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接志愿军战士遗骸回国的护航战斗机是什么型号

我志愿军战士回忆轰炸大和岛:5分钟内15人牺牲-环球展望网-文摘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我志愿军战士回忆轰炸大和岛:5分钟内15人牺牲
更新时间:
  日14时35分,中国人民志愿军空第8师9架图-2轰炸机从于洪屯机场起飞,对位于鸭绿江口外朝鲜西海面的大和岛进行轰炸。对大和岛的轰炸共进行了3次,统称为轰炸大和岛。这是新中国空军第一次使用轰炸机作战,也是第一次轰炸外国军队占领的阵地。在第三次轰炸中,有15人牺牲。对于新中国空军而言,这是极为惨烈的损失。而直到现在,很多人都认为这是由于参战人员经验不足,以卵击石造成的悲剧。
  突袭打掉美方谈判筹码
  日开始的朝鲜停战谈判,一直处于僵持状态。美方代表称,朝方需以开城地区的土地为代价,换得联合国军从西部海岛撤军。志愿军于是决定收复这些海岛,以打掉美方的谈判筹码。这些岛屿包括大和岛及周边。传统的说法认为,这里是美韩军队重要的前哨阵地,岛上拥有情报人员及大功率雷达、对空情报台和窃听装置。但是来自“航空兵25师、23师战友论坛”的帖子《回忆轰炸大和岛及空战的争论》里则提及:“在大和岛及附近各岛上只有500 多人的朝鲜反共游击队,没有韩国部队,而英美官兵在11月6日当天也只有两个人,是联军特种作战部门派在此区的指导顾问。大和岛上更没有雷达站或监听站等设施,联军最北边的雷达站设在大同江口的椒岛,还在此地以南百多公里外。”
  两军尚处于停战谈判中,战斗已打响。该次战斗计划由志愿军第50军148师登岛,志愿军空军第8师24团从空中配合,对地面部队进行火力支援。
  20岁的李清扬是第一次轰炸编队左下方中队长机的领航长,他曾作为社会进步青年被招入航校,新中国的航校学员均来自进步青年或文化程度高的陆军官兵,目标是解放台湾。
  李清扬和其他34名执行任务的机组人员都是新中国第一代飞行员,他们在航校学习不到一年,战斗科目训练不足20小时。唯一有作战经验的大队长韩明阳从东北老航校毕业。
  出征前,机组人员每5个人一组坐在一起,用侦察科的大相机照相,然后再剪成5张单人照片。这种戴着没有帽徽的棉军帽的单人半身照,被称为“烈士照”,为防止牺牲后的追悼会找不着照片而预备。每位参战人员还拿到5000元朝鲜币和写有中朝两国文字“我是中国志愿军空军”的布条,以便在跳伞生还后使用。
  日,临近16时,轰炸机编队飞抵大和岛上空,进入轰炸航程起点,李清扬随着大队长机一起打开弹仓,看到长机的弹仓下有“小黑点”露出,李清扬立刻摁下投弹电门,并马上拉起投弹手柄,这样做是防止电门失灵,错过投弹时机。接着,李清扬开启照相机电门,拍摄轰炸效果照片。但飞机上的胶卷都是缴获来的,已经过期,什么影像也没冲洗出来。
  虽然没有图像证明,但战报显示,此次志愿军共投弹81枚,命中率90%。由于袭击突然,没有防备的敌机未来得及升空阻拦,虽用高射炮还击,但志愿军飞机无伤亡。新中国第一次使用轰炸机突袭大获成功。
  11月29日,志愿军空10师夜航大队奉命夜间轰炸大和岛旁的敌军军舰,但飞到指定区域后,1号机投下照明弹照亮海面,没有发现敌舰。为保证安全,上级命令各机不能任意改变航线,机组只好将****投在预定海区,第二次轰炸结束。
  早到了4分钟
  1951年冬,和11月6日第一次轰炸相比,11月30日出征的战前准备要热闹许多。第一次轰炸任务下达时,只有大队长韩明阳机组的四个人在场,再由韩明阳向执行任务的另外32人传达,其他人概不知晓。而第三次轰炸行动,整个于洪屯机场都知道志愿军轰炸机要再去教训美国人。
  出战前三天,机场的高音喇叭开始宣传鼓动,时常锣鼓震天。“空军很多人都是陆军转来的,那时还不知道空军政治工作怎么做,战前动员还是用陆军那一套。其实战斗意志也不是这么搞几下就起来的。”参加过第一次轰炸的李清扬说,“第一次没有这么搞声势,也可能是被胜利冲昏头脑了。”
  11月30日起飞前,指挥部将原定的轰炸目标改为岛上的灯塔,据说美军指挥所就在灯塔内。由于此次轰炸目标小,指挥部临时将轰炸队形由“品”字型改为3个中队前中后排开的纵队,这种队形可由每架中队长机自行瞄准轰炸目标,有利于提高命中率。
  14时10分,机场塔台指挥员下令起飞,比原定时间提早了20秒。
  而飞机编队由“品”字型改为纵队后,减少了编队集合时间,先起飞的飞机不用在空中兜圈子太久等候后起飞的飞机,亦使得编队早于原定时间向目的地飞行。
  编队通过奉集堡时,3个中队的领航长都发现比原定到达该区域的时间提早了。
  大队长高月明下令减速,耗掉时间。但图-2轰炸机在空中的速度是每小时360公里,最小平飞速度是每小时300公里,一直减速,飞机坚持不住了,开始往下掉。编队只能恢复原定速度飞行。而我国东北处于西风带,往大和岛飞行是顺风,耗时的计划更加无法实施。
  作为战区空军最高指挥机构,中朝人民空军联合司令部(简称空联司)指挥所并未发现轰炸机编队会提早到达,为轰炸机编队护航的空2师4团仍按原定时间起飞,未能按计划在草河口至凤凰城的铁路上空与轰炸机编队汇合。直到飞过凤凰城,接近安东时,空2师4团才追上轰炸机。结果联合编队通过安东上空时,仍比规定时间提前4分钟。执行战区掩护的空3师歼击机不知道其中的变故,仍按原计划起飞。早到的4分钟使得混合机群最终失去了喷气式歼击机的掩护,给这次轰炸行动埋下了悲剧的伏笔。
  虽然战争结束已经快60年了,彼时任第二中队长机领航长的吴清江仍认真地为《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画图、写公式,详细讲解编队提早到达的原因,因为多年来的质疑从没停止过。很多人认为早到战区4分钟,错过和护航的战斗机汇合,是轰炸机部队遭到袭击重创的重要原因。而在许多空军的战史、教材中,对于这“4分钟”只字未提,或是一笔带过,导致“4分钟”显得更加神秘,更像是这些初出茅庐的飞行员业务不精造成重大牺牲的证明。甚至有说法认为这是求胜心切所致。
  “有些没参战的战友也不理解,后来我一解释他们就明白了,不是机组人员的问题。”吴清江说。但是几十年中,几位幸存下来的老兵几乎没有解释的机会。牺牲的15名战友,更像是中国空军的一种标志性荣耀,至于牺牲的原因,早已被描述为惯有的壮烈。
  5分钟,牺牲15人
  现旅居加拿大的飞行员陈忠纯通过近些年美国出版的书籍中得知,美军得到了志愿军的轰炸情报,并派出了美国远东空军第四联队F-86拦截。在志愿军轰炸机起飞20分钟后起飞,迂回飞行,并以F-80的常用高度速度飞行,成功隐蔽真实机型和伏击意图。
  15时12分,轰炸机和护航战斗机的混合编队刚通过龙岩浦,就遭遇30多架美军F-86喷气式战斗机。
  大队长高月明向空联司指挥所报告发现敌机,指挥所下令:“狠狠地打,按计划坚决前进,决不后退。”
  谁也不知道面对机动性好、火力强的战斗机,轰炸机向来只有挨打的份,不知道怎么“狠狠地打”。但大家都知道,必须要维持编队,继续向目标飞,完成任务。
  位于编队后方的3中队左右僚机先后被击中,发动机起火,但仍然保持编队飞行。
  吴清江所在2中队位于编队中间,他回头看了眼左、右僚机,确定他们是否跟着自己开了弹仓。吴清江发现右僚机的左发动机着火。报告后,吴清江继续自己的工作,搜索目标、调整投弹装置……约2分钟后,吴清江又回头看了一眼,右僚机的左发动机火很大了,右发动机也已着火。未到达轰炸目标,2中队右僚机左翼折断,坠海,机组成员张孚琰、陈以德、澹台国君、王道哲牺牲。
  轰炸机的纵队队型各中队间相距约500米,F-86不断在其中穿梭攻击,意图冲散编队,让轰炸无法完成。2中队左僚机也被击中。
  约4分钟后,3中队左、右僚机相继坠海,机组成员宋风声、关文佐、张传鑫、梁志坚、曹新广、何冲、王登龙牺牲,被打断右腿的陈海泉跳伞后生还。
  失去左右僚机后,3中队长机邢高科成为敌机攻击目标,在飞机方向舵面被打坏、操纵杆几乎被打断的情况下还击,将一架敌机在空中打爆,开创活塞式轰炸机击落喷气式战斗机的先例。
  位于编队最前面的大队长机右僚机也被击中,大队长高月明曾命令机组跳伞,但未得到回答。后据大队长机通讯长吕凤彩判断,右僚机多名成员都已重伤或牺牲。驾驶员毕武斌重伤后仍坚持操控飞机,投下9枚****后,飞机冲向轰炸目标,但坠海爆炸,机组成员毕武斌、周先余、李祥华、何国基牺牲。
  美军335中队马歇尔曾在回忆录中以称赞的口吻写道,图-2队形越打越密,对于一切外来的干扰,处变不惊。
  马歇尔不知道的是,他袭击的中国轰炸机中,除高月明有作战经验,其他人都在航校学习不到一年,战斗科目训练不足20小时。
  受油量限制,美军F-86攻击5分钟后退出战斗。志愿军轰炸机编队共9架飞机,4架被击落,4架被击伤。16架为轰炸机护航的拉-11在性能上和F-86悬殊太大,但团长徐兆文仍率部顽强抵抗,保护大队长机不被击中,保证了轰炸机编队空中指挥的畅通。战斗中,拉-11被击落3架。
  而在被美军F-86袭击时,担任战区护航的我军空3师24架米格-15在交战空域的8000米高空巡逻,未发现敌机,也一直未接到空联司的敌情通报和战斗命令。如果性能和F-86相当的米格-15参战,轰炸机编队不会损失如此惨重。
  在返航途中,米格-15大队长牟敦康发现一架掉队的美军F-86,因歼敌心切,不幸坠海牺牲。
  渐被忘却的纪念
  回到基地后,幸存的20个人都不肯吃饭,大家觉得任务没完成,目标灯塔没炸掉,吃不下。
  “当时飞机要躲避攻击,无法保持平衡,****都超过灯塔。我的第一枚应该离灯塔八十公尺。”吴清江现在仍很遗憾,在次数不多的几次投弹训练中,他总能得到四五分的高分。
  后经部队登岛查证,灯塔位于海岛边缘,距水面约1米,难以命中,即使命中也无战术价值。
  无价值的目标、临时变更的队形、不切实际的战斗动员、糟糕的指挥,是导致此次空袭伤亡重大的主要原因。《当代中国空军》指出,此战指挥上墨守成规;组织协同动作上死板呆滞……
  当时有指挥官责问幸存的机组人员:“领航员为什么不射击,是不是怕死。”
  很多人都憋着,他们知道这名指挥官根本不知道领航员的职责是什么。类似的事情,在空军组建之初是常见的。
  “开始没有感觉,打仗总是有伤亡的。慢慢才开始想。”吴清江记得,“15个人的追悼会,回来排了两排。”
  2009年9月,吴清江和李清扬结伴到辽宁丹东烈士陵园找寻牺牲战友的墓碑,之前听说有战友的遗体漂到海边,被丹东烈士陵园收敛了,还修了墓。但查验后发现,15名战友的名字错了一半。年近80岁的两位老兵无奈地说:“名字都错了还怎么纪念?”
  吴清江和李清扬都在人到中年时转业离开了部队,吴清江曾任上海五金交电公司副总经理,李清扬曾任北京广宁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之后的几十年,除了战友自发组织的聚会外,他们想方设法为牺牲的战友做点事,试图还原历史,比如将烈士陵园的照片换成昔日拍摄的“烈士照”,还曾写信反映,《空军部队史选登》《霹雳惊天》一文将第三次轰炸大和岛的编队队形画错了,是纵队而非品字型,但无回音。
  2009年,他们听战友说,新改扩建的中国航空博物馆的牺牲飞行员纪念碑上,有4名牺牲的战友不在其中,两人发愁如何反映此事才有人管。
  至于中国空军成立60周年庆典,这群曾执行过新中国空军唯一轰炸战斗任务的老兵们,没人得到慰问或者表彰,罕有庆祝活动邀请。
文摘录入:军闻&&&&责任编辑:《环球展望》&
上一篇文摘:
下一篇文摘:
【】【】【】【】【】
(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36位志愿军烈士英灵归国 空军2架歼-11战机护航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原标题:36位志愿军烈士英灵归国
3月31日,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中方礼兵护送烈士遗骸上飞机。新华社发
  空军2架歼-11战机护航
  据新华社电 31日上午,韩中双方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庄严举行第三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民政部窦玉沛副部长率中方交接代表团出席交接仪式,中韩双方代表现场签署交接书,确认交接36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相关遗物。签署交接书后,中国驻韩国大使邱国洪为志愿军烈士遗骸覆盖国旗,中方举行简短悼念仪式,中国人民解放军礼兵护送烈士遗骸登上解放军空军专机,烈士英灵将回到祖国和人民的怀抱。
  仪式结束后,中韩双方现场向媒体发布消息。窦玉沛表示,中韩两国本着坦诚友好、务实合作的精神,连续三年共同推进实施了三批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这是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向前发展的重要体现。中方感谢韩方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合作与努力,感谢韩方媒体、公众对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所表达的友好与善意。
  在中韩两国领导人高度重视和共同推动下,中韩双方遵循人道主义原则,本着友好协商、务实合作的精神,2014年和2015年已成功交接共505具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今年是按照中韩共识实施的第三次交接。交接活动的圆满顺利,标志着双方合作机制更为成熟,是中韩友好合作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具体反映。
  中国空军1架伊尔-76飞机3月31日接迎36位志愿军烈士遗骸自韩归国。飞临中国领空时,空军航空兵第一师出动2架歼-11战机护航,用空军特有的方式向志愿军忠烈致敬。
(责任编辑:钟庆辉 UN660)
&&&&&&</div
中国人哪来这么多钱?[]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新型战机为志愿军烈士遗骸护航细节:挂实弹遇特情
来源: 解放军报网络版作者: 田旭辉、孟庆宝
3月28日上午,空军两架战斗机为搭载烈士遗骸的专机护航。记者了解到,沈空选派执行此次护航任务的飞行员,都是经历过10余次重大任务考验,飞行技术精湛、作战经验丰富的“尖刀队员”。
3月28日上午,空军两架战斗机为搭载烈士遗骸的专机护航。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欢迎志愿军忠烈回国,我是中国空军,代号751,奉命为你全程护航。”3月28日8时25分,2架挂载实弹的沈空航空兵某师国产某新型战机确认运送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的飞机后,长机程远森立刻通过机内语音系统庄严报告,随后穿云破雾,以威武严整的战斗队形加入护航编队,护送载有437具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的民航客机飞赴沈阳桃仙国际机场。
  空军党委首长对此次任务非常重视,专门作出重要批示。为圆满完成此次护航任务,沈空党委严格按照空军指示要求,专题组织任务研究,分别从作战、通信、领航、航管、气象等部门抽调精干力量,针对护航任务指挥控制、编队护航、协同配合以及特情处置等方面反复推敲研练,详细制定任务实施方案;3月24日,组织军民航指挥班子和飞行人员面对面协同,制定13种特情处置预案,并于26日组织了试航。
  28日7时,沈空各级指挥所转进一等,7:42分,“一号班子”战勤人员进入指挥所岗位。7时42分, 2架护航战机从东北某军用机场起飞,以8000多米的航线高度飞向等待空域。几分钟后,军区空军指挥所接到长机程远森报告:7000米以上中高云、5000米以下也有云,空中能见度不足30米、不利于护航编队。跨区飞行、航路飞行且天气复杂,出现空中特情!
  为了保持空中航线上飞行秩序通畅,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航道阻塞,记者在某师指挥所看到,护航任务战机一起飞,他们依托话音组网系统和某型数据链全程实施指挥引导,临机有序调整空中飞机飞行诸元,准确指挥战机与民航专机集合编队和空中护航,确保护航任务万无一失。
  记者了解到,沈空选派执行此次护航任务的飞行员,都是经历过10余次重大任务考验,飞行技术精湛、作战经验丰富的“尖刀队员”。其中,担负接替护航任务的编队长机、沈空航空兵某团参谋长李凌是位80后飞行员,在空军组织的自由空战对抗竞赛性考核中,因为成绩突出,连续两次被空军表彰为“空战对抗优秀飞行员”。
  “待降机场民航起降频繁,加上今天航路沿途气象复杂,这些不确定因素给防空中相撞、防偏航迷航等带来不小冲击。”护航编队长机、该师某团团长程远森告诉记者,他们对这些可能出现的特情,多次进行了模拟演练,力争把对策措施想得最细,把风险隐患降到最低,但仍不敢掉以轻心。该师领导介绍说,就在前几天,机务官兵针对此次任务特点,加大了对飞机发动机、雷达无线电等系统装置的检查维护力度,前移安全关口,保证装备可靠。
  9时21分,护航编队战机下降飞行高度到500米,以30×30米的密集编队从桃仙国际机场跑道上方先期通场,9时22分许,当载着志愿军烈士遗骸的民航客机平稳着陆后,护航战机又以高度300米再次低空通场致意,用飞行员特有的方式向志愿军忠烈致敬,迎接久别的亲人“回家”。(田旭辉、孟庆宝)
责任编辑: 贾茹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新闻关键词
为进一步推动广东省大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广东省委宣传部、南方网决定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中开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知识竞赛"活动。中韩交接第二批68位在韩志愿军战士遗骸
来源:综合
作者:新快报
昨日,韩国仁川机场,中韩双方再次交接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
3月16日,韩国坡州,韩方在装殓志愿军烈士遗骸。
昨日,中国空军派出战机为英烈魂归故里护航。
昨日,沈阳,礼兵护送烈士遗骸踏上祖国大地。
  中韩交接第二批68位在韩志愿军战士遗骸
  据新华社电 国旗为盖,军乐萦绕,68位牺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英灵,昨日乘着祖国的军机回归故里。
  当地时间上午10时,中韩双方在韩国仁川机场对2014年发掘确认的68位志愿军烈士的遗骸进行了交接。这是自去年3月韩方首次向中方移交437具志愿军烈士遗骸后,中韩双方再度举行交接仪式。
  韩国代表团向遗骸鞠躬致敬
  交接仪式现场,中国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与韩国国防部副部长白承周签署了交接书,确认交接志愿军烈士的遗骸以及相关遗物。
  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士兵从韩方士兵手中接回收殓志愿军烈士遗骸的棺木。中国驻韩国大使邱国洪为每具棺木盖上五星红旗,并轻轻将国旗铺好、展平。
  “烈士们,我们来接你们回家了,”一片肃穆之中,窦玉沛深情的呼唤令人无不动容。中韩双方代表团人员面向烈士遗骸鞠躬致敬。
  随后,中方礼兵双手托起棺木,列队登上早已等候在一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接运专机。登机口两旁的战士们齐敬军礼。
  中方首派空军专机赴韩接迎
  2014年3月,中韩双方曾举行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首次交接仪式。今年2月双方商定,遵循人道主义原则,于每年中国清明节前协商办理新发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事宜。
  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表示,两国本着坦诚友好、务实合作的精神,共同推进实施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这是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向前发展的重要体现。中方感谢韩方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合作与努力,感谢韩方媒体、公众对遗骸交接所表达的友好与善意。
  本次交接的68具遗骸于2014年发掘于坡州市旧邑里、葛谷里等地。这是中方首次动用空军专机赴韩国接迎志愿军遗骸。为妥善安葬迁回的志愿军烈士遗骸,中方于2014年修建了新的安葬纪念设施,安葬从韩国迁回的烈士遗骸。
  “希望迎接父亲的战友们回家”
  已经67岁的志愿军烈士后代邓其平一直通过媒体报道密切关注着此次挖掘、交接的进展。他的父亲邓仕均在1951年5月掩护部队撤退的战斗中壮烈牺牲,遗体被临时掩埋在洪川江南岸(现韩国境内)。父亲牺牲那年,邓其平仅3岁,其妹邓菊平不满周岁。
  邓其平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说,他不知道这次交接的有没有他父亲的遗骨,“在有生之年把父亲的遗骨找回来是我这一辈子的梦”,“我也很希望迎接父亲的战友们回家”。
  两架战机护航 专机抵达沈阳
  今日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安葬仪式
  昨日上午11时许,运载68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的一架中国空军伊尔76运输机,在我空军两架战机的护航下,降落在沈阳桃仙机场。
  根据中韩双方达成的共识,遗骸于3月20日回国,中方在机场举行迎接仪式,并于次日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安葬仪式。在这两项仪式活动中,来自沈阳军区的260多名官兵将担负护送棺椁、军乐演奏、安葬灵柩等多项任务。
  专机抵达后,中方边检、检疫、海关工作人员登机办理入境手续。机场组织人员和器械卸载烈士遗骸棺椁至整理区。随后,沈阳市民政局和沈阳军区某部官兵共同清点棺椁数量,填写交接单后由该部礼兵将棺椁移至摆放区。军地各单位负责同志在人员站立区肃立,向志愿军烈士遗骸棺椁三鞠躬后,由礼兵将棺椁搬运至大客车,运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13时15分,车队缓缓驶入陵园。记者看到,在两辆大客车上,每个座椅上端坐一名解放军战士,怀抱覆盖国旗的棺椁,神情肃穆。志愿军烈属和老战士早已守候陵园门前多时,他们不约而同上前迎接车队,一位老战士向牺牲战友致以军礼,流下热泪。
  “我叫孟繁君,今年83岁,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4军一名高射机枪手,1952年参战负伤回国,现在身上还有弹片。”这位老战士说,听说68位兄弟的遗骸归来,他心里万分激动,马上让家人带他来陵园祭奠。
  陵园门前的人群中,一位手持亲人烈士证的老人引人注目,她叫邢桂芝,78岁,专程从辽宁阜新市赶来。
  “我哥哥叫邢孝先,1935年出生,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军部担任报务员,1953年,在敌机一次轰炸中,哥哥不幸牺牲,当时还没成家。”邢桂芝不时抹着眼泪说,多年来,她一直在寻找哥哥的埋葬地点,但始终没有音信。
  照片上的邢孝先,面庞英俊。在一封写给邢桂芝的家信中,他叮嘱妹妹好好学习,注意身体。这次,她盼望能找到哥哥遗骸,有生之年在墓前祭拜。
  “哥哥的英灵在外漂泊60多年了,以后多搞一些归还活动,我就多一点机会。”邢桂芝说,她已向官方登记哥哥的信息,如果检验DNA也会配合。
  (综合中新、人民网报道)
(责任编辑:UN652)
原标题:烈士们 我们来接你们回家了
&&&&&&</div
中国人哪来这么多钱?[]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烈士们,大型运输机迎接、新型战斗机护航,我们迎你们回家!|军事|运输机|战斗机|中国空军|山东|空军|沈阳_新浪视频
烈士们,大型运输机迎接、新型战斗机护航,我们迎你们回家!
按住此条可拖动
新闻 - 热门视频
正在加载...请稍等~
分享视频地址:
本页面地址:
播放器swf地址:
html地址:
扫描二维码下载新浪视频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可敬的志愿军战士作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