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兄弟能借我一个sis的淘宝sis账号共享?

兄弟有没有SIS的邀请码或者账号?能借给我用用吗?下载些东西。谢谢!!~_百度知道
兄弟有没有SIS的邀请码或者账号?能借给我用用吗?下载些东西。谢谢!!~
兄弟有没有SIS的邀请码或者账号?能借给我用用吗?下载些东西。谢谢!!~
我有更好的答案
有7级全站通行账号,非共享的。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兄弟不认识这东西怎么会借你呢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邀请码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爵士有三大起源:&br&1、18世纪美国黑人的宗教(基督教)和劳动歌曲,开始产生了反拍律动(backbeat)&br&2、Blues布鲁斯音乐使黑人音乐用拥有了自己创造的音乐语言及声效处理,产生了布鲁斯音阶&br&3、Ragtime产生了爵士音乐的复合节奏&br&融合这三点,到了20世纪20年代形成了最早期的爵士New Orleans&br&&br&详细可以参考这里&br&&a class=&internal&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如何比较系统地了解爵士乐,最后成为懂爵士乐的人? - 知乎用户的回答&/a&&br&&br&前爵士的乐手和代表作有不少,但他们还不算是正式的爵士&br&18世纪的黑人音乐大多没有记录&br&Blues的代表人物有Bessie Smith&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432& data-rawwidth=&768& src=&https://pic4.zhimg.com/50/7c78bf94e9c11c0e2eec6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7c78bf94e9c11c0e2eec66_r.jpg&&&/figure&布鲁斯皇后,也是早期的爵士歌手,经常与Louis Armstrong合作。&br&代表作有三张格莱美的经典单曲唱片(后世评选):&br&1923
Downhearted Blues
Blues (Single) &br&1925
St. Louis Blues
Jazz (Single)
Empty Bed Blues
Blues (Single) &br&&br&Ragtime代表人物Scott Joplin&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300& data-rawwidth=&300& src=&https://pic4.zhimg.com/50/fb144cf2c81eaad107c2163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写出了著名的Maple Leaf Rag&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269& data-rawwidth=&220& src=&https://pic4.zhimg.com/50/27aa5c45cc13e34fc55fb4c1a6f7e9aa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0&&&/figure&&br&&br&New Orleans算是正式的最早期爵士,代表人物Louis Armstrong, King Oliver, Bix Beiderbecke&br&Louis Armstrong&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195& data-rawwidth=&250& src=&https://pic2.zhimg.com/50/1d9fa302cac641aae2ca2935aeb00aa1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0&&&/figure&&br&这里我发一份作品清单,里面的都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706& data-rawwidth=&1366& src=&https://pic1.zhimg.com/50/9bf233c702cbc27f60f0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9bf233c702cbc27f60f0e_r.jpg&&&/figure&
爵士有三大起源: 1、18世纪美国黑人的宗教(基督教)和劳动歌曲,开始产生了反拍律动(backbeat) 2、Blues布鲁斯音乐使黑人音乐用拥有了自己创造的音乐语言及声效处理,产生了布鲁斯音阶 3、Ragtime产生了爵士音乐的复合节奏 融合这三点,到了20世纪20年…
据说这就是作曲家开的一个任性玩笑我不知道算不算笑话。&br&&br&阿根廷音乐家毛里西奥·卡赫尔的《定音鼓协奏曲用》,谱子最后标明,要让演奏者用尽全力一头扎进鼓里(这个鼓就是专门用来钻的,之前一直不敲),完成演奏。&br&&br&鼓手也是用生命在演奏。太伟大了。&figure&&img data-rawheight=&343& data-rawwidth=&394& src=&https://pic4.zhimg.com/50/ebaad9e53a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4&&&/figure&&figure&&img data-rawheight=&877& data-rawwidth=&1242& src=&https://pic2.zhimg.com/50/b916bf1a0dce575da31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b916bf1a0dce575da310_r.jpg&&&/figure&&figure&&img data-rawheight=&889& data-rawwidth=&1242& src=&https://pic3.zhimg.com/50/eb5ea9fb2c8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eb5ea9fb2c8_r.jpg&&&/figure&&figure&&img data-rawheight=&896& data-rawwidth=&1242& src=&https://pic2.zhimg.com/50/4af6ea9dc1a84d9417043eff2a0a5dc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4af6ea9dc1a84d9417043eff2a0a5dc6_r.jpg&&&/figure&
据说这就是作曲家开的一个任性玩笑我不知道算不算笑话。 阿根廷音乐家毛里西奥·卡赫尔的《定音鼓协奏曲用》,谱子最后标明,要让演奏者用尽全力一头扎进鼓里(这个鼓就是专门用来钻的,之前一直不敲),完成演奏。 鼓手也是用生命在演奏。太伟大了。
&p&★★★★★★★声明★★★★★★★&/p&&p&本文为非营利性质,亦无任何广告内容,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以下唱片封面图片均扫描自印刷版本,未作任何修改,且已做降低分辨率处理。所有唱片封面图片仅限本文于本网页的配图,严禁转载!若有侵犯版权,请通知本人删除。&/p&&p&&b&=========干货篇=========&/b&&/p&&p&&br&&/p&&p&欣赏古典音乐无需专业知识,无需艺术细胞,没有人是天生的音乐家,只要静下心来听就好。千万不要试图去理解或“听懂”它,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试着耐心多听几遍,觉得悦耳动听就足够了。&b&用美感带给人们愉悦才是音乐艺术的真谛!&/b&绝大多数古典作品都是为讨好耳朵而作,历史上大部分古典作曲家的主要收入均来自于给贵族/宫廷当乐师、开音乐会以及出版乐谱,所以精神正常的作曲家绝不会故意让人“闻尔生畏”,否则就是砸自己的饭碗。&/p&&p&&br&&/p&&p&反对那些“听古典音乐前应先学习知识”的观点。人类对新事物的正确认识过程永远是从感性到理性,任何时候,任何方面都是如此。你们还能不能让没受过音乐教育的人开心地听听古典音乐啦?&/p&&p&&br&&/p&&p&套用一句俗话:&b&不知道怎么入门?踹门进去就行了!&/b&&/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0d64ba668077ddbd70ad128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29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p&(三星带花,罗斯特洛波维奇指挥,柴科夫斯基《三大芭蕾组曲》)&/p&&p&&br&&/p&&p&下面推荐一个入门的列表,都是些容易喜欢上的作品。虾米、网易云音乐、土豆、优酷等网站都能搜到这些作品:&/p&&p&&br&&/p&&p&先从管弦乐入门:&/p&&p&(备选: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圆舞曲》)&/p&&ol&&li&维瓦尔第《“四季”小提琴协奏曲》(共4部“春”“夏”“秋”“冬”,每部3个乐章)&/li&&li&巴赫《第2号“勃兰登堡”协奏曲》(共3个乐章)&/li&&li&亨德尔《皇家焰火音乐》(共6个乐章,有时5、6合为一章)&/li&&li&莫扎特《第13号小夜曲》(共4个乐章)&/li&&li&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共4个乐章)&/li&&li&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共4个乐章,有时第4章拆为两段)&/li&&li&埃尔加《“威风凛凛”进行曲》(独一首)&/li&&li&柴可夫斯基《三大芭蕾组曲》(《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选辑)&/li&&/ol&&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xiami.com/space/collect/u//tag/142088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点击收听[管弦乐入门精选集(虾米集)]&/a&&/p&&p&&br&&/p&&p&管弦乐听到这里算入门了。然后钢琴曲入门:&/p&&ol&&li&李斯特《“钟”》(独一首)&/li&&li&肖邦《“小狗”圆舞曲》(独一首)&/li&&li&肖邦《“革命”、“大海”、“冬风”练习曲》(共3首)&/li&&li&肖邦《“英雄”波罗乃兹》(独一首)&/li&&li&贝多芬《“悲怆”钢琴奏鸣曲》(共3个乐章)&/li&&li&贝多芬《“华尔斯坦”(“黎明”)钢琴奏鸣曲》(共3个乐章)&/li&&li&贝多芬《“热情”钢琴奏鸣曲》(共3个乐章)&/li&&li&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共3个乐章)&/li&&li&巴赫《“哥德堡”变奏组曲》(主题,尾声和30个变奏)&/li&&/ol&&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xiami.com/space/collect/u//tag/142089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点击收听[钢琴曲入门(虾米集)]&/a&&/p&&p&&br&&/p&&p&到这里钢琴曲就算是入门了。接下来就可以多接触一些其它形式:&/p&&ol&&li&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或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li&&li&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或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li&&li&舒伯特《“鳟鱼”五重奏》&/li&&li&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或柴可夫斯基《胡桃夹子》)&/li&&li&巴赫《“幻想曲与赋格”管风琴曲》&/li&&li&贝多芬《“春天”奏鸣曲》(或《“克鲁采”奏鸣曲》,难度稍大)&/li&&li&亨德尔《“弥赛亚”清唱剧》(或莫扎特《安魂曲》)&/li&&/ol&&p&更多收听请点击-&&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xiami.com/space/collect/u/&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evymex的精选集&/a&。不断发布新的精选集,请关注。&/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cac0cbb483f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27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p&(三星带花,博尔特爵士的精选集)&/p&&p&&b&注1&/b&:如果精选集里曲目的名称让您一头雾水,请参见我的另一个回答,帮助您学习认识一部作品的名称:&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古典音乐是如何命名编排的?&/a&&/p&&p&&b&注2&/b&:上面的曲目列表为作者原创,但作者放弃所有权利,喜欢的话可随意转载、修改、商业制作,旨在向更多的朋友普及古典音乐。但仅限于该曲目列表,不含文中其它部分!&/p&&p&&br&&/p&&p&以上作品都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作品,并且按难度大致排了序,听的过程中还可以去网上搜相应的资料,了解创作背景和作品结构,会有很大帮助。如果接受不了就硬听它十几遍,这个过程很重要,很多作品我也是听了十几遍才听熟的(“听熟”是指从觉得不好听变为好听,并且能跟着音乐哼出旋律,本文会在稍后解释这一现象),但熟了就再也离不开了,百听不厌。如果实在不行就跳过去,相信总会遇到你喜欢听的。&/p&&p&&br&&/p&&p&不过有些作品确实很难入耳,老鸟也要听很多很多遍才能听熟,甚至永远不会喜欢。所以对于一部努力很久都不能接受的作品,却看到很多赞扬的溢美之词时千万不要沮丧。音乐家(包括演奏者)和听众对作品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大多数普通听众和你的感觉并无二致。比如我至今也无法接受&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zh/%25E7%259A%25AE%25E5%259F%%25B0%%25B7%25E5%25B8%%258E%25B1%25E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皮埃尔·布莱兹&/a&大神的任何作品。&/p&&p&&br&&/p&&p&----------小碗鸡汤开始----------&/p&&p&前面说这么多,欣赏音乐好像成了练习听力做功课?&b&是的,事实上这就是一种训练,一种让我们的心态平静缓和下来的训练,千万别指望速成。&/b&现代人类社会的分工越来越明确,人们都只在自己所专注的领域工作,很难有心情和时间去静下来欣赏艺术,仅仅是在娱乐中获得消遣。艺术审美——人类神性体现,都被单调的物质生活和快餐式的娱乐所磨灭了。&/p&&p&&br&&/p&&p&我们为了追求幸福感的产生,不惜付出大笔金钱和时间,知乎上也有大量关于幸福感的讨论(&a href=&https://www.zhihu.com/topic//top-answers& class=&internal&&幸福感 - 话题精华 - 知乎&/a&)。然而人们似乎已经忘记,艺术的终极目标正是人类的幸福,并且它就在我们身边唾手可得。如果你懂得欣赏,如此美妙的东西伴你一生难到不是人生一大幸事吗?&/p&&p&&br&&/p&&p&你需要做的,仅仅是在闲暇时光适当放松,跟随伟大艺术家的乐思去找回最纯真的灵魂,平静的心态就会给你更加宽广的世界!&/p&&p&----------小碗鸡汤结束----------&/p&&p&&br&&/p&&p&看到这里,你也许还是会认为:流行乐又简单又好听,而古典音乐晦涩难懂,就是那些人矫情装逼、无病呻吟罢了。那么&b&恳请你看完下面这些解释,可能你会稍稍改观对古典音乐的刻板印象&/b&。&/p&&p&&br&&/p&&p&人们对于各种音乐是存在先天审美的,即便是婴儿也会对一些音乐产生兴趣,比如儿歌和摇篮曲。可是为什么当我们长大了就不太喜欢去听这些音乐了呢?是因为它们难听吗?肯定不是。但我相信你心中是有正确答案的——那就是因为它们过于简单乏味了。这类歌曲天生容易听熟,但多听几遍就会觉得枯燥无趣。&/p&&p&&br&&/p&&p&显然,人天生喜欢有曲折起伏,有低潮高潮的音乐,这样的音乐往往会被铭记传唱;而那些简单重复,毫无新意的歌曲,则会被人们迅速遗忘,比如小苹果。后者这类歌曲可能需要听个一两遍就可以接受,但我知道你不会把它们存手机里的。&/p&&p&&br&&/p&&p&当你开始单曲循环一首歌,你可能会认为是“听懂了”,其实就是听熟了。这是因为你熟悉了歌曲的结构,记住了主歌、副歌的旋律,熟悉了不断重复的主题、节奏以及美妙的乐器、音响效果等,并在心中形成了回响。再听一遍时,传入耳中的音乐与脑海中的旋律相契合,自然就会感到舒畅愉快。&/p&&p&&br&&/p&&p&为了迅速抓住听众,大部分流行歌曲的创作方法就是将简单而优美的两三段小旋律拼接起来,配以新颖悦耳的电子混音,再辅以矫揉造作、哗众取宠的歌词。然而,由于这类歌曲中的旋律素材很少,甚至大同小异,而且多是简单重复,缺少变化,听上几十遍也就没什么新意了。想了解更多请看&/p&&a class=&video-box&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ideo.tudou.com/v/XMjQ0MzE0MzI1Ng%3D%3D.html&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275648& data-video-playable=&false& data-name=&【NiceChord】已购买侵删01為什麼流行歌聽起來都這麼像?_土豆视频& data-poster=&& data-lens-id=&&&
&img class=&thumbnail& src=&&&&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NiceChord】已购买侵删01為什麼流行歌聽起來都這麼像?_土豆视频&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http://video.tudou.com/v/XMjQ0MzE0MzI1Ng==.html&/span&
&/a&&p&&br&&/p&&p&在音乐艺术的历史长河中,古典音乐作曲家们总结出了非常繁复的规则来写出动听的音乐,并且会在一部作品中融入大量的素材,并对素材进行复杂的加工、变化和处理,结果导致普通听众刚刚开始接触一部作品时,根本听不出任何结构性的东西。甚至听了好几遍之后依然觉得“这么长的作品,旋律乱七八糟,前后毫无联系”,自然难以接受。&/p&&p&&br&&/p&&p&所以你需要的就是耐心,坚持继续听下去,直到某一瞬间你忽然发现:原来某一段就是整部作品的大主题啊!那一刻无论你在做什么,肯定都会被艺术美感击中,并陶醉其中。继续听下去,这部作品里更多的素材和变化就会逐渐被你挖掘出来,慢慢地你就理解了整部作品的结构和创作思路。对于一些大型作品,当你听到这个程度就会中毒而无法自拔,一天不听就像耳朵里钻入了一只小虫。&/p&&p&&br&&/p&&p&当然啦,不同的古典作品结构的复杂程度也是大相径庭的,刚入门的同学可以按照我前面提供的歌单由浅入深的接受。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乐感也会提升,对更复杂结构的洞察力也会越来越强。当你走过一年聆听者的过程后,你基本可以具有这样的能力:听到陌生的器乐作品时,很快可以抓住它的主干和结构,并判断出是否古典作品,甚至是大致的创作时期。&/p&&p&&br&&/p&&p&如果你觉得古典音乐作品优美动听,那也一定会对作曲家的身世以及创作背景产生兴趣。伟大的作曲家们都有传奇的一生,网上可以查到丰富的史料、轶闻,非常有趣。除了音乐本身,演奏家和唱片也有大量的故事等待你去挖掘。相信走完入门的过程,你就再也离不开古典音乐,艺术会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带来一生的享受和幸福。&/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0dee2ba1db34d2c1d463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29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p&(三星带花,名扬四海之《奶妈碟》)&/p&&p&&br&&/p&&p&&br&&/p&&p&&b&=================实操篇=================&/b&&/p&&p&&br&&/p&&p&具体来说,欣赏古典音乐最佳的途径就是听现场。古典音乐的演绎就是作品的二次创作,而且目前最顶级的录音和回放设备所达到的音质也与现场效果相差甚远。很多不喜欢古典音乐的朋友偶尔去听了一次音乐会后就被深深地迷住了,所以有机会一定要去听一次高品质(好乐团、好剧院)的管弦现场,绝对不会后悔。遗憾的是国内这样的音乐会太少了,有的话也比较贵,比如:&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item.damai.cn/73343.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祖宾梅塔上海音乐会&/a&。&/p&&p&&br&&/p&&p&另外,各大城市的音乐学院会经常组织学生演出音乐会,虽然水平参差不齐,但门票价格也低,甚至只有10元到20元。迎新季、毕业季、逢年过节都会举办音乐会,一些大音乐家们不定期前来访问也会举办专场,去校园里转转就能看到演出海报,学校官网也会有通知。如果认识学生的话还能买到内部票甚至免费赠票,还有一些音乐会根本不用票,你去听就好了。总体来讲学生们都比较热心,也乐意帮忙,在各种社交网络勾搭即可。&/p&&p&&br&&/p&&p&有一点需要注意,对音乐会曲目不熟悉的,务必做足功课再去,否则你很有可能中途退场。&b&要做的功课包括:&/b&&/p&&ol&&li&了解作曲家的身世背景以及作品的命名、创作时期、题材和风格;&/li&&li&了解每部作品的形式和乐章组成,做到乐章间不会乱鼓掌;&/li&&li&了解演出团体的信息,包括指挥和著名的演奏家的身份;&/li&&li&最好用一周的时间,用单曲循环的方式听熟所有的曲目。&/li&&/ol&&p&对于歌剧还要额外了解作品的故事时代背景、内容梗概、所传达的思想理念,最好能提前在网上把以往经典的演出视频看一遍,如果没有时间,至少要听熟每一幕的序曲和里面所有的著名唱段。&/p&&p&&br&&/p&&p&&b&这里再强调一下音乐会的基本礼仪:&/b&&/p&&ol&&li&不要带控制不住自己行为的小孩去听音乐会;&/li&&li&不要带任何饮料食品以及任何塑料袋包装的物品进入音乐厅;&/li&&li&不要在乐章间鼓掌,不要在指挥的手放下来之前或钢琴家站起来之前鼓掌,不熟悉曲目的应在参加音乐会前上网预习曲目;&/li&&li&手机调为静音或关机,演奏进行中不要点亮屏幕,否则后面的人会觉得刺眼;&/li&&li&不要交头接耳,不要抖腿,不要动来动去;&/li&&li&不要带病参加音乐会,尤其是感冒,若想咳嗽请忍到乐章间歇再咳。&/li&&li&开场前上厕所,除非中场休息,不要站起走动;&/li&&li&不要拍照、录像、录音;&/li&&li&至少提前10分钟入场,切勿迟到。&/li&&/ol&&p&做不到上面这几点,最好还是别去音乐会了。&b&您妨碍了旁边的人欣赏音乐,您会给人家赔偿票价吗?&/b&另外,您有不鼓掌的权力,请善用此权力,不鼓掌比乱鼓掌强一万倍!&/p&&p&&br&&/p&&p&如果您只有条件听录音,那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p&&p&&br&&/p&&p&&b&一、发行&/b&&/p&&p&古典音乐专辑在历史上存在多过种发行方式。今天,黑胶唱片已经住进了象牙塔,DVD音乐唱片并没流行开来,所以现在的古典音乐唱片绝大多数仍是CD介质的专辑。一套古典音乐CD专辑主要有如下的几种形式:&/p&&ol&&li&一部大作品;&/li&&li&作曲家系列作品辑;&/li&&li&作曲家选辑;&/li&&li&演奏家选辑;&/li&&li&演奏家全辑;&/li&&li&作曲家全辑。&/li&&/ol&&p&这几种形式的排序代表它们常见的程度。除了最后一种形式,其他形式的几乎所有专辑都是由同一个乐团/演奏家演奏,这也算是一个发行惯例。比较著名的古典音乐唱片发行/制作公司主要有:&/p&&ul&&li&Deutsche Grammophon(旗下品牌:DG、Archiv、Westminster);&/li&&li&Sony(旗下品牌:SONY、CBS、RCA、EMI、BMG);&/li&&li&Decca(旗下品牌:DECCA、LONDON、argo);&/li&&li&NHN(旗下品牌:Naxos);&/li&&li&Philips等。&/li&&/ul&&p&还有一些小厂,但唱片质量奇高,包括但不限于:Divox、Chandos、Melodia、TELARC、AVIE、Chesky、Reference Recordings、Brilliant、QUEST。选择上述品牌的唱片至少在品质上是有保证的。&/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644c7eec5b5f858ac00781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30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p&(三星带花,安塞美之传奇录音,《皇家芭蕾》)&/p&&p&&br&&/p&&p&&b&二、版本&/b&&/p&&p&同一部作品会有很多版本的演绎,甚至同一班乐团/演奏家在不同年代留下多套录音。因此大多数正规专辑都会详细标明每一部作品的这些信息,包括:作曲家(生逝年代)、作品编号、作品名称、调性、指挥、演奏家、歌唱家、合唱团、乐团、录音师、录音年代、录音地点、制作人、首发年代、发行公司等。缺失这些信息的录音价值很低。&/p&&p&&br&&/p&&p&对于你喜欢的作品,不妨听听不同的版本。比如古琴版和名琴版的《四季》,古尔德和图蕾克的巴赫《哥德堡变奏曲》,卡拉扬和小克莱伯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等等。我和许多朋友都有这样一种体验:本来不大感兴趣的作品,偶尔听到另一个版本的演绎时就会忽然变得非常动听,然后“中毒”其中(烧友将“沉迷于”戏称为“中毒”),并且乐此不疲地对多个版本进行比较。&/p&&p&&br&&/p&&p&不过要注意,同一个版本的录音母带还有可能在多个出版公司之间流转,这也就产生了换汤不换药的专辑。看起来两个公司出品的,封面完全不同的专辑,可能里面的录音是完全相同的,要注意分辨。&/p&&p&&br&&/p&&p&还有很多经典的历史录音是从黑胶唱片(LP)转录为CD的,比如下面这张:&/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d5de93d53ed5a_b.jpg& data-rawwidth=&444& data-rawheight=&4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d5de93d53ed5a_r.jpg&&&/figure&&p&(卡拉扬指挥,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p&&p&不同制作公司的转录技术水平不同,出品的CD专辑质量也就不同。CD专辑的封底会看到这样的图案:&/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1beb67b46c296bc9baace286a7867646_b.jpg& data-rawwidth=&128& data-rawheight=&7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28&&&/figure&&ul&&li&AAD:表示模拟录音,模拟混音,数字拷贝;&/li&&li&ADD:表示模拟录音,数字混音,数字拷贝;&/li&&li&DDD:表示数字录音,数字混音,数字拷贝。&/li&&/ul&&p&60年代以前的录音都是模拟的,因为那时就没有数字设备。如果制作公司拿到的是多声道母带,那就会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混音,就是ADD。如果拿到的只是黑胶,那就只能AAD咯。最后一个永远是D,因为你听是数字CD光盘。&/p&&p&&br&&/p&&p&&b&三、音质&/b&&/p&&p&古典音乐作品的音质直接依赖于唱片的录音和制作,不同唱片的录音品质差别很大,这主要取决于录音年代、录音师的水准以及制作公司的技术实力。可以先听听著名录音师威尔金森的传奇录音,包括Decca出品的《奶妈碟》、Szell《水上音乐》,索尔蒂《贝九》还有RCA出品的安塞美《皇家芭蕾》等,再与一般的唱片对比就会对录音水平差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p&&p&&br&&/p&&p&对于入门的同学来说要分辨录音品质的优劣可能存在困难,因此推荐参考《&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pan.baidu.com/wap/link%3Fuk%3D%26shareid%3Dthird%3D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企鹅激光唱片指南&/a&》(百度网盘),这是由英国企鹅出版公司出版的广受欢迎的年度古典音乐唱片评价期刊,它对唱片的评鉴分为以下四等:&br&&/p&&ul&&li&一星:相当水平的演奏和良好的录音效果;&/li&&li&二星:属当前高标准的优秀演奏和优秀录音效果;&/li&&li&三星:从各方面衡量皆属最佳演奏、最佳录音效果;&/li&&li&三星带花:三星唱片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世纪录音。&/li&&/ul&&p&当然先捡三星带花的听啦~~下面说说数字格式的录音音质。由于CD光盘上原始音乐数据占存储空间很大,立体声wav格式1分钟约10MiB(10兆字节)。所以为了能在数字设备多存一些音乐,计算机科学家们发明了各种音频压缩技术。压缩技术分为有损和无损两种。有损压缩的压缩率非常大,可以压缩到1/10或更小,但是对音质有影响,比如mp3、ogg、acc等;无损压缩率较低,通常只能压缩到一半,但是对音质完全没有影响,比如APE、WV、FLAC等。管弦乐的声场和音域都非常宽广,许多经典录音可以说是挑战了电声设备的极限,因此对音质还原保真的要求很高。在电脑或随身设备上听录音的话就&b&尽量选择无损格式&/b&,如果只有MP3就一定选320K的。&/p&&p&&br&&/p&&p&将录音从CD复制到电脑的过程称为“抓轨”,通常使用&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exactaudiocopy.d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Exact Audio Copy&/a&(EAC)软件完成。整盘抓轨保留的信息最丰富,即一张CD一个文件。不少作品的乐章之间是连续的,比如贝多芬《皇帝》,尽管它的二、三乐章之间没有间隔,但在CD上会按照大概的时间分成两个曲目。对于这样的专辑如果整盘CD抓轨成一个文件就不会有任何问题,但如果按曲目分轨成不同的文件,一些设备/播放器(比如某些型号的iPod)会在连播两个文件的中间加入间隔,非常影响听感。此外,分轨以后曲目之间的原有间隔时间也可能被破坏,就再也无法复原为原版专辑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c9c0ed058ba666a22cfa0fa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p&(三星带花,24K金盘面,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p&&p&&br&&/p&&p&&b&四、设备&/b&&/p&&p&一定不要用太烂的设备听录音。笔记本/手机的外放以及地摊耳机会迅速令你对古典音乐失去兴趣,以致终生无感。“听古典只能用音箱而不能用耳机”也是很多人的一个误区,要知道千元以下的音箱和同价位耳机/耳塞的音质基本上是没有可比性的。所以入门的话只要用200元以上的入耳式耳塞基本不会漏掉什么乐器了,降噪也好一些。一般的手机电脑作播放设备都行,最好就在手机里放几部短作品,只要在户外就戴上耳机,好作品都很容易听熟的。&/p&&p&&br&&/p&&p&具体来讲,入门同学可以选用森海MX360、或索尼EX450,这些都是性价比很高的耳塞。对音质有一定追求的同学可用铁三角ATH-IM70或森海IE60。不差钱的同学推荐在电脑上连接Sony PHA-2耳放,加森海IE80(IE80听古典只能用C套,双节套会让声场变得非常窄),这是非常适合听古典音乐的金牌组合,如果买到是正品,那你一定会感受到震撼。此外很多人还有个误区,就是高音好的设备听古典,低音好的设备听流行。&b&其实古典比流行更需要低音&/b&!如果用低音差的设备听管弦乐,低音提琴、大号、巴松这些乐器都将被自动过滤,听《莱茵的黄金》第一幕的Vorspiel(序曲)开始一分钟内你不会听到任何声音。&/p&&p&&br&&/p&&p&如果是在电脑上听古典,那么推荐使用&b&Foobar2000&/b&播放器(&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foobar2000.or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ttp://www.foobar2000.org/&/a&),音质最佳,功能最强。但要注意两点:&/p&&ul&&li&&b&任何时候都不要将声音开得太大&/b&。保护你的听力比什么都重要!许多古典音乐动态范围极大,最小声时如蚊子叫,最大声时却如电闪雷鸣,千万注意调整到合适的音量才行。参见:&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长期用耳塞听歌会导致听力下降吗?&/a&&/li&&li&&b&不要开均衡器和自动音量控制器&/b&。均衡器就是调节高音、低音平衡的装置/插件,而古典音乐追求的就是最真实的还原,拒绝任何音染。自动音量控制就更糟糕了,弱奏和强奏的对比是古典音乐主要的表现手法,自动音量控制(音量规格化)会让强弱对比完全消失,古典音乐的韵味便会消失的一干二净。最可恨的是优酷的古典视频中十有八九都开了音量自动控制,简直反人类!&/li&&/ul&&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b067ffdf01b536bd29fc8b0b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29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p&(三星带花,加迪纳指挥,贝多芬《庄严弥撒》)&/p&&p&古典音乐圈子里的玩法很多,有人烧器材,有人烧唱片,还有人烧乐器。本人也是从烧器材这条路玩出来的,整个一血泪史。斗胆借用摄影圈的一句话“功放穷三代,音箱毁一生”,万望各位同学不要重蹈覆辙,只有音乐本身才是古典音乐的究极意义所在啊!&br&&/p&&p&&br&&/p&&p&&b&五、获得&/b&&/p&&p&大多数著名的古典音乐出版商并没有在国内专营的业务,要在国内出版也必须经过国内的出版公司作代理。由于古典音乐毕竟还是小众爱好,人们的欣赏水品也有待提高,所以高价引进的优秀专辑却卖不出去的情况比比皆是。这样一来国内出版商也不愿意代理引进了,导致在国内市场上很难买到好专辑,无论是线上线下都一样。而淘宝上的个体商户卖的所谓正版,其实大多都是盗版假货,朋友们千万当心!&/p&&p&&br&&/p&&p&如果您想要收藏到正版专辑,建议还是去eBay、Amazon的国外网站上用双币信用卡直接购买。下面这幅截图是我购买卡拉扬版《庄严弥撒》时的页面。选SIS派送运费是$8.98,要一个月左右送到;选AGE派送运费是$14.91,10天送到。&/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aaaa91c9e14f_b.jpg& data-rawwidth=&940& data-rawheight=&6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aaaa91c9e14f_r.jpg&&&/figure&&p&加上10刀左右的邮费虽然有点贵,但一次购买20张以内是不用交关税的,而且均摊下来的邮费也很便宜,更不用担心像在国内市场上一样买到假货。如果您尝试境外购买存在困难,我可以免费帮购(注意,不是代购),私信联系。&/p&&p&&br&&/p&&p&觉得这些唱片太贵?也没关系,现在虾米和网易云音乐已经提供了大量的古典专辑,其中也不乏精品,基本上常见的作品的许多版本都找得到(务必使用英文名搜索,有困难的给我发私信)。成为付费会员后还可以下载收藏。虾米用户可用App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有大量精选辑可试听。许多朋友问我为什么不开网易账号,其实我是开了的,但网易的曲目真的没有虾米全,而且网易对于古典曲目的介绍编辑真心不好用啊~~&/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8d6f9fec8c6bb983c0bb563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9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p&(三星带花,李希特指挥,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集》)&/p&&p&&br&&/p&&p&什么?听说您真的一分钱也不想花?呃……确实有朋友私信问我原版古典音乐专辑哪里下载。我首先要声明:&b&下载/播放盗版唱片属于违法行为&/b&!然后请参见这个问题:&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哪里可以购买和下载 hifi 的古典乐?&/a&如果您能访问Google的话,偷偷告诉你哦,按如下格式搜索也是个好办法:&/p&&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site:pan.baidu.com 皇家芭蕾
&/code&&/pre&&/div&&p&&br&&/p&&p&&b&六、歌剧&/b&&/p&&p&歌剧体裁真的有必要单独拿出来说一下,这一节是日补充的内容。&/p&&p&&br&&/p&&p&歌剧通常分为几幕,每一幕的时间都可能在40分钟以上,甚至长达一、两个小时。发行的歌剧CD专辑一套少说也有两、三张,这给我们欣赏完整歌剧带来了较大的问题,因为平时跟本不可能有这么多时间从头到尾欣赏一遍,更不可能听上几遍了。&/p&&p&&br&&/p&&p&然而歌剧虽说是一种剧,但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是音乐和歌,因此除了直接欣赏现场或录像之外,还有一种欣赏方式就是只关注其中的音乐和歌,下面只介绍这种方式的入门。&/p&&p&&br&&/p&&p&歌剧有两种主要的演唱形式:“咏叹调”和“宣叙调”,二者穿插进行,配合少量的乐队间奏构成整部歌剧。“宣叙调”仅用来陈述剧情,旋律简单;而富有歌唱性的“咏叹调”通常用来抒情,这也就是我们应当关注的“歌”。但往往一部歌剧中的宣叙调占据了主要的表演时间,这会导致你随便听几个曲目发现都是在“念台词”,迅速失去兴趣。&/p&&p&&br&&/p&&p&那么具体而言,欣赏一部歌剧应当从序曲开始。对于作曲家来说歌剧都是相当大型的作品,会在序曲上付出相当的心血,所以质量水准很高,比如:&/p&&ul&&li&瓦格纳《女武神》一、二、三幕的序曲,每首都是经典;&/li&&li&贝多芬的三大序曲《菲黛里奥》、《艾格蒙特》、《科里奥兰》;&/li&&li&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序曲;&/li&&li&比才《卡门》序曲等。&/li&&/ul&&p&这些曲目单独拿出来听都是非常棒的管弦作品。(上面所列曲目请点击收听:&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xiami.com/coll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著名歌剧序曲选辑&/a&)&/p&&p&&br&&/p&&p&序曲听熟以后可以去找里面著名的咏叹调听,比如:&/p&&ul&&li&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中大量非常动听咏叹调,包括“再不要去做情郎”、“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何处寻觅那美妙的好时光”、“微风轻轻吹拂的时光”;(&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xiami.com/collect/Fspm%3Da1z1s..uEajB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点击收听&/a&)&/li&&li&瓦格纳《女武神》第一幕咏叹调集;(&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xiami.com/collect/Fspm%3Da1z1s..Olj0g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点击收听&/a&)&/li&&li&比才《卡门》中的“爱情像一只自由的鸟儿”;(&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xiami.com/coll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点击收听&/a&)&/li&&li&普契尼《图兰朵》中的“今夜无人入睡”;(&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xiami.com/coll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点击收听&/a&)&/li&&li&威尔弟《茶花女》中的“祝酒歌”等等。&/li&&/ul&&p&这些都是令人百听不厌的经典曲目。然而咏叹调开始前通常都有几句宣叙调台词,专辑在划分曲目时又可能会把这几句划到咏叹调的曲目的开始,这会令你很难找到咏叹调在专辑中的位置。如果找不到曲目可以发私信来问我,我会告诉你大致出现的时间。&/p&&p&&br&&/p&&p&有些同学认为唱的什么词都不知道,根本听不懂。其实想想当你听外文歌曲的时候也不会先看看歌词是什么意思吧?再说,&b&大部分歌剧都不是英语,国外能直接听懂歌词的人也不多呢&/b&,所以听旋律和唱功就好。当然,了解剧情和歌词对于欣赏绝对是有帮助的,可以让你更深切的体会角色的情感。各大著名歌剧的剧本都有中译版的书籍,里面有完整歌词,这些书都很容易找到。不过当你听熟以后过一段时间你会压根想不起来歌词是什么,相信我。&/p&&p&&br&&/p&&p&接下来可以去尝试熟悉整部歌剧,每次打开就从上次听到的位置或着你喜欢的唱段开始接下去听,遇到听不下去的宣叙调不妨先跳过去。听上一段时间后,你会慢慢发现一部歌剧里你喜欢听唱段越来越多,直到你爱上整部歌剧。&/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234dffcb28a2e9379a0eca97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25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p&(三星带花,索尔蒂指挥,瓦格纳《帕西法尔》)&/p&&p&&br&&/p&&p&&b&七、进阶&/b&&/p&&p&当您真的已经爱上了古典音乐,那么下一步就可以更深入地去了解每部重要作品的结构和创作思路。首先了解一些西方音乐史是必要的,推荐《&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142830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西方文明中的音乐 (豆瓣)&/a&》。还要学一点乐理知识,可看教科书学习,推荐《&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112743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乐理自学指南 (豆瓣)&/a&》,也可参考本人原创的系列乐理教程:&/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cnblogs.com/devymex/p/3385179.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写给理工科人看的乐理(一)声学基础&/a&&/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cnblogs.com/devymex/p/3387054.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写给理工科人看的乐理(二)十二平均律与五线谱&/a&&/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cnblogs.com/devymex/p/3389620.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写给理工科人看的乐理(三)五线谱进阶与和声理论&/a&&/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cnblogs.com/devymex/p/3386886.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写给理工科人看的乐理(四)和弦与调式&/a&&/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cnblogs.com/devymex/p/3391069.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写给理工科人看的乐理(五)调性&/a&&/p&&p&&br&&/p&&p&如果将“变奏”、“复调”、“交响性”、“奏鸣曲式”、“赋格”、“织体”等相关概念烂熟于心后,再去听古典作品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p&&p&&br&&/p&&p&许多伟大的作品在网上都有详细的曲式说明,比如贝多芬第五交响曲:&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zh-cn/%25E7%25AC%25AC5%25E8%E4%25BA%25A4%25E9%259F%25BF%25E6%259B%25B2_%%25B2%259D%25E5%25A4%259A%25E8%258A%25AC%2529&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zh.wikipedia.org/zh-cn/&/span&&span class=&invisible&&%E7%AC%AC5%E8%99%9F%E4%BA%A4%E9%9F%BF%E6%9B%B2_%28%E8%B2%9D%E5%A4%9A%E8%8A%AC%29&/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p&对照乐谱去研究喜欢的作品的结构,体会作者的创作思路真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在&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imslp.org/&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imslp.org/&/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 可以搜索并下载到所有古典音乐作品的乐谱。&/p&&p&&br&&/p&&p&对于决定深入探索古典音乐世界的朋友,我再推荐一本书:《聆听音乐》,克雷格 莱特著,是带你入门的绝佳教科书。&/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95c0d81facdbf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4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95c0d81facdbf_r.jpg&&&/figure&&p&(三星带花,古乐学院版,亨德尔《弥塞亚》)&/p&&p&&br&&/p&&p&&b&八、补充&/b&&/p&&p&入门后必听的一些作品:&/p&&ul&&li&巴赫:&b&《无伴奏大提琴组曲》&/b&、&b&《六部勃兰登堡协奏曲》&/b&&/li&&li&莫扎特:&b&《第40号交响曲》&/b&、《第23钢琴协奏曲》、《费加罗的婚礼》&/li&&li&贝多芬:&b&《第三交响曲》&/b&、《第七交响曲》、&b&《爱格蒙特序曲》&/b&、《费黛里奥序曲》、《“月光”钢琴奏鸣曲》&/li&&li&舒伯特:《第九交响曲》&/li&&li&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b&《第一叙事诗》&/b&、《降E大调夜曲》、&b&《第一钢琴奏鸣曲》&/b&&/li&&li&舒曼:《童年即景》&/li&&li&门德尔松:&b&《小提琴协奏曲》&/b&&/li&&li&勃拉姆斯:&b&《第一交响曲》&/b&&/li&&li&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集》&/li&&li&斯美塔那:《我的祖国》&/li&&li&伯辽兹:《幻想交响曲》&/li&&li&瓦格纳:《莱茵的黄金》&br&&/li&&li&柴可夫斯基:《胡桃夹子》、&b&《天鹅湖》&/b&、《第六交响曲》&/li&&li&威尔第:《茶花女》&/li&&li&普契尼:《图兰朵》、《蝴蝶夫人》&/li&&li&拉赫玛尼诺夫:&b&《第二钢琴协奏曲》&/b& &/li&&li&马勒:&b&《大地之歌》&/b&&/li&&/ul&&p&进阶作品:&/p&&ul&&li&巴赫:&b&《优率键盘曲集》&/b&(翻译成“平均律”是重大历史错误)、&b&《马太受难曲》&/b&、《无伴奏小提琴组曲》&/li&&li&贝多芬:&b&《庄严弥撒》、《第28钢琴奏鸣曲》&/b&、&b&《“大赋格”弦乐四重奏》&/b&、《第32钢琴奏鸣曲》&/li&&li&莫扎特:&b&《第41号交响曲》&br&&/b&&/li&&li&海顿:&b&《临终七言》&br&&/b&&/li&&li&瓦格纳:《帕西法尔》、&b&《女武神》(郑重推荐我最常听的:&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xiami.com/collect/Fspm%3Da1z1s..VT8Iy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瓦格纳《女武神(选段)》&/a&)&/b&&/li&&li&马勒:《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b&《第九交响曲》&/b&&/li&&li&勋伯格:《升华之夜》&/li&&li&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li&&li&肖斯塔科维奇:《列宁格勒》&/li&&li&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li&&/ul&&p&注:想听又找不到的朋友请私信我,我可以提供虾米链接,说清楚作品信息即可。&/p&&p&当你能对贝多芬的《庄严弥撒》发表见解,侃侃而谈时,相信你已经具有了很高的欣赏水平。下图是最为世人熟悉的贝多芬画像(约瑟夫·卡尔·施蒂勒作,1820):&/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0ee1f40b79d9f3a4c184b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7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0ee1f40b79d9f3a4c184b_r.jpg&&&/figure&&p&&br&&/p&&p&请仔细看一下大师手上拿着的是什么:&/p&&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8b52a213e9bbac58f8c49688aaf4af2b_b.jpg& data-rawwidth=&329& data-rawheight=&39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9&&&/figure&&p&Missa Solemnis——庄严弥撒&/p&&p&&br&&/p&&p&&b&附赠&/b&:《历代重要作曲家生卒年代图》,括号里为作曲家的出生国家,每个橙色的横条代表他的生活年代,左侧数字为出生年份,右侧数字为逝世年龄。&/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cd2d509f4f14b9dc44872_b.jpg& data-rawwidth=&1174& data-rawheight=&8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7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cd2d509f4f14b9dc44872_r.jpg&&&/figure&&p&点图放大(原创图片只可自存参考,不得盗图转贴。)&/p&&p&&b&编写此文前后历时一年半,花费大量心血,如您已收藏本文,请不吝赐赞。&/b&&/p&&p&&b&本文为Devymex于知乎原创首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发现必究,欢迎举报,谢谢!&/b&&/p&&p&&b&授权知乎日报转载。一般营利性机构非特殊情况不予授权。&/b&&/p&
★★★★★★★声明★★★★★★★本文为非营利性质,亦无任何广告内容,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以下唱片封面图片均扫描自印刷版本,未作任何修改,且已做降低分辨率处理。所有唱片封面图片仅限本文于本网页的配图,严禁转载!若有侵犯版权,请通知本人删除。==…
我做个历史补充吧。&br&&br&在管弦乐团的弦乐器组中,小提琴部分分为两组: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第一小提琴负责乐曲主音部分,第二小提琴负责和音部分。第一小提琴的首席是整个弦乐组的首席,同时也是整个乐团的首席,他负责整个乐队的音准和调音。&br&&br&乐团的进化宽泛的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随着巴赫和亨德尔去世而终结,第二阶段是海顿和莫扎特开始的现代管弦乐队的崛起,在此之前指挥一般都是作曲家。十七世纪末,四声部弦乐乐团建制稳定,这是现代管弦乐团的基础。十八世纪中期,小提琴家族代替了古提琴家族,横笛代替了竖笛,双簧管代替了肖姆管和古巴松管,乐队圆号代替了猎号,管弦乐团的声部得以确立:弦乐、铜管、木管、打击乐器。&br&&br&巴洛克和古典主义早期指挥没什么地位,法国人认为既然乐团中超过一半都是弦乐器,那直接找一个弦乐器手来领导乐团就完事了。因此直到十九世纪末,所有的法国指挥都是小提琴手,他们拿着提琴弓指挥乐团演奏,到 1878 年,巴黎的指挥还是拿着提琴弓。这时的小提琴首席有一个副指挥,他在键盘手旁边,他负责在演奏关键位置时引导键盘敲出正确的旋律,而小提琴首席则继续引导整个乐团。当然如果副指挥和小提琴首席有了分歧,那就比较麻烦了。&br&&br&由作曲家负责自己的作品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所以在 1850 年之前,作曲家、演奏者和指挥一般都是同一个人,不论他们是作为键盘手还是小提琴首席出现:22 岁的莫扎特写信给父亲告知他放弃了小提琴转为钢琴(尽管他的父亲告诉他小提琴在乐团中要比键盘更重要)、巴赫是欧洲最好的钢琴家和管风琴家(他总是坐在键盘手旁边指挥)、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亨德尔是优秀的大键琴和管风琴演奏者。&br&&br&十八世纪末期,随着乐曲越来越复杂,同时大键琴退出历史舞台,小提琴首席任务太多无暇估计更多东西,小提琴首席的跺脚声和键盘手的拍手声让乐手们很易分心,所以需要一个独立的控制力量来控制整个乐曲的演奏,于是专职的指挥出现了,小提琴首席也逐渐退居二线,领导整个乐团的音准和调音以及负责一些独奏部分。
我做个历史补充吧。 在管弦乐团的弦乐器组中,小提琴部分分为两组: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第一小提琴负责乐曲主音部分,第二小提琴负责和音部分。第一小提琴的首席是整个弦乐组的首席,同时也是整个乐团的首席,他负责整个乐队的音准和调音。 乐团的进化…
谢没人邀:)&br&&br&
昨天晚上扫知乎的时候,才发现嚯,原来关注的 &a data-hash=&8e5fd509c903b2f0aca75& href=&//www.zhihu.com/people/8e5fd509c903b2f0aca75&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藥師& data-tip=&p$b$8e5fd509c903b2f0aca75& data-hovercard=&p$b$8e5fd509c903b2f0aca75&&@藥師&/a&也是听后摇的,虽然那么多年一来,后摇之于我比重早已没有当年深厚,不过心不由得也还是痒痒了起来——这毕竟如同于多年不见的老友,即使不常联系了,心里还是常牵挂。warning,话唠无关长文穿插,慎入.....&br&&br&
在回答问题之前,说一些题外话,若不喜欢,可以直接跳过。&br&&br&
其实作为一个认真的音乐爱好者,我个人是满反感一张专辑挑出一首歌来听的,不是说不可以,也并不说我自己就从未这样干过,老实说,就在不到一个月前虾米还没全面对国外封禁的时候,我还是对虾米猜的每日推荐歌曲听得乐此不疲,但在这里说的是一个大致的态度。我觉得一张专辑对于一支乐队或者一个自己创作的音乐人来说是一个整体,就如同人体一样,比如说你某一天遇上了一个男孩子或者女孩子,你见到Ta的第一面起就爱上了,你可能觉得Ta身体上某个部分比较美好,或许是一双漂亮的眼睛,或许是一对精致的耳朵,或许是修长的腿,或许是坚硬/秀美的轮廓,又甚至是嘴角上扬的一瞬间,可是当你爱上Ta那一刻,Ta便是一个整体,Ta便是Ta自己,不止是耳朵、鼻子、或者眼睛,或许Ta唇形不够完美,或许是Ta皮肤不够白净,或许Ta有个小肚子,但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爱Ta们的本身,爱Ta们的内核。回到音乐,我觉得,一张专辑的内核是藏在整张专辑中间,是音乐人认认真真精挑细选才构建成的,这就如同自然创造人类(人无完人),他们是专辑的上帝,如果你生生挑出一首歌,就如同你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子(假设题主是个男孩),而你把她最漂亮的眼睛挖出来一样....想想这应该是多残酷血腥的一件事情!&br&
笑,其实也不是那么大不了的事情,玩笑~&br&&br&
在这个答题之前就说了那么多,也知道实际情况我是多么话唠,各位如果只愿意看信息就直接踩点吧(别骂我抒情狂,不喜欢请直接略过),另外,现在国外虾米挂了,所以只能提供网易云音乐的链接,见谅。&br&---------------------------------------------------------一期一会---------------------------------------------------------------&br&&br&
就如同 &a data-hash=&982ea96e77b4cf4ed1a1f0& href=&//www.zhihu.com/people/982ea96e77b4cf4ed1a1f0&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李冀宁& data-tip=&p$b$982ea96e77b4cf4ed1a1f0& data-hovercard=&p$b$982ea96e77b4cf4ed1a1f0&&@李冀宁&/a&说起的那样,其实听音乐是一件私人的事情,如果我还是16岁的时候是绝对不愿意分享的,但既然在这里分享了,就干脆分享的彻底一点,音乐有时候就如同“一期一会”,伴随着好的怀的记忆,有时候想想怕是再也没有了。所以这篇答案献给同样喜欢后摇的你们,更献给我自己。&br&&br&
呃,不过从哪里说起呢......&br&&br&1.&b& Explosions In The Sky&/b&&br&&br&
我的记忆力相当之糟糕,我已经记不住因为何种契机何种缘由开始喜欢上听后摇,是听了某一挡八点档广播?还是因为买的一本音乐杂志?完全无从头绪,我只记得,在我后摇历史中最早期的记忆是属于Explosions In The Sky的,那时候我高一,我们家还住在两室一厅的小公寓,没有电梯的六楼,从我的房间望去,隔了一条街便是一个中学的操场,视野开阔,那时候我还未开始补课,回到家我偶尔还赶得上校园的6点档校园广播,夕阳偶尔打在巨大的操场上,把地面分成阴阳两块,广播里面熙熙攘攘,我听不清他们在放什么,只知道不大和我的口味。&br&&br&
那时中考完毕,我进入到那个高中最好的班级,所谓的实验班或者在某些地方称作为尖子班、火箭班,因为保守估分我舍弃了市里最好的学校,进入到排位第二的学校,而与以前的一起听摇滚的同学依次告别,独自一人来到了满脑都是清华北大复旦上交的人群中间。说到这里,你必定以为这是一个人群孤立,一个摇滚少年独自走上后摇的道路......但是,现实完全要比那个来得普通,我没有被孤立,但又由于我讨厌压抑的学习环境加之天生不擅长学理科的脑袋而成绩一落千丈,所以自然也不能完全融入不了那个所有人都“欣欣向荣”的环境,我没有社交障碍,说得上话的也并非不存在,可要说喜好世界观完全投缘就我从谈起,所以那时候的状况令人哭笑不得,我似乎是既在“里面”又在“外面”,那时候比较失落的部分倒不是令父母失望,而在于你处于低谷而所有人似乎也对你并不做要求,这种背后的“忽视”感比之失落本身还要来得恐怖,幸而高二的时候我被顺利淘汰至普通班,一切才又走上了正轨。&br&&br&
所以那时候回到家,看着操场的人群陆续走光,入夜以后开始播放Explosions In The Sky就成了顺理成章的选择,当你扣着一道数学,或者物理,百无聊赖的时候望向窗外,无尽的黑暗扑向操场,周围灯光星星点点,你耳朵中Explosions In The Sky温柔的进入耳朵,没过多久就在脑中炸开来,击碎这表面做作的平静,而鼓点是最精彩的部分,在我个人的观点里,这支乐队是用鼓声引导而又最终融入到乐曲里的,所有的情绪都被他牵引,缓缓上升或是倏尔降落,爆炸或铺垫,力量或柔弱,而旋律又是如同怀揣着最感人的种子,相得益彰。&br&&br&
在回答里很多人推荐了your hand in my,虽然那也是我的挚爱,但是我还是固执的选择以下这张&Those Who Tell the Truth Shall Die, Those Who Tell the Truth Shall Live Forever&br&&作为他们的代表,这是一只从高一伴随我走到大学的一张专辑(真的是不断听不断听不断听),后来实在喜欢,买了原盘供着,哈哈。&br&&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usic.163.com/%23/album%3Fid%3D40937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ose Who Tell The Truth Shall Die, Those Who Tell the Truth Shall Live Forever&/a&&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12f5fc9e00a5aadc48e5fb5a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如上所述,叫我选择最好一首简直是残忍啊.....如果要说我可以说随便挑或者全部么&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usic.163.com/%23/song%3Fid%3D404932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Yasmin The Light&/a&&br&&br&2 &b&Mogwai&/b&&br&&br&今年三月的时候,我生日刚过不久L就从德国过米兰来,顺带在意大利玩了一圈,我知道他在这个关头来看我是怕我因为失恋想不开,借口旅游过来看我。&br&&br&
L是我从高二起便认识的好朋友,当时我刚从实验班淘汰下来,有一天下午我带着一本《轻音乐》还或是《非音乐》(具体不记得了)上学,被他看见,这样我们便搭上了腔,一聊便是一个下午,我记得他后来跟我说,他太过兴奋而把我们这次“伟大的会面”激动得告诉了她当时的女朋友,以至于他女朋友对我产生了很深的结缔,可事实胜于雄辩,一直我们都相安无事,她也没法对我妄加指责。后来在L的介绍下我又认识了T,一个电影少年,我们三个便结成了某种同盟,一下课便聚在一起形影不离,我们一起看Stand by me,看诺兰的memento,看林奇的穆赫兰道然后争得面红耳赤。很多年以后,我以T选上了各自不同的人生观而几乎分道扬镳,L心软对他偶有联系,而对他当初的女朋友则以“她听布兰妮,我听后摇,这怎么谈恋爱”的分手借口而作为结束。不久以后他有了新的女朋友,直到现在。&br&&br&
L跟我听着相似的音乐,看着相似的电影,失恋以后给他的时间反而多了起来,会跟他讨论世界主流的价值观,讨论我们自己的挣扎,我去好友生日宴会选择衣服会问他哪一套好,讨论怎么吸引异性,我跟他说我那些破事儿,他跟我说他那些混蛋的事儿,有时候我们一个月也难说上一次话,有时候一打skype便是4,5个小时。跟别的朋友说起,他们总是说,你怎么不跟他好,我反问“难道你会跟你兄弟谈恋爱?”我想,我是爱L的,虽然我是独子,但我觉得我们便是像兄弟姊妹那般,所以我爱他,也爱他所爱的人,总希望与他有关的所有都是好的,至今想来,这段友谊还是一件神奇的存在。&br&&br&
L来的时候刚好遇到mogwai在米兰演出,我早早买了票,那天下午他给我做了冬阴功汤,喝了点酒,我找我室友给L讨了点hashish,演出刚巧就在我家后面不远处的一个场地,我们一路走过去,小子把至少三根的量搓在了一根里,他让我抽了一口,我呛得直咳嗽,他笑起来,倒觉得很高兴,走到场里的时候,等了一会儿演出开始,第一首新专辑的乐曲还没完,我的劲就上来了,累得不行,感觉缺氧,不得已蹲在人群里,L摸摸我的头问我没事吧,我说没事,你先看,他那时候high着,让我扶着,约莫过了10分钟我的劲才过去,重新站起来。&br&&br&
演出接近尾声,出现了那首,开始吉他缓缓响起,慢慢推进,一路推高,情绪被完全调动,中段向下沉去,然后如同苏格兰雄鹰在高地上俯瞰的苍茫,而后密集的吉他铺开,而后渐渐远去,笛声传来,轻柔得快要睡去,L跟我互相楼着,都快要让自己沁入到幽静的谷里时突然一声惊响,把我们吓了一跳,L颤抖了一下,我哈哈笑起来,他回过神,飘在上空的灵魂全部回到体内,立即又投入到巨大的声浪里,然后他凑在我耳边,对我大声说“你知道吗,已经十年了,我们喜欢这支乐队已经十年了,真爽!我太爱他们了”,我看着他的眼睛,想着他说得话,不禁感动得想哭,对啊,我们也已经认识十年了,所以第二首,献给我们的友谊。&br&&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usic.163.com/%23/album%3Fid%3D42205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Young Team&/a&&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f95fdabe4c2e1a9df2422f6e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f95fdabe4c2e1a9df2422f6e_r.jpg&&&/figure&这是新的豪华版的封面,这张专辑是他们最早一张专辑,1997年发行,作为一支当时全新的乐队第一张专辑就这样简直是太猛了。&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usic.163.com/%23/song%3Fid%3D417419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ogwai Fear Satan&/a&,文中提到的。&br&&br&
尽管最初接触到的乐队是EITS,但老实说Mogwai由于其绝对强大的实力迅速占据我心目中最强后摇的地位,所以我不得不再违规推荐另外一首(张)。&br&&br&
尽管很多乐评因为这张专辑换了厂牌以及采用过多的电子元素而诟病其质量有所下降,可是它依然在我心目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那时候是分完文理进入备战高考的阶段,可现在回忆起来,除了需要做的题目比平时略多,却也说不上特别难受或者痛苦,周末该淘碟时三人组还是继续,不管是黄标CD还是D5盗版,偶尔也有打口,都当做是金贵货,平时中午自己一个人在家,半小时用来睡觉,半小时用来看电影,虽说看起来短暂,可也把当年的片子以及诸如库布里克等人的老片一点一点看了个遍,虽说把电影分成几段来看说不上地道,可算起来高三生活也没那么压抑无聊。&br&&br&
那时我有一台三洋的CD播放器,四边以及音箱两侧射出蓝色的幽光,偶尔半夜的时候我也愿意把电插着,蓝色幽光反射在墙上,平添了一丝神秘,仿佛异星生命光临,而我用那台扁平的播放器播放过最多的专辑便是这张《happy songs for happy people》,名字灿烂而简单,而里面每一首却像是异世界的冒险,光怪陆离的声音,绵长的吉他,窒息,压抑却偶尔又见一丝阳光般的温暖,若说我的高三最具奇幻色彩的部分,那便是每一个夜里这张专辑的每个音符从音箱出来的时候。这个献给我的高三。&br&&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usic.163.com/%23/album%3Fid%3D42201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appy Songs For Happy People&/a&&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7eb2ec98c0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7eb2ec98c0_r.jpg&&&/figure&&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usic.163.com/%23/song%3Fid%3D417382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Killing All the Flies&/a&&br&再加一下,Mogwai优秀的专辑太多了,建议大家都好好听吧。&br&&br&3 Sigur Rós&br&&br&是这支乐队让我对冰岛充满无限向往的。&br&&br&
但是冰岛不止于此,而Sigur Ro's也不止于地域标签于此。我记得高中那时候,除了定期的淘碟,网络刚刚兴起,爸爸也时髦了一把(尽管他到现在仍然用不好网络),给家里装上网,各色信息扑面而来,我记得那时候我执着于某两个论坛,用电驴一点一点的拖下一盘专辑,当时网络不比现在,一盘专辑往往用上3,5天的时间才能最终完成,以至于这种“来之不易”成为听音乐的动力,如今我已经回忆不起那个论坛的名字,只记得大家选择度少,对音乐的态度也更纯粹些,爱就是爱,恨就是恨,有喷子有过客,但是大部分的人认真的消化每一张专辑,兴奋的分享自己的每一点感受,又有人马上回应,这种草根的感觉再也找不见,如今,包括我自己,可能一整天可以庭上十张专辑以上,却再也没有那种对着某个点反复琢磨的景象了,似乎一切都变得浮躁起来。&br&&br&
那时候还有一个软件用来下载音乐我是记得的,叫做soulseek P2P软件,标志是一个蓝色的傻鸟,软件界面简洁,资源海量,虽然是否能下载下来取决于对方用户是否上线,能完整下载一张专辑还是麻烦得很的事儿,可是它的聊天室功能充满了时代的印记,身为一个中学生得我,操着一口马虎得要命得英语,跟一个美国男生(估计是宅男)聊着蹩脚的天,如今早已没了联系,可那时的我跟年长几岁的同龄人,通过一个音乐软件聊着Johnny Depp剪刀手爱德华,聊着剑风传奇现在想想真是件带感的事儿。&br&&br&
我一直对数字媒介的东西存有某种不安全感大概从那时候开始,我记得那时候下载的超过3个g(当时那个年代)因为一次电脑维修而全部丢失,仿佛我所有的“青春时光”毁于一旦,我冲着母亲生闷气,可心里也知不是她的错,暗自跟自己叫着劲,那时候就觉得,较之人,音乐更来得可靠,你难过可以抚慰,高兴可以助兴,焦躁可以平复,而人不可控因素太多,所以那时音乐对我之重要可想而知,现在自然不会那般幼稚,可不可控的人是一点没变。&br&&br&
而那个事件中丢失的专辑,其中一张便是这张来自sigur ro‘s的《()》,在他们所有专辑中我认为是最出色最具代表性的一张,那种孤冷,寂寞,辽阔以及渴求温暖,蕴含在每个苔原带般的音符中,主唱的嗓音如同天鹅之死,带着凄美,让我们漂浮在那个冰冷陆地的上空。丢失音乐不久之后,我访问了他们的官方网站,当时他们的网站白色冰原的设计风格赫然放着这张专辑的下载,同时MV也是可以在线观看的,我耐着性子用那该死的网速看完了当时所有的MV,我觉得自那时,我就跟这支乐队跟冰岛有了隐秘的约定。&br&&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usic.163.com/%23/album%3Fid%3D43244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069c4f1db69aeb6f721b6a1_b.jpg& data-rawwidth=&608& data-rawheight=&6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069c4f1db69aeb6f721b6a1_r.jpg&&&/figure&这张专辑曲目都叫untitled你叫我怎么推荐,好吧,推荐第八首&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usic.163.com/%23/song%3Fid%3D427898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Untitled&/a&&br&&br&4 Múm&br&&br&
一开始没有打算放上来的,说实话他们现在也算不上后摇乐队了,但提到了冰岛,有一张专辑有一首歌不得不提,如果关于这首歌有一个主题,那一定要叫做“失望”。&br&&br&
今年早些时候他们也是有来意大利,而我也是有机会看的,可因为事情耽误又约不到人只好作罢,可再翻看他们现在的音乐,简直是大失所望——早已失了当时的灵气,当时带着口音宛如精灵般的咬字,叮叮咚咚的实验而做出脱俗的音乐现在早已没了影,尽管还是有各种器乐的参与,可过度电子化随了大流,大部分采用妩媚唱法,咬字清晰标准,仿佛青春不再,而如同一个长相清丽的成熟女性,却已经没有了少女的灵气,以此怀念成长吧。&br&&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usic.163.com/%23/album%3Fid%3D202906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Finally We Are No One&/a&&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3ed63dbff73df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7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3ed63dbff73df_r.jpg&&&/figure&&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usic.163.com/%23/song%3Fid%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reen Grass of Tunnel&/a&&br&&br&5 &b&Can&/b&&br&&br&
这其实也不是后摇乐队,可是这不是说主要是说故事呢嘛。&br&&br&
说起听广播,要追溯到我还在初中的时候了,当时因为听广播开始接触摇滚,并且疯狂迷恋上Radio Head,广播的作用功不可没,当时的常听的节目有三档,吃完晚饭的《说唱三千里》,快到午夜的“老忙”,后期幸运一点的,下午可以听到小杨音乐,可是我基本是个糊涂蛋,从未掌握到小杨音乐的播出时间。&br&&br&
尽管我已经是80后末端的人物,我还是很幸运的完成了一项80年代生人的典型任务,每个傍晚吃完饭打开收音机,插上耳机,认真调频率,寻找频道,准点准时,听主持人低沉的声音,听短信互动,大晚上一个人在“lo-fi”音质的收音机手舞足蹈,现在看来这样的行为简直是old school,棒极了,这种集文字、音乐、互动的混合媒体,通过收音机达成,而无线电波成为纽带,这一连就是好多年。&br&&br&
回到音乐,尽管我总是“抓不住”“小杨”,可那位音色坚韧的女性主持人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她所介绍的音乐,给我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大门,让我向更为遥远的地方延伸,即使以现在的眼光看来,如果这档节目仍然播放,我还是愿意守在广播旁,即使我已经不是那个十几岁的女孩,但那些实验的独立的音符仍然会令我心动不已。而《说唱三千里》的曾克也用他优美的文字带听众去到许多地方,我现在已记不清,而现在所说的Can便是他们两位其中之一推荐,虽然当时Can被他/她称作post-rock的发源实属不妥,但是通过广播认识了Can这样的krautrock代表性乐队也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情——看,我们市连广播逼格都那么高!(笑&br&&br&再次说,这不是后摇&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usic.163.com/%23/album%3Fid%3D158215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ago Mago&/a&&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709ca5a243_b.jpg& data-rawwidth=&468& data-rawheight=&4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709ca5a243_r.jpg&&&/figure&&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usic.163.com/%23/song%3Fid%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Oh Yeah&/a&&br&&br&6 &b&Tortoise&/b&&br&&br&好啦,这可是又回归后摇所谓之“鼻祖”了不是么?&br&&br&
像前面所说的,因为音乐资源的匮乏,广播,论坛,P2P成为资源的集散地,那时候我整天守着我那个用音乐包裹起来的小空间,我虽然不喜外出,但大致还是一个各方面正常的孩子,而通过网络也认识了一些朋友,其中一些变成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包括后面的第一任男朋友,也包括一些生命中的过客,当然,还有另外一些说不上朋友,也说不上过客,处在概念化模糊的区间,然后这样一晃就很多年,又各自行各自的路,这其中就包括“妄为”,即前面知友提到的oNEwAY乐队的主要人物(不知道在这里说会不会被打嘻嘻)。&br&&br&
当时他还不是oNEwAY的妄为,还只是一个普通旅行社的职员wang wei(最普通那个),而我也只是一个普通的高一学生,我记不清怎么认识他的了,兴许我们混一个论坛,兴许是soulseek?那时他刚开始组乐队,似乎第一首歌都没有录完,我去他家拜访他,纯粹只是让他推荐音乐给我,还有一些不太容易下得到的专辑,他刻了盘卖给我,其中就包括Tortoise的专辑,然后我加了他们的qq群,插不进一句话,倍感无聊。这种感觉就如同在学校尖子班,你即在“里面”却又总是在“外面”,这种感觉甚至延续到了现在,即使我听着所谓的“hipster”的音乐,我也可以装作自己很“hipster”,可似乎我从未融入摇滚人,后摇人,hipster,好学生,差生等等一些身份认定,回顾起来,我似乎不属于任何群体,可我又与他们交好,保持一种不远不近的关系,这种不远不近造成一种不够纯粹的局面,万幸的是我也并不在意,骨子里或许懒惰得要命,若不被接纳也就不削融入了。&br&
一时扯的有点远了,但只是想说,永远别拿音乐或者任何东西给人标签,或者给人身份认定,音乐终归是个人的东西,算不得什么傲人的资本。&br&&br&
回到这张专辑,也算是乌龟在业内打响名声之作,当时可没有人敢一首歌就录20分钟,而且其中变化反复,还有很多即兴的成分,对,“即兴”这无疑是Tortoise最最重要的特质,我认为在这一点上没有哪支乐队比得上他们,所以看乌龟的现场绝对是一种享受,这张专辑其实并不能算作是代表作,因为就在之后的几年中,乐队的发展是很迅速,他们已经朝着更加实验爵士的方向发展,而双鼓的组合绝对是极大的亮点,不过后期成员有所变动,前段时间有到中国巡演早已不是最初的样子。&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usic.163.com/%23/album%3Fid%3D255100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illions Now Living Will Never Die&/a&&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8b52d2dec2bb1b80bc5d456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8b52d2dec2bb1b80bc5d456_r.jpg&&&/figure&&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usic.163.com/%23/song%3Fid%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jed&/a&&br&写好多,好困,留着当日志,到时候有心情继续连载吧。如果要纯粹推荐音乐倒是可以马上列举很多,但总觉得那样好没意思。。。。。
谢没人邀:) 昨天晚上扫知乎的时候,才发现嚯,原来关注的 也是听后摇的,虽然那么多年一来,后摇之于我比重早已没有当年深厚,不过心不由得也还是痒痒了起来——这毕竟如同于多年不见的老友,即使不常联系了,心里还是常牵挂。warning,话唠无关长文穿…
推荐宋冬野的两首,因为这两首歌开始喜欢这个胖子。&br&&br&1.嘿,裤衩--写给他们家猫的,听完以后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场面浮现在脑中,让我羡慕不已。我也想要一个会弹吉他的男朋友和一只猫啊!下面是歌词:&br&&br&嘿 裤衩 你的名字很贱 &br&别怪我 这都是你妈的意见&br&嘿 裤衩 我不是诬陷 &br&除了你还有谁随地小便 &br&&br&嘿 裤衩 你的肚子都鼓了&br&就别看着猫罐头可怜兮兮的&br&嘿 裤衩 你别耍赖皮了&br&一个你妈经够我受得了 &br&&br&我多想带你出去走一走&br&因为你总是眼巴巴地坐在窗口&br&来来来喝牛奶 吃个罐头&br&外面的世界很危险有好多狗&br&&br&嘿 裤衩 我看你是欠扁 &br&大早上的五点半 你拍你妈脸&br&嘿 裤衩 你一定是欠扁 &br&你妈一旦不在你就拍我脸&br&&br&我知道你一定很孤单&br&所以才坐在门口等我们回来 &br&我知道你也想谈个恋爱&br&就像我和你妈一样相爱 &br&&br&这个世界不是你想象的&br&&br&2.佛祖在一号线----------有本同名的书,不知道和这首歌有什么关系。歌词犀利,节奏舒服,曾经真的在一号线挤地铁的时候听,特别带劲。&br&&br&上等人 在这个世界上想做什么 让他们对我们的庸俗满意 想都别想了&br&衣冠楚楚的专家教授混迹在其中 不厌其烦的想把世界变成60后&br&悲惨新闻和搞笑新闻内容都差不多 闭上眼睛去生活可能会容易得多&br&好几百亿开世博 吉利买下了沃尔沃 祖国 祖国 你的强大是没的说&br&上班下班你就坐地铁 坐地铁你就要坐一号线&br&佛祖就住在一号线 想见到他你就坐地铁&br&奉上级指示 列车在西单站通过不停车 原来我要去趟西单还要请示上级的说&br&十几岁的少年 不服从体制就没法活着 觉悟者也不稀奇 他们早已卧轨了&br&我们不能永远年轻 热泪盈眶 却依然对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充满希望&br&你有十足的机会去做一个该死的成功者 只要能让别人替你去啦啦啦啦&br&上班下班你就坐地铁 坐地铁你就要坐一号线&br&佛祖就住在一号线 想见到他你就坐地铁&br&此时此刻人群中的你在想什么 是否在想央企为何不能拆迁曼哈顿呢&br&再给他修一座西直门立交桥 再给他修一座西直门立交桥&br&我们总是在寒夜中彼此仇恨 但问题的根源却远远远在天边&br&google走了 它知道的太多了 哦 感谢国家 我什么都不知道&br&哦~我什么都没说 我什么都不知道 再给它修一座西直门立交桥&br&上班下班你就坐地铁 坐地铁你就要坐一号线&br&佛祖就住在一号线 想见到他你就坐地铁
推荐宋冬野的两首,因为这两首歌开始喜欢这个胖子。 1.嘿,裤衩--写给他们家猫的,听完以后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场面浮现在脑中,让我羡慕不已。我也想要一个会弹吉他的男朋友和一只猫啊!下面是歌词: 嘿 裤衩 你的名字很贱 别怪我 这都是你妈的意见 嘿 裤衩…
如果说以有趣搞笑唱出郁闷来衡量的话,自由发挥的《死定了》和《欢迎光临》一定别错过~吼吼吼~&br&祭出《欢迎光临》神歌词——&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184fa4e1fac248d6f0e9d12291ddc7aa_b.jpg& data-rawwidth=&214& data-rawheight=&17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4&&&/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1bfe10d70b82731ef3fabe_b.jpg& data-rawwidth=&253& data-rawheight=&13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3&&&/figure&&br&&b&“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凡事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b&&br&&br&至于《死定了》那由你自己去听听看吧~(*^__^*)
如果说以有趣搞笑唱出郁闷来衡量的话,自由发挥的《死定了》和《欢迎光临》一定别错过~吼吼吼~ 祭出《欢迎光临》神歌词——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凡事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至于《死定了》那由你自己去听听看吧~(*^__^*)
首先自然是音乐好听,始终保持一流水准。&br&&br&其次是乐队成员各有特色,主唱Thom Yorke病态的演唱方式,自闭酗酒的性格经历,先天性的眼疾......往俗了说,这些都是卖点。二号明星是乐队吉他手Jonny Greenwood,过分害羞的性格和出众的技术也很引人注目(Jonny还喜欢研究掌握各种奇怪乐器和奇怪效果)。&br&&br&然后是乐队持续创新。&br&&br&一开始他们只是pop guitar band,引人注意的是主唱Thom的声线,被媒体称作小bono。后来的第二张the bends也是十分优秀的brit-pop作品,旋律十分出众。&br&&br&可乐队不满足于此,97年推出的ok computer已经表现出乐队与普通brit-pop乐队的区别,这张专辑不仅旋律保持一贯水准,并且情绪强烈,编曲复杂(Jonny Greenwood的吉他出神入化,我太爱paranoid android了,还有just的吉他部分!),到现在也可以说是英国最好的专辑之一。&br&&br&可是,当很多人都期待着乐队的下一张ok computer的时候,他们却推出了让乐迷大感意外的Kid A。整个专辑几乎听不到电吉他的失真,却充满了电子乐的迷幻气氛。&br&&br&之后的radiohead持续在音乐上进行探索,Hail to the Thief保持水准的同时加入了政治观念。(thom似乎一直对政治有自己的见解,比如他们是Free T....的坚定支持者)&br&&br&一向不甘平庸的radiohead在07年再次引发唱片革命,宣布发行新专辑In Rainbows的数字版,首创由歌迷自己定价的下载方式。你可以选择付任意你觉得适合的价格来下载这张数字专辑(随后也推出了实体版,当然),没有上下限。完全是一次行为实验......&br&&br&目前这个乐队的最新新闻是:发行世界上第一张“报纸专辑” (Newspaper Album),“其中包括2张特制卡套的10寸黑胶,1张CD,和由全彩含氧生物降解塑料装着的许多艺术作品,其中一件作品由625个极小的碎片组成。 ”&br&&br&鉴于我还在上班......先说这么多了 &br&&br&天啊!这个好久前的烂尾答案居然一直陆续被赞同,实在太受之有愧了!实际上在这之后radiohead又出了很多各种风格的杰作,包括反思一战的公益专辑Harry Patch,里面的弦乐证明Jonny真的应该在电影配乐的领域走下去......&br&&br&最近常在想,那么多伟大的乐队都因为乐队核心成员矛盾而失和,远的有Beatles和The Velvet Underground,近的有Blur、Oasis,The Libertines......而Radiohead每个成员各具特色却又互相成就,尤其是Thom和Jonny,两人在音乐理念上是存在不同的理解的,可他们却能在做本乐队专辑时完美结合。&br&&br&也许他们之间是相互启发型的关系,对方的才华并不令自己感到威胁,而是持续能学到东西?不管这胡乱猜测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乐队众人求同存异的整体性的确像一个基座一样供给了他们不断革新的能量呢。
首先自然是音乐好听,始终保持一流水准。 其次是乐队成员各有特色,主唱Thom Yorke病态的演唱方式,自闭酗酒的性格经历,先天性的眼疾......往俗了说,这些都是卖点。二号明星是乐队吉他手Jonny Greenwood,过分害羞的性格和出众的技术也很引人注目(Jonny…
前来自黑.&br&我弹了十年bass.而且,是先上手bass,之后才开始玩吉他.&br&&br&基本上,bass手就像打dota时队里那个手选vs包鸡包眼的主.&br&弹bass很难收果.基本没有妹子看你.大家都不知道你在干什么.&br&此外,会变胖.且持续.时间长了以后:&br&主唱会有一堆妞&br&吉他手会有一堆单块儿和一些妞&br&鼓手会有一裤兜子镲片和一个妞(当然还有一大裤兜子打坏的鼓棒)&br&你弹bass,只有屋里的一堆琴和身上的一堆肥肉.&br&&br&附黑历史以佐证:&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45e129badb8f7c451fa27af4a048dfd8_b.jpg& data-rawwidth=&376& data-rawheight=&33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6&&&/figure&2003年.初二.&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20b7b0797dad26fbe520b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20b7b0797dad26fbe520b_r.jpg&&&/figure&2004年.高一.换了新琴.&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3957e9ebffcaa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3957e9ebffcaa_r.jpg&&&/figure&2005年.高一.左边那个垮逼吉他手和右边那个神经病主唱估计今年都要结婚了,我连女朋友都还没有.&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3fd346bb9dc7ca793ed6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3fd346bb9dc7ca793ed6_r.jpg&&&/figure&2009年.大三.注意,已经没有人样了.而且又换了琴.像唱二人转的一样,在台上喝啤酒来娱乐大众.&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48fa09b86c0fd529f8e025fc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48fa09b86c0fd529f8e025fc_r.jpg&&&/figure&&br&2011年.已经完全是个不讨人待见的死胖子,且竟然又换了琴!&br&&br&胖若两人,穷成条狗.&br&&br&如果是为了泡妞,请一定一定要学习吉他三月通.&br&如果手残到吉他都玩不来...算了当个根音bass手也没啥意思,又没妞,又得包鸡包眼.&br&请三思.&br&&br&当然你真心喜欢低音喜欢玩bass就另说了.我在买琴之前差不多思前想后考虑了半年,又存了半年钱,所以上手快且没因为苦逼而失去兴趣.现在的年轻人分分钟就能掏钱买把琴,来的快扔的也快.&br&&br&要说有啥前途,我还真没想出来.泛鼓楼东大街及交道口与北新桥和五道营地区联合王国著名混子刘非说过,玩摇滚乐,你肯定有想法,一是想要钱,二是想要妞.&br&就目前的行情来看,钱是没戏了,如果玩bass的话,估计妞也没有.&br&对了,其实,玩bass如果没有乐队的话,简直是蛋疼得要死,想象下你自己打dota,除了你以外9个人全是电脑,然后你手选了一个包鸡包眼的辅助.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08年前后我实在是无聊,自己入了全套设备录单人乐队玩了...
前来自黑. 我弹了十年bass.而且,是先上手bass,之后才开始玩吉他. 基本上,bass手就像打dota时队里那个手选vs包鸡包眼的主. 弹bass很难收果.基本没有妹子看你.大家都不知道你在干什么. 此外,会变胖.且持续.时间长了以后: 主唱会有一堆妞 吉他手会有一堆单块儿…
斜腰&br&下面,由我来带领大家享受一次另类贝司盛宴吧。&br&&b&1.Ergobass&/b&&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d7c02be6a3d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
这把贝司不仅看起来简洁,而且也比较利于演奏,而且在设计的时候充分的考虑到了人体工学。这个贝司最奇特的地方在于,你根本看不到拾音器在哪里,当然,这绝对不是一把木贝司,那么拾音器在哪里?我猜是在背面。&br&&b&2.This one goes to 11&/b&&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af5d0bee90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
11弦,谁需要这个家伙?看看下面这个视频,或许这个伙计会很爱它的。不管怎么说,这个家伙都太恐怖了……&a class=&video-box&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youku.com/v_show/id_XMzEwMjk4ODMy&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Jean B (11弦大屁股Bass吉他 点弦超级玛丽)& data-poster=&http://g4.ykimg.com/E8D56B720D333F2C-29FF--E0B89874A36E&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淘宝上怎么搜sis账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