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别人眼中,爱玩打游戏的人人是什么样子的人.(不是沉迷

话题:为什么有些长辈因为青少年沉迷游戏而反感游戏_爱玩网_网易
话题:为什么有些长辈因为青少年沉迷游戏而反感游戏
本文系作者授权“爱玩网”发布原文标题:为什么有些长辈反感游戏根据题目描述,更确切的问题应该是“为什么有些长辈因为青少年沉迷游戏而反感游戏”。至于有些因为各种山寨换皮游戏或者圈钱游戏而反感游戏的,我也同意你们的看法,确实很多游戏吃相难看。但这不在本答案讨论范围,相关评论恕不回应。--------------------------------原答案分割线--------------------------------10岁女孩玩耍时用一把电锯把5岁妹妹的脸给锯了,人们不去问为何小孩能接触到电锯,而是认为事故原因是小女孩看《熊出没》模仿里面的光头强,都TM赖无良动画片净播些不该看的东西。10岁男孩把邻居家7岁和4岁的两个孩子绑在树上点火烤,导致两人烧伤,人们不去问为何10岁了还不懂用火烤人有多危险,而是认为这都是模仿《喜羊羊与灰太狼》里烤羊的过程,制作方还被告上法庭,被法庭判决赔偿将近4万块。同样,有12岁网瘾少年为打游戏几天不回家的,有13岁网瘾少年为打游戏偷钱充值的,有15岁网瘾少年为打游戏拦路勒索打架的……人们认为孩子是无辜的,家长是无奈的,都是游戏的锅,都赖游戏,是游戏毁了孩子的前途和青春。媒体报道所谓网瘾少年事件的时候,总会说一句类似“一个阳光少年就因为XX游戏而走上了XX的道路”的话。我特想问问不负责任的记者,你真的确定故事主人公以前是个”阳光少年“么?能做出为了上网偷钱抢劫的事的,有的父母脾气暴躁打骂孩子,有的父母外出打工由祖辈抚养,有的家庭不和经常吵架……不是家长管教力度不合适,就是在恶劣环境下养成了叛逆狭隘的性格,又有几个家庭美满课余生活丰富多彩为人开朗健康向上的孩子堕落成网瘾少年了?你真以为他们在网吧喝汽水吃泡面睡桌子上一连好几天,睁着发红的眼睛机械地点鼠标是因为游戏太好玩?别开玩笑了,那样的游戏体验恐怕已经没多少乐趣可言,他们只是在通过游戏逃避现实生活,他们知道一旦离开网吧就只能回到不愿面对的现实中去,只能在虚拟世界做英雄当大哥。那是什么使他如此厌恶他的现实生活,以至于宁肯躲在网吧过这种生活也不肯回去?恐怕自己有责任,家长有责任,学校乃至社会或许也有责任,却很难怪到游戏公司头上。沉迷游戏的群体除了媒体喜欢报道的16岁以下阳光少年以外,大学生也是重要部分。对于这部分人,我同样认为主要责任不在游戏。他们从高中上来,一下子没了外部的压力和明确的目标,拥有了自主权和自由,有的因为迷茫困惑不知道做什么而开始打游戏,有的因为周围人都在没日没夜打游戏而跟着打。之所以一没人管就开始放纵堕落,恐怕还是家庭教育的问题,孩子缺乏自主性和自控能力,家长也没引导过孩子思考自己的发展方向。至于为什么好多大学的环境都是这样乌烟瘴气地打游戏,那就是学校和社会的问题了。当然,更多的人仅仅是喜欢打游戏,还没到成瘾的地步,可是家长们也不肯因此放过游戏——“我们家孩子可聪明了,小学一年级就会背唐诗,每次考试都双百,就是因为上了初中打游戏,单词也背不过了,考试也拿不了满分了。要不是因为打游戏,肯定能考上清华北大,将来当大官挣大钱。这么好的孩子,就让游戏给耽误了,丧尽天良的游戏公司啊!”俗话说孩子是自家的好,可是望子成龙也要遵循基本法啊,您家孩子天赋足够么?您的管教和培养到位么?一见成绩不好,就把所有过错推到游戏身上,这样推卸责任合适么?说什么如果不是玩游戏孩子肯定能考上好大学云云,我只能说这是在为自己的懒惰推脱,为孩子的懒惰推脱。即使游戏确实好玩,也要想想为什么孩子没有足够的自控力。不是说控制自己一点游戏不玩,而是在休闲娱乐和学习工作之间找到平衡。大人们没看过《最后生还者》里乔尔为艾莉做出的抉择,没读过《》里提里奥写给泰兰的信,没见过《上古5》里天际省恢弘的历史和动人的传说,没听《3》里普希拉唱的The Wolven Storm,这些报纸上电视上也都从来没有。报纸上电视上只有哪里的小孩又模仿动画片闯祸了,哪里的阳光少年又被万恶的游戏毁了。他们不知道游戏可以创造一个世界,可以成为一件艺术品,可以讲述美好的故事,他们只知道游戏能圈钱,能让人上瘾,能毁人前途。当然,人们玩的游戏并不都是《最后生还者》这种有深度有内涵的,还有好多看上去没什么内涵的,家长们问,你玩这些有什么用呢?我一直不能理解,既然是玩为什么非要有用呢?也许游戏不能让你某方面能力得到增长,但你得到了愉悦和放松,在现实生活中遥不可及的体验都能通过游戏得到满足,这本身就体现了游戏的价值。Work hard,play hard,只要能规划好时间,在娱乐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做一点只让自己放松没有其他意义的事?事实上,选择玩游戏的人有两种心态,一种是因为游戏好玩,自己实在想玩,不过再好玩的游戏提供的多巴胺,也到不了让人欲罢不能的地步,跟毒品差的不只一个数量级,居然也有幸被誉为“电子海洛因”;另一种是自己无聊或者不愿意做应该做的事(比如题目太难不想做、论文写不下去等等),从而选择先打盘游戏杀时间,事实上他们只是需要一样东西来kill time,选择了游戏来做这项任务而已。讽刺的是,像《最后生还者》这种有内涵的游戏,它的玩家大部分是前一种,他们热爱自己玩的游戏,他们玩游戏是真的觉得游戏做得好,对游戏质量的要求很高。而被诟病最多的国产页游手游的玩家中,更多的却是后一种出于无聊打发时间的玩家,甚至他们自己都不觉得这些游戏好玩,自己都会骂游戏垃圾;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游戏做得这么垃圾,为什么他们还是会玩?是游戏太有诱惑力吸引了他们,还是他们不想做正事选择了游戏?游戏环境要净化,媒体也是很重要的一环。真心希望报纸娱乐版块在报道好莱坞大片和格莱美奖之余,能够抽出一小块地方讲讲TGA(The Game Award的缩写,一个游戏奖项的名字,并非是GTA的误写),讲讲优秀的游戏。另一方面,大人们也应该明白发生上面那些事情,最主要责任永远在当事人自己及其家庭;多从自己和孩子身上找原因,才有可能帮助孩子取得进步解决问题;老是让动画片和游戏背锅,盼着什么时候这些游戏公司都倒闭了自己的孩子就能真正爱上学习,这辈子都悬能盼到那一天。--------------------------------分割线--------------------------------以下回应一些评论区提出的疑问:因为我说沉迷游戏的主要原因在自己和家庭,而不是游戏本身,所以有人说我不够热爱游戏,体会不到游戏有多好玩,大有“没沉迷过游戏的人不足以谈游戏”之感。然而,作为一个学游戏设计又当游戏策划的人,我觉得自己的选择已经足以体现我对游戏的热爱。远的不说,今年我通宵玩过的游戏就有《文明5》、《饥荒》、《巫师3》、《炉石传说》、《FM2016》等等。我通宵玩游戏,所谓“网瘾少年”也通宵玩游戏,我们之间的区别就是我每次通宵都是知道第二天没什么要紧的事、确定通宵不会耽误正事的情况下玩的。喜欢玩游戏和沉迷游戏之间有很大区别,尽管我们经常开玩笑说自己又“沉迷XX游戏”了,但实际上只是喜欢玩而已,只是找到了一个更好的娱乐手段,在不耽误正事的情况下偶尔通宵一把也是非常正常的事。但如果为了打游戏住在网吧一连好几天,丝毫不顾重要的考试、家长的担心和应完成的工作,那才能算沉迷。“沉迷游戏”的重点应该在“沉迷”而非“游戏”,不信可以做个调查,看看沉迷游戏的群体是跟喜欢玩游戏的群体共同点多,还是跟沉迷其他东西的群体共同点多。有人在评论区提到关于游戏的相关政策制定和执行得不到位,比如小孩用他人身份证注册防沉迷系统,比如存在网吧老板有意招徕小学生。但我想这些也不是游戏公司能控制得了的,公司就是开发和运营游戏,就连网上漫天乱飞的盗版游戏都管不了,更别说管网吧老板了。还有人提到游戏圈钱的问题,确实游戏为了盈利会设置付费点,让用户付费能够玩得更爽。但问题是不管怎么设计,付费的存在都是会影响游戏体验的。也就是说,如果让你花钱你都玩,那假如不用花钱的话你更会去玩,游戏圈钱这个点其实是把玩家向外推的。有人说因为游戏要花钱导致小孩偷钱去玩游戏,那重点其实在小孩沉迷游戏到了不惜偷钱去玩的程度,沉迷比损失的钱财更可怕。提到国产游戏的也有,国产游戏的名声跟国足一样,成了国人的痰盂。眼下国内游戏环境确实很乱,但如果你深入了解国内游戏产业的话,就会发现仍然有良心公司和优秀制作人,情况还是在逐渐变好的,不过还需要时间。我不求所有人同意我的看法,有些什么理由不讲直接在评论区喷我的,有些表示不管怎样在我眼里游戏就跟毒品没区别的,有些对游戏和游戏产业现状根本所知寥寥就乱讲一气的,希望等以后游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后你们不会太悲愤。我不认为你们能理解我的意思,彼此不必多费口舌。--------------------------------分割线--------------------------------以下是一些题外话,也算是谈一下看到某些评论的感受。回答这道问题之后收到了很多这样的话:嗯,自己有责任,父母有责任,社会学校也都有责任,就游戏公司没有责任,这真是太6了。这位同学言下之意无非是游戏公司也有责任,我没有回复也没有反驳。一方面是没什么好反驳的,我并没否认游戏公司有责任,我只是说主要责任不在游戏公司;另一方面我也说服不了他,因为游戏确实是诱惑力最大的娱乐项目之一,人类花了无数个小时在玩游戏上,而这些时间在很多人看来是白白浪费掉的,只不过这不是我答案的重点所以没有说而已。我之所以没有回复,主要是觉得痛心,痛心我必须承认游戏公司有责任。游戏设计师绞尽脑汁设计系统平衡数值,编写引人入胜的剧本,程序员们debug到深夜架构逼真的图像引擎,美术们的草稿纸堆满了房间,才做出精美传神的原画。当我们历尽艰苦做出来一款令世界疯狂的游戏时,有人告诉我们,你们有责任,你们耽误了孩子的学习。游戏公司有责任,游戏公司的责任是把游戏做得太好了么?是游戏设计师太用心太聪明了么?是美术的画画得太棒了么?是程序员们开发的游戏引擎太逆天了么?这些都是错误么?歌唱得好的歌手,人们叫他大明星;电影拍得好的导演,人们叫他大艺术家;游戏做得好的设计师,人们叫他罪人。我的本科专业是CS,学了一个游戏设计的双学位,我一直梦想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游戏设计师。每次回家过年,最怕被亲戚问自己以后想做什么。我回答说做游戏的时候,他们总会瞪圆了眼睛:“为什么想去做游戏呢?怎么不找点正经事情做?”“游戏可害人了,你做这个不是坑别人吗,这是伤天害理的事啊……”“你考了这么好的学校,这个专业也好找工作,干嘛非要做游戏呢,学问得用到正道上啊。”做得游戏不好玩被骂,做得好玩还是被骂。有多少人喜欢玩你的游戏,就有多少家长在骂你。席德梅尔、宫本茂、冰蛙……某种程度上都是这些人眼中的罪人。有些人说游戏公司有错要改,我想问问怎么改呢?让在游戏前加“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我们加了;让开身份认证接入防沉迷系统,我们用了;国家各种审核和规定,我们也遵守了。还能让我们怎么样,故意把游戏做得不好玩么?我真的想问问这些人,你们了解游戏么?我在原答案提到的《最后生还者》、《巫师3》、《上古卷轴5》、《魔兽世界》里你们是否接触过其中任何一款?你们自己玩过几款像样的游戏?你们凭什么诋毁游戏,认为游戏只能毁人不倦,玩游戏没有一点好处,最好把游戏公司都干掉?我为游戏行业鸣不平,并非因为从业者辛苦,而是因为从业者没有得到起码的尊重。许多游戏爱好者都知道游戏被称为“第九艺术”,然而这个“第九艺术”实际上是自封的,对于更多的人,可能更愿意接受“电子海洛因”这个别名。是的,如果把玩游戏的时间都用到工作和学习上,早就升官晋爵金榜题名了,问题是你做得到么?我记得知乎上以前有人问,如果一个国家让自己的人民都只工作不娱乐,国家是否能更强大。答案是这样确实能极大增加生产力,但这样的国家是没有人愿意待的。人类创造了这么多奇迹,最终目的是为了更高质量的生活。电子游戏也许不能帮助人们更好的学习和工作(其实也有这样的游戏),但它确实为数以亿计的人带来了快乐与满足。我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做出一款优秀的游戏,让很多人喜欢玩。我认为这样一款游戏一样有很大价值,一样能让世界变得更好。人们在工作之余,能够捡起我的游戏,享受它带来的独特体验。如果有人因为我的游戏沉迷了,我深感抱歉,但也许你应该学会控制自己娱乐的时间。铁匠磨出了锋利的菜刀,希望厨子切起菜来更加顺手,他也不希望厨子用这把快刀砍死了人。我们做游戏也是提供一种商品或者服务,我们也希望顾客能正确使用它。如果你说“刀子”太快不应该卖给小孩,有些游戏不该让小孩玩,没有问题,请先建立完善的分级制度,再打击盗版规范市场,让公司有能力只把游戏卖给该卖的人。这些也应该是政府和法律机构应该思考的问题,游戏公司的职责就是做好游戏,有规定我们都遵守,没有规定那公司也无权去管控。至于仍然反感游戏的人,我也没自信能说服你同意我的想法。我只希望你在给我点了反对之后,有机会的话能够尝试一下我提到的那几款游戏,它们真的相当不错,它们真的不是毒品。文/LouisEX(知乎)原文地址:本文由爱玩网整理转载,版权属于原作者。
本文来源:
&&&作者:Alive
&&&责任编辑:谢志航_NG2612
你可能感兴趣:
48小时评论排行
执行主编:王欣_NG1662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王者荣耀》之你眼中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你
[摘要]玩游戏的时候,你是否有过“这波我很强”的错觉呢。下面几张图告诉你,你眼中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你差距居然这么大。玩游戏时经常会说别人是坑队友,觉得自己才是那个carry全场的英雄,燃鹅事实往往是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结果零扛五所以有时自我感觉不能太良好,要知道你眼中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你,也许有一个召唤师峡谷那么大的差距,比如LOL里面就有一张图,清楚地表示了各个位置眼中其他的位置分别是这样的所以为什么打游戏有时会容易喷队友呢?因为大家都觉得自己的位置是最重要的,我才是那个傲视全场的英雄,而其他人……来秒选个射手,感觉自己就像指环王里的精灵族一样,飘逸击杀,帅裂天际,三塔之外,取你首级不过在别人眼中,你其实是这样的每次看到后羿的大鸟就这样从敌人身边擦肩而过,在地图上留下一道美丽的金色身影,然后就消失了…失了…了…好吧,不给玩射手,那我就玩个坦克,来,儿砸们都不要怕,爸爸帮你们抗,你觉得此刻你的形象是这样的肉到让敌方绝望燃鹅在别人眼里,你可能是这样的:伤害没抗多少,人头倒是一个个地送这年头,坦克爸爸不好当啊,算了,劳资要玩法师,掌控全场大杀四方,让你们这群愚蠢的凡人见识魔法的力量不过在别人眼里:看!那个只会抢蓝的弱鸡法师别人的王昭君开大是暴风雪,一冻一个准,我的王昭君下的是鹅毛小雪,冻个人都特么贼费劲算了,不让输出不让抗伤害,想着那我当一个好奶妈辅助全场好了,成为团队背后的英雄,奶到对面怀疑人生,你眼中的自己是这样的燃鹅,真正的你其实是这样的……总是一不小心就被对面抓了,我的队友还不来保护我!!!眼看着我被对面围殴而他们跑得贼快……不管了,我打野,打野总行了吧,看我横扫野怪称霸野区不过,在你的队友眼里,你其实是这样的……当然,有时自我感觉良好的不止一个人,还有可能是一个团队,兄弟几个来开黑,雄赳赳气昂昂开团,看我们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但是在敌方英雄眼里,你们是这样的所以打游戏有时也不要把锅都甩给队友,每个位置在团队都能发挥作用,坦克在前面扛着伤害,你又怎么能在后面安心输出呢?辅助也不是你们眼里的弱鸡,天知道每次玩蔡文姬的时候,满世界追着ADC求他让我给他奶一口,结果人家说,不用,我怂过嘛?就是干!我的内心是崩溃的……稳住心态,打好配合,这样你才能王者超神!玩游戏时,你觉得你的队友是怎样的?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smartfu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2017高考状元:15%状元爱玩网游,为放松不沉迷
2017高考状元:15%状元爱玩网游,为放松不沉迷
近日,腾讯旗下手游“王者荣耀”引发舆论热议。许多青少年沉迷其中,部分极端案例不时见诸报端。不少学生家长认为,网游是“毒药”。
2017年,澎湃新闻对全国高考状元发去了一份“2017年高考状元问卷调查”,回收40份有效问卷。问卷显示,15%(6人)的状元表示“喜欢,经常玩”,57.5%(23人)的对游戏态度是“一般般,偶尔玩一次”;表示从没玩过的仅2人,占5%。
这一调查结果显示,状元群体中,完全不接触网游的仍是少数。澎湃新闻在随后的回访中了解到,大部分状元承认玩游戏和学习有一定的冲突,他们普遍认为,是否沉迷游戏与一个人的自制力以及身边环境有关。
本文制图均为 澎湃新闻 龚唯
那么这些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状元们究竟是怎样玩的呢?同样是玩游戏,为何他们成绩优异?
逾七成状元玩过网游
澎湃新闻的调查数据显示,40位状元中,有6人表示喜欢并且经常玩网游,23人偶尔会玩一次。不喜欢玩游戏的有9人,仅有2人表示从没玩过。而在回访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其中从小学就开始接触游戏的状元并不在少数。
某省文科状元刘志远(化名)就表示,自己从小学就开始玩游戏。从最开始简单的小游戏到后来单机和网游都有接触,包括巫师3、维多利亚2、十字军之王2、星际2、炉石传说等等。虽然涉猎的游戏较为多元,但他对要玩的游戏却有着自己的一套标准。“游戏本身要做得用心,游戏要动脑的比较好。”
在繁忙的高中时代,刘志远也会利用空闲时间打打游戏。“我是走读生,每天晚上都在家住,高一高二晚上回家和周末会玩,每天可能不到一个小时,半个小时到四十五分钟;高三基本就是周末玩一会,周末玩一个多小时,要是没什么事,作业都搞定了,两三个小时也有可能。”
无独有偶,宁夏理科状元武子健也是一名资深的游戏玩家,从小学就开始玩地下城和英雄联盟。但与刘志远不同的是,武子健坦言自己平时玩游戏,时间和频率都不确定,“能连着玩7天,也能一年不玩。偶尔也会熬夜打游戏到晚上一两点。曾经在小学升初中的假期连续玩了差不多15个小时,是玩游戏时间最长的一次。”
玩游戏为放松
状元们爱玩游戏,但他们并不是打打游戏就能练成的。从受访内容来看,其实状元们都有自己的规划,在这些规划里,玩游戏仅仅是“劳逸结合”里的一小部分。
“玩游戏的主要目的其实就是放松自己,缓解一下学习压力。有时候玩完之后特别畅快,然后睡得安详。”陕西理科状元郑书豪说,该玩的时候玩该学的时候学,这是他一直信奉的。郑书豪介绍称,自己在高中阶段住校,只有周末回家时才会玩游戏,一般就玩两个小时。高三时课业繁忙,基本就不玩了。
除了可以放松自己,缓解压力,游戏的社交属性也是状元们看重的方面。宁夏理科状元武子健认为,网游是一种沟通情感的方式,可以和同学一起玩,也可以和他们一起聊天。他坦言自己高中之所以较少玩游戏,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身边同学学习都很认真,自己也不太好意思玩得太过分。“有时候不想玩游戏的原因是,上了游戏没人陪自己玩,列表一片黑,太伤感了。”
辽宁理科状元李星池也表示,玩网游都是和朋友一起,一般不会自己主动去玩。他说,自己喜欢的不是游戏本身,而是大家一起玩的那种气氛。
对于玩游戏与学习的关系,大部分状元承认二者是有一定的冲突的。北京文科状元熊轩昂在高三阶段,对网络游戏也抱有极高的热情。他对澎湃新闻说,他在第一次模拟考试前有一些自傲,打游戏打得比较多,“正好一模成绩对我当头一棒。”
大部分状元表示,父母对他们玩游戏是知情的,但都秉着较为宽容的态度,平时并没有太多的干涉。“他们对我玩游戏不太干预,他们相信我。感觉自己自制力还行,平时学习并不会想起游戏。”陕西理科状元郑书豪表示。
“是否沉迷手游与自制力有关”
针对目前被推上风口浪尖的手游“王者荣耀”,虽然只有部分状元表示玩过,但他们普遍认为,是否沉迷与一个人的自制力以及身边环境有关。
据湖北当地媒体报道,在距离高考两个月前,湖北理科状元肖雨一天经常会用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去玩王者荣耀。“高考前两个月没有玩了,我的段位掉下去了,之前最高达到了黄金级别。”肖雨认为,其实不管什么游戏,只要不沉迷,适当地玩一下,对学习都是没有坏处的。
刘志远告诉澎湃新闻,小朋友本身自制力比较薄弱,就算不沉迷于手游也会沉迷于其他东西,比如之前的偷菜、抢车位游戏。而且,现在很多家长给孩子起到了坏榜样,动不动就拿着手机,不知不觉就会影响到他们。如果父母能多花点时间陪伴孩子,他们就不会那么轻易被虚拟的网络游戏所诱惑。
对于那些同样爱好网络游戏却容易沉迷于游戏的人,陕西理科状元郑书豪认为,“生活中诱惑多了去了,身边人影响和自身因素同等重要。”而辽宁理科状元李星池则建议,“如果自己把控不了的话,那就别玩。”那些沉迷游戏的年轻人,后来怎么样了?那些沉迷游戏的年轻人,后来怎么样了?芥末堆看教育百家号游戏是否真的如人所说,成瘾就毁一生?还是像支持者所说的游戏无害,只是一种娱乐方式?作为一位入行十余年的资深游戏设计师,也是一位有着二十多年“游戏龄”的资深玩家,至诺科技制作人李涛,想从一位过来人的角度,用身边真实的案例,和大家聊聊那些沉迷游戏的年轻人,后来怎么样了?作为一个游戏设计师,也是一位游戏爱好者,今天,我想从过来人的角度,跟大家聊聊游戏与人生。今天的主题就是——你的人生会被游戏毁掉吗?游戏会不会毁掉你的一生?从80年代游戏机进入中国开始这30年来,我们见证了长达十多年的游戏机禁令、因魔兽世界引发的游戏瘾大讨论,出现了磁爆步兵杨永信,向网瘾宣战又代言游戏的陶宏开这样的反面人物,以及从CS、星际、魔兽开始的电子竞技行业的快速发展。但是,游戏在国人眼中一直是一个偏反面的形象,玩游戏玩物丧志、自毁人生的言论也一直层出不穷。游戏真的是像别人说的那样,成瘾就毁一生吗?还是像支持者所说的游戏无害,只是一种娱乐方式?我来举一个身边的例子。有这么一个年轻人,从小就爱玩游戏,但从小到大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初中时以全市前几名的成绩上了河北当时最好的高中。按正常的流程,这个孩子考上北大清华是板上钉钉的事。可接下来事情发生了变化。这个孩子以学习的名义,要求家里买了电脑,从此他就过上了每天通宵玩游戏的生活。每天晚上,他都会等家长睡着以后,堵上门缝,蒙着被子开始玩,一直玩到凌晨五点半,六点起床去上学。在学校基本上一睡就是一整天。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从学校前几名一直跌落到全校倒数。老师和父母从一开始的说服教育,到冷暴力和体罚,老师甚至曾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他中考是作弊上来的。但这都没有用处,这个孩子还是忍不住玩游戏,虽然他很苦恼,他想摆脱游戏,但他控制不住。本来,他只是爱玩游戏,但这些压力和人格上的侮辱让青春期的他非常痛苦,但又无人可以倾听他的想法,也无人能给与他帮助,他只能在游戏中寻找尊严,摆脱压力。他玩得更疯了。最后,老师和父母都对他放弃了。这个孩子第一次高考只考上了二本,家人和他都决定复课一年,他也下定决心这一年不再玩游戏,努力学习,为了他多年来上北大的目标而努力。可他只坚持了一个月,就又回到了天天玩游戏的生活。最后,他也不过是考上了一个最差的一本大学。上了大学以后,没人管的他更是放纵自己了。天天玩游戏,上过的课屈指可数。四年后,虽然没怎么挂科,但所有成绩也只不过勉强在及格线上。不是学生会干部,没有参加社团,没有实践经验,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毕业了。如果故事到此结束,这个年轻人,大家觉得他是不是游戏的受害者?算不算是被游戏毁了?我想绝大多数人都可以说,这个年轻人本来一帆风顺的人生,从某种角度上说确实被游戏毁掉了。所以,游戏会不会上瘾?一个美国儿童医学杂志的研究报告指出,游戏有明确的成瘾性,大约9%的人会有上瘾的情况,4%的人是极端上瘾者。而且强行禁止游戏会产生戒断反应,比如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所以,我希望沉迷游戏的朋友们能够了解,包括刚才所说的年轻人在内,当你把所有时间都用在游戏上,不玩游戏就浑身难受,什么都不想做时,也许你真的上瘾了。对于这些疑似游戏上瘾者,社会对他们可不会抱有善意的。从小的不理解,到责骂、体罚,甚至是送到杨教授那里电击,每个人都经历过或多或少的歧视。在很多人眼里,这些爱玩游戏的人就是被游戏毁掉了,他们的人生从接触游戏的那一天起,就不可避免的滑向毫无希望的深渊。玩物丧志、不负责任、没出息等标签一个又一个贴到他们的身上,有些时候他们自己都会觉得自己真的就是一个只会玩游戏的没出息的人。让游戏成为你成功的支点那么问题来了,这些爱玩游戏的人,人生真的被毁了吗?我们再来看刚才说到的少年,他的人生是怎么样的。刚才说到这个少年,大学时基本不怎么上课,总是在玩游戏,以一个很平庸的成绩毕了业。按道理来讲,他的这个成绩和学校,很难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可偏偏这个少年,从大二开始就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那就是成为游戏设计师,要给大家做好玩的游戏。从那时候起,他玩游戏不再是只凭喜好无脑玩,而是逐步分析游戏的设计规律,学习游戏设计原理。他写攻略,写评测,写游戏策划案,一直到自己做小游戏。从小玩游戏的他,通过游戏扩展了很多的兴趣,了解了很多的知识。他知道设计游戏需要有多方面的知识储备,从此图书馆成了他最常去的地方,他看了很多文学、艺术、历史、心理学等不同门类的书籍,并尝试把看到的东西用到自己设计的游戏中。临近毕业,当他的同学很多还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时,他已经在北京不断面试,寻找合适的机会。最终,在一个外企的笔试中,他的笔试成绩让公司觉得他就像有过几年游戏设计经验的熟手,他多年的游戏经历让他在面试中表现出众。他成功的进入到了游戏行业,实现了他的小小目标。从那时起,他在游戏行业一干就是十多年。他待过很多大公司,带出过很多新人。他做过好游戏,也做过烂游戏。终于他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和资源,可以摆脱投资人和公司的束缚,自己创业做一些自己想做的游戏。他热爱他的工作,家庭和睦,孩子可爱,他觉得很幸福,很满足。对了,工作多年以来,他每天都要玩游戏的习惯依然保持着,只是这一次,他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了。如果故事到此结束,大家是不是还会觉得他是游戏的受害者?还是说,是游戏成就了他,没有游戏的经历他就没办法达到目前的高度?我想,大家会有不同的看法。所以,通过这个例子,我想告诉那些沉迷游戏无法自拔的朋友们,即使很多人都说你们的人生被游戏毁掉了,你们也要相信自己。当找到人生目标时,你们自然而然就会摆脱游戏的控制,甚至让游戏成为你们的助力。如何在游戏中找到人生目标?那沉迷游戏的人该怎么找到人生的目标呢?有两点。第一,摆脱负罪感。沉迷游戏的玩家,很多都会在游戏后产生负罪感,而这种负罪感又会让人更多地倾向于用玩游戏来逃避。为什么呢?简单来说,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我们的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而我们的焦虑和痛苦都是由于超我的道德规范与自我的享乐意识冲突的结果。什么是本我?本我就是你天生的人格,本我只有一个原则,就是快乐原则,即人天生就会追求快乐与享受,躲避痛苦。什么是超我?超我就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是由社会道德规范、个体良心、自我理想组成的,它的原则是完美原则。当你玩游戏时,你的本我就一直告诉你,游戏太好玩了,别想那些劳心费力的事,爽就好。而你的超我会一直跟你唠叨,你要控制自己,你要成为成功者,不要让别人失望等等。他们两个天天打架,所以你才会产生负罪感。不过打架还好,如果其中一个把另一个打死了,那才是让人走向极端的可怕结果。我们要做的,就是协调好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人喜欢享乐是天生的,如果你觉得玩游戏是不好的,是有罪的,那这种压力反而会把你更多地压向游戏。我们要知道,玩游戏也只是我们享乐的一种方式,并不比看电影、看书、下棋之类低贱。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我们也要知道生活在现实社会,对自己负责也是一个成熟的人应有的品质,如果享乐时间超过了一个度,就应该提起警醒。所以我们要注意玩游戏的时机和时间是不是合适,更加要关注的是除了游戏,还有没有别的事情是我们应该做?这就是第二点,你的目标。第二,从兴趣入手,寻找你的目标。我来说一个我小侄子的故事。他也是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沉迷游戏,成绩一直不太好,唯一的兴趣就是没事画画玩。家里人很发愁,也管不了。从高一开始,他突然自己就戒掉了游戏,每天自学到12点,学画画也一点没耽误。问为什么,原来是想报考中央美术学院,成为建筑设计师。几个月,从一个游戏瘾少年,变成了一个努力上进的少年。寻找到人生目标对人的影响就是这么大。很多人会说,我只爱玩游戏,没目标,怎么办?我有一个办法,从你喜欢的游戏中寻找兴趣,进而寻找目标。举个例子,喜欢某个游戏,我们可以从这个游戏中扩展出它的历史背景、画风、题材、人物等多种知识,挑一个你喜欢的去深入了解就好。比如玩战争游戏的可以去研究战史和武器装备,喜欢末世游戏的可以去看后启示录题材的文学作品,喜欢高达游戏的可以拼装模型,喜欢科幻题材的可以研究科学理论,只要抱着好奇求知的心态,你总能从游戏中找到自己的兴趣。记住,游戏是通往兴趣的最好载体。有了兴趣,就可以一步一步地建立自己的小目标了。比如从读一本书,到了解一段历史,到学习一个文化,再到分享、输出知识,慢慢你就会发现除了游戏,世上还有很多有趣的东西等着你去了解和体验。目标不怕小,切忌好高骛远。和玩游戏一样,游戏中的目标一定是从小到大,环环相扣的,每一次小的成功都会带给你成就感,进而刺激你更加努力往下一个目标前进。生命是长跑,你的每个小目标的实现,都会成为自己成长不可缺少的经历。总结一下,玩游戏只是一种娱乐方式,不要为玩游戏这个行为感到有负罪感。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寻找自己的兴趣,进而通过兴趣来建立一个个的人生目标。当你找到人生目标时,游戏就不再会成你的阻力。成为游戏的主人,才能更好地掌控人生讲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年轻时沉迷游戏确实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反正只要我最终找到人生目标,摆脱游戏的控制就好了。那咱们再来看看刚才那个少年的故事结尾吧。这个少年在创业过程中,愈发地发现自己在游戏设计上的能力、技巧与知识不足,越做越发现国外的设计、叙事、交互等理论知识已经达到了他想象不到的深度。他想提高,但年龄、家庭等现状已经让他很难再出国去深造。如果故事到此结束,大家觉得当年沉迷游戏,对他来说是正确还是错误?虽然我们看到,这个年轻人最终实现了他的理想,从事了他喜欢的工作,做了他喜欢的事情。但是,高中和大学这8年时间全部用来玩游戏,真的是完全正确的吗?他现在只是国内一个非科班出身,全靠自己摸索出来的游戏制作人,无论从技能、理论、知识储备、艺术感上,全都跟海外的明星制作人有质的差距。如果当初他能腾出些时间来学习,考上一所好大学的相关专业,毕业以后有机会去美国、英国的艺术设计或互动设计专业深造呢?如果他深造后能加入暴雪、2K呢?是不是他的成就会更高,会做出更好的游戏?这一切都说不准,也许是,也许不是。但有一点是确定的,游戏占据了他最重要的时期中,太多太多的时间,以至于他在很长时间忘记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他的人生也不可逆转地发生了改变。这就是这个年轻人的故事。游戏成就了他,游戏也耽误了他。如果他能早点认识到如何正确认识游戏,也许他的人生轨迹会大大不同。游戏应该是我们的朋友,是我们能够掌控的娱乐方式,而不应该是诱惑我们放纵自己的理由。我一直觉得,人生就像是一个从一个起点开始,有无限多分叉的斜坡,每个分叉都是一个选择。而我们就是一个小球,从出生就一直不断往下滚,你不知道会滚到哪条岔路上,更不知道这条岔路通向哪里。如果我们只是被动地往下滚,把我们的人生交给概率,让随机性来把控我们的人生,当我们年老以后回过头来看,这一辈子未免过得太被动,太遗憾了。所以我更希望我自己和诸位,能够尽自己的努力,让我们的小球尽量往自己想要的方向滚动。也许一次不行,两次不行,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努力终究会有回报。即使最终的回报并不令我们满意,但当我们老去时,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不后悔”。这不是熬鸡汤,只是一个因为游戏荒废了近10年时间的游戏设计者的人生感悟。游戏就像糖,它很好,很甜,你很喜欢,但你要知道,除了糖,还有千滋百味等你去品尝,或苦、或涩、或辣、或酸,这些滋味融合在一起,才是你精彩而美好的人生。最后,人生不能没有游戏,人生不能只有游戏。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游戏的主人。与大家共勉。本文转自木果书架,作者李涛,文章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芥末堆看教育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教育行业垂直新媒体。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玩游戏的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