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中国人少了很多,打个游戏都没人。找对象也找不到,逛街也看不到西伯利亚有多少中国人人!是不是人都死光了!

Access denied | www.huarenjie.com used Cloudflare to restrict access
Please enable cookies.
What happened?
The owner of this website (www.huarenjie.com) has banned your access based on your browser's signature (42eea37c27bd5444-ua98).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新闻总说中国人有钱,为何我们感觉不到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新闻总说中国人有钱,为何我们感觉不到》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新闻总说中国人有钱,为何我们感觉不到》 精选一新闻里总是说中国人特别有钱,仿佛我们已经买空全世界了,但是为什么这么有钱的情况都和我们没关系呢?为什么所有人都说自己拖了后腿?问题到底出在哪?一直以来,在各大媒体的报道之中,中国人有钱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的确,在全世界各国的奥特莱斯排队结账的几乎都是中国人的身影,各大奢侈品品牌都有被中国人一扫而空的经典案例。而在宏观经济领域,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 年中国以 11 的经济总量无可争议的位列世界经济的第二位,而则宣布中国经济增速位列世界第一,而从人均收入和人均 GDP 的角度来说似乎中国都已经跨入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了,受这些影响似乎无论是微观还是宏观领域,中国人有钱几乎都要成一个颠簸不破的真理了。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总觉得自己在拖国家的后腿,自己总是被平均的那个呢?如果说一个两个人有这种感觉是正常的话,但是如果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感觉可能就有点不太正常了,到底是发生了什么呢?一、我们的钱到哪去了?我们仔细看看数据,微观领域的媒体报道只是一个小数字,毕竟能够上媒体镜头的人并不多,所以从媒体的角度看往往是管中窥豹问题比较多。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宏观统计总是觉得大家很有钱的样子呢?说到这一点,瀚哥就要从宏观经济的发展方式来看看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了?记得瀚哥以前在学校的时候,瀚哥的***老师说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来解释为什么经济发展的很发达,但是大家却依然没有钱。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在很多年之前的美国西部,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小镇地处偏僻是一个标准的农业镇,人口不少但是大家都挺穷的,直到有一天小镇里发现了一个大铁矿,但铁矿很深必须要引入人来开发。于是,引入了老板 A,A 老板很有钱也很有实力,面对着小镇丰富的资源,他雇佣了小镇的居民来开采铁矿,每年可以开采得到 1000 的收入。然而,A 老板很吝啬,他只把收入中的 10% 作为工资发放给他的矿工,工人们得到的这些钱只够他们填饱肚子,并没有多余的钱来盖房子,更别说谈恋爱、娶老婆了,只能够每天挤在拥挤的工棚里面。老板虽然赚了很多的钱,然而这些钱都在老板一个人的手上,所以小镇表面上很有钱,但是大家都很穷。在山的另一边有一个类似的小镇,和前一个小镇共享一条铁矿矿脉,小镇引入了老板 B,B 老板同样雇佣当地居民来开采铁矿,每年同样可以得到 1000 万美元的收入。但是,B 老板为人比较慷慨,他把收入中的 50% 作为工资发给了工人,这些工人拿了工资之后除了租房子吃饭以外,还有很多的钱可以谈恋爱、娶老婆、生孩子、成家立业。因为工人手里有钱,所以就有安家落户的钱,当地的商品房就出现了巨大的需求,B 老板就盖房子,租给或者卖给工人。由于工人的家庭要吃饭,B 老板又开了饭店,结果又雇佣了更多的人,工人的妻子又成为了饭店的服务员,也有了钱,就这样小镇的居民越来越有钱了。这个小故事很简单,但是却展现出来一个很大的道理,我们现在的情况就像第一个小镇一样,小镇的经济很发达,但是由于员工的收入过低,除了吃饭租房之外几乎不再有剩余的钱来购物了,也不可能有更多的需求,和支撑这个需求的金钱,所以最近网上流传着一个经典名言:北上广很富,我们很穷。其中,背后就是这样的一个逻辑,因为企业能开出来的工资很低,导致了很多人的收入只能够勉强覆盖最基础的生存开销,大部分的钱都被企业主拿走了,所造成的结果就是资本家很有钱,工人非常的穷。二、到底什么样才是一个良性的发展 ?瀚哥一直研究《资本论》多年,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先生用三本书几乎写尽了现代人工作生活所能够面对的各种危机与剥削,而企业主对劳动者的剥削,通过加班不断地剥削员工剩余价值,可谓是说的淋漓尽致。然而,正如同第二个小镇一样,类似的环境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发展方式,明显第二种发展方式更为合理,因为第二种发展方式成功的藏富于民了。在全世界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其发展的历程中有着一个真实的案例,在美国南北战争之后,美国工业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了世界著名的世界工厂。但是,当时的美国依然采用的是低薪制,美国资本家们都遵从着一个理念:工人都是不学无术的恶人,不能给他们更多的工资,只能给他们堪堪养活自己的收入就好了。在这群资本家里面却有一个人除外,这个人就是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亨利福特。1914 年,亨利福特作出了一个破天荒的决定,将福特的工人日工资从 2.5 美元上涨到了 5 美元,亨利福特相信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优质资产,把员工的工资提高可以有效地提升士气,降低员工的流动率,工人有钱了也可以购买他们制造的产品,因此,亨利福特说:我要让我的工人能够买得起我生产的汽车。然而,就是这个不起眼的举动却引发了美国的一场消费革命,由于福特汽车的收入高,大量的工人涌入了福特,从而带动了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而汽车工人们有了钱,工人们可以买汽车买房子,从而世界上第一批中产阶层诞生了。亨利福特无比自豪的说:我们发的高工资让这些钱被花了出去,使得商店老板、销售商、制造商和其他产业的工人更加富裕,他们的富裕将会反映在我们的销售额上,如果全体美国人都拿到了高工资,则意味着全体美国人都富起来了。之后,大量的美国企业继承了福特的管理方式,从而让美国人的消费能力不断提升,让美国经济成为了依靠自己能力不断发展起来的少数几个国家,其实早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著名的管仲就在其《管子 · 治国第四十八》中说道: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中国的确有钱了,但是中国人如何能够被藏富于民可能才是我们现在最需要考虑的问题了。《新闻总说中国人有钱,为何我们感觉不到》 精选二大家都在关注↑↑↑↑↑作者:丁刚来源:观察者网(ID:guanchacn)作为驻外20多年的记者,丁刚畅谈了自己游历50余国的心得体会。他从西方文明的传播及其对非西方国家的影响谈起,比较了一些国家的发展实践,分析了中国崛起以及制造业发展背后的文化原因。了解一个国家实力与公民素质最短平快的方式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看什么呢?第一,看世界有多大;第二,看中国走向世界的脚印,看我们站在哪里;第三,看世界中的中国。我们在哪里,我们是怎么走到这里的,下一步我们迈向哪里。在开始讲之前,我简单讲一讲如何在最短的时间,也就是一两个小时里了解一个国家。首先看厕所。我2008年去蒙古,在乌兰巴国际机场下了飞机就去厕所,只有一个小便池。到了乌兰巴托唯一的一家五星级酒店,是刚刚从四星升到五星的,马桶滴水,坐在上面还摇摇晃晃的。厕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甚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实力。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下《千岁丸——日本1862年中国观察》这本书,日本闭关锁国200多年之后, 第一艘到中国的船,回去以后他们就有一段描述当年中国的厕所的情况,还有中国人吸食鸦片。从那个时候开始,日本人觉得他们肯定能够打败中国了,因为有日本人在那本书中断言,给我一万骑兵就肯定能征服中国。第二,请注意一下海关人员的牙齿。牙齿的整齐与洁白程度是一个国家医疗水平、福利水平的标志。一个国家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牙齿就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来。联合国十大健康指数之一就有牙齿,而且联合国有一个“8020标准”,到80岁以后的人群中,有多少人还保留了20颗完好的牙齿,这是衡量一个国家医疗水平很重要的标准。我看了一下联合国的指数,大概我国是在18%左右,日本比较高,在23%,欧洲和美国都比较高一些。在欧美留过学的人都知道,大部分欧美国家18岁以下小孩未成年人看牙基本都是免费的,18岁以上的人,很多国家还有补贴。在我工作过的瑞典,应该说社会福利是全世界最好的,他们对牙齿特别重视,基本上中就把看牙的费用包含在内了。第三,交通。一出机场有没有人拥上来拉你坐出租车,是不是乱要价,这也是一个标准。我在南美很多机场遇到有人拥上来拉你坐他的出租车。在巴西如果晚上打出租车,遇到红绿灯时,这个车该停还是不停,几乎都成了问题,因为红绿灯停车就有可能遇到危险。很可能有个人拿着枪,也不知道真枪假枪对着你,当然一般不会发生生命危险,但抢劫很厉害。我们中国媒体常驻那边的一位记者有一次刚下飞机,坐了出租车,遇到红绿灯停下来以后,后面骑摩托车的就上来,拿枪顶住他。其实我们都知道的,出这种事我们赶快就把钱包手机,身上值钱的东西拿出来。那个劫匪特别怪,他还不要。他就指着我们这位同志手腕上的手表,就要这块手表,最后把那块手表抢走了。当然,这就不仅仅是交通问题了。我上面讲的这三个小的方面,一个是厕所,一个是牙齿,一个是交通,实际上背后的大背景就是一种规范,是一种秩序,是人口素质和管理的水平。这些东西怎么来的?判断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隐形标准我一直在想,我走了这么多国家,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左右着我自己对这些现象,对这些事情做比较。这里面有一个参考指数,或者是参照系,有一种标准在里面。我们生活在标准为王的时代,这个标准就是我们自己去衡量一个国家,衡量一个社会,究竟是属于哪个发展阶段,是发达还是发展中国家。我非常幸运,在退休前两年多的时间内能够在南美工作。我们知道500年前欧洲人开始发现世界之旅,是和南美有着非常密切关系的。在南美的顶端就是霍恩角,再往北一些就是麦哲伦海峡,我退休前去了一趟。我们今天的标准和规范,包括我们所理解的秩序和制度等等很多东西都是五百年前从这个地方开始的。就是从麦哲伦、哥伦布为代表的这么一批探险者的脚下开始的。我坐的船行驶到大西洋和太平洋两洋交汇处的时候,剧烈颠簸,当时我吐得非常厉害,船很大,但还是受不了。当时麦哲伦这些人怎么能够忍受那么巨大的痛苦,在那么艰难的环境下,绕世界一圈,把航路打开,我体会到这确实是太艰难了。那时的探险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经济上的,这个我们都知道,他要寻找丝绸、胡椒、丁香、肉桂等。实际上欧洲人那时没有什么好东西,他们带了自己制造的一些铁器,去和阿拉伯人换,因为当时做中国贸易的大部分是阿拉伯人。可阿拉伯人看不上他们这些东西,后来他们就到南美去找矿山,找、白银,然后掠夺回来,拿这些东西到亚洲这边来换。麦哲伦在年轻的时候参加过远征队,到过现在所谓的南洋那一带,那里有一个香料群岛,回去以后就要求去探险。麦哲伦当年寻找通往太平洋的航道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和阿拉伯人争夺世界,要把世界的航行权掌握在他们手里。这边从好望角绕过去的路不是很畅通,就要从南美大陆那边往过走。再一个就是宗教的力量,一方面是要打败穆斯林,一方面是向东方传播、寻找知音,共同对抗穆斯林。他们带着一种传播宗教的使命感开始扩张的。船到了菲律宾群岛,麦哲伦知道他的使命已经完成了。因为他原来到过这个地方,虽然听不懂当地人说话,但他知道那种口音,所以他很清楚地意识到他完成了使命。他被土着干掉了以后,其他的船员就把剩下的船开回欧洲,完成了人类第一次绕地球一圈的伟大航程。我到南美之前也非常想走这条路,后来终于有机会。这个确实是让我看到了,五百年之后的世界是怎样走过来的。全球化不是平等的在《**党宣言》里有这样几句话,“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开辟了新天地”,“……,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是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入到文明中来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正像它使乡村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恩格斯也有评价,说世界一下子大了差不多10倍,现在展现在西欧人眼前的已经不是一个半球的四分之一,而是整个地球了,他们赶紧去占据其余的四分之一。全球化开始了。但我们记住,全球化不是平等的,西方对其他地方的发现不是降福世界,而是征服世界。这不是土地和民族这么简单的征服,它也是思想的征服。这种标准不仅仅是一种具体的,比如像我们用的钉子、几号电池这种标准,更重要的是,它也是思想的标准。从此以后所有西方的有关**、经济,甚至国与国关系的协议和协定,包括我们现在学国际关系的学生都要学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等等,所有这些东西都是从这里开始,并且走向世界的。怎样认识西方文明开始传播?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我刚才说的,资本是贪婪的,不惜牺牲一切代价,要追求增长。二是宗教的强力传播,这两点构成了西方向世界的扩张。在南美很多国家都有黄金大教堂。秘鲁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教堂,在印加古城库斯科。去马丘比丘必须要先去库斯科,库斯科是印加帝国故都,那边有一个太阳神殿,太阳神殿原来有用黄金砌成的墙面。西班牙殖民者来了,把印加帝国的国王骗到他们那里给抓住了,就让印第安人赎回,结果印第安人就把太阳神殿的黄金扒下来交给了西班牙人。但西班牙侵略者最后还是把印加帝国的这位国王给杀掉了。后来,他们占领了库斯科,在库斯科建了一个黄金大教堂。这就是两种力量的结合,一种是对资本追求的力量,一种是宗教传播的力量。后来也有学者对比了七世纪、八世纪,那时候穆斯林在北非和中东也扩张得挺厉害,但有两点不同的地方,一是一定要信我的教,不信则亡;二是一定要用我的法律和制度。一直到现在西方还是这样做的。比如,美国人在伊拉克、在中东就是这么做的。我们现在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是中国人错过了面向海洋的机会。实际上,我们那时资本和宗教的力量都没有,我们拿什么面向世界?即使你能造船,郑和那时候的船是很好的,但你没有对资本的强烈追求,没有思想的力量,没有信仰的坚守,你可能很难走出去,或者走一半就回来了,走不远,留不住。寻找控制资本力量的方式我在美国的时候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后来我写了一篇文章《脱美国化——中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这篇文章引起了较大关注。很多美国人都不愿意承认纽约是能够代表美国的,但我在美国走了很多州,最后我觉得最能体现美国的还是纽约。在纽约生活久了,就能感觉到高楼大厦背后跳动着的对资本追求的力量。一位在华尔街工作的朋友说,进了华尔街的公司就像一颗小螺丝钉一样,立即就得随着机器快速运转。你只要被人家装到这个机器上,就会身不由己地去转动。站在那些摩天大楼下,你肯定能感觉到,世界上只能有一个纽约,就像世界只能有一个美国一样。在美国之前,我在瑞典、比利时工作过,就拿瑞典比。实际上在瑞典的民主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中,美国在早期的时候是一个很重要的参照。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时候,大批的瑞典人到美国,大概走了100多万人。为什么这么多人去美国呢?瑞典**当时觉得很奇怪,**就做了一个调查,调查的结果是人们向往在美国自由的生活,自己想干什么干什么,个人发展有广阔的天地。那么到底美国模式是一种什么情况?有学者就去了美国,其中有很著名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缪达尔,还有格林,这两个人都是瑞典社民党的重要成员。这两个人去了以后发现,美国贫富差距太大了,不是瑞典社会能承受得起的。这是在一战之后,当时美国社会运动、工会运动发展得很厉害,劳资严重冲突。这两个人觉得瑞典不能走这条路。回来以后,他们写了很多文章,并且参与了**的决策。当然不完全是美国因素,还有其他包括历史、文化因素,导致后来瑞典模式的出现,对资本的力量有所校正。发达国家大多都是实现了工业化的。但瑞典在制造业发展起步的时候就非常注重分配。全世界最早进行集体工资谈判的国家就是瑞典,当时在社民党**的支持下搞了一个协议,这个协议就是让瑞典工会和资本家坐在一起,每年都要对所有行业进行工资谈判,然后确定本行业的工资。但经济不好的时候,工会也可以不提工资要求。制造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为什么能够出现一大批的中产阶级呢?就是因为有了这个东西以后,确保了工人的一次分配的收入,再加上**通过二次分配进行福利保障,这样就使得一个国家形成了稳定的基础。在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出现经济危机以后,这些国家为什么能够坚持走到今天,一直到现在,为什么瑞典仍然是在西方国家中发展比较好的?有件事会有助于我们理解。瑞典社民党一直到现在仍然坚持《**党宣言》的理念。瑞典社民党现在开党代会的时候,第一件事是全体起立高唱国际歌,一直到现在几十年都是这样。他们强调阶级斗争,因为《**党宣言》里讲了阶级斗争,人类社会到现在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历史。讲这些东西不是说要搞阶级斗争,不是一个阶级把另一个阶级打倒,踏上一只脚让它永世不得翻身。而是通过二次分配,通过福利和税收等一系列的手段来限制资产阶级的发展,把这部分用来帮助形成一个强大的中产阶级。所以,制造业和工业化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这个国家就进入了发达阶段,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走的都是这种路子,都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但资本力量在美国更疯狂、更难控制,所以有。当时我从美国回来以后,虽然有了这样的看法,但我确实对发展中国家不了解。我前期去的都是发达国家,欧洲国家基本走完了,如果不是欧洲国家的,最多也就是俄罗斯。其他国家中,东欧国家走了几个,当时已经开始转型了。但是对发展中国家确实不了解。蒙古:被压缩的现代化2008年我去蒙古乌兰巴托。蒙古一共250万人,乌兰巴托就占到一半以上。进入城市就可以看到,乌烟瘴气。我最近问了一下从蒙古回来的同事,现在还是这种样子,全是板房和帐篷,牧民自己占的地方,就像贫民窟一样。牧民从外地来到首都,要找个工作,因为气侯的变化或者其他的原因,羊养不了了,就到了城市。我和一个人交谈,他说主要是因为两个孩子都到乌兰巴托上学了,他就搬到乌兰巴托附近,搭个棚子,自己占块地就是自己的家,就住在那里了。发展非常快,人口膨胀。我们都说蒙古是刚刚摆脱了苏联的"最年轻的民主国家"。那么它的现代化发展非常快,基础远不如中国,突然从一个非常落后的国家,被资本的力量推动着进入了现代化的进程。当时中国有一句话,就是在那段时间非常流行的一段话,就是讲中国实现的是压缩的现代化,外国人走了几百年的路,我们只用了几十年就完成了。后来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讲这个事。我说硬件是可以压缩的,软件可能压缩不了,无法压缩。蒙古就是这样,被全球化的浪潮卷到了发展的浪潮当中去了,它没有办法走自己的路,像这么小的国家,它只有靠能源和矿业,它的发展路径很狭窄,甚至它很少选择自己发展路径的可能。肯尼亚:西方人一手拿着《圣经》,一手拿着枪走进非洲肯尼亚给我印象最深的其实不是野生动物,是在路上看到很多学校医院的牌子,都是一个“圣”开头的,全是西方教会在那里建的,有 的建了很多年了。给我们开车的小伙子拿着《圣经》,和我们一块到外地去也带着《圣经》,就放在车上,每天都要学习的。他就是上教会学校的。一百多年前西方人一手拿着《圣经》,一手拿着枪走进了非洲。当然他们肯定是掠夺了很多宝藏,但是西方人把学校留下来了,至今这些学校、教会还在影响着这些国家的人和他们的发展,所以,这些国家起来以后,要选择自己发展的路径也是非常困难的。我去了获得奥斯卡奖的影片《走出非洲》的凯伦的故居,有机会去肯尼亚的人去那里看看挺好的,因为这会帮助我们认识非洲是怎样一步步走过来的。我进入这个故居,这个客厅里放着一个菜单,是1928年的时候邀请爱德华八世(爱江山不爱美人的那位爱德华八世)的菜单,那个菜单上的菜都非常精致,甚至还有称之为钻石级美食的松露,他们过着非常优雅的生活。为什么大家纪念凯伦,就是因为她为解放黑奴做了一些工作,所以后来的人还是记住了她。但我们从住宅可以看出来,这实际上就是殖民者的优雅。凯伦讲述的故事不是非洲的故事,它是一个殖民者的故事中的一段,但不是非洲的故事。我在一次研讨会上讲到,现在宗教在非洲发展的力量非常快,非洲一共10亿人口,基督教是3.8亿,他们的目标是在2025年达到7亿, 全球基督教联盟组织,他们要搞到7亿,这就非常厉害了。所以,这种宗教的强力传播,会引起强烈的反弹。这种反弹会不会给极端主义创造条件呢?现在已经看到了。对人们的生活、思想和习惯将带来很大的冲击。原来的信仰必须扔掉,接受他们的信仰,这和原来的信仰和原来的部落就发生冲突了。现在这个地区的恐怖主义为什么这么厉害,与宗教传播有相当大的关系。肯尼亚2013年发生了恐怖袭击事件,60多人在商场中被打死,我还去过那个商场。当然这是恐怖分子干的事,但我们应当看到背后的宗教冲突。泰国和巴西:制造业乏力背后再后来我到了泰国,我刚才讲到制造业。所以我观察一个国家很重要的切入点,就是这个国家的制造业。泰国有一个很突出的特征,我们可能很多人都去过泰国,现在去泰国很容易。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满大街都是小贩,尤其是晚上七点以后。世界上各种各样品牌的产品在那里都能买到,当然质量就不知道了,都是假冒伪劣的。我去泰柬边界的亚洲最大的一个小商品市场,长达好几公里的大市场,我在那个市场买了一件T恤,鳄鱼牌的,多少钱呢?一百泰铢,合。我们知道鳄鱼T恤正品要六七百。我穿回记者站,给我们同事看怎么样,我们同事说丁老师你这个多少钱买的?在哪儿买的?看不出来。什么地方生产的?中国生产的。我们想这个价格压到这么低,,买一件质量挺好的T恤,怎么做出来的?我当时还问了一下卖T恤的人,这个人会说中文,是一个华裔,他从柬埔寨跑到泰国来做生意。是广东那边生产的。回过头来说,泰国的制造业确实很难提升。在最初级的领域中,已经被中国完全压倒了,这就是现在中国和东盟自贸区的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相互之间的产品是竞争的。泰国的经济结构现在变成了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什么意思呢?三分之二的人做服务行业。一般是发达国家才是这样的情况,但人家发达国家搞的是等高端的,而泰国满大街都是小贩,我和他们开玩笑说,如果靠小贩能够搞成现代化,那就开辟了历史上一条新的道路。我最后一任是在巴西,里约等大城市都有贫民窟,全部都是海景房,面对大海。当然我去过好几次了,都是跟着警察,不是跟着导游,事先和警察联系好采访,我们不敢单独去。为了搞奥运会,前几年巴西**开始搞“占领贫民窟”,以前贫民窟都是自己管理,都是黑社会,贩毒的老大,管理的挺好。后来**看这样不行,就打击毒贩子,然后坦克、警车全部就开进去了,找一个制高点建一个派出所,警察就住在里面,然后给他们开始提供,因为要在银行开帐户,必须要有地址,这是非常复杂的工作,有些地方开展不下去,停在那儿了。像这种情况,我不敢打保票一百年后什么样,但我敢打保票五十年后还是这样,你们有机会五十年后过去看,没办法解决的。这个城市的周边全部是这样的,不管你的景色有多漂亮,山上占了就占了。而且不是一个城市是这样,你去圣保罗也是这样。我最近写了关于巴西的文章。为什么变不了?关键是这些人能不能去做制造业,能不能去工厂工作?不行。我刚到巴西的两件事,改变了我的印象,我觉得这个国家要出问题,一个是iPhone4,他们卖1000多美元一台,比美国的价格高出一倍多,因为这个东西不是在巴西生产的,加了很高的税。好,富士康在那儿开了一个厂,在圣保罗开了一个厂,没过两天不行了。号称要搞成几万人的大工厂,把中国的生产线都挪过去,招了三千人开始干,结果不到一年干不下去了,工人罢工,不停地提出要求。我说这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带着发达国家的福利体制,没办法搞。最后富士康放弃了。还有一件事,我租了一间两室一厅的房子刚搬进去,就有人敲门。一个黑人老太太,提着吸尘器,这边是拖把桶,说打扫卫生,轮到你们家了,一次三小时,我爱人一看算了,你别打扫了,我们今天不要了。后来我一问才知道怎么回事,你的物业费里70到已经扣了,这个钱你就是不让打扫也要交,就是给那个黑人老太太一个福利。这样强制性的福利能维持吗?肯定维持不了,后来中产上街了。哪能这样搞,四千多万人脱贫,联合国的脱贫明星,多次受表扬,就是靠这种**补贴,发你一个卡,月月往这个卡里打钱。尤其是单身母亲。但总有一天补不下去了,现在就不行了。2004年,当时的**卢拉(音译)带400多名企业家来中国访问,全面靠向中国。借中国加入WTO以后经济的腾飞,三大产品,大豆、铁矿石、石油向中国出口,一下子起来了,拿这些钱去补贴穷人,4000多万人脱贫。但这些脱贫的人技术上没有提高,全部进入了低端服务业,大家想一想,全世界女佣最多的一个国家,710万女佣,都做低端服务业,能做出发达国家吗?肯定做不出来。所以这个国家发展到这个程度以后,确实遇到了问题。现在它跌下来是必然的。巴西能不能回升?因为我刚从巴西回来,很多地方采访我问我这个问题。那么说好一点,这个国家地大物博,没有饥寒交迫,地处的地方不一样,它维持下去没有问题,等到世界经济回来以后,如果能源价格再上来,铁矿石和大豆石油的价格都上来的时候,这个国家可能还会起来。但它的经济结构如果不改变,永远在这个中等收入陷阱中徘徊,一只脚出来了,过一会又掉下去了,没准又出来了,又掉下去了,就这样的恶性循环。阿根廷:从发达国家变成发展中国家还有一个国家特别奇怪,它是从发达国家变成了发展中国家——阿根廷。阿根廷漂亮得狠,当时西班牙殖民者在那里建的房子,真是大都市的气派。所有的南美首都里,布宜诺斯艾利斯是最壮观的。这里有一张图,1989年时这个国家有这么多的铁路,到2003年了,我们看到铁路少了这么多。也是去工业化,发展有问题,一下子掉下来。中国崛起:不同于西方的另一条道路讲到制造业,最后应该说一下中国了。我是从一个自拍杆认识这个问题的。2014年年底,有一位巴西华商运了几个集装箱的自拍杆,几天时间全部抢完,然后很多华商都开始做这个生意,一船一船的自拍杆都运过去了。中国人有这个习惯,互相之间压价,最后压到左右。我就让记者去了解一下自拍杆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的记者写了一个整版的文章,从义乌工厂开始,成本价不到,好点的可能稍微贵点,便宜的可能的成本,在巴西市场上能够卖到20美元,中间的有多大!多少人把中间这个利差拿走了。一个自拍杆14个部件,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把这14个部件完整生产出来,日本和韩国可以,但他们生产出来以后,他们的价格就不知道是什么样了。这个东西是韩国发明的,他们生产不了那么便宜的价格。从这一件小事可以看出来,中国是全要素制造业的发展,这几年确实是特别快,而且很快占据了生产链,不敢说是高端,至少是中端的一部分和下端。当年小平同志说能不能找出一个华人发展不错的国家,最后就去了新加坡,和李光耀谈了三个小时,后来李光耀也陆陆续续透露了一点,傅高义写的《***时代》里也讲了,对中国改革开放起到了作用。一直到****席见李光耀的时候,还说中国要向新加坡学习。这就是比较优势,后来讲的新结构主义,当然有争议的,但我们就是用比较优势,“三来一补”,发展起来的。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包括我们的环境,社会福利、对资本管控、教育体制等滞后。制造业这块中国的确非常成功,这里面有很多原因,包括文化的原因。我特别想强调文化的原因。现在讨论中等收入陷阱,太多关注经济的原因,其实我觉得特别重要的是文化原因。比如你搞制造业,家庭观、教育观、和工作观这四个观念特别重要。我去中国在拉丁美洲的公司采访时,他们给我讲,到了月底发工资的时候,法院来的通知单很厚的一沓,因为他们员工很多都是结了好几次婚或者同居,比如跟这个结婚同居以后生一个小孩,就要从工资里分钱。所以到发工资的时候,比如张三有四个小孩,分别和四个妇女生的,这四个人的单子就来了,把当月的工资直接就划拉掉了,最后他就没有钱了,他就借钱,很多都是这样的。其实中国企业给的工资挺高的,但不够花。他对这些小孩不负任何抚养的责任,这和中国人完全不同,中国人还要为下一代着想,让小孩上最好的学校,他们这种观念是完全没有的,所以这样的情况下,制造业他们是发展不起来的。刚才我说到500年来的模式,我们中国人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被西方最不认同的一点就是我们的制度,说白了就是我们的**制度。我们是在**党领导下实现了国家的崛起,当然,复兴的路还没有走完。五百多年来受到西方的影响,对一个国家的崛起的道路应该怎么走,实际上有一种固定的看法,中国现在是在打破了这种固定的看法。别的国家对中国接受不接受,我很难做no、yes的回答,但我还是想说,大部分是持有疑虑的,因为标准不同。特别是对中国的未来,下一步中国会怎么走,是持有怀疑态度的。因为最重要的一点,没有人走过这条路,没有人是这样走过来的,刚才我说了,从发展到发达,战后也就是那么几个国家,日本韩国新加坡,加上台湾地区,他们走的基本上都是西方认同的路径,中国走的完全不是这样的路径。所以,中国面临的困难非常大,就是在选择自己的路径时,我们没有更多的参考。我们能参考的东西都参考得差不多了,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创新。但这种创新非常难。中国形象靠企业走出去传播回答提问时讲中国企业这两年在国外发展:中国形象的传播还是要靠中国企业,中国企业现在十分强大,在巴西,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就有100多个会员,大型国企在那边基本都有办事处和自己的公司。有发展得非常好的,像国家电网。现在商务部有一些比较严格的规定,包括环保和社会义务这方面都有一些要求。最重要的还是要适应当地的情况,适应当地的法律、企业管理,这是非常难的。不要把中国的那套东西直接带到国外去。我们很容易这样做,这是惯性,尤其是国企。首钢是中国最早走出去的企业了,在秘鲁买铁矿经营几十年了,他们经验非常丰富。可他们刚去的时候遇到很多问题,他们带着大队人马开过去,连厨师、班组长全部自己带过去的。最后没法玩了,语言不通,工人还是需要当地的吧,所以还是把这部分人撤回来了。还有一个例子,去了以后和工会的关系怎么相处?干脆把工会的人都邀请到首钢看看,看看我们多和谐,向我们的工会学习一下。来了、看了,说挺好的。回到秘鲁以后就提出要求了,说你们的食堂多好,你们过年的时候发油发什么的,我们秘鲁工人也要,要中国工人的福利了。他们的工会不可能和资方坐在一起,一开始就遇到罢工。现在几十年来摸清了路数,专门有几个人应对。罢工就罢工,每年我都准备好。罢工无非就是要涨工资。比如你说一个月涨10元,我说不行,只涨2元,结果就罢工。肯定得罢工,因为工会**都是不干活,不工作的,专职的。他不罢工就显示不了它的存在,所以就罢工。哪个工人不参加罢工就给你们家门口刷上油漆了,工人必须罢工。罢工就罢工吧,就按照法律来走,最后是法院仲裁,加不了10元,争取好了弄个2.5元,争取不好3元、4元,一年过去了。到下一年,又来了。我们也应对自如了。另外就是社会义务这块一定要做好。我们现在有很多投入,能源矿山原料这方面我们投入比较大。我们中铝在秘鲁,海拔4800米的地方,把一个小城镇拆迁了,重新在另外一个地方,花2亿多美元建了一个新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CNN都派记者过去采访了,我们也去了,小城镇建设得真漂亮。当然现在还有几个钉子户在要价,这和中国的拆迁一样,也很难的,但基本上都搬出来了,因为地图上已经把那个地方抹掉了,换到新地方了。秘鲁**已经通过法律手段确定了新的城市。老百姓非常高兴,当地的就业问题也解决得很好。当然还是有一些后续的问题。比如我们五矿去另外一个地方,又买了一个铜矿要去谈判搬迁,也想采取这种方式,但这不是两层小楼了,那边要三层小楼,要价高了。拉美人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跟企业一心一意,把活干好了,企业给你更多的利益,大家共同发展。他们不这样考虑,他们今天有钱马上花完。环保也特别重要。我们企业用的全是世界一流的技术。比如中铝在海拔4500米的地方建立了一个处理废水的工厂,就把矿山流下来的水全部引到那个工厂里,处理以后又用于灌溉和牲蓄饮用。总之,我们现在是一步步在往前走。如果你觉得文章还不错,请为我们点赞分享到朋友圈吧!其他小伙伴儿——有喜堂《新闻总说中国人有钱,为何我们感觉不到》 精选三点击【阅读原文】,跟随让你一次收割多个优质!11月2日晚,著名***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弗里曼讲席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主任李稻葵做客“人文清华讲坛”,与上千名现场观众分享了中国经济新时代的特点和新愿景,以及要用怎样的新思维来迎接这一崭新的时代。李稻葵教授: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十一届和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2010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1985年作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首届本科毕业生获学士学位,1992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公司金融、国际***、中国经济。长期从事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经济发展模式及制度变迁研究,在财政、金融、公共住房建设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1中国经济新时代的三大特点中国已经进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我总结了三个比较有意思的新特点。超大规模的实体经济第一个特点看这张图,这么多共享单车几乎是一夜之间蹦出来,它反映了中国人生产自行车的能力是很强的,甚至过剩。事实上咱们国家自行车的生产量在全球至少占了一半,而且生产能力还用不完,所以中国经济的第一大特点我总结是:超大规模的实体经济。这张图画的是中国、美国、日本这三个经济体刨除服务业,包括刨除金融业、律师服务业等,非常实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产品的产量。蓝线是中国经济,实体经济规模5.5万亿,远远超过美国。2001年,本世纪初时,美国的实体经济是咱们的3.7倍,日本的实体经济比咱们还高一点。但现在,咱们实体经济的规模是美国的1.3倍,不是多一点儿,而是比他多了30%,而日本整个经济的规模,自从2010年被中国超过之后,现在只剩下不到中国的一半。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一点。事实上与“一带一路”类似的想法,美国当年的国务卿希拉里早就提出来了,比咱们**还早几年提出。但是,假如美国人搞一个新丝绸之路,他怎么玩呢?肯定给不出产品,给不出水泥、钢铁,他们也肯定不到哈萨克斯坦修铁路,他们也许会说:“我给你点,你拿我们的钱买哈佛大学的咨询吧!”他的实体产品产量远远低于中国。
储蓄过剩带来管理挑战第二个特点,咱们的储蓄非常多。我们经济管理学院团队花了13年时间,研究了北宋、明朝、清朝的经济结构、经济规模,发现从北宋到明朝、到清朝,增长速度每年也就是0.3%左右,当时储蓄好的年份是3%,经常是负储蓄,为什么?打仗了,来了灾年了,为了保命把耕牛杀掉吃,那是负储蓄。所以今天中国经济储蓄非常多,储蓄非常重要,它是经济增长之源。日本人当年怎么兴起的,1868年才开始搞明治维新,1894年就开始和中国打仗了,1895开始搞《马关条约》了,割走了台湾,当时我们《马关条约》赔给日本的银两,相当于日本每年财政收入的6.8倍,的确对日本当年的工业化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日本***家仔细分析,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当年日本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外扩张。但中国不是这个情况,中国靠的是储蓄。谁在储蓄?相当一部分是老百姓。这张图上是一个江苏的公交车司机,收入不算高,公交车司机也不可能去贪腐。但人家有宝马梦,有了钱不吃、不喝、不去卡拉OK、不去网购,就是攒了存银行,最后买了宝马车。整个买宝马车的过程就是一个储蓄过程。中国的储蓄一大部分是百姓辛辛苦苦攒出来的,我们没有对外扩张,我们并没有抢别人的东西,不像当年日本。另外股民朋友也是中国储蓄的重要贡献者。从本世纪初到现在,股市高高低低,这17年,大概平均每年3%左右的回报率,不算高。为什么股市起不来呢?原因非常多,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上市公司挣了钱不,我们的分红率在全世界几乎是最低的。上市公司事实上挣了很多钱,用行话说是企业未分配利润。还有其他没上市的公司,他挣了钱不分配利润,也是中国经济的重大储蓄来源。这称为企业储蓄。事实上企业储蓄的比重比百姓的储蓄还多一点,中国整个的国民储蓄一半以上是企业储蓄。我们不仅储蓄高,而且这个储蓄在国内还没有用完。尽管现在中国经济的比率非常高,增长速度一般都超过整个GDP增长速度。比如去年,去年是经济增长速度不算快的一年,但是我们的固定资产增长速度也超过8%。尽管很多人批判中国经济投资过度了,但是还是没有用完我们的储蓄。怎么办呢?资金出国了,一部分借给我们的“穷兄弟们”,比如我们去埃塞俄比亚修铁路,并暂时获得他的经营权,这资金也是来源于整个中国人民的储蓄,是对外的、未来的现金流的索取权。此外,中国的百姓,一年1.2亿人次出国旅游,接近咱们人口的1/11。中国百姓有相当一部分出国去买房子,这个本质上也是中国储蓄的外流。储蓄在***里有一个简单的统计方法。过剩的储蓄通过什么形式消化?一定是我们的产品自己老百姓不愿意消费了,出国去卖了。所以每年我们都有经常账户的顺差,这基本上可以理解为。比如说美国人买我们的外贸产品,我们并不是白给,通过交易我们获得了美元。这个美元就是我们对美国人的房子、企业、他的其他金融产品的未来索取权。所以我们过去十几年都在不断累计对美国的、对其他国家的索取权,这个总额在过去这十七八年累计达到2.8万亿美元。2.8万亿美元可以买两个澳大利亚的,英国的股市基本上可以买下来85%,美国的能买15%。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这么庞大的经济体,这也是很大的挑战。这笔钱,2.8万亿美元之巨,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决策者,不管是企业家还是**而言,都是巨大的压力。如果管不好,如果了,就等于浪费了人家的血汗钱,那我想我们的后人一定会骂我们的,所以要正视这个挑战。要素相对成本的大逆转新时代的第二个特点,是要素相对成本的大逆转。
劳动力价格上涨 资本和资金相对充足现在一些重要的电器生产商已经开始用无人车间,见不到人,全是机器。再比如现在方兴未艾的快递业,20年前送快递,一定是磴着三轮车,现在是汽车、厢式火车,不比美国的UPS差。无人车间的使用说明中国的资本量现在大幅度上升了,每一个工人的背后跟着机器、跟着设备,跟着劳动力的工具大幅度上升了。中国经济过去十几年,劳动力几乎没有增长,但是,资本存量,就是设备,是300%以上的增长,可以发放贷款的银行资金,也就是存款,涨得更快。当然现在国家管控,不许乱贷款,但是原则上这是可以用来贷款的量。如果算上贷款,那就是7倍以上的增长。这说明劳动力贵了,但资本已经不贵了,这就是中国经济新时代的一个重大特点,我们已经不是一个资本和资金短缺的国家,相反我们是资金和资本相对充足的国家。同样的,土地价格,过去十几年翻了一番,土地价格上去了,资本的相对成本下降了。此外,环保的成本也上涨了。我小时候喜欢汽车,就喜欢闻汽油味,看到烟囱冒烟,觉得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现在情况不同了,我们更需要蓝天、白云,所以环保的标准上去了,所以大量高污染的工厂要被炸掉。
获得技术已经不难,资本不再短缺还有什么有意思的变化呢?现在京东已经在试验用无人机送货,这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中国经济的技术获得能力已经很强,技术不再那么昂贵。这张图反映的是中国现在的专利量,中国现在发明专利的量已经是世界第一。中国现在获得技术已经不难,资本也不再短缺,这给许多带来了难题,以前拿着钱,一个技术买下后可以垄断若干年,现在资金不缺,相对而言技术成本也降低了,所以投资人的日子现在不好过。国民的需求高端化、多元化中国经济目前的第三个特点是,进入新时代,国民的需求高端化、多元化。我们小时候都是像养猪似的养大的,现在一个孩子两三个月嫂看着,高端需求明显多了。高端需求国内满足不了就出国去消费。美国有个“黑色星期五”,11月第三个星期四,过完感恩节,早上买东西,门一开,中国的旅游者排在第一个,争着往里冲,保安拿着对讲机喊:“不得了了,注意安全啊!”这就是中国消费者给人家的冲击,这也是高端需求国内或没有满足、留不住的一个挑战。现在宝马汽车全球最大市场在中国,超过了美国的使用量,他们在中国市场上热卖的车型是中高端车型,而在美国反而是低端车型。这反映出中国的消费在升级,中国的消费已经占到了GDP的47%,每年能够上升0.7%至0.8%,消费这几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怎么能够满足高端需求,从而让经济升级,而不是把他们推给国外?怎么能够让产业升级,把这些不断升级的需求留在国内,让中国经济不断成长?这是我们中国的挑战。2中国经济新愿景:和2050中国经济的未来怎么样?十九大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非常雄伟的、非常值得期待的蓝图,我们把他翻译成***的语言,描绘一下。2020年收入水平提高
人均收入达到第一个节点,2020年。经过我们清华团队最近的测算,按照2016年的,2020年我们人均收入应该能够达到1万美元,非常接近世界银行所定义的高收入国家的门槛,即1.。当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远不止收入水平这一项。2020年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我们的人均收入将会达到美国的27%至30%左右。人均1万美元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坎,全球人口70亿左右,全球GDP约,所以平均每个人1万美元。因此到了2020年,我们中国人可以骄傲地说,我们没有拖全球经济发展平均水平的后腿,我们迈入了平均水平之上。全球的发展是极其不平衡的,高收入国家的水平很高,但是有大量的地区,包括非洲的穷兄弟是很穷的,两极分化。所以2020年,当我们人均收入达到1万美元时,可以使全球不平衡的格局**改善。
全面消灭贫困2020年绝对不止是收入水平提高,更重要的是全面消灭贫困,从过去非常贫瘠的农村,要转向现代化的比较富裕的新农村。2020年还要解决老百姓的看病难等民生问题。为了2020,我们要努力。2035年发展水平进入中大型国家30强第二个节点,2035年。2035年,十九大描绘的蓝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层面上而言,我们就跨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了,发展水平进入中大型国家30强,而且人均GDP将达到美国的50%。这个意义很重大,按一般的发展规律,只要人均GDP到了美国的50%,经济就比较稳定,而且我们人口是美国的4倍,所以经济总量就将是美国的2倍以上。到2035年,我们的人均收入水平将跟西班牙差不多。老百姓收入水平高了,心态也变了,不那么着急了。所以2035年,国家提出现代化,绝对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水平的提升,还有民主、法治、百姓的文明程度以及百姓的心态,都要跟上,这非常值得我们期待。2050年发展水平进入中大型国家20强第三个节点,2050年。2050年,发展水平进入中大型国家20强,人均收入和法国差不多。人均GDP应该至少达到美国的70%,GDP总量是美国的2.8倍,这是一个很大的发展前景。当然2050的发展绝对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水平,更重要的是社会不断进步,我们的法治、民主、文明建设得更加美丽。、2050,这些美好愿景的算法,会不会太乐观了?其实这个算法我是非常保守的。比如达到前面所说的那几个标准,只要我们在前面的13年按照5.5%去增长;然后接下来的10年按4%增长——4%是最近金融危机爆发后韩国的发展速度,不算很高;然后再接下来最后那10年按3%增长——3%不算什么,美国也有几年增长速度达到3%;按5.5%、4%、3%这个标准区间发展,不用着急,一定能够达到这几个让我们非常期待的发展愿景。3中国经济新时代六大挑战**讲得非常好,非常重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绝对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够实现的,一定要做出艰苦付出的思想准备。哪些地方需要我们艰苦付出呢?我们未来的挑战是什么呢?我们新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些新思维,有几个方面可能是需要特别关注的。金融危机坚决不能有
拉美、东南亚式的国际收支危机最重要的一点,金融危机坚决不能有。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经验告诉我们,一旦发生危机,经济发展可能倒退十几年。当时的韩国,金融危机爆发后砸锅卖铁,老百姓金戒指都卖了,非常牛的韩国第一国民银行也卖给了美国的。所以金融危机一来,整个金融体系会伤元气,好的企业也得不到。当年泰国也是这个情况,金融危机来了,泰国货币大幅度贬值,好的公司得不到融资。金融危机到底会以什么形式在这些国家出现呢?有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自己没钱,借了很多钱。别人忽悠,“你经济发展情况不错,我很低,借给你吧。”拉丁美洲国家、当年的东南亚国家包括韩国都是这个情况,别人忽悠他们,借钱给他们。但是,之后债主们突然就变脸了:“好像经济不太靠谱,你的企业好像竞争力量不太行,你的**制度没搞好,我不跟你续约了。”甚至说:“你把钱提前还给我吧!”拉丁美洲反反复复的金融危机就是这么产生的,这种我们称之为国际收支的危机。中国出现这种危机的可能性不太大,中国是储蓄大国,我们从外面借钱是非常谨慎的。发改委有一个外资利用和境外投资司,地方**和企业借的每一笔大额外债都是它审批,这样的严格管理确实有一定的必要性。
必须提防2008年美国式金融危机但是我们必须提防第二类金融危机。第二类金融危机有点像2008年美国式的金融危机——金融体系自己没搞好,金融体系过分贷款、过分投资,于是产生了一大堆不值钱的,短期内你买我的、我买你的,自娱自乐,觉得还不错,突然一天金融危机就来了,觉得金融资产不靠谱,都去抛售,这一抛售下降,很多借了钱买资产的公司破产,一破产金融体系就开始缩水,金融体系一缩水实体经济跟着倒霉。举一个例子,美国发生金融危机时,2008年9月份,做实体经济而且本身经营很稳健的福特汽车厂发不出工资了,美国福特汽车厂每次发工资手里没现金,因为4S店的汽车钱还没有到,必须去市场上发,金融市场出问题,票据发不出来,结果工资发不出来了。当时很多人怀疑福特汽车厂也会倒闭。金融危机的第二种情况是,金融体制出了问题,贷款不利,不利,你吹了泡沫,当时金融从业者过分地激动,自娱自乐,突然一下子就完蛋了。很有意思,金融危机一般发生在秋天,1987年10月份,美国股市星期一跌了22%,这次是日,破产。1998年9月,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破产,也是在秋天。他们当时认为相对东亚国家会下降,但是赌错了。有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参赌,也都赌错了。金融危机千万要不得,我们必须警钟长鸣,加强监管。我们国家对这个问题非常清醒,十九大报告里面专门强调,一定要严防系统性的、区域性的金融风险。2017年7月份召开,关键词就是“稳定”,不能发生风险,这是底线,坚决不能突破。日本的问题也是在此,上世纪90年代末,资产泡沫破裂以后,到今天都没有翻过身来。
中国目前主要金融风险 太大中国目前的主要金融风险是流动性太大,大量的金融资产以流动性很强的存款和现金的形式存在,约合,而我们央行手里只有,按照现在的换汇制度,只要有5%的中国人不相信中国的金融体系,准备要出国,我们的金融就会出现问题。所以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我们资金跨境的流动恐怕都需要管理,绝对不能听一些所谓的国外主流学者、***家的忽悠,这条线是不能碰的。如果我们把这些银行存款和现金逐步转换成老百姓持有的、地方债,使流动性下降,那会稍微好一点。大国发展思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第二件事情,要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发展不平衡有很多表现,包括医疗、教育、公共服务等,他们和经济发展不配套。就经济层面来讲,我们现在表现为区域发展不平衡。北京有像央视大楼这样的现代化的建筑,但这些现代化的建筑被包围在雾霾之中,300公里之外唐山的钢厂冒着烟在生产钢铁,全国23%焦炭的生产分布在北京方圆500公里范围之内,雾霾问题没有才怪!这是一种发展不平衡的表现,必须是京津冀一体化。这张夜晚灯光图反映了江苏和安徽用电量的差异。这两个省紧挨着,情况完全不一样。江苏省是全国人均GDP最高的省份之一,人均GDP是安徽省的2倍以上;安徽省人均GDP全国倒数第六,这就是中国经济,不平衡。怎么能够平衡起来呢?不要害怕这个现象,不平衡恰恰是增长的潜力,就是要让那些短期内还没有发展起来的地区发展起来。事实上安徽省正在崛起,两年前**把德国的**默克尔请到了自己的老家安徽省,举行了两国**的会谈,就是要给德国的领导人看一看安徽省蓬勃发展的局面,现在安徽增长速度确实是非常快。这就是我们大国发展的潜力,归根结底怎么弥补发展不平衡?经济层面上讲,资源,尤其是生产力要素,要流动起来:或者资金带着技术从江苏流到安徽,或者是人口从安徽逐步挪到江苏省,我们作为大国不像当年的韩国、日本,他们的起飞完全靠出口,我们大国就有这个流动的优势。所以发展不平衡的地方既是挑战也是增长点。提高劳动力素质第三个挑战可能更加长远,即劳动力素质问题。现在北京快递员的平均月收入大概比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生包括金融系毕业生的起薪多1倍。但是我也挺担心他们的,他们是最应该有忧患意识的群体。因为未来社会的竞争主要是劳动力跟劳动力的竞争,同样的装配线,同样的流程,中国的劳动力能不能干得比意大利强,能不能够让工厂的生产能力留在中国,而不是去意大利或者匈牙利,这是关键。说到底,劳动力要提高生产效率,工作能力要提高,单位时间要效率上去,你不能说周末不休息了只加班,那种模式不可持续。效率上不去,还是拼不过人家,德国人从来不加班,但他们生产的汽车全世界受欢迎,尽管成本高,但是质量好。所以未来中国要实现的愿景,劳动力的技能一定要提高,一定要对标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仅仅对标东南亚,对标印度是不行的,他们已经落在我们后面了。未来,快递小哥、在工厂里打工的这部分人能不能够操纵机器,能不能够适应未来的柔性化生产,这是关键。未来还有一个竞争,就是人跟机器的竞争,会不会出现一个科技陷阱呢?快递小哥们会不会被以后的自动送快递的机器和车取代了呢?十年内恐怕很多快递工作就被机器取代了,届时上百万的快递小哥怎么就业呢?一定是教育、教育、再教育。不能说给快递小哥,就能够让他过好日子,给钱、给补助是不行的,人不工作、不参与社会的活动,他再有钱也不舒服。所以一定要提升劳动力的素质,适应未来需要。另一个前景就是提升未来的人跟人之间的服务能力。我不相信能够代替养老院的护士照顾老人:护士得跟老人交流,她得会背唐诗宋词,得会讲点国外的事,她还得负责对老人心理进行安抚。未来心理咨询师会是重要的行业,这也是人工智能取代不了的。这就是人跟机器的竞争。今天我们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是42.7%,至少数量上是很高了,质量也不差。清华大学的工科,连续很多年都被美国人排到第一,超过MIT。我们清华培养的工程师,毕业就可以干活,工资也远远比美国人的低。但是我们现在短板在哪里?在高中阶段的教育。现在初中毕业的一大批劳动者,包括快递小哥,收入很高,大量的学生初中毕业赶紧去就业,没有耐心读高中。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饭碗很快将被机器替代,还没有意识到必须转变工作方式,所以**要做点对应的政策,要求他们在学校里多学几年,要多学点软的技能,包括心理学、历史、外语等内容,这才能够适应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这个问题上也需要**与市场同向使劲,比如说**增加教育投入,在未来几年内迅速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同时**也必须给相关的家庭提供经济激励,让这些家庭和孩子有经济动力去读书,而不是在初中毕业后就进入工资日益高涨的打工大军。企业也必须有激励,多雇佣短期来看工作能力并没有迅速提高的高中毕业生,而不是简单的年轻的初中毕业生。合理应对老龄化第四个挑战是如何应对老龄化。人口老龄化,这是中国特色,根据联合国2015年的预测,2050年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3.6亿,约占人口的25%。这是一个重大课题。一定要通过制度创新、政策创新来解决。最好的前景是,有工作能力还可以继续工作两天,现在我们这批60后总的来讲比我们父母那一辈身体健康一点,到我们60多了还愿意工作,就别强迫我们退休,愿意干就干,这是第一种最好的情况。不愿意干,高高兴兴的也行,别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可以跳广场舞去,建议专门设置老年活动区,给老年人娱乐用,这是第二种机制设计。根据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到了2050年有接近1/4的家庭只有一个人。一个人生活,如果身体健康还好办,最怕的是健康出问题,长期住院,给社会、给家庭带来包袱。所以一定要健康。清华大学高度重视体育,这很好,但体育好不等于健康。人生应该三件事都得搞好:第一,智商要高。第二,情商要高。第三,“健商”要高,要懂得怎么管理自己的健康。管理好自己的健康其实不容易,仅早睡早起这一件事,很多人道理都懂,但就是做不到,所以“健商”很重要。新型开放发展战略第五个挑战来自于新型开放发展战略。中国经济储蓄高,所以必然要走出去投资。投资的学问很大。投资,不仅不能浪费我们老百姓的血汗钱,要获得好的回报,而且要对世界做出新贡献。“一带一路”的目的就是用好我们的剩余储蓄,支持周边沿线还没有发展起来的兄弟国家搞建设,让他们跟中国经济一起往上走。所以不仅仅是中国梦,恐怕也是一个世界梦,这是非常重要的。,不能仅仅把储蓄配置在美国资产上,不能像当年日本一样,匆匆忙忙一窝蜂出国购置资产,那样一定会吃亏的。安邦曾斥资19.5亿美金购买华尔道夫酒店,有一次我问华尔道夫曾经的老板:“你坦率告诉我,你有没有多赚中国人的钱?”他说:“我确实多要钱了,如果不多要钱对不起我的股东啊!”多要多少钱呢?大概是未来四五年他们赚不到的钱。总之中方多付钱了。所以走出去投资一定要谨慎,一定不能钱多、人傻,不能被世界笑话。进行商业谈判的时候,有时候多给人家钱,别人反而会瞧不起你,会认为你傻,认为你不精明。从中国故事到中国理论如何从中国故事上升到中国理论是我们的第六个挑战,这是我特别要强调的一点。中国发展起来了,世界不理解,觉得中国人耍赖了、中国人占了西方人的便宜,特朗普甚至说:“你们是非公平贸易。”面对这种情况,需要讲中国故事。但仅有中国故事还不够,还要有中国理论,理论上不去,理论讲不圆,在国际上、在政策发展问题上永远要吃亏。
欧洲***发展 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西方这方面的成功案例值得我们借鉴。英国人1775年开始搞工业革命,同一年苏格兰人亚当·斯密出版了《国富论》,这本书被认为是***的《圣经》。《国富论》的基本思想是:自由市场经济是自我平衡的。只要你搞自由市场经济,人人都受益。因为自由市场经济劳动分工可以很细,每个人都发挥效率。亚当·斯密给英国的时代不仅创造了理论,还创造了一种思想,影响了许许多多的人。所以大家都觉得英国工业革命是世界的福音。他的继任者,大卫·李嘉图,犹太人,开始发财,后来进入英国国会,之后到英国大学当教授,也为当时英国的经济摇旗呐喊,说自由贸易最好,自由贸易人人都受益,自由贸易的各国都发挥比较优势。英国当时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国家,其经济发展在学者那里找到了理论的、思想层面的根据。马克思,德国人,父母是犹太人皈依了新教,他研究《资本论》,研究当时兴起的英国资本主义市场生产方式。在英国大英博物馆奋斗了几十年,他的结论有非常鲜明的斗争性、实践性,充满了哲学的思考。他说,资本主义的制度是暂时的,不是永恒的,不论是亚当·斯密,还是李嘉图,他们认为的那个制度都不会永远存在下去,因为资本主义制度有它潜在的本质性的矛盾。马克思的理论给当时的工人运动提供了思想指导,他是一种哲学的思考,指导了这么多年各个国家工人运动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思想和理论。凯恩斯,英国人,看到了自由市场经济本身的冲突、矛盾。1933年大萧条,工人大规模失业,有人想买东西,但是工厂又不能开工,这是一个巨大的矛盾。凯恩斯作为那个时代顶尖的***家,提出**必须干预,**,在地上雇工人挖个坑都可以,只要你挖坑就把工人雇了,工人就有钱了,这样市场就可以运转起来。他的思想在哲学层面上实际上是继承了马克思。一战结束时,凯恩斯作为当时最伟大的***思想者,倡导英国跟法国应该给战败国德国留生路,可惜决策者没有听凯恩斯的。英国、法国,拼命挤压德国,把德国推向了极权主义独裁的死路。二战结束前夕1944年,凯恩斯带领英国的团队应邀到美国去构想1945年战后世界的经济大格局,讲得非常好。但是可惜,英国当时已经是明日黄花,美国是世界霸主,堂堂的凯恩斯,说不过美国的国务卿怀特,怀特方案最后被采纳。所以实力跟理论必须匹配。
美国***:技术强大但无重大原创思想美国***的走势也非常有意思。美国建国200多年来,绝大部分时间是搞贸易保护的,美国内战的结果是,搞贸易保护的北方战胜了支持自由贸易的南方,是完全背离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的基本原则的。美国从内战结束以后一直到二战结束,这段时间没有出***的大家,没有出思想家为自己辩护。美国是大陆经济,搞贸易保护,不需要搞自由贸易,说得过去,但是美国一直没有自己的思想家站出来为自己辩护,直到二战结束才改变局面。二战结束,美国要主导国际秩序,蹦出来一位米尔顿·弗里德曼,芝加哥大学自由经济的领军人物,继承了维也纳学派,他是一个很好的传播者,作为犹太人非常会辩论,非常会利用电视媒体的传播渠道在美国到处宣传自由市场经济,这符合当时美国所主导的自由市场经济的精神。他算是成功的,但是思想上继承了维也纳学派,应该说不能算原创。二战之后,哈佛大学当时最有名、最有影响的教授,阿尔文·汉森教授,把凯恩斯主义引入到了美国,美国这么强大的经济体还要到英国去学凯恩斯主义,可见当时他们的***思想还是落后的。他的学生萨米尔森,犹太教授,奠定了现在很多***的基础,技术层面非常强大,建立了现在整个***的技术体系。但哈佛大学当时有一个规矩,不能雇犹太人。于是他跑到麻省理工学院,离哈佛大学坐地铁有两站远,在那里创办了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讲,萨米尔森是一个技术上的先驱者、完美者,但是并不是思想的领先者,他把凯恩斯主义跟自由市场经济混在一起,称为古典综合。萨米尔森的侄子萨默斯,清华大学的荣誉教授、哈佛大学前任校长、美国财政部前任部长,以前为自由贸易摇旗呐喊,最近一段时间开始转向,说自由贸易对美国不一定是好事。这就是美国***的走势,一步一步地发展。总体而言,称得上成功,美国搞***的人多,技术完善,非常强大。但是坦率地讲,思想层面有点土,重大思想都是来自于欧洲的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卡尔·马克思,还有后来的熊彼特。
日本***没学到西方精髓 缺乏创新最悲情的故事发生在日本。日本的经济衰退为什么持续了将近30年?我愿意分享一个观点,也许有争议——***没搞好。日本人非常勤奋,技术上精益求精,做一个汽车、做一个产品,几十年如一日。但是日本人的缺点是什么呢?思想层面,没有学到西方的精髓,缺乏创新。所以这么多年日本的财政部、日本的央行找不出几个能够跟美国人辩论、在理论上能够讲得圆的高级学者或者是官员。当年我在哈佛读博士的时候,班里好几位日本同学,我发现读了两年,好不容易考完资格考试了,第三年就不见了,我就问下一届的日本学生怎么回事,他说这些人回去是为了保住工作位置。原来日本财政部规定,如果离开日本超过两年的话,在财政部的职位就会被取消,所以日本财政部里面的博士非常少。因此日本这么多年一碰到汇率问题、货币政策问题、具体的体制问题,就讲不清楚。举一个非常具体的例子,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最倒霉的是日本,日本借了很多钱给东南亚国家,日本非常希望东南亚国家能够缓一口气,能够把这个钱还回来,但是日本人坚决不敢跟美国人讨价还价。国际钱不够,日本建议由他们掏钱搞一个,由日本来营救亚洲国家,希望把这些国家扶起来之后他们能还钱给日本,就像美国人扶持墨西哥一样。美国人说,坚决不行,一定要按照IMF、一定要按照要求统一步伐行动,日本人什么都不敢说,就这样放弃了原来的想法。
我们有责任把中国故事讲清楚所以中国的同仁们,年轻的朋友们,清华大学的同学们、老师们,我们责任重大,中国未来的发展,在不仅要解决具体问题,而且要把中国的理论讲出来,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做?为什么我们要市场跟**同时使劲?过去我们成功的经验是什么?未来我们为什么要坚持这些经验?为什么今天美国会出问题?为什么欧洲会出问题?要把这些在理论上讲清楚,讲不清楚一定会吃亏,一定会出问题,这是我们的责任。所以第六个挑战,就是要把中国故事在理论上讲清楚。中国的***,乃至整个社会科学,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严复先生,福建人,北京大学前校长,1902年翻译《国富论》,是第一个翻译《国富论》的人,100多年前能翻译这样的著作,非常不简单。王亚南先生,湖北人,厦门大学前校长,王亚南先生基本上没去过日本、没有去过其他国家,基本上是自学成才,翻译了《资本论》。孙冶方先生,江苏无锡人,社科院经济所所长,在前苏联留学学的《资本论》,回来倡导要运用价值规律、运用市场规律,要发展经济。潘光旦先生,清华大学的骄傲,开辟了中国现代的社会学。陈岱孙老先生,福建人,我们清华大学毕业的校友,在威斯康辛大学学的本科,又到哈佛大学学了***博士,之后分别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长期任教。陈达老先生,清华大学社会学老教授,哥伦比亚大学回来的,中国人口学的的奠基者。很有意思,在这些前辈里南方人居多,这并不是说现在北方人学不好***,而是因为中国很多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从南方开始的。清华大学历史上有光辉的过去,我们的初衷是办好中国的教育、我们的初衷也是将中国的现代科学,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发扬光大,我们的使命是推动中国的社会科学,包括***理论的创新,这是我们的初心,也是我们清华的使命。所以同学们、老师们,,伟大的、美好的宏图在我们前面,清华的学子,尤其是社会科学方面的学子,需要有使命感,必须在这些方面要勇于创新,这才能够做出我们清华人的贡献。中国的***、中国的社会科学的发展,我们清华人责无旁贷,必须共同努力。>> THE END <<来源|人文清华讲坛(ID:renwen_Tsinghua)「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金斧子立场」点击阅读原文,跟随母将独角兽一网打尽↓ ↓《新闻总说中国人有钱,为何我们感觉不到》 精选四原标题:股市黑色一星期,让我们看看美国股市是怎么灭绝散户的?2018年2月份,我们经历了世界股市这些年来罕见的黑色一星期,各种,百股跌停跌成了常态,2月9日清晨,股民几乎都收到了各类财经APP推送的“”消息,齐创年内新低,道指“狂泻”超1000点,跌破24000点整数位心理关口,收跌3.90%报6777.16点;收跌3.75%报2581.09点。恐慌情绪蔓延,本来以为是黑色星期一,结果是黑色一星期。我们来分析一下美股的历史到底是怎么样的?说到股市,中国人基本上都是各种爱恨情仇,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原因在于,在中国资本市场这将近三十年的风风雨雨里面,面对着各式各样的可能只有股市是让所有人既爱又恨的一个地方,有人在股市里面发家致富,也有人在股市里亏得血本无归,所有人在承认股市七亏二平一赚的真理的时候,还是有人一心想着能够在股市一夜暴富。曾经网上有段子说,中国股民是最忍辱负重的一群人,想想也是,有多少人能够像中国股民一样,股市亏了不骂娘,股市涨了忙呢?但是,瀚哥却不得不说,无论中国股民多么伟大,世界各国消灭的趋势却是显而易见的,任何一国的股市都会出现股市从散户到机构,甚至散户逐渐被消灭的历史进程,瀚哥准备用上下两篇文章来论述一下,在美国散户是怎么被消灭的?一、散户从出现到终结回望中国今天的股市,散户的数量占比高达90%,可以说中国是一个全民炒股的时代,但是越是全民炒股的时代,这个股市也就会越危险,甚至有人发表过言论说:中国市场的稳定不能够靠散户。这句话,瀚哥不置可否,至于一个市场的稳定到底靠不靠散户,这个问题实在没办法回答,不过我们可以从历史来梳理一下,散户到底是怎么加入这个市场之中的。相信读过《货币战争》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资本市场是几百年前就出现的事物,但是当时的资本市场纯粹就是贵族和银行家的天下,只有富有的人才能够拥有的权利,虽然说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交易所很早就能够接受普通人的投资,但那时的投资还都是局限于很小的规模。真正所有普通人都能投资的资本零售市场,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才逐渐出现的。众所周知,由于福特汽车公司所采用的高薪雇佣制,真正的让工人拥有了足够的收入,也让世界上最早出现了中产阶级人群,当富裕起来的中产阶级出现的时候,他们蓦然回首,发现自己已经买了汽车,已经购置了家电,消费产品也都不缺了,但是钱还有剩的怎么办?这个时候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的一段岁月,国家经济开始快速腾飞,汽车、家用电器等琳琅满目的商品充斥着人们日常的生活,分期付款和赊账购物的新型信用模式让大家的生活突然变好了。这个时候,华尔街的投资商们嗅出了赚钱的机会,于是著名的添惠开始第一个向公众销售,紧接着也加入了,在这两家大机构的带领下,美国的**小小的证券公司都开始了自己的股票销售业务。当时,大批量的美国民众涌入了证券公司,他们成为了世界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散户,将股市作为一夜暴富的所在,从来不考虑长期投资的问题,由于谁都想赚,于是大量的内线交易、、金字塔诈骗开始充斥整个市场。直到1929年的出现,1929年的股灾是之前短期交易各种风险堆积的结果,纽约市场的崩盘导致了大量的散户一夜之间血本无归。美国股市,尤其是散户交易的股市一停就是好多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经济再次迎来了大繁荣,美国人对于股票的热情被再度点燃。大量的美国家庭涌入了股市,散户投资者直接持有的美股比例高达90%以上。然而,这一切都被80年代的一件事打破,1980年之后,美国的行业开始突飞猛进,大量的退休金制度改革,让美国企业将退休储蓄的责任转移到了员工身上,于是大量的退休基金、共同基金出现,这些巨大的开始逐渐蚕食散户市场,到2016年底美国的降到了不足11%,可以说散户的时代最终终结了。二、美国散户究竟是怎么死的?从上面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的散户有过两个大的发展黄金期,一个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短暂繁荣,另一个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真正黄金期,那段时间散户在美国股市上疯狂操作,一点都不亚于当今的中国股市,然而这一切都在上个世纪80年代被终结了。这一切的原因都源自于一件事,这就是美国开始实施的高额财产税和遗产税,这就导致了美国的炒股人群你在股票里面亏了钱还好,但是如果赚了钱,事情可就不好,因为你赚了钱,所以国家就要向你征收高额的税收,那怎么办?于是聪明的美国人想出了两个法子:一是疯狂的建立共同基金。在美国,你通过资本市场获利的资金是要被征收重税的,但是你通过基金则根据美国各州的法律规定可以延迟纳税甚至避税,于是共同基金开始大量成立,其中最有名的要属于401(k)计划,所谓401(k)就是美国的,从1978年开始推行,通过成立养老金的,将钱集中起来投资于股票、基金、、等等不同的。截至2013年底,美国私人部门类似于401(k)的各类养老金规模扩大了44倍,年均增长率高达29%。根据统计美国养老金计划共积累资产达23.0万亿美元,占GDP的137%,其中属于私人部门的累计资产为5.8万亿美元,占GDP的36%。这种巨大的超级机构,让散户成为了资本市场的待宰羔羊,任何一个个人都不太可能能和这样巨大的抗衡。最终美国股民发现,自己投资股票赚了钱还要交高额的税费,而且还经常被机构投资者打击,那么我为什么不去买机构投资者的产品呢?不仅能,还能延迟纳税,所以炒股的积极性就这么被打压下来。二是发达的寿险。由于有了巨大的共同基金,结果导致在美国股市很难出现暴涨暴跌的情况,因为巨量的基金成为了股市的稳定器,炒股变得意义越来越小,与此同时,美国又推出了寿险投资这种产品。在美国的寿险投资具有着海量的寿险规模,并且这些投资品由于受到了专业的机构操作,有着明确的风险,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保证了较低的风险和较高的收益,结果很多投资者一算账下来觉得太不划算了,自己辛辛苦苦一年炒股赚的钱还没寿险的收益高,干嘛还是费劲炒股,于是大量投资者将自己炒股的钱去买了寿险的产品。于是美国消灭散户的逻辑就是:我不用各种强制性手段让你走,我的办法是第一步,利用共同基金控制市场的仓位,让市场的起伏波动减小,最终由于没有了暴涨暴跌的可能性,美国股市的赚钱机会开始减小。第二步,利用寿险等机构投资品,借助专业机构的专业化操作,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不断地增加收益吸引投资者,让赚钱机会减少投资者觉得得不偿失,于是开始将自己的配置。就这样通过几十年的时间,美国市场的散户投资者越来越少,最终实现了市场对于散户的出清,这就是美国消灭散户的第一战略部署,下一篇瀚哥将会和大家聊一聊,美国的第二步是如何进一步消灭散户的。作者: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财经作家,。首发微信公众号:江瀚视野观察(jianghanview)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新闻总说中国人有钱,为何我们感觉不到》 精选五Deyin Online做一个安全有深度的金融平台对于社会底层来说,一次极佳的底层逆袭机会正在到来,但是要想把握这个机会,必须对真正的“投资逻辑”有所认知!首先,为什么很多人勤勤恳恳,但是永远都是穷人?而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坐享其成,而且财富不断翻滚。读完这篇“投资逻辑”之后,你就一目了然!1、什么是资本?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资本”。“资本”仅仅是指钱吗?不是。资本是对资源的“支配权”,通过资源支配带来更多的支配权叫“资本运作”,通过“资本运作”优化和配置社会财富,实现社会效率的最大化就是“资本运作”的社会价值。因为资本有趋利性和,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就会促使社会资源的配置朝着效率、效益最大化的方向上行。社会资源将依次流入最有效率的国家和地区、最有效率的产业、最有效率的企业、最有效率的项目、最有效率的个人。资本的逐利促进资源的优化,资源的优化顺势产生新的资本,并且不断产生新的机会,如此一边循环一边膨胀。比如,在物理学上,石墨和金刚石是同素异型体,它们都属于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但是物理性质大不相同,价值也天壤之别,就是因为他们的组成结构不同而已,如图:所以资本思维的精髓是结构重组。即对资源的分子进行时空和结构上的调整,从而产生由“石墨”到“金刚石”的增值效果。宏观方面的资本运作是对全社会的资源重组,比如中国的国企重组,将**改变中国经济的结构,提升整个社会的运作效率。2、资本思维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资本思维”。在物理学上“杠杆”的作用是利用“力臂”将“力量”放大,从而可以翘起更大质量物体。经济上多了这一根杠杆,其活动空间和灵活性都**增强,这也叫“资本思维”。今后的中国人必须深刻理解和运用“资本思维”这个工具。3、三种角色今后的社会,将只有以下三类人:第一,资源者(工薪阶层)。他们是资源的最直接拥有者,依靠出卖自己的资源生存,比如农民靠耕地、工人靠体力、医生靠技能、作家靠写作,还有老师律师等等。第二,配置者(企业家)。资源是谁的不重要,关键要有资源配置权。这类人依靠配置资源挣钱,从事资源的投入-整合-运营-产出工作,以企业家为主,创业者也属于此类。第三,资本家(金融家)。金融是社会食物链的最高环节,他们离资源最远,但是所有资源却统统归他们掌控,他们只躲在幕后玩操作游戏。比如孙正义投资马云,阿里巴巴上市使他大获成功。资本家无国界,他们可以控制全球资源流向;可以通过金融体系支配大量别人的资产。所以,一个社会的资源名义上都是资源者的,实际上都是资本家的。看一个人能量多大,关键是他能配置多少资源。按照这三种不同性质的角色扮演,今后的个人如何获得财富?无非只有三条渠道:出售资源、配置资源、掌握资本。(1)资源者(工薪阶层)“资源者”通过出售自己资源生存,也就是资源者的技能,即:时间+体力,这也是社会上分布最多的人群。所以一般普通人只能找一家企业工作,出售自己本身换来财富。然而普通人的时间、体力都是相差无几的,他们能够出售的资源都是差不多的,于是为了让自己的资源卖上好价钱,就只能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和熟练水平。所以,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人,要么通过读书获得更高、更稀罕的的技能价值;要么通过爱思考、会做人、大量实践提高自己实践能力。另外,对于“资源者”来说,还有天生稀罕资源,比如外貌。长的好看的普通人,可以在日常的婚配、工作、生活中获得很多额外的财富;如果长的好看再加上运气好就可以进入演艺圈,成为明星之后自己的资源就成了稀缺资源,资源的价格远远高于一般人!但是这类财富,可遇而不可求,只能靠运气。因此这个群体的绝大部分人都是社会的最底层,他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只为了能讨好领导或者老板,从而每月多领那么一点工资。当然他们也不用承担什么风险,生活最安逸。所以马云说那些月收入2——3万的人生活是最幸福的,就是基于这个角度考虑的。在中国的安徽、河南以及很多北方落后地区,依然还在遵循这种思维:父母总希望孩子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使自己的劳动力更加值钱。不过,这种“雇佣”关系越来越不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无论你是什么角色,必须学会主动解决问题,否则你存在的价值会越来越小,因此工薪阶层很快将成为社会的最底层。(2)配置者(企业主)这种人不是资源的直接拥有者,他们往往通过脑力去设计资源的配置,通过优化资源去赚钱,企业家就属于这一类。在奴隶社会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是“人力”(即:奴隶);封建时代的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是“土地”,而资本时代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是“资本”,资本的本质就是资源的配置。从定义上来讲,企业家是从事资源的组织、管理并承担经营风险的人。企业家的收入跟他配置的效率成正比,上不设限。但同时也要为自己的资源配置承担风险,下限就是破产。为什么很多人想去创业呢?就是因为他们想从第一类人努力攀爬到第二类人。一旦从“资源者”升级到“配置者”,就意味着不用再出卖自己的技能,而是开始经营自己的思想和智慧,人身和经济都实现了自由,从而实现人格上的自由。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资源者”都适合去创业。他们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眼光、魄力、创新力、机遇和资本。配置者是一个社会最重要的群体,他们的素质和数量决定了一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代表了生产力水平。配置者非常需要创新精神,所谓创新就是他们对新产品、新市场、新的生产方式、新组织的开拓以及新的原材料来源的控制调配。这里我们需要提到中国企业家的更新换代。30多年前,中国开始第一次改革开放,那时整个中国百废俱兴,当时的大环境就是最好的机遇,只要大胆出来闯荡的人,即使没有文化、没有见识,都成了企业家,这是当时的环境造成的。而如今,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深化,这个时候的中国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此时也对企业家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欧美和日本,企业家始终是社会的精英阶层才可以担任。而接下来的中国,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理想追求,以及对创新的深刻理解,很难再成为社会的“配置者”。因此,中国的企业家正在更新换代,一些90后创业者纷纷走近我们视野,很多老的企业家也自愿退出历史舞台,这是时代的发展,也是一种必然!观察一下周围,几乎每个人身边都有创业的经历,创业更是一场修行。创业者是链接上层和下层之间的桥梁,是整个社会的中流砥柱!它们加速了社会财富的流通,我们应该向每一个创业者致敬。(3)资本家(金融家)这个社会的财富,看似是属于分散的“资源者”的,实际上却是归“配置者”享用的。但在本质上,全部是属于资本家的!这是一个非常残酷是事实,我们今天却把它说穿了。资本家的定义是:以资本运作为业的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掌握了科技与运用的企业家们,能迅速的积累起巨额的财富,他们的企业对一个国家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些企业组成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于是形成了垄断,而这时的“企业家”开始坐在了幕后操纵这一切,演变成了“资本家”。“资本家”跟“企业家”的最大区别是:资本家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而是在幕后操纵企业宏观思路,企业的产品是各类快消品,而资本家的产品就是各个企业。通过投资、入股、并购、重组的方式,将一个企业的未来把控到自己手中,孙正义投资了马云,成全了阿里巴巴,马云就是企业家,而孙正义就是资本家。孙正义手里有N个马云,成了日本首富。再比如巴菲特专门坐在老家操纵他的布局,他也是资本家。所以,西方为什么叫资本主义社会?因为“资本”是度量和决定一切的标准。如果你有了1亿元的资本,你可以花一千万雇上这个国家最聪明的一批人,把你的资本从1亿变成2亿,你躺在床上就赚了九千万。而这一切,只因为你再从事资本运作,你只需要够聪明和有魄力,不需要有力气、不需要花时间、更不需要长得漂亮。我们需要明白的是:第3种人赚的钱就比第2种人多,第2种人赚的钱比第1种人多。因此,第1种人在努力进化到第2种人,而第二种人在拼命进化到第3种人。虽然目前这种进化已经越来越难了,但还不是没有希望,阶级的固化,其实就是指这种流动的减少。每个人都在玩命探索的方法,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败了。原因就只有两点:你的头脑有多聪明?你有多大魄力?剩下的就是看机会!那么还有打破的希望吗?当然有!有些文章,他们把社会描述的越来越绝望,认为阶层在固话。但是实际上,今后的社会是全开放的,资源流动的会越来越快。只要科技在进步,就会不断的有新鲜事物涌现,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从身边流动的新鲜资源进行取用,然后盘活!比如如果你一个普通人(工薪阶层),有一天你忽然想到了一个可以改变世界的idea,那你要问自己,你有没有这个资金去运作这个idea?如果没有,是不是可以把它表达出来,找有兴趣、有钱的人(资本家)来投资你去做呢?只要这个想法是合理的,自然就会有人赏识,然后你就成了第二种人(企业家),从而支配一群人去实现你的梦想,同时你也在为大家实现梦想。所以,知乎上有网友说:第一步,你要进行资本积累。你愿意打工也好,愿意自己做产品也好(有的人就自认为在创业了),先完成资本积累。这一步最重要,上班、摆地摊、开淘宝、做网站、做APP、、海外代购、开设计工作室、卖肉夹馍、给幼儿园摄影的等等等等,一句话,这步就是出卖你的个人资源,就看你卖不卖的上价了,多学习吧,即使不为了文凭;多辛苦吧,只要不是出卖健康。第二步:善用资本,用资本赚钱。怎么用资本赚钱?问你们个问题你们就明白了。如果你家开了个小饭店,每个月能赚1万,但是需要个厨师。你自己炒菜水平很高,如果自己当厨师,饭店每月净赚1万;如果雇佣一个厨师,每月花8千,饭店净赚2千。你怎么选择?答案:雇一个厨师!这样你只要能用每月一千利息的贷款,再盘下一个饭店,那个饭店也能净赚一千了。而你,只需要这样盘下100个饭店,每个月就能净赚10万,而你这时,却在国外旅游,成了第3种人。很多人一直在打工,他们没有成为第3种人,很好理解。就是因为:他自己做厨师,自己妹妹做服务员,自己的老妈管收银,仅此而已。所以,以后问自己怎么成为第3种人,就是一句话:“不要自己炒菜,雇一个厨师”。如果能用资本去赚1块钱,也比用出售自己的体力赚100块钱更符思维。另外,聪明和资本,如果你只具有其中一点,记得,要找只有另一点的人去合作,他们也在等着你。分享·交流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新闻总说中国人有钱,为何我们感觉不到》 精选六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现状:因人而异居多,个别谈判为主,老板不堪重负,员工抱怨不公。或者沿用多年一贯制的等级薪酬,不比贡献比年头,不比付出比关系。传统薪酬大都存在以下弊端:1、高保健、低激励;2、重数量、轻结果;3、重资历、轻能力;4、员工所得与企业效益无关。错误的薪酬理念充斥大脑:1、员工工资越低企业成本越低;2、薪资保密可以减少工资支出;3、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给得起工资,就不怕招不到人才。不考虑用人回报和能否留住员工,一味地给付低薪绝不是节约成本!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那些低工资的企业成本居高不下,反倒不如高工资的企业成本低。低工资企业招不进有能力的人,即使进来了也留不住。低工资企业成本高、员工流动性大、培训成本高。高工资企业则可能员工抢着进,进来稳定性也高,则招聘成本低,培训成本也低。一些优秀企业总结出“高工资是节省成本最有效的方法”。几年前,史玉柱回顾自己企业成长经历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过去下海到现在已经十好几年了,总结下来,给员工高工资的时候,实际上成本是最低的,公司的利润是最高的时候。如果用高工资,在你和他(员工)的这种关系上面,你是主动的。如果你比前面两个竞争对手工资就这么高一截,我坚信,一年之后你回过头来看,你的利润是最高的,你的成本是最低的。”笔者服务过河北一家企业,其历史也有二十多年了。企业负责人也说过这样的话:“我为什么要实行高工资?高工资才能吸引优秀人才。工资低了,你不炒员工,员工早就把你炒了。员工炒企业是弱化人才队伍,企业炒员工就是优化人才队伍”。其实,最先总结“高工资是节省成本最有效的方法”这一经验的是百年前的福特汽车公司。1914年,美国工人平均工资为每日二至三美元,面对“招工难”,福特公司反其道而行之,实施了每日五美元工资制,并且率先将每日九小时工作时间调整为八小时。福特后来总结说:“我们想支付这些工资,以便公司有一个持久的基础。我们为未来而建设,低工资的企业总是无保障的。为每天八小时支付五美元是我们所做出的最好的减少成本的事情之一。”“低工资的企业总是无保障的”,福特公司的告诫值得中国企业家深思!让员工的收入与他创造的价值挂钩,而不是与时间挂钩、不是与职位挂钩,那么当员工工资越高的时候就是企业利润越高的时候。企业必须建立全新薪酬管理理念,建立全新的员工观。有什么样的员工观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我们必须坚信“员工是企业财富创造的主体”。相信企业关心员工,员工才会回报企业。没有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朝鲜绑架多少中国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