几大强国中各个阶级的现实生活都有所体现,人物刻画精准细腻,对场景的描绘生动到位,令读者身临其境;并通过主角的视角流露出对人性的关怀,撼动人心。
在英国,贵族既得利益的维护者菲茨“十分珍视传统”:“他认为没有任何人类已知的传统胜过君主、贵族、商人和农民这种安定舒适的秩序。”
他在阿伯罗温的乡间别墅讨好国王,在衣香鬓影的宴会上左右逢源、极力维护自己作为贵族的荣光;娶到妻子碧---一位脾气暴虐、任性鞭挞自己下人的俄国公主---既因为痴迷于她的美色,更有理性的动机:从业已衰败的俄国皇室手中继承大片的土地,“他梦想着创立一个大英俄王朝,统治地球上的大片土地,就像哈布斯堡王朝几个世纪里统治了欧洲部分地区一样。”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tc.sinaimg.cn/maxwidth.800/tc.service.weibo.com/mmbiz_qlogo_cn/3bbc9ecdb4662eea726fcfa9.jpg" DATA-ORIGIN-SRC="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6P4EqJPTNuJwCKtggqewib60Zq0DTAONpDU3dK5C41cNXnpUfQoVHrsZxcG6ia1xtzf2Do4mapoyP03NoOy2mNNQ/0?wx_fmt=jpeg" ALT=""
TITLE="来&往&|《巨人的陨落》到底讲了什么?" />
英国的女权运动
他的妹妹茉黛女勋爵则恰好相反。茉黛追求自由,热衷于女权运动和自由思想,义无反顾地爱上了年轻的德国外交官沃尔特&冯&乌尔里希,并在英德两国已经交战之时,冒天下之大不韪,与沃尔特私定终身。
从长远来看,茉黛的选择是正确的;沃尔特虽然出身于普鲁士时期就声名显赫的冯&乌尔里希家族,但谦虚严谨、务实客观,他爱自己的祖国,但也能清醒地认识到世界发展的潮流。
这是初夏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沃尔特的耳边传来阵阵鸟鸣。附近有个尚未遭到炮击的果园,苹果花开满枝头。人类数以百万地屠杀自己的同类,使大地上的美景变成布满弹坑和铁丝网的废墟,这种动物时间绝无仅有。沃尔特觉得灾难必然降临,也许人类终将彻底毁灭自己,然后把整个世界留给这些鸟和树也许这才是最好的结果。
但他的父亲却是个老顽固--“他信奉君主制,对普鲁士军事传统情有独钟”;“他刻板冷酷,从不轻易妥协。而且他肚量小,思想过时,不讲道理,还坚持不肯改掉这些毛病,冥顽不灵,却还沾沾自喜,这些都让沃尔特烦恼。”
而正是“弥漫在整个欧洲的父辈的愚蠢,最终导致了索姆河的大屠杀。这是沃尔特无法原谅的。”
年轻的沃尔特认为,德国应该成为现代国家,实现人人平等。跟他父亲一样,他为自己国家的科技成就感到自豪,为勤奋高效的德国人骄傲。
但他也为他们应该“从自由的美国人那里学习民主,从狡猾的英国人那里学习外交策略,从时尚的法国人那里学习高雅的生活艺术。”
4、悉心考究的细节与构思精妙的布局
与《战争与和平》相似,《巨人的陨落》中很多精彩的细节悉心考究,值得读者反复品味、思考。
阅读的过程中,笔者屡屡惊叹于作者在一本书中将如此众多的人物安排进平行时空的能力---当碧公主沾沾自喜地在丈夫面前回忆自己那拥有无尽的财富、任性放纵的童年时,讲到自己的儿时经历:家族的长辈带她去看三个农民受绞刑,以暴虐和镇压为她进行权力的启蒙。她又怎能预料到,这三个农民之一,正是俄国别斯科夫兄弟的父亲;目睹了父亲惨剧的哥哥格雷戈里最终成长为布尔什维克军队政委,在列宁的带领下亲手推翻了沙皇的统治,成为建立苏维埃共和国的功臣之一。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tc.sinaimg.cn/maxwidth.800/tc.service.weibo.com/mmbiz_qlogo_cn/fa7ccecd805c1.jpg" DATA-ORIGIN-SRC="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6P4EqJPTNuJwCKtggqewib60Zq0DTAONpCJBXmBsaEJNicfnWax8ha8BicA02S8zMBCTQQxZlJViardEws10QZmia8w/0?wx_fmt=jpeg" ALT=""
TITLE="来&往&|《巨人的陨落》到底讲了什么?" />
这即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多条线索穿插进行,井然有序地铺陈情节。细节方面则处处彰显作者的精心雕琢--
书中对20世纪初欧洲的社会风貌做了全景式展现:奢华荼蘼对贵族聚会厅、金碧辉煌的帝国皇宫、恢弘雄伟的教堂、昏暗的歌剧院包厢中流淌着上流社会的情欲和秘密;不同阶层的人喜爱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平民们则在生活的重压下艰难度日。
同样值得肯定的还有作者客观冷静的描述。自由主义倾向的哲学家罗素曾经这样批评:“布尔什维克有了正确的理念,却不能成功付诸实践。”作者在小说中,肯定了其积极意义后,也借格雷戈里之口以同样冷静的笔触评价布尔什维克革命:“革命并非只是简单地摆脱身上的枷锁。如果这一切只是带来暴力的狂欢,那么不久后人们就会嚷着要回到过去的制度。”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tc.sinaimg.cn/maxwidth.800/tc.service.weibo.com/mmbiz_qlogo_cn/11fd0bf8a9f6175cda26acebccb53bff.jpg" DATA-ORIGIN-SRC="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6P4EqJPTNuJwCKtggqewib60Zq0DTAONpk0B648puqcko2iaUxGAzf1ARFhj7FWernBPiaH6adPFvhPom8b4XfILA/0?wx_fmt=jpeg" ALT=""
TITLE="来&往&|《巨人的陨落》到底讲了什么?" />
1906年温斯顿·丘吉尔和德皇威廉二世
写到温斯顿&丘吉尔对布尔什维克的态度,作者是这样描写的:“‘布尔什维克政权应该被扼杀在摇篮里’,温斯顿看上去若有所思,‘扼杀在摇篮里。’他重复道,对这种说法很是满意。菲茨控制住自己的厌烦情绪。有时候,温斯顿以为自己设想出了某种政策,实际上不过是在他脑子里打造了一个新词儿而已。”
这样雕琢自己的词汇,难怪丘吉尔“据传为历史上掌握英语单词词汇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万多)”,还在1953年以《不需要战争》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与真实的历史相呼应的小细节在小说中比比皆是:茉黛在与朋友约翰尼勋爵交谈时谈到宏观经济学家凯恩斯,暗示了凯恩斯是同性恋的事实;沃尔特觐见德皇时,发现他的左臂袖管空空如也--作者连德皇威廉二世因为出生时发生臀位生产而患有厄尔布氏麻痹症、左臂萎缩的细节都考虑在内。
5、用浪漫主义笔法书写爱情,现实主义笔法书写政治
对战争与和平意义的思考,催生了对人和人性的尊重。而书中除了描写尔虞我诈的政治,对爱情的描写,作者同样也有一套。无论是出身于英国贵族的茉黛在战争期间与敌对国家公民沃尔特的跨越国家、信仰、政治的爱情,还是菲茨与涉世未深的艾瑟尔&威廉姆斯在庄园长廊里的意乱情迷,或者是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贫穷的格雷戈里与从乡下来圣彼得堡讨生活的卡捷琳娜的相濡以沫,都让人在战争的硝烟和无奈中,嗅到了一丝温情与希望。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tc.sinaimg.cn/maxwidth.800/tc.service.weibo.com/mmbiz_qlogo_cn/fffdec4d3bbd.jpg" DATA-ORIGIN-SRC="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6P4EqJPTNuJwCKtggqewib60Zq0DTAONpOhP4Qzj4CsARsCwwicib8AMj1vAicqAQoUiaprf9ticY9MlFwZK1Wmr5hJg/0?wx_fmt=jpeg" ALT=""
TITLE="来&往&|《巨人的陨落》到底讲了什么?" />
1914年法国前线的“圣诞休战”,英法德三国士兵一同庆祝节日
无论战争如何进行,生活总得继续。小说中的一个情节让笔者异常感动:战争,除了疯狂的进攻,更多的,还有徒劳无益的等待;在休战期间的某个圣诞节,英德交战双方的战士们“全都站在无人区那片弹坑累累的荒地上,但他们并非在作战,而是围成几个小圈子,互相交谈着……他们拿出家人和恋人的照片互相传看,还拿出香烟给对方,想方设法说清楚意思……”
走出战壕,跨过铁丝网,进入无人区,休战中的战士们互道的这声“圣诞快乐”,是多么弥足珍贵!
(编者注:这是发生在1914年圣诞节前夕的真实故事,被称为“圣诞休战”。英法德合作将这段历史改编成了电影《圣诞快乐》,还获得2006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6、巨人已陨落,那谁将崛起?
战争结束后,比利&威廉姆斯回到了阿伯罗温。此时的他已不再是在漆黑一片的矿井下,只能靠耶稣的力量战胜恐惧的那个少年。面对着欢迎他归来的乡亲们,比利说:
战争改变了我们所有人,我记得人们曾经习惯说是上帝派富人在这个地球上统治我们这些等级低下的人。战争纠正了这种错觉……这是我们的国家,我们应该控制它,就像布尔什维克接管俄国,社会民主党掌控德国。
当1924年的英国选出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工党政府时,威廉姆斯姐弟同时入选工党议员。也许政客们在会议桌前作出决定的现状还没有完全改变,但世界政治的另一面正在逐渐显现:全国服装工人总工会、独立工党、罢工、停工和街头游行。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tc.sinaimg.cn/maxwidth.800/tc.service.weibo.com/mmbiz_qlogo_cn/91bab8fcad0dae.jpg" DATA-ORIGIN-SRC="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6P4EqJPTNuJwCKtggqewib60Zq0DTAONp2YwWicicpMmEiaTtIbiao5ua95LYWicBCAytwIUnbL3RSoYnLDCArI3Orug/0?wx_fmt=jpeg" ALT=""
TITLE="来&往&|《巨人的陨落》到底讲了什么?" />
一战期间,在工厂工作的女性
维持欧洲“均势”的巨人已经陨落,那么,谁将崛起?作为读者,笔者谨在此做一些大胆的回答:
在世界层面--
以“十四点原则”为核心的理想主义为指引,伍德罗&威尔逊总统倡导建立国家间组织--国际联盟,哪怕日后的事实表明,“国际联盟”有着种种缺陷。
但是,以新的国际秩序而不仅仅是战争来解决国家间争端的理念正在形成,在此后的世界,协商和仲裁将逐渐代替战争。这,是正义的崛起。
在国家层面--
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有的只是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在战场上送命。苛刻的《凡尔赛和约》压榨着几代德国人,摧毁了德国的经济、也酝酿着无尽的仇恨,从而为希特勒的上台提供机会。
但是,具有帝国荣光的“巨人”已然陨落,国家主权平等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布尔什维克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更深远的影响着世界。这,是自由的崛起。
在个人层面--
小说的最后一幕,艾瑟尔&威廉姆斯在威斯敏斯特宫里与菲茨狭路相逢。在泰-格温时,她是他的仆人,那时的她“必须站在一旁,垂下眼睛等着他走过去”。
而现在,她往前迈了一步,而他无奈地站到一旁。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贵族已然陨落,拥有平等人格的个人正在崛起;正如茉黛所相信的:战后的世界,每个人,男人和女人,都会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因为:“矿工联合会”已在保护未成年工人的利益;免费图书馆会有卡尔&#9642;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讲座。这,是人性的崛起。
(本文只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Kindle立场)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tc.sinaimg.cn/maxwidth.800/tc.service.weibo.com/mmbiz_qlogo_cn/269fcf89b442.jpg" ALT="欣赏本文 | 感谢作者" DATA-ORIGIN-SRC="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6P4EqJPTNuJPux0neicQR5wA3KCJVVSqhzJbLnSZxtgLV1FkuZKicVGGPSjoXKWAHANLMHQA0aYYDwI2BVtraEzw/0?wx_fmt=jpeg"
TITLE="来&往&|《巨人的陨落》到底讲了什么?" />
&#9670;&&&#9670;&&&#9670; &&#9670;&&&#9670;
来·往( Lai·Wang )
Kindle「来·往」征稿专栏为喜爱Kindle、喜爱书写的朋友而设,是一个表达的出口。
投稿细则:
投稿邮箱:kindlelaiwang@eub-inc.com
我们会及时回复你的来信哒!
喜欢「来·往」,欢迎来稿,和Kindle做朋友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书评君| 巨人的陨落到底讲了什么? - 简书
书评君| 巨人的陨落到底讲了什么?
文|傅小展书十分打八五分。听说福莱特的地位不亚于金庸在国人心里的地位,加上他肚子里的真材实料以及对历史知根知底的个性,证实了他确实是一个好作家。同时对于翻译是我在《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以来,认可的第二本好翻译的作品。可想它的流畅与耐读决不逊于任何一本国文经典小说。事实上福莱特确实是一个严肃的小说家,他在给我们呈现宏大的历史画面的同时力求保证历史的真实性。他的原则是:“要么某一场景真实发生过,或者有可能发生;要么某些话真正说过,或者有可能说。如果我发现有某种原因让某种场景不可能真正发生,或不可能说出某些话——例如某个人物当时处在另一个国家,我便将其略去。”小说是历史类的题材,差不多花了我一个星期的时间去阅读。抛开战争与国家间的利益纠纷不说,一战的起源仍然是奥地利大公的萨拉热窝事件。书中的时间线从1914年至1924年,由威尔士矿工家庭的姐弟、英格兰贵族兄妹、俄罗斯底层的孤儿兄弟、美国白宫的青年助理、德国外交情报界的名门之后五个家庭的爱恨纠缠汇聚成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但是从三册小说的收尾来看,主人公更倾向于沃尔特与沫黛的爱情曲折的经历为主线,反而一战四年成了磨砺两人感情的试刀石。刺杀事件发生以后,各国的外交人员都在试图寻找避免战争的方案。沃尔特是德国大使馆的武官,他的父亲与德皇交好。他听着父亲传来的讯息,生怕战争给他和沫黛的爱情带来阴影。随着试图阻扰战争的失败,奥地利对塞尔维亚宣战,两个利益集体为了各自的利益奔赴战场。值得注意的是欧洲贵族的血统论是一个别样的梗,各国皇室之间大多往前推可以发现自己是沾亲带故的亲兄弟。尤其在战争初始德皇与俄皇相互间的通信试图挽救局面时表现出来的兄弟之情,奈何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贵族的政治联姻所带来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网没有发挥一定的作用。事实上随着历史演化的推进,新兴贵族还是没落贵族都在失去往昔的神圣地位,只是单一的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在战争时期表现在英国的上议院,德国则是亲君的贵族,包括奥托;乃至俄国的封建贵族碧公主和他的兄弟。随着战争的开始,出于盟约的约束英国远赴海峡对岸的法国参战。跟着使馆撤出的沃尔特奔赴战场,他与沫黛的隐瞒结合在第一部做了收尾。菲茨同样奔赴战场率领自己的部队奋斗在一线。不幸的是他第一次还没冲锋就躺在了担架上回到了战争的后方。紧接着做了军情处的官员负责监视敌情。就这样我们跟随比利与沃尔特的视线,很容易地发现这是一场残酷的战争。虽然小说没有就具体的战争作为描写,采用了局部的点描写,可还是可以看到凡尔登、马恩河战役背后的死亡人数。这是一段血的历程,因为有了男女情感的连线才稀释了战争的可怕。战争依然是残酷的,随着战线的延长,比利身边的人一个个死去。好在有关的主要人物都活了下来。同时从第二部开始女权主义的觉醒到认可是不可忽视的内容,一般来说也是从一战时期女性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得到了男人的认可。沫黛与艾瑟尔组合编成的小报对战争带来的伤亡做了详细的报道,并且时常刊登妇女来信。同时她们用自己的努力斡旋在男人之间,给妇女地位博取最大的利益。因为战争带来的消耗是史无前例的,男人离开留下的工作岗位不得不由妇女代替。然而工薪的减半对妇女来说又是另一种的不公平,所以沫黛与艾瑟尔得到了妇女最大的支持。有趣的是历史类小说把两性结合写得如此登堂入室确实给小说增彩不少。我们为菲茨对艾瑟尔的爱究竟是猎奇还是真心实意揪心异常。但菲茨的表现不尽如人意,贵族的作风与继承人的重要性一直把他塑造成一个保守的人物。他在回到后方以后,依然不曾重视对艾瑟尔的感情。试图用包养的方式来对待艾瑟尔,艾瑟尔有过动摇最终抛开了以往的感情,带着菲茨的私生子投奔到另一个男人。尽管爱情是幸福的,但是随着战后的议员竞选让艾瑟尔发现男人对于权利的渴望与地位的需要不得不让自己的利益让步。她才发现平等只是暂时的,往后的旅途仍然需要不断地博弈。书中写到艾瑟儿与沫黛的决裂也可以视为两者对于各自阶层的利益之争。事实上沫黛除了固执的立场坚定,保留了一部分贵族的傲慢,对于女权利益的争取可谓功不可没。尤其是作为女性在男性政治场上的角逐不落下风。不知道有木有人意识到这也是封建时期以来留下的贵族女性沙龙的影响,让女性更方便接受政治上的消息传递。事实上,菲茨兄妹在小说一直是保守派的一方,对于认定的事物总要苛责苛刻。不管沫黛如何为了争取妇女的权利,她依然认可平民与贵族的身份不等。俄国参战的主线是紧跟着沃尔特与格雷戈里的目光。此时的俄国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无力负担战争的重责。虽然当时的俄国号称陆地上的霸王,从远近一百年的历史来看一次又一次解救了欧洲危机;但是阶级的矛盾深化,主君的无能表现都把战争带向了俄国的十月革命。列宁的回国之旅有了德国军方的支持,这在历史中确有提及。布尔什维克的崛起,红白两军的对战,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我们都可以看出作者对于俄国内战的一定了解与认识。用心的阅读人应该会发现跟我们的历史教科书有一定的差距,事实上小说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历史的框架,顺便做了一定的艺术加工。而且相似的经历据某些史书记载同样适合某国的发展轨迹。当然,布尔什维克确实在托派时期还是列宁时期一直得不到欧洲的认可,他们被视为笼罩在欧洲历史上的阴霾,是挑战贵族的异端分子。他们的革命吸引了欧洲各国的眼球,直接导致了一部分贵族出于自身利益需要扶持白军,顺带把援助战争初期的物资加紧运回国内。此外,美国的参战与威尔逊总统的十四点原则对于战后的巴黎和谈提供了一个基础,试图建立一个国际联盟。但是随着战胜国与战败国的双方和谈的你来我往,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十四点原则的初衷。随后美国没有批准《凡尔赛和约》。而之前为了争取美国人民的认同,威尔逊总统试图用全国演讲来争取利益,结果因为病倒被迫终止进行一半的演讲。最终总统的苦心得到了美国人民一定的认识。反对之声依然高涨。讲到美国这里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主线格斯与罗莎。虽然全书篇幅有限,对于串联全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战争中期威尔逊总统试图斡旋战争双方和谈,迫使德国放弃无识别的潜艇政策给美国公民带来的伤害(想发国难财不死几个人怎么行,我表示认可。)而派遣最年轻的幕僚格斯前往德国与英国刺探可行性。结果和谈因为德国拒绝归还被侵占的土地而失败。格斯在此做了沃尔特与沫黛的联络人,又从菲茨那里得到了德国最新的情报。罗莎身有残缺,却是一个有智慧且对政治有着高度敏锐嗅觉的女记者。格斯与罗莎的爱情可谓顺风顺水,格斯在接连两次爱情的失败已经迷失了对爱情的方向,罗莎的不时出现重现唤起了他对罗莎的崇拜与爱慕。他在得到总统首肯,利用(罗莎)记者对舆论的导向从而使美国民众知道德国军方的计划,被迫参加一战。这中间的曲折经历颇为跌宕起伏,人物涉及痞子列夫与岳父间的对决与格斯最后无视家人的劝阻以士官的身份参战。碍于篇幅,顺便说说,列夫不是一个好角色,格雷戈里太过清晰的政治立场有点类似于人物觉醒,这可以对照着某国第一代的马列主义者,有很深的历史渊源。他们两线并行的视觉见证了两个人物的命运轨迹。碍于篇幅不做展开,值得注意的是列夫依旧如此,格雷戈里则成了一个革命者。但是到了革命后期他对于革命的意义开始出现了动摇。他发现开启了一个朝代又无端重复了前一个朝代,甚至更可怕。人人自危,人人都在担惊受怕中度过余生。当然,历史题材的小说都离不开宗教的影响,虽然全书只是很粗略的点名了他们的信仰,且从观点还是立场都严格遵照着自己的信仰。除了比利有点无神论的模样,他有点怀疑上帝的存在。不要忘记得是他在第一章被戏耍而得来的名号“上帝的比利”拿到这本书时,我们大可以放心的阅读。我们不用计较历史人物对于战争的态度,因为战争确确实实在那发生。我们要做的是跟着重新经历一遍一战中小人物奋斗与突破的精神世界。就这么多吧。小说毕竟就是小说。太认真不好。不太认真也不好。我这样应该不算剧透把。
微信公众号:读书流浪人(
fuck-fate-me)
人生何处不相逢,甘愿做个捡破烂的读书人。
不排版不上图,不修改,做最懒的写作者。
题记: 后代子孙永远也不会知晓当初战争中零星冲突的悲惨情况;事实上,一无所知反而最好。真正的战争永远会隐没于历史的黑暗面。 ---沃尔特·惠特曼 但《巨人的陨落》却并不想让我们忘记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段历史。相反,作者肯·福莱特以其精妙的构思和宏大的叙事最大程度地还原了100年...
前言 国庆时看完了巨著《巨人的陨落》。这部将近60万字的历史小说里,出现六个国家的125个人物,其中有22个是真实历史人物;时间跨度五年;六条叙述主线。在快餐阅读盛行的当下,其篇幅虽长,却丝毫不影响读者对它的喜爱。 《巨人的陨落》描写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下至矿工少年上至英俄...
文:疯子诺伊兹 CP:平民米X贵族英 Attention:娘塔利亚,仅以此篇献给我的徒弟花明和病友四夕,祝这对可爱的小姐姐99 文章灵感来源王尔德的同名童话,舞台设置于19世纪末期英国,礼仪、建筑和服装资料均参考网络,花园设置参考相关书籍,可能有bug 玻璃糖,有极少的流血...
印象·双钩——非遗传承人苏鸿斌书法展由襄阳市文体新局、黄埔区民政局主办,媒体策划单位为喇叭传媒。喇叭传媒(www.laba.tw)是一家专为企业、政府、人物和社会公益组织提供服务的战略型、专业化、国际化的全方位「定制推广」服务平台。 书法展开幕时间为 下午...
2016年在我采购的众多物品中,最令我自己满意,我心里“使用率”最高的一件东西是:滑板车!! 当时买的价格是1600元,可以说是“价格不菲”!!这个价格,可以买一款性能不错的进口自行车了!如果单单讨论它的“实用性”,肯定是远不如自行车,它毕竟还是属于“玩具”范畴,不能算是代...
一个人走得很快,一群人有得更远! 这是教练的直播节目里讲过的一句话,是啊有缘在网络里遇到一群有相同爱好的伙伴,我们就可以走得更远,谈到唐僧大家都想起了西游记,那四个各怀所长的伙伴在唐僧的带领下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真经,当下社会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一个优秀的领导人也是遇到兴趣相同...
习惯性的打开公众号,层林尽染的“左先生、右先生”,果然刷了两天胖圈的“恨嫁女”文章火了。 如果我没记错,左先生同样也火过一段时间,那时跟直男癌相比。 这种女生幻想的进步,是不是表示现在的男朋友们都已经变得体贴一些了? 鬼晓得喔。 女生对男朋友、未来老公的期待大致经历了 坐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纪三部曲是哪三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