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像这样的kk4d么,为啥老是不显示wwWkk4dclubom内榕

&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96ab5dbb194d69ab4e0f20e7fd048667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96ab5dbb194d69ab4e0f20e7fd048667_r.jpg&&&/figure&&p&
2018年的第二天Meltdown和Spectre漏洞在计算机界如同放了一个核弹,IT码农们都炸开了锅,各大厂商的各路大神都在挑灯夜战的做各种测试和打补丁,各路技术爱好者也纷纷在微信群中热烈讨论漏洞的技术问题和研读论文。&/p&&p&
本文是猫王大神(Xiao Grangrong)同学花了一个周末时间,参考了各路的论文和资料撰写出来,希望对喜欢技术的各位朋友能有一丁点的帮助,感谢猫王大神的精彩文章。&b&小编在本文中添加了4大科技公司(谷歌,微软,亚马逊,苹果)对这次漏洞修补性能影响的评价,总的来说,性能影响微乎其微,大家放心使用!!&/b&&/p&&p&
本文作者简介:&/p&&ul&&li&Xiao Guangrong:Linux内核、KVM/QEMU社区核心开发者和维护者。&/li&&/ul&&p&&br&&/p&&p&
本文发表在微信公众号:奔跑吧linux内核,下面是本文的连接:&/p&&p&&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p.weixin.qq.com/s/zlspXeDGlAEzVsq2h6gg8w&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首发:Meltdown漏洞分析与实践&/a&&/p&&p&&br&&/p&&p&
想看懂猫王大神这篇精彩绝伦的文章吗?想了解和理解meltdown这个火热到爆的漏洞吗?&/p&&p&
灯…&/p&&p& 您首先要看懂《奔跑吧linux内核》的奔跑卷的第一道题目。&/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ca74ae7d02b49e2b322737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ca74ae7d02b49e2b322737_r.jpg&&&figcaption&奔跑卷第一道题目&/figcaption&&/figure&&p& 手头还没《奔跑吧》的同学,赶紧下单啦&/p&&p&JD:&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item.jd.com/.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奔跑吧 Linux内核》(张天飞)【摘要 书评 试读】- 京东图书&/a&&/p&&p&亚马逊:&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amazon.cn/dp/B074JV6WGN/ref%3Dsr_1_1%3Fie%3DUTF8%26qid%3D%26sr%3D8-1%26keywords%3D%25E5%25A5%%25B7%%linux%25E5%E6%25A0%25B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奔跑吧 Linux内核》 张天飞【摘要 书评 试读】图书&/a&&/p&&p&当当:&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3A//product.dangdang.com/.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奔跑吧 Linux内核》(张天飞)【简介_书评_在线阅读】 - 当当图书&/a&&/p&&p&异步社区:&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epubit.com.cn/book/details/483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奔跑吧 Linux内核-图书 - 异步社区&/a&&/p&
2018年的第二天Meltdown和Spectre漏洞在计算机界如同放了一个核弹,IT码农们都炸开了锅,各大厂商的各路大神都在挑灯夜战的做各种测试和打补丁,各路技术爱好者也纷纷在微信群中热烈讨论漏洞的技术问题和研读论文。 本文是猫王大神(Xiao Grangrong)同学花…
感谢大家的支持和赞同!我流水账一样的文笔还得到了专业学钢琴的魏斯曼老师的赞同,真的很高兴~十分抱歉,我没有及时回复评论,请原谅我是个重度拖延症患者,不接电话、不回短信,以至于现在根本没什么朋友(扯远了。。。),由于放弃钢琴是我这一生最懊悔的事情,加上现在自己混的十分不好,虽然自己在知乎只是一个几乎三零的渣渣,但由于内心羞愧,所以匿名了。&br&&br&最近又发现了一些好资源,于是想再多写一些,其实早就想补充一下答案了,重度拖延症的我。。。写于 日。&br&&br&----------------------------------------------------以下是原答案-------------------------------------------------------&br&
我小时候学了一年的琴就放弃了,后来十分的后悔,又不好意思再去跟小盆友们一起学,于是开始跟着网上的教学一点点从头学起,同时跟着一位教钢琴的邻居姐姐学习。&br&
建议题主一开始一定要找个靠谱的老师打好基础,手型、触键一定要练好,这些必须要经过手把手地教才行。如果可以的话最好一直有老师指导。&br&
完全零基础的话,可以从《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小汤)开始学起,学完前两册就可以转战《拜厄》。这一阶段表求快,一定要稳住,因为这时的曲子都非常简单,你可以把注意力和学习重点放在手型和触键上,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后上有难度的曲子时手腕不会僵硬。同时配合《哈农》,这是一本很枯燥的练指法,完全是为了练手指,成人的手没小孩的柔软,所以更要下功夫才行。《哈农》不仅这一阶段要练,以后也每天都要练。这一阶段有点枯燥,一定要坚持住(我就是放弃了,肠子都悔青了TAT)。&br&&br&
《拜厄》完成后就开始《车尔尼599钢琴初步教程》,同时配合《布格缪勒钢琴进阶25曲》、《巴赫初级钢琴曲集》(又称“小巴赫”)、《小奏鸣曲集》(克列门蒂那几首简单的)、《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大汤)第二、三册、《钢琴基础教程》第一、二、三册、以及各种考级书第1~4级的曲子。这一阶段过程很长,但是进步明显,学琴的乐趣也出来了:你会弹到很多好听的、著名的小曲子。这一阶段需要注意:1、这几本教材中,小巴赫一定要认真学,因为巴赫是复调音乐的大牛,钢琴是最能表现复调音乐的乐器,一口气弹四声部不费劲儿~,这也是钢琴的魅力所在,著名的《卡农》就是典型的复调音乐。2、慢的重要性。新学一条练习曲时,一开始一定要慢练,保证准确性。否则如果养成总是错音的坏习惯,在进入下一阶段时会很痛苦,甚至会止步不前,无法继续提高水平。这一阶段完成后,咖啡馆水平的曲子没问题了,也可以给朋友们表演个小曲子什么的。&br&&br&
这时你发现,我可以流利地视谱了,也能自己啃一些流行音乐的谱子了,是不是可以到此为止了?答案是这才算刚刚入门进入初级阶段,599弹完才相当于业余钢琴3级水平,千万表急功近利!一定要坚持下去!于是老师会给你上《车尔尼849钢琴流畅练习曲》(其实599弹到60多条就可以加上了)、《车尔尼718钢琴左手练习曲》、《车尔尼299钢琴快速练习曲》、《小奏鸣曲集》、《巴赫小前奏曲与赋格曲》;柴可夫斯基的《四季》等等,这是比较学院派的路子,要想超越咖啡馆水平,我个人认为还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好。这一阶段就又有点枯燥了,因为技术难度越来越大,而练习曲居多,又进入了一个平台期。但是如果之前学得扎实,这一阶段也是能有较快的进步的。&br&&br&
如果是业余学琴,完成这一阶段就足够了。如果题主深深地爱上钢琴,觉得学无止境,想挑战各种音乐会曲目的话,那就上《车尔尼740》、《克拉莫练习曲60首》、《肖邦练习曲》等等,这时估计要请音乐学院的老师来指导了。由于我还在啃299,之后是怎么个路子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是以上三大阶段足够题主奋斗个三四年了。每天练一两个小时,休息日多练一会儿,别心急,乐器这种东西就得靠练,靠时间的积累,我在优酷上关注了一个小姑娘,她从5岁半开始学琴,到六年级开始上740,用了差不多6年时间,这是多数人的升级时间,郎桑那样的学神不在我们的参考系里。。。&br&&br&
有个一直坚持下去的爱好,人生就会更丰富。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小时候没有培养兴趣爱好,比如我的母亲,小时候没条件,后来为家事所累,前段时间报了老年大学想学萨克斯,几节课下来发现年纪大了,吹得头疼。看书吧,眼睛糊了,看一会儿也会头疼。所以趁着年富力强的时候,能多学点知识技能就多学点,不是为了功成名就,也不是为了赚大钱,只是为了做个优雅的老人而已。&br&&br&
附上我收藏的一些教程,仅供参考,大神们轻拍。。。&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youku.com/v_show/id_XNDM2MDYwMjg4.html%3Ff%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拜厄&/a&
凌远讲解的拜厄&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tudou.com/listplay/OJk5VK-oaHI/&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前 言_土豆&/a&
巴赫初级钢琴曲集&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tudou.com/listplay/6QYGGhv73UQ/&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简述_土豆_高清视频在线观看&/a&
布格缪勒钢琴进阶25曲&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youku.com/v_show/id_XODMzODczNDg%3D.html%3Ff%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车尔尼钢琴流畅练习曲(作品849)教学(凌远教授讲解)&/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youku.com/v_show/id_XMzA0MjI4MTI%3D.html%3Ff%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凌远:钢琴小奏鸣曲集&/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youku.com/v_show/id_XNDgzNDM2NTY4.html%3Ff%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钢琴考级&/a&
央院考级,比音协的那个难度稍高&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tudou.com/listplay/KcD9kGuvjU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全国新版考级一级1_土豆&/a&
音协的钢琴考级&br&&br&-----------------------------------------------------以下是补充答案------------------------------------------------------------&br&一开始说过,我是受不了初学钢琴的枯燥所以放弃了,民那可以看看小汤一二册、拜尔、哈农,估计大人也受不了,何况是4岁的孩子。无数琴童止步于此。最近发现了一个博客,博主把自己儿子的学琴经过一点点记录下来,其中她提到了《铃木钢琴教学法》。&br&关于铃木教学法,我以前知道的是铃木小提琴教程比较出名,在网上搜铃木的钢琴教学法,墙内资源很少,用这套教材的只有周广仁钢琴艺术培训中心,采用了其中部分曲目编成了内部教材;另外还有长春铃木音乐学校,这是真正把这套教材作为主要教材来用的。墙外资源不少,但是我翻墙技术不行,翻墙后网速太慢太慢,所以就扫过一眼,起码油管上资源不少。&br&废话说了这么多,我们先来比较一下《小汤》和铃木钢琴教程第一册入门几课的内容:&br&这是小汤一前几课(图片来源:网上随便找的pdf扫描版):&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3bf5a2ef63a577d27ad89d_b.jpg& data-rawwidth=&636& data-rawheight=&4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3bf5a2ef63a577d27ad89d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7f81d860a_b.jpg& data-rawwidth=&631& data-rawheight=&4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7f81d860a_r.jpg&&&/figure&大家可能会说这两张有什么区别么!不都是中央do么!仔细看发现一个是用右手弹,一个是用左手弹。没错,就是分得这么细致,进度缓慢、基本功扎实是小汤的一大特点——正所谓“每一课都有新的内容”。&br&让我们继续往下看,还是小汤一:&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aa0ee83006ebb580ed4e1ba92ad6f679_b.jpg& data-rawwidth=&628& data-rawheight=&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aa0ee83006ebb580ed4e1ba92ad6f679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b7c8e42c7af5d4edb5ea2ab9_b.jpg& data-rawwidth=&633& data-rawheight=&4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b7c8e42c7af5d4edb5ea2ab9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c6e7f05eb396cc1c21ed84_b.jpg& data-rawwidth=&626& data-rawheight=&4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c6e7f05eb396cc1c21ed84_r.jpg&&&/figure&&br&&br&一直到第五课,才出现了新音符re啊!!!前面一直就是do do do do,就是时值不同而已,每一课的名字还取得挺好听!别以为换张皮我就不认识你了啊!不还是do么!虽然,节拍、时值,是十分重要的内容,而且这最前面的几课还要“吊手腕子”——就是要十分注意手型(光把音弹出来这谁都会),但是我!真!的!受!不!了!&br&再来看《铃木钢琴教程》第一册第一课(图片来源:&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hqgq.com/qinpu/489/26234.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hqgq.com/qinpu/489/2623&/span&&span class=&invisible&&4.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下载的pdf):&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b050d5fc93cec5c27f736_b.jpg& data-rawwidth=&402& data-rawheight=&55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2&&&/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fe302c667e8eb52d20bcbedb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55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对于零基础,不懂五线谱的人来说:这什么鬼!!!上来就弹这么难的真的带胶布?!!&br&&br&其实这就是小星星的一个简单变奏而已,变的只是节奏,加上事先听过演奏示范,因此上手是一点都不难的。于是下面进入正题——&br&&br&铃木的教学法,是从启蒙开始就非常注重弹奏的音色和音乐性,一开始就要求把简单的曲子弹出美感来。“孩子在平时要多听教材配套cd,弹奏的时候所有的乐句,强弱,情绪都要跟cd老师同步,如果能跟cd老师同步弹奏,则认为是非常好的程度。同时他们强调重奏的重要性,四手联弹、双钢琴、乐团合作。铃木钢琴教材有教师伴奏版,孩子弹琴老师要弹伴奏,跟着老师感受音乐的美感。到第二册会加小型的协奏曲,跟室内乐团合作。教育理念非常好,但是费用昂贵。用铃木教学法的孩子,每一册教材学完后,要开一个小型的独奏音乐会,把本册教材从头到尾弹奏一遍。铃木还强调背谱弹奏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会强调曲子的高声部(小提琴)、中声部(中提琴)、低声部(大提琴);旋律线的处理就根据这个。还会让孩子做曲式分析,给曲子分段落……有非常多的音乐常识的培养。”(引号内引用自百度贴吧用户&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tieba.baidu.com/home/main%3Fun%3D%25E9%2598%25BF%25E6%259C%25A81997%26ie%3Dutf-8%26fr%3Dpb%26ie%3Dutf-8&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阿木1997&/a&的回帖内容)&br&&br&但是,铃木钢琴教学法也有他的短板,就是不重视识谱。铃木小提琴教学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小提琴演奏中,音准很重要,所以初学先练耳,要模仿老师的声音。而钢琴没有音准问题。铃木钢琴教学法的学习方法是,一盘CD反复听,一首曲子一句一句学,反复练很长时间,其实也是另一种形式上的枯燥。听说有些用铃木小提琴教材的学生,发展出对老师示范的依赖性,学到比较高级别曲目还是要老师拉一句他学一句,有的小孩到了学识谱的时候不习惯,急得哭。(此段引用自流行钢琴网社区)&br&&br&总结一下,铃木钢琴教程特点就是:&b&注重音乐美感,不特别强调识谱&/b&。国内主流的小汤系列特点是:&b&进度缓慢而扎实,重视识谱&/b&。二者各有各的优缺点,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挺枯燥的,毕竟学什么东西都要有一段枯燥的过程,对于孩子来说,要靠家长的督导,对于现在都是成年人的我们来说,这点程度都是能忍的嘛!但是呢,我个人还是觉得,小汤比铃木要枯燥些。我小时候,4岁开始学钢琴,当时我一心要弹出“曲子”来,但是学了一年才刚到599,也是我被宠坏了,就这么哭着闹着不学了,我想,如果当时我的启蒙教材是铃木,也许我的人生就不同了吧。每个孩子各有各的特点,国内的钢琴教学太过于一刀切,都是培养专业钢琴家的“正路子”,对于我这种歪苗子,老师都是决然放弃的节奏,甚至有看手决定要不要收这个学生的做法,我的手又瘦又小,小指没超过无名指的第二指节,因此从一开始老师便不看好。如果老师能因材施教,能挽救多少像我这样的其实热爱音乐,但心理脆弱的孩子啊。&br&&br&虽然铃木整体看上去比较难一些,配套CD也没地儿买去(某宝上有1~3册的音频,买pdf书附赠),但我觉得这是成人学琴的另一种好方法。当然,不需要只用铃木,摒弃其他教材,我的建议是小汤还是要用,要不是有小时候这一年多扎实的基础,我也不可能这么老了还能把钢琴拾起来。一开始的答案中说的打基础、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还是初学钢琴的重中之重,但是,枯燥之余,不妨也试试另一种学习方法,铃木钢琴教学法就像是这个世界的另一扇窗户,推开是一番别样的风景。可以把铃木教材中的小曲作为演奏会曲目来练习,感受乐曲的情绪变化,把自己当成专业钢琴家一样来认真地、 富有感情地演奏,注意是演奏而不仅仅是弹奏,一首完整的曲子,你会发现,原来简单的小曲也像是一篇生动的故事,原来音乐是多么美好的存在。&br&&br&这种觉得枯燥了就练个小曲儿的鞭子加糖的学习方式,我个人认为是很适合毅力有限的学习者的。&br&&br&后来我发现铃木不仅有小提琴、钢琴教程,还有大提琴、中提琴等教程,每种乐器教程的开篇,必然是这4首简单的小星星变奏曲,每年的铃木世界大会上,千人齐奏小星星的场面真的很震撼。这种把乐器综合起来的方式,让学习者从一开始就能接触到乐队合奏,感受音乐的美好,真希望有生之年,我能感受这种学习方式TAT&br&&br&啰嗦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br&&b&1、一味的苦行僧式的学习,其实没有必要。&/b&之前的答案太单薄,如果大家按照这种方式学习,无疑会产生厌倦心理。&b&但是,态度要认真,要虔诚,要用感情去弹琴。&/b&别管什么“成年了再学,也当不成钢琴家了”这种话,要用心去演奏,而不是像打字一样敲击键盘。既然学了那就认真学,不要被当下浮躁的社会风气所影响,静下来,你会发现音乐的美。&br&&b&2、找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b&如果有良师引路那是再好不过,如果自己摸索着学,相信大家在学习过程中会慢慢发现自己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你可能是郎桑那种学霸类型,那就正规走学院派路子;你可能是我这种毅力不足不自信类型,那就多鼓励自己,学习一些优美的音乐小品,多找感觉。&br&&br&另外,魏斯曼老师说的乐理和视唱练耳也是很重要的,看了他的答案后,我去图书馆借了几本书来看,确实帮助很大,就像是杨过学到了打狗棒法的内功心法一样~最后在啰嗦一句,就是用心!用心!学什么都要用心(爱较真的我啊。。。)。&br&&br&谢谢大家听我的唠叨!鞠躬!&br&&br&最后附上几个视频:&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youku.com/v_show/id_XMzIzNjA1NTY4.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铃木钢琴教学法 1&/a&
这是一位小正太的铃木第一册毕业汇演~&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youku.com/v_show/id_XMzIzNjA1NTY4.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v.youku.com/v_show/id_X&/span&&span class=&invisible&&MzIzNjA1NTY4.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这是2010年铃木教学法日本夏期学校集体合奏,把我震撼到了。
感谢大家的支持和赞同!我流水账一样的文笔还得到了专业学钢琴的魏斯曼老师的赞同,真的很高兴~十分抱歉,我没有及时回复评论,请原谅我是个重度拖延症患者,不接电话、不回短信,以至于现在根本没什么朋友(扯远了。。。),由于放弃钢琴是我这一生最懊悔…
&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effa80d922c8ac_b.jpg& data-rawwidth=&1406& data-rawheight=&9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0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effa80d922c8ac_r.jpg&&&/figure&&p&&b&零 写在前面&/b&&/p&&p&我曾经写过一篇非常详细的相机购买指南,也帮助过上千人解答如何挑选自己心仪的相机。但是,很难过的是,我在相机购买文章中担心的事仍然还在继续上演着:很多人一开始热情高涨的购买相机以后,使用一段时间以后经常是得出”不会用,还不如手机方便,画质也没看比手机好在哪”的结论以后,让自己的相机吃灰。这本质上就是因为很多人天真的以为摄影学习只需要金钱成本就好了,不就是按个快门吗?我只要使劲买了最好的器材就应该有和我金钱成正比的回报。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拿到相机的人,最重要的学习成本却忽略了。另一方面,更多的人,拍照只是生活中的一个乐趣,并不希望投入更多的精力,我一开始会推荐看系统的书籍,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有这个时间。因此,我决定试图用&b&最简练的最核心的内容,写一篇能够让你看完之后快速上手相机并拍出不错的照片的&/b&文章。&/p&&p&文章的前半部分,是使用相机前你需要知道的基础知识,后半部分是实际操作。本次文章的案例机型是索尼的A6300,也是目前最常见的索尼相机,但是其他型号也不同担心,本书的90%内容也适用其他机型。其他品牌的相机,稍后推出。&/p&&p&文章总字数20000左右,建议先收藏&b&并点赞后&/b&(敲黑板!人与人之间需要信任!&b&)&/b&,于公交上,地铁上,马桶上阅读。&/p&&p&(文章已经进行一次版本更新,请刷新后阅读)&/p&&p&&b&1.文章适用人群&/b&&/p&&p&这篇文章最最适合的是那些第一次接触相机,想要快速掌握使用相机拍摄的基础常识的人。&/p&&p&这篇文章同样适合一些希望摄影进阶的同学系统的看摄影学习,并分门别类的研究。&/p&&p&这篇文章也适合一些有一定拍摄时间的人,重新认识自己手里的器材,尤其是很多人,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相机。&/p&&p&这篇文章主要内容是针对照片,视频部分只做入门讲解和指引,更深入的视频学习我会在一篇视频指南中完整叙述。&/p&&p&这篇文章没有后期,但要说明的是,很多人指望前期的拍摄不足够后期纠正是错误的,前期拍摄是一切后期的基础。&/p&&p&&b&要强调的是,这篇文章,即使我试图用最简练的文章也是近两万字,我相信这对于目前快餐化的知识分享的今天来说绝对是“鸿篇巨制”,但如果你连这两万字都不愿意付出,那你也很难拍出好照片&/b&&/p&&p&&b&2.文章目录&/b&&/p&&p&本篇文章主要有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使用相机必备的摄影入门常识,一个是相机的具体操作指南。为了,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我把文章的整体概览放在之前,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但如果你是小白,建议请认认真真的看好每一个字)&/p&&b&&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cacc16e0d6f2a7b931dd484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756& data-rawheight=&19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5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cacc16e0d6f2a7b931dd484_r.jpg&&&/figure&&/b&&p&&b&上&/b&&/p&&p&一 使用相机必备摄影知识基础&/p&&p&其实,很多人觉得自己不会使用相机拍照,本质上并不是因为相机的操作,而是摄影基础知识的缺失。因此,想要更好的使用相机,就必须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p&&p&1.摄影的核心——曝光&/p&&p&说到这里,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简单的说也许几句话,一张图表就可以解决。但是,要说复杂甚至可以写上几本书去研究和探讨。但本文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有一个基本入门的认识。我就直接给出一定的相应结论,剩下的就是每个人不断去实践。&/p&&p&先说什么是曝光,你可以通俗的理解为:“相机每一次照片的拍摄就是一次让光线涌入相机,并进行记录的过程”那么控制这些光线的有三个要素,也就是俗称的曝光铁三角。为了能够让大家进行形象生动的记忆,我们先了解一下相机的基本结构。&/p&&p&“现在我们有一个密闭的黑盒子,盒子里有一个可以用来记录光的神奇纸片,纸片的前方有个被盖住的小孔。”如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66df47b2c947bc3ec7d7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66df47b2c947bc3ec7d7_r.jpg&&&/figure&&p&好了,这个模型就是所有相机的基础结构了。有了这个模型,我们继续。&/p&&p&(1)光圈&/p&&p&继续刚才的模型,盒子上的孔径大小可以改变,而光圈就是开孔孔径的控制。孔径越大,进光量越大,画面越亮:孔径越小,进光量越小,画面越暗。对应到数值上就是1.2 1.4 1.8 2.8 5.6 甚至到64等这些数值,但是注意,在这里数值越大意味着光圈越小(因为本质上,上面的数值是倒数,即1/1.2,只不过为了书写方便,省去了),也就是画面越暗。原理如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a28b8d052bf4d911f70a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a28b8d052bf4d911f70a_r.jpg&&&/figure&&p&但光圈对于画面除了明暗的影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控制景深。也就是我们常见的虚化程度,为了形象说明,如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b1ba1e3e89e7c4bef7bd6cd78a88fbed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136&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b1ba1e3e89e7c4bef7bd6cd78a88fbed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4388c2fac5f77ff73f2f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136&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4388c2fac5f77ff73f2f_r.jpg&&&/figure&&p&(这里的示例,来自APP The great photo,下同,实力建议购买一波)&/p&&p&(2)快门速度&/p&&p&根据刚才的模型,所谓的快门速度是说,盒子中纸片这个小孔本来是被盖住的,但是当你使用的时候,小孔前面的盖子是会打开。而,打开的时间长短也就是快门速度。打开的时间越久,进来的光就越多,画面就会越亮。打开的时间越短,进来的光越少,画面越暗。快门的速度范围一般都是从1/8000到30秒,如果你的相机具有B门功能,曝光时间就没有限制。原理如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f8fced7c8a2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f8fced7c8a2_r.jpg&&&/figure&&p&但是,除了画面的明暗,快门速度还对画面有另一个影响:快门速度越快意味着能够凝固短暂的瞬间,快门速度越慢意味着会记录下物体运动的轨迹,为了形象说明,如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fe99fe1d2eeb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136&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fe99fe1d2eeb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1de1c737d0de23b729cb08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136&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1de1c737d0de23b729cb08_r.jpg&&&/figure&&p&(3)感光值ISO&/p&&p&这是用来描述盒子里那个记录光的神奇纸片对光的敏感程度。量化到数值,一般都是100,200,400,甚至到6400或更高。而数值越高,也就意味着对光越敏感,反映到这一张照片就是其他参数相同的时候,感光值越高画面越亮。&/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68dd77d13ac07da3f9ad9e5c5b3a96be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68dd77d13ac07da3f9ad9e5c5b3a96be_r.jpg&&&/figure&&p&但切记,&b&感光值越高画面的质量会下降,噪点增多&/b&所以,在光线充足情况下感光值越低越好。例如下面的案例样张。&/p&&p&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光圈,快门速度,感光值三个参数可以控制一个画面的明暗。那很多人说,即然都决定画面明暗,那我为什么不用一个开关就可以了,原因很简单:&/p&&p&“因为,除了控制亮度,这些参数还有着一个对画面内容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例如光圈的景深,快门的画面捕捉瞬间长短等。所以,不能一味的提高某一个数值,要按照不同的拍摄主题,进行不同的调节和相互制约。”&/p&&p&那么到这里,我们来回答一个问题,来深刻理解一下这个问题:&/p&&p&&b&为什么我们晚上拍照,照片很容易模糊,而且画质很差?&/b&&/p&&p&因为,夜晚由于光线不足,相机为了获得更多的光线,要让快门速度更长,这样你只要有一定的晃动,画面就会模糊。与此同时,相机还要提高ISO值,提高对光的敏感程度,于是就会出现噪点导致画质下降。&/p&&p&如果,你不懂,下面还有一张表格,能够让你系统的进行认识:&/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4b25c95ade49a78a312a7c6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903& data-rawheight=&5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4b25c95ade49a78a312a7c6_r.jpg&&&/figure&&p&在这里,还要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这就是&b&安全快门&/b&,什么是安全快门呢?&/p&&p&刚才我们说了,夜景很容易糊,是因为快门速度慢,相机晃动导致的画面模糊,那有没有一个具体的手持拍摄不会糊的范围呢?&/p&&p&经验上讲,手持快门的速度不能低于镜头焦距的倒数,例如你的焦距是50mm,那么你手持拍摄最好不要低于1/50s,这就是安全快门。但一般来说,想要获得足够清晰的画面,还是要再快一些,安全快门并不是绝对安全的。&/p&&p&如果,以上的问题,你都弄明白了,我们再继续往下,如果不明白,那就一定要多读几遍,或者拿出自己的相机进行尝试,因为这里是你一切继续学习的基础。&/p&&p&最后,要说明的是,人和器材都是有极限的,有时候极限甚至不是相机而是镜头。总有人问,为啥我相机晚上不能像白天一样自如的调节,因为夜景光线限制住了,没有啥都能拍的相机。&/p&&p&2.相机的曝光——测光&/p&&p&在以前,相机最开始的时候,一切都是手动的,这是说:当我们看到一个场景的时候,摄影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判断出画面所需要的曝光量,然后设置好参数。但是,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数码时代,数码时代最大的便利就是相机可以很快的计算出一个当前画面所需要的曝光量,但是,这曝光量里三个数值的关系如何是需要我们自己进行调节的。那么,相机是如何进行测光的?世间万物亮度不同,他是怎么选择参考的?&/p&&p&那么,首先,我们要给相机一个标杆,就是告诉相机哪一个亮是正确的。于是,通过经验计算等等,我们得到一个基本上自然界亮度的平均值,这个值有一个名字叫18%灰。你不需要知道什么含义,你就只要知道,这是一个参考值就可以了。&/p&&p&通俗的说:相机会按照画面中所有物体反射的光线,计算一个平均值,从而获得上述提到的参考值。但是,这个平均值,是可以按照你拍摄的内容选择进行加权测算的。例如,我们拍摄一个简单的肖像照,我们希望人的亮度是正确的,环境是次要的。那么,人物部分光线在相机的最终曝光中,就起了决定作用。那么有哪些加权计算方式呢?如下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832aa963f799ddf17dcefdab213422af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536& data-rawheight=&16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832aa963f799ddf17dcefdab213422af_r.jpg&&&/figure&&p&(数值都是为了进行说明,并非实际数据)&/p&&p&我们可以看到,相机可以选取画面中不同的部分,然后通过提高权重的方式,让画面某系部分曝光优先级别高。优先保证高权重部分的曝光准确。不同品牌相机,会对这些测光方式起不同的名字,例如点测光(例如第一种情况),平均测光(第三种情况)。虽然,大家的名字不同,但都是表达如何进行加权计算的。(本文会讲解索尼相关的测光模式。)&/p&&p&几乎所有的相机,都会设置不同区域的测光点。但无论哪种测光方式,我们可以看到一般中间的画面都是测光的重点,因为绝大多数我们都会把拍摄主题放置在画面中央。所以,在相机参与的自动曝光中,我们会发现在一幅画面中,如果我们中间点是画面中最亮的,那整个画面就会偏暗,如果中间点是画面最暗的,那整个画面就会很亮。(这也是,手机为什么点击画面亮的部分,就会变暗的原因)。不理解的,可以思考一下刚才的权重公式。&/p&&p&这个时候,我们再通过一个最常见问题,来系统的应用下这个知识点。&/p&&p&我们知道在我们拍摄大逆光的时候,例如夕阳,人物往往都是曝光不足的是为什么?&/p&&p&很简单,在这个公式中,由于夕阳太亮了,导致它在刚才的计算权重算式中占据了上风,于是相机就按照他来进行曝光。因此,人物就不足了。那如何解决呢,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降低夕阳的权重,使用点测光,让测光点(一般是画面中心)对在人物身上,增加人物在测光中的权重,这个时候就可以让人物亮起来。&/p&&p&那如果,相反的,我们想要拍摄剪影,就可以采用让画面中亮的部分通过改变测光方式来提高权重,从而压低人物的曝光。&/p&&p&另一个实际应用案例,为什么在雪地里,我们拍摄人物照片的时候,人物肤色往往比较灰暗,这也是因为画面中大部分雪,而雪是最亮的,所以亮占据了主导,最终曝光画面也就变得灰暗。&/p&&p&但是,虽然是自动进行曝光的,但很多时候,相机的测算不是我想要的。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进行干预,这就是“曝光补偿”。我们可以通过手动提高,或者降低曝光补偿的方法,让相机自动的计算结果是变得亮还是暗一些。例如上面的雪景拍摄,画面稍微比较暗,我们就可以通过增加一点曝光补偿,让雪晶莹剔透!&/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b6b3b92ce4bd0a377c1d7_b.jpg& data-rawwidth=&3429& data-rawheight=&25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42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b6b3b92ce4bd0a377c1d7_r.jpg&&&figcaption&(曝光补偿调节界面,向左画面变暗,向右画面变亮)&/figcaption&&/figure&&p&以上就是相机在进行自动曝光的过程中的基本原理,这里也是必须要理解的知识点。&/p&&p&3.相机的对焦&/p&&p&在开始讲解对焦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这就是“景深”。我们在一开始,讲解光圈的时候提到过这个概念,但是只是说照片的虚化程度。其实影响相机景深,绝不只光圈一个因素,但在这之前,我们先了解什么是景深?&/p&&p&由于照片是二维的,但实际生活是三维的,假设我们的照片是二维坐标的XY,所以当我们看到一张画面中有清晰,有模糊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清晰和模糊是在XY中进行选择。但其实,照片清晰和模糊的范围是在Z轴上进行选择,看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0c8b269ec652ceed7ef9bc576f8f089e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0c8b269ec652ceed7ef9bc576f8f089e_r.jpg&&&/figure&&p&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到,景深是一个清晰的范围,这个清晰范围越短,我们就叫浅景深,那么背景的模糊(也就是虚化)越明显。那么这样回答了,为什么大光圈拍人像,会有背景虚化?因为,光圈越大,景深也就越浅,也就是越容易虚化。&/p&&p&那么,影响景深范围(即L的长短)有哪些因素呢?&/p&&p&1.光圈,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p&&p&2.焦距,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这也为是为什么85mm,70-200mm等焦距适合人像的原因,因为虚化好。这也是为什么,手机不能虚化的原因,因为手机的等效焦距是20mm以下。(双镜头的虚化是算法,不是光学)&/p&&p&3.对焦距离,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对焦越近,景深越小。&/p&&p&4.相机画幅,画幅越大,景深越小。这也是为什么,全画幅好于残幅的一个原因。&/p&&p&有了以上的基础,我们再来综合应用一下,如何能够在拍摄人像的时候更好的虚化?&/p&&p&答案是使用尽可能的大光圈,使用尽可能长的焦距,尽可能的走近模特,以及使用全画幅相机。&/p&&p&&br&&/p&&p&那么知道了景深以后,我们就会面临下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如何控制这个清晰范围?也就是,如果进行清晰和模糊的调整?&/p&&p&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给相机圈定对焦区域的方式进行选择,还是看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c8c26565dbc916aefd412b24d2c2187d_b.jp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c8c26565dbc916aefd412b24d2c2187d_r.jpg&&&figcaption&(以上是比较常见的对焦区域,且不同相机叫法不同)&/figcaption&&/figure&&p&可以看到,我们可以圈定一个范围,这个范围有面积的大小,例如是一个点,还是一个区域还是全局(广域)。更重要的是,这些区域可以进行移动,例如点可以在画面中间,也可以在画面边缘。区域可以在画面中间,也可以在画面边缘。但是,对于所有相机,并不是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对焦的。例如,佳能的单反取景器里会有一些框线和点,你的对焦只能在这个部分选取。这也是在相机购买中,对焦点参数的意义。&/p&&p&要注意的是,并不是你选择的某一个区域,这个区域是清晰的,区域外是模糊的。而只是相机在区域内进行选择主体,只要是你选择区域里主体焦平面上的,都会清晰的。(回忆一下,刚才景深的知识,即可理解。)可以看到,想要更加精准的对焦在你想要的物体上,就要缩小对焦区域的面积,例如拍摄人物的时候,我们希望眼睛清晰,那我们直接选择点对焦,点选在人物眼睛即可。&/p&&p&如果我们拍摄的都是静态的,画面中的主体不会移动,以上就可以很容易完成对焦。但是,我们很多时候需要拍摄动态的物体,内容会移动,这个时候该怎么办?&/p&&p&一般情况下,对焦方式主要是针对动态,静态,以及极限环境下的手动对焦(因为,并不是任何情况都可以对焦,弱光,或者没有强的对比参照物,例如在白纸上对焦都很难)。&/p&&p&那么,针对初学者,我直接给出使用建议。单点自动对焦,例如拍摄“听话”的人,这个很重要哈,这个听话是可以听摄影师指挥,保持不动的。我们使用“AF-S”,也就自动单点锁定对焦,选定一个对焦后,移动相机对焦点不更改。这时候,就是我们最为经典的“先对焦,再构图”的方式。具体操作为,使用单点中间对焦,半按快门锁定对焦,在移动相机(平行于焦平面,也就是左右移动,不要前后移动)进行构图,再按下快门进行拍摄。你一定会问,我为什么要使用中间点对焦,在进行移动。我直接构图,在移动到相应对焦点不是更好?因为一般来说,相机的中间点对焦最为迅速,效果最好。其二,如果每一次拍摄都移动对焦点,十分麻烦,准确度也并不一定好。其三,相机并不是处处都能对焦,尤其是单反,对焦区域是很小的,会出现希望的对焦点没有在对焦范围里的情况。&/p&&p&针对运动物体,以及“不听话”的人,或者你不能指挥的人(活动,婚礼),建议使用连续自动对焦,也就是AF-C。这个对焦方式,是说相机会跟随画面中移动的主体进行移动,然后进行拍摄。听起来十分美好,但是这个十分考验相机本身的性能。为什么旗舰单反,像素不高但是很贵?就是因为他们连续对焦和追焦的能力十分强悍,很容易抓拍。不过,人的技术是一种因素,只要了解自己的机器,进行配合,目前很多机器相机,还是很不错的。&/p&&p&那么针对一些极限环境,例如对焦精度要求极高,以及弱光环境,我们就需要手动对焦。所有镜头前都有手动对焦环,调节对焦环就可以调节物体的清晰范围。但是,要说明的是,我们可以让无穷远处非常清晰,但是不能无限近,所有镜头本身有着最近的对焦距离(一般来说,焦段越长,最短距离越长)。手动对焦的方式是,首先选择到相机的手动对焦,然后选择你想要的对焦区域,再通过显示屏放大画面(索尼相机可以设置自动放大),然后转动镜头调焦环,直到清晰。如果是,拍摄极限风景,如夜景星空,只要拧到无穷远处,稍微回一点(经验),即可。&/p&&p&4.相机的白平衡&/p&&p&说起白平衡呢,可能要说一系列的物理知识,但是本着初学者一切从简,我直接给出一个非常简单直接的结论“白平衡的调节就是调节画面的冷暖调,最重要的影响就是色彩的发色”。换句话说,很多人说的照片是暖一点,还是冷一点,就是依靠白平衡的调节。在拍摄,一些氛围强烈的环境中,非常明显。例如,很多时候出现非常精彩的晚霞,不同的白平衡就会有不同的发色。一般来说,相机的自动白平衡,已经是非常的优秀了。但是,很多人对白平衡的名字一定有非常多的困惑,其实他们不过是相应色温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所以,你只要知道他们的递进关系,或者拍摄时挨个尝试找到自己喜欢的就好了。&/p&&p&&b&这里有一个非常有必要的设置,这就是关于解决“索尼黄”的问题。&/b&其实索尼黄,就是一种白平衡色彩倾向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在自动白平衡中,进行下图的设置,白平衡向左下各飘移一个点,变为B1M1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921739afd722a7ba542f55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4032& data-rawheight=&3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03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921739afd722a7ba542f55_r.jpg&&&/figure&&p&说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大致做一个总结,在拍摄一张照片的时候,人和相机都是怎么工作的:&/p&&p&&b&首先,摄影师对焦在物体上,然后半按快门,这个时候相机进行对焦和测光,完成后相机会提示,通过提示音或者画面上提示光点。接下来,平行画面移动构图(幅度不要大,不要前后移动),然后不要松手完全按下快门,拍摄结束。拍摄过程中,尤其是快门速度不快时要保持稳定。很多人经常拍照的人,看到这里一定笑了,这谁不会啊。我可以负责任的说,超过一半的新手,都不会。&/b&&/p&&p&&br&&/p&&p&以上就是,针对所有入门相机用户,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任何一个知识点的缺失都会让你在学习中产生不同的疑惑。尤其是曝光原理这种最为基础的摄影知识,是重中之重,一定要理解,如果上述内容有任何的不解,自己也可以查阅更多资料,也可以留言,我会给予一定的解答。但是,也不要心急,虽然只有短短7000字,但很多内容都是需要花时间体会和钻研的。那么,我们正式开始,针对索尼相机的学习。&/p&&p&&br&&/p&&p&&br&&/p&&p&&b&下&/b&&/p&&p&看到这, 我已经假定你有一定的摄影知识,如果不能理解上述的内容,那也不要着急看这里的实际操作。索尼相机,是我在近几年以来最常使用的相机。无论是中端的A6300以及高端的A7R2,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他们都在小巧的机身里,迸发出非常强的能量。而,本文的下半部分,将会给大家详细讲解想在使用过程中的经验和技巧。&/p&&p&&b&二 相机机身组成概览&/b&&/p&&p&1.机身和电池&/p&&p&(1)电池的保养和使用&/p&&p&目前,索尼微单最大的短板,也是所有微单的短板就是电池问题。最常见的索尼微单电池是FW50,日常使用下来,一块电池在拍照方面可以使用半天,这也是我为什么强烈推荐大家购买两块电池的原因。购买可以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原厂的电池,另一个是副厂,例如品胜等。二者价格差距大,一块原厂,能买几块副厂。但是的确,原厂的续航要好于副厂。虽然最经济的是买几块副厂,可有钱和怕麻烦的还是老老实实原厂。另一方面,强烈推荐大家购买电池座充,一方面提高充电效率,另一方面直连相机充电有各种顾虑。&/p&&p&其他的,就是常规的电池保护了,不要进水,不要潮湿环境存放,以及不要挤压。但微单,也有一个非常好的功能,就是可以使用移动电源充电,并且可以边充边拍(并不是所有机器,有的机器可以,具体看说明书)。我就出现过,电池遗忘,最后使用移动电源连接相机拍摄的情况&/p&&p&(2)显示器和取景器&/p&&p&先说取景器,这里要说明的是,微单相机的取景器好坏决定着相机的拍摄体验。取景器的有无,我也认为是微单相机的门槛。取景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刷新频率。也就是能不能更快的实时反映外面的状态。取景器,也可以直接表现实际拍摄效果,这也是微单比单反更友好的原因(单反,看到的是外界实际景象,不是拍摄后的)。所以,强烈建议使用取景器拍摄,尤其是解决了一些强光环境,显示器无法更好的展现拍摄画面的时候。要注意的是,取景器是可以进行屈光度的调节的,简单来说,就是可以根据俄每个人的近视程度进行调节。如果你的显示屏拍出来是清晰的,取景器不清晰,说明就是取景器的屈光度不对,调节下即可。&/p&&p&再说到显示器,我可以负责任的讲,索尼相机最差的地方就是显示器的效果实在是太烂了!即使是高端机器也是如此。索尼a6300的显示器,更是差的不行。所以导致你拍出来,在显示器上看,一点都不惊艳,甚至给人以不清晰的错觉。但是,只要你照片导入电脑,你就会发现,照片的质量极高!尤其是宽容度,远超同类机器。这个时候,我强烈建议你在预览照片的时候,使用取景器预览,绝对是两个世界。&/p&&p&另一方面,很多人习惯用显示器进行取景拍照,这里要说明的是,默认情况下,索尼相机的屏幕是会随着环境光线进行变化的,所以你看到的照片实际亮度可能与照片真实情况不符。尤其是,强光环境下,依靠显示器很容易出现曝光错误。因此,还是那句话,尽量使用取景器确认照片结果,那是最准的。&/p&&p&最后,索尼的取景器和显示器自动切换的传感器极其敏感,取景器前方五厘米有物体遮挡都会切换为取景器。很多时候我们使用显示器莫名其妙的黑屏就是这个原因。有一个办法,就是使用马克笔在传感器上涂一笔,这样就可以降低敏感度。&/p&&p&(3)机身CMOS&/p&&p&相机的画幅知识:&/p&&p&CMOS是相机最重要的部分,它就相当于传统相机的胶片。只要你取下相机的镜头,就可以看到裸露的CMOS。由于相机原理不同的原因,单反的CMOS是藏在反光板后面的,即使卸下镜头,裸露在外面的是反光板。但是,微单相机卸下镜头时,CMOS是直接裸露在外面的。因此,可想而知在更换镜头过程中,CMOS很容易进灰,会在照片上留下脏点。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更换镜头要迅速,更换过程中要CMOS向下。并切记,千万不要在几个情况下进行镜头更换:&/p&&p&1.风沙大的室外,像沙漠,西北这种风沙大的地方,千万不要在室外更换镜头,后果就是你拍的照片会各种脏点。&/p&&p&2.不要在潮湿环境更换,尤其是下雨的室外,CMOS进水,后果……&/p&&p&3.还有一点不仅仅是CMOS,而是针对整个相机,在室内外温差大的时候,千万不要轻易取出相机。例如从寒冷屋内,到温暖室内,立刻取出相机,由于相机温度低,空气中的水遇冷凝结,会对镜头和机身产生非常严重的损坏!一定要先在相机包内放置一段时间,温度稳定时再取出。&/p&&p&如果CMOS进灰了,也不要着急。只要采取适当的清洁就可以了,清洁原则:&/p&&p&不要使用任何物品擦拭,一定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p&&p&使用气吹(可通过淘吧购买相机清洗套装获得),轻轻的吹走即可。&/p&&p&千万不要用嘴吹!!!因为,你的吹气包含水分,酸性物质,很容易腐蚀CMOS。&/p&&p&(4)相机的镜头&/p&&p&其实,在相机摄影基础知识里,我还有一个部分知识没有讲,这就是镜头。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入门爱好者,基本上也就是一只镜头。在这里结合6300最常见的套机镜头为例,进行说明。在所有的镜头上,一定会标注两个数字,一个是类似“16-50mm”,这种“mm”前的数字叫做焦距。另一个数字,是F3.5-5.6,这种F数字后面的叫光圈。焦距简单来说就是衡量一只镜头画面拍摄范围的。我使用一张图,来形象的说明不同焦距的效果。&/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d10dfdb0fe7d307ea41fdd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903& data-rawheight=&5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d10dfdb0fe7d307ea41fdd_r.jpg&&&/figure&&p&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焦距有着不同的画面感受,最直观的就是放大和缩小,但是透视关系也非常重要,例如广角的畸变的存在。要在这里说明的是,所有焦距的衡量标准是以全画幅为标准的,比如说:一样的16mm镜头在不同画幅的机器上画面的大小也是不一样的。例如,a7m2上的35mm镜头在a6300上就是55mm左右。所以,不一样的的机器,同样的镜头视角可能不一样,要看画幅。&/p&&p&接下来是光圈,光圈是指这个镜头的最大光圈。所以,相机的光圈不是无限调节的,是取决于镜头的光圈范围的。那么有了以上两个知识基础以后,我们可以对镜头进行一个分类,见下面的图表:&/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557fd4eacaed72f5cea225d60b197902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448& data-rawheight=&7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557fd4eacaed72f5cea225d60b197902_r.jpg&&&/figure&&p&可以看到,镜头其实对于拍摄的内容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很多人说,既然焦段不一样,那我直接买一个全覆盖的不就行了。一方面全焦段的往往意味着光圈受限,以及画质差,另一方面一般来说变焦都是体积巨大。&/p&&p&“对于镜头而言,什么都能拍,就意味着什么都不能拍好。”&/p&&p&更重要是的,很多人觉得相机比镜头重要,这是非常错误的。可以负责任的说好镜头加差机身好于好机身加差镜头。哦,对了,可更换相机也就是我们说的微单和单反必须有镜头才能拍摄。别再问我,没镜头能不能拍,也别再想什么我先机身买了拍着,有钱了再买镜头……&/p&&p&更重要的是,相机和镜头的组合是要看卡口的,也就是说是要配对的。佳能有佳能的,索尼有索尼的。你说有办法互相用吗?答案是有的,就是转接环,但是不推荐。另一方面,即使品牌相同,机型不一样也不可以。例如,全画幅的镜头可以给残幅,但是残幅基本上不可以给全画幅用,买的时候要注意。但是,也有一些专门产镜头给相机的厂商,例如适马。如果,6300想买一只大光圈定焦,强烈推荐,索尼卡口的适马的30mm 1.4 很棒。&/p&&p&接下来说下镜头的保养:&/p&&p&1.UV镜值不值得买。是这样的,很多卖场的销售或者淘宝的客服一定会给你吹的天花乱坠的UV有多重要,一定要买。但事实是,绝大部分的uv都只是起到保护作用,能够不降低画质已经不错了。所以,如果你的镜头很贵,四五千以上的,买一个保护很有必要,而且几十几百的都不行,要买顶级的。要是几百几千的镜头,就算了,没必要,自己注意就好了。&/p&&p&2.使用气吹清洁。刚在cmos上清洁说过,使用气吹吹灰尘,不要用嘴吹在这里一样适用。更多的清洁防范,可以在网络上查找一些视频。&/p&&p&3.可以使用纯棉,划重点,一定是纯棉的擦拭镜头的水分污渍等。千万不要使用纸巾!因为会刮花镜头的涂层。&/p&&p&索尼6300机身更换镜头时,要注意观察卡口和镜头卡口上的白点,只要对齐以后转动即可安装。(所有索尼相机和镜头都是这么安装)如下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d41e69cd680e56fa57a54e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024& data-rawheight=&3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02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d41e69cd680e56fa57a54e_r.jpg&&&/figure&&p&最常见的16-50上是电动变焦的,W代表广角,T代表长焦端,只要用手指控制即可。非电动变焦的,需要自己手动转动变焦环,例如16-35这个镜头。&/p&&p&(5)相机的存储&/p&&p&数码相机的核心是CMOS,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电信号再转换为图像。那图像需要一个存储介质,所以相机需要记忆卡。数据存储,有很多种类,例如CF卡,SD卡,microSD卡等。最常见的是SD卡,例如6300就是使用SD卡。那SD卡也是有很多分类的,但是衡量的标准无非就是两个,一个是容量大小,一个是读写速度。先说大小,基本上16GB足够,32G够好,64顶配就行了。但是,我更建议两张32而不是一张64。这个道理也很简单,一个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数据是很脆弱的。丢失和损坏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这时候,两张卡就可以降低风险。接下来说读写速度,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容易忽略的问题。读写速度当然越快越好,读写速度又有很多标准,这里推荐至少Class 10以上,也就是卡上有这个标志的:&/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4b24ec53c208d8dd87b4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024& data-rawheight=&3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02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4b24ec53c208d8dd87b4_r.jpg&&&/figure&&p&因为,只有这样的高速卡才能快速记录照片,让你的拍摄更顺畅,照片回看也更快。重要的是,6300可以拍摄4K视频,想要拍摄4K视频,记忆卡的速度必须也是10C以上!&/p&&p&说完了存储介质,接下来说数据的传输,也就是照片如何从相机到其他显示设备。&/p&&p&1.最正常的操作是,取出记忆卡,如果你的电脑有SD卡槽,那直接插在电脑上,读取卡里的内容,直接复制卡中的照片和视频。记住,是复制,不是剪切,否则一旦出现问题,就会数据丢失!如果,你电脑没有SD卡槽,就需要一个读卡器。你一定会问,为什么是这样的操作,为什么不能直接相机连接电脑再传输。&/p&&p&这里要和大家强调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数据是很脆弱的,任何的变故都可能丢失。相机连接电脑,传输速度慢,还很容易出问题,强烈不建议!&/p&&p&2.无线传输。很多人问,现在相机不是连接手机可以Wi-Fi直接传吗,为什么还要SD卡读取传输。&b&很简单,因为使用无线照片是牺牲画质的缩小版。&/b&以6300为例,你会发现传送的照片最多也就2m大小。所以,无线传输,只适合发个朋友圈。想要高画质原照片,必须使用1的方法。&/p&&p&3.在电脑上,不要轻易删除SD卡内的文件夹和照片。想要清空SD卡,最好在相机内进行格式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记忆卡不出问题。有的时候,记忆卡在更换相机,使用前也需要格式化,尤其是不同品牌的,因为记录方式不同。在相机上,格式化照片要想清楚照片是否已经备份,因为一旦格式化几乎不能找回。如果仅仅是删除,还是有跟大机会找回。&/p&&p&在这里,要多强调一句:&/p&&p&照片的数据安全,远比你想象的更加脆弱,所以删照片也好,格式化也好,要想清楚。不要轻易的删除照片,因为在相机上看,和在电脑上照片有着不同感受。还有,照片要备份后,即使整理,很多人SD卡存着好久的照片,不进行传输备份,一旦记忆卡出了问题,后果欲哭无泪……最好的习惯是,拍一次备份一次。&/p&&p&接下来说,照片的不同类型。其实,图像是有很多格式的,最为常见的就是JPG和RAW,那这两种格式有什么含义呢?&/p&&p&1.RAW与JPEG&/p&&p&在英文里,RAW的含义是:生的,未加工的。&/p&&p&其实之所以我们叫RAW格式拍摄,也正是因为如此。现在几乎所有的数码相机的核心部件就是传感器,而相机传感器的目的也十分简单就是把所有的光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但是,我们看到一张照片的时候,还需要把这些数字信号再转换为图像显示出来。因此RAW格式的定义就是:&/p&&p&“CMOS或者CCD图像感应器将捕捉到的光源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原始数据”&/p&&p&它是未经处理的,也是未压缩的。&/p&&p&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说我们最常见的另一种格式——JPEG&/p&&p&目前绝大多数主流的图片格式都是JPEG。&/p&&p&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就是其是压缩的,有损的。&/p&&p&如果说,以上你已经糊涂了,这里有一个非常浅显易懂的比喻可以让你理解什么RAW和JPEG之间的关系。&/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1bbe80cb526e0a57f8d5e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1bbe80cb526e0a57f8d5e_r.jpg&&&/figure&&p&&br&&/p&&p&如果说拍摄一张好照片是制作一身精良的衣服,&/p&&p&那么RAW格式就是还没有剪裁的布料,而JPEG已经是制作好的不同款式的衣服。&/p&&p&也就是说,无论什么相机,你只要使用JPEG格式拍照,你的照片都是先以raw的形式拍摄,然后相机在通过自己的算法制作成JPEG这些精美的衣服。&/p&&p&2.RAW格式的优势&/p&&p&从上述概念我们可以看到RAW格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未经过任何的处理和压缩。这对后期来说无疑是巨大的便利。&/p&&p&因此相对于JPEG,RAW的优势有:&/p&&p&(1)更大的后期空间,由于RAW是原始光线的记录,因此也就是说相机拍摄的所有光线都会被记录下来。而JPEG则是相机通过取舍之后的结果。这也就意味着前者有着很高的宽容度。&/p&&p&(2)无损调节。这是RAW格式另一个最值得使用的地方。什么是无损调节呢?其实很简单,几乎所有专业的RAW格式解析和调节软件,都不在文件本身上进行修改,而是通过生成一个参数文本进行修改。也就是说,你的每一次调节他们像是为衣服设计样稿。你调节一次,画一笔,只有真正最后想要衣服了,再最终按照你的样稿制作衣服(也就是JPEG)。可是JPEG不是,每一次调节就相当于在布料上直接剪裁,这样多次重复你的布料就会变的破破烂烂。这也是为什么,一张照片经过多次调节画质就会严重受损的重要原因。&/p&&p&(3)更利于前期拍摄,如果你使用RAW格式拍摄,许多问题就不需要在前期进行过多的考量。例如,环境的色温,曝光的宽容度等。&/p&&p&综合以上原因,我们管RAW叫“数字底片”&/p&&p&但是RAW格式也不是没有缺点的,RAW格式的特点导致RAW格式的文件通常都会较大。一张RAW格式的照片文件大小已经达到了30m。另一方面,由于RAW格式是未经处理的,他不利于任何形式的直接分享。因此,RAW格式是一定要进行后期处理的。&/p&&p&也就是说:&/p&&p&&b&RAW格式适用于你希望真正意义上的进行摄影创作,而不是简单的社交分享,比如吃个饭发朋友圈,对于不精通后期,只是分享生活的JPG足够。&/b&&/p&&p&&b&三 相机的指挥中心——模式转盘 &/b&&/p&&p&无论是中高低端机型,相机上都会具有一个模式转盘,可以看出模式转盘对于一个相机有多重要。在讲解具体的模式转盘的意义之前,我们先要明白一件事:模式转盘的意义是什么?&/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e6304fdaf02ef4e1de1fbfd2fee9d3b2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314& data-rawheight=&8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1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e6304fdaf02ef4e1de1fbfd2fee9d3b2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a6bfbba251b64d23194f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406& data-rawheight=&9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0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a6bfbba251b64d23194f_r.jpg&&&/figure&&p&在前面的摄影基础知识里,我们看到,拍摄一张照片有曝光的测光各种参数,有对焦的各种方式,可各方面如果每一个方面都需要我们来协调有些太难,姑娘已经摆好了姿势,然后你说你参数调了十分钟,这一定是注孤生了。所以,一句话总结模式转盘就是:决定相机在拍摄中的操作逻辑。&/p&&p&其中,M A S P是指挥曝光的,也是最为重要的。&/p&&p&我们知道,曝光是有三个参数决定的。由于拍摄题材不同,我们参数的侧重点也就不同。&/p&&p&M:手动模式,所有参数分别由自己调节。默认情况下,滚轮调节光圈,转动拨轮调节快门速度,按右键转动拨动调节感光值。&/p&&p&P:全自动模式,全听相机的,三个参数都是相机定。可以通过,转动拨轮增加和减少曝光。&/p&&p&A:光圈优先模式,自己决定光圈,其他相机决定。调节滚轮调节光圈大小,转动拨轮调节曝光补偿。&/p&&p&S:快门优先模式,自己决定快门速度,其他相机决定。调节滚轮调节快门速度,转动拨轮调节曝光补偿。&/p&&p&这时候,你会发现,为什么手动模式没有曝光补偿?因为,PAS三档都是相机自己测光的。以A档为例,你光圈不变,增加曝光补偿,相机会通过降低快门速度来实现。而M档全是你自己决定的,所以参数确定,曝光也就确定了。&/p&&p&P挡不推荐使用,M档高手进阶使用。A档最为常用,S档想要拍摄特定场景可以使用,例如就是想希望告诉相机快门高速或者慢速快门实现特殊的拍摄效果。&/p&&p&A档之所以常用,是因为我们很多时候以人像拍摄为主,尽可能的使用最大光圈(数值最小)就可以获得不错的效果。转盘上的数字1,2其实是参数自定义,这样可以通过设置预设参数,在某些场景中快速拍摄,但其实对于新手没有意义。&/p&&p&SCN是场景模式,会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参数调节。例如人像模式会使用最大光圈,风景就使用小光圈,夜景就尽可能保证快门素等。其实看起来很智能,但是说实话不实用,一个A一个S足够大家使用。&/p&&p&一长条是全景模式&/p&&p&以上就是针对模式键盘的含义。我么可以看到,每选择一个一个模式,其实就是一种操作逻辑的选择,决定着波轮和滚轮的调节参数。&/p&&p&&b&绝大多数,相机的自动测光已经满足我们的实际场景,稍微的明暗都可以后期调节,而且拍摄发现不满意,也可以通过调节曝光补偿的方式进行快速纠正。&/b&&/p&&p&&b&所以使用A档,配合曝光补偿,就已经满足绝大多数的拍摄需求。&/b&但是要说明的是,曝光补偿增加或者减少以后要注意再调回来,很多人调节一次就忘了,导致其他本该正常的也出现了过明或者过暗。&/p&&p&&b&四 索尼相机按键&/b&&/p&&p&刚才通过模式的选择讲解了模式转盘和拨轮以及滚轮。那么接下来,继续讲解其他的按键作用。在这之前需要说明的是,相机的按键几乎都是一键多能,所以要注意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含义。&/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effa80d922c8ac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406& data-rawheight=&9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0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effa80d922c8ac_r.jpg&&&/figure&&p&首先,最先要提到的就是AF/MF和AEL拨杆的使用:&/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bba2c9b873d78b7f18d9349660dbd715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406& data-rawheight=&9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0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bba2c9b873d78b7f18d9349660dbd715_r.jpg&&&/figure&&p&这是一个异常好用,但是绝大多数人很少会使用的一个按键。我们在前面讲到过,当我们拍摄一张照片的时候,相机需要进行测光和对焦。而测光和对焦又有不同的形式,很多时候,需要我们在不同场景进行切换。这就是这个拨杆的作用所在。&/p&&p&例如,目前你的操作是自动对焦,但是种种原因,现在不能自动对焦,比如光线昏暗等。这个时候,我就需要暂时切换到手动对焦,那这个时候你只要将拨杆调整在AF/MF上,然后按住拨杆中间的按键,就可以手动调焦了。相反的,如果你目前是手动对焦模式,这个时候按住按键就可以切换为自动对焦。可以说很好地提高了操作效率。&/p&&p&那当我们的拨杆调整到AEL的时候是什么意思呢?目前的相机,自动化程度非常高,每拍摄一次照片,相机都是要重新进行测光的。所以,有些时候,在一些场景中会产生曝光不一致。而AEL就是曝光锁定的意思,也就是说,当你拍摄某一场景的照片的时候,找到合适的曝光组合以后,按住拨杆中间的按键,这个时候,相机的曝光值就会保持不变。&/p&&p&当然,A6300,在浏览照片的时候,拨杆中间的按键就是放大照片的作用。&/p&&p&中间的闪光灯按键,就是弹出闪光灯。&/p&&p&接下来的Fn按键,就是就是一种类似电脑上的快捷方式。把一些相机的核心功能抽离出来,可以让你快速找到一些参数调节。重要的是,这些自定义功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调整。&/p&&p&接下来是拨盘:&/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d7ec469af0cfd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406& data-rawheight=&9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0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d7ec469af0cfd_r.jpg&&&/figure&&p&拨盘的四个方向有着不同的功能,上键DISP是调整不同的显示界面,每种界面都包含不同的信息内容侧重点。这个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p&&p&左键是拍摄方式,拍摄分三个类型,每一种类型以及使用经验:&/p&&p&1.单张拍摄,最常见的拍摄方式,按一次快门拍摄一张。&/p&&p&2.连拍,拍摄运动物体和抓拍最常用的,按一次快门拍很多张。连拍速度分为几个档次,分别是Hi高速,Mid中速以及Lo低速连拍。&/p&&p&3.定时拍摄,按下快门后等一段时间进行拍摄。可以时间为2s 10s等,用于自拍或者是避免按快门造成的机身抖动(在慢速快门时使用)&/p&&p&右键是ISO调节,这个很简单也很直接了。&/p&&p&按键下,是曝光补偿调整,但是曝光补偿调节其实在拍摄界面直接左右转动也可以完成。曝光补偿调整界面如下:&/p&&p&继续向下,就是播放按键了,播放照片没什么可说的。&/p&&p&其实说到这里,还有两个最为精髓的按键没有说,这就是C1和C2自定义功能键,所谓自定义功能键就是你可以为这两个按键添加任何你想要的功能。其实对于使用相机来说,很多人的操作习惯都是略有不同的。那自定义功能键,就可以诶让大家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p&&p&我自己更加看重,对焦操作的流畅,因此我的C1设置为对焦区域,C2设置为对焦方式。这样我就可以快速调整我的相机对焦,因为像曝光白平衡这些相机自己就已经能够做得足够好。而像这种需要加入自己想法的对焦,能够快速的进行手动对焦调整的才是关键。&/p&&p&以上就是基本的按键操作,如果你的机型不是6300,可能就会稍有误差,但本质还是一样的。很多人说,都已经是触屏时代了,相机为什么还是按键。其实,相机是一个工具,我可以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你如果有一个电吹风,你是觉得在上面装一个触屏,点击一下更换档位,还是直接手动按钮更好?显然是后者,因为相机更多的时候需要靠手和眼的协作。&/p&&p&&b&五 索尼相机菜单功能详解&/b&&/p&&p&坦率地说,索尼的相机设计的很不友好,很多时候想要找到一个功能要翻找好久。但谁让他拍照这么强,还是忍了吧。很多人,对着菜单里面的功能一定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下面的工作就是帮助大家,把索尼菜单翻译成“你我都懂的”中国话。同时,对一些设置做出建议。由于菜单内容繁杂我将使用视频逐一解答,详情见视频:&/p&&p&&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v.qq.com/x/page/s0562o5mdm7.html%3Fnew%3D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菜单视频操作&/a&&/p&&p&&b&六 索尼相机视频功能建议&/b&&/p&&p&我以前是佳能用户,但是在去年转为索尼用户,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索尼相机的视频功能非常强大。我们以6300为例,不仅仅支持4k,还有索尼的S-log模式,让专业人士可以更好的视频调色。目前,Vlog形式在国外可以说是非常的流行,非常多的摄影师和博主都会选择6300作为入门机器。那在这里,如果你也想自己做vlog,那我就简要的提供几点建议:&/p&&p&1.视频的稳定,视频拍摄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手持拍摄过程中产生的晃动。我们可以忍受视频的低分辨率,但是绝对不能够忍受视频的晃动。否则,很容易产生恶心到观看者。这个时候,给大家两个方案,一个便宜的方案是购买一个三脚架。不要买相机的三脚架,而是八抓鱼三脚架,最推荐的就是joby的八抓鱼三脚架。使用场景非常灵活。第二个就是进阶一点的,三脚架的缺陷是很难有非常不错的运动镜头,这个时候三轴手持稳定仪也非常重要。以前这都是专业影视拍摄才有的,但是现在相机小型化以后,稳定仪器也开始小型化,其中智云和飞宇都不错。我自己就是用的智云。&/p&&p&2.视频的收音。对于一个视频,音频远比视频重要,你一定要记住这一点。还是上面的例子,大家会忍受视频的劣质,但不能忍受音质。而相机内置的麦克风往往效果不好,这个时候你就需要一个麦克风。可以是小蜜蜂这种无线麦克风,也可以是指向麦肯风。&/p&&p&3.视频的剪辑,其实PR和FCPX(final cut pro X)都是非常好的剪辑软件。但是,如果你是苹果用户,我还是强烈推荐FCPX。因为fcpx上手简单,但又足够专业,可以说是非常好的视频剪辑软件。&/p&&p&4.画质的选择,在这一点上,如果是你重视的作品,请一定4k拍摄,虽然国内很少支持4K平台播放。但是4k对于画质提升以及后期调整都有不错的空间。但是,的确一个是极占内存,一个是考验电脑性能。但对于普通拍摄,1080p就已经足够了。&/p&&p&&br&&/p&&p&以上,就是本次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最后,很高兴能和大家分享我使用相机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将会于近期推针对富士相机的入门指南。&/p&&p&其实,拍照这件事,是一种技能,既然是一种技能,就需要我们花时间去潜心学习。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人:&/p&&p&“我要干嘛干嘛,你能不能教我几招”&/p&&p&遇到这样的人,我最想说的是,如果我几句话就可以教会你拍照,那还用摄影师干什么?重要的是,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是看不完这篇文章的,或者是跳跃着看的。又或者说收藏了(甚至都不给我点赞),然后被遗忘。但,我更愿意相信,总会有人认真看完,认真看完的你,也许今天很多话你还不清楚,但你离懂已经进了一大步。&/p&&p&更多手机摄影,更多摄影知识:&br&&br&微信:cxy&br&&br&公众号:人人都是手机摄影师&br&&br&微博:Derrick_Zhang_&/p&
零 写在前面我曾经写过一篇非常详细的相机购买指南,也帮助过上千人解答如何挑选自己心仪的相机。但是,很难过的是,我在相机购买文章中担心的事仍然还在继续上演着:很多人一开始热情高涨的购买相机以后,使用一段时间以后经常是得出”不会用,还不如手机…
&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9ec30e52f694e85e9a61dc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9ec30e52f694e85e9a61dc_r.jpg&&&/figure&&p&&/p&&p&&b&作者介绍:&/b&&/p&&p&&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https://www.zhihu.com/people/3adfe811f65& data-hash=&3adfe811f65& data-hovercard=&p$b$3adfe811f65&&@Derrick Zhang&/a&&/p&&p&知名手机摄影师,图库签约摄影师&/p&&p&POCO认证摄影师,多篇文章登陆POCO首页&/p&&p&知乎手机摄影高赞答主,多篇文章被知乎官方收录&/p&&p&(本文已获作者授权)&/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5b1cdd83d95baa64cd46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087& data-rawheight=&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5b1cdd83d95baa64cd46_r.jpg&&&/figure&&p&这是一款几乎每一个喜爱手机摄影之人必备的软件,这也是大众最广为熟知的滤镜软件,从手机APP这个角度来说,它也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给大家详细讲解的 APP —— &b&VSCO CAM 。&/b&&/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3b56a6e6ad0f1f3bc107eeb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000& data-rawheight=&19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3b56a6e6ad0f1f3bc107eeb_r.jpg&&&/figure&&p&这是几乎每一个人都会下载的后期软件,但大多数人对这款应用的认识却仍然&b&仅仅停留在“套滤镜”。&/b&打开APP,倒入照片,挨个尝试滤镜,简单的进行基本调节,最后导出,这几乎是所有人使用这款软件的操作。&/p&&p&但事实是,这是一款&b&功能简洁却实用,强大却小巧&/b&的后期应用,“套滤镜”操作只是这款软件一部分,甚至很多人套滤镜的“打开方式“都完全不对。因此,本篇文章,将会详细讲解VSCO的每一个功能点,旨在让你“重新认识”这一款强大的软件,敢肯定的是,这一定会是你日后最爱的移动后期软件。&br&为了能够让大家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以下是这篇文章主要包括的内容,大家可以按照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进行阅读。&/p&&p&但是,强烈建议你通读整篇文章,因为后期的流程往往比结果更重要。(鉴于文章内容过长,建议先点赞,收藏,并于地铁上,公交上,以及马桶上阅读)&/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f776a221e950bd64ff8d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000& data-rawheight=&11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f776a221e950bd64ff8d_r.jpg&&&/figure&&h2&&b&一、重新认识VSCO&/b&&/h2&&p&其实VSCO已经经过了很多次不同的改版,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的进行探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使用Snapseed和VSCO组合进修图都是我最主要的手机摄影后期方式。而这两者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VSCO了,因为我对胶片色调本身就十分偏爱尤其是Kinfolk的北欧风格和Cereal的低饱和度。更重要的是,丰富的滤镜配合简单的工具,足够修出美妙的作品。 &/p&&p&在一开始最初的几个版本VSCO是一款简单的,快速的套设滤镜软件,这方面可以说是所有手机后期软件里鼻祖的存在了。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2017年最新版本的VSCO,那么现在VSCO是怎样的一款软件呢?&/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c624c4db3b4b553d887e7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000& data-rawheight=&7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c624c4db3b4b553d887e7_r.jpg&&&/figure&&p&2017年的VSCO,如果配合上最新的VSCO X会员订阅,这是一款:&/p&&blockquote&&b&1.拥有强大的而简约的参数调节的手动相机;&/b& &b&2.在已有滤镜基础上,每月固定更新全新滤镜并依然是最好的胶片滤镜软件;&/b& &b&3.拥有视频调色功能,并功能与平面调色无差异,具体支持不详,但经过测试支持编码丰富,分辨率高达4K,输出品质也是一流。&/b&&/blockquote&&p&可以看到,除了第二条是我们的常规认识意外,其他我相信你都没有尝试过。那么知道这些以后,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说2017年的VSCO是一款横跨平面,视频调色,并有丰富拍摄功能的一体化手机摄影平台。&/p&&p&&br&&/p&&h2&&b&二、VSCO适用人群范围&/b&&/h2&&blockquote&VSCO到底适合哪些人呢?&br&VSCO又适合哪些摄影类型呢?&br&VSCO又适合什么样的风格摄影呢?&/blockquote&&p&提出这个问题的初衷,是想要明确地指出,VSCO并不是一个适合任何人的软件。其实,大家都很清楚VSCO的主要功能就是套设滤镜,可是对于很多专业摄影师对于“套滤镜”本身来说都是嗤之以鼻。我自己拍照已经有五年时间了,一开始就非常喜欢使用iPhone 4拍照,那时候iPhone 4本身内置的黑白滤镜就非常的喜欢。&/p&&p&很多人认为手机摄影和相机摄影是子集,但是我却不完全赞同。我认为,手机摄影最大的特点就是拍摄,暗房(后期),输出(朋友圈发布等)的一体化设备。它最大的意义就是能够最快的分享我的表达。可相机在这方面往往有着遗憾。&/p&&p&的确,摄影的后期对自己的摄影表达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更多的时候,繁杂的后期步骤,尤其是复杂的调色过程,非常违背手机摄影的本质。因此,滤镜就成了最好的选择。更重要的是,滤镜给那些不善于后期的人更多的表达可能。&/p&&p&到了今天,VSCO关键性的加入了RAW格式的支持,连我a7r2拍摄的4200万像素的80m的RAW格式都可以无压力解读并后期,这就让我很多时候在画质和快速出片得到兼顾。&/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76a848f138dcce27eecbcbf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000& data-rawheight=&14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76a848f138dcce27eecbcbf_r.jpg&&&/figure&&p&▲照片使用a7r2拍摄,RAW格式,VSCO滤镜KE1&/p&&p&还有那些狂热的胶片爱好者们,VSCO变成了胶片和数码之间的桥梁,让胶片时代的精华得以保留。&/p&&p&所以,无论你是专业摄影师,希望能够快速高效的获得上佳的照片,还是不善于后期却依然想获得独特色调的照片,更别说你还是坚定的胶片爱好者,VSCO都是非常棒的软件。&/p&&p&&br&&/p&&h2&&b&三、VSCO功能详解&/b&&/h2&&p&&br&&/p&&p&1、&b&VSCO拍摄功能&/b& &/p&&p&其实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款后期软件,但是其实这是一款有着强大拍摄功能的软件,这款软件的拍摄功能没有很多繁杂的功能,如果使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简单却实用”,几乎包含了每一个拍摄痛点。&/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cd8e6e97da0842cdc2e03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000& data-rawheight=&16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cd8e6e97da0842cdc2e03_r.jpg&&&/figure&&p&&b&第1个功能,也是对目前手机摄影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RAW”格式的拍摄。&/b&&/p&&p&RAW格式其实是一个对于所有专业摄影师来说很熟悉,但是对大众来说却很陌生的概念,如果你想详细了解RAW格式,可以阅读我的另一篇文章:《&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手机摄影高级进阶——用RAW格式拍照&/a&》。&/p&&p&这里,我可以简单总结为RAW格式可以拥有强大的后期空间,非常适合后期的图片格式,但缺点是占据的空间极大,是普通照片的几倍。所以,如果你拍摄的时候希望能够进行后期出片,而不是记录性则需要使用RAW格式。&/p&&p&&b&第2个功能,构图以及水平参考线。&/b&&/p&&p&我在几乎所有的构图文章中都会提及到一个很多人非常容易忽略的手机功能使用,这就是构图参考线。大部分的构图,几乎都是对点线面等元素的布局整合。可很多人的照片连基本的横平竖直都很难做到。所以,这个时候打开构图参考线就至关重要。&/p&&p&其实,iPhone是内置参考线的,但是打开和关闭都要在系统内设置,不够快捷,因此这里可以快速打开和关闭十分便捷。简单的井字参考线,也适用生活中绝大多数拍摄场景。除了参考线,还提供了水平功能的参考线,很多时候我们拍摄天空,海平面时都可以利用这项功能,在画面水平时会显示黄色。&/p&&p&&b&第3个功能,闪光灯的打开和关闭。&/b&&/p&&p&其实手机的内置闪光灯,很多时候都不建议使用,因为直接闪光拍摄的照片一般都是惨不忍睹。但是,最新的iPhone8和8P在闪光灯的进步巨大,使用闪光灯进行人像拍摄已经有了新体验。&/p&&p&&b&第4个功能,曝光调节。&/b&&/p&&p&简单而言,就是对画面曝光进行调节。其实,相信绝大多数手机拍摄者并不知道其实手机也是可以调节曝光的。手机自带相机,几乎都可以通过点按画面,以及调节画面中的对焦滑杆调节画面的曝光。但是,这样的操作往往很多时候不够直接,还需要长按锁定等操作。&/p&&p&但是VSCO更加直接,直接滑动就可以控制画面的明暗。更强大的是,除了能够直接调节明暗,VSCO还支持单独调节曝光的三要素中的两个,曝光三要素分别问光圈,快门速度和感光值。手机的先天限制原因,光圈不可以调节。但是,在VSCO里快门速度(数字8对应按钮)以及ISO(数字7对应按钮)是可以调节的,完全弥补了iPhone不能手动调节参数的短板。&/p&&p&&b&第5个功能,色温调节。&/b&&/p&&p&说到色温,最简单直接的结论就是画面的冷暖,或者是让画面的色彩偏暖黄还是冷蓝。如果你拍摄的是RAW格式的照片,你完全可以不需要在这里考虑色温的问题,因为RAW格式在色温方面有着非常强大的后期空间。如果你拍摄的是JPG格式的照片,那这里的色温调节就会对照片成像以及后期有着很大影响,建议调节后拍摄。重要的是,照片的冷暖对于照片的色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p&&p&&b&第6个功能,调节对焦。&/b&&/p&&p&这就非常的简单了,对焦就是清晰范围的控制,我们可以通过滑动波杆进行对焦远近的操作。&/p&&p&&b&第10个“隐藏功能”。&/b&&/p&&p&几乎目前所有的主流手机都可以点按画面进行测光和对焦。强调一下,以iPhone为例,我们点按画面是同时进行对焦和测光的。对焦决定你哪里清晰,测光决定你画面的亮度以那里为参考。绝大多数的拍摄场景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一些特殊场景是有问题的,例如我们想要拍摄夕阳时候的剪影。例如下面这张照片:&/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261be5f138e49fc7d051f7c8ded7828b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000& data-rawheight=&1125& class=&origin_}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kk4d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