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如何禁止第三方应用微信小程序第三方工具,链接,小游戏!天天群友乱发,好烦人。

您的位置:
微信小程序被高估了
作者:robbin
  本文作者:robbin
  微信小程序最近开放公测了,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开发者都可以申请小程序开发者账号了,但这一次媒体的声势却没有像小程序几周前刚刚被公开出来的时候铺天盖地那样轰动了。
  我印象最深的是某公众号,前后写了三篇文章,篇篇阅读量 10 万加,长篇累牍的论证小程序即将带来的伟大变革,以及对 App 的进一步埋葬,最后是呼吁报名参加该组织推出的小程序培训课程,却没有看到真正对微信产品体系的分析,以及小程序可以发挥的价值。
  微信小程序的开发者账号,我们也第一时间申请了,内部也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也在开发一个试探性质的微信小程序,看看能不能抢一波小程序的红利期。但是就目前微信小程序展现出来的能力,我个人对小程序并不抱很乐观的看法。
  微信的威力在于哪里?「社交关系链」。微信的流量入口在哪里?「首屏对话列表」和「朋友圈」。微信的社交关系链至今没有对外开放,而微信的流量入口一直被微信严格控制。
  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微信订阅号这么成功,而服务号成功的寥寥无几?」依靠订阅号吸引百万粉丝的自媒体,构建了自己商业模式的公司比比皆是,但依靠服务号做起来的创业项目为什么几乎看不到?极个别成功的服务号例如招商银行,本质上也只是取代短信服务的延伸而已,大多数服务号与其说是提供服务,不如说仅仅是为了申请必要的权限,例如微信支付,微信网页授权登录,服务号模板消息。
  这背后的本质原因在于流量导入:订阅号可以每天发一篇,可以在「首屏对话列表」这个主要的入口瓜分到一定的首次流量,每天一篇的量也足以在朋友圈转发找到足够的存在感,进一步瓜分微信二次流量;而服务号每周才能发一篇,分不到多少首次流量,在朋友圈分享的存在感更低,二次流量更少了。
  小程序可以在微信里面以全屏的方式显示,也多了很多 API,但最要命的是:无法获取微信内部的流量 。
  目前看来小程序的主要入口是:「外部流量导入,通常以扫二维码方式」,「微信内置的搜索」,而不能像公众号那样,通过给订阅用户群发的方式主动唤起用户的使用。然后小程序还不支持分享功能,你不能把小程序的内部页面分享到朋友圈,引发二次转播。
  唯一的好消息是,目前看来小程序支持类似服务号的模板消息,但问题是:服务号好歹每周还可以群发一次,都没能通过模板消息带来足够高的日活,而被阉割了主动群发消息和朋友圈分享的小程序怎么可能因此被激活?
  从微信对小程序的功能和定位来看,小程序真的就是「应用」号,非常强调「工具性质」。微信似乎是想改变目前公众号以文章为载体的单一交互方式,因此增加了工具为载体的小程序,因此不要指望小程序能够具有很高的转播性。
  如果你还不死心,想着做工具也可以做出来很高的覆盖率的话,我再告诉你,小程序不能直接引用外部的资源,例如显示微信之外的网页。这意味着你哪怕有了巨大装机量的小程序,都无法给你自己其他的 App 或者客户直接带流量,只能乖乖的在小程序的界面里面玩。这甚至还不如公众号还可以通过「阅读原文」以及「嵌入文章的二维码」往外导流变现呢。
  因此,小程序无论是流量导入还是流量变现都是一个巨大的问题,而且还无法使用微信自身的社交关系链。所以我个人对小程序的看法比较保守,小程序大概不会比服务号更好吧。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微信在自身社交关系链的开放程度过于保守了,而本来微信是可以做出比不痛不痒的小程序更好的开放平台的。
  在微信的产品框架内,微信群是一个潜力非常巨大,用户需求非常旺盛,但是长期被微信官方忽视的社交功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群取代了传统的 BBS,构建了微信用户体系内的各种垂直兴趣社群;微信群还承载了很多订阅号的延伸功能,被很多自媒体用来维护粉丝关系;此外微信群还是各种微商营销维护客户最核心的工具;最后微信群还广泛的被应用于很多公司和组织作为内部交流工具等等。
  试想,如果微信开放群 API 接口,允许第三方开发者通过小程序为微信群扩展各种各样的功能,群的生态将多么繁荣?而第三方应用则可以借助群的传播力量,快速获取流量,产生很多变现的玩法。
  然而可惜的是,通过不同渠道获取的反馈来看,无论是马化腾,还是张小龙目前都对微信群的开放持否定的态度,当官方不提供开放平台的支持,而需求又旺盛的存在,就无法遏制第三方以 hack 的方式提供合理的服务了。
  总之,微信产品框架内创新的空间更多的应该放在微信群上,小程序很可能被高估了,我不认为小程序能够给微信生态带来什么大的机会。
  最后,套用微信之父张小龙的名言:「我说的都是错的」。
(转载请保留)
您刚刚看过
互联网的一些事,已超50万小伙伴关注!拿起手机!扫我啊
当前位置:
深入探讨:微信小程序为什么不支持做游戏?
只具备有限的病毒传播能力(限于熟人间、无朋友圈);有机会用到微信朋友圈广告;应用只有较弱的用户关系;微信不会有商店做强力分发。
1月3日消息,小程序为什么不做游戏?张小龙在16年的12月28日的微信公开课中表示,小程序不会做游戏。他认为小程序不是基于流量分发来获取用户,而是用户触达的方式来获得用户。对于搜索来说,会让用户在微信上搜索小程序,但是会极力限制搜索的能力,避免被滥用。
小程序获取流量并不容易:H5游戏待遇不会好太多
对游戏业而言,目前要接入的产品都为独代产品,所以游戏待遇应该会比小程序开发者略好,理论上应该在目前的中心中出现H5游戏的入口。那么流量如何获取呢?微信方面没把话说死,在活动现场,公司黄丽表示:&提供朋友圈广告的投放,不管是服务商还是商户,我们开放基于LBS和大数据的朋友圈广告的投放,商户可以自主发放优惠券或者做会员招募,实现引流。&从这个表态来推导,H5游戏应该可使用微信朋友圈的广告来实现流量导入,那是不是说,H5游戏要更多的被定义为买量游戏?但买量也就意味着长期的高成本投入。
总体来看,虽然这次会议没有直接解释H5游戏在微信上的生存规则,但基本上通过小程序规则搞明白了一些事:只具备有限的病毒传播能力(限于熟人间、无朋友圈);有机会用到微信朋友圈广告;应用只有较弱的用户关系;微信不会有商店做强力分发
基于规则再来想思路:小程序如何跟游戏业结合?
今天的微信小程序官 方解读显然让很多开发者感到失望,在业内人士看来,小程序更像是&微信服务号&的一个升级版,主要是技术形态上有提升,在流量的供给上几乎无作为,运营过服务号的同学都知道,微信服务号要真的做到有用户让你服务,难度是异常的高,对大多数商家形同鸡肋。&树挪死,人挪活&,我们不能只看到小程序的局限性、而忽视它带来的新的可能,对游戏业来说,以下几个方向是值得积极去尝试的。
首先对H5游戏而言,怎样的H5游戏适合微信的这一规则?业内认为具备很强社交玩法的游戏是有机会的,比如最近被行业热炒的闲来游戏的棋牌产品,其实早早就做到了这一点,充分解释了如何发挥微信上熟人圈子的威力做游戏产品,那么这种模式能否被复制到其他游戏类型上呢?这是一个待思考的问题。比如把抽卡环节做成H5程序直接在好友群里直播,同时很多用户同时在线参与的运营活动,就适合做成小程序来做,具有一定观赏性和病毒性。
核弹头小游戏网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认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描述!
游戏老司机微信小程序怎么共享到微信群 微信小程序共享到微信群方法
互联网 & 05-09 09:11:50 & 作者:佚名 &
微信小程序很多小伙伴都应该知道,现在使用微信小程序可以共享到微信群中,相信很多小伙伴最关心的就是怎么共享,就让小编给大家详细的讲讲吧
微信小程序共享到微信群介绍
官方说法是:&当用户在群聊中点击小程序的分享卡片,开发者可获取群ID和群名称,更好地针对群场景提供个性化服务。&
小程序开发者可使用新的分享能力将页面分享到微信群,当用户在群中点击该分享卡片时,开发者可获取到该微信群的群ID和群名称。群ID是标识微信群的唯一ID,不同微信群的群ID是不同的。
通过本接口获取的群ID和群名称,开发者可以知道用户是否来自同一个微信群。一方面可为不同微信群内的用户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另一方面相同微信群内的用户之间可以更好地进行协作,例如共同编辑文档、协同合作等。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12345678910
最近更新的内容第三方小游戏悄然上线,微信小程序能「成事儿」了吗?_凤凰科技
第三方小游戏悄然上线,微信小程序能「成事儿」了吗?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第三方小游戏悄然上线,微信小程序能「成事儿」了吗? 这个清明节假期,注定不属于那些微信小游戏
原标题:第三方小游戏悄然上线,微信小程序能「成事儿」了吗?
这个清明节假期,注定不属于那些微信小游戏的创业者和开发者,4 月 4 号晚上悄然间的「开闸」小游戏打扰了很多人的假期计划。
作为吸引力最大的小程序种类,小游戏从推出之后就承载了来自微信和创业者两端的不同期望。「推出 18 天积累 3.1 亿用户,单个游戏 DAU 过亿……」这些数据给了微信足够的信心去力推小游戏,同时也极大的刺激着第三方开发者的神经。所有人都在等,等微信的一声令下,开始新一轮的流量淘金。
不过在今年 3 月 23 号正式开放注册之后,又过了 12 天微信才于清明假期前夜正式开放了第三方小游戏的发布。目前能体验到的第三方小游戏大概有 20 款,涵盖了休闲和竞技游戏,且还在持续更新中。
作为第一批过审的第三方小游戏,它们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开发者和微信对小游戏各自理解的重合,从这批名单中,我们或许能看出些什么。
快餐游戏和社交粘性
游戏本身扁平化、强调社交属性,这成了这些第三方小游戏最大的共性。玩起来的直观感受就是两点——1. 打开就玩,简单粗暴;2. 和朋友一起会更有意思。
在首批 20 多个的小游戏的名单中,休闲和竞技占了绝大多数,其中大多是像脑力加油站、海战 Online、堆了个塔这样复刻已有游戏类型的,只不过更直接、游戏功能也更纯粹,点开就玩,不会有任何啰嗦的地方。
就像极客公园之前所说的,自带小程序属性的小游戏,更适合去掉一切和核心游戏机制无关的功能,从而像小程序一样做到「打开就玩,玩完就走」,而让玩家不产生任何牵挂,这些第三方的小游戏在这发面都做的很干脆。
可是作为一款游戏,不让玩家产生牵挂和粘性,这往往是背离游戏核心目的的。目前大多数的主流手机游戏在核心游戏机制之外,都会提供诸如:成长体系+公会制度+签到激励……等机制,唯一的目的就是以此来让游戏和玩家之间产生羁绊和沉淀,从而更长时间的留住玩家。
但想在 4M 大小的小游戏上做这些事,就想太多了。所以大多数游戏都选择了用社交粘性代替游戏本身的粘性,这是微信天然的优势,同时也是唯一可行的路径。
更重要的是,在微信这样一个去中心化的平台里,利用好社交关系的自传播是一门必修课。
于是这些第三方的小游戏都会引导用户在游戏中探索社交关系,好友排行、群排行、PK、围观……等等都是手段。不难发现,很多小游戏的乐趣往往和一起玩的好友人数成正比,有不少小游戏甚至无法一个人玩。
有了社交才有粘性、有传播、有新增用户,这样一个趋势下,小游戏的社交属性势必越来越重,甚至可以从熟人社交的「从社交到游戏」向陌生人社交的「从游戏到社交」转变。
未出现的「新品种」,小游戏 4M 下的畅想
在最先出现的这一批第三方小游戏中,让人有些失望的是并没有见到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新品种」游戏,但或许是迟早的事。
作为一种新的游戏载体,小游戏平台上目前暂时没出现什么独特的品类,或许是开发时间太仓促,我们没找到与去年底火热无比的社交电商相关的小游戏,甚至极客公园之前预测的一些大型手游的附属小游戏也还没看到。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出现新物种的可能性依旧很大。
毕竟小游戏才开放 3 个月不到,开发环境远未成熟,也没形成一个足够繁荣的开发生态,但当大量开发者涌入,群众的智慧总能带来很多惊喜。
如何吸引更多的开发者,这也自然成了微信目前首当其冲要考虑的。这不是仅凭几个爆款就能解决的,即使有跳一跳的奇迹作为案例,但小游戏远算不上成熟的开发环境仍旧是一个避不开的阻碍。
之前极客公园就曾和跳一跳、坦克大战等首批上线的小游戏制作团队有过交流,从中了解到,对于目前刚上线不足一个月的小游戏来说,开发引擎和开发流程、工具都算不上很完善,没有形成类似 App 开发那样成熟完善的体系;其次,4MB 的大小对于游戏来说,是个难以忽略的限制,需要根据自身游戏的特性找出在这个限制下的最好展示方式。
和 H5 相比之下,微信给小游戏提供了一整套的开发的环境,不必针对不同的浏览器去做适配,可以很方便的把 H5 经过不大的改动就能移植过来。而体验大多数情况下比 H5 是有改善的,不管是流畅性,还是动画效果方面。但针对一些有高画面表现需求的游戏来说,目前小游戏的平台本身性能支撑还比较弱,对比较丰富的一些画面的表现无法很好的支撑,坦克大战的团队技术成员就表示,在开发时面对这样的限制时心理压力比较大。
更重要的是,4M 的大小限制是一个更客观且限制,再好的想法和创意都需要保证能塞进这样一个小容器中。
虽然根据微信自己的说明,这是出于对等待时间的用户体验考虑,也就意味着这个限制不是绝对的,很可能会随着速和手机性能的提高而放宽。但在目前阶段,所有的开发者必须先习惯在这样一个小圈里跳舞。
小游戏之战,开发者生态之战
小游戏是微信在小程序这场关乎未来的重要战争中的关键战役,打赢的关键就在开发者生态上。
极客公园之前曾多次谈到,小程序的成功与否关乎微信未来能否从一款聊天工具真正转型成为 OS、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生态的入口。而小程序的扩张也触动了更多平台的神经,刚刚过去的 GDC 大会上,Google 宣布「即时应用」开始支持游戏、不久前,国内十家手机厂商也共同发布了「快应用」标准,整个轻应用生态都在重整旗鼓。
当玩家已不再只有小程序一个,于是乎,这场战争的关键也变为了一场关于开发者和开发生态的竞赛。
就在一周前的 3 月 28 号,微信宣布了联合 Udacity 推出首批小程序开发课程。要知道,彼时也正是 Udacity 帮助 Google 推出 Android 开发课程,在全球培育和认证了几十万名 Android 开发者,见证了 Android 的普及与 Android 生态的形成。
这场关于开发者生态的竞赛中,小程序已经提前上路,而微信自身庞大的用户基数和小程序已有的成功都是天然的优势,只不过关于游戏开发这样一个特殊的生态而言,除了用爆款和流量造神,微信要做的还有很多。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网科技官方微信
播放数:86225
播放数:158906
播放数:130151
播放数:5808920内容字号:
段落设置:
字体设置:
精准搜索请尝试:
小游戏正在毁灭微信群聊
来源:作者:郑晓冬责编:容承
小游戏已经成为毁灭微信群聊体验的第一杀手。在几年前群聊杀手还主要是养生文和鸡汤文,但后来随着商家开发各种玩法以及抄袭各种玩法,主流的杀手变成了抢票、拼团、网课推荐、邀请注册等。小游戏虽然起步晚,但是传播力惊人,破坏力吓人,以后来居上之势成功全面霸屏,成为人人喊打的新物种新杀手,这实在太励志了,产品的成功,莫过于此,产品的放肆,也莫过于此。▲图片来自网络群聊体验毁灭者一个小游戏分享页面,在手机端能占据半屏的面积,群里只要同时有三个人在玩并转发一两次,基本就看不到其他人的聊天内容了。小游戏分享页让人反感的另一点在于,拼团可以参与、外卖红包能让你获得优惠、抢票可以切实地帮到对方现实生活、内测邀请注册也许会让你遇到一个喜欢的产品……只有小游戏,除了点击进入之外没有任何互动,除了干扰没有其他任何的作用,而且进入游戏这个动作你不需要别人分享也能轻易完成。一句话:其他分享或许是利人利己,但在群里分享小游戏绝对是损人利己。酷爱在群里分享小游戏的人,我们可以不负责任地给Ta画一个简单的用户画像:自我中心,自控力差,工作不饱和…玩过最近刷屏几款小游戏的读者应该知道,分享到群的作用是复活单局游戏,文案非常简单粗暴,如「分享到群复活」。截至发稿前,爱范儿发现有些游戏已经把分享文案改成了「推荐游戏复活」或者「看视频复活」,已经不要求分享到微信群,且增加了看广告复活的选项。但还是有一部分游戏依然用着直白版本的文案,如「欢乐六边形」,不仅写明了必须分享到不同的微信群,还会识别分享的是不是新群。有那么几个瞬间,这些文案和设计会让人产生一种穿越回两年前的错觉,那时候大批公众号都用相似的第三方排版模板,会在标题下方放一个动态的文字「点击右上方转发到朋友圈……」。由于微信对公众号诱导分享的严厉打击,最近已经很少看到这么简单粗暴的文案了,前段时间刷屏的网课也在很短时间内马上被封禁。小游戏则不一样,这个新生儿看起来享受了一些优待。优待背后是给用户的巨大困扰,在巨大的困扰背后,又是巨大的成功。在微信推出小程序之初,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看衰期,后来又维持向上走势,但谈不上爆发,直到小游戏的出现…小游戏在日上线,大家最熟悉的就是跳一跳,跳一跳等小游戏的火爆,很快反映到了微信小程序(小游戏是小程序的一种)的月活跃数据上。在没有小游戏的11月,小程序的月活是1亿出头,在12月底小游戏上线后,仅仅三天,小程序的12月月活用户马上突进到了接近2亿,而在小游戏彻底释放能量的1月,小程序的月活达到了惊人的4.7亿,也就是说,每两个微信用户里面,就有一个小程序用户,如无意外,这其中的巨量增长,要归功于小游戏。但谁也没想到,小游戏这种形式能够成功每天霸屏,刷遍群聊框。这其中,是社交给游戏的巨大赋能,也有小游戏本身设定的原因。为什么小游戏让人沉迷顶部搜索「小游戏」进入页面,可以看到最近好友在玩的热榜。最近一周排名第一的是最强弹一弹,有375个我的好友在玩。而我的微信联系人总数为1169,不考虑爱范君等客服号,玩这款小游戏的朋友比例超过了32%。简单、轻快、易上手,这是排名前几的几个游戏给人的第一印象,可在微信内直接分享的得天独厚资源也给了它更多曝光。但小游戏那么多,为什么就它们刷屏?爱范儿认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因素:1.机械性操作,无需消耗过多脑力,容易让人产生行为上瘾;同时又有一定门槛,需要动脑且困难性不高,增加了趣味性。2.每盘游戏消耗时间不长,可消磨碎片时间,不会给人时间上的门槛压力。3.好友排名榜。去年敲木鱼小程序流行的时候,爱范儿粉丝群曾霸居过全国榜前三,那时候我调侃了一句「可能随便做个小游戏加好友排行就能火」。实际上排名的确能激发用户好胜心,促进其参与欲望,好友排名就更甚了。4.分数的快速上升、超越好友、大量消灭方块、数字跳动的特效带给玩家极大的满足感,甚至看着几十个小球弹完全部掉落,都能给人一种舒缓强迫症的快感。▲这张动图看着就很爽了激励与趣味性,向来是游戏吸引玩家的头两大因素,而小游戏把这两点发挥到了极致。生活已经如此的艰难,等车无聊时间玩下小游戏,给自己一些激励和满足感无可厚非。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许有必要提防一下,防止自己沉迷于太过简单的快乐。想复活或是被刷屏怎么办最后爱范儿再来提供一个小tip,想复活又不希望出现打扰的情况,只需要建几个只有自己的单人群就行了,可以使用面对面建群或先拉群再踢人。面对面建群:「通讯录」页面点右上角加号——「发起群聊」——「面对面建群」——随意输入四位数字——不邀请朋友,直接进入该群。拉群再踢:随意选择两位好友拉个小群——不要说话,把其他两个人踢出群聊——done。在这整个过程中对方并不会收到任何提示。你还知道有哪些建单人群的小技巧也可以分享出来,帮助大家拯救岌岌可危的群聊体验,群主的微笑,我们一起来守护。
软媒旗下软件:
IT之家,软媒旗下科技门户网站 - 爱科技,爱这里。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小程序第三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