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意义”呢

“最多跑一次”,跑出“杭州速度” 03:49:12
“来国富,有你的快递!”4月18日,富阳市民来国富签收了一份快递。
“最近没网购,哪来的快递?”来国富迫不及待地拆开快递,原来是建德港航部门邮递给他的《国内水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和《船舶营业运输证》,这也是建德港航部门“最多跑一次”发出的第一封快递。
来国富是浙建德货00259船舶经营人。以前,办这样的证件他前前后后要跑半个月,现在,他只去提交了一次相关材料,两天就办下来了。
“最多跑一次”,是去年12月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来的,今年成为浙江和杭州的热词,也很快成为杭州各职能部门的重点工作。自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来,数据跑动多了,老百姓跑的路就少了。
“一张网”网罗所有需求
“最多跑一次”改变一座城
“最多跑一次”的改革红利是普惠的,来国富不是唯一受益者。前不久,不少杭州市民通过这种网络方式完成了年收入12万元以上个人所得税的申报。
打开支付宝“城市服务”,点击“浙江地税”,进入“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税申报”页面,对着手机眨眨眼,即可完成个税申报,前后两分钟搞定。“之前,都得填写复杂的表格,一些外地员工不得不专门跑一次,费时又费力。”浙江地税征管处处长蔡于革说,3月1日到现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全省通过支付宝完成或者查询“12万申报”的访问总量达到266万次。
细心一点,你就会发现,支付宝“城市服务”涵盖了政务、医疗、交通、综合等诸多服务门类,公积金查询、签证办理、交通违法处理、生活缴费等都可以在这里“一键完成”。
支付宝上的这些“城市服务”,在另外一个端口——浙江政务服务网(杭州)上也可以完成,“行政审批”“便民服务”“阳光政务”“数据开放”和“公共资源交易”5个板块,几乎涵盖了市民和企业的所有需求。
“在这个平台上,所有行政机关就像在开网店,但不是卖普通商品,而是提供各式各样的政务服务,所以也有人称之为‘政务淘宝’。”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广胜说。
蚂蚁金服平台技术部资深技术专家曹一涛负责浙江政务网技术搭建,在他看来,“最多跑一次”的最大瓶颈就是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现在杭州正在打通这些“数据孤岛”,他说:“杭州不少政务已实现了‘最多跑一次’,且很多技术都属全国首创。毫不夸张地说,‘最多跑一次’正在改变这座城市。”
11452项事项推行“最多跑一次”
改革跑出“杭州速度”
推进“最多跑一次”,是“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的再深化,是“放管服”改革的再探索。今年,杭州出台了《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推进办事“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全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
截至目前,杭州已先后公布了三批“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2月27日,公布了第一批共4909项事项清单;3月20日,公布了第二批共6515项事项清单;3月21日,在全省率先公布了中介服务“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涉及13个市级主管部门、28项中介服务事项、153家中介服务机构。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在去年投资项目审批领域“综合进件”窗口试点的基础上,按照“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的要求,积极推动商事登记、不动产交易登记、社会事务等事项的“综合进件”。比如,市市场监管局“综合进件”窗口于3月15日起试行,4月1日起全市覆盖;市行政服务中心和“市民之家”涉及交通运输、社保医保、市民卡服务、海关商检等板块,也于3月底前完成了“一窗受理、集成服务”。
今年4月5日,杭州还全面实施房屋交易、税收和不动产登记业务“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城区设9个办证点、46个房产交易、税收、不动产登记联合受理窗口,实现“同城通办、集成服务”,打造全国最快、全流程“60分钟领证”的杭州速度。
“最多跑一次是原则
跑多次是例外”
曾几何时,“跑断腿,磨破嘴”是群众和企业办事的真实写照。为此,中央要求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可是,怎么落实“放管服”改革呢?
浙江掷地有声的回答是:“最多跑一次!”
这样的回答,浙江是有底气的。近年来,浙江在“互联网+政务”上不断探索,浙江是全国移动互联网渗透率最高的省份之一,同时还在全国率先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企业投资负面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和政务服务网)改革,夯实了改革基础。
目前,浙江政务服务网打通了各政府部门数据,集合所有部门办事事项,与支付宝实名账户体系互通,还在智能客服领域率先引入蚂蚁金服AI机器人,在行政审批的预审环节引入钉钉群+蚂蚁云客服等,释放了诸多“改革红利”。
市市场监管局局长陈祥荣曾算过一笔账:“如果全市推广企业名称登记自主申报改革,取消名称预先核准,以2016年名称核准量来算,企业将少跑窗口25万次;如果全面推行证照快递送达服务,以2016年市场监管窗口证照发放数量来算,企业将少跑窗口50万次以上。”
按照计划,今年6月底前,杭州还将再公布若干审批事项,实现85%的群众和企业到政府依申请办理事项“最多跑一次”;9月底前完善“最多跑一次”改革事项标准和办事指南,建章立制、总结评价,巩固深化改革成效。
市审改办相关负责人说:“要力争实现服务事项网上申请、证照快递送达和政府部门电子印章和电子文件归档系统的全覆盖。到今年底,基本达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是原则、跑多次是例外’的要求。”来源:杭州日报&&&&作者:记者 吴静&&&&编辑:汪浩&&&&
我也来说两句: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网络文化经营许可: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号-1 |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法律顾问:Copyright (C) 2001 - 2017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区内联网:&
您当前的位置&:&&&&
“政务服务虚拟大厅”来袭
“最多跑一次”,你享受到了吗?
  “刷脸”办事,有待技术进一步升级
  2月28日,本报四版公布了婺城区第一批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涉及各部门的360个项目。该清单公布后,得到了百姓高度关注。大家欣喜于“以后办事更简单便捷了”,但也疑惑――怎样才算“最多跑一次”?
  “很多人在办事前都不知道具体需要哪些材料,这种情况下,我带着身份证过来,跑一次就能办好这360个项目吗?甚至说,我什么都不带,过来‘刷脸’也能一次办好?”面对这个问题,婺城区行政服务中心主任姜雍禄笑了:“从目前的趋势看,只要‘互联网+’的技术和应用足够成熟,一证(身份证)办事,或者说‘刷脸’办事完全能够实现。但现在,我们这方面的技术和应用还需要不断完善,所以‘最多跑一次’的前提仍需要符合‘办事材料齐全’这个先决条件。”
  可是,不知道办事需要哪些材料,总得问吧?跑去咨询一次,回来准备材料,再跑去办事一次。怎么也得跑两次啊!或者可以打电话咨询,但万一工作人员回答得不具体,或者记漏了一二项材料,或者准备的材料不符合条件……那还是一次不够跑!
  如果正在看文的你也有这样的疑惑,那就先来听一听姜雍禄对“最多跑一次”的解释:“最多跑一次”其实是一次依托“互联网+”技术而推出的办事方式改革。也就是说,你可以在家里用电脑、手机上网,通过网络平台提交你所需要办理事项的各种材料。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在后台对你所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符合条件即予以办理(不符合条件,按要求在网上重新提交)。办好的证照,还可通过快递方式寄达,以此实现“零跑动”。当然,有些办理事项必须本人到场核对、签字(或按手印),因此无法实现“零跑动”,这才有了“最多跑一次”的概念。
  “当然,今后一旦电子签名、电子印章能够实现,而且‘互联网+’技术能够共享各领域、各方面信息,那么,我们只需要‘刷脸’确定你的身份,其他信息直接在后台的共享当中进行核对,事情就能办好了。”姜雍禄这样表示。
  用好虚拟大厅,实现“最多跑一次”
  目前,依托浙江政务服务网(网址:http://www.zjzwfw.gov.cn/),婺城区已经基本实现虚拟大厅的“一站式”服务。具体来说,需要到政府部门办事的个人或企业,可以先登陆浙江政务服务网,从首页进入婺城区端口,选择相关部门、具体事项:一是根据该事项的办事指南准备好各项材料,携带材料到婺城区行政服务大厅,只要材料齐全、无误,就能“只跑一次”办结(必须在已公布的“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范围)。二是点击“在线办理”,根据提示网上递交办事所需的各项材料,直接网上办结、快递寄达,实现“零跑动”;或者按要求前往区行政服务大厅接受审核,同样通过“跑一次”实现办结。
  当然,为了确保安全,要在浙江政务服务网上直接申办事项的个人或企业,首先要申请一个属于自己的用户名,然后还要通过身份认证。据悉,身份认证除了上传身份证图片以外,还有三个高级认证方式:支付宝认证、人脸识别认证和办事大厅现场认证。
  不过,需要提醒准备在网上办事的广大婺城百姓,目前,婺城的政务服务虚拟大厅整体仍在试运行阶段,而且部分办事项目的技术平台还在升级,因此,近期通过浙江政务服务网直接申报办事的,可能会遇到网络不稳定情况,敬请谅解!
  暗访“最多跑一次”,老百姓笑了
  此外,对于“最多跑一次”,姜雍禄还坦言,“需要多方配合”。首先,对办事群众来说,资料要准备齐全;第二,对政府部门来说,要不断优化办事流程;第三,在技术层面上,要有成熟的网络平台支撑。当然,个人也还必须学会运用网络,要能够通过虚拟大厅申办项目。
  其实,近年来,随着网上银行、网上营业厅、网上办事大厅不断涌现,越来越多人已经开始习惯网上办事。而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不破法规破常规”,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不断优化服务、简化程序、缩短流程,也已经为“最多跑一次”打下了良好基础。这不,最近几天,本报记者就兵分几路,暗访了户籍管理、工商登记、教育等部门的办证窗口,感受了一番“最多跑一次”的便捷。
  本版撰稿:记者姜景芳朱慧敏
  本报摄影:记者罗肖
  短短三分钟,她的户口从兰溪迁到了金华
  几天前,记者以咨询业务的名义,暗访了婺城公安分局办证大厅。当时,在户籍窗口,一位姓方的女士在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我是兰溪人,在金华买了房子,我准备把户口迁过来。”方女士一边说,一边递上了身份证、户口本、准迁证、房产证等材料。窗口工作人员立即受理了申请。随后,记者见缝插针地问方女士:“你这样迁户口,一次能办好吗?”“听说现在程序很简单,跑一次就可以了。”她笑着回答。果然,三分钟后,她完成了迁户手续。
  显然,方女士也很惊讶这样的速度,干脆又问起了换领身份证的事。当她得知,身份证也可以现场拍照、现场办理,还能快递寄达后,更高兴了:“没想到,迁户口和换身份证能一次搞定,真的挺方便。”办好身份证换领手续后,她选择了快递寄达。她表示,自己还住在兰溪,来一趟不方便,“所以还是花点快递费,让他们送上门好了”。
  记者了解到,婺城区第一批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中,涉及公安部门的事项有22个,但其中并不包括补办(换领)身份证。可事实证明,该事项也已经实现了“最多跑一次”。
  前后一周时间,他的公司就成立了
  日前,记者跟随朋友以普通办事群众的身份来到婺城区市场监管局办证大厅,咨询如何申办对外贸易有限公司。
  记者的这位朋友此前从事相关外贸工作,在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经多方考量,他决定自己开办公司。而在这之前,他已经通过网络平台,询问了公司设立登记所需要准备的材料。
  记者看到,朋友手上有一份名为“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登记提交材料规范”的打印件,上面详细写明了公司设立所需要准备的材料。“这都是我从网络平台上下载来的,网上还可以下载相关表格,挺方便的。”朋友这样说。他认为,带着这些材料前来咨询,可以更有针对性。
  在随后的咨询中,记者发现,工作人员态度耐心细致,还特别解释了相关材料的填报方式。这让朋友感到相当满意。而另一边,记者还注意到有一名群众顺利地领取到了营业执照。
  事后,记者对该群众进行了采访。这位徐姓先生告诉记者,他是一家电子商务贸易公司的法人,此次来办理的是公司的设立登记业务。“从上礼拜开始准备材料到今天证件拿到手,总共才花了一周时间,真的很快,给企业和群众办事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他表示。
  补证一次完成,她说之前白担心了
  “请出示下你的身份证和填好的申请表。”昨日,记者来到婺城区行政服务中心时,恰巧看见教育局窗口有人正在咨询着什么。经过一番了解后得知,这位女士在补办教师资格证。
  这位女士姓孟,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已经9年了。孟女士告诉记者:“之前,我的教师资格证都放的好好的,后来搬了几次家,突然发现不见了,这可急死我了。趁着这几天有空,我赶紧来这里补办。”
  在提供了相关材料后,孟女士顺利地拿到了崭新的教师资格证。在现场,她开心地说:“真是没有想到,短短半天时间就能补办成功。之前,我同事还告诉我,可能要跑好几趟,害我担心了好几天。”
  原来,孟小姐虽然是在金华考的教师资格证,但选择了在宁波就业。根据相关规定,教师资格证必须到发放地补办。“之前,我先通过网络平台了解了补办所需材料,还打电话进行了确认。材料准备齐全后,我昨晚就从宁波赶回来了,今天早点过来也考虑万一缺什么还能有时间再想办法补充一下。没想到,补办这么顺利。看来,我今天就能回宁波见我可爱的学生们了。”孟女士说。
  服务送上门,二孩“生育卡”一次搞定
  昨天,网友“优优”在朋友圈公布了好消息――怀二孩了。记者一打听,上周刚办的“生育登记服务卡”。
  “办这个‘生育登记服务卡’,你跑了几次?”记者问。
  “就跑了一次,而且我还没去,我老公一个人去办的。”她回答。
  之后,她的丈夫陈先生向记者讲述了经过。原来,网友“优优”是乾西人。得知自己怀二孩后,她就向村里的计生服务员咨询:“二孩准生证怎么办?”村计生服务员很热心,从乡里帮她领来了申请表,让她填好,由村里盖章,然后告诉她:带上夫妻双方及一孩的户口本、身份证、结婚证,到乡政府找计生干部,再填一份资料就可以领取“生育登记服务卡”了。那天,准备好材料后,陈先生心疼刚怀孕的妻子,独自跑了这一趟。“果然当场就领到卡了。”他对此表示点赞,“这样的办事效率,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事实上,办理“生育登记服务卡”并非在婺城区第一批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内。因为此前,婺城区对该事项进行了优化,将权力下放到了乡镇一级。如今,不论一孩还是二孩(再婚后申请再生育等特殊情况除外),都直接在乡镇办理登记即可。
  显然,基层也在积极落实着“最多跑一次”。“从实际来看,大部分村计生服务员都会帮忙代领申请表,陪准父母前来办卡,都能‘只跑一次’。但也有少数村计生服务员因自己工作比较忙,或其他原因,让准父母多跑一次的。”对此,有关工作人员坦言。
责任编辑: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最多跑一次不是只能跑一次?公述民评首场抛犀利问题
编者按:每年的“公述民评”面对面电视问政活动,都是杭城百姓热议的焦点之一,今年已是第9年连续举办。今年,“公述民评”活动围绕“‘最多跑一次’怎么跑、交通组织管理怎么优、健康城市怎么建、垃圾分类怎么分、城市精细化管理怎么精”五大主题,展开问政。 11月3日,第一场“公述民评”面对面电视问政活动,直击浙江改革的头等大事:“最多跑一次”。问政活动中,杭州市审管办主任、杭州市市场监管局局长、杭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杭州市住保房管局局长、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局长,以及杭州九城区相关负责人作为问政嘉宾一字排开,接受问政。谁也没有想到,问政一开场,就对杭州“最多跑一次”改革做得不错的不动产登记“开刀”。一段记者采访影像记录,一位杭州大伯来办理安置房的不动产登记证, 在咨询递交材料后,又接到国土部门工作人员的电话,才知道受理的窗口是房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们只看了自己部门需要的材料,没检查后续国土部门需要的材料是否齐全,只能再跑一趟,办证也被耽搁了。大伯质疑:“明明是一窗受理,当时递交材料的时候,为什么就不仔细检查每个部门都需要的材料,及时查漏补缺呢?”记者还暗访了杭州各个城区行政服务中心,发现杭州“最多跑一次”改革中,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办事部门内部网络未打通,同样一份档案的资料要复印好多份,递交多个部门;办理亲戚之间的房屋过户手续,因为要去各个派出所拉证明,竟然花了快半年的时间;部分行政服务中心咨询电话连续打过去三次,都处于无人接听的状态;某行政服务电子化登记平台不稳定,频频出现系统中断的情况,办事极不方便;还有个别窗口工作人员对业务不熟悉、服务态度较差,个别行政服务中心提前停止取号等等。被问政嘉宾神情严肃,全程盯着大屏幕,生怕错过一个细节,当影像中一个办事人员说:“最多跑一次不是说只能跑一次。”相关城区负责人脸色明显一变。“看了心里肯定不是滋味。”该城区相关负责人说,“这不是技术问题,实际上更多的是管理问题,是对老百姓‘最多跑一次’办事的态度问题、作风问题、认识问题。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最多跑一次要避免两头热中间冷。”每一个问题,都暴露出“最多跑一次”改革在细节处的不足。记者发现,即使是确实只需跑一次的办事项目,仍会因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市民依然在跑多次。问政现场,一位民情代表问:“我去办社保和医保转入,说是市区级不能打通办,这是怎么回事?”但现场社保工作人员回复,可以通办,有可能是中间沟通环节出现差错,将对接落实,后续改进。不过,尽管民情代表们抛出的问题很犀利,但问政现场对“最多跑一次”的认可度非常高。在问政现场,关于“最多跑一次”后台数据打通和窗口工作的两次“满意不满意”举牌中,全场几乎都一片红色,仅少数几位举着蓝色“不满意”牌子。问政中,被问政嘉宾都尽己所能对抛来的问题一一作答,并承诺将继续研究改进。“其实生活中,我们已经感受到‘最多跑一次’改革带来的种种便利。”民情代表凌先生说,“但我们希望通过问政,能够让改革更细致,更深入,让市民拥有更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投稿热线:5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点赞无数的“最多跑一次”,该怎么继续“跑”
  浙江在线6月1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徐建国/文 龚子皓/制图)&最多跑一次&改革,无疑是浙江政务改革的一面旗帜。
  通过几个月的努力,&最多跑一次&改革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接下来如何将掌声延续,如何让改革的手术刀真正切中要害,浙江仍然需要上下而求索。
  浙江正在大力推行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企业普遍叫好,群众纷纷点赞。
  省编办相关人士表示,当前,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下一步将着力做好6方面工作&&
  进一步优化综合受理窗口设置,完善大厅窗口布局。在优化流程、简化材料、压缩时限的基础上,全面梳理公布办事指南和咨询方式,为群众办事提供清晰的指引。强化窗口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办事引导服务水平。抓紧制定&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工作规范,逐步建立&最多跑一次&改革地方标准体系;
  加大投资审批改革力度,推行&多评合一、多测合一、联合验收&和&区域能评、环评+区块能耗、环境标准&,加快实现企业投资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流程、多层级、多部门&最多跑一次&。在外贸企业&证照联办&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分领域商事登记&证照联办&,在&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工作;
  重点围绕公安、社保等群众和企业办件量集中的领域,继续推进便民服务改革。全面推开省内身份证异地换领、省内异地户籍迁移,加快推进道路交通违章缴费、医保社保等&一窗&办理。全面清理各类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材料等;
  加快建设省市县三级&一纵三横&的公共数据交换体系,大力推进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为&最多跑一次&改革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每月组织一次督查,通过明察暗访、督察整改&回头看&等方式,督促各地抓好改革落地。同时,发动社会各界加强监督改革;
  推进政府监管创新: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落实&部门联合、随机抽查、按标监管&的&一次到位&机制,以更有效的管促进更大的放和更优的服。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对我省推出的&最多跑一次&从一开始就给予了高度关注,今年4月,他们还承办了一场&最多跑一次&改革研讨会。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金雪军表示,&最多跑一次&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是关于&四张清单一张网&逻辑的延伸,是打造服务型政府的改革举措。这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提升企业效率,也是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站在全国的角度,&最多跑一次&不仅利于浙江的发展,对全国也有示范、引领和借鉴意义。&最多跑一次&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从浙江最近一段时间的情况看,&最多跑一次&既有面上的推进,又有结合本地实际的创新思路及好的经验的出现。这也说明,&最多跑一次&实际上也形成了行政流程的倒逼机制,让各地各部门更好地去考虑怎么样实现流程最短化、效率最高化。
编辑:叶嘉妍
今日城市圈勾画出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的美好愿景。
东平镇举办第四届莲藕文化节暨开渔旅游美食节
漠阳文化精彩绽放,活动盛宴与你共享
把“最多跑一次”做优做好
日&&&&阳江新闻网&&&&&&&
&最多跑一次&是对老百姓的郑重承诺,也是体现我们政府形象的有效途径。老百姓有需求,政府部门就要多努力满足,开拓更多的项目让老百姓享受&最多跑一次&的待遇,让老百姓真切感受政府部门良好政风。
近年来,&最多跑一次&是社会关注的热词,老百姓拍手称好,毕竟到政府部门办事,最怕的一个字就是&跑&,不知道要跑几次才能办成,现在&最多跑一次&,那办事无疑省力多了,岂能不点赞?况且,&最多跑一次&的&项目清单&表明,里面涉及的项目实在不少,有的省公布的项目高达4万个,这实在没有理由不叫好。
项目清单公布出来,老百姓办事项目&点菜&就可以了,如果事情没办成,直接找相关责任部门质询,或找有关部门投诉责成办理。现在,政府部门千方百计把简政放权放在手上、落在行动上,想必谁都不敢让老百姓多跑几次。而自上而下的&最多跑一次&,是能够顺利完成的。问题是,世界变化快,老百姓的需求也日益增多起来,不再满足那公布出来的&最多跑一次&了,那些没有上&最多跑一次&项目清单的事。
为人民服务是政府部门的宗旨。&最多跑一次&是对老百姓的郑重承诺,也是体现我们政府形象的有效途径。老百姓有需求,政府部门就要多努力满足,开拓更多的项目让老百姓享受&最多跑一次&的待遇,让老百姓真切感受政府部门良好政风。可是,一些政府部门在未公布的项目清单中工作责任心不强,导致老百姓办事&多跑几次&,使政府部门形象大为受损,这是本不应该出现的事情。对此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我们曾见职能部门相互推诿、互踢皮球现象。
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我们简政放权,提高办事效率,提供快速的通道。充分利用数据&多跑&,尽可能实现人的&少跑&,这是时代发展方向,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政府部门要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找准自身定位,把服务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把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作为工作重点,一心向下,重心向老百姓,&最多跑一次&做得更好,更好地服务老百姓,让老百姓得更多实惠,这是政府部门应该多思的问题。
图集 · 视频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意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