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才开始思想猎魂觉醒开始选什么,关注内在世界,是不是太晚了

内在世界是现代政治斗争的根源
&&&&&&&&&&&&&&&&&&&&&&&&&&有人说,现代是诸神的时代,不同的神按他们自己的面目来改造世界。1789年的法国革命,1917
年的俄国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法西斯的社会实践,充分显示了各派政治力量的社会理想和行动模式。政治是神的自由意志的表现,是内在世界努力突破与世俗的鸿沟,在大地上实现自己的意志。
古代社会是强者的社会,只有健全的民族、强壮的生命力才能成为社会的统治者。古代人还没有摆脱自然的束缚,利害关系构成了他们的生活内容,生存竞争形成了他们人生的途径。自然的血缘关系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宗族是他们的家,亲人是他们的自我,生存危机把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敬老爱幼,团结有序的宗族逐渐强大,经过优胜劣汰,剩下的是健全的民族,人类的强者。
中世纪是二元的社会,是神圣的内在世界和世俗的利害关系的社会。宗教徒和圣人属于前者精神世界的人,他们不受世俗的干扰,世俗政权就是对他们进行干涉也不起作用,他们宁愿死也不会放弃自己的原则,他们忠于上帝,忠于自己的良心。世俗政权如果离开了宗教的虔诚和圣人的教导,也维持不了多久。英雄豪杰都用神的意志和圣人的言论来争取人民的支持,获得自己的长治久安。中世纪已经有了精神,但是精神与世俗是分离的,上帝的物归上帝,恺撒的物归恺撒。
现代是个性解放的时代,是神人合一的时代,是内在世界努力在人间实行统治的时代。人已不是自然的附庸,也不是天国的侯补生,人就是自我,是世界的主人。人要在现实中实现自己的理想,人要在大地上实现自己的天国。与世俗分离的宗教必须打碎,与人民脱离的圣人必须改造,内在的精神世界必须在社会中实现。理性、科学和文明是上帝赋予我们的权利,自由、平等和博爱是我们追求的理想。法国革命就是在这种思潮下发生的,不是法国王室表现得怎么腐败,也不是发生了天灾人祸和经济危机,而是内在思想在这里起了作用。人成熟了,他已不受利益驱使,也不受血缘束缚,他是精神,是神的中保。革命者充满了理想和激情,他们无私无欲,一心为人民办事。开明贵族主张君主立宪制;吉伦特派主张民主共和制;雅各宾派主张民众专政制。三派力量显示出现代政治的雏形,人类是在三个神的统治之下,必须放正他们的关系。热血换来了人民冷冰冰的反映,理想换来了刑场血淋淋的人头。在这里只有思想之争,没有利害之争,兄弟可以反目,朋友可以仇杀,世俗世界的一切在思想面前显得微不足道。谁掌握了真理,谁就是内在世界的代表,谁就成为主人。拿破仑是娇娇者,体现在他制定的“大宪章”中。
资本主义并没有给内在世界留下空间,自然性的利益关系却成了主角,自由被理解为放任,平等被理解为占有,博爱被理解为怜悯,内在的“大我”关系被理解为无政府主义的个体竞争。世界不能停留在这种悲哀中,共产主义的幽灵在世界各国游荡,十月革命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的苏联。布尔什维克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机遇,它是贯彻列宁内在路线的结果。列宁确实是无产阶级的领袖,他的立场始终站在劳动大众的总体利益上,他不是一个福利主义者,不是一个民主主义者,他是自然之神,是世俗利益的死对头。一切想搞特殊化,想发财致富,想出人头地的行动都受到他的无情打击。他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尊重事实,尊重经验,为劳动者的解放开辟出一条崭新之路。
法西斯运动也是一种世界现象,它起源于资产阶级的贪婪和无产阶级的任性,它明确表示自己是现代社会的贵族,代表内在世界的精神。他们注重人格,注重理想,注重激情,注重行动,强调秩序和统一。一切被世俗抛弃的孤魂在这种运动中找到了归宿,一切在虚无和焦虑中徘徊的思想在这里看到了希望。整合社会,建设国家有机体,让精神的力量统治世界。国家是他们的生命,军队是他们的力量,有计划的经济是他们生存的保证,思想是唯一的,权威是不允许怀疑的,只要是正义的行动,他们不计后果。
代表资产阶级的理性之神,代表无产阶级的自然之神,代表精神贵族的权力之神,这是现代社会的政治理念,他们是历史在当下的表现,是内在世界在现实社会中的实践。一切福利主义、民主主义和普世主义都是没有客观基础的`人们良好愿望,他成了政客和别有用心者欺骗人民的遮羞布。军阀混战、财团竞争、民族纠纷都是世俗利益的一种表现,在政治理念面前它们显的相形见绌,暴露出他们的自私和贪欲的一面。每个人自觉或不自觉地都是自己理念的偶象,他的生存方式和行动模式都是他自己的理念决定的。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个体必须改造,自己不想改造的人社会迫使你改造,否则就会被历史的潮流所抛弃。人必须要赶上精神的时代,在革命高潮来临之际,不至于束手无措。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34岁才开始思想觉醒,关注内在世界,是不是太晚了? - 知乎11被浏览270分享邀请回答0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第1课 内在的世界,巨大的力量 灵感家言
第1课 内在的世界,巨大的力量
让我们开始学习这第一堂课吧。通过学习这堂课,相信你的生命中会更加充满力量;你的生活方式会更健康、更积极;你会体验到更多的幸福和成就。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能量并不是要你努力求索的,事实上,它已经隐藏在你身体当中了,只是你还未发现它、了解它,因此无法自如地运用它。科学研究表明,在人类的潜意识当中隐藏有无穷的能量。我们这个课堂就是让你去认识、掌握这种能量,并把这种能量与你生命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这样一来,你就可以发挥出自身的潜能,征服一切困难。记住,只要你有志于改变和升华自己,就一定可以做到。
每个人的生命都不断重复着这样的历程,昨天、今天、明天……在昨日,我们收获了许多经验和感悟,在今天,我们用行动将希望点燃,而明天,我们将放飞我们的梦想。今天固然是最重要的,但昨天的经历和感悟也不能忽略,因为它们是人生的积累,是今天我们做出正确选择的前提。因此,请认真去感悟你的人生吧,世界是多彩的,人生是美丽的。这种多彩与美丽是呈现给有准备去接受它而不是浑浑噩噩走过的。认真领悟生命中的每一天,领悟这世界,将会使你收获更多的感受和动力,会使你生命的意义更深刻、更美好。
我们生命当中的每一天都是明天,也是今天,也会成为昨天。好好回首每一个昨天,把握和感受每一个今天,就会迎接灿烂辉煌的明天。
好了,现在让我们开始第一堂课吧。
1、很多的实践都证明,准备得越多,离成功就越接近,准备得越少,离成功就越远。要知道,灵感是从积累中得来,而非偶然。
2、人类的思维是世界上最活跃的能量,具有创造性。每个人的客观环境和一切生活际遇,都是主观思维在客观世界中的反映。
3、我们的每一次选择都不是偶然的,而是取决于我们以往的思维定式。我们只能做出我们思想范围以内的选择,不会有超越思想范围以外的行为。
4、我们的思想主导着我们的行动。从某种程度上说,每个人的思想及思维方式决定每个人的现状和未来。
5、我们总是忽略自己潜在的能量。要想重新认识自己,就要首先意识到这种力量的存在。而要想意识到这种力量的存在,我们必须懂得,一切力量源于自己的内心世界。
6、内在的世界不可触摸,但的确存在,而且它的远大远远超过你的想象。这是一个由思想、感觉、力量等要素构成的能动的世界。
7、思想统治着内在的世界。当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内在世界的时候,就可以解决使我们困惑的所有问题,也可以解释所有问题的动因。我们一旦掌握了这个内在世界,一切力量、成就与财富的规律亦在我们的掌控之中了。
8、内在世界拥有惊人的潜能,其中蕴含着无尽的力量、无尽的智慧、无尽的供给,可以满足现实的一切需求。我们一旦认识到内在世界的潜能,并加以运用和释放这种潜能,结果就会如实反映在外在的世界。
9、内在世界的和谐,映射到外在世界,就会表现出良好的人际关系,舒适的生存环境,处理问题的高效和最佳的精神状态。这是所有伟大、健康、力量、胜利和成就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10、内在世界的和谐,也表现为我们能够控制我们的思想,在外来困扰面前更加积极主动地面对而不是消极对待。
11、内在世界的和谐,使我们变得乐观而又不断进取,在这种良好的精神状态下也会带来外在世界的满足。
12、外在世界也同样能反映出内在世界的变化和发展。
13、如果意识到内在世界中所蕴含的智慧,就会帮助我们开启和释放内在世界中的潜能,并获得把这种能量如实映射在外在世界的能力。
14、我们一旦意识到内在世界所蕴含的智慧,并能够运用它,我们就会在思想中也拥有这种智慧,通过控制我们的行为而拥有实际的智慧和力量,从而为我们自身和谐的发展所需要的各种条件打造基础。
15、每一个渴望有所进步的人,无论老少,都会在内在世界产生希望、热情、自信、坚强、勇气、友好和信仰,并通过这些品质完善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指导自己获得非凡的能力,让梦想成真
16、生命不是一个简单的从无到有再到无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升华的多层次的过程。所有再外在世界所获得的东西,都是我们在内心世界已经拥有的东西。
17、所有的成就和财富,都是建立在认知的基础上。所有的收获都是认知不断积累的结果,而认知的中断或意识的分散会使我们事倍功半。
18、内在世界发挥作用是与和谐息息相关的。不和谐的内在世界也会导致混乱的外在世界。因此,要想有所成就,就要与自然法则和谐共处。
19、我们凭借思想与外在世界相连。大脑是思想和意识的器官,大脑—脊椎神经系统是身体的枢纽,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联系起来,使我们对光、热、嗅觉、声音和味道等各种感觉做出反映。
20、当我们通过思考了解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发展的规律,而大脑—脊椎神经系统把这些正确的信息传递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各种感觉和谐的统一,这种感知是舒适而愉快的。
21、我们就是凭借思想和意识,将希望、勇气、信心、热情、活力等能量注入我们的身体。当然,思想也会给我们带来疾患、悲伤、倦怠、失望、匮乏等各种局限的东西,这是由错误和思维方式带来的,会对我们的世界带来破坏性的影响,使其变得不和谐。
22、我们通过潜意识建立与内在世界的连结。太阳神经丛是这种潜意识的器官,交感神经系统操控着各种主观感觉,如愉快、恐惧、依恋、喜好、渴望、想像等各种潜意识现象。正是这种潜意识成为我们和内在世界的桥梁,使我们能够逐步掌控内在世界的能量成为可能。
23、我们与内、外世界的联系,就取决于这两大神经系统的协调以及各自功能的运用。认知了这一点,就有利于我们把客观和主观协调一致,从而使自己和谐地发展;认知了这一点,就不会面对各种外界的变化茫然不知所措,就知道未来是否成功根本取决于我们自己。
24、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总是存在普遍的法则遍及整个世界,在任何场合、任何角落都适用,它是丰富的,强大的,充满智慧的,永不过时。所有正确的理念和思想都被它所蕴含。
25、普遍适用的理念能够指导指导实践。在这种理念下有助于我们把想像转变成现实。每个人对这种理念的认识都不尽相同,但它发挥作用是一样的。不同的认识只是它的不同表现方式。
26、能够普通适用的意识和理念本质是相同的,所以,所有的理念归根结底就是一条理念。我们要认真体会和领悟事物的规律才会找到这条理念。
27、从宏观角度上来说,每个人大脑中聚集的意念与他人相比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作为个体化有细致末节的差别。
28、能够普遍适用的理念是一种潜在的能量,它只能通过个体的人所彰显,而个体化意识的集合,就形成了普遍适用的理念。它们是集合和个体的关系。
29、每个人的思维特点和思考能力的不同是每个人作为个体之间不同的主要区别。这也是人内在意念的外化手段。意念本身是一种静态能量的微妙形式,而具体的想法则是由这种能量所产生的。想法是意识的动态阶段,意识是想法的静态阶段,两者是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的表现。人类的思维过程正是从静态的意识到动态的想法再到现实中起作用的。
30、世间万物的内在属性都包含在普遍适用的规则中,这些规则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在。万物的内在属性也包括人自身的属性。当一个人进行思考的时候,他自身的属性决定了他的思维动态,并且这种属性通过人的行为反映在外在的客观环境中,与人自身的属性相互呼应。
31、正如前面所说,自身行为产生的后果归根结底都是思考的产物,因此,你想要规划好自己的行为结果就要控制自己的思想,这是根本所在。
32、内在世界是一切力量的源泉所在,而且你是有能力掌控它的,掌控的前提是准确的认知,以及而后对这种认知的践行。
33、你一旦领会了这条法则,并懂得对自己的意识加以控制,那你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这条法则。也就是说,你也能够真正对那些普遍适用的法则融会贯通,并运用到自己的行动中。这条法则是世间万物发展的基础。
34、普遍适用的法则也同样是客观存在的每一粒原子的生命法则,每一粒原子的内在属性和这个法则也同样契合。每一粒原子都无时无刻不在遵守着这个法则。它们的生机也就在于此。
35、并非所有人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内在世界,内在世界是如此丰富而有创造力。
36、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大多数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只是试图从外在世界本身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做是徒劳无功的,或者说只是解决了表面的问题。真正的答案要到内在世界中去寻找,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从而达到和谐的状态。
37、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是相辅相成,共同存在的。内在世界是源,外在世界是流。我们外在世界所体现的能力,取决于我们对这种能量源泉的认知。每一个个体都是这种无限能量的出口,而每个人对于其他人而言也是如此。
38、认知是一种精神体验过程,这种过程就是个体和普遍适用的法则相互作用的体现。这种精神体验过程的作用和反作用力也是一种因果关系的法则,这种法则并非建立在个体之上,而是建立在人类共同的理念基础之上。它不仅体现为一种感受,更像是一个主观的进程,其结果就反映在我们的外在世界中,和我们的内在世界相互呼应。
39、我们拥有广袤的、丰富的精神实体的世界,就像一个深不可测的海洋。这个海洋孕育着勃勃的生机,它可以满足不同的精神需求。它通过我们不同的个体的思想得以表达和外化。
40、对这种理念的应用才是体现其价值所在。当你对这些理念和法则真正领悟并自如运用的时候,生活中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会发生变化:富足取代贫困,睿智取代迷茫,和谐取代混乱,光明取代黑暗。
让我们现在就将这些理念付诸实践吧。
找一个安静的免受打扰的地方,放松你的思想与身体,直到你体会到一种温馨与和平时才算达到目标。让思维自由地在你的内心世界里徜徉,每次持续一刻钟或半小时,连续做三四天或一个礼拜,直到你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对此,有些人能够轻易做到,而有些人无法迅速进入状态。不要着急,只要坚持下去,每次都有进步即可。控制好自己的身体是前提,是必不可少的。好了,剩下的时间就让我们细细地体会本章的内容吧!
第1课 发现自己的潜能(5)
1、一切成就与财富的基础是什么?
一切成就与财富都基于对自己的了解,并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2、我们是怎样与客观世界连结在一起的?
世界上的每个生命个体都是通过思想和意识与客观世界连结在一起的;大脑是思维的器官。
3、我们是怎样同内心世界连结在一起的?
世界上的每个生命个体都是通过潜意识与内心世界连结。太阳神经丛是潜意识的器官。
4、什么是生命中普遍适用的法则?
普遍适用的法则是发挥自己的潜能。
5、我们是如何作用于外在世界的?
每个人通过其积极的思考获得行动的力量与创造力,这种思考就是认知的体验过程。
6、如何达到最和谐、最完美的境界?
和谐、完美的境界是通过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的。
7、什么导致了混乱、冲突、匮乏等各种局限的东西?
当我们不能正确自己的潜能,导致错误的思维方式时,就会带来混乱、冲突、匮乏等各种局限。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论人的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深入内在世界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深入内在世界
《深入内在世界》是中山大学出版的图书,ISBN是8。
深入内在世界内容介绍
《深入内在世界:罗伯特·勃莱深层意象诗歌研究》内容简介:“深层意象”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崭露头角并随后发展成当代美国文学的一股重要力量。其主要成员包括罗伯特·勃莱、詹姆斯·赖特、威廉·斯塔福、路易斯·辛普森、罗伯特·凯利、杰罗米·罗森博格、晚年时期的华莱士·斯蒂文斯、W.S.默文、高尔威·吉内尔、马克·斯特兰德、查尔斯·希米克以及詹姆斯·泰特等。本文主要以罗伯特·勃莱的诗歌诗学作为个例来研究。
作为评论界所公认的“深层意象”领袖,勃莱深受弗洛伊德与荣格的精神分析学尤其是无意识理论的影响。他认为,诗歌是刹那间渗透到无意识中去的东西,而意象是进入无意识的途径与渠道。罗森博格则称,诗歌将使诗人的无意识与读者的无意识进行对话与交流。为了区分于20世纪初“意象主义”的意象观,勃莱将“意象主义”称之为本质上的图像主义或客观主义,而他个人的意象理论则为,意象既不能从现实中获得,也不能返回到现实世界中去。它来源于人的心灵与幻想意识或超现实世界。除无意识理论之外,勃莱还受到超验主义、道教、伯麦主义以及魔幻理论等思想的影响,这些理论都关注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无意识世界。
勃莱的“深层意象”诗学具有强烈的批判性。他反对现代主义建立在物质主义或客观主义西方哲学基础之上的诗歌原则,他认为,美国现代主义诗歌继承了美国商业文化与清教主义传统,而它们将遗祸于民族精神的发展。美国诗歌自最初阶段以来转向了一个错误的方向——向外部世界。也就是说,美国诗歌失去了自己的中心和途径,将不得不在客观实物上徘徊。然而,诗歌是心灵深处情感的外露。因此,他主张诗歌应转向内心,记录瞬问的无意识活动。美国诗歌应向拉美及古代中国的诗歌学习。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心灵与精神而不是物质。诗集《从床上跳起》正是受中国道家哲学思想的影响而创作完成的,其内核就是孤独、沉思与无为的人生哲学。
勃莱关注人的精神生活。他的大部分诗歌主题是关于“孤寂、黑暗、影子以及沉思”的内容,诗人认为,这些内容是人意识内涵中最深层的部分,也最能使人获取最大的创造力并最能揭示人性的本质。
作为超现实主义诗人,勃莱并不是如某些批评家所说的那样是“逃避主义者”。相反,他坚持,诗人不应该脱离现实。其代表作——获国家诗歌图书奖的《遍体灵光》——是一部典型而且很具有说服力的诗集。它证明,诗人应承担起社会建设的责任。该诗集是一部战争题材的作品,通过叙述者深层意识的叙说,作品表达了战争不仅在物质上而且在精神上摧毁着人类世界,而后者更具有杀伤力。某种意义上说,勃莱是位现实主义的超现实主义者。
深入内在世界作者介绍
肖小军 1968年生,湖南师范大学英语吾言文学本科、硕士,中山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深圳积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诗歌与诗论研究。己出版译著两部,参编教材多部,发表论文十余篇。
深入内在世界作品目录
IntroductionChapter One A General Review on Deep Image 1.1 Deep Image
1.1.1 Background Introduction of Deep Image
1.1.2 Rothenberg and Kelly's Views on Deep Image 1.2 Robert Bly's Deep Image Poetics 1.3 Themes of Deep Image PoetryChapter Two Comparison Between Imagism and Deep Imagism 2.1 Difference in Theory 2.2 Difference in Practice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Bly's Poetics 3.1 Freud and Jung's Theories of the Unconscious 3.2 Mysticism: the Theory of the Duende and Boehmenism
3.2.1 The Duende: the Muse of Poetry
3.2.2 Boehmenism: Between the Inward and the Outward 3.3 TranscendentalismChapter Four Return to Solitude 4.1 The Poet and Solitude 4.2 Solitude: A Passage to Pleasure 4.3 Significance of SolitudeChapter Five Deep Image Poetics in Robert Bly's Political Poetry 5.1 Political Poetry in America 5.2 Robert Bly's Theory of Political Poetry 5.3 The Light Around the Body and &The Teeth Mother Naked at Last&Chapter Six The Shadow in &Sleepers Joining Hands& 6.1 Interpretation of the Shadow 6.2 The Shadow in the Poem
6.2.1 The Shadow as the Poet
6.2.2 The Shadow as the Anima
6.2.3 The Shadow as the Collective Image 6.3 The Shadow and the SelfChapter Seven The Way to the Inward Life: Ancient Chinese Poetics and Poetry in Robert Bly 7.1 A Brief Background Introduction 7.2 Chinese Poets in Robert Bly 7.3 Taoism in Robert BlyConclusionSelected BibliographyAppendix Acceptance of the National Book Award for Poetry
.豆瓣读书[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从觉醒的那一刻开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