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男气功加点私欲.加点什么的

TGA-DNF团队冠军 私欲分享70级气功PK加点心得
很多人说气功在70级增强了。确实这个要承认,在大部分职业都有适当削弱的情况下,气功虽然也有适当削弱,但是加强的地方也有不少。所以说在众多职业中就脱颖而出成为了较为强大的职业
气功的念气波,相对上个版本速度变得更快,伤害更高判定范围和时间也是上个版本远远不能比拟的。在猥琐与输出上是个不可缺少的技能。狮子吼的释放速度也让气功的自保能力更加强大,SP的增多也让气功在起手增多的情况下又可以把念气环绕钢筋铁骨与猫拳这样的加防技能点到更高。
让气功这个布甲职业给别人一种板甲防御的恶心感觉。特别是板甲防御还会加移动速度伤害。猫拳满级加了百分9的移动,被动觉醒也加了百分8左右风之气息26的攻速再如果吃个精灵什么的。速度完全压制住别的职业了
当然有强也有弱:念气罩的CD在以前的20秒上面变成了25秒,而且虽然说罩子的HP增加了,但是对于目前所有职业的伤害攻击力增加的情况下,其实反而更不耐打了。所以念气罩实际上是弱了.
并且目前的感电伤害没有了以前的卡帧效果(就是感电附带轻微僵直)也没有了以前感电伤害与智力挂钩的属性变成固定伤害。
气功的伤害力其实也有小幅度的降低。
狮子吼释放速度大大的增加但是晕眩的时间却减半了感觉就像毒王的拍砖一样了,但是从释放和晕眩时间上来选择都是让人无法舍弃的,狮子吼这个技能也就不强不弱不上不下的感觉吧。
目前这个版本我认为气功,就是属于那种猥琐得让别人不得不来追你,但是在追你的时候又会在你的罩子分身的防御技能下反被狂揍一套的恶心职业。所以我想气功未来在跨区可能会被T得很惨吧。
下面分享下私欲的个人加点还有键位安排(仅供参考)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25/79Q1SI273V8J0031.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25/t_79Q1SI273V8J0031.jpg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25/79Q1SJ403V8J0031.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25/t_79Q1SJ403V8J0031.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25/79Q1SK2E3V8J0031.jpg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25/t_79Q1SK2E3V8J0031.jpg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25/79Q1SL223V8J0031.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25/t_79Q1SL223V8J0031.jpg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25/79Q1SMDH3V8J0031.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25/t_79Q1SMDH3V8J0031.jpg
热点推荐:
作者:私欲)
每日一雷:
DNF经验心得
DNF玩家交流
DNF2016年热点
DNF要闻推荐
DNF游戏截图
DNF同人作品
DNF重大更新
DNF视频欣赏
DNF模型补丁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比BUG仇还BUG!无意发现99.91%胜率扫把娘
  今天去看了下报名的名单是不是出来了,随手翻了几个,发现了月与海的加点,ST圣龙骑士的加点,气功私欲的加点,然后无意间看到上面的报名信息...
  这....我..蛋定不了了。
  北京1区什么时候有这么牛的魔道学者...求北京一区的同学解答啊...
您可以使用“← | →”键快速翻页,或者进入模式!
(文章作者:毒奶粉)
?&?&?&?&?&?&?&?&?&?&
&&(0)&&(0)
&&(20)&&(4)&&(0)&&(0)&&(0)&&(0)&&(0)&&(0)&&(0)&&(0)查看: 1351|回复: 0
私欲70气功PK比赛加点 TGAWCG双料团队冠军
在线时间1296 小时
T币5268 元
T币帖子金砖
蕴含的太阳(12级), 积分 16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89 积分
蕴含的太阳(12级), 积分 16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89 积分
私欲70气功PK比赛加点 TGAWCG双料团队冠军
TGA-DNF团队冠军--气功 私欲
  很多人说气功在70级增强了。确实这个要承认,在大部分职业都有适当削弱的情况下,气功虽然也有适当削弱,但是加强的地方也有不少。所以说在众多职业中就脱颖而出成为了较为强大的职业
  气功的念气波,相对上个版本速度变得更快,伤害更高判定范围和时间也是上个版本远远不能比拟的。在猥琐与输出上是个不可缺少的技能。狮子吼的释放速度也让气功的自保能力更加强大,SP的增多也让气功在起手增多的情况下又可以把念气环绕钢筋铁骨与猫拳这样的加防技能点到更高。让气功这个布甲职业给别人一种板甲防御的恶心感觉。特别是板甲防御还会加移动速度伤害。猫拳满级加了百分9的移动,被动觉醒也加了百分8左右风之气息26的攻速再如果吃个精灵什么的。速度完全压制住别的职业了
  当然有强也有弱,念气罩的CD在以前的20秒上面变成了25秒,而且虽然说罩子的HP增加了,但是对于目前所有职业的伤害攻击力增加的情况下,其实反而更不耐打了。所以念气罩实际上是弱了.
  并且目前的感电伤害没有了以前的卡帧效果(就是感电附带轻微僵直)也没有了以前感电伤害与智力挂钩的属性变成固定伤害
  气功的伤害力其实也有小幅度的降低
  狮子吼释放速度大大的增加但是晕眩的时间却减半了感觉就像毒王的拍砖一样了,但是从释放和晕眩时间上来选择都是让人无法舍弃的,狮子吼这个技能也就不强不弱不上不下的感觉吧
  目前这个版本我认为气功,就是属于那种猥琐得让别人不得不来追你,但是在追你的时候又会在你的罩子分身的防御技能下反被狂揍一套的恶心职业。所以我想气功未来在跨区可能会被T得很惨吧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http://img.qqtz.com/91.gif');}"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参透性命的儒家气功参透性命的儒家气功胡羽泰百家号众所周知,气功主要分道家、佛家、儒家三派,而唯独儒家气功阐发较少。儒家修养工夫属于性功范畴,首创自孔孟。过去一直被误解为做人处世的规范或准则,斥为封建礼教。我以前也抱同样看法,后承师教,并经多年思考体认才知其非。就气功的全过程来说,固然当从道家的炼命入手,然后转入佛家的见性,但最终还得归结到儒家的“率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气功的最高境界;也只有这样,オ具有现实意义而符合时代精神。一、以《易经》为理论依据儒家气功以《易经》为理论依据。《易经》作为文化原学,其内涵是异常丰富的,包括了哲学和科学的许多基本原理。但其主目在于揭示宇宙变化中的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自然规律及其生生不息的特性。儒家称自然规律为“天理”,称变化特性为“天德”。从人生哲学的角度说,《易经》主要教导人们做到“尽人合天,默与道契”,即要人顺应宇宙的变化规律,发挥自己的生命力能,以期符合宇宙生生不息的特性,这样才能与宇宙的大生命相一致,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就是儒家气功的思想基础和理论依据。为了达到《易经》所诏示的上述“尽人合天”的境界,孔子就提出了一套修养工夫。他要求人们做到“穷理、尽性、至命”。译成现代语就是“彻底认识人生的意义和掌握人生的规律(穷理),充分发挥人生的意义和掌握人生的作用和实现人生的价值(尽性),从而使自我与宇宙合而为一(至命)。这三者合称“率性”。所以《中庸》说:“率性之为道”。人能率性就尽了人道而合于天德。率性工夫做到了就能使人在日常生活中随处体现宇宙生化规律和特性,一切思想言行就无不顺应和符合宇宙的生化规律,都是宇宙生化特性的自然流露,即达到人行天道、与天合德的最高境界。这就是儒家气功的基本内容。可见其主要目的在于思想意识的改造,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使人由自我的个体意识扩充为宇宙的总体意识。二、从求仁始,体认本心率性是一种自我内省的工夫,不是一般的思维向外推求探索所能做到,必须通过超知的悟性认识的途径、用一种特殊的认识方法,这种方法就是体认。体认的结果称为“觉”,所谓“觉”就是明解。如孟子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这就是说,深造之功将以达到道(率性),要内自证得而非从外来。所以体认的特点是主体与个体合一,无内外、能所、同异等差别。体认中全无意识活动却又昭昭明明,一切独觉,然而也并非昏味无知。这样就能亲证认识宇宙的生化规律和特性,达到觉的境界。觉以穷理为本,尽性为归,也就是常说的悟。但悟有二层次:解悟和证悟。解牾属知识范畴,证悟才是超知的觉。古人常把“觉”写成“学”字。其实学即觉,因古时二字通用(见《白虎通》)。从体认到觉都是本心的自明自了、自识自证,所以必须由人的本心为主导。本心即人在未受到文明熏染前的基本心态。人的本心虽原是澄明而与宇宙生化相一致,但常由于私欲恶习的障蔽,致本心往往不显而不能自识。所以首先要人自识本心。孔子把人的本心即固有的基本心态(现代叫纯净意识或识基志)概括为一个“仁”字。仁是明觉的意思。人们一般把不明觉称为麻木不仁,而明觉则是本心的基本心态。如明儒杨慈湖即说“仁即本心”。因此,儒家把求识本心称为“求仁”,把保持本心而不放失称为“不违仁”。儒家气功的具体修法就应由求仁开始。孔子说:“仁者静,仁者寿,仁者乐山”。仁者即指求仁而己识本心基态、并能保持勿失的人。静指无昏沉扰动,寿指恒久真常,表示澄然定止,即说明本心基态应该是既不昏沉,也不扰动,恒久不改,澄然定止的。通过求仁而显发了本心的人,就能获得这种基本心态,并经常主宰于中。明儒徐鲁溪说:“谁仁者性之灵而心之真,凝于冲漠元朕而生意盎然,洋溢宇宙。”这与程伯子《释仁篇》所说“仁者浑然与万物同体”,是同一意思。所以《论语》指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仁者能“推己及人”。求仁工夫重在实践,要在日常生活中致力。故孔子教弟子的求仁方法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只要随处存心,便可随处见仁。只要坚持用功,必可呈现。所以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当信自力能得能成。人的本心原是先天所固有,且与万物同由宇宙生化所产生,故其自性原与宇宙的生化特性相一致,而与万物浑然成为一个整体。但由于后天的自我执着,便与宇宙万物相对立,妄分主客、内外,因此产生私欲恶习,只知外驰逐物而不返。这样固有本心就被私欲恶习所障蔽而不得显发,失去了虚寂明觉的自性而成为扰动和迷惘,从而违反了宇宙生化的特性。所以要识得本心而修率性工夫,第一步先要克服和消除私欲,才能恢复自性而使基本心态显现,从而中有主宰可随处存心体认,修行率性工夫。这就是孔子教人求仁先要“克己复礼”的原因。克己复礼一词,克己即克服一己的私欲,比较明白,但对复礼则历来就有不少曲解,即在儒家中也大都误解为恢复旧礼教的复古。其实,克己复礼四字是紧密相连的,克己是为了复礼,那末克己与复古又有什么相干呢?须知礼即理字,古时通用,而理与性又有同义,所以复礼即指复性。只有克服私欲,才能恢复虚寂明觉的自性。这里的虚非道家虚无的虚,寂也非佛家寂灭的寂。虚表无滞无碍,寂表无扰无乱,明表示不昏不味,觉表不迷不惑。这四者是本心固有的自性。只有恢复了这自性,才能存心体认,率性而行。三、继以强恕,恢复本心修率性的第二步工夫是强恕。恕本是孔子提出来的,其义就是推己及人。如《论语》所谓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己不欲勿施人等。这原是本心自性的体现。当通过克己而初步恢复自性时,这种体现还是要勉强致力的,所以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迟焉。”这就是说,通过第一步克己工夫,已初步恢复了与万物同体的自性,我之性即万物之性。但这种推己及人的精神不是放任自流便可养成的,所以开始只能勉强而行。如我所欲,当念人亦欲,勿以自欲而妨人;我所不欲,当念人亦不欲,更当避免以利人。这样行之既久,则渐渐纯熟而不必着意,本心自性就会自然显发。因强恕是在本心未全显时的工夫,故孟子说为近仁,即接近本心之意。就恕的具体内容来说,即超脱小己一身之外,不在一身利害得失上打算,一切唯理是从。这样就可渐近率性了。四、操守本心,运用自如通过一段时间的强恕工夫而求仁,本心自性就会显露,即可出现基本心态。这就须继以第三步的保任工夫,孔子称为“不违仁”,如《论语》说“君子无终食间之违仁”,说的是从事求仁而识得本心的人即使在吃一餐饭的时间里也不会放失本心。保任是指保持和任持,使已经显现的虚寂明觉的本心基态不再被自我的私欲所蔽和外来的干扰所障,而能于时时、处处、事事常保其无滞碍、无扰乱、不昏昧、不迷惑的自性,一切场合都由此心态存在。保任工夫有三点要领:一是保任的目的在使本心不受私欲惑习的障蔽;二是保任之功只能随本心而存养,日常生活全由本心作主;三是保任工夫只任此心自在之运,不可更起虑念把捉此心,也就是《易经》所谓“显诸仁,藏诸用。”孟子曾指出保任工夫要以“勿忘勿助”为极则。随时随处要以本心念念保任之,勿令放失就是勿忘;同时又须是发自本心虚灵自在,不可着意把持,就是勿助。在物感未交时不昏不味,在物感纷至时不扰不乱。由于保任在于操守和存主,故又称“操存”。保任操守工夫要时时自觉坚持,一刻也不能放松,即古人所说的“戒惧”。起初不气照应,一旦纯熟即可运用自如。五、践履天道,优化人生体认的最后一步工夫是践履,这是儒家修养所要达到的“率性而行”的终极目标。践即实践,履即履行,把通过体认而觉的率性之道,全部体现到人生的现实中去,在日常生活中去实践和履行,做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换言之,就是根据深刻认识的人生意义而正确掌握人生规律,到现实生活中去尽量发挥人生的作用,充分实现人生的价值,对人类社会作出应有的无私的奉献,这样才算是人行天道,与天合德。朱子曾提出儒家气功的全新内容和过程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半的格、致、诚、正属体认,后半的修、齐、治、平则属践履。这里的格物致知,我认为不是指向外的逐物求知,而是指向内的克己复礼。格物是格除物见、物欲即克己;致知是致良知,即复性,这样才符合修养本意。由于专意在生活中用体认工夫未免容易使精神散而难集中,特别是在私欲转盛,思想复杂的情况下,更难以收摄把持,无法得觉,所以宋明理学一派在动中体认的基础上根据《大学》“静而后能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补充了静中体认的静坐法。其主旨是收摄精神,不令驰散,澄然定止,以恢复纯净的基本心态,然后本心就会自识自见,达到证悟(即觉)。但此法虽效,只能作为一种辅助工夫,毕竟还得以动中体认为主,做到动静如一,才能率性而行。如离开生活实践,也就违失了儒家气功的本旨了。六、儒家修证,孔子垂范作为儒家气功的一个修养范例,《论语》记载孔子自述的一生修养经过说:“吾年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十五岁时就有追求觉的愿望,三十岁立定证觉的志向和决心,经过十年修养,四十岁识得本心而不再迷惑,又经十年,五十岁实证到与宇宙生化不息相一致的自性,到六十岁时消除了对立而无所隔阂障蔽达到自性与万物同一,物我无间,通达无碍;到了七十岁,一切思想言行就无不与宇宙的生化规律相顺应,故欲皆从理而自然不会逾越,言无不正,行无不当,从而进入了与天合德的最高境界。这就是孔子自己实践穷理、尽性以及至命的一生历程。据《论语》记载:孔子一次站在江边,观察到江水滔滔不绝地奔流,不禁叹道:“逝者如斯夫”,于是顿悟常中有变,变中有常,实际亲证了《易经》所示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这可能就是孔子证悟的实录。又如孔子受《易经》“日新之谓盛德”、“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及六十四卦以“未济”一卦告终的启示,认识到事物永无完成之日,生化永无穷竭之时,而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也永无止境的道理。联系到人生的觉悟也要进进不已,因此他创新而不守故常、前进而不停步。如说“我学不厌而诲不倦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不知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俛马日有孳孳,毙而后已。”(庞祝如)(图片来自网络)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胡羽泰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宇宙在乎手 万化生乎身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简明智能气功学【第五章 涵养道德是智能气功的根本
第一节 道德综述(Ⅱ、道德的分类 )】
Ⅱ、道德的分类
智能气功将道德分为四类。
一、自然道德
自然道德是宇宙大自然中万事万物的道德。如前所述,最原始的道和德是宇宙大自然中最根本物质的体和用。在宇宙大自然中,有不同层次的物质,它们各自有其道和德,有它们各自的体和用。我国古代道家宇宙观认为宇宙间有五个层次的物质,儒家把宇宙大自然中的物质分成两类。《易·系辞》中说:“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器为有形的物质层次,道为无形的物质层次。有形的物质有它的体和用,无形的物质也有它的体和用。无形物质的体和用,就是无形物质的道和德。在无形物质中又分作三个层次:道是最根本最高的层次,一般叫作虚无、无极;第二个层次是道演化出太一(也叫太极),有的叫元气;第三个层次是由太一演化出阴阳(两极、两仪),也叫阴阳二气。阴阳再行演化,就进入到了有形物质了。道是宇宙大自然中最原始的最根本的物质,它具有“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的特性,它在不受外界干扰时非常宁寂;当它受到干扰时,就和那个事物通连起来了,有了同一性了。因此,道能够和各种物质层次包括有形的物质层次呈现兼容性,能渗入到各物质层次并表现出它的固有特性。当它渗入到太极(元气)这个物质层次的时候,元气就具有了刚健流行的体性和生发万物、转化阴阳之功能。当它进入阴阳这个物质层次的时候就产生了阴阳的对立。阴阳做为一个无形物质层次,与通常说的阴阳概念(指有形之物内部的两种对立的属性)不等同,而是特指阴阳二气。阳气的功能属于功,阴气的功能属于静。静非不动,而是动的反面。静者动之反也。如果动是彼方向,那么静就是相反的此方向。所以静实质也是动。这里说的动的方向是没有轨迹的,指的是一种功能,是比喻。因为阴阳是无形的,不可能有轨迹,阳主生;阳为动,阴为静;阳能够散,阴能够聚和敛的两种功能和性质的对立。但是,如果从道的高度上来看阴阳二气的相反体性,那么它们仍属道生万物的范畴。阳生,使有生机的物质化生出来了;阴杀,使有生机的物质消失了,但它又化出出另一种物质了。比如一个植物的生长,是阳化生的,而植物的枯死是,是阴杀掉的,但同时就生化出了一个枯死的植物,即生出来了别种物质。因此,从道的高度来看,实际上阴阳都是在生万物,只不过是所生万物的性质不一样,一个是生生的,一个是生死的,不违背道生万物的特性。所以,阴阳二气的不同功能,是没有违背道的根本体性的。正因为如此,孔子在《易经》的《易·系辞》里,才把宇宙大自然中万事万物分成形而上和形而下,有形之物和无形之物。他对无形之物,不讲什么阴阳,什么道,什么太极等等这一些,只讲无形,而无形就称之为道。这个道能够生成万物。《易·系辞》中说“生生不已谓之道”,这个道就是我们所说的混元气。
上面谈了无形物质,下面谈有形物质。有无形物质是指宇宙大自然中的日月星辰、山川湖海、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等。在有形之物中,不同层次的物质有同的内容,有不同的体性。不同的物质,有其特殊的质的规定性。任何一个层次的物质都不是简单的机械的数量的迭加,都有其本身的特殊性质。物质的这种特殊性质就是这种物质的道德表现。在无机物里,它的性质是固定的,如果发生性质改变就变成另外物质了。在有生机的物质里,它必须是在运动中,在和别种物质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来保持其整体特性。无机物是通过对外的相对静止来保持其特性的。而有生机的物质,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它必须是在和别种物质进行物质交换时,也就是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才能体现它的整体特性。而这种整体特性,就是它的道和德。我们在谈到自然道德时,必须注重不同层次物质的道德特性。自然道德的关键也是自然,是自然之性,不是外面强加于它的,是它本身具有的规律,按照其自身的规律去变化和运动。它也不是有目的的,完全是出于自然的。在植物的种籽中,例如苹果树种籽,它的里边就包含了苹果这个植物的道和德,即它的整体特性。这个苹果树种籽是按照其自身所具有的规律变化的,一旦有了水分、养料、阳光,它就能够发芽、生根、长成树,并开花结果,长成的苹果就成为下一代了。在这一系列变化过程中,一切的生机表现都不是有目的的,都是自然进行的。不仅如此,在苹果树种籽变成苹果的过程中,还有许多作用,例如树叶落在地上可以成为肥料,供给别种植物生长。然而,它并不觉得是为其它植物服务去了,是自然而然的。苹果树还可以供给人们乘凉,这种作用对苹果树来说不是有目的,也是自然的。在苹果成熟以后,人们去吃它,这对苹果来说也是自然的,是无所谓的。总而言之,从苹果树种籽到苹果成熟的全过程,它的一切新陈代谢活动都是自然进行的,都不是有目的的活动。它的一切成果,它并不掌握,也不运用,完全体现了自然道德含义,即“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就是不占有它,任其自然。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自然道德是宇宙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所具有的体和功用的表现;(2)每一事物的自然道德的体现是在与大自然这个整体中的万事万物相互作用中完成的,换言之,每一事物的自然道德都是和大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离开了自然界也就谈不上自然道德;(3)每一事物的体和用—
—自然道德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体自然界的体和用——道德的一部分,它的变化是被动地按自然规律进行的。自然之物正是遵从了这一自然之规律,才使其全部功用得以体现。
二、社会道德
社会道德指人特有的道德。我们知道,人这个物种不管它多么高级与特殊,但它仍然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即人是自然的人。因为人这个物种也必须遵循自然道德的规律,正像《黄帝内经》中所谈的:“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然而,人毕竟是地球上最高级的生灵,他有了主观的意识活动,不仅有能动的反映、认识客观自然世界的能力,而且有能动地适应、改造自然世界的能力。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人的这种做为、人的价值,是在意识和语言的配合下,并在社会中的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实现的。如果一个人出生之后,不进入人的社会,那么做为人——非只自然的人的价值就无从体现。
正是这个缘故,我们才说人是社会的人,在人这个生命体上,既体现着自然之性,又体现着社会之性。而且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人为了能体现人的生存价值与保护人这个物种的生存,就必须求得社会(或集团)的稳定。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必须遵从一定行为规范准则,这一切是人在社会这个整体中的体和用,这就是社会道德。它是由社会这个客观存在的整体特性所决定的。社会道德指导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地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个人与集体(国家)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中有一系列的人们的行为规范准则,并通过善与恶、美与丑、真诚与虚伪等等许多概念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来衡量人们的行为。社会道德是人在现实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不是先天就有的。它的实现一般都是经过文化教育、法律约束,来养成人们的习惯,形成传统。社会道德,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地域的不同,民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任何一个国家里,占统治地位的道德观念,基本上就是这个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道德观念。在阶级社会里,每个人的社会道德观念——良心,都是由其在生产关系中所处地位决定的,因而都是有阶级性的。正如马克思所说:“良心是由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六卷第 152页)在社会道德和统治阶级道德发生冲突时,原来的社会道德不能再起调节作用,社会就要发生变革了。社会道德是一门学问,有一系列有机联系的内容,它们虽然不是智能气功学的内容,但是,搞智能气功的人应了解社会道德。
从气功的角度来看社会道德,虽然它随着社会、阶级、民族、历史条件等等而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道德的作用在于维系人类社会的稳定,以利于人类作为一个物种的生存。原始人既无爪牙之利,又无筋骨之强,他们之所以能够生存,除了智慧与双手之外,就是靠着集体力量——群居生活。而要过群居生活,就必须约束每个成员的行为和私欲,这是法律和道德的雏型。所以,社会的道德,其具体内容尽管千差万别,但其本质都是为了维系社会(或集团)的稳定,以利于人类这个物种的生存。在这个意义上,社会道德与自然道德是统一的。或者可以这样说,社会的道德是“道”的本性在社会这个层次上的反映。因此,作为社会的一员,人必须从社会的道德入手,逐渐地培育自身的“玄德”。
三、自然社会道德
自然社会道德(或称社会自然道德)是指人在特定的发育阶段所具有的特殊道德状态。一个新生儿只是自然的人,还没有建立起人的意识,还没有进入社会,只是宇宙大自然中一般的客观存在。这个时候的人具有的一切功能,皆属于自然道德的范畴。在人建立意识之后,开始了处理社会关系,逐步学会处理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直至把社会道德运用于自己生命活动之中,并作为自己行为的规范和准则。这就成为社会的人了,进入了社会道德。而自然社会道德,是指从自然道德进入社会道德过程中,自然道德向社会道德转化,而社会道德还没有完全形成,且自然的生活参与到社会道德之中,这就形成了既不同于自然道德,也不同于社会道德的特殊道德状态,我们称这个阶段为社会自然道德。社会自然道德一般指人的婴儿与幼儿时期,这时好与坏、善与恶的观念尚未形成,个人和别人的界线也未划开,其主要表现:
(一)没有公私之分和你我之别。婴幼儿的心理,还没有形成对物质的占有、归属的概念,没有你的、我的概念。比如食物、玩具,婴幼儿不管是谁家的,只要他想吃,拿起来就吃;想玩,拿起来就玩,颇有点“各取所需”的意味。当不需要、不想要时,放下就走。这时如果其它人想要,他也不管。
(二)真诚坦白,纯正无邪。在婴幼儿那里,是纯粹的唯物论的反映论,只是单纯地按照实际情况反映之,不会说谎话,更不会说戏谑语言。自己的所作所为,不管是对的,还是错误的,都敢如实说出来,真可谓是光明磊落。以周围客观事物,都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真实地表露出来。比如,家长教婴幼儿说谎话——把家中某物说成没有时,婴幼儿会对你说:妈妈说,我家没有××。如果你再进一步问:妈妈说没有,你说你家里有没有那个东西呀?他会告诉你说:“有。”有时婴幼儿也会说这样的话:“我家有××,妈妈说了,不要告诉别人。”这是因为妈妈说话是一个客观存在,所以他会对他如实反映出来;同时他家中有某物也是客观存在,他也会如实反映出来。
(三)无忧愁、思虑、恐惧,无恩怨情绪,总是高高兴兴,没有不健康的思想。在婴幼儿的心目中,各种客观事物对他们都是新奇的,都具有吸引力的,都会招致他们的兴趣,即便是自己亲人死了,他也不会悲伤、忧愁,反而对那种办丧事的“热闹”场面感到高兴。过去一些离乡背井的逃难的人群,成人是满面愁云,心事重重,而婴幼儿都高高兴兴地呼喊:什么“坐大火车喽!”“坐大轮船喽!”他们对什么都感兴趣,不去联想与之有关的喜或忧。另外,婴幼儿对发生过的事情,无论是好是坏,都不留恋,对任何大人看来属于恩怨的东西,也是事过情迁。俗语说小孩子不记仇。打完架,转脸又是好朋友,很近乎佛家要求“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的境界。
(四)具有同情心与平等心。当看到虽的小朋友发生不幸而痛哭时,他会受到感染,引起哭泣;当看到或听到别人高兴的事,他也会高兴地蹦蹦跳跳。真有
点《老子》中说的:“以百姓之心为心”的情景。另外,在婴幼儿那里,没有特殊思想,大家都一样,彼此之间没有亲疏远所,即使是未见过面的婴幼儿,到一起也会高高兴兴地共同玩耍。小朋友之间是平等如一,彼此之间都比较公平地对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平等友受在这里得到了体现。
(五)喜欢群体生活。婴幼儿不喜欢单独活动,如果把一个婴幼儿放在一间屋子中,一会他就会睡觉。他们喜欢群体活动,而且在群体活动中无拘无束,往往围绕一个中心事件共同玩乐,等等。以上所述即人们常说的“赤子之心”。
从以上列举的内容来看,婴思儿时期的自然社会道德,乍一看来,似乎很高尚,甚至古代气功家把婴幼儿这种状态,做为练功追求的目标。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可以看出,这种状态是生理发育不完善的表现。在婴幼儿的头脑中,客观事物的众多信息尚未打上(有也不深刻)印记,脑功能的分化发育尚未完成,脑内很多生理联系尚未建立,意元体基本上处在原始的混沌的水平。因此,彼此事物的联系、分别的观念也都处在比较模糊的状态中。这时的意识活动与道德状态,还仅仅处在萌芽阶段,这是整个人类都必须经历的道德状态,只是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才逐渐形成属于不同阶段的社会道德。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社会自然道德,是婴幼儿的整个生命体——尤其是神经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时期与周围环境(自然的与社会的)这个整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是幼稚的人体生命活动整体观在社会领域的表现,它是建立人做为人的价值大厦的纯洁的基础。可惜的是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中,还没有发现人的真正全部价值,于是只注意到了物质对人生的价值,所以把人引向只知道追逐物欲迷路,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从而把那个纯洁的基础玷污了。
四、社会自由道德
什么是社会自由道德呢?社会自由道德是人们通过学练气功,克除了私欲,克除了情绪干扰,克除了人我的分别,呈现出了婴幼儿的道德某些特征。一般说来,我们前面说的三种道德在社会中是普遍存在的,而社会自由道德还很少存在。这种道德是人们在气功修炼过程中逐步达到的,它扩展到了为公利生,仁民济物,人我同等,物我同观的高级境界。它与婴幼儿时期的社会自然道德有质的区别,它是大脑功能高度发展,脑内各部分之间极度通畅,不仅常规智能得到了较高水平的发挥,而且潜在智能也得到了相当的开发。人的生命活动开始真正步入自觉的整体层次。从我们划分的道德种类看,后面两种道德(社会自然道德、社会自由道德)虽然有社会道德的内容,但不同于通常说的社会道德。我们从第三种社会自然道德中,可以看到它是整个人类所共有的东西,全世界各民族的婴幼儿时期基本上都是那个样子的。资本家的孩子也不是生来来就会剥削的。小孩子的这种道德特性,是人开始生发到进入社会道德之前这个期间的特征。阶级社会中的阶级道德,也是在这个特征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实现社会自由道德则是人类认识了自身真正价值之后,在认识了自然与自身生命奥秘之后,自我完善的结果。而最有效的途径是学练气功,净化意识,克除各种私欲,树立一心为公的思想。这将是整个人类都必走之道路。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古气功家把练气功追求的目标说成是“返老还童”,“返朴归真”,即首先是返还到婴儿的“纯德”状态,进而达到“虚无”的道的原始层次上去。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练功者欲图“脱离尘世”,建立“世外桃园”,走上消极厌世的悲观情绪。很多人鼓吹看空一切,放下一切,使自己进入幼儿的无识无知的混沌状态。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练气功练到高级境界决不是那个样子,只要稍一分析就知其谬了。试看,新生儿确是无识无知,而且没有起码的自我谋生的能力,如果不是成人照管,很快就毙于非命,难道练功至高级程度能成为这个样子吗?第一步的“返老还童”既然不现实,“返朴归真”就更是空中楼阁。恐怕这就是古人难以修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吧。不过话又说回来,在阶级对立的私有制社会里,气功所倡导的人我平等、无私的道德是无法实现的。只有到了公有制社会、实现社会自由道德才有可能实现。社会自然道德、社会自由道德与无产阶级的道德观以及共产主义道德观,不是有很多共同之处吗?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在智能气功概论中,多次提到气功科学的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实现共产主义,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dnf女气功加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