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们逝去的90后短句的我,为什么在看《创造101》

谈资 | 《创造101》:这个节目让我看到初心的模样
刷屏不断的《偶像练习生》刚刚结束,选拔女团(且买了版权)的《创造101》也紧锣密鼓地开播了!首日就拥有1.9亿的播放量,数据非常璀璨。
撇开数据论内容,我和身边的朋友都真实地觉得好看,不是因为小姐姐们的颜值和歌舞,也没有选手间的各种drama,单纯地因为这个节目让我看到了初心的模样。
节目一开头,选手们的独白就很燃。
“出道五年,拍广告、赶通告,
在我渴望更用力时遇到这个舞台,
于是我回到原点做练习生,
和当初的自己再相遇。
来101是我把自己重新归零。”
“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
双眼会发光,
而我不想让这光芒熄灭。”
虽然节目没有刻意卖惨,但一些选手台上笑容甜美、歌舞俱佳,背地里的故事真的挺辛酸的。有人做女团得不到家里的理解和支持,也有人为了做女团自己当老板贴钱给组合。你在台上丝毫看不到她们脸上有疲倦,因为做女团是她们的初心,坚持初心也许辛苦,但是幸福。
看着这些女生的坚持和初心,感触很深,我忍不住也去回想,从08年一直到现在,自己进入时尚行业也有十年之多,坚持了这么久我的初心又是什么——仔细思考,我的初心,是和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共同前行。
我从08年开始写东西,到今年已经有十年了,不算短。除了自己对这个行业的喜爱之外,最关键是认识了很多同样能聊得来、志趣相投的朋友,这对我来说是最意外也最快乐的收获,也坚定了我想在这个行业内发展下去的心。
正是好友之间的互相分享和支持,我才能一直到今天。每一次无论有了好消息还是坏消息,都有人一起分享,在追逐初心的道路上有人同行,对我来说很重要。这群朋友,也成了我初心的一部分。每次朋友相聚,聊起圈内的大小事,其实都会触碰到我的初心。
不知道未来的路会是如何,但相信这些在一起的朋友和这颗初心会一直陪伴我。可能这么多年走过来,这才是对我最珍贵的一份财富。
回想过自己的初心,发现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困扰的迷茫没有了,这大概就是人生总要去叩问自己的原因,想想曾经的初心,才会给前方的自己以目标和方向。所以这一次轩尼诗V.S.O.P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邀请你一起,从心遇见,品见初心。
当然也许你在前进的路上走的太远,曾经的初心有些淡忘,没关系,下面这些小细节,有没有唤醒起你关于初心的记忆?
△ 眼界不受空间所局限 △
不要被眼前的条件限制了人生的格局,
走出去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没有比思想更大的空间,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共苦日,哪有同甘时 △
与生命中重要的人共同经历了困苦,
也终将迎来生活中甘甜的时刻。
而更重要的是,不忘那个一直陪伴你的人。
△成功从来都不是一场独行 △
成功从来都不是一场独行,
因为有人并肩,成功的喜悦才得以分享,
最美的风景,才能成为值得铭记的瞬间。
△有生活品位,才能品位生活 △
最好的美味,
可以在五星级餐厅,也可以在寻常街头,
品质生活不被价格所定义,
只要你会生活,有生活品味,才能品味生活。
跟重要的人一起分享美食,
即使是街边美食,也能吃出五星级的感受。
佩服轩尼诗V.S.O.P细致入微的洞察力,说实话,上面四个细节真的有戳到我,一定也可以引起你的共鸣,重新回忆起关于初心的大小事。轩尼诗V.S.O.P初心角落于5月11日在上海市黄浦区淮海中路191号淮海公园正式揭幕,为期三天,让你从“心”遇见,重新发现这个世界。
轩尼诗V.S.O.P还特别请来7位来自不同领域的意见领袖,分享他们的初心故事。
听着别人的故事,往往很容易触发自己的倾诉欲。你当然也可以在轩尼诗V.S.O.P初心角落,把自己的故事通过“初心明信片”寄给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人。或者通过现场小任务,发觉生活中忽略的小细节,一起找回你的初心。
此外,现场还颇有新意地展出了各种有关初心的东西。可能是一句触动你灵魂的话语,可能是一件触发你回忆的小物件,总之都在现场,等你自己发现。
当然最关键的一点,这样掏心掏肺的走心时刻肯定不能缺少轩尼诗V.S.O.P的陪伴。现场有特调鸡尾酒弥漫着馥郁的酒香,怎能错过。而在这样一个寻找初心的时刻,更不能少了这样一杯美酒,和自己一路的初心同行。
特别是,这个时候我又想起了让我一路坚持的那群“狐朋狗友”们,非常想跟他们一起举杯轩尼诗V.S.O.P,边喝边回忆十年前刚入行时那颗热血沸腾的初心。
无论是想来聆听,寻找自己的初心,或是来喝一杯,当然如果心仪的场次预约满场了,大家也不要灰心,可以在后台留下你的姓名,电话和希望出席时间,一样可以来到活动现场参与互动体验,享受美食美酒。
轩尼诗V.S.O.P 初心角落
5月11日 18:00 - 22:00,
5月12-13日 12:00 - 22:00
上海市黄浦区淮海中路191号淮海公园
邂逅7位KOL和你自己的初心故事
(本文由轩尼诗V.S.O.P赞助)
↓↓↓↓↓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活该我看《创造101》。
《偶像练习生》里小哥哥的刷屏还没结束,又迎来了《创造 101》里各种小姐姐的霸屏。
看着朋友圈和身边的人都在热烈讨论着“宣仪还是 yamy 美”、“pick 山支大哥还是朱天天”的时候,一种被全世界抛弃的恐慌再次向我袭来。
而面对这样的恐慌,我一向都是选择投降的。
哪怕是去礼貌性地跟一下风。
打开电视后,我终于活生生地看完了一期《创造 101》,努力满脸问号地对号入座哪段是“女生竞争的暗潮汹涌”、哪段又是“女性努力争取的自强不息”。
这让我想起了 1 周前,坐在电影院里硬熬着看完《后来的我们》的那个晚上。
这部电影所有的梗,从恋人间的物是人非、到北漂的辛酸苦辣,还有田壮壮的那封感人至深的信,坦白说,我都没有被击中。
我甚至还很费解,费解为什么男女主角都干着当时最有钱途的行业,还能混得那么惨;费解为什么方小晓这么爱林见清,却连解释和沟通都不愿意…
所以,井柏然作为快递小哥冲进网吧的时候,我也想冲出电影院。甚至电影结束黑屏的时候,我低头深深叹了口气,心里默默地骂了句“活该”。
明明一开始就被“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就是没有了我们”恶心到了,却还是受不住诸多朋友的推荐;
明明知道自己最讨厌看国产青春初恋片了,还是受不住“电影票房、观影人数创新高”消息的蛊惑;
明明被《前任 3》弄得尴尬癌和辣眼症并发,发誓再也不看“前任电影”,还是受不住自媒体铺天盖地的刷屏安利稿件。
明明知道自己不会喜欢,还是硬着头皮去尝试甚至去接纳,我不活该,谁活该?
搞笑的是,在外界眼中,我有原则有立场,十分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偶尔还会被人形容成“特立独行”。
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每当面对某种事物压倒性的趋势时,我都会在经历无数次内心的挣扎和质疑后,选择向大众妥协。
无一例外。
之前,我曾在一本书里看过一句话,它说:“所谓长大,就是学会站在多数人那一边。”
这句话很有意思,它把“站在多数人那一边”这种行为解释成一种必备技能,需要我们去“学会”,也只有“学会”了,才意味着你长大了。
于是,一旦当我被“要不要跟着大家一起”的问题折磨时,我都会默念十几遍这句话,告诉自己“你要长大”。
不得不说,它的确有效地消解了我妥协后大部分的不适和委屈,让我一次又一次地跟随了大众。
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我意识到,这可能一直都是错的。
看完《后来的我们》的第三天,我又面临了跟不跟风的考验——要不要去草莓音乐节?
像以往一样,我飞速地在脑海中列出了两个阵营。
正方“要去”,理由如下:
1. 身边人都在求票,成群结队组团玩耍。朋友圈刮起了“不去音乐节就不算过五一”的潮流。
2. 工作关系有免费票,还有抖音达人一同前往。
3. 喜欢田馥甄(路人粉)。
4. “所谓长大,就是学会站在多数人的那一边。”
反方“不要去”,理由如下:
1. 毫无音乐细胞,没有特别喜欢民谣、嘻哈、摇滚等任何音乐种类,喜欢一首歌的标准只有“好听”和“不好听”。
2. 在国外参加过音乐节,完全不喜欢这种类型的活动。
3. 看完田馥甄演唱会不久。
4. 五一,我不想长大,我只想瘫痪在床。
两个阵营激烈地对抗,难分上下,结果正方“要去”使出第四招杀手锏,直接 KO 了反方“不要去”。
我点了点头,在和同事催我答复的对话框中迅速敲下了“好哒,明天十点见~”,然后一气呵成地设了 6 个闹钟,以防明天迟到。
没想到第二天,我还是睡过了。
一睁开眼点亮手机屏幕,就是明晃晃的“ 9 : 40 ”和同事的夺命连环 call 。
也许是没睡醒脑子不转的关系,几乎是一瞬间,我就扔开了手机,选择继续昏睡。
等再醒来,已经是下午了。
这次意外的睡过头,不但帮我做了自己真正想做的选择,也让我真正体验了这种选择所带来的感觉。
这是一种久违的自由、快乐、安心,还有踏实。
回头想一想,我是也可以选择不看《 101 》,不看《后来的我们》,不看《前任 3 》的。
脑海里随之出现了一句新的话:“其实所谓长大,是学会站在自己这一边。”
这两天,我刚好看到一个概念,名字是错失恐惧症( fear of missing out ,简称 FOMO ),说的是现在人的很多网络行为,都是因为害怕错过任何与人际关系有关的事情,也表现为无法拒绝任何人的邀约。
我不看,就没有谈资;我不看,就是做了错误的决定。
以前做过一个实验类的短视频,曾跑去蓝色港湾玩一个“国王的绳子”的从众试验。
我们蹲在路两边,装模作样地拉一个完全不存在的绳子,然后安排大量的群演从“绳子”上跨过去,看完全不知道的路人会不会也跟着跨过去。
结果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会选择跨过去的大多数是小孩子,没跨“绳子”直接走过去或试探下有没有“绳子”的,大多数是中青年。
他们中的一些,还会站在旁边谨慎地观察。
可就是我们这样的人,即使在现实里学会了谨慎,来到在潮流一旦掀起便无法抵挡的网络里,仍然会选择“跟风”、“从众”和“关注一切大家正在关注的”。
而我认为,这一种跟风大概也不只是为了合群,融入大家的世界,而是因为“不自信”和“缺乏安全感”。
我害怕自己做错选择,我也恐惧自己错过任何机会。我还会焦虑自己太从众,陷入进退两难的撕扯中。
所以,我就找了一个“长大”的借口,让自己心安理得地活在大众的选择里。
可是长大啊,不是这样的吧,它是尽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无论这件事看起来是多么和“趋势”相悖,我们也没必要随波逐流,哪怕只是礼貌性地“随”一下。
毕竟我们辛苦长大,是为了从心,不是从众。
于是,在最近努力跟风看了《创造 101》之后,我谁也不想 pick。
我只想 pick 我自己。
编辑 / WYN
图片 / 来自网络
音乐 / Amy Shark - I Said Hi
可以看到更多人的真实分享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拒绝访问 | x.itunes123.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x.itunes123.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1ca8cd6f49143ad-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如何评价腾讯的中国版produce101《创造101》? - 知乎<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954,582分享邀请回答3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90后 我们的小时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