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简述太极拳的健身原理之理,你练对了吗

不可不知的太极之理,你练对了吗?
我的图书馆
不可不知的太极之理,你练对了吗?
一、太极拳系内家拳,力出于骨、劲蓄于筋,不求皮坚肉厚,而求气沉骨坚,故无张筋错骨之苦,无跳跃奋力之劳,顺其自然,求先天之本能,为返本归原之功夫。二、练太极拳有三到:神到、意到、形到。如身法正确,则进步甚速,每日有不同之感觉。学者宜细心体味之。三、练太极拳要身正意顺,如身法不合,神意不到,如火煮空铛,到老无成。有十年太极拳不如三年外家拳讥。故第一须勤,第二须悟。功夫如何,视智慧如何。但勤能补拙,须自勉之。四、练拳时呼吸不要勉强行深呼吸。功夫纯熟,自然呼吸调匀,否则有害无利。五、太极十三势本为导引功夫,导引者导引气血也,故功夫纯熟气血调匀,百病消除。千万不可自作聪明。如舌顶上腭,气沉丹田等类,功夫到后自然气沉丹田而行百脉,此乃自然之理,不可以人力强求。六、松肩垂肘,乃言力不可聚于肩背。要将力移至臂部肘前一节(注:即为曲池发劲),此乃意会而不是能言传者。学者要细心体味之,不可拘泥而行之,不得滞重力沉难于轻灵。七、提顶吊裆,提顶要天柱(背脊)直也。吊裆,裆气由尾闾向上提也。收劲时胸要稍稍含虚,发劲时要天柱中直,切不可含胸驼背,以致肺部受伤。八、练拳一次至少三趟。第一趟开展筋脉,第二趟校正姿势,第三趟再加意形。纯熟之后,一出手便有意形(注:即为拳意上手),则进步更速。倘每次一趟,日练十余趟也无用处。如年老活动血脉者,不在此例。九、知觉懂劲要多推手,自得粘(沾)连黏随之妙。如无对手,勤练架子,即时时两臂模劲,假想敌人进攻,我以何法制之,日久亦能懂劲。惟进步较慢。十、推手时要细心揣摩,不可将对方推出以为笑乐,务要使我之重心对方不能捉摸。对方重心时时在我手中。△书院坐馆教练张晋僖老师在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教拳十一、太极拳行立坐卧,皆可行功。其法以心行气,而求知觉(注:时时揣摩)。譬如无意之间,取一茶杯,用力持之如何感觉,行路之时,举步轻重。立定之时,屈腿而立,直腿而立;一足着力,双足着力均可体验之。十二、初步练拳时觉浑身酸痛,此乃换力,不可惊恐,亦不要灰心。半月之后即觉腰腿轻快。神满气足。十三、架子练熟,推手入门乃讲功劲。太极拳有黏动劲、跟随劲、轻灵劲、沉劲、内劲、提劲、搓劲、揉劲、贴劲、扶劲、摸劲、按劲、入骨劲、牵动劲、挂劲、发劲、寸劲、脆劲、抖劲、去劲、冷不防劲、分寸劲、畜劲、放箭劲等劲。领略各种劲,在知觉运动中求之。一人求之较难,二人求之较易。因人是活物,发劲之外尚有灵感作用,务在人身上求之。如无对象,在空气中求之(注:以空气为水)。如打沙包,转钢球俱无用也。十四、兹将灵感劲分析如下:太极拳云,其根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此发劲之原理。再有禁忌,如膝不可过足尖,伸手不得过鼻尖。上举不得过眉,下压不得过心窝,此古遗训。如违此禁忌,力卸矣。变化之妙,主宰于腰,如以右手斜左推人,已过鼻尖,力已斜矣。但左胸往后稍含,腰部稍稍向左转,力又足矣。此变化在腰,主宰于腰也。形于手指者。浑身轻灵,刚坚之劲在于手指,则如纯钢松软之条。上有铁链向前一弹,所当披靡,无法御之。学者细心推敲,不久可得内家真劲。十五、人为动物,并具灵感。譬如我以拳击一人,彼人当以手推开,或身子闪开,决不能静力待打,抵抗人之本能也。静物则不然,如悬一沙包,垂悬不动。拳击之后,当前后鼓荡,然其鼓荡之路线,乃一定之路线。向左击之,向右荡回。此乃物之反应也。人则不然,一拳击去,对方能抗能空。变化无定,此人之反应也。拳术家有三字,稳、准、狠。等闲,我不发劲,发则所当披靡。然何以求稳、准、狠。先须求灵感。如何求灵感。读者应在王宗岳先生之行功论内求之。即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须在似动非动之时,意未起形未动之间,争此先者,所当披靡矣。△书院教学院长陈斌老师在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教拳十六、或云练太极拳后,不可举重物,不可用蛮力,此则未必尽然。未学太极拳,一身笨力,全体紧张,既学太极拳,全体松软。筋畅气通。务必练去全身紧张仍须保持原来之笨力。因松软之后,笨力变为真劲矣。昔人谓笨力称之曰臂(膂)力。其力在肩臂之间也。不能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也。故笨力是(为)本钱,松软是用法,用得其法,小本钱可以做大事业。不得其法,本钱虽大,事业无成也。故得太极拳真理之后,举重摔角,拍球赛跑,随意可也。不必禁忌。但以编者愚见,各种运动。不如多打几趟拳。十七、道经云,一阴一阳谓之道。太极即阴阳也。在此原子时代,何物非阴阳。故行功论有云,偏沉则随,双重则滞。偏沉双重,阴阳不匀也。故读者于举手抬足,务须注意,一阴、一阳、一虚、一实。老子曰:吾善藏其余,祈揣摸之。十八、太极文武解。文武二字。乃神形之意也。十九、以上写出各条均经验也,理论也。真之功夫尚须在十三式中求之。功夫纯熟。自得得心应手之妙。练功时最好少求理论,多做功夫。功夫昔人好,理论今人好。实在理论一多,功夫不专,进步反少矣。(寒暑无阻,风雨不问)(技不敌功)故能学成绝技者,第一绝顶聪明人,第二绝顶愚笨人,须具愚公移山之恒心毅力,无有不成者。倘一暴十寒,终身不成。二十、孟子曰:尽其性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火之炎上,性也。水之润下,性也。此物之性也。春茂秋杀,天之性也,恶劳好逸,惧死贪生,此人之性也。然火遇风可吹之使下。水之遇火能蒸之使上。松柏心坚,秋冬不凋。人知礼仪,见义勇为此乃易后天之性返入先天也。人未练拳之时百脉滞塞。筋紧缩而短,故力聚于肩膂。既练之后,百脉畅通,筋长力舒,由肩而膂,由膂而腕。由腕而形于手指。渐渐弃后天而转入先天。如得先天本能则神妙不可思议。学而得此劲发,当知言之不谬也。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练太极,不可不知的要诀!
书云:后天地而生,而知天地之死;先天地而亡,而知天地之终。故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终。死者生之效,生者死之验,此自然之道也。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道者,有体有用。体者,元气之不动;用者,元气运于天地间。是以物极必反,福祸相倚。然老子之无为,庄子之自然,非是教人不事创造求成,否则胡来老子五千精妙,庄周三卷寓言?唯是创造不占有,功成不自居耳。是故先贤大哲体《道德》精妙,明《黄庭》《周易》之易理,集众家拳法之大成,创太极拳而声名不显。
太极拳,道者之用。运元气于周身之内,进而行真元于天地之间;从无为而有为,有为而无为,进而有为而无,无为而有;炼精化气(炼血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从而臻至泯视生死寿夭,成败得失,是非毁誉,超脱一切欲好,视天地万物与己为一体,不知有我非我逍遥自在之至人境界。
夫无极者,混沌未分,阴阳混元一气。两仪者,阴阳两成,清浊分定。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此是时,阴阳似成非成,将分未分;旋流互变,动静交缠。太极拳,拳如其名。起势于无极,无阴无阳。进而身行意动,阴阳交缠。行拳时,动之则分,静之则合;阴不离阳,阳不离阴;神意鼓荡,体态圆活。拳势连绵不断,阴阳交缠不止。及至终势,收于无极,泯于混沌。
太极拳起于陈姓,传至后世渐分陈、杨、吴、武、孙五氏太极拳,至于其它名号太极者不知凡几。太极拳五大分支,陈缠、杨圆、吴柔、武正、孙开合;各有精妙,各成一家。五氏之内,高人辈出,拳势拳理著述甚详。其中,前辈王公宗岳、武公禹襄、李公经纶、杨公露蝉、陈公品三、孙公禄堂之著作真乃太极拳谱之圭臬。凡太极门中弟子,不可不精研之。
太极者,阴阳将分未分之时也;然初行太极拳,一招一式不可不分出阴阳。何谓太极拳之阴阳?无他,正反云手耳。正手为阳,反手为阴;或可称阴阳云手耳。太极拳八门五步,各式拳势皆由此出。行拳之时,正反互变,阴阳交缠;步法转换,手法折迭;久后神意相融,渐进至太极境界。故以名之,太极门阴阳宗。
太极拳各招式精妙,攻守兼备皆有其诀窍。独正反云手两式,既不可攻,亦不可守;且不见于其他内外各家各派,唯太极门独有,何也?曰:此二者,太极拳之纯阴阳也。太极拳杀场放对,攻守制敌;须阴阳互济,倚为表里;以自身之平衡破彼方之和谐,用谋使诈,无所不用其极。唯此二式可谓孤阴不生,孤阳不长,是故不能以之对敌。然此两式又为太极拳之根本。如纯以养生,精熟此两式则备矣。如以击技,须由此二者变化出,太极拳八门五步。
八门者,“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是以阴阳云手解之。阴阳云手,非只手足分阴阳,身躯本身亦分阴阳。身躯内敛外绷为阳,反之外敛内绷为阴。由是,左手左足之阴阳,右手右足之阴阳及躯干本身之阴阳,是为三爻,从而阴阳三变而成先天八卦。
掤者,外(手)阳内(手)阴,阳攻阴守,体驱外绷。是为离卦, 。离者,火也。机脱百变,炎火燎原。掤劲一出,动如火舌窜动,吞吐不定;两手互换,沾衣则顺势而燃,连绵不断,不尽不休。一旦得机得势,一发不可收拾,势要变成燎原大火。离者,亦为日也。掤劲亦要气势如日中天,坦坦荡荡,一身浩然正气。
捋者,外阴内阳,体驱外敛;阳守阴攻,是以守为攻之法,卦相为坎卦, 。坎者,水也。流动无形,随圆成圆,随方是方。天下至柔莫若水,然水滴石穿。坎者,亦为月也。
捋劲也要如清辉明月,皎洁无尘,静夜无声。
掤捋二者,是为八门中基本两门正劲,势如水火,相生相克;亦如炎阳明月,缺一不可。
挤者,双阳外封,体驱外绷,是以三阳齐出,饱满圆撑,为乾卦, 。乾者为天,似空非空,有隙则充;天意一发,无所遁踪,是以挤劲一出,势要应者肘之上,让彼挡无可挡,避无可避。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此劲之用,在于外劲无可借亦或身退无可退之时,以己力发出解困或者圆撑求变。务必内外一体,借无可借。
按者,双阴外闭,体驱内绷,是以三阴并来,气机沉雄,为坤卦, 。坤者为地,深沉雄厚,托载万物。是以按劲,力道向下,厚重沉雄;后劲绵绵,又有托载之意。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此劲之用,关键在厚、载二字耳。
挤按两劲,为八门中另外两门正劲,仿如乾坤,一上一下,周身整劲。
掤、捋、挤、按四正手,合为先天乾坤坎离四卦。非正无以交兵,非奇无以制胜。用正为根基,用奇为变着。
采者,一阴一阳,上下两分,体驱内敛,四隅劲之一。为兑卦, 。兑者,泽也,水草交厝,土上而水下,视坚而实陷,是以采劲为一陷劲,运劲用谋出奇,着者立仆。
挒者,双阳弹抖,中驱内绷,四隅之一。为巽卦, 。巽者,风也,是以挒劲如狂风迅疾;扫落叶,一扫空。
肘者,阴阳凝收,中驱外敛,四隅之一。为艮卦, 。艮者,山也。发劲时,劲整如山,劲力亦如山;即使山在眼前,若着此劲亦要崩去半边。
靠者,双阴以内,仅以体驱放阳劲击人。为震卦, 。震者,雷也。隐忍不发,一发必要如惊雷一声,震动天地。
采、挒、肘、靠四门隅劲,是为奇兵。兵法云,所谓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营而离之,并而击之是以沙场制胜。
平解先天八卦,乾坤坎离,南北西东,挤、按、捋、掤;此为正四门。震巽艮兑,靠、挒、肘、采;此为隅四门。人守中定,足踏太极阴阳鱼。
立解先天八卦,乾为上为首,挤劲内力上提挤出,而又有以上变下之意;坤者为下为丹田,按劲内力归于丹田,同时又有由下起上之意;坎离为左右,是以捋掤不离左右。兑巽为肩,采挒劲不离肩;艮震为足,肘靠闪进依脚步。腰胯圆转换阴阳,变化八门战八方。
辞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搏,水火不相射。”八门互用也有此意。
五步者,“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前进后退用阴手,阴臻极处阳始生;出击反击蕴其中。左顾右盼用阳手,阳到绝境阴回首,横击化打才轻灵。中定唯要阴阳合,阴阳和谐才两全。
前进后退反为先,
左右顾盼正相联。
阴阳和谐身中定,
圆融自在太极仙。
故吾太极阴阳宗弟子,修习世间各式太极拳时,不可不察各招各式之阴阳。身意体察各招式之阴阳乃习拳之根基。其后,更要体认各招式阴阳流变,动静交缠之机。太极拳,阴阳交缠互变也。阴阳已明为定式,正反流转是过式。转换折迭两仪变,道心惟微神意现。知其各式阴阳交缠之机后,进而可脱拳架之规范,各招各式随意转换,前招不接后招;左招不接右招;招招拳势皆在拳谱,然招招顺序又不见于拳架。与此更进一步,一招不似一招,式式都现拳意。至此太极拳已有小成。
太极攻守之道,先辈论述甚丰。前述六先贤之著作为吾太极门之典籍,吾宗弟子不可不精研之。门宗弟子欲以太极拳克敌制胜,仅习拳架者需达招招见于拳谱,式式次序不见于拳架之境界,方能散手放对;达至一招不似一招,式式皆现拳意之境,方窥杀场制胜之门径。否则,宜兼习太极散手、形意、八卦等诸拳以速其成。
杀场放对之时,神意不可凝滞,尤需活泼。行如水中之游鱼,动若天空之飞鸟,而心似井中明月,映照一切。一旦放对,心灵气势牢牢锁死对手,手中有人,目中无人。举手投足莫不毁心摧势。
阴阳者,太极之根也。一切神通变化,悉自具足。阴阳圆转是为守,生裂阴阳以为攻。放对之时,以自身之平衡破彼方之和谐,是谓发人拿人;及至生裂阴阳,贯阴阳之劲入彼敌之身,损彼之阴阳,伤彼之和气,动彼之筋骨,毁彼之气血,破彼之心法,夺彼之心志,一战而定。此是时,伤人违天和,摧心损寿禄,不可姿意为之。
杀场放对有胜有败,然吾宗弟子切记“输身输神不输心”。身意神意见功夫,功夫不到自然输。然心法心志不可摧不可毁。心法,体认世间万物(拳法)之境界也;心志,拱卫心法之坚持也;两者随生随长,坚定活泼。身意神意之败,是为小败。小败势能知耻而后勇,复益精进。心法心志之败,是为大败。大败易于损心伤气,精神颓唐,意气消沉,诸事俱废。但如能破而后立,败而后成,势必迅猛精进,脱胎换骨,别出机枢,另辟天地。然能做到此点者,何其少也。
练太极,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神凝始可意到。意到手随才可言法。再从有法入无法之境,始懂用拳。
练太极,首重神意。神是心神,意是身意。每出一拳,全身随之,心神合之。身意乃过往所有刻苦锻炼和实践经验之总成果。心止而神欲行,超乎思想之外,然若仅偶一为之,仍未是大家。只有每招每式均神意交融,拳法才可随心所欲。
有法为地,无法为天。有法暗含无法,无法暗含有法,是为天地人混合为一。亦只有人才能贯通天地,无法而有,有法而无。
所谓有法,就是循早已拟好之招式出手,即使临阵随机变化,也是基于特定的法规而衍生出来。无法则是不受任何招数成规所限,随心所欲的出招而不落窠臼。然天有天理,物有物性。理法非不存在。只有当尔驾驭理法之时,譬如解牛之庖丁;牛非不在,而是他已晋入目无全牛境界,得牛忘牛,得法忘法。是以练拳最重拳意。但若有意,只落于有迹。若是无意,则为散失。最紧要是在有意无意之间。由有入无,由无入有,似有似无,出入于有无之间。于全身全意行拳之刻亦能觉察监察行拳之自身;神意身意,精神肉体;一分为二又是合而为一,似在非在。
庄周曰:材与不材,似是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毁。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不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力量。浮游乎万物之间,物物而不物于物,胡可得累耶!
所谓材不材,指的是有用无用,亦是太极拳有法无法,无法有法的精义,但此仍不足以形容太极拳的妙处,故似是而非,未免乎累,只有在千变万化中求其恒常不变,时而龙飞九天,时而蛇潜地深,无誉无毁、不滞于物,得法后而忘法,才可与天地齐寿,物我两忘,逍遥自在,由武入道;是为太极阴阳宗之本意。
附太极七诀等
《乱环诀》
乱环术法最难通,上下随合妙无穷。陷敌深入乱环内,四两能拨千斤动。手脚齐进竖找横,掌中乱环落不空。欲知环中法何在,发落点对即成功。双环一套十字生,十字四端皆弧形;唯有当中是实点,还要围绕环边行;十字交点一错位,四两千斤亦可乘;掌中乱环横竖找,乱环法术在于通。
本门太极功夫,出手招招成环。所谓乱环,便是说拳招虽有定型,变化却存乎其人。手法虽均成环,却有高低、进退、出入、攻守之别。圈有大圈、小圈、平圈、立圈、斜圈、正圈、有形圈及无形圈之分。临敌之际,须得以大克小、以斜克正、以无形克有形,每一招发出,均须暗蓄环劲。我以环形之力,推得敌人进我无形圈内,那时欲其左则左,欲其右则右。然后以四两微力,拨动敌方千斤。务须以我竖力,击敌横侧。太极拳胜负之数,在于找对发点,击准落点。
《阴阳诀》
太极阴阳少人修,吞吐开合问刚柔。正隅收放任君走,动静变里何须愁?生克二法随着用,闪进全在动中求。轻重虚实怎的是?重里现轻勿稍留。
万物都分阴阳。拳法中的阴阳包含正反、软硬、刚柔、伸屈、上下、左右、前后等等。伸是阳,屈是阴;上是阳,下是阴。散手以吞法为先,用刚劲进击,如蛇吸食;合手以吐法为先,用柔劲陷入,似牛吐草。均须冷、急、快、脆。至于正,那是四个正面,隅是四角。
临敌之际,务须以我之正冲敌之隅。倘若正对正,那便冲撞,便是以硬力拚硬力。若是年幼力弱,功力不及对手,定然吃亏。若是以角冲角,拳法上叫作:'轻对轻,全落空’。必须以我之重,击敌之轻;以我之轻,避敌之重。再说到'闪进’二字,当闪避敌方进击之时,也须同时反攻,这是守中有攻;而自己攻击之时,也须同时闪避敌方进招,这是攻中有守,此所谓'逢闪必进,逢进必闪’。拳诀中言道:'何谓打?何谓顾?打即顾,顾即打,发手便是。何谓闪?何谓进?进即闪,闪即进,不必远求。’若是攻守有别,岂是上乘功夫?武功中的劲力千变万化,但大别只有三般劲,即轻、重、空。用重不如用轻,用轻不如用空。拳诀言道:'双重行不通,单重倒成功’。双重是力与力争,我欲去,你欲来,结果是大力制小力。单重却是以我小力,击敌无力之处,那便能一发成功。要使得敌人的大力处处落空,我内力虽小,却能胜敌,是为高手。
《十八在诀》
掤在两臂,捋在掌中,挤在手背,按在腰攻。采在十指,挒在两肱,肘在曲使,靠在肩胸。进在云手,退在转肱,顾在三前,盼在七星。定在有隙,中在得横,滞在双重,通在单轻。虚在当守,实在必冲。
《五字经诀》
披从侧方入,闪展全无空。担化对方力,搓磨试其功。歉含力蓄使,粘沾不离宗。随进随退走,拘意莫放松。拿闭敌血脉,扳挽顺势封。软非用拙力,掤臂要圆撑。搂进园活力,摧坚戳敌峰。掩护敌猛入,撮点致命攻。坠走牵挽势,继续勿失空。挤他虚实现,摊开即成功。
《八字法诀》
三换二捋一挤按,搭手遇掤莫让先。柔里有刚攻不破,刚中无柔不为坚。避人攻守要采挒,力在惊弹走螺旋。逞势进取贴身肘,肩胯膝打靠为先。
《十三字用功诀》
逢手遇掤莫入盘,粘沾不离得着难。闭掤要上采挒法,二把得实急无援。按定四正隅方变,触手即占先上先。捋挤二法趁机使,肘靠攻在脚跟前。遇机得势进退走,三前七星顾盼间。周身实力意中定,听探顺化神气关。见实不上得攻手,何日功夫是体全?操练不按体中用,修到终期艺难精。
《十三字行功诀》
掤手两臂要圆撑,动静虚实任意攻。搭手捋开挤掌使,敌欲还着势难逞。按手用着似倾倒,二把采住不放松。来势凶猛挒手用,肘靠随时任意行。进退反侧应机走,何怕敌人艺业精。遇敌上前迫近打,顾住三前盼七星。敌人逼近来打我,闪开正中定横中。太极十三字中法,精意揣摩妙更生。
(十三字: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三前:手前、足前、眼前。 七星:肩肘膝胯头手足七个出击点)
《太极轻重浮沉解》
双重为病,干於填实,与沉不同也;双沉不为病,自尔腾虚,与重不一也。双浮为病,只如漂渺,与轻不例也;双轻不为病,天然清灵,与浮不等也。
半轻半重不为病,偏轻偏重为病,半者半有著落也,所以不为病,偏者偏无著落也,所以为病,偏无著落必失方圆;半有著落,岂出方圆?
半浮半沉为病,失於不及也;偏浮偏沉,失於太过也。
半重偏重,滞而不正也;半轻偏轻,灵而不圆也。
半沉偏沉,虚而不正也;半浮偏浮,茫而不圆也。
夫双轻不近於浮,则为轻灵;双沉不近於重,则为离虚,故曰“上手”。轻重半有著落,则为“平手”,除此三者之外,皆为“病手”。
盖内之虚灵不昧,能致於外气之清明,流行乎肢体也,若不穷研轻重浮沉之手,徒劳掘井,不及泉之叹耳!
然有方圆四正之手,表里精粗无不到,则已极大成,又何云四隅出方圆矣,所谓方而圆,圆而方,超乎象外,得其寰中之上手也。
无形无象 (忘其有己),全体透空 (内外如一)。
应物自然 (随心所欲),西山悬磬 (海阔天空)。
虎吼猿鸣 (锻炼阴精),水清河净 (心死神活)。
翻江播海 (气血流动),尽性立命 (神充气足)。
熟记太极要诀,让您终生受益
大多数人打太极拳,是为了自己的心身健康。如果你要终生不渝的坚持打太极拳,如果你要打出功夫,打出养生效果来,你一定要熟记太极拳要诀,才能让你终生受益。太极拳要诀主要有:
1.心专:习练太极拳要高度专心入静用意,必须全神贯注,意念要灌到周身各个部位,乃至贯注至手中指指肚。
2.松柔:太极拳技击最大特点是“化打结合”,即“化解”与“打击”相结合。
3.轻沉:拳打起来一定要轻沉兼备,尤其是手要向上发劲时,腰胯必须松沉,即逢上必下,如金鸡独立,右手向上举,左胯就一定要下沉,好比是树要往高长,根一定要深扎。
4.培根:“打拳先培根”,这是太极拳的名言。
5.规矩:要尊重拳谱,细抠拳谱,使自己的拳打出来大小动作外形都要到位。
6.整劲:太极拳强调练拳要“周身一家”,劲要整。
7.丹功: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关键是丹田的枢纽作用,拳式周身一家,大小动作都要以丹田为枢纽。丹田运动也叫骨盆运动。
8.中正:什么时候都要保持上身中正。一起式,便要做到虚领顶劲,下颏里收,眼平视,头部端正。
9.平衡:打拳要强调三维平衡,上下、前后、左右均要对称平衡。手往前推,腰部命门就要向后撑,逢上必下,逢左必右,逢前必后,这叫八面支撑。
10.螺旋:太极拳最大的特点是缠丝,四肢动作非逆即顺。
11.虚实:打拳锻炼,随时保持自身的平衡,推手想方设法破坏对方的平衡。
12.开合:开中有合,合中有开,欲开先合,欲合先开。
13.折叠:胸腰折叠,强调以丹田为枢纽灵活而有力的“正反相生”的运化功能,胸腰开合。
14.掤圆:棚劲很重要,打拳时周身要棚圆,而且要加大周身的棚劲,使周身表层各个部位都要有往外膨胀的感觉。
15.连贯:连贯性就是打拳时要连绵不断,一套85式拳打下来25分钟左右不要停,不要断劲。
16.节奏:打拳速度要快慢相间,拳打起来要刚柔相济、开合相寓、节节贯穿,如行云流水。
17.呼吸:打太极拳要腹式呼吸与胸腔呼吸相结合。所谓腹式呼吸即吸气时小腹收缩,呼气时小腹膨胀,腹式呼吸的好处可以加大氧气的吸收和肺部浊气的排放。
18.懂劲:太极拳的术语是“内气鼓荡,外形饱满”。
19.功力:太极拳的劲力应具备阴阳互济、整体作业、顺逆缠丝、松活弹抖四大特征,其中特别是螺旋劲、弹抖劲和意念力、丹田力,又是它特殊的功力象征。
20.神韵:太极拳讲求拳韵、拳味、拳品。太极拳是一种性命兼修,身心兼练的拳术,一个人通过练拳能够很好地体现出自己的风度、气质、情操和修养,这就是说你找到了太极拳的“太极味”和神韵。
如果要想达到神韵的境界,首先要懂得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互济,阴阳和谐的道理;其次是守规矩,找规律,懂劲道。
温馨提示:《金星太极》微信公众号部分内容文章通过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删除;以上文章源于“太极文化”,文章内容仅代表编者本人观点,与“金星太极”公众号立场无关。贵在分享,感恩支持!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练理不练力”的误区【太极拳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07,815贴子:
“练理不练力”的误区
很多练习者都迷恋进入练理的大堂,完全放弃练力,怕练力影响身体的放松、影响追求的效果。 “练理不练力”,对此理论一定要全面的看待,不可片面。 “练理不练力”说的是行拳中,可不是日常生活中。 例:拳馆一约30岁学员,拳龄6年左右,热衷于修炼,练意练气。他本是一名公务员,平时很少运动,平时的运动也就是练习太极拳套路,热衷于各种桩功。一日,拳馆搬运一些盆景,其搬一盆脸就涨的通红,挪几步就搬不动了,新学员则搬运的呼呼生风。真的汗颜啊! 其实很多成名高手练习太极拳之前就练习过各种外家功夫,身体强壮,再修炼太极拳容易出功夫。 还有很多高手平日下地劳动,强健身体,不劳动时练拳。
日常做完一些健身锻炼后如果接着练习太极拳只要别忘了对肌肉拍打放松就好了。 如果你真的一点力都不练你可能连老婆都抱不上床。此法肯定有很多争议,仅借参考。
还有炼意不练力,,外家不如内家
顶楼主。武术就是内外兼修,很多人以为内家就是修内,实际来也就是做了几十的健身操,然后大言不惭说自己修的是内家拳。实在可笑…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内外结合,性命双修。
深有同感,我起初就是只练套路,不敢进行力量训练,结果肌肉围度下降不少,绝对力量也减少了。若只练神意气,只等内劲出现,那到时候内劲能否出现且不说,身上只有一堆脂肪了。所以最好要有明师指点啊!
虽不练力,肌肉一样很结实,放松,用意不用力,一旦用力起来,肌肉一样硬帮帮!
7楼您的肌肉怎么来的呢?
自己长出来的
肌肉是练出来的,脂肪生长出来的。看看周围光吃不练者都是肥头大耳!
松开后再练。
我顶你!因为整个吧只知道练意不练力,最后恐怕真的连老婆都抱不动了。整天陶醉在先人的至理名言中,不知太极的真正含义:“至刚--至柔即刚柔相济”。另外我可以再告诉大家:所谓太极拳的力指的是劲即全身的整体劲,他需要特殊的训练手段,练到心意、神经、肌肉高度协调!没有千斤力根本谈不上四两拨千斤!
太极讲究练筋骨之力。
一只小陀螺高速旋转,我们用一个手指头一碰推,小陀螺立马就碰跑倾斜了.如果这个陀螺很大很强壮,高速旋转,我们用手指头一碰推它,碰跑的就不一定是陀螺了啊。我们练太极拳,身体就象陀螺。
太极拳讲究中正,不左不右、不阴不阳,左右得当、阴阳互补。虽然太极拳讲究练理不练力,但练的过程中,力自然长矣!如果招式过于追求理,那难以称太极,只能称太极的单项练习套路。练陈氏太极,此乃真太极,只要招式对,练理同时长力!!
太极拳讲究中正,不左不右、不阴不阳,左右得当、阴阳互补。虽然太极拳讲究练理不练力,但练的过程中,力自然长矣!如果招式过于追求理,那难以称太极,只能称太极的单项练习套路。练陈氏太极,此乃真太极,只要招式对,练理同时长力!!有道理!我觉得练习陈式年轻人还是要多发力,年纪大了就多蓄养,少发力,发力时候意念千万别往头上走,发力时候松下来,哪发意到哪.
刚而不僵,柔而不散。松而不懈,紧而不死
理解的很好!
太极拳是内功拳,太极拳家修炼内功的具体方法主要是盘架子。太极拳盘架子,关键是修炼出太极内功,内功是太极拳最重要的基础功夫。修得太极内功即可强身壮体,又能御敌防身。诚如经曰:“精养灵根炁养神,养功养道养天真,丹田炼就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
一力降十会和力不打拳的辩证关系。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周星驰助理辟谣太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