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接片软件素材!!救救孩子吧!最好是百度云原图发!相机拍摄的哦!非常感谢了!!!

蜂鸟手机端
拍接片素材,随拍可几束小花!
虞河边的小花!
拍接片素材,随拍可几束小花!
虞河边的小花!
0已被设置为封面
说点什么...[摄影后期] 突破器材的限制—全景接片[摄影后期] 突破器材的限制—全景接片摄影师张玉遵百家号相机的传感器和镜头的焦距共同决定了一张照片能容纳场景的大小,很多时候我们用相机想拍摄一张大场景的照片哪怕是用全画幅相机和超广角的镜头也无法容纳我们想拍摄的场景,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拍摄一组照片素材后期用全景接片技术来完成工作。作用:解决单张照片无法容纳更多画面信息的问题拍摄要领:1、相邻两张照片要有重合部分,镜头角度越广拼接越困难,一般重合30%~50%为宜。2、每张照片曝光量相同,这就要求我们用M档拍摄,设置固定的光圈、快门、ISO。3、相同的对焦点,手动对焦能保持景深的一致,拼接完成的照片看上去也自然,也防止自动对焦过程中改变焦距,给后期增加难度。方向:横向接片、竖向接片、矩阵接片(横向和竖向是最常用的接片方式,只要控制好重合部分,矩阵式也能拼接成功)软件:Lightroom、Camera Raw、Photoshop、PTGuiLightroom 和 Camera Raw 拼接原理和效果一样,只是操作界面上稍有不同,其中Lightroom是收费软件,Camera Raw是免费的,但是需要从Bridge中选中照片,然后在Camera Raw中打开。Photoshop也有全景拼接功能,操作方法是:文件——&自动——&Photomerge 在打开的对话框中载入照片设置相关参数即可,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且拼接速度缓慢,不推荐使用。PTGui是商业软件,一些细节不易识别的星空照片很难在前三个软件中拼接,这时候我们可以在PTGui中手动添加控制点完成工作,很多星空摄影师常用它来拼接银河拱桥。Lightroom 和 Camera Raw中有两个对边界部分操作的选项,自动裁剪和边界变形,功能解释如下:自动裁剪:以最短的边界为基准,将其余部分裁掉,这种方式有点浪费像素资源,但是边界变形比较小。边界变形:以最长的边界为基准,将短边拉伸直至填满整个画面(拉伸程度取决于调整滑块的值),这种方式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像素,但是边界部分变形严重。注:如果有条件尽量使用三脚架,最好使用全景云台,手持相机拍摄容易出现边缘参差不齐的情况,就像上边的彩虹和下面这张山顶露营的照片。浏览器版本过低,暂不支持视频播放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摄影师张玉遵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独立摄影师,擅长拍摄风光、星空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拍摄素材处理的必要性及其方法,摄影论文_学术堂
您当前的位置: >
拍摄素材处理的必要性及其方法时间: 来源:未知
所属分类:
本文字数:2616字
  拍摄是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重要环节,在这之前,要确立一项节目新闻的立意,选材、构思和采访,没有图片、视频等拍摄材料的辅助展示,仅仅依靠文字来叙述事件就相对有些单薄,所以,需要锦上添花的拍摄素材处理,这样才能成功表达一个完整的事件。
  拍摄不是简单地拿起相机、摄影机就可以做到,而需要技巧和实践地磨练,它是广播电视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也需要对艺术的领悟和思考。
  我们要明确了解下电视摄像机的具体参数,电视的宽高比是4:3,高清晰电视的比例是16:9。摄像机拍摄画面的最佳对比度不要超过40:1,照明器具和随身带的便携式灯光采用3200K。要明确摄像机的分类,摄像机的构造和光学镜头等关键部位。特别是如何正确使用各类照相机和摄像机,包括摄像机焦距和光圈的调节,附属设备的使用以及摄像器材的日常维护、操作技巧和故障判断。控制色温,做好黑、白平衡的调节,诸如此类摄像机的基本信息。
  在拍摄的同时,要注意角度的选取。不同角度拍摄的效果不同,所要表达的含义和内容也是不同的。拍摄内容的选取通常以积极健康,弘扬社会正义为主。低级趣味是不可取的。发现美、弘扬美是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1、 为什么要进行素材的处理
  我们在了解摄像的基本信息之后,就要着手如何进行拍摄。拍摄不是无目的性的盲动,它更多的是目标明确,或者采风,或者纪实,又或者商业广告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行业和部门都重视媒体的宣传作用,有的公司和单位甚至还在内部配备专门的机构或者人员。他们的存在有着普通广播电视从业人员没有的优势,能够更深入新闻的第一线,因为他们生活在基层,接触的生活面也比较宽广。
  他们提供的新闻素材,新颖独特,真实生动,可信度很高,内容宽泛,涉及面广。因为他们生活在基层,有的甚至能将一些重要的时事新闻全程录下,对于专业的广播电视编辑是很好的补充。而随着数字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更多的业余爱好者加入到新闻素材的拍摄队伍中,不断扩大丰富新闻面,让大众了解到更多不一样的新闻。这是他们的优势。
  同样,他们也有许多不足,那就是技术不过硬。一方面,因为照相机和摄影机的配置种类繁多,但高端机器的价格十分昂贵,一般的业余爱好者经济条件限制很难拍摄出专业效果;另一方面,单纯依靠时间有效性,可以拍摄到很多纪实新闻,但在实际的电视编辑中却不能直接使用。有的杂音太多背景转换过快,有的时间过长,有的目标采访不明确,有的只有图片、视频没有文字表述或者表达太贫乏。诸如此类的问题比比皆是,因为业余爱好者的队伍日渐庞大,培训跟不上,而且有的本身也缺乏培训和专业意识,他们更多的是凭着一腔热血,同样的场景专业与非专业人员拍出来的效果就截然不同。而且,即使拍到好的图片和视频也很难写出与之相匹配的文章,这样的素材到了广播电视编辑者的面前就很为难。加工和处理的时间和精力都需要很多,一方面对于精彩的瞬间不舍得放弃;另一方面改造、编写又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又因为没有现场直接参与很难还原事件的本来面貌。
  深层次的思考和解读能更好地帮助读者亲身体会到一个事件的真实,了解到更广阔的世界和视野。专业人士的分析,不仅代表了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对待新闻认真负责的态度,是一种职业道德的体现,不畏强权,表达真实。
  2、 如何进行素材的处理
  所谓素材就是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收集到的,未经整理加工过的,感性的、分散的材料。这些材料不能直接写入文章中,要经过集中、提炼、加工和改造等步骤,就可以正式使用。素材处理的过程就是对整个新闻材料进行再加工的过程,不仅体现出对原素材的理解和关注,更能表现出超越素材自身的意义&&作品的价值。要从专业的角度对素材进行处理,首先要对素材进行分类。图片和视频类的要专门、专业、专人加工。
  文字素材则要单独分拣,视内容而定是添加摄影图片还是绘画图片抑或纯文字形式。图片和文字结合类的则要着重筛选出搭配合理的组合。
  对于图片,也要分出时事、人物、自然风景等类别。如果是时事新闻类则要配以完整的事件报道,如果是人物类,则可能要安排专访或者调查,对于纯图片,一般使用 Photoshop 等工具修饰,有的为了更真实地展示图片本身的内容,则不需要修饰。采用全景变焦缩使静态图片产生强烈的动感,各种场景可以按尺寸进行缩放,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在 PS 编辑窗口中,打开&滤镜&菜单,使用不同的命令,可以使图片呈现出油画、模糊、雕塑等各种效果。利用 Adobe Photoshop5.0对小面积的图片放大,针对清晰度进行修改。直线和折线较多的图形可使用 line(直线)工具对其描边,要使画线的粗细与原图比例相符,衔接部位也要自然流畅。弧线较多的图形,用钢笔工具建立路径,节点位置可以灵活调整。双击节点,通过调整节点的方向线来改变曲线的形状和平滑程度。之后将路径转化为选取范围,在&编辑&菜单下选取&描边&进行描边,并注意描边宽度的设定。
  视频的素材比较复杂,要考虑配音、解说,时间的安排和控制,画面的剪辑,剪辑技术、连续性等问题。采用 AVS VideoEditor 不仅可以增加视频清晰度,而且可以去除影片拍摄杂乱的场景噪音。新闻直击现场就要求较高的清晰度,给公众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这款软件的强大功能,可以利用图片、声音直接合成视频文件。通常我们都利用原素材进行加工、剪辑处理,使之能够完美地展示在众人面前,特殊的视频可以特殊处理。
  广告素材的处理比较特殊,因为要求突出对某种或是某类物品的精确展示,有时仅仅突出某一部分的特征,就会有些特殊的技术处理,户外大型广告因为分辨率受限,有时就需要喷绘处理。不同作品的不同要求是新闻工作者的工作目标,在满足作品本身的意义表达之外,更要配合新闻的需要对作品深度处理和加工。不仅要完成作品,更要做好作品,做到锦上添花,取材新颖,制作用心,更好地完成新闻的任务。
  我们要以广播电视编辑的需要为出发点,充分合理地利用拍摄素材,既不浪费,又不夸张,在保持原貌的基础进行艺术性的加工,减少个人情绪的加入,以社会需要为需求点,尽可能展现事件的真实内容,给公众以更丰富、更充实的新闻体验,使之成为合理、优秀的电视新闻作品。
  参考文献:
  [1]徐和德 . 拍摄接片之全攻略[J]. 照相机,2009(05).
  [2]王秀红 . 浅谈电视新闻编辑技巧[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07).
  [3]陈泓宇 . 多媒体素材的处理与应用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2011(08).
  [4] 成春 .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技巧[J]. 中国传媒科技,2013(04).
论文来源参考:
相关内容推荐
相近论文:
上一篇: 下一篇:不邀而来,谢谢。&br&我以为所谓中国风,并非狭义的采用中国经典元素的设计,而是有中国风味风韵风骨的设计。&br&先来个喜闻乐见的镇楼,既使用中国元素,又有时代特征,很好地诠释了中国风。&br&&p&广东省博物馆的标志(北京理想):&/p&&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d2cb782e04b3c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5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d2cb782e04b3c_r.jpg&&&/figure&再来个重意不重法的,同样鼎鼎大名:陈绍华,北京2008年申奥标志。&/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ccd0025faddbd3c947a5f45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6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ccd0025faddbd3c947a5f45_r.jpg&&&/figure&&br&&p&这只是开胃菜。真正想推荐的是人长得帅设计也靓的。&/p&&p&登登登...&/p&&p&第一发:林韶斌&/p&&p&桂林米粥:&/p&&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4fff52c6f5e6ca94945ca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4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4fff52c6f5e6ca94945ca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473d365bd6a7c26b8515715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473d365bd6a7c26b8515715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9b12a0c77fef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4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9b12a0c77fef_r.jpg&&&/figure&真是除了赞叹还是赞叹。搞设计的心思都可以冲进马桶了。&/p&&p&心林茶舍:&/p&&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f524d65b7bb1b4d7f1cd_b.jpg& data-rawwidth=&553& data-rawheight=&3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f524d65b7bb1b4d7f1cd_r.jpg&&&/figure&粗茶淡饭:&/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e5b399a8f76ec527fb30de7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5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e5b399a8f76ec527fb30de7_r.jpg&&&/figure&&br&&p&一缕茶香:&/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fc8edfeadbe0dbb62b297e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fc8edfeadbe0dbb62b297e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02add25e3b363da0d69aa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02add25e3b363da0d69aa_r.jpg&&&/figure&&br&&p&杭州城市形象(未采用):&/p&&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1b94de754d8dc2e902b98b34844fb73c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1b94de754d8dc2e902b98b34844fb73c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ae4d4a532f1bc1b5dec0f45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ae4d4a532f1bc1b5dec0f45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eb0c9dca08f9d989cc8e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eb0c9dca08f9d989cc8e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9a73c74cf5e155ca56a4b21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9a73c74cf5e155ca56a4b21_r.jpg&&&/figure&&br&&br&&p&第二发:洪混混(洪卫)&/p&&p&和兴│未(家具品牌)&/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bbe229327e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3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bbe229327e_r.jpg&&&/figure&&br&&p&古人有云茶寮:&/p&&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f66e7ab91122b08fbe5e_b.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5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f66e7ab91122b08fbe5e_r.jpg&&&/figure&然后咖啡:&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049eda8c4f710c6cc731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5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049eda8c4f710c6cc731_r.jpg&&&/figure&燕园私房菜:&/p&&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2ab7d8aa67f80e3bf240e995ab8534d5_b.jpg& data-rawwidth=&490& data-rawheight=&4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2ab7d8aa67f80e3bf240e995ab8534d5_r.jpg&&&/figure&惠州慈善总会(未采用)&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cb2fde30ec_b.jpg& data-rawwidth=&268& data-rawheight=&18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8&&&/figure&&br&第三发:张宁&/p&&p&上上下下室内设计工作室:&/p&&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803d926ac1d4fd6c3985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803d926ac1d4fd6c3985_r.jpg&&&/figure&&br&&p&当代中国绘画艺术三人展:&/p&&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6f34853f9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2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6f34853f9_r.jpg&&&/figure&&br&&br&就先到这里,如果有人愿意看,再补。&/p&&p&~~~~~~~~~~~~~~~~~~~~~~~~~~~~~~~~~~~~~~~~~~~~~~~~~~~~~~~~~~~~~~~~~~&/p&&p&谢谢大家捧场。比收到赞更开心的是看到有很多和自己旨趣相近的人,再次谢谢你们。&/p&&p&更新补充一些类似logo.&/p&&p&宋韵青瓷(金锋青设计事务所):&/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2a1c529a93d3bad3c3ff_b.png& data-rawwidth=&264& data-rawheight=&16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4&&&/figure&&br&抱歉找不到大图。&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88a19c9cef27d09f94155b_b.jpg& data-rawwidth=&553& data-rawheight=&3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3&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88a19c9cef27d09f94155b_r.jpg&&&/figure&&br&&br&&p&人文书馆标志(刘天亮)&/p&&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c56b13a0c986ffec3fd8_b.jpg& data-rawwidth=&492& data-rawheight=&3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c56b13a0c986ffec3fd8_r.jpg&&&/figure&&br&&br&&br&徐学禹设计工作室:&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a8d0ae7c5dd6b10c1fbd_b.jp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5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a8d0ae7c5dd6b10c1fbd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cd607dd7dab_b.jp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8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cd607dd7dab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fa9c9cd4218903dbc5ab2afa6d01cdaa_b.jp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4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fa9c9cd4218903dbc5ab2afa6d01cdaa_r.jpg&&&/figure&&br&这个设计可以说明传统与现代并不矛盾,印章并非就要有边框,并非就只能是红色,传统可以以新面貌延续。&br&杭州城市形象设计再补一个我认为不错的,没找到作者名称。&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cf08fed0fa9c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35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大家可以“品”味一番。&br&&br&&p&再来一发:陈云飞&/p&&p&华语音乐学院:&/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ddfbcdec_b.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4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ddfbcdec_r.jpg&&&/figure&&br&&p&美发沙龙标志:&/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3d16b84a5fbf0e4b3c1ee6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27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br&&br&&p&一品文化:&/p&&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b30442aeab6bbb9e6af6c9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21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br&红字的“品”字印章是小窗,黑色的一画是屋顶,大面积的留白。&p&索性就这个“一“字再看看可以如何演绎。&/p&&p&一桥文化(蔡福阔):&/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077bab33aea_b.jpg& data-rawwidth=&278& data-rawheight=&21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8&&&/figure&&br&&p&东莞石排镇(未采用):&br&&/p&&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7e13f80a8faaed3eb10b3_b.jpg& data-rawwidth=&553& data-rawheight=&2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3&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7e13f80a8faaed3eb10b3_r.jpg&&&/figure&得一国学馆:&/p&&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8fdf539a10_b.jpg& data-rawwidth=&333& data-rawheight=&23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3&&&/figure&&br&&p&上海(日本)棱胜工贸有限公司 (刘永清)&/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36b25f18e54d50ffb0eef75_b.jpg& data-rawwidth=&553& data-rawheight=&3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36b25f18e54d50ffb0eef75_r.jpg&&&/figure&&br&&br&&p&桂林书画院(邓远健设计事务所)&/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2eadf35bddda2c2680677_b.jpg& data-rawwidth=&655& data-rawheight=&4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2eadf35bddda2c2680677_r.jpg&&&/figure&&p&扫云轩(殷九龙):&/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caaab7ab299a_b.jpg& data-rawwidth=&538& data-rawheight=&5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caaab7ab299a_r.jpg&&&/figure&&p&谢谢。&/p&&p&------------------------------------------------------------------------------------------------------------------------------------------&/p&&p&再一发:陈涌新&/p&&p&蔡记燕窝:&/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a72d610e9_b.jpg& data-rawwidth=&425& data-rawheight=&3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5&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a72d610e9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28db0b2d0d99ce9cc98f7_b.jpg& data-rawwidth=&425& data-rawheight=&3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28db0b2d0d99ce9cc98f7_r.jpg&&&/figure&&br&&p&李毅建筑师事务所LiYi Architects associate:&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ee9b3b4f2ccab83dabd4ce6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ee9b3b4f2ccab83dabd4ce6_r.jpg&&&/figure&东山湖温泉度假村:&/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b5ecf1b8aeb3_b.png& data-rawwidth=&350& data-rawheight=&3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0&&&/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543dca221c10d60ed872eb0a487b64_b.jpg& data-rawwidth=&425& data-rawheight=&3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5&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543dca221c10d60ed872eb0a487b64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eeadc134f6d7_b.jpg& data-rawwidth=&425& data-rawheight=&3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eeadc134f6d7_r.jpg&&&/figure&&br&&p&潮州博物馆:&/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68faafa7cdce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68faafa7cdce_r.jpg&&&/figure&&br&&p&再次谢谢大家捧场,此文不再更新,如果可以,我会考虑开一个专栏,讲一些有意思的logo,也会贴一些自己的作品,届时仍请光临为盼,谢谢。&/p&
不邀而来,谢谢。 我以为所谓中国风,并非狭义的采用中国经典元素的设计,而是有中国风味风韵风骨的设计。 先来个喜闻乐见的镇楼,既使用中国元素,又有时代特征,很好地诠释了中国风。 广东省博物馆的标志(北京理想):再来个重意不重法的,同样鼎鼎大名…
&b&高考马上就要结束了。每位看见的考生,我都真诚地祝福着你们!祝福不起任何作用,也不要任何成本,但总是好的~&/b&&br&&b&这两天收到了好多关于2015高考作文邀请,在这里再重申一下:&/b&&u&7月(估分、出分、报考、录取、提档全部完成)之前不参与任何高考作文题目的具体分析。谢谢大家的理解! 等到一切尘埃落定,下一年的循环开始,如果那时候还有人想看的话,我会尽我所能做出分析评价的!&/u&&br&&b&高考之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加油,最后再添一把柴,胜利的火炬就要点燃了。&/b&&br&&b&如果有高考结束后回来再看到这个答案的同学,一个小礼物送给大家:&/b&&br&&b&&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group_id=866048& class=&internal&&你想对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说些什么? - 果蝇单倍体的回答&/a&&br&&/b&&br&&b&感谢高考,感谢这道问题让这么多人关注了我,我可不是高考专家哦,大家可以看看我的其他回答就会发现我这人兴趣爱好多得很,人生路还长着,以后多交流!很高兴认识你们!&br&---------------------------------------------&br&6月5日已更新。&/b&&br&&b&这是最后一次更新了。祝大家高考前夜都能好好休息,放下压力!祝大家高考一切顺利,充分发挥!&/b&&br&&b&此后到7月之前我不再参与讨论具体题目相关问题(包括评论区和私信。)希望大家理解。&/b&&br&&b&能力有限,不能把每个题目都写到,我看时间大概写三四个吧。向评论中要求了但没能写到的同学说声抱歉。其实分析某个具体的题目并没有什么用,所有这些题目都必然不可能在今年的考场上再次出现了,所以千万不要有“明天就要考试了,我去年的题目还没搞懂”这样的压力,安啦亲~ 新学年新题目,临考前最后一天,就让一切都归零吧,明天是所有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一战。&/b&&br&&b&另外提醒大家一下,我的分析并不是要给出最佳答案,我没有这个能力,我也从不赞成这种做法。我希望大家从这个答案中学到的是如何避开各种误区和陷阱。在高考考场上,也不要抱着寻求“最好”的心态,而是要有寻求“准确”的心态。审题成功的标志是没有硬伤——比如北京卷只讲老规矩没有设计被重新提起,这就叫硬伤。祝大家高考都能开启“无懈可击”模式!&/b&&br&&b&更新内容见结尾处。&/b&&br&&b&---------------------------------------------------------&/b&&br&&b&6月4日持续更新中,新内容请刷新看结尾处。&/b&&br&既然是不顾一切,我决定改变我答题的习惯和知乎的默认规则,将答案&u&&b&反复修改更新&/b&&/u&:在下一部分分析2014年各地高考命题时,每写完一个省市的题目,我就会点一次发布。原因是,第一,我怕电脑出错未存内容丢失。第二,这个时间知乎流量最高,我也希望我的答案能早点被人看到,特别是时间紧迫的高三同学。第三,讨论具体题目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争议,我也只是写出我自己的看法,分割成一个一个的欢迎大家及时留言讨论,如果有需要修改的地方我也能在下次更新时及时修改。&br&当然你要非觉得我是为了骗赞我也没办法,既然是不顾一切,我管你怎么想。╭(╯^╰)╮。&br&就这样,大家可以拉到结尾去了,给大家造成的反复刷新和重复点击的麻烦,先行道歉。&br&&b&-------------&/b&&br&&b&决定以一种不顾一切的态度来认真地回答这个问题。因为离高考只剩三天了。哪怕有一个人看了我的回答得到了哪怕最微弱的帮助,一切就是值得的。&/b&&br&&br&&u&既然是不顾一切,容我先不自量力的装模作样一番。&/u&我高考语文(2007年全国卷I)138,作文保底54。(6分的选择题错了一个。保底的意思是,我不相信现代文阅读和其他主观题我一点分都没丢。)而这并不是意外。高三一年我的作文分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是52,平均分大概是50(因为训练过程需要,我有时会主动尝试自己很不擅长的风格和文体。低于高考分数是因为我有个极负责的好学校。)我高中的母校高手云集,我的才思、材料储备、文笔、逻辑,都不足以使我骄傲,唯一让我自己无比骄傲同时在全年级各大高手中艳压群芳的只有一点:我的作文从来没有跑过题。在所有同成绩级别的学生中,我是唯一一个。答主高中毕业已多年,也许有人会觉得我那时的经验已经过时了。也许吧。隔岸观火与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但出于个人原因,我这些年从未减少关注高考题目(不只是高考作文),目前还没有发现在规程和导向上与十年前相比有任何革命性、实质性的差距。&br&&br&&u&既然是不顾一切,下面来引战。&/u&&br&&b&反对&/b&“高考作文...所给出的范围也真的算是比较宽泛...请放心,你想跑题也是一件难事...”&br&临考前三天不应该给人太多压力,但我必须说,高考作文的最佳立意(题主是这么问的)范围绝没有想象中那么宽泛,剩下的就看你对跑题的定义了,如果出个“早”看成“旱”才算跑题,那我完全同意,也不用跟我抬杠了。但对我来说,“划定为二类立意,得分一般不得超过48分”,这就是跑题。或者可以叫“偏题”,而这个,遇到奇葩题目时,呵呵,不要太容易啊。&br&&b&反对&/b&“矛盾的对立统一”和所谓“搅屎棍”原则。&br&80%的题目都是对立统一这种想法简直是太天真。事实上对立统一只适用于“两要素关系型”话题,而这种话题,其实是多种话题中相对简单的一种(后面会详说)。更何况并不是所有关系型话题都适合写成对立统一。更更何况对立统一的写法比其他任何角度都更需要清晰、明确,所谓“搅屎棍”是绝对行不通的。&br&&b&反对&/b&“字很重要。字很重要。字很重要。”&br&我并不反对“字很重要”,但我强烈反对将此话连说三遍并加粗以成其单方面强调。这么多人觉得字写得漂亮就能得高分,对于高考,对于中国教育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字很重要”是有很大局限性的。对于低分高判,字迹漂亮只在同等分数段有效;一篇二类文,字迹的差距可能是42与45的差距,所有奇葩情况遇到一起的情况下至多到47分,绝对弥补不了45与55的差距。对于高分低判,字迹只有清晰与否有效,美观与否效用不大;一篇应该能判定为一类文的答卷,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是有可能被误判为二类甚至二类下的,但如果字迹清楚只是不好看,不会降档。在高考作文的考场上,审题和立意绝对比字体重要得多,篇式(结构)与字迹清晰同等重要,次之是文字驾驭能力,再次是美观。&br&&b&反对&/b&“立意只是作文的一个点,取决于是否高分的因素还有很多。所以,还是建议规规矩矩写作文,把该拿的稳稳地拿了先。”&br&这个回答整体说的很实际,也很有参考价值,但中间有点混淆了“审题”与“立意”的概念,不影响理解这里先不挑事了。单就这句话而言,劝稳是没有错的,但是容易造成另一个误区,即“立意平庸也还是可以靠其他因素拿到高分”,这个其实是很难的,立意决定了整个文章的高度。立意的分数和其他因素(最典型的如逻辑与文采)的分数不是加成关系,并不能“把该拿的稳稳地拿了先”,然后在此基础上有文采+10分,有感情+10分,有创意+10分。立意的时候就要把全篇考虑好,好的立意是要为全篇张目的,太过求稳把立意立得低了会把自己限制住的。&br&好了,高票答案基本得罪光了,下面的答案里,集中&b&反对&/b&两个关键词“剑走偏锋”和“随大流”。&br&剑走偏锋大多数人都知道不能贸然尝试,我就不多说了,只强调一点:尤其是在现在!离高考还剩三!天!的时候,撺掇别人“剑走偏锋”,基本可以划定为其心可诛了。&br&至于“随大流”,请认真地想一想:你真的知道“大流”在哪儿吗?题主提出这个问题,可见是对审题的难度有认识的。顺便说:网上所有所谓的“万用模板”,都只是童话;宣称“一篇作文应对二十四道高考题”的,其中至少十五篇严重跑题,所有题目偏题;很多对作文题目的分析出来的所谓“稳妥”的立意都只能算是二类。&br&&br&&b&既然是不顾一切,接下来将我曾经从恩师身上学到的和自己体会总结的所有理论知识(注意关键词:理论知识)和盘托出。&/b&这一段所用的例子,大多都是我那个年代,也就是7-10年以前的作文题目,因为这并不是关键。&br&在我们那个年代,考场作文命题方式有这样几种: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漫画作文。我高考前后那两年,是话题作文向材料作文交接的关口,之后,材料作文基本呈垄断状态。比如前面有答主列出了2014年各省高考题。但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同样是给出一段材料,有些下面的要求写的是“根据这段材料,写一篇...”,有的则是“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即使材料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话题词。)这两种要求其实是不!一!样!的!(马上详说。)至于在要求中明确规定了文体限制的,或者明确提出“结合你的经历和体会”的,都一定要严格遵守。审题不光是审材料,审请要求也是必须的,虽然看起来很简单,掉进坑里你就是最大的冤大头。甚至还有前面给出一小段材料,后面&请以XXX为题,写一篇文章……“的情况(比如2012江苏卷“忧与爱”),多少人都以为这只是个话题词,而自拟题目去了……(不过放心,这种情况最对扣2-3分,不影响判档。)&br&接下来详说“根据这段材料”和“以此为话题”到底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需要追溯到最初,当“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还截然不同的时候。曾经,材料作文的一项硬性要求就是“行文之中必须引用材料”,严格的老师甚至会要求“行文之初必须引用材料”。这项规则已经过时多年了,但它代表了材料作文的命题和破题方式:以一点(材料)出发,辐散式联想思维。与之相对的,传统经典的话题作文只有一个主题词(或词组),比如:以“勇气”为话题,以“志向高远与脚踏实地”为话题,以“情与理”为话题,等等。话题作文的命题方式是划定一个范围(话题),在此范围中任选立足点。这两种命题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我们应题作文时的破题方式应该与之相适应。&br&命题作文现在不太常见了,但偶尔还有,比如13年天津卷,曾定题“__而知之”,并且在要求中明确规定“填入一字”,我都不想说我见了多少填了不止一字的孩子出了考场哭了。命题作文其实并不好写,他将审题的难度降到最小,却将立意的难度大大提升,新时代的命题作文一般题目空泛,余地很大,换一个角度就是一个新的世界,优势是较大程度上避免了答卷千篇一律的可能性,更容易考生自主发挥思维和行文的优势能力,缺点是给改卷增加了难度,也增加了偶然性,作为关乎到数十万考生一考定终身的大事,并没有太多省市敢于冒此风险。我当年遇到过的优秀的命题/半命题作文包括“生命的养分”“从__到__”,近年江苏卷的“忧与爱”和天津卷“_而知之”,都属于范围划定的比较合理,能够让考生有的放矢又不拘束的典范。&br&漫画作文好几年没见了,上一次见是2010河北。而我本人高考的当年当卷,也是漫画作文。说实话,漫画作文的逐渐销声匿迹是件好事。因为漫画作文的题目范围划定太不清晰了,而真正最佳的立意范围又明显要比其他命题方式窄,除了看起来花哨一点,对各方面都没有什么益处。更坑爹的是,画手的画工简直就是被串通好了来阴人的好吗!有兴趣的去搜一下07全国一,题目不深,相信大家都能看出准确的立意应该是什么,但是请大家体会一下图中的三方人士都一副半真半假的笑容是要闹!哪!样!(要不是各路高手栽在这一点上不少,估计也没有我当年那么高的分。)&br&下面主要说给材料作文(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材料作文,包括了给出一小段材料后的话题作文和命题半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br&&u&&b&首先,最最最重要的一点!一定要通!读!材料。全面理解。&/b&&/u&每一句话都不要放过,同时认真思考每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哪句是中心?哪些是哲理,哪些是例证?不把材料完全读懂,就绝没有可能精确把握题旨。举个例子:&br&14、&br&&b&重庆卷:租房&/b&&br&&blockquote&一个游客前往租赁一个房东的房子,在没有签订合同签将房东的一个玻璃杯打碎了,他打电话给房东道歉,准备赔偿,房东前来签订合同时就询问,游客说,我已经将玻璃碎片收集好了,房东让游客交给了自己,同时说,不会把房子租给他了。自拟题目写文,题材不限,不少800字。&/blockquote&分析:说实话,出题的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表达什么,不过你必须得猜对他到底想说什么。&b&猜对了给分,猜不对写得再好也低分。&/b&&br&&br&把题目看成这样,你要能猜出出题人要表达什么才怪!来看看原题到底是怎样的:&br&-------------------------------------------------------------------------------------------------------------------&br&&p&材料内容: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p&&p&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已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p&&p&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p&&p&  要求:&/p&&p&  1、结核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p&&p&  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p&&p&  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p&&p&--------------------------------------------------------------------------------------------------------------------&/p&&p&清楚不清楚?明确不明确?&/p&&p&不把题目看全而抱怨不知所云,只有俩字可以形容:活该!&/p&&p&至于“网上看到的题目不完整,跟考卷上的肯定不一样”这一类的说辞,我只想问一句:是要有多不负责任,才能面对这样不知所云的题目不做任何查证,还拿来当成例子面对对你充满期待的晚辈后学大放厥词?&/p&&p&2014 年各省市的考题中,有很多需要通读并且仔细分析材料才能做出判断的优秀题目,(跟别人最大的区别,就是在遍地吐槽声中,我从不吝夸奖某些作文题为“优秀题目”,要永远记得吐槽从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我会在下一部分逐一详细分析,这里先略过。&/p&&p&还是给大家一个过时的老例子:&/p&&p&------------------------------------------------------------------------------------&/p&&p&2006年高考全国一卷&/p&&p&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br&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br&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p&&p&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br&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br&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br&&/p&&p&----------------------------------------------------------------------------------------&/p&&p&这道题目是高考作文审题史上一个重大事件,因为即使你现在查网上流传的“优秀作文”甚至是“满分作文”,都能找到很多以支持乌鸦、赞同尝试精神等角度立意的文章,但一线教师回传的信息,当年改卷的实际情况是:一类立意:乌鸦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知。而所有支持乌鸦的答卷全部归为了次一等立意,一般不超过45分,少数特别优秀者酌情判定为一类下,不超过50分(如果有当年的考生,甚至当年的阅卷老师能证明当时的情况并非如此的,欢迎在评论中提出。我作为学生也是听参与阅卷的老师说的,并且困扰了我很多年了,非常欢迎争议)。所以这类立意绝对没有满分作文,按照严格标准也算不上优秀。(这个例子也告诉我们,网络上的所谓优秀作文并不一定靠谱。)&/p&&p&这样的评判标准,在当时的我们是很难理解的。我们没有练习写这篇文章,但老师专门以此为例讲了话题作文的审题,全班当时就炸了,很多同学此后的几周不断追着老师探讨到底为什么,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这道题坑人的点在哪儿呢?在于他偏偏结尾要加上孩子的那一句话。“它也很可爱啊”,这明显是赞扬,那么为什么不能这么写?尤其是,根据一般行文中先抑后扬,卒章显志的手法,孩子的这句话放在材料的最后一句,更凸显了其地位,审题时很难不被它带歪的。最后,题目看似要求很宽松啊,“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为什么你明明是这么说的,改卷的时候却不这么改?这不是故意坑人吗?&/p&&p&事实上,这个题目如果放在几年之后,如果现在,也许评卷标准确实会变得更宽松合理。甚至在当年,毕竟也只是阅卷组讨论后确定的集体统一标准,如果后面有人站出来承认当年定的的确有错误,也是可能的。但问题是高考阅卷是一次性的,纵是当年错,你奈我何?&/p&&p&在接受了这样一个严苛到不近情理的评卷事实之后,我们才能静下心来分析,这样评判到底有什么理由?首先是要求中的第一句“全面理解材料”。后面有“但可以……”,可惜事实证明,全面还是最重要的。全面审视材料你就会发现,这个材料并不简单,它包涵以下要素:1.老鹰抓鸟成功了。2.乌鸦羡慕老鹰。3.乌鸦努力练习了。4.乌鸦不可避免地失败了(注意关键词不可避免)。5.牧羊人认为乌鸦“忘记了自己叫什么”。6.孩子认为“它也很可爱”。全面了解了这些,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我们不能充分赞扬乌鸦的所谓“尝试”“拼搏”“超越自我”,因为材料所强调的乌鸦不能成功的原因是客观的、必然的、无法回避的。所以有些话是绝对不能提的:“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会成功的”,“别人都不相信XX会成功,可他最后用行动证明了一切”,“如果每一只乌鸦都不去尝试,这个世界上也许至今都没有老鹰”(别笑!这是我在别人作文里看见的原话实录!我都无语了,达尔文大爷要被气得从坟里爬出来了好吗!)孩子的那句“可爱”到底提示了我们什么呢?当时我真的不明白材料中加上这句话除了误导一部分人到底有什么含义,后来看得题目多了也就明白了,因为这句话的存在,提醒我们行文时对乌鸦不要恶意地嘲笑和诋毁。&/p&&p&综上所述,这个题目审题的精确区域是这样的:1.大的方向上,要批判“不能正确自我定位”的心态。2.精神上可给予同情,惋惜,但必须正视最终失败的结果。3.批判的立场要坚定,但态度不要过于极端。审好一个题,有那么容易吗?&/p&&br&&p&&u&&b&第二点,当话题(材料)包涵两方面时,一定要理清两方面的逻辑关系再下手。&/b&&/u&&/p&&p&这一类就是上面提到的“矛盾的对立统一”。很多反对的答案都说了,对立统一不好写,还不如挑其中一方面,站稳立场。这种说法并没有错。这几年的评卷标准,确实有逐年放宽的趋势,态度鲜明地支持一方反对另一方的立意,也有拿到能高分的情况。但说实话,在考场上做出一个“选一边站队”的决定是很艰难的,特别是对作文志在必得,一定要拿高分的同学。这个时候,其实还是二者兼顾最为稳妥。但二者兼顾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吗?图样图森破!2014年的例子还是下半部分逐一详解。这里依然只举老例子。&/p&&p&“志向高远与脚踏实地”;“回顾历史与面向未来”,这叫“相辅相成”。这样的双边题目你不是任选其一,而是必须两个兼顾而且必须将二者结合起来,这个词组才有意义。&/p&&p&“痛苦与快乐”;“出世与入世”,这叫“相反相成”。这样的题目看似是矛盾的两方,其实你也必须把二者同时写到,并且超出常规的范围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使二者融合,才能表达出深度。&/p&&p&“人与路”;“门与路”;“墙与桥”;“忧与爱”,这样的题目在关系类中为最难,它的两个元素之间的关系是隐性的,你所要做的是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巧妙地连接点,让二者之间缥缈的逻辑关联有一个着力点。&/p&&p&最后是这几年越来越常见的“针对某某现象(某某说法),有人认为……也有人认为……请谈谈你的看法。” 这样的题目一般并没有深刻的哲理,只是见仁见智,选定一方立场立论一般是安全的,一定要注意言之成理,逻辑吻合(即自圆其说),论据充分。如果非常想玩安全,一定要写两方面都有道理,也可以,切记:如果你要写两方面,你站的角度一定要比两方面都高!绝不是所谓“搅屎棍”“和稀泥”车轱辘话来回说两边就可以的。两个小孩吵架,只有大人才能当好和事佬,同年龄的孩子还是选一边拉偏手吧。&/p&&p&-----------------------------------------------&/p&&p&先写到这里,明天继续补充。下一部分,我会针对2014年各地高考作文题目逐一分析,未必都能给出准确的审题和最佳立意,只希望会对于了解题目的类型和思维方式有一定帮助。&/p&&p&&u&既然是不顾一切,我不匿名。&/u&欢迎各种流言和评论。吵架暂时不会回,离高考只剩3天了。&/p&&br&&p&-----------------------------------------------------------------------------------&/p&&p&6月4日更新。2014年全国各卷高考作文题目试析。&/p&&p&既然是不顾一切,我就把我想到的都写出来。欢迎大家争议探讨。&/p&&p&(特别提醒一下高一高二的朋友们,你们将来很可能会用到这些题目做练习,我不想因为我写出来的想法影响了你们练习的效过。你们可以自行考虑决定是跳过不看还是怎么的,我也没什么好办法。)&/p&&br&&p&新课标卷I:山羊过独木桥&/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d05d693759efa9e8e6b6_b.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5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d05d693759efa9e8e6b6_r.jpg&&&/figure&&p&这是网上搜到的图片版原卷原题,我也不知道是否真实可信(如果有去年的考生可以帮助确认或者否定一下),但是比网上很多删头漏尾的版本要合理的多了,姑且采用这一版。&/p&&p&对比一下:&/p&&blockquote&学校开运动会,最后一个项目是“山羊过独木桥”,规则是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会有一个人下桥一个人通过,但在这个项目的预赛时,有一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裁判认为这样做有争议。根据此材料写作文。&/blockquote&&p&最大的差别在哪儿?根!本!没!有!“裁判认为这样做有争议”这句话!差了这一句,整个题目的导向性完全变了。&br&&/p&&p&如果在材料最后一句写“裁判认为有争议”,就变成了跟06年的“孩子说它也很可爱”一模一样的情况——在最具提示意味的地方偏偏多出一句反方向的观点。而没有这句话,代之以“引发了……激烈争论”,只是引导大家这件事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温和多了,也中立得多了,据对不至于让学生造成误解。&/p&&p&这个材料的正向,也就是人们所谓的随大流,其实是一道老题:&/p&&blockquote& 2005年山东高考作文题为:“双赢的智慧”&br&  皇帝造屋,百工齐集。木匠、石匠暗暗竞赛。一天,木工师傅求胜心切,责备小徒弟,小徒弟为了泄愤,把师傅的木尺偷偷缩短了一分。结果,根据木尺做成的木柱都短了一分。而那些稀有木材是远方进贡来的,无法在当地补充,皇帝必然为此震怒。木工师傅知道自己死亡临头而大哭。这时,石匠想出了一个方法,他把承托长柱的石礅的平坦礅面改为微微隆起,补足了木柱短缺的部分。这样,不但宫室如期落成,木工全家得救,也改善了石礅设计,为中国建筑多增一分姿采。&br&  这则故事寓有中国人处事的哲理:别人的短处可以彰显我们的长处,我们的长处也可以“承托”别人的短处,这样彼此都有好处。推而广之,这是一种竞争中“双赢”的智慧,而这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br&  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blockquote&是不是一样的?双赢的角度上,完全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地方在于,05题材料中多出来的因素是“竞争”,“报复”,“对手”,因为是木匠组自己“窝里斗”造成的问题却是石匠帮忙解决的,还多出了几分“不落井下石”“仗义出手”甚至“以德报怨”等道德层面的意味,但是审题时这些因素都可以不考虑,因为是&b&话题作文&/b&,出题人从这个材料中只提炼出了“双赢”这一个因素,并且强调了“智慧”(而不是“品德”),所以其他的因素考生完全不必(也不应该)顾及。而14年的材料中多出来的因素是“比赛”,“规则”,“团体”,“习惯”,“争论”。而且因为是&b&材料作文&/b&,这些因素是不可以忽略的。于是这个题目的难度就增加了,支持、赞成“双赢”作为主导思想应该没错,但这些多出来的因素,应该怎样处理才合适呢?&br&考场作文想要真正做到“求稳”,最关键的步骤是在定下自己的主题思想后审查一遍:我这个思想的漏洞在哪儿。比如以“双赢”立论,哪里有可能不符合材料?1.他们扰乱了竞赛。——怎么破解:这只是一个体育游戏。——怎么引申:在社会上,我们所面对的大部分竞争,其实都不必要你死我活,不要让过度的好胜心限制蒙蔽了自己。2.他们破坏了规则。——怎么破解:我们的规则能否宽容一些,是否能允许“打破习惯”“另辟蹊径”的人存在?——怎么引申:社会是多元化的,很多时候并不是非黑即白,跳出框架思考,也许就会找到更优的解决办法。3.他们没有考虑团队利益(题目中两次强调“团体项目”,“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而他们两个人的做法,他俩是双赢了,对于整场比赛全队的胜利却没有帮助。)这是材料的隐含内容、可争议角度中最为曲折隐晦的一点,也是最不好化解的一点,因为这是他们两人的做法真正的硬伤,保全了自己却损害了集体利益,这使得你几乎无法从道德高度给他们以正面的支持,更何况稍微一想就能发现,如果所有队员都像他俩这样做,这游戏就完全无法进行了。好在既然隐晦,也许化解不了就干脆避开未必不可。我也没参与高考改卷,我也不可能知道当年的评分中到底有没有这一项,甚至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我根本就想多了,出题人的意图里根本就没有这一项。不管怎么说,从考生的角度出发,在考场上时间极其有限,而这场考试如此重要以至于我不敢冒一点险的时候,我的决定是既然不能解决我就不主动提及,但也不完全忽略,而是在说理和举证时略加暗示,多暗的暗示呢:“敌对的阵营”,“尊重对手”,这样的关键词,就到这,不能再多了。&br&注意:上面说的这些,每一条看起来都像一个完整的观点,但绝不适合作为主要论点!我之所以提到,只是为了将审题做充分,为了追求所谓“最佳立意”,“最稳妥的立论”。为了观点清晰,不让这些横生的枝杈影响你的主要观点,想的时候要多想,想透彻想清楚,但写的时候,一定要谨慎,事实上以上的三个观点,压缩到破题之初的一句话,至多两句话里,就够了,例如:&br&“更多的情况下,即使双方处于对立的阵营,也并非一定要拼到你死我活,当我们的目标是“过桥”,而不是“不让对方过桥”——并不是“战胜对手”,而是“将事情做到最好”——的时候,有时换一种思维方式,境界就会豁然开朗吗,达到更好的效果。”就这么一句,所有可能的缺口都毒死了,不可以再多了,过犹不及。剩下的篇幅,中规中矩的写双赢就好,记住举例永远不要太极端,话永远不要说得太难听。&br&如果你觉得这样的分析好难,或者一分析我就想多了,一想多了就写多了,一些多了就写乱了,一写乱了观点不明确分数就低了……还是那句话:过犹不及!这种情况出现的话,就按其他答案说的“遵从自己的第一印象”吧。&br&哦对了,补充一句:材料的最后一句话为什么要单起一段,刻意补充说明“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这是老师在提醒你,不必(不要)局限于分析材料所写的这一事件。一个“事后”,一个“相关”,提醒你不要把材料看成一个孤立单纯的事件,可以引申发散到各个领域、不同时空,只有是类似的情况——紧张的孩子们放轻松啊~你们看老师们是多怕你们不敢下手啊!&br&&br&--------------------------------------------------------------------------------------&br&新课标卷II&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ee7ed1b2c37fbbd81deea2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1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ee7ed1b2c37fbbd81deea2_r.jpg&&&/figure&这个题目之前在知乎有人问过,我就顺手答了,答案见这里:&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zhi.hu/llk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省高考作文帮我想想总论点和分论点? - 果蝇单倍体的回答&/a&&br&然而题目的解析是不能少的。有些时候,第一感受也是不太能靠得住的,特别是看着同一段材料,不同人的感受还真就是不一样的,这种是完全没法从情感角度解释,比如有同学告诉我,他对这个题目的立意是“不要溺爱”,理由是“因为喜欢动物”,“丧失觅食能力”,这不是明摆着影射过度溺爱使得孩子丧失独立性吗?咦这么说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呢……&br&既然直觉靠不住,我们只能以纯理性的角度来分析为什么这个题目的立意关键点不在“溺爱”。还是那句话:全面解读材料啊亲!如果材料只是说动物园里的动物因为长期被喂食丧失了捕食能力,甚至加上放生之后很快就死掉了这样悲惨的结尾,那就显然是溺爱/独立/自立方向。但现在的材料中有明显的关键词:“警示”。更有“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整个材料的态度就变得强硬了起来,它引入了明显的规则意义,就显然不只是打感情牌的“爸爸妈妈,请放开手吧,让我自己去走,让我自己去飞。”这样的煽情,在这个题目下是不合适的。你的立论,你的态度,要跟着题目鲜明起来。&br&写溺爱并不跑题,但你想扣紧题意,就不能上来就写、只写、和闷着头写。因为题目和纯粹表达溺爱的题目毕竟不一样,你一定要把这个不一样的地方拆解出来。其实我的立论,“不要以爱的名义行伤害”,说的还不也是溺爱?尤其是三段推进到最深处的“救救孩子”,那一段完全就可以写得跟不要溺爱一模一样。不管在当年还是现在,无数次有同学问我:为什么那个谁谁谁也是写的某某某,他就不算跑题,我也是这样写的就是跑题?题还是那个题,看得是你的切入对不对。还有无数次有同学问我,这个题目我写过好几次了,感觉越来越得心应手,怎么一次比一次分数低呢?世界上哪儿有那么多一样的题目!世界上哪儿有准备一篇通用作文就能应对一大片题目这样的好事!很多时候人并不是想不明白,反而是被“以前写过”“准备好了”这样的思路限制住了,忘了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修改。阅卷老师都是什么人,你那点生搬硬套的小九九,打算蒙谁?&br&---------------------------------------------------------------------------------------&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du.sina.com.cn/gaokao//.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北京卷:老规矩&/a&&br&&p&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 话不高声、站有站相 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 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p&&p&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p&&p&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p&&br&&p&这个没找到原卷图,不过比较了几个网站的描述,应该是完整的。&/p&&p&这道题被网友评论为“唯一正常的题目”,对此我不做评价。我只能说,这道题是2014年最实际、最具象的作文题目。这道题审题难度相对其他卷大大降低,但是并不好写。千篇一律、流于表面、用例重复,都是大问题,但这些并不在此回答所包括的范围,此处依然专讲审题。&/p&&p&即使这道题写跑题不容易,并不意味着你就真的抓住了题目的精髓。简单举例:以某一条“老规矩”入手,写记叙文也好议论文也罢,都不是最佳立意。以某些人遵守老规矩招人喜爱获得成功,某些人因为小节得罪朋友错失商机,两方面对立论证老规矩的重要意义,不是最佳立意,将老规矩分类,礼仪层面的,道德层面的,文化层面的,等,分别加以阐述,论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是最佳立意。&/p&&p&为什么?三个立意翻了共同的错误:没有看清提示语——“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o⊙)哦,原来是这样的!竟然是这样的!高考作文审题不只是要审材料,提示语也是重中之重。如果这道题,前两段不变,提示语写成“请以“老规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以上三种立意就都可以用(虽然还是优劣有别)。如果提示语写的是“你知道哪些老规矩?对于老规矩你有什么看法?”,三种立意也都可以用。但是提示语强调的并不是单一的话题词,而是“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 ”,你就不能只夸老规矩怎么好,必须加上“现代社会需要老规矩”。有人说这俩难道不是一回事吗?是啊,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情,也许你都意识不到,自然地就会这么写,所以也感受不到审题的重要性。但是没有清晰的意识,你要是一不小心就写成了一回事,那就万事大吉,你要是一不小心没写成一回事,八拜都拜了就差这一哆嗦,一层窗户纸没捅破,那就亏大了。&/p&&p&-------------------------------------------------------------------------&/p&&p&评论中有同学提到了福建卷。因此顺次提前(本来你就没有顺次好么!)&/p&&blockquote&&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du.sina.com.cn/gaokao//.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福建卷:空谷&/a&  提到空谷,有人想到的是悬崖,有人想到的是栈道桥梁。”根据这句话,写一篇话题作文,不少于800字。&/blockquote&&p&这是我找到的题目,同样没有搜到原卷图。这个题目很特别,第一,它只有一句,第二,它的要求是“写一篇话题作文”。既然多方查证都是这样写,又没有搜到原图,我姑且采信这两项均为真。&/p&&p&还是按照先粗审再细审的步骤来。粗审来说,这个题目并不算难:有人……有人……,双因素不同见解问题。悬崖和栈道桥梁,显然,题目本身对两种不同的看法有偏向性,一褒一贬的态度。所以:“面对XX,我们要XX,不要XXX。” 好了,没有问题了吧?&/p&&p&下面细审。这里就出现了一个严重误区!好多同学概括这个题目时,把题目概括为“悲观与乐观”,有没有这层意思呢?当然有。但是是不是我就能把以前写过的悲观与乐观的文章搬来套了?我们来看看经典的悲观与乐观的题目:半瓶水,有人说“还有半瓶”,有人说“只剩半瓶了”。下雨后,有人说“路难走了”,有人说“彩虹好漂亮”。还不够的话,这里还有个更长的:&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zw.liuxue86.com/z/2170379.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初中初一作文350字:乐观者与悲观者的差别&/a&&/p&&p&看出什么问题了吗??问题在于!空谷和悬崖勉强还能说成一回事,可是空谷再怎么看也看不成“栈道桥梁”好吗!这才想起仔细看题目,原来人家并没有说“看成”或者“认为是”,而是说“想到的是”。所以这里省略了一个关键的动词:有人想到的是“搭建”栈道桥梁。再统观题目,原来题目说的是:提到空谷(困难/障碍/挫折),有人想到的是悬崖(以为无路可走了),有人想到的是“搭建”栈道桥梁(解决问题的方法。)(⊙o⊙)哦~~原来这不是一个世界观的问题,而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乐观与悲观没错,但不是“乐观与悲观地看待问题”,而是“乐观与悲观地解决问题”——我更愿意概括为“积极与消极”。&/p&&p&----------------------------------------------------------------------&/p&&p&今日断更。答主时差党,夜已深了。明天继续。&/p&&p&写了这么长,前面有些层次混乱,但该说的也都说到了。例子呢,其实有两三个明白了这意思也就可以了。高三的小朋友们,看累了就别再追下去了。临考前以放松心态为要,不要突然改变一直以来的习惯,不要接受临时洗脑。&/p&&p&明天还会继续更,高考前未必能更完所有省市的,所以想看哪个省市的题目可以留言要求夹塞儿。&/p&&p&说不定高考之后还会接着更15高考的呢,谁知道呢,反正都写了这么长了,创纪录呗。╮(╯▽╰)╭&/p&&br&&p&----------------------------------------------------&/p&&p&广东卷:&/p&&blockquote&&p&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p&&p&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p&&p&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p&&p&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p&&p&③不少于800字。&/p&&p&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p&&/blockquote&&p&这是14年各省市题目中很难写的一道题。我说的是很难写,并没有说题目很难。&br&&/p&&p&这个题目从审题难度上来说一点都不难,它是双向材料,而且没有价值导向(出题人对这两种现象没有褒贬倾向),用语也最大限度地做到了余地充分,比如“它能唤起……” “也可能被……”,并没有宣判性的语气。所以从题目的角度来说,这是给材料作文中最宽泛的一类。越是这样宽泛的题目写作难度越大,因为出题人没有难为学生,评卷人判定的标准就不容易猜到,于是考生在考场上就很难做出决定。我不是广东考生,所以根本无法了解评卷的松紧,即使有一线回报告诉我今年一等二等立意都是什么也没用,知道几篇样本卷的分数也没用,这必须要对本省连续几年改卷情况有全局的认识才能作出判断,这就是为什么我只能说它“实在很难写”。&/p&&p&在“没有褒贬导向”中,隐含的唯一价值判断是命题人显然不希望记忆/点滴/情感丢失,不管是“泛黄模糊”还是“被稀释”,都是作为反面、作为遗憾出现的。如果想要稳妥,两方面想要兼顾,就抓住这一个重点,比如可以写照片是哪种方式并不重要,寄托的情感才最重要。这个办法叫“求同存异”,很经典,远超过传说中的“对立统一”。但是!!必须提出来说一下,很多网站消息把这个题目概括为“珍惜点滴”,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做法!题目强调的不是点滴本身的重要性,相信大家都能看出来,不多说了。&/p&&p&一般在一个方面宽泛了,另一个方面就会限定,比如这个题目也是比较具象的,就是“照片”,并且提示语中没有任何对“类似的现象”“引发了哪些思考”等发散思维的导语,而且有明确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所以当很多不负责不靠谱的网站把这个题目概括成“科技发展与人的情感寄托”时,你需要清楚地知道:写一个关于email与鸿雁传书的故事不可以!写MP3和磁带不可以!写电脑和图书馆不可以!“不可以”不是说不能提,而是不能作为主体,你当然不必从头到尾咬定照片,但你必须从照片写起。&/p&&p&--------------------------------------------------------&/p&&p&江苏卷:&/p&&blockquote&&p&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p&&p&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p&&p&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p&&/blockquote&&p&我对这个题目没什么可说的。不过因为评论里要求的同学比较多,所以拿出来稍微提一下。&/p&&p&再次批判各种不负责任的网站,将这个题目概括为“什么是不朽”我也是看醉了!你的关键词呢?你的青春呢?有时候你不得不想,这些网站的编辑是故意的吧……&/p&&p&不过这个错误的概括有一点倒是提对了,材料中的两种说法并不矛盾,只是偷换了概念,“青春不朽”跟“不相信会老去”,这完全就不是一回事。这也是为什么在我个人认为这道题目在14年各省题目里水平较低的原因。&/p&&p&剩下的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对象清晰:青春(老生常谈),角度清晰:是否不朽(思辨度不高),没有褒贬判断但是按照一般的价值体系还是写的积极向上一点(一点都不稀奇)。(这里有一个广泛的误解,就是第二种看法悲观消极,其实积极向上怎么都能写:“青春不能永驻,但青春创造的价值永存”,甚至“正因为青春不能永驻,才更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不朽的价值”,这都是积极向上的。)&/p&&p&这个题目中唯一有趣的一点是,第二段材料里它提到了“像自然一样”,这是个很有趣的提法,也是这个题目的唯一深度,看不出来也无伤大雅了,要是看见了留心了,行文中加上一点类似于“人之长于自然万物,就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自然的价值积累只有时间的长度,人却可以在有限的长度上赋予它宽度/深度/密度”的句子,跟着你的立论走咯。&/p&&p&-------------------------------------------------------&/p&&p&山东卷:&/p&&blockquote&&p&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p&&p&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p&&p&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p&&/blockquote&&p&这是14年各地题目中比较有难度的一个。我说的是有难度,并没说很难写。跟广东卷正好相反。&/p&&p&这道题的难度在于1. 很抽象。表面看只是说从窗子望出去,但显然“窗子”“画框”“图画”都是有象征意义的。2.很含蓄。这些象征意义到底是什么?既不是很常规已形成共识的用法(比如福建的悬崖和栈道桥梁),又没有暗示,后面的雅、俗、闹、静也没有提示作用。3.很中立。当题目中的“有人”一连排出了四个而不是两个的时候,整个题目的类型就变了,没有逻辑关系,没有褒贬优劣,没有选择,也没有对立,只是单纯的列举。所以行文时你即不需要写四段各照应一个字,也不需要提炼出制高点(比如态度啊,阅历啊,眼界啊等等)然后褒雅贬俗。&/p&&p&从后面的列举我们能得到的信息是,题目强调了“多样性”和“个性化”,开一下脑洞,大概可以有“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事物是见仁见智的”,一点新意也没有。然后再来认真思考一下他为什么把窗子比喻成“画框”。我承认我第一次审这个题目的时候差点就跑偏了,当时我的立意是:世界有很多不同的方面并且变化多端,如果你被你的“窗框”限制住了就会坐井观天盲人摸象,只看到一个方面……然后又读了一边题目使劲拍了自己脑袋一下,我去这是什么鬼!果断想多了!为什么会想多呢,还是天杀的无良网站的误导!第一次看见这个题目的时候是被概括成了“开窗看问题”,无意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过头来再一看,哪儿有开?你们告诉我哪里有“开”!所以啊,有时候为什么越是高手越容易写偏呢,开脑洞没问题,角度新颖想别人所未想也没问题,但千万不要走太远。比如说你写“每人从窗口看到的画面都不同,是因为人的关注点、观察角度、经历、心态...不同”,完全可以,进一步引申“所以要包容,不要随便用自己的观点驳斥别人,这样我们才有大千世界”,这也没问题,“所以要交流,不同人的看法结合起来才是世界全部的美好”,这也可以,但是你延伸到“所以我们要拆掉窗子/打开门,走到外面去看真实的世界”,这就过分了,因为题目中,真的没有“开”。&/p&&p&----------------------------------------------------------&/p&&p&湖北卷:&/p&&blockquote&&p&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br&&/p&&p&游客们来到山脚下,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游客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有,有人答有。&/p&&p&于是有人留在山脚赏景,有人继续爬山。来到山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问下山的人:上面好看吗?有人答没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p&&p&于是有人在山腰流连,有人继续攀登。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p&&p&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p&&/blockquote&&p&最后一个。在我的评价体系里,这是2014年高考全国各地题目里水平最高的一个。我没说难还是容易,甚至也不意味着这是“最好”的题目,我只是认为出题水平最高。&br&&/p&&p&这个题目是平中见巧,言浅意深,回味无穷的。先从最简单也最容易有误区的地方开始解析:只要看到爬山,所有人第一反应都会想:是不是无限风光在险峰?是不是唯一三观正确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必须是尽力攀登不轻言放弃才能看见最美的风景?于是我们看材料的最后一句: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哎?好像哪儿不对……这八个字,好像不是尽力推销“最美风景”的路数啊。说实话不带任何感情客观的看这八个字,好像真的,有点“好容易爬上来了却啥也看不见”的感觉呢……难道是告诉我们付出未必有收获?要享受过程不要在乎结果?听人劝吃饱饭不要钻牛角尖?高考作文怎么会有这么负面的价值观,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p&&p&重读题目,这才看出题目潜伏的暗线:山脚“流水潺潺,鸟语花香”;山腰“古木参天,林静山幽”;山顶“云海茫茫,群山隐约”。多么整齐的结构!出题人本人,必是深谙考场作文精髓的高手。这样整体看来,才会发现这三组描写风景的词并无优劣之分,它们只是“不同”。所以并不是“无限风光全在险峰”,而是“世界那么大,只看一处你甘心吗?”&/p&&p&题目的另外一层,便是别人的回答。每一次回答,都是“有人说是,有人说否”,每一次做决定,都是“有人留下,有人继续”,而正因为每一次结果揭晓的时候,对风景的描述都只是叙述事实的客观中立的八个字,而没有任何优劣之分,所以回答“是”和回答“否”的人都是对的,没有误导,只是看法不同,登上山顶的人有可能感觉被骗了,没上山的人知道实情后也有可能后悔不迭,没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比如一定不要被别人的流言而吓退,一定不要放弃,或者一定不要固执己见),都没有,完全看你自己认为怎样使最佳选择,所谓“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这句是笑话,绝没有这两个题目有任何联系的意思。)不知道大家看到这里有什么感觉?我在想明白这一点后忽然发现,这其实是个小马过河的故事,因为所有给你提供消息的人说的都是真的,并没有误导,但除非你自己亲自去看看,你永远不知道事实到底是怎样。再联系上面一层,这个题目我会写成一个升级版小马过河的故事,亲自去看看,才知道下一步的风景也许没有别人说的那么好,也没有别人说的那么坏,但它不一样,是全新的体验,全新的收获,所以值得。个人观点而已,这个题目包容力极强,完全不同角度的立意都是可行的。&/p&&p&最后再夸一下这个题目的深度,脱离高考作文的范围纯粹的看这个故事:写的多真实啊!人生不就是这样吗?高考作文的题目即使举出对立的两方面,也常常还是片面的,很容易为了突出强调某一种观念就忽略掉世界本身的复杂性,所有的“乐观”“自强”“平和”“独立”等等正能量的题目无一例外全都有其片面性。这个题目我不能评价它好不好,但如此真实坦诚的题目,数年未曾一见了!&/p&&p&---------------------------------------------------&/p&&p&好了就写到这吧。高考是一处演员不断更换却永不落幕的悲喜剧。高考作文是一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孺子无畏,大言不惭,不避风口浪尖,不怕浅薄可笑被曝光,只是为了那一句承诺:不顾一切。&/p&&p&所有疏漏、片面、偏颇之处,敬望海涵。错误之处,欢迎提出。&/p&&p&祝所有高三学子一切顺利,充分发挥!&/p&
高考马上就要结束了。每位看见的考生,我都真诚地祝福着你们!祝福不起任何作用,也不要任何成本,但总是好的~ 这两天收到了好多关于2015高考作文邀请,在这里再重申一下:7月(估分、出分、报考、录取、提档全部完成)之前不参与任何高考作文题目的具体分…
&p&&strong&上&/strong&&strong&野&/strong&&strong&树&/strong&&strong&里是一个开了各种外挂的女神&/strong&▼&/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fb7b977bd16db63d9133f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fb7b977bd16db63d9133f_r.jpg&&&/figure&&br&&p&她的一个背影,就能让万千少女兽性大发▼&/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9f9caee5daeea_b.jpg& data-rawwidth=&538& data-rawheight=&3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9f9caee5daeea_r.jpg&&&/figure&&br&&p&一个微笑,就能让万千男人抢着给她生猴子▼&/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f2c7a675bc8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f2c7a675bc8_r.jpg&&&/figure&&br&&p&而上野树里的魅力,不止来源于她的美貌和气质,更来源于&strong&她那仿佛开了挂一般的演技&/strong&。&/p&&p&&br&观众们这样评价她的演技▼&/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6e2f562e805fc6ed58b6ed5d080905be_b.jpg& data-rawwidth=&537& data-rawheight=&1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6e2f562e805fc6ed58b6ed5d080905be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46f1a2d83861eede3f26_b.jpg& data-rawwidth=&539& data-rawheight=&1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9&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46f1a2d83861eede3f26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0cceae617eb049fb9c83_b.jpg& data-rawwidth=&543& data-rawheight=&1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3&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0cceae617eb049fb9c83_r.jpg&&&/figure&&br&&p&与她合作过的导演们,也对她的演技赞不绝口▼&/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3c627dfc757dd7bdf5d421a6_b.jpg& data-rawwidth=&504& data-rawheight=&8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3c627dfc757dd7bdf5d421a6_r.jpg&&&/figure&&br&&br&&p&如果有人问叔:你觉得日本的85后女星中,谁的演技最好?&/p&&br&&p&叔会毫不犹豫地回答——&strong&上野树里!&/strong&&/p&&br&&p&上野树里并不是科班出身,进入演艺圈前完全没有演戏经验,她甚至讨厌演戏:&strong&“&/strong&&strong&我可不想当演员。演员不就意味着背台词儿,给导演骂么?绝对不要!”&/strong&&/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2c91c33cb6c8fc3aa2e07e5c3831134d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2c91c33cb6c8fc3aa2e07e5c3831134d_r.jpg&&&/figure&&br&&p&但她注定是属于演艺圈的,她是天生的演员。&/p&&br&&p&她在演戏的时候,总是全身心地投入角色,用角色的思维逻辑来行动,让看的人觉得,&strong&那个角色就是真实存在的人。&/strong&&/p&&br&&p&比如早期还不会演戏时,她真的动手打耳光▼&/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07b5e1dac03ded224bd62f_b.jpg& data-rawwidth=&387& data-rawheight=&24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7&&&/figure&&p&为被打的演员心疼五秒,说好的不打脸,说好的借位呢?&/p&&p&&br&多年后,上野树里回忆起这段往事,说▼&/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31c53b620fa7_b.jpg& data-rawwidth=&552& data-rawheight=&23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31c53b620fa7_r.jpg&&&/figure&&p&&br&这种演技的好处就是“演&strong&什么是什么&/strong&”,但是有一个不好的地方——&strong&出戏很难&/strong&。&/p&&br&&p&2006年,她接拍《交响情人梦》,饰演女主野田妹▼&/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8b356019caa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8b356019caa_r.jpg&&&/figure&&br&&p&因为入戏太深,导致后来有一段时间,上野树里不管做什么,都时不时出现&strong&野田妹附身状态&/strong&。&/p&&p&比如上节目时▼&/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cacc7272977cdc513ad07ff12e80a556_b.jpg& data-rawwidth=&363& data-rawheight=&24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3&&&/figure&&br&&p&比如拍广告时▼&/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a7e13af295b2a777bcaa64_b.jpg& data-rawwidth=&322& data-rawheight=&21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2&&&/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1aaba8c25ce321dd76bb4830_b.jpg& data-rawwidth=&323& data-rawheight=&21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3&&&/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ff348c81bc1f1d7bbe5b5fa_b.jpg& data-rawwidth=&325& data-rawheight=&22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5&&&/figure&&br&&p&正如上野树里自己所说▼&/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dd223a23a95ed5cbbaebfa_b.jpg& data-rawwidth=&407& data-rawheight=&29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7&&&/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efd371650eaef_b.jpg& data-rawwidth=&410& data-rawheight=&29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0&&&/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609f32aff1c_b.jpg& data-rawwidth=&412& data-rawheight=&29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2&&&/figure&&br&&p&2014年她接拍《爱丽丝之棘》,饰演冷血复仇医生▼&/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81a2a391cf68fb67ae7b56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81a2a391cf68fb67ae7b56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2f98ddd1bec29ada23ef987ee0ba02dc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2f98ddd1bec29ada23ef987ee0ba02dc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dafd1ea93d24abf9cf605ff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dafd1ea93d24abf9cf605ff_r.jpg&&&/figure&&br&&p&为了深入地体验这个角色,尽快入戏,她居然&strong&把自己的房间和服装都改变了&/strong&▼&/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edfd67e365a2eaa1510b2d_b.jpg& data-rawwidth=&599& data-rawheight=&14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9&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edfd67e365a2eaa1510b2d_r.jpg&&&/figure&&br&&p&就是这样的上野树里,让叔无法不爱她啊!&/p&&br&&p&但是你知道吗?除了拥有&strong&颜值&/strong&&strong&气质,人格魅力,高超演技&/strong&外,她还拥有这些技能:短跑、绘画、作词作曲、唱歌、钢琴、萨克斯、吉他、料理、骑马……&/p&&br&&p&所以叔才会感叹:&strong&上野树里根本不是人,而是开了挂的女神嘛!&/strong&&/p&&p&&br&让我们数数她都开了哪些挂……&/p&&br&&p&&b&2004《摇摆少女》|萨克斯√&/b&&/p&&p&&br&2004年,上野树里出演电影《摇摆少女》,并一举获得第28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新人俳优赏。&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e78d7a949_b.jpg& data-rawwidth=&422&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e78d7a949_r.jpg&&&/figure&&br&&p&上野树里饰演一个为了逃避补课而去参加乐队比赛,并逐渐喜欢上了萨克斯的少女。&/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345b9b9ffb4c6beac48207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345b9b9ffb4c6beac48207_r.jpg&&&/figure&&br&&p&为了拍好这部电影,上野树里和剧中的女孩一样,&strong&从零开始学习萨克斯&/strong&▼&/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3d31e0e79ae38fb413daef14ba12fa83_b.png& data-rawwidth=&495& data-rawheight=&3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3d31e0e79ae38fb413daef14ba12fa83_r.jpg&&&/figure&&br&&br&&p&当时特别稚嫩的树里,一到了犯难时,就喜欢&strong&咬唇皱眉&/strong&}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接片软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