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专门弄个掌机玩世嘉md模拟器和fc有什么推荐吗

想专门弄个掌机玩世嘉md和fc有什么推荐吗?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18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曾经的那些“枕边人”:掌机编年史(上)曾经的那些“枕边人”:掌机编年史(上)数百人争夺游戏生命百家号前言大家好啊~NS发售后各种消息简直天花乱坠满天飞舞,但是我还是管住了自己的双手(其实就是没钱),不过手痒难耐的我依然厚着脸皮去了JS那一睹了庐山真面目,又更加厚脸皮的蹭了路人玩家的NS爽了一把~~~哈哈,爽到~掌机模式的NS画面真是太漂亮了,老任能做出这样的掌机放以前简直不敢相信!!!好啦好啦,说回正题。NS发售后各路媒体、玩家对这台新主机的实际感受都还是比较好的,没有特别大的问题,也没有呈现WII发售后那样的井喷(不过新主机刚发售一周,估计很多人都还是想买,但卖家没货的状态);国内玩家还经历了日亚的“退订”风波,好在最后有惊无险。那么有幸购得这台任天堂新宠的玩家对这台异质主机大都有一个共同的印象——掌机模式很惊艳,非常棒,强无敌!移除NS机身有点薄,手大的人可能握起来不是很舒服,我自己尝试了后觉得还行,但我的手掌不虽然还有续航时间这个差强人意的扣分点,但是掌机模式的NS确实做的可圈可点,毫不夸张的说,以掌机的标准来说,NS可以算是现任最强机了。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以前玩掌机的美好时光,小学时第一次摸到GBA的兴奋、第一次把小伙伴的NDS带回家偷着打的刺激、第一次背着父母购入NDSL的紧张、第一次搞坏老哥的PSP后的心虚、第一次首发购入3DS的忐忑......掌机带给了我太多的欢乐和感动(中学时代根本不敢想家用机,买来了没地方藏!)再到现在,经济能力是好了不少,父母也不像以前那样在游戏上约束自己了,但是留给自己开开心心打游戏的时间却越来越少。另一方面,智能手机对掌机市场的冲击也在与日俱增,买了十几年的《掌机王SP》也改名为《掌机王PLUS》,以前和好友闲暇之余是谈谈你的集会所几星啦?现在则是聊聊你又抽到哪张SSR了?其中的酸甜苦辣可能也只有和我一样从小爱着游戏的你才知道吧。移除一直在坚持掌机平台的任天堂自然成了我的最爱~我很庆幸自己是一个90后。不像70、80后的前辈们早已步入社会,游戏对他们来说或许早就变成了记忆中依稀残存着的浮光掠影;《魂斗罗》的枪林弹雨、《坦克大战》的勾心斗角、《气球大战》的胆战心惊、《三国战记》的英雄气概、《超级马里奥兄弟》的一命通关......至于00后,套用一句很俗气的话:他们生活在这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他们享受着最卓越的物质条件,也同样受用着最糟粕的精神食粮...又扯远了。再次回到正题。掌机曾经陪伴了许多“游戏人”的无数个日日夜夜,无数次欺骗父母交补课费,无数次打着电灯躲在被窝里鏖战,无数次在课桌下和小伙伴明争暗斗、、、掌机带给了我们太多太多,如今的她也不可避免的在经历着由市场变动造成的生存挑战。你还记得她吗?那个以前总和你一起入睡的“枕边美人”,只属于你的,那一台掌机。第一世代掌上游戏机(Handheld Game Console),又名便携式游戏机、手提游戏机或携带型游戏机,简称掌机,指方便携带的小型专门游戏机,它可以随时随地给用户提供游戏及娱乐。世界上第一台家用游戏机名叫“棕盒”(Brown Box),后来于1972由MAGNAVOX公司推出第7款原型机,并正式更名为“奥德赛”(Odyssey),奥德赛也是名副其实的第一任家用游戏机,发行者为生于德国的犹太人拉尔夫·贝尔(Ralph H. Baer)。史上第一任家用游戏机“奥德赛”这台主机从1972年诞生,到1975年正式停产,共推出过28款游戏,曾在12个国家发售,总销量达33万台。虽然作为第一台家用机,“奥德赛”硬件非常简陋,但这第一台家用游戏机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开创了一个新的纪元。也就是在他停产的下一年,第一任掌上游戏机诞生了。这位就是“电视游戏之父”可能很多玩家以为世界上的第一任掌机是由任天堂公司在1980年推出的Game&Watch。其实不然,第一任掌机是1976年Mattel公司开发的“Mattel Auto Race”。这台“掌机”的屏幕只是一排排发光二极管(LED),与其说它配备了一个屏幕,说它是一个贴着玻璃的灯光显示器更加贴切。Mattel掌机和后来的Game&Watch一样,都属于不可扩展式游戏机,每台主机只能玩一款游戏;Mattel掌机的外观、屏幕大小、位置、操作装置,都是根据其所装载游戏而定制的,不具备通用性,也不像G&W那样可以通过手动更换芯片和屏幕而变为其他游戏的载体。这只是一个单纯的玩具,其巨大的机身也谈不上什么便携性,所以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掌机是4年后的Game&Watch。第一任掌上游戏机——Mattel Auto Race第二时代掌机元老——Game&Watch●出品公司:任天堂(Nintendo)●发售时间:日●首发价格:6000日元(只能玩一款游戏)●本体重量:300克(包含4节电池)●最大显示色数:1色(单色4阶调)●续航时间:使用4节3号电池可连续使用35小时●总销量:约4400万台Mattel Auto Race虽然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掌机,但是因为它本身设计的缺陷和匮乏的软件阵容导致它并未在当时刚刚起步的游戏主机市场掀起太大的风浪。真正让“掌上游戏机”(在当时也还没有这么专业的一个概念,但是在那个时代的玩家想玩游戏无非就是街机或是少部分有钱人才玩的起的雅达利2600等主机)这个概念深入人心的是任天堂于1980年4月发售的GAME&WATCH。GAME&WATCH的经典造型之一。这台传奇主机的“生父”就是任天堂的开国功臣——横井军平,关于这位“创意鬼才”在我的上一篇文章也有过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这里。Game&Watch的设想来源于横井对于在乘坐新干线时看到有上班族因乘车无聊一直摆弄电子计算器情景的突发奇想,其名字分别源于电子游戏和数字石英表。其小巧方便的外形设计,简单有趣的游戏内容,虽然画面只是通过黑色单色LCD与固化的场景进行互动,但这也保证了其相对低廉的售价,一经推出就收到了市场的强烈欢迎,深受普通上班族和孩子们的喜欢。别看这台主机造型简单,显示效果差,甚至连更换游戏的功能都是在发售多年后才补上的(即便如此更换游戏的价格依然很贵)。但是在当时能有这么一款随时随地进行游戏的机器进入大众的视野绝对是非常难得的。G&W的许多设计都为日后的掌机后辈们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其经典的十字键设计就是今后几乎所有游戏机控制器的标配。在1983年发售的FC更是充分吸取了这台主机的经验,十字键+AB键的设计成为最经典且最必不可少的游戏机控制标配。甚至还有这样的造型的GAME&WATCH,看得出来任天堂日后大卖的NDS向这位老前辈借鉴了不Game&Watch在发售三年后就在全球销售出了3200万套;最终销量更是达到4400万套。这得益于其在当时算得上极为丰富的游戏阵容,总共60个游戏(其中有一个是并未正式发售的限定版)上手容易、操作简单,但却实实在在的抓住了玩家的心。除了经典的任天堂看家大作塞尔达、马里奥、大金刚等作品都能在这款主机上;第三方的俄罗斯方块、米老鼠、史努比等游戏也为这款主机增色不少;G&W自身原创作品中更有救火队员、安全帽、海底探宝这“三剑客”,这一切都是促使G&W大获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是Game&Watch并非完美,它也有很多缺点。诸如画面素质这样在当时受到技术和成本压力的缺点自不必多说,最令玩家诟病的还是初版主机无法更换游戏这一点。因为G&W的游戏都是固定在机器内部无法更换的,玩家想要玩新的游戏就不得不重新购入一台新机器;即便是任天堂在日后发售的可更换版也必须要把机器的屏幕整个更换,不方便先不说,一个屏幕的价格比起买一台新机器也便宜不了多少;再加上这台主机大火之后各种低价山寨品纷纷进入市场,这台主机的热度很快就过去了。一台山寨机,这样的游戏机即便在我们10年前的国内都能很容易买到,价格低廉童叟无欺。而这些Game&Watch的模仿者中也不乏世嘉、万代这样的大厂(当年这两厂还是第一方呢!)。不管怎么说,任天堂的这台主机正式打开了“掌上游戏机”这个全新的市场。虽然主机的风头来得快去得也快(Game&Watch一直都有新机型在发售,直到21世纪初任天堂都还发售着),但是任天堂是不会放弃便携机这个优秀的创意的。所以在1989年的4月,依然是在横井军平的带领下,任天堂又拿出了一台全新的“掌机”,并再次风靡全球,纵横游戏界十数年,击败了无数挑战者,它就是掌机界的另一个传奇。代表游戏:《救火队员》:玩家要接住从着火的高楼上跳下的人并把他们送进救护车中,同时玩家还要操纵戴着安全帽的主角躲开各种高空投掷物。《大金刚》:玩家要操作角色不断向上爬,同时躲避下落的障碍物,最终达到顶层救出公主。这一大批“躲避类”游戏是这台主机上的常客,游戏角色动作也并非即时演算,而是预先设定好的像素点,所以游戏都不会做得太复杂,但也保证了每款游戏都有各自的特点。《大金刚》,这也是FC上的经典之作。第三时代绝对的霸主——Game Boy●发售时间:日●首发价格:12500日元●本体重量:300克(包含电池)●屏幕:显4级灰度的2.6寸LCD●画面:160×144(dot)●续航时间:4节5号电池可连续使用8小时●总销量:1.1869亿长148×宽90×厚32(mm)的机身非常巨大,“砖头”机的名号由此传开。Game Boy全面继承了G&W的优秀创意,其机体设计也秉承着横井军平“枯萎技术的水平思考”的理念,任天堂并未在主机性能上下太大的功夫,初版GB配备了一个显示效果感人的绿色STN屏幕,不具备背光能力的GB让玩家必须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游戏,黑白灰的画面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作为一个掌机、巨大的尺寸甚至不太方便玩家随身携带。但是Game Boy结合了G&W的简单方便和FC的画面的多变性,再加上丰富多彩的“可更换”软件阵容和大容量,GB成功接过了前辈的火炬,迅速地成为掌机市场的新宠儿,发售后受到广大玩家的喜爱,并且成为90年代任天堂公司游戏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Game Boy的首发作品包含《超级马里奥大陆》在内的四款作品,有马大叔护航的GB自然首发得利;但真正让GB在发售初期一飞冲天的是另一款游戏。(顺带一提《超级马里奥大陆》最终销量约1800万)这款神作就是《俄罗斯方块》《俄罗斯方块》对任天堂来说真是意义不凡,有人曾说,如果当时任天堂没能在世嘉之前抢下游戏版权,其霸主之位恐怕就要易主,这其中还有一段关于版权的争夺战。GB在北美正式上市销售不久,一款由苏联莫斯科国家科研所的技术员阿历克西斯.帕契诺夫所开发的自娱小游戏《俄罗斯方块》 流传到西方后立即刮起一阵新的流行风潮,商业嗅觉敏锐的荒川实(当时的任天堂社长山内溥的女婿,为任天堂打开西方市场的汗马功臣)认为这款游戏简直是为GB所度身定造的至宝(联机对战的功能与GB契合度很高),于是荒川星夜赶往苏联莫斯科,最终以上千万美元从国家科研所手中取得了家用和携带平台的独占发行权,而GB平台的《俄罗斯方块》最终取得的3024万份累计销量也证明了荒川独到的眼光,这也保证了GB初期的市场开拓。山内溥曾经对荒川实的大胆冒险举动非常震怒,但最终在现实面前也无话可说。“联机”功能是帮助GB成为当时霸主的一大因素。GB虽然是当时的掌机霸主,但其实这台主机在初期爆火后的数年时间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低迷期,在当时SFC已经普及,玩家早已习惯在大屏幕上玩色彩靓丽的游戏,GB粗糙的画面表现就越来越让玩家难以接受,再加上当时众多标榜着“高画面水准”的竞争者想要抢占掌机这个市场,GB不可避免的进入“中年危机”。在这时候,一个怪物级游戏诞生了,让这款步入中年的主机重新焕发第二春。相信你们也猜到了,它就是《口袋妖怪》。于日在日本发售的《口袋妖怪红 绿》(美国方面则是《口袋妖怪红 蓝》),是由制作人田尻智从1989年就开始设想、琢磨的作品。游戏起初被命名为《胶囊怪兽》,玩家需要在游戏中通过胶囊说服怪兽展开冒险,与自己的怪兽一起成长、战斗,但是这最初一版很快被任天堂高层否决。又几经辗转,最终田尻智制作出了如今闻名遐迩的《口袋妖怪》系列。而游戏也继承了《胶囊怪兽》的核心玩法——育成、战斗,并增加了“交换”这一概念,也正是这一简单的玩法让游戏在当年众多优秀的RPG中脱颖而出,成为游戏界的又一大传奇。《口袋妖怪》制作人田尻智。关于《口袋妖怪》的诞生还有两点不得不说的是:1.制作人田尻智其实从小患有严重的社交恐惧症,喜欢观察昆虫、注意生活中细小事物的他从小被身边的其他人疏远,渴望交朋友却不擅长言辞的他只能一个人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口袋妖怪》就是他对“交朋友”这个想法的最终体现,培育自己的一个口袋妖怪、与他人交换、育成、对战,拉近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谁能想到如此注重“合作”的游戏诞生自这样一位“天才”手中。2.《口袋妖怪》首发销量销量不过十万级。发售后任天堂高层对这一销量失望透顶,但谁料游戏的“交换育成”玩法引发了玩家口耳相传的效应,游戏每个月都能保证稳定的销量,一年后依然如此。任天堂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于1997年开始播放相关动画,众多周边也纷纷进入市场。独立于150只口袋妖怪外的“梦幻”更是引发了玩家间的著名的“梦幻事件”,虽然这仅仅是Game Freak程序员森本茂树偷偷藏在游戏内的一段小代码,但谁知道无心插柳柳成荫,“梦幻”再次把《口袋妖怪》带到了风口浪尖,也促成了游戏的大卖。这个“幻之妖怪”引发的社会现象带动了GB的第二次辉煌。Game Boy最初只有一种灰色版本,在1994年,任天堂一口气推出了包括红、绿、黑、黄、蓝、白以及透明版的多款彩色外壳版GB,这几种颜色也成为任天堂后来掌机的基础色调(也成为了厂商一个新的圈钱手段),而透明版因为独特设计尤其吸引玩家,令人印象深刻,蓝色版则相比其他颜色尤为稀少。各种限定版也成为了日后玩家争相购买的热销品。多色主机的登场让Game Boy充满了时尚感。在GB大热之后,市场上也出现了很多性能强大的挑战者,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者,GB自身也经过了不少次改良。GBP,正如名字中的“Pocket”,这是一台“袖珍掌机”。GB的初次改良——Game Boy Pocket简称GBP,是任天堂日推出的GB改良型机种,一改初版傻大个的模样,GBP拥有更小巧的身躯,重量也更轻;续航能力也有了提升,使用两节7号电池可以玩10个小时;屏幕不再是绿屏,而是普通的黑色屏幕,拥有2.56寸的屏幕但仍旧没有背光;GBP的联机口比GB要小,所以玩家如果要和老GB联机,需要一个转接器。但是GBP并没有多机能进行提升,玩家依然只能玩GB的游戏,这次的改良力度还不算太大。GBL——让GB“亮”起来了!GB的进一步改良——Game Boy Light简称GBL,是任天堂日推出的GB改良版,售价只需良心的6800日元,正如名字中的“Light”,GBL拥有自己的背光板,GB玩家终于可以在暗处玩游戏了。GBL比GBP稍大,使用2节5号电池,关闭背光可以玩20小时,打开背光可以玩12小时。更加时尚的外观、更便宜的价格、梦想中的背光,GBL的改良无疑是一大进步,但这仍然不是GB的最终形态。GBC——GB的终极进化!Game Boy的完全体——Game Boy Color简称GBC,任天堂于日正式推出。GBC对于GB的进化是巨大的,在当时市面上早有GG、Lynx等彩色掌机,万代的野心之作WSC也已经蓄势待发。玩家一直抱怨任天堂迟迟不更新GB老旧的屏幕,这一次GBC达成了玩家的这一夙愿。GBC不仅带来了彩色TFT液晶屏。还加强了CPU处理能力并扩展了内存容量,令其能够处理更复杂的画面,也有了自己的“专属游戏”(代表作:《口袋妖怪 水晶》)。令人遗憾的是GBC取消了夜光功能,但是改用大容量的5号电池进行供电,续航能力更加出色。一些趣闻GB拥有丰富的周边产品,包括有交流电电源,屏幕放大镜,专用照明灯,GB照相机,GB打印机等,还有一些现在看颇为超前的构思,如震动功能,体感输入的尝试,后来的GBC还可利用红外通信机能与专用的计步器交换资料,对应某些游戏中的小游戏。毕竟任天堂是做玩具起家的厂商,他的许多新奇玩意都能在GB上看到。这是给Game Boy系列主机用的打印机,从GB到GBA均可使用。GB照相机、莫名的很可爱。还有就是网上广为流传的一张图——经历过“海湾战争”的GB。烧成这样还能游戏,当时的掌机真是结实啊~代表游戏:太多了、俄罗斯方块、马里奥、星之卡比、口袋妖怪、勇者斗恶龙、饿狼传说、、、众多的游戏阵容是令GB在当时面对众多敌手可以利于不败之地的原因。好了,介绍完了第三时代的霸主GB,我们也不能忘记那些竞争者们,那些优秀的机器也为整个掌机行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以发售时间排序)雅达利的掌机试水之作——Atari Lynx●出品公司:雅达利(Atari)●发售时间:1989年,于1990年推出改良版的Lynx II●首发价格:180美元●屏幕:4,096色、3.5寸液晶显示屏●画面:160 x 102(dot)●续航时间:6节5号电池可连续使用4小时雅达利的“山猫”。雅达利曾经靠着自家的2600主机在全世界热销3000万台成为第二世代主机大战的赢家,这次的Lynx是雅达利在掌机市场的自信之作。可惜雅达利 7800的失败并未让这家厂商头脑清醒,Lynx又犯了厂商以前犯过的错误:一味追求性能带来的高昂售价、巨大的机身想要带出去简直不可能(后面会有一张机身的对比图)、虽然拥有出色的彩色画面,但是一次6节5号电池只能玩4、5小时的“大胃王”可不是任何人都玩的起,第三方的乏力也让这款主机在软件阵容上没什么看点,最终这台掌机惨淡退市。代表游戏:忍者龙剑传、蝙蝠侠归来、双截龙、雷电等移植作品较多。耐不住寂寞的世嘉—— Game Gear●出品公司:世嘉(SEGA)●发售时间:日●首发价格:19800日元●本体重量:400克(包含电池)●屏幕:发色数4096,同屏32色的3.2寸背光液晶屏●画面:160 x 146(dot)●续航时间:6节5号电池可使用3、4小时●总销量:1100万垂涎掌机市场的世嘉拿出了他们的机器。上世纪80年代末,凭借DC在家用机混得风生水起的世嘉看着任天堂的Game Boy再也耐不住寂寞,拿出了他们的机器Game Gear进入掌机市场。GG的性能秒杀GB不在话下,比起Lynx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自带背光的设计在当时的其他掌机上都是做不到的,但这也让它的续航能力大打折扣,比起Lynx还要差,售价不菲让它难以成为儿童的首选“玩具”。虽然北美首发半年后销量破百万,看见GB上的《俄罗斯方块》大卖特卖的世嘉也心想着把这一神作放到自家掌机,无奈版权被任天堂买去,最终GB借着《俄罗斯方块》销量猛涨,GG也就慢慢的被打压了下去。不过最终全球1000+万的销量已足够亮眼。世嘉自家的《索尼克》系列就是针对《马里奥》系列创造出来的。代表游戏:虽然游戏不多,但GG上经典游戏不少。索尼克、梦幻之星、幽游白书、GG大战略等游戏都足够优秀,值得GG玩家深入游玩。NEC的“便携电脑”——PCE-GT●出品公司:NEC●发售时间:日●首发价格:44800日元●本体重量:560克●屏幕:512色,同屏32色的2.6寸液晶屏●画面:256×212(dot)●续航时间:6节五号电池只能工作1小时巨大的PCE-GT。相信看到上面的硬件参数你已经猜到这个掌机的结局了。紧随GG发售的这款掌机简直就是一个便携电脑,但是巨大的机身和更加巨大的“食量”已经注定了这款掌机的失败,6节电池1小时,这款掌机带出去也没用。当然,厂商NEC也没把它当掌机卖,这就是一款易携带的“主机”。但是PCE-GT过小的屏幕甚至连部分游戏的文字都难以显示清楚,最终这款掌机也黯然退市,并未威胁到GB。小全家福:左起PSP、PCE-GT、Lnyx、Game Gear。世嘉的掌机绝唱——Nomad●发售时间:1995年10月于北美(并未在日本发售)●屏幕:3.25寸全彩背光屏●续航时间:6节五号电池可游玩2小时●总销量:100万(上市一年后停产)Nomad,整个产品设定都有问题的机器。世嘉在设计这款掌机时可以说非常的“盲目”。Nomad早在1992年就开始了研发,它本身是基于MegaJet发展而来的。MegaJet本是一种不带屏幕的便携版MD,主要是用来在日本航空公司的班机上做广告宣传的。世嘉认为只要为MegaJet加上一个LCD屏,和若干节电池,就一切OK了!其实现在来看这款掌机的设计理念还是可圈可点的。玩家直接就可以游玩MD数量众多的游戏,让这款新掌机一上市就拥有了丰富的游戏阵容,媲美家用主机的表现在当时绝对是非常惊艳的(比上面那款PCE-GT好不少)。可惜这次的世嘉还是没吸取GG失败的经验,Nomad巨大的体积有违掌机的便携理念、主机的耗电量也十分惊人,再加上1995年这个发售时间。本来世嘉是想着在Game Boy青黄不接的时候迅速抢占掌机阵地,谁料横空出世的《口袋妖怪》倒打一耙,GB再次崛起,Nomad也在发售一年后匆匆离去。代表游戏:MD的众多佳作。SNK的格斗专用机——Neo-Geo Pocket●出品公司:SNK●发售时间:日●首发价格:7800日元●本体重量:160克●屏幕:2.6寸(256×256,8级灰度,背光)●画面:160×152(dot)●续航时间:2节5号电池可以持续游戏20小时SNK的“NGP”。单看参数这款掌机真的很棒,低廉的售价、便携的机身、优秀的续航能力、自带背光的屏幕、甚至还带上了一个摇杆!但它还是失败了。败就败在NGP发售的时候任天堂已经发售了GBC,就在它发售的一星期前。在任天堂已经发售彩色版的GBC后,依然是黑白的屏幕以及SNK本身号召力的不足让这款掌机成了滞销货,不服输的SNK又在日,为了紧急应对GBC的冲击,赶工发行了NGP的彩色版Neo-Geo Pocket Color。但这亡羊补牢的做法为时已晚。首发半年就出新机先是抛弃了原有玩家群体,匆匆上阵的NGPC软件阵容又极其匮乏,除了喜欢SNK格斗游戏的玩家乐于购入这台掌机外,其他玩家对这个新来的搅局者都无动于衷。SNK的游戏质量是不错的,可惜类型单一,难以支撑整个玩家群体。代表游戏:侍魂、拳皇、合金弹头、索尼克口袋冒险、洛克人格斗、神机世界,大多是动作游戏,在当时RPG大热的日本这样的游戏阵容自然缺少竞争力。最有力的挑战者——Wonder Swan●出品公司:万代(BANDAI)●发售时间:日●首发价格:4800日元●本体重量:110g●屏幕:黑白,8级灰度、2.49寸屏幕●画面:224×144(dot)●续航时间:1节5号电池可连续使用30小时●总销量:112万(日本,还有一说是155万)“神奇天鹅”——Wonder Swan看完参数不知道你是什么感觉?我就一个想法!好想买啊!而这个Wonder Swan也是毫无疑问的威胁到Game Boy地位的一台掌机。这台掌机和前面的那几个竞争者可不同,她是“GB之父”横井军平设计的(没错又是他,这位鬼才真的为游戏界留下了太多的东西)。小、薄、轻,续航能力强,WS是百分之百体现了横井军平设计理念的产品。其独特的键位设计让玩家可以以竖向、横向不同的方式游戏(近10年之后的NDS也有这样的设计),增加了一些其他掌机所不具备的趣味。在当时,因为任天堂对自己主机的软件开发有着极为严格的把关,所以众多第三方纷纷倾力支持着WS,WS有着丰富的游戏阵容:《电气机车GO》、《三国志》、《信长野望》、《铁拳卡片版》、《SD高达》、《魔界村》、《超级机器人大战COMPACT1/2》、《口袋战士》、、然而,时也,命也。当WS发售时任天堂的GBC已经发售快半年了,这样的一款黑白掌机虽然良心但还是没能留住顾客的心。1999年8月,任天堂公布了Game Boy后续机种的计划,万代听闻也马不停蹄的做出了战略部署,“彩色天鹅”应运而生。WS精致的画面至今为玩家所乐道。群雄割据时代的落幕——Wonder Swan Color●发售时间:日●首发价格:6800日元●本体重量:95g●屏幕:最大发色数4096色、同屏发色数241色、2.8寸屏幕●续航时间:1节5号电池可提供20小时电力●总销量:全球350万Wonder Swan Color。神奇天鹅的最终进化版。WSC发售之初可谓是话题满满、信心十足。与主机首发一同上市的《最终幻想》毫无疑问的成为当时的热点话题,此后SQUARE(当时SQUARE与ENIX并为合并)更是继续推出了《最终幻想2》、《浪漫沙加》等大作,索尼也把自家的《妖精战士》等游戏搬上了WSC。出色的首发再加上依旧美观漂亮的外形,续航能力相比WS有所折扣但依然给力,还有第三方的鼎力相助。按道理这款主机没有失败的可能,即便无法打败GBC和日后的GBA也应该大卖特卖才对。只可惜,GAME BOY系列掌机多年来的发展早已根深蒂固。原本意图与GBA对阵的WSC虽然帮助BANDAI拿到了8%的市场份额,但无奈还是败给了GBC。这样一款硬件设计惊艳、游戏软件众多、第三方众望所归的掌机,还有万代自身众多高人气改变IP的加持,大热的《最终幻想》系列游戏也在WSC出了数作。怎耐对手实在是太强大了,这样的阵容还是薄弱了些。所以WSC在日本的普及量达到100万后便停滞不前,最终全球销量为350万,于2003年彻底退出了市场。首发的FF特典版,非常棒!代表游戏:万代自家对这台掌机是非常上心的,拿出了许多佳作:《超级机器人大战COMPACT》系列、《SD高达G世纪》、《机动战士高达 基连的野望》、《海贼王》、《EVA》、《圣斗士星矢》、《七龙珠》等动漫改编佳作。第三方的支持力度也非常大,日本国名RPG《最终幻想1/2/4》不仅素质出色,而且也是开了系列在掌机上复刻正统作品的先河并延续至今。此外还有《洛克人EXE》、《梦幻模拟战》、《浪漫沙加》、《魔界塔士SAGA》、《炼金术士玛丽》、《妖精战士》等脍炙人口的佳作。丰富的游戏阵容让这台掌机放到现在都颇具可玩性。结语至此呢,掌机市场最混乱的前三个时代已经介绍完了。这也可以说是群雄割据的时代,在智能手机尚未普及的时候,想要随时随地玩游戏玩家市场非常巨大,很多厂商想要抓住这巨大的商业市场推出了自己的掌机。虽然质量上层次不齐,既有“Lynx”的横空出世、也有“PCE-GT”的草草应对,还有“Game Gear”的一时风头,以及“NGP”的格斗风暴,也不能忘了“神奇天鹅WS”的惊鸿一现、最终还是由“Game Boy”独占鳌头、、、这些游戏掌机为整个游戏市场添砖加瓦,也让当时的玩家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记得小学放学后几个小伙伴围着一台SP就能乐此不疲的打上几个小时,几个好友为了争论一个游戏的数值就能吵上一个下午、完了之后依然津津有味的沉迷于游戏,那样单纯的快乐在现在来看简直难以想象,愿我们的记忆中永远都能有它们的一席之地!下期我将为大家带来掌机时代最辉煌的黄金年代,敬请期待!这黄金时代就从“唯一霸主”GBA开始。本文版权归旅法师营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数百人争夺游戏生命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了解最新游戏资讯,逗比时刻,游戏攻略全解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嘉md模拟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