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各位大神,楚留香武当副武器的首冲金武器有没有必要

【问道武当】《问道武当》解说词
我的图书馆
【问道武当】《问道武当》解说词
专题:□九集高清人文记录片《问道武当》解说词???? 游走于高山之颠,千百年来,他们固守着一份别样的生活。?? 究竟是什么吸引着芸芸众生,让这座绵延八百里的大山成为了所有问道者心中的圣地。是历经六百年风雨仍恢宏如初的建筑,是云雾掩映中如山峦般波澜壮阔的历史,还是穿越时空追寻了两千多年的梦想。????第一集??《何出仙山》??□撰稿 褚红霞 杨立志 周婧????清晨,钟声敲醒了漫漫沉睡。武当山的道人们在紫霄大殿吟诵经咒,开始了一天的修行,这是一种因循了几千年的生活。在道人们心中,太阳升起的时候,万物苏醒,静坐修炼可以保养精气神,摒弃一切凡尘杂念。??在道教信徒的眼中,天高高在上,神秘莫测。而高耸入云的山峰,是人们能够看到的离天最近的地方。武当山最重要的道场之一---紫霄宫便坐落于群山之中。与山中其它道场不同的是,紫霄宫是以女道长居多的道教宫观。??早课结束后,紫霄宫开始了另一种生活。对于世人来说,这座大山处处充满传奇,武学宗师张三丰是如何创立了武当派,那些看似普通的道人们是否身怀绝技。与这座大山一同构成风景的他们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呢???这个幽静的院落是道人们居住的地方,她们称这里为丹房。2年前,李道长从老家来到武当,从此不问出处、年龄和姓名,因为出家便意味着与尘世的了断。在这里,她和其他的女道长一起,有了一个特殊的名字---坤道。它来源于《周易》中乾为阳、坤为阴的说法。所以,男道士被称为乾道,女道士为坤道。??入道门前,李道长曾在北京学了2年古筝。现在,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进入诵经班,用琴音向神灵诉说自己内心的虔诚。清心寡欲,修身问道。从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修道之人开始,这种生活在武当山已延续了2500年。??对于这座大山来说,2500年前的那个春天,春色似乎来得特别迟。在等待中,一个叫尹喜的中年男子闯入了宁静的山林。他似乎已经走了很久很久,山路崎岖,无数次跌倒的他继续前行。这是武当日后被纳入史册的一年,正是这个孤独的来访者,改变了这座大山的命运。????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历史上应该说是实有其人的,因为老子的《道德经》能遗传下来,就是因为有了尹喜真人才有的《道德经》。我国有一个故事叫紫气东来,说的就是尹喜真人在这个函谷关当官吏的时候,他观星望气,看见东方有紫气飘来。????今天,武当太常观诠释了那一段传说。那是一个秋天的清晨,紫气从函谷关山谷升起。尹喜在等候一个骑着青牛、须发皆白的老者。他因为这次等候而列位真人、名垂青史。他等候的这个人叫李耳,人们更习惯叫他另一个名字---老子。????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1??所以不久呢,就有一个白胡须的老者,骑着青牛从东方过来,那他(尹喜)的手下赶紧报告他,他下到关口亲自去迎拜老子。他认为老子就要归隐了,所以要求老子能留下一点著作,老子就应尹喜真人的邀请留下了《道》、《德》二篇五千言。???? 今天,我们已无法找到老子的手稿。武当山只遗留下这一本清代手刻本《道德经》。当年,在昏暗的烛光下,尹喜读完了全本经书。这是一个不眠之夜,他似乎在瞬间被拨亮了心灯,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顿悟后的尹喜决定弃官归隐。这已条漫长的问道之路究竟通向何方呢?????湖北武当文化研究会会长杨立志:?? 我们说的仙字是上面一个人下面一个山,人在山中称之为仙,那么尹喜当时在考虑“我要去求仙学道,那我要选择一个适合隐居的地方。”他在函谷关当关令啊,时间比较长,他肯定知道函谷关周围哪些地方可以隐居,比如说函谷关的东北边是云台山,那么在函谷关的西南边是少华山、太华山,就是我们所说的华山。???? 此时的华山早已是道家极为重视的洞天福地,而武当山不为世人所熟知。宋代《太平寰宇记》中明确地记载着:武当县治到各地的路途里程,“东北至东京九百八十里;东北至西京八百八十五里;西北至长安九百里。”不难看出,武当山因为远离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以不为统治者所注意。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武当山比华山、云台山多了另一个机会。????湖北武当文化研究会会长杨立志:?? 他(尹喜)显然认为这两个地方可能离当时的统治中心太近,或者是离战乱的地方太近,不太适合他归隐。他继续向南走,越过秦岭,经过伏牛山,感觉这些地方也不太适合他。最终他继续向南走,从汉水北岸过汉水南岸,他遇到一个巍峨的大山。????这座大山就是武当山。它的西北部是秦岭山脉支脉,西南部为神农架。秦岭和大巴山之间的汉水谷地从西向东延伸,武当山正好耸立于其出口处,正是道家梦寐以求的修道之地。 ??历经艰辛,这一刻,尹喜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武当呢???从函谷关一路奔波而来,尹喜终于找到了心灵的皈依,他成为了武当有记载的第一位修道者。2500年前,就在这块岩壁下,尹喜开始了寂寞修行。这是一场一个人的精神盛宴,从此天为被,地作床,青山为友,流水知音。后世的人们向往这神仙般逍遥自在的生活,便将这儿称“隠仙岩”。??当年的尹喜从岩洞仰望苍茫群山,他很容易看到一座直冲霄汉的山峰,那里常年云雾缭绕。若隐若现的大顶让尹喜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尹喜开始不由自主地留意这座山峰,他发现,这是武当山最高的一座山峰,如同一根通天的大柱屹立于群山之上,所以被称做天柱峰。这是怎样神奇的一种伟力,使得周旁的山峰都向它聚拢。天柱峰仿佛是君临万方的天帝,其它群峰都是朝拜的臣民。??直到这时,尹喜才恍然顿悟,原来,这一次问道之旅才刚刚开始,他还要穿过逍遥谷,越过展旗峰,登上海拔1613米的天柱峰。在他的心中,那座最高的巅峰或许意味着宗教的高远至境,在与天相接的绝顶修身问道才是最终的理想。??又一个春天到来的时候,尹喜再次启程,朝着自己的梦想出发。然而,这趟旅程却远比他想象中的更加艰难。??2??湖北武当文化研究会会长杨立志:??尹喜当年在到武当山的这个过程当中,在朝拜大顶的过程当中,我认为是非常艰难的一次旅行。这个旅行并不是一天完成的,可能会经过若干年,因为武当山深山密林当中人没有办法通过去,除了高大的乔木之外,还有密密麻麻的灌木,在灌木之间还有藤萝密布,那在这样一种状况下人要通过去非常的困难,尤其是在夏天秋天那种季节没有办法通过去,可能只有在冬天草木凋零的时候,可能向前推进三华里两华里,慢慢地接近大顶。????冬天的时候,尹喜终于来到了位于半山间的展旗峰。朝拜的路已被白雪覆盖,绵延八百里的武当披上了白色的盛装。这里海拔700多米,距离大顶还有一段最艰苦的路程。走在冰雪覆盖的山路上,尹喜需要格外地小心,稍有不慎,就会跌入万丈深渊。大雪让动物们早早冬眠,安静的大山带给尹喜一个迫在眉睫而又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充饥,怎样取暖。这恐怕是尹喜度过的最漫长的一个冬天,未知的前程使他一度想要放弃。然而,被白雪包裹的金顶显得圣洁而又高贵,它似乎近在咫尺又远在天涯。????湖北武当文化研究会会长杨立志:??最艰难的就是我们从现在的榔梅祠然后到黄龙洞,再走朝天宫一天门、二天门这条路,我真没有办法想象当年尹喜在没有人帮助的条件下是怎么上去的,如果说是当时他可能利用了当地的一些,比如像棉葛藤,就是我们所说的那种藤条,利用山上倒的自然的树木,攀爬树木上去。我像尹喜一定是个攀岩高手,要不然这些地方真是没有办法设想怎么能上去。 ????尹喜当年走过的路成为了如今的古神道。即便是后来人们精心设计后劈山搭路,一段段台阶仍沿着山崖壁笔直而上。从山底直达金顶的石阶多达上万阶。当年,尹喜一定无心欣赏风景,因为,他要面对的不仅是自然的险恶,还有动物们或警惕或贪婪的目光。??这是一次常人无法完成的旅程。对于人到中年的尹喜来说,被考验的不仅是体力,还有坚强的神经。而朝圣路上的每一次叩拜,都是向着那神圣的追求又迈进了一步。??我们无法得知尹喜究竟跋涉了多久,身体的伤痛和心灵的愉悦伴随着他的整个旅程。在神道越来越接近大顶的地方,后人修建了一座名为朝天宫的宫殿。传说中,朝天宫是人界与仙界之间的分界线。从这里再往前行,便是道人们心中的仙境了。当年的尹新是否曾在此稍作停留,淋浴更衣,焚香祈祷。在他的心中,即将踏入的仙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那是无数道教信徒冥想中的完美世界,道教信仰天神,认为天界分为若干重,各路神仙居住其中,逍遥自在。从最初的欲界六天到元始天尊居住的最高天大罗天,仙界里由低到高共有“三十六天”。这是一个神秘而又奇特的数字,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深意呢?仔细观察,人们会发现,它恰好就是九的倍数。????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你看中国人讲究九五至尊,皇帝是九五至尊,我们玉皇大帝,道教供奉的玉皇大帝,包括玄武,真武大帝,因为他是天地,最高的,所以你看他戴的那个冠,冠上面有九条冕旒,就象征着他们极尊的一个地位。??或许,正是源于如此富有道家意蕴的解释。后来的人们看到众多的山峰都俯身朝拜天柱峰时,为彰显大顶在修道人心中至尊无上的地位,将这一罕见的奇观命名为“七十二峰朝大顶。”??几千年来,通往大顶的神路上来来往往着络绎不绝的朝拜者,他们在追寻前人的足迹去往心中的圣地,古代的设计者们仿照天宫在人间设立了三重天门。游走于天门之间,方能体会登峰的艰难和大顶的神圣,也更能明了修仙是一个从低到高,不断进取的过程。3??2500年前,尹喜跋涉了千山万水,沿着这长长的神道穿过层层天门,他是否按捺着心中的逛喜,一步一步,梦想几乎触手可及。在跨入最后一道门的刹那,来自大顶的阳光让让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和幸福。??登高远眺,梦境与现实完美融合。没有人知道尹喜平静的外表下,是如何暗流汹涌。 ??这一刻,尹喜究竟看到了什么呢???几千年后,人们在一次航拍时,终于了解了当年的尹喜究竟看到了怎样奇妙的景观。 ??那是公元1994年的春天,摄影师在武当山金顶周围航拍时,无意间拍到了这张从太和宫南面空中俯视天柱峰的照片。????湖北武当文化研究会会长杨立志:??当我们看到这个照片的时候,我就忽然想到早在宋朝的武当《道经》里边就说,武当山山势徘徊,如天关地轴之像。所谓天关古人就是指的蛇,地轴指的是龟,因为武当山的山势从这个大巴山蜿蜒曲折过来像一条蛇,而整个天柱峰和腹顶就组成了一只龟。我们现在不能理解的就是,古人没有航拍技术,他怎么知道武当山就是一只龟的形状。????或许,当年的尹喜在无数次的攀爬中发现了这个惊人的秘密,他被自然强烈地震慑了。因为他清楚地知道,龟蛇合体在很久以前就被古人称为“玄武”。在经过历朝历代不断的演变后,“玄武”成为传说中镇守武当的水神。????湖北武当文化研究会会长杨立志:??武当山金顶上的山峰就是一只神龟,因为武当山位于南方,南方五行叫火方,然后它又像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焰,中间非常高,火苗非常高,周围山峰都朝向大顶,加上上对这天上的火星,武当山地区火太盛,在这个火非常盛的地方有一个水神镇压在山顶,这样武当山就有了这种“非玄武不足以当之”的一种说法,水神镇压着火,水火既济,阴阳协调,所以名字为“武当”????如今的顶之上屹立着一座朝向东方的金殿。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刻,道人们都会来此敬香朝拜。在他们心中,金殿正是水神玄武在人间的居所。他端坐于群山之上,守护这连绵不断的八百里大山。明朝的皇帝为表达对玄武神的敬仰之心,特意为他修建了这座铜铸鎏金仿木式宫殿建筑。这座金殿,屋顶采用的是皇家专用的重檐庑殿式,与北京紫禁城太和殿形制相同。如此高规格的建筑,全国仅此一座,体现了“万乘独尊”的皇权与神权思想。??2500年前,尹喜并没有看见今日大顶的辉煌。但是,面对天地神奇造化,他是否感到了自己的渺小。??这恐怕是尹喜一生中最不舍、最难以决断的时刻。将要转身的刹那,过往一切清晰地浮现于脑海? ???元代《武当福地总真集》中这样记载:尹喜归栖于武当山三天门石壁之下,石门、石室,喜之所居。????湖北武当文化研究会会长杨立志:??尹喜是在武当山继续的修道,他并没有达到最高的境界,所以他还要继续在三天门下修道,既然三天门离大顶非常近,所以他修到了他自己认为是最高境界的时候,他就更容易到大顶去,然后羽化而登仙。????今天的三天门石壁之下,依然保留着一个长宽不足三米的岩洞,当地人称它为尹喜岩。4从这里仰望,金顶几乎是咫尺之遥。当年的尹喜就这样停留在仙宫门外,守望这他心中的那一份神圣。??史书记载,悟道后的尹喜与老子在武当山青羊桥相见。随后,一同仙去,不知所踪。 ??正是2000多年前,尹喜、老子于武当山的结缘,使《道德经》从这里流传。这一切,为这座看似普通的大山平添了几分不同凡响的仙气,也注定了武当山与中国道教相交相融的历史宿命。此后,老子成为道教的最高神---太上老君,尹喜被尊奉为道教护法神“玉清上相”,《道德经》也成为道士们课诵的经典。绵延八百里的武当山为无数香客所信奉。大明王朝三百年间,武当山被帝王将相顶礼膜拜,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皇家道场。??除了每天必须的早晚功课,李道长还会帮助料理一些老道长的生活。这也是观里年轻道长的另一种修行。??道教的教义以清净无欲为主旨,他们的许多生活内容对我们来说充满神秘感。但大多数时候,这些人与我们没有什么不同。这个隐于深山中的道教圣地,使李道长从多年前侠影仙踪的想象进入晨钟暮鼓的现实。李道长说,她希望在道的世界中获得一种平和的心境和看待世界的智慧。??如果尹喜来到此山中,眼前的一切并不会另他感到陌生。今天,在武当山的宫观中,数百名道人严格地保持着古老的道教仪式和传统生活方式。据记载,在明代的鼎盛时期,山中的道人曾经超过万人。??夕阳西落,鼓声渐起,武当的道人们开始诵习晚课。道教信徒们认为,长夜即将来临,此时应反省自己一天的对错,方能平静身心,修成正果。??落日的余晖中,玄武神倾听着众生的祈祷,他微笑着俯瞰苍茫群山。??这座大山有着太多的传奇,而一切才刚刚开始? ???《问道武当》解说词:第二集 上善若水引言:清晨,武当从沉睡中醒来,阳光点亮最高峰顶的金殿,这是供奉武当山主神玄武神的宫殿。在神灵的注视下仿佛有一只巨大的神龟悠然穿行于云海之中,道教信徒认为,神龟正是玄武神的化身,这是一个偶然的巧合还是大山向世人宣告,八百里武当正是道教天人合一境界的完美诠释地。每年春天,武当山五龙宫村的村民都会上五龙峰举行祈雨仪式。村里的老人们都说,五龙峰是武当山龙脉所在,村民们祈雨的灵应岩里居住着五气龙君,人们更习惯称他为龙神;今天的人们已经不会把雨水的降临寄托在神灵身上,但这种仪式已成了五龙宫的民俗被保留下来。被继承的仪式是认真的,可关于传统的解释却充满了调侃;早上(祈雨)好给玉帝打个报告上去,玉帝知道的早,好下圣旨知道要下雨;神和人是相通的,神也有一种上下一种关系,民间来我这儿要雨,我要向领导反映,反映以后领导要批下来给你好些雨,下好些雨。5似乎从一开始这座道教名山就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事实上,它日后的辉煌正是源于一千多年前的一次祈雨。那是唐太宗李世民继位的第八年,老百姓终于从隋末的战乱中休养生息过来,然而不巧的是,这一年天下大旱,飞蝗遍地,朝廷早已下旨前往名山大川祈雨求福,但仍滴雨未下;最后的时刻,唐太宗把目光投向了千里之外的武当山。他派一个叫姚简的人来此求雨,姚简此行开始了水神玄武与玉帝们延续数千年不可分割的缘分。史书记载,姚简在五龙峰遇见了五个儒生,自称“五气龙君”,他们说此山是玄武神守护,我们看你为人正直特尊玄武之命前来相访,随后,大雨倾盆而下,这是从一滴水开始的传奇。此起彼落的水滴在一瞬间团聚,又在下一瞬间簇拥成涓涓细流,然后,默默地滋润万物,却不求回报。《道德经》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认为最美好的品格如同水,滋养万物而不与其争。正是一场期盼已久的大雨,让武当山威名传天下,唐太宗下旨在五龙峰修建五龙祠,武当山出现了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座皇家庙宇。这座沉寂千年的大山将渐为世人所知,并且终将后来居上被冠以“大岳”之名,凌云于五岳之上,成为令人神往的宗教圣地。唐代帝王都喜欢吃丹药,希望于世长生;武当呢,炼丹的人在当时整个全中国他们是最出名的、最优秀的,所以在唐太宗心目中武当山是仙山,很灵。唐初,为抬高自己统治天下的正统性,李世民利用道教祖师老子姓李的巧合尊奉老子为唐王室的祖先,宣称自己是神仙后裔,于是道教成为了国教,其地位超越了儒教和佛教,居三教之首。所以唐朝初年的这些贬官呐,包括皇太子没有势力了,被废掉了,都发配到武当山这一带;那么这个开发地区它建立一个宗教中心,又对这个地方起一种什么作用呢,起一种文化上加以充实的作用。然而,当时的武当山还未跻身道教圣地之列,唐太宗为什么会派人前往此处求雨呢,因为武当山有武当、武当,“非真(玄)武不足以当之”,就是真(玄)武神是武当山的主神,求雨那肯定要在主神这地方求啊,也就是从这时起武当山与帝王有了牵连,而玄武神也由此进入帝王的视线。那么玄武究竟是一个什么神呢?这是今天我们在武当山文物部门见到的一组玄武像,“玄武”之称最早见于《楚辞.远游》,书中记载“玄武”为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远古时期,人们把春天黄昏时南方的若干星星想象成一只大鸟的形状,称为“朱雀”,把东方的若干星星想象为一条龙的形状,称为“青龙”,把西方的若干星星想象成一只老虎的形状,称为“白虎”,把位于北方的若干星星则被想象成龟蛇相撞的形象,称为“玄武”。后来,玄武由远古人类崇拜的动物神、星辰神演变为守护北方的将军,脱离动物神的形象而人格化,这是一个质的转变;然而,历史赋予玄武神的使命还远远没有结束,在此后的6数百年间,它将从“将军”一跃成为“真君”,最终贵为“天帝”;八百里武当将它奉为主神,历代帝王向它虔诚膜拜,武当山也因此成为了皇家道场。现在祈雨结束后,龚书记开始忙活自家的农活,他担任五龙宫村的村书记已经十多年了;离他家不远的地方就是五龙宫遗址;从贞观八年敕建五龙祠,历朝历代对它加封扩建,一千四百多年过去了,虽然宫殿已残破不堪,但我们仍然不难想象当年的盛况。因为在这个地方求雨非常灵验,所以历代皇帝都很重视,由唐而宋,由宋而元一直到明朝,宋朝叫“五龙观”“五龙灵验观”,到了元朝开始改名为“五龙宫”,后来叫“五龙灵应宫”,再后来叫“大五龙灵应宫”;到明朝叫“兴圣五龙宫”,所以说它名字里包含的这种灵应的色彩是非常明显的。这条蜿蜒的朝拜路两侧曾矗立着高大的宫墙,因水而生的五龙宫却被元末、清末的战火侵扰,公元1927年民国土匪的一把火让五龙宫成为了一片废墟。如今,正殿仅剩一堵高墙,高墙之下为今人重修正殿内,供奉武当山现存最大的铜铸鎏金玄帝坐像,历经千余年风雨,五龙宫留下了许多和水有关的传说。五龙宫青石海墁大院内的五口古井,井水清澈,甘甜可口,倘若一井打水,五井皆动,当地人相传,当年帮助姚简祈雨成功的五气龙君常神游于此,所以名为五龙井。井边是天地二池,一圆一方正合天圆地方之意,天代表阳地代表阴,地池是阴的体现,天池那个圆形的池子是天的体现,那么这种观念是古人的阴阳观念的体现,而五井我们说的叫五龙井,五龙井代表五种颜色五种方位,金木水火土五行,所以说呢五井又是中国古代五行思想的体现。事实上一井打水五井皆动,并非“五气龙君”的神助,而是古代的道人们精妙的设计直通地下五井,不仅沟通了地下水,设计师们还将五井连接为一个整体,如此,既解决了水的来源,还让彼此间互通有无;而天地日月四池是古人为土木结构的宫殿免受火灾准备的消防池。五龙宫的五井四池它本身从宗教上来讲,它有一个特别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一个水的一个象征,因为在中国古人居住的地方都离不开水,那么这个五井四池它是对水的一种崇拜的体现。古代的工匠们用智慧筑成了一个完整的供水系统,这一切对于道人们来说,还有着另一种独特的寓意,尤其是水对万事万物都能滋润,同时又不和其他的事情争高下,它总是水往低处流,这种特性非常像道,另外水它是可以清洗污浊的东西,但是只要安静下来它又很快澄清自己,这种特性也非常像道,所以在道教宫观里就会特别的修一些水池、水井,来代表这种道的意境。去年底,公路已经那个通到了五龙宫村口,五龙宫的修复工程眼看就要开始,村支书龚书记招呼着道士们一起除去宫观内的杂草,清理日池月池里的淤泥,而就在这些断壁残垣之下,隐藏着一个更大的与水有关的秘密。这是水帘洞的出口,下面进去以后从这儿估计是最大的一个出口,这有多长这个水帘洞这就有两百多米吧;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下迷宫,供奉水神玄武的宫殿,汇集着多少与水相关的传奇?为解开这个谜龚书记带领着我们从五龙宫东端照壁而下,去探索那些未知的奥秘。你看,就是这个水帘洞;这是一项极具匠心的地下排水工程,宋、元时武当道士为了扩大五龙宫建7筑规模,利用其五万平方米的山沟,用整方青石砌成纵横交错的暗渠,形成系统的排水网络,让各种水汇集后,从主干石渠排出,石渠完成后再填平沟壑,构建了一个绝对避风藏气的五龙宫。那个里头,人要(从)那里进来那是不可能的,它那个缝很小,都是石头都是一条缝,水可以走,人不可以走,这个在中国筑城的这个技术里面用,有些地方的城门有水门,那有水门人要偷偷地从水门里游泳游出去;敌人如果要偷偷地从水门进来呢那怎么办呢?就用石头就是武当山这个技术。从设计精妙的供水系统到完善的排水工程,汇集智慧和财力的五龙宫用另一种形式表达了道家对水、对神灵的虔诚之心。那为什么里面有井,四面山上的水汇聚都流洼洼里面来了,所以它每一个井都有水,用水没问题,那用了水以后要排出去,下去以后要变成个水塘呢这不就堵死了吗?它就得出水,出出去,所以这个地方在我们中国建筑上,它是一个绝妙的东西,丛唐到宋,历经元、明,一代代武当的道人们共同打造了一个如仙境般的五龙宫,直到今天,仍然没有人能用文字描绘出它鼎盛时期的灿烂辉煌。然而,对于武当来说,这一切仅仅只是开始,在水神玄武的注视下,另一个神奇即将上演。每天,紫霄宫祖师殿东侧的池水旁,都会有很多外国人习武打坐,他们是武当武术学校的外籍学员,与这池碧水朝夕相伴的他们也许并不知道,这个看似普通的池子却蕴涵了道家的最高理想。七百年前,在经历了无数个严寒酷暑之后,元代道人革道谨终于将水池完工,现在该给它取一个什么样的名字呢?望着被白雪润泽着的宫殿,他想到了《道德经》中的一句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而大殿之上所供奉的正是这座大山的主神,水神玄天上帝,革道谨顿时有了一个绝妙的名字“上善池”。水用另一种形式装扮了古老的紫霄宫,这里是继唐太宗建五龙祠之后武当山又一处由帝王敕建的宫殿。公元1018年宋朝的皇帝将目光投向了武当山,事情的起因是皇城汴京的玄武祠旁涌出了一股泉水,泉水带有甜味,人们喝了以后感觉到非常甘甜,后来生病的人喝了以后也能治病,当时是这样传言的,正史里都这样记载,这种情况引起了宋真宗的重视,宋真宗正在推崇这个真(玄)武神,把它推崇成为一个宋朝的保护神。这是武当山又一次因为水而得到了帝王的关注。宋真宗为表达对神灵的感激之心,将玄武由“将军”升格为“真君”,封号为“灵应真君”。一百年后,宋真宗的重孙徽宗即位,宋徽宗信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即位第二年徽宗就给水神玄武的“灵应真君”封号前加上“佑圣”二字,他希望武当山的主神保佑自己平安无忧;同时,徽宗还令人在武当山寻得又一处背山面水的风水宝地,于是,东神道上建起了紫霄宫。今天的紫霄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它毁于战火,又数次重建;明永乐十年敕建时,改称“太玄紫霄宫”,是武当山现存最完整的宫殿之一。它坐北朝南背依展旗峰,层叠起伏的山势如宝椅状,紫霄宫就坐落正中,它完美体现了中国古代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风水原则。8宫殿落成后,宋徽宗称其为国家祈福之廷。宋朝始终感觉到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先是北方的辽后来是西夏,都对宋朝的边境构成了军事上的威胁,那么宋朝作为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打仗,军事上尤其骑兵,处于劣势,希望有一个神能保佑农耕社会的安定,那么后来他们找到了北方之神,水神、战神,就是我们所说的玄武神,后来改称为真武神。银杏树落完最后一片叶子,又一个冬天来到,大雪中的紫霄宫肃穆庄严,飞扬的白雪覆盖了岁月的留痕。公元1257年2月,蒙古军从北、西、南三面包围南宋之时宋理宗为真武献上长达十六字的封号乞其庇佑,诰词情真意切,诚惶诚恐;三年后,宋理宗重病身亡。不久,武当山许多宫观遂无道士看管荒废凋敝。大雪仍旧在下,武当开始了漫长的冬眠。屋檐下的角兽盖上雪被后熟睡,昔日青烟寥寥的香炉披上了白色的盛装,紫霄宫迎来了难得的清静。八百多年过去以后,宋代紫霄宫只留下这个幽静的院落,道人们称它为“东宫”,这个四合院式的两层小楼,完整的保留了宋代宫观建筑特征,历经数百年风雨,曾经被宋王朝视为洞天福地的它显得古朴又典雅;雨水清洗掉岁月的尘埃,这座供奉水神的宫观,在一场春雨过后,继续上演着武当与水的故事。水浸润了整个紫霄,道人们有了难得的闲适。这一刻,紫霄远离了尘世的喧哗回归于宁静。伴随着雨点的此起彼落,这座古老的宫观仿佛在与水共舞;雨过天晴后,不断有道人来上善池取水。而祖师殿后的龙王井则是道人们心中的圣地,他们坚信这个供奉水神的宫殿后居住着一条小白龙,所以,只要抱有虔诚之心就能取得延年益寿的圣水,紫霄宫祖师殿后还设有“天一池”,这个名字来源于《易经》中的“天一生水”,意思是万物中最宝贵的物质是水,有水才有了生命。每当雨季来临,不断涌出的山泉水通过天一池流向上善池和日池,纵横交错的水从高处流往低处,润泽了整个紫霄宫后流入金水池,随后通过禹迹池去往四面八方滋养万物生长。因为水,紫霄宫有了许多美丽的传说。人们游览着古迹倾听着这些流传已久的故事,他们相信古老宫观里的圣水能给自己带来好运,一种天人合一的和谐日复一日地流动于紫霄。然而,这些生命之水究竟来自哪里又将去往何处呢?每个月,太极湖的湖面上都会有水文站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她们精心守护的这一江清水位于武当山脚下,它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1958年兴建时,汉水边的一个恢弘的宫殿净乐宫,被淹没在了水底,它是明朝武当山道教宫观建筑的起始点。关于它的建造源于一个古老的道经的故事,玄武本是天上的神灵,被太上老君点化脱胎于净乐宫皇后,入武当修道四十二年,功成飞升;为彰显父母养育之功,武当山建造了供奉净乐国国王和皇后的净乐宫。如今的净乐宫,静静地屹立在一江清水之下,它熟悉这水的味道,因为这清冽的山泉水就来自于武当山的最高峰天柱峰。武当山是一个非常有灵气的山,所以它在天柱峰它的水就从天柱峰那么高处就有水了,9一直往下流,实际在下面它还有水,不断汇集大,汇大、汇大,体现这么一个水往低处流的这样一个法自然的规则。水柔弱无争却能滴水穿石,水也让天柱峰顶的太和宫变得生动而神秘,这座古老的宫殿屹立在最高峰顶,常年被云雾润泽,在道教故事中,这里是天宫和人间的分界处,常有仙人神游于此,所以风、云、雨、雪在道人心中人与万物原来都是大自然的一分子,因此崇拜山川,珍惜草木,更景仰着与他们祸福相依的水,那是大自然的赐予是武当的魂。于是,武当各宫观之间因为水而日夜相连、互通有无,守望相助了千百个寒暑。因水而生,与水相伴,在水神玄武的注视下,穿行于武当山脉间的四条水系,从天柱峰发源,流经五龙宫和紫霄宫,最终汇入了丹江口水库,而武当山净乐宫--武当山道教宫观建筑的起始点也是当年武当山连接北京紫禁城的起始点,已在水中默默守候了整整半个世纪。武当山供奉的水神玄武当时是北方的玄武坐镇武当,天下风调雨顺,那么历史非常巧合,那么六百年后呢,武当山下的太极湖的水又要通过一个渠道运到北京去,所以,北京武当有着天然的联系,六百年前是北建故宫南修武当;六百年后是南水北调润泽京津。这是一个奇妙的轮回,当年,明成祖为感谢镇守武当的水神玄武,从紫禁城下令调集全国三十万工匠打造了一个如仙境般的武当山;今天,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启动太极湖内的一江清水又将流向北京,仅一字之差,修建于同一时期的两座宫殿,武当紫金城和北京紫禁城也在芸芸众生一代一代的守护中遥遥相望。六百年,十个甲子,武当这座有着厚重历史的仙山又将开启一个新的轮回。《问道武当》解说词:第三集 神功初显引言因水扬名走出沉寂的武当山,即将呈现出更为耀眼的光芒。这一切都要回溯到七百年前的元朝初年,一个地方上的小吏突然辞官归隐来到了武当山,这座大山并没有因为他的突然造访而显现瑞兆。然而,正是这是名叫张守清的人,用二十七年的时间在悬崖峭壁上,打造了一座恢弘的宫殿;武当山因为这座宫殿第一次成为了皇帝告天祝寿的道场,神宫初显,这是八百里武当即将辉煌前的一段传奇的序曲。这是武当三十六岩中最美的一岩,因岩向南而名“南岩”。山体的断层成就了险峻,南岩宫就构筑在这绝壁之上;在那个遥远的只能从史书中去解读的年代,究竟是谁在岩壁上构建出这样一座人间天宫呢?这是一个吸引无数人探询的谜团。范学峰是现在武当地方志办主任,修建者的故事引发了他强烈的好奇;在现存的志书中只简单的写道,修建者为元代道人张守清,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来到武当,又在什么情况下修建了南岩宫?10元仁宗封张守清为“体玄妙应太和真人”,“那个碑在后头,是不是躺在那比较大的碑?”“就是那个啊,碑比较大,那个字体比较清晰,”“行,等一会儿我们一起去看看。”“那行啊。”范学峰寻找的石碑,是元朝仁宗皇帝所赐,皇帝赐予张守清“体玄妙应太和真人”的封号,他也是第一个被皇帝赐为真人的武当道士。那时南岩石殿完工,皇太后为刚刚建好的石殿赐名“天乙真庆万寿宫”,这座悬崖上的宫殿从此成为专门为皇帝祈福祈寿的道宫。历经七百年,仍保存完整的南岩石殿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它南向天柱峰,北靠紫霄峰,东连乌鸦岭,西望飞身台,是武当现存最大的石殿。公元1313年,南岩石殿被赐名的这一年,张守清五十九岁,从三十二岁修建南岩石殿到大殿终于落成,整整二十七年过去了。南岩这个地方修殿是非常困难的,我们现在看到它靠南边是悬崖绝壁,非常难建,所以宋朝就有人想在那个地方修宫,但是没有完成。道经故事中武当山主神玄武神是在南岩得道升仙的,所以,为玄武神在南岩修建一座道宫是武当修行之人心中的梦想。七百多年前的宋末元初,一个名叫鲁洞云的道人来到了南岩,他自幼入武当学道,四十多年来精通道医道术,能够预知祸福;在众多的道徒的期盼中,鲁洞云并没有开始南岩宫的修建,他在等待一个人,只有这个人才能完成自己乃至整个武当的心愿。在两个王朝更替的时代,这座绵延八百里的大山同样也在这样安静地等待。兵荒马乱之中武当各宫观早已荒芜,就在这时四处流散的道众听到一件与武当山关系密切的事情,在京西高粱河,冬天十二月份,我们现在说腊月,出现了这个龟蛇,冬天为什么会出现龟蛇?然后一个太监就报告了忽必烈和他的皇后,那么后来忽必烈就在朝廷当中问汉族的大臣,说这个龟蛇出现象征着什么?这是武当山现存最早的玄武像,龟蛇正是武当山的主神北方玄武神的化身,从造型上看宋代的玄武像被塑造成温顺的文官形象;与之相反,元代玄武像则显得气宇轩昂,这正是宋元交战时双方的写照。麾师南下的忽必烈意识到要统治被征服的民族,不能单靠武力镇压,还必须以宗教笼络人心。汉族大臣就告诉他,我们元朝是兴起于北方,北方之气将王,所以北方的龟蛇就显灵了,这是一个预兆,预示着我们元朝很快就会打败南宋,取得全国的统一。忽必烈对这种解释非常高兴,所以就在北京高粱河附近修了一个真(玄)武祠真(玄)武庙,这修建了以后就意味着元朝皇帝认可了真(玄)武神是元朝保护神的这种说法。帝王的认可和推崇让鲁洞云和众多的武当道人看到了希望,他们开始清除杂草,修整宫观,然而,他们苦苦等待中的那个人又在哪里呢?一切似乎都是偶然,又仿佛冥冥中早已安排。现在,春耕时节武当山脚下的村民们忙活着地里的庄稼,这是一个播种的季节,农人们都期盼着秋天时能有一个好的收成。11七百年前的元朝初年,一个叫张守清的人也在播种着自己的希望;他出生在今天的湖北宜昌都县,一个与武当山相隔千里的小村子里;张守清自幼读经书,习儒术,长大后做了吏员,这是一个四方邻里都羡慕的好差事,不仅衣食无忧而且在地方上有一定的声望;没料到三十而立这年,张守清突然辞了官,执意要去武当山当道人,史书上寥寥数语没有提及他弃世修道的缘由;然而正是他人生中的这次抉择,成就了武当日后的一段辉煌。银杏树微微泛黄时,张守清终于来到了武当山,几乎没有迟疑,一入山便拜洞云为师,鲁洞云欣然接受,他感慨地说我等你很久了。在听完师傅对南岩宫的构想后,张守清许下了自己的承诺。第二年,心愿已了的鲁洞云羽化登仙,在送别完师父后,张守清回首仰望南岩,他没有料到自己的这一承诺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力。张守清到武当山的时候只有三十来岁,是一个年轻人,用现在的观点来看他也没有多少的资源可用,比如说,他也没有多少徒弟,他也没有多少的钱财,也没有与朝廷给他的资助;在这种情况下,要在武当山悬崖峭壁上修一个宫殿谈何容易。一场春雨过后,张守清开始着手南岩宫的修建;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武当,张守清的勇气和胆识吸引了一个人的目光,这个人就是清微派道人刘道明,他擅长清微雷法,能呼风唤雨去疾免灾;忽必烈曾下旨召他入宫,任御前承应法师。元朝的很多皇帝,从忽必烈开始就对道教一直给与比较高的政治地位,而且让道士们经常参与宫廷里边的一些治病啊、宫廷里边甚至皇位的祭祀这些问题都让他们参与;武当山道士也是他请的之一,而且他们元朝的书里面经常记载道士们这个祈求就灵验了。农历三月初三是玄武大帝诞生之日,每年的这个时候,武当山都会举行盛大的法事,为玄武神祝寿。公元1285年的这一天,刚到武当山才一年的张守清举行了一场隆重的奠基仪式,一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居然有了开始,张守清令贵为皇帝御前承应法师的刘道明刮目相看;他决定将其收为门下弟子,对于张守清来说,这一次的拜师修建南岩宫有了人力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清微雷法之秘传,为了更好的修习清微雷法,张守清在紫霄宫展旗峰的半山腰开凿了雷神洞;只是刚刚修习祈雨之术的张守清并不知道,自己无意间学会的一门法术会在日后光耀了这座大山。武当地方志办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搜集整理从古至今的武当史志。“这个《武当福地总真集》,我们也要计划把它扫描一下,因为它这个书我看了一下,它属于线装书,线装的呢,所以它这个厚度要压一下。”范学峰和同事们正在商讨复制的这本书是武当山现存最早的山志,当年,在张守清的协助下刘道明编成了《武当福地总真集》,直到今天慕名而来的游客们对武当的了解正是来自于这样的书。当年的张守清希望借此吸引来更多的游客,因为南岩宫的修建除了道众的支持,还需要大量的财力,他必须有一个长期化缘的过程,他可能派他的徒弟到全国各地区募缘;可能在各地、在武当山进香的人当中来劝别人为武当山南岩宫施舍一点钱财。这个化缘的过程,肯定不是一天两天,需要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功夫。12为了方便朝山香客前来武当进香,张守清率道众打通了两条朝拜之路,东边一条是由山下绞口经元和观过紫霄宫到南岩,西边的一条是从蒿口越系马峰经五龙宫到南岩。元末明初,这两条道路成为武当山与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今天的人们称它为东神道、西神道。(元代)关于真(玄)武的崇拜的一整套神话都已经形成了,在武当山已经形成了专门奉祀玄帝的这样一个比较大的教派了,道团组织了,并且在全国各地都有崇拜的,特别在北京和其他各地重要的都市啊,都已经有了崇拜玄帝的这个宫观了。武当山兴盛的香火又一次吸引了帝王的目光,到了忽必烈去世以后,元成宗好像是大德七年,就正式加封玄武神为“玄天元圣任威上帝”,后来我们称“玄天上帝”;正式的官方的称呼是从元成宗大德七年开始的,这意味着元朝皇帝把玄武神推崇到了帝的地位,同时也意味着武当山进一步受到皇帝的重视。消息传到武当时,南岩石殿正修建到第十个年头;十年来,为了完成师父的遗愿,张守清几乎没有一个晚上入睡,漫漫长夜都是在打坐修行中度过。史书记载营建宫观期间张守清率众开垦粮田达数百顷之多,这是一件今天的人们无法想象的事情,究竟是什么让张守清为这座宫观倾注了全部的热情?石殿主体工程接近完工时张守清新收了两名弟子,米道兴和王道一,他们入道不久便从今天的江西吉安募到了一尊玄武神像,请回南岩石殿安奉;徒弟们尽心侍神张守清甚感欣慰,他不会想到自己的这两名爱徒会在几年后干一件连他都吃惊不已的大事。在道教信徒的眼里,山岳天地之间的连接点是通天之路,海拔1613米的武当山天柱峰就是玄武大帝神游之所。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圣地元以前都没有供奉玄武的宫观,最主要的原因当时的天柱峰很不容易攀登,有古代的人讲就是当时攀登一天门、二天门,都必须用竹子做的那个竹索,攀着那个竹索慢慢地攀上去,空手上去都非常困难,那么带上建筑材料再上去更困难;所以在元朝之前,武当山这个天柱峰上面没有大型的道教建筑,只有很简单的一些神坛。公元1307年,武当山金顶有了一座高宽都不足三米的古铜殿,它外观呈方形,造型古朴而凝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铜铸建筑物,堪称绝世珍品。古铜殿内设有玄帝圣父圣母太安皇崖天帝显定极风天帝,侍卫从神铜像九尊。历经七百年岁月磨砺,铜像表情各异仍栩栩如生。明代大修武当时因为该殿规制不高,体量太小,就把它搬迁到海拔1556.5米的小莲峰上,外设砖墙围护;因转移,至今故俗称“转运殿”。相传环绕古铜殿转一圈可转运得福,数百年来,游人都要到此寻乐慕趣。大顶天柱峰风很大,要是一般的木头建筑很容易被风吹走,所以金属的重量可以压住它,另外一个就是山上经常风吹日晒,尤其是下雨,雨淋木制的结构也比较容易损坏,所以他修铜建筑,可以保持长久这种完整的宫殿的造型。这个构思非常巧妙,所以我们说元代铜殿使中国目前现存的最早的古代殿堂,具有特别重要的建筑意义。这是一座铜铸仿木结构建筑(古铜殿),瓦鳞、檐牙、栋柱,门框,窗棂等诸形毕具;殿体13构件上铸有铭文,从铭文可知该殿的铸造工匠为“武昌路梅亭山炉主万王大”,铸造时间为元.正德十一年。该殿是武当道士米道兴、王道一去各地化缘,由众多的信士捐资铸造而成。“他们就在全国各地,像常德,长沙,杭州,包括我们说的河南地区,武昌这一带化缘;然后让一家一户贡献一个瓦或者是一个隔扇、一个柱子,用这些东西组成一个铜殿的形状;就是组合的最重的建筑构件也不过是数百斤,有两个、三个人抬上去就可以。这种构思非常巧妙,就是他把一个一个建筑,构件铸造好了以后,然后放到金顶上去安装。”时至今日,我们依旧无法得知米道兴、王道一用了什么样的方式,用了多久的时间募得了善款,又是何人设计了宫殿,山高路远一路经历了怎么样的辛苦?七百年前这座小小的铜殿,映亮了武当的天空;这时的武当已是道众数千人,张守清师从鲁洞云、叶运莱,刘道明和张道贵,集众多道派道法于一身,人到中年的张守清,已是独冠武当,名播四海的高道了。这里是武当道教协会网站的办公室,每天工作人员忙于上传新的图片和文章,从2002年创办网站至今已有六年时间;不断攀升的点击量,在让工作人员欣慰的同时也让他们思索,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武当呢?七百年前的张守清也在想着同样的一个问题,当年他对恩师的承诺如今即将实现,然而,放眼望去,武当山还没有跻身道教圣地的前列,难道自己千里迢迢追寻而来只是为这座美丽的大山增添一座道宫吗?再三思量后,张守清决定为武当绘制一部道经。道教,特别是在宋代南宋到元代,特别喜欢用图册的形式来宣扬一些神灵。这个图就是关于武当山这个玄帝降临,我们以前就说所谓这个显灵了;宣扬所谓这个属于武当山的胜景跟玄帝崇拜有关的一些景象,把它都画进去。今天我们已经无法找到张守清的手稿,但他精心绘制的道经却已各种形式流传下来。当年的张守清还特意在书中附加上武当山及七十二峰的介绍,将这部经书取名为《启圣嘉庆图》,这是一部能给武当带来机遇的道经。现在,摆在张守清面前的是另一个让他困惑的问题,怎样才能让它流传开来呢?就在这时,张守清接到了一道圣旨,元武宗.海山命他火速赶赴大都京城,张守清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海山呢,当时大概汉族人给他算命,说他寿命不长,他母亲答己皇后就希望有人给他祈禳,去掉他生命中的灾难,让他能活得时间更长。因为武当山供奉的玄天上帝他是一个主皇帝寿命的一个神,所以说呢,就特别请武当山的道士张守清到北京去为海天祈祷;但不巧的是张守清到北京以后,海天已经去世了。刚刚来到大都北京张守清就听到了这个不幸的消息,所有的希望都在瞬间破灭。京都耀眼的阳光让他感觉有些眩晕,这一年早春二月,京师干旱无雨,所有郊祭山川都祈祷一遍,仍滴雨未下;孤独一掷的张守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对太后承诺,自己不仅能够开坛14祈雨,还能预报下雨的日期和时辰。元朝,我们知道在水利建设方面,应该说是历代最差的一个朝代,所以它的水旱之灾是比较频繁的。在组织这个水利来防灾减灾,减轻这个水旱之灾无效的情况下,那它只有乞灵于这种宗教的、让道士们做法事,这注定是张守清名扬四海的一次京师之旅。深得清微雷法的张守清,圆满递交了自己的答卷。史书记载“第二年春干旱又无雨,诏张守清祷而有雨,夏又不雨,又祷又雨。”如期而至的雨水让张守清感受到武当的灵气,他看到这座大山的未来。连续三次旱灾,张守清求雨都取得了成功。皇帝也好、皇太后也好赐给他了很多银钱,那么他都把这些钱给了和他一起做法事的道士,也就是说他自己并不贪这个钱财;这样也特别受到皇太后的重视,所以皇太后就让她的第二个儿子就是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让他赐给张守清“太和妙应真人”之号。这一年是公元1313年,在经历了二十七个春去冬来后,南岩石殿终于全部完工。皇太后赐宫名“天乙真庆宫”;这个名字正是来源于张守清精心绘制的《启圣嘉庆图》,在道经故事中,玄武升天后他在天上的行宫就是“天乙真庆宫”。皇室的认可使得玄武神的故事广为流传,武当各宫观被帝王们一再加封。第二年,元朝皇帝再次加赐南岩宫为“天乙真庆万寿宫”,加赐“五龙灵应宫”为“大五龙灵应万寿宫”;至此以后,玄武神被奉为皇家保护神,武当宫观成为了为皇帝告天祝寿的专门道场。位于金顶西南面的“清微宫”是武当老道人颐养天年之所,“清微”取自于道教中的清微天,是仙界中层次较高的圣地。八十三岁时张守清退隐于清微宫旁的“妙化岩”,并率众创建了清微宫;当年的张守清和如今生活在这里的道人一样,相守着一份清贫和寂寞。当武当被帝王日益关注后,他在这里默默编纂道书和经典,因为他,“清微派”成为了道教中一个重要的派别。张守清实际上是武当道教承前启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实际上关于真(玄)武大帝的许多的故事实际上也是在他开始传播,对于武当信仰的传播真正贡献最大的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就是说明朝以前是张守清,明初开始影响最大的那当然是张三丰了。从三十一岁来到武当五十多年过去,张守清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当年恩师的遗愿早已实现,武当宫观达到了九宫八观的规模,成为了声名显赫的道教圣地。然而,从清微宫遥望着武当最高峰,那里一片荒芜,这是张守清未了的心愿;此时,他并不知道,若干年后,也有一位道人站在同样的地方遥望峰顶,而那位道人离去时的一句预言让帝王震惊,武当将被再次关注。这个道人是谁?他究竟预言了什么呢?《问道武当》解说词:第四集 寻访仙人15引言公元1412年,一个叫孙碧云的道士,匆匆赶往武当山,他要给自己的师父送一封信,这封信是当今明永乐皇帝的亲笔信,在信中皇帝言辞恳切地写道:我仰慕仙人已经很久了,已经好几次派人给您送信,不知您收到没有?您道德崇高,神妙莫测,我虽然才智疏庸,但非常渴望能见您一面,不知是否能如愿?送出这封信的同时,永乐皇帝令孙碧云在武当山为仙人修一处道场,并亲自为它赐名为“遇真宫”;这个仙人到底是谁,永乐皇帝为什么如此渴望相见呢?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一名道士,但时人称之“活神仙”,他是一代武学宗师,传说练就不死之身,有人说他生于元朝中期卒于明初,有人说他活了四百多岁。这是一个不老的传说,故事的主人公叫“全一”又名“君宝”,外号“邋遢”,但更多的人称他为“张三丰”。关于他的传说太多了,有说他是宋朝人,有说他是金时候的人,明史上没说他是什么时候的人,就给他做一个传,传上说他是明朝人。他行踪莫测,但有关他的故事却从未间断。说这个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说这个人长的个子很大,胡子很硬像戟一样刺出去;饭量很大一次可以吃数升,或者说几天就不吃了;行踪诡秘。关于他的外貌,传记的作者们兴致勃勃地描述道,龟形鹤骨大耳圆目,不论寒暑都只穿一身道袍,一件蓑衣,有时数月不食,人人皆以为他是神仙中人。越演义张三丰这个人就越没有定形了,而且各地都说出现张三丰了。四川有记载,陕西有记载,湖北有记载,大概有七、八个省市的这些地区有记载过张三丰。但是呢,据考证,实际上这都是在明初大家寻找张三丰以后,因为这个影响非常大,所以大家都在觉得张三丰可能跟我这儿有关系。扑朔迷离的各种传说中,只有《明史》严肃而肯定的记载张三丰曾去过的地方,那就是湖北西北部的武当山。当时,武当山五龙宫、南岩宫和紫霄宫都因战火焚毁,张三丰带领徒弟将各宫观修葺一新后悄然离去;书中也同时指出,明太祖朱元璋久仰其大名,遣人去找,不知所踪。明太祖自己写过一个书叫《大诰》,这个《大诰》里面专门有一篇叫“士不为君用”,就是说你有本事的人你如果不被皇帝所用,那是个罪。所以有些隐逸之士,他不知道的那么他就要去找寻,所以这个(明)太祖的时候是曾有过找寻张三丰的这种做法。帝王们究竟有没有找到张三丰,他到底是传说中的人物还是确有其人?捕风捉影七百年,似乎关于这位神仙的秘密都深藏在武当群山之中,而对他的苦苦寻觅,也就一次次将这座充满仙人之气的神山推到了人们的视线内。今天的武当习武者,大多奉“三丰派”衣钵,这位袁师父已经是“三丰派”第十五代传人了。他二十岁来到这里,十多年来从学徒成为师父,在他的眼中这座大山处处可见与张三16丰祖师有关的传奇;如今的张三丰被供奉在紫霄宫朝拜殿内,经过无数追随者的粉饰雕刻,他从人成为了神。人们津津乐道于这位武学宗师的武功究竟是怎么炼成的,在众多的版本中流传最为广泛的就是来源于神龛旁的这幅壁画,它讲述了一个蛇鹊相斗的故事。蛇嘛,就是伏在地上,很静的,在以静来制动,那鹊嘛,它在树上,它是要不断地发起进攻。由此呢说,张三丰祖师发明的“内家拳”,所谓的内家拳最根本的一种就是动静跟刚柔的关系。每天武当山逍遥谷内都有道人修习武功,在道教信徒的眼里,这座大山蕴涵着无穷生机,故修真学道之人于此山修炼能将太和之精气通贯天人,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与自然融为一体;因此在武当功夫中以动物命名的拳派和招式也最多,譬如,象形拳中,鹰拳、蛇拳、猴拳、虎拳、熊拳,这大概也算是中国最早的仿生学了吧。或许正是感慨“太极拳”融万物精华于一体,清代历史学家黄宗羲给了太极拳一个更为神秘的出处,他在《王征南墓志铭》中写道,张三丰本是武当道士,有一次,皇帝下旨召见他,这个张三丰去召见的过程呢,在路上呢,就说“道梗”,被堵,道不通,被堵住了,没说什么原因;他晚上睡觉的时候做了个梦,在黄宗羲的描述中正是这个梦让张三丰得到武当山主神的点化,从此扬名江湖。梦到什么了呢?梦到这个玄帝,就是玄武,就是武当山的这个神教他的拳,他在梦里头学的拳;然后第二天,他就碰到了强盗了,遇到强盗了这时候他一个人杀了一百多个强盗,就说明这个拳很厉害了。种种传说筑成神坛,一步步把张三丰推至神坛之上。这些演绎实际上都不是在正史里记载的,都是在一些笔记小说里记载的,也就是,都是在任自垣的这个他记载之后才出现的;所以学者们考证就是说任自垣记载的张三丰应该是比较确切的,因为他见过,因为他也是明朝初期时候的人,应该说他见过孙碧云,就是说见过这几个说是张三丰徒弟的人。任自垣在永乐十一年就任武当山玄天玉虚宫提点,统领全山道教事宜,在武当山的近二十年中,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入了一本书,这本书是张三丰离开武当山不到三十年的功夫由(任自垣)道士编写的,那么他记载的张三丰这个人是真有其人。他在武当山待了二十多年,差不多是洪武初年到武当山来,然后到洪武二十三年离开武当山。在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先后收了七位弟子,号称“武当七侠”,他们都身怀绝技,得其太极拳与武当剑法之真传;文学作品多有虚构,不足为证,但事实与小说却有某些巧合。历史上张松溪、张翠山两人曾投奔张三丰门下,而得其真传者仅张松溪一人;而他到底收过哪些弟子?民间传说最广泛的,首推曾资助朱元璋修南京城的大富豪沈万三。《三丰全书》里边讲,沈万山和张三丰属于那种莫逆之交,但是在关键的时候,就是沈万三致富的方17式里边,其中有张三丰传授给他的点金之术,他有了这种点金之术,才能很快的很短的时间内成为江浙一带的富豪。实际上,张三丰故事的流传以及后来帝王们热烈的追捧,这一切都源于他弟子的传播,只是这个人并非传说中的“武当七侠”,也不是沈万三,而是武当山五龙宫的一个叫邱玄清的道长。张三丰在武当山五龙宫修道的时候被道士们推举为五龙宫的主持,但是张三丰是一个非常喜欢超然洒脱这样一个神仙,他不愿意被这样一个官职所束缚,所以他大概当了很短一段时间五龙宫主持之后就选拔了一个人才,这个人是陕西富平人叫邱玄清,邱玄清当五龙宫主持时,他(张三丰)就隐居了,就退休了。五龙宫是武当山的龙脉所在,直到今天已经破败的它仍然吸引着许多慕名而来的道人。自唐太宗李世民建祠以来,历朝历代的皇帝对它不断扩建重修,明朝初年邱玄清来到五龙宫时,元末明初的战火让这座曾经辉煌的宫观残破不堪。在当主持的十多年间,邱玄清重修宫观赢得了官府和老百姓对五龙宫的重视,管辖武当山的官吏对他非常看好,推荐他到朝廷里边担任监察御司。果然,不久后邱玄清被朱元璋所看重,升为“太常寺卿”,“太常寺卿”是一个什么样的官职呢?他主要是代表皇帝祭祀天地,是一个负责祭祀天地的一个专门的官职。皇帝在祭祀天地的时候,像朱元璋他自己要斋戒三天,住在斋宫里边,由谁来陪同他呢?就是张三丰的徒弟邱玄清陪同他,所以邱玄清肯定给朱元璋讲了很多关于武当山的事,关于道教的事,关于他的师父张三丰的事。本来就信奉道教的朱元璋开始关注起张三丰,二十多年来,大明王朝在他的统治下,一片祥瑞,百姓安居。然而,辛苦打造的这艘超级巨舰究竟能行驶多远,怎样才能惠及子孙万代,又有谁能住自己一臂之力呢?帝王要主宰天下或者要得到天下,都要借助天下,借助一些人们所不可理解的外部的东西,神秘的东西,来加强自己的权威,这是中国政治上的一个传统。帝王们又一次将目光投向了武当山,然而,不知是巧合还是张三丰的先知先觉,他似乎预料到朱元璋会苦苦地寻找自己,洪武二十三年,张三丰离开了武当,史书记载,第二年,朱元璋派人前往武当,无功而返。一次次没有结局的追寻,并没有削减皇室子孙对张三丰的热爱,洪武末年,朱元璋的小儿子朱柏来到了武当山,他此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寻访仙人。然而,一番辛苦后却被告之张三丰已经离去;遗憾之下他留下了一首《赞张真仙诗》。这似乎是一个永远没有答案的谜题,永远也找不到的张三丰,究竟有没有来过武当?正当史学家们重新审视历史时,一个有力的证据让人们不再怀疑。洪武三年、洪武四年一次人口普查当中,张三丰在武当山,是被记载在均州芝河里的道18籍,他是作为一个道士。芝河是现在丹江口市的肖川,那么也就是说,张三丰历史上真有其人,在他的户籍册子里边,记载了他的年龄、相貌、籍贯,以及他入道的地点、修道的地点;这些信息悬疑往往更容易催生传说,如今的人们笃信这位内外兼修的张真人一定与武当有着不解之缘。五年前袁师父在玉虚宫旁开办了一个武术学校,“三丰派”因此有了第十六代传人。“这个肩膀往这里摆,往腿的右侧,胯收回来,一二三四、五六七,以后就这样压,使点儿劲。”“你的脚怎么东倒西歪的,扒着??,那个手呢,身体往前,还是一样的,头往回勾,头往哪里,往后,往后看到地下,看到没有?”史书史料中记载,六百多年前,张三丰也是在这里开设会馆教授徒弟,这是他千辛万苦寻来的一块宝地。当年他神游八百里武当,看见此处山势层叠起伏,如宝椅状,九渡涧环绕其间,武当山脉至此千峦收敛,正是修宫观的风水宝地,或许,武当的兴盛将从这里开始。面对苍茫群山,他无比感慨的说了一句日后被载入史册的话,那个原话是“此山昇日必大兴”,就是说这个此山就是武当山;当时这个对张三丰的传说很多,尤其(明)成祖又在找寻,让胡漢在找寻张三丰,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对张三丰所说的这些东西,他应该是有一些反应的。此时的明成祖朱棣刚刚继位不久,虽然顺利从侄儿手中夺得了皇位,但篡位者的称呼总让他隐隐有些不安,他迫切的希望有人能帮助他稳定民心,张三丰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更何况,这也是父皇未了的心愿。永乐三年,一道圣旨从北京发出,这是朱棣第一次遣人遍访张三丰于天下名川;此后的十多年间,朱棣六次遣人四处寻访张真仙,他希望找到一个在民间传说很神的他又懂得天命的人,在他身边;那么这些人辅佐他,证明他有天下,因为这些人知道天相,知道天命,他们来了呢自己就会神话了。“所以我想为什么像张三丰这样的人被明朝的皇帝非常热衷,经常一次一次派人去寻找,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公元1417年武当山黄山城有了一座名为“遇真宫”的道观,听说张三丰曾经在此结庵授徒,永乐皇帝朱棣特意在原址上为张三丰兴建了一座道场;所以后来才有永乐皇帝在武当山这样供奉真(玄)武的,这样一个名山里边,从山下到山上都是供奉真(玄)武大帝的,才有了一个遇真宫来供奉张三丰。在无数次追寻以失望告终后,朱棣用另一种形式表达了自己的仰慕之心,对于武当来说,一个道人能受到的最高礼仪莫过于此了。如今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启动,“遇真宫”面临着被淹没的危险,文物部门正全力以赴测绘勘探,寻求一种对世界遗产更合适的保护方式。坐北朝南的遇真宫地势平缓,这本是道家梦寐以求的宝地,辉煌时宫里共有二百余间殿宇道房。然而,1935年一场百年不遇的山洪让百余间华屋被於土埋没,变成一片平地,只留下山门内一座四合院式的古建筑,专为接待各方挂单道士和客人,道人们称它为“前宫”。至今,崇台遗址仍埋在一米多深的地下,唯有赭红色的宫墙依旧矗立,广场东西对称而立的石门分别为东华门、西华门,是东西两宫的大门;龙虎殿内空落落的,“真仙殿”等了六百多年始终没有等到仙人的造访。19张三丰是从来没有当过官的,他也不把官职看得非常重要;他有一首诗里边写“笑比黄冠趋富贵,更无一个是知音”,说笑那些道士都去朝着富贵去努力,没有一个跟我是知音,我是把富贵视如尘土的人;那么张三丰呢更接近于老子的这种视富贵如尘土的这种思想,他是一个真正的隐仙。武当山博物馆内珍藏着一块《贻赐仙像》碑,它是公元1477年有河南南阳府邓州信士铸造,这块碑上详细记录了明英宗封赠张三丰为“通微显化真人”的原委,这是对武当道人的最高封号。史料记载,自明太祖朱元璋开始,二百多年的明王朝皇室从未放弃寻访张三丰,但始终未见真人。大张旗鼓的寻找张三丰跟他大张旗鼓地修这个武当山一样,也是为了宣扬他这个政权是得到玄帝保佑的一个合法的政权,因为一直找不到所以就一直找着,一直找下去。明初由朝廷钦选的各地各派道士四百余人来到了武当山,于是,以张三丰为核心的武当武术派逐渐形成,它和少林武术一起奠定了中华武术“北崇少林南尊武当”的地位。张三丰这个人呢,应该说是对武当道教的传播起了一个,尽管你看我们现在从正史看,没有看到他真正传播这个武当道教,但实际上他是从另外一个方面,通过他使武当的道教得到了一个更大的传播。公元2005年底,武当武术被纳入首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当博物馆特意为这位武学宗师设计了一面太极墙;无论太极拳随着时光的流逝怎样演变,张三丰所创立的这些最基础的招式已成为太极拳的精髓所在,这座大山用另一种方式永远的记住了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武当道人。“好了,开始??胳膊像这样往回,是这样,别忘了这儿,脚要站稳,推,我们慢慢,往前推,压,往下压??胳膊别直着,继续??”。庄子说,阴阳为之道,阴阳演化太极古老的中国文化,衍生出一门意蕴悠长的拳法,它的追随者从古至今超越国界,阴阳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中国文化具象的表现,在道家眼中太极圆是世间万物,最本质的运动轨迹也是自然周而复始的永恒主题。这些圆的运动既表现出一种力的柔韧含蓄之美,又蕴含着无穷的生机和活力。无论内功心法还是姿态体式,武当“内家拳”法都给人以仙风道骨的飘逸之感和唯美享受。如今,全世界有将近五亿人练习太极拳,它被称为健身强体的最好武术门类。“张三丰实际上就成为武当道教的一个偶像的人物,而不是实实在在的一个活生生的人物,我觉得也是这样,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历史人物他是一种文化现象,有的历史人物不是历史人物,他是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比如诸葛亮,像刘伯温、关公都形成一种文化,张三丰虽然比不了他们这么高的这种民间的地位,但是他也成为了一种社会文化的这样一个代表人物。”无论寒暑,紫霄宫内总有道人修习武功,心法沉寂在太极的玄妙之中。意由心生,神游20天地,时空仿佛自由穿梭于千百年间;踏雪而来,无数的追随者寻求一种永恒的逍遥。仙人的身影已经远去,但寻访的脚步仍在继续。《问道武当》解说词:第五集 榔梅瑞兆引言六百年前的一个春天,武当山五龙宫旁的一颗榔梅树突然结了很多果实,史书记载,一个叫李素希的道人派人把榔梅果送到了朝廷,明永乐皇帝大喜过望,赐予重赏。这一年是永乐皇帝登基的第三年,各地奏报的瑞应事件早已之层出不穷,一枚小小的榔梅果为何能赢得帝王的欢心呢?一场春雨过后,武当山紫霄宫的王道长带着徒弟上山采药,修道之人大多精研医术穷究药性,以求修身养性,在他们心中这座大山就是取之不尽的道药宝库。回到宫观后王道长就给等候多时的道友把脉祛病,讲解药性,“风热上风,上焦有火,主风眩、头晕、咽喉疼,缺乏精神;这是眩参,眩参的苗子就是这样,药是用根的;这是生地,生地出怀庆府,就是现在的焦作附近。”生长于这座大山,道人们习惯了用道医道药调理身心,追求长生不老向往永恒的逍遥是道教不变的主题,千百年来,这座大山的道人们都在探求人生长寿的奥秘。明嘉靖四十四年,一个儒生打扮的人风尘仆仆来到了武当山;方志记载他居住于古神道旁的黄龙洞内,此行为了寻找一枚传说中可以长生不老的仙果,在翻山越岭历经艰辛之后,他在自己所著的《本草纲目》中,记录了武当山近五百种中草药。这是一趟收获不菲的旅程,欣慰之余的李时珍却遗憾于传说中的仙果被专人看守,只能皇帝专享;无奈之下他翻墙偷摘了几枚,然而不知什么原因,《本草纲目》上只留下了简单几句:榔梅,产自武当山,树尚在五龙宫。当年李时珍看到的榔梅树如今只留下这个巨大的台基,一棵树能受到如此的礼遇,这更加引起了人们的好奇;榔梅究竟是什么,是梅是杏,他为什么被明皇室如此崇奉?在搜寻众多的古籍后,《武当山志》给出了一条较为明确的线索,书中记载,榔梅是榔树和梅树的嫁接,它源于一个和武当山主神玄武大帝相关的神话故事。相传玄武年少时在武当山修道,由于意志不坚,有了下山离去的念头,就在这时,他在磨针涧遇到了道教神灵“紫气元君”的化身在磨砺铁棒,然后他问她:铁棒你磨它干嘛呀?这个老人家告诉他说,我家里面需要有一个绣花针,但是现在没有,所以我只好把它磨成一个绣花针;那他说这么大一个铁杵怎么能磨成绣花针呢?她说只要你锲而不舍,你就能把它磨成绣花针。这是一尊明代道教神像珍品,在道经故事中,修行路上的玄武多次受到她的点化。当化21作磨针妇的“紫气元君”出现后,少年玄武领悟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的道理。于是今天的武当山有了一个名为“磨针井”的道观。相传,玄武在回山继续修道的路上,他将梅枝插入榔树许下了一个心愿,如果修成正道此树枝成活。四十二个春来冬去,潜心修道的太子最终在武当山得道升天,榔梅开花结果,这是一个流传已久的道教故事。元朝末年,一个叫李素希的道人来到武当山的时候,或许他对这个故事早已了熟于心;此时的武当冬日的积雪掩藏着战争的创伤,萧条的时光总是比喧哗时显得长;三十而立的李素希满怀着热情,他将修行地选在了古榔梅台旁的五龙宫。面对因破败而安静的大山,李素希在思索着一个他的前辈不断重复的话题,如何能让武当再次兴盛呢?生活在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李素希非常清楚衰败的元朝皇室已摇摇欲坠,武当山需要另一个强有力的支撑,那么谁,会是下一个至尊无上权力的代言人呢?此时,千里之外一场决定生死的大战正拉开序幕,为了争夺皇位朱元璋与陈友谅决战于鄱阳湖,因为大家都要赶快摆脱这个战争,或者速战速决,或者是大家撤离,怎么办?封锁湖口朱元璋的船,封锁湖口以后陈友谅就发现他的归路已经断了;面对悬殊,朱元璋决定采用更利于自己的火攻,就在这时,东北风骤起,陈友谅的巨舰正处于下风口,不一会儿,湖面火光滔天,陈友谅大败。那个时侯因为那场战争是空前惨烈,是他的太祖得位的最关键的一战,而这仗非常非常危机,太祖的船也曾经被击中,就是险些遇难,那么在这样一种激烈的环境中发生风云变幻,转败为胜以弱胜强这样一些情况下,当时人们很容易把它归咎于神灵的帮助。我们无法得知这件事情给明皇室带来了怎样的震撼,以至于五十年后,当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大修武当山时,在一块圣旨碑上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的父皇之所以能够得天下,这是玄帝显灵佑护的结果。也许,经历了那场战斗之后,本来就笃信道教的朱元璋认为,这是北方水神、战神玄武的佑护。在战争中长大的朱棣对此是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来自武当山的玄武神在他的心中变得神圣而亲切起来。成年后,每当藩王来南京觐见父皇,返回前,朱元璋总会让藩王们在端门祭祀真武神。这时,被分封在北京的朱棣总是比其他人显得更为虔诚;虽然远在湖北,当朝皇帝对玄武神的器重也逐渐被李素希所了解;这时他的师父邱玄清被朝廷看重,选拔到京城担任监察御史,送走了师兄以后,李素希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果然,不到五年的时间,邱玄清就从一个正七品的职位升为正三品的“太常寺卿”,这是武当道人所得到的最高官阶。当时,武当山供奉的玄天上帝也是朱元璋非常崇拜的一个神,朱元璋在他南京那个地方修了九座庙,其中有一个庙就叫真(玄)武庙,那么真(玄)武庙是真(玄)武神保护朱元璋夺取天下的重要的神,所以他才在南京城修真(玄)武庙;邱玄清他懂得整个道教祭祀的一套礼仪,所以说呢,朱元璋特别重视。22一边修宫观一边盼着来自京城的消息,在等待中,李素希一点一点地描画着自己心中的武当;然而,在师兄走后的第十二年,他却听到了一个自己最不愿意听到的消息。今天的武当古神道旁散落着众多道士墓塔,这是这座大山对道士的认可,只有高僧才能长眠于此,而墓塔的高度也代表着墓主人的身份。六十七岁邱玄清溘然长逝,葬于五龙宫黑虎涧之上,他用另一种方式回归了武当,高道逝去让朱元璋唏嘘万千,而此前太子朱标的突然病逝更让他始料不及;接下来他将为大明王朝的后继进行一次艰难的选择。明朝实行什么制度呢?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因为朱标是嫡长子,那么朱标死了以后还有谁在呢?朱标死了以后还有秦王、还有晋王,第四才数得上是朱棣,如果要立继承人的话,那么秦王晋王肯定在朱棣之前,朱棣当时并不显示有多非常的地位。在北京的王府中,燕王朱棣度过了他生命中最难熬的十几天,只有这时他才知道原来自己对皇位是那么的渴求,他冰冻了多年的心开始复苏,然而,现实却并不在他的意料之中。尽管朱元璋非常悲痛,旁边有一个人叫做刘三吾学士说,“好太孙”,什么意思呢,说皇太孙不错,这个皇太孙就是朱允炆;这样立了朱标的儿子作为继承人,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法定的制度所有的人对于皇位的觊觎就全部都摆平了。公元1389年朱允炆继位,改国号为建文,正当李素希思量着新皇帝对武当的态度时,山下传来消息,武当山将迎来一位极其尊贵的客人,他是谁?为什么这时来到武当呢?公元1982年的夏天,武当山紫霄宫的禹迹池内有了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一直以来,考古学家们都将建文年间的文物视作稀世珍宝,因为建文在位仅仅短短的三年时间,而这三件文物填补了考古学界的空白,也让史学家们更清晰的了解到六百年前的明王朝究竟发生了什么。“它这套东西呢,是朱元璋的儿子,第十三子,这个湘王所用的,所以那个上面据有关考古人员说,说在最初发现的时候,玉简的上面还有湘王的名字,但是这个名字呢是用朱砂写的,后来残失掉了;所以根据这个来呢可以判定它是明朝初年的。最吸引人的是这条精巧异常栩栩如生的金龙,为典型的明代初期独具特征的“闭嘴龙”,龙纹造型另伴有玉璧一件玉简一枚。因长期埋入土中,玉简出土后呈灰黑色,正反均刻有文字;这是一种叫“投龙”的道教仪式中所采用的法器,目前这三件文物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套比较完整的“投龙”法器。“投龙”这种活动呢,就是在名山大川、大的江河湖泊,这些名胜之地来进行这种活动。显然就是在永乐皇帝没有建武当山宫殿之前,大力兴建之前,武当山就已经作为一个道教名山,在当时人的心目中,这个地位就是非常巩固的。那么,湘王为什么要到武当山来举行“投龙”法事呢?古代的帝王和一些高级贵族在政治上受到很大的压力之后,或者是导致他心绪上一些不宁的时候,往往要求助于宗教,或者是投到宗教活动当中,求得一种平安和宁静。我估计当初这个湘王的心态,之所以进行这样一场活动就跟这个有直接关系密切关系。23原来,建文帝登基之后,整个心思都集中在如何消除藩王的威胁上。分封在湖广的朱柏眼见着雄霸一方的藩王纷纷获罪,信奉道教的他急忙派人赶往武当山,开建灵坛,祈求道教神灵消灾赐福。朱柏按道教特定地方法,将玉简金龙和玉璧秘密埋入地下,希望金龙能带上他的心愿递达天庭。处于激流旋涡中的朱柏,向玄武神虔诚祈祷他渴望宁静,然而,一场纷争却在所难免。“说提起一本《中游记》,那中游祖师修行去,他本是朱家的后代根,封他七辈真天子,又封他八辈状元生。”这是武当山脚下的村民们世代传唱的民谣;一直以来,武当山因为山高林密,帝王前行多有不便,故每逢祭祀都是臣子代劳的,湘王朱柏也因此成为了第一位到武当山朝圣的明代藩王,而同样是信奉玄武神的朱棣却用了迥然不同的方式。公元1399年,朱棣四十岁,面对建文帝的步步紧逼,朱棣决意起兵对抗侄儿建文帝。“就在举起造反旗的时候,突然天阴下来,白天都很黑,可是没过多久,天裂了一道缝,一道光照下来,从天通到地下,很亮;大家说,这是吉兆。(朱棣)仗剑披发,把头发打散了,手里拿着宝剑,做出真(玄)武神的样子,然后就问他的谋臣姚广孝,有没有看到神,那个就说,有啊;那个神是什么神,就说是真(玄)武神,然后三军就欢呼;这是在中国历史上富有戏剧性的一幕;这一年,朱棣将自己与(玄)真武神融为了一体。因为朱棣是一个打仗出身的一个将领,他手下的士兵打仗的时候都要到真(玄)武庙,北京的昭应宫真(玄)武庙去拜真(玄)武神;现在他要起兵和南方的朝廷交兵,从势力上来讲,是敌众我寡处于劣势,士兵们肯定感到胆怯;他就在这样一个特殊场合下,披头散发,做真(玄)武附体的样子,肯定就告诉士兵不光我自己作战勇敢,而且神也保佑我们,这个北方之神、这个战神。”经过三年多的“靖难之役”,公元日朱棣即皇帝位,改年号为永乐,在祭文中,他动情的说:朕肃清内难,幸得北极玄天上帝的护佑,来日定大修宫观答谢神灵。他实际上是属于逆乱的,是造反的,是夺皇位的,夺权的这一派;他必须给自己制造一个他是真命天子,是有神保佑的,就说制造一个合法性,这个借口对他来说特别必要,因为对南京的皇帝来说,这个剿灭叛贼,他这就是正统,争正统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争政治的合法性。在等待了近半个世纪后,李素希知道机会终于到来了。已经是五龙宫提点的他,更加留意榔梅树的生长;永乐三年榔梅开花结果,他派专人将榔梅果送到了京城。朱棣作为一个新皇帝,在这个时候首先是,应该是杀了很多反对他的儒家文臣,从武力上镇压了反对的声音;但是还不能让全国的老百姓对他心服口服,这个榔梅果来得正是时候啊。正是因为这个榔梅果的出现,让他感觉到他的这个君权神授,使他的统治合法化的这件事有了一个很好的一个宣传的主题。“这是明朝皇室敬奉给武当玄武神的供器,正如李素希所预料的那样,对玄武神的崇拜加重了小小榔梅在朱棣心中的分量;更何况榔梅并非年年都开花结果,他认为这是神灵对他24统治的认可。”于是,永乐皇帝对李素希赐予重赏。献榔梅后的第二年,武当榔梅再次开花结果,这一年,七十八岁的李素希奉旨进京。史书记载,朱棣在休憩宴闲的便殿接见了他,问以理国治身之道,他以道德奏对,永乐皇帝很高兴,赐赏下厚重的礼物让他回归武当山。他把这个榔梅果拿回来以后,赐给了文武百官,每人很稀罕的。三颗、两颗作为武当山的珍品贡品赐给文武大臣;告诉文武大臣什么事情呢,武当山的玄天上帝(玄)武神保佑我们,保佑我这个新皇帝,你看,现在我一继位结了这么多果实、这么漂亮的榔梅果,你们拿到这个果实也应该想到我当皇帝并不仅仅是靠武力,还有天上的神灵,道教的玄天上帝保佑我。从此,榔梅果被列为贡品,每年由武当山进献。整个明王朝时代无数官吏贤士、名人骚客们,都抱着不同的追求和梦想频频登临武当山,不惜重金求购以睹其灵迹。今天,我们仍然可以读到当年那些文坛巨子们吟诵榔梅、赞美武当的诗篇。当年,每逢大庆,皇帝都把榔梅果作为对有功之臣的赏赐,朝廷功勋大臣们都把能得到榔梅果作为一种政治荣誉。这种小小的果子也因此成为世间的珍奇。公元1623年,三十六岁的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游览武当山后在《游太和山日记》中写道:榔梅仙翁祠前有棵高大的榔树,一点儿树皮也没有,光滑地耸立着,榔梅开花时,和桃花杏花一样深浅,成片的花色映照山岗,让山崖都绚丽无比。徐霞客见到的榔梅仙翁祠,在通往最高山峰金顶的途中,是全山十六座祠庙中最大也是至今保存较完整的一处。当年,五龙宫道士李素希进献榔梅果后,永乐皇帝敕建了这座榔梅仙翁祠。然而,让人大惑不解的是,榔梅的兴衰竟与明皇室的存亡共始终。自清以来,神奇的榔梅果却在武当山突然消失,独有榔梅仙翁祠迎风而立;此情此景让诗人们感慨到“榔梅历历传消息,莫为仙家隔渺茫”。无论春夏秋冬,王道长都会在闲暇时打一套他自创的养生棍法,这个习惯已经保持近二十年。六百年前,武当道家李素希也一直保持着清修道士的风格,在武当越来越为永乐皇帝重视后,他退隐于五龙宫旁的自然庵,永乐十九年,九十三岁高龄的李素希对弟子们说,如今道门已兴,我没有遗憾了。语毕,端坐而逝。这一年,紫霄、南岩相继重建完工,通往金顶的神道已经铺就。李素希他是一个长期没有世俗生活的这样一个道士,是一个清修的道士。他死以后因为他修炼的过程当中,道教讲小周天、大周天的运转,使他的骨节他的身体里边的机能和一般人不同,所以焚化以后他的骨头是一种特殊的颜色,当时的人们都认为,它是成仙的一种标志。李素希的墓位于五龙宫的古榔梅台,它曾是武当规模最大的道人陵墓之一;从三十岁来到武当,历经了两个朝代四位皇帝,李素希六十多年的等待,终于如榔梅开花结果,最终他长眠于榔梅树旁。25“太子和皇帝怎么说呢,说这个人真是一个忠君爱国的好人,说这个道士呢,忠君爱国。忠君,贡献榔梅这件事是典型的体现;爱国,他一直为朝廷祈福、为皇帝祈福,所以说是爱国。所以李素希这个道士受到明朝皇帝特别重视,给他修了一个很大的一个墓,修了一个很大的一个塔,而且专门有一块碑竖在他的墓前,上边有皇帝的圣旨,也有朝廷祭祀他的整个过程。”如今,榔梅仙翁祠内,供奉着榔梅真人的塑像,传说中的古榔梅树虽然已无处可寻,但庆幸的是,明嘉靖五年,安徽齐云山道士访武当山时,武当道教将一颗榔梅树赐予了齐云山。公元1998年,武当山将榔梅树从齐云山引回,栽植于榔梅仙翁祠内,这棵善男信女眼中的瑞树引来了众人的朝觐。当年进献榔梅果时李素希不知道,一枚小小的榔梅果,会给自己带来如此的荣耀;他更不知道,玄武赐予的这枚仙果,又将怎样改变这座大山的命运?公元1406年,朱棣决定做一件他的父皇,乃至以往的帝王都没有干过的大事。十四年后,北京建起了“紫禁城”,两年后的公元1424年,另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耸立在了两千多里外的悬崖峭壁之巅,取名“紫金城”,历史学家将它合称“北修故宫,南建武当”。《问道武当》解说词:第六集 道法自然引言公元2007年冬天,武当山迎来了一场二十年不遇的大雪。六百年前,也是这样一个银装素裹的冬日,武当山的道人们在打扫宫观,他们要迎接当今永乐皇帝特意为武当派来的一位高道。这位名叫孙碧云的道人要来执行一项秘密的使命,而这个使命则来源于《道德经》中的一句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在习武之人的心中,此时阳气充足,正是吐故纳新的最好时候;庄子曰:吐故纳新才能修真养性、延年益寿。春日的清晨,太子坡的道人似乎在和着阳光的节奏起舞,这样一个具有生气的环境,武当内家功夫的养生特性也就随着自然而生长。六百年前的明永乐十年,也有一位道人站在这里,而面对无限阳光他却心事重重、思绪万千。这一年接到诏书时,孙碧云已经是六十八岁高龄了;永乐皇帝令他前往仙山的同时也给他一个令人羡慕的特许,自由往来于天下福地修行云游;在众人眼中皇帝的特许大概是对孙碧云多年劳苦功高的恩赐,但孙碧云知道,此次武当之行并不轻松。永乐皇帝让他将武当山规划为大明王朝的皇家道场,如何规划这座大山才符合皇帝的心意呢?孙碧云思量良久。他想起了不久前,永乐皇帝曾急召武当山道士简中阳进宫,这次跨越千里的召见,只为了一个从宋朝开始流传的道经故事。26这是关于武当山主神玄武的传说。玄武神本是净乐国的太子,天资聪颖异于常人,他无意继承王位,十五岁时便辞别父母,入武当山潜心修道;在乌鸦神的指引下,玄武在武当修行了四十二个春秋,终于得道成仙,成为一代天帝。简中阳告诉永乐皇帝,这个真武(玄武)是什么样的一个神仙,他是北方的一个神灵,怎么样历经千辛万苦到南方来修炼,最后修成了正果,称为仅次于天(玉)帝的亚帝;而且每当人间发生动乱的时候,真(玄)武神是在变化下界,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或许从这些故事中朱棣得到了某种启发。作为一个从侄儿手中夺得皇权的帝王,朱棣常常在深夜被噩梦惊醒;与玄武神相似之处成为朱棣灵魂的出口,就是这个神仙是从北方打到南方的,在南方修仙坐阵天下,这跟他的经历非常的相似,而且也是由太子,由一般的王子最后当了皇帝,所以他觉得他应该鼓吹真武(玄武),来制造皇权神授。史书记载,简中阳入宫不久,朱棣下诏书给孙碧云让他前往武当,“相其广狭,定其规制,朕将卜日营建”。今天的武当山依然生活着许多道人,而孙碧云是历代武当道士中,接受皇帝圣旨最多的一位。他曾被朱元璋召至皇室,谈论道法;作为张三丰的高徒,孙碧云对道家思想的领悟使两代皇帝都对他赞赏有嘉。求仙心切的朱棣还曾请孙碧云充当信使,传递他对张三丰的仰慕之情;于是,当朱棣想要敕建皇家道场时,造诣深厚又久伴君侧的孙碧云成为了最佳人选。当孙碧云来到武当时,他已十分了解皇帝的心意。可是,该如何在一座大山身上体现“君权神授”呢?在一遍又一遍地攀爬和思索中,一个原本抽象的构思在孙碧云的脑海里逐渐清晰。站在巍巍山顶,他决定将玄武修仙的故事融进武当的山水之中。史书记载,太子十五岁入山后,在一块云烟雾涌的山崖上开始了寂寞中修行;在无数次的寻找中,孙碧云发现了故事的依托。今天,从空中俯瞰,太子坡背依陡岩,面临九渡涧深壑,地势狭窄,很难像平原地带那样展开横向铺陈;在此修宫建观似乎违背了皇家道场应有的“皇权中轴”形制,该如何取舍呢?孙碧云想到了修习多年的《道德经》。整个《道德经》贯穿的一个最重要的一个思想,道家的一个思想,就是“道法自然”的这样一个思想,所以《道德经》里面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然后又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道”的核心是什么,“道”的核心就是以自然为法则。孙碧云豁然开朗,或许只有顺应自然之道,尊重大自然的客观规律,讲求天人之间相互协调、和谐统一,才是规划皇家道场应该遵循的根本。也正是当年的这个奇思妙想,给日后的武当留下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今南来北往的游客们,都是从这里出发开始问道之旅的。27五年前,刚刚毕业的胡静,一来到武当,就被这座大山所吸引。“还有就是,有客人问你们那个没,为什么那个,白玉京中,白玉京是(怎么回事),你怎么说的?”“我肯定就说是因为白玉它可能和?另一方面,我讲两个方面??”;直到现在已是金牌导游的她,在闲暇之余和姐妹们谈的话题,仍是武当山的种种未解之谜。“喂,来了吗客人?马上就到”“好的”;“开始通过检票口上车,”“好,我们从这边上车,小心啊”。她喜爱这座大山,也希望更多的人了解武当,在她的眼中,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传奇故事。“各位游客,大家好!非常高兴见到各位,能够在武当这个地方相会。那我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胡静,古月胡,安静的静,虽然姓胡,但是请大家放心,我不会胡乱导的;我现在要让大家呢,把视线看向您的窗外,那这个地方呢,你们看到的便是一处著名的景观,称之为‘上下十八盘’,其实咱们说这个名称的时候,大家觉得很奇怪,这么绕口啊,不过一般来说到山路十八弯,但是这个地方,它是有它非常动听的一段故事”。道经故事中,净乐国太子入山后,他的母后不舍与儿子分别,便一路追随而来,在一段曲折的山路上,她喊了太子十八声,却下了十八步,而太子在对面山上应了十八声却上了十八步;孙碧云在久久的寻觅后,将这段蜿蜒的山路作为母子分别的“上下十八盘”。传说中,母后继续追赶,终于抓住了太子的衣角,太子却拔出了宝剑,将衣角割断,却不想竟劈山成河,母后被隔在了对岸,孙碧云便将这条河称作“剑河”。后来,国王令大臣领五百亲兵入山寻找太子,当他们入山之后,准备渡过河水时,突然河水陡涨,九渡不能入山,因此这条山涧又被称作“九渡涧”。皇后见此情景,伤心欲绝,泪如龙泉。至此以后,无数个春去冬来,净乐国太子在武当山踏上了修道之路;这一刻,孙碧云紧绷的神经终于得到缓解,在他的想象中,太子就是应该在这样的环境中无论寒暑潜心修道的。漫长的问道生涯中,太子也曾灰心沮丧想要放弃,但在神灵的点化下终又回头。穿过复真桥,太子脚步坚定,再次回到太子坡后,不言放弃,于是,太子坡又名“复真观”。四百年的桂花树,陪伴了太子的年少时光,或许正是太子多年的辛劳才终成正果。千百年来,香火旺盛的“太子读书殿”寄托了朝拜者内心的渴望,希望莘莘学子们经过多年苦读能够功成名就。公元1412年的初秋,孙碧云终于将太子入山修道的故事融入了山水之间。然而,多年的宫廷生活让孙碧云清楚的知道,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让这座大山体现至高无上的皇权才是永乐皇帝的真正意图。每当道人们在这里习武时,剑气似乎穿越弯弯曲曲的宫墙变得悠长而神秘;人们说,它与北京天坛的回音壁有着异曲同工之效,于是,它有了个特殊的名字“九曲黄河墙”。28“一走到那个九曲黄河墙,天地就净化了,就是有这么一个圣地在这个上面你就一心一意恭恭敬敬从这里面走,心无旁骛,你旁边看不见别的任何东西,两片墙而已;这个墙也走得蜿蜿蜒蜒很曲折,我觉得这个神奇啊,出乎我一个搞建筑的一个人所能想象的,最富于想象的建筑师也未必能设计出那个东西来。”你看它又浪漫又活拨,又要符合于山形,如何在方寸之地体现如故宫般宏伟的规制?孙碧云在九曲黄河墙之间设立了重重宫门,故有“一里四道门”之说,也正因为如此太子坡形成了主体建筑向东,而大门却朝北的奇特现象。“我们中国人讲究朝向,这是两个意义的,向是固定的,朝是变化的。它这个向,它只能向东,向北、向西,固定的,因为山是那么长的,你不能够跟那个地形闹别扭;可是朝,开门的(方向)可以变化。”山旁边的“五云楼”地处悬崖之上,是武当山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当年,为了不破坏自然山势,经过无数次的测量和勾画,工匠们在一根直立的木柱上重叠交叉起十二根横梁,以此支撑高达五层的建筑。直到今天,这仍然是建筑学家和力学专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从远处望去,太子坡依山造势重叠错落,宫观采用了象征极尊的红墙绿瓦,仅次于故宫的等级,它成为了道教宫观中皇家建筑法式与江南园林建筑完美结合的典范。“明朝修建的那么多体量非常大、建筑规模非常大的一些建筑,但它都非常重视如何来跟自然相协调,就说不要破坏自然;所以在武当山的建筑里面,你看它破坏山体的建筑几乎没有。”历经四个月的精心规划,孙碧云向朱棣递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永乐十年的七月一日,朱棣用黄榜诏告天下,他决心大修武当宫观,以答谢玄武神多年的护佑。武当山黄榜亭下,顿时聚集了众多的妇孺百姓与达官贵人,昔日寂静的大山,将要开始历史上最高规格的修建。“永乐十年的这道圣旨里面保存了相当一些口语色彩的东西,跟元代那个白话文非常相似,因为毕竟呢,那个黄榜亭呢是立在了武当山,所以这样的话呢,我想工匠们看到它的机会是比较多的;因为一些词啊,就说你们要好好干,干完之后,就让你们很快回家,显然这些词藻呢,都是针对民工来说的。”这是一道没有期限的承诺,从此,三十万工匠汇集武当,开始了浩大的营建工程。他们在崇山峻岭和沟壑溪流中,或树栋架梁,或凿石冶铜,没有任何史料,记载下他们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楚留香手游武当武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