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一直在世界疆域变迁视频,唯有这星空上古,之后是什么?

全部标记为已读
您暂未收到新消息哦~
扫我下载闲看视频APP
更快更超清,下客户端吧
新西兰的山与水 鬼斧神工的延时美景
糖葫芦不用出去买了,3分钟教会你在家自制糖葫芦,看一遍就会做
老外为家里制作一扇窗户,全程被记录下来,整个过程太享受了
定价299美元! B&O推出无线重置版Earset耳机
极限运动动物也疯狂
欧阳华北 三国战纪 天王难度貂蝉单秒孙姬仅为了赵云省个气
Sirius迷你电脑即将上市:可以装进口袋的全功能电脑!
买的虾酱发臭不好吃,一生气妹子在家自制虾酱,顿时妹子大笑真香
可以让你拥有大长腿和纤纤细腰的“三角式”,拯救背部酸痛!
唐朝时期皇上赏识的美食,流传了600多年,今天让我遇见了
开始探索美美星球吧!楼主荣获煮酒论史2016年年度人气作者            本文荣获煮酒论史2016年年度十佳作品          
本文荣获煮酒论史2016年年度新作          
  孩子就要出生了。老婆对我说应该给孩子写一点历史故事、文化知识方面的东西,以后可以讲给孩子听。老婆这个主意不错,现在就开始动笔。
  第一部分就讲一下上古中国的事情。上古时代留下的可考文字史料不多,多为后世人整理或是杜撰而成。在这一部分,先讲些神话传说。孩子嘛,对这样的故事终究是有点兴趣的。讲完了神话传说,则正经八本地讲历史。在讲历史的过程中,会穿插着写一些题外的东西,没有别的想法,就是想让孩子对各领域的知识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当然了,这样做会使内容显得非常零散,看起来吃力些,权当是一种尝试吧!
  本人非科班出身,写这些全凭业余爱好和非常不专业的一点知识积累。写得好,各位看官多点几个赞;写得不对,各位看官多拍几块砖。但千万别做谩骂,这样对小孩子可不好呦!
  本人平时工作较忙,只能在工作之余写几个文字,每天只能在晚上更新一两千字。
  1、混沌吞吃世界
  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没有天、没有地、没有花草、也没有小动物,更没有人类,只有一群神仙飘来飘去。
  在他们之中,有三个神仙非常厉害,统治着我们的世界。居住在南面的叫做倏,我们称他为“南海之帝”;居住在北面的叫做忽,我们称他为“北海之帝”;居住在中间的叫做混沌(hùn dùn),我们称他为“中央之帝”。
  倏和忽,与我们现在的人类长得非常像:眉清目秀、高鼻阔嘴、方面大耳,是标准的美男子。而混沌长相就不太好看:没有眼睛、没有鼻子、没有耳朵、没有嘴,只有一个光秃秃、圆咕隆咚的脑袋,就像是个鸭蛋。
  混沌非常好客,经常请
  倏、忽到家中喝酒聊天。时间久了,倏和忽非常感谢混沌的热情款待,总想找个机会感谢他。
  这一天,倏和忽又到混沌家中做客。
  倏对混沌说到:“我们每次都是到你这里吃吃喝喝,你也应该给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表达一下谢意。”
  混沌说道:“我款待你们,只是真心当你们是朋友,不需要回报。”
  忽说到:“你要是不答应这个请求,我们睡觉都睡不安稳,吃饭都吃不香。”
  混沌没有办法,只得答应了倏、忽的请求:“你们打算如何谢我啊?”
  倏说到:“我们都有双眼、双耳、两个鼻孔和一张嘴这七窍,可以看、可以听、可以闻、可以吃,唯独你没有,让我们为你凿出七窍,这样你就可以和我们一样了。”
  混沌连连摆手,说到:“不行不行,我听说如果我有了七窍,这个世界就会遇到灾难,千万不能这样做。”
  忽笑着说道:“那都是骗你的话,我们有七窍,也没看到这个世界有什么灾难啊!当你有了七窍,你就会知道这个世界是多么的美好了!”
  混沌嘴上说不愿意让倏和忽给他开出七窍,其实他非常羡慕倏和忽,每当倏和忽谈起美好的世界,他也想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这个世界,于是同意了倏和忽的建议。
  第一天、第二天,倏和忽用凿子和斧子为混沌凿出了两只眼睛。混沌睁开眼睛,他从没看到过这个世界,高兴的叫到:“这个世界多么美丽!”
  第三天、第四天倏和忽用凿子和斧子为混沌凿出了两个鼻孔。混沌深深地呼吸,他从来没有闻到过一丝气息,高兴地叫到:“这个世界多么清新!”
  第五天、第六天倏和忽用凿子和斧子为混沌凿出了两个耳朵。混沌静静地聆听每一个声响,他从来没有听到过一点声音,高兴地叫道:“这个世界多么动听!”
  倏非常高兴的对混沌说到:“没有骗你吧,我们已经为你凿出六窍,世界也没有出现什么灾难啊!”
  忽对混沌说到:“再帮你凿出一张嘴,你就和我们一样了!”
  混沌有些迫不及待了:“快!赶快给我凿出嘴,我就可以品尝这个世界最好的美味了!”
  倏和忽说到:“好!明天我们就为你凿出一张嘴!”
  混沌说到:“我真希望明天马上到来!”
  第七天很快就到了,倏和忽费了一天的劲儿,终于要帮混沌凿出一张嘴了。
  倏擦了一下脸上的汗:“还剩最后一下,你就可以尝遍天下的美味了!”
  “快些啊!”混沌催促着,“我都等不及了!”
  倏用力凿了最后一下。
  本以为混沌马上就和自己一样了,但就在这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混沌的嘴忽然越变越大,见什么吃什么,都不听混沌使唤了。倏、忽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就被混沌一口吞了下去,再接着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事物、每一个神仙都被混沌吞了下去,混沌哭泣着,但这又有什么办法呢?最后混沌把自己也吞掉了,世界真的遇到了灾难!
  混沌死了,在他死去的地方只剩下了一个大鸡蛋一样的东西,据说那就是混沌。
  关于混沌的故事可不是我瞎编的。春秋战国时期有个叫做庄周的人,他和他的门人弟子写了一本书叫《庄子》,在这本书中有一篇文章叫做《应帝王》,其中记载着混沌故事:“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庄周,被世人尊称为“庄子”,他与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神话为太上老君的老子并称为“老庄”。到了唐朝,因为庄子曾经隐居于南华山,所以被唐明皇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也因此被称为《南华经》。
  “子”是古代对道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的一种尊称。比如儒家创始人、大圣人孔子,姓孔名丘,人们尊称他为“孔子”;墨家创始人墨子,姓墨名翟(dí),人们尊称他为“墨子”;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名叫韩非,人们尊称他为“韩非子”。人们在尊称这些圣人的时候,往往是用“姓”加“子”,不过在这些人里面,老子是比较特殊的一个,老子不姓老,而是姓李,名叫李耳,又叫老聃,之所以没有称呼他为“李子”,大概是怕他被人吃了吧!当然这只是一句玩笑话,有人用一个美丽的传说解释老子为什么被称为“老子”,据说老子的母亲非常长寿,怀孕九九八十一年才从腋下(也就是咯吱窝中)生下老子,老子一出生就已经是一个八十一岁的老头了,所以他满头白发,就连眉毛和胡子都是雪白的,人们也就称他为“老子”了。有“老子”当然就有“孙子”,“孙子”也是一位厉害人物,他名叫孙武,他作战打仗从没有失败,更写出了一本流传百世的传奇兵书——《孙子兵法》,被后人尊称为“兵圣”。曾经有人说《孙子兵法》不是孙子写的,而是一位叫作孙膑的人整理出来的,后来考古人员在一座墓葬中发现了《孙膑兵法》,这段公案才算有了一个了结。
  也欢迎大家关注【天涯文学】微信公众号,更多精彩内容,在这里呈现!
  天涯文学社区作者QQ群:,入群需ID和作品验证
楼主发言:1308次 发图:0张 | 更多
  再顶,楼主加紧挤呀!
  2、盘古开天辟地  混沌死了之后,世界沉寂了很久,但这不是世界末日,而是新的开始。  有一天,那个大鸡蛋中忽然传来一阵轻微的心跳声,一个新的神仙在那里慢慢生长着,我们都亲切的称他为“盘古”。  盘古不断地生长着,这一长就是一万八千年。一万八千年过去了,盘古终于长成了一个超级大巨人。他睁开眼睛,但是什么都看不见,他被一大团混沌紧紧地包裹着,动也不能动一下。  “我怎么能在这样的地方生活!?”盘古受不了黑暗的世界,挣扎着,他的手指忽然碰到了什么。那个东西是一把斧子!你猜得没错,就是倏和忽为混沌开七窍时用的那把斧子。  盘古心里有了主意,握住那把斧子,用力一挥,“咔嚓”一声巨响,整个大鸡蛋被劈得粉碎。在这些碎屑中,一些轻飘而且清澈的物质上升,聚在一起,形成了天空;一些沉重而且混浊的物质下降,聚在一起,形成了大地。  盘古站了起来,天空与大地之间的距离恰好是盘古向上伸直了手臂的高度。天和地之间的距离不变,盘古却还在继续长高着,头已经碰到了天空,于是盘古举起双手,将天空托了起来。就这样,盘古在天与地之间站着,托举着天空。盘古每长一尺,天空就上升一尺,大地就增厚一尺;盘古每长一丈,天空就上升一丈,大地就增厚一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空变的高不可及,大地变的厚实无比,天与地之间相距了九万里。  盘古老了,他也累了,终于再也撑不住天空,倒下了。盘古临死之前,世界只有天、只有地,四周黑漆漆的。他觉得这个世界太寂寞了:“我要改变这个世界,让我的子孙后代生活得更好!”于是在临死前他把自己化作了万物:他的呼吸化作了风云,他的声音化作了雷霆;他的左眼化作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化作了月亮,点亮夜空;他的血液化作江河,滋润大地;他的肌肉化作土壤,养育万物;他的头发化作星辰,洒满星空;他的皮肤化作草木,郁郁葱葱;他的牙齿化作珍宝、他的汗水化作湖泽;他高兴便是晴日,他恼怒便是阴雨……他担心天与地重新聚合,于是将自己四肢化作四根擎天的柱子(四极,其中一根就在不周山。请记住这座山名,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会与它不期而遇),将他的五体化作五座巍峨的山峰(五岳),支撑着天空。他又担心世界没有生机,于是将自己的精髓化作了大大小小的神仙。这样,我们的世界形成了。  盘古将自己的五体化作了五岳。“五体”是指四肢和头。有一句成语叫作“五体投地”,就是指双手、两膝、头部同时着地,这本是古代印度一种最为恭敬的致敬仪式,后来被演化为敬佩到了极点。“岳”的意思是高大的山,五岳就是五座大山。中国有五座非常有名的山,被称为“五岳”,分别是山东省泰安市的东岳泰山、湖南省衡阳市的南岳衡山、陕西省华阴市的西岳华(huà)山、山西省浑源县的北岳恒山和河南省登封市的中岳嵩(sōng)山(著名的少林寺就坐落在这里)。在讲述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人类故事之前,我们先来听一听五岳的故事。当然,如果你不愿意听这些故事,你也可以直接跳过这部分内容,去看女娲造人的故事。
  微博和QQ空间都推荐了楼主的这个帖子。
此帖必火。
楼主坚持啊!
  好文,顶起
  顶起??????  
  好贴,这个形式适合我这种没耐心的人看
  拜读大作,祝福
  写得很棒  
  3、泰山  东岳泰山以雄伟著称,它的四周是平坦的华北平原,似乎是坐在平地之上,因此人们又称“泰山如坐”。泰山素有“五岳独尊”之称,当你登上泰山之巅,就会看到一块巨大的石头上撰写着四个鲜红的大字——五嶽獨尊(繁体字),这四个字是清末(1907)宗室爱新觉罗·玉构题写,在它的右侧还有四个小字——昂頭(头)天外。中国的文人们喜欢在一些崖壁上刻划些文字,抒发情怀,人们给这种行为起了一个美好的名字——摩崖,这些在历史中留下来的刻划被称为“摩崖石刻”。  提起泰山不得不说的就是“封禅”。什么是封禅呢?“封”就是祭祀上天,“禅”就是祭祀大地。古代的皇帝们为了向人民显示自己能够当上皇帝,完全是受命于天,所以他们要举行一些仪式告慰天地,而这一地点就常常被选在了天下第一山——泰山。《史记》中记载远古时代有伏羲、神农、炎帝、黄帝、尧、舜、禹、汤等七十二代帝王封禅过泰山,但是至今还没有找到具体的证据证实这些事情,不过我们却可以相信第一位举行盛大仪式封禅泰山的帝王是秦始皇。从秦始皇封禅泰山开始,历朝历代帝王便纷至沓来,最后一个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的是宋真宗。在这之后,人间的皇帝再来泰山便只是举行一些祭祀仪式,而不再举行封禅大典了。  与泰山相关的词语也很多。人们常用“泰山北斗”来形容令人敬仰之人,北斗就是指天上的北斗七星,泰山就是指这座东岳泰山,将泰山与天上的北斗七星相提并论,在众山之中其地位之高可见一斑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大圣人孔子曾经登临泰山,不禁感慨地说道:“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意思是孔子登上东山向下望去,鲁国(春秋时期的一个孔子生活的国家,在山东省。山东省简称鲁,就是由“鲁国”而来。)尽收眼底,觉得鲁国是那样的小;而登上了比东山高许多的泰山向下望去,整下天下都尽收眼底,觉得天下是那样的小。后来人们将孔子的话引申为“站得越高,视野就越广”。唐代的大诗人杜甫为了能够体会到孔子的心境,在登泰山时也不住地暗下决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意思就是登山之路再难,我也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在那里我俯瞰众山,曾经的高山险阻就会显得非常渺小。《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下了一句关于泰山的千古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是有的人死得有价值,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毫无价值,比大雁的羽毛还要轻。司马迁在刚刚写《史记》的时候,因罪被处以最让男人羞耻的刑罚——宫刑,成了宦官。但是为了能够完成《史记》,他坚强的活了下来。在完成《史记》之后,一向对他非常器重的同僚任安获罪入狱,司马迁给任安写了这封书信,在书信中用这句话表明自己忍辱负重、志向远大,死也一定要死得有价值。后来毛泽东主席在纪念为革命而牺牲的普通战士张思德的文章《为人民服务》中,就引用了司马迁的这句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既无七窍,何能与悠忽共食同饮,谈吐论道?  悠忽谋报浑沌之德,其二者相商而施,干浑沌底事?  既是写给儿子,待其成长听阅,则应当多上心,对一个木有七窍之人怎么跟别人吃吃喝喝的,还能说话?没耳朵,也能听到声音。如此逻辑混乱,让孩子怎么学?除非你一开始就不希望他逻辑能正常。
  既是上古做神话处理,则强调初始的神是用意识来交流的,也就是心灵感应沟通。这个才比较符合神的做派。
  继续啊 好看  
  今天还有更新吗?
  楼主,没错,我就是来催更的
  天涯第一贴
  翻页沙发!
  4、华山——乘龙快婿  西岳华山以奇险著称,万仞石壁,似刀削斧劈一般或直或斜地站立眼前,因此人们又称“华山如立”。人们常用“自古华山一条路”形容华山之险。这句话是怎么由来的呢?原来啊,最初没有路通往华山主峰,到了唐朝的时候,道教盛行,道士们便开凿出了一条通往华山顶峰的路,由此流传下来这句千古名言。华山也经常出现在武侠小说中,尤其以华山派最为著名,金庸大师的小说《笑傲江湖》中华山派既有天下第一伪君子的“君子剑”岳不群,又有放荡不羁的天下第一大侠令孤冲。华山也是著名的比武场地,在《射雕英雄传》中东邪黄药师、西毒欧阳锋、南帝一灯大师段智兴、北丐洪七公、中神通王重阳比试武功,奖品是一本武林奇书——《九阴真经》。他们在华山之巅斗了七天七夜,最终中神通王重阳艰难胜出,不仅得到了《九阴真经》,还被奉为武功天下第一。  除武侠小说外,关于华山的故事传说数不胜数。据《东周列国志》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秦穆公有个女儿,在她周岁的时候,秦穆公为她搞了个“抓周”仪式,也就是在她面前摆了好多物品,她抓到的物品就预示着她的未来。比如济公抓周抓了一串佛珠,最终他做了和尚;贾宝玉抓周抓的是脂粉钗环,他的父亲便断定他将来必是儿女情长,成不了大的事业;钱钟书抓周时抓了一本书,大人们便给他起名叫“钟书”,他也的确没有辜负大人对他的期望,成了名闻天下的大文豪。当然,抓周只不过是大人们对孩子们的美好期望,当不得真。秦穆公这个女儿在众多物品中独独抓取了一块美玉,于是秦穆公给这个女儿起了个名字,叫“弄玉”。  弄玉擅长吹奏一种叫做“笙”的乐器。秦穆公非常疼爱这个女儿,给她修了一座高楼,名叫“凤楼”,又给她建了一座高台,名叫“凤台”。  看着自己的女儿渐渐长大,出落得楚楚动人,秦穆公满心欢喜,想给她找个如意郎君。可是弄玉却有自己的想法,对秦穆公说道:“我的如意郎君一定要会吹笙,日日与我相和,除此之外,我谁都不嫁。”  秦穆公拗不过女儿,便派人四处寻找,可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合意的人选。  有一天,弄玉如同往常一样登上高楼,只见天空如洗,碧澈无云,一轮明月,遥似铜镜。她心血来潮,燃起一柱香,手持玉笙,轻轻吹奏,那悠扬的声音在夜空中飘浮不定,越远越淡,消逝在远远的天边。忽然一阵清风拂面,那轻柔地触觉中似乎隐藏着一阵曼妙的声音,与她轻轻相和、丝丝入扣。  弄玉心中诧异,连忙停了下来,那声音竟也戛然而止,只有一阵余音在空旷的天空中回响。弄玉扶窗四下张望,却不见一个人影。  弄玉心中怅然,久久不能入睡。恍惚之中,她忽见西南方天门大开,霞光四射,把个黑夜映成白昼。光芒中,一个头戴羽冠、身着鹤衣的俊美男子,骑着彩凤自天而降,站立于凤台之上,对着弄玉说道:“我是华山之神,天帝命我与你成亲。”说着,那男子从腰间解下一支玉箫,吹奏起来。那曲子是如此地动听,忽而低沉,忽而高亢,忽而婉转悠扬,弄玉听到如醉如痴,就连那彩凤都情不自禁地翩翩起舞,鸣叫着应和那箫声。  弄玉从未听过这样美好的曲子,问道:“这是什么曲子啊!”  男子轻轻答道:“这是‘华山吟’第一弄。”  弄玉怯怯地问道:“我非常喜欢这只曲子,你可以教我吗?”  男子笑着说道:“我们都要成为夫妻了,教你又有何妨!”  说着,那男子走上前去,轻轻拉住弄玉的纤纤细手。两手相触之间,弄玉心头一颤,猛地惊醒,原来是一场美梦!  弄玉把梦中见到的奇怪的事情告诉给了秦穆公。秦穆公却不认为这只是一个梦,他坚信这是上天为自己女儿安排的一段婚姻,便派人按照弄玉梦中见到的情景四处找寻。  也该弄玉姻缘已到,派出去的人很快就带回了一个消息,有人说:“华山之上有一个明星岩,那里隐居着一个青年,不知何年何月从哪里而来。他每天都会下山买上一壶好酒独自畅饮。每到晚上他都会吹箫一曲,那箫声动人,凡是听到那曲子的,都会忘记困意、不知身在何方。”  秦穆公听闻大喜,连忙赶到明星岩,果然有一男子,头戴羽冠、身着鹤衣,与弄玉梦中所见无半点差别。  秦穆公将男子请于凤台之上,见他潇洒大方,又有超凡脱俗的气质,心中已是三分喜欢。短暂攀谈,得知这男子姓萧名史,擅长吹箫。  秦穆公邀其吹箫一曲。萧史从腰间取出一支玉箫,只见那玉箫晶莹剔透、光彩照人。萧史不紧不慢,刚刚演奏一曲,便觉清风习习;演奏第二曲,已是彩云四合;及至第三曲,只见白鹤成对、翔舞于天空,孔雀数双、栖集于林际,百鸟齐鸣、经久不息。  秦穆公听得心旷神怡,在卷帘之后偷看的弄玉更是心喜:“这才是我要找的如意郎君!”  秦穆公高兴地对萧史说道:“我的女儿一直想要找一位会吹笙的丈夫,而你的箫声能通天地,不知要胜于笙几倍啊!我愿把女儿嫁给你,这可是上天注定的缘分,你千万不要推辞啊。”  萧史再三拜谢,择日与弄玉成婚,结为夫妻。结婚那天,正是八月十五中秋月圆之日,人们都说这就是:“天上月圆,地上人圆。”  过了半年,一天夜里,弄玉夫妻俩人在月下笙箫相和,忽然有只紫色的凤凰落在凤台的左侧,有条红色的长龙盘卧在凤台右侧。萧史站起身来说道:“我本是天上的神仙。天帝认为人间史籍散乱,特命我到凡间整理。我初到人间时降生于箫家,被唤作‘箫三郎’,我长大后整理史籍有功,被人们称为‘箫史’。到现在,我来人间已经有一百一十多年了。后来,天帝奖赏我的功劳,命我作华山之神,与你喜结良缘。我们现在都是神仙了,不应该久留人间。现在龙凤翔集,到我们回到天庭的时候了。”  弄玉心中舍不得自己的父亲和家人,对萧史说道:“临走之前,我要先和父亲告别!”  萧史担心弄玉最终舍不得家人,不肯与他一同回到天庭,对弄玉说道:“神仙就该超然于物外,无牵无挂、无忧无虑。你可千万不要对家人有过多的眷恋啊!”  于是萧史乘着赤龙、弄玉乘着紫凤,自凤台飞升而去。  第二天,有人报告秦穆公自己的女儿、女婿乘龙凤飞升之事,秦穆公不禁感慨:“假如也有龙凤迎接我,我也一定会如同抛弃破衣烂鞋一样抛弃这江山!”  后来,秦穆公派人到明星岩找过萧史和弄玉,可是始终没有找到,于是他命人在明星岩建了一座祠庙,唤作“萧女庙”,以纪念自己的女儿和女婿,据说在这庙中经常会听到凤凰的鸣叫声。萧史乘龙而去,因此从这个故事中,又引申出一个成语——乘龙快婿,意思是指才貌双全的女婿,常常用来称赞别人的女婿。
  踢一脚  楼主
  做记号做记号  留着养肥  楼主赶紧养肥他
  最后的更新,感觉就是“挡”吧  这是我们那边山东话的说法  跟鬼打墙还不太一样,不光是原地转圈,有时候确实是会眼前出现一条明晃晃的大道  当然,我也是听人说的。
  楼主,您写的真好!
  先顶再看
  楼主啊,下午还有嘛
  5、华山——劈山救母 1  游历华山,有一处景点你是必须要去看的。这处景点在华山莲花峰莲花石旁,一块巨石,齐刷刷地断为三截,像是被斧子劈开一样,人们都说这是当年沉香救母、斧劈华山的遗迹,把这块石头称为“斧劈石”。相传在汉朝的时候,天上的仙女三圣母被玉皇大帝派遣到华山为神。这三圣母可不是一般的人,她是玉皇大帝的外甥女、三只眼二郎神的妹妹。  这一天,庙中无人,三圣母闲的无聊,便现了真身在大殿上翩翩起舞、放声歌唱。歌声悠扬、舞姿翩跹,正应了那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恰巧一个士子路过殿前,听到那动人的歌声,士子如醉如痴,心想:什么样的女子会唱出如此醉人的歌声呢!心里想着,脚步已经不听使唤的迈向大殿。三圣母唱得正酣,忽然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连忙飞起,化作一尊泥像。  士子满心期待地想着一段不期而遇,可是进了大殿却失望至极:歌声停了,除了一尊泥像,大殿里空空如也,连个苍蝇蚊子这样的活物都没有。士子满脸遗憾,转身准备离去,眼角的余光无意扫到三圣母的塑像,心跳忽然加速,忍不住停下脚步多看了几眼:姣好的面容、顾盼的眼神、曼妙的身姿……士子不禁对着塑像若有所思:若和这样的女子结缘,功名利禄又算得了什么呢?想着想着,士子深情的对着塑像拜了三拜。  三圣母坐在上面看得明白,士子心里想的她也一清二楚,见这士子对自己如此轻佻,不禁有些恼怒,心想:我一定要让他吃些苦头!  士子走出大殿向山下走去。自古华山一条路,下山的路有一段非常险峻,两边悬崖峭壁、中间一条小路只容得下一个人。三圣母打定主意:就在那里下手,掀起一阵大风,把他吹下山崖。  三圣母飞到那段险路,躲在一边,只等着士子到来。  不一会儿,一个身影渐行渐近。三圣母憋足一口气,准备用力吹过去。慢慢地,那个身影渐渐清晰,三圣母刚要张口,忽地又把那口气憋了回去。是她顿起怜悯之心、回心转意了吗?当然不是。原来走过来的不是那士子,而是一个拄着拐的白胡子老爷爷。  见了那位老爷爷,三圣母满脸疑惑,跳了出去:“你来这里做什么?”  那白胡子老爷爷也被吓了一跳,怯怯地问道:“吓煞老朽!姑娘要是打劫?除了这把老骨头,我可是别无长物!”  三圣母一脸愠色:“别装了!别人不认得你,我可知道你的底细!太白金星,你无故来此何干?”  那老者扔了拐杖,直起身子,捻着胡须,哈哈大笑:“三圣母好眼力啊!”太白金星没有回答,反问三圣母:“你不在神庙之中,来此又要做些什么?”  三圣母有些心虚:“我出来欣赏风景,透透气!”  太白金星说道:“莫要说谎!依我看来,你来此是想要了那士子的性命!”  被太白金星道破心思,三圣母无法辩解,只得说道:“他在殿中对我心存不敬,我只是想教训他一下。”  太白金星摇摇头:“我们都是神仙,食人间烟火、享世人礼拜,我们就要造福一方。怎能因一言一语、一个眼神就要人性命?更何况,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你可以不爱他,但却不能阻止他喜欢你。他拜你三拜,你和他就有三宿姻缘。”  拜别太白金星,三圣母就见那士子姗姗来迟。她听从太白金星的劝告,没有加害那位士子,而是化作一凡间女子,偷偷跟踪士子数日。那士子原本就是一位儒雅之士,无论贫贱,待人都是谦恭有礼。渐渐三圣母改变了对那士子的看法,她也知道那士子姓刘名向,为求得功名,只身一人,在家苦学,那一日闲得无事,便在华山游玩,正巧遇到三圣母,出于爱慕才对三圣母心起爱意,全然不是轻佻之举。日子一久,三圣母还真喜欢上了刘向,于是便借个机会对刘向表明真情。  刘向又惊又喜,遂与三圣母结为夫妻。太白金星说她和刘向只有三宿之缘,三圣母心中懊恼,当初刘向为何不拜上几千上万下。新婚三日之后,三圣母就要必须离开,她对刘向说道:“我乃是华山神女,与你有三宿之缘,如今缘份已尽,我要返回华山神庙。”  刘向一听恍然大悟,但又哪里肯放娇妻而去。三圣母也是不舍,两人送了一程又一程,最后三圣母终于狠下心对刘向说道:“此处就是你我绝情之地。你一定要用心读书,将来定会搏取功名!”  刘向心知无法挽留,痛哭流涕,从身上掏出一块沉香,说道:“我乃是一个穷书生,只有这一块祖传沉香甚是珍贵。你把它带在身边,见到它就如同见到我一样!”  三圣母走了之后,刘向每天都会跑到华山神庙,可那庙中却只有一尊冷冰冰的塑像。一连数日,刘向只是坐在塑像前面静静地凝视自己的妻子。终于,三圣母不忍刘向如此堕落下去,又现了真身,走到刘向面前:“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可耽于儿女情长。他日你搏取功名,定会与我再续前缘。”  刘向下山之后,刻苦读书,几个月过去,真的金榜题名。他兴冲冲地返回华山,眼前的一切却让他瞠目结舌:那座华山神庙已经倒塌,化成一片废墟。
  刘向不知所措,那个白胡子老爷爷又出现了,对刘向讲起了这里发生的事情。  原来,三圣母与刘向三宿姻缘之后回到庙中,那时她的肚中已经怀上了小宝宝。这一日,王母娘娘宴请众神仙,唯独三圣母没有露面。王母娘娘惦记三圣母,便派二郎神前去探望。  二郎神一见三圣母隆起的肚子,心中已然明白。他最见不得别人触犯天条,就要捉拿三圣母前去治罪。任凭三圣母苦苦哀求,二郎神就是无动于衷。二郎神既然不讲兄妹感情,三圣母就更不愿束手就擒,两人“噼里啪啦”的打了起来。若论拳脚,三圣母根本就不是哥哥的对手,可是她的手中握着一盏宝莲光。这宝莲灯是华山镇山之宝,被它的灯光一照,二郎神就算有吞天的本领,也只剩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使不出半点本事,落荒而逃。二郎神养了一个宠物,名叫哮天犬。哮天犬可不是一般的小狗,它战功赫赫,我们最熟悉的一场战斗就是孙悟空大闹天宫之时,二郎神与孙悟空久战不决,就是它乘机在孙悟空的腿肚子上咬了一口,让齐天大圣重重地摔了一跤。这哮天犬见吃了败仗的二郎神满面愁容,心生一计,它趁着夜色偷偷跑到华山神庙去盗取宝莲灯。三圣母与二郎神酣战一天,已是十分疲惫,正在殿中端坐闭目养神,没有发现哮天犬已经潜入殿内。哮天犬蹑手蹑脚地在殿中东寻西找,终于看到了宝莲灯,只见它一个箭步扑了上去,叼起宝莲灯冲向殿外。三圣母听到动静,睁天双眼,见哮天犬偷走了宝莲灯,大惊失色,急忙跳出殿门,想要拦住哮天犬的去路。可是,她还是稍微地慢了一些,殿门之外,一个高大的身影手握着宝莲灯正看着她狞笑,那人就是二郎神。二郎神二话不说,跳上天空,伸出右手,抓向华山。没有了宝莲灯镇守的华山在二郎神面前就像是一个小小的玩具,二郎神抓起华山重重地压向三圣母;没有了宝莲灯的三圣母就像是一只断了翅的凤凰,哪里躲闪得开,被困在了华山之中。  三圣母流着眼泪大声问自己的哥哥:“你对我为什么如此绝情?”  二郎神面无表情地答道:“你触犯了天条,我也是无能为力!”  失去了宝莲灯庇护的三圣母,一直没能走出被二郎神施了咒语的华山。  太白金星讲完华山发生的事情,刘向大骂着二郎神,发了疯似地要去寻找三圣母。  太白金星拦住他说:“二郎神在这山中施了咒语,别说你是个凡人,就算我这个神仙想去见她一面也要颇费周折。”  正说话间,一个人踉踉跄跄地走了过来,伤痕累累。刚到近前,就摔倒在地。  刘向定睛一看,吓得毛骨悚然,这人长得极其丑陋,但见他:头发上跳动着微弱的火焰,闪着几点绿光;额头上横着一只三角眼,下巴上竖着一只月牙眼;鼻梁上伸出一对触角,各长着一个鼻孔,一个朝天,似乎在吸食者日月的精华,一个向地,似乎在吸食着万物的精华;一个耳朵长在脸前,聆听着未来,一个耳朵长在脑后,追思着过往。  太白金星一脸淡然,俯下身去,轻声问道:“成功了吗?”  那人面带着淡淡的笑容,摊开双臂,漏出一个襁褓,一个孩子已经安然入睡。  太白金星抱起孩子,那人安详的闭上双眼,头顶的火焰渐渐熄灭。  刘向惶恐的问道:“这是什么人?”  太白金星一脸忧然:“他不是人,他是夜叉!”  刘向一听,感觉自己心头之肉都在颤抖。他听说过夜叉,那是一群极其丑陋而又恶毒的魔鬼。据说这世上有男夜叉,也有女夜叉。男夜叉长得凶神恶煞,女夜叉确实貌美如仙。有一种夜叉长着两只翅膀,能够在天空中自由飞行,叫做空行夜叉;倒在地上的这个夜叉不会飞,叫做地行夜叉。当然还有其他的夜叉,比如东海中的巡海夜叉,经常狗仗人势地肆虐百姓,可是他的运气实在太差,碰上了大闹东海的哪吒三太子,被生生打死!再比如《水浒传》中,在十字坡开黑店的母夜叉孙二娘,也是少有的女中豪杰。  太白金星见刘向心中恐惧,安抚他说:“不要害怕!人不全是好人,夜叉也不全是魔鬼!他是个好夜叉!”太白金星边说边把孩子递给刘向,“这是你和三圣母的孩子!他就是为了救出这孩子才死的。夜叉有些法力尚且在华山之中丢了性命,你肉体凡胎想要闯那禁地,更是白白送死!回去把孩子抚养成人,他自会解救母亲!”  “好!我一定好好抚养孩子,将来就出三圣母!”刘向接过孩子,忽然一块沉香从襁褓中掉落下来,正是他当时送给三圣母的传家宝。睹物思人,刘向长叹一声:“唉!这孩子还没有名字,就叫他沉香吧!”  沉香渐渐长大,可是自己却没有法力,无法冲破舅舅二郎神施下的咒语救出母亲。  这一天他又来到华山神庙废墟前,想着从未谋面的母亲,不禁潸然泪下。  忽然一个慈眉善目的老者走到他的面前。只见这老者手摇蒲扇、仙风道骨、满脸笑容,最奇怪的是走在这荆棘丛生、乱石满地的山岭之上,他竟然没穿鞋袜、光着双脚。  “你为何在此哭泣啊!?”老者笑着问道。  沉香见这老者慈祥,便把自己的遭遇和苦恼说了出来。  老者摇着蒲扇,静静地听着。待到沉香说完,他哈哈一笑:“想救你的母亲,这有何难!”  “您有办法?”沉香问道。  “我可以教你些本事。不过那要吃常人不能吃之苦,要遭常人不能遭之罪。”  沉香一听,纳头就拜:“只要您肯收我为徒,刀山火海,就算丢了性命,我也愿意!”  老者见沉香意志坚决,欣然应允。
  这老者是哪路神仙?他就是赫赫有名的赤脚大仙。赤脚大仙宅心仁厚,常为凡人抱打不平,就是最歹毒的恶魔,他也不愿伤其性命,而是以教化为主。据《西游记》记载,当年王母娘娘在瑶池设下蟠桃盛宴,孙悟空心中恼怒自己没在嘉宾名单之中,就要大闹蟠桃会。路上正好碰到赤脚大仙前去赴宴,为了不让赤脚大仙破坏了自己的计划,孙悟空谎称蟠桃会临时改了地点,把赤脚大仙骗到了别处。又据《水浒传》记载,北宋年间赤脚大仙转世成了宋仁宗。刚出生的时候,宋仁宗哭个不停。他的父亲宋真宗以为这孩子得了什么怪病,便张出黄榜,求医问药。其实啊,这孩子并没有得什么怪病,因为他知道自己将来要当皇帝,在向玉皇大帝请求派一些精兵强将下凡来辅佐他治理江山。玉皇大帝听到了孩子的哭声,也参透了他的用意,就让太白金星下凡给他捎句话。太白金星一到凡间就化作白胡子老爷爷,揭下黄榜。看守黄榜的军官赶紧兴冲冲的带着太白金星去见皇帝。也不怪那军官激动,黄榜已经张贴数日,普天之下竟没有一个医生郎中赶来揭榜。皇帝听说有人揭榜,更是高兴,他真的担心自己的宝贝儿子会哭泣而死。可是一见到太白金星他的心凉了半截,先不说这老者医术如何,就是他那副打扮看上去就像个江湖骗子:没有白大褂、没有听诊器、甚至连个药丸都没有。  皇帝有些不高兴,但仍叫人报出皇子,问道:“先生用什么药给我的儿子治病啊?”  太白金星连看都没看一眼皇子,只是神秘一笑:“不需要任何药,只用八个字就可治好皇子的病!”  “八个字?开什么玩笑,那么多华佗再世,开了大把的药方都没治好我儿子的病,你只用八个字?你当那些御医都是白痴啊!”皇帝心里想着,嘴上却说:“不知是哪八个字?”  “这八个字只能说给皇子听!”太白金星边说边凑到皇子耳边,轻声含糊道:“文有文曲,武有武曲!”  说也奇怪,太白金星刚说完这八个字,那皇子竟然停止了哭泣,露出了可爱的笑容。  太白金星说的“文曲”就是天上的文曲星,他主管“文运”,凡是文采飞扬的人都被称为文曲星下凡,这一代文曲星下凡到了人间就是大名鼎鼎的开封府尹龙图阁大学士包拯包青天。被称为文曲星下凡的还有传说心有七窍的比干、写下《岳阳楼记》的范仲淹、民族英雄文天祥,据说许仙和白娘子的儿子许仕琳也是文曲星下凡。  太白金星说的“武曲”就是天上的武曲星,他主掌“武功”,武艺超群、忠肝义胆之人都是武曲星下凡。不过你不要认为武曲星都是一介武夫,他还掌管“财富”,是一等一的理财高手。这一代武曲星下凡到了人间就是打破西夏、面有刺字、人称“面涅将军”的狄青狄汉臣。被称为武曲星的还有豹子头林冲,最有名的大概就是义薄云天的关羽关二爷。  沉香拜赤脚大仙为师之后,每日刻苦练功,终于练就了一身好本领。据说,八仙之一的何仙姑还指点过他的武功。  十六岁那年,沉香学艺功成,拜别赤脚大仙,前往华山去救自己的母亲。临别之前,赤脚大仙还送了沉香一柄萱花大斧。在华山之巅,沉香与二郎神打得天昏地暗,很快就惊动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不忍甥舅二人反目成仇,就派太白金星前去说和。二郎神去了华山咒语,沉香举起大斧劈开华山。  母子相见、夫妻团圆,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在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中,二郎神被描写得如同凶神恶煞一般,其实他也是个苦孩子,更为巧合的是,二郎神也曾劈山救母,不过他劈的不是华山,而是桃山。你问我这样说有根据吗?其实我也是听别人说的,这个人就是孙悟空,在《西游记》第六回中对此有过详细的描述。二郎神长得相当清奇俊秀,但见他:“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二郎神长相的奇特之处在于他经别人多了一只眼,这只眼长在两眉之间,大概相当于是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吧;他的本事很大,与孙悟空一样,有着七十二般变化;他的兵器是三尖两刃刀,他还有一只宠物就是前面讲过的哮天犬。二郎神本名杨戬,他的母亲是玉皇大帝的妹子,思凡下界,与一杨姓男子结合,生下二郎神。玉皇大帝知道此事之后,非常震怒,将自己的妹妹压在桃山之下。二郎神长大之后,学就了一身非凡的本事,大战天兵天将,又用巨斧劈开桃山救出母亲。虽然二郎神后来被玉皇大帝封为二郎显圣真君,但是他与自己的舅舅玉皇大帝关系很不融洽,只是听调不听宣,守着自己灌江口那一亩三分地逍遥快活。
  紧张啊
  好帖留名,楼主快更。  
  楼主职业作家?
  很喜欢!顶!  
  写的不孬
  坐等养肥。第一次离卤煮这么近啊~~
  来顶贴!
  精彩纷呈,楼主快更新!!
  马克  
  马克,楼主辛苦  
  好看的,留个爪子!楼主努力
  支持!  
  顶一个
  赶上进度
  挺好看的,支持一下!
  躺等更新啊
  又来排队了
  先mark了~
  看完!楼主速度更新。
  讲得真不错,真的,做为1个85年的“神”经病,你可能是唯一一个让我从公元日凌晨回帖到现在。唯一一个觉得这帖开得好的人。  其它那些,对“神”经病一样纠结的我来说,就是胡说八道,而且八道的还是那些玄之又玄,众炒之门的东西。那些东西对人无益。对后代更无益。  撸主,我支持多发这种正能量的帖子。
  又看完勒…手机党啊  …特地为楼主申请的帐号吖…楼主加油啊…
  6、嵩山—少林寺  中岳嵩山以“峻”闻名,一直被视为天地之中。它是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组成,俯瞰似乎是一片远山躺在地上,因此说“嵩山如卧”。传说大禹的妻子涂山氏在太室山生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开国国君启,因此称为“太室山”,“室”是妻子的意思,太室山一共有三十六座山峰;少室山在太室山的对面,传说大禹的第二位妻子,也就是涂山氏的妹妹生活在这里,因此这里就被称为“少室山”,非常巧合,少室山也有三十六座山峰,所以嵩山一共有七十二座山峰。关于大禹的故事我们在以后的文章中还会详述。  少室山上有一座千年古刹,提起它的名字你一定不会陌生,没错,这就是“少林寺”。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年间,因它坐落于少室山的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少林寺落成没多久,就迎来了一位高僧,这位高僧就是达摩祖师。达摩祖师生于南天竺,也就是今天的印度。达摩祖师从印度来到中国,在南方登岸。当时中国正是南北朝混战时期,南方正处于梁武帝的统治之下。梁武帝也是向佛之人,可是达摩祖师每与这位皇帝谈起佛法,总是话不投机。达摩祖师失望至极,遂不辞而别,直奔北方而去。俗话说:“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梁武帝听说达摩祖师弃南向北,马上派了大队人马追赶。达摩祖师本是个行脚的僧人,哪里跑得过快似闪电的骏马。他刚刚走到江边,就见远处两山之间尘土飞扬,“嗒嗒嗒”的马蹄声扑面而来。前有江水拦路,后有人马堵截,达摩祖师似已走投无路。可就在这时,诡异的事情发生了,远处的两座山峰忽然移动起来,相互靠拢,紧紧地合在了一起,把那大队人马夹在了中间,进也不是,退也不成。达摩祖师看着两山之间惊恐的人们,微微一笑,伸出一只手,两指捏住一根芦苇,轻轻一折,投入江中。那芦苇似乎被施加了咒语,刚一碰到江水,就化作了一叶扁舟。达摩祖师跳上小船,船借着风势、水势,漂到了对岸,化险为夷。后人把达摩祖师这段神奇的经历称之为“一苇渡江”。达摩祖师到了北方之后,辗转来到少林寺。少林寺的清幽佛性留住了他的脚步,从此他在少林寺开始广传佛法。达摩祖师在南天竺修习禅宗,他带给中国的也是禅宗,因此达摩祖师是中国的“禅宗初祖”,少林寺也成了中国的“禅宗祖庭”。传说达摩祖师在少林寺的一个山洞中盘膝静坐、面壁九年参研佛法,以至于他对面的一块石头上都留下了他的影子。这个山洞就是“达摩面壁洞”,那块石头就是“达摩面壁影石”。达摩祖师面壁期间,追随他的信众们来了又走,走了又来,换了一批又一批人。在这些人中,有一个名叫神光的僧人却自始至终没有离开达摩祖师,请求达摩祖师收他为徒。不知为什么,达摩祖师一直没有收下这个虔诚的僧人。这一天早上,达摩祖师醒来,推开房门。天空中飘着美丽的雪花,一夜的大雪早已把整个嵩山包裹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忽然,一阵惊诧的目光从达摩祖师的眼中射出,门前赫然站立一个人,全身披满了雪花,厚厚的积雪已经埋过了那人的膝盖。达摩祖师认识这个人,他就是神光。  “你怎么会在这里?”达摩祖师问道。  “希望您能答应我做您的弟子。”  “我已经和你说过很多次了,我是不会收你做弟子的。”  神光没有离去,他连动都没动一下,表情坚定地苦苦哀求着达摩祖师。  达摩祖师没再说一句话,静静地思索着该如何拒绝这个他并不想收为徒弟的僧人。他看着这个被雪染成白色的世界,心中有了主意,对神光说道:“我可以收你为徒,不过要等到天降红雪那一天!”  红雪?天上怎么可能飘下红色的雪花呢?这分明就是不想收神光为徒。  神光仍然站在原地,没有动上一丝一毫,甚至连他那坚毅的表情都没有丝毫改变。他轻轻地问了一句:“只要天降红雪,您就会收我为徒?”  达摩祖师点点头。  神光也是没再说一句话,轻轻拔出腰间的戒刀,用力砍向自己的左臂。一瞬间,他的左臂飞上了天空,无数的红色的血滴喷涌而出,把飞扬的雪花染得鲜红,落到地上。  “现在已经天降红雪,您可以收我为徒了吧!”神光在晕倒之前用尽最后一丝气力问道。  达摩祖师被神光的这一举动震惊了,也被他所感动,遂收下神光为徒。这就是“断臂求法”的故事。后来,达摩祖师改神光法号为“慧可”。慧可深得达摩祖师的衣钵真传,成为禅宗的第二代祖师。  还有一个与达摩祖师有关的故事。据说达摩祖师圆寂(僧尼死亡称为“圆寂”)后,有一个宋云的人很久以前就作为皇帝的使臣出使西域。达摩祖师圆寂两年之后,宋云回国。在回国的路上,他竟然看到了达摩祖师。只见达摩祖师身穿僧衣、赤裸双脚,一手拿着锡杖,一手拿着一只鞋子,独自一人向西而去。由于那时候交通并不发达,信息传递很慢,宋云久在国外,并不知道达摩祖师已经圆寂。  宋云急忙追上达摩祖师,问他要去往何处。  达摩祖师说他要向西天而去,同时又叮嘱宋云,回国之后千万不可对人说起遇到自己之事,否则必将大难临头。  宋云对达摩的话不以为然,回到都城刚见到皇帝就回复说自己在西域见到了达摩祖师。  还没等宋云把话说完,皇帝大怒:“人人都知道达摩祖师已经圆寂,很多人都已经看到达摩祖师被安葬在熊耳山上,你竟然敢欺骗我说你见到了达摩祖师!”  皇帝遂以欺君之罪不由分说地把宋云关入天牢。欺君之罪,就是指欺骗皇帝,这可是十恶不赦的大罪啊,必死无疑。也是宋云命不该绝,这一天皇帝又想起了宋云说自己遇见达摩祖师之事,心中奇怪宋云为何要编造这么一个毫无技术含量的谎话,认为其中必有蹊跷,便把他从牢中提了出来,让他把这事情原原本本地重述一遍。宋云说得有板有眼,皇帝觉得他不像是在说假话,但又苦于无法证明宋云讲的都是真话。就在这左右为难之际,一个大臣建议说,只要打开达摩祖师的棺木就可以证明宋云所讲是真是假了。  皇帝认可了这个主意,命人打开了达摩祖师的棺木,棺木里面的情景让所有人大吃一惊,除了一只鞋,那里面什么都没有。  宋云的冤情由此而解。  这就是达摩祖师“只履归西”的故事。“履”就是我们穿的鞋;“只履”就是一只鞋;“只履归西”就是说达摩祖师只带着一只鞋向西而去,那么他的另一只鞋呢?当然是留在自己的棺木中了。  易筋经、金刚指、任督二脉、七十二绝技……这些五花八门的名称就是少林功夫。少林功夫名扬天下,更是武侠小说中必备的门派,有“天下武功出少林”之说。少林功夫讲求“禅武合一”,“禅”就是禅宗,“武”就是少林功夫,意思是习武就是修禅,修禅就是习武。达摩祖师创立了中国佛教的禅宗,同时也有很多人说他开创了少林功夫的先河,被尊为少林功夫的祖师。实际上,开创少林习武之风的是北齐时的一位武僧,这已是在达摩祖师之后了。到了隋末唐初的时候,一次机缘巧合,少林功夫使得少林寺达到了它历史上第一个兴盛时期。  事情是这样的: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诸侯纷纷起兵,企图问鼎天下。唐太宗李世民也拥护自己的父亲唐高祖李渊冲向皇帝的宝座。当然,那个时候他们还不是唐太宗、唐高祖,这些名字是他们夺取天下之后才有的名称。这一年,一个叫王世充的人占据了隋的国都洛阳,自立为帝,国号为“郑”。一心想要问鼎天下的李世民哪肯让天下落入他人之手,带兵攻打洛阳,可是很不幸,在一次意外中,他被王世充抓个正着,关进了大牢之中。李世民被抓之事传到了少林寺,少林寺的武僧昙宗非常钦佩李氏家族,听说这事之后,带领着十三个武艺高超的棍僧偷偷潜入洛阳,寻着关押李世民的大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李世民救出了洛阳城,不仅如此,还在混战中捉住了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则。后来,王世充被李世民所破,举城投降。李世民东征西讨,最终平定了天下。李世民十分感谢十三棍僧相救之恩,在他当了皇帝之后,封昙宗为大将军、少林方丈,又赐给少林寺良田40顷,少林寺走到了它历史上第一个辉煌时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被改编成了电影《少林寺》,这部电影不仅成就了一代影星李连杰,而且还以1毛钱的票价卖出了1.6亿票房,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以后的年代中,少林寺起起落落,但总归是屹立不倒。到了民国年间,军阀混战再起,少林寺遭遇了它千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劫难。两个军阀樊钟秀和冯玉祥在河南打了起来,曾拜少林寺和尚为师的樊钟秀不敌冯玉祥,边打边撤,最终来到了嵩山少林寺,把这里当作了自己的司令部。少林寺的僧人们被卷入了战争,他们帮助樊钟秀抵抗冯玉祥的部队。很不幸,冯玉祥又一次赢下了战争。冯玉祥的部下石友三愤怒于少林寺僧人帮助樊钟秀,下令火烧少林寺。可怜少林寺千年之精华就这样被付之一炬。
  我来翻页
  好看好看
  帮忙翻页  
  更新呀楼主
  一天三顶,顶顶更健康
  楼主快点更新啊,看的好痒哦
  一口气读完了,  不错,楼主,  加油,  顶你。
  不翻页?
  哇哈哈
  等着看,更新!!!
  手机党顶的辛苦,大师!
  神话就神话,还通篇定义为历史,楼主既然作为民族文化的布道者请准确使用汉语词汇。  
  又看完啦  早安
  哇更新好多。。。忙死了,才有空来看看
  南无阿弥陀佛
  留名,顶贴,楼主加油更哦
  7、嵩山—嵩阳书院  嵩山素有一文一武之说。“武”就是之前提到的少林寺,“文”就是我们现在要讲的嵩阳书院。  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比较特殊的教育机构,就如同我们现在的小学、中学、大学一样。它最早出现在唐朝,不过那时候官方主办的书院似乎只是一座宫廷图书馆,没有太多讲学授课的职能,倒是存在于民间的少数私人兴办的书院,已经初步具备了讲学的功能,开始收些学生,教授课程。书院兴盛于宋朝,大批私人兴办的书院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民间,北宋初年,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再加上嵩山上的这座嵩阳书院,被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书院与我们现在的大学有些类似,以教育精英和有一定学识的人员为主。凡是到书院学习的人,主要都是以自学为主,老师的指导只起辅助作用。它创立的最重要的一种教育形式就是“讲会”制度,也就是一大群人在一起举办的学术辩论会。  在四大书院中,每个书院都有自己独特的成就。  应天府书院所在地商丘,是北宋四大京城之一的“南京应天府”。应天府本来被称为是宋州,北宋的第一位皇帝宋
赵匡胤还没有当上皇帝的时候,曾是这里的节度史,地以人贵,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就把这里升格为了应天府,后来觉得应天府的地位还不够高,又把这里升格为了“南京”。北宋真正的国都是“东京开封府”,在《水浒传》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东京汴梁”这个地方,就是指北宋的国都,东京汴梁就是现在的开封。看到“开封”这个词,你一定要想到一个人,那就是铁面无私的黑脸包公——包拯包青天。“南京”只是东京的陪都。“陪都”就是在国都之外另设的第二国都,地位略低于国都。在我国古代很多朝代都有“陪都”,比如说东汉时期的国都是洛阳,当时也被称作“东京”,而西汉的故都长安则在东汉时期被定为陪都,称为“西京”;再比如,唐朝的都城在西安,而在它东面的洛阳被定为“东都”;到了抗战时期,日本人占领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国民政府暂时搬到了重庆,把那里当作了陪都。除了“东京”、“南京”之外,北宋还有两大都城,一个是“西京河南府”(旧址在现在的河南洛阳),另一个就是“北京大名府”(旧址在现在的河北邯郸),《水浒传》中的玉麒麟卢俊义就生活在大名府。讲过了北宋四大京城和陪都之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下应天府书院。应天府书院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唯一的一所被升为“国子监”的书院。“国子监”是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应天府书院之所以能够升格为国子监,这要归功于那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北宋大家范仲淹,范仲淹曾在这里主持讲学,在范仲淹做了高官之后就把应天府书院升格为了“国子监”。  岳麓书院坐落于湖南长沙的岳麓山下,岳麓山是南岳衡山的一部分(下一部分会讲到衡山)。书院始建于唐末五代之时,原为僧人讲学之所,到了北宋初年正式创立于岳麓山抱黄洞下,历经千年,七毁七建,延续至今,故有“千年学府”之称。清末岳麓书院改名为湖南高等学堂,之后又有诸如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等名称,最终被定名为湖南大学,现在岳麓书院是湖南大学的一个下设机构。每个学院都有很多对联,岳麓书院也不例外,在这些对联中最有名的应该算是书院大门两旁悬挂着的“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一幅了,八个简简单单的字,骄傲自信中又透露出一丝霸气。上联语出《左传》,“惟”是助词,没有实际意义,意思是说“楚国这个地方出人才”,湖南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楚国的领地,自古至今人才辈出。下联语出《论语》,意思是“这个地方最为兴盛”。两句连在一起,意思就是“楚国人才济济,尤以这个地方最为兴盛”。是岳麓书院自夸吗?纵观历史,它完全担得起这个评价。朱熹、王阳明这些被历史记住的名字都曾在这里作过或长或短的停留,到了清朝末期这里走出去的人更是撑起了那段热热闹闹的历史:左宗棠、曾国藩、魏源……难怪余秋雨先生会情不自禁地讲道:“你看整整一个清代,那些需要费脑子的事情,不就被这个山间庭院吞吐得差不多了。”这幅对联在清嘉庆年间,由时任山长袁名曜撰写。“山长”相当于现在的校长,大概最初人们都在山中设立书院,所以人们称掌管书院的人为“山长”。据说,当时袁山长要为岳麓书院大门题写对联,于是借用《左传》“虽楚有材”之语,出了“惟楚有材”这个上联,让学生们应对下联。他话音刚落,一个名叫张中阶的学生脱口而出“于斯为盛”,听者无不拍手称快,于是就有了这幅让人叹为观止的名联。  岳麓山上清风峡中有一小亭,名曰“爱晚亭”,在清乾隆年间由岳麓书院山长建造。最初这个亭子名叫“红叶亭”,后来有人想起杜牧《山行》中的两句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取前一名中“爱”字和“晚”字给这个亭子改名为“爱晚亭”,其意境一下提高数倍。爱晚亭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另外三大名亭分别是醉翁亭、湖心亭和陶然亭,这四个亭子都因古代的文人雅士而闻名天下。爱晚亭因杜牧的诗句闻名,居四大名亭之首的醉翁亭则因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的一篇《醉翁亭记》而被誉为“天下第一亭”。欧阳修号醉翁,他在安徽滁州的时候,与山中僧人交游甚厚,僧人们便在山中为他建了一座亭子,以供歇脚之用,名之为“醉翁亭”,并让他为之作记。醉翁欧阳修文思泉涌,不假思索地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醉翁亭记》,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不知醉倒了多少世人。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中的一座小岛上,在这个亭子旁边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二”两个字,“?”是“虫”的繁体字。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在这座小岛上玩得不亦乐乎,乘兴写下了“?二”这两个字。面对这两个不成文章的字,身边的大臣们十分不解,也有装糊涂的。乾隆爷会心一笑,说这是二字的寓意是“风月无边”,也就是景色好到了极致。为什么“?二”两个字代表的是“风月无边”呢?原来,乾隆爷的这一作法是文人墨客们常常玩的“拆字”小把戏。“风”的繁体字是“風”,把“風”和“月”的边框去掉就是“?二”,风月没有边框,就引申为风月无边。除了在湖心亭,泰山上也有一处摩崖,刻着“?二”,当然那不是乾隆皇帝的手迹了。陶然亭在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市,北京市内有一处公园,名叫“陶然亭公园”,此亭就坐落在那里,公园因亭而得名。陶然亭建于清康熙年间,亭名取自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诗中“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一句最后两字,显出在此亭驻足时的悠然自在。在近代史上,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先后在这里留下过革命的足迹,这里还见证了高君宇和石评梅两位革命先辈的伟大爱情。高君宇和石评梅都是杰出的共产党人,石评梅还以自己的横溢的才华与吕碧城、萧红和张爱玲合称为“民国四大才女”。不过很可惜,二人虽然相爱,却并未结合。高石二人均于上世纪二十年代逝世,逝世时都不到三十岁,真是天妒英才啊!二人的合葬墓就在陶然亭旁,了结了“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的遗愿。  白鹿洞书院坐落于庐山五老峰。相传唐朝的时候有个人叫李渤,他年青的时候隐居在这里读书。李渤养了一只宠物,不是猫、也不是狗,而是一只白鹿。与人相处时间久了,这只白鹿变得非常通达人性,主人让它往东,它绝对不会往西,主人让它站着,它绝对不会趴着,甚至还能够帮助主人传递物件,人们都以此为奇,称它为“神鹿”,李渤也因此被称为“白鹿先生”。后来,李渤做了大官,常常思念自己年青时的那段求学时光,便在这里建了一些亭台楼阁,后人称之为“白鹿洞”。白鹿洞本没有洞,只因这里地势较低,从山上向下看如同地洞一般。到了明朝,有人觉得称之为“洞”却没有“洞”,实在是名不副实,就在山中凿了一个山洞;又有人认为,称之为“白鹿洞”却没有“白鹿”,也实在不妥,就用石头雕刻了一只白鹿放于洞中;可是大家的意见总是不一样,又有人认为凿洞置鹿是多此一举的事情,就把白鹿从洞中请了出来深埋地下;到了现代,人们无意中从地下又挖出了那只白鹿,于是又把它置于洞旁。  以上就是四大书院的故事,更确切的说是北宋初年的四大书院。北宋初年,大宋王朝刚刚走出战争的阴霾,百废待兴,仕子们求知若渴。但那时教育毁损殆尽,官学刚刚起步,学院这种民间组织但乘势而起。待到北宋政权稳定,各领域蓬勃发展之时,学院逐渐被官学取代,沉寂了一百多年,直到南宋时期。白鹿洞书院也不例外,不过它很幸运,这一年理学大师朱熹来到白鹿洞书院,见满目杂草、断壁残垣甚是感慨,于是便下令修复白鹿洞书院,使得白鹿洞书院又重获新生,而他在白鹿洞书院创设的那一套教学理论和方法也被其它书院效仿,书院在南宋时期发展到了极致。经历了起起伏伏的元明清三朝,到了清朝末期,光绪帝在1901年下令书院改为学堂,开始仿效西方改革教育,书院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在明朝末年,有一所书院也是值得一提,这就是“东林书院”。东林书院位于江苏无锡,建于北宋年间,因周围环境酷似庐山东林寺,因此命名为“东林书院”。到了明朝末年,东林学者顾宪成、高攀龙来到此处,重建荒废已久的书院。他们与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展开激烈对抗,被冠以“东林党”。东林书院有一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幅名联为顾宪成所写,讲的就是我们既要用心读书,又不能死读书,要关心国家和天下之事,要忠于自己的祖国。
  竟然是坑。。。
  再顶一次
  mark一个
  好看啊....
  马克......
  我也追了一天呢。晚上可不敢一个人睡了。
  楼主的文笔和人品都是顶级的,始终在认真的盖楼,并且顾及偶们你的粉丝的感受。
  看得不过瘾啊。不过瘾。强烈要求楼主多更。
  老黑不见了!!!!
  6、衡山  衡山以“秀”著称,被称为“五岳独秀”。清代学者魏源遍游五岳后写出“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为什么说衡山如飞呢?有一种说法是衡山经常云遮雾罩,置身其中似乎是在腾云驾雾,如同飞翔在天空。另一种说法是衡山整个山体走势看起来像是一只展翅的飞鸟,这只飞鸟名叫朱雀,衡山的山徽就是一只朱雀。关于衡山就是一只朱雀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这里本来没有什么山,放眼望去都是平地,当年神农炎帝在此采药时,用禇鞭检验草药,无意中打落一只刚刚飞来的朱雀,朱雀落地便化做了衡山。神农采药的故事以后我们还会讲到。我们先说一说什么是朱雀。古人把天上的一部分星星划成了二十八个区域,称为二十八星宿(xiù),然后给这二十八星宿都起了一个名字,在这里只记住与衡山相关的“轸”(zhěn)和“翼”两个星宿就可以了。这二十八个星宿每七个被归为一组,一共四组,称为“四象”、“四维”、“四兽”或者“四方神”等等名字。这四组分别有一神兽相对应,依次是东方青龙、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朱雀正好是守护衡山的神鸟。青色的龙、白色的虎、红色的雀,这些都好理解,玄武是什么呢?“玄”是深黑色。在金庸的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出现过一种兵器——玄铁重剑。玄铁就是黑色的铁,乃天下至宝。玄铁重剑的主人就是以“无招胜有招”而著称的独孤求败。独孤求败的武功很高,他对自己的评价是:“纵横江湖三十余载,杀尽仇寇奸人,败尽英雄豪杰,天下更无抗手,无可奈何,惟隐居深谷,以雕为友。呜呼,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普天之下竟也寻不到一个对手,看来高高在上的人也是如此寂寞啊!回过头来再说一下玄武。玄武据说是一种龟和蛇的结合体,具体长什么样子,只能想象一下了。不管“南岳独如飞”因何而来,衡山是一定要去上一去的。  衡山名字的由来也很值得考究。据说,衡山在天上的星星中对应的是朱雀中的轸、翼两个星宿,掌管万物生死,并且它能够象称一样称出天地的重量,保持天地的平衡,因此称为“衡山”。“衡”有秤杆、称量的意思。衡山除了被称为“南岳”,它还有个名字叫做“寿岳”,“寿”就是长寿的意思,寿岳就是长寿之山。如果你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那么提到与“寿”相关的另外一个名字你就一定会非常熟悉了——南山!人们在向老人拜寿的时候常会说到:“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意思是祝愿一个人的福气向东海一样广阔,一个人的生命像南山一样长久。东海,就是东面一望无际的海洋,那样的福气,该是多么广阔啊!“南山”是指哪座山,说法不一,有说是终南山的,有说是南岳衡山的,多数人还是倾向于后者,在衡山上有一块石刻,上书四个大字“寿比南山”,到那里游玩的人们,一般都会在这块石刻前留影。  衡山主峰名叫“祝融峰”,这个名字源起于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火神祝融,以后我们会详细讲述祝融的故事。
  直播,直播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地图变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