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a530个潜艇碎片片是50生一级还是100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 - 搜狗百科
&&历史版本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
该版本已锁定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
K-141号(俄语全名:Атомная подводная лодка &Курск&,库尔斯克号)是一艘奥斯卡级导弹,以在二战中爆发大规模战役的城市库尔斯克命名。1994年5月下水,1995年1月正式列入。是当时世界最大的战役核潜艇之一,同时也是俄海军最先进的之一。日库尔斯克号发生爆炸沉没,艇上118名官兵全部罹难。
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是俄海军,号称是“世界吨位最大、武备最强”的巡航导弹核潜艇。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它是由俄“王牌”武器设计局——“红宝石”设计局设计的,潜艇上的许多设计方案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该艇由俄北德文斯克造船厂制造,1994年5月下水;1995年1月正式加入俄北方舰服役,为“奥斯卡Ⅱ”级核潜艇(按北约的标准此潜艇属于949级),是俄海军最新的之一;也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核潜艇之一,隶属于北方舰队的第41巡航导弹核潜艇大队,舷号K141。“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是专门用来攻击航空母舰,曾被俄罗斯媒体誉为“航母终结者”。“库尔斯克”号核潜艇艇体长154.0米,宽18.2米,上浮吃水9.0米,排水量1.39万吨,最大深度潜300到600米。深海航行速度可达28节,水面航行速度超过19节;续航能力为120天,编制艇员107人,其中包括48名军官,最多可载员135人。动力装置有2座380兆瓦的(各190兆瓦)。2台,功率55MW(75000马力),双轴,95000马力。两部七叶螺旋桨。武器装备有四部533毫米和两部650毫米鱼雷管,以及24枚/P-700 Granit远程反舰导弹。日,“库尔斯克”号在域参加时发生爆炸并沉没,艇上107名乘员、11名舰队级的高级将领和助手共计118人全部遇难。成为上伤亡最惨重的潜艇事故。
1992年附近的开始建造号。1994年库尔斯克号下水,同年12月正式开始使用。1995年一名牧师为库尔斯克号“洗礼”。库尔斯克号是苏联建造的中的最后一艘。由于它的两层外壳有人称它为不可沉的。其外壳仅厚8.5毫米,由含高镍高铬的钢制成;其抗腐蚀性非常强。由于它的磁性非常弱,库尔斯克号很难被探测器发现。内壳与外壳之间有一个两米宽的空间,内壳厚两英寸。库尔斯克号被编入俄罗斯。在1990年代中这支海军受军费紧缩的打击非常大,多艘潜艇被搁入巴伦支海畔的船坞里锈废。除最基本的设备外其它设备维持不良,其中包括寻找和营救设施。1990年代中北方舰队的海员甚至因为他们的军饷在到达北海前被挪作他用而得不到发放。但是在1990年代末这支舰队获得了一个小小的恢复。1999年库尔斯克号成功地完成了一次到地中海的侦查任务,在监视美国海军的第六舰队。2000年8月的军训计划中是后最大的军训,其中包括四艘攻击性潜艇、舰队的旗舰以及其它小舰只。
该艇装有“花岗岩”导弹发射装置,嵌在非耐压壳体内,固定倾斜40度布置;携带24枚最新型反舰SS-N-19型,可单发,也可以齐射。SS-N-19型舰对舰导弹是SS-N-12改进型,指令修正;主动雷达寻的,飞行速度1.6马赫,射程20~550Km,弹头重750Kg,高能炸药或350Kt 的,世界上任何一支舰队都没有找到对付这种导弹的有效武器。库尔斯克号核潜艇该艇还装有4具533毫米和4具650毫米鱼雷,包括鱼雷管发射的;总共有32枚先进的管射武器。携带53型反潜/反舰鱼雷,主/被动寻的,15公里,战雷头重250公斤。65型反舰鱼雷,主/被动尾迹寻的,射程50公里,战雷头重450公斤。该艇可以用来发射鱼雷和可控反潜导弹,从而大大提高导弹和潜艇自卫和攻击能力。该潜艇1995年开始投入现役,是迄今最现代化的大型多用途之一,专门用来攻击航空母舰。据英国权威军事研究机构《》透露,一艘“库尔斯克”号潜艇可以击沉一艘航空母舰和航母编队的其他舰艇,顺便还可以攻击敌方的潜艇。《简氏防卫周刊》还透露,“库尔斯克”号上载有俄最机密的新型武器和军备;“库尔斯克”号上配备了24枚最新型的巡航,导弹可携带高爆弹头或者核弹头。每个弹头的威力相当于两枚投掷落日本广岛的原子弹。另外,潜艇上也安装了新型的。这些军备都被俄罗斯视为最高军事机密,一直未向北约和西方国家公开。
库尔斯克号的任务是向一艘发射演习鱼雷。日当地时间11:28(07:28)鱼雷发射,但此后不久库尔斯克号上发生爆炸。艇上第一次化学爆炸导致了相当于100-250千克TNT的爆炸力,测量到里氏规模2.2的震动。库尔斯克号沉到108米深的海底,沉没点离谢维尔摩尔斯克约135千米,地理位置是北纬69°40&,东经37°35&;据称,潜艇演习时没有携带核弹头。K-141的沉没原因一般认为是鱼雷的氢氧燃料发生爆炸,但也有人认为是暴风型鱼雷爆炸。需要注意的是实际上鱼雷爆炸后本来可以把危害阻止在艏部,但是一部气浪通过空调管道影响到了第三区段甚至是第四区段,司令塔里的人也因此受到冲击,从而没能采取立即上浮等措施也是重要原因。另外自动求救浮标也失灵没有释放。虽然俄罗斯曾请求英国和挪威这两个北约国家来帮忙营救库尔斯克号,但艇内所有水手和军官仍全部死亡。后来的研究发现艇内大多数人死于爆炸后数分钟内,但一些人在船尾还幸存了三天左右。许多国家和非官方机构曾经提出帮助,但均被俄罗斯拒绝了。最后一支荷兰营救队打捞了库尔斯克号。逝世118人中的115人的遗体被发现,被葬在俄罗斯。
造价10亿美元的号核潜艇,是俄罗斯最先进的防御武器。它有两座,潜艇长150米,有6层楼高,体积达到了大型的两倍以上。库尔斯克号拥有独特的双壳艇身和9个防水隔舱,即使被鱼雷直接击中也不会沉没。日上午,一阵猛烈的爆炸发生在库尔斯克号上,这场危机为什么发展得如此之快,竟使潜艇来不及浮出水面?为什么没有人生还?灾难不会无故发生,美国《》“”将为您揭开致命时刻的真相。库尔斯克号灾难发生后,俄罗斯官方立即展开了秘密调查,但有一个人知道他们不会公布结果。这个人就是特拉斯科特爵士,他是英国政府的俄罗斯事务顾问,他和俄罗斯及西方世界的高层都有联系,妻子也是。特拉斯科特决定自行调查,他利用自己的特殊关系,开始对他掌握的少量信息进行研究。车臣的伊斯兰武装炸毁了库尔斯克号?库尔斯克号灾难发生后,一家车臣通讯社语出惊人。该社报称,为了支持车臣的伊斯兰武装,一名艇员炸毁了库尔斯克号。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但是,谁能进入潜艇前部?谁又有放置炸弹的动机?艇上有两个人来自俄罗斯伊斯兰教地区,其中一人能进入鱼雷舱,他叫加季耶夫。特拉斯科特发现,加季耶夫主动提出要监控鱼雷电池,这样他就可以到潜艇的前部工作。难道加季耶夫是自杀式炸弹袭击者?特拉斯科特通过他所认识的高层人士进行了查证。特拉斯科特说:“我认识一些机密武器的研发人员,调查过加季耶夫的背景,他对海军非常忠诚,这绝对不可能是有组织的袭击。”俄罗斯让加季耶夫在库尔斯克号上服役显然是出于宣传目的,恐怖攻击的可能性被排除了。库尔斯克号是因碰撞而沉没的?接着,开始宣传另一个有关库尔斯克号沉没的理论,声称它曾和外国潜艇发生相撞。他们知道,事发当日的上并非只有,至少还有2艘北约潜艇在监视俄罗斯的演习。特拉斯科特发现,这种尔虞我诈的游戏常会演变成意外的水下相撞。1967年以来,俄罗斯海军已有25起潜艇相撞事故记录在案。根据特拉斯科特掌握的消息,就连英国海军都认为库尔斯克号是因碰撞而沉没的。特拉斯科特说:“他们最先想到的是,库尔斯克号可能是在巴伦支海被美国潜艇撞的。”但他们并没有确切的证据。接着,俄罗斯海军公开了一张美国潜艇号的卫星照片,它正停在挪威的军港内,拍摄时间是库尔斯克号沉没后7天。俄罗斯认为,照片足以证明这艘美国潜艇曾经受创。而美方则断然否认孟斐斯号曾发生过碰撞事故。俄罗斯海军毫不示弱,他们举行记者会,在公布的图像资料中,库尔斯克号侧面似乎有一道巨大的切口。他们坚称那就是碰撞的证据,罪魁祸首不是孟斐斯号就是其他潜艇,也许是英国潜艇。一时间,库尔斯克号成了棘手的政治问题。英国国防部认为有必要探讨碰撞之说,既然北约潜艇受到了谴责,他们也必须知道真相。但后来,北约国家终于能松一口气了,因为挪威的一家地震研究机构宣布,库尔斯克号失踪时,它们曾探测到巴伦支海发生过一次异常震动。库尔斯克号爆炸的震波中是否隐藏着撞击的证据?英国政府取得了这些重要资料,将它交给地震专家戴维·鲍尔斯。鲍尔斯将震波图和其他地震信号进行了对比,它不符合或潜艇相撞的模式,但完全符合已知的水下爆炸模式。鲍尔斯认为,发生在库尔斯克号的爆炸有两次,它们的信号非常类似,第一次信号只有第二次爆炸的百分之一,相当于50公斤TNT炸药。鲍尔斯确定,两次异常震动都是水下爆炸造成的。北约摆脱了困境,俄罗斯海军的强硬派也不得不承认,库尔斯克号沉没的原因并不是潜艇相撞。5到7枚鱼雷同时爆炸显然是第二次爆炸的原因这场灾难的政治影响不断扩大,总统批准了一项大胆的打捞计划,从起库尔斯克号。此次打捞行动拨出了1.3亿美元的专款,比整个北方舰队的还要多。在沉没14个月后,库尔斯克号被运送到的一个秘密军港。鉴定专家开始研究这个巨大的残骸。他们很快发现,都没有受损,于是开始调查潜艇上的鱼雷。虽然鱼雷舱仍在海底,在分析过残骸各处的损坏情况后,研究人员推测,曾有5到7枚鱼雷同时发生爆炸。这相当于4.5吨TNT炸药爆炸,和资料一致。特拉斯科特相信,他已经找到了第二次爆炸的原因。
线索一定也在潜艇扭曲的残骸上。鉴定小组证实,残骸的前部已经被烧毁,内部就像一样热,达到了摄氏2000度。详细的分析结果显示,大火在鱼雷爆炸前就已经开始了。特拉斯科特从地震测量数据中找出了可能引发大火的原因———第一次小规模的爆炸。找出最初爆炸的原因,是调查的最关键问题。但潜艇前端的残骸仍在海底,特拉斯科特很怀疑能否找到重要证据。一枚没有弹头的鱼雷制造了最初的爆炸特拉斯科特说:“怎么可能解开谜团呢?被炸得粉碎的鱼雷舱仍在海底,调查遇到了一个大问题。”但一项来自海底的重大发现最终揭开了谜底。在主残骸后方50米处,发现了一块第四鱼雷舱口附近部位的艇身碎片。这块碎片的位置完全匪夷所思,它位于其他碎片后方,说明它是最先被炸离潜艇的碎片。它原本在潜艇上的位置就是发生爆炸的地方。特拉斯科特说:“这是重要的证据,因为它证明最先爆炸的是四号的鱼雷。剩下的问题是,鱼雷的哪个部分爆炸了。”特拉斯科特知道,最可能的爆炸源就是鱼雷的弹头。但他发现库尔斯克号当时正要发射的是一枚练习鱼雷,并没有弹头。爆炸一定是由鱼雷的其他部分造成的。专业人士告诉他,鱼雷发射后,在击中目标之前,有时要推进好几公里,因此鱼雷的推进系统拥有的能量通常比弹头还要大。特拉斯科特仔细研究了练习鱼雷的推进系统,使鱼雷在水中前进的涡轮是以煤油为动力的。但在没有空气的水中,是靠高浓度过氧化氢提供燃料燃烧所需的氧气。在理论上,这种推进系统非常安全和有效,但特拉斯科特听说过氧化氢有一些不良特性。某些金属或锈迹接触过氧化氢时就会变成触媒,过氧化氢会分解成氧和蒸汽,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体积在瞬间增加5千倍。对鱼雷来说,这种力量是致命的。特拉斯科特发现,有很多次海军事故都与过氧化氢有关。其中最严重的,就是1955年英国海军潜艇西顿号的。在例行的装弹作业中,西顿号的一枚新过氧化氢鱼雷在发射管中爆炸,导致13人丧生。西顿号让全球海军认识到,不应该再使用过氧化氢鱼雷,这是大家得到的教训,只有俄罗斯例外。不良焊接导致了过氧化氢从练习鱼雷中外泄库尔斯克号是否也是这种化学定时炸弹的受害者?特拉斯科特向俄潜艇专家库尔金进行了解,并委托库尔金开始研究过氧化氢推进系统,了解其导致库尔斯克号事故的可能性。库尔金先计算出推进系统的爆炸能量,结果约为50到100公斤TNT炸药的威力,和第一次爆炸的地震描记线大致吻合。但库尔金知道,所有过氧化氢鱼雷都有安全装置,避免鱼雷内的压力增加到危险的程度。这枚鱼雷的安全系统是否受损?通过他的特殊情报来源,库尔金取得了库尔斯克号练习鱼雷的维修记录。这位资深指挥官大吃一惊。这枚鱼雷是1990年生产的,同批共产10枚,其中6枚当即鉴定为不合格,因为它们的焊接有问题。库尔金了解到,军方从未检查过练习鱼雷的焊接,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因为练习鱼雷没有弹头。库尔金不得不认定,不良焊接可能导致了过氧化氢从练习鱼雷中外泄,从而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但是,证据在哪里呢?在调查过库尔斯克号数以千计的金属碎片后,库尔金终于有了收获。他们找到了鱼雷和发射管的碎片,上面有扭曲和被高热破坏的痕迹,鱼雷从中央爆炸时也会有相同的破坏痕迹,爆炸点就在一处关键的焊缝。复杂的过氧化氢理论揭开了部分谜团。第一次爆炸就造成了致命后果但仍有一个大难题,这场小爆炸为何能够使指挥中心瘫痪,让库尔斯克号陷入绝境?紧急排水只需要几秒钟,为什么连这样最基本的应急程序都没有启动?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俄罗斯舰队中掀起了轩然大波。有缺损的焊接导致库尔斯克号前舱的鱼雷爆炸,舱壁原本不该被炸开,但却被炸穿了。特拉斯科特再次请教潜艇专家库尔金。库尔金知道,隔开前两个隔舱的舱壁,应该能保证第一次爆炸不至波及到鱼雷舱之外的部分。因此,他开始研究潜艇前部可能存在的弱点。立刻有了疑点,他发现有条路穿过了前四个隔舱。直径40厘米的通风管横穿舱壁,然而通风管本身却是轻合金制成的。它和普通的通风管一样,和家里的、办公室的通风管差不多,爆炸发生时,立刻就被炸开了。第一次爆炸的压力波沿通风管冲进指挥中心,将管路炸得粉碎,把火焰和浓烟引入到舱内。舱内人员还来不及按动警报装置,就被火和烟熏倒了,没有人能够幸存。
特拉斯科特已能追述这艘俄罗斯超级潜艇和所有人员遇难的全部经过。日,灾难前5分30秒。库尔斯克号准备向发射一枚练习鱼雷。指挥官操作潜艇时,潜艇前端鱼雷中的过氧化氢正在渗入发射管中,聚成一滩。鱼雷操作人员打开发射管,清理电路连接。灾难前135秒,过氧化氢液体和一小块铁锈接触,体积瞬间增加5千倍。巨大的压力炸碎了鱼雷外壳,并导致煤油箱破裂。高热蒸汽引燃煤油,释放出的氧气助长了煤油的火势,鱼雷舱成了一片火海,舱内人员当场死亡。冲击波从通风管进入指挥中心,海水从发射管涌入后,库尔斯克号开始缓慢下沉。当时,21枚鱼雷就像被放在了烤炉上,500公斤煤油猛烈燃烧。当内部温度达到摄氏400度时,弹头就会自动爆炸。上午11点30分15秒,灾难发生了。在五分之一秒内,共有7枚鱼雷爆炸。冲击波炸碎了库尔斯克号的壁,并朝着核反应堆冲去。但反应堆的吸收了50G的力量,舱壁也阻挡了冲击波。这时在潜艇前端,耐压艇体的负荷已经超过极限,5厘米厚的钢管爆裂,水从70米长的破洞涌入潜艇。这时距离第一次爆炸仅仅几分钟。118名官兵,大多数都是当场死亡的。但潜艇后部的23人在爆炸后仍然挣扎了8个小时。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根据自己毕生的经验,库尔金描绘了他们和死神搏斗的可怕场面。他们和水面仅相距108米,都接受过训练,知道可以穿按顺序游出舱门,从而逃离深海。但这样做很危险,一旦游到大海上,他们就会随着海水漂流,在大海上失踪和冻死,他们正在等待其他船只到达潜艇的上方。他们有充足的食物和水,只要小心使用,舱内的空气也能用上好几天。但随着每次呼吸,他们都会呼出二氧化碳,即使是低浓度的二氧化碳也能够致人于死地。为了避免这种危险,潜艇上配备了空气净洗器,用化学物品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空气越来越混浊时,艇上人员就会把空气净洗器挂在通风管上。库尔金发现,他们的命运就取决于这些救命的设备。鉴定报告记录了九号隔舱发生火灾的证据和在火场发现的空气净洗器。库尔金知道,净洗器接触油或水就会爆炸,导致恶性的化学火灾。他逐渐了解到,在垂死挣扎的过程,艇员们挂起了另一个净洗器。但在黑暗寒冷的舱内,他们的手脚变得很不灵活,净洗器落到油污的水中,化学反应引起了火灾。大火消耗着空气中的氧气,使他们吸入有毒的一氧化碳,于是,死神降临了。这场灾难过后,海军拆除了俄罗斯潜艇上的所有过氧化氢鱼雷。官方报告指出,这次事故中没有人为失误。谁也不能确定核技术员是否做出了关闭反应堆的决定。如果是他的决定,那么他的英勇行为,或许避免了另一场。——美国《国家地理频道》
10周年纪念
俄纪念“库尔斯克”号 核潜艇失事10周年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一名妇女在“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失事10周年之际向遇难官兵纪念碑敬献花圈。
15周年纪念
日上午11:00舰队全员集合,11:30举行一分钟的默哀仪式,鸣笛致哀。政府官员阿列克谢出席了此次哀悼活动,他说:“所有的市民在这一天都会沉痛哀悼 库尔斯克号 的沉没,我们都明白这一天在上是多么的惨痛。”库尔斯克举行纪念活动在俄罗斯西部城市库尔斯克也举行了哀悼活动。遇难海军中有7名来自库尔斯克,打捞出的库尔斯克海员遗体被安葬在了家乡。当地时间早上10点,当地政府官员、、军人、学生和当地居民聚集在墓前沉痛哀悼,进献花环。圣彼得堡举行纪念活动在居住着最多的“库尔斯克”号遇难海军的亲属,海军舰队的领导、老战士及居民在当地教堂举行了追悼活动,祭奠沉睡在海下的英灵。一名潜水员在接收采访时表示:“的悲剧动摇了整个俄罗斯,使所有人内心震动,从那以后8月12日对于海军、对于俄罗斯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悲痛的日子。”潜艇真能两个小时横渡太平洋吗? | 问答 | 问答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潜艇真能两个小时横渡太平洋吗?
南华早报的消息说中国研制了新型潜艇,可以一百分钟横渡太平洋。这可能吗?
+ 加入我的果篮
科学松鼠会成员
这是典型的某研究方向取得某种突破+该研究方向理论最大值=突破天际的报道。检索了一下,当事人应该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热工流体实验室的李凤臣教授。它的研究方向包括“超空泡流体控制”。看来,最近李教授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突破。超空泡是怎么回事?先要从空泡说起。上面是一支AK步枪在水里射击的超高速镜头。开始从枪口喷出来的气体是子弹火药产生的,在这团气体前面窜出来一颗子弹,子弹似乎是包裹在一个巨大的气泡里。然后子弹迅速减速,气泡急剧收缩,压缩到一定程度再次膨胀,如此反复。(子弹射入人体也会产生类似现象,杀伤力颇大。)包裹子弹的那层气体,就是空泡,也叫空穴。空泡是怎么产生的?上面是水的相图,也就是表明固、液、气三种形态的存在条件的。这图不太好,可以结合下面的英文图补补课。在常温常压下水是液体,但是如果常温低压,它就会变成气体。另外如果你还记得伯努利定律,就会知道,流体速度越快,压强就越小。如果物体在水中运动的足够快,它的表面就会有一层水满足气化的条件变成气体,就像高速子弹表面的那样。以前人们对空泡效应了解的最多的是在船舶螺旋桨设计上。因为螺旋桨的转速快,在桨叶的末端很可能达到产生空泡的临界速度。正如在子弹的gif里看到的那样,这些小气泡会压缩膨胀破裂,释放出很高的能量,最终严重破坏螺旋桨。下图就是空泡侵蚀的效果。设计师们想了很多办法来避免和减少空泡造成的危害。有些人却来了个脑筋急转弯。水的密度是空气的800多倍,在水里运动的阻力比在空气中大得多。目前潜艇航行速度的世界纪录还是苏联人在1971年用K222号核潜艇(北约代号P级)创造的,为44.85节(83.06km/h),而且只是冲刺速度,无法长时间维持。既然高速运动的物体会有空泡包裹,就相当于脱离了水的束缚,来到了自由的气体中。何乐而不为呢?螺旋桨产生的那种叫片状空泡,当片状空泡连接成了一个整体,像子弹外面那样,就叫超空泡。难就难在,要维持一个稳定的超空泡实在是不容易。在超空泡中的物体,实际上是在气体和液体的边界上运动,各种扰动都会造成失稳。正像第一个GIF中的子弹一样,迅速翻滚失去速度,仅仅掉在一两米外的地方。另外,你还要想办法维持物体的高速,否则超空泡就无法形成。苏联人最早在这一黑科技领域进行了有成效的探索。要研究超空泡,你首先要有高速水洞。风洞大家可能更熟悉,在水里玩,就要有水洞。下图是前苏联在高速水洞中进行超空泡实验的镜头。这个研究的最终结果,就是暴风雪超空泡鱼雷(VA-111 Shkval)。为了让鱼雷达到产生超空泡的速度,苏联人用了液体火箭发动机作为动力。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鱼雷一不小心就会变成火箭。下面是当年试验时的镜头。上世纪70年代末,暴风雪鱼雷服役。这是一种533毫米的重型鱼雷,极速200节(370千米/时),是普通鱼雷速度的4-5倍。当然,它的缺点是航程只有不到10千米,也是同口径普通鱼雷的1/4-1/5。更要命的是,早期的暴风雪没有制导系统,是直航鱼雷,不过超高速加上一枚核战斗部可以解决精度不佳的问题。后期型号加装了制导系统,但是据称仍几乎是枚直航鱼雷。即便有制导系统,暴风雪的短射程和藏不住的发射航迹,也可以使本方遭到敌人毁灭性的的火力报复。所以,目前,还把暴风雪当杀手锏的,只有伊朗海军了。大家可以看到它有一个造型奇特的头部。那是超空泡航行器的核心技术之一——空化器。德国也有公司在搞超空泡鱼雷,下面就是它们的作品。美国人则在研究超空泡子弹。传统的子弹你看见了,根本无法在水中有效使用,而专门为水下步枪设计的子弹,又不能在空气中有效使用。下面是俄罗斯的水下步枪,你可以看到那种长长的箭形子弹。如何能让子弹在水/气两相穿梭自如?下面是美国人的解决办法。这种设计主要的为了灭雷。比如飞机或者直升机探测锁定了水中的水雷,就可以发射这种子弹毁伤水雷。而不用浪费昂贵笨重的深水炸弹。我国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从空化腐蚀入手研究空泡效应。后来也跟随潮流研究超空泡航行器。据未经证实的消息,我国也曾引进过一些暴风雪鱼雷,也建设了自己的超空泡水洞。理论上,超空泡航行器因为在气体中运动,它的提速障碍是音障。而水中的音速比空气中高的多,25℃水中大约为1500m/s,差不多5400km/h,这也是前头新闻说的100分钟横渡太平洋的来历。但是,同学,那只是理论上而已,目前世界上最大尺寸的实用超空泡航行器,仍然是三十几年前诞生的每小时370千米,航程10千米的暴风雪鱼雷而已。横渡太平洋?音速?不知道李凤臣教授在梦里有没有见过呢。参考文献:1、超空泡技术现状、问题与应用,曹伟 等,《力学进展》第36卷第4期2、超空泡水下航行器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李代金 等,《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年第91期3、wiki
啥都想知道
北冰洋和太平洋接壤的边界,两小时横跨还是有希望的,尤其秋冬冰架延展 的时候
植物分子生物学博士
用到的就是超空泡技术了,不过100分钟横跨太平洋真是呵呵。上海到旧金山直线距离9800多公里,稍微绕一下路就按照10000公里算吧,跑100分钟,相当于一分钟100公里,时速6000公里——这是人间大炮吧?我倒觉得是100小时差不多(每小时100公里,这对于潜艇来说的确很快了。)
已经被李凤臣教授辟谣了,声明不是他发表的.....人家也不是傻瓜。其他方面也就罢了,技术方面是不犯这种错误的,毕竟也是个教授
潜艇前面装个记者吹多点泡出来。。。
理论什么就不说了该学英语了,少年,仔细翻译第一段,尤其是那个step closer
三只脚的猫
从白令海峡行不行?
这是理论构架下的理想值吗?简直是偷换概念的人间大炮!
当年的苏联黑科技简直碉堡
生物力学硕士 编程爱好者 cosplay道具师 ...
用火箭把潜艇推到亚轨道上去估计有戏...
如果全程空泡巡航的速度,两小时是没问题的。
感觉以后军舰上不会再有大炮了
为什么没有观光或者旅游载客的潜水艇的呢?
眼睛雪亮的无知群众
看翻译后的,貌似是里面有一句超空泡技术理论上能达到音速5800多少多少,差不多2小时横渡太平洋什么的。结果213记者们就发散思维了。把理论上的极限当成结果了……
要是有这项技术并且早点商业化的话就不要那么累着坐飞机了,高铁之后出高艇了。唉可惜是假的。。。
超空泡高速潜艇本身就是一个毫无意义的东西。如果是军事用途,巨大的空泡航迹在没发动攻击前就被敌方发现并击沉了。如果是民用?我们干嘛非要在水下制造超空泡?直接在水面上或空中阻力不是更小么?
1流体的阻力有两个部分,一个可以通俗的说成是挖开前方的液体和填上后方的空洞——造成的压强差。另一个就是液体本身的粘性,摩擦表面的阻力。所以显而易见,一个东西越是细长,他受到的第一种阻力就越小(细所以挖开的水量小)、第二种阻力就越大(长所以接触面积大)。超空泡技术可以解决掉第二种阻力,把第二种阻力从水变成气体,相比水中所以可以忽略不计了。而第一种阻力,也就是具体来说在水中运动产生阻力的最大一部分,是毫无疑问无法消除的。也就是说,这种技术下的潜艇受到的阻力是远远大于飞机的。2喷射推进的发动机没有例外受到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两个定律的限制,高中物理课都学过的。通俗地说,推进时反方向射出去的物质,动量都是一致的,但这部分物质的质量越大,越沉,他们带走的能量就越小。好比说你坐在滑板上向身后zhuai乒乓球,你需要扔出极高的速度才能得到一定的推进力使自己向前运动(速度比等于质量反比),这时乒乓球带走的能量远远大于你获取的动能(能量比等于速度的平方比);如果你扔一个篮球,不需多费力,你就能获得可观的速度,而篮球带走的能量并不太多;甚至如果你推动的是地球(蹬地嘛不就是),地球可以说纹丝未动(几乎),那么所有的能量都被你自己获得了。想必大家已经看懂,如果推进时喷水,发动机的效能是远高于喷气的。综上所述,最快的交通工具毫无疑问是飞翼船:在水面上飞行,在水面下推进
一个文科生的疑惑:从上海到旧金山是一条弧线吧?以这么快的速度走一个弧线,不会受到离心力的影响从海里面飞出来么?
自从发明了火箭后,人类就开始到处乱用了,绑在汽车上,就成超音速汽车了;绑在火车上,就成超音速火车了;绑在潜艇上,就成超音速潜艇了。。。这些地方阻力太大,明显不划算。真想快,直接挖隧道好了,就是电影《全面回忆》中的那种,到地球上任何地方都只需要42分钟,比这潜艇快多了。。。
金属材料学博士
我不懂空泡,最佳答案的讲解很好。只是,370公里时速还比不上一般的民航客机。飞机都要飞十几个小时……潜艇凭啥就能2小时到达对岸?就算走切圆的直线路径(假设有的话)也不行啊。370公里的时速,2小时连夏威夷都到不了。属于小学生级别的计算错误。
应该叫超强动力技术,不应该叫超空泡技术,本末倒置嘛
后回答问题,你也可以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C)2017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gta530个潜艇碎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