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打爸妈

啃老族待业在家沉迷网络 养儿防老成笑话
当下,“啃老族”群体正在逐渐扩大。不仅只是就业压力大、竞争残酷等要素,也由于父母从小过于宠爱、不注重心理成长等因素铸就了现在啃老一族的壮大。现在许多青年从小物资丰厚、吃喝玩乐惯了,等毕业后也是游手好闲、待家坐吃父母本。本文中的小徐就是这样,大学毕业后在家上网玩游戏、谈女网友,竟这样浑噩地过了7年,父母一管就恶言相向。而另一位女青年小叶从想法上就一直是啃老准备,而父母竟也继续宠溺着。这样的游手好闲啃老的青年不胜枚举,“啃老族”问题已在发出强烈汽鸣声。这一个不容社会忽视的隐患。悲情,绝望父母告亲儿据媒体报道,小徐大学毕业后,一直赋闲在家,不是上网就是睡觉,滋润地过起“啃老”的日子。刚毕业那会,父母催促小徐找工作,但他老说工作难找。无奈,父亲老徐通过同学的关系,把儿子安排到其公司。可小徐工作了3个月,就辞职不干。此后,老徐又帮着联系过几家单位,但小徐总说“没意思,不想干”。更夸张的是,去年,小徐认识了一名女网友,竟然带回家长期同居。面对父母的劝说,他振振有词:“没工作也有权利恋爱……作为父母,你们有义务养我。”时光荏苒,转眼7年过去,可29岁的儿子仍坦然赋闲在家,老徐夫妻忍无可忍,将小徐诉至海淀法院。法院执行判决过程中,小徐百般阻挠,还对父母吼道:“你们就是想逼死我,我让你们断子绝孙!”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但这是对未成年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而小徐完全有劳动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长期在家“啃老”,于情、于理、于法都难容。“想‘啃老’,没那么容易了。”法律界人士认为,海淀法院的判决不仅直接表明立场,也是给家长和孩子上了一堂普法教育课:父母拒绝“啃老”的权利受法律保护。这场父母与儿子的“啃老”拉锯战告一段落,却不禁引人深思。啃老,已成为一个沉重的社会问题。一方面,有的家长出于对子女无私之爱,默默承受子女的“啃老”;而另一方面,一些年轻人以就业压力太大等借口,心安理得待业在家,不思进取。无独有偶,山东拟立法规定禁止恶意“啃老”,引发公众关注和热议。有人认为,立法容易,实施则难,被“啃老”的父母极少会拿起法律武器,与孩子对簿公堂。但大多数网友认为,立法禁止恶意“啃老”,为那些默默被“啃”的父母撑了腰,至少发出法律“信号”,警示“啃老”族生活最终还需自食其力。悔恨,盲目溺爱终害己最近,某网站联合北京大学发布今年的《90后毕业生饭碗报告》,对35万余份来自90后就业情况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很多毕业生坦言,比起潇洒的学生时代,毕业后的日子更加苦逼,吃穿住行之外,保持“月光”已算庆幸,仍有30%的人不得不“啃老”。客观而言,刚毕业的年轻人有可能一段时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有时需要父母提供帮助,这无可厚非。但如果以现实压力为理由,长年不愿出去工作,依赖父母生活,那就另当别论。身为父母,更不能任由孩子如此。反观小徐的案例,老徐夫妻也是后悔莫及。夫妻俩对小徐从小就百般疼爱:小徐小学时当过班长,听说其任务太重,老徐的妻子跑到学校找班主任,要求别让儿子当班长;小徐考上当地一所大学,住校不到一个月就提出和宿舍同学相处不好,他们便让小徐回家住。正是溺爱纵容,使小徐的行为不断“升级”。其实,“啃老”事例中,很多父母起初是心甘情愿被“啃”。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家住杭州市小营街道的小叶,大学毕业3年。刚开始,小叶也投过简历、找过工作,但总是不满意。后来,她索性闲在家中,靠父母生活,谈恋爱的开销也由父母资助。面对亲友的劝说,小叶很坦然:“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与其勉强干不喜欢的工作,不如嫁个好丈夫,反正现在父母养得起我。”而小叶的父母也不以为然,觉得女儿“啃老”无所谓。“工作可以慢慢找,急不来的。”小叶的母亲已经退休,父亲经商,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错,认为养女儿不算负担。工作难、收入低、物价高、压力大……这些已成为“啃老族”们自我安慰的通用理由,而更多父母的宽容,助长了他们“啃老”的底气。然而,如此无条件纵容,伤害的不仅是家长,更是孩子。孩子无压力地生活惯了,当生活的风雨来袭时自然束手无策,最后只会失去独立生活能力。宁波市海曙区某社区曾做过一次调查,社区2000余户居民中,有18位大学毕业生过着“啃老”生活,他们都是大专以上学历,毕业后不找工作就在家呆着,短的半年多,长的两三年。“我们是一个老社区,很多家庭的经济条件一般,所以孩子‘啃老’,对父母来说有不小的压力。”社区党委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些孩子觉得,自己读大学时父母每月也给一两千元生活费,如果工作收入不高,还不如在家休息。而家长方面,有的是出于对孩子的溺爱,怕孩子吃苦;有的虽然想让孩子工作,但孩子不愿意,也不忍相逼;还有个别家长觉得孩子找的工作不理想、不体面,不如不做。等孩子“啃”得时间太久了,不能自食其力了,很多家长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感悟,该放手时就放手“其实,让孩子工作,重要的不在于收入多少,而是让孩子学会在社会上生活,了解社会,面对风雨。如果长期赋闲在家,会失去为生活打拼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宁波天封社区曾做过帮助“啃老”青年融入社会的公益项目,社区党委书记李缇虹认为,对未就业在家的孩子,要区别对待,有的的确是惰性使然、不愿吃苦,而有的则是在等待一个机会和转折点,重要的是社会和家庭要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社区一位青年大学毕业后两年,一直待业在家沉迷,靠父母供养。社区慢慢引导他到周边一些企业实习工作,虽然小伙每次都因为不适应干不久,但他逐渐体会到工作赚钱不容易。现在,他发挥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成为网络游戏职业玩家,每月有2000余元收入。对这样的孩子,迈出第一步,就可能改变一生。精神上不“断奶”、经济上就难以独立。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朱力()分析,“啃老族”中绝大部分人从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从没受过委屈,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大多数父母在抚养孩子过程中,更关心孩子生理性健康,如衣着是不是能避寒保暖,膳食是不是营养可口,而忽略了孩子人格是否成熟等精神性健康,不注重孩子的独立性、自我奋斗、家庭责任观的培养。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导致孩子“在父母面前永远是孩子”的依附心理。网友“拒绝荣华的冰”坦言,自己也曾是“啃老族”的一员。他中专读的是化工专业,工作大多有毒、易燃、易爆物质,所以辞职不干,在家呆了近两年。后来,他鼓起勇气参加成考,读大专两年,毕业后到处打工,当时每月工资只有千余元。通过努力,他最终考上公务员,告别“啃老”生活。他感言:“现在只有勤奋工作,时常回家看看,孝敬父母,才对得起养我的父母,希望和我有一样经历的朋友,要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该放手时就放手,被“啃老”的父母是时候让孩子走出家门闯一闯了。“梦想的姿态,逆着风也努力绽开……汗水滴入胸怀,为勇气灌溉,可能受伤可能难堪,越是越是灿烂,泥土的笑,风的呼喊, 大声地唱,奔向彩虹,跑出一片天……”期待越来越多“啃老”的孩子跨出关键的一步。专家观点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啃老”现象,大多是青年在顶住来自家庭与社会的压力下的“自主”选择。我们的家庭教育仍然深受传统观念影响,父母总以为为孩子安排越多越好,这也造成了青年人在经济上和生活自理方面对父母的依赖。年轻人在个人的发展过程中,做决定时要考虑家庭承受能力,要为自己的决定承担责任,而不是让父母为自己的选择“买单”。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责任编辑:tillyguo]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家长该怎么办? - 知乎43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分享邀请回答191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6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惠州17岁少年袭击母亲后跳楼身亡 据传跟沉迷网络游戏有关
惠州大件事
事发地坠楼处,血迹已被雨水冲尽。南都记者 郭秋成 摄南都讯
记者郭秋成
实习生陈文珊
7月2日星期天,惠州市博罗县龙溪镇一名17岁少年在返校前发生异常行为,袭击母亲后跳楼身亡。据传言称,该事件与其沉迷网络游戏有关。目前警方已经介入调查。 事发地坠楼处,血迹已被雨水冲尽。南都记者 郭秋成 摄少年坠楼当场身亡该事件发生在7月2日下午5点左右,较早发现该少年跳楼的是一名阿婆。当时,她正在打电话,听到附近地面“嘣”一声巨响。她远远看到,一名少年趴在地上已经动弹不得,吓得她不知所措。该小区居民胡女士介绍,当日下午5点多钟,她准备到菜市场买菜,下楼后发现有人跳楼,当时还没有人赶到现场。她赶忙喊人,等物业等人员赶到时,孩子的父母也已经赶到现场。该小区一名保安员介绍,事发后没多久,他就赶到了现场,看到孩子后脑勺部位出血严重,身上未见伤痕。120急救车赶到,医护人员确认孩子已经死亡。孩子的父母悲痛不已。事发后,当地公安部门也很快赶到现场,直到当晚10点多钟现场勘查完毕,才将死者遗体运走。 少年袭击母亲后从15楼阳台跳下身亡。南都记者 郭秋成 摄返校前发生异常突然袭击母亲据了解,死者阿俊(化名)现年17岁,是博罗县华侨中学一名高二学生。据知情者透露,事发前,阿俊准备返校读书。他爸爸已经下楼开车,他和妈妈留在后面,阿俊用玻璃瓶砸了他妈妈后跳楼。南都记者从当地警方了解到,事发前,阿俊确实用玻璃瓶袭击了他母亲,并掐他妈妈的脖子,他妈妈挣脱后往楼下跑,而阿俊从自家15楼阳台跳下身亡。目前,警方已经排除了他杀可能。该事件发生后,有传言称阿俊自杀的动机可能跟他沉迷游戏有关,甚至有人怀疑他是玩了杀人游戏。事发后,警方高度重视,勘查现场时,并未在阿俊身上发现异常标识,身体部分也没有自残痕迹。警方已经提取了他用过的手机、电脑,正在做进一步调查。据警方证实,阿俊的父母都很配合调查,并希望警方能够帮忙查找到阿俊自杀的真正原因。平时表现正常,沉迷游戏后成绩下降7月4日,南都记者向华侨中学求证,阿俊确系该校学生。据该校有关领导介绍,警方已经到该校调查过情况,阿俊平时表现正常。据事发小区一名保安介绍,阿俊的父母都是生意人,阿俊是独生子。平时,会看到他们一家三口人进出,有说有笑,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也有小区知情者透露,阿俊确实沉迷于游戏,成绩下降很快。目前,有关阿俊自杀的动机,警方仍在调查。线索提供:佚名 100元编辑:黄亚岚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bolyqiu]
热门搜索:
粤府新函[2001]87号 文网文[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90407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半夜家门口放鞭炮
  大门被喷漆
  多次接到威胁电话
  这看上去像香港古惑仔电影的情节,
  居然发生在文昌一个17岁少年的家里
  他沉迷上了”时时彩“
  一天就输掉了将近20万
  债主在不停地追债
  如今一家人都跟着他陷入了火坑……
  初一就休学,怎么劝都不听
  韩大姐家就在文城镇文昌华侨中学附近一条巷子里。“前些年,村里的地被政府征用,有了些钱,就和别人合作盖了这栋楼房。”韩大姐说。
  记者看到,韩大姐家一楼大铁门被人喷了漆,十分的惹眼。“一楼我租给别人做物流,现在就连租户都很害怕。”韩大姐无奈地说。
  小亮原本在文昌一所中学就读,读完初一,就没心念书了,而且父母看到他也太顽皮,就让他休学一年,想好好管教他。“儿子老是到外面和朋友玩,我们怎么劝也不听,拿他没办法。”韩大姐说。
  一天就输掉了近20万
  今年6月初,小亮开始接触网络“时时彩”赌博游戏,只是小玩几把,输赢几百元就不玩了。
  7月3日下午3点,小亮到文城镇一家网吧上网,遇见了与他年纪相仿的符某,符某邀请他玩“时时彩”赌博游戏。小亮说,他在网上注册一个账户后,通过支付宝买分玩,一分一块钱。如果赢钱了,通过代理商退分,对方就把钱转账到他的支付宝。符某是“时时彩”赌博游戏的其中一名代理商。小亮也可付现金给符某买分。
  网吧里的玩家很多,小亮玩上瘾了。2个多小时,就把钱输光了,又回家拿钱。小亮说,每隔10分钟开一次奖。他单次下注最高8000分,单次赢得最多是42000分。玩来玩去,都是输的多。“我没办法控制自己,简直玩疯了。”小亮说。
  当天,他一直玩到深夜,把5.4万现金输光了,自己支付宝里原有的2.7万元也输了。小亮还不罢休,又跟符某借了5万元,跟另一名代理商优某借了5万元,还跟同在网吧玩“时时彩”赌博游戏的一名朋友借了8600元。直到输个精光,小亮才回家睡觉,也不敢告诉父母。
  小亮说,后来,他先后还给符某和优某各1万元,还分别欠他们各4万元。“你是要还钱,还是要手脚!”小亮心有余悸地说,他多次接到符某的恐吓电话。
  债主多次威胁父母很害怕
  7月5日晚,小亮刚走出家门口,就发现2辆轿车停在路边,几名男子跳下车抓他。这些人是符某的朋友。小亮惊慌逃奔,最终跑掉了。这伙人闹了好一阵,看到小亮的父母报警后,才驱车离去。辖区清澜派出所的民警也赶到现场调查。
  “当晚,我问了小亮,才知道他竟然欠了这么多赌债,气得要崩溃了。”韩大姐像是跌入了万丈深渊。
  “7月8日,符某打电话给我,说再不还钱,就算上利息,4万元每10天的利息是8000元。”小亮说,虽然后悔,但也只能听天由命。
  8月1日凌晨1点多,家门口一阵刺耳的鞭炮声把小亮震醒。他和家人从楼上下来发现,一楼大门被人喷漆了,小亮认为是符某干的。
  小亮家里的大门被喷上绿色油漆
  当晚事发后,清澜派出所的民警随即赶到现场调查,调取了附近的监控录像,因模糊看不清作案者的面容。
  符某说,他没有鼓动小亮赌博,那天看到小亮输钱多了,他是好心才借钱给小亮,希望他能赢回来。“借债还钱,天经地义,他怎么能赖着不还钱呢。”
  清澜派出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他们正在对此事做进一步调查。该负责人称:“近年来网上出现了多款赌博游戏,父母要管教好孩子,以免遭受损失和招来麻烦。”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警法频道官方账号
22760文章数
搜狐网警法频道官方自媒体
北京市公安局勤务指挥部110报警服务台
警界资讯,警营风采,警花警草,酸甜苦辣。
专注警法事件,客观,理性地解读警法新闻。
长安论剑,习武修文。安邦护民,德成郅治。庙堂江湖,共梦太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迷恋网络游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