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市场上这个稀有要1刀多

帖子主题:[原创]本人翻译国外Blade杂志97年1月刊的一篇文章-介绍与越战有关刀具的收藏市场
共&1648&个阅读者&
军号:9278829 工分:118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原创]本人翻译国外Blade杂志97年1月刊的一篇文章-介绍与越战有关刀具的收藏市场
文章提交者:汉唐668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219-0-1.html
上图中间部分的照片是大名鼎鼎的马国森,他参加过越战,拍这张照片时不太精神,像是打了败仗:)。Interest in , and the collectability of.Vietnam-era knives has skyrocketed recently and ,as the war becomes morehistory and less current events, that interest continues.最近越战时期军刀的收藏越来越火,随着战争的久远和为人所知历史事件越来越少,这种兴趣一直在延续。Contray to their embellished Hollywood image,the blades of the VietnamWar were primarily used in utility or camp roles rather than actual combat. “Theirbiggest use was cutting up the occasional tough steak you got to eat orsharpening the stakes to peg out your hooch,and that was about it.”noted MikeFarrell. now a school public safety director,who spent 46 months as an officerin the 173rd Airborne Brigade MACV and MACSOG in Vietnam. Whethergovernment issue or brought into service from the States,Vietnam-era pieceswer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a service-man’s gear.这些越战军刀点缀了好莱坞的影片,它们被主要用于野营和一些基本用途,而不是用于实战格斗。“它们最大的用途是切坚硬的牛排和开酒瓶”迈克法瑞尔指出。他现在是一个学校的公共安全主任,曾经作为173空降旅美国驻南越军援司令部的军官在越南服役46个月。Farrell remembers a quality knife as a precious commodity. “Probably oneof the best trade items a person could have would be a lock-bladepocketknife.usually made by Buck or Puma.”he remembered. “They were the hardestthings to find since the PXs didn’t sell them. In fact, I traded two Pumapockerknives once for a brand new jeep. Government-issue knives,especiallykarbars(generic for
fighting/utility knives), were in short supply.”法瑞尔记得一把高质量的刀可以作为一件珍贵的商品。“个人用于交换的最好的东西可能就是一把带锁的口袋折刀,经常是Buck或者彪马公司生产的。”他回忆道。“由于军人福利社不卖它们所以它们很难找到。事实上,我用两把彪马口袋折刀换了一辆崭新的吉普。政府配发的刀,特别是卡巴(专门为设计的)供应很少。” 大家可能认为彪马是生产运动相关产品的,怎么会生产刀呢?我带着疑问上国外网站查了一下,彪马确实生产刀具,直刀、折刀都做,现在也在做,价格还很贵,德国产的,见下面截图,难怪2把换了一辆吉普SOG KnivesOne of the best-known series of Vietnamblades is the SOG knives, many of which were probably made in Japan during thelate 1960s and early ‘70s. According to Tom Clinton, author of Knives of theU.S.Special Forces, “SOG” doesn’t stand for “Special Operations Group,” as iswidely believed. Rather, it stands for “Studies and Observations Group.”一种最为人所知的越南军刀就是SOG,大部分在上世纪60年代晚期和70年代早期生产于日本。据汤姆克林顿Knives of the U.S.Special Forces的作者所说,SOG并不是像大家所认为的那样代表“Special Operations Group特殊工作组”,而是代表“Studiesand Observations Group研究观察组。”“Theorigin of the SOG knives is clouded,” Clinton explained. “There were severalknown makers but there were more who weren’t known. In the beginning, U.S.involvement in Vietnam was with Special Forces people who were psychologists,mind-benders and advisors trying to teach the Vietnamese, not the elitefighting group that the Special Forces became. They were observers.”“SOG刀的起源是众说纷纭”克林顿解释道。“有几个知名的刀匠清楚,但是大多数人都不了解。起初,美国卷入越战的是特种部队的心理医生、顾问,这些人是来教越南人的,而不是后来的特种部队特战队。他们是观察员。”Clinton said he believes that the SOG knives were originally conceivedto provide something for elite U.S. fighting units, much like the 1stSpecial Service Force V-42 and the Marine Raider knives of World War II. “Mostof the SOG knives were made in Japan and Okinawa,” Clinton continued. “A lot ofthese, especially in the early days, were bought for clandestine people likethose who went into Cambodia and Laos. Those knives had no markings. JapanSword Co. did make some of the SOG knives, and I’ve been there and seen theoriginal blanks and samples they had. Probably Kiffe, another famous Japaneseknifemaker, also made some, but there were some smaller shops as well.”克林顿说他认为SOG刀起初是提供给美国精英战斗单位用的,就像第一特别服务队V-42和二战海军突击刀。“大多数SOG刀是在日本和冲绳生产的”克林顿继续说。“很多,尤其是在早期,被那些要进入柬埔寨和老挝的特工人员购买。这些刀没有任何标记,以免被人找到线索,日本的一些公司也生产SOG刀,我去过那里,看到他们生产的原型和样品。”Many SOG (not to be confused with the knives of SOG Specially Knives ofEdmonds, Washington) knives were presented as officers’ mess knives or given aspresentation pieces to members of various units who were going home. One suchknife was the Special Forces stiletto, which was marked on the guard with “JapanSword” and “5th Special Forces Group(Airborne) Vietnam,” Most ofthese SOGs were nickel- or chrome-plated with 6- or 7- inch blades. Clintonsaid the 7-inch version is much rarer than the other and may bring more than$2,000 form a collector.很多SOG刀(不要与埃德蒙兹华盛顿的SOG刀混淆)被作为颁奖礼品赠送给各单位退役人员。有一种特种部队短刀,在护手上刻有“日本刀”和“第五特种部队(空降)越南”,大多数是镀铬或镀镍的6英寸或7英寸刀。克林顿说7英寸版本最稀有,而其他SOG刀要卖到2000美金。“Themost common SOG knife is absolutely sterile(no markings),” Clinton noted. “Thesecond most common is the 5th Special Forces knife, and the third isone that’s marked only with a number for accountability. These are nothigh-quality knives. The steel was soft in most of them and, since they weremade in several shops, they didn’t have government inspectors checking them.The specs were very rough and the fit, finish and tempering of the steel werenot great.”“最普通的SOG刀绝对是少见的(因为没有任何标记)”克林顿指出。“其次是刻有第五特种部队的,再次是仅刻了一串数字。以上这些都不是高质量的刀。它们的钢材都很软,因为它们由很多家公司生产,没有军队检查员检查它们。规格非常粗糙,热处理也并不是很好。”Evidently, quality is a secondary issue where collectability isconcerned. “Any original SOG knife in excellent condition found for under $800is a real jewel.” Clinton advised. “Prices start at $800 and go up to $2,000.”显然,质量是收藏时需要考虑的次要问题。“任何原版保存完好的SOG刀,如果低于800美金都是捡到宝了”克林顿建议,“价格介于800美金到2000美金之间”。Probably the best example of a silk purse being made from a sow’s ear isthe Recon knife. “It was made very cheaply in Japan, most believe by Kiffe,”Clinton recalled, “It was an absolute disaster as far as a knife goes, It’s theflimsiest, junkiest thing you’ve ever seen and the sheaths are even worse. Itreally looks like a Cracker-Jack prize. These knives were meant to be issued tograduates of the Special Forces Recon School, and they are very rare, muchrarer than SOGs. They were of terrible quality. If you saw one in a store, youwouldn’t have paid $1.25 for it, but now a collector would pay $2,000 for onewithout question.”侦查刀是奇货可居的最经典例子。“在日本它是非常便宜的,大多数由Kiffe公司生产,”克林顿又说,“对于一把刀来说这绝对是一个灾难,它非常不结实,是你见过的最糟糕的刀,而刀鞘更差。它就像杰克饼干里附送的玩具。这些刀是发给特种部队侦查学校毕业生的,但是他们非常稀有,比SOG还要稀有。它们质量非常差,如果你在一家商店看到它,绝不会花1.25美金去买它,但是现在,一个收藏家愿意花2000美金去买一把。”RandallsFarrell remembers Randall knives fondly. “Everysix months in Vietnam you got to go on a 30-day extension and travel anywhereyou wanted in the Free World.” he related. “So I went to Bo Randall’s shop inFlorida and made his acquaintance. He liked letters and stories, and I told himI had used one of his knives to carve up two hams and six Gouda cheeses withthe heavy red wax around them, and never had to sharpen the knife.”法瑞尔怀念兰德尔的刀。“每在越南服役6个月,你就有30天的假期去你想去的任何地方旅行。”他讲述。“所以我去了弗罗里达州的兰德尔的商店,并结识了他。他喜欢书信和故事,我告诉他我用他的刀切了两个火腿和6块奶酪,从来没有磨过那把刀”Bo Randall’sson, Gary, said models 1,14,15 and 18 were the most popular Randall knives ofthe Vietnam War, “They were far and away the biggest leaders in that period,”he recalled. “Probably the most popular was the Model 14 with the heavy-duty,71/2-inch blade and a black Micarta handle.”兰德尔的儿子,盖瑞,认为1号、14号、15号和18号兰德尔刀是越战中最受欢迎的,“他们在那个时期是制刀业最有名的公司”,他又说,“其中最受欢迎的是14号刀,重型,刃长7.5英寸,黑色胶木手柄。”During the war,some Randalls came with blades produced in Solingen. Germany. “We were reallyfocused on seeing that the personnel in Vietnam got the product without toolong a delay, and that was the reason for the Solingen blade. We did everythingwe could to see that the guys got early delivery. The Solingens saved our neck,”Gary said. “We imported them from Germany and put the guards and handles onthem and did a little regrinding. We got them out in six weeks from order todelivery.”战争期间,一些兰德尔刀的刀体是在德国索林根生产的。“我们真的关注在越南的人员能够不需要等太长时间就能拿到我们的产品,这就是索林根刀体产生的原因。我们尽我们全部所能,让我们的人能够尽早拿到产品。索林根解决了我们的瓶颈,”盖瑞说,“我们从德国进口它们,装上护手和手柄,不做任何研磨。从拿到订单到产品发出我们用六周时间。”Larry Thomas,curator of the American Military Edged Weaponry Museum, rates the Randall Model18 as one of the best collectibles of the Vietnam War. “It was used fairlyextensively in Vietnam,” he said, “and one in mint condition with its studdedsheath is worth from $900 to $1,000.”拉里托马斯,美国军事冷兵器博物馆馆长,认为兰德尔18号是越战最好的收藏品。“它在越南被广泛使用,”他说,“完好无损原装刀鞘价值900到1000美金。”Another Randall,Known as the CIA model, contains an element of mystery. “Bo Randall used totell people that, because of the Secrecy Act, he couldn’t say anything aboutthe knife.” Thomas explained. “All this stuff about sterile pieces was strangebecause you could look at it and tell it was made in this country. You didn’thave to be a brain surgeon. I believe all of them were sterile, and none hadthe Randall signature.” In mint condition with sheath, the CIA Randall could beexpected to fetch $2,500 to $3,000, he added.另一个兰德尔刀,专供美国中央情报局,包含一种神秘的因素。“兰德尔经常对人们说,因为保密法,他不能和任何人谈论这种刀。”托马斯解释。“确保没有人认识它,也不知道是哪个国家生产的。不用说,这种刀很少见,并且没有兰德尔的标志。”完好无损原装刀鞘价值美金。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转载请注明出自铁血tiexue.net, 本贴地址: http://bbs.tiexue.net/post_.html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原创]本人翻译国外Blade杂志97年1月刊的一篇文章-介绍与越战有关刀具的收藏市场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278829 工分:3998
左箭头-小图标
自己顶一下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278829 工分:2834
左箭头-小图标
2楼&老外有个网站, 上面着重介绍了越战时期参加过战斗的刀具生产商,其中不乏Buck、巴克河、卡美卢斯一类耳熟能详的品牌,理论上说,那时候军方对士兵的附属刀具并没有刻意的要求,所以当时市面上能买到的所有品牌刀具都上了战场,理论上所有厂商都可以对外宣称他们的刀具参加了越南战争,而外界传说中又以buck110、马国森和SOG吵得最欢,说白了就是一种宣传策略而已不过可能让楼主失望的事情是,SOG这个牌子是越战后创立的,而且和大名鼎鼎的SOG敌后破坏部队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兄弟写的很好,谢谢。我不会失望啊,因为我自己对SOG的刀并无好感,只对SOG组合工具钳感兴趣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258632 工分:2795
左箭头-小图标
老外有个网站, 上面着重介绍了越战时期参加过战斗的刀具生产商,其中不乏Buck、巴克河、卡美卢斯一类耳熟能详的品牌,理论上说,那时候军方对士兵的附属刀具并没有刻意的要求,所以当时市面上能买到的所有品牌刀具都上了战场,理论上所有厂商都可以对外宣称他们的刀具参加了越南战争,而外界传说中又以buck110、马国森和SOG吵得最欢,说白了就是一种宣传策略而已不过可能让楼主失望的事情是,SOG这个牌子是越战后创立的,而且和大名鼎鼎的SOG敌后破坏部队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4条记录]&分页:
&对[原创]本人翻译国外Blade杂志97年1月刊的一篇文章-介绍与越战有关刀具的收藏市场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3被浏览572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0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枣红壹角一刀最新价格分析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枣红壹角一刀最新价格分析
批发业(具体经营项目请登录广州市商事主体...|
总评分0.0|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价格8年涨400倍,“神木”几乎被砍绝。
作为国内红木行业的旗帜,檀香紫檀(小叶紫檀)属于濒危物种,目前国内的檀香紫檀基本都是通过走私渠道进入国内。近期,中国的西藏边防及黄埔、天津、青岛等地海关近期屡屡破获小叶紫檀走私大案,让行业的我绷紧了神经。  根据从印度安德拉邦发来报道,在4月7日上午,近百名印度安得拉邦奇图尔地区的小叶紫檀走私者在盗伐檀香紫檀(小叶紫檀)的过程中,被当地林业警方查获,并发生交火,至少造成8名执法人员受伤,后在特遣部队的支授下,警方击毙了至少20名走私者!  前天又有一个土豪,花了五十万买了一块木头(据说是黄花梨),就这么一块木头,花了五十万,这是在赌吗?土豪太任性了。土豪的世界,我们不懂。。表示一下惊讶啊大家看看,就是这块咯
以为黄先生要哭咯
 大家来卡看掏出了啥?黄先生原本是想大赚一笔,结果开料后,哭了!里面全是水泥填充的!赌木就是这样,一刀穷一刀富!
 我感觉这已经不是在赌木了,赌木是赌不到好的品相,认栽了。而这完全是诈骗啊!不知道相关报道是什么?  依稀记得前段时间有个土豪花了一百万买了一块木头,开出了价值千万的黄花梨,这位黄先生会不会因为这个新闻而心生侥幸呢?我个人认为能花五十万买木头的,绝非外行,小林君自己也是这个行业的,前几天入了一块木头,开了小窗看到很多金星,觉得这木头能做出非常极品的珠子,结果开进去后金星只是三三两两,赔了,但说实话也赔不多。这才是赌木的性质,给大家看看吧。
大家可以看到金星吧,我也觉得这是好料,这么多年了,还真是少数看走眼呢,来看看制成珠子是什么样的。 制成珠子后金星很少,唯一欣慰的事珠子油性密度非常高,是好料,很适合盘玩。
刚才说到了前一个月有个土豪花了100万买了块木头,给大家来个回顾吧。真是一刀穷一刀富,前一位被诈了五十万,而这一位牛人赚回一千万!  就是这块咯。。。。大家看看。 黄花梨一般分为鬼眼或是鬼脸、水波纹、虎皮纹、山水纹等,而更稀少的极品,花梨中的顶级品种当属瘿子,越黄或者海黄的瘿子同样珍贵,所以到了瘿子这个层面,我们一般很少去纠结是海还是越了。唯有顶级的品种纹路才能见证野生林生长的艰辛与坚韧的生命力。因为生长缓慢,再加上自然灾害导致的折枝、倾倒、虫害的啃食等在伤口处继续生长后产生的扭曲纹路,因此能产生顶级纹路的影响力要很大、很持久,众多的不平常因素才造成了黄花梨极品的难求,因此价高。
 现场大家都在期盼结果  可是现在,红木资源愈发稀缺,要找到这种瘤疤的木头更是难上加难。如果明码标价的瘤疤木头,价格是非常昂贵的。因此,只有当它未经切开时,才给人造成无限的遐想空间。行家们都非常愿意去赌一把,以小博大。 或许很多人不理解,觉得土豪太任性,钱拽在自己兜里,多踏实!但是,土豪如果没有一点鉴别的能力,他怎么可能如此草率,毕竟人家又不傻。对于不识货的人来说,它只是烂木头一块,一百元都嫌贵了。但是对于行家而言,他或许就是价值连城的宝贝。
大家看看切割开之后的图片。 千年孕一木!再华丽的言语,都形容不了它的惊艳,醉透多人心!千年修得圆满,海南黄花梨爆满瘤疤,紫底黑线,纹理细腻底色干净,最顶级的神木捧在手、是你今生福分!净重60斤!
这里是最大的文玩市场,每次开料都是非常壮观的,来给大家欣赏一下哈。然后我再详细的介绍一下哈。 场面太疯狂了  各位仁兄,又是爬,又是抢,一不小心就得跟人干架,你说做红木珠子容易吗?  搬下来料子还得拿手电,拿胶水去喷去看有没有星,还得拿刀削看密度好不好,手电筒照,胶水喷,搞得黑头黑脸还不定有好料子给你,还得看卖家出价如何,真的很不容易  这些就是小家产家的苦处···
这些就是木财的原始材料了。 爆满金星老料·一喷稀释胶水,就无所遁形了 大家伙应该会觉得奇怪,怎么料不是圆柱型的··  其实这批料是拆房金星老料,全是印度那边房子里拆下来的料···  楼主一个人是吃不下这么多料··  和朋友合资的···
那么什么才是名贵檀料?  别急,请听楼主细细道来···  先科普一下拆房老料吧  何谓拆房?顾名思义,就是从建筑房屋等上面拆下来的料子。此类檀料才是精品,不仅品质好,而且油性足密度高,古时便是老料,大多经过精挑细选后才拿来当做建筑料,品质自然不言而喻,而且经过漫长岁月的使用,木性更稳定。  闲话不多说,先上几张楼主家的图,后面再爆个小料。这块是明清时期的房梁料,别看他其貌不扬,其实内藏乾坤,抹一下我们这边特质的胶水,再看看其中奥妙·
喷上一层稀释后的胶水,我们清晰可见木料上密密麻麻的全是金星···  这块料,其实就是金星拆房老料··什么是金星,金星的好处是什么,下文会慢慢谈到 至于这块则是从印度淘回来的老料,上面绿色的油漆可不是楼主涂的啊,这是印度的装修风格,一是防止房梁被虫蛀,二是看起来好看··好吧,原谅印度人民的审美观···
告诉大家一个行业公知的秘密,现在市面上现存的拆房老料极为稀少(此老料是指国内),所以市面上大多都是印度原产地拆房老料··  二者其实没什么大区别,只是国内的老料差不多都是大料,而印度的话基本上是小料,品质上没什么差别  而且国内现在保护文物措施严厉的很,哪有那么多拆房老料供你拆供你做珠子··  另外要注意的是,各位经常混迹在淘宝上的盆友们,要是看到产品说明里直接展示一大堆拆房老料的卖家,千万记得马上关掉浏览器,因为就像楼主这边的拆房老料都不多,更何况淘宝上的呢··  总而言之,长心很必要··· 就来谈谈瘿瘤  瘿瘤,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瘤疤,包括树根或树干部位结瘤的瘤瘿、根瘿,以及树木在艰苦环境中生长紧压而形成的水波瘿等。瘤瘿又名影子,影纹,按照不同的纹路,又有水波纹、火焰纹等纹路之分。这块就是瘿瘤紫檀,比较难得的是这块紫檀的瘿瘤部位面积比较广。这里再帮大家科普一个小知识。  市面上的瘿瘤手串,其实差不多都是东拼西凑出来的,从各块紫檀木里搜罗出来再制成瘿瘤珠子,因为一般像整块檀料都是瘿瘤的紫檀及其罕见···  而又因小叶紫檀本身的稀有性及其自身油性大特点,所以小叶紫檀极难产生瘤瘿,加上其纹理诡谲、荧光强,所以瘿瘤紫檀极为珍贵。
这块呢,就是水波纹紫檀,大家可以看到紫檀表面层层水波,看起来十分美观··水波纹紫檀制成佛珠会更炫酷屌炸天一些··· 大家知道西游记的唐僧扮演者吗?他叫迟重瑞,他是个紫檀迷,收藏了非常多的紫檀家具和器物。现在快六十岁的他依然能保持四十岁的容貌,他自己说的因为长期总是被檀木特有的气味包围,每天闻着这些香味,生活在檀香的环境里进行天然的保养,日积月累,逐渐感受到原来粗糙的皮肤变得嫩白嫩白的。  据说他还有个小故事,就是他因为长期使用跑步机,膝盖收到损伤,出现关节肿痛的情况。于是他每天用白醋和紫檀粉末混合敷在自己的膝盖上,十天以后,膝盖就奇迹般的好了。
黄花梨一般分为鬼眼或是鬼脸、水波纹、虎皮纹、山水纹等,而更稀少的极品,花梨中的顶级品种当属瘿子,越黄或者海黄的瘿子同样珍贵,所以到了瘿子这个层面,我们一般很少去纠结是海还是越了。唯有顶级的品种纹路才能见证野生林生长的艰辛与坚韧的生命力。因为生长缓慢,再加上自然灾害导致的折枝、倾倒、虫害的啃食等在伤口处继续生长后产生的扭曲纹路,因此能产生顶级纹路的影响力要很大、很持久,众多的不平常因素才造成了黄花梨极品的难求,因此价高。 谈起珠串,不是星月菩提,就是小叶紫檀,两者都不容回避。而若论市场火爆程度,小叶紫檀绝对堪称冠军。在市场一路狂飙之下,有点全民疯狂的意思,小叶紫檀也渐渐成了一个被玩坏的品类。一边网购市场、收藏市场依旧火爆,另一边小叶紫檀却慢慢淡出玩家视野;一边是行业黑幕、潜规则满天飞,另一边是各种拆房老料、市场回暖消息络绎不绝。奇特的冰与火歌景象正在上演。也许,想要玩坏一个品类,那就交给中国市场吧,如同想拍烂片找景甜一样,成了屡试不爽的真理。那么问题来了,小叶紫檀还值得买吗?
喜爱珠串,往往有很多理由,也常会不问缘由,感觉你是无法回避。但是不问缘由,也往往会有很多问题,就如同感情这回事一样。恐怕时至今日,小叶紫檀还是最大量的拥趸者,他们的热爱如同火焰,炙热的架在火上烤。是否毁灭还未见分晓,但是时候来降降温了。当你看到一个又一个价格低得离谱,当你看到一家又一家拆不完的拆房老料,当你看到一屏又一屏黑幕、造假事件,当你听闻一件又一件走私、告急的消息,你还会认为这是一个充满朝阳的行业吗?而事实是,每个人都可以是掘墓者。爱它,难道就一定要毁灭它? 帝王之木,大众追捧,疯涨之后面临绝迹  近些年,在木质珠串中,小叶紫檀是最受大众欢迎的。曾经的“帝王之木”、宫廷专宠,如今飞入平常百姓家。紫檀硬度为木材之首,生长缓慢,纹理细密,变幻多样,而小叶紫檀又是紫檀中的精品,密度大棕眼小且木质稳定,故而自古至今广受欢迎。又因存量极为有限,”十檀九空“的说法,珍贵程度自然非同一般,正是“寸檀寸金”。作为“豪门娇子”,而随着文玩收藏、紫檀家具的流行,小叶紫檀追捧热潮一浪接过一浪,价格一路水涨船高。带串小叶紫檀,品味上流生活,就成了新世纪贵族,攀比的心理很快蔓延。时而不时的哄抬、哄抢,价格完全无规律可循,高台跳水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价格从2006年至今几番过山车。小叶紫檀走私和砍伐行为达到空前规模。  而竞相追逐的背后,则是资源的几近枯竭。高品质小叶紫檀难寻,成了玩家最苦恼的事情。在暴利的驱使下,抢空了世界的小叶紫檀景象已经发生:走私和砍伐行为达到空前规模;中国的伐木工人四处可见。按照目前的速度,也许过不了多少年,小叶紫檀也将宣告绝迹。盗伐,火并,乃至死亡,伐木者以献血在催生一个自然物种的死亡。故而大批的中国伐木工被抓捕,老板和工人们经常血本无归,此种新闻经常见诸报端也属正常了。而另一方面则是疯狂的走私行为,仅青岛一案查获价值22亿元的小叶紫檀,其他地方价值上亿的走私案也时有发生。在小叶紫檀主产区——印度卡纳塔克邦、安德拉邦和泰米尔纳德邦,不时爆出上百吨走私紫檀被查获的大案。在原生林越来越难偷伐的情况下,不法者又盯上小叶紫檀种植林。如此疯狂,小叶紫檀绝迹的故事恐怕就在眼前。  价格下滑,有价无市,消费者观望情绪浓烈
“人人都到森林里去了。”  小叶紫檀价格曾经不断飙升,目前上品原料木材市价已升至每吨100万元人民币,中国大陆、台湾是最主力的市场。但是去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包括小叶紫檀在内的红木市场行情严峻,价格走低以致高台跳水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消费“寒流”,市场乱象,尤其不断爆出的“白菜价”,更是让整个行业进入严冬。专家指出,因为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再加上市场竞争加剧,消费者担心接盘不利,所以观望情绪浓烈。2015年年初小叶紫檀的价格更是出现超10%的下跌。业内人士也普遍认为,受大环境影响,2015年的行情不容乐观,继续“煎熬”乃至整个行业洗牌将会发生。掺假假冒等现象也日益增多,小叶紫檀市场乱象加剧,因而不少资深玩家都在有意无意的疏远小叶紫檀。记者走访发现,因为持续的热炒,近些年不少玩家已将目光投向其他新兴品类。一边价格仍然在高位,波动、跳水时有发生,一边是有价无市或被疏离,市场面临着严峻行情,如此寒流已经逐渐形成,未来小叶紫檀走势如何实难预料!
市场乱象,各种玩坏,未来你还怎么玩?  小叶紫檀,如今最大的问题就是市场太乱,各种各样玩坏让整个行业面临灭顶之灾。价格疯涨,毕竟物以稀为贵,但是造假掺假等行为却让整个市场方寸大乱,消费者在无从选择之下必然用脚投票。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工艺粗糙、爆满金星、宣传误导等等事情屡见不鲜,各种各样的潜规则、行业黑幕充斥网络,再加上部分商家时而不时爆出“白菜价”,让小叶紫檀市场越来越乱。因而,消费者购买小叶紫檀不得不时刻警惕,心理负担越来越重,如此你还怎么愉快的玩呢? 1.以假乱真,真假充斥市场。  市场上的以假乱真,多以红酸枝、非洲血檀、科檀、大叶檀等近亲高仿为主,或者掺杂一些冒牌货混在真紫檀之中。这些近亲高仿,往往价格便宜很多,也没有收藏价值。尤以非洲血檀最让人头疼,品相特征和小叶紫檀极其相似,很容易上当受骗,而价格价值却相差甚远。目前市场上的所谓紫檀,十件中有九件是非洲紫檀。“李鬼”频现,鱼目混珠,搅乱了整个市场。如今,十檀九假的说法也不胫而走,如此能不赶走真正的玩家吗?2.以次充好,好料究竟去哪了?  除了以假乱真之外,市场上以次充好的现象也颇多。假高油作弊,假金星冒充,假老料骗人等等现象络绎不绝,以至于市场上爆出各种“白菜价”,消费者往往上当受骗,体会不到盘玩小叶紫檀的价值。如今,上油上蜡高抛是商家为了增加油润度的常规手段。上蜡,提高紫檀亮度,增加卖相;上油和高抛,增加珠子亮度,以期达到冒充油润度。这种行为往往劣质紫檀蒙混过关,继而让真正的好货难寻踪迹,劣币驱逐良币的故事如今正在上演,如此下去还能好好玩吗? 3.拆房老料,房子真的拆不完?如今拆房来料的故事已经成了卖家标配,问题是真的有这么多拆房老料吗?这些房子真的就这么好拆?其实静下心好好想想,这不过是个拙劣的谎言罢了。无论印度还是中国,自古至今能用紫檀来建房的,不是富甲天下,就是皇亲贵胄,抑或是皇家宫殿,这些房子即使不是被保护的文物古迹,也是罕见至极的无价之宝,绝不会一拆了之。细细想想,“拆房老料”的故事如此低劣,但却处处都有,这不是嘲笑消费者智商吗?如此,毫无诚信可言,市场焉能不乱。 4.爆满金星,真的颗颗都爆满?  但凡条小叶紫檀就会爆满金星?一些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往往放大部分特征,让消费者往往信以为真,长此以往市场能不混乱之极。好货总是稀缺的,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拿出几条爆满金星的珠子来。物以稀为贵,价格决定价值,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而为了爆满金星,不少商家往往铤而走险,用各种作弊手段来达到目的,进而获取暴利。用胶填充棕眼等假金星行为日益增多,继而真正爆满金星的珠串却极难销售,被玩坏和惯坏的行业自然会越走越偏。
当下,小叶紫檀市场乱象纷生,各种黑幕、各种潜规则充斥网络,各种纠纷、上当受骗等等事情时有发生。一个狂飙的行业,带起来是满屏泡沫,这些泡沫不是虚假的繁荣,而是沉渣泛起市场乱象。劣币驱逐良币,好货或是难寻踪迹,或是滞销难卖,整个行业在极度繁荣的情况下,往往会因为这些现象而带来致命的危险。当消费者远离,当玩家疏远,一个市场必然面临着崩盘,高台跳水之说绝不是空穴来风。如今,不得不得说,小叶紫檀已经成为被玩坏的品类,如果不能及时救治,恐怕行业也将毁于一旦。
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小叶紫檀市场必然面临大洗牌、大整顿。而现状已经证明,让整个行业陷入危局的,不是市场繁荣的泡沫,而是扰乱市场的各种无良行为,这种行为也必然让真正的诚信商家难以为继,继而不断赶跑小叶紫檀的玩家。玩珠串,是因为喜欢,是因为神奇,也是因为简单,内心简单而领略神奇。如果有累累负担,如果心机重重,那还怎么愉快的玩呢?我们是玩珠子的,不是被珠子玩的。道理也就这么简单,问题就在于简单的道理能否实行。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可以看到行业的秩序和健康,这样才有持久的繁荣可言。
接下来要一些揭露厂家你不知道的造假内幕,商家乱加价的内幕,此篇文章一出肯定会对某些商家利益起冲突,在此想喷的请关闭网页!  还小叶紫檀一篇净土  如今提起小叶紫檀,大众的感觉都是小叶紫檀好贵,假的好多,您真的知道小叶紫檀造价,价高的惊天内幕吗?让我来一一为大家解答,在此提醒所有新手喜爱小叶紫檀的朋友,一定切记多看少买 谁的钱都不会是天上掉下来的 汗水和勤劳换来的东西,请大家珍惜! 进入正题  首先向大家介绍的是小叶紫檀通常市面上的打蜡和加油  这个名字对老玩家肯定很熟悉,但新手估计还很陌生  市场上普遍冒充造假的小叶紫檀
1打蜡:  通常用于科檀,小叶紫檀混色,也就是比如说小叶紫檀放久了商家处理不出去,如果上蜡后基本都能顺色,从新出手,蜡的味道及其难闻很刺鼻,对人体有极大的伤害  分辨它们其实很简单,用鼻子闻一闻,蜡干了后基本几个月后会掉色,珠子本色就会出来,小叶紫檀打蜡算少的,但是有,为了让珠子顺色,因为每根料开出来的珠子颜色都不一样,一根料卖不完,想混另外一根料卖的话,必须要打蜡,不然颜色是肯定不统一的。 2打油  就是用专用油在珠子表面抹一层,其目的是为了让珠子更亮,金星能显现的更加明显 ,擦的少了没事用手套能搓掉,擦的多了珠子会在短时间开裂。(通常打油属于正常现象,说白了都是买的人逼的,做原料的好,人家说不好看 市场的人心态问题)基本小叶紫檀加料无非就是这两种东西,一种打油 一种打蜡。。。。。 3血檀(俗称非洲血檀、赞比亚血檀)  说起血檀估计很多所谓的“大师”都会跌破眼镜,不能怪他们,因为即使是做珠子开厂子一两年的小叶紫檀厂家,看血檀有些都分不出来,真的太像了,专家验证过 血檀木是最接近小叶紫檀的,无论是各种指标它全都有  小叶有金星 血檀有  小叶有溜疤 血檀有  小叶有牛毛纹 血檀有、包括棕眼 血檀全有  但血檀的价格,和小叶足足差很多。。。  现在的市面上已经有很多商家把血檀当小叶卖了,利润极高,小叶几百的成本珠子,血檀几十块都可以拿到  看看对比图不同光线下的:  实话讲几乎一样 分辨:真的对新手来说很难,血檀重量相对来说比小叶要轻很多普通的2.0只有55克以上 小叶的得达到63克以上我说的是标准的2.0尺寸,但有些血檀2.0 就能达到63克以上,所以充小叶卖基本新手是分辨不出来的  一年后基本都能分辨了,闻味道有股酸酸的味道,但跟小叶放久了都是一个味道,通常新手都闻不出来。  可靠点就是找个良心商家买。
4 印度珠(俗称大孔小叶紫檀) 有些朋友可能会说这没什么区别,其实我想说这区别很大的(猫腻很多)  大孔的通常都是印度进口的,用树的树枝做的(密度不足 ,重量轻)  小孔的通常是用树的身子做的,国内生产 (密度油性,都比印度珠要好很多)  了解了这些,基本你在选择小叶紫檀的时候就要多看了,别盲目入手  价格小孔的300的话 大孔100多都能拿到
 5老料  老料大家是不是都认为是漆黑一片的,那你就错了,老料是很难看的,基本不会顺色,商家所说的老料基本都是,积压的货卖不掉的 称为老料,真正的老料基本是高油的,但优点是很结实不容易裂 小叶紫檀的价格一直是大家争议最多的话题,很多朋友很想知道小叶紫檀的价格到底应该是多少,市场上几千上万的小叶紫檀到底值不值我们先看几张图片
接下来我跟大家算笔明账  现在印度小叶紫檀的价格是300—2000一斤,(看料而定的价格,看好是一斤)也就是说一根很小的木头都有可能是几万,因为小叶的密度很好所以很容易上重量。  300–600通常基本都属于较细的木头,运气好能碰到金星,溜疤这种,那就会赚,很难基本(但卖的最多)  600以上1200以下属于中上等木头,中等粗度,金星,和溜疤的几率很大,  1200以上的木头 通常很少,基本都是极品木头了。 我们来算笔账  就拿300的木头来说,一斤木头能出1.8串 连两串都没有的,加上员工工资,房租,水电等等费用,做出来的珠子最少也要卖340才能有赚,利润还很薄,基本在380左右出厂价格。  通常真正的卖小叶的紫檀商家会根据料的本身的价格来衡量珠子本身的价格,而不是tao宝上一件图片能挂几年的方式,大家想一想,一根料难道能做一年的珠子吗?  我刚才说的是2.0的出厂价格,通常2.0做完了剩下的会做1.8
1.5 1.0 0.8 等等,这样才够本, 所以真正的你问他价格他会直接跟你对比料的价格定价,如果运气好买的500的料 却做出了金星
溜疤,那这根料就赚了。(但通常最后的不好的普通货卖不掉厂家就得自己吃掉自然价格就会算在好货身上)厂家商家都要吃饭,所以价格基本加一些属于正常,看料说价格而异。  但如果2.0的 有商家卖你低于280 那我想说你可以关闭网页了。 没有人赔钱赚吆喝。
小叶紫檀图解收藏价值  提起小叶紫檀的收藏价值很多朋友很疑惑市场上这么多,名称到底我们该收藏什么才是最好的。  基本都是以下几种  水波 鱼鳞 熊猫眼 一线天 满牛毛纹 金星 溜疤 等 放大镜下面会看到很多金星。接下来先来说说小叶紫檀的那些李鬼们,互联网上也是各种资料,小林君知道大家也都有做一些了解了,但是有些你们还真是没有见过的。包括小林君自己,做了这个行业这么多年,有一些李鬼,真是让小林君自己都大开眼界了。废话不多说,我们直接上图。图全都是小林君亲自实拍
以上的水波李鬼有没有让木友们大开眼界?小林君还是那句话:多看少买,现在的李鬼真让人傻傻分不清楚  爆料还没结束呢  继续! 这是血檀,大家很惊讶吧!这么好的底子,如此细腻的棕线棕眼,号称泥料呢! 那我们来看看小叶紫檀吧大家也许觉得这串0.8*108的紫檀不是非常极致是吧,来,还有更极品的 看似完美的“紫檀”其实也是李鬼血檀
还有更极品的,继续上图  其实这串鉴定的结果不单纯是假紫檀,连金星都是作假的,看过小林君写的真假金星的鉴别方式大家都知道真金星应该是断断续续的,而不是颗颗满满的金星。大家看看真紫檀,这是小林君自己新把玩的一串1.2*54颗的手持珠子。可以很清楚看到真紫檀再拍摄下有一些些荧光,这是在不做破坏性试验下(沉水荧光试验)广大的紫檀爱好者们也可以试试。还有很多木友、缘主不知道如何鉴别小叶紫檀的真假,居然还有人说藏家收藏已久价值近万的一件藏品和她戴的200多元的假货是一样的,我也是醉了.还有顾客反馈花较低的价格入了一款爆金星,收货后肉眼看特别满意,回家用一百倍的放大镜一看才知道上当了。收到这样的反馈我内心是很替你们不值与着急的!
其实小叶紫檀的鉴别方法有很多,我把最常见的一些鉴别方法加上自己的一些经验再次总结为以下几点,有图有真相,供大家参考:   第一 看 看小叶紫檀的纹路及颜色,牛毛纹、金星都是紫檀的典型特点,但不可把其他木材的导管误认为是紫檀的牛毛纹,关键还是自己多看实物,看多了也就找到识别紫檀纹路的感觉了。
第二 闻 这种方法不是一般初学者容易掌握的,用小刀或者砂纸打磨一下木材表面,小叶紫檀有淡淡的微香,如果香味太浓或者基本没有那也不靠谱。市面上常见的大叶紫檀是酸香味,气味比小叶紫檀浓。
第三 掂份量 大家都知道紫檀密度高,沉于水,其他木材或者红木都是比它轻的。而且紫檀木型稳定,表面温润光滑,特别有手感,假如你掂过的紫檀物件超过几百件,你也就可以找到这种感觉了。
第四 泡酒精 紫檀木屑泡酒精后的浸出液是紫红色的,而且上面还有荧光。
第五 镇纸法 选用正宗的小叶紫檀上品镇纸去敲打待测物件,如果敲击声清脆悦耳没有杂音,一般就是真的。 上面是一些最基本的鉴定方法,下面再用图解的方式详细的讲解一下:1、沉水法 取一木片,放入水中,若是檀香紫檀则沉于水。若沉于水就继续下一步。  2、划痕法 取一木片在白纸上划,若是檀香紫檀则有紫红色的划痕,用相同的力度划第二次,第三次……,若划痕变淡至消失即为假货;若有划痕且无变化就继续下一步。  3、荧光法
取木屑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杯中(木屑与水的体积比大约1:3-1:10),若是檀香紫檀经过12个小时可见水的最上层(视觉效果:水的最上层和玻璃杯壁附近最明显)有蓝色机油般荧光现象,过24小时荧光更明显,此步主要用于排除卢氏黑黄檀等其他酸枝木和非紫檀属木材;若有荧光现象就继续下一步。  4、察颜色 观察上一步中木屑浸出液的颜色。若是檀香紫檀则是紫红色(颜色的深浅与取材的部位、水的多少及浸泡时间的长短有密切关系);若是紫红色或不好确定就继续下一步。  5、观剖面 若是檀香紫檀则整个生长轮内管孔直径大致相等且分布较均匀;横切面可用一把锋利的刀一刀削成,最好不要回刀,观看时可涂一些清水,最好用十倍放大镜或更高倍数的放大镜观察;若分布较均匀或不好确定就继续下一步。  6、看年轮 在横切面上观察生长轮,若是檀香紫檀则生长轮不明显;若生长轮不明显或不好确定就继续以下步骤。
7、辨材色 若是檀香紫檀则新剖面为桔红色,日久变为深紫或黑紫色,常带浅色和紫黑条纹。  8、闻气味 若是檀香紫檀在与物体磨擦时则有很微弱的清香气(似檀香味,但不与我们平时生活中烧的香一样),用锉刀锉、台锯刨的时候气味变大。  9、看纹理 若是檀香紫檀则纹理交错,有的局部卷曲。  10、看油质 若是檀香紫檀则有油质感;若能通过以上四步的检验就继续最后一步。  11、验切面 横切面30倍放大,这是个人识别的最后一步,在木材的三个切面上,横切面提供了最为丰富的信息,要仔细观察横切面的特征,与国家标准《红木》中的描述和图片相比较,若是檀香紫檀则相符(若没条件此步可略去不做)。  若能通过以上十一步的检验就可确定这种木材是檀香紫檀,若有其中任何一步明显不符合则可判定不是檀香紫檀,若仍有疑问,可取样(麻将大小)送有关部门(如中国林科院)做木材树种鉴定。 在小叶紫檀市场上,金星紫檀无疑是最大热门,玩家都希望拥有一串漂亮的金星紫檀手串,最为商家更是把金星紫檀最为必备产品,正因为如此,金星的造假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由于行业缺乏有效的监管,以赤荷地区为首的假金星作坊也是规模空前,周边商户集体冷漠,导致假货泛滥,再加上紫檀玩家对金星真假的鉴别和行业环境缺乏了解,优质商品在假冒伪劣和众多黑嘴面前变得非常脆弱,诚信卖家反而举步维艰,抵制假货,是目前所有诚信商人不可推诿的责任和义务,因为你的冷漠,无异于慢性自杀。让每个玩家都知道怎么鉴别真假金星,才能彻底消除假金星的市场,下面小林君给大家详解真假金星识别方法:  第一,从价格上看  某宝上1500元以下的2.0满金星小叶紫檀手串,100是假金星,大部分朋友上当受骗就是贪图便宜,文玩无漏,大家一定要牢记,不要看销量很高,认为大家都买一概不会差吧,央视已经曝光,销量和评价是可以刷的。
第二 牛毛纹上连续的金星。  目前,此种造假方法已经是比较低级的方法,除了某宝,目前市面上基本没有这样的假金星了。单靠金星是以点状或者线状分布来进行简单判断已经无法分辨。
第三 切开珠子。有朋友马上会说,开玩笑呢,谁舍得把自己的心爱的珠子切开啊,所以此招慎用。
第四。用放大镜鉴别真伪金星,以下是真伪金星50倍放大图,大家可以通过放大镜金星对比参考。  以下是假星微距图 以下几张是高级假星,据说是什么激光雕刻技术,大家来说吧,假金星的造假技术都在升级啊。小林君也是听闻,没有确认过。 总结,假星为人工填充,微距下会发现并不饱满,“金星”表面粗糙无光泽(以上是第二代假金星,第一代假金星通常为线状相连,而且使用的是与真金星有很大区别的金粉与胶水混合填充,肉眼即可分辨)可以看出人工的痕迹没有任何琥珀质感,也没有树胶混合。
下面这张图是第一代假星,很多售卖第二代假星的商家都会提供此图让买家对比,真是可笑。这是制作假星的主要原料,不要问我是什么,更不要问我怎么做,我从不叫人学坏。左侧是血檀制作的假金星手串,右侧是没有金星的紫檀手串。估计此贴一出,打了很多朋友上某些小叶紫檀专家的脸  就好像之前很多朋友在辨别血檀与小叶紫檀一样,根本就是乱写一通,误人子弟。以下是真星微距图
大家看出点感觉了没有,真金星蜡质感很强,表面干净平滑,填充相对饱满,树胶与金星融合,显得非常自然,假星无论制作手段多么高明,都无法模仿大自然的杰作。真金星肉眼观察通常没有假金星那么夸张的。 下边再给大家看一张图。此图中心位置的两处金星中,左上为真金星,右下为假金星,这是在本身有真金星的基础上又进行了造假的,使金星看上去更多。   现在市面上真金星小叶紫檀价格满星爆满星的通常在元,如果看上去金星非常多,售价只有一两千的想都不用想了,其实小叶紫檀根本就没有掉价,关注下原料的价格就知道了,大家觉得便宜了,因为卖好珠子的都快死光了,好东西打不起价格战,有的朋有买到手串就处找人鉴定,得到的答复大多是买贵了,被药了,藏在背后的商家混淆是非,因此很多卖真正好紫檀的卖家反而被扣上了,奸商,黑心的帽子。 再来谈谈历史一、紫檀悠久的历史  公元1世纪,在当今柬埔寨语老挝南部、越南南部与泰国东南部一带出现了一个岛国,这个国家的名字在晋代崔豹的《古今注》中叫做“扶南”,这是目前在史书中可以追溯到的最早的紫檀产地的记载。  
紫檀树的叶形圆润,叶廓齐整,叶脉清晰,在生长过程中枝干非常柔软,但被砍伐后木质会变得一查坚硬。在印度,紫檀因其色泽鲜红,纹理多变,千年方可成材,且万古不腐,所以被当地人称为“神木”,把它作为吉祥的象征,佩之以保平安吉祥。而在中国,紫檀被誉为“木中之王”。
紫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被我国认知并使用始于东汉末年,由于其表面光泽,且具有微弱的香气,当时被作为一种香料由外邦进贡给皇室,同时,也作为一种药材为人们所有。
二、微历史:  明朝郑和下西洋带回了紫檀
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明朝的第三个皇帝朱棣登基。在登基后不久,这位新皇帝的脑海中就酝酿了一项浩大的工程——将都城从南京迁往北京,众多官员都在为此准备各项事宜。为了在北京建立一座富丽堂皇的新殿,永乐皇帝派遣他的心腹和亲信们奔赴全国各地的群山峻岭采集珍贵木材,被开采好的木材从险峻的大山中依靠修好的运河送回北京。
公元1405年6月,东南风吹起的时候,郑和受永乐的派遣,带着永乐帝向世界展示大明国威的使命率一支船队驶向茫茫的海洋。而这次航行也将一种特殊而珍贵的木材带回了大明王朝——这就是紫檀。郑和的这次远行扩大了大明王朝与世界的对外贸易交往范围,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这种珍贵的天然木料。
在明朝,紫檀家具的制作成本相当高昂,用紫檀打造家具器用已成为当时上流社会追求的目标,皇亲国戚、达官贵人、江南一带的富户人家纷纷用紫檀家具装点门面,争奢斗富。至明崇祯帝时期,这种以紫檀家具、器用为尚的浮奢风气引起了崇尚节俭的崇祯帝的警觉和不满,开始号召民众崇尚节俭,甚至下御旨禁止民间使用紫檀、花梨等制作的器用。这一方面反映出了当时紫檀家具器用已经在社会富有阶层里广为流行的事实,同时也一定程度上使紫檀的价格有了攀升的空间,更将这种木料烙上了独特的皇家印记。
三、清朝:“紫微星”与“紫檀”  明朝崇祯帝号召民众崇尚节俭的措施并没有使风雨摇摆的大明王朝迈向正途,公元1644年,6岁的顺治皇帝在紫禁城的皇极门登基,立国号为清,由此翻开了历史新的篇章,一个盛世即将到来。新朝建立伊始,统治者为了稳定民心,巩固自己的政权,自然会大力宣传皇命天定之说,而“紫檀”中因带一个“紫”字,当时的民众又都认为皇上是紫微星,住的地方也叫紫禁城,所以认为紫檀与皇室是相配的,由此,紫檀以其颜色的特殊性再次成为了清政府宫廷贵族们的宠儿,此时的紫檀不仅在颜色上赢得了清统治者的喜爱,还由于其木质坚硬、不易腐烂、能够较好地展示清代雕刻繁复华丽的工艺特点,而受到了皇帝的极度热爱。当时,世界上的紫檀木绝大多数都被中国所用。清政府也曾派人到南洋采办紫檀木,但由于紫檀木生长缓慢,新材规格太小,无法使用,资源开始逐渐枯竭。因此,清代所用紫檀木基本为明代所采。
据史料记载,生性潇洒的乾隆帝喜爱紫檀,除了大量购进和制作紫檀家具之外,还亲自把关设计。当时宫内聚集了很多应召入宫的广州、苏州、扬州等地的能工巧匠,专门为皇帝设计制造屏风、宝座、龙柜、大案、多宝格、桌子、挂屏、插屏及小作陈设等各种器物。乾隆皇帝往往亲自审定纹样,先制作蜡样,经多次修改后才请技艺超群、经验丰富的工匠们制作成成品。由于国力的昌盛及皇帝本人的推崇,乾隆皇帝在位时几乎配齐了皇宫、行宫、园林等所需的全部家具,所以在嘉庆之后负责制造的造办处基本不用再制作新的家具了。著名明清家具研究专家田家青在《清代家具》中记载,从查阅清宫的资料来看,至乾隆去世时,紫禁城皇家造办处大致做了不下两千件紫檀家具,宫中紫檀已所剩无几,自此之后基本再无动用。直至光绪皇帝勤政和大婚时,才使用了一批紫檀来修缮和制作家具。
到了清代中期,由于紫檀的紧缺,便逐渐开始使用其他红木来替代紫檀制作家具。同时,朝廷也开始从私商手中高价收购紫檀。由于收购价格昂贵,木材商人都开始囤积木料,私商贩运也由此而生。当时所选购的木料大都用在了圆明园和宫内太上皇宫殿的装饰上。至袁世凯时期,中国仅存的少量紫檀几乎被用光。
之后,我国进入战乱时期,紫檀不再被人们所关注,也无人收购使用。经济复苏以后,紫檀又开始通过各种途径进到我国。但因紫檀生长缓慢,出材率低,印度政府又限制出口,致使紫檀的价格一路飙升。
四、纵观世界:  人工种植紫檀,开始资源保护
紫檀在明清两代经过三百多年的砍伐收购后,20世纪初东南亚地区的紫檀天然林(又称山坡林)已经所剩无几,印度政府开始重视紫檀的价值,进行了人工引种的开发。经过近百年的不断发展,到了20世纪末,最初引种的人工林已经初步长成,印度迈索尔紫檀林的数量和面积有了很大程度的恢复,但当地政府也早已认识到紫檀为濒危物种,所以下令紫檀与象牙、檀香木一并限制贸易,并选择合适地点继续扩大人工种植面积。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爱好者对古家具认识和喜爱程度的不断提高,仿古家具逐渐兴起并受到追捧,对紫檀、黄花梨等珍稀木材的需求量也剧增。由于印度政府对紫檀贸易的限制,国内的很多木材商便于境外的木材商勾结,通过各种途径买卖紫檀,所以目前市场上见到的紫檀多数都是通过特殊途径入境的。
五、紫檀现状:  让心灵安宁的同时,也成为了炫耀之资本
紫檀是我国明清时期宫廷家具的主要用材之一,这使得它拥有了浓厚的历史文化色彩。清中期以后,紫檀逐渐只被王公贵族所持有,平民百姓鲜有所闻,再加上其产地不在中国,就更给紫檀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由于自古以来紫檀就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所以对那些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人来讲,选购较为保值的紫檀制品便真真儿是一种极好的“炫耀资本”了。回顾最近几年,中国进入了盛世收藏阶段,紫檀的收藏与投资迅速升温,但由于紫檀家具的昂贵,有能力进行收藏投资的人还是少数,因此,用其制作的手珠、把件、把件等小型商品则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当代一部分人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带动了一部分人为了追求佛教用品的高利润而炒作经营相关商品。佛珠因受众人群广泛,而为那些借着佛学名义经商的人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其中以紫檀、黄花梨、沉香等名贵木材尤甚。其实,佛学只是一种教育,那些对佛珠材质或佛像等相关用品要求贵重或苛刻的人,或者以为可以依靠这些来改变命运或起到某些作用的人,往往过于迷信,缺乏对佛学的正确理解。修心不在贵贱,只求心灵的安宁、纯净,其他只是佛学的辅助工具,仅起到提示的作用而已。现今,还有一部分人佩戴手珠是为了装饰,因为在这个追求自我个性的年代里,那些金灿灿的黄金等饰品已被大众贴上了“俗”的标签,而手珠由于体形小巧便于携带,可以很好的展示个人品味,同时也在某些场合成为了“低调”的炫耀资本。就我个人来讲,我认为以紫檀为首的红木市场火热的原因还有一个,即它是最好的“交友利器”,例如通过可以随身佩戴的小小手珠或把件作为一种话题而增进情感,因而广结良友。就我而言,在接触这些木头之前,我没有想过会像现在就这样可以接触到各行各业的朋友,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共同的爱好让我们再交流的工程中相互熟识起来,他们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感动,让我的生命变得更加精彩。
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  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月到天心、风来水面,都有着清凉明净的意味,只有微细的心情才能体会,一般人是不能知道的。  我们看月,如果只看到天上之月,没有见到心灵之月,则月亮只是极短的偶遇,那里谈得上什么永恒之美呢?  周末了,祝各位朋友周末愉快 如果还是不懂,那就加微信吧,广交天下好友。微信:sn
(二维码自动识别) 第二章 紫檀详解 历史上的“紫檀”曾经是一个
统称,产地较多,例如南阳群岛的热带地区和东南亚地区,我国两广地区也曾有出产的记载,但目前其质最佳者产于印度,学名“檀香紫檀”,市场上见到的紫檀多产于此,因为人们也习惯将其俗称为“印度小叶紫檀”。需要提醒您的是,小林君下文中提到的紫檀,均为俗称为“印度小叶紫檀”的檀香紫檀。
檀香紫檀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木材品种之一,由于数量稀少、生长极为缓慢,且料质细密、坚硬,遂为世人所珍重。檀香紫檀属于豆科植物,常绿亚乔木,高五六丈,叶为复叶,花蝶形,果实有翼,木质甚坚,色赤,入水即沉。
紫檀原木的横切面从外至里可分为树皮、白皮、心材三部分。一根紫檀料的上市流通,需经过选材、砍伐、去皮、放性、运输等多个环节,因各环节中可能存在差异,所以紫檀料的种类层出不穷:如根据长度和直径等规格的不同可分为家具料和工艺品料,根据料质的优劣可分为新料、老料,根据木料来源可分为政府料、拆房料、马车料等。还有一些事以半成品形式进入中国的,例如日本制作木质乐器时,挑选检验后所剩余的L形料、C形料、I形料等,下文我们会有详细的讲解和说明。  
一、紫檀与庞大的“紫檀家族”:“小叶紫檀”实为外行语言
1996年,有人从马达加斯加进口了一种木质坚硬的木材,其心材新切面呈橘红色,久而转为深紫、褐色,纹理特征与我国古典家具中所用紫檀较为相近,此木经某权威机构“鉴定”为“紫檀”:“某某贸易部经过艰辛努力,终于从印度洋岛屿的密林中发现了这种木材,并购回数百吨原材,这是明清以来首次大批进口”紫檀“原材。经北京故宫博物院明清古典家具专家鉴定,确认是中国明清时期使用过的老紫檀木,从而否定了百年来真正紫檀早已绝迹的说法”,这条消息被大肆传播,很多人开始囤购这种“紫檀”并将其制作成为家具或工艺品。
当时的杂志、电视广告、国际互联网等媒体称这种所谓的“紫檀”为明清皇家广泛使用,故宫中的许多紫檀家具就是使用的这种所谓的“紫檀”。后来这件事惊动了联合国环境保护组织,于是联合国环境保护组织通知马达加斯加政府停止采伐此木并禁止进行贸易。
马达加斯加向联合国环境保护组织递交书面报告,说明本国根本不产紫檀,其出口到中国及其他的神色硬木均不是紫檀。联合国环境保护组织还特地请法国热带木材研究所专家到马达加斯加考察并起草了一份详细报告交给联合国,证实马达加斯加的报告属实。同时,马达加斯加为了纠正误导,正式将此木(卢氏黑黄檀)的全部资料提供给了中国林业研究部门,从此真相大白。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红木国家标准(红木GB/T
)匆匆出台,规定了5属8类33种木材品种为红木,其中就包括了这种本不是紫的“卢氏黑黄檀”,并将其归为黄檀属中的黑酸枝类。从那时候起,“卢氏黑黄檀”就成为了红木,于是为了加以区别,真正的紫檀(檀香紫檀)便被叫做了“小叶紫檀”,黑酸枝类的卢氏黑黄檀便被叫成了“大叶紫檀”,用于拉进两者之间的关系、掩盖以前犯过的错误的同时,继续鱼目混珠,牟取暴利。
2001年,曾有人将这一颠倒黑白的过程公开,不过了解此真相的人并不多。提及“小叶紫檀”与“大叶紫檀”名称的由来,多数人还只是沉浸在所谓的“小叶紫檀”与“大叶紫檀”是由“小眼儿紫檀”和“大眼儿紫檀”儿话音演变而来的美好故事里。
2.红酸枝与紫檀
与紫檀较为接近的木材,除了卢氏黑黄檀(大叶紫檀)外,还有红酸枝类中的交趾黄檀,为《红木》国家标准中黄檀属木材。交趾黄檀通常被俗称为红酸枝,市场上少有人提及学名。人们常说的“黄紫红”其中“黄”指的是黄花梨,“紫”指的是紫檀,而“红”指的就是红酸枝,这三种木材在近代中国家具史中都占有重要的
地位,其中红酸枝在清后期由于紫檀与黄花梨的稀缺而作为二者的替代品开始被宫廷大量使用,同时,又因它综合了紫檀的硬度和黄花梨的纹理,所以常被用来冒充紫檀和黄花梨。
对于稍有经验的人来说,紫檀与红酸枝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首先,从颜色上来讲,紫檀的新切面为橘黄色,但
由于紫檀中含大量深红色的紫檀素,和空气、紫外线接触后颜色会慢慢变深,最好看似黑色,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则实为深红或者深紫色。而红酸枝的颜色为红色,日久基本上没有明显变化,上蜡后颜色会变深,且红酸枝中常有不规则分布的青绿色,这在紫檀中是见不到的。
其实,从外观上来讲,紫檀的色泽均匀、料质细密、导管(棕眼)细小,而红酸枝的纹理粗犷厚重,棕眼略大。虽然有些紫檀的新料纹理较清晰,但却不平、规律,不及红酸枝花哨张扬。这一特征,不论在弦切面还是横截面上都有明显区别。
第三,紫檀的气密大雨1g/cm?(木材密度通常指气干密度,即在一定的大气条件下达到平衡含水率时的重量与体积比),从手感上来讲,相同体积的紫檀和红酸枝在手里,在手感上紫檀会更重一些,而红酸枝较轻。3. 小叶红豆与紫檀 我国广西并不出产紫檀,但是出产一种名为“小叶红豆”的木材,这种木材被当地人称为“广西紫檀”,经常用于冒充紫檀原木高价出售。
小叶红豆又名黄姜丝或鸭公青,为蝶形花科红豆树属,高可达20米,直径可达90厘米,主要分布在广西及广东的东部、中部和北部,湖南、福建、贵州等地,其边材呈浅黄褐色,与心材有明显区别,心材新切面呈鲜红色,久置空气中则变深。小叶红豆生长纹不明显,无特殊气味,纹理直,结构细而匀,原木容易开裂,无论从硬度、重量、外观、气味等特征上都与紫檀有着明显区别。也没有荧光反应。
4. 红檀、科檀、血檀与紫檀
红檀和科檀也是与紫檀相近的木材。红檀别名红铁木豆,颜色为红褐色,纹理鲜明细密,鸡翅纹(波浪纹)明显。科檀是科特迪瓦紫檀的坚持,又称非洲小叶紫檀,广义的科檀包括榄仁木、双雄苏木、铁木豆等,颜色为腥红色,纹理较红檀更为细密。这两种木材的名称都是挂靠紫檀而来,不属于红木范畴,价值也远低于真正的紫檀。
说到与紫檀相近的木材,还有一种是不得不说的,那就是赞比亚血檀,这是迄今为止已知的木材中最接近紫檀的。血檀的质感、纹理、颜色、比重都与紫檀极为相近,且有的导管细小扭曲,存在金星。近年来将血檀当作紫檀购买的人众多,很多行家里手因大意在购买原料时未经开窗、打磨,也没有对气味进行确认而打眼。血檀和紫檀最大的区别在于血檀经打磨后表面的光泽不及紫檀,在气味上也有较为明显的区别,经燃烧后则更加明显,紫檀是淡淡的清香,而血檀则无明显香气。
二、新人选购几招鲜   在接触紫檀初期,我一直都在寻找最简单、最有效的鉴别紫檀的方法,但事实最终证明,对木材的认知是没有捷径的,必须通过大量的实战经验才能获得,而其中很多经验是无法用语音或文字来表达的。现在网络上或电视节目中很多关于紫檀或其他珍稀木材的鉴别与价值的判断虽看上去简单明了,但与实际情况却相去甚远,甚至造成了很多误区,我把这些做法叫做“电视语音”。例如通过重量来辨别紫檀的质量与价值就是一种典型的“电视语音”,这种看似简单的方法其实并不客观,因为如果要对木材进行鉴别和价值的估算,必须综合诸多因素,而网络文章或电视节目总是试图找到一个亮点,把复杂的事一下子讲明白,吸引大众的眼球,可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对于毫无经验的人来说,辨别紫檀是需要综合多种方法的。
1.酒精实验
由于紫檀中含有大量深红色的紫檀素,所以将紫檀的木块或者木屑放入白酒中时,会有大量深红色的紫檀素溢出,紫檀表面与液体之间会形成较粘的胶状物,倾倒时能连成线,这个实验主要是验证紫檀素的存在,但并不能说明就是紫檀。
 2. 划痕实验
还有另外一种更简单的方法,即用木片或者木珠在白纸上划,若是紫檀,根据表面氧化时间长短所导致的颜色不同,会在白纸上划出紫红至橘黄色的划痕。但这不是鉴别紫檀的唯一有效方法,因为在目前已知的其他木材中,也有相似的情况出现,例如红酸枝和血檀经此实验也有近乎相同的表现,虽有差异,但对于新人来说是很难辨别的。所以我们还需要综合更多方法来鉴别紫檀。
3. 沉水实验
前文提到紫檀的比重大于1g/cm?,这样一来它就可以沉与水中,那么无论是一块木块还是一颗珠子,若是紫檀就必能沉水,这是鉴别紫檀最简单的方法之一。但要注意的是,除紫檀外,还有很多木材也可以沉水,所以不能作为绝对的鉴别方法。同时,一些紫檀制品,例如直径较小的紫檀珠子,因为打孔或者上蜡以及表面张力等物理因素等,也会出现不沉水的情况,会使新人发生误会。 4. 荧光反应
为了更准确地鉴别紫檀,我们还可以取木屑或木块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杯中,浸泡12小时以上,水的最上层(视觉效果:水的最上层和玻璃杯壁附近最明显)若出现蓝色机油般荧光现象,则为紫檀,时间越久越明显。此步可以用于排除卢氏黑黄檀(大叶紫檀)等其他酸枝木和非紫檀属木材
以上的实验都具有破坏性,并不适合在选购紫檀商品时进行操作,所以我还要为大家总结一些更方便可行的方法。例如在选购紫檀时可以观察横切面上的生长纹,若是紫檀则生长纹细密、规则且不明显。其实我们可以再观察它的导管(棕眼),若是紫檀则通常较为卷曲,状如牛毛,因此也被形容为牛毛纹,牛毛纹通常被作为鉴定紫檀的一个重要特征。  
之后我们再观察其表面颜色,新制作出的紫檀制品颜色为橘黄色,若是放置时间较久,随着氧化时间的不同,紫檀的颜色会发生变化,变为紫红色至深紫色。根据紫檀的这一特点,我们还可以通过另外一个小方法来鉴别,即新制作不久的紫檀制品,在其颜色还没有变成深紫色之前,在任意见光的位置贴上一块不透光的胶布,一周后将胶布撕掉,被胶布遮盖的位置与周边在颜色上会有明显不同,因为光线对紫檀颜色的变化起到关键作用,被胶布覆盖的位置颜色会明显较浅。通过紫檀的这一特征我们还可以判断商家某一件商品的摆放时间,例如我们去逛一家店铺时,若看到那些深得发紫的商品时,就基本可以判定它已经摆放很久了,因为紫檀的表面颜色从橘黄色至深紫色通常需要至少几个月的时间,新制作的紫檀商品不可能为深紫色。
这些方法久经实践验证,适用于大多数情况,通过这几步我们基本可以判断是否为紫檀,需要注意的是,其中若有任何一项明显不符合,则可判定不是紫檀。掌握这些方法,无论您是识别新老紫檀,还是识别是否为经过作伪、做旧处理的木材或家具,都可以做到基本准确判断,如果怀疑表面是经过作色仿制的,您可以刮磨掉表层后再进行辨别。  
在此我还想强调的是,这些方法主要适用于从未接触过紫檀的人以及对紫檀不熟悉的人,行家则只需根据宏观特征来分辨是否为紫檀。对于刚刚接触紫檀的朋友来讲,建议先不要研究紫檀料质的好坏,先学会分辨紫檀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基本功一定要先扎实,不然很容易买错。在我刚入行的时候,花了很多钱买过其他木头,当时当:“紫檀”买回来的有“红檀”“科檀”“老红木”“大叶紫檀”,当黄花梨买回来的有”草花梨“”亚花梨”“白酸枝“等。这些经验告诉我,鉴别木材最佳方法还要以实践为重,以上方法仅为辅助,若要掌握辩木之法,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是最重要的。
几年前我见有一位女士曾经在媒体上说,当她见到一件家具时,能从很远的距离之外判断出这件家具采用的是何种木材。有些人很佩服,有些人则觉得不现实,我认为其实那是长期接触木材之后的灵感和自信。鉴定是人情、阅历、知识、经验的综合,木材的鉴别不能靠单一的指标或凭一方面的特征,而是要利用可以利用的所有因素,包括木材本身也包括周围环境因素,全息立体观察判断,各种特征互相印证才能得出结论。丰富的经验可以再以上综合判断后化为灵感,才有那位女士炉火纯青的本领。
我个人经常在网上帮助木友经常进行图片鉴定,对于图片鉴定,不但需要更多的实践经验,还需要对摄影非常的了解,对什么木头在什么样的光线和角度下会呈现出什么样的颜色,都要特别熟悉。在此我也希望木友对图片鉴定结果持良好心态,买对买错不重要,实践才是获得真理的唯一方法。
溥仪的本领(小故事)  上世纪50年代,一位文人雅士花大价钱够得了一块古玉,当宝贝似的到处显摆。有人对他说去请溥仪看看真假吧。于是,文人雅士捧着古玉找上门,溥仪只往他手上看了一眼,就给了答案:假的。
文人雅士弄不懂,这位“万岁爷”哪来的这等本领,看一眼就能看出真伪?溥仪笑答,从前在宫里,各种各样的古玉不知看了多少,真的看多了,假的一到面前,还用看第二眼吗?
溥仪说的是老实话,不论什么东西,看得多了,自然就能看出门道来,看出真假好坏来。我们平常看人也是一样的,三教九流,张三李四,看的多了,自然就成了火眼金睛,随你怎么装,小人装君子,草包装大师,都能看出你的原形来,装得越像,越显其丑。 前面漏掉了现在插播一下  1.“大叶紫檀”与“小叶紫檀”的区别   前面说到“大叶紫檀”是红木家具市场上一些企业和个人对卢氏黑黄檀的误称,但也不排除是有意而为之,用以提高这种木材的身价。
卢氏黑黄檀虽新切面颜色酷似紫檀,日久也会出现颜色的变化,但其质感较糙、纹理粗犷,弦切面上带明显且宽的深褐色条纹,管孔相对檀香紫檀直、粗且明显,料质不及檀香紫檀细密,目前市场上的价格仅为檀香紫檀的四分之一,以此木制作的中小型工艺品仍有很多还在冒充“檀香紫檀”进行售卖。
檀香紫檀在《红木》国家标准中属紫檀木类,新切面的颜色通常为橘黄色,日久为深红、深紫色,弦切面常见状如牛毛细小略为扭曲的木材导管,导管中常见有金黄色树胶,肉眼观察呈颗粒状分布。偶有新切面颜色较为甚者,被业内称为黑料的,是因为树龄较老、砍伐期较晚所导致的。檀香紫檀因直径细小又空洞较多,导致出材率很低,所以用其制作的家具及工艺品甚至手珠,价格都非常昂贵。
第三章  紫檀相关的名词解释  在掌握了最基础的紫檀真伪辨别方法后,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了解一些与紫檀相关的名词。因为一些对紫檀比较了解的行家里手已经掌握了真伪辨别的方法,对普通的紫檀木料“不屑一顾”,转而开始对带有“金星”、“瘿子”等特征的紫檀情有独钟,同时,这些名词所代表的特征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紫檀商品的价值,例如“金星”与“瘿子”只紫檀中比较稀缺的特征,特别是“瘿子”,其形成过程非常偶然,而且在紫檀中形成的面积较小,比带有金星特征的紫檀更为少见,其质地细密,纹理炫耀,所以很多人认为带有这种特征的紫檀才是紫檀中的极品。但对新人们来说,也许对这些名词和说法听上去是一头雾水。那么现在,我们就对紫檀中的名词做个详细介绍,对于经营或喜爱紫檀的人来说,这些是一定要有所了解的。 一、 牛毛纹:紫檀常见特征之一,但不作为料质好坏的评判标准  牛毛纹是紫檀表象常见特征之一,因树木中输送养分的导管密集、细小且略带卷曲形似牛毛而得名。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紫檀都有此纹,海拨较高、土地贫瘠之地所生紫檀因成材缓慢而导致木材导管极为细小,牛毛纹则不明显,另外,料质极为细密或生病结瘿者亦不见此纹。紫檀中牛毛纹乃普遍现象,并不能说明其材质优良,过于明显反而质糙。  目前市场上经常有人将牛毛纹特征作为卖点来销售紫檀商品,以为难得,实为故弄玄虚,利用新人对牛毛纹缺乏系统、全面的知识理解,让新人误以为好。牛毛纹是木头的导管,与木材平行生长,是在较为平整的切面上得以体现的,手珠为圆状,故牛毛纹无从体系,表面的导管(棕眼)便是牛毛纹。但若此纹过于粗大,制成的手珠则导管(棕眼)过于明显,会影响手珠表面的光泽。一、闪闪的“金星”:关于金星不得不说的二三事  1.“金星”的形成过程  紫檀中“金星”的形成与其生长环境、生长周期有一定的关系。紫檀树若生长的土地贫瘠的高海拔地区,则生长周期较长,可谓千年成材。在漫长的生长过程中,紫檀树会分泌大量粘稠的树胶,并堆积堵塞在导管(棕眼)中,这些树胶经长期的氧化后颜色呈金黄色,不均匀分布。随着紫檀表面被氧化颜色变深,树胶的颜色会越发被衬得金黄且有金属质感,从而与深紫色的紫檀表面形成鲜明的对比,犹如璀璨的星空,故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金星”,“金星紫檀”也便由此得名。而“金星”被挤压并牢牢地固定在导管之中。这种恶性循环会使树脂严重地堵塞导管,从而形成更多的“金星”。一般来说,带有“金星”的紫檀料质都比较细密的,但在挑选“金星”紫檀时,不要只看星的多少,还要注意料的密度,只有密度大的紫檀其金星才不容易脱落。  市场上也常有人把“金星”形容为“金线”,这只是在不同切面上体现的不同视觉效果而已,在弦切面中,那些分布密集的金星看上去确实就像“金线”一样,但若用肉眼仔细观察还是点状分布的,并不相连。
2.“金星紫檀”不是紫檀的分类  “金星紫檀”听上去很像紫檀的一个分类,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类似的还有“牛毛纹紫檀”、“鸡血紫檀”等,甚至市场上还曾兴起过令人啼笑皆非的“猫眼紫檀”。其实它们只是紫檀的某一个特征,并不是紫檀的一个分类,或根本就不是紫檀。“金星紫檀”这个名字由于很上口且叫了很多年,就被人们约定俗成地延续使用下来了。事实上,除檀香紫檀之外,大叶紫檀(卢氏黑黄檀)、红酸枝等名贵木材中也有很多都含有“金星“。通俗地说,”金星”其实就是一种病,就像人患了脑血栓,血液粘稠堵塞了血管一样。带有金星的紫檀其实很常见,只是金星明显且密集的较少。几年前,购买紫檀原木的时候带有金星的与没有金星的价格是一样的;近几年,金星特征明显的紫檀都被商家炒作为“金星紫檀”并大肆宣传、高价出售,同时也带动了带有金星的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其中金星特别密集的甚至可以高达几千元一斤。 3.盘出来的“金星”  关于金星,还有些很有意思的事情。例如,有的人认为一些本没有金星的紫檀,经过后期的保养和盘玩,会“盘”出“金星”来。那么,事实究竟是不是这样呢?  在加工制作紫檀制品时,经验不足的加工者很难判断新制作、打磨出来的紫檀有没有“金星”,更难判断是不是“满星”,因为“金星”只有在紫檀表面经氧化后,与紫檀本身形成鲜明色差才能被准确的分辨出来。新制作的紫檀制品由于颜色较浅,与“金星”没有明显色差,不容易被人们辨识。而真正带有金星的紫檀制品在购买后,经过氧化表面颜色变深,会呈现出金黄色的“金星”,以至于人们会误解为金星是由于盘玩而出现的,也就会有人说金星是“盘”出来的。其实,金星有多少就多少,只是在紫檀氧化后更明显而已。
 4.什么是“小星”和“大星”?哪个容易脱落?  还有一些人认为,“金星”经盘玩后会逐渐消失,这种误解是由于混淆了金星与棕眼的概念所造成的。有一些所谓的“金星紫檀”其实并不存在真正的金星,只是紫檀表面一些颜色泛黄的导管(棕眼)与金星混淆,把棕眼当做了金星。几年前我曾给这种特征起名为“黄棕眼”,是当时根据特征随口叫出的名字,没想到被逐渐传播开来,现在已被很多人引用。还有一种“假金星”的情况是在后期打磨紫檀时,将木粉填充到导管(棕眼)内,抛光后木粉留在了导管(棕眼)里,造成了类似“金星”的假象。这种金星是没有金属质感的,随着导管(棕眼)内木粉的脱落,就引发出了第二个疑问——“金星脱落”的问题。 在讲解金星脱落问题之前,我们应先了解一下“大星”和“小星”。在切开紫檀木料后,直观特征若是导管纤细扭曲、金星细小密集,就是常说的“小星”。但如果紫檀生长在雨水充足、土地肥沃之地,导管粗直、养分充足,树胶分泌较少,树胶不易堆积形成“金星”,即便有“金星”,也通常颗粒较大,质地松软,经过摩擦很容易脱落,也就是常说的“大星”。颗粒较大的金星由于紫檀料质粗糙、导管粗大,更容易脱落,例如制作成手珠后,如果以金星紫檀的价格(根据金星密集程度为普通紫檀手珠价格的3-6倍)购买的话,那么“大星”通常会给购买者带来苦恼,金星的脱落可能会使其品相还不及普通紫檀的“满棕眼”手珠。
老料、新料都会带有金星,但如果金星很明显的话您就要注意了,它不一定是好料,因为密度大的料导管(棕眼)小,金星是出现在导管里的,如果导管变小,即使有金星也是很细小的,不容易被发现,而紫檀的挑选是要考虑诸多因素的,不能只看金星而忽略了其他,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就得不偿失了。 5.钱包保卫战:一眼辨金星  现今市场上很多人都不惜出高价来追求与众不同的“金星紫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去原产地或木材商手中挑选带有金星的紫檀原料,导致“金星紫檀”原料供不应求,价格一路飙升。同时由于金星较多的原料大都空洞较多、不规整、出材率低,且金星分布得不均匀,从而导致制作风险加大、成品价格上升。有些投机倒把的商家除了用导管(棕眼)冒充金星外,还开始进行“专业“级别的仿造,即选用导管明显、粗大的紫檀原料制作成成品后,用黄杨木粉或金粉掺和胶水刷到紫檀导管中当作“金星紫檀”出售,以牟取暴利。仿制“金星紫檀”其实非常简单,例如我们找来一串带有明显导管(棕眼)的手珠,再花几元钱买根老玉米,将玉米粒捏碎揉在手珠上,对于很多新人来讲,便是“金星”了。想要分辨金星紫檀其实也非常容易。上文提到,金星是树脂填充在导管中的不定型物质,木材被砍伐后,水分流失,树胶干涸,应以颗粒状分布在导管中,但若是用木粉填充造假或是将导管当作金星的,则都是呈线状的。所以,如果不是呈颗粒状分布在导管中的,多半是假金星。我们再选购时如果仔细观察,就可以分辨出来。
一、黑斑、黑筋与火焰纹  木材的主要成分不只是纤维素,还有少量的淀粉、蛋白质、水分等。当树木因土地贫瘠或受到恶劣环境的影响时,这些成分的不均衡会导致黑斑的出现,黑斑是紫檀中天然存在的一种黑褐色的色素,其实是一种蛋白质,由黑色素细胞生产并储存,分布不规则。紫檀中的黑斑就是由黑色素氧化形成的,在紫檀的野生林中非常常见。  如上文所说,紫檀中的一部分黑斑是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但还有一部分黑斑是因为保养存放不当而形成的:紫檀在长期经历风吹日晒开裂后,空气与水分进入裂缝中导致木材腐烂而变黑,腐烂的部位与周边完好的部分会产生明显色差,这种大面积分布的黑色部位被人们成为黑斑,若线状分布的则被称为黑筋。这种情况常见于拆房料、马车料等,这些料在经历了长期氧化、阴干后,木性更加稳定,水分减少,油性突出,由于局部料质密度不同或有干裂导致空气和水分进入木材,形成黑斑,在切开、打磨后,紫檀内部的橘黄色与黑斑形成鲜明的对比,于是就形成了人们常说的火焰纹。这里我给大家打个比方:大家都知道,年轻人骨骼中的有机物要比无机物的含量高,但年老后骨骼中的无机物的含量就要高于有机物的含量了。木头与人的骨骼是一个道理,由于黑筋部位的组织已坏死,缺乏养分供给,犹如老年人体的骨骼,虽然密度较大,但缺少韧性,所以容易骨折。紫檀中的黑斑也是如此,且如果在黑斑形成之前就已经坏死组织或是开裂过,那么这样的部位如果遇到温度和湿度的骤变时,很容易再次开裂。很多新人由于不懂黑斑形成的原因,才追捧紫檀中的火焰纹,误以为是好料。但是,由于紫檀氧化后颜色会逐渐变为深紫,与黑斑位置的颜色会逐渐接近,这种火焰纹会逐渐消失的。所以,盲目追求紫檀中的火焰纹是没有意义的,这种名词只不过是商家的一个噱头罢了。 一、瘿子  瘿,“树瘤也、树根。”《格古要论》称瘿木并不是指某一树种,而是指树根或树干结瘤部位的木材。宋代诗人苏轼的《答李端叔书》中曾有记载:“木有瘿,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瘿子”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树瘤,也就是木头的一种“病”。由于树根或树瘤部位的木材纹理特殊,所以展现出的“瘿子”的效果各有不同,按表现形式可命名为“水波纹”、“豆瓣纹”等,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但瘿木的大材比较少见,现在我们所见的传世家具中,瘿木一般只作镶板使用。  目前很多人习惯把各种木材的树瘤都统称为瘿木。如果这种特征出现在紫檀中,我们应该更准确地称其为“紫檀瘿木”。由于紫檀树直径很小,且相对其他木材来讲很少出现树瘤,所以紫檀的瘿木更为稀少,而且紫檀瘿类中的水波纹、鱼籽纹等特征通常也只是在靠近表皮处出现,这些带有瘿类特征的原木形状通常不规整且中间空洞严重,所以真正带有明显的瘿木特征的部分可用率很低,导致带有明显瘿子特征的紫檀制品比“金星”紫檀更为稀有,价格也就较为昂贵。
一般来说,金星以细小和分布密集的为最佳,但细小的金星对紫檀的密度有要求,紫檀的密度又以瘿子木为最佳。那么当这两种特征结合在一起时,就会给喜欢紫檀的人带来很大的惊喜,也就是很多人都梦寐以求的“极品”紫檀。
随着紫檀爱好者们对紫檀了解的深入以及业内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家开始根据“瘿子”呈现的不同特征而对其进行详细的分类以求“特殊化”,商家也就借此来宣传,以谋求更高的利润。接下来,我们就对近几年才开始出现并广泛流传的 紫檀瘿子类名词进行详细地解读。
葡萄瘿  葡萄瘿因其纹理状如葡萄而得名,属于树瘤较为严重得位置,料质密度很高,价格较昂贵,是紫檀瘿子的最佳代表。受材质本身所限,这种瘿子一般有很多凹陷的小坑,在加工时为了避免因受力而意外损坏会涂抹胶水,因而残留在小坑处得胶水会令人生撼。
水波纹  水波纹并不是指紫檀瘿子的花纹,而是指因紫檀瘿木密度的不同,导致对光线折射度不同而产生的条形波浪效果,被人们形容为“水波纹”。此特征多在病态紫檀的表层体现,日久更明显,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一些人认为紫檀木不具备长期的观赏价值,原因是紫檀表面经过长期氧化颜色会变深,纹理会变得不清晰。但单就水波纹来讲,由于其真正体现的并不是纹理,而是因为密度差距过大对光线的反射不同而产生的视觉误差,所以如果注意保持表面清洁,长时间的氧化反而可以让它更具有观赏价值。
豆瓣纹  豆瓣纹,因看上去如同豆瓣酱一样儿得名,其木材表面手感细腻,材质密度大,几乎无导管,纹理排列紧密,给人荧光透底的感觉,在紫檀中极为少见,与“金星紫檀”一样,同为紫檀的一种形态,但比金星更稀有。许多水波纹的横切面可呈现出豆瓣纹的特征。
鱼籽纹  “鱼籽纹”是形容像鱼籽一样点状分布或堆积在一起的木材表面的纹理,也有人将“鱼籽纹”形容为“鱼鳞纹”,但不如“鱼籽纹”形象。与“牛毛纹”不同的是,鱼籽纹并不是木材的导管,也不是鉴别紫檀的主要特征之一,而是鉴别犀角料的主要特征之一,也出现在很多关于鉴别汝窑瓷器的资料中。因为通常情况下紫檀并没有这种纹理,只有极少数的野生林中才有体现,且这种纹理特征通常只分布在木材表层,制成家具、工艺品或者手珠后并不明显,通常情况下,在手珠的分布面积不及二分之一,而现在的紫檀家具多采用紫檀速生林为原料,所以在紫檀家具中更是难得一见。  带有这种特征的紫檀若经过长期的氧化与正确保养,光泽与通透度都会高于一般紫檀,甚至可与带有“水波纹”特征的紫檀相媲美,纹理十分美丽。 犀角料、牛角料  不同地区生长的紫檀在料质上会有些许的差别,于是人们就根据不同的质感将其冠以美好的名字,为的是进行更为细化的描述,而商家也一次做宣传来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犀角紫檀”、“牛角紫檀”等就是如此。其实他们并不是紫檀的分类,也不能说明料质稀有、珍贵,而且只要经过打磨的紫檀表面经过长期氧化,通常都能达到牛角、犀角的质感。
 鸡血料  紫檀新切面颜色通常为橘黄色,日久为深紫色,颜色的变化过程通常是:橘黄、红、深红、紫、深紫。这期间从红到紫的过程中会出现类似“鸡血”的颜色,但由于买家对紫檀颜色的变化了解不多,被商家进行心理暗示后就觉得这是好紫檀。其实一旦明白紫檀的颜色变化过程,就知道紫檀基本都会出现这种颜色。近期被商家大量使用的“鸡血红”一词对紫檀来说没有意义,但是由于没有其他优质特征来吸引消费者眼球,就只好用上了这个词,让不懂紫檀的人误以为好。   就像“牛毛纹”本是紫檀的常见特征,并不稀奇,且“牛毛纹”过于明显者则质糙,反而不好。但由于很多人对此特征并不了解,当商家刻意强调它时,便很容易对消费者造成心理暗示,使得消费者误以为由此特征的是好料。新人通常不好意思多问,其实你若问了,多数商家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我经常遇到类似场景,卖家举起一个紫檀物件对买家刻意强调某个特征,然后加重对此特征的描述,例如“鸡血紫檀”或“鸡血红紫檀”,买家听后通常会把眼睛瞪得好大,然后似懂非懂地说声“哦”,其实“哦”什么自己也不清楚,有想问个明白的,卖家就让你看这颜色,一看还像是鸡血的颜色,变深信不疑。那么真正的、与我们通常所见的紫檀有这明显区别、甚至被人们特意命名的“鸡血紫檀”到底有没有呢?有!但却非常稀少。 为避免有人将“鸡血紫檀”误认为是紫檀的一个分类,我在这里把它称为“鸡血料”,所谓鸡血料,是因为黑斑分布很多,犹如鸡血般涂抹在紫檀表面,所以就被形容为“鸡血紫檀”。鸡血料与普通料质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即在没有黑斑分布的部分,鸡血料颜色较通常所见的紫檀更鲜艳,氧化后的颜色变化较为缓慢,较通常所见的紫檀料质更加细密。鸡血料中黑斑分布较多,这些黑斑位置是木材的坏死组织,容易开裂,但避开这些黑斑又很难制作出规整的物件,及时是手珠也很少见。在紫檀中,越是料质细密者,出材率越低。
泥料  受大气和水温环境等变化的影响,不同产地的树木,甚至同一棵树的不同部位,细密度和含油量都会有所不同。密度高的紫檀除了木质纤维排列致密外,棕眼也细小而稀少,当这一特征以及含油量达到极致时,肉眼看上去料质就像“泥巴”一样细腻有油性,以“泥”形容其料质的致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泥料”。 需要注意的是,泥料并没有明确的定义,这就让很多商家有利可图,在加工过程中将表面进行高抛高磨处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木粉填充了棕眼而使紫檀表面显得细密光滑,然后便滥竽充数当作泥料售卖。而真正的泥料并不是没有棕眼,而是一种高油的表现,通常只在局部形成,非常罕见,所以不建议大家可以追求泥料。
拆房料  紫檀老料由于汗水率低而木性相对稳定,经长期擦拭、把玩后光泽更好,所以深受紫檀爱好者的喜爱。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了:多老才算“老”呢?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一种“紫檀拆房料”的说法,据说是印度庙宇或老房子拆下来的,号称“老料”。“紫檀拆房料”表面一般都刷有一层彩色建筑的油漆,带有沧桑感。这种紫檀料不但给大家带来了神秘感和新鲜感,而且几乎都买有牛毛纹、金星等明显的紫檀特征,并且经过打磨后常常会呈现出火焰纹,因此备受玩家追捧。
这种“拆房料”曾风靡一时,但随即很多人发现,这种料也并不是那么好,原因是它们太“老”了——多数木}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