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族和满族究竟如何走上了全盘汉化的道路

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www.milchina.com z .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女真金因汉化灭亡?丧失游牧民族本色 骑射尽废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女真族究竟如何走上了全盘汉化的道路?|海陵王|汉化|女真族_新浪网
女真族究竟如何走上了全盘汉化的道路?
女真族究竟如何走上了全盘汉化的道路?
12 世纪,完颜阿骨打建立的金朝相继灭掉了辽和北宋,由此,偌大的中国形成了金和南宋对峙的局面。位于北京广安门附近的辽金城垣博物馆保留的金中都的建筑构件,使人遥想 12 世纪金朝京城的繁华。金代文人赵秉文的《夜卧炕暖》描绘出当时北京城商品交易的景象:“京师岁苦寒,桂玉不易求。斗粟换束薪,掉臂不肯酬。日粜五升米,未有旦夕忧。近山富黑翳,百金不难谋。地炕规玲珑,火穴通深幽。”金初并没有形成固定的继承制度,完颜亮亲手杀掉堂兄熙宗自立。完颜亮就是海陵王。海陵王认为,金朝疆土广袤而京师偏处一隅,不合时宜。贞元元年(1153年),他在大多数汉族官员的支持下,把都城从上京迁到燕京,改称中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这样金朝统治中心由东北内移到汉族地区。这也是北京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王朝首都。隆兴和议。实现政令的统一只不过是海陵王的战略目标之一,而灭亡南宋、实现全国统一才是其主要目标。海陵王具有很高的汉文化水平,他认为已经接受汉文化的金朝与宋只有南北之分,没有夷夏之别。他反对故意抬高汉族,贬低少数民族。他崇拜试图灭亡东晋、统一南北的前秦苻坚。“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这首由蔡珪代他所作的“御制”诗,表达了他统一全国的决心。他甚至将都城迁往原来北宋的首都汴京。海陵王伐宋的决心已定,众人很难阻挡。不久,海陵王发兵全线出击南宋。战争的性质决定了战争的后果。海陵王为满足个人私欲而进行的战争造成了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经济萧条的局面。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就在海陵王进攻南宋的同时,后方的完颜雍乘机发动东京兵变,登上皇位,改元大定。这对试图在灭宋之后改元大定的海陵王是何等的讽刺。他信誓旦旦要统一南北,最终却落了个乱箭穿身的下场,死后被他的继任者贬为海陵庶人,没有了皇帝的荣耀。金世宗完颜雍在内外交困中登上皇位。世宗看到海陵王伐宋带来的恶果,试图与宋议和。金宋双方在几经交手之后,最终达成了隆兴和议,因和议至乾道元年(1165年)正式生效,故又称乾道之盟。双方进一步确定西以大散关,东以淮河为界,金宋疆域从此稳定下来。此后的四十年间,双方再也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事。世宗在东京即位后,听从了李石、独吉义等人的建议,将都城迁往中都,以中都为统治中心,号令天下。他继承和完善了海陵王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任用新人的同时,继续留用海陵王时期的部分上层官员。中央集权的加强使原来偏居东北一隅的女真人融入汉文化的熔炉中。政权的稳固,社会的安定,特别是宋金停止战争,也为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稳定的政治条件。金朝在世宗、章宗时,“治内日久,宇内小康”,出现了太平盛世的局面,史称“大定明昌之治”。“金以儒亡”之说。金朝繁盛的表象之后却隐藏着盛极而衰的苗头。刘祁《归潜志》载:“章宗聪慧有父风,属文为学,崇尚儒雅,故一时名士辈出,大臣执政多有文采、学问可取,能吏直臣皆得显用,政令修举,文治烂然,金朝之盛极矣。”然而,“文学止于词章,不知讲明经术为保国保民之道,以图基祚久长。又颇好浮侈,崇建宫阙,外戚小人多预政,且无志圣贤高躅,阴尚夷风。大臣惟知奉承,不敢逆其所好。故上下皆无维持长世之策,安乐一时,此所以启大安、贞祐之弱也。”章宗承安年间( 年),金朝开始走向衰落。黄河大堤三次决口,百姓受灾严重,流离失所;吏治腐败,贪污成风;滥发纸币造成货币贬值;社会矛盾加剧,民族矛盾激化。内忧外患加剧了金朝的衰亡。兴起的蒙古注定是金朝遇到的一个难缠的对手。早在金熙宗、世宗时,蒙古就频繁骚扰北部边境。金章宗泰和六年(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随着成吉思汗领导的蒙古部力量的逐渐强大,章宗的继任者只能在苟延残喘中度日。金宣宗时已经丧失了黄河以北的大片领土,中都城已经成为一座孤城。苟且偷安的金宣宗选择放弃中都和河北广大地区,南迁汴京(今河南开封)。此时北方各地出现了许多结寨自保的势力,金朝妄图借用他们的力量抗击蒙古大军,恢复故土,便分封了九人为公,史称“九公封建”。但很快,金宣宗恢复故土的理想便如肥皂泡一般破灭了。蒙古首领窝阔台即位大汗后,发动了对金朝的最后进攻。在河南禹州境内的三峰山,金军的主力被拖雷率领的蒙古军打败,金朝大势已去。不久蒙古军占领汴京,金天兴三年(1234年),蒙古联合南宋攻破金朝最后的阵地蔡州。曾经繁盛一时的金朝宣告灭亡。女真族再一次建立政权已经是四百多年后的清王朝了。金朝历九代,凡一百二十年,和辽、西夏相比是最为繁荣的一个王朝,却又是寿命最短的王朝。这个繁盛的王朝为什么会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消亡呢?“金以兵得国,亦以兵失国。”完颜阿骨打以几万人灭掉了辽和北宋,固然与辽宋统治者的腐朽无能有关,但女真人艰苦卓绝、英勇善战的性格也至关重要。但金建国后将女真的猛安谋克迁移到汉人居住的地区从事屯田,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长时间的安逸生活养成了他们懒散、奢靡、安于享乐的生活作风,汉文化的影响也彻底消弭了他们英勇善战的性格,在声势浩大的蒙古铁骑的冲击下很快就一败涂地。四百年后,清太宗皇太极在阐述他对金朝灭亡的看法时说道:“朕思金太祖、太宗法度详明,可垂久远。至熙宗合喇及完颜亮之世尽废之,耽于酒色,盘乐无度,效汉人之陋习。世宗即位,奋图法祖,勤求治理,惟恐子孙仍效汉俗,豫为禁约,屡以无忘祖宗为训,衣服语言,悉遵旧制,时时练习骑射,以备武功。虽垂训如此,后世之君,渐至懈废,忘其骑射。至于哀宗,社稷倾危,国遂灭亡。”显然,皇太极将金朝灭亡的原因归结于金朝统治者的汉化政策,忘记骑射训练,与史家所称“金以儒亡”基本吻合。的确,在金朝的统治过程中一直经历着保持女真传统还是汉化的斗争。熙宗和海陵王对汉文化的接受,决定了金朝的汉化方向。而这一潮流在当时的历史境遇中似乎是无法摆脱的一个现实。金世宗、章宗为限制女真人的过快汉化发起了一场女真文化复兴运动,但是个人的努力毕竟无法扭转历史发展的进程,最终女真族走向了全盘汉化。文/卜宪群(摘自《中国通史(全五册)》)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301被浏览70,399分享邀请回答3014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277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入主中原的女真人失去了战斗力是因为汉化?入主中原的女真人失去了战斗力是因为汉化?冷兵器研究所百家号从女真文字发明的历程来看,在女真入主中原之前,已经或多或少收到汉民族的影响了。而女真入主中原之后,这种汉化进程就一发不可收拾了。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猛安谋克在长城以南各路的人口约360万,如此数量庞大的女真人移居汉地,为女真汉化提供了机缘。起初,女真人兼有渔猎、农耕和畜牧三种形态,但迁徙中原后逐渐以农耕为主,更接近于汉民族的农业定居生活方式。其实,为补充因战争而迅速减少的劳动力,加速后方经济发展,在大批女真人南迁中原之前,中原汉族人口也成批或分散地被强迫北迁到女真“金源”故地( 金源一词出自《金史地理志》:“上京路,即海古之地,金之旧土。国言金曰按出虎,以按出虎水源于此,故名金源。”金源故地即今黑龙江阿城),即所谓“实内地”。如,天辅六年(1122年),“既定山西诸州,以上京为内地,则移其民而实之。”翌年,“取燕京路,二月尽徙六州民族富强工技之民于内地。”同年四月,又将燕京豪族工匠,由松亭关徙之内地。天会五年(1127年), “华人男女,驱而北者,无虑十余万”。迁居东北后,这些汉人“尽没为奴婢,使供作务”,久而久之,也融合到女真人当中,而他们的先进文化技术也影响了当地的女真等各少数民族。辽代,汉化色彩并不明显,这主要是因为坚持施行二元政治。金初虽然也摹仿辽实行北南面官制,但也同时奉行两套体制。迁徙后,金的政治体制实行汉制的一元化。金熙宗可谓金朝第一代被汉化的女真统治阶层。天会末年至皇统初年(年左右)的八九年间,为金熙宗改制时期。除猛安谋克制度以外,熙宗改革的内容涉及中央职官制度、地方行政制度、法律制度、勋爵制度、礼制、仪制、服制、历法、宗庙制度等,而女真旧制大多被废,故宋人称金朝:“政教号令,一切不异于中国。”这是金朝全盘汉化的重要一步。熙宗改制以后,金朝开始出现政治重心南移倾向。皇统二年(1142年),金已占据大半个中国,开始考虑迁都中原。至海陵王完颜亮时代,金就已确立汉地本位。这主要表现在他迁都中原的坚决态度上。天德三年(1151年)四月,海陵王 “诏迁都燕京”; 贞元元年(1153年)三月,正式移都燕京,改称中都。海陵王确立的汉地本位政策为后来的满清统治者所诋毁,他们称,熙宗和海陵王“循汉人之俗”、“尽失其淳朴素风”,这也正是二人心向文明、决意汉化的旁证。金朝诸位帝王中,自熙宗以下都有极高的汉文化素养。熙宗自幼“喜文辞,……所与游处尽文墨之士。”“自为童时聪悟,适诸父南征中原,得燕人韩昉及中国儒士教之。后能赋诗染翰,雅歌儒服,分茶焚香,弈棊象戏,尽失女真故态矣。视开国旧臣则曰‘无知夷狄’,及旧臣视之,则曰‘宛然一汉户少年子也’ (参见《大金国志》。”海陵王完颜亮也是如此。他自幼“好读书,学弈、象戏、点茶,延接儒生,谈论有成人器。……嗜习经史,一阅终身不复忘,见江南衣冠文物朝仪位著而慕之。”金朝中期,女真统治者汉化程度日益加深,显宗和章宗最具代表性。显宗允恭醉心于儒学,在做皇太子时,便“专心学问,与诸儒臣讲义于承华殿。燕闲观书,乙夜忘倦,翼日辄以疑字付儒臣校正”。而章宗自幼汉学根柢深厚。金人称其“天资聪悟,诗词多有可称者。”“崇尚儒雅,故一时名士辈出。”章宗偏好瘦金体,其笔迹酷似宋徽宗赵佶,以致后人在评判两人书法时难分彼此。有学者认为章宗在金朝历代皇帝中汉学修养最高,甚至不逊于汉族皇帝。而元人的评价也很有说服力,谓“帝王知音者五人:唐玄宗、后唐庄宗、南唐后主、宋徽宗、金章宗。”▲金章宗登基前的金国疆域对于普通女真人来说,其“汉化”主要表现在衣食住行上。金朝中期以后,女真人改汉姓、着汉服,行汉礼的现象非常普遍。据考证,女真人共有五十九姓改汉姓氏,如改完颜为王、改乌古论为李、改徒单为杜。同时,也纷纷取汉名,如阿骨打汉名为旻,金熙宗合剌汉名为亶,粘罕又名宗翰。至金中期很多女真人甚至只有汉名,如世宗诸子。金后期,一些女真大夫还为自己取字、号。如豫王永成便自号“乐善居士”。女真人的服饰多为“布衣好白,衣短而左衽”,迁居中原后,他们纷纷穿上汉服。“自灭辽侵宋,渐有文饰,或裹逍遥巾,或裹头巾,随其所好。”而熙宗也带头穿“儒服”。此后,女真人汉化之风越刮越猛,最后,他们的纪年、起居、饮食、礼仪、节庆、婚丧等风俗习惯也与汉民族毫无二致。女真皇帝的年号等纪年习惯自阿骨打时期就开始了。自打下江山后,皇帝们也开始效仿汉家天子,建起了豪华的宫殿。如,金太宗在上京会宁府建乾元殿,海陵王南迁后在中都和开封大修皇宫,其奢华程度甚至超过宋廷。接着,女真人的饮食习惯也迅速汉化。起初,女真人“以糜为酒,以豆为浆,以半生米为饭,溃以生狗血及葱韭之属,和而食之”,“食器无瓠陶,无碗筋,皆以木为盘。……以长柄小木勺子数柄,四环共食”。立国以后,上层统治集团首先改变饮食风俗。宋使许亢宗在其《奉使行程录》中,便记载了在咸州见到的一次女真人宴会:“赴州宅,乐作,酒九行,食品杂进名曰茶饮”。不仅中原地区的女真人如此,就连女真故地会宁地区女真人的饮食也已经汉化。1173年,金世宗曾说:“会宁乃国家兴王之地,……女真人寝忘旧风,……今之燕饮音乐,皆习汉风”。女真人的礼仪是“拱手退身喏,跪右膝,拱手摇肘为拜”,此后全部改为汉族礼节。而丧礼上原有“送血泪”和“烧饭”的风俗。所谓“送血泪”,是“以刀剺额,血泪交下,谓之送血泪”;而“烧饭”即“祀祭饮食之物尽焚之”。此后,这个风俗也逐渐被女真人抛弃。此外,女真人与汉人通婚也司空见惯。女真汉化最显著的特征便是本民族语言的消失。至金世宗时,女真人大多只说汉语,而本民族语言消失殆尽。大定十六年,“上(世宗)顾谓皇太子曰:‘……至于汝辈,文字、语言或不通晓,是忘本也”。大定十四年,金皇帝规定,“应卫士有不娴于女直语者,并勒习学,仍自后不得汉语”。大定二十五年,完颜憬进封原王,“入以国语谢,世宗喜,且为之感动,谓宰臣日:朕尝命诸王习本朝语,惟原王语甚习”。女真进士科是从金世宗时代才开始酝酿和准备的,主要内容是设立学校和编译应试教材。金代的学校分中央和府州两级。在中央,海陵王天德三年(1151年)设立国子监,招生对象是女真皇亲贵族即汉人高官子弟。金世宗大定十六年(1176年)设立太学。最初生员仅160人左右,其后逐渐增加到400人或更多。地方上,在府州设立学校,部分望县也设立县学。府学兴办也始于大定十六年,全国共设立十七处,招生对象为“尝与廷试及宗室皇家袒免以上亲并得解举人”,招生总数达1000人。而州学的招生对象为“曾任随朝六品官之兄弟子孙”以及曾经府推荐的“余官之兄弟子孙”。章宗继位后,进一步扩大了学校规模,增府学七处,节镇、防御州学60处,新增学生1800人。起初,在太学和地方两级学校中,女真族和汉族子弟同在一处学习,大定十三年(1173年)设立女真国子学后,女真宗室及贵族子弟便单独学习。大定二十八年又设女真太学,之后诸路也单设女真府学、州学,全国共有22处。至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全国女真族在读学生达2000人以上。金代策论考试书目为儒家经典文献,包括四书五经、正史及部分子部典籍、文学典籍等。因当时科举考试必须用女真大、小字,藉此传承女真文化,所以这些书目都事先被翻译成 女真文。金代科举考试始于太宗天会元年(1123年),但当时没有女真人参加。为女真人单独设立的科举考试始于世宗大定十一年(1171年),大定十三年正式进行,100名学生在中京(今北京)悯忠寺参加会考,首次录取了27位进士,他们都被委以各路学官之职。此后确定每三年进行一次策论考试,又逐渐增加了诗、论等考试内容(如金章宗时期甚至增加了骑射科目,但由于没有实际效用,泰和七年被废止),命题范围也逐步进行调整。自卫绍王之后,策论考试日趋衰落,科举取士数量锐减。天兴元年(1232年),金代科举走入穷途末路。尽管自己醉心于汉文化,但见到女真汉化趋势日益明显,使世宗和章宗深感不安。为遏止这种势头,他们曾下发各种禁令。大定十三年、二十七年,金世宗两度下令,禁止女真人改易或改称汉姓,“犯者抵罪”。《金史舆服志》载:“初,女真人不得改为汉姓及学南人装束,违者杖八十,编为永制”。明昌二年,又“制诸女真人不得以姓氏译为汉字姓”。泰和七年,“敕女直人不得改为汉姓”。甚至女真统治者还想让汉人女真化,“习女真语”、“禁民汉服,削发不如式者死”。《中兴小纪卷七》同时,自上而下,女真人还发起了“女真文化复兴运动“,包括恢复女真人的尚武精神、创立女真进士科等。如,世宗常在宫中或野外围猎击毬,而章宗在明昌初设置诸路提刑司(后改称按察司),都是为了加强武备。但这些措施收效甚微,在中原丰富的物质文明基础上,作为征服者的女真人不可能还保有“俗勇悍,喜战斗,耐饥渴苦辛,骑上下崖壁如飞,济江河不用舟楫,浮马而渡,精骑射,每见巧兽之踪,能蹑而摧之”传统风俗。到了金代中叶,女真人汉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全盘汉化之势再难逆转。六百年后,女真人后裔所建的清王朝也面临与金世宗和金章宗相类的处境。清军入关前,皇太极便已意识到本民族有被汉化的倾向。而自乾隆以后,为阻止汉化趋势,他们曾发起“骑射国语”运动,但事后证明都是徒劳。其实,汉文化在东亚范围位于绝对领先地位,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为了稳固统治,不可能不沿用汉民族的现有文化和政治体系。因此汉化是大势所趋,也无法避免。比如南北朝时期,鲜卑的北魏经过“汉化”变得更为强大,而拒绝“汉化”的羯胡灭亡的更快。其实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因为本身文化上的落后,而进行的文化学习与进步,与其说是汉化,不如说是“文明化”。比如蒙古人西征后也被当地文明所同化。至于所谓“汉化让少数民族征服者腐化堕落”也是无稽之谈。当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由骁勇果敢的征服者成为剥削汉族佃农的寄生和食利阶层,自然不可能还保有原来的战斗力。如金世宗年间就有南路女直户由汉户租佃田土,自己“不习骑射,不任军旅。”(《金史列传二十六》)而这跟汉化没有丝毫关系。本文经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作者原廓。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获取更多冷兵器知识也可锁定我们的微信公众号:LBQYJS 长按左边字母复制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冷兵器研究所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真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