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姓李的武将报国的英雄

瓦岗寨都有那些英雄人物简单介绍…
瓦岗寨都有那些英雄人物简单介绍…
秦琼字叔宝 演义: 《隋唐演义》中的主人公,仗义疏财的山东好汉,先为瓦岗寨大元帅,后投奔李唐,成为李世民手下的数一数二的大将. 历史原型: 初随隋将来护儿、张须陀镇压起义军,以勇悍闻名.张须陀被瓦岗寨击杀,秦琼转投隋将裴仁基,后随裴仁基降瓦岗寨.及瓦岗寨李密兵败,秦琼又为王世充将,但他不齿王世充为人,公然反叛投唐,从此成为李世民的部将. 秦琼先后随同李世民征讨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屡立大功,逐渐成为秦王最为器重的部将,被封为翼国公(死后改封胡国公).玄武门之变,秦琼参与诛杀建成、元吉,但此后多病,盖因征战时老伤所致.贞观十二年(638年)病死,陪葬昭陵,其画像绘于凌烟阁. 评论:秦二哥实乃一勇夫尔. 程咬金字知节 演义: 《隋唐演艺》中又一位主人公,外号“混世魔王”,人如其名,干的混事数不胜数,曾为瓦岗寨大魔国国王,后投降李唐,凭小聪明和运气也立了不少大功.一生运气极好,活到一百多岁,历经高祖、太宗、高宗、武则天、中宗、睿宗六朝,可以说是隋唐英雄中第一福将. 历史原型: 自幼就以勇武闻名乡里,尤其善于马上使枪,后投李密,统率李密最精锐的近卫军.李密兵败,程咬金成为王世充部将.但程不愿为王世充部下,遂说动秦琼等多员勇将一起叛逃,投入秦王李世民帐下. 程咬金在李世民对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的战争立下不少战功,被封为宿国公(后改封卢国公).后遭到太子一党陷害,遂劝秦王先下手为强.玄武门之变后,历任高官.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统率大军征讨西突厥阿史那贺鲁,但因屠杀降军,丧失人心,最终无功而返,因此被免官.但不久又被唐廷起用,此时咬金年事已高,遂向朝廷告老还乡.麟德二年(665年)病死(活得确实比较长),陪葬昭陵. 评论:除了活的长,其他没什么特别的. 徐茂公 演义: 瓦岗寨的军师,诸葛亮一类的半仙级人物. 历史原型: 原名徐世绩,子茂公,后赐姓李,高宗朝为避太宗讳改“世绩”为“绩”,遂以李绩之名闻名于世. 李绩在隋末的乱世中曾称霸一方,后投瓦岗寨李密.向李密献计攻克黎阳粮仓,开仓放粮,使瓦岗寨十日内增兵二十万.及李密被王世充所败,李绩拒有瓦岗旧地,不久降唐,被封为舒国公(后改封英国公).李密叛唐被杀,李绩为其发丧. 窦建德攻黎阳,李绩一度被迫投降,但不久反正,投于秦王旗下.之后在唐对窦建德、王世充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唐军中地位仅次于秦王.后又平定徐圆朗叛乱,擒斩徐圆朗. 武德七年(624年),李绩与李孝恭征讨南方反王辅公袥,大败其部将陈正通、冯惠亮,追斩辅公袥.次年又于并州败突厥军. 太宗继位,李绩与李靖计划奇袭东突厥,李绩作为李靖的后援,截断了颉利可汗的退路,保证了战斗的胜利.贞观十五年(641年),又大败薛延陀部.李绩曾患急病,太宗亲自剪须为其做药引. 太宗征高丽,李绩随军出征,立有战功.贞观二十年(646年),再破薛延陀.太宗临死时,恐李绩作乱,故意贬其出京加以试探,李绩毫不停留,立即离京,高宗继位后,又对其委以重任.李绩善于察言观色,适时投入武则天一边,得以维持其在朝中的地位. 高宗乾封元年(666年),李绩统唐军征高丽,开始其人生中最后一战.最终唐军大获全胜,终于平定高丽.次年病死(也是一个寿星),配享高宗庙庭,并在其坟前筑起象征阴山、铁山的土丘,以纪念他征讨突厥、薛延陀的功绩. 李绩的孙子徐敬业后起兵反武则天,兵败被杀,徐家被剥夺赐姓,李绩坟被刨,其在世时所作的努力全部白费. 评论:李绩在政治上的所作所为真不负“智多星”之名. 单雄信 演义: 山东二贤庄庄主,先为瓦岗寨大将,后归顺王世充,为其驸马.因兄长被李渊误杀,誓死不降唐,最终被唐军处死. 历史原型: 瓦岗寨前寨主翟让的好友,善马上用枪,瓦岗寨军中号为“飞将”.后翟让被李密所杀,单雄信以大局为重,归顺了李密.后李密兵败,单雄信降王世充,为其大将.秦王兵进东都,双方大战,秦王曾一度被洛阳军所围,单雄信举枪刺秦王,幸得唐将尉迟恭所救.及王世充覆灭,虽然李绩等瓦岗寨旧将为其求情,但单雄信仍被处斩. 评价:看来历史上不是单雄信记仇,而是李世民记仇.王伯当 演义: 外号“勇三郎”,瓦岗寨的神箭手,曾一箭射死隋唐第九条好汉魏文通.对李密忠心耿耿,一直陪伴其左右,最后和李密一起被唐军射死于断密涧. 历史原型: 李密的学生,随李密一起投奔瓦岗寨,为李密心腹.李密与王世充在偃师决战,命王伯当守后方基地金墉城.不久李密兵败,王伯当亦弃金墉城,与李密相会.李密决定降唐,害怕王伯当离他而去,王伯当表示愿意誓死相随. 李密降唐后,因不被李渊重用,决定造反.王伯当苦劝不成,于是决定与李密共存亡.李密袭取桃林县后,欲投部将张善相,途中被唐将盛彦师伏击,李密、王伯当俱死. 评价:王伯当真乃忠义之士也. 史大奈 演义: 原为北平王罗艺的部将,曾在北平摆擂,引起秦琼打擂.后投奔瓦岗寨,武艺平平,有几分蛮力,在《隋唐演义》中是不太重要的小人物. 历史原型: 本突厥人,随处罗可汗入朝,为隋将.李渊起兵太原后,史大奈率部归顺.在与隋将桑显和的战斗中,史大奈率骑兵袭击敌军背部,对战斗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之后在唐军攻取长安的过程中也立功不少,被赐姓史.之后随同秦王征讨薛举、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立下不少汗马功劳.太宗继位后,他成为禁卫军将领,受封窦国公.后病死. 评论:史大奈原来是“国际友人”. 王君廓 演义: 瓦岗寨的先锋官,长着一把大胡子,手使大关刀,外号“赛关公”. 历史原型: 出身贫寒,善盗,为祸乡里.隋末天下大乱,王君廓趁机聚众占山为王.他先是设计打败了隋河东丞丁荣,之后隋将宋老生来攻,王君廓不敌,于是利用诈降逃脱. 李渊起兵后,招降王君廓,君廓不应,反投李密.但李密待其不厚,于是王君廓又转投李唐.他随同李世民攻洛阳,曾以十三人破敌军万人,并截断洛阳军粮道(估计王君廓是在王世充后方搞游击战),立功不小,被封为彭国公.据说他在与窦建德军的战斗中发愤大呼,鼻耳皆流血,其勇猛可见一斑. 后王君廓镇守幽州,防御突厥.庐江王李瑗谋反,派部下王先接管其军.王君廓不慌不忙设计杀死王先,生擒李瑗,平定了叛乱. 王君廓不守法度,屡被长史玄道以法绳督,于是心生疑虑.不久他被招回朝中,王君廓恐惧不安,于路上杀死驿站官员,逃亡突厥,但中途被乡民所杀.李世民念其旧功,不予追究,引起朝官不满,最终贬王君廓为庶人. 评论:王君廓应该算我介绍的所有好汉中最奸诈的一个了,但出身大盗的他恐怕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最后会死于乡民之手. 就是以上这几个!
我有更好的回答:
剩余:2000字
与《瓦岗寨都有那些英雄人物简单介绍…》相关的作业问题
闻一多(日-日),汉族,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新月派代表诗人,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留美时期写下的《太阳吟》《洗衣歌》《孤雁》《忆菊》等名篇,表现了他
黄继光 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孔邱少云 敌人的燃烧弹引燃了他身边的草丛,他为了避免暴露目标,他严守潜伏纪律,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痛,坚持不动,直至壮烈牺牲,保证了整个战斗的胜利.
  黄继光(日-日),原名黄际广,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名士兵.日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阵亡.  根据战地目击者的描述,黄继光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进攻部队受到机枪巢火力压制的时候负责爆破任务,他投掷了一枚手雷但是未能完成任务.最终他用身体挡住了
《三国演义》关羽,字云长,河东解梁(今山西运城市常平村)人.东汉末年,他与刘备、张飞结义起兵,共建蜀汉大业.官拜前将军,封汉寿亭侯,于公元219年,兵败麦城,卒别人世.有“桃园三结义”,义薄云天;“单刀赴会”,骁勇盖世等生平轶事.他以忠义仁勇著称于世,倍受人们崇仰,加之历代统治者屡次加封倡导,使其之灵侯而王、王而帝、帝
李大钊,孙中山,周树人,方志敏,秋瑾,岳飞,戚继光等等
陶侃(259—334.7.30),字士行,溪族,原籍东晋鄱阳郡(今江西波阳县东北)人,后迁居庐江郡寻阳县(今江西九江),东晋著名的军事家. 王导(276年-339年)字茂弘,是中国东晋初年的权臣.山东临沂人.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号东山,东晋政治家,军事家,祖籍陈郡阳夏(今中国河南省太康).历任吴兴太守、
张灵甫将军作为抗日铁军74军的一名将领,抗战八年连年对日血战,参加了主要的对日会战,参加过南京保卫战、兰封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上高会战、两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湘西会战等历次会战,多次负伤不肯下火线,取得了辉煌的抗战业绩,被大家公认为常胜将军.\x100\x100腿被鬼子机
  偃旗息鼓(赵云.黄忠.张著.张翼)  《三国志·蜀志·赵云传》中记载:在一次战斗中,蜀将黄忠杀死了曹将夏侯渊,并夺取了战略要地.曹操非常恼火,把米仓移到汉水旁的北山脚下,亲率20万大军向阳平关大举进攻.黄忠、张著商议趁夜烧劫魏军粮草.临行前赵云和他们约定了返回时间,过期不归就带兵出寨接应,正与曹操亲自统率的部队相遇
关羽 每人心里都有一个英雄,我也不例外,我心中的英雄是—关羽.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生活于东汉三国时代,祖籍河东解县宝池里下冯村,也就是今天山西省运城市常平乡.据民间传说,关羽最早并不姓关,因他杀了人才更名改姓.那年关羽刚19岁,他从下冯村来到解州城,想求见郡守,陈述自己的报国之志.可是,郡守因他是无名之辈,拒不接见
公元日,这是云周西村人民难忘的一天.这天早上,东方刚刚闪亮,刘胡兰早早起来,把她转移上山的消息告诉了父母,一家人忙着为她收拾行李,刘胡兰边洗衣服,边和母亲谈论上山后的打算,刘胡兰的心情十分激动. 就在这时,盘踞在大象镇的敌人和地主武装,忽然包围了云周西村,封锁了所有路口,严令不许任何人出村.由于敌人的
郭子仪(697—781年7月9日),汉族,祖籍山西汾阳.公元697年阴历十二月十二日(一说是中秋节)生于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 [1].唐代著名的军事家.武举出身,六尺有余,也就是现在的一米八以上的身材,勇武不凡.安史之乱爆发时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打败史思明.后任副元帅率唐军及回纥等援军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
天雄星豹子头林 冲 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为奸臣高俅父子谋害,刺配沧州,火烧草料场后,由柴进荐上梁山.后因晁盖上山火并王伦.为山寨五虎将之一. 天暗星青面兽杨 志 客籍关西,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武举出身,官至殿司制使.因先后失陷花石纲、生辰纲,投鲁智深二龙山落草,三山入伙打青州后上梁山入伙,为山寨马军八骠骑兼八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王二小的动人事迹
  曹操:  1.误杀吕伯奢:最为民间所不满意的是曹操说了这样一句话: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所以一个人宁肯自己对不起普天下的人,也不能让天下的人对不起自己,这个人就太坏了,所以老百姓讨厌曹操.那么我们就要搞清楚这个事情是事实,还是不是事实;如果不是事实,那岂不是一桩冤案吗;如果是冤案的话,我们岂不是就该给曹操
  曹操:  1.误杀吕伯奢:最为民间所不满意的是曹操说了这样一句话: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所以一个人宁肯自己对不起普天下的人,也不能让天下的人对不起自己,这个人就太坏了,所以老百姓讨厌曹操.那么我们就要搞清楚这个事情是事实,还是不是事实;如果不是事实,那岂不是一桩冤案吗;如果是冤案的话,我们岂不是就该给曹操
看《开国大典》有感 今天,我看了电影《开国大典》感触颇深. 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那两个镜头,第一个是:身穿中山服的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们政府成立了!”啊,经过了28年浴血奋战,终于迎来了胜利的今天.那一声庄严的宣布,是用那坚定的革命精神组成的;是用那千千万万个中华儿女的鲜血换来的.中华大地一片沸腾,这激动
  1 九纹龙 史进(史家庄少庄主)  2 神机军师 朱武(少华山大寨主)  3 跳涧虎 陈达(少华山二寨主)  4 白花蛇 杨春(少华山三寨主)  5 花和尚 鲁智深(鲁达,提辖)  6 打虎将 李忠(卖艺,史进第一位师傅,后为桃花山寨主)  7 小霸王 周通(桃花山寨主)  8 豹子头 林冲(八十万禁军教头)  9
(1)《名人传》 贝多芬 (2)贝多芬忍受双耳失聪的痛苦,创作出不朽名作《欢乐颂》.生命,没有理由不美丽 ——读《贝多芬传》随想 作者:崔 燕 打开《贝多芬传》就像接受了一场暴风雨的洗礼,灵魂深处的尘垢被荡涤一空,茫然无措的生命在风雨中发现了前行的方向……“噢!人如果能活上千百次,那有多美!”似乎只有生活极其幸福美满的
《左传》和《战国策》、《春秋》都很不错.如果嫌难懂看看《东周列国志》也可以.震惊!!你身边有姓李的人吗?太厉害了……
ID:hey520lszq
----李氏李家宗亲会
一部《道德经》逍遥涵谷行2017年已经来临,祝福所有的李姓人员,都能拥有老子的智慧。祝福天下李氏宗亲新年快乐,鸡年大吉,事业、工作、健康、学业顺顺顺。希望祝福能传递给每一位李氏家人。
一曲《将进酒》饮者留其名
祝福所有的李姓人员能够像大诗人李白那样浪漫,洒脱。
一厥《漱玉词》,云中叹飘零。李清照是古代女性坚强的代表。
一双稻草鞋,《本草纲目》集大成。李时珍的精神值得后人发扬光大。
一个天下的歌圣,正是江南好风景------李归年
一个千古的词帝,小楼昨夜又东风。李煜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一骑飞将军,塞外引雕弓----李广
一代天可汗,四海纳英雄-----李世民
一方有佳人,顾盼倾英城----李夫人
一条双截棍,中国功夫出太清----功夫巨星李小龙
一朝春蚕丝方尽雏凤清于老凤声——唐代诗人李商隐
一首《我住长江头》——宋代词人李之仪
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诗句
为了姓李的人
传下去吧!
你身边有没有姓李的人?
姓李的这么牛,你造吗?
《易经》《百家姓》中对李姓给予了
一生贵人的评价
就为他传一下吧
愿姓李的人在2017年
一生平安!
姓李的本人更要传哦!
姓李的人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好运!!
======随喜转载,功德无量======
这些李氏族徽很漂亮,请收下吧!
每一个族徽的背后
都体现了李氏家人的族亲宗心!
希望这些精美族徽
带给大家福禄安康!吉祥如意!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图片】李姓的有四位英雄,都不是普通人!【说岳全传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132贴子:
李姓的有四位英雄,都不是普通人!
还有太上老君呢,另外李家还有几个牛人你也漏了,比如,,还有。
我来了   --来我穿越到了现在,我是谁?我记得是大唐吧
托塔李靖算个渣~ 药师李靖才是神
应用吧活动,
坑爹!第一个绝不是李元霸!
唐太宗李世民,飞将军李广,这俩都不算?
还有李金吒,李木吒
应该是两只手拿两只火尖枪
我仅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部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国务院直属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林业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务院办事机构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气象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地震信息网新华通讯社中国工程院国家行政学院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海洋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航天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粮食局国家测绘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国家原子能机构国家档案局其他国家机构及社会团体对楼主的贴子表示慰问。
黑的好!有水平!李姓仅四雄耳!
百度小说人气榜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水浒上有姓李的英雄吗?【卡友天空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9,357贴子:
水浒上有姓李的英雄吗?
水浒上有姓李的英雄吗?
卡友卡友分润日结万13+2!现个人使用即可「免费领取」mpos机.最高日结可返180.20台起拿做代理.卡友mpos机,全国诚招代理商!全国招商热线点击咨询
李应,李忠
卡友智能还款,安全稳定,强大技术团队,贴心服务保障,低至万元即可做全国市场,长久分享, .免费在线咨询
李应、李逵、李俊、李衮、李忠、李立、李云
13级还水?李大嘴!
李某、李某某觉得是神回复的请点赞
李江,李俊义,李用,李孙胜,李胜,李冲,李明,李延灼,李荣,李进。。。自行脑补
元芳,你怎么看
李刚,李双江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第一部分 该是我李氏二郎逞英豪的时候了
李世民私密生活全记录
第一部分 该是我李氏二郎逞英豪的时候了
◎长大也是条虎背熊腰的好汉  “呱、呱、呱……”  
  一个婴儿降到了人世,他的哭声是那么得宏亮,那么得有力,他仿佛是在用啼哭来向这个崭新的世界宣告――我来了。接生婆倒提着白白胖胖的婴儿腿,照着乌紫泛青的小屁股蛋,狠命地掴了几巴掌,第六巴掌才把他打出哭声来。而后按在铜盆内热水里洗起来,边洗边对床上有气无力的产妇窦氏说:“不下狠手,他不哭,不哭嗓子里的黏痰出不来,黏痰出不来,他喘不成气……”  
  “大娘,小心点!”一个侍女忙把婴儿的头托出水面,接生婆光顾转脸说话了,弄得小世民的嘴在水面上一浮一浮的。  
  “没事,起小受罪,长大攒福。”接生婆又转脸对着窦氏絮絮叨叨:“这孩子命硬,会老驴大憋气,拍了他好几巴掌他都没有感觉。长大了一定不是个善茬儿。”  
  床上的窦氏笑了笑,头无力地靠在枕头上,她仰望屋椽,泪水从眼角滚了下来,她想念着不知现在何处的孩他爹李渊。  
  ――隋朝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李世民降生在了渭水之北、武功县南十八里俗称“武功别馆”的李氏老宅子里。千里之外,由东向西的黄土官道上,李渊带着几个随从正打马奔驰。马蹄翻飞,身后腾起阵阵尘烟……  
  李渊出身于关陇望族,少好习武,为人机智,当今圣上隋文帝杨坚又是他的亲姨父。十六岁时,李渊就入宫任千牛备身,此职虽品级不高,但因是皇帝的侍从武官,却也十分威风。二十八岁时,深得皇帝信任的李渊,在姨母独孤皇后的帮助下,又被破格任命为谯州(今安徽亳州)刺史。在谯州任上,李渊整顿户籍,推行均田制,安抚百姓,深得人心。五年不到,一纸调令下来,朝廷又命他转任正在遭受旱灾的陇州(今陕西陇县)刺史。陇州在武功县以西,此次赴任正好路过武功。  
  李渊掐指一算,妻子窦氏怀胎期满,也该生了。因此心上牵挂,星夜兼程,向西进发。不想刚过蓝田驿站就被三个身穿黄袍的朝廷特使追上,让李渊奉旨随皇上前往陇、岐之地察看灾情。  
  接旨后,李渊目视朝廷特使驰马而去,对卫士李铁叮嘱道:“武功我是去不成了,你先回去告诉夫人,就说我陪皇上视察完陇、岐二地,立即回去看她,请她不要牵挂,务必保重身体。”  
  “是!”精明干练的李铁拱手答应道。  
  自古得天下易者,莫如隋文帝。北周大象元年(公元580年)周宣帝病死,留下柔弱的皇后和八岁的周静帝宇文阐,孤儿寡母,无力控制政局。皇后的父亲杨坚以大丞相身份入宫辅政,总揽军政大权。素有野心的杨坚,第二年,即废去周静帝,自立为天下之主,改国号为隋,堂而皇之地登上皇帝宝座。  
  杨坚虽是外戚入主,却是个励精图治、勤勉有为的皇帝。他生活俭朴,劝课农桑;呕心沥血,创立各种典章制度;出兵灭陈,结束了中国近四百年南北分裂的混乱局面。隋文帝主政的开皇年间,社会稳定,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全国储备的粮食布帛,可以供应五六十年,国家的富庶程度,空前绝后,成就了历史上有名的“开皇盛世。”  
  李渊领着从人,进驿站换了快马后,一刻也不敢歇息,快马加鞭,星夜进发,于第二天下午赶到首都长安。到中书省报到后,即被安排拜见皇帝。  
  时年正值关陇大旱,百姓闹饥荒,平日只吃些豆屑、杂糠。每天都有许多百姓饿死。文帝到了陇州,实地察看了旱情,昼夜和李渊等人一起研究救灾方案。老天连续六七个月不下雨,赤地千里,颗粒无收,贫瘠的土地裸露着沙石。从长安运来的几百车粮食,远远不够用,文帝决定带走五千人口,到京都就食。  
  陇州十里亭外,灾民拖儿带女,紧随圣驾两侧,场面感人肺腑。帝临上车前,流着泪握着李渊的手说:  
  “叔德,陇州就交给你了,当自强不息,躬节俭,平徭赋。适当的时候兴修水利。这五千灾民,过罢年二三月里,朕就派人给你送来。”  
  李渊免冠拜服:“陛下爱民如子,虽尧舜不过如此。叔德忝为刺史,敢不尽心尽职!”  
  李渊感文帝之德,深知肩上担子的分量,孜孜于政事,不敢有丝毫怠惰,他采取了一系列减轻农民负担、帮助农业生产的政策,均分田地,开渠引水,不准放高利贷盘剥农民,使灾后的陇州很快恢复了生产秩序,社会面貌也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文帝对李渊的政绩大加赞赏。不久,又把他调往岐州(今陕西凤翔)任刺史。这时,李渊才得以回家看望阔别两年的妻子,看看从未见面的二儿子。  
  李渊带着随从快马加鞭赶到武功,别馆里也知道老爷今天回家,到处打扫一新,全家老老少少喜气洋洋。  
  李渊跳下马背,刚走进大门,十岁的大儿子李建成蹦蹦跳跳地跑过来,嘴里嚷嚷着:  
  “爹爹,你不在家妈妈给我生了个小弟弟,妈妈可想死你啦!”  
  随后而来的窦氏,脸一红,把手里牵着的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推上前去:“二郎,快拜见爹爹,你不是整天嚷着要见爹爹吗?”  
  李渊顾不上一身的征尘,一把把两岁的儿子抱起来,举过头顶,摇来摇去,摇拨浪鼓似的左看右看,啧啧赞道:“像我,像我,长大了也是一条虎背熊腰的好汉。”◎望长大后济世安民  李渊把儿子的小脸蛋在自己胡子拉碴的脸上蹭来蹭去。小二郎护痒痒,缩着身子咯咯儿直笑。  
  第二天一大早,天蒙蒙亮,在武功别馆的后场上,远远的立着一个人形箭靶。插满刀枪剑戟的兵器架子旁边,大郎、二郎和小闺女昭儿,这三个小人儿排成一队,倒背着手,仰脸听父亲李渊训话――  
  “我李氏祖祖辈辈为武将,你们的曾祖父李虎,西魏时官至左仆射,因伐魏建立北周有功,成为著名的八柱国之一,位极荣贵,死后被追封为唐国公。你们的祖父李\,袭封唐国公,任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他为政清简,很受世人赞扬。先祖们的成绩都是靠他们的能力取得的。所以,为了我李氏家族的清誉与利益,孔孟之书不能不读,古今成败之事不可不知。我李氏儿郎要始终保持尚武的习俗,闻鸡起舞,苦练骑射。你们三个听明白没有?”  
  “听明白了!”大郎李建成和昭儿大声喊道。刚满二周岁的二郎不甘示弱,也奶声奶气地叫着:“听――明――白――了!”  
  李渊先来一些示范动作,但见他挽弓搭箭,虎目圆睁,架式拿足,瞅准箭靶,一箭射去,正中鲜红的靶心。大郎、小昭齐声叫好。二郎摇摇晃晃地赶过来,抢李渊手中的宝雕弓,二十多斤重,他哪里搬得动,直累得吭哧吭哧。李渊哈哈大笑,变戏法似的从后背上的箭盒里抽出一副小小的弓箭,交给二郎:“吾儿志气非凡,可先用这个。”  
  李渊刚想手把手教教二郎,却见小二郎早已挽弓在手,他小小的年纪仿佛天生于弓矢有缘,无师自通,一脸严肃,箭在弦上“嗖――”地一声,发射出去。箭镞不走正道,紧贴着大郎李建成的耳轮,飞了过去。李建成吓得一缩脖子,身子一歪,坐在地上,摸摸浑身上下没有血,才撇着嘴向李渊哭道:“爹,二郎拿箭射我。”  
  李渊蹲下身子,教育二郎说:“刀再利,箭再准,不准对着自家人,知道了没有?”  
  “吃饭了。”贤惠的窦氏亲自来到后场上,喊父子四人回家吃饭,李渊看着三个茁壮成长的儿女,满心喜悦,对妻子说:“这次一家随我到任上,公事之余,我教孩子们武功骑射,你教他们文史书法。”  
  窦氏含笑点了点头,揽着儿女们往回走。大郎李建成犹不忘那一箭之惊,郑重其事地对二郎说:  
  “二弟,你这会儿人小没有劲,射不死我。长大了,你有大劲了,可千万别真的拿箭射我。”  
  小二郎大眼睛扑闪扑闪地望着大哥,两只小手拍打着肚皮,口中叫着:“射,射……”  
  转眼间,小二郎长到桌子一般高了,更兼少好弓矢,聪明伶俐,深得李渊喜爱。二郎四岁生日这天,李渊特地为他摆了宴席,中午时摆了两桌席,家人一桌,仆人一桌,外人一律不通知,关起门来自己喝。  
  全家人倒也热热闹闹,其乐融融。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老成持重的卫士李铁端着酒杯,走上厅堂,代表仆人向老爷李渊敬酒说:“一般世族子弟赖祖上荫德,不愁吃不愁穿,骄奢淫逸,不学无术,平日里只是熏衣剃面,傅朱施粉,望若神仙,其实却是废物一个。而老爷您却对子女教育甚严,大公子、二公子以及大小姐每日里学习诗书,操练武功,学有所成。下人们十分佩服老爷的远见卓识,特委托我来向老爷敬酒,并祝小寿星二公子健康成长,长大以后,骁勇出众,干大事业,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做国之栋梁。”  
  李渊听了李铁的一番祝词,十分熨耳,哈哈大笑,端起大觥一饮而尽,他咂咂酒味,哈着酒气,正想发表一番感慨,只听得大门上的铁环被敲得哐哐直响……  
  “这会儿谁来?”李铁放下酒杯,转身下堂。早有看门的人飞奔前去察看,一会儿功夫,回来禀报说:  
  “老爷,门口来一陌生的白面书生,口口声声要见二公子,说看一眼就走。”  
  “有这等怪事?”李渊抖抖袖子,说:“且放他进来。”  
  厅门大开,李铁带进一个人来,众人举目望去,但见一青年秀士,头戴一顶百柱鬃帽,身穿一件鱼肚白的湖纱道袍,丰神俊朗,隐隐有林下之风,飘然有出世之态。  
  李渊一见来人不同凡俗,忙起身相迎,拱手道:“敢问先生高名雅姓,有何贵干?”  
  那秀士微微一笑,还礼道:“在下嵩山人氏,贱名不足挂齿,闻听府上二子生日,特来相贺。”  
  李渊见他不肯说出姓名,却不以为怪,笑道:“犬子诞日,敢劳高人。”李渊招手把二郎叫到跟前,青年秀士闪目观看,又围着二郎转了一圈,又用手摸摸二郎的后脑骨,频频点头,对李渊说:  
  “令郎相貌非常、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  
  李渊听人夸儿子这么好,也非常高兴,忙请客人上座并命厨下另整一桌酒席。青年秀士不愿就座,长揖告辞道:  
  “非不欲相从,此来仅想见贵公子一面,目的已达到,就此别过。”青年秀士说完,又看了二郎一眼,转身飘然而去。李渊送之不迭,忙命人捧百两纹银相赠,哪知家人捧着银两追出门外,大门外已空空荡荡,杳无人影。  
  李渊叹息了一会,只得招呼家人重新入座。大家的话题围绕着那青年秀士,对他那突然而来,又飘然而去的举动议论纷纷,有的说是世外高人,有的说是过路的相士。李渊手捋胡须,看着膝下虎头虎脑的二儿子,对夫人窦氏说:“借那位秀士吉言,二郎就起名叫‘李世民’吧。”  
  窦氏点点头,摸着二郎的头说:“济世安民。希望二郎长大了如高人所言,做个对国家对百姓有用的人。”  
  二郎李世民扑闪着聪慧的大眼睛,懂事地点了点头。◎杨广篡夺了皇位  李世民过了四岁生日不久,隋朝的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故,阴险暴虐的晋王杨广篡夺了皇位,国家由强盛走向了衰弱。  
  杨广是个不折不扣、令人切齿痛恨的暴君。其荒淫无耻、穷奢极欲,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水,流恶难尽。短短九年时间,隋文帝经营数年的巨大财富,就被杨广挥霍殆尽。在他篡位的第一年(604年),就征用200万人营建东都洛阳;为了方便自己去江南巡游,又诏令江南大量造船,同时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人开凿运河。  
  隋炀帝先后三次经大运河巡游江南。每次巡游都有一二十万人跟随,乘坐的船绵延达200余里,共用纤夫8万余名。陆上有骑兵十万沿两岸护送。所过州县,五百里内供奉最好的海陆珍馐,许多人因此倾家荡产。百姓忍饥挨饿,疲于奔命,宫人却饫甘厌肥,吃不完就倒于水中。尤其令人发指的是,杨广发觉通济渠有些地方深度不够,影响行船,一怒之下,竟下令一次坑杀五万民夫。  
  杨广好大喜功,为了炫耀武力,疯狂地发动了三次侵略高丽的战争,给国内人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杨广穷奢极欲,穷兵黜武,极大的破坏了社会生产,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许多地方赤地万里,出现了人人相食的可怕局面。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与其等死,还不如揭竿而起,或许能拼得一条生路。“知世郎”王薄在长白山(山东邹平南)登高一呼,受苦受难的百姓纷纷响应,后逐渐形成以翟让、李密为首的瓦岗军,窦建德为首的河北起义军和杜伏威的江淮起义军。  
  就在这种天下动荡的环境下,李渊的二郎逐渐长大了。李世民虽不及弱冠,但身材魁梧,臂力超人,武功骑射样样精通。与一般习武之人不同的是,李世民不仅善骑射,而且对琴棋书画也很喜欢,每每练功回家,总不忘回书房习文写字,颇受父母疼爱。  
  这一日,治礼郎高士廉来李家拜访,李渊赶紧将客人请到了客厅,佳茗侍候。高家是中原的名门望族,代代辈出文采俊士,且多在朝中任要职,而且高士廉的妹妹又嫁与了洛阳名将长孙晟,其势力日渐扩大。李渊自然不想怠慢,连声招呼几个儿子出来拜见。  
  李建成、李世民等几兄弟鱼贯而出,口称“世伯”,打揖请安。高士廉笑呵呵地看着几个李家儿郎,不无羡慕地说:“李兄真是将门虎子,令人仰慕啊。”  
  “高兄谬赞了。小弟常年在外,不曾细心调教,几个孩子也只会耍枪弄棒,却都是胸无点墨,小弟倒是对世兄的学识敬佩万分哇。”  
  “唉,如今天下纷乱,时局动荡,练一身武艺也倒不是坏事,说不定有一天会指望他们保家卫国,勘定天下呐。”高士廉答道。  
  李渊拈须笑道:“他们有何勘定天下之能,如若有一天能为朝廷尽忠便是他们的造化了。”  
  “我倒不这么看。日下群雄竞起,各据一隅,未来的时日定会风雨飘摇,军中俊才一逞英豪已成定势了。”  
  “世伯,”一旁陪坐的李世民站起身插话道,“小侄有一事不解,请赐教。”  
  “二郎,大人说话,晚辈不可多语。”李渊有些不悦。  
  “别这么拘礼,”高士廉抬眼打量着李家二郎。这一打量,他的心竟狂跳了几下――不承想这二郎真是不凡,只见那少年身着白衣,发如墨染,星目悬鼻,神色清朗,方正的面庞透着咄咄英气。“李兄,你这二郎天庭饱满,四角入发,可是大贵之相啊。”  
  “哪里,这几个儿子还就是他多读了点书。”  
  “世伯,小侄是想不明白,古往今来,荡涤天下者为孔武之人,而最终掌天下者却非如此,其理何在?”  
  高士廉听罢,不由又多打量了几眼李世民,看来这孩子不仅面目清奇,还心智缜密,胸襟博大呢。想毕,回道:“打天下非勇将不可,而得天下者,只需得勇将之忠心便是,为何定要自行披肩执锐呢?”  
  “二郎,不得僭越,与你兄长下去吧。”李渊见二子这般追问,连忙把几个儿子打发下去了。  
  高士廉目送着转身离去的二郎,若有所思地道:“二郎定非池中凡物,李兄要悉心培育才是。小小年纪,便心中思考天下之事,虽说不免锋芒外露,但其气魄还真令老朽敬慕。”  
  “世兄又客气了。”  
  “不。我倒是有一主意,以抒我心中美意。”高士廉心生一计。  
  “说来听听。”  
  “李兄是否听说我胞妹膝下一女,相貌不俗,识文明理?”  
  “高兄是说……”  
  “我想讨李兄一杯媒人酒喝喝如何?这二郎实在让我喜欢。”  
  李渊自然素知长孙世家为将,家风严谨,与长孙、高姓联姻只是美事一桩。他连忙拱手道:“多谢世兄了。”◎洞房花烛夜  数日后,李家为李世民与长孙氏举行了婚礼。  
  李世民磕了一天的头,陪了一晚的酒,终于送走了最后一位客人。父母安歇后,他才心情忐忑地迈入洞房。  
  这一整天,他都在心中揣摩着自己的新娘子。十几年来,父母恩爱不减,举案齐眉,他心中也渴望自己能有一段美满的姻缘。长孙世家口碑素好,新娘子定也是贤淑明理之人,只是不知相貌如何,脾气是否温婉。他边想边推门进屋。  
  洞房内红蜡高燃,香气漫漫,长孙氏头蒙红盖头,端坐在床边。看上去她身材适中,坐姿端庄,双手轻放膝头,很是雅致秀美。  
  年轻的李世民有些发慌,他缓缓地移至床边,悄悄地掀了一下盖头,似觉未曾问候就动手掀盖头,不妥,手便又放了下来。  
  “是二郎吗?”长孙氏声音温婉,又不失清灵,李世民闻之,心中又狂跳起来。  
  “我……”李世民不知说什么好。  
  “我有些口渴了。”长孙氏低声又道。  
  “噢。”李世民忙不迭端杯倒茶,赶紧奉了上来。  
  长孙氏咯咯一笑,道:“为何不掀我的盖头?”  
  李世民这才想起自己最想看到的就是新娘子的容貌,他情急之下,一把拽下了盖头。  
  这一掀不要紧,终于观得真颜的李世民大吃一惊,口中“啊”了一声,手中的杯子差点儿掉地。  
  长孙氏抬眼看了一下,又垂下眼帘,道:“怎么?吓到你了?”  
  真真儿是吓到了李家二郎。这长孙氏头挽乌鬓,斜飞凤钗,面若银盘,目若秋水,两道秀眉如纤美弯月,悬胆丰鼻下珠唇点点,启齿之间,贝齿洁白如玉,笑靥如花。尤让李世民惊艳的是长孙氏神色端庄,雍容之外又添几分妩媚。李世民目不转睛地凝视着自己的新娘,几分欣喜、几分激动一起涌上心头。他张了张口,没有说出话来,只是坐在床边,双手一握就握住了长孙氏纤柔的小手。  
  长孙氏的脸也红了,她侧目打量了一下英武俊朗的丈夫,又羞怯地低下了头。  
  李世民看着长孙氏两颊飞起的两朵红云,更是心如鹿撞,抬臂挽住了长孙氏的双肩,口中喃喃道:“二郎真是有福气,娶到了一位可心的人儿……”边说,边把双唇印在了长孙氏腓红的脸颊上。  
  “二郎,我有些口渴。”长孙氏的心也咚咚直跳,她闭上了眼睛,任由李世民亲吻。  
  “好,一会儿再喝。”李世民感到自己浑身上下像着了火一样,他再也难以自持,抱紧了新娘,倒在了床上……  
◎英雄惜英雄  大业十一年(615年),突厥始毕可汗在雁门关外屯兵数万,时刻准备突袭雁门郡。隋炀帝却想要在这时巡幸塞北,镇镇始毕可汗。待巡幸大军浩浩荡荡抵达雁门郡,隋炀帝立即遣使者前往突厥,召始毕可汗前来见驾。始毕可汗心想,来得正是时候。于是当即让使者传达:明日午时,于雁门关内相会。  
  天真的隋炀帝穿戴一新,将关门大开着迎接突厥军。当他明白自己受骗了时,一切已为时过晚,突厥兵已将城池团团围住。隋炀帝只得慌里慌张驰入雁门。  
  武功城外,太白山麓,远浦遥村,秋色正浓。一个头戴英雄簪,身穿白绸箭袖袍的青年公子,领着几个家将纵马向山林中奔驰。跑了一会儿,四下里观望,只见群山耸向天空,现出f岩和陡坡。那青年公子勒住马叫道:  
  “春华秋实,那些獐、狼、鹿、兔这时正肥着呢,咱下马射猎。”  
  一行人找大树拴住了马匹,各擎刀弓,沿着丛林中的山道向前摸去。正走间,突然,前面树上“哗”一声跃下来一头黑墩墩的大黑熊,拦住去路,黑熊呼呼直喘,小眼睛闪着恼怒,欲扑向来人。那青年公子拦住家将,挺身向前,飞鱼袋中取弓,走兽壶内拔箭,箭搭弓上,狠命一拽,急切之间,只听“嘣”铁背弓让他生生拉断了。见对方先动了手,黑熊大怒,紧跑几步直立人形,扇面大的熊掌“呼”一声扇过去。那青年公子虎背熊腰,也不一般。他蹲身闪过,一个弓字马步,运掌向黑熊的腰部打去,一掌还一掌,黑熊措手不及,骨碌碌滚下草坡,落荒而去。  
  几个人定了定神,望望地上的破弓,吁出一口气。这时,身后又传来马的“咴咴”叫声。只见一个浑身短打扮的人,正慌慌张张地解马的缰绳,好一个偷马贼,青年公子一挥手,几个人以树木为掩护,悄悄地包抄过去。  
  偷马贼被当场抓住。此人一双蛇眼,二目有神,青须须的脸,身穿紫布箭袖袍。青年公子打量了他一番,说:“看你面目不俗,怎么干起偷马的下三流勾当?”  
  偷马贼挑眉竖眼,毫不在乎,反问道:“你是谁?凭什么教训老子?”  
  青年公子微微一笑:“我,姓李名世民,你呢?”  
  “我刘弘基,曾当过右勋侍,因逃避高句丽兵役,四处躲避,穷得只好偷马换衣食。”  
  李世民见对方说话爽快,爱才之心油然而生,笑道:“大丈夫当建功报国,如何贪生怕死,逃避兵役?”  
  那刘弘基笑道:“‘勿向辽东浪死’,公子不也一样钻进深山和黑熊斗气吗!”一心想干大事业的李世民,早就有心结交天下英雄。他眼前一亮,上前抓住刘弘基的手――“愿意交我这个朋友吗?”  
  “公子不嫌我是个下三流的偷马贼?”  
  英雄惜英雄,四只大手紧紧握在一起,四目相视,两人哈哈大笑。中午,李世民陪刘弘基在酒馆喝了一顿酒,又为他安排了一个住处。等回到家时,已日落西山了。新婚不久的妻子正在家里焦急地等待着。听说丈夫遭遇了黑熊,拉断了铁背弓,她十分后怕,上上下下察看了李世民好几遍,李世民哈着酒气,大大咧咧地说:“没事,我李世民福大命大造化大,这不,出去一趟,又交结了一个江湖上的好朋友。”  
  李世民夫妻自成婚后,互敬互爱。李世民高大魁梧,特别擅长骑马和射箭,而且他志向高远,胆识过人,不拘小节,这让长孙氏又是欢喜又是忧,她高兴的是自己终身有了依靠,担心的是乱世之中,丈夫的侠义脾气,或许会惹来祸端。她侍候丈夫喝了一盏茶,从里屋拿出一封信递给丈夫说:“爹爹从山西派快马送来一封信,说是急件,一上午都找不着你。”李世民忙放下手中的茶盏,展开信急匆匆看起来,看着看着,他一擂桌子说:  
  “昏君活该!这隋朝江山是兔子尾巴长不了了。”  
  长孙氏一听,吓得急忙掩上门,问丈夫是怎么一回事,李世民说:“皇帝被围困在雁门,父亲命我从军勤王。”  
  “那,你去不去?”  
  “去!怎么不去?乱世出英雄。乱世像怒涛汹涌的大海,只有投身入海,去遨游,去搏击,才能寻找机会,把握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  
  长孙氏默默无言,她转身进屋,从箱底把所藏的父亲长孙晟的弓拿出来,交给丈夫说:  
  “这是赤虎销金铜胎弓,我父亲射法神奇,凭着它威震边关十多年。你拿着它,好自为之,它一定能给你带来好运。”  
  李世民接过赤虎弓,这真是一张好弓,虎头镏金,铜胎黑背,闪着青光。他搭手拉了拉,拉了几拉才完全拉开,比以前用的那些弓好多了,他万分喜悦,兴奋地对妻子说:“这张奇弓,必助我扫平天下!”  
  看着丈夫的高兴劲,贤淑明达的长孙氏又适时地劝道:  
  “要成就一番事业,光结交江湖侠客还不行,还要有精通文史的文士相助。家兄长孙无忌在这方面可助你一臂之力。”  
  “好!”李世民攥紧拳头,“这次北上勤王,我们几个一起去。”  
  自结婚以来,李世民夫妻二人还从未分开过。明日丈夫就要远行,长孙氏心中有些不安,毕竟是去沙场血战,稍有闪失,就有性命之忧。长孙氏一边给丈夫盖上被子,一边暗自落泪。◎解雁门之围  李世民此刻的心中却是豪情万丈,涌动着一股激情,他终于可以投身军旅,将自己苦练的一身本领去报孝国家了。他双目凝视着星空,憧憬着即将来临的新生活。良久,他才发现妻子正在床边拭泪,知道是舍不得自己。  
  “快躺下,别担心我。”李世民边说边把妻子揽在了怀中。  
  “二郎,沙场无情,刀箭无眼,你可千万要小心。”长孙氏偎在丈夫宽厚的胸怀中,叮嘱着。  
  “我知道,我的功夫不是花拳绣腿,弯弓搭箭还没人胜过我。”  
  “此言谬矣。两兵相遇,胜负无常,但蛮力不是角逐的本钱,智者才能笑到最后。我是担心你的冲动。”  
  “我知道,”李世民抚了抚妻子额头上的一缕秀发,“我二郎的枕畔有一位每天讲习兵书阵法的老师,我早已不是只知角力的蛮勇之人了。”  
  长孙氏羞怯地笑了。她沉了沉,又道:“家中的一切你莫挂念,上敬婆婆、下疼兄弟是我的本分,我只要你平安回来。”  
  李世民感激地看着妻子,回道:“我知道你一向识大体,明事理,家中有你,我走的放心。只是……”  
  “只是什么?”长孙氏以为李世民还有什么吩咐的,便追问着。  
  “只是我会想你的。”李世民说着,搂着妻子亲吻着。  
  “二郎,”长孙氏的俏脸又飞上了两朵红云,她娇羞地闭上了眼,喃喃道:“我会等你回来的,明日还要早起,还是安歇吧,今晚别再孟浪了。”  
  “不是孟浪,是缠绵……”李世民说着,双手开始不老实起来。  
  长孙氏笑了,一边回吻着丈夫,一边自行解开了衣衫……  
  九月的大漠空旷、干燥,渐渐失去了蓬勃的生机。在岐州通往雁北白漫漫的官道上,大小辎重车吱吱呀呀地前进着,临时征调的勤王兵,高矮胖瘦,参差不齐,都拖着沉重的步子,缓慢地走着。前面快接近雁门战区了,面对强大的突厥骑兵,每个人心里都沉甸甸的。这支杂牌军的主帅、屯卫将军云定兴正立马站在一个土坡上,望着远处的狼烟,愁眉不展。勤王救驾是好事,但两军交战,失败了就有性命之忧,不是被皇帝砍头,就是死于敌军刀箭之下。云将军叹了一口气,问身边探兵校尉:“距离突厥大营还有多远?”  
  “回将军,最多还有一天的路程,我前哨已遭遇突厥的小股骑兵。”  
  云定兴沉思了一下,命令道:  
  “大军暂缓前进,召各军统领过来议事。”  
  小山坡上,前军后军等诸军校围坐在一起,就下一步行动展开热烈的讨论,有的说安营扎寨,等其他援军来了再说,有的主张派小股部队骚扰敌军,戳戳马蜂窝再说,大伙儿莫衷一是,始终想不出一个好办法。正在这时,一阵马挂銮铃响,一位银盔银甲的少年将领,骑着一匹银青追风马,直冲上山坡,把众统领吓了一跳,警卫们横枪拦住了他。少年将军跳下战马,大叫道:“云将军,小将李世民有妙计禀告。”  
  云定兴知道世民是山西、河东抚慰大使唐国公李渊的儿子,忙叫人放他过来,问:  
  “世侄有何妙计,快说!”  
  李世民向各位统领施了个礼,对云定兴说:  
  “始毕敢举兵围天子,必谓我仓猝不能赴援故也,宜昼则旌旗数十里不绝,夜则钲鼓相应,虏必谓救兵大至,望风遁去。不然,彼众我寡,若悉军来战,必不能支。”云定兴一听,一拍巴掌叫道:  
  “真是英雄出少年,多建旗鼓为疑兵,此计甚妙,马上照办!”  
  云定兴的杂牌军素质不高,打仗不行,虚张声势却很在行。全军分为三十营,每营五百人,杀气腾腾地布满数十里的扇形战线上。白日则八卦旗、蜈蚣幡儿,旗幡招展,杀声震天,夜间则流星探马,钲鼓相应,火光连片,遮满了半边天。  
  且说突厥兵马,本是善于突袭的主儿,行军打仗,没有多少章法,今见南面数十里内,旌旗不绝,鸣钲振鼓,前后呼应,以为隋军救兵大至,心下惶恐。又加上义成公主遣使诈告始毕可汗:“北边有急。”当时铁勒诸部,时常于碛北骚扰突厥城池。始毕见后方告急,隋军赴援大军声势浩大,心中暗叫不好,于是一声令下,突厥兵全线回撤,解了雁门之围。  
  这当儿,李渊也率勤王大军赶到了雁门,护送隋炀帝和群臣回到太原。经过这场雁门之围,隋炀帝几乎惊破了胆,又加上洛阳和长安附近出现了数股农民起义军,隋炀帝再也不敢在北方呆了。他对老臣苏威说:  
  “这北方流年不利,兵灾连绵,朕还是移驾江都去吧,那儿是吴侬水乡,人物温顺,朕呆着安心。太原为北方军事重镇,北拒突厥,南护洛阳长安二京,你推荐一个能人,镇守太原。”◎对付突厥的万全之策  苏威沉思了一下,说:  
  “山西、河东抚慰大使李渊沉稳有谋,先前曾在龙门大败贼人毋端儿,杀死数千人,后又领兵打败绛州柴保昌,俘敌数万人。由李渊任太原留守,最为合适不过。”  
  苏威话音刚落,民部侍郎樊子盖凑近隋炀帝神秘地说:  
  “民间流传童谣说‘桃李子,鸿鹄绕阳山,宛转花林里。莫浪语,谁道许。’天下都传闻姓李的以后要代隋当皇帝,陛下怎可任李渊为太原留守?”  
  隋炀帝一听,踌躇起来。苏威说:  
  “民间方士谣传怎可轻信,先前陛下听信方士安迦陀之言,杀死右骁卫大将军李浑及其宗族三十二人。这事应该有个结尾了。如今盗贼蜂起,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太原非李渊不能镇守。”隋炀帝经雁门之围,脾气收敛多了,他抓了抓头皮,说道:“李渊的姨母是独孤皇后,算起来他与朕也是姨表亲,我大隋对他李家向来不薄,想来他也不会没有良心反叛。这样吧,朕安排亲信虎贲郎将王威、虎牙郎将高君雅为副留守,牵制李渊,没有他俩人同意,李渊也调动不了多少军队。”  
  大业十二年(617年),农民起义进入了高潮,各地起义军在尖锐的斗争中,逐渐由分散走向了联合。其中以李密为首的瓦岗军最为强大。这年秋天,瓦岗军在河南荥阳与荥阳通守张须陀率领的隋军决战。瓦岗军诱敌深入,大败隋军,主将张须陀被杀。瓦岗军由此发展到几十万,占据中原,直接威胁东都洛阳。  
  同年,窦建德领精兵七千人,反戈一击,杀死隋涿郡通守郭绚,又收集溃败的起义军张金标、高士达的余部,力量更加壮大,人数发展到十几万人,成为河北地区起义军的主力。  
  在江淮地区,杜伏威领导的几万江淮义军,活跃在江河湖泊间,直接威胁着隋炀帝所在的江都。  
  三大农民起义集团军,已经把隋军的主力分割。东都洛阳和西京长安已成为两座孤岛,隋炀帝又龟缩江都。隋朝江山变的摇摇欲坠。而此时的太原,兵源充足,粮堆如山,其战略地位举足轻重,已成为北方名副其实的军事重镇。早有起兵反隋,取而代之之心的李渊,决心把太原经营为争霸天下,逐鹿中原的根据地。二儿子李世民虽然只有十七岁,但他精通武艺,兼通兵法,见识和胆识过人。在解雁门之围的战役中,他善于分析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提出疑兵之计,显露出勇敢机智的军事才能。李渊大为高兴,特地把他带到太原,留在身边协助自己。而把大儿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留在河东城,托付河东县曹任gui照顾。  
  然而,太原也并不是那么好经营的,雁门解围之后,始毕可汗并不善罢干休,经常派精锐骑兵骚扰边关。远在江都的隋炀帝,更是对突厥恨之入骨,诏命李渊率太原兵马与马邑郡守王仁恭,回击突厥。  
  当时突厥兵势强大,有骑兵数十万,而李渊和王仁恭两军兵马加在一起也不过五千人。王仁恭不敢单独行动,率东部兵马二千多人,前往太原,意与李渊合兵一处。  
  十月的塞北,风呼啸着在草原上奔跑,朔县至太原的官道上,不时扬起阵阵黄沙。在突厥骑兵时常出没的地方,王仁恭格外小心,派侦察兵先行搜索前进。当走到一个叫千层岭的山坡下时,黑压压、无数的突厥兵突然从山顶上冒出来。侦察兵还没来得及发出警告,突厥骑兵就旋风一般,嗷嗷叫着冲了下来。王仁恭大吃一惊,跑是跑不掉了,拼力死战吧!王仁恭命令部队排开阵势,弓箭手前面压住阵脚,骑兵在后伺机出击。  
  但突厥兵比想象的还要厉害,根本不在乎飞蝗般的箭矢,只是一个劲地往下冲,几下就把隋军的阵脚冲乱了。两军混战起来,如砍菜切瓜。战马的咴咴叫声,人的怒吼声,刀枪的撞击声,响成一片,分不清彼此。突厥兵势大,渐渐占了上风,并且形成了对隋军的合围之势。王仁恭心下害怕,想夺路逃跑,怎奈冲了几次,都被敌军砍了回来。正在这危急关头,东边山脚斜刺里冲过来几十名精骑。这小队人马并不杀入大阵,而是在几十步开外勒住战马,张弓搭箭,瞄准突厥兵,嗖嗖射出。立时就有几十个突厥兵应弦栽下马来。其中一位白盔白甲的少年将军,连射三十多箭,箭箭命中。突厥兵哪见过这种玩法,发几声长啸,一窝蜂沿原路退去。  
  脸上被砍了一刀的王仁恭,一看来人,眼泪就下来了,他跳下战马,单腿跪地,向为首的将军施礼道:  
  “谢留守大人的救兵之恩,若非大人来得及时,王仁恭只怕要死在此地了。”  
  说着王仁恭又转向那射箭的小将军:“小将军箭法神奇,请问尊姓大名?”  
  留守李渊忙过去把王仁恭搀起来,指着那少年将军说;  
  “此犬子世民,王大人不必多礼。突厥射猎驰骋,居无定所,很难对付。我这次带着几十名精骑前来侦察突厥兵动向。以想出一个对付突厥的万全之策。”  
  回到太原城,李渊召开军事会议,商讨打击突厥的行动办法。会议一开始,王仁恭就唉声叹气,嘴里不住地咕哝着:“羊入虎口,无异于送死,无异于送死。”◎解除突厥对太原的威胁  这时,隋炀帝的亲信,副留守高君雅狐假虎威,指着王仁恭厉声道:“君命如山,战事未开,你就缩头缩脑,动摇军心,该当何罪?”王仁恭一听,吓得摸摸脸上的刀伤,再也不吱声了。  
  李渊白了高君雅一眼,对大家说:“敌众我寡,这是事实,但突厥虽拥兵数十万,也并不可怕。突厥的长处是善骑射,风驰电掣惯于奔袭。但他们见利则前进,遇难便退走。其宿营无定所,队伍不成行,打仗也只是掠夺财物和人口,不知道构筑工事,警戒巡防,也没有专门的后勤粮草供应。基于突厥的这个特点,如,以羊马为军粮,远设侦察兵,遇到大队的突厥兵,就布置疑兵,打骚扰战。若遇小股突厥兵,则毫不犹疑发起进攻,就地歼灭之。”  
  李渊提出的作战方案,符合敌我双方的态势,切实可行,大家一致表示赞成,决定成立一支二千人的精锐骑兵团,专门与突厥兵周旋。但在讨论谁当骑兵团主将的问题时,大家又没了言语,王仁恭低着头不吱声,先前慷慨激昂训斥人的高君雅也借口喝茶,直往人们背后躲。李渊看了看大家说:  
  “这作战计划说起来简单,行动起来却十分复杂,没有过硬的功夫是镇不住突厥人的,本留守决定亲自担当骑兵团主将。各位大人要忠于职守,确保太原的城防安全。”  
  “是!”太原留守府议事厅里,一片响亮的应声。  
  时序正近残秋,金黄色的草原连绵起伏,煞是好看。兀鹰鼓着长长的翅膀在天上飞翔,时而安逸的盘旋,时而疾速的俯冲。小腿深的荒草里,不经意间就飞窜出野狼、羚羊、火狐等野兽。自南向北,一队百余人的骑兵,在一位少年将军的率领下,寻寻觅觅,纵马而来。一行人登上一个小山坡,四下里t望。这正是太原留守李渊派出来的侦察兵,领头的是二公子李世民,他年轻气盛,远望辽阔的草原,胸中澎湃着战斗的豪情。  
  “少将军,你看那边――”刘弘基指着远方叫道。  
  正西方,数股轻烟袅袅升起。一条清亮的小河边,散布着上百顶帐篷,数千名突厥兵闹闹嚷嚷,正埋锅造饭。一只只肥羊架在火堆上烤着,几里之外,仿佛能听见烤羊昝坝偷纳簟@钍烂褚Я艘ё齑剑赝访畈肯拢骸 
  “紧紧马肚带,拿出精神来,跟我往下冲――”  
  侦察兵们面面相觑,不知少将军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刘弘基不相信地问:  
  “咱区区百十个人,敢冲突厥数千人的大营?”李世民翻身上马,拿出赤虎销金铜胎弓,笑着说:“冲营大可不必,且教突厥兵看看我李二郎的手段。”  
  李世民一马当先,率百余名侦骑,呈扇形,呐喊着从小山坡上直冲而下。草丛里的野兽们惊得四散奔逃。这时突厥营地也发现了这彪人马,主将千骑长和急忙率领几百骑迎了上来。而世民他们却旁若无人,跃飞驰骋,左右射猎。侦骑们都是百里挑一的好射手,遇见飞禽走兽,百发百中,前方草丛里惊出了一匹狼,几十丈开外,但见世民拉弓射箭,一发命中,狼哀叫一声,打两个滚,一命呜呼。蓝天下,一只苍鹰正振翅飞翔,世民瞄了一眼,拉满铜胎弓,回身射去,苍鹰中箭,直愣愣地掉了下来,正掉在突厥兵中间,千骑长把死鹰捡起来,见大羽箭正中鹰的脖子,惊得直伸舌头。既叹服对方的箭法,又不知对方意欲何为,惊疑不定,不敢有所动作。  
  刘弘基也不甘示弱,施出拿手绝活,但见他从腰间解下飞爪,飞马驰过突厥兵跟前时,撒出飞爪,一下把千骑长的羽毛令旌给卷了过来。千骑长见自家发号施令的旗帜没有了,气得头上冒火,立在马上高叫:  
  “呔,来者何人,报名受死!”  
  李世民并不搭话,一箭射去,把千骑长毡帽上的绿色顶球给射了下来。顶球是军衔标志。千骑长吓得一缩头,急忙拾起顶球,让兵后退,吓得不敢交战。  
  李世民领百余侦骑在突厥营前,往来驰骋,耀武扬威。折腾的差不多了,才打一声口哨,飞遁而去。  
  被李世民他们一闹腾,突厥人疑心大起,以为对方在耍什么诡计。又因为世民他们穿的是便装,厥人以为是草原别的部落在捣鬼,心生害怕,做好的饭也没敢吃,便拔营而去。  
  李世民和百名侦骑出其不意的行为,大大地增强了将士们的斗志,戳穿了突厥难以战胜的传言。根据刘弘基飞爪套来的令旌,李渊断定这支突厥兵为始毕可汗进犯太原的先头部队。他觉得决战的条件已经成熟,应该主动出击,歼灭这支突厥军,解除突厥对太原的威胁。  
  北风卷地百草折。位于马邑西北的草原上,风越来越加粗野、寒冷。根据侦察兵的踩点,李渊指挥两千多名精锐骑兵,兵分两路悄悄地向突厥营地包抄过去。  
  乌云如锅盖一样把草原罩住,空气郁闷、紧张,好像预示着一场风暴的到来。这种天气,突厥一向认为不宜用兵打仗,放松了警惕。突厥兵有的在帐篷里睡觉,有的三三两两,在草地上玩杂耍,全然不知即将降临的灾难。  
  李渊和李世民率领的两支人马,沿河谷低洼处向前挺进,等被突厥哨兵发现时,距突厥营地约有一里多路,突厥的战斗号角立即呜呜响起,苍凉悠远。兵士们衣衫不整,提着刀枪从帐篷里冲出来,急急慌慌去解马厩边的战马。  
  趁敌军混乱之中,尚未整理好队形,李渊立即下令全线出击。二千多余精锐骑兵,个个如离弦的箭矢,奋勇争先,长刀高举,呐喊着向敌军冲去。◎李世民一马当先大败突厥兵  在兵力上,突厥兵似乎更胜一筹,但李渊和他的二千精骑有备而来,士气高涨,声势猛烈,直杀得突厥兵焦头烂额,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  
  李世民更是一马当先,四处冲杀,连杀突厥兵十余人,突厥千骑长特勒见势不妙,打一声唿哨,率领新兵,拨马退走。李世民早已瞅准了他,搭弓在手,一箭射去,正中特勒的臀部,疼得特勒一头从马上栽下,幸被亲兵救起,落荒而逃。此役大败突厥兵,斩首千余级,缴获包括特勒所骑的骏马八百多匹。特勒逃回漠北,极力渲染太原留守李渊的威武。始毕可汗对李渊不禁刮目相看。本来突厥人以游牧为生,见利则前进,遇难即后退,打仗只是为了求财,而且战败也不觉惭愧。经此一役,轻易不敢南下侵扰了。  
  李渊率领得胜将士班师回太原。在这场战役中,二子李世民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初次显露了他领兵打仗的军事才能。李渊十分高兴。父子俩并辔而行。世民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吕梁山脉,踌躇满志地说:  
  “解除突厥对太原的威胁,从此太原就可以大有作为了。”  
  深谋远虑的李渊并没有马上说什么,放马走了半晌,他才说:“魏刀儿在上谷自称‘历山飞’,拥众十余万,北连突厥,南冠燕赵,气势直逼我太原府。此贼不破,无以立威,无以经帮济世。”  
  “父帅打算下一步对付历山飞,只可惜我们所能调动的兵太少了。”  
  李渊看了精明强干的儿子一眼,意味深长地说:  
  “为父把你留在身边,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你去交结侠士,网罗人才。一个人纵有三头六臂,若没有贤人辅佐,也是干不成大事业的。”  
  “孩儿明白!孩儿也早有这方面的准备。”  
  转过一座小山,前面出现了一个村庄,斜斜的夕阳照着参天的杨柳、白蜡等树,更显出村子古老沧桑的意味。李渊马鞭一指,说:“前面文水武家庄,去年我征讨毋端儿时,行军路过,结交了一位朋友,咱们过去看看他。”  
  李渊命令部队在小山脚下就地宿营,埋锅造饭。而后和世民一起,带着十几名卫士,骑马向庄中走去。  
  打着留守旗号的数千兵马宿营在庄西头,村中岂有不知道的。李渊他们走了没多远,就见一个身着黑面貂皮袄、圆脸富态的中年财主,领着两个家丁匆匆跑过来,离老远就叫:“来者可是唐国公留守大人?”  
  李渊笑了笑,跳下战马,迎了上去。那财主欲跪地行礼,让李渊紧走两步给搀住了,笑呵呵地问:  
  “士老弟一向可好,这一年不见,又发了大财了吧!”“什么财不财的,千万别提它。”武士捉住李渊的手热情的摇几摇,又看了看旁边一身戎装的李世民,“这位是――”  
  “这是次子世民,此次随我征讨突厥。”李渊介绍道。  
  武士忙过去抓住世民的手,上下打量一番,频频点头说:  
  “听说了,听说了。国公和少将军大破突厥,消息早就传开了,尤其是少将军,骁勇超众,所向皆披靡,在乡村草野间,几乎传成了神话。”  
  “咦?将士们呢,快叫他们进庄休息,保边关平安,都是有功之人啊。”  
  武士为人特别热情,嘴里不住地说着,李渊笑了笑,说:  
  “让他们在庄外宿营吧,尽量不给老百姓添麻烦为好。”  
  “国公治军严明,远近皆知,从不惊扰百姓。我也不破您的规矩。这样吧――”武士回头命令家丁,“快去安排人采购猪羊酒菜,越多越好,犒劳三军。”  
  “这次我带来的兵马太多,就不劳士弟了。”  
  “说什么客气话。”武士豪爽地一挥手说:“我的钱花在戍边英雄的身上,值!”  
  一行人进了庄子,来到武家宽大的宅院里。武士亲自动手,伺候李渊洗涮一番,而后排开盛宴,招待李渊父子俩。  
  席间,三人说古论今,评论人物,相谈甚洽。不一会儿,三人就有了酒意。武士抓着李世民的手说:“少将军可能还不了解我,我武士原本是卖豆腐出身。后来当今皇上大兴土木,筑建宫室楼船,我于是做了木材商人,发点小财。但这不是我的追求,我虽出身寒门,读书不多,但总想立志做一番事业。也算老天开眼,让我结识了国公。我也掂量不少当世的英雄,在我看来,只有国公勇健多谋,志向远大,能成就惊天动地的……”  
  李渊摆摆手,止住了武士,武士也觉有些说露了嘴,急忙打住。李世民端起杯子与武士碰了一下,说:  
  “既然你志不在求财,何不出去谋个一官半职?”  
  武士眼望着李渊,真诚地说:“我一直在等着国公这句话。”  
  李渊心下明白,况且武士确实聪慧机敏,眼下自己也正是用人之际。于是说道:  
  “士弟若不嫌弃,可到我留守府任司铠参军。”司铠参军主管兵器的保管修造工作,官虽不大,但武士已感激不尽,因为这实现了他多年从政的愿望,忙离座施礼道:“士感国公知遇之恩,愿竭尽赤诚。”◎经营太原的第二步计划  李渊大破突厥,声名大震,太原各界人士对他刮目相看,其威望也节节升高。副留守王威、高君雅私下里却十分忌恨,依仗他俩是皇帝的亲信,处处想钳制李渊一把。在论功行赏的议事会上,大家纷纷推荐李世民任鹰扬府行军司马。王威、高君雅怕李渊父子势力由此扩大,阴沉着脸不表态。李渊心里明白,对大家说:  
  “世民虽立了一些军功,但年龄尚轻,还需要历练。这样吧,让他到晋阳县令刘文静那里做一名参军吧。”李渊表明上不徇私情,降李世民使用,实际上他是有所考虑的。晋阳县令刘文静祖父刘懿是北周的石州刺史,父亲刘韶,隋时死于王事,赠上仪同三司,文静以父勋当上晋阳令。其人身材高大,风流倜傥,谋略过人,交结甚广,若通过李世民,把他笼络在自己的旗下,无疑是增加了一份可贵的力量。  
  王威见李世民功高而位低,于是点头表示同意。但当李渊提议勇夺突厥千骑令旌的刘弘基为鹰扬府护卫郎将时,高君雅却大叫起来:“刘弘基逃避高句丽兵役,本是国家罪人,不抓他下大狱就是好的了。如今却升他为护卫郎将,纯粹是胡闹!拿国家法典开玩笑,我高君雅作为主管人事的副留守,坚决不同意!”没等李渊说话,列席会议的晋阳宫监裴寂厉声道:  
  “如今国家临难,盗贼蜂起,正是求才用人之际。弘基勇夺突厥令旌,勇略过人,为大破突厥起了关键作用。若这样的人不用,谁还愿意为国出力?一旦边关有难,难道让你我这样的文弱书生前去抵挡?”  
  旁边的刘文静笑着说:  
  “高大人可不是文弱书生,乃是皇帝钦封的虎牙郎将,正牌的武将军。下次突厥来犯,可遣高大人前去征讨。”  
  高君雅是嘴皮子功夫,最怕安排他打仗,一听刘文静说出这等话,心里恨得咬牙,嘴上却不吱声了,默默同意了对刘弘基的任命。晋阳县是太原的地方政府,县府与太原留守府一个城西,一个城东。不在王威、高君雅的眼皮底下,李世民更是有所作为。他虽为刘文静的部下,但两人很快成为了好朋友,经常博弈宴饮,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李世民也以晋阳县令府为据点,广泛结交朋友,只要有一技之长的人,不管是耍把式卖艺的江湖客,还是到处化缘的穷和尚,他都热情交结,倾心相待。很快,在他的旗下,聚集了上百位能人才俊。李世民的妻兄弟、得力助手长孙无忌,饱读诗书,沉稳有谋,成为这帮人的幕后军师。  
  大业十二年四月(616年),上谷“历山飞”魏刀儿窥视到太原这块风水宝地,派得力干将甄翟儿率二万人马进攻太原。隋朝将领潘长文在西河郡一带布兵抵挡,兵败被杀。军情似火,李渊迅速率领六千步骑,前去征讨。  
  在这场战役中,李渊多年的卫士李铁以身护主,中箭落马,英勇战死。李渊的护身软甲也被敌将砍开了口子,在敌将的围攻下,他的体力损耗了大半,处境十分危急。幸亏李世民领着一彪人马杀将过来,替父亲解了围。李渊见儿子世民来了,眼泪差点下来了。父子俩来不及说一句宽慰的话,立即合兵一处,奋力冲杀。  
  甄翟儿见大势已去,率轻骑翻山遁去。此役俘敌数千人,辎重资财无数。在瞬息万变,复杂的战场形势下,敢打敢拼,抓住时机,决策准确,显示了李渊杰出的军事领导才能。  
  但这场战役也惊险万端。看见父亲背上带伤,李世民也后怕不已,埋怨父亲没有安排自己随军打仗。李渊望着李世民身后百余名高矮胖瘦、不穿军服的勇士,问道:  
  “这些都是何方勇士,若非你们及时驰援,情势危矣。”  
  李世民介绍道:  
  “这些都是孩儿在晋阳县上结交的朋友,听说父亲领兵征讨甄翟儿,他们耐不住性子,都随我来了。”“天下不太平,乱世出英雄,若不嫌弃,可全部编入鹰扬府卫队,以后再量才擢用。”李渊说着,从身后拉出一个手持镔铁棍的黑大汉,对李世民说:“这也是一位英雄好汉,武功十分了得,乱兵之中,幸亏他左右护卫我。”  
  那黑大汉冲世民一抱拳:“在下钱九陇。先父是南陈时皇家隶人。南陈败落后,我即流落山中以打猎砍柴为生。今遇留守大人,愿效犬马之劳。”  
  李渊拍了拍钱九陇的肩膀:“你以后就做我的贴身护卫吧。”  
  李渊大破甄翟儿,消息传到江都,隋炀帝十分高兴,下诏提升李渊为从三品的右骁卫将军。在军职上,李渊比王威、高君雅高了半级,从此在留守府里,李渊进一步摆脱王、高二人的制约,获得了更多的军权。于不显山不露水中,李渊也完成了经营太原的第二步计划,把人口众多,物产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太原,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为以后的起后反隋,争夺皇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姓李全国多少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