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让被评闭的wwW75rrr自闭症10岁恢复正常常,的办法75rrrcOm是什么

11,506被浏览6,758,312分享邀请回答7.4K47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Ryan Woo:Tesla Model 3 提车首周评测zhuanlan.zhihu.com日更新:更新Tesla Gigafactory 开业庆典:日更新:谢谢大家的支持!文章更新很多细节,润色部分文字,增加OTA升级体验和分析,添加新的内饰照片,轮毂比较以及添加自动辅助驾驶视频,高速电池更换,第三方App,HEPA过滤系统体验——————————————原答案分割线——————————————前面很多朋友都分享了不错的体会,在表示赞同之余,答主发现所有体验都是针对上一代的Model S,基本没涉及到新款Model S更新的设计以及诸如自动辅助驾驶功能,所以在此也附上自己的2016款Tesla Model S 体验答案。因为这次需要回答的东西太过让人震撼,答主不得不写下更多的文字和图片来描述这种心情的转变,所以喜欢看结论的朋友请直接跳过前言往后翻。(由于正文经过多次更新,所以提供一个标题供搜索用)正文标题:前言2016新款与前款对比试车提车外观内饰体验部分:性能外观续航电子系统,人性化设计,OTA系统升级,App(增加OTA升级体验和分析)HEPA 过滤及生化武器防御系统自动辅助驾驶Autopilot充电超级充电站supercharger (增加长途体验)目的地充电站更换电池总结花絮前言答主坐标美国湾区,在加州湾区生活的朋友一定能感受到满街跑着Model S、X的心痒,作为美帝最尖端科技的geek和高管集中地,Model S、X这类代表着最先进技术的汽车一直是最耀眼的明星。答主一样不例外,从Tesla最初Roadster到如今Model S、X一直有在关注,只可惜高高在上的售价一直没能引起答主的欲望。直到2016年3月,Tesla公布了面向大众的Model 3:初看Model 3很多规格都切中痛点,尤其是起始价位$35000非常诱人,所以当时毫不犹豫就下了订单。时间慢慢过渡到6月,正好这时家里需要再添一辆中大型车,两年后的Model 3显然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于是只好继续物色合适的车。在这以前答主一直开得是Toyota 混动凯美瑞XLE(参考:),对其混动引擎印象颇深,尤其满意的是电动引擎那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和安静。于是这第二台车便锁定了插电混动或者纯电动,结果考察了一众在售的车结果非常不满意,其中有车本身的不成熟,例如大部分插电混动设计都非常丑,以Prius和Leaf为代表无不是两厢掀背设计,要么就是BMW i3这种玩具风格,都跟需求相差甚远。另外遇到一个非常恼人的问题是美帝的汽车销售4S店服务态度非常差,绝大部分都使出浑身力气忽悠你购买他们的车,乱添加配置,价格加水... 一番试驾下来,人累心更累。这时突然看到Tesla的广告6月出了新的入门款Model S 60 以60 kWh电池价格做到$66000起。而且最让人吸引的是新款的Model S在设计上添加了不少Model X上面的技术,包括外观都改良了不少,于是预约了第二天在Tesla的试驾。Tesla 的购车体验第二天来到附近的Tesla体验店,服务我们的黑人小哥陪了一个小时,各种技术和细节问题对答如流,不同配置间的区别一一指给我看,试驾Model S时把上面的黑科技全部介绍给我通通体验了一遍,还套了不少Model 3内幕出来(具体参见)。然后就敲定了Model S,价格全部按照统一标准透明,配置好后,全程有专人服务,不仅帮我搞定了朋友介绍优惠 ,合同,还帮我把车插队到7月生产,在此真的要感谢下Tesla体验店的优质服务,与之前逛过的美帝4S店完全是天和地的区别。下面是答主总结的2016款Model S与 Model S区别:新款Model S改进了前脸换了可转向的纯LED大灯尾部diffuser一体化内饰很多细节得到改良变速箱添加了中控储物箱前置HEPA空气过滤器自带免费4G LTE无线网络默认安装了自动辅助驾驶传感器轮毂换用19寸slipstream作为默认配置同时主屏幕内部处理器也升级到Tegra K1状态显示器分辨率升级到,处理器升级到tegra 3入门款的60 kWh其实是75 kWh电池,软件锁了15 kWh容量,可以后期解锁。新的电池管理系统,有更快的supercharger充电速度,以及单交流电充电器电流从40a增加到48a接下来先谈改进部分:首先第一印象2016款Model S前脸的变化是最大的,我试驾时跟小哥吐槽说我一直喜欢新发布的Tesla Model X的前脸,但是Model X的尾部太肥,相对Model X来说更喜欢Model S 的车型和线条,但是旧款Model S脸上那个跟考拉一样的黑鼻子太不协调,而且毫无意义,尾部那个diffuser夹杂个金属装饰也很奇怪,跟htc手机那多层下巴有得一拼。小哥告诉我这些抱怨是很多Model S用户的通识,当初是设计师考虑到设计太过超前会吓跑一些用户而不得已为之,看到Model X发售后大家都对其前脸好评颇多,所以新的Model S他们重用了Model S最初的前脸设计,其实这个设计图早就有了,只是没有量产,尾巴那个diffuser 也改进成一体了,总的来说现在的Model S才是曾经设计的的模样:09年时 Model S外形主设计师Franz von Holzhausen的草图:可以明显看出最初的设计就是目前新款的前脸风格新款去掉了黑鼻子,新的Model S造型更加犀利:尾部更加一体化,不再是多下巴了:旧款diffuser是多层设计,装饰太过多余:另外这是臃肿版的Model S(Model X)尾部然后就是内部也有诸多改良,除了HEPA过滤外,看得出来的细节是变速箱这里的空间终于利用好了,借用了Model X的中控储物柜设计这是新款,那里有两个部分,前部打开可以放杂物,放杯子,后部可以打开放手机,提供了智能手机插座,非常方便:这是旧款,变速箱那里就是一个凹槽,小哥吐槽说很多Tesla用户抱怨这个地方很滑,手机放上面一不小心就不见了...据说当初是Musk要求这样做的,说是为了与普通内燃机汽车区别出来,结果画蛇添足了:新款的大灯是纯LED,转弯时还可以自适应调整方向,以及自动切换远光/近光:旧款还是使用的氙灯,LED部分只是装饰作用:轮毂新款换用19寸slipstream作为默认配置旧款5轴轮毂,由于美观问题,很多用户都加钱选用了下面的cyclone轮毂:旧款曾经加钱可以换用cyclone轮毂:所以新设计的slipstream轮毂基本是基于以往的cyclone设计,追求cyclone外观的,也可以省下一笔升级轮毂的费用。新款Model S 还有号称可以过滤99.97%外部空气浮尘的医用级HEPA过滤器,以及生化武器防御模式:HEPA 空气过滤系统Model S 现已新增医疗级别的 HEPA 空气过滤系统,能够过滤掉 99.97% 以上的尾气污染物微粒,并有效滤除车内空气中的一切过敏原、细菌及其他杂质。状态显示器分辨率升级,从过去的 升级到,因此副处理器也从Tegra 2升级为Tegra 3,主处理器从Tegra 3升级到了Tegra k1 从而更好地支持自动辅助驾驶功能。新:基本就是从非Retina到Retina显示器升级旧:以及革命性的Autopilot辅助驾驶功能:提车经过了3周的等待终于接到客服提车的电话,提车地点就位于Tesla Fremont总工厂,来到时刚好赶上最后一班工厂参观,详细情况也许只能等以后再说了,总之一阵惊喜后终于看到刚刚出炉的Model S,才造出来两天,绝对是新鲜出炉:实拍部分答主自选配置:可能跟很多车贴不同,答主这车买来主要是上下班、买菜、周末中短途、一年几次的长途游,所以需求上面来说,加速性能其实不是很主要的买点。因此在资金一定的情况下更多的要求会集中在驾驶舒适度,内饰,细节和驾驶辅助功能上面。想看Model S 2.8秒 0-60 Mi 狂飙的抱歉了,这只是菜车版Model S 钥匙:第一眼看到Tesla Model S的钥匙就觉得很惊艳,第一次看见这种用车作钥匙的设计。2016款的钥匙外面有一层皮保护,同时提供了钥匙扣环,解决了以往钥匙直接携带容易被挤压误触的问题。钥匙本体,上面有三个按钮,功能还挺多的:双击小车前行李箱就是开前盖,双击小车后行李箱就是开后盖,单击小车顶篷关门,双击小车顶篷开车门。长按顶盖5秒启动“召唤”,点前盖车往前动,点后盖车往后动。没有比这更直观简单的学习成本了吧。如果不用钥匙本身,完全可以用手机App做完上面所有事情其实大部分时间都不用拿出钥匙——车门会自动感应你的靠近而打开,同样会感应你的离开而自动上锁,整个过程钥匙都不用掏出来。外观:答主选择了骚红版,搭配黑色的天窗:LED主灯,以及下面的雾灯:新款犀利的前脸:新款的slipstream轮毂提供了过去cyclone相似的多轴设计,与Model S的流线型线条相呼应,一气呵成:一体化的电动后备箱门,巨大的存储空间,作为买菜车来说,大大的备箱空间是必须的:尾部,去掉了多下巴后,一体式的设计更加协调一致,电动车当然是不会有尾气管的:前部行李箱:可以放下答主的相机和Phantom 4注意Tesla Logo下面是HEPA过滤器,号称可以过滤99.97%的浮尘,也由此占用了过去本来比较大的前置行李箱空间大灯,新款的可转向LED灯暂时没有太多体会,不过外形更锐利:新的前脸特写:Tesla 标志性的“T“,新款的标志设计有种浮空的感觉:对比下旧款:前置摄像头,用于自动辅助驾驶:自动感应式伸缩门把手:停靠和行驶时会自动回收,减少阻力和横截面携带钥匙靠近会自动伸出,内有Led灯方便在夜晚也能找到位置内部照片:首先吸引眼球的不得不提那个17寸的巨型显示器,分辨率,目前由Tegra K1驱动,比早起Tegra 3触屏使用更加流畅,延迟更低:状态显示器,该显示器由tegra 3驱动,可以显示非常多的辅助信息:车辆状态,传感器,自动驾驶信息,导航,电池信息,音乐等方向盘,左边是媒体控制键:音量,前后切换歌曲,暂停恢复等仪表盘左右分别是两个App 窗口,通过方向盘两边的滚轮和按钮就能选择快捷功能调整,例如空调风扇速度,温度,顶篷开启度;或者也可以开启不同App,显示驾驶状况,车辆状况,音乐信息,导航等:后置720p倒车摄像头可以随时开启:驾驶员位置,Tesla整体设计是非常直线条和简洁,没有德系车的奢华和日系车的考究,反而多一种美式车特有的粗犷窗门控制以及后视镜调整和回收控制个人觉得Model S的车门设计大于实用:储物空间太小,仅能放下一个手机,太多空间没有利用好空调出口,同样简单的设计,并不是特别人性化:后部空调,这里有个值得注意一个细节:不同于常见的四驱和后驱车,Tesla的马达在轮胎附近,所以这里不需要像内燃机车一样的传动杆实现后驱或者四驱座椅背部塑料装饰很有跑车的风范,但是个人觉得这个设计实用性并不如家庭车的椅背包:全景天窗是Model S一大卖点,在一些SUV上面有配置,答主非常喜欢这样的设计:前窗视角:后窗视角:电动车没有了变速箱,变速箱的位置便做成了储物柜,默认关闭状态:前部打开是杯架,可以自行取放隔板搭配:可以自行搭配杯架位置:底部的手机Dock,答主安装的是Apple的Lightning,旁边的护翼可以调节,盲擦是可以的:插入手机的样子:12v电源,两个USB口,答主已经安装了双2.4a输出+双后置USB默认的两个USB功率仅有5w,对如今智能机支持实在是太差,同时停车后不断电的设计也没法用在行车记录仪上面:护手处的杯架:感觉是个过分设计的东西,实际能用的部分只有前面的杯架而已,可惜没利用好这个空间:顶部的辅助顶灯,按压下去可以开启:后视镜夜晚时可以自动渐变色,过滤掉后车的强光:体验部分性能:起步0-100km加速度 5.8秒是非常快的速度,作为对比,答主之前的丰田凯美瑞混动 ,0-100km是9秒。而且不同于普通汽车加速时需要时间切换齿轮,内燃机会有一个先慢,逐渐加快的过程。而电动机则可以在踩下“油门”的瞬间获得最大扭矩,从而提速非常明显,推背感很重。加之Model S默认是后轮驱动,所以火箭发射是个很好形容。此外Model S维持速度非常容易,因为电动机可以非常轻松控制动能,因此没有内燃机那种最优效率,电动机随时都可以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体验上更加平稳和顺滑。第一次驾驶Model S感受除了推背感就是整个加速过程几乎是无声的!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体验——你只能听到逐渐加大的风声,但是没有了过去猛踩油门时,马达巨大的轰鸣。综上,静若处子,动如脱兔是对Model S性能的最佳诠释在此引用一个有代表性的Tesla Model S/X例子:Motor trend最近发布的最快SUV评测: 其中最让答主印象深刻的倒还不是跑赢宾利Bantayga,而是Model X 跟 阿尔法罗密欧 4c 赛跑,非黑4c,只是视频中刚好用到了,喜欢4c的同学请脑补成Enzo,DiabloTesla Model X "Ludicrous Mode" 0-60 MPH
in 3.3 SecondsAlfa romeo 4c 是个真正意义上的超跑0-60 MPH 4.1 Sec with 237-HP 1750 Turbo Aluminum Engine. Learn More!237-hp 1750 Turbo Engine · Carbon Fiber Monocoque · Rear-Wheel DriveModels: 4C Spider, 4C Coupe, 4C Launch Edition虽然结果我们早就能猜到,但是被量产型suv跑赢4c还不算最丢脸的,接下来看到最羞辱4c的镜头竟然是Model X 拖着一辆alfa remeo 4c 还把它给跑赢了:居然被拖车里面的压舱4c 超过,求4c心里的阴影面积:所以别说SUV,Tesla就是做个卡车出来也是碾压内燃机的事。电动机的发展潜力远无可估量,而内燃机早就被研究透了。至于马达声不就是个喇叭的问题吗? (参考bmw i8)外观:在Model S之前,人们对电动车的观念是这样的:为什么电动车要设计得如此丑呢?所以Elon Musk对Model S设计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扭转人们对传统电动车丑陋外形的鄙视,所以聘请了专业的汽车设计师先设计Model s外形,再去细化功能,拒绝让工程师兼职设计师搞出一堆肥皂盒子一样的电动车。2016款的Model S外观设计在我一个外行人士看起来几乎完美:绝对的流线型造型,去掉无意义的装饰性鼻罩,不再牺牲前脸换取人们对汽油车的认可,LED转向大灯也是与时俱进,更别提骚红的颜色,搭配黑色的全景天窗。航拍的视频:内饰:可能这是减分比较多的地方,前面内饰描述部分多有涉及,主要问题是美式车过于粗矿的风格:门缺乏储物格,仅有一个很小的空间,不能放置手套或者饮料内部门把的设计也颇为奇特,好看但是并不实用空调出口也是非常简陋,控制范围很小,并不符合这样价位的风格新的中控置物柜有加分,但是这个设计也不算是答主用过最优的设计新的皮椅还是很舒适,第一体验包裹感很好,可控关节很烦多,答主会观察下长期使用是否耐用和舒适椅背是整块塑料,空间应该可以利用更好,例如背袋头顶没有扶手,会影响部分人的习惯后部座椅没有杯架,这个真的是难以理解的忽视,哪怕是coupe类跑车后座也能塞下两个杯架的总之Model S主要设计重心都围绕着驾驶员和副驾驶了,后座除了空间大并没有太多值得一提的地方。科技:Model S一个主要卖点就是科技感:中间一个巨大的17寸触摸屏,驾驶员位置一个巨大的12寸显示屏就足以震撼和影响汽车界十年。刚开始答主会有点担心触摸屏的响应速度以及必要性,但是使用一段时间后真的就离不开,实在是太方便,太易用:单点,多点,拖拉,双指缩放这些常见的触摸屏使用规则上面统统可以找到,作为习惯了智能手机的答主,很快就适应了这个巨型iPad,超大的触摸屏可以非常方便的搜索Google地图,可以设置驾驶员个人页面,切换驾驶员就能自动调节座椅,后视镜,方向盘位置,以及诸多个性化设置,这对于一车多用真是太方便了。此外我可以说内置播放器能支持FLAC也是个好功能吗?Model S还有个巨大的优势是具备诸多传感器:道路跟随,没问题!自适应巡航,简单!盲点提示,再简单不过!自动一字、十字停车,没问题!自动通过GPS和Homelink开车库门,自动入库,出库!车的各种控制和状态可以用很充裕的图像表示,例如下图车上的灯,不同状态都会通过图片效果显示出来:720p 倒车摄像头,该摄像头任何时候都能开启使用:Model S 自带免费的4G LTE,在美国用的ATT信号,下载速度大约是20Mbps,算是够用。这个流量除了上网和听网络串流音乐外,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OTA系统更新,通常在睡觉的时间,车就自动下载新的操作系统,第二天启动时就能用新功能了~通过自动系统更新,Model S已经走过了7个系统大版本,而且Tesla还保证Model S会一直收到新的功能。这比传统车商卖了车就不管软件维护,或者收一大笔钱更新下地图的做法好太多了。话说今天答主刚刚停好车,就被提示有新的系统更新可以升级了:汽车会自动下载新的操作系统并且更新:关于Model S的OTA 系统更新,作为一个软件工程师,想借这个例子说说Tesla的软件工程师团队有多厉害:这是一个Tesla爱好者建立的追踪Tesla 软件更新的网站 这个截图只是展示了一部分目前已经发布的Tesla Model S/X 7.1版本的软件更新版本号,详细的列表请参考上面网站:我数了一下,从1月放出第一个7.1版本更新到现在差不多半年,Tesla一共官方发布了58个更新,算起来就是一个月8个更新,也就是说平均一周就有两个更新!我想读者朋友一起来细细想一下Tesla的OTA更新所要面临的挑战:安全——这是汽车的操作系统,必须首先保障安全,如果有安全问题,那么在汽车上可能会出人命稳定——刷手机可以允许黑屏,变砖,但是汽车对这种故障的容忍度是0,必须保证每次更新平稳,如何处理好各种可能发生的意外或者中断后继续?用户可不想半夜升级后第二天一早汽车没法用这种情况发生兼容——Tesla目前Model S,X的保有量是13万-15万左右,4年时间不同型号和不同时期的配置大约有50-60种。新功能——平均每个版本Tesla都会升级和提供新的功能,尤其是大版本更新,如5.0,6.0,7.0等速度——快速解决bug,优化系统OTA分发——从服务器推送更新至每一辆不同配置,不同年代硬件的汽车各位做软件的朋友可以对照这六个点问自己:要满足上面所有挑战的同时还要做到平均一周更新两次的频率,多少公司可以做到?这就是Tesla的软件实力然后我有说这车支持第三方App和开放API吗?通过手机App,可以远程控制充电,查看充电时间,控制空调,车门、行李箱、车窗以及GPS,乃至召唤车前进后退。此外还有不少第三方App可以提供更佳丰富的自动化功能。例如 S Remote App这样的第三方App可以提供比原厂App更多的功能:比如用Apple Watch操控Model S:以及更为详细的车辆信息和路程消耗记录等:还有如Energi 这样的App 可以根据你的上下班时间自动设置空调制冷、制热:楼主最近在玩的TeslaFi网站,可以归纳很多你的车辆行驶信息:去了哪里,能源消耗如何,充电效率如何等:HEPA 空气过滤系统:Model S 从Model X上面继承的医疗级别的 HEPA 空气过滤系统,能够过滤掉 99.97% 以上的尾气污染物微粒,并有效滤除车内空气中的一切过敏原、细菌及其他杂质。Elon Musk 演示 HEPA过滤网:HEPA 过滤系统+生化武器防御模式下除尘效果演示:答主体验:很多时候驾驶时会遇到车外异味,车内食物的残留气味以及堵车时周围漂浮的尾气尘埃,打开生化武器防御模式,1分钟异味便彻底消失。此外还有无数的体现细节关怀的人性化技术,恕精力有限,没有系数列举,例如:人带着钥匙靠近车自动弹出门把入座时自动启动车,离开时自动关闭系统开门时自动降低音乐音量根据Gps坐标和速度自动调整悬挂高度离开20米自动锁车自动雨感雨刷自动远光灯偏离车道会震动方向盘提示续航:答主之前纠结了很久关于电池容量的选择,最终决定新款的60 kWh 而不是顶配的90 kWh有五个主要原因:1. 60 kWh续航是350 km,答主每天上下班行程是20 km,那么一次充电可以用一周,足以应付上下班和买菜,90 kWh在这部分价值很小。2.Tesla 建议平时电池充电不要超过80%,如果每次充电到100%,会对电池长期寿命有一定影响,所以其实 90 kWh的电池,你平时只敢维持到72 kWh而已,而 60 kWh 实际电池是 75 kWh,软件锁定了15 kWh容量,所以你完全可以每次充电到100%,因为实际上电池冲到总容量的80%就自动停止了呢。所以这样看来60 kWh 之余90 kWh实际平时使用差别就更小了,换算过来只相当于5次电池循环里面比60 kWh少冲一次电而已。3. 目前新款的60 kWh电池在Tesla 超级充电站并不受限制,可以享受完整的充电速度,过去旧款的 60 kWh由于设计问题,仅有90 kWh的70%充电速度。4. 60 kWh和90 kWh差价近$30000 足以当半个车的售价了,但是实际容量区别其实不到50%。5. 60 kWh 通过给钱($9000) 可以解锁完整的75 kWh ,因此如果有必要也能再度增加电池容量。综上,答主这种以菜车为主的目的,最后选择了更为廉价的60 kWh,当然即便是60 kWh, Model S 就已经能提供350km的续航能力,远超绝大部分城市电动车如leaf,i3等。这是答主最近一次充电的数据,可以看出一次充电跑了183mi,当时还剩下27mi的电池,刚好达到默认官方宣传的60 kwh电池续航:210mi (mi:km 大约 1:1.61)辅助自动驾驶Autopilot:这是Tesla 最大的黑科技之一,最近刚好遇到辅助自动驾驶没能避免的第一次人员伤亡的车祸,在此对逝者表示默哀的同时,不得不说这里面有很多关于其使用的误会。这功能只是辅助驾驶,驾驶员同样需要关注周边情况,并不是把一切交给车,自己就可以看DVD了。正常使用时对驾驶员的帮助只有用过才能体会到什么叫做“改变人生”的(Life Changing)技术。答主在湾区逛了一个大圈,不夸张的说,除了进出匝道以及部分市内变道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动辅助驾驶在控制:她可以跟随前方车流,如果你设置速度120km,前车速度要是100km,她会控制到100km跟随,前方车变道,你的车会加速到120km行驶,而如果突然有车进入你的车道,她会自动减速到相同车速跟随。她会自动跟随道路转弯,你完全可以不用管方向盘,遇到旁边车辆靠太近会警告,严重靠近时甚至会反向躲避。当堵车时,她会自动停车,自动再启动,而且跟随距离会缩小。当你打变道灯时,她居然还能自动变道!总之作为一个驾龄7年的司机,我深深被这套辅助自动驾驶系统所折服了,她控制车速的完美程度简直惊为天人,举几个例子:中途有个车突然进入我的车道,她会在1/5s时间内小心减速,然后马上就会联动对方车速,我作为人,同样情况下只能先刹车,然后看情况慢慢加速追上去。有时候前方的车会突然急刹车,她会非常精准的控制刹车力度和时间,让你刚刚感觉到舒适的同时把车速控制在距离合适的范围。在行驶途中,如果我想变道,只需要打转弯灯,她会略微加速变更到另一根车道,如果中间传感器探测到阻挡,会自动回到原道。如果旁边的车并行时处于盲区没有看见你,突然变道,她会侦测反方向的空间进行紧急躲避。如果前方突然有障碍物,行人出现,她会紧急刹车制动此外,由于这种精准的操控,还带来一个好处是非常省电!因为没有多余的动作,加速,减速都控制得极为合适和经济。这种感觉我真的很难去描述,我只能总结为——辅助自动驾驶Autopilot让我感觉车里坐着一个驾龄丰富的老司机。高速行驶中的自动驾驶,转弯,变道,车速控制:自动驾驶开启的驾驶面板:中间是当前速度,左边是设定最高速度,右边那个方向盘代表自动跟随车道,下面车图附近的半圆弧线是传感器状态,通过不同颜色和大小显示附近车与你的距离和位置这是窗外的风景,可以看到右边有水泥栅栏,所以前图有警告:这是过旧金山金门大桥,堵车时的行车记录,通过自动辅助驾驶完成:可以看见Model S自动跟随车辆和车速,平稳调节距离:在这种堵车的场合,尤其能发挥自动辅助驾驶的能力,减轻右脚负担:可以看见前车被Model S设定为跟随对象,它可以识别多种类型的车,实时显示不同状态,例如卡车,小汽车,摩托车等这是进入过海大桥前的自动驾驶视频:可以看见Model S自动调整车速,适应道路变化这是自动驾驶的平均能耗,可以看出非常完美的控制在中线的预定设计能耗上面:当然自动辅助驾驶并非完美,目前的版本依然需要人为控制变道信号以及进出匝道等,对道路的需求也限制在高速和城市,而且一旦遇到稀有的特殊情况,加上人的疏忽大意,可能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 所以作为驾驶者,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性的同时一定要负责的合理使用,而不是滥用。答主以为无论什么技术,安全是首要目的,但是无论技术本身如何安全,用户都需要:1. 相信这个技术2. 懂得怎么去使用这个技术3. 想要使用这个技术而Tesla的自动辅助驾驶Autopilot 成功的在这三点上面说服了答主,据Tesla官方的数据,开启了自动辅助驾驶的Tesla每天积累的里程是500万公里(),所以显然答主的选择并不孤单,因为有千万的用户跟答主一样天天在使用自动辅助驾驶。同时启动辅助驾驶就跟开启自动巡航一样简单:只需要向驾驶员方向快速拨动拨杆就能启用,往前拨动拨杆,转动方向盘或者刹车都会自动取消自动辅助驾驶。在使用之前,答主详细的阅读了使用教程非常明确该系统的能力以及局限性,所以按照Tesla的要求,规范的去使用。最开始的几分钟是最惊恐的:看着车的方向盘自己转动,反射性的想去控制;看着前车减速,不自觉的把脚伸向刹车;看着车自己变道,超车,心里无不捏着一把汗...但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答主慢慢的放松了紧张,更多的时候是在享受。随着车自己一次又一次在不同环境下证明自己,答主越来越离不开自动辅助驾驶了,有时候哪怕是很短一段路,我都想依靠自动辅助驾驶。这种感觉就像是第一次使用iPhone的指纹识别touch ID,在其以前我用过很多带指纹识别的设备,最后无比因为粗劣的用户体验而放弃。突然在iPhone上面手指往home键一放,直接进入桌面,那种识别率和识别方式的质变直接把用户体验上升到新的高度:聊天软件不再纪录冗长的密码,银行app不再需要短信验证码,ApplePay轻触一下扫描指纹就能完成支付... 而Tesla的自动辅助驾驶的体验就是这样:上手简单,功能易用,效果出色。而频繁的正向反馈又促使楼主进一步去探索和挖掘他的潜力,直到再也离不开自动辅助驾驶。对很多公司来说,自动驾驶是个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没有足够的数据,无法做到完美的自动驾驶”,但是,光靠实验室和研究人员有限的室外测试,数据来得又太慢,技术又无法进步。这个问题上,Elon带领下的Tesla选择了先向公众开放,再逐步完善的办法。所以答主反对那些在自动辅助驾驶评测和体验中不负责任和不顾安全的行为。应该在充分知晓自动辅助驾驶性能和限制的前提下,合理使用自动辅助驾驶,同时希望Tesla继续改良自动辅助驾驶,使其更加完善,直到真正的自动驾驶实现。Elon说道在2018年我们就能期待完整的自主驾驶功能,根据目前的Model S体验,我真不怀疑他的计划。另,评论有朋友问到了自动辅助驾驶是否依靠Tegra K1实现。个人目前收集的信息 Tegra K1 只是主系统芯片,实际的自动辅助驾驶系统是基于以色列Mobileye公司的芯片在做,k1 作辅助,例如提供DNN深度神经网络学习,提供道路GPS坐标,以及搜集道路数据等,参考:答主非做IC出生,也没有内部人员核实,所以理解仅限于上述引用来源超级充电站 Supercharger:在选购Model S时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电动车续航真的就如汽油车那么重要吗?其实这也许是我们的观念问题。拿常见的手机来说,最初的手机都是可以换电池的,但是如果你有观察会发现:如今的手机内置电池的越来越多,能换电池的越来越少。对内置电池人们越来越能接受了,可换电池反而成了非主流。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内置电池可以让手机设计更紧凑,美观,同时密封性更好。是什么时候人们观念改变了?为什么现在人们不追求一颗电池用几周的手机了呢?一个解释是:受限于电池技术的发展,我们做不到小而高容量的电池,但是现在琳琅满目的移动电池加上各种高速充电技术(QuickCharge,Vooc等)缓解了这种忧虑,人们可以在需要的时候立即得到补充。反之,如果让我们为了换块电池而放弃主流智能手机?那怎么可能!所以这里面存在一个认知妥协:对大部分人来说,对手机功能的需求其实是大于手机使用时间的。但是这有个限度:至少要保证一天一冲。你问为什么一天一冲是底线:因为我们人类要睡觉啊~ 睡觉时不正好就充电么。在Tesla Model S之前,电动车都是类似于智能手机一样在家里睡觉时充电,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Leaf,i3这类电池太小,仅有200km左右的续航,所以很多时候不得不一天一冲,但是Tesla除了可以同样在家充电外,他还有自己的“秘密”:如果现在有一种充电设备能让你在连续驾驶3-4小时停下来休息吃饭的时间帮你把电池充满,而且这个设备无人值守,24小时x7天工作,不需要复杂的支付系统,甚至完全免费,又会怎样?我们回过头来继续说Model S,Tesla 不仅仅是做了一个新款电动车Model S出来,当年第一作Tesla Roadster就已经是纯电动跑车了,所以推出Model S不单单是是为了证明电动车好看的同时还具有优越的性能和速度—Model S的充电设计上Tesla在下一盘很大的棋,那就是超级充电站 Supercharger。首先我们看看Tesla官网对超级充电站的解释:所以,这才是Tesla的第二个黑科技:遍布全球的超级充电站,让你没电时,用吃个饭的时间就能充满下一段行程。超级充电器由多个充电器并联组成,可通过高达 120 kW的功率直接将电能输入电池。当电池接近充满状态时,车辆内置的计算机系统会在充电过程中逐步减小充电电流至最佳水平,直到每个电芯都达到饱和。为每个电芯充电就像是往杯子里倒水要避免溢出一样。杯子即将加满水时,必须减小水流才能避免溢出。对于电池而言,电池接近充满电时要逐步减小电流以平衡电压,最终在电芯即将饱和时电流将十分微弱。由此得出的充电速率曲线也是我们建议车主只充80%电量的原因,这些电量通常足够支持车辆行驶至下一座超级充电站。Tesla 是目前唯一能够以 120 kW为车辆充电的电动车制造商,相当于充电 30 分钟即可行驶约 270 公里。实际情况中,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充电速率,如环境温度、公用电网限制和充电流量等。Tesla有多重视超级充电站?我们用数据说话:这是2012年10月 Tesla公布第一批超级充电站的位置,你没看错,只有区区8个,而且全部在美国:下面是2015年的地图,短短3年多时间,Tesla的超级充电站就修满了几乎整个美国主要干线!这是2016年底预期完工的地图:“横贯东西,纵横南北”然后我们看中国,这是亚洲2016年的超级充电站:中国充电站的数目仅次于北美市场,虽然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可以看见中国市场多Tesla是多么重要现在回到我们的愿景,如果说BMW i3,Nissan Leaf这些续航不到200km只能算是城市电动车,无法撼动汽油车的长途旅行地位的话,那么Tesla以及旗下的超级充电站就是一排排移动电池,而续航400km的入门款Model S让你不再为长途感到担忧——你可以安心从一个超级充电站驾驶到下一个充电池,休息40分钟,吃个饭然后继续开。或者你拜访一个朋友,你可以在归来的途中去喝个咖啡充个电休息20分钟,继续开回家。这和i3,Leaf这类城市电动车只能依靠孱弱的充电设备大不一样!综上,其实我们不一定真的需要续航1000km的电动车,至少目前的技术做到这样的电动车,成本和体积也是天价。所以我们不妨退一步:既然容量短时间提升不易,我们就加快充电时间吧! 而超级充电站Supercharger正是弥补了目前电动车续航短板的重要一步。而最最关键的是:超级充电站永久免费,并且只对Tesla开放!超级充电站亲历超级充电站外观:插头:插上超级充电线:安静的充电中的Tesla:还剩下16mi的时候插上电源:答主走到附近的咖啡馆,刷刷知乎,抓下Pokemon。。。答主在等待的时候,Tesla有App提示充电状态:刚刚开始时:244a ,308v电流:冲到一半了,花了24分钟:冲到84%,开始减速了,电流是175a,电压348v,刚好44分钟80%以后,充电明显变慢,最后20%花了20分钟才冲完:完全充好了!感谢超级快充!6点半开始,7点半结束,1小时从0到充满!如果只是冲80%,甚至可以保证在40分钟以内谢谢你的电力,下次再会~据说Tesla 未来还会升级更快的 145 kW Supercharger,让我们拭目以待由于超级充电站的存在,现在有很多应用可以帮你计划旅程:例如ev trip planer,可以输入你的车型,计划去的地点,就会自动计算出中途要去充电的超级充电站位置,以及需要充电的时间:答主参加Gigafactory 1开幕式的长途公路旅行纪录:详情参考:这次开着基础版60 kWh的Model S从湾区到Reno 来回全程650 mi,也就是1050 km,整个旅途基本如预想差不多,驾驶两个半小时中途吃个午饭一边充电,然后继续开,几乎没有特别感觉到跟开汽油车在时间上区别,这也印证了我之前对于里程和超级充电站的决断,话说自动辅助驾驶在公路旅行时极大的解放了驾驶员是我最大的体会,绝大部分路段都可以放心交给汽车自动辅助驾驶去完成,甚至包括这种弯道的时候:这是整个旅程的路线图:上面的线是去程,下面的线是回程,中间的点便是加电的超级充电站。下面照片中的旅程A便是这次长途旅行的里程记录:可以看见这次旅程Model S的电池消耗甚至低于EPA官方宣称的平均能耗(1Mi 消耗 300Wh),个人614.6 Mi的平均能耗只是278 Wh,比官方标称还少8%。所以官方宣称的210 Mi的续航不虚,至少在夏天这种对电池温控比较理想的情况下。除了超级充电站外,Tesla还有个解决续航问题的办法:目的地充电站超级充电站速度快,但是成本高,比较Tesla不是地产商不可能每个地方像711一样修满,那么万一你赶不到超级充电站怎么办?别怕,还有目的地充电站。修建在宾馆、写字楼和购物中心的便利充电站特斯拉同诸多城市及热门出行目的地的酒店、餐厅、商场和度假村等合作建立充电站,使特斯拉车主在外充电亦如在家里般方便。连接好充电器后,您即可在"目的地"尽情购物、享受美食,而不必在充电站旁等候。目的地充电站一般是跟当地酒店,餐厅,公共设施合作,安装了Tesla快速充电器,最快可以3-4小时充满,最慢也能5-6小时充满,就相当于车库里面的Tesla充电器这是目前目的地充电站北美分布图:这是亚洲分布图,可以看见国内非常多的新增充电站,发展速度丝毫不亚于美国本土:答主在目的地充电站的经历这是目的地充电站的充电桩,充电最大电流是80a,电压240v在充电的Tesla:这是答主的充电状态,虽然充电桩可以提供80a最高电流,但是答主并没有搭配选配的双充电转换器,所以追高电流限制在48a:所以这些广泛分布在市内,酒店,商场的充电桩可以是超级充电站的补充,让你一觉醒来可以继续安稳出行。更换电池:评论有朋友指出电动车需要通过换电池来解决续航问题,在此答主并不支持,因为下面的例子中Tesla亲身实践了换电池技术可能导致的问题远多于带来的便利。2013年的时候Tesla展示了在Model S设计时便考虑到快速更换电池的需要,参考下面的视频:作为对比旁边的汽油车需要花3分钟加满油,Tesla Model S 90秒就能更换完整的电池但是更换电池设计和初衷是很好,实际到真实应用却面临很多问题:对Tesla来说需要修建专用的更换电池设施,电池存储设施,占地,成本都非常大,以及需要专职工人维护等。对车主来说,更换电池是个花钱买便利的过程,需要按次付费$80,同时电池更换后,原车必须再次返回换回原始电池才能避免被加收换新费用,否则还会加收一笔不菲的电池快递上门费用,使其应用范围更窄。所以目前Tesla只在加州有试点,但是经过一年实际试点下来结果并不满意,消费者也不买账——既然有免费的的超级充电站可以冲,绝大部分人认为并不值得为了40分钟等待时间多掏$80换电池费用。所以Tesla 基本放弃了换电池商用化的构想,转而大力推广超级充电桩。而且Tesla的超级充电桩从最初90 kW到如今更新到120 kW输出,Tesla 未来还会升级更快的 145 kW Supercharger,充电速度会越来越快,总有一天可以快到接近汽油车加油体验。所以技术和商用有个成本在那里制衡,有些很好的想法和技术还得经过时间和市场的检验才能普及。Tesla更换电池的计划夭折更进一步坚定了他们全力修建充电桩的计划。所以除非有更好的商业理由,否则更换电池的设计理想很丰满,现实骨感。总结来说:普通城市电动车,例如Leaf,i3只有两种充电办法:1. 家里安装充电桩,每天自己充电 (很慢,一小时10-20km的速度)2. 去城市公共充电桩充电(慢,一小时30-40km的速度)而作为Tesla Model S,你有5种充电办法:1. 家里安装充电桩,每天自己充电 (比较慢,一小时40-70km的速度)2. 去城市公共充电桩充电(慢,一小时30-40km的速度)3. 去酒店,公共场所时在目的地充电站充电 (比较慢,一小时40-70km的速度)4. 去超级充电站充电(超快,一小时400km的速度)5. 更换电池 (90秒完成,完整续航)除去最后一种更换电池因为缺乏很好的商业应用前景并没有大规模推广外,其余4种极大的扩充了Model S应用环境国内已经运营的超级充电站+目的地充电站(参考Tesla官网)有朋友会问:如果跑长途600km,电动车要下来充电两次,而加油不过5分钟,电动车充电要花一小时怎么权衡?个人的理解是:除了货车和出租车司机,应该不会有多少人需要天天开600km长途。我们不妨假设一个普通人,一个月21天开车上下班,双休,一年15天假期。那么他75%时间是在上下班开车度过的,20%时间是周末可能会中短途旅游,5%的时间是放假,也许就是长途公路旅游。那么一辆400km行程的车是足以解决上述95%的使用问题,剩下那5%的长途,不过就是在每天的行程上面加上一小时的充电时间,不是那么特别难接受吧?换个角度想:有必要为了5% 的情况下多节约1小时的需求,而放弃一整片“森林”?电动车高性能,安静,无噪音,低运行和维护成本的优势你可是100%的时间都在享受。而且作为长途旅行,想必大部分人都需要2-3小时下车活动一下筋骨,喝口水,上个厕所,吃个午饭,这时候拿来充电一点都不浪费时间,何乐不为。总结:Model S自身是一个几乎完美的科技和设计综合典范:她有着内燃机车无法比拟的速度,完全安静的引擎,以及犀利的外形设计,无限升级潜力,集万千技术于一身,大跨步的带着你向未来狂奔。自动驾驶 + 超级充电站 +电动车 = 未来她极简设计的内饰不能打动所有的人,但是足以让你沉浸在愉悦的驾驶体验之中。让你惊叹技术进步之余还能为减轻二氧化碳的排放做出自己的贡献,无噪音,无污染,动静适宜,大容量电池,智能辅助驾驶,免费的高速充电网络连接起一个惊人的电动王国,这一切就像100年前的那个伟人尼古拉·特斯拉对电力的未来所预见的一样:Our duty is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ose that are to come, and to point the wayYes, humanity will advance with giant stridesWe are whirling through endless space at an inconceivable speedAll around ev Everywhere, there is energy!我们的使命是为将来的人建筑基石,为他们指路总有一天,人类会大踏步的前进我们如旋风一样摧枯拉巧所有身边的一切都在这漩涡中旋转,移动;所到之处,均是能量!我想从内燃机车过渡到电动车就像我们从键盘手机过渡到触屏手机一样,刚开始也是阵痛:从最初电阻触屏不灵敏,需要专门的笔辅助,直到iPhone,Android完善了电容触屏的精准度和刷新率,带着三星,Moto,htc碾压了竞争对手,直接导致了黑莓和Nokia黯然离场。消费者度过触屏初期的不适应后,触屏带给我们更大的交互可能性和更广阔的app应用空间,留下的只是对过去全键盘的怀念而已。如今,经过三百年的发展内燃机车已经发展到技术极限,而电动车的时代才刚刚开始。在石油企业不惜一切力量阻止电动车普及的时候,在汽车公司无力改变内燃机效率的极限时只能通过优化内饰的方式来转移公众对汽车行业疲软的注意力,年复一年修修补补刷汽车年度版本当刷存在感的时候,答主在Model S上面窥见了代表未来清洁高效电能驱动的汽车,遍及全球的快速充电网络,以及自动驾驶的雏形。Elon Musk从一个汽车外行起家,十年时间竟然把一家汽车企业经营成无需广告,全靠口碑销售的奇迹,还推动着全球能源更新,让汽车行业重新充满活力。而最让人感到震惊的是:他当初不仅一眼就看出了前面提到的早期电动车设计丑,电池续航小,充电慢的三大弱点,还带领Tesla一一进行突破。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是Tesla作为一个年轻的硅谷创业公司,把移动设备高速发展的成功经验应用要电动汽车上:开放专利和API、软件系统OTA更新,追求客户体验,善待老客户而不是一昧推销产品、持续的后续服务支持来提升用户黏着度。即便是最基本的Model S配置,你一样拥有自动驾驶,全尺寸触屏显示器,永久免费升级以及终身免费使用超级充电站。而未来的Model 3同样会具备这些“Tesla元素”,对比竞争对手无不是把这些最先进最好的技术仔细包装加价卖给最有钱的人,而最讽刺的是这些人很少会去使用这些前沿技术,最后都成为花瓶,导致技术发展极其缓慢。因此答主不得不对Tesla推广电能的理念以及其背后的Elon Musk充满崇敬。该来的终究会来,电动车的时代巨轮已经开始滚动,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了。谢谢阅读~如果有朋友在北美需要referral优惠的,可以使用答主链接拿到$1000 优惠: ,感谢~最后花絮:答主刚刚收到Tesla Gigafactory 开张庆典的邀请函,7月29日会参庆典并且与Elon Musk近距离接触,以及Model 3等,有新的内容会相应更新到Gigafactory和Model 3的回答里面日更新:更新Tesla Gigafactory 开业庆典:版权所有,转载请获取答主同意3.7K41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倒闭工厂加工中心转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