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两种人最痛苦哪两种事情是无法违抗的呢

经典语录专题相关内容
经典语录专题已被2人收藏
&算命人记录的世间因果故事:心上莲花次第开
来自:上海
发帖:1+0
注明:此文系转载。请关注我ID,日后会把我读过的与因果,善恶,业力,轮回,改运等与佛法相关的浅显易懂的好文章分享到论坛中。若大家能对此了知一二,并对佛法渐渐升起信心,我也甚感欣慰。序
言一路走来,生活中一幕幕的悲喜剧,在身边不断登场与落幕、上妆与卸妆,人生的无常总令人慨叹不已。细细思量,每一个故事中都有一根若隐若现牵引命运的线,在缠缠绕绕。一页页打开,人间悲欢,红尘漫卷。在一个个的小故事中,听那心上的莲花缓缓绽放。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楼主...
来自:上海
发帖:697+6038
-------------------------------------------------------------------------------------------
Not everything as it seems
来自:上海
发帖:311+8411
快滚 引用自#1楼:周公子(cherryusher)你是不是有神通
-==kds官方Android客户端==-
-------------------------------------------------------------------------------------------
来自:上海
发帖:1+2
命运不顺的理由前几天,群里一位师兄在与我聊天的过程中,说起她的一位朋友最近又失业了。失业的原因,是跟老板吵了架。那阵子厂里生意不太好,需要裁员,他自然成了首选的被裁对象了。老板虽说辞退了他,还有点过意不去。办手续时老板跟他说:“以后我们这里要是忙,你再回来吧。”他当时就一句话顶了回去:“你放心,我踏出这个门就不会再回来!”把那老板呛得一愣一愣的。这小伙子一直就这么个脾气。在这之前,从电瓶厂出来,也是因为开年会的时候,他自己跑到大会主席台上去,即兴演讲,把领导批了一顿。等下了台,平时受了些气的同事个个说他牛。他回头就到我这位师兄跟前显摆了,最后说:“你说我牛*吧?”只是牛的结果,是年后就没活干了。最后被安排去数电瓶,工作过程中,又把电瓶数错了,导致发错货,赔了1000多。他知道我这位师兄信佛,就顺带来了一句:“我也没有伤害谁,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难道按你们佛教说的因果报应,我上辈子是个大恶人?”不是什么事都要推到上辈子去的,更多的因果就在当下。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处处给别人制造不顺的人,自己的命运又哪有顺的理由呢?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面镜子,只是很多人从来只会向外照别人,而不会向内照自己。哪天把镜子反过来,很多长期困扰自己的问题的答案就清清楚楚了。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上海
发帖:1+3
你就不能阳光一点吗?我常上的论坛上有一个帖子,一位厨师讲述他开餐馆亏损600万的经验与教训,以及一些餐饮方面的心得。回帖中稍有点餐饮业经验的人都看出了他的深厚功底,不断有业内人士在向他请教。但帖子刚一开讲,质疑之声四起,一些人不断追骂,一直从种种角度质疑他,大有不骂倒不罢休之势。发帖者是我海南的一位朋友,他是大师级的中国名厨,一家知名五星级大酒店的行政总厨。用他的名字搜一下,就可以看到网页及各种媒体上关于他的报道非常多。他的情况我基本了解,帖子是写实的,只是涉及到具体的人物时,用了避讳的手法。那些质疑者毫无凭据的、不依不饶的质疑,我很是感慨:你就不能阳光一点吗?凡红火的论坛,红火一点的帖子,几乎清一色都是深受吠影吠声、不依不饶的质疑声长期困扰的。滴水见大千,从中就反映了一种不健康的社会心态。当然,一个正常的社会需要允许不同的声音存在。但普遍的不信任、普遍的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一切的心态,将感生什么样的社会,可想而知。诸法心生,什么样的国民心态,必定造就什么样的社会环境。2010年深圳凤凰医院发生的“缝肛门案”轰动一时,当时媒体与网络一边倒地支持患者陈默夫妻。事件过了一年多,一切尘埃落定之后,事实却证明这只是一场闹剧,迷雾散尽后的简单真相令人无语。原来整个事件只是源于陈默的阴暗心理,那种近乎偏执的疑心。什么有力的证据、权威的鉴定结果、抬手就可在网上搜到的产妇痔疮方面的大量介绍,都打消不了他的猜忌。在他看来,全都是黑幕重重,大家全都是合着伙儿欺骗他这个“弱势者”。他这种心态,加上媒体的恶意炒作,以及同样心态的网民的推波助澜,将本来很简单明了的事炒得扑朔迷离了。让人不由想起贾平凹说的一句话:“百鬼狰狞,上帝无言。”事发前,陈默生活质量很不错,租住的是高档公寓楼。一年多官司打下来,生意没了,工作没了,屡次被迫搬家。现在他租住在深圳市城乡结合部,家里只有一些简单的日常用品。妻子疑似“抑郁症”,闹着自杀。按他自己的话说,他的生活基本被毁了。只是他能否想到,他那么阴暗的心理,该感生什么样的生活境况?2007年北京孕妇李丽云临产,危急之时,她老公肖志军无论如何都不在手术单上签字。他认为医院是想坑害他们,他妻子没病,她只是感冒。现场有人猜测他是没钱,表示拿一万元钱给他,让他签字让妻子做手术。他依旧不同意,事后说:“他们说要给我钱,是在开玩笑,是在逗我的。”反正在他眼中,所有的人都是不值得信任的、都是恶意的。最后的结果是妻儿双亡,未来的他,恐怕也只能是孤独终身了。前些天看到80后美女作家安意如在回应诸多质疑时,轻描淡写,淡然面对:“我觉得,人不能有被迫害妄想症。”这句话放到这些事上,是再恰当不过了。她是有一种非常好的心态,所以才有了笔底的花语缤纷,生活中的名满天下。还记得多年前,曾经有人问一位很有名的女作家:“假如你老公哪天与你离婚,你将如何面对这件事?”她说:“真有这么一天,我依旧会感恩他曾经给我这么多的爱,感恩他为我遮风避雨这么多年。”这句话让我深为感动,这般蕙质兰心的女子,上苍哪会有辜负她的理由?我曾经在社会最底层挣扎过很多年,见过太多的人生百态。这么多年经历下来,在与人的接触过程中,一些命好的人,普遍好说话一些,乐于相信人;而一些长期生活境况很不好的人,往往很难以正常思维、正常方式去打交道。《般若经》说:“种种世法,皆由心造。”什么样的心,感生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很多人总是怨天尤人,抱怨社会、埋怨命运,实际上很多事都是自己的心态感生出来的。阳光、理性、谦和、感恩的心,自然感生充满善意的生活环境,而处处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别人、阴暗、不健康的心态,感生什么样的生存环境,可想而知。什么样的心,感生什么样的命,错位也错不了多久的。回过头来反省一下自己,是哪种心占了上风呢?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上海
发帖:143+4005
佛教不算命的,LZ明显是无知神棍了,小心地藏王菩萨晚上去收你!
-------------------------------------------------------------------------------------------
撮那娘各老毕,就墓侬,听的懂伐!不喜欢就撮毕滚回去,露里八素,无里妈里个撒,戆B硬盘!
D70 F75 SB800
SIGMA 18-125/3.5-5.6DC
NIKON 80-200/2.8D ED
NIKON 50/1.8D
NIKON AF-S 24-85/3.5-4.5 ED IF
来自:上海
发帖:1+4
自己真的没有错过吗? [/color]——陈大惠老师演讲团中的故事在第二届河北省公民德行教育论坛上,一位来自山区的女人讲述她悲惨的人生故事。她从小不招人疼爱,长大后希望通过婚姻改变现状,但偏偏又嫁得不如意,落入贫寒人家。婚后家中遭一次雷击,三次房子被烧,老公因杀人被判无期。面对接连不断的灾祸,她一直想不通自己为什么这么倒霉。直至参加陈大惠老师主持的论坛,听了许多因心造命的故事,她才开始反省自身,找到自己灾难的根源。一切都是自己的心造就的,没有那种心,哪来这种命?她自己说,从小叛逆心特重,嫉妒心重。家中她是长女,刚开始全家宠爱在一身,有了弟妹之后,自然就没那么受重视了。于是特别怨恨父母,看弟妹不顺眼,自私,不听话。将家看成是个火坑,特别想离开这个家。后来遇到一个男人,什么都不了解,就很快闪婚。“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嫌自己家里穷,再一个就是他长得帅。”她出嫁时就对父母说狠话:“宁可将来要饭,我也不要进你们家大门口。”哪知道嫁过去之后,才发现婆家更穷。事情总是这样阴错阳差,不如人意。那份怨恨心自然更重了,“从来没有开心过”。老公83岁的奶奶到她家来住,她非常不高兴。奶奶刚一进门,她一声不吭就摔门。奶奶是个要脸面的人,伤心地离开了,半年后就去世了。奶奶30多岁就守寡,辛辛苦苦将儿女养大。不孝是严重折福的行为,伤害有德行的老人,尤其严重。就在奶奶去世的那段时间,一次打旱雷,雷电从她和孩子中间穿过去,点燃了被子,将房子也烧起来了。还好村子里的人赶来救火,没有完全烧光。自己割点草,又将就着把房子盖上。她这人外表很本分,满心的怨恨从来只是藏在心里。大家自然都很同情她。农村的人相信天雷只打恶人,怎么她就平白无故遭雷打?她与村子里的人都认为这雷是劈歪了。家境不好,她怨恨心就越来越重。特别怨恨公公,怨他没有给她挣下家财,看他不顺眼,嫌他吃饭埋汰。她整天怨天怨地,就没有开心的日子。后来有一次刮大风,村子外头的一个草垛子着火了。风挟着火团,穿过村子里的很多人家,单单将她家点着了。除了一辆四轮车之外,房子烧得什么都不剩了。她觉得自己怎么就这么命苦?原来雷劈歪了,这次风又刮斜了,厄运总是跟着她。她心里越发怨恨至极,觉得老公全家人都对不住她。娘家的父母到处为她借钱,政府也补助了几千元,才将房子重新盖上。房子盖得比村子里一般人家的都要好,“住到大房子里我们俩特别地狂妄,走道儿都挺着腰板走。” 这个时候,她全然不记得当年说过的宁可要饭也不进娘家门的话了。饱暖思淫逸,家境好了,心也浮躁起来了。她开始学着电视里的样,打扮得很妖艳,袒胸露背的。这在农村里尤其惹眼,自然很快就招蜂引蝶了,不久就有了相好的。于是看老公这也不顺眼,那也不对头,整天闹腾着离婚。这时她三大姑姐也正在闹着离婚,姐夫让她帮着劝劝。她当面劝姑姐,背地里教唆姑姐离婚,为她抱不平:“跟着这样的穷男人干什么?赶紧离了。”这事很快让姑姐夫知道了,愤怒之下,跑过来将她家的房子浇上柴油,点火烧起来了。还好邻居救火及时,只烧掉了半间。她老公立即骑摩托车追到姑姐家,打斗之中,将姑姐夫给杀死了,随之入狱,被判无期。剩下的房子也卖掉了,赔偿姑姐家。一家三口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还好后来村里学《弟子规》的好心人资助她,帮她在村外盖了个住地。为这事她特别仇恨姑姐,老觉得这祸都是姑姐惹出来的。这之后她还是与情人来往着。一次在家门口给情人正打着电话,沉重的大铁门忽然倒下来,砸在她脸上,才将她砸醒过来。她自己说:“我当时就想,所有的人还说你好呢,这是遭天谴了!”这时她才开始觉察到了自己的错误。她虽然以前不信因果,但知道有因果一说。这会儿屡屡业报现前,才开始反省。也是从这开始收心,心一正,外面的狂蜂乱蝶自然就没了。这就是什么样的心,招什么样的境。后来她跟着村子里的人去参加《弟子规》的学习,听了一些讲座,再反省自己,才知道以前哪里是天灾,全都是人祸,都是自己感召来的。从小平白无故地怨恨父母弟妹,结婚后毫无道理地怨恨婆家。出事后不但没有反省与愧疚,反而仇恨受害者家属。整天怨天怨地,觉得就没有一个人对得住自己。从来都是别人的错,自己就从来没错过。自己明白过来之后,在论坛讲座上公开讲述自己的错误,以警醒大众。不管走到哪里,一回头就是岸。只是早一点醒悟的话,也不至于付出这么重的代价了。她的问题在社会上极为普遍。一个看起来本分善良的人,似乎没造过什么大恶,但太过自私,从来不懂得为别人想一想;缺乏起码的感恩与知足,内心太多怨恨;不孝;玩婚外情;挑拨是非。这些似乎都是很小的事,很稀松平常,而且现在非常普遍。看网上的帖子,这种观念与行为几乎是铺天盖地,差不多成了共同价值观。发帖的人个个觉得理所当然,从来就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殊不知,这种错误的观念与行为正在严重折损自己的福报,甚至招致祸殃,也在将部分看帖子的人往深渊里拉。诸法心生,什么样的心,自然感生什么样的境。有人觉得自己一直本本分份,为什么还是生活得如此不如意?有些本分的人,只是因为懦弱,并不见得是出于感恩与知足、宽厚与怜悯。对周边的人,明里不说,心里却充满着怨气、嫉妒、仇恨。看别人左也不对、右也不对,觉得亲人朋友都对不住自己。暗中巴不得别人落难、喜欢幸灾乐祸。这样的心,你说会感召什么样的境?如《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所说:“君之贪念、淫念、嫉妒念、褊急念、高己卑人念、忆往期来念、恩仇报复念,憧憧于胸,不可纪极……且满腔意恶,起伏缠绵,犹欲责天美报。如种遍地荆棘,痴痴然望收嘉禾,岂不谬哉!”别人的故事也可以是自己的镜子。从这面镜子照一下自己,难道真的从来都是别人的错,自己真的从来没错过吗?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上海
发帖:143+4007
已举报,谢谢!
-------------------------------------------------------------------------------------------
撮那娘各老毕,就墓侬,听的懂伐!不喜欢就撮毕滚回去,露里八素,无里妈里个撒,戆B硬盘!
D70 F75 SB800
SIGMA 18-125/3.5-5.6DC
NIKON 80-200/2.8D ED
NIKON 50/1.8D
NIKON AF-S 24-85/3.5-4.5 ED IF
来自:上海
发帖:1+5
佛教里其实是有算命的,无论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今生的流年运程是前世的业力决定的今生因果报应时间表。但是流年运程可以改,今生如果积德行善,精进学佛,命运即可往好的方向走。尽管佛教里有算命的理论,正信的佛教不提倡算命,是因为命“越算越薄”:如果告诉你命好,你可能反而掉以轻心不去努力,本该得到的最后也得不到;如果告诉你命衰,你可能反而忧心忡忡,于事无补,愈加烦恼。佛教不算命的,LZ明显是无知神棍了,小心地藏王菩萨晚上去收你!引用自5楼: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上海
发帖:1+6
The religion of the future will be a cosmic religion. "Buddhism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hat would be expected in a cosmic religion for the future: it transcends a personal God,avoids it covers both the natural & spiritual, and it is based on a religious sense aspiring from the experience of all things, natural and spiritual, as a meaningful unity.[1954, from Albert Einstein:The Human Side, edited by Helen Dukas and Banesh Hoffma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未来的宗教将是一种宇宙宗教。它将是一种超越人格化神,远离一切教条和神学的宗教。这种宗教,包容自然和精神两个方面,作为一个有意义的统一体,必定是建立在由对事物的,无论是精神,还是自然的,实践与体验而产生的宗教观念之上的。佛教符合这种特征。——爱因斯坦 已举报,谢谢!引用自7楼:[/color]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上海
发帖:1+7
@zhuangyu 给你科普下名人谈佛教(整理)1、佛法的可信,是因为从佛陀时代直至如今,一直有佛弟子以亲身的修行体验,证明著佛经的正确。——《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间最具权威的百科全书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10楼...
来自:上海
发帖:1+8
21、佛教教义的高深,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在他亦有种种治国安民的理论。
——吕思勉:中国著名的史学家,他是我国学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中国现代学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2、释迦牟尼真是伟大的圣哲,我平常对人生有许多难于解决的问题,而他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启示了,真是伟大的圣哲。
——鲁迅: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23、佛法……与其称为宗教,不如称为哲学的实证者。佛教的理论,使上智人不能不信,佛教的戒律,使下愚不能不信,通彻上下,这是最可贵的。——章太炎: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国近代著名朴学大师。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 24、尽管我们时代物质文明进步和人生享用的富足是以前任何时候都望尘莫及的,但是人类并没有因此而获得巨多的安全感,我们面对的仍然是一个充满苦迫和缺陷的世间,从佛教的观点来说,当前人类出现的种种危机,究其根源是人类无视缘起法的规律……。长此以往,最终受害的还是人类本身。释迦牟尼,公元前六世纪中叶,与孔子同时,看到世间的种种苦难,开始思考“如何解脱世界的苦痛”。
——赵朴初: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卓越的佛教领袖、杰出的书法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与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25、盖世尊之说法,因众生而起大悲心,因大悲心而生菩提心,而成正觉。既有觉,自然不离智慧。悲智双修者,佛教之最大特色,为世界其他宗教之所不及。他教之教徒,谓起于迷信可也;归依佛法,则智者之事也。
——张君劢:中国政治家、哲学家,中国民主社会党领袖。 26、自非一面提倡佛教,一面尊重历史,否则,前路茫茫,何能有济。
——许寿棠:曾任江西教育厅长,台湾编译馆馆长,台大中国文学系主任。 27、佛教本身蕴藏著极深的智慧,它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人理性的反省,对概念的分析,有著深刻独到的见解。
——陈从周:中国闻名的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家、专家。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 28:我所唯一赖以自慰的,就是这观音名号的执持。《法华经·普门品》云:‘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我感谢这位菩萨的保佑,在这八年里面于苦难中施我以大无畏。
——夏丐尊:出版家、教育家、文学家。 29、没有学过宗教的人,难以确立一种正确的行为标准,学过宗教的人行为、处事则会更趋于合理。而在所有宗教中,最为殊胜的即为佛教。
——晋美彭措:晋美彭措法王精通五明,乃三大依怙主(文殊、观音、金刚手)之一的圣妙吉祥之化身。 30、佛教在今日,正与科学一样崭新而适用,究其原因,因佛教是以颠扑不破的真如之理为基础的缘故。
——萨拉乃浮夫人:美国女佛教徒会创始人 31、佛教之最大纲领曰悲智双修,自初发心以迄成佛,恒以转迷成悟为一大事业。佛学广矣、大矣、深矣、微矣,切于人事,证于实用,实天地间最高尚圆满、深切著名之学说也。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梁启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 32、若愿行持诸善事,务必敬闻佛教言,一切诸时能忍耐,纵遇命难亦行法。若能依据经教义,精进修行依对治,智者从不说妄语,彼德此后会明知。
——萨迦班智达根嘎嘉村:萨迦派五祖之第四祖,幼时依止伯父广学显密教法,通晓十明,23岁时获得“西藏第一班智达”之殊荣。燃灯尊者亦有授记:萨迦班智达根嘎嘉村是文殊菩萨的化身。 33、佛教为今日人类之救星!现今研究佛教学者渐多,只因佛教高出一切宗教。虽科学、哲学有长足进步,然其发明之最如理处也要和佛法相通,况佛法有其最深奥、广大处,最真实适用处,决非现世一切学术宗教所可企及。——鲍罗登:英国牛津大学博士 34、佛学之博大精深,虽有圣哲无所措手。
——康有为: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主要著作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 35、南传佛经内容简明平实,和真实的人生十分接近,像我这种知识分子容易了解、接受,由此而产生了信仰,相信佛陀(印度语文中原文意义为“觉者”)的的确确是觉悟了人生的真实道理,他将这道理(也即是“佛法”)传给世人。我经过长期的思索、查考、质疑、继续研学等等过程之后,终于诚心诚意、全心全意的接受。佛法解决了我心中的大疑问,我内心充满喜悦,欢喜不尽——“原来如此,终于明白了!”
——金庸:华人最知名的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最高荣衔“大紫荆勋章”获得者,华人作家首富。金庸与古龙、梁羽生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 36、《法华经》富于艺术性,有“永恒”,有广阔的世界观、宇宙观,有包容森罗万象一切生命空间的广大。其中许多警句般的经文有影像般的美,简直可以说是一本庄严的‘生命的摄影集’,可以一页一页翻转似的,那一瞬一瞬的画面如在眼前浮现。
——池田大作:日本创价学会名誉会长、国际创价学会会长。迄今,池田大作被誉为世界著名的佛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作家、桂冠诗人、摄影家、世界文化名人、国际人道主义者。
37、在漫长历史发展中,佛教文化对中国伦理道德等产生了很大影响,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佛教许多主张和我们现在提倡的精神文明的思想是一致的。——李瑞环: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三届四中全会增选为中央********、中央****处****,十四届、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38、佛教大矣,孔次大,耶为小。 ——谭嗣同: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 39、我是一个佛教徒。人都有前生、有今生、有来生。我前生是一个和尚,一个禅宗的和尚。
——梁漱溟:中国现代思想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国学大师 40、佛教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 ——朱光潜: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11楼...
来自:上海
发帖:1+9
41、上马杀贼,下马学佛——******: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皈依虚云老和尚。
42、 近百年中由于相对论、量子论、亚原子物理学、太空中的宇宙研究等等,所取得的成果,给佛教哲理增添了许多实际论证和实例。
科学只能帮助我们多明了一些开悟,如佛陀的人所说的话,但不能引导我们到悟的境地。如果我们要悟得正觉,我们须以佛陀所教示的方法去切实修行。——黄念祖:现代科学家,原天津大学教授、北京居士林林长 43、佛教经典《华严经》其广大精微实非人智及语言所能尽其万一。读《华严》而小古今中外一切宗教、哲学,盖烛火荧光于佛日之下皆隐没其形矣!读《华严》始知佛法之伟大及究竟处,盖宗教之极致必须如此也。——张澄基:旅美博士、佛教居士 44、我接触到佛教研究,经有50年历史了。不管我的研究对象“杂”到什么程度,我对佛教研究始终锲而不舍,我在这方面的兴趣也始终没有降低。
现在大家都承认,不研究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就无法写出真正的中国文化史、中国哲学史甚至中国历史。
“不知道”的对立面,就是“知道”。知道了,就是“大觉”,就是“佛”。——季羡林:当代国学大师、著名语言学家、文学家、翻译家 45、佛教是一支民主的力量,倡导并维护宗教民主,社会民主和政治民主。
佛不仅向印度而且向全人类展示了不朽的真理和崇高的伦理道德。佛是世界上一位空前绝后的、最伟大的道德守护人。——艾伯特·施瓦兹:法国作家,基督教神学家和传教士,哲学家,医生,音乐家,1952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46、我慎重地认为,佛陀教法的核心现已成为印度不可分割的部分。印度教的印度,今天已不可能折回原路去重温乔达摩(释迦牟尼佛在家做皇太子时的名字)发动的那场影响了印度教的伟大改革。他的巨大奉献,他的出家学道和毫无瑕疵的生活,在印度教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印度教也会永远感激这位伟大的老师。”——马哈特玛·甘地:印度前总理47、从科学角度讲,法则是人的意识的根本产物,离开人类谈法则是丝毫没有意义的。更确切地说,是人给自然予法则的因素要大于自然给人予法则的因素。
没有感官的快乐,生活还能维持吗?没有对永恒的信仰,人还能有道德吗?没有对上帝的崇拜,人还能去追求正直吗?是的,佛回答道,这些目标可以通过知识来获得,知识才是通往高尚之路关键,是人生唯一值得追求的东西;知识能够把人带到和平、宁静的生活境地。从而使人不再在意和关心那些物欲世界的激动。——卡尔·皮尔逊:英国著名哲人科学家48、佛教的历史上没有一页是被询问者的火焰燃烧过,或被异教徒屠城的浓烟熏黑过,或被充满宗教仇恨的无辜受害者的鲜血染红过。佛教挥举的只有一支剑——智慧之剑;佛教承认只有一个敌人,乃是无知。这是历史的见证,无可厚非。——巴帕特:印度学者,《2500年佛教》作者49、佛教是现实主义的,就在于它对生活及世界持一种现实的观点。它不是错误地把我们拽进傻子的天堂,也不是用各种假想的恐怖和罪感来吓唬折磨我们,它确切地、客观地告诉我们自己是谁,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什么,并向我们展示了一条通向圆满自在、和平、宁静的幸福之道。——罗候罗尊者:教授,《佛陀的启示》作者50、在那众多神奇的神话和传说的背后,我感到曾经有过这样一个人,一个清楚易见,纯朴诚实,默默为光明而奋斗的活生生的人,而非虚无缥缈的神。作为一位真实的人,他以那独到的思想广施普教、启迪人类。他的言教与我们现代有许多杰出思想极为吻合。他告诫人类,生活中一切痛苦和不满足皆缘源于自私。自私有三种形式:第一,贪求感觉上的满足;第二,渴求长生不老、生命永恒;第三,追逐世俗的富贵奢华。人只有放弃那些贪图个人私利的欲望,才能够彻底获得永恒与寂静。
在基督兺世五百年前,伟大的佛陀就曾以多种语言告诫人类应该“忘我”。佛陀在许多方面是夂此的贴近我们人类,贴近我们的需求。佛陀比基督晴为清楚明了人的个人奋斗的重要性;在“生命永恒”这种问题上,他更加鲜明,毫不含混。——赫·乔·威尔斯:英国杰出作家,文化批评家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12楼...
来自:上海
发帖:1+10
@zhangyu 科普下。51、佛陀是他所倡导的一切美德的化身。在他那成就非凡、经历丰富的四十五年的布道生涯里,他以行动诠释了自己的言教。在他身上找不到一点人性的弱点和低劣的东西。佛的道德准则是世界上迄今所知最完美无上的。——麦克斯·穆勒:德国语言学家,比较宗教学家52、佛陀从未在任何场合发过火,也没有在任何事情上说过一句不仁慈的话。
我们钦佩佛陀的明智而合理的思想。
每当我们阅读佛经的时候,我们就会被佛陀的明智而合理的思想所打动,他把伦理道德(戒)置于首位——正见或合理的见解。他尽力为人们刷净了所有那些妨得扰乱他们视野和命运的陈词滥调。(《乔达摩佛陀》)——拉达克里希南博士:印度政治家,哲学家。53、佛教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有意而公开地把自己建立在对生命问题、解脱方法问题进行系统和理性分析的伟大宗教。
佛陀最显著的地方是:他几乎是唯一把冷静而科学的头脑和热情而慈爱的心集于一身的人。当今世界越来越需要佛陀,因为他是唯一能代表人性良知的人。
佛陀是人类慈爱者的先驱,也是唯一有着充沛精力和辉煌人格的人。两千五百年来,佛的教导铭记不忘,人们争先恐后,踊跃围绕“知识源泉”这一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也许,他以自己的言行为人类树立的楷模比自身的智慧更要伟大。——牟尼·巴格:《我们的佛陀》作者54、佛就像一位医生。就像医生必须诊断和弄清不同疾病征兆,他们的起因,对治的方法药方一样;佛陀所展示的“四圣谛”也同样指出了苦的范围,苦的起因,苦的息止,以及通向息止痛苦的途径。——爱德华·康泽博士:《佛教》作者55、佛是一位看见孩子们在世俗烈火中玩耍,权巧方便,施以各种适度的手法把他们从烈火燃烧的房子里救渡出来,并把他们引向安全的涅槃境地的人。
我们可心断言,佛教是唯一不带任何狂热色彩的宗教。它的目的是通过征服自我使每一个人产生一种彻底的内心改造,而不是叫人以权力、金钱来诱使他人归信自己的宗教。佛陀仅向人们展示了一条完全取决于每一个人自己是否实践的解脱之道。
将心智的开发和证悟作为解脱的必要条件是佛教的伟大所在。佛教主张道德与证悟互为依存,不可分离,道德构筑了人生最高境界的基础,而知识与智慧则完善了这一人生最高境界的构筑。一个人如果不具备必要的洞察力和知识,不真正明了缘起性空的基本道理,他就不可能被认为是一个具有真正德行的人,在这一点上,佛教有别于所有其他宗教。所有一神教均基于某种假设概念之上,当这些假设被日益发展的知识而驳斥时,则越来越沮丧。然而,佛教与假设无缘。它是建立在坚实稳固的现实基石之上的,因此,佛教从来就不曾逃避知识的公平无私。——****希米·那兰苏教授:《佛法精要》作者56、在人类历史上,是佛陀第一个向人类劝诫和恳请不要去伤害生灵,不要去向神大肆祈祷、礼赞或供奉牺牲品,无上的佛陀以其雄辩的思想向世界庄严宣誓:神也同样迫切需要寻求其自身的解脱。
且不要管我是否是佛教徒,我对世界所有各大宗教都进行过研究,我尚未发现它们中有任何思想在优美和包容性方面可以来超过佛的“四圣谛”的。我为自己依止佛的这一教导,规范自己的人生,法喜充满。——里斯·戴维斯教授 :英国宗教学家57、佛陀传教极为独特,他与世界上许多其他宗教截然不同。他传教是让理想主义的鸟儿在离大地最近的上空飞翔,因为供给鸟儿身体所需的食粮来源于大地。——哈滋拉特·伊那亚特·康:《苏菲的讯息》作者58、佛陀的教义,时至今日,仍然像其初时期所宣扬的那样,并没有因时光的流逝和人类知识的扩充而发生变化。无论不断膨胀的科学知识将人类智力的水平线延伸多长,在佛法的构架中仍有接纳和吸收未来发现的空间。因为它不依赖于追求原始思想的有限概念,也不仰仗于自身对思想进行否定的能力。——弗朗西斯·斯托里:《作为世界宗教的佛教》作者59、经历了漫长的形而上学的坎坷旅程,乔达摩终于摆脱了万物永恒阴影的束缚,成为一个对哲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哲学家,他提出并填补了伯克莱主教的著名唯心主义理论所缺乏的一半。显而易见,乔达摩,这位玄妙印度思辨哲学的杰出者,其思想理论的精辟是任何现代著名唯心主义者们均无与伦比的,当今世界所有进步思潮都趋向于哲学和心理学,而非神学。神学二元论的帆船正飘向危险的礁滩。进化论和一元论的基本原理正被思想家们所接受。(《进化与伦理》)——赫胥黎:英国生物学家60、只要去读一段佛经便会发现,远在2500年前,佛的弟子们就懂得了有关我们现代心理学上的问题,其水平远远超出了世人对他们的信任。在这个时候,他们就开始研究这类问题并找出了它们的答案。——格雷厄姆·豪:美国心理学博士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13楼...
来自:上海
发帖:1+11
61、可以说,印度人远比西方心理学家早先发现了潜意识。他们认为,潜意识是由作为前生的遗产沉睡在个体意识中的总体印象所构成。佛教的禅定技能,被认为与一种潜在的力能有关,是现代心理分析学和自生的心智训练的先行者。——冯·格拉西那教授:德国学者62、佛教诞生2500多年来,广为传播仁慈、理解与尊重的理念。
目前最重要的现实是,我们分享同一个家园,一个日渐拥挤但我们必须共同生活的星球。因此让我们为实现全世界全人类的利益,为我们能够过上平静、和谐的生活而共同努力。——安南:联合国前秘书长63、日佛教在线北京讯:潘基文在韩国佛教历史文化纪念馆4楼会客室与总务院院长韩国佛教宗团协会会长智冠法师会面。众所周知,潘基文是位虔诚的佛教徒。他的母亲是忠州圣德寺50年的信徒,父亲的牌位也供奉在该寺,潘基文夫人更是经常到曹溪寺礼佛修行。潘基文表示:“母亲这辈子每天都到寺院去祈祷。我也受到母亲的影响,从小就接触佛教,并学会行善积德的道理。”——潘基文:联合国秘书长64、如果你想见到人类最崇高最伟大的人,看看这位穿着乞丐衣服的“国王”(佛陀)吧,他就是我们人类神圣而伟大、最尊贵的人。——阿伯多尔艾特赫:****诗人65、现在世界急需拯救。 我以为只有佛的光明和佛的圣洁,人们才能得到真正的拯救, 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和自由。——乔治·万雷:美国纽约市佛教徒会会长66、世界战乱的根源,是由于某些国家贪婪心太重, 权利心太浓,恃强凌弱,称王称霸,以致发展成残酷的战争。摩西十诫已经提及,但道理没谈透,故没能收弭兵之效。独有佛说非常究竟,特别是佛教戒律非常精粹。假使能使佛教普及,则世界大同就可拭目以待了。——弗朗基博士:荷兰67、我越来越认为,释迦牟尼是名副其实的品格高尚、影响空前绝后的伟人。他是阐明觉悟之道的引路人,他是真理的发现者,他还是热爱人生,倡导正确生活的导师。——比夏普·米尔迈:《佛法精要》作者68、佛教是医治‘崇尚’摩登病的良药。在我们这个痛苦疲惫的欧洲,我们断然需要佛陀教理,这教理就是‘中道之教’。它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启发我们的觉悟,引导我们达到和平光明的大道,并能获得大智慧。
人人能成佛,不信来看看,若只是盲信,所信是否正,也犹未知道,如此是枉然。正法不须信,只需细思忖,不耻上下问,其心应随顺,多闻多实践,实践人自辨。这个世界很复杂又很简单,愚者执迷不悟钻牛角尖。智者明理脚踏实地心坦然,一切随顺安稳理所当然。——诺曼裴耐斯教授(英国)69、在面对原子方面,科学不能给人以确切的保证,而佛教完全可以应付原子的挑战,这是因为佛教超凡的智慧始于科学所不能应对和解决的地方。这对从事佛学研究的人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为,通过佛教的禅定,原子的成分构成物质的过程,便可如实看到或觉察到。而物质的生与灭所引起的忧伤与痛苦均源于所谓的“灵魂”或“梵我”等法执之妄见,这便是佛经里所阐述的。——艾基尔顿巴·普铁斯特:《超然的佛教科学》作者70、我说过,我还要说,我还要一遍又一遍地说,佛教与现代科学之间存在著一条紧密的智力纽带。——尼克·阿诺德:英国科学家71、教的观点是正确的。将来有一天,整个科学的结论将要改变,将要证明佛教的思想是正确的。
——杜齐:意大利著名学者72、我们断然需要佛陀教理,这道理就是“中道之教”。它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启发我们的觉悟,引导我们达到和平光明的大道,并能获得大智慧。——卡普拉:英国诺曼裴耐斯教授,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家73、佛陀之法音,佛陀之根本教义,由今研究其原本所得,乃知极简单明晰,且与近世观念最相合,其为自古迄今最锐利理智之成功,盖不待辩也。
佛陀原始之教,只要稍加整理、涤清而发扬, 对于人类命运前途,仍大起作用而弘传于世。——韦尔斯博士:二十世纪的英国史学家74、佛教之生活法,能使人们得到安乐,并使生活成为合理,至诚和平;使人类确知战争是野蛮愚痴的最良方法,无过于宣传佛教之道理及见解。佛教不强人盲从,但凡有思想智慧之人,就佛教道理深思谛观,则未有不怡然焕然,心安理得者。——弗那多博士(斯里兰卡)75、我认为释迦牟尼佛乃世上最伟大的圣哲!(见泰戈尔《论佛祖及佛教思想》)——泰戈尔(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大文豪、大诗人76、如果问电子的位置是否不变?我们肯定会说:“不”;问电子的位置是否随时间而改变?我们肯定会说:“不”;如果问电子是否运动?我们肯定会说:“不”;当有人询问佛陀有关人死的灵魂问题时,佛也同样,给以否定的回答。但这些不是十七、十八世纪科学所通晓的回答方式。——罗伯特·奥本海默:美国物理学家,曼哈顿计划的主要领导者之一77、佛教慈悲为怀,抑恶扬善的观点与共产主义道德是相贴近的。——胡 *锦 *涛: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78、唐宋时代每一个出家人,受皇帝,受朝廷的大臣,受社会上每一个人恭敬他。你看唐朝、宋朝,大家晓得那些老同学,都是你们的老同学,李白、杜甫、韩愈,你们都知道的嘛,还有苏东坡,你们都是老同学嘛。你看他们所有这些人的文集,包括历代的皇帝,没有一个和尚朋友,觉得自己很耻辱的,所以交了一个和尚朋友,等于现在的人有个大科学家跟你两个做朋友很光荣一样,历代都是如此。
唐宋的时候一个出家人,你看从南北朝开始,大家都晓得,老百姓甚至于宰相这些部长们见到皇帝非跪不可,可是中国的古代的宪法规定,出了家的见到皇帝不跪的,只合掌问讯了不起了,那么尊重。
佛早说过,太阳系统的一昼、一夜,一个白天,一个晚上,我们地球上就是一年,但是你说太阳很伟大吗,不伟大,别的太阳里头的,别的世界的太阳,一昼夜,等于我们这个太阳的一年,所以时间是相对的,这个时间相对论,科学家爱因斯坦就发现时间相对论,到佛离开几千年以后才发现。他说,我们这一个太阳系统这一个世界算什么,在虚空中像这样太阳系统的多的很,多得不可说,不可说,不可思议的,所以叫做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太阳系统,我们这样一个世界,一千个太阳系统合起来叫做一个小千世界。累积到一千个小千世界合起来叫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起来叫一个大千世界。这个宇宙里头,三千个大千世界无量无数,不可知,不可说,不可思议,可是真的吗?科学越发达,越证明他老人家的话是真的。——南怀瑾:当代国学大师、佛学大师、文化泰斗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14楼...
来自:上海
发帖:1+12
79、21世纪是人体科学的时代。人体科学是高科技中的高科技,将会带来人类科学的革命。应把宗教纳入科学的轨道来研究。
一九八七年,赵朴初到四川一个佛教胜地看到被人贴迷信标语的事实,回来写了一份报告,钱学森博士看见了,他回信说:“宗教是文化。”(赵朴初《佛教常识问答》序)——钱学森: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加州理工学院教授。 80、萧衍(464—549,梁武帝,受菩萨戒皇帝):
梁武帝是一个多才多艺学识广博的学者。他的政治、军事才能,在南朝诸帝中可以说是堪称翘楚。梁武帝虔诚佛事,以佛法治国。梁武帝坚持日中一食,并从大菩萨戒出发,发心断除酒肉。还三次舍身寺庙,讲经说法。每月斋会,诸寺院施财与食,而舍身由家臣奉赎的财帛货币不断储蓄就成无尽藏,然后以无尽藏施舍民众,完成布施;另外萧衍又令家臣去屠宰场购买即将被杀的生物,加以放生,数量以亿计。讲经、法会、舍身、布施、放生等,把萧衍的佛教虔笃表现得无微不至。
梁武帝《会三教诗》:
少时学周孔,弱冠穷六经。
孝义连方册,仁恕满丹青。
践言贵去伐,为善存好生。
中复观道书,有名与无名。
妙术镂金版,真言隐上清。
密行贵阴德,显证表长龄。
晚年开释卷,犹日映众星。
苦集始觉知,因果乃方明。
示教惟平等,至理归无生。
分别根难一,执着性易惊。
穷源无二圣,测善非三英。
大椿径亿尺,小草裁云萌。
大云降大雨,随分各受荣。
心想起异解,报应有殊形。
差别岂作意,深浅固物情。
81、杨坚(541—604年,隋文帝,乳名——那罗延,梵语,金刚不坏之义):
隋朝的出现,结束了三百年分裂局面而统一天下。隋文帝杨坚登极后,****佛教。隋唐佛教之盛,是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这是一个神奇的时代,这时对佛法的崇信与虔敬令后世匪夷所思。隋文帝在褓襁之际,就与神尼过着出家生活,吃斋奉佛,有十三年之久。南京摄山栖霞寺有一座舍利塔,塔上有智仙神尼的像,是文帝建塔给像报恩之义。
文帝在塔铭上说:“菩萨戒佛弟子,大隋皇帝坚,敬白十方一切三宝,弟子蒙三宝福佑,为苍生君父,思与民庶,共建菩提,今故分布利,诸州供养,欲使共修善业,同登妙果,仍为弟子,法界幽显,三涂八难,忏悔行道。奉请十方常住三宝,愿起慈悲,受弟子等请,降赴道场,证明弟子,为诸众生,发露忏悔。”
82、李世民(599—649,唐太宗,受菩萨戒皇帝):
贞观十八年,太宗皇帝下诏道:“如来灭度,时以末代浇漓,佛法付嘱国王大臣,护持正法,然而僧尼出家,戒行须备;若纵情放逸,触途烦恼,关涉人间,动违经律。那既失如来玄妙之旨,又亏国王受付之义。《佛遗教经》是佛陀涅槃时所说,戒敕弟子,甚为详要,末俗缁素,并不崇奉,大道将隐,而微言且绝,寡人为了永怀圣教,用思弘阐故令有司之官,差选书手十人,多写此经本,务必要尽力施行。凡是京城中,五品官位以上者,以及诸州的剌史们,都各人付给一卷,若见僧尼业行与经不同者,应当公私劝勉他们,依教遵行。”
尊祖重亲,人生之大本,故先老子以别亲疏之序,非不留心于佛教也。自有国以来,朕从未创立一所道观,凡有功德,皆归僧舍。你们看!我将自己太原的旧宅,都改建了佛寺。过去虽然在操戈临阵之时,我也不愿滥杀无辜;而今凡有战场的地方,都建立了佛寺。朕心如此,恐怕卿等还不能了解呢!
朕鉴于有些僧徒,溺于流俗;或都假托神通,妄傅妖怪;或谬称医筮,左道求财;或都造诣官曹,嘱致赃贿;或者赞胃焚指,骇俗惊愚。假使有一于此者,皆大亏圣教,朕为了护持正法,对于如上所说的不合佛法,败德无行的僧尼,是决无宽舍,务使法门清整……伽蓝净土,咸知法味,菩提觉路,绝诸意垢。
出家者乃大丈夫事,非将相所能为。
83、武则天(624—705,大周皇帝,居士):
中国历史上唯一之女皇帝。先为太宗才人,帝崩,依制削发为尼。富于权略,善于用人,执政达四十余年。与比丘昙慈造大云经,以为符谶。然师事高僧神秀、法藏、义净等,颇能屈己尽礼。又度僧、造寺、塑像、写经,历年为之,从不厌倦。武则天虔诚信佛,经通佛法,护持三宝,独尊佛教,为佛教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武则天时期的佛教地位,与唐代的其它时期比较起来是最高的。很多佛经的开经偈是武则天写的。
佛经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金刚经》赞颂偈:“云何得长寿,金刚不坏身?复以何因缘,得大坚固力?云何以此经,究竟到彼岸?愿佛开微密,广为众生说。”
84、李白(701—762,唐朝诗人,青莲居士):
诗仙李白存世的作品中有五十多篇是写释家题材的,但从内容和理趣言,都被彻底地仙化了。究其成因,则主要在于佛教净土和神仙境界的相通以及道教度人思想与大乘佛教济世思想的相契。
《地藏菩萨赞》:“本心若虚空,清静无一物”。
《庐山东林寺夜怀》:“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
85、王维(701—761,字摩诘,唐朝诗人,外号“诗佛”):
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王维早年就信仰佛教,曾“十年座下,俯伏受教”于道光法师。他一生习禅,与南、北二系的禅师均有交往,先受北宗神秀一系禅学思想的薰陶,又受南宗荷泽一系禅学思想的影响。
王维在《谒璇上人并序》中为禅僧作精神画像云:“外人内天,不定不乱,舍法而渊泊,无心而云动。色空无碍,不物物也,默语无际,不言言也。”这是禅家的最高悟境,也是诗家的最高化境。
《过福禅师兰若》:“欲知禅坐久,行路长春芳”。
《西方净土变尽赞并序》:“愿以西方为导首,往生极乐性自在。”
86、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香山居士):
白居易是唐代的伟大诗人,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在很多诗中,表达了学佛的体会。
《闲吟》:自从苦学空门法,销尽平生种种心。
《念佛偈》:日幕而途远,吾生已蹉跎,日夕清净心,但念阿弥陀,达人应笑我,我且阿弥陀。
辞章讽咏成千首,心行皈依向一乘。坐倚绳床闲自念,前生应是一诗僧。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15楼...
来自:上海
发帖:1+13
87、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信佛很深,他在《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中说:“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
他还指出,佛家“其教人,始于性善,终于性善”,“儒以礼行,觉以律兴,一归真元,无大小乘。”
“儒以礼立仁义,无之则坏;佛以律持定慧,去之则丧,是故离礼于仁义者不可与言儒,异律于定慧者不可与言佛。”
88、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是个虔诚的佛教信徒。他为官清正,爱民如子的思想基础就在于佛法之中。在千古流传的不朽名作《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激励后人的千古绝唱。范公的母亲即信佛,长斋绣佛达20年之久;其知交、同为庆历新政中的重臣又同遭贬谪的富弼也是入佛很深的佛教徒。范仲淹一生中与多位法师交往,于佛法中深有获益。
范公在苏州和杭州做官时,游历寺庙最多,并常作诗纪游。他与多位僧人有交游(有记录者即不下十位)。庆历初,他在旅途中得到一本经卷《十六罗汉因果识见颂》,藏经未录。他认为是“悟本成佛大法之颂”,自称“一句一叹,一颂一悟,以至卷终,胸臆豁然,顿觉世缘,大有所悟”,于是亲自为之作序,命府州承天寺僧人归依别录藏之。他在序中说此经的112颂“皆直指死生之源,深陈心性之法,开定慧真明之宗,除烦恼障毒之苦,济生戒杀,诱善祛邪。立渐法,序四等功德;说顿教,陈不二法门。分顿渐虽殊,合利钝无异。使群魔三恶不起于心,万法诸缘同归于善。”他所作的《用天下心为心赋》建议皇帝“不以己欲为欲,而以众心为心,达彼群情”;范公在《岳阳楼记》中提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在《上执政书》中慨然而言的“不以一心之戚,而忘天下之忧”,可谓真正到达了“无我”的境界。
89、王安石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北宋士大夫与佛教关系密切,其中王安石与佛教的关系尤受学界瞩目。晚年王安石倾心于佛教,与僧人交往频繁密切,这些非但对其自我心理的调节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更为王氏在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上开拓出一方崭新的天地。。《佛祖统纪》卷45《法运通塞志》记载,元丰三年(1080)王安石与张方平的一段对话很能说明问题:荆公王安石问文定张方平曰:“孔子去世百年,生孟子,后绝无人,或有之,而非醇儒。”方平曰:“岂为无人?亦有过孟子者。”安石曰:“何人?”方平曰:“马祖、汾阳、雪峰、岩头、丹霞、云门。”安石意未解。方平曰:“儒门淡薄,收拾不住,皆归释氏。”安石欣然叹服。后以语张商英,抚几赏之曰:“至哉,此论也!”
王安石皈依佛门前,写了一首《望江南》,题为《皈依三宝赞》,表明了自己皈依佛门的心愿:
皈依众,梵行四威仪。愿我遍游诸佛土,十方贤圣不相离。永灭世间痴。
皈依法,法法不思议。愿我六根常寂静,心如宝月映琉璃。了法更无疑。
皈依佛,弹指越三祗。愿我速登无上觉,还如佛坐道场时。能智又能悲。
三界里,有取总灾危。普愿众生同我愿,能于空有善思维。三宝共住持。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16楼...
来自:上海
发帖:1+14
90、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东坡笃信净土,又善参禅,常与高僧参禅论道。《超然台记》: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玮丽者也。哺糟啜醴,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 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无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 ? 物有以盖之矣 ! 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覆,如隙中之观门,又焉知胜负之所在 ? 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 ”91、黄庭坚(,号黔安居士、山谷道人,北宋诗人,书法家):
黄庭坚是宋代著名的“苏门四学士”之一,诗词创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虽出自苏轼门下,而与苏轼齐名,有“苏黄”之称。但庭坚起初喜作艳词,流于淫俗不堪。有次谒见圆通法秀禅师时,秀惮师讥斥道:“大丈夫翰墨之妙,甘施于此乎?”又警告他说:“汝以艳语动天下人淫心,不止马腹中,正恐生泥犁身。”庭坚闻言,悚然有省,拜谢悔过,从此中绝艳词,并锐志佛道。”(见《五灯会元》卷十七,《太史黄庭坚居士》)并书《发愿文》:“愿从今日尽未来世,不复酒色,但朝粥午饭而已;随顺如来,入一切智。”
庭坚晚年写的《题王居士所藏王友画桃杏花》:“云云一笑见桃花,三十年来不到家。从此春风春雨后,乱随流水到天涯。”诗中表达作者几十年习禅的收获和对宦海生涯的厌倦。灵源惟清对黄庭坚的禅学给予了肯定,有偈寄赠,云∶“昔日对面隔千里,如今万里弥相亲。寂寥滋味同斋粥,快活谈谐契主宾。”(《罗湖野录》卷中)
黄庭坚不仅自已深入禅学,还勉励他人学习,或与禅师交游。他说道∶“治病之方当深求禅悦,照破生死之根,则忧、畏、淫、怒无处安脚,病既无根,枝叶安能为害?投子聪老是出世宗师,海会演老道行不愧古人,皆可亲近。”92、岳飞(,字鹏举,宋代名将,爱国英雄):
岳飞与江南名剎、江州庐山东林禅寺高僧慧海来往密切、切磋佛理。《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云:余驻大兵宜兴,沿干王事过此。陪僧僚,谒金仙(宋徽宗宣和元年正月壬子下诏令曰:“佛,改号大觉金仙。余为仙人,大士”),徘徊暂憩。遂拥铁骑千余,长驱而往。然俟立奇功。殄丑虏,复三关,迎二圣,使宋朝再振,中国安强。他时过此,得勒金石,不胜快哉!建炎四年四月十二日,河朔岳飞题。
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率岳家军离开江州后,他还特地赋诗寄赠东林禅寺住持、高僧慧海。据《金佗粹编》卷一九<寄浮图慧海>云:
湓浦庐山几度秋,长江万折向东流。男儿立志扶王室,圣主专师灭虏酋。
功业要刊燕石上,归休终伴赤松游。叮咛寄语东林老,莲社从今着力修。
《说岳全传》第59回和第61回叙说:岳飞大破金兵于朱仙镇,有直捣黄龙(吉林农安)的壮志,不幸被秦桧嫉妒,用十二道金牌召回京城。岳飞班师回京过长江时,经过江中金山寺,乃去拜访道悦禅师。道悦禅师预言“元帅此行,恐防有牢狱之灾,奸人陷害之事”,劝岳飞“不如潜身林野,隐迹江湖”。岳飞谢绝了道悦和尚一番盛意。临行时,道悦和尚作一首偈:“岁底不足,谨防天哭;奉下两点,将人害毒。”
岳飞回杭州,秦桧用“莫须有”三字,使岳飞父子下狱。等到临刑的时候,才悟道悦和尚的偈颂大意。那年的十二月二十九日过年,同时天降大雨,岳飞在狱中听到雨声,知道大难临头,想起道悦和尚的谶言终于应验了。“奉下两点”,就是“秦”字。果然被斩于风波亭。
秦桧问监斩人:“岳飞临刑时,说些什么话?”监斩人说:“只听他说,不听金山寺道悦和尚的话,所以有今天的下场。”秦桧一听大怒,派何立去金山寺,捉拿道悦和尚。道悦和尚在头一天于定中晓得这段因缘,乃留下一个偈语:“何立自南来,我往西方走;不是法力大,几乎落他手。”
写完之后,即刻圆寂。第二天,何立来到金山寺,老禅师已经圆寂。无可奈何,回去交差。93、朱元璋(,明太祖,法号如净):
朱元璋少时至皇觉寺拜释高彬法师为师,当了和尚。从释高彬法师学佛习武。24岁在元末农****动中还俗从戎,加入濠州郭子兴的队伍,甚得郭子兴的器重。在鄱阳湖与陈友谅战斗中取得胜利,自立为吴王。至一三六八年,在北伐的胜利声中,朱元璋四十岁时,在应天(南京)即帝位,建国号明洪武元年(一三六八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对佛教采取保护政策,在朝廷设僧录司官,统领全国佛教。於洪武十四年(一三八一年)还规定了僧人的服装。
五台山普恩寺还有明洪武御制诗∶
师心好善善心渊,宿因旷作今复坚。与佛同生极乐天,观空利物来东边。目有神光顶相圆,王公稽首拜其前。笑谈般若生红莲,周旋俯仰皆幽玄。替佛说法近市廛,骅骝杂还拥粉钿。飘飘飞度五台巅,红尘富贵心无牵。松下趺坐自忘缘,人间甲子不知年,此之谓入如来禅。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17楼...
来自:上海
发帖:38+747
LZ在“弘扬佛法”,但是却被人骂,这是什么因果?前世?现世?
-------------------------------------------------------------------------------------------
这么多年以来,忽然发现自己不是俱乐部会员了?!!
...18楼...
来自:上海
发帖:1+15
94、王阳明(王守仁,年,因被贬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王阳明。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心学”创始人):
正德三年(1508),王阳明被谪为贵州龙场驿丞。一夜,突然领悟格物致知的道理。这就是所谓“龙场顿悟”。关于王阳明的龙场顿悟,在《阳明年谱》里这样记载:“因念:‘圣人处此,更有道何?’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之者,不觉呼跃,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王阳明并非佛门弟子,故其能有此悟,实属与佛教渊源久远,佛门有这样一个公案:王阳明先生有一次到金山寺去朝拜,觉得寺中的景物非常熟悉,一草一木似曾相识。信步浏览,走到一间关房之前,只见房门口贴了一张封条,左右观看,好像曾经住过。王阳明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请知客师父打开关房瞧个究竟,知客师父连忙道歉说:“对不起!这间关房是我们一位老祖师五十年前圆寂的地方,里面供奉着他的全身舍利,他老人家遗嘱交待不可以开启,请您原谅,千万开不得。”“既然房子设有门窗,那里有永远不能打开的道理?今天无论如何请您慈悲开下来看看!”由于王阳明一再请求,知客师父碍于情面无法违抗,只好万分为难地打开房门,让王阳明进去。昏黄的夕照里,只见一位圆寂的老和尚亘古如昔地端坐在蒲团上,王阳明一看,咦!怎么和自己的容貌如此的相像?举头看去,墙上还有一首诗,写道:
“五十年后王阳明,开门犹是闭门人;精灵闭后还归复,始信禅门不坏身。”
原来王阳明的前生就是这位坐化的老和尚,昔日自闭门扉,今日还来自启,为后世子孙留下一点证明。王阳明为了纪念这件事,曾经在金山寺留下诗句:
“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阳水底天;闲依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95、顺治(,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法号行痴):
清朝十位皇帝,大多信佛,特别崇奉喇嘛。
顺治皇帝,清朝入关后第一位君主,六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宿根深厚,天资聪颖,大至治国安邦,小至诗文书法等世间法卓有成就。顺治十几岁的时候就善根萌发,于万机之暇探访善知识,随喜各道场。二十余岁的时候就惊觉世间无常,皈心佛教。顺治讲:“朕前生的确是僧,今生每常到寺,则低回不能去”。又说:“财宝妻孥,人生最贪恋放不下,朕于财宝固不在意中,即妻孥,亦觉风云聚散,没甚关情。”
顺治十五年,玉琳禅师到京,听说自己的弟子森道座为帝剃发,就命众人集薪烧森,帝知道后,才答应蓄发。帝写了《赞僧诗》。该诗是其向往出家生活的写照,恳切感人,诗曰: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身难。
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未曾生时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不如不来亦不去,来时欢喜去时悲。
悲欢离合多劳虑,何日清闲谁得知;若能了达僧家事,从此回头不算迟。
世间难比出家人,无牵无挂得安宜;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皆因宿世种菩提;个个都是真罗汉,披搭如来三等衣。
金乌玉兔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
禹开九州汤放桀,秦吞六国汉登基;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黄泥。
黄袍换却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念差;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落在帝皇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讨几时休;我今撒手西方去,不管千秋与万秋。
96、康熙(,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康熙皇帝对外藩蒙古的政策是怀柔之道。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为文殊菩萨演教之区,文殊菩萨,又为东方各民族佛教徒所尊信,所以,他五次至五台山瞻谒文殊圣像,且使蒙古大喇蔡格根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夏天,陪他游览五台山,以示对藏传佛教的尊崇,藉以感化蒙、藏人民.达到安定统一的目的。康熙皇帝也确笃信佛教,自其二十二年以后,天下太平,国家富裕,曾至五台山五次。赐梵文藏经两部、匱额五十五块,作诗一十五首、碑文二十余道,修葺寺院二十余座,赠送渗金佛菩萨像七尊,做各种法会八次,敕赐金银六千余两,资送珍物,多得难以悉录。康熙皇帝一生之中,亲手抄写过数十部佛经,其中,最精美最珍贵的御笔写本之一,就是墨笔楷书白绫精抄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街制南台普济寺碑》:“佛氏之教,息心净业,以独善其身.而文殊所愿,在饶益众生。布施以广仁义,持戒以守信,忍辱以妫谦,精进以施敬,禅定以守静,智慧以通理。”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19楼...
来自:上海
发帖:1+16
97、雍正(,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圆明居士):
雍正在即位时,已计划“十年後庶政渐理,然後谈及佛法”。十年之後,朝廷政局大致已稳定,雍正开始颁发相关佛教方面的谕旨,以及编撰《御选语录》与《拣魔辨异录》,并於宫中举办法会,与天下释子、羽士以及王宫大臣等,谈佛论道。雍正晚年对佛教藏经的刊刻极为拥护,发展佛教事业更是不遗馀力,包括修缮佛寺、济助寺院以及传皇戒与斋僧等等。雍正特於十一年(1733年)春夏间,在宫中举办历时半年的法会。在这“宫廷法会”中,雍正亲自为王大臣说法,并召集全国有学行的僧人参加。据记载经由雍正的指引而证道者,“王大臣之能彻底洞明者,遂得八人”,“沙门羽士亦有同时证入者六人。”
雍正皇帝被公认为中国帝王之中唯一的真正亲参实悟、直透三关的大禅师。近读其语录,果名不虚传,文出义入,圆通无碍。通宗通教,不仅使得雍正成了承上启下、积引盛世的一代英主,而且作为开悟大德,在他手下开悟的人也不少,这在历史上甚为稀有。雍正皇帝在其《御选语录》卷十八的《御制后序》介绍他开悟时的情景:“壬辰(1712)正月,延僧坐七、二十、二十一,随喜同坐两曰,共五枝香,即洞达本来。方知唯此一事实之理。”“至明年癸巳(1713)之正月二十一日,复堂中坐静,无意中忽踏末后一关,方达三身四智合一之理、物我一如本空之遭。庆快平生,诣章嘉所礼谢。国师望见,即曰:‘王得大自在矣’。”下录其偈数首:
中秋:真空世界中秋月,旋碾清霄无障遮。盘古至今明此夜,何曾有意照天涯。
烧香:我香我焚,我烟我闻,香闻合一,我我谁分。
物我:情爱空闲闲空里,性耽山水水山中,谩言鱼鸟非相识,且共升沈上下同。
人生:浮生如梦幻,梦幻即长生,长生离梦幻,便是野狐精。
不识路:山自高兮水自清,乾坤物我太分明,偶然忘却来时路,偏向他人行处行。
解脱:悟是迷根,修为法缚。不悟不修,岁月耽搁。
何计度生,对病设药。海上奇方,一服病却。
平地金仙,百亿化身。不悟不修,名解脱人。98、乾隆(,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长春居士):
乾隆皇帝笃信佛教,章嘉大师()是乾隆皇帝的老师、朋友,也是当时的大清国师。乾隆皇帝受他的影响很大,除了在北京紫禁城内兴建寺庙,蒙古的多洛诺、热河一带以及北京雍和宫,都成为佛教的重地。乾隆年间,完成了由雍正开始的汉文大藏经的雕刻,是为“龙藏”,或名“清藏”。
乾隆三十八年(1773),乾隆帝又组织人力,将汉文大藏经译成满文,经十八年完成,与由藏文译成的蒙文大藏经同时雕印。他明确表示,翻译满文藏经的目的,不在于要人们懂得佛教的哲理,而是使他们“皆知尊君亲上,去恶从善”。乾隆帝继位之初,他就颁下定例:“皇上阿哥每年造八宝塔十万座,刷印绿色救度母佛像十万尊,岁底送各寺庙,”同时又命内务府造办处每年造十万个擦擦佛分送各寺庙。
与顺治帝相比,乾隆帝已是从个人行为和国家行为两方面去实践着他的崇佛信念,从另一个角度看似乎乾隆帝对佛教的态度更为理性,更为执着,他对佛教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更大。乾隆六度朝礼五台山。乾隆五十七年三月,其时,乾隆皇帝已经八十高龄,但仍带领蒙古王公第六次朝拜了五台山。乾隆五十一年二月,他第五次朝山时,其时已年逾古稀。“时适值瑞雪霏霏”,因而赋成《至灵鹫峰文殊寺即事成句》一首:“开塔曾闻演法华,梵经宣教率章嘉。台称以五崇标顶,乘列维三普度车。萦缪抒诚陟云栈,霏微示喜舞天花。曼殊师利寿无量,宝号贞符我国家。”99、纪昀(,字晓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清代学者、文学家):
“檀施供养之佛也,为愚夫妇言之也;明心见性之佛也,为士大夫言之也。”(《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八)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20楼...
来自:上海
发帖:1+17
100、林则徐(,号竢村老人、竢村退叟,民族英雄):
林则徐一生虔心奉佛并真实履践。林则徐早年进入仕途,有缘得闻佛法,即深信不疑,亲书《弥陀》、《金刚》、《心经》、《大悲》、《往生》等小册经咒,随身携带,虽政务繁冗,坚持课诵,行持诚笃,终生不变。受佛法熏陶,并深信力行,奠定他终生坚持以“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为做人作事准则的深厚思想基础。他尝撰联语为座右铭,一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为:“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
****战争前夕林则徐针对世风日下的时弊,于一八三九年九月巡视澳门后,在前山写了《十无益格言》: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父母不孝,奉视无益;
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作事乖张,聪明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为富不仁,积聚无益;巧取人财,布施无益;
不惜元气,服药无益。淫逸骄奢,仕途无益。
这《十无益格言》也可以说是林则徐学佛心得点滴,对现代人仍然有深刻的教育和鞭策意义。101、曾国藩() 字伯函,号涤生。清朝军事家、政治家。
虽然他以儒为归,但他与佛教也有密切的关系。他一生不主门户,兼收并蓄,取其所长,为我所用,这就是他超出常人的一个重要地方,为他人格修养的圆满完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曾国藩虽然没有系统地通读佛家经典,却常与僧家往来,并对禅宗独有领悟。随便摘录他下面几句诗,可以看出是很有禅意的。  橐驼对坐不相管,两家各有无言禅。  开图对此好溪山,万重云水一僧闲,清辉照我尘里颜。  躯体谅非百年物,梦魂倏在千山里。  我怀峨嵋老尊宿,翱翔人间如凤鸾。  两般妙境知音寡,它日曹溪付与谁?  更向禅宗参玉版,花猪竹鼠肯分否?  拈花参妙谛,惟神功能发能收。  不怨不尤,但反身争个一壁静;
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  由来忠孝易通神,忉利花曼识后身。
石烂海枯终有尽,生天成佛岂无人?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21楼...
来自:上海
发帖:13+29569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22楼...
首先,请你以一种,团成一个团的姿势,然后,慢慢地比较圆润的方式,离开这座让你讨厌的城市,或者讨厌的人的周围首先,请你以一种,团成一个团的姿势,然后,慢慢地比较圆润的方式,离开这座让你讨厌的城市,或者讨厌的人的周围
算命人记录的世间因果故事:心上莲花次第开
数码影像推荐
最新二手发布
扫描关注官方微信
扫描下载客户端
奖励分值:您今日还有 3 点分值可以奖励 [ 20 点奖分可自动换取 1 点PP]
请输入4位有相同表情的数字
&违反国家法律&&&&&&&&&含有色情内容
&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
&散布广告以及其它商业化的宣传
&干扰或混乱kds宽带山网络服务
&发布任何包含种族、 性别、宗教歧视性和猥亵性的信息内容
&恶意刷屏&&&&&&&&&&&&&&&内容重复&&&&&&&&&&&&&&&攻击管理员
&本人要求删除&&&&&&&&当事人要求删除
&与主题无关&&&&&&&&&&&水贴软文&&&&&&&&&&&涉及敏感政治内容
&被要求删除,你懂的&&&&&&&&&&&盗号并发布违规或广告内容
扣除hp值:
宽带山警务室
&恶意刷屏&&&&&&&&&水贴软文
&违反国家法律
&含有色情内容
&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
&散布广告以及其它商业化的宣传
&干扰或混乱kds宽带山网络服务
&发布任何包含种族、 性别、宗教歧视性和猥亵性的信息内容
&网页不能打开
&图片不能显示
已报名参加的人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上只有两种悲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