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的画技能巴投的附加效果投去快看吗? 不介意狠批

感谢赞赏!给好友秀一下吧
内容棒,扫码分享给好友
朋友圈我快看不下去了!
有没有跟我一样的感觉:朋友圈快看不下去了?从心灵鸡汤到过度营销一个段子是这样写的——同志们,现在走过来的是微信方阵,看他们左手手机,右手充电器;身后背着一锅心灵鸡汤,胸前挂着佛经和养生秘方,自吟着励志经典和情感小句;他们倾身侧脸嘟嘴瞪眼,45度俯拍着健步走过主席台。首长问:“同志们好,同志们刷新朋友圈了吗? ”微信方阵响亮地回答:“首长好,天安门wifi密码是多少?”微信朋友圈已经从当初的心灵鸡汤,到后来的佛经和养生,再到一直存在且愈演愈烈的励志经典和情感段子,而且多个人还TM发的都一样,微信朋友圈就被这样多次、重复的刷屏。朋友圈的演变还远远没有结束,最近半年来,身材不好脸蛋还行的妹纸开始卖泰国蜗牛美肤品卖水母化妆品,身材和脸蛋都可以的开始自己当衣架子卖衣服和首饰,男人们也开始各种活动各种产品各种培训班的分享……整个朋友圈开始营销了,而且是过度营销了。熟人社交?轻熟人社交?陌生人社交?微信出现以后,迅猛发展到今天,到底发生了什么?微信用户超过6亿,据微信团队匿名人员介绍,日活跃用户达到3亿。这明显影响到了新浪微博乃至腾讯自家的微博和QQ空间等产品,一个真实用户的精力是有限的,厚此薄彼。坊间一度传出新浪微博的用户活跃度下降40%,也有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3月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增长到5.36亿,比2012年底增加6.6%,微博日活跃用户数比2012年底增长7.8%,达到4980万”。不管怎么样,现在的中国,微博上冷清不少,甚至新浪微博推出“扶持中小V计划”——橙V推荐计划。但也非常不幸,用户把微博的玩法基本照搬到了微信朋友圈,以致于又一个段子流传起来:现在微信的朋友圈里面各种职场定律成功必备、各种情感领悟心灵鸡汤、各种佛经祈文符咒灵童、各种分享链接求赞点名、各种转发N次好运降临、各种乔布斯柏拉图语录以及各种流行段子……知道的人明白那是微信朋友圈,不知道的还以为那是新浪微博呢,尼玛,朋友圈算是彻底被毁啦!微博是一个全开放社交平台,微信是一个半封闭社交平台,抛开两者都有的拉黑和屏蔽功能,微博是陌生人也可以看到你的微博内容,而微信必须互相加为好友才能看到朋友圈的内容。如果把社交模式按照熟人、轻熟人和陌生人三种划分,微博是三种都有的叠加版,微信没有陌生人社交模式,只有陌生人社交到轻熟人再到熟人社交的入口:摇一摇、附近的人。一旦在微信里成为好友,至少是轻熟人社交。但是,微信作为产品本身的设计正在被人为的打破,真的是人定胜天啊,朋友圈快看不下去,其中一个原因是用户自身造成的,用户自己人为的引入了陌生人社交。你的微信好友有65万?!尽管微信团队在设计个人微信的产品路径时,只考虑了陌生人社交进入轻熟人和熟人社交的入口,并为微信营销开辟了微信公众平台的相对独立的产品体系。但是,总有人会想,太麻烦,为什么不一石二鸟,既用个人微信进行社交,又用它进行营销?这样确实省事,而且劳资文章写得不好,就写一些碎片化的文字或者用照片、音乐进行营销多好。那只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让自己的个人微信好友越多越好。微信好友越多,在朋友圈的任何动作任何信息曝光率就越高,营销的效果理论上就越好。接下来我要讲三个人和他们的微信故事,不用掉下巴,请保持震惊。郭吉军:他的江湖名号是郭JJ,早年是草根站长出身,后来做了360游久联盟的总监,目前被广为流传的事迹是他和他的“胸媒体”。一来是人怕出名猪怕壮,全中国省市自治区都开一次互联网大会,平均每个月2-3次,一年才轮得完,郭JJ基本都出于工作或者受邀前去,这为他个人微信好友的积累奠定了基础,他只要在大会现场做个活动,送出一点小公仔,说一说圈里圈外的事,公布个人微信号,呼啦啦几百上千的人加他微信。二来呢,郭JJ拥有全国各地美女资源聚合而成的“胸媒体”,听起来俗气,各种大会、活动、展会、晚宴……都需要礼仪、模特之类的,按照他自嘲的话说,这就是“拉皮条”,所以他的个人微信好友可以破万,最近刚刚突破22222。背影哥:如果说小米手机擅长饥饿营销,那么这哥们搞的就是神秘营销。他真正的姓名我不知道,神秘吧;他每次拍照都是和美女,这些美女都怎么认识的都怎么就愿意和他合影了,我也不知道,神秘吧;每次合影都是让美女正面他只露个背影,神秘吧……江湖流传一个段子是他的个人微信好友想买游艇,请他在微信里帮忙问问有没有优惠,他发了一条朋友圈,10分钟冒出来几十个卖游艇的,还有一个卖直升飞机的也托他问问有没有人要买。是的,他的个人微信好友34万。周群超:先不说粉丝的质量与真假,像400万粉丝的腾讯微博“情感心理学”和好几个粉丝超过50万的微信公众号都是这家伙运营的。他最近牵头搞了一个“牛微联盟”,号称机票、住宿全包,要闭门分享微博、微信等微营销的“干货”。在他自拍上传到的视频里,显示他有658121个微信好友……是的,你没有看错,超过65万的个人微信好友!微信朋友圈营销:信任买卖!保持震惊的同时,也要保留一点思考的能力。个人微信好友成千上万,已经是不错的朋友圈营销的基础,如果达到65万,看起来好像干什么都行,呼风唤雨,躺着也能把钱挣了。但是,我思考的问题是——1 、65万个人微信好友有多少是真正的好友?过度的交友背后是不是一种原来的微博思维,大量的陌生人社交,这样的个人微信突破了原来的产品初衷,有多少用户在体验上能接受?2 、65万个微信好友,是不是自己找虐?每天得有多少消息在自己手机上冒出来,还能看到自己要看的消息吗?假设65万个好友每天发一条消息过来,平均每分钟产生大约451条消息,手机内存够吗,微信用起来卡不卡?退一万步讲,如果真实65万微信好友都不发消息,那这个微信的社交做得也太失败了,玩微信不就是要发消息吗?3 、65万个微信好友,朋友圈还能看吗?都不太可能记住对方姓谁名谁,刷一下出来的全是一群“陌生人”的东西,这样的个人微信号只能是一个赤裸裸的个人营销号,我们现在朋友圈的“过度营销”是不是就是像这样的个人微信营销号越来越多造成的?4 、65万个微信好友为了名利是否真正值得?俗话说,人生在世,名利二字。但是微信作为一个社交聊天工具面世,张小龙也没有想到哪怕是单独做了微信公众平台专门提供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还是有很多人做起了个人微信朋友圈营销,目光聚集之处金钱真的必将追随?细想一下,个人微信朋友圈营销之所以能够起来,还是人们相信建立在一定熟悉甚至信任程度之上,买卖更好做。我觉得营销并没有错,但是过度营销就让人反感了。有本事,就应该在朋友圈把营销做了别人还不讨厌你。我也觉得个人微信好友多一点没什么不好,但是要掌握度,2011年牛津大学人类进化学教授罗宾-邓巴借用自己在上世纪90年代得出的“邓巴数”理论认为,主管人类思维和语言的大脑新皮层面积限制了人们的社交圈最多同时在150人,不论此人是否热衷交际,一辈子可能只有1500位“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可那种一天到晚各种产品信息分享的“朋友”,很短的时间很多的刷屏,我不仅看不下去了,还会把TA拉黑,因为太没有技术含量了。我算是社交需求在正常值偏高一点,根据玩微信的体验,我认为个人微信好友(必须是真正意义上的轻熟人和熟人)在1500人上下是比较好的,当然少一点可能更好,最多不要超过2000人,要不朋友圈真的就看不下去了。最后再送大家一个段子——我经常很纠结,朋友圈那些发心灵鸡汤、成功必备、佛经咒符、各种转发求平安、害人的中药错误信息、给女人的一百句给男人的忠告……这些熟悉的陌生人,和TA们能成为朋友也只能是客气寒暄了吧。其实人家可能也在看不惯我,生活木有精神追求整天吃喝玩乐自拍自拍还是自拍,那就在彼此不刷屏的情况下,谁也别嫌弃谁了吧?再嫌弃,只有把朋友圈卸载了!李燕和他的小伙伴们对大家开放的微信公众账号:天方燕谈(ID:tianfangyantan)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5248.html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最多15字哦
后参与评论
青春在线创投基金创始合伙人,天...技能 | 如何绘制业务流程图 - 简书
技能 | 如何绘制业务流程图
本文会包含几块内容
· 什么是流程图?流程图和其他图表(如线框图,概念图,架构图,用例图)有什么不同?
· 为什么需要流程图?
· 流程图的分类?
· 如何绘制流程图?
· 流程图绘制工具
第一部分:什么是流程图?
了解一个事情,我习惯从它的定义开始。那什么是流程图呢?说文解字是一种了解定义的好方法。
流程图=流程+图,如下图:
Flow,是指特定主体为了满足特定需求而进行的有特定逻辑关系的一系列操作过程,流程是自然而然就存在的。
但是它可以不规范,可以不固定,可以充满问题。所以就会造成看似没有流程。
前不久,团队每个人对接一个业务团队去调研流程,反馈给我的流程有一些缺失。
询问时,负责人反馈给我的答复是:这一块业务他们没有流程。
其实严格意义上讲,业务已经开展,不可能没有流程,只是说没有固定的流程或者你调研的对象也讲不清楚。
Chart 或者 Diagram, 是将基本固化有一定规律的流程进行显性化和书面化,从而有利于传播与沉淀、流程重组参考。
从定义可以看出,只要有事情和任务,流程就会有,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流程都适合用流程图的方式去表现,适合用流程图去表现的流程是一定程度固定的有规律可循的,流程中的关键环节不会朝令夕改的。
2. 流程图与其他图表的对比
工作中我们还用到或听到很多其他类型的图表,比如交互设计师们经常说的线框图(Wireframes),信息架构图或站点地图(Site Map)。开发工程师们经常说的用例图(Use Case)或E-R图。这些不同的图表要表达的内容有何种差异呢?简单做个对比,如图:
如果要串到某一个项目来说,可以理解成:
用例图(USE CASE):
表现了一个角色在系统里要完成的活动是什么。
比如用户这个角色与ATM取款机的交互过程中,用户需要完成的活动有存钱,取钱,查询等。而存钱这个活动再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插卡,输入密码,输入金额,ATM吐钞,用户收款,退卡等活动。
· 用例图可以不考虑用户动作的前后次序,而仅仅提取一些关键的动宾短语,映射出系统应该满足的功能点。
 常用用例图的人是产品经理和开发工程师。
· 流程图则表示用户每一个活动的前后次序,比如用户必须要先插入银行卡,才能够输入密码,且流程图必须直接表现出各种异常判断,比如当密码错误时,出现什么提示,密码输入错误超过多少次时,出现什么提示和动作。
 常用流程图的人是产品经理,设计师,或者任何需要讲述业务如何运作的人。
信息架构图,站点地图(SITE MAP):
· 表现为了做一个这样的系统,功能与内容的展现层次是什么,比如用户一进去后,欢迎页面的导航如何设计,是否直接出现取款,存款,查询,或者还有别的导航?常用信息架构图的是设计师。
 但是常用组织架构图的是HR。
某公司架构图
支付宝v9.0App架构图
线框图(WIREFRAME):
· 将具体每个界面的内容布局和权重表达出来,且标注出一些交互细节的设计,比如当密码错误后,如何提示下一步动作。
 常用线框图的人是设计师。
某App线框图
实体关系图(E-R图):
· 则是数据库架构的工作,表示一个业务系统或场景中的实体时间的关系,比如储户与银行卡的关系是归属1对多,通过开卡事件产生关联。一般来讲,用矩形来表示实体,椭圆标识这个实体的属性,比如储户这个实体的属性有:姓,名,手机号码,住址等。而银行卡的属性有:开户行,开户名称,银行卡号等。
那么流程图要体现出他的差异定义,要素是什么?
总结出了流程图的6大要素:
· 参与者:谁在这个流程中?可以是系统,可以是个打印机,更多的指什么角色——一般是有某种工种的人。比如客服同时有小A和小B两人,但是若他们的工作性质完全一样,那么在流程图里只需要写一个客服角色就可以了。
· 活动:做了什么事,比如点餐,结帐等活动。
· 次序:这些事情发生的前后顺序如何,哪个任务是其他任务的前置条件?比如客人不结帐,就不会产生送他优惠卡的活动。
· 输入:每项活动开始取决于什么样的输入物或数据,比如做饭的师傅开始做菜时,需要拿到具体的点菜单。
· 输出:每项活动结束后,会输入什么样的文档或数据传递给下一方,比如师傅做好菜后,如何让负责传菜的人知道菜已经做好?
· 标准化:采用一套标准化的符号用以传递你的流程图,从而使受众更快明白。
关于流程图的标准化,并不是强制的,事实上,我们见过很多种类的流程图,只要能够传递明白任务和次序其实已经归类于流程图了。如下面的图:
我想拍一部动画电影
我想拍一部动作电影
我想拍一部色情电影
但是若在一个公司的环境下,你的流程图的受众又非常多的话,采取标准化的符号会带来很多交流上的好处,总之你懂的。
第二部分:流程图的分类?
常见的流程图有:
· 业务流程图(Transaction Flow)
· 页面流程图(Page Flow)
在工作中,作为UED,你可能会发现PD经常谈的是业务流程,而交互设计师更多产出的是页面流程图。
页面流程图和业务流程图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先有谁,其次再有谁呢?
先讲个故事。
假设你的梦想是开个中高档的全国连锁餐馆,那么首先你想到的应该不是如何去选址,而是将为何要开连锁餐馆这件事情,以及你的定位,核心竞争力想清楚。
  是快餐,还是点餐,是连锁还是加盟?定位于社区还是繁华商圈?是川菜还是江浙海鲜?是面向中老年还是年轻人?是家庭主题还是动漫主题?竞争对手是谁?需要什么样的投资?可能的风险是什么?
  这些都想清楚了,问题都有答案了,所谓战略层要清晰了吧。
  然后假设你现在分析来分析去,与主要投资方决定了一个方向:面向年轻人的时尚动漫茶餐厅,连锁,但是先在杭州开始第一家,选址定位于年轻人约会,扫街的地域,比如风景区,著名商圈,电影院旁…………等等等等,那么接下来呢?
接下来就是想办法让这些实现吧?那么需要做什么事情呢?选址?拉投资?搞装修?选餐饮菜单?雇佣员工?每一步怎么去做,时间点是什么?等等的任务拆解以及计划,就需要到战术层了。
  这些事情的执行,总是需要请人的吧?先是核心团队分工去部署各项建设任务,当餐厅开设起来后,就需要组织稳定的运营团队,如服务、卫生、厨房、采购、人事等等,厨房里面还得分工,白案,热菜,冷菜等等吧?每个部门需要设置管理层以及汇报关系吧?所以你的组织结构就诞生了。
  那具体每种角色是如何顺畅合作完成日常稳定的以及突发的各项任务呢?比如,当顾客上门时,谁去引导客人入座,谁去点菜,怎么将点菜的讯息迅速传递到厨房,并分发到酒水间、冷菜间、热菜间?并保证客人尽快能够吃到所点的菜?你必须要考虑各种人员的协作流程,优化效率,所以业务流程就出现了。
  人肉运营了一段时间,没有借助任何点餐系统,你发现也还可以。客人点菜时,服务员手抄写下客人的要求,因为有复印纸,所以服务员能够将副本送入厨房,同时写下餐桌号码。厨房规模较小,负责分配任务的员工看下菜单,分别往冷菜处的黑板上写下需要他们处理的,以及跑到热菜区的黑板上写下待处理的菜品,以及去酒水间报下品名即可。可是随着经营的扩大,以上的人肉方式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手抄效率太低,顾客频繁换菜,响应来不及,手抄出错,导致经常报错菜。厨房很混乱,不得不多招了几个人专门跑堂。而一旦顾客要加菜,撤菜就更麻烦了,需要找出他们当时点的菜,再进行人工的批注和修改,同时要修改厨房后端的各个黑板……
  所以你们想要开发一套智能系统,取代很多人肉工作,你们请了系统开发团队,他们经过评估,判断从点菜开始,一直到传菜都可以用系统解决。手持终端,能够快速传递顾客点菜需求到打印机,打印系统能够根据顾客点菜的类型进行自动的分单打印,所以热菜间看到自己的热菜菜单,冷菜间看到自己的冷菜菜单,而酒水间看到酒店菜单。当他们准备完毕后,送出,传菜员可以根据菜名与打印出来的单据进行传菜并根据顾客的点菜小票进行核对。这套系统同时必须配备结算系统,将最终确认掉的菜单及消费价格传递到结算前台,收银员能够快速进行操作。
  这套系统最终是需要展现出来的,那么手持终端的界面如何设计?服务员能够用更少的点击完成一个菜的点餐吗?结算中心的界面如何设计?
通过以上的故事,是不是更明白从战略、战术、业务流程图到页面流程图的关系了?
· 先是有一个业务需求和业务目标,也即我们的愿景是什么?(战略)
· 然后就诞生了我们需要分解出什么样的任务,如何执行战术?(战术)
· 然后就诞生了需要架构什么部门,岗位去分工协作?(组织架构)
· 然后就诞生了不同的部门在协作完成某件任务时的业务流程?(业务流程)
· 业务流程基本稳定后,往往会考虑优化效率,所以会诞生出系统来支持流程,减少人肉环节,促进数据采集(系统愿景)
· 为了设计这个系统,PD需要思考什么功能能够取代某个环节的人肉工作(功能需求,系统流程)
· 不管是怎么样的功能最终都会以界面的方式呈现,设计师们会关注用户在系统里的任务流,行为路径,让用户完成任务更加高效愉悦。(页面流程)
当然,除了业务流程,系统流程,页面流程,还有数据流程被人关注。
我们平时工作中,还会经常听人谈到泳道图啊,任务流程图啊等等概念,究竟是神马关系呢?
本文着重于上述流程中的“业务流程图”——并会分享如何绘制泳道图——也即是PD们最多使用,技术们最多参考,UED们最多看到的流程图。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两种业务流程图,从表现形式来看,一种很好区分,俗称为“泳道图”的它,在样子上也确实像个泳道,可以有横向的泳道,也会有纵向的泳道。泳道图在某些文档里会被称为“以活动为单位的流程图”,浮在泳道中的都是一个个活动。
盗梦空间泳道图
另外一种类型是以部门和岗位为单位的流程图,下图中的圆形就代表一个个部门或岗位。矩形代表活动。这种流程图关注事情如何完成的逻辑,但是在体现各个部门的责任上比较弱。如果是某个岗位的人来看,很难像泳道图那样一眼就能看到自己部门的职责和任务。所以现在用得比较少。
再回过头来说泳道图,泳道图有几个关键点:两大维度,活动流转,流程要素。我们会在以后详解。
第三部分:为什么需要业务流程图?
流程图可以提供一种简单扼要的“缩略俯瞰图”,帮助观众快速了解业务如何运转。它包含了几个关键词:谁,什么时候,在什么条件下,做了什么事情,输入什么,输出什么,输出给谁……
与系统流程不同,业务流程更关注于业务本身如何运作,讲的是业务故事,包含的是业务规则。而系统流程则是满足业务流程,实现部分流程或全部流程的信息化和系统化。
所以业务流程是所有环节的前置条件——软件需求分析,信息系统建设也会先进行业务流程的梳理。
下面表现了业务流程图是如何在三个主要场景中发挥作用的:
1. 员工培训
在此场景中:流程图能够提供一种快速了解业务如何运作的视图,通过业务流程图,新员工能够快速明白业务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中有哪些角色在参与以及他们的职责,以及彼此之间的联接。
除了培训新员工,在员工轮岗、调职场景中,员工也需要业务流程图参考,明白新的工作内容如何开展,以及自己所处的位置,自己的上游是谁,下游是谁,自己需要交付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2:流程优化与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的存在可以明确反驳:存在即合理。事实上,存在的业务流程并未是合理的,有可能是参与的多个角色习惯了某种做法,有可能是变革尚未影响到末端的操作,也有可能缺乏对于运行中的业务流程问题的洞察以及强有力的变革推动——因为要推动业务流程变革,不是某个部门的事情,而是需要流程中各个部门的通力配合。
更多时候,业务流程优化是自上而下的,但是老板们未必对实际运作的业务流程那么心知肚明,业务流程图能够很好去表现这个“运作模型”。通过看业务流程图,找关键节点的人访问,能够直接切入: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不这么做?从而探索出更深层次的问题,而不是问:你们现在怎么做?
通过调研,分析业务流程图,引入更多角色,能够分析出目前业务流程的问题:缺失,重复,风险,效率等等。从而制定相应的优化方案。
3:信息化的基础
正如上文所述的餐馆梦想的案例,信息系统的一项任务就是解放员工的手脚,取代一些重复的人力劳动工作。系统上了之后,不是说业务流程不需要而是经过了一些调整,其中某个参与者变成了系统,或手持设备,或打印机而已。
那么在做系统的功能设计和系统流程设计时,是不是必须先要了解目前业务是如何运作的呢?从而更好分析分析,更好说明系统在什么环节取代了什么类型的人肉工作?
所以我们看到的PRD往往也会先以业务流程图开始说明,而叙述一个系统建设的好处时,也可以用以前的业务流程与系统上了之后的业务流程进行对比。根据分析,将愿景中的新的业务流程图背后需要系统的功能点撰写清楚。
第四部分:如何绘制业务流程图?
首先绘制业务流程图本身有没有流程?一定是有的。
在软件工程学里听说一句话叫:万物皆对象。
那么在流程学里:万事皆流程。
吃饭就有吃饭的流程。
就吃饭的动作而言:拿筷子——夹菜——入口——咀嚼——吞咽。
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好的工具本身就是一名好的老师,除了技能,也能够教会我们一些理论与理念,这些理念也是“器”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其次才是具体的工具应用技能。所以我并不建议直接跳转到工具应用。对于初学者而言,笔与纸永远是最好的入门工具,因为你无需和任何一个陌生的软件较劲。
1. 业务流程图的“烹饪三部曲”
在绘制业务流程图前,思考如何精美,如何交互,使用什么工具,都不应该是重点。
真正重点的是将业务流程图的关键要素给搜集一番。
请试图回答清楚以下几个问题,否则不要开始绘制流程图:
整个流程的起始点是什么?整个流程的终结点是什么?
在整个流程中,涉及到的角色都是谁?
在整个流程中,都需要做什么事情?(可是是一个会议,可以是一个任务)
这些会议和任务是可选还是必选的?
分别产出什么文档?
这有点像一个头脑风暴,能够帮助你将所需用到的原材料获取到,有了这些“米”和“水”,那就不愁去如何烹饪了。
在项目管理中,上个月,我们也试图给去规范化一个数据产品的设计开发流程。
这是一个数据产品的项目,而我们都不是对此很有经验的人。所以我们召集到所有相关的角色,组织了一次头脑风暴及卡片分类法的混合式应用。
让大家头脑风暴出自己认为在项目里必须的节点。
如“需求调研”,“需求分析”,“kick off会议”,“PRD撰写及确认”,“数据评估”,“技术架构”,“DEMO绘制”,“指标算法定义”,等等。
在头脑风暴过程中,主持人将这些节点都写到白板上,等没有新的节点诞生后,大家一起对节点进行合并归类。
之后,将这些剩余下来的真正有价值的节点,撰写到即时贴上,开始进行排序。
在排序过程中,可以由一个人先主导,他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将各个节点放到按角色排布的泳道中,并设计好先后的顺序。
在他进行的过程中,其他人不断进行提问:“这项任务开始前,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这个任务是必须的吗?”
然后一起调整先后顺序。直到最终没有人有任何重大的异议。
之后拍照留念。
然后可整理成电子文档,如project或者excel版本(?)
但是,业务流程图和上述项目中的流程不太相同的是:
项目中的各种活动节点有更宽泛的可配置性,任务A和任务B是否并行,还是串行,如果项目组成员达成共识,是可以调整,并且多做尝试的。
所以可以用集思广益的做法去头脑风暴出一个暂定比较合理的流程。
而业务流程图的梳理,有两种:
一种是基于现实发生的业务流程如实反映。这显然不是你一个团队能够YY的结果。更需要走到现实环境中,去调研,去梳理,去确认。
另一种是基于流程优化的方案,当你已经掌握了目前的流程现实如何运作时,基于分析,讨论,能够判断出流程中不合理的地方,给出一个更完善或者有更效率、成本更低的新的流程出来——或许你要求增加一个部门,或者你需要删减一个环节,或者中间的若干步使用新开发的系统去取代。
总之,大多数时候,你要想做第二种流程图,必然要先将第一种给梳理出来。所以,第一种如实反映的流程图是躲不过的。既然如此,基于YY或者头脑风暴是不现实的。我们需要走到前线去,掌握现实中业务是如何运作的。而且很多时候,越细节越好。
那怎么做呢?
1. 调研——2.梳理呈现——3.评审确认三部曲
如图所示:
2. 调研——问正确的问题,多问问题,多问几个人
除了在本部分开始的那几个问题要顾及到,其实调研过程解决的仍然是
who,what,why,how,以及where的问题:
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情,这个事情需要什么前置条件,又输出了什么,这个事情在哪里完成的?
搞明白这几个问题,我们的调研就可以圆满完成了。
流程图的表现,要回答这几个问题:
Who——谁?部门,角色,岗位
What——什么事情?
Where——在哪里做的?
在我梳理的业务流程图上,where更多表示是文档还是各种系统,用来表示信息化的程度。
比如当我们梳理中发现,有一项登记,是用excel而不是业务系统来进行的,那么在这里的where就可以表示为:excel文档。
Document——那产生的这份文档叫什么名字?也写出来,代表有文件的传递,而以后要进行信息化的话,此份人肉文档也是需要被消除而被系统取代的。(相反,如果这项工作是在某个系统里操作的,where就可以写成“人事系统”,文档可以继续存在,即该系统中的表单名称:“员工登记表单”)
Condition——条件。在这种条件下,下一个活动还能够继续,即用逻辑链接线的方式来表示一项活动的输入和输出,指向某个活动的箭头就表示此活动的前置输入条件。
Dicision——决策。有些活动会产生一个条件判断,根据不同的判断结果从而走不同的分支流程。比如输入员工信息的时候,可以根据员工之前是否就职过,选择不同的流程,对于已经就职过的,选用之前的工号而不用生成新的工号。
举个案例(如果不太恰当,请意会)。
假设你受命要调研两家餐饮店的业务流程,目的是给他们提供性价比最高的点餐系统。
在调研中,你可以:
要求精通业务流程的人给你系统讲解一遍。
调研提问具体操作的人,来验证他给你讲解的是否全面和偏差。
实地观察和记录(花点时间走遍业务流程)。
三种方式相互结合使用。
第一种方法可以让你首先建立一个系统观,了解大体枝干,但是很难切入到可能会出现问题的细节。
第二种方法太依赖于问题的质量以及问问题的场景。有很多结论的不正确其实是因为问错了人或者问问题的方法不对。
那么就需要借助第三种,在观察中再进行验证。
比如,你现在找到了一个厨师:
你主要负责做什么菜系? 热菜。
那菜单都是谁给你的? 我们的服务员。
她都怎么提供给你? 她负责客人点菜后,然后手写一个单子,给我放到窗口上。
单子上都会写什么? 桌号,菜名等
那如何客人点的是冷菜呢? 恩,有复印本,直接拿一份给冷菜间。
那你怎么开始工作呢? 从洗菜到切菜,一直烹饪都是一个人吗?哦,不,我只负责烹饪。当接到菜单后,首先我的助理会进行择菜,刀工进行切菜,这样如果有几个菜就完全可以并行。
当你们做好后呢? 放到窗口,按铃,喊桌号和菜名,传菜员就会传菜。
在这些问题中,就涉及到了“分单”,“切菜”,“择菜”,”烹饪”,“传菜”,“上菜”几个活动,也涉及到了“服务员”,“厨师”,“助理”,“刀工”,“传菜员”几个角色。几个活动的次序也比较清楚了。
而另一家餐饮店的业务流程却是不一样的,你同样抓住一个厨师进行询问:
要做什么菜,菜单是哪里来的? 打印出来的。
所有菜都会在这里打印吗? 哦,只有热菜在这里打印出来,冷菜、酒水就会在冷菜间和酒水间打印出来。
打印机是谁在操作的? 没人操作,它会自动打印不同的单子给我们。
……下面的问题,可能厨师就不了解了,要问点菜员了。
请问你是怎么点菜的? 拿设备啊,客人点菜就按几下,确认就好了。
之后呢? 之后就可以将菜单打印出来。
不同的菜系会在不同的烹饪间打印吗? 是的,我们可以分单打印。是在这中心打印机里完成分单。
然后,你可以继续调研烹饪后的传菜和上菜流程。
3. 梳理并呈现
你的调研和观察使你拥有了“烹饪”所需的原材料。
  角色:部门、岗位或人
  活动:做了什么事情
  次序:做这些事情的次序如何
  规则:什么情况下到什么事情
还记得我们之前提过的流程图要素吗?回顾下:
接下来的任务是不是很简单,对,就像填空题一样简单。
将活动/事件按照一定的规则填到由 部门和时间 两条维度决定的框框里。
这个阶段是paper work,你需要将调研阶段收集到的原材料用更直观明了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能够更好进行评审和确认。也为以后的流程评审和优化做准备。
在刚开始,笔和纸的原始搭配仍然是最好的起步工具。你可以暂时忽略掉美观或者可复用的因素。但是当你对要呈现的流程已经有足够的信心时,就可以借助软件工具了。
3.1 复杂流程的分解
不可能将所有的活动都放到一张图里呈现。
“业务流程是有层次性的,这种层次体现在由上至下、由整体到部分、由宏观到微观、由抽象到具体的逻辑关系。这样一个层次关系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有利于企业业务模型的建立
企业部门之间的层次关系表。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先建立主要业务流程的总体运行过程(其中包括了整个企业的大的战略),然后对其中的每项活动进行细化,落实到各个部门的业务过程,建立相对独立的子业务流程以及为其服务的辅助业务流程。”
对于很多新人来讲,业务最难的在于划分业务流程图的层次上。
首先,明确你要梳理的业务流程的范围——用大的粗略的关键节点,讲清楚这个业务流程范围中的故事,就是顶层业务流程图。你的顶层业务流程图是业务全局故事的简单表达,但是请注意这里的业务全局不见得是公司整体的业务全局,而是你界定好的业务范围。比如,下图是餐厅的日常运作流程图,若你界定的业务范围是面向顾客的点餐和结帐流程,那么这就是顶层业务流程图。但是若你界定的是整个餐厅的运作业务流程,那这显然还是一个子集——并没有包含餐厅的采购、供应商管理、一级库存管理等工作。
其次,先从顶层的业务流程分解开始,由粗至细。顶层业务流程图的梳理原则:
界定范围内的业务全局故事。
包含该范围内的关键节点。并且,当被质疑说某某环节怎么不存在时,自己要清楚它在下一层分解中应该被包含在那个关键节点中。比如,赠送10周年优惠券,应该会在结帐节点分解中出现。而打印分单,会在点菜节点中分解。而准备儿童座椅应该是接待入座环节。
顶层流程图分解出来的关键节点未必都会细化分解下去,生成二级以及三级的流程图。这要看该节点涉及到的“活动”以及“角色”是否复杂。
再看一个案例,对传统生产型企业的进销存主业务流程进行分解。橙色的代表被分解点,已经可以分解为四层。当我们分解到第四层,发现再往下去涉及到的活动和角色都已经很少时,就不必再分解了,而是可以将第四层的关键节点直接作为第三层业务流程的“活动”,而不是子流程图。
当然,这是依赖于你梳理业务流程的目标。如果你偏偏是要对“打样”环节进行剖析优化,则还可以继续分解下去。
这一步的工作会帮你建立出清晰的流程目录结构,如下图所示是摘选于刚完成的一个流程梳理的项目中的目录结构部分。可以看到全图即是顶层关键节点,作为老大,可能只要看这一层就够了。下面则会对顶层做更多细化拆解。
“H3.样品认证”在顶层业务流程图中,仅仅是一个“活动”,而在自己细化的这一个层次中,则会包含详细的子活动一级参与者。
3.2 流程图的常用图示
我常用的就是前两行的“活动”,“判断”,“逻辑关系线”,“起始与终止”,以及第二行的“子流程”,和“文件/表单”。如果你不是符号控,我建议这几个就足够了。
其中,“子流程”此图示就是可以帮助你将流程分解得到的子流程能够串联起来,比如,当在”A流程”中涉及到进一步需要分解的”A1.1流程”时,就可以在”A流程”中用子流程符号代表“A1.1”。然后你的读者就会明白要想进一步了解”A1.1″应该参考另外一个流程图。
流程图的常用结构:
给大家看一些案例:
基本上包含大多数图示的流程图:
文档地址:
只用到少数几个图示画的简单流程图(台湾人的文档中称为程序图——不过这里的程序不是指计算机程序,而是process,仅仅是体现任务之间的处理流程,所以使用极简单的符号也不为怪了):
以上两个流程图案例,从符号的复杂程度上来讲,一个是完整流程图,一个是基本流程图,但是从表现形式来讲,都属于“泳道图”——Swimlane。这也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了。泳道图能够很好体现部门或者角色在流程中的职责以及上下游的协作关系。且流程图本身的标准容易掌握,达成共识也就更加容易。
3.3 泳道图精要
2大维度:一般泳道图的横向会作为部门或岗位维,当然也有例外,如上述案例中就是横的泳道。而纵向则做为阶段维——时间是从上到下发展的。如果复杂的泳道图,在任务分解上可以在阶段维里做一些划分,比如“采购”,“生产”,“销售”,”配送”等。
活动流转:活动就像一个游泳员一样,游到不同的泳道中去执行任务。
在上文中的软件推荐部分,我推荐过smartdraw工具,此工具还附带了泳道图的模板,大家比较更快能够上手:
3.4 Do vs Donnot 业务流程图的注意事项!
让涉众参与,不要闭门造车业务流程图包含了你图上的各个参与角色代表,与他们适时确认事情的原本流程,禁止自己YY。
恰当的层次分解,不要将所有都铺到一张图上
逐渐深入,先抓枝干
流程一定有开始和结束切忌交付出来的流程图,让读者还来问你:流程的开始点是什么?用清晰的代表开始和结束的符号来完成第一步和最后一步。
编号,编号,编号这是让沟通效率更高的优化措施。当你有了编号系统,相当于对你的流程图都赋予了唯一识别身份证号。这比中文名称更有效。比如当我们完成了业务流程图后,负责业务流程规则审核和优化的部门能够清楚在邮件里传达:H5.1流程优化,大家就更明确指的是什么。
自己YY应用的环节而不是现实中的环节
所有的环节都试图放到一张图上
一开始就陷入细节,胡子眉毛一起抓
流程很难让人分清楚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
4. 评审及后续行动
验证你是否做到了以上的DO,以及规避了Donnot的做法是什么?
很好办,及时与各位进行评审。将各个涉众都叫到一起,给他们看你梳理出来的成果。
这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事情,除了评审你的流程图是否符合现实外,也会评审目前的业务流程是否符合理想。不同的部门和岗位的代表会在这个评审中,确认当前,也会相互提出意见,甚至吵起来,这不失于做流程优化的一个很好的契机。暂且不表了。
第五部分:绘制工具?
如果不搞工具研讨会的话,这部分比较简单.
Windows: 线下工具大家常用的就是下面三个:
小的流程图用用PPT就够了,完了就导出图片或截图。交互设计师们因为常用axure绘制线框图,所以也不必为了流程图去学习新的工具,完全可以用axure的flow控件完成简单的业务流程图的制作。而PD们则常用微软的visio。
此外,特别推荐一个软件:。
我最近的流程图都是用SmartDraw绘制的,你可以下载一个免费版本体验下。这个工具不仅仅是为了流程图而设计的,几乎上包罗万象:线框图,流程图,E-R图,UML ,韦恩图,甚至甘特图,脑图……没有像很多人推荐就是因为他太庞大了,尤其是里面的模版。大家体验下:
自然要推荐. 绘制出来的任何图表不知为何总会觉得很美……
当然,这个软件是可以去下载免费版的……
但是不管windows还是mac,除了线下的工具,还有更多线上的选择:
不过貌似我们对线上工具普遍来说都不太放心,是对服务器,网速,还有对GFW不放心吧。
这个是界面做得最好看的一个工具。我用它来绘制过概念图(Concept map)。如下图即是用以上的工具画的。
坚强如水,柔情似钢。见善随喜,以慈修身。
http://gobylamb.me/
UML建模(二)--流程图 本文会包含几块内容: 什么是流程图?流程图和其他图表(如线框图,概念图,架构图,用例图)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需要流程图? 流程图的分类? 1、什么是流程图? 1.1 定义 流程图=流程+图。流程:Flow,是指特定主体为了满足特定需求而进行的有特...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流程。比如你去医院看病,你需要先去服务台领个具体要去看病的某个科室的小票,再前往挂号窗口将小票递给工作人员,缴完挂号费之后拿到挂号单,再前往具体科室去看病。各处都会有自己的流程,按照流程来走可以快速达到目的,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当然你也可以独...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流程。比如你去医院看病,你需要先去服务台领个具体要去看病的某个科室的小票,再前往挂号窗口将小票递给工作人员,缴完挂号费之后拿到挂号单,再前往具体科室去看病。各处都会有自己的流程,按照流程来走可以快速达到目的,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当然你也可以独...
本文整理自此处,如有侵权,请告知。 制作业务流程图之前,请回答清楚以下几个问题,否则不要开始绘制流程图: 整个流程的起始点是什么?整个流程的终结点是什么? 在整个流程中,涉及到的角色都是谁? 在整个流程中,都需要做什么事情?(可以是一个会议,可以是一个任务) 这些会议和任务...
定义 有一个业务需求和业务目标,为了完成这个目标要执行哪些任务,不同主体间如何分配执行这些任务,就组成了业务流程。 2.
为什么做,好处 有助于各相关人员快速了解业务如何运转,有利传播与沉淀 用于流程优化与重组。通过看业务流程图,找关键节点的人访问,能够直...
文/木一舟z 29:就是不要种向日葵 夜色,依旧如水,就像金千穗第一次见到宁心海那个晚上一样。 今晚的她,满身满心充溢着温暖,她一直看着宁心海,偏着脑袋笑笑的看着正在认真开车的他。 “小傻瓜,看什么?”宁心海感觉到了她的目光一直停留在自己的身上,不禁笑了一下。 “没什么,感...
努力赚钱,买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经济上强大起来,不依附于任何人?加油加油!努力努力!
基本模式匹配: Type模式匹配: 结果:It is IntegerIt is String, the content is : Spark(Scala,Spark) Array模式匹配: 结果:Array:0Array:1 2Array:0 ... List模式匹配: 结...
我一直未知道,在我身体里,住着另一个我。 我爱着我,我伤害我。 一个我,斤斤计较,害怕我收到任何伤害; 一个我,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爱自己爱到忘我。 谁爱谁?何必管谁流泪... 我爱谁?曾为别人流一滴眼泪? 我爱我,我只爱我。 想买醉,手中玻璃杯不小心摔碎。。。。 视而不见。...
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流放之路灵投技能特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