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车拿导弹要怎样怎么才能坐着拿钱打到这样的伤害

导弹战车如何保持“健康体魄”(图)_网易新闻
导弹战车如何保持“健康体魄”(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09年国庆受阅的核导弹方队 CFP供图  每次阅兵盛典,巨型导弹方阵总是世人瞩目。在阅兵训练场上,导弹方阵有这样一群幕后英雄,他们与受阅官兵一样,每天挥汗如雨。但阅兵那天他们不能与战友、与导弹战车同行,将以别样的方式通过天安门。综合新华社
  每辆战车都有“专职医生”
  日落西山,又一天紧张的阅兵训练结束了。当受阅官兵开始休息,为第二天训练养精蓄锐,正是另一群官兵最忙碌的时刻。他们就是方队负责装备保障的修理工,职责是当好导弹战车的“保健医生”。
  想当个称职的导弹战车“保健医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方队修理技术专家王付林介绍,这些修理工大都有10年以上的“临床”经验,人人经受过大项任务的锤炼。
  这些修理工每天早晚和开训前,都要对照状态检查表,对战车各个部件运行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他们人人都有绝招。修理工常亮总结了“望闻问切”保养法,通过眼观察、闻气味、问司机、用手摸,就可判断战车状况。修理工何磊总结“标记检查法”,所有螺丝只要有松动,一眼就可以看出,节省了95%的紧固时间。
  采访时,恰逢第二炮兵某导弹方队集中对装备维护保养,只见10多名修理工正躺在修理专用躺板上,逐个点位对底盘进行扫描。底盘情况、隐蔽部位、各传动件润滑情况等,每个细节都不放过。
  方队领队介绍说,他们要定期对导弹车所有系统、上千个部位,全部一一进行检车,相当于给导弹战车做一次全身“CT”扫描。
  在一辆战车下,戴着头灯、满手油污的修理工袁道明,正在检查车辆底盘情况。
  “只有看到、摸到,心里面才能放心。”这个有着丰富经验的特装车修理专家介绍说,结合阅兵训练实践,他们先后梳理出9类88个需要特别关注的节点问题,并一一写进技术检查标准。
  “虽然每天很辛苦,但是必须确保‘零故障、零抛锚’,让我们的导弹战车以最佳状态通过天安门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袁道明说。
  守护导弹,他们吃住在库房
  每天早晨,当看着一辆辆导弹战车驶离库房,奔向阅兵场,站在一旁的四级军士长苗向辉总是一脸笑容。包括他在内的一群库管兵,是今年阅兵部队中专门守护“大国长剑”的人。
  苗向辉所在方队装备的是某新型战略导弹。为确保这些“国宝”的绝对安全,阅兵训练基地专门为它建造了库房。负责守护导弹的库管兵,就吃住在这里,整天和导弹相伴。
  导弹车倾巢而出,巨大的库房顿时空荡荡的,苗向辉和战友们也忙开了。从技术安全检查到备品备件清点,从站岗值勤到日常卫生维护,每人都兼职多个岗位。
  每天定时检查库房温湿度等指标,是苗向辉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他要对温湿度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变化趋势进行预判,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虽然去不了天安门,甚至连阅兵训练场都很少有机会去看一眼,但苗向辉还是觉得很幸福:“毫发无伤的导弹就是我的眼,它会代我通过天安门。”
本文来源:现代快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最强战车被中国拿到:俄丢国宝级技术
最强战车被中国拿到:俄丢国宝级技术
图片为俄罗斯战略火箭部队的 " 白杨 "M 型洲际导弹运载车辆—— MAZ79221,它是世界上最伟大也是最出名的超级轮式重型整体式越野运输车。据悉,车长 18 米的 MAZ79221 的前后各 8 轮动力转向,底盘系统能适应各种路面环境整车可在最低零下 40 度、最高 50 度的恶劣环境中工作。由于全车使用 8 轴 16 轮全轮驱动,独立悬挂,这意味着这个大家伙具有在崎岖路面上出色的 " 贴地 " 越野能力也就是说,该车可以运载 60 吨重的战略导弹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草原上以 40 公里每小时的速度狂奔。西方媒体形容这种由白俄罗斯明斯克轮式牵引车厂生产的 " 史前怪兽 " 根本不是一辆汽车,而是一艘在地球末日才会派上用场的 " 诺亚方舟 "。" 面对它,丰田的 SUV" 陆地巡洋舰 " 必须知情识趣的将这个称号拱手相让日本人可怜的重工将自惭形秽,他们会感到自己的见识就如同自己的身高一样微不足道。" 这些车辆的整体结构、可能多达几十个车轮、以及独立悬挂外加差速控制系统决定了,他们在任何恶劣路面都不会被陷住图片为明斯克工厂生产的民用超级载重车辆。强大而充沛的动力让该车只要还有一对轮胎保持了抓地力,他们就能从沼泽般的烂泥坑中一跃而过。军事专家雷泽先生告诉记者,超大型多轴重型载重越野车技术目前世界上,只有中、俄、白俄和美国掌握,由于需要解决极为复杂的多轴系传动系统和超大型动力装置问题,没有几个国家能够生产所以多轴重型载重越野车一直以来都被苏联和今天的白俄罗斯和俄罗斯作为战略物资严格限制,中国在上世纪 70 年代通过特殊渠道,获得一辆 " 飞毛腿 "-B 短程导弹 MAZ 系列发射车。并随后开始测绘仿制明斯克工厂生产 MAZ 系列载重车但更加大型的车辆技术由于难度太大,中方始终难以攻克并掌握,这也就是为何东风 -21 和东风 -31 导弹在初期都使用普通越野车牵引运输的原因。上世纪 90 年代初,苏联解体,明斯克机械厂连同前苏联一系列军事工业资产被新独立的白俄罗斯所掌握,为了防止中方获得该车辆技术,美国和俄罗斯甚至联手控制明斯克机械厂生产的 MAZ 车出口中国。俄媒体称,白俄罗斯在国家成立之后经济衰败,俄罗斯又在经济上没给明斯克公司带来实惠,正所谓 " 有钱能使鬼推磨 ",中国公司通过邀请技术工人和专家讲课,建立联合生产企业等各种手段掌握了 MAZ 载重车的关键技术包括整体式焊接结构车架、油气弹簧独立悬架、多轴分组转向、多桥驱动和动力分配设计原理在内的全部技术都被中国人打包带走,这就样,苏联最伟大的 " 工业奇迹 " 和国宝就这样被中国 " 蚂蚁搬家式 " 的手段拿到了手。俄罗斯媒体称,时至今日,中国已经有三家企业可以生产运载能力达到 60 至 120 吨的超重型运载越野车辆,例如航天科工集团下属三江万山特种车辆有限公司,研制的 WS-2900 系列 8 轴特种车辆。2012 年,朝鲜在阅兵首次公开了 KN-08 中远程导弹震惊了整个世界,它的运载车辆就是朝鲜假借运输木材的理由向中国进口的。此外,东风 -41 导弹发射车的研制单位是航天科技集团一院 15 所和泰安特车公司。据悉,这种底盘型号为 HTF5980,包括 HTF5980A 和 HTF5980B,可能分别是发射车和运输车。不过,军事专家雷泽认为,这种说法有点以偏概全,中国生产的 HTF5980 系列车辆明显要强于 MAZ79221,它的底盘更低,性能更加优秀。图片为俄罗斯新一代陆基机动洲际导弹—— " 亚尔斯 " 洲际导弹,它被称为俄罗斯 " 最后的尊严 ",我们可以从上面两张图中看到很多不同,首先," 亚尔斯 " 洲际导弹发射筒的直径没有东风 -41 导弹大,东风 -41 导弹显然在几何尺寸上要大于 " 亚尔斯 " 洲际导弹其次," 亚尔斯 " 洲际导弹的发射车底盘很高,而东风 -41 导弹的发射车底盘明显很低,一般来说高底盘若快速行驶," 背负 " 的导弹重心不稳,很容易翻车,俄军曾多次发生这样的事故是有原因的,对于造价昂贵的战略核导弹来说,还没有发射就自己作死了,实在太可惜。为什么中俄发射车如此不同呢?这与两国的地理环境和保存导弹生存率的思路不同有关。俄军 " 亚尔斯 " 洲际导弹的高底盘是为了在俄西伯利亚广袤的针叶林区进行越野机动的特殊设计,由于俄罗斯道路条件很差,并没有像中国那样发达的等级公路和战备公路网,也没有可以将导弹部署在山区的地理条件所以选择高底盘强越野性这种很危险的设计也是妥协之选,我国东风 -41 导弹未来将部署在甘肃天水山区、河南太行山区和陕西秦岭地区的大型隧道洞库体系中去,这些山区不可能进行越野机动,但需要导弹在高速公路和等级路面上保持较快的机动能力从已有的照片看,东风 -41 导弹的发射车是泰安特车公司的 16X16 驱动的重型越野车,据外国媒体称,这类底盘的最大总质量为 115 至 125 吨,如果按照发射车底盘本身重量达 50 吨,那么它的载重可能为 65 至 70 吨之间,再刨除伺服系统、发射筒等的重量,东风 -41 导弹的重量应该在 60 至 65 吨之间。当然,在公路机动导弹当中,60 多吨的重量仍然算得上是出类拔萃。相比之下,俄罗斯最重的 " 亚尔斯 " 导弹起飞重量不超过 50 吨。中国另一种公路机动洲际导弹东风 -31 的发射重量也只有 40 吨左右 ,,相比之下,美国现役主力洲际导弹 " 民兵 3" 重量不超过 40 吨,但采用发射井发射而美国曾研制的公路机动洲际导弹 " 侏儒 " 重量仅 13.6 吨。大的发射重量意味着更大的射程和更多的弹头,这些已经足够传递很多信息给一些国家了。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以便在移动设备上查看
大家都在看导弹战车每晚都要“做保健”
修理工个个有绝活,保证阅兵时“零故障,零抛锚”
日  来源:
  每次阅兵盛典,巨型导弹方阵总是世人瞩目。然而,导弹战车技术含量高,系统复杂,涉及多专业、多系统,它是如何确保“健康体魄”的?记者日前走进第二炮兵装备方队,聆听官兵们做好阅兵装备保障工作的故事。配有专职“保健医生”  在第二炮兵装备方队车场,随着所有导弹战车全部“归巢”,受阅官兵开始休息时,另一群官兵开始了最忙碌的时刻。他们就是方队负责装备保障的修理工,职责是当好导弹战车的“保健医生”。  想当个称职的导弹战车“保健医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方队修理技术专家王付林介绍,这些修理工大都有10年以上的“临床”经验,人人经受过大项任务的锤炼。  这些修理工每天早晚和开训前,都要对照状态检查表,对战车各个部件运行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他们人人都有绝招。修理工常亮总结了“望闻问切”保养法,通过眼观察、闻气味、问司机、用手摸,就可判断战车状况。修理工何磊总结“标记检查法”,所有螺丝只要有松动,一眼就可以看出,节省了95%的紧固时间。车车建有“健康档案”  “经检查某器件密封不好,已对其进行处置……”“气室弹簧压力不够,进行更换……”第二炮兵某导弹方队的每辆导弹战车里,都有一本“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战车的每次动用、使用性能。从故障现象到原因分析,从排除方法到预防措施,这里都进行了详细的阐释,让人一目了然。  方队长朱良光介绍:“这型武器装备列装以来,历年实弹发射、导弹转运过程中,同型号导弹车发生的每个故障和隐患都记录在案。”这本被官兵称为装备“健康档案”的登记本,是方队杜绝装备“亚健康”状态,确保零故障、零隐患、不抛锚的一项重要措施。  每天训练结束、每次装备维护,驾驶员和修理工都要联合对导弹战车运行情况,以及各部件健康程度进行检查,并详细记录在“健康档案”上。  “这些历史故障库,也为以后这些装备走上发射训练场提供了参照。”朱良光说。定期做“CT”查体  采访时,恰逢第二炮兵某导弹方队集中对装备维护保养,十多名修理工正躺在修理专用躺板上,逐个点位对底盘进行扫描。底盘情况、隐蔽部位、各传动件润滑情况等,每个细节都不放过。  方队领队介绍,他们要定期对导弹车所有系统上千个部位进行检测,相当于给战车做一次全身“CT”扫描。  “只有看到、摸到,心里面才能放心。”这个经验丰富的特装车修理专家说,结合阅兵训练实践,他们梳理出9类88个需要特别关注的节点问题,并一一写进技术检查标准。  “虽然每天很辛苦,但是必须确保‘零故障、零抛锚’,让我们的导弹战车以最佳状态通过天安门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工程师袁道明说。据新华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一人称战车发射导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