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中国不允许藏族人出国这类游戏,为什么北方某些地

让北方的一些闲散劳动力,到南方一些城市从事一些无体力的劳动,挣到一笔原始资金,回到家乡,以点带面,发展当地经济。这句话是谁说的?谢谢!
宏观调控即是指以宏观经济目标及政策为导向,国家行政职能部门以行政、经济等手段,为达到某种目的和意义而采取的措施,它是一种正常的经济政策和手段。
或许很多朋友还清...
答: 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研先后参加的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九五”攻关项目“远程教育管理技术,“十五”科技攻关项目“课件制作与智能答疑工具”,教育部现代远程...
答: 学聘网是中国最权威的教育培训与招聘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内容涵盖各类考试信息,学习资源,培训学校信息,课程信息,提供最全面的学习考试资讯和教育机构,课程分类信...
答: 任何科学有效的教育,必须要适合被教育者自身的发展需要
答: 没必要去考。我儿我打算四岁再开始教他认字。学西方的,要还小孩一个快乐的童年。
每家运营商的DNS都不同,而且各省的也不同。你可以问问你的网络提供商,他们会告诉你的。(也可以通过分别访问域名和IP来检查DNS是否正常,访问域名不行,而访问IP可以,则说明DNS设置不对)
另外,如果ADSL-电脑没问题,一般ADSL-路由器也没问题的。而且采用ADSL拨号的话,DNS可以不设置的,拨号成功后会自动取得DNS服务器。
问题可能出在路由器设置上。进去检查一下吧。看看上网方式,上网用户名密码是否正确。
(有个问题要注意一下,有些地方的运营商会限制使用路由器或者限制接入数量,一般是采取绑定网卡MAC地址的方式,如果路由器设置都正常,试试路由器的MAC地址克隆功能,把电脑网卡的MAC复制过去)
海鸟的种类约350种,其中大洋性海鸟约150种。比较著名的海鸟有信天翁、海燕、海鸥、鹈鹕、鸬鹚、鲣鸟、军舰鸟等。海鸟终日生活在海洋上,饥餐鱼虾,渴饮海水。海鸟食量大,一只海鸥一天要吃6000只磷虾,一只鹈鹕一天能吃(2~2.5)kg鱼。在秘鲁海域,上千万只海鸟每年要消耗?鱼400×104t,它们对渔业有一定的危害,但鸟粪是极好的天然肥料。中国南海著名的金丝燕,用唾液等作成的巢被称为燕窝,是上等的营养补品。
根本就没有正式的国际驾照,如果到国外开车,正式的程序:
1、到公证处办理驾照的公证书,可以要求英文或者法文译本(看看到哪个国家而定);
2、拿公证书到外交部的领事司指定的地点办理“领事认证”,可以登录外交部网站查询,北京有4、5家代办的,在外交部南街的京华豪园2楼或者中旅都可以。
3、认证后在公证书上面贴一个大标志;
4、有的国家还要到大使馆或者领事馆盖章一下。
偶前几天刚刚办过。
关于三国武将的排名在玩家中颇有争论,其实真正熟读三国的人应该知道关于三国武将的排名早有定论,头十位依次为:
头吕(吕布)二赵(赵云)三典韦,四关(关羽)五许(许楮)六张飞,七马(马超)八颜(颜良)九文丑,老将黄忠排末位。
关于这个排名大家最具疑问的恐怕是关羽了,这里我给大家细细道来。赵云就不用多说了,魏军中七进七出不说武功,体力也是超强了。而枪法有六和之说,赵云占了个气,也就是枪法的鼻祖了,其武学造诣可见一斑。至于典韦,单凭他和许楮两人就能战住吕布,武功应该比三英中的关羽要强吧。
其实单论武功除吕布外大家都差不多。论战功关羽斩颜良是因为颜良抢军马已经得手正在后撤,并不想与人交手,没想到赤兔马快,被从后背赶上斩之;文丑就更冤了,他是受了委托来招降关羽的,并没想着交手,结果话没说完关羽的刀就到了。只是由于过去封建统治者的需要后来将关羽神话化了,就连日本人也很崇拜他,只不过在日本的关公形象是扎着日式头巾的。
张飞、许楮、马超的排名比较有意思,按理说他们斗得势均力敌都没分出上下,而古人的解释是按照他们谁先脱的衣服谁就厉害!有点搞笑呦。十名以后的排名笔者忘记了,好象第11个是张辽。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现在通常看到的《三国演义》已是多次修改过的版本,笔者看过一套更早的版本,有些细节不太一样。
隐睾是男孩较常见的生殖器官发育异常,如果不及时发现,延误治疗会影响生育,对孩子的一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应引起家长的重视。
胎儿出生后,睾丸自腹膜后腰部下降,于7—9个月时降入阴囊,出生时未下降者亦多在出生后短期内降入阴囊。睾丸下降不全,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胎儿期将睾丸向下牵引的索状引带异常或缺损,睾丸便不能自腰部下降到阴囊;二是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致使睾丸对促进性腺激素反应不敏感,失去激素对睾丸下降的动力作用;三是母体的下丘脑产生的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使脑下垂体分泌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它们作用于胎儿睾丸的Legdig细胞产生睾丸酮,胎儿生长过程中,如果母体缺乏足量的促性腺激素,亦可影响胎儿睾丸下降的动力作用。
在夏季,宝宝出痱子是最常见的现象。如果孩子出了痱子,相信大多数家长都有自己的小方法来处理。一般来说,首选的方法是给孩子洗澡和涂抹痱子粉。虽然这种方法很有用,但要注意一定要在给孩子洗完后涂抹才能有很好的效果。同时要注意给孩子穿少点、勤换衣、多喝水。
若孩子痱子较严重,甚至有抓烂的现象,或出现脓痱,民间叫“马痱”,用痱子粉就用处不大了。下面介绍一个中药偏方,对于马痱可起到很好的效果。
方子:黄柏30克,生地榆30克,煎后放温,然后清洗局部,没有严格的浓度限制,可用纱布湿敷一会儿,每次5分钟左右,每日三次。
智力是由思维能力、想象力、记忆力、观察力、操作能力组成。我们说饮食对聪明的影响,其实是说饮食对这几个能力的影响。
1.不饱和脂肪酸
脂肪中的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DHA、EPA等不饱和脂肪酸,对脑细胞的发育和神经的发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缺乏的话,很容易引起智能发育存在缺陷,永久性损害大脑功能。富含食物:亚油酸、亚麻酸存在于核桃等坚果类食物中。DHA广泛存在于海产食物中,特别是深海鱼。在鱼眼球附近的脂肪组织DHA尤其丰富。
卵磷脂是构成脑神经组织、脑脊髓的主要成分,当卵磷脂被消化之后,在大脑里合成胆碱,大脑里的胆碱含量越高,神经传递就越快,机体的思维也随着加快,记忆力也会更加牢固。当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孕妈摄入的卵磷脂是否足够就已经影响到胎儿的大脑发育。卵磷脂可以促进大脑神经系统与脑容积的增长、发育,因为卵磷脂在人体不能自行合成,只能从食物中摄取。
富含食物:蛋黄、大豆、猪脑、猪肝、小麦胚芽、蘑菇及花生、芝麻和核桃。
蛋白质是脑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如果蛋白质的供给不足则可影响脑细胞的新陈代谢,使婴儿智力发育受阻。含蛋白质的食物经过消化后,人体将其构成自身的蛋白质。蛋白质是是脑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又是脑细胞兴奋和抑制过程的物质基础,它对人的语言、思考、记忆、神经传导、运动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富含食物:鱼、肉、动物内脏、牛奶和奶制品
铁:大脑的一切活动有赖于氧气的供给,氧气供应充足,大脑活动的频率也就越高,反应随着加快,效率提高,而铁是运送氧气的重要参与者,所以如果缺铁的话,会导致运输给大脑的氧气减少,进而影响到大脑功能。富含食物:肝脏、蛋类、动物血及菠菜等。
锌:在人体中,锌是分布最广泛的必需微量元素,也是细胞内最丰富的微量元素。缺锌可致脑DNA和蛋白质合成障碍,使大脑功能不全,影响小儿智力发育。锌能使大脑精力集中,思维敏捷,同时记忆和信息的储存功能都随着增强。
5.维生素BCE
维生素类对智力的作用,是使大脑将食物营养变成智力活动的能量。没有它们,再好的营养成分也不能造就聪明的孩子。
维生素B族:人的神经系统对缺乏维生素B类尤其敏感。它们能够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促进脑部血液循环,进而提高智力。维生素B1有维护智力和促进智能活动的功能,如果缺乏,会导致神经细胞衰退,功能变弱。维生素B12是维护智力的营养素之一。叶酸有助于促进其脑细胞生长,并有提高智力的作用。
维生素C:它是神经传递介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脑接受外来刺激、向外发布命令的是否灵敏,都有赖于它的支援,它能防止脑细胞老化。
维生素E:保持脑的活力,避免大脑早衰,是大脑的保护剂。
6个月以下婴儿的胃容量相对较小,如果额外补充水分,很可能就影响到喝奶量,进而减少其他养分的摄取。因此,只要宝宝没有患上水分容易流失的疾病,一般不建议给宝宝补水。
未添加辅食的宝宝
一般来说,只要宝宝的进食状况正常,就不需要再额外补充水分,除非在天气非常炎热、室内没有空调的情况下,才可以补充少量开水。
添加辅食的宝宝
就6个月之后的婴儿来说,多半已经开始接触奶水之外的其他辅食,水分摄取的来源更加丰富。因此,可以在宝宝进食后或两餐之间补充少量开水,这样能够帮助宝宝清洁口腔,也有益于牙齿健康。
宝宝患了佝偻病和营养不良,会妨碍乳牙的发育和生长,佝偻病的发生往往与宝宝出生后日照不足有关,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够促使人体皮肤中一种叫7-脱氢胆固醇的物质转化为维生素D,而维生素D是促进骨骼和牙齿发育必不可少的物质,营养不良往往是由于喂养不当引起的,比如单纯给宝宝喂牛奶和米糊类食物,不按时添加辅食,就很容易造成宝宝体内维生素D缺乏和严重营养不良,为使宝宝乳牙正常地发育生长,就应防治佝偻病和营养不良。
因此,在这一时期除全面加强营养外,还应特别注意添加维生素D及钙、磷等微量元素。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多抱宝宝去户外晒太阳,因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太阳中紫外线照射可转变为维生素D3,是人体所需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
成都武侯区办理新公司营业执照需要什么资料?接着就应该确定好公司的经营范围。在成都办理营业执照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大多数朋友都会选择工商代理机构进行代理。成都武侯区办理新公司营业执照的流程如下:1.办理企业名称核准第l一步:咨询后领取并填写《名称(变更)预先核准申请书》、《投l资人授权委托意见》,同时准备相关材料; 房屋提供者应根据房屋权属情况,分别出具以下证明:(1)房屋提供者如有房产证应另附房产证复印件并在复印件上加盖产权单位公章或由产权人签字。
在成都锦江区注册新公司办理营业执照需要准备什么?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登记应提交的文件、证件:(1)《企业设立登记申请书》(内含《企业设立登记申请表》、《单位投l资者(单位股东、发起人)名录》、《自然人股东(发起人)、个人独资企业投l资人、合伙企业合伙人名录》、《投l资者注册资本(注册资金、出资额)缴付情况》、《法定代表人登记表》、《董事会成员、经理、监事任职证明》、《企业住所证明》等表格);(3)法定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报告;
之所以要进行家具拆装,很多的时候都是因为我们要进行搬家的事情,否则我们不会无缘无故的在家里面对家具进行拆装的,那么为何在我们搬家的时候就要进行拆装呢,到底我们这样来做是有哪些好处呢?宁波蚂蚁搬家公司提供拆装家具服务! 家具拆装对我们整个搬家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只有我们充分的重视这些不同的影响,并且在这个时候能够好好的拆卸,那么最终整个家具的搬运过程就会更加的轻松了,否则你会发现整个过程中你会 遇到很多的麻烦了,可能还会造成一定的损失。
成都高新区公司办理企业年报审计报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第二步,判断和运用重要性水平,主要是将被审计单位未调整不符事项汇总表与会计报表层次或账户余额层次的重要性水平进行比较,据以确定未调整不符事项对会计报表的影响程度。注册会计师确定审计差异之后,一般应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建议其做出相应的调整,如果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那些重大差异,注册会计师必须考虑改变审计意见和在审计报告中如何反映的问题。4 聘用、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情况。5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工资(含各种津贴、补贴等)、奖金分配情况,以及公司职员平均工资水平。
成都天府新区注册的个体工商户不经营了营业执照需要注销吗?成都公司注册以后,如果不按时进行纳税申报,不按时进行企业信息公示,不经营的公司不及时办理注销手续,公司就会存在信用污点,如果情况更加严重的话,公司法定代表人、股东、董事、监事、经理等人员的身份证号码都会上黑名单,个人征信记录也会有污点。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社会征信管理。主要有以下两大类:一类:企业违法,企业将面临的处罚不按时进行企业信息公示,企业会上工商异常经营名录,并向社会公示。
正在加载...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为什么有些西方发达国家不能接受中国的崛起? - 知乎<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034,736分享邀请回答1.6K15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5.2K51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图片】求问,这是百合吗?【花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50,109贴子:
求问,这是百合吗?
感觉和百合花像,但又不像,求解
不是百合,是朱顶红
荒废的菜园。。。这朱十多年了
土朱洋珠有什么说法吗?
帮顶,啦啦啦,顺便来蹭个经验。十五字~
朱顶红正在开启牛逼模式 请稍后…. ▉▉▉▉▉99.9%正在加载牛逼模式...............出现错误,系统已崩溃。正在返回逗逼模式………….....
朱顶红土朱洋朱区别就是:土朱引进较早,早已适应国内气候,可以地栽,甚至北方某些地区冬天可以室外过冬。土朱几乎不退化或者退化很慢。而洋朱大多为新培育品种,不适合放养,品种虽多,退化很快。
白肋朱顶红
朱顶红的一种
白肋朱顶红 不算洋朱
能给我一个开花球吗?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推 荐 游 戏
您当前的位置:
自古以来,南北方在各方面都争议不断。北方幅员辽阔人杰地灵,南方山清水秀物华天宝。南方人觉得咸粽子是王道,北方人觉得甜粽子是真爱。互相都觉得对方是“异端”!而如今南北的战火已经蔓延到了MOBA游戏中!日前,就有北方玩家受不了这种争论,直接剪辑了一支视频,公然挑衅南方玩家就是\r\n “菜鸡”!用“行动”来证明北方的强势。
《火炬之光》(I/II)系列由前暴雪娱乐北方总裁,被誉为“暗黑之父”的 Max Schaefer创建的知名游戏工作室Runic Games制作,是非常出色的的ARPG游戏。《火炬之光》移动版沿袭了《火炬之光》系列的美式卡通风格和众多经典玩法,自公测以来,获得了App Store和安卓各大渠道的大力推荐,适逢新年将至,《火炬之光》将在1月24日迎来首次更新,新宠凤凰降临,盛大的新春活动“夏兰之春”也即将在1月26日开启。
要论目前互联网行业中流量变现最强的行业,除了电商,就是游戏,而业界又普遍流传着一种“北上”的互联网圈讲概念、“广深”的公司讲实干的说法,北方的游戏企业想法新颖,擅长于讲故事,但广东的游戏企业却脚踏实地地做着实事,闷不吭声地赚着大钱。据《2016广东游戏产业年度发展报告》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游戏市场收入达到244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其中,广东游戏营收达到1345.2亿元人民币,占全国游戏收入的73.4%,甚至在全球的收入占比都达到17.5%,广东省人均游戏消费852元人民币。
《火炬之光》(I/II)系列由前暴雪娱乐北方总裁,暗黑破坏神之父Max Schaefer创建的世界顶级游戏工作室Runic Games制作,被誉为世界最出色的ARPG游戏之一,游戏中独特且极致的随机地图隐藏区域、随机精英怪等精髓玩法都是正统暗黑精神的诠释。《火炬之光》移动版继承了端游的诸多玩法,自上架App Store以来,不仅收获苹果推荐,此前曝光的部分精彩CG也让人大呼过瘾。这款备受期待的国际大作终于将要正式公测,今日,《火炬之光》移动版震撼开启全平台公测,由国外顶级制作团队制作的CG大片完整版也在今
北方游戏&《火炬之光》(I/II)系列由前暴雪娱乐北方总裁,暗黑破坏神之父Max Schaefer创建的世界顶级游戏工作室Runic Games制作,被誉为世界上最出色的ARPG游戏之一,游戏中独特且极致的随机地图隐藏区域、随机精英怪、随机装备等精髓玩法都是正统暗黑精神的诠释。《火炬之光》移动版继承了端游的诸多玩法,自上架App Store以来,收获了App Store首页“著名游戏推荐”,新游推荐、游戏类banner等多个位置推荐,这款经典IP的高品质手游终于将于1月12日正式开启全平台公测。
《火炬之光》(I/II)系列由前暴雪娱乐北方总裁,暗黑破坏神之父Max Schaefer创建的世界顶级游戏工作室Runic Games制作,被誉为世界最出色的ARPG游戏之一,游戏中独特且极致的随机地图隐藏区域、随机精英怪、随机装备等精髓玩法都是正统暗黑精神的诠释。《火炬之光》移动版继承了端游的诸多玩法,自公布以来,收获赞誉无数,今日,这款备受期待的大作,终于正式向iPhone和iPad用户推出,在App Store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独家首发,由海外顶级制作团队制作的游戏CG也在今日震撼曝光。
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大部分地区都迎来了冬日初雪。阳光也温暖不了冬天的寒冷,此时大家都需要温暖伴随过寒冬。ppwan游戏异时空魔法大作《风色轨迹》奖励不断,各种福利玩法带你过暖冬!
你在南方的艳阳里露着腿,她在北方的暖房里望雪飞,我在不南不北的江浙沪冻成鬼。孩子你需要一点温暖!ppwan游戏异时空魔法大作《风色轨迹》感恩节温暖送礼进行中,天天登陆天天领券,奢华商城任性购,十项全能甜蜜婚礼,风色回馈感恩出炉!
北方一到冬天,雾霾天就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好消息是冷空气来了吹散了雾霾,坏消息是天更冷了,不止是北方,连南方都做好迎接最强冷空气准备。那些崇尚速度与激情的伙伴,你又该如何呢?还是愉快的宅在家里感受短袖暖气空调包围的同时,来ppwan游戏异时空魔法大作《风色轨迹》,速度与激情永不落幕!
北方游戏&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想来应该没有人会拒绝美人的,在8090红名传说里一样,不但给你机会护送美人,还能获取很多奖励哦!话不多说,接下来,就跟小编一起来游戏里看看护花之旅的玩法!
玩游戏开G已是屡见不鲜,7月26日下午,贴吧小吧离夜天下举报,称有主播在斗鱼平台直播开图,北方2区,ID:机智亮. 斗鱼房间名:纷争各种1V9,嘘,我有高科技!
不知不觉七月已到月尾,大雨也从南方下到了北方,若是你有飞天御地的技能,是不能让灾难损失更小,就算大雨让整座城市倾倒,你也能一技绝尘守护众生!今天小编给各位带来的正是ppwan游戏由正版小说授权改编页游仙侠大作《花千骨》四大技能揭秘,助你平步青云,为爱逆战!
由官方正版授权改编,萌乐网2016首款“轻回合制”IP新游《芈月传》,通过轻目标、轻任务等“轻”设定,打造出诸多“IP+轻回合”玩法。游戏中,匈奴入侵玩法需要玩家扮演秦国大将的角色,在芈月的指示下抵御匈奴入侵。击退这些北方戎狄部落即可夺取他们手中丰厚的宝藏哦!话不多说,赶紧跟着juxia.com小拜年一起去看看吧!
由官方正版授权改编,萌乐网2016首款“轻回合制”IP新游《芈月传》,通过轻目标、轻任务等“轻”设定,打造出诸多“IP+轻回合”玩法。游戏中,义渠战场副本让玩家回到当年风云变化的北方义渠国,与芈月一同征战边疆沙场,平定义渠叛乱。话不多说,快一起去看看吧!
北方游戏&第十五届中国(北京)动漫游戏嘉年华(IDO15)由中国动漫游戏爱好者联盟、北京中科汇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由北京中科汇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将于4月3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此次漫展将动漫、游戏、音乐、明星、coser、VR等多种文化汇聚于此,打造北方最大、最好玩的动漫游戏狂欢节。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道是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汤圆,而作为游戏达人,不管是北方或是南方,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当然少不了到游戏中畅玩一番!37《秦时明月》不仅在这一天准备了丰厚的奖励回馈玩家,游戏中还增添了许多新玩法等待你来探索,而其中最为突出的部分就是个性鲜明的英雄,趁着佳节,让我们一起来品尝这一道“元宵英雄汤”。
“雪~一片一片一片一片一片”,现在北方各地都在晒着鹅毛大雪,南方湿冷天气侵袭,更是有网友发帖对比到底南方和北方哪里更不好过,可谓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以小编看来啊,与其说哪里冷,倒不如送温暖来的实在。这不,小编这就为大家选了让人热血沸腾的传奇类的游戏《刺影传奇》!
提及2015年手游行业关键词,很多人会想起那个I打头的英文缩写,但更多人却是会想起一个季节,寒冬。不像中国的天气,在南方会中暑在北方会感冒。手游的寒冬却是如当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将整个国内市场从市场到资本层面都冻成了另一个S打头的英文单词。但就在很多人选择解散公司,很多人羡慕大企业有余粮的时候,却还有这么一家叫咸鱼游戏的公司,不仅实现了逆流而上,更是快步前进,走出了这个寒冷冬天。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北方匈奴屡次进犯边境,对中原大地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也引的无数有志男儿誓要与之血战到底。大黑游戏《战痕天下》强势曝光的胡服骑射玩法,就可以让玩家在安定边境成为民族英雄的同时,还能获得大量的奖励。如果你想要这样的体验,现在就可以一起去看看。
北方游戏&穿梭在“时空隧道”,我们不断领略着“欢动中国”的惊艳魅力,“欢动中国”这场由大玩家超乐场主办的第2届游戏动漫嘉年华首站广州大区赛已顺利谢幕,而另外一场贯穿夏秋、吸引近百万玩家参与的北方大区赛即将于7月26日在北京拉开帷幕。
三月的天说变就变,前几天还温暖入夏,今个就又寒风细雨阵阵起。路边桃花昨个开的正艳,今天就被雨打的铺了一地。不过北方还在寒冬的余劲中缓步不过神,新闻里还说南北冰火两重天,话不扯远,看着这天气如此琢磨不透,咱们还是来游戏里感受一下激爽的热血氛围吧!
嘻游G游戏平台是由北方新媒体旗下GTV游戏竞技频道与世纪中正文化传媒于2009年底开发,2010正式上线的一个整合了多款在线游戏的娱乐平台,平台提供多达数十款的精品网页、大型MMO和休闲类的在线游戏服务。现嘻游G由于各种原因将停止运营。
轻快狩猎,单手屠龙!日本COLOPL研发,游族网络代理的四人共斗ACT手游《猎龙计划》正式登陆国服,并将于今年12月开启封测。在《猎龙计划》游戏中你将扮演一名猎人,利用各种不同武器与队友协力作战打败怪物;而游戏外的你只需单手操作,便可享受狩猎的快感。这一次《猎龙计划》为你重新定义共斗ACT!
3D休闲竞速赛车手游《疯狂飞车》已于9月28日正式上线支付宝,震撼开启安卓不删档计费测试!想要体验老司机组团飙车的快感吗?那就快来玩《疯狂飞车》吧!小编身边总会有朋友在问我这款游戏到底哪里好玩呀?为何让你这么上瘾呢?!鉴于此小编就所列出10个可以爱上《疯狂飞车》的理由,让你一次爱个够!
北方游戏&真3D神话史诗巨作,37《蛮荒战神》今日开启荣誉公测!打造划时代的ARPG页游标杆,采用先进自研3D引擎技术,使游戏实现近3D端游品质视觉效果,为玩家呈现出一个恢弘庞大的上古神话世界。
元首的愤怒红遍大江南北,昔日二战早已远去,今天欢乐园《第一舰队》二战风云再起,带领我们重回那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激情岁月,体验超燃热血海战!快来与我一起感受那专属于专属于战争世界的残酷、使命与光荣!
说到当前直播行业最热门的手游直播,不少人都会摇摇头:相比这批端游主播,09是浙江大学毕业,miss海南大学会计专业,而手游因为门槛低,主播们年龄相对都较小,因而谈到学历,除了之前《王者荣耀》有个嗨氏的四川大学能扛起半边天,嗨氏做假被拆穿之后,别说家长,连小朋友们都不再相信所谓“天才主播学习游戏两不误”了。
和班尼特福迪一起攻克难关是最近在直播中火起来的一个小游戏,这个游戏具有非常高的游戏难度和魔性的游戏玩法,这个游戏难倒了不少的知名游戏主播!下面为大家带来通关攻略技巧,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三国杀北地王刘谌全方位攻略
北方游戏&小小航海士北海怎么跑商呢?小小航海士北海怎么赚钱呢?下面聚侠小编为大家带来小小航海士北海跑商赚钱攻略。(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全文阅读
友情提示:由于全文阅读字数较大,页面加载很卡很慢,建议返回 -
- 流畅阅读本书!
&&&&&&&&全本小说TXT电子书免费下载尽在 http://www.kenxing.com 啃星书库
&&《面子》
&&作者:黄光国/胡先缙【完结】
&&
&&
&&
&&
&&  第一部分
&&  自序:探索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
&&  这本《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总共收录了九篇论文,其中五篇曾收在《中国人的权力游戏》一书中,此书1988年由台湾巨流图书公司出版。《中国人的权力游戏》出版之后,市场反应非常好,重印了十余次,在台湾的社会科学界算是相当难得的一项成绩。最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意在祖国大陆出版此书,我稍微调整了原书的内容,并添加了四篇论文,希望这本书不仅能够保留原书的精华,而且能够反映近几年来个人学术思想的发展和变化。
&&  这本书中,最重要的一篇论文是《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是我开始学术生涯的一篇关键性作品,也就是西方人所谓的masterpieceofwork。我在1976年自夏威夷大学获得学位后,回到台大任职,一面教书,一面从事研究工作。从1980年起,在“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的资助下,我开始研究“台湾家族企业的组织形态”,从而注意到家族企业的许多特征,诸如:集权式领导、任用自己人、缺乏规章制度等等。令我极感困惑的一个问题是:家族企业为什么会呈现出这种特殊的组织形态?思考许久后,我想到“社会交易理论”中所说的社会行动的基本形态,因此开始尝试运用流传在中国社会中的人情、关系、面子、报答等概念,来建构一个解释中国人社会行为的理论模式,并撰成《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一文,在1983年3月香港中文大学举行的“中国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上宣读。其后,我又将这篇论文写成英文,经过几度的扩充、修改后,刊登在1987年元月份出版的《美国社会学刊》(AmericanJournalofSociology)上。
&&  2002年,Li和Tsui在《亚洲太平洋管理学刊》(AsianPacificJournalofManagement)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对1984年至1999年间在20种主要国际学术期刊上所发表的有关华人社会中组织管理之研究论文,作为其引用文献之分析(citationanalysis)。结果显示:我的这篇论文被引用的次数名列第五。
&&  个人以为,这篇论文所描述的社会行为,可以说是在儒家伦理影响下,个人深层心理结构的一种反映。运用这套理论架构,可以解释我们在各种不同中国社会中所观察到的诸般现象。我编订本书的主要目的,便是想说明这一点。这本书收录的几篇论文,有些是我自己或我的研究同人所写的,有些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其主要内容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补充“人情与面子”一文之不足;另一类则是在说明“人情与面子”的理论模式在各种不同社会中的体现。胡先缙女士的《中国人的面子观》属于第一类,这篇论文最早刊登于1944年出版的《美国人类学家》(AmericanAnthropologist)第46卷,可以说是相当“古典”的一篇论文。然而,这篇论文将中国人有关“面子”与“脸”的概念作了极为详尽的描述与分析,对这两个概念的厘清,有相当大的助益。因此,我特地将其译成中文,收录于此。
&&  我一直认为,“人情与面子”一文中所描述的社会行为是中华文化社会心理“深层结构”的反映。这篇论文中所描述的行为模式,是中国人社会行为的“基型”:不论是在哪一个时代,在任何华人社会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行为模式的体现。1988年,我以“人情与面子”的理论模式为基础,用结构主义的方法,分析儒家思想的内在结构,出版了《儒家思想与东亚现代化》一书;1995年,我又用同样的方法,分析道、儒、法、兵的中华文化传统,并出版了《知识与行动:中华文化传统的社会心理诠释》一书。接着,我又以这些研究作为基础,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华人社会中的脸面与沟通行动》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完成的作品,旨在说明,华人如何以各种与“脸面”有关的语言,和他人进行社会互动。
&&  在“人情与面子”的理论模式中,我将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区分为“情感性关系”、“混合性关系”和“工具性关系”三种。这种分类方法固然有其理论建构的特殊用意,可以解释中国社会中许多独特的现象;然而,这种分类法并不能尽述中国社会中“关系”一词的丰富内涵。Jacobs的《中国政治联盟中特殊关系的初步模式》一文的主要宗旨,虽然是在说明台湾地方政治人物如何利用各种不同关系来结合派系,不过文中却详细分析了存在于台湾乡村社会中的各种关系。因此,本书收录此篇论文,一则可以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混合性关系”的内涵,再则也可以说明台湾民间社会中的政治人物如何运用“人情与面子”的机制来争取政治资源。
&&  从“结构主义”的观点来看,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由文化之“深层结构”所展现出来的社会行为也会有所变化,不过其“基型”却是万变不离其宗。阐明这一点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分析历代小说中所描述的社会行为。《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中写得非常生动的一段故事,因此我特地以之作为材料,用来分析科举制度下的权力游戏。当然,“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登科中举不过是传统文人进入政府官僚体系的第一步而已,在传统帝制中国的官僚组织中,我们也可以隐然看到“人情和面子”这套体制的运作。Sterba的论文《帝制中国官僚体系中的暗盘管理》将有助于读者了解:帝制中国的官僚制度如何为“人情与面子”的权力游戏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舞台”。
&&  从清朝末年张之洞等人发起洋务自强运动以来,中国的历史发展一直是在寻找国家现代化的道路。许多主张“新文化运动”的青年曾经高举“思想革命”的大旗,将东西文化划为两截,将传统和现代视为互不相容的两个极端,一面从西方请来“德先生”和“赛先生”,一面猛烈批判传统文化,主张“打倒孔家店”、“把线装书扔进茅厕坑”,使人们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根本的怀疑。到了20世纪70年代,“东亚四小龙”的经济奇迹使得海外的华人知识分子深深体会到,必须重新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于是,许多知识分子开始从社会科学的不同视角,探讨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在各种不同社会组织中的展现方式。研究此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便是到“现代的”企业组织中,从事社会学或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在《中国式家族企业的现代化》一文中,我曾试图从“家族式企业组织”之理性化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并对近年来引起国内外学界热烈讨论的韦伯学说提出个人的几点看法。这篇论文曾很清楚地指出,符合个人自利动机的理性化企业制度,才是抑制“人情与面子”之机制运作的有效途径,也才能使刻苦耐劳、努力工作以及人际和谐等儒家的传统优点发挥出来。
&&  从20世纪80年代之后,有许多华人社会学者及社会心理学者不断地投入此一主题之研究。《儒家关系主义与华人企业的组织文化》一文回顾了此一阶段的重要研究,一方面提出一个概念架构,将华人社会中常见的企业组织形态作社会学的分类;一方面提出一个理论模式,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说明华人企业组织文化的特色。
&&  从西方主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以上各篇论文的研究取向和一般西方社会心理学教科书所呈现出来的研究取向,有极大的不同。然而,当我们针对某种特定社会行为的范畴建构出适当的理论模式之后,我们也可以之为基础,用主流社会心理学的实证方法,从事量化研究。《道德脸面与成就脸面:儒家社会中的依附性自尊》一文,回顾了我的学生所完成的一系列研究,旨在说明,如何用主流心理学者所主张的量化方法,从事有关“面子”的实证研究。
&&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我深深体会到,华人社会中科学研究水准低落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者对于西方的科学哲学缺乏相应的理解。因此,我下定决心,研究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2001年,我出版了《社会科学的理路》一书,介绍实证主义、后实证主义、结构主义、诠释学和批判理论等五种主要学术研究典范在20世纪的发展。2000年,我获颁“教育部”的“国家讲座”的头衔。在当年的中华心理学会年会上,我以《多元典范的研究取向:论社会心理学的本土化》为题,发表主题演说,说明我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和科学哲学之间的关系。现在将此篇论文一并收入此书,希望帮助读者一方面了解我的研究取向,一方面了解科学哲学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  
&&  第一部分
&&  第1节 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
&&  西方有关人际行为及交易法则的研究应当扩大其视野,不应单只假设每个社会的社会化都是要求个人依据自我的利益做出理性的决定。最近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社会与其他类似的社会所遵循的法则与西方迥然不同。这些社会十分重视“报”的规范,这些规范又因人们在差序性“关系网”中所处的相对位置、彼此间“义务”的性质以及双方长期刻意操作面子及其他观念所造成的义务不同而有所改变。这些特殊的文化象征以及有权力的领导者在历史上长期垄断有价值的资源,可能有助于解释这些行为形态的产生。有些外来的力量可能使它们发生变化,可是同时也有一些因素会使这些行为形态不因政治及经济环境的变迁而有所改变。
&&  长久以来,强调社会和谐性及人际关系的合理安排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文化最显著的特性之一(Abbott,1970)。许多社会科学家曾经注意到,在中国语言中有些本土性的概念常为人们用以定义人际关系之安排的合理性。他们曾经试图阐释诸如“人情”(金耀基,1980)、“面子”(Ho,1974;Hu,1944;KingandMyers,1977)、“关系”(乔健,1982;Jacobs,1979)与“报”(文崇一,1982;Yang,1957)等本土性概念的意义及重要性,他们的努力对于深入了解中国人的社会行为的确有所贡献。不过,以往的研究大都偏重于厘清其中一两个概念,而未曾整合这四个概念。
&&  本论文的目的,是以社会交易理论为基础,发展出一套理论架构来解释这些概念之间的动力关系。笔者认为,这个理论架构不仅描绘出中国社会中社会行为的原型,同时也可以作为解释大多数文化中社会互动过程的一般性模式,尤其适用于“集体主义”的文化。许多研究“正义理论”的学者主张,在群体里,人们经常根据三种法则来进行社会交易或分配社会资源,它们是“公平法则”、“均等法则”和“需求法则”。
&&  “公平法则”认为每个人都应当依其贡献比例的大小,获得相当的报酬。在“以经济生产力为主要目标的利益导向的情境中”(Deutsch,1975,P.143),在“接受者的主要责任是有效率地完成工作”(Leventhal,1976b:P.216),或者当“互动双方不把对方当做个人,而只要考虑彼此所扮演的角色关系”时(Lerner,),此一法则最常为人所引用。
&&  “均等法则”不管每个人客观贡献的大小,要求大家一律平均分摊利润及损失。它适用于重视分工合作、团结和谐的情境下,强调“促进或维系和乐之社会关系”的场所(Deutsch,1975,P.146),当“接受者之间的和谐及团结十分重要”的时候(Leventhal,1975a:P.218),或者当个人视对方为“人”,而不是某一社会地位之占有者的时候。
&&  “需求法则”认为利润、成果或其他利益的分配应该满足接受者的合理需求,而不管他们个别的贡献大小。它适用于一个亲密的社会团体中,每个成员均热中于“促进团体的福利与发展”的情境(Deutsch,1975),“成员间关系非常亲密的时候”(GreenbergandCohen,1982;Lerner,;Leventhal,1976a),或者个人和他人间感情深厚而有亲密的“同一关系”时(Lerner,)。
&&  笔者虽然同意这些行为的法则几乎是普遍适用于任何文化的,然而笔者认为,它们仍然不足以解释我们在某些文化中观察到的令人疑惑的行为现象。由于每种文化都是独特的结构情境,也各有一组特殊的文化分类体系,它们会使个体用不同的方式来思考人际关系,世界各地的人处理社会关系的方式也会有所差异。在面对高度工业化、都市化、教育普及和快速资讯交流的情况下,这些差异虽然可能逐渐消失,但其速度仍然十分缓慢。
&&  中国的“人情”概念,虽然可视为普遍性的“均等法则”之一例,但以之与其他文化比较,“人情”的含义却更为复杂,它与相互性的“报”之观念也有更为紧密的关系。它强调在差序性结构的社会关系内,维持人际和谐及社会秩序的重要性。换言之,“人情法则”不仅是一种用来规范社会交易的准则,也是个体在稳定及结构性的社会环境中可以用来争取可用性资源的一种社会机制。
&&  在其他集体主义的文化中也可以发现类似的行为模式。例如,日本文化中“恩”的概念也蕴涵着一种类似的相互xingjiao易。当一个施恩者因为施恩于他人,而产生一种“恩”的关系后,接受者便有义务回报“恩”,以恢复两者关系之平衡(Benedict,1946;Lebra,)。
&&  为了解释人情及面子的社会机制及其在中国社会中的作用,首先要讨论人情、关系及面子等概念在中国语言体系中的意义,以及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本文将回顾以往有关中国人心理及社会心理历程的实证研究,以作为佐证,作为支持此一理论模型的主要论据。最后,将讨论可能促使个人使用“人情”及“面子”机制的某些社会情境。
&&  即使东亚某些地区仍然顽强地抗拒变迁,但这些观念无疑是在改变之中。由于都市化及西化的结果,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以及世界各地的华侨社区都逐渐由共同社会转变成为利益社会(Tonnies,1940)。社会结构的机械联结变得愈来愈有机化(Durkheim,1933)。这种社会变迁会不可避免地改变生活于这些社会中的中国人之人格结构及社会行为。本文中的模式也将考虑中国人行为形态的这种改变。
&&  
&&  第一部分
&&  第2节 权力游戏的社会机制
&&  一、中国人权力游戏的社会机制
&&  在分析人情和面子的权力游戏之前,我们必须先对权力下一个清楚的定义。所谓权力,是社会交往过程中,一方以社会道德的说服或群体的压力加诸另一方,使其改biantai度、动机或行为而表现出顺从的力量。有些社会心理学者认为,个人以权力影响他人的过程,基本上也是一种“社会交易”的过程(Cook and Emerson,1978;Baldwin,1978)。
&&  个人之所以会用权力来影响别人,主要是这样做可以让他获得对方所能支配的某种社会资源,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同样的,对方之所以愿意接受个人的影响,也是因为他预期这样做能带给他某种报酬,或帮助他避开他所嫌恶的某种惩罚。
&&  为了说明上的方便,兹将请托者的行为和资源支配者的心理过程绘如图一的理论模式,用以说明中国人如何以人情和面子的社会机制影响他人。由于人情、面子、关系和“报”都是流传于中国民间的本土性概念,在图的下方,我们特地以与其对应的西方心理学术语来加以解释。
&&  图一的理论架构将社会行为化约成为双人互动的形式,只不过是为了方便读者的理解。其实,此一架构也可以用来解释三人以上的社会行为。更值得强调的是:此一理论架构将交往双方区分为资源支配者和请托者,亦是为了说明的方便。在实际的社会互动情境中,互动双方都可能掌握某些能够满足对方需求的社会资源,也都可能期望对方将其掌握的资源作有利于自己的分配。因此,在交往过程中,交往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可能在某些时候扮演资源支配的角色,在其他时候又扮演请托者的角色。以下各节将对图一各阶段的心理过程做更为详尽的说明。
&&  
&&  第一部分
&&  第3节 权力游戏的第一步
&&  二、关系判断:支配者在权力游戏中的第一步在某些情况下,诸如公平、均等或需求等法则均可能被视为是合乎正义的交易法则(Deutsch,1975;Sampson,1975;Leventhal,1976a,1976b,1980),而且个人会以不同的交易法则和关系不同、亲密程度不同的人交往(Lerner,;GreenbergandCohen,1982),这些都是社会心理学中广为人所接受的普遍性原则。然而,受中国文化影响的社群却较其他地区更强调这些原则。
&&  传统中国人非常讲究社会关系中的“差序格局”,他们常常用不同的标准来对待和自己关系不同的人(费孝通,1948;Hsu,1953;Nakamura,1964)。如果有人向掌握有某种社会资源之支配权的他人要求:将他所掌握的资源作有利于请托者的分配,资源支配者首先会考虑的问题是,对方和自己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这种关系又有多密切?
&&  图一中,代表资源支配者之心理过程的方块里,以一个长方形代表不同的人际关系。长方形的对角线将其分成两部分,斜线部分代表人际关系中的情感性成分,空白的部分代表其工具性成分。长方形中的一条实线和一条虚线将该长方形分隔成三部分,分别代表中国社会中个人可能拥有的三大类人际关系,即情感性关系,混合性关系和工具性关系。这两条线的性质代表划分这三类人际关系之心理界线的可渗透性:虚线表示属于工具性关系的个人较容易改变成为混合性关系,实线的意思是混合性关系与情感性关系之间的相互转换比较困难。图一显示,上述三种人际关系都是由工具性成分和情感性成分所构成的,其间差异仅在于,不同关系中两种成分所占比例不同而已。以下将解释,中国社会中,这三种人际关系的性质及其相关的社会行为法则。
&&  (一)情感性的关系
&&  情感性的关系通常都是一种长久而稳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满足个人在关爱、温情、安全感、归属感等情感方面的需要。像家庭、密友、朋侪团体朋侪团体:台湾社会术语,泛指同辈人之间形成的一些关系紧密的社会性团体。――编者等主要社会团体中的人际关系,都是情感性关系之例。当然,除了满足情感方面的需要之外,个人也可以用这种关系作为工具,来获取他所需要的物质资源。不过,在这类关系中,情感性的成分仍然大于工具性的成分。
&&  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家庭可以说是对个人最重要的主要社会团体。典型的传统中国家庭具有政治、经济、宗教、教育等多重功能,能够满足个人各种不同的需要(Hsu,1967;Lang,1946;Levy,1955;Winch,1966)。传统中国家庭的理想是把家庭成员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共同的收支单位。这个收支单位的特色有三:(1)每个人的劳动所得皆归公库(妇女的私房钱除外);(2)每个人的生活所需皆由公库支出;(3)家庭的财富由家中成员所共享(Shiga,1978)。换言之,在未分家之前,中国式家庭中主要的社会交易和资源分配法则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需求法则”。依照此一法则,每一成员都应当为家庭尽力,家庭也应当供给他生活所需之资源。
&&  子女幼小时,父母不仅有抚养他们的义务,而且有教导他们的责任。他们通常会训练儿童压抑下任何形式的攻击行为,并且要互相帮忙以增进家庭中的团结与和谐(ScofieldandSun,1960;Wolf,1964;Wolf,1970)。当父母年老不能工作时,子女亦有赡养父母的责任。
&&  当然,家庭成员彼此以需求法则交往且分配资源,并非意指中国家庭中的成员很少发生人际冲突。从以往的研究来看,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其人际困扰的主要原因乃是家庭内的人际冲突(例如:Chin,1948;Hwang,1978)。在本文的理论架构中,我将引起这类冲突的情境称为“亲情困境”。由于这种家庭内的困境不是本文所要处理的对象,故对这个问题不再多加讨论。
&&  (二)工具性的关系
&&  在图一的长方形中,和情感性关系相对者是工具性关系。个人在生活中和家庭外的其他人建立工具性关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他所希冀的某些物质目标。更具体地说,个人和他人维持情感关系时,维持关系本身便是最终目的;可是,个人和他人建立工具性关系时,不过是以这种关系作为获得其他目标的一种手段或一种工具,因此,这种关系基本上是短暂而不稳定的。譬如:店员和顾客、公共汽车司机和乘客、大医院中的护士和门诊病人,双方都以和对方交往作为达到自身目标的手段,双方交往时,彼此可能不知道对方的姓名,其间纵然带有情感成分,亦属十分有限。
&&  像其他文化一样,中国人和属于工具性人际关系的其他人交往时所遵循的法则是讲究童叟无欺的公平法则。这是一种普遍性而非个人化的法则,凡被个人划归为工具性关系的对象,个人都会一视同仁地以同样的原则与之交往。当个人以公平法则和他人交往时,双方都会根据一定的比较水准来衡量:自己可以从对方获得多少报酬?为了获得这些报酬,自己必须付出多少代价?报酬减去代价后的结果是否与对方获得的结果不相上下(Blau,1967;Homans,1961;Emerson,1976)?
&&  由于工具性关系中的情感成分甚为微小,个人以公平法则和他人交往时,比较能依据客观的标准,做对自己较为有利的决策。如果他认为某项交易关系的结果对自己不利,他可能提出条件和对方讨价还价;对于对方不合理的要求,他可能严词拒绝;如果对方不接受自己的条件,他还可能终止这项交易,而不以为意(Adams,1976)。
&&  有些实证性的研究显示,当中国人和陌生人交往时,往往倾向于斤斤计较而尽量做出理性的行为。Bond和Leung(1983)曾做过一项文化比较的实验,以96位女性作为受试者,其中48位是来自香港的中国人,另外48位是美国人。他们要求每位受试者与每一位陌生人(其实是位研究者)一起做加法的工作。受试者必须以其较不常用的手从一份本国文字的文稿及另一份外文稿件中抄写数据。最后,受试者发现他们所完成的工作是同伴的两倍或只有一半。然后,实验者要求受试者分配一笔款项给他自己及同伴作为酬劳。结果显示:中国受试者往往比美国受试者更能衡量客观情况而采取较公平的策略来分配酬劳。
&&  社会学者通常假设:在像中国这样的集体主义社会中,个人对社会亲和的需求,在既定的群体内已经可以获得充分的满足。个人可能只在这些群体中积极扩展社会关系,他和陌生人交往时所关心的是公平与否,而不是以平等主义的方式和对方分配资源。
&&  同样的理由也可以用来解释中国人在帮助陌生人时为何犹疑不前。在一个文化比较的田野实验中,实验者在中国台北市及新墨西哥某城市的街道上挡住陌生的受试者,要求他们帮忙寄信。结果显示:中国受试者比美国受试者不愿意帮助陌生人(HuangandHarris,1974)。看来,中国人虽然常常因为社会义务而帮助其所属群体中需要帮忙的对象,但他们却未必乐于帮助陌生人。
&&  当中国人认为自己和陌生人的社会交易关系发生不公平的现象时,他们便很可能和对方发生冲突,尤其是这种冲突出自捍卫自己所属群体的利益时,更为明显。在仔细回顾有关中国社会中攻击行为的文献之后,有一篇研究报告指出,中国人常常为了维护团体内的人际和谐而压制或禁止攻击行为。然而,他们却常常为了团体的利益,而对其他的敌对团体采取非常激烈而且过度的集体攻击行动(BondandWang,1982)。
&&  (三)混合性的关系
&&  在中国社会中,混合性关系是个人最可能以人情和面子来影响他人的人际关系范畴。这类人际关系的特色是:交往双方彼此认识而且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关系,但其情感关系又不像主要社会团体那样,深厚到可以随意表现出真诚的行为。一般而言,这类关系可能包含亲戚、邻居、师生、同学、同事、同乡等不同的角色关系(Fried,1969;Jacobs,1979)。
&&  在这类角色关系中,交往双方通常都会共同认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第三者,这些彼此认识的一群人,构成了一张张复杂程度不同的关系网。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可能同时涉入几个不同的群体中,而置身于数张不同的关系网内。从当事者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而拥有其独特的社会关系网(Mitchell,1969;Kapferer,1969)。每个人关系网内的其他人又各有其关系网,这些关系网彼此交叉重叠,构成了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
&&  这种人际关系网络对于中国人的社会行为有十分深远的影响。由于关系网内的人彼此认识,混合性关系的另一个特色是它在时间上的延续性。混合性的人际关系大多不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它不像情感性关系那样绵延不断,长久存在。它的延续必须借人与人之间的礼尚往来加以维系。
&&  不仅如此,它和工具性的人际关系也不大相同。在工具性关系中,人际交往的本质是普遍性和非个人性,交往双方即使可能再次相遇,他们也不预期将来他们会进行更进一步的情感xingjiao往。混合性关系则不然。在混合性关系中,人际交往的本质是特殊性和个人化的,交往双方不仅预期将来他们可能再次进行情感性的交往,而且他们还会预期其共同关系网内的其他人也可能了解到他们交往的情形,并根据社会规范的标准加以评判。因为关系网具有这些特性,如果个人需要某种生活资源,而要求其关系网内的某一资源支配者给予协助时,资源支配者往往会陷入所谓的人情困境中。假如资源支配者坚持公平交易的法则,拒绝给予对方特殊的帮助,则势必会影响他们之间的关系,甚至破坏其人缘。因此,在许多情况下,资源支配者不得不遵循人情法则,给予对方特殊的帮助。尤其对方掌握有权力时,更是如此。
&&  在中国社会中,许多人常常利用混合性人际关系的这种特性,运用种种方法来加强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权力形象,以影响对方,并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资源。在下列各节中,我们将进一步讨论人情法则、人情困境,以及中国人运用人情法则来影响别人的种种方法。
&&  
&&  第一部分
&&  第4节 人情及人情法则
&&  大体而言,人情在中国文化中,有下列三种不同的含义:
&&  第一,人情是指个人遭遇到各种不同的生活情境时,可能产生的情绪反应。《礼记》中有言:“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非学而能。”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说,一个通晓人情的人,就是具有“同情心”的人。如果他能够了解,别人在生活上遭遇到各种不同情境时可能产生的情绪反应,进而喜其所喜、哀其所哀,甚至投其所好、避其所恶,这个人便是通情达理的人。反过来说,如果他对别人的喜、怒、哀、乐无动于衷,见人有喜,既不欣然于色;遇人有难,又不拔刀相助,这个人便是不通人情的人。
&&  第二,人情是指人与人进行社会交易时,可以用来馈赠对方的一种资源。在中国社会里,别人有喜事,我赠送礼物;别人有急难,我给予实质的帮助。这时,我便是“做人情”给对方。对方接受了我的礼物或帮助,便欠了我的人情。此处所谓人情,指的是一种可以用来交易的“资源”。
&&  图二人情及其他社会交易之资源在特殊性及具体性二向度上之位置Foa和Foa在其“社会交易的资源说”(resource theory of social exchange)中,以“具体性”和“特殊性”两个向度来描述人们经常用来作社会交易之资源的性质(Foa and Foa,1976)。假如我们采用他们的坐标架构来描述“人情”的性质,则“人情”在其架构中的位置,应当与Foa和Foa所称的“爱情”约略相当(见图二)。由图二可以看出:在各种资源中,人情的特殊性最高。换言之,个人只和其关系网内的某些特定对象进行特殊的“人情交易”。人情的具体性则居中。换言之,作为社会交易资源的人情,不仅可能包含具体的金钱、财货或服务,而且还包含有抽象的情感。人情之不易计算,人情债之难以清偿,其道理即在于此。
&&  第三,人情是指中国社会中人与人应该如何相处的社会规范。人情的社会规范主要包含两大类的社会行为:首先,在平常时候,个人应当用馈赠礼物、互相问候、拜会访问等方式与其关系网内的其他人保持联系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来有往,亲眷不冷场”,斯之谓也。其次,当关系网内的某一个人遭遇到贫病困厄或生活上遇到重大的难题时,其他人应当有“不忍人之心”,同情他,体谅他,并尽力帮助他,“做人情”给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及其蕴涵的“己之所欲,施之于人”,诸如此类儒家所谓的“恕道”,都是这个意思。“受人点滴之恩,须当涌泉以报”,对方受了别人恩惠,欠了别人人情,也应当时时想办法回报。这样的社会规范,构成了本文指称的人情法则。
&&  人情法则的含义之一是:由于关系网内的人彼此都会预期将来他们还会继续交往,而且因为不管在任何文化中,以均等法则分配资源,一向都是避免人际冲突的重要方法(Deutsch,1975;Leventhal,1976a;Shapiro,1975)。如果有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做一件事情,不论每个人在完成这件工作时投入有多少,资源支配者为了维持团体的和谐及团体成员之间的感情,他往往会依照均等法则,将工作所得的成果在工作者之间做均等的分配。
&&  许多实验研究的结果支持了此一假设。例如Bond、Leung和Wan等人发现:当团体成员共同努力而获得某项成果时,中国受试者在分配成果给团体成员时,倾向于采取平等均分的策略。尽管他们事实上都能客观地评估成员们在团体工作上的贡献,但是在作报酬的分配时,他们都宁可修改公平法则:贡献较少的成员,相对的得到较多的报酬,而贡献较多的人,却相对的获得较少的报酬。
&&  朱真茹和杨国枢(1976)所做的另一项有关分配行为的实验显示:台湾的学生倾向于偏好在同伴或实验者心目中塑造出一种能获得社会赞许的印象,即使因此而使自己在社会交易情境中蒙受利益的损失亦在所不惜。当受试者的工作表现比同伴差时,他宁愿依个人的表现来分配他们共同获得的资源;但是当他的工作表现比同伴好时,他却愿意将利益平均分配给每一个人。由此可见,对中国人而言,维持团体内的和谐与团结似乎比强调公平分配更为重要。
&&  
&&  第一部分
&&  第5节 “报”的规范及人情法则
&&  四、“报”的规范及人情法则
&&  Gouldner(1960)认为:“报”的规范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规范,也是任何文化公认的基本道德律(Levi-Strauss 1965;Malinowski,1926)。人类的社会关系无不建立在“报”的规范上。在中国文化中的人情法则和需求法则或公平法则一样,都是“报之规范”的衍生物(Yang,1957)。这些法则的主要差异,在于它们适用的人际关系范畴不同,“报”的方式和期限也有所不同。
&&  在工具性的关系中,交往双方并不预期他们将来会进行任何情感性的交易,所以他们可以根据比较客观的标准,估计双方所掌握之资源的价值,然后在彼此认为“公平”的情况下进行交易。在交易过程中,一方将资源交付另外一方后,对方通常必须立即给予回报,其间如有事情拖延,双方必须明白约定回报日期。
&&  在中国式家庭中,依照需求法则进行交往的情感性关系,也同样遵循“报之规范”。“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其中便蕴涵有父母预期子女回报的意思。事实上,许多有关中国家庭生活的实证研究均显示:在不同时代的中国各地区,年轻一代的男性通常都必须轮流赡养年老的父母(Lang,1946;李亦园,1967;Wang 1967)。当然,这种回报关系不管在交易的资源或是回报的期限上都没有一定的限制。父母抚养子女时,子女有任何需要,父母大都会竭尽所能,设法予以满足,极少考虑自己付出资源之代价。反之亦然。子女回报父母,亦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没有明确的范围和客观的计算方法。至于子女回报父母的时间间隔,更是可长可短,没有一定的回报期限。
&&  以人情法则进行交易的混合性关系,自然也和“报之规范”相符合。不过,其中蕴涵的“报”的方式和性质,都和公平法则或需求法则大不相同。中国社会中讲究的“有恩报恩,有仇报仇”,主要适用于混合性的人际关系范畴(文崇一,1982)。混合性的关系既不像血缘关系那样不可分割,又不像工具性关系那样可以“合则来,不合则去”,假使个人不顾人情法则而开罪他人,则双方在心理上都会陷入尴尬的境地。因此,在混合性的关系网内,交往双方平时必须讲究“礼尚往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以维系彼此间的情感关系。一旦一方在生活上遭遇到贫病困厄或其他重大困难,而开口向拥有资源支配权的另一方请求帮忙时,资源支配者往往会考虑对方可能做的各种回报,而给予特别的帮助。在这种情况下,受恩者便欠下资源支配者一份人情,而必须在将来俟机回报。这时,他们之间的情感关系便发挥了工具性的作用。反过来说,如果资源支配者不讲人情,不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双方的关系便可能弄僵,甚至彼此“反目成仇”。
&&  总而言之,促使中国人对别人“做人情”的主要动机之一,是他对别人回报的预期。尽管儒家伦理十分强调“施人慎勿念”、“施恩拒报”,然而,诸如此类的想法基本上只是一种“圣贤的理想”(金耀基,1980)。对于一般人而言,中国伦理十分肯定“受恩者”回报的义务,而强调“受施慎勿忘”,“人有德于我,虽小不可忘也”。这种符合“报之规范”的道德律是一般人实际行动的准绳,在这样的道德律之下,施者能够放心地期待:受者欠了自己人情,将来自己如果开口向他要求帮忙,对方必然难以拒绝。基于此种回报的预期,资源支配者才愿意对别人“做人情”。
&&  
&&  第一部分
&&  第6节 人情的困境
&&  资源支配者“做人情”给别人时,他必须立即付出某些代价。他虽然能够预期对方接受其恩惠后,将来可能有所回报,可是他们究竟什么时候回报,却是遥不可期之事。因此,在中国社会中,和资源支配者有关系的人如果向资源支配者求情,要求他将其所掌握的资源作有利于自身的分配,资源支配者往往会陷入“人情困境”之中。这种“人情困境”主要是由下列三个因素所构成的:
&&  (一)资源支配者付出的代价
&&  资源支配者接受了对方的请托,他必然要付出某些资源。如果他是资源的拥有者,帮助对方,自己便要承受某些损失。对方的要求愈多,自己的损失愈大。在许多情况下,他往往不是资源的所有者,而只握有资源的支配权。假使他违背公平法则,将资源作有利于对方的分配,他还可能遭受到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社会非议,甚或法律惩处。这些都是他接受对方请托时必须考虑的代价。
&&  (二)受者回报之预期
&&  在一个讲究“受人点滴之恩,定当涌泉以报”的文化里,资源支配者施恩于他人时,虽然能够预期受者一有机会终将回报。可是,由于人情很难用客观的标准来加以衡量,不仅对方回报的时日遥遥无期,对方回报的方式也难以预计。因此,资源支配者只能依照对方权力的大小来估计他可能做出的回报。对方的地位愈高,权力愈大,掌握的资源愈多,平常又以出手大方著称,他可能回报的层面愈广,回报的方式也愈丰厚。反过来说,对方的地位愈低,权力愈小,掌握的资源愈少,平常又是小气成性,他可能做出的回报也愈为有限。
&&  (三)关系网内其他人的回应
&&  在像中国这种关系取向的社会里,个人所拥有的社会关系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权力。资源支配者在考虑是否要“做人情”给对方时,除了考虑自己付出的代价和对方可能的回报之外,往往还会考虑:对方的关系网内到底有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对自己有多大的影响力?如果对方“结交尽权贵,往来无白丁”,而且这些权贵对自己又有直接的影响力,资源支配者在考虑他们的可能回应后,便可能“不看僧面看佛面”,屈从对方的请求。反过来说,如果对方家世寒微,又没有良好的关系,资源支配者便很有可能推拒他的求情。
&&  总而言之,资源支配者在面临人情困境时,往往会考虑自身必须付出的代价以及各种预期的得失,权衡轻重,以决定是否要“做人情”给对方。倘使他必须付出的代价是一定的,而向他求情者的权力很大,关系很好,资源支配者不管是施恩于对方,或是拒绝对方,预期获得回报的绝对值均远大于他所付出的代价,则他很可能接受对方的请托。反之,假设对方权力很小,又没有什么社会关系,不论接受或拒绝对方的要求,预期回报的绝对值均不大,则他便可能拒绝对方的请托。在中国社会中,无权无势又无社会关系的人,在失意潦倒之余,常会感叹“世态炎凉”、“人情薄如纸”,其道理即在于此。
&&  除了拒绝或接受对方的请托之外,资源支配者可能做的另一种反应,是采用“拖”的策略,不给予具体答复。由于人情是很难估计的社会资源,而且资源支配者又很难预期请托者将来会给自己什么样的回报,在许多情况下,他往往既不愿意答应对方的请托,又不好意思予以回绝,这时,他便可能采取拖延的策略,不给予对方肯定或否定的具体答复。
&&  不给予对方正面答复,是中国文化中表现拒绝的一种方式。这时,请托者最好另谋解决之道。倘若请托者不知趣地直接向资源支配者询问,后者很可能表示歉意并且提出许多理由来说明自己实在是爱莫能助。
&&  有时,请托者可能因为资源支配者的拖延不决而恼火,整个情势也可能因而搞僵。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请托者都会考虑维护人际关系和谐的文化价值,仍旧在资源支配者的面前表现得泰然自若,原先的请求也在没有任何具体结论的情形下不了了之。
&&  中国人所谓“社会取向”的国民性格,通常都被定义为一种由社会服从性、不得罪人的策略及顺从社会期望与权威等特性所组成的复杂行为组型(Hsu,1953;Yang,1981)。这种组型其实也可以看做个人在面对由许多明显的或隐含的社会要求所构成的困境时,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
&&  许多纸笔测验式的文化比较心理学研究显示:和美国对照组比较之下,中国受试者显得自主性较低(Fenz and Arkoff,1962;Hwang,1967;Singh,Huang and Thompson,1962),攻击性较低(Fenz and Arkoff,1962),社会外向性较低(Sue and Kirk,1972),顺从性较高(Fenz and Arkoff,1962),妥协性较高(Huang,1974;Sue and Kirk,1972;Tarwarter,1966),较尊重权威(Huang,1974;Meade and Whittaker,1967;Singh,Huang,and Thompson,1962),同时较容易受到有权力之他人的影响(Lao,1977)。以上结果一再反映出中国人社会取向的特性,与美国人的个人取向正好相反。
&&  这两个族群最明显的差异,是他们面对来自群体或权威的社会压力时,所采取的反应方式。例如,在明显要求个人顺从群体压力的实验情境中,中国受试者的反应不是服从就是采取相反意见,而美国受试者则比较能够做出独立的反应(Chu,1979;Meade and Barnard,1973)。不仅如此,中国受试者对于模仿对象的地位或能力也显得比较敏感(Chu,1979)。还有一个实验显示:当中国受试者在权威式、民主式或放任式三种领导方式下完成一项团体工作时,他们在权威的领导方式下所作的判断,会表现出较高度的团结行为(Meade,1970)。
&&  Hiniker(1969)曾经做过一项非常戏剧化的研究。他设计出一套服从权势者的实验,他以20世纪60年代末期50名中国人为受试者,做了一项强迫顺从的实验,然后测量受试者为降低认知失调所作的所有反应。他发现:虽然强迫顺从的外在情况可以成功地造成认知失调,但他的受试者并未曾试图要减低他们的失调。
&&  这些实证研究的证据显示:社会取向的中国人,往往不是根据客观的标准,而是依据他对外在情境中权力结构的知觉而表现出顺从或反抗社会要求的行为。
&&  
&&  第一部分
&&  第7节 面子工夫:印象整饰
&&  六、面子工夫:印象整饰
&&  请托者在资源支配者心目中权力和地位的大小,会影响后者是否愿意将其掌握的资源作有利于请托者的分配,因此,个人和其关系网内的其他人交往时,往往要特别重视“面子”和“面子工夫”。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所谓“面子”是指,个人在社会上有所成就而获得的社会地位或声望(Hu,1944);所谓面子工夫,其实就是一种“印象整饰”的行为,是个人为了让别人对自己产生某些特定印象,而故意做给别人看的行为(Schlenker,1980;Schneider,;Tedeschi and Riess,1988)。
&&  Goffman曾经提出一种戏剧理论(dramaturgical theory),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行为分为前台和后台行为两种(Goffman,1959)。用本文的理论架构来看,“面子工夫”是做给混合性关系网内其他人看的“前台行为”,真诚行为则是只能显露给情感性关系网内“自己人”看的“后台行为”。个人对混合性关系网内其他人作“面子工夫”,就像在舞台上演戏一样,他会刻意地安排他和别人交往时的情况背景,修饰他在别人面前的服装仪表和举止动作,期望在别人心目中塑造出某种特定的形象。
&&  至于个人希望在别人心目中将自己塑造成何种形象,则取决于他个人的价值观念,以及他对于关系网内其他人之价值观念的判断(Alexander and Knight,1971;Alexander and Rudd,1981)。我们说过,个人的“面子”是其社会地位或声望的函数。个人在其关系网内的社会地位或声望可能是由其归属的地位而获得的,譬如性别、家世、祖籍等等;也可能是由于个人的努力而获得的,后者又可以进一步区分为基于个人素质所获得的地位,例如:学识、美貌、能力等等,以及得自非个人因素的地位,诸如:财富、权威或社会关系,等等(Ho,1976)。
&&  此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社会中,个人的社会关系是决定个人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Jacob,1979)。讲究人情法则的社会,必然是个关系取向的社会。人们不仅依据个人本身的属性和他能支配的资源来判断其权力的大小,而且还会进一步考虑他所属的关系网络。个人的社会关系网愈大,其中有权有势的人愈多,他在别人心目中的权力形象也愈大。
&&  因此,在中国社会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许多人用情境背景、服装仪容和举止动作来炫耀他的财富、学问、身份、美貌等等权力象征;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人用类似的“前台行为”来显示他的人际关系。譬如在客厅里悬挂名人字画,身上佩戴要人送的装饰品,或声称他和某要人的关系如何如何等等,均是其中之例。诸如此类的行为,都是所谓的“面子工夫”。
&&  由于面子不仅牵涉到个人在其关系网中的地位高低,而且涉及他被别人接受的可能性,以及他可能享受到的特殊权力,因此,在中国社会中,“顾面子”便成为一件和个人自尊密切关联的重要事情。
&&  最近有一个以内省法对中国受试者所作的调查显示,当中国人主观地觉得“失去面子”时,他的自尊心会受损,造成情绪的不平衡。因此,个人平时不仅要消极地“维护面子”,而且要积极地运用种种的面子工夫来“争面子”(朱瑞玲,1983)。
&&  由于了解了“面子”对他人的重要性,如果个人不能在实质上为社会关系中的他人“添加面子”,最少也要在表面上对他人“敷衍面子”(Chiao,1981)。中国人经常用以保留他人面子的策略包括:避免在公共场合批评他人,尤其是长辈;必须评论他人的表现时,尽量使用委婉或模棱两可的言词;对善于保全他人面子的人给予较多的社会报酬。中国人管理现代社会组织,也经常使用这些方法(Silin,1976)。这些行为不仅在老一辈的中国人身上看得到,有一个精心设计的实验显示,中国大学生也同样会做出这些行为(Bond and Lee,1981)。
&&  当请托者向其有关的资源支配者求人情时,资源支配者如果不给面子,而予以拒绝,他会觉得自尊受损,很没面子。在“有恩报恩,有仇报仇”的社会规范之下,将来一有机会,他也可能让对方面子上不好看,最后是大家没面子。为了避免难堪,资源支配者最好是考虑“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做“人情”给他。如果资源支配者接受了对方的请托,就等于是肯定了他的社会地位,增加了他的自尊,他会觉得“面子上有光彩”,而且欠了对方人情,一定要伺机回报,这样才“大家有面子”(Hu,1944)。
&&  第三种情况是:资源支配者既不愿意答应对方的请托,又不愿意损及对方的面子,这时,他往往不给予对方肯定的答复,而采用“拖”的方法,最后是不了了之。这种拖延策略,有时会造成更严重的问题,有时却是在不损及对方颜面的前提下,间接拒绝对方的一种好方法。
&&  总而言之,我们可以说:在中国社会中,“做面子”是个人炫耀其权力的一种手段;以“面子工夫”影响资源分配者,使其依照自己的意思改变资源分配的方式,则是中国人常玩的一种权力游戏。
&&  
&&  第一部分
&&  第8节 拉关系
&&  七、拉关系
&&  由图一及前述各节可知,中国人往往以不同的交易法则和关系不同的人交往。请托者如果期望资源支配者依照人情法则将其掌握的资源作有利于自己的分配,他必须运用各种方法将对方套系在和自己有关的角色关系中,以混合性的关系和对方保持往来。所谓“攀关系”、“拉交情”、“认亲家”,基本上都是透过角色套系的作用,和原本没有关系的人建立关系。中国人本来就有很强的宿命观念。他们经常用“缘”的概念来解释人际关系的建立及其性质(杨国枢,1982)。萍水相逢式的短暂性人际关系,经过“攀关系”、“拉交情”之后,双方便能把彼此的偶遇视为一种命定或前定的“机缘”,并设法把对方套系在自己的角色关系网内。假使请托者知道某人掌握有其所需资源的支配权,即使他们连偶遇的“机缘”都没有,他还可以运用种种“钻营”的办法,透过关系人士的引介,和资源支配者“串联”关系(乔健,1982;Walder,1983)。一旦“串”上关系之后,资源支配者“不看僧面看佛面”,双方便有了以人情法则交往的先决条件。
&&  攀上关系只是双方建立混合性关系的第一步。如果请托者知道某人掌握有某种资源的支配权,具有交往的价值,他可以进一步地用拜访、送礼、宴客等方式,来加强彼此之间的情感关系,其中又以宴请和送礼最为重要(Yang,1982a)。依照人情法则,“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资源支配者接受了别人的宴请或礼物,欠了对方人情,便有回报的义务。宴会愈丰盛,礼物愈贵重,欠下的人情也愈多。当对方开口要求帮忙时,资源支配者便难以回绝。如此一来,请托者对资源支配者便有较大的影响力,比较能够影响他支配资源的方式。
&&  
&&  第一部分
&&  第10节 人情的规避
&&  八、人情的规避
&&  从前述各节中可以看出,人情这种可以用来馈赠他人的社会资源,不仅可能包含有金钱、财货或服务等具体成分,同时还可能包含有抽象的情感成分,所以人情很难估计其客观价值。“受人点滴之恩,定当涌泉以报”,一个人一旦欠了别人人情,对方万一遇到困难,只要他开口求助,个人便有义务要在能力的范围内尽力设法回报。由于人情的价值难以计算,即使他回报了对方,他的人情债还是没有了结。所以许多人会感到“钱债好还,人情债难偿”,而尽力设法规避人情的纠缠。不仅如此,有些有钱有势的资源支配者,认识的人很多,自身的关系网络十分复杂,更是畏惧人情的瓜葛会损及自身的利益。
&&  从图一的理论模式中,我们可以导衍出几种规避人情的方法,这几种方法可以说是中国人规避人情而发展出来的一种“文化设计”:
&&  (一)个人取向的内化
&&  在图一代表资源支配者之心理过程的方块中,长方形内的情感性关系和混合性关系之间以实线隔开,其意思是:分开这两类人之间的心理界线,其可渗透性及可替换性均极低,个人都会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对待这两类人。混合性关系和工具性关系之间以虚线隔开,其意思是:此一虚线可以因人之不同而作上下之移动。更具体地说,个人重视人情的程度是有个别差异的:混合性关系区域较宽的人比较重视人情,凡是和自己沾上一点情感关系的人,他都会以人情法则相对待;混合性关系区域较窄的人比较不重视人情,无论对方和自己的感情多深厚,他都倾向于一视同仁,以公平法则对待之。个人对于人情的重视程度,可以视为其人格特质的一部分,是他在长久的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内化而形成的。
&&  在世界各地的华人社会中,各国社会的副文化对人情法则和公平法则的强调程度各不相同,他们教育出来的子女对待他人的社会态度也不一样。在一个强调人情法则的副文化中成长的个人,比较重视人情关系,决定各项事务时,较倾向于对人不对事;反之,在强调公平法则之副文化成长的个人,较不理会人情包袱,为人处世,比较讲究对事不对人。
&&  许多研究中国人传统及现代态度之形成与转变的论文显示,上述假设是颇为合理的。许多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态度之重要成分与社会取向的国民性有密切的关系,现代化的态度则倾向于“个人取向”(黄光国与杨国枢,1972;Yang,1981)。有一系列的实验性研究显示:诸如在都市地区生活(Yang,1976;杨国枢与文崇一,1976;Yang,1981)、接受正式教育(Podmor and Chaney,1974)、接触现代大众传播媒体(Dawson and Ng,1972)等不同经验都可能与中国人的现代化态度有关。不仅如此,后者又与自主需求(瞿海源,1971:瞿海源与杨国枢,1972)、自我导向的成就动机(杨国枢与梁望惠,1973)及对挫折的责他性反应(杨国枢,1974)有正相关。
&&  同时,它与社会兴趣(瞿海源,1971;杨国枢与瞿海源,1974)、社会赞誉动机(黄光国与杨国枢,1972)、顺从及谦卑需求(瞿海源与杨国枢,1972)、权威主义(Yang,1976;杨国枢与瞿海源,1974)、集体主义价值取向(杨国枢与张分磊,1977)及对挫折的自责反应(杨国枢,1974)等有负相关。
&&  有些探讨现代化态度如何影响中国人对社会情境之反应的实验,也有极富启发性的发现。其中一个研究要求每一位女性受试者在男性实验者面前辨认词语,这些词语是以逐渐延长呈现时间的方式,在瞬间显示器中显示出来。结果发现:现代化态度得分较高的受试者,能够以较短的时间正确地辨认出与性有关的词语。换言之,她们在面对令人困窘的社会情境时,压抑其反应的倾向较低(黄光国与杨国枢,1972)。
&&  第二个实验要求每一受试者反复做一项单调而冗长的工作。他们必须将围棋子一个个捡起,放入盒子里,倒出来再捡起,达20分钟之久。结束后,受测者必须根据几个向度来评估此一实验。结果显示:现代化态度较高的学生较倾向于评定本研究使用的方法不能测量运动技能;根据此实验作成的研究报告不具科学上的重要性;同时,他们再度接受类似实验的意愿也比较弱(黄光国与杨国枢,1972)。
&&  另一项研究发现:现代化态度得分较高的中国大学生在决定与自己有切身关系的事情如参与课外活动、选课、选择结婚伴侣,或公开发表意见时,事先征求他人意见的倾向较低。
&&  这些研究显示:个人将现代化的个人主义内化成为人格特质的一部分后,他在待人接物时,一般不理会有关人情、面子的问题,内心也一般不会感受到“人情困境”的冲突。这可以说是个人规避人情的根本解决办法。
&&  (二)以公平法则建立互动规则
&&  另一个规避人情的方法是在包含有各种不同人际关系的团体中,依照公平法则,建立一套清晰的社会互动规则,譬如在中国企业组织中采用现代管理制度,便是其中一例。
&&  首先我们必须强调,即使是在今日的中国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地区,家族企业仍然是最典型的企业组织,老板拥有最高的决策权(黄光国,1983;Redding,1983;Silin,1976)。身为最重要的决策者,老板通常不信任家族之外的其他成员,因而倾向于指派自己的家人或亲戚担任公司重要职位。
&&  由于这些企业通常多没有组织章程及职务说明书,因此,员工的权利、职权及责任也没有划分清楚而显得模棱两可,员工的考绩大都是由主管主观地评定,而不是根据客观的标准。因此,每个人都必须遵从老板的指示,不能发表太多意见。
&&  和家族企业对比之下,目前也有许多中国的企业组织采行西方的管理制度,包括以清晰的规章界定主管及员工的功能及其实施办法、权力与责任的划分、长期发展的正式计划、以职务说明书界定每一员工在特定工作领域内的责任、评定绩效的客观标准,以及依考绩而定的奖惩办法等等。
&&  两者相较之下,家族企业的老板在理论上会有较大的空间可以人情法则与员工交往。笔者所作的一项实证性研究支持了此一推测。笔者有系统地测量制度明确性、制度合理性、奖惩公平性、人际和谐、人际沟通、团体认同感、开放气氛、领导授权、责任感、工作主动性等,并以之作为指标,比较台湾地区三类企业的组织特征:外商投资之私人企业、家族企业,及有正式管理规则之本地私人企业。
&&  结果显示:外资企业及有规章制度的本地私人企业的组织形态并没有显著的不同,两者的运作均较家族型企业更为客观、健全。换句话说,采用明确的管理规章使主管们能够依公平法则与属下交往,其组织气氛则较人情导向的家族性企业显得更为开放及公平。
&&  (三)到陌生地区建立公平法则
&&  对于某些重视人情的人而言,规避人情困扰的方法之一,是暂时离开个人原来的混合性关系网络,到一个陌生的社区,和别人建立工具性的关系,再以公平法则与之交往。譬如,商人离开自己居住的地方,到邻近城镇去做生意,便可以避开人情的困扰。
&&  到生疏的社区做生意的商人可以无所顾忌地和顾客讨价还价,以获取较高的利润。再如,将官员调离本籍到遥远的外地去服务,也是使行政官吏避免人情困扰以便贯彻政府政策的一种常用策略。当然,酷吏可能因此而对百姓横征暴敛,贪官也可能借此机会而中饱私囊。
&&  (四)心理“区隔”策略的运用
&&  规避人情的第四种方法,是采用心理学上所谓“区隔”的策略,将人情法则的使用限制于某些特定的范畴之内。心理区隔策略的使用范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对于“事”的区隔,一种是对于“人”的区隔。就对“事”的区隔而言,其策略是严格限制自己:对于某些生活领域中的事物,必须以公平法则和别人交往,对于这些生活领域之外的事物,则可以人情法则和他人来往。有些人使用这种方法规避人情时,其原则是:坚持以公平法则来处理自己只拥有支配权的资源;对于自己拥有所有权的资源,则可以用人情法则来加以处理。譬如:公务员在处理公务时,诉诸法律权威,强调“公私分明”的原则;在私人事务上,则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关系,以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这种方式,即是解决“人情困境”的一种常用方法。
&&  
&&  第一部分
&&  第11节 结论
&&  以上的讨论显示,我们必须同时注意文化普遍的及特殊的社会互动形态。正如许多学者所言,社会所期望的行为,从极端强调普遍性的公平法则,到强调重要之他人的特殊需求,其间构成了一种普遍性的续谱。在这个连续性的向度上,西方工业社会倾向于强调:在大多数交易情境下,个人都应当根据自我的利益做出理性的决定。这种文化特色可以解释:为什么西方的社会科学界针对公平法则做了许多精致的研究(例如,Greenberg and Cohen,1982;Messick and Cook,1983;Walster,Walster,and Berscheid,1978)。
&&  笔者对中国社会的研究,以及其他对类似社会(如日本)的研究都显示,现代西方社会科学研究所发现的形态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情境。在这些例外的情况下,社会互动的法则有几个层面的不同。首先,这些社会较重视“报”的规范。乍看之下,这一点似乎是说:这些社会比西方更强调公平法则。其间最重要的差异,在于他们的回报规范往往比西方文化更强调情境的适用性。换言之,他们的相互回报并不是自主性行动者之间的一种普遍xingjiao易,而是个人在特定社会情境中的一种义务。在中国文化中,它包含了一个以均等法则为基础的丰富概念,这就是所谓的“人情”。在“人情”的运作之下,个人在其差序性关系网中所处的地位,他对这些关系将维持多久的期待,以及将来继续交易时可能会造成的义务之性质等,均将影响其回报的义务。最后,实践这些义务时,通常必须先做种种“面子工夫”(例如:增加面子、失面子和挽回面子),并考虑接受或拒绝请托可能造成增强或减损社会关系的后果。在谈判过程中,这种运作的自觉性成分似乎要比西方强得多。
&&  这些差异的来源是什么?它们为什么会长久地存在于变化如此广大的中国社会之中?“文化”使然应该是答案的一部分。由于在此我们无法深入讨论的某些历史因素,以及政治和文化精英的操纵,中国人发展出一套精致的词汇来描述人际关系及其成败之道。本论文即试图解释这些词汇丰富的意义及其奥妙之处。
&&  答案的另一部分是“结构”使然。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即使是在现代,仍然有少数中国人生活在差序结构严谨的封闭社会里,其主要的经济及社会资源是由少数人控制并任意分配。在这些情境下,无可避免的,个人会对自己的社会地位以及因长期交往造成的义务关系而能获得或失去的资源,感到特别敏感。
&&  目前中国社会的结构显然存有几种不同形态,但某些重要的社会资源仍然是由结构严谨的社会阶层所控制。在台湾社会中,由上而下的决策及资源分配方式,造成了某些特殊“关系”。这种现象的例子之一,是在地方选举中候选人动员“关系”以争取选票的方式(Jacobs,1979)。
&&  在大陆,由上而下的资源分配方式更为明显。结果正如Butterfield(1982)及Walder(1983)所指出的,有些人会使用“走后门”、“拉关系”和“搞关系”等策略,从控制稀有资源的组织领导手中乞求一些恩惠。因此不管在什么地方,中国人常常用相同的词汇及行为来应付结构类似的情境。
&&  这些反应方式像它们已从西方社会中消退那样,会在中国社会情境中减弱吗?也许。许多力量正促使它往这个方向转变。首先,由于深受西方影响的教育及大众传播逐渐普及,一些人开始采用比较西方的“个人主义标准”作为日常生活中行为的准则及主要的动机来源。其次,由于市场机能的扩大,提供了许多不是由上而下控制的资源,人们可以有更多机会与陌生人建立工具性或公平性的关系。再次,采用普遍性的管理规则有助于大机构提高其效率,尤其是在必须获得利润的私人企业中,人们往往倾向于在工具性或公平性的基础上与他人建立关系,而不是以“人情”与“面子”作为互动的基础。
&&  当然,这种形态的改变并不是千篇一律的,中国各地仍存有相当大的差异。有些地区甚至会抗拒变迁,即使许多情况已经有所改变,这套词汇及思想形态仍旧会继续存在。因此,我们最好不要光考虑简单而具有“普遍性的人际交往法则”,而应当考虑人际义务的文化及社会背景,和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  
&&  第二部分
&&  第12节 中国人的面子观
&&  文/胡先缙
&&  注:作者胡先缙女士(Hu,Hsien-Chin)为我国早期留美之人类学家。
&&  人类学家及心理学家的研究显示:虽然人类社会的每个成员都会渴求声誉,但附于其上的价值以及追求声誉的手段却大不相同。在分析强调重点与基本态度迥异于自身文化的另一种文化时,必须牢记在心的是:即使是对于人类生活中最普遍的那些层面,每个社会都会形成不同的观念。
&&  这类观念上的差异经常反映在语汇之中。但是真要深入了解这些观念对其传承者的完整意义,就必须仔细研究形成这些观念的情境。中国人对于研究“面子”观念之所以饶具兴味,一则因为借此可以看出人们获取声誉以及稳固或提升地位的两组标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为什么不允许菲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