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不能友次3344GR咏久久的小说的啊,并没有想向的wwW3344GRCom那么轻松

咏酒诗词十三首
岳明阔咏酒诗词十三首
续写诗作六首
(网上诗友续写诗作热火,本人也续写几首)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系之提剑去,行走五湖深。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天涯路望尽,老友几登临?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醉时几看剑,何日扫妖氛。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一干南海去,共舞浪高深。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金瓯尽补日,高举谢诸君。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愿和春雨里,浇热地球春。
&&&&&&&&&&&&&&&&&&&&&&&&&&&&&&&&&&&&&&&&&&&&&&&&&
日晨作于枕上
赠友人故乡酒
城固生醇酒,长居巷子深。
愿托君子口,语与世间人。
&&&&&&&&&&&&&&&&&&&&&&&&&&&&&&&&&&&&&&&&&&&&&&&&&&&&&&&&&&&&&&&&&&&&&&&&&&&&&&&&&&&&&&&&&
雨淋日晒雪纷纷,正是朱门饮宴频。
把盏每夸真老酒,可思四海种田人?
&&&&&&&&&&&&&&&&&&&&&&&&&&&&&&&&&&&&&&&&&&&&&&&&&&&&&&&&&&&&&&&&&&&&&&&&&&&&&&&&&&&&&&&&&&&
2013年中秋节正午作
一饮齐干开酒眼,
二擎互问各家安?
三杯急劝先餐膳,
四举还嗟晤面难。
五举休言华发半,
六酌骥老尚能骖。
七杯临醉惜单数,
八盏干完是酒仙。
&&&&&&&&&&&&&&&&&&&&&&&&&&&&&&&&&&&&&&&&&&&&&&&&&&&&&&&&&&&&&&&&&&&&&&&&&&&&&&&&&&&&
春来坐草堂,欲饮且停觞。
内盛何方水?中含哪氏粮?
我曹有玉液,哪氏可康庄?
独自对壶久,长思忘酒香。
&&&&&&&&&&&&&&&&&&&&&&&&&&&&&&&&&&&&&&&&&&&&&&&&&&&&&&&&&&&&&&&&&&&&&&&&&&&&&&&&&&&&
2014年正月十五日晚上作
做客并留宿王阔家有赠
七年絮语心中酿,佐宴倾来胜杜康。
停箸不知荤素味,对灯忽问亥戌光。
小床对卧延低语,静夜微鼾补热肠。
风雨潇潇知汝健,牵丝解尽可轻航。
&&&&&&&&&&&&&&&&&&&&&&&&&&&&&&&&&&&&&&&&&&&&&&&&&&&&&&&&&&&&&&&&&&&&&&&&&&&&&&&&&&&&&&&&&
夏雨淅淅何惧远,客中相会语喧喧。
开怀且尽三杯酒,一路飘飘胜作仙。
&&&&&&&&&&&&&&&&&&&&&&&&&&&&&&&&&&&&&&&&&&&&&&&&&&&&&&&&&&&&&&&&&&&&&&&&&&&&&&&&&&&&&&&&&&
注:以上咏酒诗词获全国咏酒诗词大赛优秀奖,被选录入《中国咏酒诗词选集》,刊载于第412页。该书由中国楹联出版社出版。该主题集分为上下两编:上编选录了自诗经至现代(1949年以前逝世)的诗家作品;下编主要选录了本次大赛作品,以及当代名家部分咏酒作品。全书共计2390人,作品约8472首。堪称收录从古至今咏酒诗词最多的专集。《中华酒仙饮士歌》因为编辑认为篇幅长,占用页码多,惜未录入。
中华酒仙饮士歌
中华酒史趣闻多,明阔癸巳秋作歌。
浩淼烟波酒海里,英雄雅士夕阳西。
文王每举饮千钟,胸怀不与纣王同。
渭水溪边访太公,举贤济世万古名。
酒池肉林商纣乐,身死国灭其奈何;
周公鉴之作《酒诰》,大吕黄钟响今宵;
孔丘雅量饮百瓢,酒不及乱树高标;
老子葫芦挂腰间,内盛美酒或灵丹?
子思受粟不受酒,困厄饮醪君子羞;
过饮失言又何苦,英明管仲弃半壶;
齐之赘婿淳于髡,一斗一石皆醉人。
自言海饮需幽境,境遇不一量不同;
重耳安乐心志摧,齐女即谋醉载归。
若非当日千杯酒,文公霸业将何有?
“浮一大杯”魏文侯,滴酒验出众臣纠。
从此罚酒无贵贱,酒令军令俱如山;
“绝缨之会”楚庄王,庆功宴上有肚量。
将军醉酒戏许姬,顾全大局振国邦;
子反误饮战阵前,鄢陵败亡情何堪;
勾践绝酒且卧薪,隐忍尝胆逾十春。
箪酒劳师醪河泮,会稽败耻一朝申。
范蠡功成心眼亮,把酒泛舟江湖上。
文种终逢赐剑亡,不知鸟尽弓应藏;
屈原忠直明治乱,上官嫉妒馋楚王。
浊者易将清者谤,醉者反将醒者放。
愿赴常流葬鱼腹,饮罢歌罢投楚江;
荆轲刺秦胆何壮,曾饮渐离燕市上。
一日揖别易水去,苍鹰搏虎嬴政堂。
尺匕未成曹沫功,《易水歌》遗英雄唱;
芒砀醉酒斩蛇处,高祖当夜饮几壶?
郦生自荐叱高祖,高阳酒徒胜鸿儒;
鸿门宴上杀机伏,项庄项伯拔剑舞。
范增数目频举玉,项王默然不授意。
席散范增掷玉斗,狡诈终将仁义欺。
垓下悲歌饮虞姬,乌骓从此绝蹄迹;
新官上任改制频,萧规曹随自在饮;
东方朔饮不死酒,妙答武帝莫能究;
司马相如卓文君,才子佳人俱私奔。
作赋弄琴有苦乐,当垆卖酒振家贫;
蜀郡扬雄学问厚,乡邻问字需载酒;
曹操煮酒豪言阔,玄德失箸巧示弱。
几度对酒歌慷慨,老骥伏枥志气多;
孔融好饮酬门客,两讽曹公戒酒何?
既疑戒酒为“惜谷”,不恤饿殍充原野?
嗜酒济民何为重?孔兄当日可琢磨?
陈王醉酒志不得,豪情干云空蹉跎;
郑玄学深有海量,敬酒连干三百觞;
桃园结义三觞举,兄弟情深万古奇。
孔明刘备隆中对,当日草庐酌几杯?
关羽疗毒需刮骨,举觞谈笑色不摧;
天旱蜀国把酒禁,君臣出外同逡巡。
“家存酿具即披罪,人生器具岂不淫?”
简雍妙喻谏禁酒,先主笑释无辜民;
古来偷酒少年巨,“不拜将军”钟会稀;
“以茶代酒”孙皓谥,酒场英雄固不齿;
郑泉愿葬陶家侧,百年化土筑酒壶;
张翰生前重杯酒,不削身后大名留;
卫瓘借酒吐真言,“此坐可惜”妙语传。
武帝幡然悟其意,传承国柄务周全;
阮籍佯狂故清高,胸中块垒恃酒浇;
阮咸荒诞与豕饮,愤世嫉俗自不群。
咸子大名为阮孚,金貂换酒如粪土;
刘伶醉酒堪称病,一生唯作《酒德颂》。
每饮物我两相忘,飘飘如仙蹒跚行;
自古风雅数五柳,不图名利少忧愁。
归去来兮真隐士,君子慕其菊花酒;
兰亭雅集曲流觞,羲之书成万古香。
书圣时饮几杯酒?心神合一笔韵长;
梁朝将军曹景宗,胆气不与俗将同。
庆功会上索险韵,酒醉诗成四邻惊;
周朝大臣周维岳,“酒有别肠”奈高何?
陈朝后主陈叔宝,瘾酒赋诗即亡国;
大唐宰相房玄龄,莫止夫人醋意生。
河东狮吼拒纳妾,宁妒而死轻性命。
当面敢驳太宗意,饮醋当鸩扬美名;
无酒不画吴道子,酒酣画出独脚僧。
恼怒寺院贿美酒,掷笔罚其辱雅名;
“斗酒学士”乃王绩,循酒迁官志不移;
“罚酒赏器”裴弘泰,银杯金船赢满怀。
驿站小官堪海量,赌酒须防此辈郎;
宠极贵妃媚醉酒,马嵬突变祸临头;
当年杜甫歌《八仙》,神采飘飘千古传。
在此我也放声唱,诸君莫笑我侵权: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杜甫采风八仙外,衔杯凝神筹玉篇。
辗转蜀地置草堂,每与田翁对举觞。
醉归摇笔书离乱,酒气沉郁诗底藏;
故人酣饮孟浩然,拒随朝宗北求官;
诗侣夫妇陆龟蒙,樽满时光度不难;
德高宜推宋太祖,巧设杯酒释兵权;
寇准阖扉宴本府,宗鄂醉从门下出;
刘潜对饮石延年,终日不曾交一言。
日暮相揖各自去,时人误以酒中仙;
豪放不羁苏舜钦,每读必欲饮老春。
时居舅家览《汉书》,书酒兴高竟自呼;
《岳阳楼记》范公作,把酒临风望辽阔。
先忧后乐怀天下,君子举觞应琢磨;
欧阳文忠迁滁州,荷叶当杯饮且讴。
迷恋山水唱反调:醉翁之意不在酒。
此论诚然有玄理,千古酒仙岂不羞?
东坡把酒问青天,青天当时回何言?
自酿酬客雅情盛,谁笑东坡为省钱?
开宫赐酒宋徽宗,金杯被盗亦心惊。
笑闻女子巧答辩,允彼带回作证明;
宋君南渡迁临安,纵酒歌舞能几年?
陆游征衣杂酒痕,稼轩醉里几看剑?
釜底抽薪岳武穆,遗恨未饮黄龙府;
饮坛自古尽须眉,猜拳行令屋宇摧。
唯有才女李清照,填词独酌几小杯。
最伤雨后春归处,人间红瘦绿正肥;
“醉计试将”朱元璋,遍查忠心固朝纲。
此酒自古最乏闷,粗人何异饮毒鸩?
悍妇敢欺常遇春?朱氏闻言大笑频。
妒妇明晨即下酒,骇儆臣妾诸夫人;
唐寅早把才名负,倜傥风流好倾壶。
某日游览虎丘山,作诗赚酒戏商儒;
徐渭连浮三十杯,指间浩气响成雷。
酒酣挥毫绘长卷,不用三郎羯鼓摧;
八大山人本皇孙,明亡沦为颠醉人。
纵酒泼墨书愤意,寓意深邃画中陈;
曹霑卖画还酒债,瓮牖绳床诚可哀。
披阅终成《石头记》,千秋文苑一高才;
扬州一怪郑板桥,醉画兰竹气韵高。
睥睨权贵吝正眼,穷人置酒即挥毫;
以酒为粮吴沃尧,逾月不饭腹竟饱。
一日独酌味殊异,自言欲见王子乔。
溯流中华五千年,多少才俊醪河漂。
英雄雅士引觞歌,野老对壶开怀笑。
人生胜意须纵酒,一时失意亦可浇。
酒不及乱需谨记,心底无私自逍遥。
诗人今立醪河泮,高歌此曲逐波涛。
&&&&&&&&&&&&&&&&&&&&&&&&&&&&&&&&&&&&&&&&&&&&&&&&&&&&&&&&&&&&&&&&&&&&&&&&&&&&&&&&&&&&&&
—7日作第一稿
&&&&&&&&&&&&&&&&&&&&&&&&&&&&&&&&&&&&&&&&&&&&&&&&&&&&&&&&&&&&&&&&&&&&&&&&&&&&&&
—14日补充为第二稿
&&&&&&&&&&&&&&&&&&&&&&&&&&&&&&&&&&&&&&&&&&&&&&&&&&&&&&&&&&&&&&&&&&&&&&&&&&&&&&&
日略增补为第三稿定稿
&&&&&&&&&&&&&&&&&&&&&&&&&&&&&&&&&&&&&&&&&&&&&&&&&&&&&&&&&&&&&&&&&&&&&&&&&&&&&&&&&&&&
合计141行,282句,1974字。
七言歌行体《中华酒仙饮士歌》中部分典故来源出处:
(部分来源于互联网——感谢整理的作者;部分来源于史书——由本人整理;其它常见易懂的典故在此不录、不做注)
文王饮千钟、孔子饮百瓢、及孔子“酒不及乱”
东汉王允在《论衡》中说:”文王饮酒千钟,孔子百觚’;晋代葛洪在《酒诫》中更称”嗜酒无量,仲尼之能”;另据互联网资料显示:据传,有一天孔子在酒后早起时说:”美哉!唯酒无量,不及乱。”“酒不及乱”则给后人定下了酒德的基本规范。
  商代晚期的帝王,多是淫暴之主,一味追求享受安乐。商代的贵族也多酗酒,据现代人分析推测,由于当时的盛酒器具和饮酒器具多为青铜器,其中含有锡,溶于酒中,使商朝的人饮后中毒,身体状况日益下降。商末帝纣,却是一个好色好酒的人,《史记·殷本纪》称:“(纣)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后人常用“酒池肉林”形容生活奢侈,纵欲无度。商纣的暴政,加上酗酒,最终导致商代的灭亡。周代在商人的聚集地曾发布严历的禁酒令。
周公颁布《酒诰》
《酒诰》颁布于西周初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禁酒令。
  夏、商后期的统治者因酒废政,给周初的统治者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周成王即位之初,周公旦摄政,平定管叔、蔡叔与纣子武庚的判乱,分殷余民为二:其一封微子启于宋,以续殷祀;其一封康叔为卫君,是为卫康叔,居河、淇间故商墟。周公深知制定各种法律来巩固周朝统治的必要,《大诰》、《康诰》及我国第一部正式禁酒的法律《酒诰》等,便是在这种情形下诞生的。《酒诰》虽是对殷民而发,实际上是对周王朝及诸侯各国臣民下的禁令。令王侯不准非礼饮酒,规定凡是民众聚饮,统统处以死刑,并规定,不照禁令行事执法者,同样有杀头之罪。
子思拒不受樽酒
  子思居贫,其友有馈之粟者,受一车焉。或献樽酒束脩,子思弗为当也。或日:“子取人粟而辞吾酒脯,是辞少而取多也。于义则无名,于分则不全,而子行之,何也?”子思曰:“然!伋不幸而贫于财,乃至困乏,将恐绝先人之祀,夫以受粟为周之也。酒脯则所以饮宴也,方乏于贫,而乃饮宴,非义也。吾岂以为分哉?度义而行也。”或者担其酒脯以归。
  【解说】
  子思(前483~前402年)战国初哲学家,姓孔名汲。孔子之孙,相传曾受业于曾子,人尊之为“述圣”。
  子思受粟而辞酒脯,是因为“粟”是存活人性命之物,而酒脯是饮宴享乐之物。人可以因存活而受人接济,但不能因图享乐而受人财物,不然,就是“不义”的行为。
管仲饮酒弃半觞
  齐桓公置酒,令诸大夫曰:“后者饮一经程。”管仲后,当饮一经程。饮其一半,而弃其半。桓公曰:“仲父当饮一经程,而弃之何也?”管仲曰:“臣闻之,酒入口者舌出,舌出者言失,言失者弃身。与其弃身。不宁弃酒乎?”桓公曰:“善!”(事亦见刘向《说苑·敬慎》)
  【解说】
  齐桓公(?~前643年),春秋时齐国君。春秋五霸之一,姜姓,名小白。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国力富强。多次大会诸侯,订立盟约,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
  管仲(?~前645年)即管敬仲。春秋初期政治家。名夷吾,字仲,颍上(领水之滨)人。由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命为卿,进行改革,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
罚酒是酒俗中的一种。管仲来晚当罚,饮之弃半并说:“酒入口者舌出,舌出者言失,言失者弃身。”可见酒多失言招祸很早便被人们所发现。
淳于髡饮酒讽齐王
  (齐威王)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髡帣鞠〓,侍酒于前,时赐馀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三。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王曰:“善。”乃罢长夜之饮。
  【解说】
  淳于髡,战国时齐人。滑稽多辩博学,齐威王在稷下招揽学者,任为大夫。多次讽谏齐威王和邹忌改革内政。
  齐威王(?~前320年)战国时齐国君。田氏,名田齐,又名婴齐。公元前356~前320年在位。任用邹忌为相,田忌、孙膑为将,改革政治,国力渐强。
  淳于髡本意是借自己的酒量而委婉地讽谏,劝齐王饮酒要适度,注意节制。然他也确实深解饮酒之门道。“酒逢知己千杯少”,无拘无束才能体味饮酒之乐。
重耳安乐心志摧,齐女即谋醉载归
据《史记》“三十九 · 晋世家第九”记载:
&&&至齐,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有马二十乘,重耳安之。------留齐凡五岁。重耳爱齐女,毋去心。赵衰、咎犯乃于桑下谋行。齐女侍者在桑上闻之,以告其主。其主乃杀侍者,劝重耳趣行。重耳曰:“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必死于此,不能去。”齐女曰:“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返国,报劳臣,而怀汝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行远而觉,重耳大怒,引戈欲杀咎犯。咎犯曰:“杀臣成子,偃之愿也。”重耳曰:“事不成,我食舅氏之肉。”
咎犯曰:“事不成,犯肉腥臊,何足食!”乃止,遂行。
  说起罚酒,这是中国酒文化的一大特色,有那麽多的说道,讲究和花样.从敬酒,劝酒,到罚酒,逼酒,灌酒,酒瑒的气氛因此而热烈,酒的消耗因此而大增,喝酒的高潮因此而迭起.
  罚酒的的始作俑者,是战国时魏国的开国君主魏文侯,他还由此发明了一个成语,叫”浮一大白”。
  这个魏文侯,公元前445年即位,前403年与韩、赵三国分晋,正式成为诸侯。他礼贤下士,闻过则喜,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起用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平头百姓,富国强兵,抑制赵国,灭掉中山,连败秦齐楚,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
  有一次魏文侯和大臣们喝酒,过了好大一时辰,推杯换盏,你敬我陪,大家都有点醉醺醺晕忽忽了。可是拘于魏文侯的威严,这酒喝得有点沉闷,热闹不起来.于是他想玩出个花样,活跃气氛。
  他发话了:”从现在起,每个人喝的杯子要检查,必须滴酒不剩,谁要是留了一点,就—浮一大白!”
  他其实是想说”罚一大杯”,可是喝酒喝到这个份上,舌头硬了,嘴也不听使唤了,竟变味成了这样子。他自己还没觉出来,继续吩咐那天的执酒官公乘不仁:”你负责验杯,查到者罚酒!”
  “浮一大白”?一开始大臣们听着都傻了愣了,这是什麽花招,但他们很快就醒过来味,一起呼应着:“听大王的,饮不尽者,浮一大白!”
  果然有几个大臣酒喝得不净被罚了大杯。
  魏文侯很开心,兴致勃勃,不小心却被明察秋毫的执酒官查出剩在杯里的一滴酒。用上海话说,“一捱捱“。公乘不仁举起一只大杯,小心翼翼地送到他面前:“大王,也要浮您一大杯了。”
  文侯面色不快,视而不应。
  站在旁边的侍者心里火了:公乘不仁你算是哪棵葱,还登鼻子上脸了,竟然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就上前一步,说:“大王已经醉了,不仁你可退下。”
  公乘不仁继续举着杯子:“《周书》上说,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今天大王定了规矩,自己不服从,将来怎麽能让大臣服从大王的规矩?”
  魏文侯说:“说得好!这一大杯我认浮!”举起大杯,一饮而尽,然后说,“公乘不仁你升官了,以后为上客。”
由于魏文侯酒醉嘴不听使唤的一个口误,竟然流传千古,将错就错,以讹传讹,我们的词典里又多了一个成语“浮一大杯”,有时又叫“浮以大杯”。酒场上不用“罚一大杯”,那太俗,用这个词,文雅,有品味。有的人甚至推而广之,把自己满饮一大杯酒,也叫“浮一大杯”。
  作者: 刘向
  楚庄王赐群臣酒,日暮酒酣,灯烛灭,乃有人引美人之衣者,美人援绝其冠缨,告王曰:“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矣,趣火来上,视绝缨者。”王曰:“赐人酒,使醉失礼,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乃命左右曰:“今日与寡人饮,不绝缨者不欢。”群臣百有余人,皆绝去其冠缨而上火,卒尽欢而罢。居二年,晋与楚战,有一臣常在前,五合五获甲首,却敌,卒得胜之。庄王怪而问曰:“寡人德薄,又未尝异子,子何故出死不疑如是?”对曰:“臣当死,往者醉失礼,王隐忍不暴而诛也。臣终不敢以荫蔽之德而不显报王也。常愿肝脑涂地,用颈血湔敌久矣。臣乃夜绝缨者也。”(《韩诗外传》亦载)
  【解说】
  楚庄王(?~前591年),春秋时楚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姓,名旅(一作吕、侣)。公元前613~前591年在位。曾“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成其霸业。湔,溅洒。
  楚庄王宽容臣下酒后失礼,并巧妙地为失礼者遮丑,暗地施德于臣,因而取得了失礼者的忠心,换来了以死相报的忠臣。故刘向在这则故事后议论道:“贤王必怜人之困也,必哀人之穷也。如此则名号业矣,国土得矣。”
子反阵前醉饮败亡
楚恭王与晋国的军队战于鄢陵,楚国打了败战,楚恭王的眼睛也中了一箭,为准备下一次战斗,召大司马子反前来商量,子反却喝醉了酒,无法前来。楚恭王只得对天长叹,说“天败我也”。只得班师回朝。后来将因酒误了战事的子反赐死。
  东周春秋时代,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战败后,为了实现“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复国大略,卧薪尝胆,暗中准备,并下令鼓励人民生育,并用酒作为生育的奖品:“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越王勾践率兵伐吴,出师前,越中父老献美酒于勾践,勾践将酒倒在河的上流,与将士一起迎流共饮,士卒士气大振,绍兴现在还有“投醪河”。
根据史记记载,荆轲曾与高渐离在燕国市井一起饮酒。其刺杀秦始皇,本来是要仿效曹沫劫持齐桓公,让秦国退兵息战。后来事败被杀。
  ——典出《史记 · 郦生陆贾列传》
初,沛公引兵过陈留,郦生(郦食其)踵军门上谒曰:“高阳贱民郦食其,窃闻沛公暴露,将兵助楚讨不义,敬劳从者,愿得望见,口画天下便事”。使者入通,沛公方洗,问使者曰:“何如人也”?使者对曰:“状貌类大儒,衣儒衣,冠侧注”。沛公曰:“为我谢之,言我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使者出谢曰:“沛公敬谢先生,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使者惧而失谒,跪拾谒,还走,复入报曰:“客,天下壮士也,叱臣,臣恐,至失谒。曰‘走!复入言,而公高阳酒徒也’”。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入”!
  据史记《曹相国世家第四十二》记载:惠帝怪相国(常饮酒)不治事------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
东方朔妙饮不死酒
  作者: 张华
君山有道与吴包山潜通,上有美酒数斗,得饮者不死,汉武帝斋七日,遣男女数十人至君山得酒,欲饮之,东方朔曰:“臣识此酒,请视之。”因一饮尽,帝欲杀之,朔乃曰:“杀朔若死,此为不验,以其有验,杀亦不死。”乃赦之。
  张华(232~300年)字茂先,范阳方城(今属河北)人。西晋文学家。曹魏时举太常博士,任中书郎等职,入晋官至司空,封壮武郡公。后被赵王伦和孙秀所杀。《晋书》卷36有传,言其“少孤贫,自牧羊……学业优博,辞藻温丽,朗瞻多通,图纬方伎之书莫不详览。”《博物志》一书内容包罗很广,有山川地理知识,礼制、文物考证,历史人物传说,异人异俗以及奇禽怪兽、花鸟虫鱼等多方面的记载,而以宣扬神仙、方术为主要内容。
  东方朔(前154~前193年),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人。西汉大臣,文学家。武帝时召待诏,后为常侍郎,拜太中大夫、给事中。尝酒后小遗殿上,以不敬免为庶人,后复为郎中。他为人虽诙谐滑稽,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善于辞赋,著作甚多。后来关于他的传说很多。“饮不死酒”便是其中之一。东方朔机智巧辩,多于幽默诙谐中讽谏,以先饮“不死酒”谏汉武帝求长生不死之举,其讽谏艺术可见一斑。(史记·滑稽列传》附其传(卷126),《汉书》卷65有传。
司马相如珍裘换酒、并与卓文君当垆卖酒
  作者: 葛洪
  司马相如初与卓文君还成都,居贫忧懑,以所著鹔鹴裘就市人阳昌贳酒,与文君为欢。既而文君抱颈而泣曰:“我生平富足,今乃以衣裘贳酒!”遂相与谋,于成都卖酒。
  【解说】
  葛洪(284~364年),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文学家。自少博览典籍,以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太安中,官伏波将军,封关内侯。其著作尚有《抱朴子》、《神仙传》等。《晋书》卷72有传。《西京杂记》中所记,多为西汉佚事琐闻。
  司马相如(前179~前117年),字长卿,汉代著名辞赋家。蜀郡,成都人。少好读书,学击剑,慕蔺相如为人,故更名。汉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与枚乘等游于梁,旋归蜀。过临邛,以琴心挑卓文君,相与归成都,家徒四壁,乃与文君返临邛卖酒。卓王孙以为耻赠与僮仆钱财,遂为富人。他口吃而善著书,尤其工于辞赋。武帝时召为郎,通西南有功,拜孝文园令,以病免,居茂陵,病卒。传见《史记》卷117、《汉书》卷57。鹔鹴:水鸟名,雁属,似雁,长颈,羽翠绿色,其皮可为裘。贳:赊欠。
  载酒问字
  作者: 夏树芳
  扬雄字子云,家贫嗜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问奇字。渊明诗:“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时赖好事人,载醪去所惑。”《抱朴子》云:“子云手不离杯,《太玄》乃就。”
  【解说】
  扬雄(前53~公元18年),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今属四川)。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成帝时曾任给事黄门郎。王莽时,先校书天禄阁,后召为大夫。少而好学,博览群书,识古文奇字,尤好辞赋。他生活比较穷苦,不慕富贵荣利,自甘淡泊,埋头著述,以文章名世。晚年鄙薄辞赋,转而研究哲学。仿《论语》而作《法言》,仿《易》而作《太玄》;在语言学方面,搜集整理汉代各地方言,撰成《方言》一书,又继《仓颉》而作《训纂》,均为研究古代语言文字的重要著作。撰有《酒箴》,“以讽谏成帝”。传见《汉书》卷87。
扬雄家贫而嗜酒,不少人知道他有酒癖,遇到有奇字不能解释时,就载了酒作礼品,向他请教,用酒缴“学费”,传为古今趣闻。刘克庄有诗云:“幸然不识聱牙字,省得闲人载酒来。”
曹操煮酒论英雄
曹操煮酒,与刘备共饮,曰:“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曹耳。”刘备闻声,故意惊吓得掉下了筷子,以示弱。时碰巧天上打雷,曹操以为雷声所惊,也未多疑。
孔融讽曹操禁酒
  时年饥兵兴,操表制酒禁,融频书争之,多侮慢之辞。《孔融传》注引《与操书》:
  酒之为德久矣。古先哲王,祭帝禋宗,和神定人,以济万国,非酒莫以也。故天垂酒星之翟,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尧不千钟,无以建太平;孔非百觚,无以堪上圣;樊哙解厄鸿门,非豕肩钟酒无以奋其怒;赵之厮养,东迎其王,非引卮酒无以激其气。高祖非醉斩白蛇,无以畅其灵;景帝非醉幸唐姬,无以开中兴。袁盎非醇醪之力,无以脱其命;定国非酣饮一斛,无以决其法。故郦生以高阳酒徒,著功于汉;屈原不〓糟歠醨,取困于楚。由是观之,酒何负于政哉!
  又书曰:
  昨承训答,陈二代之祸,及众人之败,以酒亡者,实如来诲。虽然,徐偃王行仁义而亡,今令不绝仁义;燕哙以让失社稷,今令不禁谦退;鲁因儒而损,今令不弃文学;夏商亦以妇人失天下,今令不断婚姻。而禁酒独急者,疑但惜谷耳,非以亡王为戒也。
  【解说】
  孔融(153~208年),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汉献帝时任北海太守,时称“孔北海”。后入朝,官拜太中大夫。幼有异才,四岁知让梨,十岁谒李膺,十六留张俭,爱才好士,史载其:“性宽容少忌,宾客日盈门,常叹‘坐上客恒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传见《后汉书》卷100。曾有诗云:“归家酒债多,门客粲几行。高谈惊四座,一夕倾千觞。”因对曹操多非议,为操所杀。在禁酒问题上与曹操唱反调,便是招祸原因之一。
  谈到古人饮酒海量,要数东汉末年的郑玄。
  他有与人对饮三百杯的记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虽然那时还没有”吉斯尼”,这件事只能作为传说,但是李白在他的《将进酒》中有一句:”烹牛宰羊且为乐,会当一饮三百杯”,
引用的就是这一典故,凭老李的名望权威,这件事是不会错的。
  郑玄真正的名气,是作为大学问家,经学大师。他是有名的神童,长大成人后,学富五斗,
精通百家之学,详熟古代典制,通晓谶纬方术。他弟子众多,著述丰赡,毕生隐居不仕,以整理古籍为职志,
几乎校注了前此的儒家全部重要经典,其数目达60余种,包括《周易》、《尚书》、《毛诗》、《仪礼》、《礼记》、《论语》、《孝经》。这个工作极为繁琐,
校勘文字,训释词语,删裁繁芜,刊改漏失,钩玄提要,著为目录,“述先圣之玄意,思整百家之不齐”,
囊括大典,网罗众说,择善而从,为他人作嫁衣裳,儒家思想的发扬光大他功勋卓越。
  郑玄肚子里容得下学问,也容得下酒。他学问好,酒量也好。
  他生活的年代,正是东汉末年,国家动乱,军阀割据,战火连天。有学问的人成了个香饽饽,大家抢着发聘书.
献帝建安二年(197年),袁绍为大将军,兼督冀、青、幽、并四州,成为北中国最大的割据势力。他也看中了郑玄,要请来为己所用。
  这一天,袁绍大摆宴席,杀牛宰羊,佳肴美酒,招待郑玄。来作陪的,冠盖云集,名士济济,真可谓盛况空前,欢聚一堂。席间,郑玄对这些“豪俊”的提问一一答对,高谈阔论,语惊四座,宾客无不折服,五体投地。袁绍当场给offer,请郑玄为左中郎将,没想到郑玄求名而不求官,不愿涉足仕途,婉言相拒。
  袁绍又使出一招,动用来人劝酒,灌醉了还愁不就范。三百个宾客,排着长龙,每人举一杯酒,前来和郑玄碰杯敬酒。这哪里是敬,分明是逼。这哪里是酒,分明是刀。一个个谦卑恭敬,分明让人心惊肉跳。可是,要知道郑玄是校注《礼记》的,那里对饮宴的规矩有详细论述,他哪能违背?必须以礼相待,敬者不拒,一杯杯干了。
  就这样三百杯酒下肚,按史书记载,他依然是“秀眉明目,容仪温伟”“温克之容终日无怠”。真乃奇人也,袁绍不能不心中敬畏,放他去了。
  献帝建安五年(200年),郑玄74岁,饱经沧桑,身体开始不适。一天,他梦见孔子对他说:“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这一年是农历庚辰年,即龙年,而来年是辛巳年,是蛇年,旧说龙、蛇之年对圣贤不利。他醒来后自知当不久于人世了。这一年,袁绍与曹操的大军在官渡会战。袁绍为壮声势,争取民心和士望,逼迫郑玄随军,郑玄无奈,只好抱病而行。走到元城,病势加重,不能再走了,病逝于该县。临终之前,还在注释《周易》,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关云长刮骨疗毒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解说】
  关羽(?~219年),三国蜀汉大将。字云长,河东解县(今山西临猗)人。东汉末从刘备起兵。建安五年(200年),刘备为曹操所败,并羽被俘后极受优礼,封汉寿亭侯。后仍归刘备。建安十九年(214年)镇守荆州。二十四年(219年),围攻曹仁于樊城,又大破于禁所率七军,不久孙权袭取荆州,他兵败被杀。传见《三国志》卷36。
简雍妙喻谏禁酒
  时天旱禁酒,酿者有刑,吏于人家索得酿具,论者欲令与作酒者同罚。雍与先主游观,见一男女行道,谓先主曰:“彼人欲行淫,何以不缚?”先主曰:“卿何以知之?”雍对曰:“彼有其具,与欲酿者同。”先主大笑,而原赦酿者。
  【解说】
  简雍,字宪和,涿郡人。少与刘备有旧,随从刘备。与糜竺、孙乾同为给事中郎。常为说客,肩负往来使命,因说刘璋成功而拜为昭德将军。史载其“优游风仪,性简傲跌宕。”传见《三国志》卷38。
  “妙喻谏禁酒”令人忍俊不禁,足见简雍的确滑稽幽默。
不拜将军——钟毓兄弟偷酒饮
  作者: 刘义庆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繇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讬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解说】
  刘义庆(403~444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侄子,临川烈武王刘道规过继子。袭封临川王,历任要职。《宋书》卷51,《南史》卷13有其传。《世说新语》记东汉末至东晋间遗闻轶事,而以魏晋名流言行为多,为我国古代最有名的笔记小说,是刘义庆和他的门人杂采众书编纂润色而成,凡三卷。
  钟会(225~264年),三国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字士季,钟繇幼子。官至司徒,为司马昭重要谋士。景元四年(263年),与邓艾分军灭蜀。次年谋叛被杀。《三国志》卷28有传。
  钟繇(151~230年),字元常,三国魏大臣,书法家。钟毓、钟会之父。东汉末为黄门侍郎,后曹操命为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曹丕代汉,任廷尉。明帝即位,迁太傅,世称“钟太傅”。工书,尤精于隶、楷,与王羲之并称“钟王”。《三国志》卷13有传。
  钟毓,字稚叔,钟繇长子。年十四为散骑侍郎。曹爽诛,为御史中丞、侍中廷尉、青州刺史等。《三国志》卷13有其传。
  在酒场上常常可以听到一句冠冕堂皇的话:“以茶代酒”。不喝酒的人,既推托了酒,又表现得雅,还不失为礼。这个成语来自三国时东吴的末代国王孙皓。
孙权死后,传位于子孙亮,后宫廷政变,孙亮之兄孙休上了台。孙休临终时,遗诏自己的儿子做接班人,让丞相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顾命”,辅佐幼主。
哪知尸骨未寒,这二位嫌孙休儿子太小,改立了23岁的“长君”孙皓,他是孙休的侄子,废太子孙和的儿子。
  孙皓不知感恩,上台不到3月就要了这两个“顾命”的命。因为,他听说这二位见他性情粗暴又好酒色,流露出了一些后悔立他为君的意思。
  其实一点不错,这孙皓就是一个好酒之徒。经常摆酒设宴,群臣作陪。他的酒宴,一整就是一天,而且有一个规矩:每个人以七升为限,不管你会不会喝,不管你能不能喝,甚至不管这酒是不是进了肚子,七升酒是必须见底的。
  如果按照现在的度量衡,一升酒有二斤,那就是14斤了,白水也会喝爆肚皮的。可是陈寿的&&/SPAN&三国志&是这麽记载的,这里照抄无误。
  群臣中有一个人叫韦曜,酒量只有二升,真难为他了。虽说孙皓是个暴君,说一不二,动辄杀人,但对韦曜却格外照顾,看着他喝不动了,就告诉人悄悄给他换上茶,韦曜心领神会,故意高举酒杯“干了干了!”咋呼一气,其实是心里偷着乐-----
  这韦曜是何人?他原来是孙皓的父亲南阳王孙和的老师,也就是太傅。所以地位特殊,而且当时韦曜正奉命写孙和的回忆录,孙皓还指望着他在里面美言自己几句。当然也不想看他一个人喝不下酒搅了大家的兴,就偷偷使出这“以茶代酒”的一招。
  可是这韦曜有点不识相,登鼻子上脸,得便宜卖乖,竟要批评孙皓,说他在酒席上总是“令侍臣嘲谑公卿,以为笑乐”,这样“外相毁伤,内长尤恨”。回忆录里还胆敢揭露一些孙皓见不得人的丑事。孙皓终于被惹火了,公元273年,把韦曜投入大狱,不久杀了头。
  这样一个暴虐的君主,当然不能治好国。280年,吴国为西晋所灭,孙皓也做了俘虏,被遣送到了洛阳,受封的爵位是“归命侯”,比早先被俘的蜀王阿斗的爵位”安乐公”还要低!仅过四年,就病故洛阳,时年42岁。
所以孙皓留下了一个“以茶代酒”的典故。
郑泉愿死为酒壶
  作者: 夏树芳
  郑泉字文渊,博学有奇志,而性嗜酒,闲居尝曰:“愿得美酒满五百斛船,以四时甘脆置两头,反覆没饮,酒有斗升减,随即益之,不亦快乎?”临卒谓文类曰:“必葬我陶家之侧,庶百年后化而成土,幸见取为酒壶,实获我心矣。”
  【解说】
  郑泉,字文渊。汉末至三国时吴人。孙权时曾官至郎中。博学有奇才,而性嗜酒。
  郑泉对酒的执着简直到了生死以求的程度。活着的志向是希望满载五百斛美酒的船能永远保持五百斛,喝一斗添一斗,喝一升补一升。活着喝酒不尽意,死了尸骨化为泥也愿制成酒壶,生生死死,永远和酒打交道。
张翰爱酒不好名
  张季鹰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耶?”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怀酒。”
  【解说】
  张翰,字季鹰。三国孙吴至西晋时人。吴郡(今属江苏)人。吴亡入晋,曾被齐王司马冏任为大司马曹掾。见天下大乱,便激流勇退,归江南老家隐居,既隐于家乡,又隐于醉乡。他有清才,善属文,纵任不拘,当时人把他同阮籍比。阮籍曾为步兵校尉,人称阮步兵,因此称张翰为“江东步兵”。《晋书》卷92有传。
按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生前身后名是十分重要的,是人生最大的目的。孔子说过,“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屈原也有过“恐修名之不立”的感叹,可张翰却认为“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而“时人也贵其旷达”,不为名利所累,可见魏晋风尚。李白诗有“八日枚乘笔,三吴张翰杯”之句。
卫瓘借酒吐真言
抚床叹息——来源于《百度百科-卫瓘》
晋惠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大臣们都认为他淳朴天真、不堪重任。卫瓘每次都不敢说此事。后来在陵云台摆宴,卫瓘假装喝醉,跪在武帝床前说:“臣有事想要说。”武帝问:“您想说什么呢?”卫瓘欲言又止,连续三次,于是只好用手抚床说道:“这个座位可惜了!”武帝才恍然大悟,说:“您真的喝醉了吧?”从此以后卫瓘没有再提起过此事。
  竹林七贤那个阮籍,和酒有关的典故特别多,这里不得不多说几句。
  用现代人的话说,阮籍是一个“嬉皮士”,或者叫痞子文人。放浪佯狂、违背礼法,
傲然独得,任性不羁,
嗜酒荒放,露头散发,这就是史书对他的主要描述。但阮籍人虽癫狂,写的东西却高雅,并无调侃,玩世不恭。
  古人曾把阮籍和西汉大文豪司马相如相比,两人都善作赋写诗。东晋有个文人王恭,与他的同族王忱,常在一起饮酒,谈古论今,品评名人,有一次王恭问道:”别人都拿阮籍比司马相如,你以为如何?”
王忱回答说:”要论文才,两人相差无几,不过阮籍胸有垒块,要靠酒来浇。”
  垒块,指的就是郁愤不平之事。阮籍所处的时代,曹氏和司马氏两大家族明争暗斗,政治形势十分险恶。阮籍本来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只能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
或闭门读书,或登山临水,或酣醉不醒,或缄口不言,酒就成了他最好的朋友,以酒浇郁,纵酒佯狂,成了他的生存之路。
  凭阮籍的才华和名气,找个有油水的职位并不难,可是他偏挑了一个步兵校尉,因为那里的厨房有酒随便喝,当了这个官,他有酒为伴,不思进取,这也是他做到的最高职位,所以得了一个外号,叫”阮步兵”。
  别看阮籍在行为上狂放不羁,怪诞不经,法理不拘,在政治上他却是非常稳重,小心翼翼,不越雷池。酒是他医治痛苦彷徨的良药,应付复杂局面的法宝。司马昭要拉拢他,派自已的心腹钟会来(关于此人,可参看前文”不拜将军”)游说,阮籍只是饮酒,一杯又一杯,一言不发,钟会无奈,悻悻而去。
  阮有一女,容貌秀丽,司马昭想纳为儿媳,几次托媒人登门求婚。阮籍左右为难,答应吧,落得个攀附权贵的坏名声;不答应呢,得罪了司马昭,性命不保。于是天天醉酒,提亲的人一来,他已烂醉如泥,不省人事了。这样一连六十多天,宿酒未醒。司马昭奈何不得,联姻之事,只得作罢。
  阮籍等竹林七贤之饮酒,和许多文人学士之异,就在于他们的”胸中块垒”,要靠酒来浇释。政治环境的高压,要从酒中找到精神家园。酒浇掉了垒块,也激发了才情,唤起了灵感,造就了一批奇才。
  阮籍有一个侄子,叫阮咸,也是一个任达不拘,诞酒浮虚,纵情越礼,嗜饮如命的人物,真乃有其叔必有其侄,”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在竹林七贤中,他算一个,和阮籍二人并称”大小阮”。
  阮咸最有名的一件事,可以看出他如何蔑视礼法,也可以看出他如何率真纯情。
  那年他正身居母丧,衣着孝服,在家里会客。忽然有人来告诉他,他姑姑家的鲜卑族女佣被姑姑带走了,已至城外。原来这女佣和阮咸有主仆之恋,姑姑要搬家,已经答应把女佣留给他,却趁他不在,把此”小妖精”带走了。
  这阮咸一听,急了。找身边的邻居借过一条毛驴,飞身上驴,快驴加鞭,驴不停蹄就追了过去。见面两人如何情情切切,海誓山盟,我且不去多说,总之身穿素衣孝服的阮大公子和花里胡哨的鲜卑女佣共骑着一头毛驴,大摇大摆,招摇过市,回来了。
  这女佣后来为阮咸生了一个儿子,叫遥集,也是西晋时期一个著名学士。
  这件事还不炸开了锅,重孝之身,主仆之分,男女之别,胡汉之情,样样违背礼法,为世人不容。阮咸声名大恶,
他也因之蒙清议,长期“沈沦闾巷”,不能作官。
  郁郁不得志,他就酗酒度日,狂饮为乐。古人饮酒,有很多讲究规矩,他却全然不顾,只求痛快。有一次,他拿个大盆盛酒,放在当街,招来一伙人一起喝。围着大盆,席地而坐,没有酒菜,也不用酒杯,就用手捧着,往嘴里送。
  酒至正兴,手舞足蹈,忽然从哪家跑来了几头猪,闻到酒香,也来凑热闹,又拱又挤。其他人忙着赶猪,回过头却发现一头小猪正把嘴伸到脸盆里,“吧几吧几”喝着。阮咸不但不恼,反而拍手称快,兴致更高,和猪抢酒,也把头伸进脸盆,学着猪喝,一边还哼哼着”喝、喝------”
  阮咸喝得醉醺醺,小猪喝得美滋滋,一个是特立独行的人,一头是特立独行的猪,真是一对“哥俩好”。阮咸还振振有词地说:”天地造化万物,本无贵贱之分,为什麽不能让猪也喝两口酒呢。来,来,来,共饮,共饮!”
  “与豕共饮”,算不上美谈佳话,但是也作为饮酒史上一个小插曲,流传千载,和阮咸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
不过阮咸最有名的,还是他善弹琵琶,还做了许多曲子,死时以琵琶陪葬,作为唯一的知己。到了宋代,这个琵琶被人挖了出来,竟然没烂,经人仿造,成了一类琵琶,就命名为“阮咸”。因为琵琶,为他在中国历史上取得了永不可磨灭的一席之地。
阮孚以金貂换酒
  (阮孚)迁为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尝以金貂换酒,复为有司弹劾。帝宥之。
  【解说】
  阮孚,字遥集,阮咸之子。西晋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饮酒史上“兖州八伯”之一。阮孚为“诞伯”。(东晋成帝时羊曼、阮放等放纵不羁,好饮酒,时人称为兖州八伯)。传见《晋书》卷49。
  “金貂换酒”,后人用以表示名士耽酒、旷达傲世。
  竹林七贤中,真正能喝酒的,不是阮籍,也不是阮咸,而是刘伶,字伯伦。
  刘伶这个人,没有任何别的本事,就是喝酒。他的一生,与政治无源,与诗词不沾,是中国历史上,唯一靠酒留名的人。
  他遗文只有一篇,谈的是酒。
  在这篇《酒德颂》中,他说自己“衔杯漱醪,枕曲籍槽,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忽尔而醒,唯酒是务,焉知其余”。“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倒也是惟妙惟肖,酣畅淋漓,后世苏东坡拜读之后,不禁感叹:“诗文岂在多,一颂了伯伦”。
  史书说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陋,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在魏晋时期很不合时宜。那时的名士们都崇尚仪容,讲究风度。人人风姿秀逸,容貌端庄,个个风流倜傥,俊朗白皙,还要峨冠博带,赋粉施朱。而刘伶的六尺之身,,在现在只有1.5米,和武大郎差不多。所以他自惭形秽,少言寡语,不与人交。直到遇到阮籍,稽康,才解开心结,携手入林,跻身名流之辈。
  丑归丑,矬归矬,刘伶好酒嗜饮之佚闻趣事,有一箩筐,说不尽道不完。
  他出门远行,要乘鹿车,带一坛酒,边走边喝。仆人跟在后头,肩扛一锄,刘伶对他说:”我喝醉了,你不用管我。我若是醉死了,你就挖个坑把我埋了。”
  在家里喝酒,他更是放浪形骸,不拘礼节。醉酒之后,脱个精光,在家里”裸奔”。有一天客人来访,撞个正着。客人说,好酷啊,你是我看到露三点中最有特色的。刘伶正色反驳说,天当被来地当床,房屋给我做衣裳,来了一个不速客,正好钻进我裤裆。不好意思应是你,还敢笑话我走光!
  其他六贤的后代,都很出息,只有刘伶的儿子,史上无闻。妻子虽然贤惠,嫁鸡随鸡,也有忍无可忍的一天,把他的酒倒了酒杯也砸了。可巧刘伶酒瘾来了,称之“病酒”。没着没落,抓耳挠腮,撕心裂肺,肝肠寸断。于是缠着妻子讨酒喝,“好LP,就给我喝这一次吧,以后洗碗刷锅的事我全包了!”妻子说:“你还喝,也不怕糖尿病,高胆固醇.医生让你小心血压,小心肝!”
刘伶马上接茬:“我是小心肝,你是小宝贝!我听你的,立码戒酒,我看要隆重点,向鬼神祈祷,有天地为证。你就准备些祭祀用的酒肉吧。’
  妻子信以为真,就叫人准备了酒菜。刘伶跪下来,眼盯着酒瓶子,口中念念有词:“天生刘伶,以酒为命,一饮一斛,五升解醒。妇人之言,切不可听!”说完就风卷残云,把祭祀的酒肉一扫而空,喝光吃尽,然后倒头便睡,一醉不醒!
  刘伶就是这麽一个人,别人是好酒、馋酒、瘾酒、嗜酒,他却是“病酒”。因酒而病,无酒而病,病态百出,病入膏肓。有人把这个典故说成“刘伶醉酒”,“刘伶好酒”,绝对不可。这个“病”字,传神、贴切、恰到好处、入木三分,是万万不能改的。
  提起书法,“书圣”王羲之无人不知。他最有名的作品是行草书《兰亭集序》,来历与酒有关,其典故至为风雅。
  王羲之生长于东晋,浙江会稽山阴人,隶书,楷书,行书均盖绝于世,还当过江州刺史,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生性骨鲠高爽,善交结友,经常和朋友们搞个party,郊游野餐,饮酒作乐,谈天说地,极尽雅兴。
  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由他作东牵头,名流高士四十二人,来到绍兴城外兰亭聚会。
  江南三月,晴空万里,惠风习习。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溪,景色宜人.雅士们先做了一个庄严的“修楔”的祭祀仪式,然后就放松活动,饮酒为欢了.既是文人雅士,就不能像梁山好汉那样,大口灌汤,大口吃肉,一醉方休,也不能像现代乡下人,吆喝比划老虎,杠子,鸡,而总是要行些高雅的酒令,搞个风趣的游戏什麽的。这回他们玩的是“曲水流觞”。
  他们用的酒具叫青瓷羽觞,盛行于东晋,椭圆形,两侧有对称的半月形耳,状似鸟之双翼,故得其名。四十二个人列坐在曲折蜿蜒的溪水两旁,书童把盛着酒的羽觞放入溪中,让其顺流而下,觞在谁面前停下了,谁就得按照原先定好的题目赋诗一首,若吟不出,就罚酒三杯。
  一个下午,有十五人各成诗一首,十一个人各成诗两首,十六个人做不出诗被罚酒三杯,王羲之的小儿子王献之竟也写不出诗,被罚了酒。
  当日收获颇丰,共三十七首诗。酒尽曲终,大家依依不舍,兴致犹高,把诗汇集起来,推举王羲之写一篇序文,记录这次兰亭盛会。王羲之乘着酒兴,铺好蚕纸,即席挥墨,欣然命笔,写下了三段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的《兰亭集序》。
  文乃妙文,清新朴实,字字矶珠,
绘景抒情,评史抒志,令人耳目一新。先写“乐”,
描述这次聚会的经过,意境清丽淡雅,清调欢快畅达。转而为“痛”,宴席将散,人各四方,聚合化为别离,欢乐转为思痛.最后写“悲”,连想到老之将至,归于寂灭,人生苦短,生命不居,让人凄凉悲哀。
  字更是妙字,飘逸遒媚,
精美绝伦,潇洒自然,气势完足,神清骨秀,大小参差,既见运筹之匠心,又无雕琢之痕迹。其用笔“正锋取劲,侧锋取妍”,灵动而不松散,苍拙而不滞怠。方圆结合,动静相宜,疏密有致,变化统一,浑然天成,有如神助。相同的字,写法不一,
三个“盛”字、五个“怀”字、七个“示”字,特别是二十个“之”字,变化多端,各具情态,无一雷同。《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书法的顶峰,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是中国书法的瑰宝绝品。
  由于王羲之时在醉酒之下所成,错漏颇多,涂字,改字,加字,到处可见。事后王羲之几次打算重写,竟不能故伎重演,只好作罢。在中国书法中,错漏不断还被各代君皇名家一支推崇者,仅此一家,可见其神奇。
  这篇书法藏在王氏后人家中,束之高阁,秘不外宣,无人可近,代代相传,一直到七世孙智永,他是个出家人,也是一个大书法家,他无子嗣,临死时就交给弟子辩才。
  真是不把贼偷,就怕贼惦记着。这时的皇帝是唐太宗,对《兰亭集序》早已垂涎三尺,虎视眈眈。他知道不可硬夺,也不能暗盗,只能智取,就派监察御史萧翼装扮成书生模样,去与辨才接近。萧翼花了多年,对书法也成了行家,和辨才和尚谈得很投机。待两人成了心腹之交,萧翼故意拿出几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给辨才和尚欣赏。辨才看后,不以为然地说:“真倒是真的,但不是最好的,我有一本真迹才算绝品。”萧翼追问是什么帖子,辨才神秘地告诉他是《兰亭集序》。萧翼故作不信,说此帖早已失踪,你定是拿伪作当宝贝。辨才从屋梁上取下真迹秀给萧翼,萧翼一看,果然不假,随即纳人袖中,同时向辨才出示了唐太宗的“诏书”:奉天承运,…这帖子充公了!
  辨才失去真迹,悔恨交加,积郁成疾,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根据这一故事画了一幅《萧翼赚兰亭图》,将萧翼的机智、狡猾和辨才和尚的谨慎、疑虑刻画得非常传神,人木三分。
  唐太宗得手后,欣喜若狂,奉为至宝,当时没有照相机复印机,更不能扫描存入电脑,就令欧阳询等书法家临摹,又让拓书人冯承素等双钩填廓成副本若干,赐予皇子近臣。
  由于唐太宗对王羲之王献之”二王”的书法推崇备至,唐朝形成追求”二王”的狂热。《兰亭集序》叫他爱不释手,卷不离身,
曾多次题跋,一直到他死时竟成了陪葬品,埋入昭陵。现在我们在故宫博物院看到的,只是唐代摹本,还有些博物馆,存的摹本是更后来的。
陶渊明饮酒赏菊
  作者: 沈约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桓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
  为彭泽令,公田悉令种秫稻。妻子固请种秔(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秔。(《晋书·隐逸传》:……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令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迹,使一门生二儿举篮舆。及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至醉。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送酒家,稍就取酒。……
  潜不解声音,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郡将候潜,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
  【解说】
  陶渊明酒事甚多,他喜酒爱酒,饮酒随意率真自然,“公田种秫”、“赍酒共酌”、“钱送酒家”、“我醉欲眠”、“葛巾漉酒”等,均成为饮酒典故,为后人反复吟咏,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便有“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之句。
  这个典故发生在南北朝,梁武帝时期。这个梁武帝,是个文人皇帝,棋下的好,诗也写的好,喜欢舞文弄墨。每到宴会上,都要出题赋诗,大臣们个个都得献艺,饮酒赛诗,以诗佐酒,诗酒两兴,很有雅致。
  天监六年(507年),梁将曹景宗和韦睿征战魏国,在徐州大败敌军,虏敌五万,全胜而归。班师回朝以后,梁武帝在华光殿举行盛大酒会,庆功犒赏。
  和以往一样,他又要大臣们赋韵做诗了。当时的诗坛领袖,尚书左仆射沈约主持,由他分发韵脚,大臣们按韵做诗。整个宴会上,除了饮酒奏乐,觥筹交错,还有赋诗朗读,称赞叫好,热闹非凡,大家都是精神焕发,尽情尽兴。
  只有曹景宗闷头不语,独自喝闷酒。这个宴会是为他庆功开的,可是风光全被别人抢去了。分韵赛诗,没他的份,人家在那里高声吟颂,评论赞赏,他插不上嘴。他是个大老粗,泥腿子,斗大的字不认识几个,哪里做过诗。梁武帝给他面子,不为难他。
  可是他心里憋气窝火,终于控制不住了,上步走到梁武帝跟前,说:“皇上,臣虽不才,也望赐诗韵一对,给臣一个献丑的机会。”
  梁武帝知道他从来没玩过这一手,哈哈一笑,回答说:“枪杆子笔杆子,夺江山保卫江山都靠这两杆子。曹老总你的枪杆子拿的好,屡立战功,德高望重,耍笔杆子这事就让他们文人去闹吧。”
  老曹軸劲上来了,一根筋,站着不动,坚决请求赋诗。
  皇上只好吩咐沈约,给他一副诗韵。沈约面有难色,原来那诗韵已经被认领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一对“险韵”,是“竞”、“病”二个生僻字,满潮人知难而退,无人问津。哪知曹景宗二话不说,“臣领了!”
  当年曹植七步成诗,如今又一个老曹,镇定自若,胸有成竹,喝了七杯酒,诗就出来了:
  “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
  短短五言四句二十字,没有沙场激战,刀光剑影,没有金戈铁马,气贯长虹,但是,胜利的喜悦,字里行间,英雄的豪情,跃然纸上。
  头一行,将军临行,生死未知,儿女送别,挥泪寄情。接着笔锋一转,凯旋而归,鼓笳竞奏,万民喧腾,众星捧月,
好强烈的反差!由此引出主人公英雄的丰神俊采,他充满自信,有些得意,要和当年驱逐匈奴,封狼居胥的骠骑大将霍去病比一比,却用了一个“问”字,请一个莫不相关路人回答,到底还有自知之明,传神贴切,意味深长。
  刚阳之美,卓尔不凡,朴实无华,豪气青云,一个字:绝!诗念完了,全场鸦雀无声,接着,梁武帝惊叹不已,满潮的大臣赞不绝口,就连长于声律的沈约,也叹嗟数日。此事此诗于是写入史书,千载流传,世人竞诵。曹景宗一介武夫,一辈子只写过这末一首诗,竟然举重若轻,字字珠矶,让人凛然起敬,除了生活的经历,也得感谢酒力给他的灵感吧。
  古人对酒量也有些解释,“酒有别肠”就是一个。
  五代十国时,
周国帝王王羲身为一国之君,唯知纵欲,好酒乐饮,不恤政事.有一次清群臣喝酒,所有大臣都不胜杯酌之苦,烂醉如泥,只有一个周维岳,身材矮小,但酒量奇大,依然精神抖擞,若无其事,
王羲大惑不解,问身边的人说,“维岳身甚小,何饮酒之多?”左右告诉他说:“酒有别肠,不必长大。”意思是,喝下去的酒另有肠道(胃)收着,只要酒肠大就行了,喝多喝少与身材高低胖瘦无关。
  以后,说某人酒量大,就用“酒有别肠”来形容。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因酒而亡国的事件屡见不鲜,南陈王朝的末代皇帝陈后主就又是一例。
  陈后主名叔宝,是个典型的不懂国事,只知饮酒作乐的君主。按说他是个文人,嗜好读书稽古右文,喜欢舞文弄墨,填词作曲,还有点文采,如果老老实实当个学者,以酒助兴,说不定文坛也留得个美名。可是老天误打误着,让他做了皇帝,他根本不是那块料,大好的南陈江山,断送于他手。
  他的好酒,可以说带点雅兴。喝酒时,一定要赋五言诗,你唱他和,有领有随,迟则罚酒,不分君臣.我这里抄一首他的如下:
  “独酌谣,独酌且独谣。
  一酌岂陶暑,二酌断风飙.
  三酌意不畅,四酌情无聊。
  五酌孟易覆,六酌欢欲调。
  七酌累心去,八酌高志超。
  九酌忘物我,十酌忘凌霄。
  凌霄异羽翼,任致得飘飘。
  宁学世人醉,安见王子乔。
  独酌谣,独酌起中霄。
  聚集在陈叔宝身边的,以官拜至宰相的江总和尚书孔范的为首,也都是好学能文,不理政事的文人骚客,甚至还有十几个才色兼备的“女学士”,通函墨,懂诗书。他们把写的诗配成曲子,找了一千个宫女演唱,乐此不疲,通宵达旦,其中最有名的一首,是陈后主写的“玉树后庭花”。
  就在这时候,北方得到统一,建立隋朝,杨坚称帝。经过养精蓄锐,秣兵励马,隋朝集五十一万大军,兵分八路,乘几千艘黄龙大船沿长江东下,讨伐南陈。
  此时,陈后主和文人,宠妃们正喝的七颠八倒,不醒人事,前方星夜赶路传来的急报,他连拆都没拆,就顺手扔到了床底下。谈笑之后,又照样较歌女奏乐,接着喝起来。
  因饮酒,亡了国。因瘾酒,亡了国。
  隋朝的军队白万雄师过大江,势如破竹,
横渡长江天险,攻陷南朝。南朝士兵被俘的被俘,投降的投降。
  陈后主却不见了。
  抓住了几个太监,才问出,他带着最心爱的妃子张丽华,孔贵人到后殿投了井。原来那是一口枯井,隋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抓住了陈后主,不过是给他封了公,好吃好喝养了起来,直到51岁病死。
  从此长达四百年的魏晋南北朝时代结束,中国进入大统一的隋朝。
  古今中外,怕老婆的大人物很多.如果您也碰巧有这个毛病,不必自惭形秽。
  唐朝的开国元勋,给唐太宗作了22年宰相的房玄龄就是一个怕老婆怕得要死的人。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他的亲哥李建成和亲弟李元吉,又逼父亲李渊让了位,当上了皇帝,开始了贞观之治。论功行赏,房玄龄功居至伟。
  赏什麽呢?当时文官武将都有三妻四妾,而房玄龄只有一个老婆卢氏,就奖赏他几个美女吧,个个都长得刘亦菲章子仪那麽水灵。哪知房玄龄一听脸都白了,连忙摆手:“使不得,使不得,恕臣不能受。”
  唐太宗一听心里好疑惑,我又不是给你老虎,怕什麽,莫不是“房龄老矣,尚能性否?”就去问一向直言的魏征,魏征说:“皇上有所不知,老房家里有只母老虎,这事要是让她知道了,还不闹个天翻地覆,鸡飞狗跳,永无宁日。”
  是朕赏赐的也不行吗?
  恐怕也不行。房夫人凶得很,是绝对不许房大人纳妾的。
  我倒不信这个邪了,我这里有三宫六院,我的爱卿还不能有几个小?明天派人把这几个姑娘送至房府,谁还敢抗旨不成!
  第二天早朝结束,别的大臣都退了,只有房玄龄哭丧着脸,赖着不走。一问,原来夫人昨天大演一哭二闹三上吊,又搞拳打脚踢拧耳朵,只好再一次请皇上收回成命了。
  房玄龄啊房玄龄,你在朕面前唯唯诺诺,在同事面前一团和气,大家都叫你老好人,难道在家里也是个三孙子?美女是皇后选的,令是朕下的,还有收回去的理?人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今天你这个家务事朕是掺和定了,我倒要看看你的这位夫人是个什麽难缠的滚刀肉。
  皇上亲自带着美女上门,房夫人赶快跪拜迎候。
  太宗一看,这个女人倒也不像想象的那样满脸横肉,凶神恶煞,虽是徐娘半老,也还楚楚动人的。只是仔细瞅去,她的一只眼是瞎的。
  原来房玄龄未发迹时,有一次重病在床,奄奄一息,觉着自己不行了,就跟夫人说:“我要走了,你还年轻,以后再找个主儿吧。”哪知夫人哭着跑进里屋,用利器刺伤了一支眼,表示自己烈女不嫁二夫的决心。
  太宗阴沉着脸,说:“我带来了两杯酒,一杯放了盐,你要是依了朕,从此不作妒妇,好好过日子,就把它喝了。另一杯放了毒,你要是还嫉妒你的老公,不允此事,朕就把它赏给你。咸酒给贤妇,毒酒给妒妇。你是宁不妒而生,还是宁妒而死?”
  房夫人哭着说:“看着房玄龄娶小老婆,还不如死了,我宁妒而死!”说着抄过毒酒杯,面不改色,咕咚咕咚,一饮而尽!
  结果呢?
  那液体酸溜溜,甜丝丝,顺着房夫人喉咙流下去,一点事没有!原来那是一杯醋。
  唐太宗什麽阵势没见过,也还是心有余悸,直冒冷汗。真是最妒妇人心啊,好一个刚烈女子,连朕都要敬畏她三分,何况老实巴交的房玄龄呢。
  “吃醋”的典故就是这麽来的,跟酒也有关系,就被我收了。
  吃醋的女人为了丈夫是什麽事都干得出来的。
  有个吃醋的女人是挺有幸的挺光彩事,特别是这个女人妒而不独,妒而不毒,可以为你宁妒而死时。怕老婆把,不丢人。
  唐朝的画家吴道子,也是一个“好酒使气,每欲挥毫,必须酣饮”的”喝喝有名”的人物。
  他人物,山水,草木,禽兽,鬼神,佛道,无所不能,有”冠绝于世,国朝第一”之赞誉,史称”画圣”,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影响,一直到宋、元、明、清。当时的唐玄宗招他入宫,授以内教博士的官衔,画过一些玄宗宫廷活动的画。
  有一天,唐玄宗思念蜀地嘉陵山水,就派吴道子前去实地写生,打好草稿,回来作画。哪知他公款出差,吃喝玩乐,游山玩水,一去数月,却空手而归,一幅画也没带,回来对皇上说,”臣无枌本,并记在心”。玄宗不快,就令他在大殿当众作画。
  吴道子丘壑于胸中,从容不迫,喝饱了老酒,精神焕发,在大同殿壁上,挥笔横扫,行若流云,状如风旋,不到一天,一挥而就,成了一幅《嘉陵江三百里风光图》,蜀山蜀水,怪石崩滩,纵横三百里,皆极奇妙,尽在画中,正是“行笔磊落,挥墨如神”,以致龙颜大悦,赞不绝口。
  吴道子作画,擅长线条.由于他的画造型准确,神态逼真,
民间一直传说他的画是活画。画龙“鳞甲飞动”,画人“转目视人”,画驴能夜间拉磨,画蚰子会吱吱叫唤。有一次他在曲阜县姚村变桥泉边的土屋里画了一百匹马,夜间闻有马蹄声。县官欲将此画移进县衙,及至移画工匠到时,马已全部破壁而出。他在做瑕丘县尉时,一日捕得一盗贼,盗贼趁夜雨逃跑,吴道子凭目识心记,只见一面,就绘出盗贼面目,不久便在汶上县按图捉回。
  吴道子的创作成就,以佛画最有名,他一生的宗教壁画,有三百余幅,很多寺院庙宇都由他的画。
  这一天,长安平坊菩萨寺请他作画。慧觉和尚知道吴道子无酒不画,就拿出寺院酿的一百坛好酒招待。吴道子开怀畅饮,酒醉朦胧,灵感已来,开始动笔。当时满城士庶老幼,竟至观者如堵。他画了一个行道僧,转臂运墨,活灵活现,神采飞扬,呼之欲出,致使观者喧呼,争相施舍之人,塞满街道路口,水泄不通,倾刻间便得钱万贯。画至一半,酒已微醒,忽见寺中和尚正把酒一坛坛往外搬动。问是何故?弟子说是对他的酬谢,运往他的府中。吴道子一听就火了,酒劲全散,这不辱我的清雅麽,掷笔停画,佛袖而去,弟子追至门外,说行道僧差一条腿没有画完呢,吴道子头也不回,说:”罚他只有一条腿,看他是否还去作行贿之事!”这就是有名的“独脚僧”。后来独脚僧给寺院主持托梦,倍言独脚之苦。主持四处求人为独脚僧续腿,竟无人续得。
  这幅画可惜我们今天看不到了,不仅这幅,吴道子所有的画,都已失传,就连日本大阪所藏《送子天王图》,也是后人临摹的。研究吴道子,只能根据这些摹本,以及他的弟子的作品。敦煌石窟里,就有许多他的传世弟子的画。
  要说古代喝酒的牛人,唐朝的裴弘泰可以算一个。
  这个裴弘泰只是在山南东道一个管理驿站的小官,不显山不露水的,没有人知道他能喝酒。
  这一天山南节度使裴均下来视察工作,和大家见见面,举行个工作酒宴。那时的风气不同,是领导解囊请客,手下的人白吃白喝,敲上司的竹杠.裴弘泰也是被邀请的一个,可是酒会筹备组的人出了点纰漏,他接到通知的时候,酒会已经快开始了。
  尽管他是管驿站的,叫车方便,等他火急火燎,上气不接下气地进了宴会厅时,还是迟到了。裴均满脸怒气,没鼻子没脸地斥责他一顿。
  原来这裴均是裴弘泰的叔叔,怪侄子不给他露脸争气.大家都来说和事,起哄说罚他酒就是了,不能饶了这小子。
  裴弘泰心里偷着乐,装得一副赶鸭子上架的样子,说:”我认罚,不过有一个条件,凡是我喝过的酒,那酒具就归我。”
  还有这麽叫板的,大家的情绪更来了,一个劲喊好,等着裴均拍板定夺。
  裴均一拍桌子:“今天就依你,要一饮而尽,滴酒不留,那空杯只要是你随身能带走,全归你。”
  “唰唰唰”,十个银杯摆成一排,酒倒得溜溜满.这些杯,形状似舟,带弧形耳,晶亮闪闪。裴弘泰一扬脖一个干,倒过来示意一下,杯就进入了他的怀中,一只又一只,接着喊了一句:“换大号杯!”
  在众人的加油助威声中,那些大号银杯连酒带杯也不见了。
  这时裴宏泰已经瞄准了执酒官手里的觥。这是斟酒用的壶,圆肚圈底,兽形壶盖,可以斟上十来杯酒。他抄过来一只,嘴对着嘴,咕咚咕咚一饮而尽,这只觥也囊入怀中。
  接着,他指着一个大个的金制酒船,对大家说:”你们看这只船,装满酒时,它的帆就竖起来,酒干了,帆就倒下去。我给大家表演一下好不好?”
  喝彩的,惊愕的,叫好的,傻眼的,众目睽睽之下,这只船也鼓鼓囊囊地塞进了衣服里。
  裴宏泰的衣服里已经是扑扑满了,他挺个大肚子,步履蹣跚,奔向一个叫“酒海”的东西。这是一个大型的盛酒器,像个坛子,也是银子做的,满满的一斗酒.他举起来,一口气,不眨眼,不喘气,不尖菜,竟然全部下肚!大家看得目瞪口呆。
  他把这个酒海放在地上,用脚使劲踩扁,卷巴卷巴,成了一小团,挂到怀前,大摇大摆,走出大门,叫了一辆车,直奔回驿站了。
  裴均损失了一大批酒器,心疼不已,可是他更担心的,是自己的侄子别喝出什麽毛病来,宴会一散,他就派人去看望裴宏泰。你们猜这位老兄在干什麽?正在哼着小调,拿着称一件一件称他的战利品呢,有二百来两。
  一个被罚酒的人,看准了这时大家的注意力全在让他喝,提什麽要求都会被答应,
来个困兽犹斗,反攻为守,结果是出奇制胜,得到意外的收获。
斗酒学士——王绩
  高祖武德初,以前官待诏门下省故事,官给酒日三升。或问:“待诏何乐邪?”答曰:“良酝可恋耳。”侍中陈叔达闻之,日给一斗,时称“斗酒学士”。贞观初以疾罢,后调有司。时太乐署史焦革家善酿,绩求为丞。吏部以非流,不许。绩固请,曰有深意,竟除之。革死,妻送酒不绝,岁余又死。绩曰:“天不使我酣美酒邪!”弃官去。自是太乐丞,为清职,追述革酒法为经,又采杜康、仪狄以来善酒者为谱。李淳风曰:“君酒家南董也。”所居东南有磐石,立杜康祠祭之,尊为师,以革配。著《醉乡记》,以次刘伶《酒德颂》。其饮五斗不乱,人有以酒邀者,无贵贱,辄往,著《五斗先生传》。
  【解说】
  王绩(约585~644年),字无功,降州龙门人。初唐诗人。隋末授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后著书于东皋,自号“东皋子”。著有《东皋子集》五卷。喜酒,撰有《酒经》、《酒谱》各一卷,并撰有《杜康庙碑》、《醉乡记》、《五斗先生传》等酒文。其诗多以酒为题材。曾说:“恨不逢刘伶,相与闭门轰饮。”常以《周易》、《老子》置床头,暇则开卷命酌。传见《新唐书》卷196,《旧唐书》卷192亦有传。
杜甫《饮中八仙歌》
  诗人杜甫作了一首著名的《饮中八仙歌》,对唐朝八位嗜酒如命的名人作了生动的描述。
  诗人写道: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中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阔论惊四筵。
杜甫与田翁饮
  作者: 夏树芳
  杜甫酒量诗才与李白齐名。尝从白及高适过汴,酒酣登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结庐成都草堂,与田峻野老相狎荡,诗云:“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叫妇开大瓶,盆中为我取。”每田父索饮,必使之毕其欢而后去。
  【解说】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巩县(今河南巩县)人,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各体兼备,佳作甚多,真实地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誉为“诗史”。著有《杜工部集》。《旧唐书》卷190下,《新唐书》卷201有其传。杜甫14岁时就称“酒豪”,其酒量与李白不相上下。他一生坎坷,得意之日少,困苦之日多。不仅与李白、高适酒酣登台,慷慨怀古,也与田翁共饮,经常酒债高筑:“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曾沉痛地感叹道:“蜀酒禁难得,无钱何处赊。”直到晚年还“数茎白发那抛得,百罚深怀亦不辞”,“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浅把涓涓酒,深凭此此身”。他对酒体味很深,因而才有《饮中八仙歌》之作。
孟浩然嗜酒误官
  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
  【解说】
  孟浩然(689~740年,一作691~约740年),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又游历长江南北各地。游长安,应进士不第。晚年张九龄镇荆州,辟为从事。传见《新唐书》卷203,《旧唐书》卷190亦有传。
  为饮酒痛快,失去了一次很有可能改变布衣命运的机会,可谓要酒不要官。李白有诗专门赞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酒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抑,徒此揖清芬。”正可以作为“嗜酒误官”的注释。
陆龟蒙夫妇善诗酒
  作者: 夏树芳
  陆龟蒙字鲁望,自号江湖散人,病酒再期乃已。《中酒赋》曰:“翦云梦芑,采泮宫芹。周子之松向晚,庾郎之薤初春。加以欧川桂〓,颍谷榆人,虽驰心于品物,且忘味于兹辰。”妻蒋氏长于文辞,亦善酒,姊妹劝节酒强食,蒋应声曰:“平生偏好饮,劳汝劝加餐。但得樽中满,时光度不难。”
  【解说】
  陆龟蒙(?~约881年),字鲁望。长洲(今属江苏)人。唐代文学家。曾任苏州、湖州两郡的从事。后隐居松江甫里,自号江湖散人,甫里先生,与皮日休齐名。有《甫里集》。嗜酒,有《中酒赋》。《新唐书》卷196有传。
  他的夫人也善文辞,好饮酒,对劝戒酒者出口成章地作诗驳斥,算得上一对“诗酒双侣”。
寇准阖扉宴宾客
  作者: 夏树芳
  寇莱公字平仲,有饮量,在中书多召两制就第饮宴。每宴必阖扉辍骖以留之。李宗鄂被醉,尝与门扉下窃出,得马而走。后宗鄂为修官使,恩顾渐深。一日召至玉宸殿赐酒,宗鄂坚辞以醉。上令中使附耳语云:“此中不须从门扉下出。”
  【解说】
  寇准(961~1023年)字平仲,北宋政治家。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太宗太平兴国进士,曾官枢密副使、参政知事。真宗时出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尚书右仆射、集贤殿大学士,封莱国公。曾力主抗击辽兵,促使真宗往澶州督战,对国势起到了稳定作用。传见《宋史》卷281。
  “阖扉脱骖”事,《宋史》有载:“准少年富贵,性豪侈,喜剧饮,每宴宾客,多阖扉脱骖。”“阖扉脱骖”与“陈遵投辖”事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与我们所熟悉的戏剧、评书中所塑的寇准的形象截然不同,从中亦可见寇准这位大政治家更符合人性的另一面。
石延年默饮王氏楼
  延年喜剧饮,尝与刘潜造王氏酒楼,对饮,日不交一言。王氏怪其饮多,以为非常人,益奉美酒肴果。二人饮啖自若,至夕无酒色,相揖而去。明日,都下传王氏酒楼有二仙人饮已,乃知刘、石也。
  【解说】
  石延年(994~1041年),字曼卿,一字安仁。北宋宋城(今河南商丘)人。祖籍幽州,后举族迁于宋城。史书称其“为人跌宕,任节气,读书通大略,为文颇捷,于诗最工,而善书”,喜豪饮。三举进士,为三班奉职。后以右班殿直改太常寺太祀,金乡县知县,有治名,荐通判,后为大理评事、馆阁校勘历光禄、大理封丞等。传见《宋史》442卷。
  刘潜,字仲方,曹州定陶人。少卓逸有大志,好为古文,以进士起家,做过淄州军事推官、蓬莱知县。与石延年、李冠为友,母暴逝,他悲痛而死,其妻抚其大号而死。
  二人对饮,终日不说一句话,这种饮酒方式本来就够怪了,一直喝到晚间,却没有酒色,于是被都城里的人传为有神仙来饮酒。这种“默饮”方式,还被有的古人认为是最能品出酒味的饮法。
苏舜钦汉书下酒
  作者: 夏树芳
  苏舜钦字子美,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饮一斗为率。公使人密觇之,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徂击秦皇帝,误中副车”,遽抚掌曰:“惜乎!不中!”遂满引一大杯。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与,其难如此。”复举一大杯。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足多也。”
  【解说】
  苏舜钦(1008~1048年),字子美。原籍梓州铜山(今属四川),生于开封。宋代文人、词家。早年与其兄舜元等提倡古文。27岁中进士,历任大理评事、集贤校理等职。后罢职,居苏州,作沧浪亭以自适。有《苏学士集》。传见《宋史》卷442。
  以书佐饮,既是古人饮酒不忘学习的风雅表现,又是古人饮酒不肆铺张的直率纯朴之风的反映。苏舜钦以书佐饮,为后人传为佳话,对后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陆游也曾以书佐饮,他的诗《雁翅峡口小酌》中写到:“欢言酌请醥,侑以案上书。虽云泊江渚,何异归林庐。”清代文人屈大均《吊雪庵和尚》一诗中亦有“一叶《离骚》酒一杯”之句。清代后期曾做过礼部侍郎的宝廷也有诗云:“《离骚》少所喜,年来久未温,姑作下酒物,绝胜肴馔陈。愈读饮愈豪,酒尽杯空存。”
欧阳修自号“醉翁”
  作者: 欧阳修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解说】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24岁中进士,任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著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等。《宋史》卷319有传。
  “醉翁之意不在酒”,虽然欧阳修说他“在乎山水之间”,但在我国,这句妇儒皆知的名言,则是中国人最普遍的饮酒态度,从而形成中国独特的酒文化的精髓。
苏轼喜酿酒待客
  作者: 苏轼
  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予下者。然喜人饮酒,见客举杯徐引,则胸中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适之味,乃过于客。闲居未尝一日无客,客至未尝不置酒。天下好饮,亦无在予上者。常以谓人之至乐莫若身无病而心无忧,我则无二者矣。然人之有是者接于予前,则予安得全其乐乎?故所至常蓄善药,有求者则与之,而尤善酿酒以饮客。或曰予无病而多蓄药,不饮而多酿酒,劳己以为人,何也?予笑曰:“病者得药,吾为之体轻;饮者困于酒,吾为之酣适,盖专以自为也。”东皋子待诏门下省,日给酒三升,其弟静问曰:“待诏乐乎?”曰:“何所乐,但美酝三升,殊可恋耳。”今岭南法不禁酒,予既得自酿,月用米一斛,得酒六斗,而南雄广惠循梅五太守间复以酒遗予,略计其所获,殆过于东皋子矣。然东皋子自谓五斗先生,则日给三升,救日不暇,安能及客乎?若予者乃日有三升,五合入野人道士腹中矣。
  【解说】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20岁举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又因新旧两党之争,也多遭贬谪,一生坎坷。卒谥文忠。《宋史》卷338有其传。
  苏轼酒量不大,却好酒。在《东坡志林》中自云:“吾少时望见酒盏而醉,今亦能三蕉叶矣。”喜酿酒,在惠州自造酒,号“罗浮春”;在定州得松膏酿酒,号“中山松醪”,更喜欢招待朋友饮酒,仿佛能从客人之饮中品味到酒的神韵似的,著有《东坡酒经》。擅长诗词、散文,有很多酒诗(据统计有百余首)、酒赋,如《浊醪有妙理赋》、《中山松醪赋》、《洞庭春色赋》等,其诗词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酒酣胸胆尚开张”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妙句。
宋徽宗不罪窃杯人
  宣和间,上元张灯,许士女纵观,各赐酒一杯。一女子窃所饮金杯,卫士见之,押至御前。女诵《遮鸪天》词云:“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贪看鹤陈笙歌舞,不觉鸳鸯失却群。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酒饮杯巡。归家恐被翁姑责,窃取金杯作照凭。”徽宗大喜,以金杯赐之,卫士送归。
  【解说】
  宋徽宗(1082~1135年),即赵佶。北宋皇帝。神宗子。1100~1125年在位。任用蔡京、童贯等奸佞,朝政腐致黑暗。尊信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金兵入侵,传位给赵桓(钦宗),自称太上皇。靖康二年,他与钦宗同被金兵所俘,北宋灭亡,后死于五国城(今属黑龙江省)。有才气,工书画,通百艺,楷书称“瘦金体”,绘画长于花鸟。
  这则故事写出了一个女子的机智和宋徽宗喜好诗文的才子习尚。
陆游愿月得千壶酒
  作者: 夏树芳
  陆务观嗜酒颓放,自号放翁,作词云:“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风烟雨中,天教称放翁。”一夕,梦故人相语曰:我为莲花博士,镜湖新置官也。我去也矣,君能暂为之乎?月得酒千壶,亦不恶也。”遂以诗记之曰:“白首归修汉简书,每因囊栗叹侏儒。不知月给千壶酒,得似莲花博士无?”
  【解说】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词也很有成就。其诗内容广泛深刻,其中以爱国诗成就最为突出。《宋史》卷395有其传。
  陆游一生亦与酒结下不解之缘。他酒诗数量颇多,有人称堪与李白媲美。他的诗中,饮酒虽有“一壶清露来云表,聊为幽人洗肺肝”的独酌之趣,有“一饮五百年,一醉三千秋”的豪迈洒脱,但由于处于报国无门的时代,诗中的饮酒总有一种沉重的压抑感,多借饮酒来排遣心中郁闷,如“谁知得酒尚能狂,脱帽向人时大叫。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另,陆游有一首七绝《剑门道中遇微雨》曰“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岳飞立志痛饮黄龙府
  尝军行遇雨,武穆下马徒步行,僚属皆从。至一庙宇……庙旁有山险峻,武穆问曰:“诸公识黄龙城乎?其城若此山之高。某旧能饮,尝有酒失,老母戒某勿饮,主上亦命戒之,某自此不复饮。他日至黄龙城,当与诸君痛饮。”
  【解说】
  《金佗续编》:南宋岳珂撰。正编28卷,续编30卷,系岳飞传记的资料汇编。岳珂系岳飞之孙,为其祖岳飞辨冤而作。本书搜集岳飞的诗文、表奏、战报、高宗的御札等原始资料,旁及传记佚事等。岳珂别业在嘉兴金佗坊,故以名书。
  《宋史·岳飞传》亦有“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记载。
  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家贫力学,好《春秋左氏传》及孙武、吴起兵书,少年从军。绍兴十年(1140年),金人再度南侵,岳飞任少保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大败敌兵,进军朱仙镇(在今河南开封市南);秦桧恐飞阻梗和议,一日内降十二道金牌召还。次年以“莫须有”之罪杀害。作品多见于岳珂《金佗粹编》。《宋史》卷365有传。
  岳飞曾“豪于饮”而有酒失,其母及高宗赵构都让他戒酒,他也听从了劝告,立即断了酒,但他却发下誓愿:“直捣黄龙府(金国的都城),与诸君痛饮耳!”戒酒能断,是大丈夫,而“与诸君痛饮耳”更充满英雄豪情。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诛杀功臣出了名。没有杀的,也要再三考察,设计试探,确定对他这颗”红太阳”是否仍然”无限忠于,无限崇拜”。他相信酒后吐真言,经常用醉计试大将。
  开国元勋,兵马大元帅徐达,从22岁就跟着朱元璋,身经百战,摧锋陷阵,杀敌无数,功勋卓著。太祖称吴王时,任左相国,与李善长平起平坐,又与常遇春并为三军统帅。称帝后,以达为右丞相,兼太子少傅.对这麽一个位高权重的人,朱元璋却极不放心,有一天请来喝酒,从擦黑褐到深夜,劝了一壶又一壶,赐了一杯又一杯,徐达岂敢不受,最后酊酩大醉,不醒人事.朱元璋传令内侍:“扶中山王去旧内安寝!”
  这旧内,本是明王朝建立前,朱元璋称吴王时住的地方。睡在那里,岂不是亵渎圣君,犯上作乱?半夜,徐达酒醒,掀开被子,一打听这是旧内,吓得汗流如注,魂飞魄散,滚到宫殿台阶下,向北连拜两拜,又磕了三个大响头,“臣有死罪,臣有死罪!”口呼不停,跌跌撞撞出了宫。
  朱元璋听了这事以后,开怀大笑:“徐达果无二心!”让他过了关。试想,如果徐达有一丁点好奇,东张西望看两眼,还不会当场拿下,没了命?
  不过,忠心耿耿的徐达最后也没逃出朱元璋的清算。他在交出兵权之后,背上长了一个大瘤子。一天,收到皇帝送来的蒸鹅,他知道自己完了,因为蒸鹅是发的,为有瘤疾的人所忌,皇帝这是要他死啊。他涕泪交流,噎咽无声,吃掉了这只鹅,全身溃烂,不治而亡。
  另一个开国功臣郭德成,任骁旗指挥,妹妹又是朱元璋的妃子,也没逃过醉计试探。一天,朱元璋请他到宫内饮酒叙谈,灌他到醉意盎然的时候,命人拿来两锭黄金,偷偷塞到郭的手中,悄悄说:“好好拿着,回去勿告诉他人。”
  郭德成表面醉,心里明。这哪里是什麽赏赐,如果抓个藏金而出,还不就是个脑袋搬家?他一面毕恭毕敬,谢主隆恩,把黄金装在靴筒里,一面打着算盘。
  一出宫门,郭德成马上醉态百出,东倒西歪,踉踉跄跄,扑通一下摔倒在地。顺手把靴子脱了,那黄澄澄的金子咣啷就掉了出来。守门官吏见状,将其拦住,派人飞报皇帝。朱元璋说:“不必见怪,是朕赐予他的。”郭德成放走了,朱元璋心中暗喜:这是一个实诚人,可靠!
  可是,郭德成最后还是在喝酒是闯出大祸。一次陪朱元璋喝酒,酒酣耳热后,他脱下帽子趴在地上,磕头谢恩,露出稀疏毛发。朱元璋打着哈哈说:“醉疯汉,头发少成这样,可不是酒喝多了?”
  鬼使神差,郭德成回答道:“这几根还嫌多呢,拔光了当秃子才痛快。”
  朱元璋脸色一沉,闷不吭气
,“酒不喝了!”郭德成马上知道砸锅了,因为朱元璋最忌恨人家提起他当过和尚的往事,凡是“光”,“秃”,“僧”这样的字眼,甚至于“光共天下”,“天生圣人”,他都不许人用,不少人犯了忌讳被“诛其身而没其家”,今天郭德成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自己往枪口上撞吗。
  怎么办?他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装疯,剃了光头,披上袈裟,吃斋念佛。
  朱元璋被蒙骗过去了,他对郭德成的妃子妹妹说:“以为你哥随便说说,没想到真的疯了。”
  郭德成在装疯卖傻中苟且偷生,度过残年。福祸难料,后来朱元璋扫荡群臣,郭德成因“发疯”在先,幸免于难,逃过一劫。
  本文摘自《文海披沙摘录》,作者:[明]谢肇淛,原题为:戮妒妇
房玄龄、任环妻俱妒,赐婢妾皆不得近。太宗闻之,赐以鸩酒,而皆不畏,竟敕侍女别居。是以天子之威,不能行一妒妇也。我太祖高皇时,开平王常遇春妻甚妒,上赐侍女,王悦其手,妻即断之。王愤且惧,入朝而色不恬,上诘再三,始具对。上大笑曰:“此小事耳,再赐何妨?且饮酒宽怀。”密令校尉数人,至王第,诛其妻,支解之。各以一脔赐群臣,题曰“悍妇之肉”。肉至,王尚在座,即以赐之。王大惊,谢归,怖惋累日。此事千古共快,其过唐太宗万万矣。
  前面我们讲了一个刘伶弄神骗酒的典故,骗酒喝的人还有一个,就是明代的风流才子唐寅唐伯虎。
  唐伯虎号六如居士,苏州人,学问虽深,才华虽好,没有当官的命。弘治十一年(1498年),他乡试第一,隔年会试,与富家子弟徐经一同赴考,这徐经,就是后来徐霞客的高祖父,胆子不小,向程敏政的书童买考题,被抓个正着,成为轰动一时的科场舞弊案。唐寅该倒霉,卷入其中,与程,徐等一起入狱,“身贯三木,卒吏如虎,举头抢地,侇泗横集”。后来虽然无罪开释,却只给了个浙江小官,他引以为耻,坚辞不就,从此绝意仕途。
  他回到家中,在苏州城北一个废园旧址构筑桃花坞,卖画为生,常与友人聚饮,花天酒地,放浪形骸,玩世不恭.他和文征明,沈周,仇英合称“吴中四家”,花鸟,人物,山水,楼阁,样样拿得出手,尤其擅长古今仕女,相传有五十多幅春宫画流传于世,因此被称为风流画家。
  正德九年(1514年),南昌宁王请他作客,他发觉宁王有异谋,于是喝酒装疯,狎妓裸露,逼宁王放他回去.这件事一来二去,经文学家加工,就成了名剧”唐伯虎点秋香”,他的第三任妻子沈九娘被移花接木,成了第九个老婆秋香。真正的秋香其实是当时一位颇有名气的青楼妓女。
  唐寅生平逸闻颇多,可谓妇孺皆知。下面便是一例。
  某日,唐伯虎闲极无聊,别出心裁,扮成乞丐,游虎丘山。见一群商人,围桌聚饮,附庸风雅,做诗为乐.唐伯虎虽说是画第一,字第二,诗第三,估摸着对付这帮款爷是绰绰有余,想拿他们开开心,就凑了过去,说:“各位大人诗写得好,不知能否让我这个叫花子也和一首,写得还行呢,就赏我一口酒。”
  这群商人以为取乐的对象来了,连声说好。
  唐寅用手指蘸着口水在桌上写了一个“一”字:“我就以它写诗吧。”
  商人们一起摇头:”这不行,太容易了。”
  唐寅把“一”字改成“上”。商人们同意了。倒了三杯酒,等唐寅赋诗。
  “一上一上又一上,”唐伯虎话一出口,商人们腰都笑弯了:
“哈!哈!哈!”
  “一直上到高山上。”商人们笑得更厉害了,各个捧着肚子。
  唐伯虎面不改色,一本正经,把后面两句念了出来:“举头红日白云低,五湖四海皆一望。”
  商人们的笑声嘎然而止,面面相觑,说不出一句话。他们这才懂得什麽叫“有眼不识泰山”,看着唐伯虎端起酒杯,喝了一杯一杯又一杯,然后扬长而去。
徐文长诗画酬酒
  万历辛卯重九日,史甥携豆酒河蟹,〓余索画。时病起,初见无肠欲剥之,剧即煮酒以啖之。偶有旧纸在榻,泼墨数种,聊以塞责殊不足观耳。
  另有诗《又图卉应史甥之索》:
  陈家豆酒名天下,朱家之酒亦其亚。史甥亲携八升来,如椽大卷令吾画。小白连浮三十杯,指间浩气响成雷。惊花蛰草开间愁,何用三郎羯鼓摧?羯鼓摧,笔兔瘦,鳌蟹百双,羊肉一肘,陈家之酒更二斗。吟伊吾,进厥口,为侬更作狮子吼。
  【解说】
徐渭(1521~1593年),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秀才出身,曾为幕僚。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著有剧作《四声猿》、《歌代啸》、《田水月红梨记》等。又工书法,长于行草;善绘画,特长花鸟,画史上与陈复道并称“青藤、白阳”。
醉颠画僧八大山人
  要了解中国近代绘画,“清初四画僧”之一的八大山人是个关键人物。后来的郑板桥,吴昌硕,潘天寿,张大千,齐白石,李苦禅等人,都深受他的影响。
  八大山人有点像荷兰画家梵高。一生苦难,极度抑郁,属于“悲情画家”。他离群索居,行为乖僻,纵酒度日,时颠时醉,不颠即醉。不过梵高37岁就吞枪自尽,他却活了八十岁,受的苦难更长。
  八大本名朱耷,
是明太祖第十六子宁王朱权的九世孙,“八大山人”是他晚年用的文号。朱耷十九岁时,崇祯朱由检吊死在煤山,从此明朝不复存在。他初为僧,继为道,后而还俗,亡国之恨,时时盘恒于心头,复明无望,
深深折磨他一生。
  悲不能禁,痛不欲生。朝廷更迭而不愿屈从附和,
矢志守节而不能力挽狂澜, 便染上了狂疾。
  他蓬头垢面,
赤脚露胸,托着长袍,破烂不堪,游于市井。时而卧地呜咽,时而仰天大笑,或单足跳跃,或捧腹高歌,或手舞足蹈。一日之内,颠态百出。奇怪的是,治这个毛病的只有酒,市人醉之以酒,大口灌他,才能让他老实下来,安静下来。
  这就是八大的以醉治颠。
  悲愤于世,寄情于墨,造就了八大这位伟大的画家,他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咏久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