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咋玩组六 杀3个号怎么套用自己的水心呢???

该用户没有自我介绍
fjdfkjkk的
&避孕药(contraceptive drugs)一般指口服避孕药,有女性口服避孕药和男性口服避孕药。实际生活中,以女性采用口服避孕药的方法进行避孕的情况比较多,20多年的使用经验,对于不同的女性,有不同的感受,有些女性愿意采用这种方法进行避孕,而有些则不想使用。  避孕药自1960年开始使用,目前世界上采用避孕药进行避孕的妇女约有约有7500万。  避孕药的主要作用:抑制排卵,并改变子宫颈黏液,使精子不易穿透,或使子宫腺体减少肝糖的制造,让囊胚不易存活,或是改变子宫和输卵管的活动  方式,阻碍受精卵的运送。[编辑本段]避孕药 - 避孕发展史  避孕的历史发展非常奇特,在古代,妇女通过某些剧烈运动使精子能够排出。Soranus,一位2世纪希腊医生,建议希腊妇女同房后反复跳跃七次以避孕。欧洲的妇女则采用“更可靠的方法”,医生鼓励她们半夜里来回推四次磨。  过去,屏障避孕是最有效的避孕方式,目的是阻止精子与卵子“碰面”。二世纪时出现了阴道栓Pessaries,许多材质被用来做阴道栓,如石榴浆,象或鳄鱼粪与蜂蜜或树胶的混合物。很难想象的是,放置一种所谓阴栓的困难程度,这种方形的木质屏蔽物被雕成凹形,形状类似门栓;一些数据表明,维多利亚时代(结束于19世纪),这种方式比较受欢迎。直到20世纪30年代,这种装置才由于对妇女的折磨而受到斥责。避孕套,古代采用动物组织,如羊肠、蛇皮等。有时妇女使用天然海绵避孕,塞入前先将它浸入姜汁、柠檬或烟草汁内。口服避孕药,在古埃及时代就已存在,妇女服用油、谷物、水果、及其他蔬菜的混合物,有时甚至是尿和其他动物器官。Soranus建议饮用铁匠用来冷却金属的水。4000多年前,中国妇女饮用汞、砒霜、或马钱子碱来避孕。  IUDs的历史可以回溯到阿拉伯时代,牧民将小鹅卵石塞入骆驼的子宫内,以避免它们在穿越沙漠的长途旅行中怀孕。19世纪末,控制生育的需求增加了,避孕方式发生了很大变革,首先是“现代”宫内节育器的发展,这副图显示的是那个时代使用过的不同形状及尺寸的IUD。   避孕药   现在,已产生许多不同避孕方式,从传统的如安全期避孕、性交中断,到这里所示的更现代更可信的方式。正如我们看到的,口服避孕药占现代避孕方式的14%。绝育是全球范围最常用的避孕方式。(资料来源于theUnitedNationsPopulationDivision:WorldContraceptiveUse2001)需要指出的是,这是现代避孕方式一个总的概括,而各个国家之间、各个年龄阶段会有所不同(随年龄增长避孕药使用率会下降)。如今,世界上许多妇女认为避孕药是最有效的、可逆的、使用方便的避孕方式。当然,科学家仍在继续寻找新的更好的方法。  任何避孕方式的可靠性可以通过珍珠指数来衡量。它是指100名妇女一年内所可能发生的妊娠率。珍珠指数越低,可靠性越强。若PI为1,指的是,如果100名妇女使用一种避孕方式一年,有1位发生意外妊娠。此表显示了不同避孕方式的珍珠指数。Implanon珍珠指数&1,与绝育相比,是目前最可靠的、可逆的避孕方式。  许多人认为避孕药的历史始于这位先生,RusselMarker。他是一位与众不同的美国药剂师,他认为从动物身上获得黄体酮很不合算,因为要得到1mg孕酮,需要2500头孕猪的卵巢。那时已知道,在某一处吃草的澳大利亚绵羊不容易怀孕,究其因是与一种植物苜蓿clover有关,另外,二战中吃郁金香茎的荷兰妇女也不容易怀孕。根据以上经验,RusselMarker开始致力于寻找一种可以从植物提取的甾体激素。  20世纪30年代,他终于发现,一种被妇女用来减轻痛经的墨西哥植物,这种植物的根含有高浓度的甾体皂甙(steroidsapogenins)。当他在墨西哥从这些甾体激素中提取出孕酮时,即成为避孕药的一个里程碑。直到今天,它仍被用作生产孕激素去氧孕烯(desogestrel)的原料。也有很多人不认为RusselMarker是避孕药之父,但肯定的是,他的工作对避孕药的发展是举足轻重的。  GregoryPincus是研究口服避孕药的先驱。他被许多人认为是真正的“避孕药之父”。20世纪50年代末,他在PuertoRico做了一项研究,由于他知道他的实验不能有妊娠的风险,他采用的避孕药中的雌、孕激素剂量很高。事实上他完成了他的研究并且未发生一例妊娠。1960年,第一粒口服避孕药丸-Enovid,被介绍到美国,不久,1961年到欧洲。虽然他的第一粒高剂量的甾体激素(含150μg雌激素)药丸有很高的避孕效果,但当时他的研究没有发现副反应。  避孕药的历史分两个主要趋势,一方面使雌激素剂量降低,另一方面开发选择性更高的孕激素制剂以使孕激素剂量降低,同时保持其高效性,良好的周期调控,而副反应发生率低。1)雌激素剂量减低。为了降低副反应,口服避孕药中雌激素的剂量从最初的每片150μg逐渐减至20-35μg,称为低剂量避孕药,最新的甚至只有15μg。原因如下:?有提示雌激素剂量与血栓发生有关?已显示雌激素剂量与凝血机制的改变程度相关?许多不严重但却给使用者带来不方便的副反应,如恶心、乳房胀痛、呕吐,主要由雌激素引起。2)开发选择性更高的孕激素。雌激素剂量减少的同时,孕激素的剂量也在减少,高效孕激素的产生使之成为可能。研究发现孕激素剂量与动脉疾病发生率相关,即使是低剂量,这些老一代的孕激素仍对胆固醇LDL、HDL的平衡产生不良影响。以上原因导致更多的研究去开发新的孕激素,从而改善OC对脂代谢的影响。已证实孕激素的雄激素作用越强,对脂代谢的不良影响越大。  所以,避孕药最初40年的发展主要是在提高安全性方面。降低雌激素、孕激素的量以减少副反应,同时发展新的孕激素制剂以使总的孕激素量减低。减少雌激素剂量的原因:较高剂量的口服避孕药引起血栓性疾病的危险性增加、凝血系统的改变、及其他的副作用如恶心、乳房胀痛、呕吐等。开发强孕激素活性及低雄激素活性的孕激素原因:雄激素活性高的避孕药容易引发动脉疾病。  60年代口服避孕药问世以来,雌激素剂量逐渐被降低,从150μg到低于50μg,甚至到15μg。已证明,与老一代孕激素配伍,雌激素成分低于30μg则不能达到安全避孕的目的,与高选择性孕激素去氧孕烯配伍,使减少雌激素剂量成为可能。欧加农是最早推出20μgEE(Mercilon)的复合口服避孕药的公司,Mercilon提供了非常可靠的避孕效果、良好的调经能力及极低的副反应。  资料来自于流行病学研究。研究对象不包括孕妇,妊娠妇女患血栓性疾病的风险是低剂量口服避孕药的2倍。  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不同类型口服避孕药血栓疾病的风险:·雌激素剂量越高,风险越高;·与不同类型孕激素配伍,雌激素剂量相似的避孕药血栓性疾病的风险类似;·服用Mercilon组的风险最低,但不再有统计学意义。以上资料极大支持了过去30年来为减少雌激素剂量的研究,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副反应地发生。  随着新一代孕激素的开发研究,孕激素剂量趋向降低,目标是发现选择性更高的孕激素。80年代推出选择性最高的孕激素,欧加农公司是第一个推出高选择性孕激素去氧孕烯(Marvelon,1981)口服避孕药的公司。  选择性指数是与孕激素受体结合的亲和力与雄激素结合亲和力的比值,此比值可反映激素特性的有利性和不利性。临床上高选择性反映了低的雄激素不良作用,如痤疮、多毛,以及对某些与动脉疾病密切相关的脂质参数有更多的有利效果。这里证实了第三代孕激素具有更高的选择性,而在第三代孕激素中,3-酮-去氧孕烯是选择性最高的孕激素。  目前避孕药的发展更多的关注如何使妇女得到最好的个体化的需求。  现代口服避孕药的使用者得到更多的关于药物的信息(好处、副反应、额外的好处),并更关注她的自身需求。这些导致了避孕药的更多需求。[编辑本段]作用机理  作用机理是多环节和多方面的,且因其所含成分、制剂、剂量和用法的不同而各异。如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复方制剂以抑制排卵为主,小剂量孕激素以阻碍受精为主,大剂量孕激素以抗着床为主。以上应用机理的分类是相对的。   1、以抑制排卵为主的甾体性激素  雌激素和孕激素口服吸收后血药浓度增高,通过负反馈作用抑制下丘脑促性腺释放激素的分泌;此外血中性激素对垂体前叶也有直接抑制作用,可使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血中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的量均减少,由于FSH分泌受抑制,妨碍卵泡的生长和成熟,没有成熟的卵泡可供排卵,也取消了排卵前雌激素高峰。由于月经中期的LH峰消失,排卵过程受到抑制。   2、以阻碍受精为主的甾体性激素  小剂量孕激素口服后,改变宫颈粘液的理化性质,阻碍受精。孕激素能抑制宫颈粘液的分泌,使粘液量减少但粘稠度增高,细胞含量增加,不利于精子穿透,使精子不易通过,达到阻碍受精的效果。在孕激素处于优势情况下,精子获能受到抑制,失去受精能力,因而影响受精。在整个月经周期连续服用小剂量孕激素,可阻碍受精,其优点是不含雌激素,副作用较少,但避孕效果较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复方制剂差,且不规则出血的发生率较高。已少用。[编辑本段]分类  避孕药又分为短期口服避孕药、长效口服避孕药 、速效口服避孕药、紧急避孕药等,针对不同的避孕需求,可有针对性服用。  1、以抑制排卵作用机理为主的药物  中国常用的有短效口服避孕药、长效口服避孕药和长效注射避孕针3类。   短效口服避孕药  一般从月经第5天开始服用,每天1片(丸),连服22天,不能间断,若偶然漏服应于24小时内补服1片。停药后2~4天来月经,然后于月经第5天服下一个周期的药,若停药7天仍不来月经则应立即开始服下一个周期的药。避孕效果满意,成功率约100%,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的一类甾体避孕药。   长效口服避孕药  主要依靠炔雌醚在脂肪组织中贮存并逐渐释放而起长效作用。在月经来潮的第5天服药1片,以后每隔28~30天服1片。这类药物服法简便,效果较好。但类早孕反应和白带多的副作用较常见。   长效避孕针剂  避孕针 1号和复方甲地孕酮注射剂。第1次于月经周期第5天及第12天各深部肌肉注射1次,以后每月注射,每次1支。若用药后出现闭经,可隔28天再注射1支;若连续闭经两个月,应停止注射,停药期间采用其他避孕方法,待月经来潮后再重新开始注射。这类制剂用法简便,效果可靠。主要缺点在于用药量大,在部分妇女可致月经紊乱。有些地区正在探索减量试用。  紧急避孕药  紧急避孕药适用于同房时没有采取避孕措施或避孕套破损、滑脱以及体外排精失败、妇女受到意外伤害等情形。在同房后72小时之内服用紧急避孕药,能有效地阻止意外妊娠,使妇女免受流产之苦。1998年由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所、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药具服务中心与有关厂家联合开发推出国内第一个紧急避孕专用药——毓婷,学名左炔诺孕酮片,它只需在避孕失败和无保护同房后的72小时内服用一片,即可有效地防止非意愿妊娠的发生。  专家介绍,属于非处方药的紧急避孕药一般在药店都能买到,常见的有毓婷、慧婷等。此药属激素类药物,多次服用会导致月经紊乱,对身体健康有影响,服用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只能偶尔使用,一般一个月内最多只能使用一次,而且不可以每个月都用。  2. 72小时内服用一片,隔12小时再服一片,总量为2片。服药时间越早效果越好。  3. 服药后2小时内发生呕吐的,必须立刻补服一片。   4. 吃了紧急避孕药后又发生性行为,必须采取避孕措施,否则仍有妊娠的可能。  5. 心血管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乳腺癌患者、产后半年内的哺乳女性及已经确定为妊娠的人严禁使用此药。  2、以抗着床作用机理为主的药物   可改变正常的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使内膜正常转化受到干扰,子宫内膜组织学及生物化学发生变化,表现为内膜变薄、分泌不良、很快萎缩退化,破坏了受精卵和子宫内膜的同步现象,不利于孕卵着床。抗着床药物是大剂量孕激素,其优点是不受月经周期影响,可在探亲当日开始服用,所以亦称探亲避孕药。双炔失碳酯可作为事后避孕药,有抗着床作用,不受月经周期的限制,也无需连续服药,但影响雌激素活性,副作用较大。   主要有以下几种:   含大剂量孕激素的探亲避孕片   为适宜分居两地的夫妇探亲时短期服用的一种剂型,其应用不受月经周期的限制。常用的有两种制剂:①甲地孕酮片。于探亲当日中午(或性交前8~10小时)服1片,当晚加服1片,以后每晚服1片,直到探亲结束的次日再服1片。②炔诺酮片。于探亲同房当晚开始,每晚服1片。若探亲超过半个月则于服完14片后接着服1号或2号口服避孕片。在排卵前服用尚有抑制排卵的作用,服药后部分妇女有类早孕反应,一般较轻。停药后1周内来月经。因其应用不受月经周期的限制,故适合于探亲期间使用。   含有两种孕激素的事后避孕片   是灵活简便的口服避孕药,只须在同房时临时服1片。中国在探亲避孕药基础上,研究成复合孕激素速效事后片,如甲醚抗孕丸(膜)、氯醚避孕丸等,既可常用,也可供探亲时使用。两种孕激素合用有相加作用,其作用机理是多环节的,主要为改变宫颈粘液使不利于精子穿透,同时亦影响子宫内膜发育及卵子的运行速度,或使卵裂受抑制,甚至使卵子变性失去着床能力。[编辑本段]利弊  优点  服用避孕药进行避孕,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避孕方法,能够大大减少妊娠的可能性。使用于除哺乳期外的所有正常健康的女性。避孕药的优点一是成功率比较高,坚持使用,能达到99%的避孕率。二是具有可逆性,停药后即可再次怀孕,三是具有一些治疗作用,四是紧急事后避孕药,能够作到紧急避孕。  健康效应  ·规律的月经周期  ·经血血量减少  ·较少或者没有痛经  ·光滑的皮肤  ·降低乳腺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几率  ·降低骨盆炎症的几率  ·较少的子宫囊肿  ·可以帮助保持受孕能力  ·使骨骼更强壮  ·减少生理周期的大量出血  ·减少缺铁性贫血  ·防止受孕  副作用  1、类早孕反应   类早孕反应较常见,约占用药人数的50%。症状多为先重后轻,以后逐渐消失,可能与机体逐渐适应有关。服药初期少数人出现轻度类早孕反应,如恶心、头晕、无力、食欲不振、疲倦、呕吐等。常在服药第1—2周发生。原因与雌激素水平暂时过量,引起体内水钠潴留,胃肠功能紊乱有关,一般坚持服药2~3个月后,反应可自然消失或减轻,将服药时间安排在晚间临睡前,可使日间反应较轻。反应较重者,可服维生素B6,每次20毫克,每日3次。仍无缓解者,可考虑更换避孕药,选择雌激素含量较少的药物。   2、白带增多   多由长效口服避孕药引起。因此类药雌激素含量高,过多的雌激素影响宫颈内膜分泌细胞,使其分泌旺盛而引起白带增多。   3、乳房胀痛   原因是雌激素对乳房的刺激。   4、月经失调   包括:①经量减少或闭经。服用短效避孕药后常出现此情况,是由于药物抑制排卵,卵巢分泌雌激素量少,药物内含雌激素量也较少,子宫内膜不能正常生长,内膜薄,故经量减少,甚至停经。经量减少对身体健康无影响。若服药过程中连续停经 2个月应予以停药,改用其他措施避孕,多数可自行恢复正常。服用长效避孕药后常出现服药期停经,此时可用孕激素类药物如甲孕酮或炔诺酮,或注射黄体酮,也可用短效避孕药2号,每晚服2片,连服5~6天。一般在停药后一周内月经来潮。  ②突破性出血。如服药期间出血,多发生在漏服药之后。少数人虽未漏服药也能发生阴道出血。若发生在月经周期前半期,可能是雌激素不足所致,可加服炔雌醇0.005~0.015mg,每日一次,直至服完22片为止。若发生在月经周期后半期,是孕激素不足所致,可加服短效避孕片1号或2号1片,直至服完22片为止。若出血量大如月经来潮,可按月经来潮处理,即刻停药,在停药的第5天,再开始服下个月的药。  ③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常发生于服长效口服避孕药者,出血较多时可用止血药,必要时注射丙酸睾酮。若月经量继续增多,连续出血3个月以上,则应停服长效口服避孕药,改服短效药。应用长效注射避孕药时,常可出现月经不规则,如经期延长、经量多、周期缩短、不规则出血或闭经,多见于用药前3个月者。若能坚持使用,以后会逐渐恢复正常。若发生出血可加服炔雌醇,连服3天。   5、体重增加   可能是雌激素引起水钠潴留,孕激素影响合成代谢(孕激素增高会促进蛋白质同化作用),故使部分妇女体重增加。一般不需处理,可口服利尿药或予以低盐饮食,必要时停药。   6、色素沉着   服药后少数人前额及面部皮肤发生色素沉着,为雌、孕激素作用的结果,一般停药后多自然恢复。[编辑本段]三类避孕药如何吃?  长效避孕药。含人工合成的孕激素和长效雌激素。药物进入人体后,会储存在脂肪组织内,以后缓慢地释放出来,抑制排卵,起长效避孕作用。适用于不能放置宫内节育器,又不愿采用其他避孕方法的妇女。主要有复方长效左炔诺孕酮口服片。一般在月经来潮后,第五天服1片,20天以后再服1片。有效率不如短效避孕药。部分女性服用后,会出现白带增多、月经失调、类早孕反应,有时会出血,而且难以控制。极个别人还会出现过敏反应。  短效避孕药。主要成分是孕激素和雌激素。具有抑制排卵,阻碍子宫内膜正常生长,改变子宫颈黏液性质及改变输卵管正常蠕动等作用。适用于无基础性疾病或糖尿病的女性。  主要有三相避孕片、复方炔诺酮片(口服避孕片1号)、复方醋酸甲地孕酮片(口服避孕片2号)、0号避孕药片等,进口药有妈富隆、敏定偶等。三相避孕片在月经来潮后第三天开始服用,每晚1片连续21天;口服避孕片1号、2号、0号,从月经来潮后第五天起每晚服1片,连续22天;妈富隆、敏定偶自月经来潮后第一天开始服用,一日1片,连续服21天。少数人服药后有恶心、呕吐等类早孕反应及阴道流血。  紧急避孕药。主要成分是孕激素。药物作用原理和短效避孕药基本一致。适用于40岁以下女性。主要有毓婷、诺爽、保仕婷及米非司酮片。一般是房事后72小时内服第一片,12小时后再服1片,越早服用效果越好。副作用比较明显,常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头昏、乏力、乳房肿胀、出血、月经延迟等。服用紧急避孕药仅仅是一种补救措施,而不宜作为常规的避孕方法,只能偶尔使用。这是因为它的剂量高,副作用比较大。一般来说,专家认为避孕药一个月最多吃一次,最好一年不要超过3次。[编辑本段]禁吃避孕药的十种女性  一般而言,凡是身体健康的已婚育龄妇女均可使用避孕药,但处于下列情况的妇女不宜使用口服避孕药:  1、患有急、慢性肝炎和肾炎的妇女不宜服用。因为进入体内的避孕药都在肝脏进行代谢,经肾脏排泄,如果患有急、慢性肝炎和肾炎的妇女使用,将会增加肝、肾负担。  2、患有心脏病或心功能不良的人不能使用。避孕药中的雌激素能使体内水、钠等物质滞留,会加重心脏负担。   3、有高血压的妇女不宜使用。少数妇女用药后会使血压升高。  4、有糖尿病及糖尿病家族史者不宜使用。由于服用避孕药后,可能会使血糖轻度升高,使隐性糖尿病变为显性,故对患有糖尿病的女性会产生不良影响。   5、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妇女,在没有治愈前,最好不要使用避孕药。  6、乳房良性肿瘤、子宫肌瘤以及各种恶性肿瘤患者不宜使用,以免对肿瘤产生不良影响。  7、过去或现在患有血管栓塞性疾病(如脑血栓、心肌梗塞、脉管炎等)者不能使用。避孕药中的雌激素,可能会增加血液的凝固性,会加重心血管疾病的病情。  8、患慢性头痛特别是偏头痛和血管性头痛的妇女不宜使用,否则会加重症状。   9、过去月经过少者,最好不用。长期使用避孕药可使子宫内膜呈萎缩状态,更会减少月经量。   10、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避孕药可使乳汁分泌减少,并降低乳汁的质量,还能进入乳汁,对哺乳儿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编辑本段]注意问题  1、服用各种避孕药必须养成准确、按时、按量服用的良好习惯,不可随意改变或延长服药时间。不要漏服、迟服,发现漏服应于次日补服,否则易造成不规则出血或避孕失败。   2、避孕药应妥善保存,避免小儿误服。药片如果受潮、溶化或糖衣层磨损、压碎时,都不要服用,以免影响避孕效果或造成阴道出血。  3、长期避孕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服药期限通常短效药6--7年,长效药3--4年为宜。探亲避孕药每年不超过2次。可与其他避孕措施交替使用。  4、凡患急、慢性肝炎,肾炎、肿瘤,糖尿病,血栓性疾病,心脏病,严重高血压患者,均不可服用。  5、产后半年内,哺乳期或年龄在45岁以上的妇女不宜服用。  6、服药期间受孕应中止妊娠。要求生育时应停药半年后再孕,以防生育畸形胎。[编辑本段]口服避孕药  口服避孕药到今年已经问世40多年了,作为给健康的年轻女性长期使用的药物,它是人类迄今为止研究得最广泛和透彻,也是最安全的药物之一。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讲,它是一种非常可靠的可逆避孕方法。只要正确服用,它的可靠性可以达到99%以上,可与绝育相媲美。  目前全世界约有超过1亿妇女正在服用口服避孕药,发达国家的使用者大多为18-30岁。口服避孕药在西方发达国家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避孕方法之一,使用比率高达30%-50%。德国20-49岁的妇女中,平均88.9%的妇女使用过口服避孕药;在瑞典,90%的女性在在她们一生中使用过口服避孕药,而年龄为15-44岁的妇女中每3个人就有一个正在服用口服避孕药。在中国口服避孕药的使用率不足3%。  对于绝大多数健康的女性而言,口服避孕药所带来的利要远远大于弊。不过这也不意味着它适合每一位女性,在选择避孕药之前,你要确认自己没有口服避孕药的禁忌症:如怀孕,不明原因的阴道出血,肝脏疾病,有血栓或血栓史,激素依赖性肿瘤等。而有心血管疾病等症状的女性也不适合服用口服避孕药。  口服避孕药长期使用时,至少是连续几个月或是几年,是最可靠的。即使你其间可能暂时没有性生活,也最好仍然继续使用妈富隆。因为你的身体是需要时间来适应口服避孕药的。而且如果你坚持服用它,并且建立了自己的服药规律,发生意外怀孕的风险就非常非常低了。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不要把你的避孕药借给别人或是向别人包括你的朋友借避孕药。因为不同品牌的避孕药所含的成份不尽相同。如果你突然开始服用一种不用的品牌,可能会感觉一些不适,因为你的身体又需要调整自己来适应另一个新的激素水平。   如果你需要动手术或是长期卧床的话,你需要在手术(大手术或需静养不动)的前一个月就停止服用口服避孕药。某些手术如果需要长期躺着不动的话,有可能增加血栓的危险性。  大多数人口服避孕药都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也有少数人因体质关系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不过,这也无关紧要,稍作处理即可安然无恙。  早孕样反应:口服避孕药后如出现恶心、呕吐、挑食等,这是避孕药中的雌激素刺激了胃黏膜而引起的,这是一种暂时性现象,等胃黏膜适应了这种刺激,也就习惯成自然了。反应比较强烈的人,需要适当服用一点控制此类反应的药物,如维生素B6及山莨菪碱类药物,或配合吃些含维生素B6丰富的食物,如瘦肉、肝、蛋黄等,可缩短这一不适过程。  月经失调:个别人口服避孕药(尤其是短效避孕药)后,可出现月经失调现象,轻者无需治疗。一般停经两个月以上为重者,要改用其他避孕措施,同时要每天服用氯酚胺50毫克,连服5天,至次月又服5天,连服3个月即可好转。  出血:避孕药因故漏服后,可能出现子宫出血。若发生于月经周期前半期,可加服炔雌醇0.05~0.15毫克,直至服完22片为止;若发生于月经周期后半期,可于每晚再服0.5~1片避孕药,直至服完22片为止。如能配合吃些动物肝脏、血等含铁丰富的食物则更好。
中小企业历来是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世界各国,中小企业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技术创新又是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起步较晚,技术创新能力还很弱。目前,国家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已相继出台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贷款体系指导意见》和《科技中小企业创业基金实施办法》等措施。因此,如何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其竞争实力,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现实选择。1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及面临的困难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看,目前中小企业总数已超过1000万家,在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已占总数的99 7%,占全国工业产值的60%,占全国工业企业实现利税的40%。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需求的重要途径,是活跃市场的基本力量,据1997年江苏省调查,从大中型国有企业下岗的职工,半数以上是通过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自主创业实现了再就业。同时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但从现实情况看,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面临不少困难。1 . 1 企业的组织制度制约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从国际上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较大企业成功率高。这是因为,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大多是市场拉动型的,即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其主要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因此,中小企业灵活的机制十分有利于技术改进和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科技人员70%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中小企业的技术人员所占比重很小,在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方面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以河南省中小企业为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 1 . 1 条块分割、机构庞杂、产学研脱节到1996年,河南省县属以上的科研机构仍有300个之多。过多的科研机构游离于企业之外,不利于产学研的结合,科研经费、科研力量不能集中使用,造成了科技投入的普遍浪费,致使很多基础性、关键性和普遍性的生产技术问题不能解决,直接制约了技术创新的速度和进程。以部门和行业为核心的隶属关系的羁绊,给科技系统结构上的优化组合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设置了层层障碍,使科研单位与企业的一体化遇到了无法克服的体制困难。1 . 1 . 2 中试机构建设缓慢,成果转化瓶颈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中试机构建设、人才培养、设备配备、能源和原材料供给、科技服务保障等建设步伐缓慢,措施不力,政策落实不到位,结果致使作为成果转化之核心机制的中间试验活动发展缓慢,仍为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成果转化瓶颈问题依然比较突出。1 . 1 . 3 落后技术、传统技术多相当一部分属于淘汰和限制技术。技术水平低,直接造成产品档次低、质量差、消耗浪费严重,污染环境。以乡镇企业为例,1996年以来该省先后被关停 五小 ” 乡镇企业达17300多家。1 . 1 . 4 适用技术少,专利技术和高新技术更少在该省效益尚可的中小企业中,基本上属于适用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新兴和高技术所占比例甚小。1 . 1 . 5 技术装备水平落后该省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中小工业企业平均每户固定资产仅为41万元,工艺技术设备水平也比较落后,一些乡镇中小企业基本上仍属于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1 . 1 . 6 无力进行技术改造、技术开发和创新技术改造资金严重不足,投资增幅逐年回落,由 八五 ” 时期年均递增34 1%下降到 九五 ” 时期的年均17%,1997年又降到9%,以上虽然是一个省的情况,但据此推算,其他各省中小企业的情况也不乐观,甚至更为悲观。此外,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费和折旧提取比例都在一个很低的水平,甚至一部分企业根本就不提取,处于只能 吃剩饭 ” 的境地,也就难以谈及技术开发和创新。1 . 2 企业素质和企业经济实力影响技术创新我国中小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国有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陷于困境,设备老化,冗员过多,大多处于亏损状态。非国有中小企业以乡镇企业为主体,高科技企业比重较小,从全国范围看,地区分布上也不平衡,东南部较发达,内地相对落后。但总体上以 家庭企业 ” 和 亲友企业 ” 为主流。在工程技术人员数量、素质、层次上与大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些技术人员常常忙于日常技术性工作,很难独立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同时由于经济实力影响,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用于技术创新的费用还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占销售收入1 5%的水平,从而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据我们对河南省南阳市的调查,该市乡镇企业中专学历的技术人员和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职工人数的比例只有1 42%和9 75%,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职工却高达69%,技术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也只有1%左右,不利于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1 . 3 政府政策、市场环境等因素也制约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由于我国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因素,以前国家的技术改造投资几乎都集中在大中型国有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不够重视。使一些有潜力、发展快、技术含量高的中小企业不能健康地成长,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 . 3 . 1 资金投入不足以河南省为例, 八五 ” 期间,河南省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累计105 98亿元,加上1996年累计也不超过142 08亿元,实际使用总量累计分别是94 63亿元和126 03亿元。主要用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三项费用 八五 ” 期间累计只有4 99亿元,加上1996年累计也不过6 99亿元。这种投入的绝对数量是很小的。1 . 3 . 2 扶持企业技术开发与创新的政策力度不够1993年财税体制改革,取消了新产品减免税政策,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加上对中小企业而言,新产品开发风险很大,缺乏资金支持,致使近几年来,全省新产品的开发一直呈下滑趋势。近两年来,该省财政用于直接扶持企业技术开发的资金仅为700万元,占省科技三项费用的1/10,而其他兄弟省市,此项资金都占科技三项费用的30%以上,有的达到50%以上,而且在银行信贷、税收等方面对于企业技术开发和新产品研制给予优惠政策。在此情况下,该省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将受到极大影响。此外,由于技术创新存在着市场、技术、制造等不确定性所造成的风险。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高投入、高风险,需要政府和企业自身的重视,才能顺利地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2 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初探技术创新是一项与市场密切相关的活动,企业必须在市场机制的激励下从事创新。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必须与国家创新体系相结合,探索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2 . 1 模仿创新战略针对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力量薄弱、实验和设备手段相对落后的实际,为推动技术创新,首先应采取模仿创新战略。模仿创新战略是具有模仿创新能力的企业的战略选择。模仿创新并不完全照搬照抄袭别人的技术,它同样要投入一定的研究开发力量,以对率先者的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因而模仿创新并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一种渐进性的创新行为。由于模仿创新不仅可以使吸收开发的针对性大大增强,这就回避了研究开发竞争所带来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与自主创新战略上相比,模仿创新战略是一种风险较低的战略。日本在这方面做得较有典型性。日本大多数中小企业不是照搬别人的技术,而是对引进技术不断进行研究改进和创新。日本中小企业在技术引进和开发过程中,首先是从研究开发某项专门技术开始,进而确立企业的主导技术。然后,根据经济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以主导技术为核心,吸收其他技术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领域,实现企业的多角化经营。这样,当某一种产品滞销,就可以马上转产,使企业具有分散风险、适应环境变化的内在调节能力。2 . 2 联合创新战略中小企业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结成较为紧密的联系,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开发市场,从而有利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采用联合竞争战略的中小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弱弱联合,优势互补,克服单个企业无法克服的困难和危机,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我国中小企业可采取以行业为依托的联合模式和区域联合创新模式等形式。(1)以行业为依托的联合创新是利用本行业的资料、人才、技术等优势,组成技术开发小组,以合同形式明确规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项目开发。这种模式一般适于开发产品(或项目)使用范围行业性强或某方面的技术人才集中在某一部门。如煤炭行业、化工行业、医药行业等。在有关行业产品技术开发上,与本行业相关的高等院校、研究所等联合开发可以取长补短,降低创新风险。如三明制药厂和福建医学院联合开发的蛇酶注射液项目,金陵制药厂与江苏省中医学院合作开发的治疗脑血栓的中药脉络宁等都属国内首创,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区域联合创新是由地方科委、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自愿参加。地方科委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协调企业、科研院所、金融部门为某一项目成立专门的技术开发小组,以合同形式明确规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要实现的目标。这种技术创新模式往往以推动区域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为目标。如由江苏省科委、扬州水箱厂、扬州有机化工厂、南京理工大学等联合完成的国家 863 ” 项目和CIMS工程,就属国内首创。该项目的完成不仅提高了合作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江苏省企业的科技进步。2 . 3 与大企业合作创新战略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利用分工协作的优势,与大企业合作,一方面发挥自身创新机制灵活、市场反应快的优势,另一方面可利用大企业的科技、设备、资金等优势,快速开发新产品、新技术。这是根据中小企业力量单薄、产品单一的特点而制定的一种经营战略。大企业为了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必然要摆脱 大而全 ” 的生产体制的桎梏,求助于社会分工与协作,这在客观上增加了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依赖性,为中小企业长期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和生存空间,所以称这种相互信赖关系为生存互补战略。中小企业在决定自己的生产方向时,不是着力于开发新产品,而是接受一个或几个大企业的长期固定的定货,与大企业建立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如日本的松下电器公司,与它协作的中小企业约有1200多家,所需的零部件70%~80%都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所以说中小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中小企业之间所建立的相互信赖、共同发展的关系。中小企业在实施这种战略的同时,还必须解决好以下两方面的问题:(1)与大企业的协作条件。作为大企业的加工承包单位或委托加工单位,在决定价格、交货期、质量、支付条件等协作条件时,一方面需要承包企业注意谈判策略的采用,以一种对等的关系来确定协作条件,另一方面还要求承包企业不断增强自身的实力,以争取主动。(2)企业的长期发展问题。中小企业在协作生产期间,必须注意技术积累,不断增强自身的管理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树立信誉,逐渐摆脱大企业的控制而独立地面向市场,使企业获得长期发展。除此之外,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 方面还应采取特色战略,寻找市场空白,开发具有工艺创新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产品,逐步使自己扩大规模,争取主动。最后必须指出的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还应得到政策、法规方面的支持,政府应建立中小企业管理体系,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投融资政策和技术政策。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技术创新的不断深入,加上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福建漳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具有鲜明地区特色,突出闽台农业科技合作,是福建省唯一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园区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的漳州市漳浦县境内,距漳州市区26公里。也是全国外向型农业示范区和国家两部一办(外经贸部、农业部、国台办)批准的海峡两岸(福建漳州)农业合作实验区所在地。  园区以花卉、果树、茶叶等园艺作物及其配套的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导产业,重点组织实施&3321&科技示范工程,即建设3个分区-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3个产业科技园--花卉科技园、果树科技园、茶叶科技园;2个科技中心--农业科技研究开发中心、农业科技培训中心;一个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核心区规划面积1.5万亩,示范区5万亩,辐射区32万亩。花卉科技园开发面积7600亩,果树科技园开发面积7100亩,茶叶科技园开发面积2200亩。核心区位于漳州市漳浦县官淂镇的马口至长桥农场的三古之间,沿324国道两侧左右各1公里,长10公里,总面积1.5万亩,分为&三园二中心一基地,即花卉科技园、果树科技园、茶叶科技园、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农业科技研究开发中心、农产品加工基地。示范区在核心区周边,位于324国道三古至盘陀之间,长33公里,宽1公里,总面积约5公里。是园区科技成果示范和产业化开发的园地,重点建设若干示范项目和示范点、示范企业,形成以点带面格局。辐射区:位于马口至盘陀324国道沿线各乡镇和农林场圃,总面积约32万亩。核心区建设期计划总投资1.1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0.8亿元,流动资金0.2亿元。本项目设计达产期年新增水果26.25万箱,花卉180万箱,茶饮料2.5万箱,速冻蔬菜(菇)50.15万箱,年新增产值38986万元。投资利润率25%;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1.7%,税前15.2%;税后投资回收期10.4年,税前6.4年。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投资利润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2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15%以上。存在问题有: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尤其在对台对外引进方面,应进一步吸引、扶持辐射力强的龙头企业,以逐步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现有企业整体技术含量要进一步提高,增强产品竞争力。企业主体的科技投入需加大。市场信息、技术信息、科技咨询等中介服务要进一步拓宽。 二、江西南昌农业科技园南昌农业科技园位于南昌市昌北蛟桥,西起梅林森林公园,东到赣江,南临国家级南昌经济技术开放开发区,北接鄱阳湖,面积约18平方公里,核心项目区距南昌市中心仅11公里,距昌北国际机场约8公里,西靠&京九&铁路,105国道,昌九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园区气候温和,湿润,降雨充沛,四季分明,地表水系除赣江、鄱阳湖等主流水系外,还有上池、杨家、官塘等湖泊,灌排及用水条件优越。土壤除红壤外,平原地带地层多属第四纪夹沙土,土壤多偏酸性和微酸性,耕作层多为近代河湖冲击覆盖,土质肥,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结构好,适宜于畜牧养殖、食品加工、蔬菜、花卉、瓜果等多种经济作物的生长。整个园区环境优美,鸟语花香。南昌农业科技园核心区面积为1万亩,示范区5万亩,辐射区30万亩。园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围绕畜牧业高科技育种,乳制品及安全肉食品生产,畜牧养殖区生态良性循环,发展配套加工,对高效畜产品生产的一系列技术进行示范,打造在江西乃至在全国都有重要影响的现代畜产品养殖示范基地。南昌农业科技园的建设坚持走&政府支持,社会参与,企业管理,市场化运作&的路子,园区成立国家级农业科技园管委会。按照规划,整个科技园区的核心区建设分畜产品信息中心及电子商务交易区、现代科技种畜繁育区、生态养殖区、安全畜产品配套加工区、生态果园区、粪肥现代化处理示范区等九大功能区。具体内容为:畜产品信中心及电子商务交易区:占地面积为33.3公顷,以招商、高新科技成果、产业开发等为主要任务,建设开发区管委会的行政办公会议中心、生物技术科研、商业金融、信息处理中心、产品性能检测中心,专家学者、留学归国人员实施高新技术创新的展示平台。占地面积为63.3公顷,其中种牛繁育区40公顷,种猪繁育区23.3公顷,规划项目包括:超级猪繁育推广、乳牛胚胎移植、生物化工、高新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现代养殖生态区:占地面积80公顷,利用猪牛场处理过的废水,适当开辟鱼塘或种植水生经济作物以饲养部分水禽、鹅、鸭等,灌溉部分良田,形成良性生态循环&养殖-沼气(能源)-沼渣、沼液有机肥-种植-加工&系统。安全畜产品配套加工区:占地面积为100公顷,依托集团现有的乳品厂、饲养加工厂、新建微生物饲养添加剂厂,建设系列特异性免疫乳、功能性乳制品、生物制剂的生产基地。设施农业种植区:占地面积为100公顷,重点进行特种蔬菜、苗木组培、无性快繁、果树、造林、绿化苗木等种苗的繁育,通过组培车间、自动化育苗车间以及配套的炼苗温室等设施的建设,实现对国内外作物种苗的组培快繁、无毒种苗生产和转基因植物育种等生产,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高效设施农业生产示范基地。牧草品种展示区:占地面积为30公顷,用于建立牧草育种中心,牧草种子检测中心、牧草试验及试种基地,采用组织培养及转基因高新技术加大对牧草品种的选择,提高牧草育种效率。同时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形成规模化的饲草种植示范区。种草养畜示范区:占地面积为70公顷,以优质牧草的种植为纽带,发展以草畜(禽)结合为核心的许畜禽养殖业,形成新的生产模式带动周边,起到示范推广的作用。畜禽粪肥现代化处理示范区:占地面积为2公顷,建立集中的万头猪、牛粪污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以保护环境,促进生产。生活休闲配套服务区:占地面积为64公顷,配套规划休闲垂钓区、珍禽观赏园、珍稀植物园、水上娱乐中心、体育健身俱乐部、儿童乐园、大自然旅游度假村等项目。南昌农业科技园现有金牛集团、英雄乳业股份公司、省养猪育种中心、省奶牛育种中心等多家大中型涉农单位,整个园区畜牧业优势十分突出,注重视依靠科技进步提升畜牧业产业水平。南昌农业科技园以江西金牛企业集团的产业为基础,以发展畜牧业为主,兼顾蔬菜、花卉、瓜果等作物和畜牧产品加工,以市场为向导、以科技为动力,通过对良种的培育、引进、扩繁及高科技术的示范、推广,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品种更新、质量提升,以产业化带动基地,加速畜牧业良种化进程和牛群改良步伐,促进奶牛业和肉牛业的发展,增加市场牛奶和优质肉牛的供应,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预计到2006年基本建成符合21世纪农业发展方向的农业科技园。届时科技园的年销售收入将达4.3亿元,利润3500万元,年上缴税金3000余万元,还将带动2万多农户致富,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存在问题:资金缺口大,财政投入有限;还没有明确给予园区优惠政策,影响招商进程;园区建设的组织协调有待加强。三、广东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广东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白云、大丰试验基地为核心区,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广从公路西北侧,距广州市区35公里。核心面积3000亩,按高标准、现代化要求进行建设。园区的建设投资主体是广东省农科集团,该集团隶属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集团的核心企业为广东省农科集团有限公司(母公司),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投资的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元,下设广东省田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五个子公司(企业),成员单位15个。广东省农科集团有限公司已被国家外经贸部批准经营进出口业务,被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被农业部等八部委授予“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称号。园区的科技依托单位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在人才、技术、资源、科技成果及科研设施等方面有雄厚优势。 园区主导产业:优良种子种苗、环保高效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深加工、农业信息、休闲农业等,分为农业科技创新区、高科技企业区、农作物种子工程示范区、良种苗木示范区、良种猪育种区、动物保健品技术开发区、农化服务区、功能食品开发区、休闲农业区、多功能综合管理区、花卉园林区、广东省现代农业信息网络中心等12个功能区。是集科研、试验、示范、推广、培训、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多功能的农业现代化基地。 为珠江三角洲十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之一“广东省农业现代化科技示范区”;2000年被广东省科技厅批准为“广东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2001年被科技部列为首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园区是农业科技创新基地,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科技源泉;建立农业高科技企业群,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示范和样板;培养和吸收一大批优秀人才,建立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网络体系。广东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的可持续发展,为广东农村经济和农民致富作出贡献。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化经营为手段;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企业运作,带动农民。总体目标:现代农业科技企业发展的新模式;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孵化器;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农业与市场连接的纽带;现代农业科技的辐射源;人才引进培养及技术培训普及的基地;全省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示范样板。存在问题:资金不足;项目规模不大,自动化程度滞后;园区在征地办理有关手续相当繁琐及时间太长,影响建设速度。四、山东寿光农业科技园区山东寿光农业科技园区位于寿光市洛城镇,地势平坦开阔,东南高,西北低,地貌单一,属暖温带沿海平原内陆季风性气候区,气候温和适宜,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热同期。交通便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园区重点是建立健全“三园”、“三区”、“五中心”。三园即由国内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投入实施的蔬菜高新技术创新园、农业博士创业园和外商独资经营的外商投资园。三区即蔬菜标准化试验示范区、蔬菜新品种试验示范区、蔬菜现代化设施实验示范区。五中心即智能化信息管理中心、蔬菜高新技术培训中心、蔬菜高新技术展示交流中心、现代化生物工程种苗中心、蔬菜保鲜加工销售中心。截至目前园区已经投资14000万元,其中各级科技经费投入880万元,寿光市财政投入4000万元,社会融资9140万元,已建成核心区1万亩,示范区7.5万亩,辐射区35万亩。已经装备了1000平方米的现代化组培室,建设了6100平方米的现代化工厂化育苗室、4000个现代化日光温室、6700平方米的展示交流中心。工厂化育苗500万株、12个品种,生产优质蔬菜5000万公斤,总收入12000万元。基本形成集组织培养、工厂化育苗、试验示范、产品加工销售、科技培训等综合功能大的蔬菜高新技术示范园。存在问题:资金不足;现行管理体制未理顺;园区队伍素质不高;市场经营效益不太突出。五、浙江嘉兴农业科技园区嘉兴农业科技园区位于嘉兴市郊,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温暖湿润。地处水网平原,河流纵横、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于多种作物生长,有利于农林牧渔综合发展和适合国内外市场销售的新品种的引进和创新。园区处于上海与杭州、苏州三市中间地带,区内有沪杭铁路、沪杭甬高速公路、乍嘉苏高速公路、320国道、京杭大运河等,水陆交通发达,处于上海、杭州、苏州等大中城市一小时“交通圈”内,农产品可在3小时内外运。具备了发展外向型、城郊型农业以及建设现代化农业科技园区的良好条件。园区布局与功能分二个层次,第一层次,按园区功能分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总规模面积35万亩,其中核心区1.5万亩,示范区6.2万亩,辐射区27.3万亩。第二层次,在核心区块分东进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高新科技孵化园、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带和对外农业招商区。示范、辐射区按各自生产功能和主导农产品布局,分精品蔬菜区、名特瓜果区、优质畜禽区、特种水产区、名特花卉水果区、渔菜共生区、优质粮油区、高产桑茧区和休闲观光农业区。园区主要培育五大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种子种苗业、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农业信息产业、农业休闲观光业。重点发展十大特色农产品:优质瘦肉型猪、湖羊、家禽珍禽、特种水产、精品蔬菜、西甜瓜、名特花果、无公害茭白、优质大米、双低油菜籽等。建立完善五大体系: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农产品质量标准化与质量监控体系、农产品精深加工体系、效益农业发展保障体系。 园区各项建设固定资产投资74150万元,采取多渠道筹措的方法,以政府投入为导向,政府、企业、农民多元化投资,其中政府支持10000万元,市、区二级财政配套资金10000万元,企业投资39150万元,农民自筹15000万元;此外流动资金安排7000万元,计划由企业、农民自筹2000万元,其余5000万元申请当地银行贷款解决。2002年吸纳资金1.01亿元,2002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5.9亿元,比亿元增长15.47%,农村经济总收入117.5亿元,比亿元增长20.84%,农民人均纯收入5441元,比元增长6.5%,恩格尔系数下降到40%左右。存在问题:核心区的运作机制在市场化、企业化管理方面要进一步探索;园区建设的资金投入、税收优惠、人才集聚、项目集聚、土地流转还缺乏配套。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六、黑龙江哈尔滨农业科技园区园区建在哈尔滨市南岗区红旗满族乡,位于哈尔滨市区西南10-17公里。所处地理位置属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区,年平均气温3.5°C、无霜期134天,年降水量540mm,可满足一季作物生长发育需要。园区6万亩耕地,土壤肥沃,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便于机械化耕作、灌溉、排水、规模化轮作和科学化经营管理。区内由京哈、哈双和江南中环三条柏油公路通过,交通方便。园区布局如下:建设核心区示范1万亩,示范区开发5万亩,辐射区带动55万亩,其中哈尔滨10万亩,全省45万亩。核心区又分功能区:农作物集约化种植区3500亩,其中特用玉米1500亩,脱毒马铃薯种薯2000亩;设施园艺高效种植区1000亩,其中现代化智能温室15亩,节能日光温室100亩,塑料大棚200亩;优质畜牧规模化养殖区2000亩,其中高产奶牛核心区1000头,高产奶牛示范群1万头,优质猪存栏1万头,年出栏5万头;生态经济旅游观光区1500亩。“十五”期间总投资15200万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0417万元,科技示范投资3387万元,田间工程投资796万元,科技活动费600万元。资金来源构成,财政投资7600万元,每年1520万元,哈尔滨市、区和企业投资7600万元,每年1520万元。但是资金缺口较大,影响了园区的建设速度。存在问题:资金短缺,创新能力弱。七、河北三河农业科技园区园区位于河北省三河市李旗庄镇,近邻京津,交通方便,有利于发展城郊型农业、建设京津“菜篮子”、“后花园”。建园伊始就制定了“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发展模式,坚持项目成熟一个推广一个的原则。截至目前,累计投资6800万元,现已经引进节水灌溉和微机自动控制、脱毒组培、工厂化育苗繁育、转基因奶牛等12项技术,引进美国红提葡萄、日本水梨、荷兰珍珠茄子、韩国梨及国内无籽西瓜、脱毒甘薯等名优中养新品种100余种,初步建成了先进技术、设施示范和高效栽培基地、高新技术产品孵化基地、林果良繁基地、花木基地、种植试验基地、养殖试验基地等7个示范、推广基地,年可提供优良品种育苗6000万株,畜禽良种50万头(只)。初步形成了以福成养牛集团、明慧养猪集团、天翔养殖产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肉猪、肉牛、奶牛、肥肝鹅养殖产业;以燕赵园林公司为龙头的花卉、苗木产业;以航天繁育草种基地为龙头的牧草、城镇绿化草种植产业和以双龙种植公司为龙头的特种玉米种植产业等四大主导产业,直接带动从事特色种植养殖的农民已达1000多户,户均收入每年增加3000元。八、吉林公主岭农业科技园区园区位于松辽平原腹地的吉林公主岭市,地处世界第二黄金玉米带的核心区。粮食资源丰富,城市功能健全,科技基础雄厚,是中国东北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典型代表。总体布局为:三大功能区、12个示范区。科教贸易区,有国家部委及省重点科研中心和基地14个,2002年承担了省和国家重点科研项目200多项。农业科技贸易城、农业会展中心、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项目已经完成前期准备工作,还与吉林大学联合创办了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新技术示范区,2002年有50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开始试验、示范,其中基因工程、等离子育种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发展区,黄龙玉米有限责任公司、华正牧业集团等企业,按照园区总体规划,已经推出新的产业化项目,吉农公司、春光米业集团、天阳鹿业集团等一批新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正在建设之中。一共运作以产业化为主的高新技术项目51个,已经全面对外招商,审批入区项目16个,计划投资总额5.25亿元,开工项目7个,现已经到位资金1亿元。园区2003年新开工项目有:    1、人参果深加工项目    该项目由公主岭绿色饮品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分二期建设,占地4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总投资7000平方米,总投资3000万元,一期工程1500万元。一期工程为一条生产线,年生产人参果酒150万瓶;人参果冰茶1000万袋。年产值6040万元,利税610万元,安排就业人员180人,还能带动500余户果农走上致富路。于2003年5月开工,8月份投入生产。    “人参果”含有人体所需的营养成份极高,能提高人的机体免疫力,对人体的保健作用是任何果品、果汁、饮用品无法相比拟的。“人参果”种植又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亩产1万斤,是玉米产量的5-6倍,经济收入是玉米的十几倍。    2、洪鹤奶牛养殖示范小区项目    园区高新农业发展局引荐外地客商在园区投资500万元建设洪鹤奶牛养殖示范小区项目,已于4月20日正式开工建设。    项目区位于园区北部,计划养殖规模为200头奶牛,项目总占地面积12.8公顷,其中养殖区面积1.2公顷,饲料基地面积11公顷。养殖区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其中标准化奶牛饲养舍1200平方米,乳品加工车间200平方米,成品及备品仓库建设面积500平方米,其它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奶牛运动场4000平方米,青贮窖12000立方米。    该项目发展模式计划为基地+农户形式,项目建成后可带动周边五个乡镇100余个规模养殖户发展奶牛产业。该项目建成后,年可加工鲜奶2000吨,可现实销售收入400万元,利税120万元。    3、华成包装制品有限责任公司项目    华龙包装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产品是各种规格和样式的纸制品包装箱,该产品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诸多行业和领域的产品包装,由于原材料成本低,产品价格廉,产品销往东北三省,畅销省内各个城市和各种行业。纸制品包装箱可回收和再利用,废品和附料可回收,对环境和各种包装产品无污染和腐蚀等作用,是首选的绿色环保包装制品,市场需求量大,前景可观。公司现有工人15人,高、中级技术和管理人员5人,技术工人10人,公司可生产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格产品上百种。    该项目总投资200万元,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平方米。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可生产包装箱100万只,年产值可达300万元,产品销售收入300万元利税80万元。    4、向华牧业小区项目    该项目由园区科教信息局和计划经济发展局联合引荐并提供服务。由向华村刘兴业、李宏岩等七户农民共同投资兴建;一期投入3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50万元,流动资金150万元;占地面积1.6公顷,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年出栏商品牛1500头,年总产值750万元,利税150万元。    该项目是解决农民养牛“规范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的示范项目。项目建成后由科教信息局提供技术支持。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园区园区位于石河子市北郊北泉镇石河子总场,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炎热,年平均气温6.6°C ,年实际日照时数2782小时,无霜期170天,年降雨量175.1mm,比较适合粮食、棉花、甜菜、瓜果、蔬菜等多种作物生长。园区总面积为675.6公顷,分11个功能区,分别为:组培和生物技术中心30公顷,胚胎移植中心30公顷,作物种苗繁殖基地50公顷,绿化苗木生产基地60公顷,畜牧生产及繁殖区50公顷,设施栽培示范区30公顷,作物新品种种植示范区180公顷,优良绿化树种种植示范区20公顷,农产品储藏加工区20公顷,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展示及农业科普区。定资产投资12250万元,建设期利息186万元,流动资金1136万元。资金来源包括单位自筹、申请国家投资、银行贷款及引进企业投资。经营收入来源主要有技术培训、生态观光收入,园区优质农产品如水果、花卉、蔬菜、种苗、畜禽产品、水产品及农产品加工等。正常年份总收入可达到6480万元。2002年引入了新疆中季公司5万吨番茄加工项目等企业入园,吸收投资突破7710万元,同时园区自筹基建投资240万元。十、甘肃定西农业科技园区园区位于甘肃中南部祖历河支流关川河流域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属典型的北温带半干旱大陆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6.3°C,年平均无霜期141天,年平均降雨量425.1mm,干旱缺水,海拔高,气候冷凉,光照充足,温差较大,水土流失严重。园区外围交通条件好,定临、定渭、巉郭公路穿境而过;312、210国道和陇海铁路纵穿而过。园区总规划面积36万苗,其中核心区1万亩,示范区5万亩、辐射区30万亩。核心区分为高档食用菌、专用马铃薯种薯繁育、草木花卉、名优特新日光温室蔬菜、珍稀动物养殖、名贵中药材、经济林苑等8个小区。园内培育的龙头企业有: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明珠生物工程公司、金泉菌业公司、金城菌业公司,截至目前已经繁育马铃薯原原种1500万粒。食用菌开发已经生产菌袋316万个,实现产值1476万元,同时带动224户农户,建造半地下温室240座,发挥了较好的辐射作用。
由于世界性的中央银行始终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因此国际货币状况是以民族国家为微观基础的分立决策过程,其中少数大国的货币政策及其相互协调则是核心,由此产生了国际货币合作(Intemational Monetary Cooperation)的问题。据称早在19世纪20年代就出现了英格兰银行和德、法、俄等国间的货币合作,而20世纪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健或崩溃均与大国间的国际货币合作状态相关,但有关国际货币合作的研究长期以来却一直处于“蒙尘的珍珠”状态,没有获得与其蕴意相称的地位。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货币合作已经得到来自经济学家和各国政策制定者们的越来越高的重视。早在1978年的波恩峰会上,七国集团就已经达成了一套非常详备的合作方案,使我们不能再对该领域内的重要进展无动于衷。在研究中我们常常将货币政策合作(Policy Cooperation)和货币政策协调(Policy Coodination)交替使用,用以指称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货币决策机构或决策当局之间某种形式的合作关系。对国际货币合作的基础和有效性问题,从来都存在广泛的争议,支持者麦金农和威廉姆森宣称,目前国际货币体系中无节制的汇率浮动对国内宏观经济管理和物价稳定非常不利,而一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恰恰是宏观经济和通货的稳定,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并不是目标本身而仅仅是达成目标的手段,对开放经济体而言,有效的国际货币合作值得优先追求。而反对者则阵容更强大,国内稳定是汇率稳定的前提条件已根深蒂固,哈伯勒等则将支持者的论点反转过来,声称应该优先考虑国内的货币稳定,唯其如此这些国家才有能力遵循一种更稳定和更富有预见性的汇率政策,进行国际货币合作才有起码的基础。至今,如何形成有效的国际货币合作机制,并防范其向逆效合作滑落仍是国际经济学有待探索的前治理论。   一、国际货币台作的原因:市场溢出和政策溢出  如果我们承认全球化导致各国在货币经济领域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日益加深,那么一国资本市场的异常波动就可能影响和波及国际资本市场,而国际资本市场危机也可能无法充分隔疫而困扰国内资本市场,这通常被称为市场的“溢出”和“溢入”(Market SPill-over)。一国货币政策也既可能传递到也可能受制于它国的货币政策,这通常被称为政策的溢出和溢入(Policy Spill-over)。显然市场或政策溢出及相关命题都仅对开放经济体才有意义。鉴于对全球资本市场和对国际货币体系的管辖权的归属模糊不清,人们试图通过国际货币合作来降低上述溢出效应。  基于“货币政策溢出”的国际货币合作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库珀等。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导致只有小型开放经济才可以基本不考虑政策的溢出效应,而大国在制订货币金融政策时,就不能不事先考虑相互间的政策溢出并进行政策协调。一般认为,政策溢出效应主要通过贸易渠道和资本流动渠道传递。以贸易渠道为例,一国紧缩性货币政策可能导致进口需求的下降,而其政策溢出则给予其主要贸易伙伴一个外源性需求紧缩;以资本流动渠道为例,一国紧缩性货币政策意味着本币利率上升,而政策溢出则导致向这个国家的资本流动,他国因资本外流而有意外紧缩。库珀的大致结论是:在开放经济下如果不考虑货币合作,则一国政策效能将大为削弱。此后库里,列文和维达里斯等(1987)研究了近年浮动汇率制发展历程后指出,各国力图确保它们宏观政策的独立性可能对世界经济具有破坏性,溢出效应的存在说明各国可以通过国际货币合作来分享合作体系带来福利增进。富兰克尔的基本思路是:所谓政策溢出,是指在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时,一国的政策行为将影响别国的福利函数,而它国的政策行为同样将影响本国福利函数的达成,因此各国彼此割裂和相互冲突的货币政策是不可取的,必须通过货币合作降低整体福利损失,富兰克尔尤其主张以建立起较大的货币区(Currency Bloc)来作为国际货币合作的手段。   基于“资本市场溢出”的国际货币合作理论的代表人物归功于蒙代尔,他分别讨论了在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下,资本流动带来的溢出效应,以及一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搭配问题。目前基于市场溢出的货币政策合作大致有以下几种思路:一是主张国际货币合作可以降低市场和汇率的不确定性,即浮动汇率制在确保了各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同时,并不能完全隔疫资本市场的溢出效应,其频繁波动反过来将削弱各国货币政策的效能,各国让渡部分货币主权进行合作可以降低外汇市场和汇率的不确定性,并最终使货币合作参与者受益;二是主张国际货币合作应该有恰当的水平和方式。S.汉和C.瑞因哈特等认为,估计在1992年时,1.7个百分点的利率差才会因溢出效应而引起货币市场间的波动,而现在0.7个百分点的利率差即可达到类似效果,甚至股票市场等其它资本市场的溢出效应也在增加,因此各国必须在会计准则、银行监管、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国际货币合作。可见,各国产生在货币领域进行合作的初衷,就在于通过货币合作降低政策或市场的溢出效应,并改善本国货币政策的效能及资本市场的稳健性。  二、国际货币合作的霸权稳定论  基于霸权稳定结构的货币合作理论的始作佣者可能是金德尔伯格(P.C.Kindleberger),霸权稳定论(Hegemonic Stability Theory)并非由金氏提出,而是另一位学者克欧亨尼(R.Keohane)提出的,但金德尔伯格首先将其运用到国际货币合作领域。在其《世界性经济萧条》一书中,金氏认为在国际货币领域需要一个霸主以杜绝政策或市场溢出效应,霸主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充当发行世界货币和充当全球最后贷款人角色,也应为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发挥作用。但除了霸主和附从者之间以霸权稳定结构维持国际货币秩序之外,金氏甚至否认其他形式的国际货币合作的有效性。1973年正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际,但金德尔伯格仍然坚称霸权稳定结构是唯一途径,实在具有讽刺意义。此后,克拉斯纳(S.Krasner)和吉尔芬(R.Gilpin)等对霸权稳定论进行了发展。一般来说,霸权稳定结构必须满足下列条件:1、关键国具有足够的经济规模,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居于主导地位;2、他国相对于关键国地位的明显逊色和对关键国地位的不言自明的普遍默示;3、体系创立伊始关键国通货稳定,且附从国认为其自身货币政策相对于关键国货币政策的从属性和被动性未对自身利益构成威胁;4、霸权体系内的成员存在一定水平的经济发展趋同性。而霸权合作体系则具有一下特点:1、霸权体系的货币合作体现为霸主决定霸权体系的货币政策,其他附从国认同和接受,一旦默示的接受性受到怀疑,霸权结构就从稳定向非稳蜕变;2、霸权体系的货币合作通过制度予以维持和协调;3、霸权必须能够产生类似“公共产品”的收益以抵补附从国牺牲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成本,当霸权稳定结构的合作收益趋于枯竭时,该体系就将崩溃。金德尔伯格等提出的霸权稳定结构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克欧亨尼随后提出了后霸权合作论。最早运用霸权稳定结构一词的克欧亨尼在其《霸权衰落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倾轧》中指出:“霸权性合作并不构成唯一可能的合作方式”,“霸权后合作也是可能的”,他指出后霸权稳定结构(Post-HegemonicStability Theory)的特征是:1、从逻辑上看,霸权不是寡头合作体系中出现货币合作的必要条件,而后霸权体系则是大国间的寡头合作博弈过程,大国间“可以自己提供集体利益”;2、不管是否属于霸权性质,国际体系所依赖的是共同的或互补的利益关系,频繁的政策和市场溢出将促使货币合作的规模和程度更深更广,尽管着重寡头合作的信誉是可质疑的;3、霸权体制本身具有惯性,霸权的衰落并不意味着合作体系的消亡,但体系中霸主将受到寡头的挑战,从而导致霸权稳定结构向后霸权合作体系渐变。此后库纳(R.Copper)、艾治格林(B.Eichengreen)等一起发展了后霸权合作理论。他们将国家分为两类,一类是小型开放经济体,对于它们,其参与国际货币合作的可能选择只有两种对角选择(Two Corner Solu-tions),要么保持彻底的浮动汇率制度,要么通过钉住单一货币或货币局制度(CurrencyBoard System)固定其汇率。这也被形象地比喻为“暴风雨中的风叶”理论,一个国家的汇率安排就好象风叶一样,在金融全球化的暴风雨中,除了将风叶和风车完全脱钩,让风叶随风而转之外,就只有把风叶和风车完全固定,让风叶和风车静止不动。另一类是大国经济,对于它们,没有一国在货币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国际货币事务必须通过合作来解决。这潜在地反映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此方面典型的例子是西方七国集团的政策合作体系。   从全球角度观察,霸权和后霸权的货币合作模型可以用以下模型概括。如假定全球由n国组成,且各国均有自己的货币和中央银行,并通过固定彼此之间的汇率建立货币体系,假定第n国的货币汇率为1,用Si表示i国货币相对于第n国货币的汇率,△Fi是i国用本币表示的外汇储备变动,由于全球国际收支差额必为零,则有:S1△F1+S2△F2十S3△F3+……Sn-1△Fn-1十△Fn=0。为了维持该系统的相容性,第n国必须既不为其国际收支变动△Fn规定独立的目标,也不应干预市场,以试图确定S1、S2、S3、Sn-1中的任何一个汇率,结果第n国的唯一选择,就是采取“有益疏忽”政策,把△Fn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残差”来决定。因此包含n国成员为了维持汇率和系统的相容性,其可能的路径只有三种:第一种是后霸权合作体系。在n-1国选择其对于第n种货币的汇率并自主国际收支时,第n国必须成为和体系中其他寡头采取合作姿态的“无为的霸主”,放弃其国际收支和汇率政策的自主性;或者相反,第n国执行独立的货币政策,而其余n-1因为维持对n国货币的稳定,它介1的国际收支和本币供给被动地由n国的货币政策所决定,n国成为要求其余附从国服从霸主的“稳定的霸主”。第二种是霸权稳定结构,即在S1、S2、S3,Sn-1、Sn等被货币同盟所确定时,为维持系统相容,各国必须建立区域内的中央银行,并授权它以统一的货币政策保证S1△F1+S2△F2十S3△F3+……Sn-1△Fn-1十△Fn=0的条件;或者至少在货币政策、汇率和国际收支方面进行非常密切的政策协调,这正是欧盟的德洛尔解法(Delors’S Approach)。第三种,为n国引入第n+1个约束变量,即“外部驻锚”(External Archor),这样n-1个汇率和外部驻锚的价格是外生的,第n种货币供给才可能成为内生,系统方才具有相容性。但既然全球是n国组成的,故已不可能引入第n+1个约束变量,这种解法只有在n国是趋于货币同盟而不是全球货币联盟时才可能存在。   三、国际货币台作的博弈分析论  在国际货币合作分析中引入博弈论工具的代表人物是滨田宏一(Y.Hamada)等。从广义上讲,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在货币领域的表现,指“各国充分考虑国际经济联系,有意以互利的方式调整各自经济政策”的过程,而国际货币合作则是政策协调在货币领域的表现,这一过程在协调范围上有较大的可伸缩性,滨田定一(Y.Hamada,1985)用博弈论直观地说明了两国条件下的政策协调过程。下图中,横轴代表国1的政策工具I1;,越右表示国1相对货币政策越为宽松的财政政策;竖轴代表国2的政策工具I2,越上表示国2相对货币政策越为宽松的财政政策。{U*}是国1的具有同等福利程度的无差异曲线的集合,即在每一条无差异曲线U*1;上各点的福利是相同的,但距离最佳福利点B*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表示的福利程度越低,即U*i+1<u*i;类似地,{U^i}表示国2具有同等福利点程度的无差异曲线的集合,B^表示国2的最佳福利点,并且在图中依然有U^i+1<U^;成立。由图可知,滨田宏一分析的依据是相对于一定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越宽松的国家越能获益。  如果不存在政策溢出效应,则各国的无差异曲线可能是直线。在图中,国1的无差异曲线(包括最佳福利点)表现为一系列垂线,而国2的无差异曲线(同样也包括最佳福利点)表现为一系列水平线。这意味着两国自己的政策不会造成对对方的影响,即每一国最优政策的选择是独立于别国最优政策的,各国不必考虑对方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就能够制定自己的政策以达到最优福利安排。此时各国没有必要展开国际货币合作。但现实中无政策溢出几乎是不可想象的,经济全球化程度越深,一国政策对别国福利的影响更加显著,表现在图上则是使两国原本为直线的无差异曲线变为围绕各自最佳福利点的椭圆形曲线。此时只有使两国无差异曲线相切的货币政策才是有效的,在切点上的政策实现了帕累托最优。因为此时一国福利的改进必须以牺牲另一国福利为代价,这些切点构成的曲线如图所示就是连接两国最佳福利点的契约线B*B^。契约线上的点所代表的政策是国1国2协调的结果。故从博养论角度看,各国必须进行货币合作。   问题是,如果各国拒绝合作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先以国1为分析对象。如果缺乏合作,则对国1而言,国2的政策就是一个既定的函数,其造成的福利结果表现为一条条水平的无差异曲线U^i,由于政策的外部性的客观存在,国1的无差异曲线呈椭圆形曲线。所以,对每一个U^i,国1必须选择一种政策,使得自己的无差异曲线U*i;与水平线U^i相切,切点组成的轨迹构成直线R*,这就是不合作时国1的对策函数。类似地,对国2来说,国1的无差异曲线U*i为一组垂直线,国2为使本国福利最大化必使自己的政策所决定的无差异曲线在与U*i有接触的前提下尽量接近本国的福利最佳点,也即是取与每条垂直的U*i相切的U^i,切点构成的直线R^就是不合作时国2的对策函数。博弈的最终结果是使两国福利的取值在各自反映函数R*和地的交点N上达到稳定。N点是一个稳定的纳什均衡点(Nash Point)。从图一上我们看到,这一点所对应的政策是无效率的,它代表的福利比契约线上进行适当的国际货币合作所对应的任意一点都更远离帕累托最优状态。这说明,在存在政策溢出的前提下,进行国际货币合作将有助于改进参加协调国的福利。四、国际货币合作的两难:有效合作和逆效合作  除了霸权和后霸权货币合作理论、货币合作的博弈理论之外,还存在其他一些国际货币合作的理论流派,但国际货币合作并不总是有效的,有时反而是无效甚至逆效的。所谓有效的货币合作(Productive Cooperation),是指成员们通过规则协调或随机协调来参与货币合作时,货币合作的福利产出不仅可以抵销各国所付出的货币政策独立性部分丧失的成本,还可以完全或部分抵销政策和市场溢出带来的损失;所谓逆效的货币合作(Counter-ProductiveCooPeration),是指随着国际经济格局和货币秩序的变迁,货币合作的福利产出逐步下降,当下降到不足以抵补各国所付出的货币政策独立性部分丧失的成本时,货币合作就成为逆效的,此时各国参与货币合作不仅没有降低市场和政策的溢出性,反而还付出了货币政策独立性受损的代价,结果合作不如不合作,原有国际货币合作的制度安排或随机安排在惯性消失后崩溃。人们就不得不经常对货币合作作出评估,以判定其是有效的或逆效的。  基于成本收益法来判定货币合作属于有效或逆效的代表人物是的欧迪兹(G.Oudiz)、J萨克斯(J.Sachs)和罗高天(K.Rogoff)等人。对国际货币合作可能带来的收益并不表示乐观。其开创性研究表明,年间,美日德三大国从完全和充分的货币与财政政策协调中的获益还不到GDP的1.5%。这样的结果显然并不能令政策协调的支持者满意。而罗高夫则指出如果政府在货币合作过程中放松了对通货膨胀型货币扩张的约束,那么国际货币合作不仅不能改进福利反而可能使参与国福利降低。在此基础上,列文(P.Levine)&居里(D.Currie 1987)通过使用OECD互连模型的两集团简化版本研究了无信誉政策的不稳定性,指出不讲信誉的政策容易导致过度通货膨胀,从而使福利呈现不升反降的趋势。   基于博弈论来判定货币合作属于有效或逆效的代表人物有滨田宏一和克莱恩(B.Klein)和莱福勒(F.Leffler)等。从博弈论角度观察,货币合作成为逆效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搭便车行为。为防止政策溢出,各国采取合作可能改善各国的福利函数,但是货币合作是有成本的,如果合作体系本身缺乏制度化的监督机制,那么合作带来的福利增进就成为类似公共物品的东西,那么货币合作将可能因搭便车行为缺乏制约而失败,即合作为逆效合作。二是国际货币合作的持续性和可置信度问题。由于政府间的货币合作往往时分时合,矛盾重重,因此私人部门对其可持续性持怀疑态度,这在对汇率的联合干预方面尤其突出。  基于博弈论来探索防范有效货币合作向逆效合作蜕变的研究也富有成果,其代表人物是凯德兰(F.Kydland)和普里斯克特(E.Prescott)等。凯德兰和普里斯克特等在早期研究中指出,如果政策协调是在多国之间进行的,那么违约国会认为其余众多的非违约国不会因为一个成员的违约就放弃共同政策。解决违约问题可以用“有效吓阻”的方法。此外豪萨姆(G.Holtham)等(1987)认为可以用排除“不牢固”货币合作规则的方法来提高合作的有效性。而高斯(A.Ghosh)和梅森(P.Masson,1988)的研究表明如果政府在设计货币合作政策时充分考虑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那么合作的有效性可能会有显著的提高。 本文来自飞迪论文网   综上所述,从短期看,由于无信誉政策的存在。货币合作很可能是无效率的。从长期看,重复博弈消除了各国“机会主义”动机,合理的惩罚措施是保持有效合作的重要因素。从理论上讲,惩罚程度应满足以下条件:假设参与货币合作的各国违约仅不受惩罚的概率为q,因违约而可获得的预期收益为A,对违约的惩罚而导致的福利损失为B,则B应满足B ×(1一q)-A×q=s&0。且有s越大则发生违约行为的可能性越小。那么,是不是S越大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认为,s与协调成本有正相关的关系,随s的增大,货币合作的成本亦有增大的趋势并增加合作趋向逆效的潜在危险。如果用U表示合作可能带来的收益,P代表对此合作的预期收益率,C(S)与s呈正相关的合作成本,则S应当满足以下公式:[C(a)]/C(s)=p→C(a)=U/(1+P)。这样我们才有充足的理由相信:进行国际货币合作,较之回避国际货币合作,是更积极和理性的态度。
夫妻之间的传统思维是夫妻尊卑有序,妻子要服从丈夫。夫妻和睦既有夫妻共度危难、相互理解,也有夫妻相互帮助。而因关系紧张,丈夫抛弃妻子,夫妻相互厮杀的现象则显示了夫妻间的不和谐,复杂的夫妻关系是汉代社会生活的反映。   关键词:汉代;夫妻关系;抛弃    众所周知,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社会秩序开始逐步走向规范化。夫妻关系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在汉代呈现出复杂的现象,既有夫妻恩爱、夫唱妇随的典型事例,也有夫妻反目成仇,甚至相互杀戮的事实。多样的夫妻关系折射出了汉代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一、夫妻关系的理念   在汉代人的视野中,对夫妻关系的看法与先秦以来儒家的观点没有大的区别,即强调夫妻之间尊卑有序。司马迁在《史记》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的序言中说:“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礼之用,唯婚姻为兢兢。夫乐调而四时和,阴阳之变,万物之统也。可不慎与?” 他将夫妻关系提到人伦道德维护的高度去看待,同时指出:“妃匹之爱,君不能得之于臣,父不能得之于子,况卑下乎。”即夫妻亲情是亘古不变的,即使位居“君”、“父”之尊,也不能夺其所爱。因而他在言及撰著《史记》目的时说:“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1](《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故而张守节《史记正义·论史例》称司马迁作《史记》“并采六家杂说以成一史,备论君臣、父子、夫妻、长幼之序。”公孙弘在上汉武帝的奏章中也说“天下之通道五”,有“君臣,父子,兄弟,夫妇,长幼之序”,[1](《史记》卷一百一十二《平津侯主父列传》)可见夫妻关系作为社会上五种重要关系之一,其有序化的格局对社会的安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汉代的统治者在所下的诏书中,多次表达了借助夫妻关系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因为夫妻关系的稳定不仅对于家庭而且对于社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孝文帝元年十二月,针对沿用秦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的连坐法,在与诸官员商讨后,“除收帑诸相坐律令”,使夫妻间不再因一方犯法而株连另一方。[1](《史记》卷十《孝文本纪》)汉宣帝在地节四年夏五月,诏曰:“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虽有患祸,犹蒙死而存之。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岂能违之哉。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2](《汉书》卷八《宣帝纪》)对于夫妻之间因为相互包庇罪行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汉宣帝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予以更多的关注。即在照顾妻子隐匿丈夫而不治罪的同时,对于丈夫隐匿妻子犯罪也要经过报告才能处理。建始三年谷永在上汉成帝书中表明了“夫妻之际,王事纲纪,安危之机,圣王所致慎也”的观点。[2](《汉书》卷八十五《谷永传》)建平二年,汉哀帝因为其母亲丁太后死,为了将其父母葬在同一个陵园中,在所下的诏书中有“朕闻夫妇一体”之说,说明在他的心目中有夫妇同心相附的观念。[2](《汉书》卷十一《哀帝纪》)汉平帝元始四年也有“盖夫妇正则父子亲,人伦定矣”的诏书,[2](《汉书》卷十二《平帝纪》)反映了平帝对夫妇关系重要性的认识,即夫妻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封建士大夫也多次论述了夫妻关系对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汉景帝时,淮南王刘安欲乘吴王叛乱之际起兵,其谋臣伍被就指出:“被窃观朝廷之政,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长幼之序,皆得其理,上之举错遵古之道,风俗纪纲未有所缺也。”[1](《史记》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传》)反对起兵,可以看出社会秩序的稳定是伍被感到不适合起兵的重要原因,这也是“七国之乱”时,汉朝廷取得胜利的关键。班固在《汉书》卷二十二《礼乐志》开篇也表明了这样的思想,“人性有男女之情,妒忌之别,为制婚姻之礼。……故婚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说明了婚姻是建立和维系夫妻关系的重要渠道。他还认为“天地合精,夫妇判合”,[2](《汉书》卷二十五下《郊祀志下》)“夫妇,生化之本。本伤则末夭。”[2](《汉书》卷二十七上《五行志上》)京房《易传》认为“夫妇不严”就发生猪狗相交。京房《易传》还将“蜺,日旁气也”引申到夫妻关系方面,认为“妻不壹顺,黑蜺四背,又白蜺双出日中。妻以贵高夫,兹谓擅阳,蜺四方,日光不阳,解而温。”“女不变始,兹谓乘夫”,“妻不顺正,兹谓擅阳,蜺中窥贯而外专。夫妻不严兹谓媟,妇人擅国兹谓顷,适不答兹谓不次,蜺直在左,蜺交在右。取于不专,兹谓危嗣,蜺抱日两未及。君淫外兹谓亡,蜺气左日交于外。取不达兹谓不知,蜺白夺明而大温,温而雨。”[2](《汉书》卷二十七下之上《五行志下之上》)京房将夫妻关系分为妻子不顺从丈夫、妻子凌驾于丈夫之上、夫妻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界限等几种情况。虽然说京房将夫妻关系与自然现象联系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但他所描述的现象则表明了他对夫妻关系中不符合封建礼教现象的态度,即妻子应当顺从丈夫、夫妻间应当有严格的等级界限。这从当时皇后、王后的封号也可以得到说明,汉哀帝即位后,“上祖母傅太后与丁太后皆在国邸,自以定陶共王为称”。当有人根据历史上的惯例提出“宜立定陶共王后为皇太后”时,最终为汉哀帝所采纳,而师丹出于维护封建等级制的目的,认为“今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以定陶共为号者,母从子妻从夫之义也”,予以反对,也因此得罪了哀帝。[2](《汉书》卷八十六《师丹传》)说明在封建文人的心目中,妻子应当顺从丈夫。   封建士大夫关于夫妻关系的理论化概括,对当时人们的价值理念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贾谊《新书》卷六《礼》云:“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之至也。君仁则不厉,臣忠则不贰,父慈则教,子孝则协,兄爱则友,弟敬则顺。夫和则义,妻柔则正,姑慈则从,妇听则婉,礼之质也。”贾谊将夫妻的行为准则与其他家庭成员中的关系并列看待,说明他充分认识到夫妻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性。从董仲舒开始,伴随着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妻子的地位更为低下。董仲舒说:“循三纲五纪,通八端之理,忠信而博爱,敦厚而好礼,乃可谓善,此圣人之善也。”《白虎通》:“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六纪者,谓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也。故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董仲舒进一步强调“丈夫虽贱皆为阳,妇人虽贵皆为阴”,[3](《春秋繁露》卷十《阳尊阴卑第四十三》)这就将夫妻之间的位置永远地固定下来,他还说:“凡物必有合;合必有上,必有下”,夫妻之间,“妻者,夫之合”,“物莫无合,而合各相阴阳。阳兼于阴,阴兼于阳,夫兼于妻,妻兼于夫”,“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夫为阳,妻为阴”。[3](《春秋繁露》卷十二《基义第五十三》)“男女之法,法阴与阳”,“天地之阴阳当男女,人之男女当阴阳,阴阳亦可以谓男女,男女亦可以谓阴阳。”[3](《春秋繁露》卷十六《循天之道第七十七》)为了规范夫妇关系,他认为官员应当“君之官,循宫室之制,谨夫妇之别”。[3](《春秋繁露》卷十三《五行顺逆第六十》)董仲舒的思想因为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的推行,更加深入人心。到了东汉章帝时期的白虎观会议更将女性在夫妻关系中的地位彻底定了下来。   汉宣帝时,王吉指出:“夫妇,人伦大纲,夭寿之萌也。……汉家列侯尚公主,诸侯则国人承翁主,使男事女,夫诎于妇,逆阴阳之位,故多女乱。”[2](《汉书》卷七十二《王吉传》)王吉对当时与公主、翁主结婚的男性地位较低的状况深为不满,并认为这是社会上多内乱的原因。汉末,荀爽也认为“臣闻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礼义。礼义备,则人知所厝矣。夫妇人伦之始,王化之端,……今汉承秦法,设尚主之仪,以妻制夫,以卑临尊,违乾坤之道,失阳唱之义。”[4](《后汉书》卷六十二《荀淑传附子爽传》)可见封建士大夫对于特殊群体婚姻中男女倒位的不满。   东汉班昭的《女诫》,对于女性的行为作了更为严格的规范,在《卑弱第一》中她指出了妻子应当“正色端操,以事夫主”。在《夫妇第二》中她首先论述了夫妻关系的重要性,认为“夫妇之道”是“天地之弘义,人伦之大节也。”所以对于夫妻关系“不可不重也”。在处理夫妻关系时,她还提出了几个具体的注意事项;“夫不贤,则无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谁知道这部番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