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宏广刘道顺牧师新旧约全景问题解答#21 旧约时的扫罗王得救了吗

孙宏广 | 基督徒信仰问题解答(新版)
我的图书馆
孙宏广 | 基督徒信仰问题解答(新版)
第五十二问:第五十三问:第五十六问:第五十七问:第五十八问:第五十九问:第六十问:第六十一问:第六十一问:第六十二问:第六十三问:第六十四问:第六十五问:第六十六问:第六十七问:第六十八问:第六十九问:第七十问:第七十一问:第七十二问:第七十三问:第七十四问:第七十五问:第七十六问:第七十七问:第七十八问:第七十九问:第八十问:第八十一问:第八十二问:第八十三问:第八十四问:
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は???Ω眔毕?ッ环眔毕???厩?阶
&(10:27-28;
16:16; 11:26; 10:9; 16:31; 10:13)
10:38-39( 24:13;13:13)
7:21-23 212223
2:19(4:1; 3:29; 12:10; 15:2)
[?瘤礛砆獺ヴ??恨癩??程???↖瞋?Θ?防?ぇ??琌妮臸碍????獺ぃ琌Τ?Τ膀??ぃ琌痷獺??ぃ籜珸毕?侣?い?苯霉??琌摸??薄猵?程沧环瞒??―拜臸碍???↖瞋?]
6:646:706:7117:12
1.4 ?ЧΘ眔毕??ひ?
2:12b(work out your
salvation)
3:11-12(Not that I
have already obtained)
13:11(because our salvation is nearer now than when we first believed)
12:14-17 14151617
4:15-17?ぃ筁琌既??
10:25-27(2:1; 4:11)
15:6-8 678
2.1 (The Canons of Dordt)捌肈??Ω眔毕?ッ环眔毕??硂琌?ㄓ⊿Τ??
¨Once Saved, Always Saved〃¨Once Saved, Always Saved〃¨If saved?always saved〃
(Free Grace)
(John F. MacArthur, Jr.)?碞琌??讽?纯Τ?Ω?┮孔钡?筁瑿縬??硂???礚阶筁帝ぐ或?ネ??常?竒眔毕
¨Eternal Security: Can you be Sure?〃(You and I are not saved because we have
enduring faith, we are saved because at a moment in time we expressed faith in
our enduring Lord.)(The Bible clearly teaches that God's love for His
people is of such magnitude that even
those who walk away from the faith have not the slightest chance of
slipping from His hand.)(Even
if a believer for all practical purposes becomes an unbeliever, his salvation
is not in jeopardy.)
3.1 Ν戳毙穦獶盽???暴Τг瑻?┏??ゲ礛眔毕??芠├
(Didache: the Teaching of the Twelve Apostles)
(who voluntarily departed from God)
(On Rebuke and Grace)(13.40) ¨No One is Certain and Secure of His Own
Predestination and Salvation.〃(On the Gift of Perseverance)
¨All of us do not remain with our baptism. Many fall away from Christ
and become false Christians.〃(secure
in Christ, insecure in one's self)?皑?隔紈??み?稱?碞琌璶и??ネぃ耞ヵ辨㎝?綼膀服?
?ぃ眔ぃ粄????琌??┮┻斌?τ?羬帝ッ环↖瞋??????ぱ?虑帝?碞贾種??礚??▆到籔く稯?鸡姬и?硂ㄇ?港赖獺み钡???く稯?㎝?ぃ跑??辨盚癠??ō?????(3.2.1)
? (3.2.12)
(unformed faith)(shadow or image of faith)(true faith)¨It is said that
even Simon Magus believed [Acts 8:13], who a little later nevertheless betrayed
his unbelief
[Acts 8:18].〃 (3.2.10) (assent)¨Whatever sort of assent that is, it does not
at all penetrate to the heart itself, there to remain fixed.〃 (Qualiscunque
autem illa est assensio, ad cor ipsum usque minime penetrat, ut illic defixa
(reprobate)???竧艶Τだ??沽筁?到笵?逮??谋?ㄓ?舦????璝琌瞒斌笵瞶?碞ぃ????眖穝疽???????р??ㄠ??皏??琜????槽癲???(6:4-6)Τ????摸???よ?????匡チ㎝êㄇ?Τ祏既?獺??ぇ丁Τ????㎝摸???よ??
¨There is a great likeness and affinity between Godˇs elect
and those who are given a transitory faith.〃 (3.2.11) ??竧艶?糷?????(an inferior
operation of the Spirit) ¨Not that they are
partakers of the same faith or regeneration with the children of God, but
because they seem, under a cloak of hypocrisy, to have a beginning of faith in common with the
latter.〃 ¨For nothing prevents God from illumining some with a momentary
awareness of his grace, which afterward vanishes.〃 (3.2.11) (3.2.12)
22425?и嘿ウ????獺ヵ????既?㎝ッ环?獺ヵ(fidei temporalis cum viva et perpetua)(between transitory faith and living and permanent faith)8:31,32(3.2.12) ()
(faith)(fidei)
¨notitia〃(knowledge) ¨assensus〃(accent) ¨fiducia〃(trust)(notitia)(assensus)(fiducia)(securitas) (3.2.33)
a.(knowledge)(notitia)?τぃ??罙秆??(From this we conclude that the knowledge of faith consists in assurance
rather than in comprehension.)( Unde statuimus,
fidei notitiam certitudine magis quam apprehensione contineri.)(3.2.14)
b.(assent)(assensus)(pious affection)(assent)
1:5(obedience of faith)(assensione)?(assensus
quoque pia affectione
constet) (that very
assent itself ? as I have already partially suggested, and will reiterate more
fully ? is more of the heart than of the brain, and more of the disposition
than of the understanding. . . . assent rests upon such pious inclination) (3.2.8) ()
c. (trust) (fiducia)(full and fixed certainty)(plenam
et fixam)(3.2.15) (a certain show of obedience) (3.2.9)
(rectam fidem)(fidei)(fiducia)(3.2.15)(3.2.16)
The Westminster Confession (1647)
10.4 : ?┮?ぃ?眔毕
17.1, 3 (can neither totally nor
finally fall away from the state of grace)
17:12 ?⊿Τ??防??
(8:47)( 4:6)( 3:14)
(6:37)(12:48)(3:36)旧 约 历 史 与 导 论 讲 义
&&&&&& 林& 牧 编写
一 九 九 八
旧 约 历 史 与 导 论 讲 义
编写∶林& 牧编写
日期∶一九九八年
&&& 一. 旧约绪论
&&& 二. 旧约历史
&&& 三. &&&&&&& 摩西五经总论、创世记
&&&&&&&&&&& 图表一∶族长谱系图
&&& 四. &&&&&&& 出圾及记
&&&&&&&&&&& 图表二∶上古中东图
&&&&&&&&&&& 图表三∶出埃及路线图
&&& 五. &&&&&&& 利未记
&&& 六. &&&&&&& 民数记
&&& 七. &&&&&&& 申命记
&&& 八. &&&&&&& 历史书总论、约书亚记、士师记、路得记
&&&&&&&&&&& 图表四∶十二支派图
&&& 九.&&&& 撒母耳记上下
&&& 十.&&&& 列王纪上下
&&& 十一.&& 以斯拉记
&&& 十二.&& 尼希米记
&&& 十三.&& 以斯拉记[被掳归回]、哈该书、撒迦利亚书、玛拉基书
&&& 十四.&& 诗歌智慧书总论、约伯记、箴言
&&& 十五. & 传道书、雅歌
&&& 十六.&& 诗篇&&&
&&& 十七.&& 先知书总论、何西阿书、约珥书
、阿摩司书
&&&&&&&&&&& 图表五∶以色列先知与犹大先知图
&&& 十八.&& 以赛亚书、弥迦书&&&
&&& 十九.&& 俄巴底亚书、约拿书、那鸿书
&&& 廿.&&&& 西番雅书、哈巴谷书
&&& 廿一.&& 耶利米书、耶利米哀歌
&&& 廿二.&& 以西结书、但以理书
一. 请阅读这份讲义。
二. 完成考试。 (100%)
参考书∶(学生不必购买,讲义足够完成考试)
艾基新。旧约概论。香港∶种籽,1985。
赖桑。旧约综览。香港∶种籽,1988。
布赖特。以色列史。香港∶文艺,1972。
谢友王。两约中间史略。香港∶种籽,1987。
贝理丹尼。圣经地理。香港∶文艺,1986。
第一课∶旧约绪论
旧约导论、概论与背景之分别&&& &&&
a. 导论(Introduction)∶关乎圣经书卷的来源,写作时间,作者、读者、书卷正典或权威问题等等。
b. 概论(Survey)∶有关圣经书卷的内容及主旨。
c. 背景(Background)∶有关圣经书卷的时代背景。
&&& 这份讲义尽量综合以上三个方面的资料作讨论。
旧约圣经的结构
a. 早期的二分法∶&& 1. 律法书卷(The
Law of Moses / The Books of Moses);
&&& && &&&& &&&&&&& 2. 先知书卷(The
Prophets)&&
&& 相信「律法和先知」这样的分类法是旧约圣经最原始及最基本的结构∶
&& 1. 在新约之中有提出旧约主要的分类法(太5∶17;7∶12;22∶40;路16∶16,29,31;24∶27;徒13∶15;26∶22)。
&& 2. 在旧约之中也有提出基本的分类法∶
尼希米提到神藉著圣灵以律法和先知的话警告以色列人(尼9∶29,30)。
&&&&& 撒迦利亚引伸出律法和先知的话(亚7∶12)。
&& 3. 在两约之间的&&玛加比後书&&也提到律法和先知(玛加比後书15∶9)。
&& 4. 死海古卷之中多时引申旧约为律法和先知(Manual of Discipline 1.3;VIII.15; IX.11。)。(死海古卷是廿世纪中在以色列地发掘的耶稣时代之前犹太人解释旧约书卷的文件,这些考古发掘为旧约的研究和真确性提供极大的贡献。)
&& 5. 耶稣及其他新约的作者在廿二卷律法和先知书之中曾引用了十八卷(其他没有引用的是士师记、历代志、以斯帖记和雅歌)。
&& 6. 廿二卷律法和先知书之中除了以斯帖记之外,都可以在死海古卷的残卷中找到。
&& 7. 耶稣指出律法和先知书是犹太人的所有经卷,并应许说神的话不会被废去(太5∶18;路24∶27)。
&& 8. 保罗护卫他的信仰说出他信奉律法和先知书上一切所记载的教导(徒24∶14)。
犹太人旧约圣经的三分法
&& 1. 犹太人承认有律法及先知书卷,唯将先知书卷部份再分成两部∶先知和书卷。
&&& & 先知∶拥有先知职份的人所写出的启示。
&&& & 书卷∶拥有先知恩赐的人所写出的启示。
&& 2. 不同时代的情况∶
&& & * 基督耶稣之前∶
&&&&&&& 在次经西拉书(Book of Sirah,主前132年)中记述『列祖的律法、先知和其他的书卷』。
&& & * 基督耶稣的时代∶
&&&&&&& 犹太哲学家斐罗(Philo)曾指出有『律法、藉先知所说的晓谕,和带来完全的知识及敬虔的诗篇和其他书卷』(De
Vita Contemplative III.25)。
&&& &&&&耶稣基督曾说∶『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和诗篇上所记的,凡指著我们的话,都必须应验。』(路24∶44)可见这「诗篇」是被分别出来成为另一部份。
&& & * 基督耶稣之後∶
&&&&&&& 主後第一世纪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Josephus)曾引述旧约廿二卷的书∶『五卷属於摩西....先知在十三卷书之内,其馀四卷有关对神的诗篇和对人类生活的操守』(Against Apion 1.8)。
&&&&&&& 主後第五世纪在犹太文件米示拿(Mishnah)中列出旧约第三部份&&书卷&&有十三卷书,自此之後,犹太人的圣经便有这样的安排∶&&&&&&&&&&&&&&&&&
&&&&&&&&&&& 1.
摩西律法 (5卷) ∶ 创、出、利、民、申
&&&&&&&&&&& 2.
先知书 (8卷) ∶
&&&&&&&&&&&&&&& a.
前先知∶ 书、士、撒、王
&&&&&&&&&&&&&&& b.
後先知∶ 赛、耶、结、十二先知
&&&&&&&&&&& 3.
书卷 (11卷)
&&&&&&&&&&&&&&& a.
诗歌书∶ 诗、箴、伯
&&&&&&&&&&&&&&& b.
五卷(megiloth)∶ 歌、得、哀、斯、传
&&&&&&&&&&&&&&& c.
历史书∶ 但、拉、尼、代
旧约圣经的四分法
&& 1. 旧约希腊文圣经(七十士译本(LXX) - 主前280至150年)根据主题分法成四部∶(1)律法; (2)历史; (3)诗歌; (4)预言。
&& 2. 天主教的武加大译本(Jerome's Latin Vulgate -- A.D.383-405)也是这样的分法。
&& 3. (1)律法 (五卷); 创、出、利、民、申
&&&&& (2)历史 (十二卷)∶ 书、士、得、撒上下、王上下、代上下、拉、尼、斯
&&&&& (3)诗歌 (五卷)∶ 伯、诗、箴、传、歌
&&&&& (4)先知 (十七卷)∶ 赛、耶、哀、但、西
&&&&&&&&&&& &&&&&&&&&&&
何、珥、摩、俄、拿、弥、鸿、哈、番、该、亚、玛
主题四分法的重点是按以下分类而成
&& 1. 律法 -- 道德生活(Moral life)&&&&&&&&& & &&&&&
&& 2. 历史 -- 国家生活(National life)
&& 3. 诗歌 -- 灵性生活(Spiritual life)
&& 4. 预言 -- 弥赛亚生活(Messianic/ future life)
&&& 不管旧约是按二、三、四分法,它还是那三十九卷。不同的时代出现不同的分法,也是为了让读圣经的人更方便的按不同的分类来阅读圣经。
第二课∶旧约历史
一.旧约的世界
&&& 旧约的世界(The World of the Old Testament)(注一)并不是孤寂的,旧约中所记述的历史似乎是那麽人烟稀少,但是在真实的古近东地区却是有许多不同的民族居住和活动,只不过旧约只关注亚伯拉罕及摩西这些希伯来民族的生命和活动。
谈论旧约的世界,就是要讲述记载在旧约中的地理环境及列邦人民∶有的只在圣经中提到,并未作详尽的解释;有的却可从经文中了解一二,帮助读经。分述如下∶
1.1.& 地理环境
?旧约地理环境通常以弯月形肥沃地带(Fertile Crescent)来描述。这弯月形地带是从东北的伊朗与亚美里亚的高原算起至西南小亚细亚与地中海的埃及为止。再由东边的米所波大米(Mesopotamia)算至西部叙利亚及巴勒斯坦,形成一个像新月的地带。这地带是一个肥沃的地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就有历史,许多民族在此活动,创造了世界的文明。
一. 伊朗与亚美里亚∶在月湾之东北,就是伊朗平原,这片地古时是玛代与波斯的国土,向东延伸至喜马拉雅山与亚美里亚,即圣经所记的亚拉腊山(创8∶4),它高4900公尺,为底格里斯河(圣经名为希底结河)与幼发拉底河(圣经名为伯拉大河)之发源地。这两条大河也是世界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 在亚美里亚之西为小亚细亚(新约圣经的以弗所、加拉太一带),是地中海的东北角,向上为里海,有族长时代的赫人之地。向西为希腊,在新约这些地区比较重要。
&&& 由巴勒斯坦通往西乃山与埃及,可经非利士之地(出13∶17),由迦南地之滨江地带沿非利士平原可以到达。另外的走法是经书珥(创16∶7)到西乃半岛。从阿卡巴湾(Gulf
of Aquaba),经摩押、以东,由约但河东到大马色,再上米所波大米,古有“大道”之称(或“王道”,民20∶17)。这是从埃及经巴勒斯坦到东边的路,囊括了整个月湾。由埃及向东南,到亚拉伯旷野,地区极为广大。
二. 米所波大米∶埃及只有尼罗河,而米所波大米(今日的伊郎北部、阿富汗一带)可有两河之地,因为有希底结河与伯拉大河。两河之流域南部在巴比伦(今日的伊拉克、科威特),北部为亚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也成为古中东最显著的地形,让当时的人民容易走动,有许多经商的大路。
&&& 亚伯拉罕原住在迦勒底的吾珥,即为巴比伦的西南部。以後他出来,曾留居哈兰,是在米所波大米的上端。雅各也曾在此寄居(创11,24,28章等)。以色列北国败亡後,亚述王将以色列人掳到亚述,安置在吹散的哈博河边(王下17∶6),也就在那里附近。
-------------
注一∶资料多参考余也鲁编,&启导本圣经&。(香港:海天书楼,1989),页16-24。
三. 叙利亚巴勒斯坦∶巴勒斯坦与埃及,米所波大米不同,没有大河,都是一些小河小溪,唯一的主流是约但河,由加利利海(约在海拔下210公尺),流入死海(海拔下400公尺),可见约但河山谷是一个低洼的山谷。北部有利巴嫩高山,向南便是约但河流域,地形一直向下倾斜,《申命记》8∶7 的描写∶“那地有河有泉有源,从山谷中流出水来”,正是此景的写照。约但河的发源为利巴嫩山脉的黑门山∶利巴嫩山谷(书11∶17)或称为亚文平原(摩1∶5)。
&&& 西部高原山上终年积雪,中部高原是加利利地区,向南有米吉多平原,向西通往大海(地中海),向东也是平原,称为(约旦)河东之地。由中部至南地,是犹大的山区,到南地的最南端为别是巴。中部山区重要地点为迦密山,向东是以法莲山区,环抱著基利心山与以巴路山,向南有犹大山区。耶路撒冷为重镇,高度比基利心山低,为海拔770公尺。犹大山地再向南,为极荒芜的原野。
&&& 滨海平原向北为腓尼基,经沙仑平原向南就是非利士地。非利士地的山区与北部不同,北边的海岸线比较直,没有非利士地区那麽曲折。在旧约时代,腓尼基是贸易地区,到新约时代,约帕才成为重要的商埠。
&&& 东部地区,即河东地,自北部黑门山区向南,有大马色平原、巴珊平原,草原丰富,适合畜牧。再向南,有基列的盆地,地势甚;高有四条河流纵横该地,这就是加利利海、雅穆河(Yarmuk,圣经中并未提及)、雅博河(创32章)、亚嫩河(民21∶13)。亚嫩河是以色列与摩押边界,流入死海。
&&& 巴勒斯坦因地势而乾旱,自五月至九月无雨。靠春雨与秋雨滋润地土,产生谷物果类。
1.2.& 列邦人民
?旧约所记载的种族复杂,邦国众多,文化迥异。种族可分为闪含、印欧及其他。《创世记》10章记有列国的根源,除以色列民以外,若干邻邦也有涉及。
一. 挪亚的三个儿子,闪族为主要的种族,包括亚述与巴比伦(合称为亚甲)。迦南人与腓尼基人为含系。希伯来人、亚摩利人、亚兰人、摩押人、亚们人、以东人与亚拉伯人为闪系。雅弗人即为印欧系(Indo-Europeans),包括玛代波斯、西古提人,以後还有希腊、罗马人。其他甚难归类的有赫人、亚拦人、何利人(创14∶6)、古实人。还有苏美里亚人,在圣经中并未提及。这些是否为米所波大米文化的始祖,尚待考据。
二. 巴比伦与亚述必与苏美里亚有渊源,这两国统称之为亚甲。巴比伦王朝的第六代有汉慕拉比王,制定法律。但巴比伦先为赫人征服,以後又为古实人所侵占,时在主前十六世纪,共有四百年,可称之为黑暗时期。主前十二世纪再为亚述征服。亚述称霸约有五百年。亚述最後被巴比伦击败,开始新巴比伦时代。尼布甲尼撒在主前605年登基。主前538年,巴比伦王国又被波斯吞灭。波斯王古列称为世界的霸王,记载在《但以理书》5章。
三. 埃及王国的历史,通常分为古时,中期与近期。近期王国为新王国,是从异族喜克索(Hyksos)挣脱得自由之,当时在主前十四世纪。相信埃及在十七至十四世纪是被异族喜克索人统治。喜克索人为外来之人,本身不是埃及人。相信约瑟是在异族喜克索统治中的政府任宰相,也只有异族政府才让约瑟这样的&外邦人&任宰相。埃及的古代可追溯至主前三千年,那时已有象形文字。中期有著名的智慧文学,可供旧约《箴言》书的参考。金字及石墓的文献为考古学的重要发现。
四. 其他种族如赫人,可能早在主前2000年已经有了,但王朝开始的时间,大约在主前十七世纪。路德人(创10∶22),可能是以後的吕底亚人,在新约中屡被提及。何利人有国家,在主前十六世纪;哈兰可能为该国的中心地区。希未人可能就指何利人,列为迦南居民。他们最早是在以东。拔示巴的丈夫,赫人乌利亚,其名字的涵义为“主”,是希未人语言的字义。
五. 以拦与玛代可能是同义字,因为以拦出现在耶利米的预言中(耶49∶34起),其首都在书珊。波斯也属以拦,所以玛代与波斯常相提并论。古列王发令,准以色列人归回本土。其他波斯的王,曾在《以斯帖记》与《但以理书》提及,如大利乌王、亚哈随鲁王等。
六. 亚摩利人在以色列人进迦南前,已经在该地久居了。圣经中特别提及巴珊王噩以及西宏王。亚兰人即叙利亚人,是旧约里重要的种族,甚至《申命记》26∶5说∶“我祖原是一个将亡的亚兰人”。(“将亡”应作“漂泊”)。叙利亚仅在地理环境中极为重要,而且在文化传统中也有其地位。亚兰文在旧约之中,与希伯来文并列,是以巴勒斯坦的通用语。主耶稣与 同时代的人很可能用亚兰语言。
七. 非利士人在圣经历史中时常提及,尤其在以色列早期的历史中。迦南人可统称为巴勒斯坦的居民,又以腓尼基人为主。迦南人常包括赫人、革迦撒人、亚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共七国的民(申7∶1),参杂地居住在以色列平原和山地一带。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後,也和这些迦南一起居住在以色列地,时常被这些迦南人的异族信仰和文化影响,追随他们敬拜偶像而被以色列的先知指责。
八. 希伯来人是指亚伯拉罕一族,因为他的儿子以实玛利成为日後的亚拉伯人,他孙子以扫成为以东人,这两者可属同族。但神给他应许之子以撒,生次子雅各才有十二支派,成为以色列民族。据《创世记》10∶22,闪是希伯子孙之祖,希伯应为希伯来人的祖先。
二. 以色列选民历史
一. 族长时期∶族长一般是指亚伯拉罕至约瑟为止。以色列人是耶和华的选民,他们的历史必须从族长的生平追溯,(创12-50章)。在他们的历史之前,有创世的记载。创11章有这些史前的记载。最初的人类社会,可自亚当起算至亚伯拉罕。有关族长的事迹,由於近年考古学的评鉴,已无法否认这些事迹的历史真实性。四位族长∶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与约瑟,都成为当持社会的领导人物。他们的信仰尤其成为当代与後世的见证。耶和华是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从亚伯拉罕起,此族以畜牧为生,到处移居,算是游牧民族。虽然历经艰辛,仍靠神的恩惠得以繁衍,足见信心的力量。他们的道德行为尤其为众人的表率。约瑟因神的安排而移居埃及,贵为宰相,因此救了全家性命,不致被饥荒所害。但全家因此留居埃及,日後被压迫,成为奴工,等候耶和华的拯救。
二. 出离埃及∶埃及从异族统治之下(主前十四世纪的喜克族人)获取自由後,强调民族自尊,排除异邦人,所以新王对以色列人倍加迫害。神呼召摩西,领导以色列人出离埃及。摩西幼年得蒙保守,幼婴时被父母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弃於尼罗河畔,为法老公主收留。但幼年时仍有家人的照顾,并得著宗教的教育,所以长大後宁可忍受凌辱,不愿做法老女儿之子,放弃王储的地位,甚至亡命他地。他蒙神呼召,向埃及王交涉,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到旷野敬拜。神以奇事促以色列人离去,经过红海,得以自由。三个月後,在西乃旷野的山下,得著耶和华的启示,获得圣约的应许,承受律法的命令,建立以色列国。神拣选他们为圣约的子民。
三. 定居迦南∶摩西死後,他的助手约书亚继承未完成的使命,带领以色列人过约但河进迦南地,乃是神为以色列人所准备的「流奶与密之地」。他事前受摩西差派至迦南地探察,与迦勒二人坚持进驻迦南,。甚馀十个探子因惧怕而不主张以色列人前往。所以日後摩西授命约书亚进军迦南,承受耶和华的地业,他在迦南先北伐,再南征,共十四年,以後在示罗地为以色列各支派主持分地的事宜;引退前在示剑与以色列人面前重申圣约,作最後的叮咛(书24章)。以色列人定居迦南,是神赐的福分,但也不无困难。由於地区扩大,甚难统一,又受迦南高度文化之诱惑,随从异教的影响,逐渐远离耶和华。
&? 当时以色列支派各自为政,难达成合一,外患频仍,需要军事的与法律的责任,得著神的灵赐能力,是恩赐的领袖,虽为君王的前身,却无世袭的系统。以色列人蒙神差遣的士师拯救,国中太平,但是人民常犯罪。神只得管教他们,容让异族来侵略压迫,可是以色列人再重复错误,历史似乎重演。最後非利士人的侵略成为最大的威胁。以色列为情势所迫,有建立王朝的必要。
四. 王朝建立∶为求国力增强,民族的统一是刻不容缓的事。以色列向撒母耳求王的事本身并非错误,但是错在他们信仰的基本态度,因为他们离弃耶和华。王朝建立了,安定尚须时日。
5.1. 扫罗为第一任君王,仍是士师形像,有军事才干,但无政治的才智。政府既无组织,也无首都。他的战果确立了他作君王的地位,却缺乏信仰的深度,甚至一再违命,使先知撒母耳在督导方面深深失望,须另选贤能,扫罗又生性嫉妒,不仅不将大卫视作民族的领导人,反视为劲敌,非除去不可;终於酿成他个人与家庭的悲剧。他与儿子约拿单在抵抗非利士军时阵亡沙场。
5.2. 大卫为扫罗的女婿,继位是有合法权益的。但到他作王後,王权才真正成为世袭,且有神的圣约为依据(撒下7章)。他先在希伯仑作王七年,然後成为以色列全国之君。他的战略不先攻击非利士,而是攻耶布斯,取得保障。夺城後,在该地建都,定名为耶路撒冷。这是以色列历史的黄金时代。大卫在军事成功之馀,巩固内政,迎接约柜,加强敬拜耶和华的信仰。他是犹大族的人,重点在南方,在位时已引起北方的不满,种下日後南北分裂之因素。他的事迹记载在(撒母耳记下9-12章)及(列王纪上1-2章)。
5.3. 所罗门获大卫准许被立为王,是由先知拿单与母亲拔示巴促成。他以智慧著称,享有才子的盛名。他大兴土木,达成父王大卫的愿望,建成圣殿。按月课税,不照支派的界限,按地区的经济状况,引起北方的憎恨,在信仰方面,他晚年失节,妃嫔太多,且来自异邦,都为政治名交之联姻,使他陷於异教迷信之罪恶。
五. 南北分裂∶所罗门之子罗波安即位後,仍一本父王之政策,使北方在耶罗波安策动之下发生叛变。十个支派脱离出来,自成以色列北国,在但与伯特利两地设立圣所。本以牛犊为装饰,以後被人们奉为膜拜的偶像。圣所设立,原为防止人民再去南方耶路撒冷城,但现在弄巧成拙,无可收拾。北国之王朝既非大卫家,没有神的应许与福分,篡位的事更司空见惯,政 失去平衡与安定,如果没有若干伟大的先知如以利亚、以利沙、阿摩司等,北方必早已败亡。虽然如此,北国也只有二百馀年的历史,在主前722年被亚述消灭。
??南北分国之後,犹大尚为安定。北国革命频仍,耶罗波安的儿子拿答即位不久,为将军巴沙所杀,巴沙将国都由示剑迁至得撒。他的儿子以拉也被暗杀,心利的王位反为暗利所夺,建立王朝,成为以後亚哈家的强权,那时,犹大国的王罗波安之子亚比央,孙亚撒,不住与以色列北国争战。两国之争夺不停,至暗利战胜犹大以後,大事兴革,迁都至撒玛利亚。异族如摩押,推罗等也都受制於他。推罗的公主耶洗别嫁给暗利王的儿子亚哈,带进巴力的敬拜,将北国陷於拜偶像罪恶之中,以後就引起耶户的革命。
&&& 耶户的革命,为除去巴力的迷信,有先知以利沙的鼓励。他杀害耶洗别及亚哈的众子,并巴力祭司,这番宗教改革可谓透彻。但国力元气大伤,南国唯一篡位的是母后亚他利雅。她为亚哈之女儿,是亚哈谢的王后。她杀害王嗣,在位六年,终被杀死。约阿施幼年被祭司藏起,合法继承王位时年仅七岁,北国耶户与南国约阿施都不敬拜耶和华,两国的国势力衰。
&&& 北国的政治既不安定,灾患又多。叙利亚已渐失去强权的地位。由於列强的争夺,巴勒斯坦得以偷安片时。北国在耶罗波安第二,南国在乌西雅王的时期,贸易兴盛,经济日隆。其实这正是以色列民族的危机。过了这个时期,败亡的丧钟已经敲响。亚述强权采取行动,指向巴勒斯坦。叙利亚与北国联盟,想对抗亚述,促犹大参加。犹大王亚哈斯不敢加盟,遭叙利亚、以色列战争之害。但亚述迅速夺取叙利亚的大马色,当时在主前732年。十年後,撒玛利亚城被攻破,北国败亡,沦为亚述帝国的一省,十个支派从此失落了。
&&& 南国虽幸免一时之灾,但祸患无穷,一直受制於亚述强权,朝中和战政策也常在亚述与埃及两大强权之中举棋不定,最後在巴比伦的侵略下败亡。巴比伦击败埃及是在主前605年,亚述的尼尼微城早在主前612年被巴比伦征服。巴比伦的目标只在巴勒斯坦。南国虽屡次寻求政治独立、宗教改革,如希西家王与约西亚王,但迷信积习太久,罪恶已深,改革的事虽有短暂的果效,但无长期的效果。耶和华公义的审判已判已经发动,耶路撒冷城在主前587年,为巴比伦攻陷。南国败亡,比北国多维持一百三十五年。
六. 被掳归回∶犹大曾被掳三次,首次在主前605年,尼布甲尼撒王掳走宫廷重要人物。第二次在主前597年,约雅敬王及国中的精英被掳。第三次在主前587年京都沦陷时。若不计主前605年的事而以597年为第一次,第三次当为主前583年犹大省长基大利被谋杀後,被掳的人群分散在巴比伦各处,有相当的自由,从商的尤其富有,会堂也在那时期内创立。若干宗教人员从事抄录圣经及著作的活动,这对後来的犹太教和旧约圣经的保守甚有建树。
??巴比伦为波斯征服之後,古列元年(主前538年)颁布命令,容许被掳者归回。有的以色列人在外地已经安定乐业,有的早已逃至埃及定居,也无意归回。但不少忠信者有抱负,要回故土重建家园,从事复兴的大业。他们回去之後,百废待兴,千头万绪,无从做起。祭坛虽在圣殿的废墟中建立,但圣殿的重建,却一再延期。经先知哈该与撒迦利亚大声疾呼,在主前520年才动工重建,五年後建成,统称为所罗巴伯的圣殿。那时政治首领为省长所罗巴伯,是大卫家的後裔,证明神的应许仍未废除。在撒迦利亚书4章,他与大祭司约书亚被比喻为两棵橄榄树,是弥赛亚的代表。他们领导著以色列的馀民,成为以色列民族复兴的核心。
七. 重建更新∶在主前五世纪,犹大的复国为以斯拉与尼希米合力从事的目标。以斯拉为波斯宫廷中的文士,也从事抄录经文的工作。尼希在米在是波斯王面前任安全官(酒政),以後被委为省长,回来重修耶路撒冷的城墙。筑墙的阻力甚大,但尼希米策动群力,在神的恩惠下完成。以斯拉再以文士祭司的身份,发动读经大会,民间有极大的复兴。他鼓励人们遵守律法,保持纯正的宗教,因而被称为犹太教之父。以西结也有同样的称谓,但以西结的贡献在思想方面,而以斯拉则在实践方面。犹太教是希伯来宗教後期的发展,必须保持纯粹的血统,纯正的信仰,纯全的宗教生活。“犹太人”在那时起才成为固定的名称,只指犹大与便雅悯支派的人民。失落的北国十个支派人民已经混杂,撒玛利亚人已不是纯粹的以色列人。
??犹太人在埃及的情形可从许多蒲草纸抄本的文献中窥见一二。他们是巴比伦掳掠时逃难至此。在埃及有犹太人的新区,从事军政与宗教的团体工作,保持若干宗教的制度,守安息日及节期,但也有些是变质的。
??被掳後,犹大仍是波斯帝国的省分,由大祭司治理,圣殿可以向人民课税,又可自行铸造钱币。那时的通用语言为亚兰文,书写的是希伯来古体,以後逐渐以亚兰文的字母取代,成为现在用的希伯来文。
第三课∶摩西五经
A. 五经的名称∶
&& 1. 中/英文的名称∶
&&&&& * 头五卷书是从拉丁译本(拉丁武大译本是根据旧约希腊文七十士译本而来)的命题而来;
&&&&&&& a.
创世记 (Genesis)∶ 开始、起初的意思 [指世界及犹太人]
&&&&&&& b.
出埃及记 (Exodus)∶ 出去或离开 [从埃及]
&&&&&&& c.
利未记 (Leviticus)∶ 利未的书卷 [帮助祭司的书卷]
&&&&&&& d.
民数记 (Numbers)∶ 数点或计算 [以色列人]
&&&&&&& e.
申命记 (Deuteronomy)∶ 律法的重述 [藉摩西给以色列人]
&& 2. 希伯来文的名称∶
&&&&&&& a.
Bereshith -- 起初 [创世记]
&&&&&&& b.
Shemoth -- 名字 [出埃及记]
&&&&&&& c.
Wayyigra -- 呼叫 [利未记]
&&&&&&& d.
Bemidbar -- 在旷野里 [民数记]
&&&&&&& e.
Devarim -- 字句 [申命记]
B. 五经所横跨的时间
&& 1. 创世记 -- 从世界的创造至以色列人在埃及地为奴 [创造→ 公元前1860];
&& 2. 出埃及记 --
从离开埃及地到西乃山 [1860 - 公元前1447];
&& 3. 利未记 -- 出埃及记与民数记中间的一个月;
&& 4. 民数记 -- 从西乃山至四十年旷野的最後一年 [公元前1447 - 1407]
&& 5. 申命记 -- 漂流的未期至摩西的丧礼 [约两个月]
C. 五经的主题
&& 1. 创世记 -- 民族的『拣选』;
神拣选亚伯拉罕,他的儿子以撒,孙子雅各,及雅各的十二个儿子成为世界万国得福的管道(创12∶1-3)。
&& 2. 出埃及记 --
民族的『救赎』;
以色列在埃及受法老的奴役,神藉摩西解救他们并教导他们有关神的爱及权能(出12∶21-36)。
&& 3. 利未记 -- 民族的『成圣』;
神指示 的子民怎样在灵魂、身体上得以成为圣洁(利11∶45)
&& 4. 民数记 -- 民族的『方向』;
神指引 的子民在旷野回归进入迦南应许地,神并以云柱火柱带领他们。
&& 5. 申命记 - 民族的『指引』。
摩西最的给以色列人的劝勉,在进入迦南地之前将律法重申一次以应在迦南地的生活。
A. 创造的三个观点,这是一般的解释∶
&&& 1. 创世记1∶1 是第一天创造的一部份;
&&& 2. 在1∶1 与1∶2 之间是有一个空罅,相信其中并发生了对堕落天使的大审判的事情(以赛亚书 14∶12-17)。
&&& 3. 是对随後的几节圣经的一个形容及归纳,就是六日的创造。
B. 学者对『日』这字有三个不同的解释∶
&&& 1. 廿四小时为一日∶
&&&&&&& a.
因此在1∶3 - 2∶3是一整个星期。
&&&&&&& b.
持这解释常以以上第二点(A.2.)为论点。
&&& 2. 一启示日为一日∶
&&&&&&& a.
在六个给与摩西异象的日子。
&&& &&&&&&& b. 因为是异象所以不一定是创造的真实次序。(主要是在第四天才出现有光去管理昼夜。)
&&& 3. 一个地质年代为一日(在十九世纪两位专重圣经权威的地质学家 J.W. Dawson,&The Origin of the World According to Revelation and
Science&,1877及James Dana,&Manual of Geology&,1875所提出)∶
&&&&&& a. 不是指廿四小时的一天,而是指一个阶段。(1.创2∶4『....神造天地的日子....』。2.创1∶27『....照著 的形像造男造女。』,从第二章之中我们可以看到神造夏娃是经过了造亚当後一段时间的。)
C. 创世记的内容大纲
一个国家民族的产生[1-11章]
&&&&&&& a.
人的创造[1-2]
&&&&&&& b.
人的败坏[3-5]
&&&&&&& c.
人的毁灭[6-9]
&&&&&&& d.
人的分散[10-11]
在一个被拣选民族中的拣选[12-50章]
&&&&&&& a.
亚伯拉罕[12-25a]
&&&&&&&&&&& (1)
亚伯拉罕的呼召[12∶14]
&&&&&&&&&&& (2)
神与亚伯拉罕立约[15-16]
&&&&&&&&&&&&&&& (a)
撒拉将夏甲给亚伯拉罕同房生子的背景。
&&&&&&&&&&& (3)
对亚伯拉罕的确立[17-21]
&&&&&&&&&&& (4)
亚伯拉罕的信靠[22-23]
&&&&&&&&&&& (5)
亚伯拉罕的关注[24-25a]
&&&&&&& b.
以撒[25b-27]
&&&&&&&&&&&
(1) 重新确立祝福[25b-26]( 神两度的向以撒重申所应许的∶ 创 26∶3-5,24-25。)
&&&&&&&&&&& (2)
授与祝福[27]&&&&&&&&&&&
&&&&&&& c.
雅各[28-36]
&&&&&&&&&&& (1)
雅各的呼召[28]
&&&&&&&&&&& (2)
雅各的婚姻[29-31]
&&&&&&&&&&& (3)
雅各回归迦南[32-35]
&&&&&&& d.
约瑟[37-50]
&&&&&&&&&&& (1)
作为奴隶的约瑟[37-39]
&&&&&&&&&&& (2)
作为埃及人奴仆的约瑟[41-45]
&&&&&&&&&&& (3)
约瑟为以色列的救主[46-50]
D. 创世记的内容分析
&&& 1. 亚当与堕落的历史∶
&&& &&& a. 第一章与第二章创造主的称呼[神/耶和华](第一章用『神』是对创造的普遍形容,第二章用『耶和华』是表明神与亚当之间所立的约)。
&&& &&& b. 新约作者接受亚当夏娃为真实性的历史(保罗在罗马书第五章,及提前2∶13-14提起)。
&&& &&& c. 有神学家将这一个历史看为像耶稣时代所说的比喻,从其中表达一个真理(Alan Richardson,&Genesis I - XI&,(London∶ SCM,1953),p.28)。
&&&&&&&&&&&&&&&
图表一∶族长谱系图
第四课∶出埃及记
&(从离开埃及地到西乃山 (约主前1860 - 1447])
A. 成书的目的∶
历史性的目的∶从雅各的家庭(出1∶5,七十人),发展成为以色列民族(出12∶37『步行的男人约有六十万』,占当时的人口四分之一,总数约有二百万人,又按民1∶46得悉这六十万人男人是廿岁或以上的)。
教义性的目的∶
&&&&&&& a.
逾越节的羔羊及过红海的经验带出救赎与解救的主题;
&&&&&&& b.
一群圣洁的子民必须顺服於神;
&&&&&&& c.
神在立约[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上的忠诚(参创13∶14起; 出3∶7起)。
B. 出埃及记的重点与内容
&&& 1.& 子民的沮丧 [1章]
&&&&&&& a. 『有不认识约瑟的新王起来,治理埃及。』(出1∶8。这新王可能是杜得模西士三世[Thut Mose III ] ),他更加虐待以色列人。
子民的拯救者 [2-6章]
a.& 预备∶[1] 摩西在埃及地有四十年的宫廷训练,本想以自己的力量解救以色列人的困境。
&&&&&&&&&&&&&&&&&
[2] 四十年在米甸旷野,直至另一埃及王兴起为止(亚门诺斐斯二世[Amen-Hoptep II ]。参出2∶23)。
&&&&&&& b.& 任命∶[1] 神任命摩西回埃及,求法老能让以色列人离开[3-4]。
&&&&&&& c.& 代求∶[1] 在硬心的法老面前代求[5]。
&&&&&&& d.& 启示∶[1] 神的代表(出3∶14,6∶3)。
&&&&&&&&&&& &&&&& [2] 神以启示证明 的大能。
子民的解救 [7-18章]
&&&&&&& a.& 埃及的灾难[7-11]
&&&&&&&&&&& &&&&&&& 十灾和埃及诸神的关系&&&
&&&&& 灾&&&& 祸 &&& &&&&&&& 经&& 文 & &&&&& 可能针对的埃及神只
&1. 尼罗河水变成血&&&&& 出7∶14-25&&&&& 尼路斯∶河神.
&&&&&&&&&&&&&&&&&&&&&&&&&&&&&&&&&&&&&&& 赫神∶尼罗河守护神
&&&&&&&&&&&&&&&&&&&&&&&&&&&&&&&&&&&&&&& 哈皮∶尼罗河之精灵
&&&&&&&&&&&&&&&&&&&&&&&&&&&&&&&&&&&&&&& 阿西利斯∶尼罗河是血河
&2. 青蛙&&&&&&&&&&&&&&&&&&& 出6∶1-15&&&&&& 黑格∶赐生命之母神.
&&&&&&&&&&&&&&&&&&&&&&&&&&&&&&&&&&&&&&& 赫克(青蛙状)∶ 复活之神
&3. 虱 [蚊子]&&&&&&&&&& 出8∶16-19&&&&& 色巴∶
&4. 苍蝇&&&&&&&&&&&&&&&&&&& 出8∶20-32&&&&& 歌巴拉∶ the sacred scarab.
&5. 畜疫&&&&&&&&&&&&&&&&&&& 出9∶1-7&&&&&&&&&&& 亚比利斯,赫多∶
&&&&&&&&&&&&&&&&&&&&&&&&&&&&&&&&&&&&&&& 哈妥尔神∶母神(牛状).
&&&&&&&&&&&&&&&&&&&&&&&&&&&&&&&&&&&&&&& 亚皮斯神∶莆他神的水牛;生殖的记号
&&&&&&&&&&&&&&&&&&&&&&&&&&&&&&&&&&&&&&& 拿费士∶安城的圣水牛
&6. 疮泡&&&&&&&&&&&&&&&&&&& 出9∶8-12&&&&&& 太奉∶
&&&&&&&&&&&&&&&&&&&&&&&&&&&&&&&&&&&&&&& 英和特神∶药神
&7. 冰雹&&&&&&&&&&&&&&&&&&& 出9∶13-35&&&&& 书武∶
&&&&&&&&&&&&&&&&&&&&&&&&&&&&&&&&&&&&&&& 努特神∶天神
&&&&&&&&&&&&&&&&&&&&&&&&&&&&&&&&&&&&&&& 伊西训神∶生命之女神
&&&&&&&&&&&&&&&&&&&&&&&&&&&&&&&&&&&&&&& 色特∶五谷之保护神
&8. 蝗虫&&&&&&&&&&&&&&&&&&& 出10∶1-20&&&&& 色拉比斯∶
保护免受蝗虫灾之神
&&&&&&&&&&&&&&&&&&&&&&&&&&&&&&&&&&&&&&& 伊西斯神∶
生命之女神
&&&&&&&&&&&&&&&&&&&&&&&&&&&&&&&&&&&&&&& 色特∶五谷之保护神
&9. 黑暗&&&&&&&&&&&&&&&&&&& 出10∶21-29&&&& 拉∶
&&&&&&&&&&&&&&&&&&&&&&&&&&&&&&&&&&&&&&& 锐神、亚顿神、亚东神、和如司神∶各类&&&
&&&&&&&&&&&&&&&&&&&&&&&&&&&&&&&&&&&&&&& 不同的太阳神
&10. 长子之死&&&&&&&&&& 出11∶1-12∶36& 巴搭∶ 生命之神
&&&&&&&&&&&&&&&&&&&&&&&&&&&&&&&&&&&&&&& 法老的神性∶
阿西利斯神,赐生命者
&&& 可见这些灾难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早有神的旨意在当中,要埃及和以色列人都明白这是神的作和旨意,所有的人必须顺服听从。
&&&&&&& b.& 在埃及的逾越节[12∶13] (出12∶13『这血要在你们所住的房屋上作记号,我一见这血,就越过你们去,我击杀埃及地头生的时候,灾殃必不临到你们身上灭你们。』)
&&&&&&& c.& 出埃及的路程[14-18章]
过红海[14]
第一首於圣经出现的『救恩之歌』[15]
&&&&&&&&&&& [3]
一连串对以色列人的试炼[15b - 18]
&&&&&&& 玛拉的苦水变甜;从天藉鹌鹑而来的吗哪;从磐石出水源;约书亚带领战败亚玛力人;叶忒罗献策与摩西治理以色列人。
C.以色列人的责任[19-40章]
律法的约版 -- 教导对神的顺服 [19-24]
&&& 救赎不单包括了以色列人离开埃及,也包括了从他们当中拿走埃及,因他们常思慕埃及[世界]而不尽上责任(出16∶3)。
约的实践[19] (出19∶8)
诫命的启示[20]∶ 写於两块石版上(两块石版有关『约』的历史由来,与当时的宗主国与附庸国有关),并含有正面与负面两种语气。
&&&&&&& a.
对神的责任(第一至第四条诫命)
&&&&&&& & [1] 神的至高无上 -- 抗拒多神主义(出20∶3『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 & [2] 神的外貌形象 -- 抗拒偶像(出20∶4『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
&&&&&&& & [3] 神的神性庄严 -- 抗拒亵渎的语言(出20∶7『不可妄称耶和华你神的名』);
&&&&&&& & [4] 神的尊崇敬拜 -- 抗拒世俗主义(出20∶8『当纪念安息日,守为圣日』)。
&&&&&&& b.
对人的责任(第五至十条诫命)
&&&&&&&&&&& [1]
人的至高无上 -- 抗拒对父母的不敬(出20∶12『当孝敬父母』);
&&&&&&&&&&& [2]
人的外貌形象 -- 抗拒凶杀(出20∶13『不可杀人』);
&&&&&&&&&&& [3]
人的神性庄严 -- 抗拒淫乱(出20∶14『不可奸淫』);
&&&&&&&&&&& [4]
人在产业上的位份 -- 抗拒盗取(出20∶15『不可偷盗』);
&&&&&&&&&&& [5]
人在别人上的位份 -- 抗拒说谎(出20∶16『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
&&&&&&&&&&& [6]
人在所拥有上的位份 -- 抗拒贪念(出20∶17『不可贪恋....』)。
&&&&& 约在一千五百年之後,耶稣将这些诫命总括为『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太22∶37。总括了第一至四条的诫命)与及『爱人如己』(太22∶39。总括了第五至十条的诫命)。
民事的律法[21-23]
&&&&&&& 一个社会的律法需要以神的道德为基础∶人权--奴隶,父母,孕妇[21];拥有产业的权利[22];及个人的诚实[23]。
&&& 4.& 约的坚定[24]
敬拜神的会幕 -- 教导人怎样亲近神
从神来的指引 [25-31]
&会幕的各部 &&& &&& 其中的教训& &&& &&&&&&&&&&& 在新约(或基督身上)的应验
&1. 门&&&&&&&&& 只有一条通往神的路&&&&& 约10∶9『我就是门』
&2. 祭坛&&&&&&&&&&& 罪恶必须代赎&&&&&&&&&&&&&&& 可10∶45『舍命作多人的赎价』
&3. 洗濯盆&&&&& 到神面前必先要洁净&&&&& 约13∶8『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分了』
&4. 金灯台&&&&& 神的工作必须要照亮四周& 约8∶12『我是世界的光』
&5. 陈设饼&&&&& 神的子民必须有供养&&&&& 约6∶48『我就是生命的粮』
&6. 金香炉&&&&& 神的子民必须祈求&&&&&&&&&&& 约17∶9『我为他们祈求....』
&7. 幔子&&&&&&& &&& 神与子民的分开&&&&&&&&& 来6∶19,20『耶稣...为我们进入幔子』
&8. 施恩座&&&&& 唯有血才能使罪得赦&&&&& 约壹2∶2『 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
&9. 祭司&&&&&&&&&&& 为罪人代求&&&&&&&&&&&&& 来7∶22 耶稣就是我们的中保
&&& 亚伦作为大祭司& &&&&& & 耶稣基督作为大祭司
1.进入地上的会幕&&&&&&&&& 来6∶19 进入天上的会幕
2.每年只进入一次&&&&&&&&& 来9∶25 只一次进入就完成了
3.进入幔内&&&&&&&&&&&&&&&&&&& 来10∶20 从幔子经过
4.为自己的罪献上&&&&&&&&& 来7∶27 为别人的罪献上
5.献上公牛的血&&&&&&&&&&&&&&& 来9∶12献上自己的血
&&& 2.& 对神不顺服 [32-34] (拜金牛犊)
&&& 3.& 对神的献上 [35-40]∶&&& a. 献上礼物 [35]
&&&&&&& &&&&&& &&&& &&& &&& b.
献上才干[36-39]
&&&&&&&&&&&&&&&&&&&&&&& &&& c.
献上会幕[40]
会幕对以色列人的意义∶[1] 识别[出40∶34];
[2] 神对世界救赎计划的例证[来9∶9-11]
&&&&&&&&&&& &&& &&&&&&& [3] 道成肉身与人同在[约1∶14]
&&&&&&&&&&& &&& &&&&&&& [4] 将来天上事的影像[来9∶23,24]&&&
图表二∶上古中东图
图表三∶出埃及路线图
第五课∶利未记
(全书的中心是在19∶2『....你们要圣洁,因为我耶和华你们的神是圣洁的。』)
利未记是一本有关成圣洁净的书卷∶
& 1. 一日∶ 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 -- 是一个救赎的行动。
& 2. 四十年∶ 将埃及从他们当中拿去 -- 是需要一生的日子作成圣行动。
II.利未记成书的目的∶
A. 历史性的目的∶
&&&& 1. 给选民过一个圣洁的生活;
&&&& 2. 给祭司一本有关圣洁的手册;
&&&& 3. 提供藉献祭的种类及礼仪来亲近神。
B.教义性的目的∶
&&& 1.& 神是圣洁的;
神既是圣洁,我们必须在 所指定的途径,藉祭司献上祭物来到神面前。(祭司中保的职份和祭物是一个正常的敬拜及亲近神不可缺少的。)
III.利未记的重点与内容
A.到达至圣者的道路 [1-10章]
&&& 1.& 藉祭物[1-7]
&&&&&&& a.& 献祭的启示[1-5]∶五祭
&&& &&&&&&& [1] 头三个是自愿性(献呈的献祭[指向神]) -- 为著被神的悦纳
&&&&&&&&&&&&&&& [a]
&&&&&&&&&&&&&&& [b]
&&&&&&&&&&&&&&& [c]
&&&&&&&&&&& [2]
後两个是必要性(代赎的献祭[指向人]) -- 神是替我们的偿还
&&&&&&&&&&&&& [a]
&&&&&&&&&&&&&&& [b]
&&&&&&& b.& 献祭的礼仪[6-7](这方面的重点在可以在利未记17∶11『因为活物的生命是在血中,我把这血赐给你,可以在坛上为你们的生命赎罪,因为血里有生命,所以能赎罪。』和希伯来书9∶22『...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 礼仪的三方面角度∶
&&&&&&&&&&& [1]
献祭的原因∶ 人的罪性
&&&&&&&&&&& [2]
献祭的规则∶ 献祭是代替人的罪
&&&&&&&&&&& [3]
献祭的仪式∶ 藉仪式表明藉基督亲近神
&&& 2.& 藉祭司作中保[8-10]
&&&&&&& a.& 亚伦体系中的成圣(8)∶
藉水[洁净的记号]、油[成圣的记号]、血[献祭的记号]
&&&&&&& b.& 职份的就职(9)∶ 在这礼仪中神的荣光及悦纳一同随之而来。(参利9∶23,24)。
&&& 3.& 仪式习惯上的破坏(10)(亚伦的儿子拿答和亚比户以人的方法进行人的工作。)
B.通往圣洁之路(11-27章)
&&& (这一部份是神对人过圣洁生活的要求∶ 藉分别与成圣达之。)
&&& 1.& 圣洁要求好卫生[身体的洁净](11-16)
&&&&&&& a.& 洁净的食物(11) b. 洁净的身体(12-13)
&&&&&&& c.& 洁净的衣著(14) d. 洁净的接触(15)&&&
&&&&&&& e.
洁净的国民(16)(以一年一度赎罪日为高潮)。
&&& 2.& 圣洁要求成圣[灵魂的洁净](17-27)(有关生命的要求及达到的途径)。
&&&&&&& a.& 饮食上的成圣(17)&&&&&&&&&&& b.
社交交往上的成圣(18-20)
&&&&&&& c.& 祭司的成圣(21-22) &&&&& d. 在敬拜上的成圣(23)
&&&&&&& e.& 言谈上的成圣(24)
&&&&&&& f.& 针对人在上述范围的失败∶ 群体上的措施--安息年、禧年(25)
&&&&&&&&&&&&&&&&&&&&&&&&&&& & & &&&国家上的措施--约(26)
&&&&&&&&&&&&&&&&&&&&&&&&&&& & & &&&个人上的措施--许愿的规条(27)
全国性的节期与预表耶稣基督的关系
&&& 节& 日&&&&& 预&&&&&
表&&&&&&&&&&&&&&&&&&&&&&&&& 年
&&& 逾越节&&&&& 基督之死(林前5∶7)&&&&&&&&&&&&&&&&& 四月
&&& 无酵节&&&&& 信徒圣洁的生活行为(林前5∶8)&&&&&&& 四月
&&& 初熟节&&&&& 复活(林前15∶23)&&&&&&&&&&&&&&&&&&& 四月
&&& 五旬节&&&&& 圣灵的降临(徒2∶4)&&&&&&&&&&&&&&&&& 六月
&&& 吹角节&&&&& 以色列民的聚集(太24∶31)&&&&&&&&&&& 九月至十月
五个主要的节期∶
a. 逾越节∶
大麦的献上--作为记念从埃及地得解救;
& &&&&&&& b. 五旬节∶ 小麦的献上--初熟的产物;
&&& && &&&& c.
住棚节∶ 油和酒的献上--庆祝的日子;
不用朝拜∶& a.
赎罪日 -- 牛羊的献上作为救赎;
&&& &&&&&& &&&& b. 吹角节 -- 牛羊的献上作为再度联合。
在犹太人的历史的进程中,还加上了两个节日∶
普珥日∶ (斯 3∶7; 9∶2)∶ 以色列人从波斯得解救 [二月];
修殿节∶ (但11∶31)∶记念马加比人战胜叙利亚人,於公元165年重建圣殿。[十二月冬至]
以色列人一共有十个安息的日子∶
每周之安息日
除酵节的第一日
除酵节的第七日
七月的第一日[吹角节]
赎罪日[七月的第十日]
住棚节的第一日
住棚节的第八日
9, 安息年(利24∶4)
10. 禧年(利25∶10,11)
&&& a.& 燔祭∶& [1] 原因∶ [a]神与人的亲近,蒙神悦纳以後才能为人赎罪;
&&&&&&&&&&&&&&&&&&& &&&&&& [b]先献给神酬後得洁净。
&&&&&&& & & &&& [2]
祭物∶ 公牛、绵羊、山羊、鸠与鸽。
&&&&&&& &&&&&&& [3]
条例[以献牛为标准]∶
&&&&&&&&&&&
步骤∶亲献 → 按手 → 杀牲 → 洒血 → 剥切 → 水洗 → 火焚
&&& b.& 素祭∶
[1] 要点∶素祭不能单独献,要与血祭同献。
&&&&&&& &&&&& & [2] 祭物∶细面、油、乳香、盐、禾穗、禁用酵、禁用蜜。
&&&&&&&&&&&&
&& [3] 条例∶细面必须经过磨研→火焚、炉烤、炊、盘煎、车轧、火烘
&&&&&&& &&&&& & [4] 享用∶祭司、亚伦子孙。
&&& c.& 平安祭∶&&& [1] 类别∶[a] 有因感恩者∶平安祭又名感恩祭;
&&&&&&&&&&& &&&&&&&&&&& &[b] 有为还愿者∶
&&&&&&&&&&&&&&&&&&& &&&&& [c] 有出於甘心者∶
&&&&&&& &&&&&&
[2] 分享∶[a] 至美之分献与神∶脂油与腰子。
&&&&&&&&&&&&&&& &&
&&&&&&[b] 重要之分归於祭司∶
&&&&&&&&&&&&&&&&&&&&&&& &&&&& i. 右腿作举祭归於祭司(7∶32)
&&&&&&&&&&&&&&&&&&&&&&& &&&& ii. 把胸作摇祭归於祭司(7∶31,34)
&&&&&&&&&&&&&&& &&& &&&&& [c] 其馀部份归与献祭人。
&&&&&&& &&&&&&
[3] 条例∶禁献鸟、准用酵(7∶13)、勿妄食。&&
赎罪祭∶ &&& [1]
原因∶ [a] 为人原有的罪;
&&&&&&&&&&&&&&& &&&&&&& & [b] 为人本体的罪;
&&&&&&&&&&&&&&&&&&&&&&& & [c] 为人误犯的罪。
&&&&&&& &&&&&&
[2] 要点∶ [a] 洒血於神前 (4∶5-7)
&&&&&&&&&&&&&&& &&&&&&& & [b] 梵身於营外
&&&&&&&&&&&&&&&&&&&&&&& & [c] 献脂於坛上
&&&&&&& &&&&&&
[3] 与火祭的不同∶ [a] 随意献←→必须献
&&&&&&&&&&&&&&&&&&& && &&&&&&&& &&[b] 为馨香←→为憎物
&&&&&&&&&&&&&&&&&&& && &&&&&&&& &&[c] 按手成义←→按手归罪
&&&&&&&&&&&&&&&&&&& &&
&&& &&&&&&[d] 剥皮切块←→不剥不切
&&&&&&& &&&&&&
[4] 所献祭物的不同∶[a] 按地位高低而定
&&&&&&&&&&&&&&&&&&& &&&& &&&&&& &&&[b] 按信心大小而定
&&&&&&&&&&&&&&&&&&& &&&& &&&&&& &&&[c] 按神的观察而定
赎愆祭∶ &&& [1]
与赎罪祭之别∶[a] 为我是罪人与我犯某罪之不同
&&&&&&&&&&&&&&&&&&& && &&&&&&&& &[b] 为本性之罪与生活的罪之不同
&&&&&&&&&&&&&&&&&&&&&&&&&&& &&
&[c] 为隐罪与显罪之不同
&&&&&&&&&&&&&&&&&&&&&&& && &&&& &[d] 关於称义与成胜之不同
&&&&&&& &&&&&&
[2] 代赎的罪过∶ && [a] 获罪於己(5∶1-13)
&&&&&&&&&&&&&&&&&&& &&&&&&&&&&& [b]
获罪於神(5∶14-19)
&&&&&&&&&&&&&&&&&&& &&&&&&&&&&& [c]
获罪於人(6∶1-7)
&&&&&&& &&&&&&& [3] 特殊的条例∶& [a] 献罪祭於燔祭之先(5∶7-10)
&&&&&&&&&&&&&&&&&&& &&&&&&&&&&& [b]
赔还外加五分之一
&&&&&&&&&&&&&&&&&&& &&&&&&&&&&& [c]
乃日常生活之常事
以色列人在节期体系中『七』的结构
1.& 第七日∶安息日 -- 人民安息
2.& 随後第七个星期∶ [逾越节之後]五旬节 -- 耕种的人安息
3.& 第七个月∶
吹角节 -- 国家安息
4.& 每七年∶
安息年 -- 地土安息
5.& 第七个七年∶
禧年 -- 所有的安息
第六课∶民 数 记 (原文圣经是以头三个字命名∶ 『在旷野里...』)
从出埃及的第十三个月开始至四十年漂流的结束。(民1∶1;申1∶3)
神的子民必须经过在旷野地的磨练才能进入应许地。
全书的主旨是『神的引导』(9∶15-23)。(重点在於神子民的客旅进程,对神的忠信)
对象 ∶ 全书的对象主要是两班人∶
&&&&&&& [1]出埃及年老的一代,廿岁以上(1∶45-46)(人数有603,550);
&&&&&&& [2]旷野出生年轻的一代,廿岁以上 (26∶51)( 人数有601,730)。
地点 ∶ 主要是在西奈半岛的漂流;其後在通往应许地的绿洲加低斯。
成书的目的∶
1.& 历史性的目的∶记录以色列人约四十年从西乃山到尼波山的漂流,并神对不信的一代的惩罚,同时神又预备信心的一代去承受应许之地。
2.& 教义性的目的∶ a. 神的引导;
&&& &&&&&&&&&
& &&&b. 神的保守& [要得著神的祝福是没有捷径的];
民数记的内容重点∶
以色列从神而来的引导 (1-10章)
&&& 1.& 子民的位置 (1-4)
&&&&&&& 以色列人分布环绕神的会幕。
&&& 2.& 从神而来的戒律(5-6)
&&&&&&& 教导以色列人怎样处理在营里的不洁及罪恶。
&&& 3.& 有关洁净的规定(7-9a)
&&&&&&& 在以色列人前进之先有关洁净的处理,在逾越节中到达高峰。
&&& 4.& 前往应许地的旅程(9b-10)
以色列人的不信 (11-14章)
&&& 1.& 不满神的供应(11-12)
&&&&&&& a.
不满神在食物上的供应(11)
&&&&&&& b.
米利暗和亚伦对摩西的领导不满(12)
不信神的应许(13-14)
&&& 探子回报的不信(民14∶33,34『你们的儿女要在旷野飘流四十年...按你们窥探的四十日,一年顶一日...』)
III.& 以色列人从神得管教(15-36章)
&&& 1.& 旧一代的过去(15-26)
&&&&&&& a.
神勉励他们记念遵行神一切的命令,成为圣洁,归与神(15);
&&&&&&& b.
可拉带领叛逆神的仆人摩西(16);
&&&&&&& c.
神藉亚伦的杖发芽维护 的仆人(17);
&&&&&&& d.
一连串对亚伦的规则(18);
&&&&&&& e.
一连串对子民的规则(19);
&&&&&&& f.
因再度的不信而来的惩罚(20-21);
&&&&&&& g.
巴兰对子民的咒诅反为他们祝福(22-24);
&&&&&&& h.
在旧一代的诏去,以色列人重点人数。
&&& 2.& 新一代的预备(27-36)
&&&&&&& a.
摩西对神子民得应许地杜应有权利的训示(27);
&&&&&&& b.
在应许地要遵行的条例(28-30);
&&&&&&& c.
戮曾败坏以色列人的米甸人(31);
&&&&&&& d.
流便和迦得两支派求业於约但河东(条件是先过河西攻打当地的人)(32);
&&&&&&& e.
摩西回顾以色列人每一个阶段的漂流(33);
&&&&&&& f.
预先定出迦南地的境界(34);
&&&&&&& g.
命以色列人建邑给利未人并设立逃城(35-36)。
以色列各支派安营图
&&&&&&&&&&&&&&&&&&&&&&&&&&& (Asher,Naphtali,Dan)
&&&&&&&&&&&&&&&&&&&&&&&&&&& 亚设、拿弗他利、但
&&& * 玛拿西&&&&&&& & &&&&&&&&&&&&&&&&&&&&&&&&&&&&&&&&&&&&& *
&&& (Manasseh)&&&&&&&&&&&&& 米拉利族(Merari)&&&&&&&&&&& & & (Issachar)
&&&&&&&&&&&&&&&&&&&&&&&&&&& (参民3∶20,33-37)
[西]* 以法莲&&& &&&&& &&&&&&&&& 革顺族(参民3∶17,21-26)&&&& * 犹大& [东]&&& &&& (Ehpraim)& &&&&&&&&&&&& &&&&&&&&&&&&&&&&&&& (Gershon)
[会幕]&&&&&&&&&&&&&
&&& &&& * 便雅悯&&& & &&&&&&&&&&&&& 可辖族(Kohath)(参民3∶19,29-31)*
&&& (Benjamin)&&&&&&&&&&&&&&&&&&&&&&&&&&&&&&&&&&&&&&&&& & (Zebulon)
&&&&&&&&&&&&&&&&&&&&&&&&&&& 西缅、流便、迦得
&&&&&&&&&&&&&&&&&&&&&&&&&&& (Simeon,
Reuben, Gad)
以色列人支派的起营前进
&&&&&&& &&
东&&& & 革顺族&&&&&&&&& 南&
可辖族&&&&&&&& 西& 北
&&& 约柜&&&&&&& 支&&&&
米拉利族&&&&&&&&&&& 支& [会幕的摆设]&&&&&&& 支& 支
&&&&&&& &&
派& & & [会幕的物料]&&&&&&& 派&&&&&&&&&&&&&&&&& 派& 派
研读民数记特有的困难
所统计的数字
&&& a.& 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数目∶廿岁以上的男丁约有六十万人。
&&&&&&& [1]
当时拥有大批军兵的埃及和亚述都是以『千』为单位;
[2]&&& 约书亚的军队有四万(书4∶13)(可能是指流便,迦得和玛拿西半支派。而书8∶3,11,12似是指到四万人的总数。),若挑选了三万五千人而留下五十五万人作观众的话,似是不合理。
&&&&&&& [3]
在旷野喂养二至三百万人似是不可能的事。
[4] 从考古的研究,当时的迦南地人不超过三百万人,若以色列人是有二至三百万人,迦南人怎可能制得止以色列人的攻占。
&&&&& b. [1]&&& 在以色列人数字上的意思,对我们今天的人已找不同完有的意思。
???&& [2]&&& 『千』(pla)与领袖chieftain是同一个字的响音,所以如民1∶39 便可会为但的支派有六十个领袖,二千七百人而不是六万二千七百人。
[3]&&& 『千』原本不是千的意思,而是指一支军队的单位,後来才将军队的单位成为『千』,指一支军队里有六百单位。
在显野漂流的路程
&&& 现今重组这路程甚有困难,原因有∶
现今各城的名称与昔古有别,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名称;
有困难去组合圣经中的资料。
&&& 按民数记卅三章有四个不同的阶段∶
埃及到西乃 (33∶3-15)
西乃到以旬迦别 (33∶15-36)
以旬迦别到加低斯 (在这里过了卅七年)(33∶36)
加低斯到摩押 (33∶36,37)
虽然与申1∶46,2∶1很配合,但有三个困难∶
民33没有提及在迦低斯的安营 -- 引起一些学者认为没有安营的事;
相信20∶1 是承接14∶45
&&& [2] 多次的安营∶但按 11∶34和12∶16只有两个安营便去到加低斯。
14∶25没有在卅三章中解释。
&&& b.& 解决∶
&&& [1] 33∶18,19[利提玛]指 Wadi Abu Retemat[是加低斯的南部](利提玛是以色列人窥探迦南的出发地);如果是的话,19 - 36所提的十七个安地点就是卅七年漂流的地方。
&& * 以色列人在加低斯起行(13∶26; 33∶36,37)从南从东到以旬迦别(33∶20-35),最後回到加低斯(20∶1; 33∶36)。再到东北经以东到红海再各南(21∶4),进以旬迦别的北部,从那里到摩押。
图表四∶十二支派图
第七课∶申 命 记
1. 五经在律法书中的特色(这只是一般的看法)∶
& 书& 卷&&&&& 角&&&&&&
色&&&&&&&&&&&& 不
同 的 面 貌
&&& 创世记&&&&& 神的主权&&&&&&&&&&&&&&&&&&& 神的计划
&&& 出埃及记&&&&&&& 神的宽容&&&&&&&&&&&&&&&&&&& 神赎救的能力
&&& 利未记&&&&& 神的圣洁&&&&&&&&&&&&&&&&&&& 神的位格
&&& 民数记&&&&& 神的严格&&&&&&&&&&&&&&&&&&& 神的保守
&&& 申命记&&&&& 神的尊严&&&&&&&&&&&&&&&&&&& 神的原则
日期∶ 主前1405年在以色列人正要进迦南之前。
对象∶ 以色列新的一代 [离开埃及时他们是少於廿岁]。
地点∶ 摩押平原,耶利哥以东(参申1∶1;29∶1)。
成书的目的
历史性的目的∶ 提供了对民族历史的回顾,并神与列祖之间有关迦南应许的约之更新。
2.& 教义性的目的∶ a. 重申及引申以色列人的律法;
&&&&&&& ? &&&&&&&& &&b. 顺服遵行神的诫命是得福的途径。
全书的内容与重点(主要分成三部份∶ 1. 历史性; 2. 律法性; 3. 预言性)
以色列漂流的回顾 (1-4章)
摩西重提以色列在加低斯的怨言(1)
因罪的原故而多年在旷野的漂流(2-3)
在进入迦南前的警告(4)
II. 现今的责任 -- 神律法的重申 (5-26章)
&&& 1. 重提西乃律法(5-11)
重读十诫(5a)并为著新一代面对的新环境而重新解释(5b-11)。摩西作为律法的中保(5b),给与以色列人其意思(6-8),也使他们回想神恩典的救赎,虽悖逆横梗神仍向他们显现。
&&2. 重提特别的律法(12-26章)
除了道德上的律法之外,以色列人也需有特别的礼仪及民事上的义务责任。
&&&&&&& a.
礼仪上的责任与献祭、十一和节期有关(12-16a);
&&& &&& b.
民事上的责任与审判者、陌生人、地主和兵士有关(16b-20);
&&&&&&& c.
社交上的责任对家庭(21),朋友(22),弟兄同胞(23-25)。
III.& 以色列将来的启示 -- 前瞻 (27-34章)
&&& 1.& 以色列短暂的将来(27-28a)
&&&&&&& 悖逆将受咒诅,顺命将受祝福。
&&& 2.& 以色列的长远的将来(28b-30)
&&&&&&&&&&& 摩西预计以色列人的被掳及流散(28b-29),并他们回归的应许(30)
&&& 3.& 摩西对以色列道别的说话(31-34)
&&&&&&& 摩西不得进应许地而在约但海东说出这番话。约书亚为继承摩西带领以色列过约但河(31),并作摩西之歌以颂神(32),之後便有最後的赠言(33)。
当时立约的条例(当时是叫
Hittite Suzerainty treaties)
绪言 [Preamble]
历史序言 [Historical Prologue]
普通的条款 [General Stipulations]
特别的条款 [Specific Stipulations]
见证 [Divine Witnesses]
祝福与咒诅 [Blessing and Curses]
第八课∶历 史 书 总 论
书卷与重点
约书亚记 -- 民族的拥有。
-- 民族的压迫。
撒母耳记上 -- 国家民族的稳定。
撒母耳记下 -- 国家民族的扩展。
列王纪上 -- (1-10)国家民族的光荣;
(12-22)国家的分裂。
列王纪下 -- (1-17)北国的堕落;
(18-25)南国的被掳。
历代志上 -- 国家民族圣殿的预备。
历代志下 -- 国家民族圣殿的毁坏。
以斯拉记 -- 重整国家民族的圣殿。
10. 尼希米记 -- 城市的重建。
11. 以斯帖记 -- 民族得保护。
以色列历史的概略
1.& 列祖时期 (创 12-50)∶公元前 2000
&&& 以亚伯拉罕进迦南开始,并包括了他的儿子以撒、孙子雅各,与及雅各的全家进埃及时七十人[公元前1875]。经过四百年在埃及的奴隶式生活,神兴起了摩西[公元前1450]解救他们。
2.& 神治时期(出埃及记-路得记)∶公元前1445 - 1043。
&&& 神藉著他的律法及作代言人的先知直接的管治以色列人。这样形式的管治由摩西开始到约书亚,最後到撒母耳结束。
3.& 王国时期(撒母耳记上 - 历代志下)∶公元前1043 - 586。
&&& 以色列人向神求一位王像外邦人的管治方式,神允许。三位君王[大卫、扫罗、所罗门]将以色列整个国家带进高峰。至所罗门王死,国家分成两半∶北国「以色列」由他的统帅耶罗波安统管十支派;南国「犹大」由他的儿子罗波安统管两支派。公元前722北国以色列为亚述所灭,而南国则在公元前605被巴比伦控制,至公元前586首都耶路撒冷被毁。
被掳时期(没有历史书卷记录)∶公元前605 -
&&& 历时七十年的被掳(耶利米书25∶11),在这期间三位先知出现∶耶利米[哀歌]、以西结、但以理。巴比伦在公元前539被玛代波斯所灭而第一位君王古列下令准许以色列人於公元前536回归(以斯拉1∶1起)。
回归重整时期(以斯拉记 - 以斯帖记)∶
公元前536 - 420。
&&& 祭司所罗巴伯带领近五万人回归耶路撒冷重建圣殿,藉先知哈该和撒迦利亚的鼓励於公元前536动工。
&&& 公元前458以斯拉带领近二千犹太人回归。
&&& 公元前445尼希米接著重建耶路撒冷城,并同时得玛拉基先知(公元前433-420)的鼓励。
以色列历史人物的概览
1.& 列祖时期∶& a. 亚伯拉罕 -- 信心之父;
&&&&&&&&&&&&&&&&&&& b.
以撒 -- 神所应许的後代;
&&&&&&&&&&&&&&&&&&& c.
雅各 -- 十二支派之父;
&&&&&&&&&&&&&&&&&&& d.
约瑟 -- 以色列的保存者。
2.& 神治时期∶
-- 大能的拯救者;
&&&&&&&&&&&&&&&&&&& b.
约书亚 -- 带领以色列人进应许地;
c. 士师如基甸、参孙、撒母耳在第一位以色列君王之先作他们的领袖。
3.& 王国时期∶
&&&&&&&&&&& & &&&&& b.
&&&&&&&&&&& & &&&&& c.
所罗门 -- 以色列中最荣耀的王;
&&&&&&&&&&& & &&&&& d.
犹大各王 -- 约阿施、希西家、约西亚;
&&&&&&&&&&& & &&&&& e.
被掳前∶以利亚、以利沙、以赛亚、耶利米
&&&&&&&&&&& & & &&&&&&&&&&&&&&& 被掳时∶以西结、但以理
&&&&&&&&&&& &&& &&&&&&&&&&&&&&&&&&& 被掳後∶撒迦利亚、玛拉基
&&&&&&&&&&& &&& &&&&&&&&&&&&&&&&&&& 带领回国∶以斯拉、尼希米
以色列历史的年代大纲
公元前 931 -- 所罗门的死及分裂成南北国;
公元前 722 -- 北国以色列被亚述所掳;
公元前 605 -- 南国犹大被巴比伦所掳;
公元前 586 -- 耶路拉冷圣殿被毁;
公元前 536 -- 馀民的回归。
日期∶& 公元前1380。
&&&&&&& * 摩西约在公元前1405死,之後约书亚成为领袖(猜想约书亚成为领袖其中的原因是年龄比迦勒大);
迦勒在开始旷野漂流时是40岁,而在完结漂流为止是78岁(参书14∶7);
约书亚在征服迦南地之後死,当时年110岁(参士2∶8)。
作者∶& 约书亚,有关他死後的部份,最後一章的尾部是别的人加上。
对象∶& 正进入应许地的以色列人,还有很多『未得之地』(参书13∶1)。
各支派的分地∶十二支派经约书亚和大祭司用抽签方法分配地界(参书13∶6)。
成书的目的∶
1.&&& 历史性的目的∶
记载了神怎样实现 对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应许,藉约书亚带领以色列定居应许地。
2.&&& 教义性的目的∶
a.神忠实於 的应许;
&&&&&&&&&&&&&&& &&& b.一个得胜的生命必须活在神的信心中;
&&&&&&&&&&&&&&& &&& c.神的恩典虽是免费,我们必须经历信心的挣扎而得。
全书的重点与内容∶
I. 进入应许之地(1-5a章)
子民的准备(1-3a)
a.&& 四十年的不信与审判终到达应许地的外围,约书亚勉励他们『刚强壮胆不要惊怕』;
b.&& 内心的预备∶『谨守遵行律法书上所写的一切话』(参书1∶8);
c.&& 外在的预备∶遣出两探子窥探这地(参书第二章,与摩西所派出的探子不同,因他们带来好信息∶『那地的一切居民在我们面前心都消化了』(2∶24));
d.&& 最後的预备是随从约柜的後面[神的同在和带领]前进。
子民的旅程(3b-4)
&&&&&&& &a. 约但河水分开,子民进应许地(3a);
&&&&&&& &b. 立石为记(4)。
子民的洁净(5a)
&&&&&&& &a. 约书亚命新的一代受割礼,更新神与亚伯拉罕的约。
II. 攻占应许地(5B-12章)
得胜的启示(5b)
&&&&&&& &a. 得胜的要诀是承认耶和华是军队的元帅。
得胜的实现--营中不能有罪恶(6-11)
得胜的记录(12)
『约书亚照著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一切话夺了那全地,就按著以色列支派的宗族将地分给他们为业,於是国中太平没有争战了。』(书11∶23)
III. 殖民於应许之地(13-24章)
&&& 不单是进入、得胜,更是凭信拥有。『...还有许多未得之地...』(13∶1)
土地的分配(13-21)
&&&&&&& a.
约但河东--两支派半∶流便、迦得、玛拿西半支派
b. 约但河西--九支派半∶玛拿西半支派、以法莲、犹大、便雅悯、西缅、西布伦、以萨迦、亚设、拿弗他利、但。
c. 利未产业--因为神是他们的份,所以分不到土地(13∶33)。不过利未人亦能从十一支派中得到四十八个城市(21∶41)。
d.&& 激动的战士(14∶7-12)
&&& 迦勒与约书亚的对话,是圣经中一个感人的见证。
作证之坛(22)
&&&&&&& a.
在巴勒斯坦的示罗设立了会幕(18∶1)
b. 有两个半东部支派在约但河边筑了祭坛,以纪念他们与西部支派所共分的产业。
c.&& 起初他们这样的作为被误解为悖逆,後来前嫌冰释,因而避免爆发内战。&&&&&&&&&&&&&&&&&&&&&
宣讲神的道(23-24章)
&&&&&&& &约书亚对以色列人最後的遗言[分两部份]∶
&&&&&&& a.
指示以色列人要守耶和华的诫命(23);
&&&&&&& b.
以色列人既从神得应许地,就更要去事奉 。
约书亚记的问题∶&&&
1.一个科学性的问题∶约书亚的「长日」(10∶10-13)
&&& *三个可能性的解释∶
&&& a.&&& 图特恩(Totten, 在其书&Our Race&, 耶鲁大学的教授)及 默尔(Harry Rimmer,在其书&The Harmony of Science and Scripture&)皆支持这样的看法。另外在埃及、中国、印度也有这长日的记录∶在天文历法的计算之中,发现少了一天。
&&& b.&&& 威尔逊(Robert Dick Wilson, 美国普灵斯顿大学教授)∶将第十三节译为「太阳停止了」( Sun be silent or cease, leave off)意思是表达出约书亚的祷告将烈日暂时停顿下来,以致他的军队可以在一个更有利的情况下作战。
&&& c.&&& 科尔(C.F.Keil)及德里斯撤(F.Delitzsch)(这两位著名旧约学者∶以一日作为四十八小时的看法是出现困难的,他们提意为∶日头出现的时间是因为大气的反射而延长了。(苏特(Rendle Short)在其书&Modern
Discovery and the Bible&)指出这是一个极有可能的建议,因为在大气中的氪[krypton]会产生这样的果效。)
2. 一个道德性的问题∶屠杀迦南人(书 6,8,10)
&&& &有几点是藉得注意的∶
&&& a.&&& 谋杀与公义的杀人不同∶谋杀是蓄意及恨恶以致夺取一个人的生命。另一方面圣经中有提及死刑[创9∶6],自卫[出22∶2],不可非议的战争[创14]。
&&& b.&&& 迦南人不算为无辜∶迦南人很早就受著神的咒诅(创9∶25),他们是邪恶的行不道德的事情。神形容这地的罪应有的结果为『连地也玷污了,所以我追讨那地的罪孽,那地也吐出它的居民。』(利18∶25)
&&& c.&&& 这地无辜的居民不会遭受杀害∶所多玛俄摩拉是很明显的例子,若有十个义人全城都会得救(创18∶22起)(创19∶15);神又拯救三万二千在道德上洁净的人(民31∶35);妓女喇合和她的全家(来11∶31)。
&&& d.&&& 神给与迦南人几百年的时间悔改的机会(彼後3∶9),才施行毁灭 (创5∶16),正如癌细胞的割除。
&&& e.&&& 以色列人面对的不是一个宗教的圣战,而是神主的争战(出23∶27-30;申7∶3-6; 书8∶24-26)。以色列人作为神审判的手。
士师记 、路得记
(这两本书卷在旧约希伯来的排列之中,常将路得记附加在士师记来看待)
作者∶ 撒母耳或是他在先知学校里的学生。
1.& 全书在约书亚死後,那些曾见过耶和华为以色列人所行大事的长老还在的时候(士2∶7)。
2.& 全书是在士师时期之後写成(在士师记之中後多时指到过去的日子∶『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 17∶6,18∶1,19∶1,21∶25)与及在路得记中『当士师秉政的时候』(得1∶1)]。
3.& 在大卫当政(主前1004)第七年之前[因为在士师时代在耶路撒冷还有耶布斯人的存在(士1∶21,撒下5∶6);在士1∶29中也提到迦南人在基色的存在,如士师记是在所罗门时代写成,必会指出迦南人的降服在以色列人的手下(王上 9∶16起,代上 6∶67)]。
4.& 士师记成书是在王国的初期(『那时以色列没有王』暗示了成书是在王国的初期(士17∶6,18∶1);而在路得记第四章之中以大卫为家谱的结束,也更表示了成书是在所罗门王之前)。
5.& 以先知在道德方面的观念成书『以色列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全书是以神的律法的基础来衡量以色列人与神的关系(士3∶4)]。
&&&&& 从以上五点的基础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应该是撒母耳。
时间∶根据以上的计算,时间应该是在主前1043之後(在扫罗被加冕与大卫於主前1004年攻取耶路撒冷之间。士18∶30中提及『但的支派...直到那地遭掳掠的日子』∶如果这是指亚述攻占这地的话时间就是主前722年了。
成书的目的∶
士师记∶ a. 历史性的目的∶
记述在约书亚与王国初期之间以色列的堕落、逼迫、解救的循环,在这段挣扎与折磨而产生王国。
&&&&&&&&&&&&
b. 教义性的目的∶
[1] 不顺服或部份的顺服会带来逼迫和捆绑;
&&&&&&& &&&&&&&&&&&&&&&&&&&&&&&[2]
一个神治的民族需要一个称义的王(士师记提供了一个护教的基础去建立由扫罗和大卫统治的王国);
&&&&&&&&&&&&&&& & &&&&& &&&&&[3] 神会对悖逆子民的悔改和祷告作救赎的回应。
&&&&&&&&&&
路得记∶ a. 历史性的目的∶为大卫的祖宗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线路,同时在神的保守引导下,显示了大卫如何在弥赛亚和王国的家族中出现。
&&&&&&&&&&&&
b. 教义性的目的∶[1] 有关近亲的救赎;
&&&&&&&&&&&&&&&&&&&&&&&&&&&
&&[2] 在大卫的家族中出现至情的爱和敬虔的行动。
&&&&&&&&&&
士师记的重点与内容∶
士师的原因(1-3a章) -- 不贞
回望以色列人的罪恶(1-2a)
&&& 以色列人的失败可从『没有赶出....人』(士1∶21,27,29,30等)见到,他们部份的得胜导致他们的受逼害和被劳役。
前瞻以色列的被劳役(2b-3a)
这片段是士师记後来记录的缩影∶
[1] 子民犯罪『以色列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去事奉诸巴力。』(士2∶11)
[2] 被外邦人劳役『耶和华的怒气向以色列人发作....将他们付与四围仇敌的手中,甚至他们在仇敌面前不能站立得住。』(士2∶14)
[3] 以色列人回转向神祈求『他们因受欺压扰害』(士2∶18)
[4] 神为受压的子民提供救赎『耶和华就兴起士师,士师就拯救他们脱离抢夺他们人的手。』(士2∶16)
士师的治理(3b-16章)--忠心
&&& * 因以色列人对神的不忠,不能忠诚於神的治理,以致他们失败及士师的兴起。
七个循环∶犯罪、劳役、祈求、救赎。
&&&&&&& a.
第一循环(3b)
&&&&&&&&&&& *
被米所波大米的欺压 -- 8 年
&&&&&&&&&&& *
俄陀聂的拯救 -- 40 年
&&&&&&& b.
第二循环(3c)
&&&&&&&&&&& *
被摩押人、亚扪人、亚玛力人的劳役 -- 18 年
&&&&&&&&&&& *
以笏(和珊迦?)的拯救 -- 80 年
&&&&&&& c.
第三循环(4-5)
&&&&&&&&&&& *
藉迦南的惩罚 -- 20 年
&&&&&&&&&&& *
底波拉的平定 -- 40 年
&&&&&&& d.
第四循环(6-8a)
&&&&&&&&&&& *
米甸人的报复 -- 7 年
&&&&&&&&&&& *
基甸的得胜 -- 40 年
&&&&&&& e.
第五循环(8b-10a)
&&&&&&&&&&& *
亚比米勒的毁坏 -- 3 年
&&&&&&&&&&& *
陀拉和睚珥的解救 ---- 45 年
&&&&&&& f.
第六循环(10b-12)
&&&&&&&&&&& *
败於亚扪人 -- 18 年
&&&&&&&&&&& *
藉耶弗他利、以比赞、以伦、押顿得自由 -- 31 年
&&&&&&& g.
第七循环(13-16)
&&&&&&&&&&& *
非利士人的诱惑 -- 40 年
&&&&&&&&&&& *
藉参孙的解放 -- 20 年
士师的瓦解(17-21章)--混乱
『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21∶25)
堕落的故事--偶像(17-18) -- 但 (北)
眨低的故事--不道德(19-21) -- 示罗 (中)
奉献的故事--忠贞(得 1-4章) -- 伯利恒 (南)
&&&&&&& [1]
抉择 -- 爱的了结[女儿] -- 摩押地域(路1)。
&&&&&&& [2]
服侍 -- 爱的回应[拾禾穗的人] -- 伯利恒田间(路2)。
&&&&&&& [3]
安息 -- 爱的要求[供给的人] -- 禾场(路3)。
&&&&&&& [4]
奖赏 -- 爱的回报[妻子与母亲] -- 城门口(路4)。
士师记年历的解释
从士师记中按记载外邦势力及士师的治理共有年数 -- 410年。
若从士师时代开始计算主前1381年至扫罗於主前1043年作王止 -- 338年。
外邦势力与士师治理在时间上有部份是重叠。
不足一年也以一年作计算。
按士师记11∶26 看到从约书亚至耶弗他利[亚扪人横期间]之间有三百年[主前&&& ]
&&& a. 这与王上6∶1 从出埃及至所罗门第四1年的统治为 480年(主前)相乎合。
徒13∶19 从进迦南至所罗门死有 450年(主前)
以上的事实除了说明士师的年历之外,更是证明出埃及的日子可能是主前1445年。
以色列人入迦南分地的情况
民32 河东两支派半的分地
民34∶13-29 命定迦南的境界/ 拣选分地的人
民35∶1-8 命以色列人建邑给利未人
申3∶12-22 以约但东地给予二支派半
&&& [入迦南前∶祝福於基利心山;宣诅於以巴路山] -- 申27
书13 命分未取之地/ 二支派半所得之城
书14 九支派半所得之地
第九课∶撒 母 耳 记 上、下
(在希伯来文的圣经之中,撒母耳记上、下是一本书卷而不是分成两本)
作者∶先知撒母耳
日期∶原先的记录是在大卫死之後,而撒母耳记的编成是在所罗门去世之後(主前931),及在亚述掳掠北国以色列之前(主前 722)。
读者∶& 在大卫及所罗门的统一国王,以致所罗门王死後分裂为南北两国的人民。
子民所在的位置∶在大卫和所罗门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他们的宗教生活是环绕在大卫所占领的耶路撒冷城(撒下 5∶7),最後是环绕所罗门王在这城所建的圣殿(王上 6)。
成书的目的∶
历史性的目的∶
大卫王国起源的记录;
表达先知在士师到列王并先知对列王的方劝勉的角式。
教义性的目的∶
&&&&&& a. 扫罗是『听命胜於献祭,顺从胜於公羊的脂油』(撒上15∶22)最好的反面例证;
&&& b. 扫罗是何西阿所说声名狼藉的最好例证∶『我在怒中将王赐你,又在烈怒中将王废去』(何13∶11)。
&&& c. 大卫是『耶和华不像人看人』(撒上16∶7)的最佳例证。
&&& d. 拣选大卫作王是表明大卫家作弥赛亚的神圣起源。(撒下7∶12-17)
撒母耳记上的重点与内容∶
全书三个主要的人物∶知先撒母耳;扫罗王;牧羊人大卫。
撒母耳的士师角式(1-7章)
&&& 撒上是在士师衰落的末期,那时以利作祭司,但他的儿子很是败坏。
&&& a.& 撒母耳的呼召(1-3)
&&&&&&& [1]
撒母耳的出现是由於他母亲向神信心的恳求(1)
&&&&&&& [2]
将撒母耳归与耶和华并颂祷神对子民的救赎(2)
&&&&&&& [3]
年轻的撒母耳在示垒的圣所中被以利抚养,并回应神的呼召(3)
&&& b.& 撒母耳的委任(4-7)
&&&&&&& [1]『从但到别是巴所有的以色列人都知道耶和华立撒母耳为先知』(撒上 3∶20),以色列人那时正受著非利士人的苦害,因他们从圣所中夺去约柜。
&&&&&&& [2] 藉撒母耳先知的鼓励并神的帮助他们最终从非利士人手中夺回约柜。(6-7)
扫罗的王权(8-15章)
撒母耳年纪老迈,他儿子们不行他的道长老们求他为他们立一个王治理他们,像列国一样(8∶5)。以色列人出於错误的动机立王,也以错误的准则立王∶[1](9∶2)『又健壮又俊美...比众民高过一头』;[2]从错误的支派中选出 -- 便雅悯,因为『圭必不离犹大,杖必不离他两脚之间』(创49∶10)
&&& a. 拣选扫罗(8-12)
&&&&&& [1]& 拣选扫罗并不在属灵质素上(8-9)
&&&&&& [2]& 撒母耳膏立扫罗作王治理以色列(10)
&&&&&& [3]& 以色列人士气高昂地在吉甲立国(11)
&&&&&& [4]& 撒母耳藉历史警告以色列人『你们若仍然作恶,你们和你们的王必一同灭亡』(撒上 12∶25)(12)
扫罗遭拒绝(13-15)
&&& && 虽在撒母耳的警告下,扫罗和子民仍作恶∶
&&& && [1] 扫罗作了王不可作的祭司角色(代下 26∶18)(13-14)
&&&&&& [2] 扫罗只是听从人部份的命令毁灭亚玛力人(15)
&&& 神藉撒母耳回应扫罗∶『...听命胜於献祭,顺从胜於公羊的脂油。悖逆的罪,与行邪术的罪相等...』(撒上 15∶22)
3.& 大卫的王权(16-31章)[扫罗是人的选择;大卫是神的选择。扫罗是顺应人心的人;大卫是顺应神心的人∶『人是看外貌,神是看内心』(撒上16∶7)]
&&& a. 撒母耳宣告大卫的王权 -- 牧羊的大卫(16-17)(神选出一个牧羊的人似是很不适合,但神也选出摩西并用他四十年在米甸旷野的学习。)
&&&&&&& [1]
撒母耳从耶西家中选出大卫(16)
&&&&&&& [2]
大卫杀歌利亚而得扫罗的召见(17)
&&& b. 约拿单承认大卫的王权 -- 朝臣大卫(18-19)(圣经之中其中一个最感人的故事∶约拿单明知大卫是继任他父亲王位的人而不嫉妒。)
&&&&&&& [1]
约拿单放弃王位让与大卫,并给他外袍战衣刀弓腰带(18)
&&&&&&& [2]
约拿单向父亲扫罗求情救大卫(19)
扫罗攻击大卫的王权 -- 逃命的大卫(20-31)
&&&&&&& [1]
约拿单与大卫结盟得以脱离扫罗的追杀(20)
[2] 大卫的逃命(从迦特开始展转到洗革拉,在这迈长的逃亡之中表现出大卫的机智并对神所膏立的王之尊重。相反地揭露了扫罗的疯狂及没有道德,引致到後来的败落。)(21-27)
&&&&&&& [3]
扫罗的苦境(28-31)
&&&&&&&&&&& [a]
扫罗在隐多珥藉灵谋接触已死的撒母耳(28)
&&&&&&&&&&& [b]
得引领大卫在战场上的得胜(29-30)
&&&&&&&&&&& [c]
扫罗在战场上与非利士人交锋的命运并死於自己的刀下(31)
撒母耳记下
撒母耳记下的内容重点∶
1.& 大卫政权的承认(1-10) -- 大卫的名声[『扫罗杀死千千,大卫杀死万万』(撒上18∶7)扫罗杀死千千,大卫杀死万万』(撒上18∶7)]
大卫於希伯仑治理犹大的王权(1-4章) -- 7 1/2 年
&&&&&&& [1]
亚玛力客人的儿子在扫罗的死上求功(1)
&&&&&&& [2]
扫罗死後大卫於希伯仑建立治理犹大的王朝(2)
&&&&&&& [3]
扫罗的将领押尼珥归服大卫(3)
&&&&&&& [4]
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被杀(4)
&&& b.& 大卫於耶路撒冷治理全以色列(5-10章)(因著扫罗的将领押尼珥及儿子伊施波设的死,以色列的长老就膏大卫作以色列的王。) --
&&&&&&& [1]
大卫王国的建立(5-7)
&&&&&&&&&&&
[a] 在大卫的膏立(5a)和耶布斯人坚固城耶路撒冷的失陷(5b),大卫带领以色列人及约柜进驻大卫的城[耶路撒冷](6)。
&&&&&&&&&&&
[b] 大卫想为神建立圣殿(7)。[神悦纳大卫的心愿并应许藉他的儿子建立弥赛亚的国度(撒下7∶12起),因为他流了多人的血和打了多次的大仗,所以留给他的儿子所罗门去建造(代上22∶8)。]
&&&&&&& [2]
大卫王国的伸延(8-10)
[a] 王国的伸延(8) -- 从亚兰、摩押、亚扪、非利士、亚玛力人得来地与物。&
[b] 对扫罗家的爱顾(9) -- 大卫恩待约拿单的儿子米非波设。
&&&&&&&&&&&&
[c] 军事的强势(10) -- 战败亚扪人与亚兰人的联盟。(这事之後诸王的归服(撒下10∶19)。)
大卫被拒於宝座以外(11-18章) -- 大卫的羞耻
大卫的罪恶(11) -- 两方面∶淫乱(拔示巴)与杀机(乌利亚)。
&&& b. 大卫的忧伤(12a)[摩西曾说∶『...要知道你们的罪必追上你们』(民32∶23),拿单先知藉一个比喻指出大卫就是那个没有怜恤人的人(撒下12∶7),大卫作为一个对神真心的人回应∶『我得罪耶和华了』(撒下12∶13)]
大卫的受难(12b-18) -- 神按大卫所说要他偿还四倍(撒下12∶6) -- 四件事
&&&&&&& [1]
拔示巴从大卫而生的儿子死亡(12b)
&&&&&&& [2]
大卫的女儿他玛被污辱(13a)
&&&&&&& [3]
大卫的儿子暗嫩因污辱他玛而被杀(13b)
&&&&&&& [4]
大卫国度的分裂与儿子押沙龙被杀(14-18)
[a] 押沙龙尽得民心(15∶6)
[b] 押沙龙安排住以色列人听到角声便说『押沙龙在希伯仑作王了』(15∶10)&&
[c] 大卫逃命时说『我亲生的儿子尚且寻索我的性命』(16∶11)
&&&&&&&&&&&&
[d] 押沙龙被自己的装扮所虑而被杀(18∶15)
&&&&&&&&&&& [e]
大卫为儿子押沙龙之死而忧伤(19∶4)
大卫重回宝座上(19-24章) -- 大卫的名
&&& a.& 大卫重登宝座(19-21)
&&&&&&& [1] 押沙龙死,大卫意识他仍是全地的王(19)[我岂不知今日我作以色列的王麽(撒下19∶22)。]
&&&&&&& [2]
子民认识大卫是王(20)
&&&&&&& [3]
大卫面对因扫罗杀害基遍人而带来的饥荒(21a)
&&&&&&& [4]
饥荒在扫罗七个後裔死後而止(21b)
大卫在宝座上的颂歌(22-24)
&&&&&&& [1]
大卫的颂歌(22)(参诗篇十八)
&&&&&&& [2]
大卫未了的话(23)(大卫七十二篇的诗篇 -- 撒下23∶2)
&&&&&&&&&&& [a]
大卫提说与他同治理的人(23b)
&&&&&&& [3]
因大卫自信自己的成就神发怒(24)
第十课∶列王纪上、下
作者∶耶利米
时间∶在被掳至巴比伦之先∶1.&&& 在书中多处提到『他们直至如今』(王下17∶34,41)来形容被掳前子民的罪恶。
&&&&&&&&&&&&&&&&&&&&&&&&&
2.&&& 王下最後两章记述被掳的事情(24-25),同时最後的一章横跨卅七年到约雅斤。
读者∶衰落南北国的子民
地点∶王上12开始了南北国的分裂∶北国以色列以撒玛利亚为首都,以但和伯特利为敬拜中心;而南国犹大则以耶路撒冷为政治和宗教的中心。
成书的目的∶
1. 历史性的目的∶记述从所罗门威荣的开始王南北两国君主的行为及被掳;
2. 教义性的目的∶道德上的教导∶遵行神的律法得祝福,否则会遭受掳掠。
全书的重点与内容∶(列王纪上)
1. 国家民族的光荣(1-11章)
所罗门的智慧(1-3)
&&&&&&& [1]
所罗门被膏立为王(1)
&&&&&&& [2]
大卫死後所罗门被立为王(2)
[3] 被承认为神所拣选的王(3)(所罗门所求於神的并不是财富而是智慧,在判断谁是孩子的母亲一事上尽显出来。)
所罗门的财富(4-10)
&&&&&&& [1] 经济上的充裕(4)[从巴比伦到埃反的领土,『犹太人和以色列人如同海边的沙那样多,都吃喝快乐』(4∶20);『四境尽都平安』(4∶24);也在知识和音乐上的成就『他作箴言三千句,诗歌一千零五首』(4∶32)。]
&&&&&&& [2]
宗教上的成就(5-8)
&&&&&&&&&&& [a]
建殿的准备(5)
&&&&&&&&&&& [b]
圣殿的树立(6)
&&&&&&&&&&& [c]
器具的制成(7)
&&&&&&&&&&&&
[d] 圣殿的奉献(8)(8∶27『神果真住在地上麽,看哪,天上的天尚且不足你居住的,何况我所建的这殿呢?』)
&&&&&&& [3]
政治上的稳定(9-10)
&&&[a] 定立条约、婚姻、外交与邻邦建立关系,所罗门娶法老女儿为妻(9)
&&&&&&&&&&& [b]
示巴女皇来访(10)
&&& c.& 所罗门的邪恶(11)( 3∶1『所罗门就宠爱许多外邦女子』;3∶2神已警告所罗门不可与她们往来,因为会被诱惑随从她们的神;而他又『有妃七百,嫔三百』(11∶3)。)
统一王国的分裂(12-22章)
&&& a. 以色列十支派的反叛(12)(所罗门死并子罗波安继位,听信同期长大的少年人徵收重税使民负轭作苦工被所罗门更甚,於是所罗门将领耶罗波安带领十支派作反,并以但和伯特利为敬拜中心。)
b. 早期以色列和犹太列王的统治(13-16)
&&& &&&&& * 两个在列王纪的主题∶ [1]列王的道德 [2]先知的职事
&& 早期北国以色列的君王(13-16)&& &&&&&& 先知&&& & &&&&&&&&& 早期南国犹大的君王(13-16)
1.& 耶罗波安一世(北国以色列 931-910&&&&&&&&&&&&&&&& 1.
罗波安 931-913
&&& 在早期有四个不同的王朝,南
&& 国犹大仍旧是一个,这是神应
&& 许大卫的(撒下7)。这时期所有
&& 的君王除了南国最後的两个君王
&& 是正直的,其馀都是邪恶的。
&& 圣经并有形容亚撒(15∶11)和
&& 约沙法(22∶43)&&&&&&&&
2. 拿答 910-909&&&&&&&&&&&&&&&&&&&&&&&&&&&&&&&& 2.
亚比央 931-911
3. 巴沙 909-886&&&& &&& &&&&&&&&&&& 耶
户&&&&&&&&&& 3.
亚撒 931-870
4. 以拉 886-885&&&&&&&&&&&&&&&&&&&&&&&&&&&&&&&& 4.
约沙法 873-848
5. 心利 885
6. 提比尼 885(王上 16∶21)
7. 暗利 885-874&&&&&&&&&&&& &&& &&& 以利沙
8. 亚哈 874-853
以利沙的改革(17-19)
&&&&&&& [1]以利沙与饥荒(17)
&&&&&&& [2]以利沙与在迦密山上之战(18)
&&&&&&& [3]以利沙与逃脱耶洗别(19)
亚哈的管治(20-22)
&&&&&&& [1]敌人便哈达(20)
&&&&&&& [2]拿伯(21)
&&&&&&& [3]约沙法(2)
以色列国和犹大国的败坏(1-17章)
以色列和犹大的衰落(1-16)(早期的写作先知是在这一个时期开始∶俄巴底亚和约珥;而以赛亚先知的写作在是在这个时期结束。)
&&& 这个时期的北国已有五个朝代,与先前的一并共有廿个君王及九个王朝。南国只有
&&& 一个朝代,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旧约圣经人物扫罗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