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中国史纲txtt百度云

中华史纲_蔡美彪著.zip-百度云搜索-云盘资源
<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中华史纲_蔡美彪著是百度云用户分享的网盘资源,在百度网盘、百度云盘可以收藏,分享和下载">
特多盘资源&pan66.com&&&我们只提供百度网盘资源搜索,抓取百度网盘的链接而不保存任何实质资源,仅供学习交流。
当前位置:>>>中华史纲_蔡美彪著.zip
中华史纲_蔡美彪著.zip
资源分类:
资源类型:百度云
浏览次数:3057次
下载次数:758
分享用户:
文件大小:17M
发布日期: 22:08
资源类别:
收藏分享:
他还分享了其他资源
该栏目下其他资源
你可能还喜欢
其它排行榜
特多盘资源(www.pan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广告合作关于本站
免责声明:本站仅提供百度网盘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百度云盘,百度数据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中华史纲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中华史纲》内容跨度从史前传说时期直到辛亥革命为止,记叙了几千年来中华世界的政治和文明之变迁,是一部严谨独到、朴实优美的通史佳作。
中华史纲基本信息
商品尺寸: 25 x 18.2 x 5.8 cm
商品重量: 798 g
品牌: 福印文化有限公司
ASIN: B007RVFNNO
中华史纲内容简介
《中华史纲》是著名历史学家李定一教授的代表作,也是港台近几十年来最为严谨的国史著作之一。书中独特思辨的史观,简洁朴实的语言,相比一般故作高深、枯燥乏味的历史书,令人耳目一新。《》是一部严谨独到、朴实优美的通史佳作。
《中华史纲》内容跨度从史前传说时期直到辛亥革命为止,记叙了几千年来中华世界的政治和文明之变迁。李定一教授的出发点,是要创作一部“针对当代现实,适合普通读者”的通俗历史读物,使读者可以快速、清晰地了解本民族之国史,以略尽国民之文化义务。
中华史纲编辑推荐
《中华史纲》是台湾著名历史学家李定一教授作品,当代华文公认最佳的国史经典著作之一,集严谨、独到、激情、朴实于一书,乃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通史佳作。
(1)港台权威国史读本——深受读者与学界好评,不可错过的国史佳作!
(2)既彰显民族自信、又保持客观中立。——比钱穆《国史大纲》更客观,比吕思勉《中国通史》更有趣。兼具客观中立与民族文化自信。
(3)一部专门“针对当代现实,适合普通读者”的通俗历史读物!——绝非故作高深、枯燥乏味的庸著。作者减除与今无关的话题,较少直接引用史料而改用现代文体表达,尤其关注具有当代意义的话题。
(4)深具独创性,而非仅是汇编主流观点。——对诸多重要的人与事,李定一皆有新鲜论断。如:“中华世界”概念、废除帝王年号、秦皇、汉武、王莽、曹操、孝文帝、文景之治与贞观之治之高下、五胡乱华与蒙元满清之异同、近代中华衰弱原因、太平天国与湘军之比较、清末教案原因、义和团反思、维新与革命之关系等等,都有独特论断,足为文史爱好者及研究者潜心细品。
(5)李定一教授:是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政治大学 几大名校的历史学泰斗。——除了融通中国通史,对中国近代史、中美外交史亦有深入研究。
中华史纲专业书评
《中华史纲》:穿过我人格与性格的好书
二十多年来,历史书看了不少,读的不多。从小学到大学毕业,一直没有离开过史书。1995年写作十几万字的近现代中外历史大事交付与浙江人民出版社,接触的史书面更广。然而没有那一本给过我深刻印象。直到1998年买到《中华史纲》为止。
我还在穿开裆裤的时候,我的爷爷就给我讲历史故事。刘邦与韩信的故事言犹在耳,而他老人家作古已十多年,墓木拱矣,不孝孙犹在外乡漂泊独处!连每年清明祭扫都不能参加,亦人生一大哀也!
多少年来,看了太多的“官”史书,从范文澜、郭沫若、周谷城、翦伯赞等老一辈泰山之作,到如今的白寿彝、张传玺、朱绍侯、吴雁南等等,种种著作、教材,资料可能更新,方法可能变化,而观念一仍其旧,读者既提不起兴趣,又学不到新思想,怠矣!当今大学中国历史教材可说是死气沉沉,完全摆脱不了马克思主义的约束! 《中华史纲》乃李定一教授离开讲坛后的一家之作,从成书到出版历史十年之久!可见,虽贵为名校之教授,其思想一旦与宣传部大纲有忤,亦难以面世!
严格来讲,此书并没有提供一种成系统的新思想或者新体系。然而通观全书,作者是以一颗阅历丰富的心、一颗认真的心来写作中国史的,他并没有用太多的新材料,也没有哗众取宠地用什么西方新方法,而是象长者一样娓娓道来,夹叙夹议,时不时有思想的火花闪耀在字里行间,发人深思。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有不少问题和事实被马克思主义的外衣掩盖了,是李定一为我揭开了这个盖子,看到了许多我甚至不曾想到过的史实!
历史系的教育教给了我什么呢??没有! 历史系的宗旨应该是什么呢?难道学生在这里所应该学到的不是渊博的知识、丰富的人文情感、宽仁睿智的人格精神吗?难道大学历史系现在只有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历史分期法可以出售?只有阶级斗争和经济基础可以转让?照本宣科的老师们也让我失望!。而许多学生的表现与表演更令人恶心,一个个很狗屁地以保守派自居,以传统文化的蛀虫自炫!呜呼,长此以往,史将不史矣! 在“史”、“屎”不分的汪洋中,我取了一瓢饮,那就是李定一先生的《中华史纲》。一本讲了许多真话的书,一本不乏一个智慧老人些许牢骚的书,一本让我恢复对中国历史的信心的有益的好书。
中华史纲作者简介
李定一(),字方中,重庆铜梁人。台湾当代知名历史学家,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史系。1946年赴欧美研究,1953年在台湾大学历史系任教。1963年赴香港,任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主任兼文学院院长。1975年返台,任教于政治大学历史系研究所。著、译、编有《中国近代史》、《中美早期外交史》、《中美外交史》、《中国近代史论丛》(与吴相湘、包遵彭合辑)、《俄罗斯源流考》、《世界史纲》、《中华史纲》等。
中华史纲目录
第一编 中华民族文化形成时期
第一章 蒙昧时期 3
第一节 神话——先民心目中的“历史” 3
第二节 五帝——传说时期 9
第二章 三代——历史的肇始 17
第一节 夏代(前2183- 前1752) 17
第二节 殷商(前1752- 前1111) 20
第三节 西周(前1111- 前770) 29
第三章 春秋时代(前770- 前481) 38
第一节 霸政的兴起——齐桓公 38
第二节 霸政的发展 43
第三节 各国的变化 47
第四章 战国时代(前469- 前221) 51
第一节 战国变法图强 51
第二节 诡谲的国际斗争 56
第三节 社会的激剧变动 61
第四节 孔子——民间讲学的创始者 63
第五节 百花齐放——诸子百家 70
第二编 中华世界之创始与发展
——秦汉三国与魏晋(前221-316)
第五章 “中华世界”的创始 81
第一节 秦王政时期(前246- 前221) 81
第二节 秦始皇时代(前221- 前210) 86
第三节 对秦始皇的评论 89
第四节 复古与维新的斗争(前209- 前202) 95
第六章 中华世界的确立与发展 101
第一节 大一统局势的奠定——文景之治 101
第二节 武帝的兴革 105
第三节 中华世界的巩固 110
第四节 王莽兴起的背景 114
第五节 王莽时代——一个理想的破灭 118
第七章 衰颓时期(25-220) 125
第一节 光武帝的政策 125
第二节 黯淡迷惘的士风 128
第三节 外戚宦官与名流 134
第四节 长期分裂的前奏 137
第八章 大分裂的序幕 142
第一节 曹操的志事 142
第二节 三国的人物 147
第三节 三国鼎立 153
第四节 统一的幻梦——西晋 157
第九章 中华文化概述 161
第一节 农业情况 161
第二节 工商业发达 165
第三节 学术与科技 168
第三编 新陈代谢时期
——“五胡乱华”与南北朝(316-589)
第十章 大动乱局势(306-439) 175
第一节 西晋边境的情势 175
第二节 匈奴称雄时期(306-349) 179
第三节 羌族称雄时期——苻坚 183
第四节 北魏的统一 188
第十一章 江南的开发与繁荣——东晋 192
第一节 南渡后的政局 192
第二节 东晋的北伐 198
第三节 南朝的政局 202
第四节 新天地中的旧文化 211
第十二章 旧文化的再生 218
第一节 孝文帝的华化 218
第二节 中原的分裂 224
第三节 新民族的旧文化 230
第四编 中华文化之定型
——隋唐与两宋(589-1276)
第十三章 辉煌的唐代 239
第一节 大一统盛世的前奏 239
第二节 唐初的政局 246
第三节 由盛而衰的经过 254
第四节 唐代之衰亡 262
第五节 中华文化的广播 270
第十四章 唐代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277
第一节 唐代的经济社会 277
第二节 唐代的文化 282
第十五章 国势式微时期 289
第一节 五代十国的概况 289
第二节 宋代开国的政策 295
第三节 变法图强 302
第四节 南宋的苟安 309
第十六章 两宋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316
第一节 宋代的经济社会 316
第二节 宋代的文化 321
第五编 中华文化之发展
——元明清之长期统一()
第十七章 元明两代之大势 331
第一节 蒙古人统治中国 331
第二节 明太祖开国政策 339
第三节 明初政局 346
第四节 明政之衰与张居正之改革 352
第五节 明成祖的海外发展 362
第六节 元明两代的文化 367
第七节 明代之衰亡 375
第十八章 大清帝国 381
第一节 一统中华 381
第二节 清初的统治 387
第三节 由盛而衰之历程 393
第四节 早期中外关系 402
第五节 中西文化交流 410
第六节 清代的文化 421
第六编 中华世界的没落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
第十九章 西方势力的入侵 431
第一节 鸦片走私问题 431
第二节 鸦片战争 437
第三节 不平等条约的订立 444
第四节 大清帝国的解体 452
第二十章 全国大动乱 464
第一节 太平军的勃兴 464
第二节 太平军的政略 473
第三节 满汉政权的转移 482
第二十一章 自强运动 493
第一节 “师夷之长”的发端 493
第二节 基督教再度传播 502
第三节 自强运动的阻碍 509
第四节 第一次中日战争 518
第二十二章 救亡运动 530
第一节 开民智运动与百日维新 530
第二节 义和团 544
第三节 辛亥革命 551
第四节 国民革命之顿挫 558
中华史纲序言
三十余年前曾立下宏愿,希望能撰写一本一般人都能够阅读而且愿意读下去的中国史书。少年气盛,不自知孤陋,历时两年余,积稿盈寸矣。当年曾自订四项规律以自策勉。 第一是必须将古籍融会贯通,透过缜密思考,用现代的文体,叙述古代的事物。绝对革除堆砌长幅大段古籍,敷张而成书者流。此固或可表示著者之渊博,于读者而言,则有不知所云的感觉。不幸这类史籍充斥,有的到了能剪糊多少便印刷多少的程度,焉能不使一般追求国史知识者望书兴叹。 第二是对史事的排比组合,尽可能要按发生的时间次序叙述。因为读历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理解史事的因果关系,或许可以从中获取些许经验。如果叙史时海阔天空,上下古今,畅论一是,容或偶有所得,然于一般读者而言,史事尚未认知,焉能从而领悟其“真理”?此类以“一家之言”而鸣世之著作,亦曾风流一时,于一般读者而言亦只得随声附和,颇似寓言所说国王的龙袍,不能不说美极了。
第三是要以极郑重的态度选择所要叙述的事物,易言之,即我们所要叙述的不是“过去的事都是历史”的那种历史,而是“我们今日所需要知道的过去的事”的历史。所以很多史家都承认“凡是历史都是近代史”这句话,因为都是根据近代人的眼光在选择史事,在析绎史事。举例以明之:如唐代日本“遣唐使”之事,在唐代绝不受重视,宋以后的史家更不理会此事,但清末民初以后的史家便大肆渲染成中国文化如何如何影响日本了。又如明世宗时的“大礼之议”,为了谁应称为“皇考”之争,明史记载连篇累牍,煞有介事,今日则有不知何所云然的感觉。如何采择过去的史事人物等加以浓淡分明的叙述,需要史学家的智慧,也还需真正博古通今(中外)。
第四是篇幅不可过繁重。当年订为五十万字左右,主要是估计一位有正常工作的人,每日抽空阅读,能在一周内读完为适宜。大家都知道写历史不怕篇幅多,要抄多少都有供应;问题在如何简,更重要的在“简得其当”。简得其当的标准很难定,这便是最绞脑汁,熬心血的功夫。笔者尝因某人或事应配置在何处,如何叙述,萦绕于心,久思不能决,拂之亦不能去,甚至当玩麻将时亦入侵,其恶可知。 工作两年余之后检视成绩“惨”然。除第一项勉强做到外,其余三项均力不从心,尤其篇幅臃肿不堪,是真正眼高手低的产品。懊丧之余,从史功、史才、史识、史意(章学诚首创,即史之意境)等方面作一反省,自知不逮。此后工作方向转换,但数十年来每浏览国史书籍,若有所感触,辄笔之于卡。五年前检视累积之物,似略有所得,重拾旧业之念油然而生。原因很简单,我虽顽劣窳陋仍如昔日,但已年近古稀,即将退归田园,汰于学界之外。在未消失于茫茫史学界之前,桑榆之年总不能再坐耗时光,因此抱定入地狱的心情撰写此书。三十余年前的手稿,可用者已十不得一二,若干纸张已朽,只得糊贴在稿纸上始免破碎,纸且如斯,人何以堪。 “中国”亦可当作地名解释,“中华”则涵有历史文化传统之意;故今日之国人,无论其政治主张如何歧异,但都坚守着中华两字不放。因此本书杜撰“中华世界”一辞,因中国文籍中所说的“天下”,与今人世界同义。本书的主旨即在叙述中华世界从形成到破灭的历史。“纲”是纲要,自知无法周详耳。 全书共分六编,第六编叙述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为止的历史,采取拙著《中国近代史》者约五分之三,小错误已改订。补充若干新意见,编组亦重作安排。笔者何以叙史至辛亥革命为止的原因,在本书最后两页有交代。 本书是于一般渴望知道国史者而著,于专家言,实不值一哂,故引文均未注明出处。因为笔者功力浅薄,绝对大多数引文均据《二十五史》《资治通鉴》而已。读者欲进一步探索,可查正史之本传或有关本纪或书、志。本书所引者均极短少,有时仅数字,目的在增加语意及涵义,如果加注出处,篇幅要增多三分之一,省去之后,对读者无碍,专家自可查证。 有一鄙见以为颇为重大的问题,即自汉文帝开始到明太祖始废除的年号问题。从公元前163年汉文帝开始建年号,到他的孙儿汉武帝每数年改一次年号成为习惯,至明太祖为止,一千五百三十一年之间,共有六百七十一个年号。年号是计算时间的基准,如果记不清每个年号所代表的时间,当提到某年号时,自茫然不知何义;如用几个年号去列论某一史事演变的历程时,等于说天书,不知所云。一千五百年间有六百七十一个纪年单位,实在可怕。汉武帝在位五十三年,改了十一次年号,唐高宗在位三十四年,改元十四次,武则天建周之后共十五年改年号十三次,有一年而有两个年号者。随意更改年号是读中国历史的极大障碍。当年标点《二十五史》及《资治通鉴》的诸君子,未趁此将年号改为帝王纪年,附以公元,是大失策。若干史家喜用年号叙史论事,自以为典雅,实则迂腐浅陋(他们也常错误,例子很多)。本书援孔子作《春秋》用“鲁隐公元年”之义,彻底废除徒以代表皇帝个人愚昧无识而复困扰后学的年号,用汉武帝二十二年(前119)代替元狩四年。某几个有特别意义的年号,到有需要时特别说明,如贞观(唐太宗是汉武帝以后明太祖前惟一不改年号的君主)、建安、永嘉之类。 笔者自知才质朽陋,素不敢为天下先,惟独废弃年号一事,甚盼史学界诸子不因人废言,竭力推行,造福后学,庶几有裨于国史之了解与研究;何况所提倡的是夫子之道,所反对的是愚昧迷信的皇帝们的恶行。 关于《中华史纲》参考书方面,实在不胜列举,只有用浩如烟埃一辞可以形容。几十年来浏览所及前贤与时贤的杰作颇多,包括专门学术论著与专书,以及一般性之通史作品。凡拜读到的,均使著者直接或间接,或多或少受到裨益,谨铭谢意。至于本书的疏漏舛误,自知不免,亦祈匡正,是祷。
铜梁李定一谨识 日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中华史纲和简明中国历史读本哪个好?_百度知道
中华史纲和简明中国历史读本哪个好?
谢谢二位的建议。
我有更好的答案
前者是台湾历史学家写的,更加通俗有趣一点后者是中国社科院编的,更加严谨朴实一点看你个人喜好了
采纳率:41%
1.《中华史纲》作者为(台湾)李定一。全书分六编二十二章,内容跨度从史前传说时期直到辛亥革命为止,记叙了几千年来中华世界的政治和文明之变迁,是一部严谨独到、朴实优美的通史佳作。 其特点是有独特思辨的史观和简洁朴实的语言,让人耳目一新。2.同名《中华史纲》作者蔡美彪,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近代史所研究员。蔡以85岁高龄,殚精竭虑,字斟句酌,穷一生积学,历三载时光,独自撰著一部精要而不失完备的中国通史,是1995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十卷本《中国通史》的简本。共分十章,30万字,其特点是,一人独构,叙事酌取要旨,文字务求简约。3.《简明中国历史读本》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编写组。 江泽民作序,共分十一章,本书是由社科院委托历史所编写的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中国历史书,是一部为广大干部和国民提供传播正确历史知识和历史价值观的读本。入选中宣部理论局、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向党员干部推荐第七批学习书目,特点是集思广益,政治性强。此三本书共同点,主要适合非专门研究历史者的历史学习。但第一本为港台所出,资料和语言有特色;第二本蔡先生著作,直击要点,不求全面;第三本则侧重党员干部阅读。因读者个体差异,可针对自己的情况选取要读那一本。若是历史专门研究者,建议读《中国通史》和断代史系列等专门著作。 
建议都看看吧。《史纲》港台甚为流行;《读本》大陆机关甚为流行。文学价值嘛,不好说孰高孰低,历史本来就是由后人评议的,多看看不同的说法也是好的。对于历史类书籍,我个人的看法是著作者最好是一个人。一堆人编辑的嘛,不好说……所以硬要二选一的话,还是推荐李定一的《史纲》吧。
最好是两个都看, 才能相互佐证!
当然是中华史纲
我会选后者
其他4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史纲的相关知识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中华史纲 [平装] txt免费下载_读后感_在线阅读_读书人图书资料库
中华史纲 [平装]
&来源:读书人网&
编辑推荐《中华史纲》是1995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十卷本《中国通史》的简本,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近
中华史纲 [平装]
中华史纲 [平装]
《中华史纲》是1995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十卷本《中国通史》的简本,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近代史所研究员蔡美彪。《中国通史》是我国近百年来最完整、最系统的一套中国通史,前四册为著名家范文澜所著,范先生去世后即由蔡美彪编写,该套丛书出版后,中央领导人认为应该在此基础上面向大众出普及版的简本。此项工作交给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后,交由蔡美彪承担。目前《中华史纲》已在内部发行。简本用30万字勾勒了至清朝覆亡的中华三千年历史脉络,详略得当,语言精练,确有史学大家风范,是极难得的面向大众的高水准史学作品。
第一章 原始社会与国家的起源 第一节 原始遗迹 第二节 氏族与部落  一氏族公社  二部落联盟  三部落混战 第三节 国家的建立  一商汤建国  二商代的国家制度  三奴隶占有制  四迁徙与兴亡第二章 周朝的分封与纷争 第一节 周朝的建国与东迁  一灭商建国  二分封授土  三争战与东迁 第二节 王室衰落诸侯国兼并  一旧封同姓国  二旧封异姓国  三新兴诸国 第三节 七国纷争东周灭亡  一三家分晋田氏篡齐  二魏国与秦国的变法  三秦胜列国,周朝灭亡 第四节 乱世的  一孔子与儒学  二墨子与杨子  三孟子与荀子  四老子与韩非第三章 秦汉一统 第一节 秦朝的皇权专制统治  一秦灭六国  二秦朝统一国家的建立  三农民起义,秦朝灭亡 第二节 汉朝的兴隆  一皇权王朝的再建  二社会经济的繁荣  三疆域与民族 第三节 外戚篡国农民起义  一阶级矛盾的激化  二外戚王莽篡国  三农民起义第四章 汉朝的重建与瓦解 第一节 后汉的建国  一立国诸政  二边疆和战  三朝廷争讧  四农民景况 第二节 黄巾起义,群雄逐鹿  一黄巾农民起义  二朝廷政变  三群雄逐鹿 第三节 后汉覆亡,三国鼎立第五章 南北对峙与再统一 第一节 晋朝的一统与南移  一晋朝的兴衰  二北方诸族立国  三晋室南移 第二节 南北朝的对峙  一鲜卑拓跋部建北魏  二南朝五姓的延续 第三节 魏国的分治  一六镇起事  二东西分治  三北齐北周 第四节 隋朝再统一  一统一全国,建立制度  二隋朝的弊政  三农民起义,隋唐换代第六章 屹立世界的大唐 第一节 制度与疆域  一统治制度的建立  二皇权的转换  三疆域的拓展 第二节 贞观―开元间的社会状况  一农民状况  二城市居民 第三节 边镇叛乱与农民起义  一边镇叛乱  二财赋危机与宦官擅政  三农民起义,唐朝灭亡 第四节 宗教与文化  一多种宗教的传播  二文与诗  三文化交流第七章 辽宋金和战 第一节 方镇割据与契丹建国  一方镇割据立国  二契丹与晋  三汉与周 第二节 宋朝集权制的建立与变法之争  一宋朝集权制的建立  二宋与辽、夏的战与和  三城市与农村  四变法之争与农民起义 第三节 金朝的建国与宋金和战  一金朝的建国与扩展  二宋朝的南迁与重建  三宋金和战第八章 蒙元一统 第一节 蒙古国的扩展  一蒙古国家的建立  二畏兀归附,辽夏灭亡  三金朝灭亡,吐蕃归附  四分道侵宋,灭大理 第二节 元朝一统  一元朝的建号与建都  二灭南宋,江南统一  三大都政变,宗王反乱  四统治制度的形成 第三节 皇位争夺与元朝覆亡  一皇位争夺与衰乱  二红巾军起义  三元朝的覆亡 第四节 宋元科技、词曲、民族语文  一宋元科技  二词曲戏剧  三民族语文第九章 汉族王朝的再建――明朝 第一节 统治体制的重建  一农村的整顿  二皇权专制的强化  三边疆措置与海外交往 第二节 专制制度的变革  一皇权专制的演变  二统治制度的改革  三边境风云 第三节 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农民战争  一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朝政衰乱与民众的反抗  三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第十章 清朝的强盛与衰亡 第一节 清朝的建国  一满洲的兴起与农民起义的失败  二清军南下与人民的反抗  三平定三藩与招纳文士  四朋党结纳与太子废立  五皇位传承与政权整饬 第二节 疆域、制度与社会经济  一疆域的奠立  二统治机构的建立  三社会经济 第三节 由盛而衰的清朝  一乾隆帝初政  二皇室靡费与兵力虚耗  三吏治腐败与皇位更迭  四农民起义与嘉庆诸政 第四节 列强入侵与农民战争  一英国的贩毒与入侵  二太平军农民起义  三英法俄列强的侵掠  四宫廷政变,太后垂帘  五几次反侵略斗争 第五节 清朝统治的覆灭  一光绪帝亲政与中日战争  二慈禧后训政与联军入侵  三资本主义企业与资产阶级  四民主革命与清朝覆亡 第六节 文化的传承与演变  一理学的传承  二的传播  三民众文化的繁荣  四新体诗文附录大事纪年
国家制度与氏族部落制的另一个重大区别,是不再按照血缘系统,而是按地区来统治居民。商汤以武力攻灭昆吾等部落进而攻灭夏后氏,在商人旧地和征服、归服地区,重新量地制邑(聚落)。各地居民由商王的各支系宗亲和归服者分别统治。依据地区的大小和军马的多少,统治者分别授予侯、伯、子等称号,统称为诸侯。未经征服的地方各部落,统称为"方"或"方国"。只要承认商国,仍由原部落长"后"管理,统称为"群后"。群后需向商国进献一定数量的本地物产,称为"助",以表示赞助商国的统治。商汤曾向诸侯群后发布文告,要他们为民立功,勤于职事,否则将受到惩罚。未经征服的各方国与大国商的关系是不稳定的。商国建立后,各方国的反抗斗争仍然不断发生。 三 奴隶占有制 各部落频繁争战的年代,起初是胜利者把作战中的俘虏全都杀死。尔后的进步,把俘虏作为奴隶用于生产劳动和服役。随着战争的不断发生,奴隶数量不断增多,形成奴隶占有者与奴隶两个对立的阶级。见于甲骨卜辞的男女奴隶有隶、奚、婢、妾等多种称谓。 商国是奴隶占有制国家,维护和协调奴隶占有者的权利,镇压奴隶,使之服从。大奴隶主来自统治各地的王室宗亲和官员等贵族。奴隶主把奴隶当做私有财产和役使的工具,用于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也用于家内服役。奴隶主可以任意处罚奴隶直到处死。贵族死后,还要杀死奴隶殉葬,供死后驱使。已发掘的商代贵族墓葬中,一个大墓殉葬奴隶的尸骨多至数十具至数百具。商人迷信鬼神,祭祀祖先是头等大事。祭祖时也要杀死奴隶,奉献给先人。甲骨卜辞中留下大量杀祭的记事。河南安阳殷墟还发现了尸骨横陈的杀祭坑的遗址。奴隶主对奴隶的残酷压迫,依靠国家的支持,所以说:"古代的国家,首先就是奴隶所有者用来镇压奴隶的国家。"(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奴隶主有生杀之权,奴隶难得反抗,伺机逃离是一条生路。逃跑的奴隶,有可能指望其他奴隶主收容。但奴隶主引诱和收容别人的奴隶以扩大自己的财产被视为不道德的行为,要受到社会的谴责和国家的制裁。 贵族奴隶主和奴隶之外,原来各部落氏族成员群众,商代叫"众人"或"小人",即所谓自由民。他们各自独立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生产,独立生活,遇有战事则要随从作战。作战胜利,分得俘虏做奴隶,有可能成为小奴隶主。作战失败被俘,就要成为对方的奴隶。
喜欢中华史纲 [平装]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不提供下载服务
(作者:蔡美彪 编辑:kind887)
本文网址:
读书人精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史纲txt下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