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管局买入港元港元保卫战为什么

港元保卫战:我所经历的97年香港保卫战港元保卫战:我所经历的97年香港保卫战GPLP百家号文 | 仙逸日,香港银行间市场利率(三月期品种)一举飙涨至2008年末来最高,达到1.33661%。据香港媒体报道,由于港汇疲弱,香港金融管理局自2018年12日至18日已十度入市,累计买入337亿港元稳定港汇,这是时隔13年之后,香港金管局再次出手干预市场,意在把美元兑港元的汇率稳定在7.85安全线以内。随即,此举引发媒体及市场惊呼:“港元保卫战”打响了。在特朗普与中国引发贸易争端的同时,这到底是一个潮涨潮落的自然现象,还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港币保卫战?所谓港币的联系汇率制度,简单说,假设小明带着100美元进入香港,他找银行换了780港币,相当于780港币投放到市场上。当美联储收紧货币的时候,小明觉得还是美元利息高,就换了100美元,理论上要有780港币从市场上消失。但是,如果香港不及时收回市场上流通的港币,譬如,香港的某银行悄悄将780港币借给了某个地产商,可是他的银行里却没有100美元作为兑换的筹码,这就会出现港币多,美元少的现象,现实的价值就是8:1,那么港币自然有贬值的趋势。关于此次出手,根据公开资料,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表示,这是自2005年5月香港金管局推出强弱方兑换保证区间以来,市场首次触发。历史资料显示,自2005年5月以来,美元兑港币历经了包括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等在内的多次金融海啸的冲击,都没有逼近过7.85水平。陈德霖重申,金管局会在7.85水平买港元沽美元,保证港元不会弱于7.8500!视乎资金的走向,未来有可能会再次触发“弱方兑换保证”,目前香港拥有至少超过20万亿港元的纸面财富,兑付能力毫无疑问,金管局有足够能力维持港元汇价的稳定和应付资金大规模流动的情况。与此同时,香港金管局也给出最新表态,副总裁李达志表示,近期资金流出港元,是由套利行为导致,港元的联系汇率制度不会有危险,市场对联系汇率也充满信心,过去几年,香港金管局做了很多工作,准备好今天的资金外流,目前的情况符合预期。2018年3月香港金管局早有预料——香港金管局在《货币与金融稳定情况半年度报告》表示:港元的持续走跌主因美国利率上升,从而引发美元和港元之间的套利活动。随着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持续,港元与美元之间的息差将会扩大并会引致套利活动增加,因此提醒市场不应排除港元弱方兑换保证会可能被触发,预期港元资金流及汇率的波动将会增加。报告还强调,金管局会继续全力保证港元汇率的稳定。而关于事情的真相,据GPLP君了解业内相关人士,这主要是由于美元同业拆借利率Libor与港元同业拆借利率Hibor的利差持续走高而导致,此外,由于金融危机之后,美元大量涌入香港,换成港币过多,这导致港币过剩,因此,如果适量的港币被兑换成了美元,这个利差将逐步消失。关于港元与美元的兑换,下图为近28年来港币与美元的走势图,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其汇率基本维持在7.8下波动。因为币值的稳定,香港很容易成为各类资本的聚集地。近1年来港币大幅度贬值。我们来细数港币触碰到7.8警戒线的历史吧。首先是1990年7月-9月的触碰,当时港股有一波22.7%的回调,短短两个月内。但是,并没有影响到港股的长期趋势。其次是亚洲金融危机,当时的港币剧烈波动。但是始终没有往7.8接近,倒是在危机后1999年-2001年,因为美联储加息,港币逐渐贬值,但是这是一波大牛市。2001年-2003年,始终在7.8左右波动,但是港股走了4年的熊市。接着是2005年-2007年,港币逐步缓慢贬值,主要原因是美联储重启加息,利率逐步上扬,资本回流美国,但是也是持续了2年之久的波澜壮阔的牛市。2010年,欧债危机和美联储退出QE、2015年香港成为人民币出境通道时候,港币也有接近7.8的趋势,但是持续时间并不久。然后便是当下,港币的贬值的确给人提醒了。美联储加息,世界货币政策正常化,在未来也许会有大家不可预见的风险(机遇)。当然,不必杞人忧天。根据以往的经验,这仅仅是结果,是否会影响到股权市场,什么时候影响都不能确定。2005年香港金管局入市干预汇率,2007年迎来世纪大牛市。港币的贬值是美联储缩表、加息的必然反映,带来的是危还是机,并不能太早下定论经历者:我经历的真实97香港保卫战GPLP君有个在香港朋友,先生姓陈,60多岁了,恰好经历了香港当年的港元保卫战,而且,他对20年前的事情记忆清晰。GPLP君:那时候您在香港,对金融危机是否有预兆么?陈先生:那个时候丝毫没有感觉。我当时在李嘉诚先生的长和上班,算是香港的中产阶级,每天的生活是按时上班、下班,运动、社交,股票就买了长和,当时大概有两百多万港币。了解新闻就是电视和报纸,日常工作就是处理公司的事情,更多的就不懂了。我不是科班出生,也接触不到那么多资讯。不像现在,手机点一点就什么都有了。(GPLP君:其实大多数股民和陈先生一样,在股市都是两眼一抹黑,更别说外汇之类高深莫测的东西。如果仅仅凭着自己电视股评、报纸的新闻就和专业的炒家肉搏,想着追涨杀跌,无异于自杀)GPLP君:当时亚洲金融危机已经在东南亚蔓延开了,您没有警惕么?陈先生:哪里有什么警惕。报纸上都是明星买了哪里哪里的豪宅、谁又并购了谁。泰国、马来西亚这些国家,说真的,我周围很多人的确没有什么关注。新闻上是有提,但是我没有想那么多。仅仅是了解了索罗斯怎么做空泰铢的。记得特别清楚的香港是号回归,股市7月3号开盘,那时候大家看不清楚未来,股票跌了很多。长和也几天跌了5%,因此那时候有想要不要卖掉,大家都没怎么关注金融危机。(GPLP想:最近有股民感叹:炒个股真他妈的难!一会儿得关注中美贸易争端,一会儿又要研究叙利亚问题……5月份还得提前预习一下朝韩的历史遗留问题,过不了多久估计又要预习台海问题了,这一天天的真是累!为了手里这千八百块钱,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军事学家、政治学家、科技专家,我都得当一遍…当这么多家,无非是一知半解,到头了无非是临阵抱佛脚,被人割了一茬又一茬。)GPLP君:后来怎么注意到金融危机呢?陈先生:具体时间我不得了,记得是那年10月份的时候,长和莫名其妙开始大跌。我是知道的,长和负债也合理,地产也卖得很好。大跌那时候也是晕头转向。我记得我当时打开账户,10月我跌了整整40%,亏了80多万。GPLP君:没想着卖掉?陈先生:那时候炒股又不是用手机点一下就可以卖掉。要打电话委托卖掉。而且40%大多数是几天亏掉的。还没来得及就亏掉了。长和上班非常严格,时间上不允许。后来报纸就爆出来国际炒家来了。报纸都说没事,香港是自由港,而且已经连续加息,把索罗斯的借款成本提上去了。香港没事的。后来看到赚到一点一点吐出去,实在受不了,就卖掉,只赚了10万不到了。GPLP君:后来香港股市还是继续跌?陈先生:没有了,到了当年11月其实好多了。长和基本稳定,我们好不容易松了一口气,回了一些本金。可是谁知道后来还跌的太惨,具体时间是到了1998年1月,股市突然恶化。那个时候,韩国全民都把金子给国家换汇了,那时候才是真的恐慌。市场都说,国际炒家又来了。电视、报纸铺天盖地的。朋友聚会也都在说,房子也不值钱了,跌了有50%,比如海边豪华海景房那么好的地段,在1997年的时候有1200万,后来1998年只有670多万。甚至后来有多少万?没有人猜到的,只有300万出头就可以买(现在1个多亿了),于是,很多人宣告破产,比如那个叫做钟镇涛的明星,就是在这个时候宣布破产的。我们那时候在长和工作,也终于知道什么叫冷——大量的人断供,他们的负债已经远远超过他们的房产价值。有人对李嘉诚先生说:你就不能让他们退房么?李嘉诚说:做人要有诚信。其实,如果让他们退房,长和就破产了。GPLP:那时候您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陈先生:1998年 1月,百富勤宣告破产(亚洲最大投行)。原因是因为百富勤接收了一家与苏哈托的女儿有关联的出租公司,结果债券卖不出去,砸到自己手上,公司就破产了。当时很多百富勤承销的股票,都跌的很多,跌80-90%的很多,大家都对这个公司埋怨很多,其实,这只是港股被做空导致的。(GPLP君:每当危机时候,总有一些人成为靶子,比如现在的中兴,成为全球关注焦点)GPLP君:后来就是香港保卫战了?陈先生:1998年8月,事情越演越烈,大家上班都没有什么心思,就是看新闻,股市到底怎么样了。那个时候感觉自己的钱都不重要,一定要保卫香港!很多人都说香港当局会入市买股票,索罗斯就说香港是自由城市,政府干预市场会带来国际资本对香港的不信任,会带来香港的没落。当时的大学教授也在报纸上、电视上到处辩论。到底政府应该不应该救市。当时大多数的人还是说,香港这么多年自由港的名声确立了。后来曾荫权宣布惨胜,事情才算告一段落。GPLP君:如果事后看,您觉得有什么事是可以预先判断到危机的呢?陈先生: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觉得还是汇率吧。港币这么多年实行了联系汇率制度,每次有什么事情,汇率总是现有一些异常的表现。总体看,虽然政府是把汇率设在7.8左右,但是香港是金融中心,港币的需求会大一些,会低于7.8。接近就需要注意了。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GPLP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理性投资成熟创业LP乐园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8天狂砸513亿 香港掀起港元“保卫战” 楼市告急!|香港金管局_新浪财经_新浪网
8天狂砸513亿 香港掀起港元“保卫战” 楼市告急!
8天狂砸513亿 香港掀起港元“保卫战” 楼市告急!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编辑 王嘉琦
  最近,香港正在为保卫而战。
  4月12日晚间,港元汇率触发7.85的“红线”。当晚,香港金管局(HKMA)13年来首次出手干预汇率。但“保卫港元”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场持久战。今天(4月19日)凌晨,因港元汇率再次触发7.85弱方兑换保证水平,香港金管局在市场再度买入101.7亿港元。
  自4月12日起,在短短8天时间内,香港金管局已经13次入市,累计买入513.31亿港元。
  港元美元利差大引发套利
  港股通连续五个交易日净卖出
  香港目前的汇率浮动区间是在2005年5月确立的:港元与美元的官方汇率改成区间调控,区间设定在7.75-7.85。具体来说,
  1、设定7.75为强方兑换保证,当港元涨破7.75,香港金管局会卖出港元,买入美元;
  2、设定7.85为弱方兑换保证,当港元跌破7.85,香港当局会买入港元,卖出美元。
  自2005年之后,虽然经过金融海啸和欧债危机等考验,港元汇率此前从未逼近7.85。但从2017年开始,尤其是今年以来,美元对港元汇率不断上涨,直到突破7.85,让香港金管局13年来首次买入港元。但一次远远不够,从4月12日开始,港元汇率依然不断突破“红线”,香港金管局只能频频出手拯救港元。
  一般而言,货币贬值意味着资本正在逃离该地区,说明当地的实体经济或者金融环境出现了问题。但反观现在的香港,财政和外汇储备非常充裕,股市、楼市火热,经济十分健康。但为什么港元还不断贬值呢?
  理论上来说,香港没有自身独立的货币政策,因此港元的利率应该无限趋近于美元的利率。现实中,真正有参考意义的利率是HIBOR(香港银行同行业拆借利率),而美元在海外市场真正的市场利率则是LIBOR(伦敦同业拆借利率),所以需要用HIBOR和LIBOR的利率走势来研判市场的流动性。
  在过去的两年,HIBOR利率一直低于LIBOR。2017年之前,两者大约几十个点的差别;到了2017年中,LIBOR大约高于HIBOR 60个点,到了2018年,则拉大到了100个点。而美元利率的上涨,则是和美联储加息密切相关。
  这意味着,持有港元和持有美元所获得的利息收益要差1%,对此,商业银行不可能无动于衷。
  近日,在香港金管局入市干预下,HIBOR连日上涨。4月19日,3个月期港元HIBOR升至1.33661%,为2008年12月以来新高。一年期港元HIBOR也继续走高,上涨至2.14374%,创近10年新高。
  市场对港元的态度,从港股通的流通也可以看出。昨天(4月18日),港股通再次净流出8.87亿港元。这是,日深港通开通以来,港股通首次出现连续五个交易日净卖出。而北上资金则非常强劲,4月18日,沪、深股通净买入分别达39.82亿元、32.39亿元,双双创下今年以来北上资金单日净买入最高纪录。
  香港楼市怎么办?
  不过,有分析师认为,香港金管局出手捍卫港元带来的影响可能是“双刃剑”:政策转变将迫使HIBOR走高,消除额外的流动性。但是,利率的提高,又可能威胁到高高在上的香港楼市。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也分析称,与货币紧缩对经济基本面的影响相比,或许香港金管局考虑更多的是货币紧缩对房地产泡沫的冲击。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香港跟着美国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房价大幅飙升,当前港岛A类住宅售价与危机前的高点相比还涨了1.6倍。而美国房地产价格经历了10年恢复,当前也仅仅是接近危机之前的高点水平。
  虽然香港金管局在2016年11月、2017年4月和5月三次出台楼市调控政策(提高印花税、提高首付比例等),但2017年,香港私人住宅楼价及租金指数升幅依然居高不下,分别上涨14.8%及7.9%,均创下五年来最大涨幅。而楼价连升21个月,且连续14个月创新高。
  进入2018年,香港楼市依旧高烧不退。美联物业公布的香港房价走势图显示,今年3月以实用面积计算的平均呎价为12809港元,继续创下新高。
  不过,随着美联储加息与缩表步伐循序渐进,多家香港本地商业银行已开始有所动作。据《证券时报》报道,目前包括汇丰、中银香港在内的多家香港龙头商业银行在近期陆续暂停定息按揭产品,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这是银行为将来上调按揭利息进行铺垫。
图片来源:摄图网
  姜超分析称,近几个交易日,香港金管局多次在市场买入港元、卖出美元,港元利率将趋于上升,也只有利率上升了才能从根源上保证港元对美元汇率的稳定。但是,港元短期利率和中长期贷款利率走势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所以金管局收紧港元后,香港利率水平将面临全面上升的压力,货币紧缩已经在路上。
  短期来看,风险还相对可控。但中长期看,在货币紧缩的背景下,香港高估值的房地产市场存在调整的压力。
责任编辑:何凯玲
文章关键词:
相关专题:
图文直播间
视频直播间97年香港保卫战怎么回事?_百度知道
97年香港保卫战怎么回事?
我有更好的答案
经过1997年6月,一场金融风暴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第一阶段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尼盾、马来西亚令吉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衞令吉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台湾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28日,下跌1 621.80点,跌破9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於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风暴。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令吉、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风暴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风暴继续深化。
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汤、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 恒生指数一直跌至6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准上。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斗,使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时,在俄罗斯更遭惨败。俄罗斯中央银行8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券交易。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风暴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如果说在此之前亚洲金融风暴还是区域性的,那麼,俄罗斯金融风暴的爆发,则说明亚洲金融风暴已经超出了区域性范围,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1999年,金融风暴结束。
香港1997年10月,当索罗斯利用资金横扫东南亚後,索罗斯带领的国际炒家将目光投向了香港。当时香港主权移交中国不足3个月。虽然香港基本没有当时泰国那麼糟糕,但是房地产和股市泡沫也不少,最後琼斯及索罗斯选定香港作为第二波冲击的主战场,他们认为维持住联系汇率制度的成本高昂,认定香港特区政府挺不过去,所以便开始积极研究,很快便发动攻势。1997年11月,对冲基金开始了对港币长达十几个月的进攻。宏观对冲基金在汇市、股市、期市联动造市,全方位发动对港元的立体式袭击:首先大量沽空港元现汇换美元,同时卖空港元期货,然後在股市抛空港股现货,此前後在恒生指数期货市场大量沽售期指合约。但在香港特区政府的抵抗下,三次进攻均未摧毁港元。日,在美国股市大跌、日元汇率重挫的配合下,对冲基金开始对港元发动第四次冲击。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发动攻势,开始炒卖港元,先向银行借来大量港元向香港政府抛售,换来美元借出以赚取利息,同时大量卖空港股期货。香港特区政府被迫把息率大幅调高,隔夜拆息一度高达300%(这并非发生在1998年8月,应是发生在1997年10月。後来被谑称为「任一招」。1998年8月,曾荫权率同财金官员,采灵活手法,没有大幅加息,只大量动用外储的美元承接港元沽盤,再将港元购入香港蓝筹股,作长线投资。这一个全新策略成功稳定港元滙率以及恒生指数。但即时换来美国联储局的时任主席格兰斯潘强烈反对。不过,9月份开始,俄罗斯金融风暴严重冲撃美国的投资基金。那令美国财金界顿时改变态度。2000年时,前美国总统克林顿呼吁格兰斯潘来港出席国际论坛时,顺道向香港特区考察外储投资的成功例子。)香港政府更於8月15日宣布动用外汇储备於股市及期指市场入市,打击炒家操控市场的行为。 最终以近1200亿港元(约150亿美元)大量购入港股,炒家撤退。在此一役,香港政府动用了大量外汇储备投入股市,一度占有港股7%的市值,更成为部分公司的大股东,一旦股市下挫联系汇率将有可能崩溃。其後成立外汇基金投资公司管理,并於1999年11月,港府把购买的港股以盈富基金上市,分批售回市场。
东南亚金融巨鳄索罗斯1997年,泰国经济疲弱,许多东南亚国家如泰国、马来西亚和韩国等长期依赖中短期外资贷款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汇率偏高并大多维持与美元或一篮子货币的固定或联系汇率,这给国际投机资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捕猎机会。由美国知名炒家索罗斯主导的量子基金乘势进军泰国,从大量卖空泰铢开始,迫使泰国放弃维持已久的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而实行自由浮动,从而引发了一场泰国金融市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之後危机很快波及到所有东南亚实行货币自由兑换的国家和地区,香港的港元便成为亚洲最贵的货币。
采纳率:26%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8天狂砸513亿 香港掀起港元“保卫战”_财经评论(cjpl)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8天狂砸513亿 香港掀起港元“保卫战”
  最近,香港正在为保卫港元而战。  4月12日晚间,港元汇率触发7.85的“红线”。当晚,香港金管局(HKMA)13年来首次出手干预汇率。但“保卫港元”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场持久战。今天(4月19日)凌晨,因港元汇率再次触发7.85弱方兑换保证水平,香港金管局在市场再度买入101.7亿港元。  自4月12日起,在短短8天时间内,香港金管局已经13次入市,累计买入513.31亿港元。  港元美元利差大引发套利 港股通连续五个交易日净卖出  香港目前的汇率浮动区间是在2005年5月确立的:港元与美元的官方汇率改成区间调控,区间设定在7.75-7.85。具体来说,  1、设定7.75为强方兑换保证,当港元涨破7.75,香港金管局会卖出港元,买入美元;  2、设定7.85为弱方兑换保证,当港元跌破7.85,香港当局会买入港元,卖出美元。  自2005年之后,虽然经过金融海啸和欧债危机等考验,港元汇率此前从未逼近7.85。但从2017年开始,尤其是今年以来,美元对港元汇率不断上涨,直到突破7.85,让香港金管局13年来首次买入港元。但一次远远不够,从4月12日开始,港元汇率依然不断突破“红线”,香港金管局只能频频出手拯救港元。  一般而言,货币贬值意味着资本正在逃离该地区,说明当地的实体经济或者金融环境出现了问题。但反观现在的香港,财政和外汇储备非常充裕,股市、楼市火热,经济十分健康。但为什么港元还不断贬值呢?  理论上来说,香港没有自身独立的货币政策,因此港元的利率应该无限趋近于美元的利率。现实中,真正有参考意义的利率是HIBOR(香港银行同行业拆借利率),而美元在海外市场真正的市场利率则是LIBOR(伦敦同业拆借利率),所以需要用HIBOR和LIBOR的利率走势来研判市场的流动性。  在过去的两年,HIBOR利率一直低于LIBOR.2017年之前,两者大约几十个点的差别;到了2017年中,LIBOR大约高于HIBOR 60个点,到了2018年,则拉大到了100个点。而美元利率的上涨,则是和美联储加息密切相关。  这意味着,持有港元和持有美元所获得的利息收益要差1%,对此,商业银行不可能无动于衷。  近日,在香港金管局入市干预下,HIBOR连日上涨。4月19日,3个月期港元HIBOR升至1.33661%,为2008年12月以来新高。一年期港元HIBOR也继续走高,上涨至2.14374%,创近10年新高。  市场对港元的态度,从港股通的流通也可以看出。昨天(4月18日),港股通再次净流出8.87亿港元。这是,日深港通开通以来,港股通首次出现连续五个交易日净卖出。而北上资金则非常强劲,4月18日,沪、深股通净买入分别达39.82亿元、32.39亿元,双双创下今年以来北上资金单日净买入最高纪录。  香港楼市怎么办?  不过,有分析师认为,香港金管局出手捍卫港元带来的影响可能是“双刃剑”:政策转变将迫使HIBOR走高,消除额外的流动性。但是,利率的提高,又可能威胁到高高在上的香港楼市。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也分析称,与货币紧缩对经济基本面的影响相比,或许香港金管局考虑更多的是货币紧缩对房地产泡沫的冲击。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香港跟着美国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房价大幅飙升,当前港岛A类住宅售价与危机前的高点相比还涨了1.6倍。而美国房地产价格经历了10年恢复,当前也仅仅是接近危机之前的高点水平。  虽然香港金管局在2016年11月、2017年4月和5月三次出台楼市调控政策(提高印花税、提高首付比例等),但2017年,香港私人住宅楼价及租金指数升幅依然居高不下,分别上涨14.8%及7.9%,均创下五年来最大涨幅。而楼价连升21个月,且连续14个月创新高。  进入2018年,香港楼市依旧高烧不退。美联物业公布的香港房价走势图显示,今年3月以实用面积计算的平均呎价为12809港元,继续创下新高。  不过,随着美联储加息与缩表步伐循序渐进,多家香港本地商业银行已开始有所动作。据《证券时报》报道,目前包括汇丰、中银香港在内的多家香港龙头商业银行在近期陆续暂停定息按揭产品,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这是银行为将来上调按揭利息进行铺垫。  姜超分析称,近几个交易日,香港金管局多次在市场买入港元、卖出美元,港元利率将趋于上升,也只有利率上升了才能从根源上保证港元对美元汇率的稳定。但是,港元短期利率和中长期贷款利率走势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所以金管局收紧港元后,香港利率水平将面临全面上升的压力,货币紧缩已经在路上。  短期来看,风险还相对可控。但中长期看,在货币紧缩的背景下,香港高估值的房地产市场存在调整的压力。
只要港元不加息,保卫战一定会打响。因为香港与大陆不同,香港是没有外汇管制。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最近,香港正在为保卫港元而战。  4月12日晚间,港元汇率触发7.85的“红线”。当晚,香港金管局(HKMA)13年来首次出手干预汇率。但“保卫港元”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场持久战。今天(4月19日)凌晨,因港元汇率再次触发7.85弱方兑换保证水平,香港金管局在市场再度买入101.7亿港元。  自4月12日起,在短短8天时间内,香港金管局已经13次入市,累计买入513.31亿港元。  港元美元利差大引发套利 港股通连续五个交易日净卖出  香港目前的汇率浮动区间是在2005年5月确立的:港元与美元的官方汇率改成区间调控,区间设定在7.75-7.85。具体来说,  1、设定7.75为强方兑换保证,当港元涨破7.75,香港金管局会卖出港元,买入美元;  2、设定7.85为弱方兑换保证,当港元跌破7.85,香港当局会买入港元,卖出美元。  自2005年之后,虽然经过金融海啸和欧债危机等考验,港元汇率此前从未逼近7.85。但从2017年开始,尤其是今年以来,美元对港元汇率不断上涨,直到突破7.85,让香港金管局13年来首次买入港元。但一次远远不够,从4月12日开始,港元汇率依然不断突破“红线”,香港金管局只能频频出手拯救港元。  一般而言,货币贬值意味着资本正在逃离该地区,说明当地的实体经济或者金融环境出现了问题。但反观现在的香港,财政和外汇储备非常充裕,股市、楼市火热,经济十分健康。但为什么港元还不断贬值呢?  理论上来说,香港没有自身独立的货币政策,因此港元的利率应该无限趋近于美元的利率。现实中,真正有参考意义的利率是HIBOR(香港银行同行业拆借利率),而美元在海外市场真正的市场利率则是LIBOR(伦敦同业拆借利率),所以需要用HIBOR和LIBOR的利率走势来研判市场的流动性。  在过去的两年,HIBOR利率一直低于LIBOR.2017年之前,两者大约几十个点的差别;到了2017年中,LIBOR大约高于HIBOR 60个点,到了2018年,则拉大到了100个点。而美元利率的上涨,则是和美联储加息密切相关。  这意味着,持有港元和持有美元所获得的利息收益要差1%,对此,商业银行不可能无动于衷。  近日,在香港金管局入市干预下,HIBOR连日上涨。4月19日,3个月期港元HIBOR升至1.33661%,为2008年12月以来新高。一年期港元HIBOR也继续走高,上涨至2.14374%,创近10年新高。  市场对港元的态度,从港股通的流通也可以看出。昨天(4月18日),港股通再次净流出8.87亿港元。这是,日深港通开通以来,港股通首次出现连续五个交易日净卖出。而北上资金则非常强劲,4月18日,沪、深股通净买入分别达39.82亿元、32.39亿元,双双创下今年以来北上资金单日净买入最高纪录。  香港楼市怎么办?  不过,有分析师认为,香港金管局出手捍卫港元带来的影响可能是“双刃剑”:政策转变将迫使HIBOR走高,消除额外的流动性。但是,利率的提高,又可能威胁到高高在上的香港楼市。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也分析称,与货币紧缩对经济基本面的影响相比,或许香港金管局考虑更多的是货币紧缩对房地产泡沫的冲击。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香港跟着美国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房价大幅飙升,当前港岛A类住宅售价与危机前的高点相比还涨了1.6倍。而美国房地产价格经历了10年恢复,当前也仅仅是接近危机之前的高点水平。  虽然香港金管局在2016年11月、2017年4月和5月三次出台楼市调控政策(提高印花税、提高首付比例等),但2017年,香港私人住宅楼价及租金指数升幅依然居高不下,分别上涨14.8%及7.9%,均创下五年来最大涨幅。而楼价连升21个月,且连续14个月创新高。  进入2018年,香港楼市依旧高烧不退。美联物业公布的香港房价走势图显示,今年3月以实用面积计算的平均呎价为12809港元,继续创下新高。  不过,随着美联储加息与缩表步伐循序渐进,多家香港本地商业银行已开始有所动作。据《证券时报》报道,目前包括汇丰、中银香港在内的多家香港龙头商业银行在近期陆续暂停定息按揭产品,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这是银行为将来上调按揭利息进行铺垫。  姜超分析称,近几个交易日,香港金管局多次在市场买入港元、卖出美元,港元利率将趋于上升,也只有利率上升了才能从根源上保证港元对美元汇率的稳定。但是,港元短期利率和中长期贷款利率走势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所以金管局收紧港元后,香港利率水平将面临全面上升的压力,货币紧缩已经在路上。  短期来看,风险还相对可控。但中长期看,在货币紧缩的背景下,香港高估值的房地产市场存在调整的压力。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保卫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