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八的核弹猴战刃配卡返刃是个什么阵容

A饭看呆!N卡为何被称“核弹”?还原历史真相
在茫茫的互联网大海上有一片小小的孤岛,孤岛上有一群奇怪的人。这些人喜欢萌妹子,也喜欢互相搞基。喜欢买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也喜欢买回来之后疯狂的&黑&。但是他们最喜欢的还是一个四方四正的东西,它上面或带有各种各样各样灯,或者有一个或几个标志性的风扇。
那里的人把这样的物件像宝贝一样买回家,一开始满心欢喜,但用了段时间就开始嫌弃,过段时间就再买个新的。并乐此不疲。这个物件就是显卡,这个孤岛就是显卡吧。
在岛上有一些人,我们尊称为大神,他们能搞一些未发售的产品,也能写出一些颇有观点的评测。当然也有一些人喜欢发表诸如&N卡网速快,A卡颜色好&这样的神论。更多的则是一些小白玩家询问着装机的建议,发表着自己是不是被JS骗了贴子。但是当你去显卡吧看帖子时,经常会有些迷茫,最奇怪的可能就是它们老说着&核弹&,核弹是什么呢?
那么今天为大家带来的就是,显卡的&核弹传奇&&&
核弹的起源
显卡吧的玩家们总是喜欢把一些高性能的显卡叫做&核弹&,具体是谁第一次把显卡叫做核弹的已经无法考证。但是关于为什么称其为核弹,有两大比较著名的说法。
别当真&威力比这小点
众所周知,显卡核心需要通过显卡上的供电模块为其高频稳定运行提供充足的电量,而供电模块的主要原件除了各类电感就是电容。在那个上古时期电容的质量还不过关,特别是有一些小厂生产的显卡使用了质量较差的电容,在显卡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爆电容的情况。
于是某一天某玩家的显卡电容爆了,据他的描述不仅听到了声音,而且还有了&爆炸当量&,一些不嫌事大的玩家就把显卡称为隐藏在机箱里的&核弹&。
会爆炸的电容
这个问题还要说到电容的材料上,以前显卡上使用的电容大多是电解电容,电解电容内部的电解液在热胀冷缩的情况下以及密封不严格的情况下,就可能会出现爆裂的情况。现在的显卡电容大多使用了更安全的固态电容,但是核弹的名称还是流传了下来。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解释,也有这样一种可能&&
GTX 580使用的核心
在2010年,NVIDIA发布了最新一代的旗舰级显卡,GTX 580,这块显卡虽然是当时性能最强的一块显卡,但是其功耗和发热的表现也让广大玩家表示震撼,单卡的整机功耗为360W左右,双卡达到了恐怖的610W,这就意味着如果你想组双卡,那么可能需要一个1000W电源。显卡的满载烤机温度为90℃。这样高的温度和功耗让它获得了电老虎的美名。也让它逐渐走向了核弹的不归路&&
GTX 690还挺好看
随后NVIDIA虽然也推出了功耗也较大的双芯旗舰GTX 690,但是终究比不上GTX 580那种最初带给人们震撼,不过也就是这个GTX 690,产生了一个新名词&战术核显卡&。
战术核显卡
2013年12月,甘肃卫视《揭秘真相》节目在讲述了航母战斗群的几大杀手时,错误引用了被卡吧人编辑的词条,其中就讲了这么一种火箭推进榴弹-690战术核显卡,只要一发就能摧毁一个航母战斗群。于是GTX 690战术核显卡的威名就此正式被确定了。
虽然事后甘肃卫视也做出了道歉,但是这已经阻止不了战术核显卡的传说在网上流传,不过说到核弹,NVIDIA早期的显卡命名确实和炸药有点关系。
当年奠定NVIDIA显卡王朝基石,也是NVIDIA在当年登顶性能之王的一块卡,就是大名鼎鼎的NVIDIA Riva TNT2。说起这块卡的大名,在当时的DIY界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初代的TNT 2采用0.25微米工艺的NV 5核心,显存容量16M,显存位宽128bit,采用AGP总线接口,视频输出接口为VGA。
华硕 AGP-V3800
TNT的中文名称是三硝基甲苯,是一种烈性炸药,用这个来命名显卡,果然是&核弹厂&的风格。不过正如它的名称一样,NV靠着TNT系列一炮打响,NV的Riva TNT2直接将Voodoo 3作为竞争对手,并成功拿下了NVIDIA第一个3D性能王冠,不仅在D3D游戏兼容性方面表现可圈可点,在OpenGL引擎中的表现更加一鸣惊人,获得了PC业界颁发的400多个奖项,而且当时这种优势也保持至今。
两弹一星黄仁勋
既然显卡被成为核显卡,那么作为核显卡的创始人,Nvidia CEO黄仁勋先生自然成为了网友们各种恶搞的对象。黄仁勋先生作为一名华裔,一直就给人以亲和的印象。但同时其在产品发布时极富激情的演讲,让玩家对其充满了敬佩,于是网上就出现了很多黄仁勋先生的恶搞图。
图片来自于网路
也许很多眼尖的网友都看出来,黄仁勋先生某些照片看起来很想著名演员范伟,也难怪网上会有许多这样的照片。有玩家曾经问过黄仁勋先生被人恶搞是怎么样的一种体验,黄仁勋先生表示自己看过玩家恶搞他的图片,有些挺有意思。可见黄仁勋先生还是很大度的。
好吧,我承认我笑了
随着A卡和N卡之间战争的升级,两家公司之间都有大量的粉丝,它们互相调侃的重要方式就是AN对比图,AN对比图一般为两半,在图片下方分别注明AN两家的LOGO,表示使用不同的显卡会有不同的效果,当然也有不嫌事大的,强行将intel的核心显卡也加上,于是就成为了如下这样的对比图。
5核弹离我们远去 说了这么多显卡与核弹的故事,相信各位看官也清楚,核弹是大家对显卡的一种调侃,核弹与显卡都象征着大杀四方的力量,这一点上两者是相同的。核弹和显卡也都是最新高技术的产品,同时将无形的显卡性能用有形的核弹做比喻,这样的手法也是很高明的。不过也要说的是,未来&核显卡&将更多的出现在玩家们的调侃中。
随着现在显卡制造工艺以及核心的进步,目前的显卡已经离电老虎越来越远,现在即使是旗舰级单卡,功耗也在200W以下,一般玩家再也不用为旗舰级显卡更换自己的电源。而像水冷等散热技术的推出也让显卡高温成为了过去,即使是发热量再高的显卡,只要有一个水冷散热就能很好压制显卡的温度。热到可以煎鸡蛋的显卡已经与我们远去了。
由于目前单卡性能的提升,像现在的单卡GTX 1080Ti的性能就可以在4K分辨率下畅玩大作,所以多卡平台除了跑分之外,也似乎没有了更多的意义。于是现在NVIDIA官方也开始对多卡平台进行了一些限制,像两块以上显卡仅可以进行跑分,游戏不会再做优化。这样&多卡灭地球&的神话也破灭了。
就把这样的风格进行到底吧
如同intel被称为牙膏厂,AMD由于之前的推土机、打桩机被称为农企。看来每家公司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黑历史,而这些昵称也代表玩家对于DIY硬件一种别样的爱吧。
责编:梁爽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大佬们,A八的核弹返刃是个什么阵容?【崩坏3rd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904,067贴子:
大佬们,A八的核弹返刃是个什么阵容?
大佬们,A八的核弹返刃是个什么阵容?
白练战车巫女
加入逆商就可以了
神恩(也可以不用神恩,凯旋带怠惰)
巫女圣痕的话德丽莎套是要的凯旋带特斯拉乐队上,泳装中,下 巫女 加伤圣痕都可以(最好是猫上普中周年下)巫女先打出标记,换神恩,换凯旋a一下开大, 巫女出场记得别打到怪了, 空气前摇再刃返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A一下小兵对线就结束? DopA卡牌全细节攻略_兔玩网英雄联盟LOL专区
您的当前位置:
小鱼人来到线上,很习惯性地用普攻打一下小兵,我其实在这瞬间已经觉得对线已经结束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opA
DopA在教学视频之中平静的语气中透露着无法掩盖的霸气,视频中的游戏走向也一步一步地朝着他预言的方向前进。可以说,正是因为小鱼人的这次&习惯性&普攻引起的蝴蝶效应,让DopA牢牢地控制住比赛的发展方向,带领队伍轻松取胜。
&卡牌是一个光是存在就能给队友带来优势的英雄。&DopA一语道破天机,卡牌大师就是这么一个经历过无数次削弱仍然能够Carry全场的英雄。
DopA卡牌出门全细节
一、皮肤选择
DopA最爱的卡牌大师皮肤是西部牛仔崔斯特,这款皮肤在国服的售价是4500点券,也就是45块大洋。事实上,他的喜好与很多擅长卡牌的职业选手不同,比如Pawn选手更喜欢35块的探戈灵魂。
二、召唤师技能选择
DopA的召唤师技能按键是F键闪现,D键其他技能。
1.:S6赛季DopA最常用的召唤师技能,DopA的核心战术思路是及尽所有可能废掉对方的核心人物,引燃可以补充伤害,如果对方没有核心AD存在的时候,DopA一般都会选择引燃闪现。
2.:这是DopA第二常用的带法,当DopA面对劫或亚索这样的AD中单或敌方阵容拥有强势的核心AD角色(一般是上单)时,他会选择带好虚弱闪现。
&3.:如果DopA带的传送闪现,那么不是因为DopA害怕对线崩盘,而是担心己方其他路玩家英雄选择太过弱势,容易死亡。
&4.:DopA极少选择的召唤师技能类型,在一局面对小法师的游戏中,DopA选择了净化,因为这样做可以将小法的威胁降低到最小。
DopA符文天赋全细节
DopA卡牌的符文有两种,天赋的点法根据不同的对手会有所不同,我们来逐一分解。
1.对线AP英雄的符文:
精华选择3个移动速度,配合天赋中的漫游者一共提升7.5%的移动速度,经过计算,出门的卡牌移速为355,这样的移速可以让卡牌轻松地切牌打到敌人。
由于不需要担心对方的平A,黄色方面选择9个成长生命,成长生命在6级等同于固定生命,6级之上完全超越固定生命。
红色选择固定法穿没得说。蓝色有所不同,DopA选择6个固定魔抗和3个成长魔抗的组合,不管是在前期还是后期都有不错的魔抗加成。
2.对线AD英雄符文:
精华仍然选择3个移速,卡牌几乎是全联盟最依靠移速的英雄之一。
蓝色雕文上,由于对线AD英雄,所以可以完全放弃魔抗,转而投入6个成长CD和3个成长法强,DopA的符文选择心态是尽可能平均自己的前中后期能力。
红色仍然选择法穿。黄色选择3个固定护甲和6个成长护甲,仍辅助DopA的核心游戏理念。
DopA有两种天赋选择,均是12-18-0的点法,区别在刺客与秘密储备的选择上,在面对近战AP的时候,DopA会点出饼干天赋,而在面对一些长手的法师的时候,DopA会选择刺客天赋。
DopA卡牌控线方法全细节
一、控线压制
理论上,卡牌面对所有的近战中单都可以选择以不同程度的控线,这样的好处有两个,一是可以保证自己的发育,二是防止推线过深被敌方打野Gank。
最好的中路塔前控线例子正是DopA解说的卡牌对战小鱼人的教学视频,在这里我尽量地为大家解析一下DopA塔前控线的关键点。如果你能够做到在中路都能控好线的话,那么相信在上路和下路的对线同样能够领悟到控线的精髓。
1.一般情况下,没有遭到干预的正常相遇的两波敌我小兵很难形成明显的推线形势的,但是由于小鱼人1级的A小兵举动,加上卡牌只A最后一下的方法,兵线显而易见地是要向己方塔下推的。
2.在DopA这个视频给出了解这个兵线的方法&&看好己方正在到来的小兵位置,推断这波进塔线是否值得控制。如果值得,那么站在塔前挨几下远程小兵的攻击;如果不值得,那么果断放弃控线,因为过多地抗小兵会让你的对线陷入劣势。
3.由于控线位置是在己方中塔前,所以在被控制的敌方兵线小兵即将死亡的时候,己方的下一波小兵会更早地支援到位,并集聚在一起,形成推线局面。由于DopA的卡牌等级很低,没有快速清线并重新控线的能力,所以此时的思路是慢慢地推。
4.当卡牌没有可以迅速地清掉兵线的能力的时候,维持被推线的小兵形势回家,这种做法适用于所有分路的控线。图中己方的1号蓝色小兵已经濒临死亡,随后就会形成被集火的局面。
二、控线发育
遇上长手的强势对线法师的时候,卡牌应该选择另外一种&控线&方法,这种控线区别于面对短手英雄时的&塔前控线&,而是尽可能地做到&中心控线&。
1.和塔前控线方法一样,但是这种控线并不需要做的那么精确,注意敌我远程小兵的数量,适当地清理能够移动兵线的小兵存在,在敌方英雄施放AOE技能时,你同样应该还以颜色。
2.此种控线方法的目的是能够尽可能地不让小兵进塔,这样会将损失的小兵数量降低到最少,将卡牌被动的额外发育效果最大化。
3.和塔前控线一样,如果在敌方中单回城的情况下不能快速地清掉兵线的话,应该维持被推线的兵线局面回城。
DopA卡牌的游戏理念与细节
一、游戏宏观理念
注重所有可以影响游戏胜负的细节,从符文天赋到出装理念,从阵容分析到局势发展,DopA的每局游戏都是由无数选择构成,每次面临选择时,DopA都会迅速地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二、游戏微观理念
1.从BP开始,分析阵容,选择最正确的符文天赋和召唤师技能,并想好本局游戏自己的核心任务和打法。
2.根据不同的对手选择不同的出装,但是每次回家都要尽可能地以自己的最大金币为上限购买装备。
3.真眼要尽量在出现在敌方视野之前插,假眼一般不放在两侧草丛中,分析敌方Gank的可能路线,在必经路线插眼。
4.以补刀为最优先级,在我方打野不在的情况下尽量刷野迅速出装。
三、卡牌的首件装备选择
卡牌的首件装备选择很重要,决定着你能否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把你的作用最大化。
1.:卡牌大多数时候的首件装备,便宜且提升伤害高,适合绝大多数的情况。
2.:敌方中单是劫、小鱼人这类非常重视连招的刺客英雄时应该在首件选择中娅,这样可以将自己被杀的几率降到最低。
3.:鬼书提供20%减CD,可以在支援时放出第二个W,适合强行帮助边路建立优势;时光提供后期能力,更适合双方很少打架,全都闷头发育阵容的情况(膀胱局)。
四、卡牌细节打法
1.切牌与Q技能技巧:W的跳排是红黄蓝,每次W跳的第一张牌随机,要有一定的反应速度,多加练习。Q技能在面对短手中单时在距离较近时施放命中率极高。
2.W切牌依据:对线时多切蓝牌保证自己的蓝量充足,找机会用黄牌+Q消耗敌人。支援时根据情况切红或黄牌。团战优势时切红牌群体减速,有突进时切黄牌,打C位时切黄牌。蓝牌伤害最高,计算伤害能力够强的话,蓝牌可以收尾,另外,蓝牌对于塔的伤害更高。
3.人数战牵扯:卡牌要帮的边路敌人众多,回到中路推线,敌方必定分人来吃线,卡牌即可进行支援。若敌方强行越塔,则应迅速支援到位。
4.R的无形威胁:在高端局游戏中,卡牌到6或有大招的时间段都会被敌方记录,此时卡牌不应强行支援,而应该把R留在手里,这样做的结果会让敌方的边路打的畏首畏尾,不敢冒进。
5.R的其他功能:卡牌的R不止支援这么简单,在游戏的中后期,R技能还可以探视野、破女妖和触发巫妖。
单排如果玩中单或者AD,一定要玩的好,一定要珍惜生命,不要死。借用DopA在视频中的一句话作为结尾来结束今天的卡牌细节攻略,希望在未来的路人局比赛中,大家能够有个更好的大局观,能够更加注重游戏细节,再见。
标签:攻略赛事逗比钻石
资深LOL游戏爱好者,擅长职业比赛分析以及LOL英雄攻略。
公司地址:北京市石景山鲁谷路74号院中国瑞达大厦6层601 联系方式:010-
京公网安备77号
TUWA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兔玩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美苏的几千枚核弹也不是一夜之间造出来的,中间经历了一个发展和博弈的过程。其中涉及到军事科技的进步、美苏之间的对抗、还有人性所面临的终极考验。&br&&br&我们从第一颗核弹讲起。&br&&br&日,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的新墨西哥州引爆。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正在德国跟斯大林参加波茨坦会议,得知原子弹爆炸的消息后,他告诉斯大林美国掌握了“一种威力巨大的新型武器”。斯大林对于这句话并没有特别多的表示,只是简单地做了回复。杜鲁门觉得有点扫兴,觉得傻乎乎的斯大林根本没听说过原子弹,根本无法理解这种新式武器的巨大威力。&br&&br&下面是波茨坦会议上的斯大林,一幅小熊维尼式的憨厚样:&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9f7a26f498c44a5ca5fc679859daaf2e_b.jpg& data-rawwidth=&620& data-rawheight=&3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9f7a26f498c44a5ca5fc679859daaf2e_r.jpg&&&/figure&&br&&br&但波茨坦会议上的斯大林只是在故意装傻而已。斯大林不但知道原子弹,甚至比杜鲁门更早知道美国的原子弹机密——曼哈顿工程。(这就是历史的黑色幽默)&br&&br&由于曼哈顿工程在美国被列为顶级机密,杜鲁门作为副总统时竟然也完全不知情。一直到日,在原总统罗斯福去世、杜鲁门成为新的美国总统十三天后,才有人向他报告了曼哈顿工程的详情。而斯大林通过苏联的间谍活动,从1942年就开始在获取美国人关于制造原子弹的相关资料。据说曼哈顿工程遭到苏联间谍渗透的原因是它的保密级别太高——高到FBI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工程,自然就没办法防范苏联间谍。&br&&br&1945年8月,美国在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了一颗原子弹。美国人虽然已经试爆过一颗原子弹,但还是被它实战中展现出来的威力吓了一跳。美国人意识到虽然自己是第一个造出原子弹的国家,但也不可能永远保持核垄断。于是,美国代表心急火燎地在联合国提出建议,要求所有国家的核武器研制以及核材料的生产都要接受联合国的监管,以防止核武器扩散(大哥,现在全世界就你有啊)。苏联代表当然不买账,表示美国先把自己的核武器销毁掉,我们再来谈这事。大家整天口水仗打来打去,后来苏联代表干脆连会都不来开了,让美国跟自己的小兄弟们在会上尽情意淫。&br&&br&联合国里的口水仗一打就是好几年,一直打到日苏联引爆了自己的第一颗原子弹。&br&&br&就这样,美国的核垄断仅仅维持了短短的四年。美苏之间长达40年的核对抗正式拉开了帷幕。&br&&br&在这四年里,美国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核战略,也没想明白原子弹应该什么情况下用、怎么用。在苏联引爆自己的第一颗原子弹之前,美国人的态度差不多就是没事就先造着,造出多少来算多少。到1949年底,美国大约拥有235颗核弹。&br&&br&苏联第一颗核弹的爆炸声惊醒了处在深度自我陶醉中的美国人。出于对苏联的极度不信任,美国开始加速核武器的制造。&br&&br&到了1950年,苏联拥有5颗核弹,美国有369颗。&br&&br&到了1953年,苏联拥有120颗核弹,美国有1436颗。&br&&br&在这个时候,美苏双方的核打击能力都还没有到按一个按钮就毁灭世界的程度,因此美国还能愉快地跟盟友讨论下什么情况下应该用一下核武器。比如1952年美国就在西欧部署了核武器,声称苏联一打过来就要用核武器自卫。在1950年-1953年的朝鲜战争中,美国政府也曾经认真地考虑过要不要使用核武器。这个时候美苏由于地理位置遥远,双方都缺乏有效的远距离打击手段,因此顶多也就是相互进行一下核威慑,全面核战争是打不起来的。&br&&br&不过,在几年后苏联人取得了一项重大技术突破,直接导致了美苏间的核对抗的进一步升级。&br&&br&日,苏联发射了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ICBM),击中了6000公里以外的目标。洲际导弹一出,国土广袤、战略纵深这些概念统统都成了浮云。就算你国土再广袤、战略再纵深,对于导弹来说不过是多飞几分钟的事。美国由于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向来不用担心本土的防守。但在苏联部署洲际导弹之后,美国本土也完全暴露在了苏联的核打击之下。&br&&br&如果说之前的美苏就像两个男人在相隔十米的距离上用枪瞄准对方,那么在洲际导弹出现后,这两个男人就好像是被关进电话亭里然后互相用枪指着对方的头,动也动不了,躲也躲不开。&br&&br&1957年10月,苏联又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很多美国普通老百姓晚上看到苏联人造卫星在天上一闪一闪,担心说不定哪一天上面就会丢个核弹下来。对于美国普通民众来说,遭受核打击的威胁从未如此真实过。&br&&br&这个时候的美国政府当然也怕,然后就有人提出了&b&相互毁灭保证&/b&(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简称MAD)这个理论。这个理论提出,在全面核战争中应该有两个概念:先发打击能力(First Strike Capability)和二次打击能力(Second Strike Capability)。&br&&br&先发打击能力很容易理解,指的是把所有的核武器发射到对方国家去的能力。而所谓的&b&二次打击能力指的是在经受对方的一轮核饱和攻击之后,仍然能够保存的核打击能力。&/b&如果美苏双方都能够确保自己具备二次打击能力,那么无论谁先发动核攻击,最后的结果都是两个国家(包括各自的盟国)一块从地球上消失。在这样的设计下,两国政府都会保持克制,避免发动全面核战。&br&&br&美苏核对抗升级到这个程度的时候,美国就非常非常怕自己失去二次打击能力。怕到什么程度呢?从1960年代初开始,为了防止苏联突然发动核战,美国永远保持一部分B52战略轰炸机挂着核弹头飞在天上。也就是说,一周七天一天二十四小时,不管美国老百姓在吃饭还是在睡觉,军方永远有一部分战略轰炸机在空中巡逻——不为别的,只为万一下一分钟核战爆发,他们可以立刻调转方向奔赴苏联投下机上的核弹。(评论区里有人问如果巡逻时核弹掉了怎么办,大家可以参考海岸星光的这个回答:&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有没有一些冷门有趣但又深刻的历史故事? - 知乎用户的回答&/a&)&br&&br&下面是众多巡逻路线中的一条,大家可以感受一下:&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226fe54b76aea145ce9fc7dd158bc022_b.jpg& data-rawwidth=&5398& data-rawheight=&69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9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226fe54b76aea145ce9fc7dd158bc022_r.jpg&&&/figure&&br&从1954年到1963年,美国人一共造了700多架这种B52战略轰炸机,下面是一群B52退役后被堆在一起的照片:&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8a9c40d6c2db1cb87a117ece6f708e73_b.jpg& data-rawwidth=&780& data-rawheight=&5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8a9c40d6c2db1cb87a117ece6f708e73_r.jpg&&&/figure&&br&&br&当然除了战略轰炸机之外,美国还有陆基弹道导弹和可以从潜艇上发射的潜射弹道导弹来保证二次核打击能力。这三种武器也构成成了美国的战略核三角(Nuclear Triad)。&br&&br&在MAD思想的指导下,美国政府最担心的不是核战爆发,而是核战爆发后自己没有能力确保对方也完蛋。反过来讲,如果能让对手相信自己在经受核饱和攻击之后,仍然有能力进行反击,全面核战便不会爆发。&br&&br&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在1960年代美国开始疯狂的加速核武器的制造和部署。同时美国军方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有意无意地在各种报告中夸大苏联的核攻击能力,向总统施加压力要求更多的经费和更多的核武器。有趣的是,在地球另一端的苏联也上演了同样的一幕。苏联军方向中央委员会拼命强调美帝的核打击能力,请求拨给他们更多的经费去扩大核武器库。&br&&br&到了1960年代初期肯尼迪任美国总统时,美国已经拥有大约27,000核弹,而苏联的数量大约是这个的十分之一。&br&&br&这个时期美国内部也有人质疑是否需要这么多的核弹,甚至肯尼迪也觉得美国的核弹已经太多了。有报告声称只要有200枚核武器能够在第一次核打击中生存下来,就足够维持必要的二次打击能力。但是,要造多少枚核武器才能确保有200枚能够存活下来?500枚?1000枚?还是5000枚?没有人经历过全面核战争,也没有人敢做这个保证。所以大家讨论来讨论去,结论就是核武器的数量只能增加,决不能减少。&br&&br&下面是美苏双方在冷战期间的核武器数量对比,从表中可以看到,美国核武器数量增长最疯狂的就是1960年代这一段时间:&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22d10ce729bdc76fd02f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22d10ce729bdc76fd02f_r.jpg&&&/figure&&br&有了足够多的核武器之后,还要有相应的指挥和通讯系统将他们发射出去。在1960年,美国军方制定了一个核打击系统叫做SIOP(Single Integrated Operation Plan)。这个方案简单地讲就是把美国所有的核武器的发射系统整合到一起,然后把发射权交到总统手里。每当有新的美国总统上任时,军方都会专门针对这个系统对总统做一次简报,告诉总统美国核打击力量的组成以及如何使用这个系统。几乎每一任美国总统(1960年的艾森豪威尔、1961年的肯尼迪、1969年的尼克松)在听过这个简报之后都表示觉得心情很压抑。&br&&br&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了苏联领导人身上。1972年,苏联军方向勃列日涅夫汇报了如果美国进行先发核打击的话会有什么后果:苏联的军事力量减少到原来千分之一,八千万居民死亡。勃列日涅夫听了以后马上整个人都不好了。还没等勃日涅列夫恢复过来,军方又准备了三枚未安装核弹头的战略导弹让他熟悉发射流程。在按下发射按钮时,这位苏联领导人紧张到手抖,反复跟身边的人确认这三枚导弹是不是真的没有安装核弹头。&br&&br&作为一名人类的个体,美苏领导人的这种反应是非常正常的。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他们,在美苏核对峙最严峻的年代里,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每一分钟你都可能接到军方的紧急电话:“总统先生/总书记,对方的核武器已经全部升空,我们等待你的命令。”&br&&br&这个时候,你将会有大约20分钟来做出你的决策。但所谓的决策,无非只有两个选择:&br&&br&1)什么也不做,等着自己这半个世界在20分钟后被摧毁;&br&2)发射自己的核武器,摧毁对方那半个世界(但那时你应该已经死了)。&br&&br&人类有文字的文明大约有五千年。在这五千年里,人类的科技水平飞速发展,但是人类作为一种生物却和五千年前的人类没有本质的区别。五千年前还在过着部落生活的生物,现在却要在20分钟内做出是否要毁灭世界的决定。如果美国在欧洲部署中程核弹头导弹的话,留给苏联领导人做出选择的时间将由20分钟进一步缩短至6分钟。这也是为什么苏联领导人对于美国人在西欧部署中程核导弹如此介怀,也是为什么美国拼了老命也不让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弹。&br&&br&人类核武器的发展速度,已经超出了人类这种生物的大脑所能承受的能力。&br&&br&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在遭到全面核打击的情况下,最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是一个心理学上的终极问题。美国军方在向总统演示核武器发射流程的时候,也绝不会让总统站在发射台前,而是让一个替身扮演总统,真正的总统站在旁边观看即可。这样做是避免总统在演练过程中的操作会暴露自己的“终极选择”。&br&&br&把是否毁灭世界这件事交给一个人在6分钟内决定,也难怪美苏领导人一想到这些就心情压抑。&br&&br&不过,这竟然还不是美苏核对峙中最疯狂的时刻。&br&&br&美苏双方在建立了庞大的核武器库后,分别把发动核打击/反击的的权力交到自己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手里。这是一份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同时也是一份沉重的负担。在美苏对峙的冷战期间,理论上讲全面核战可能在每一分钟爆发,因此美苏领导人必须随时随地都能与自己的核战略力量保持联系。&br&&br&在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后,美国总统开始使用核公文包(俗称Nuclear Football)。这个核公文包由专人携带,无论总统去哪都必须寸步不离左右。携带公文包的人也必须经过严格的政治背景审查才能接受这个光荣的任务。&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a94d20fb47eadd09e63c692e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a94d20fb47eadd09e63c692e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38cebd22f84ea06eff03c726f5da0c7d_b.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4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38cebd22f84ea06eff03c726f5da0c7d_r.jpg&&&/figure&&br&跟很多人所想的不同,核公文包打开以后并不是一颗大大的红色按钮,它只是一个保障总统与核战略部队联络的一个通信工具。根据维基百科的描述,美国的核公文包中有描述核打击选项的文件以及授权进行核打击的密码卡片(也有总统把卡片装在身上)。&br&&br&苏联在1985年也开始使用类似的核公文包(也有可能更早,因为苏联方面的信息一向不如美国透明)。苏联核公文包原理的跟美国的大同小异,也是保持总书记与自己的核战略力量随时通信的一个工具。&br&&br&这样的指挥系统看起来挺完善,但其实还是有几个问题:&br&&br&第一,万一总统/总书记在第一轮核打击中被斩首了怎么办?美国在1980年代曾高调地将针对苏联领导人的斩首行动列入核打击的一部分。苏联方面无疑也会有类似的打击计划。日,车臣领袖杜达耶夫只是打了一个卫星电话就被俄军两枚呼啸而来的制导导弹炸死,大家可以感受一下。我相信为了斩首美国总统,苏联军方会很乐意付出比这多一千倍的努力。我不知道本来就心情压抑的美苏领导人每天想到对方会慷慨的拿出一部分核弹专门瞄准自己的脑袋会不会心情更加抑郁。(这里补充说明一下,斩首行动不一定意味着杀死对方领导人本人,也可以理解为直接瘫痪对方的指挥中枢)&br&&br&第二,总统/总书记没被斩首,但与核战略部队之间的通信系统遭到毁灭性打击。在全面核战中,重要的战略目标都会遭受到超饱和攻击,因此一些地面指挥中枢可能在发动核反击之前已经被摧毁。例如另外一个答案中提到的美军神经中枢夏延山军事基地,号称可以承受核弹攻击。但答主在《死亡之手》这本书里面看到的描述是,里根在参观这个军事基地时有人问指挥官如果苏联的SS-18直接命中这里会怎么样,得到的回答是“我们会被炸飞”。&br&&br&第三个问题与人性有关。如果接到发动核打击的命令后,战略轰炸机的飞行员、导弹发射基地的指挥官、核导弹潜艇的舰长,他们会真的像训练的那样去马上执行吗?如果全面核战爆发,世界上将不再有军事法庭,也不会有人来追究他们的责任,他们真的会亲手按下毁灭世界的按钮吗?这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人性所面临的终极考验。在一部纪录片里,一位美国战略轰炸机的飞行员坦言如果当年服役时接到全面核战的指令,他会选择把机上的核弹丢进大海然后找一个大洋中的荒岛迫降。苏联也曾经出现过导弹部队在接到系统自动发出一个提高戒备等级的命令时,军官纷纷向上级打电话求证命令真实性的案例(这还只是提高戒备等级而已)。&br&&br&无论是美军还是苏军,都不可能对以上几个问题视而不见,让花费了无数的金钱和人力打造了庞大的核武器库在核战爆发后变为一堆废铁。因此,在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分别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部分地)解决以上几个问题。&br&&br&我们先来看一下美国的:&br&&br&&b&Designated Survivor (指定幸存者)&/b&:看过电影《空军一号》的都知道,美国政府对总统突然死亡或被绑架后由谁来继任总统有明确的规定(Presidential Line of Succession)。比如总统死亡后,副总统就继任接任总统,如果副总统也死亡的话就轮到众议院议长,依次类推。不过,在一些比如像总统就职典礼这样的活动中,这个继任者名单中的大部分都会出席,如果苏联在这个时候突然发动袭击怎么办?这时就会有一名内阁成员成为指定幸存者,在整个典礼进行的过程中身处一处秘密的藏匿地点。&b&在藏匿期间,指定幸存者也会有一个核公文包在身边。&/b&如果就职典礼现场发生灾难性事件导致所有潜在的总统继任者身亡,指定幸存者将继任成为美国总统。&br&&br&&b&Operation Looking Glass(镜像行动)&/b&:为了保证即使在地面通讯和指挥系统全毁的情况下也能下达核打击的指令,美国在一些EC-135C飞机上复制了整套核武器指挥和通讯系统。从日到日这长达29年的时间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美军天天都有一架这样的飞机在空中(好像只中断过几个小时?)。如果地面指挥系统遭到毁灭性打击,这架飞机将成为空中指挥中心,并自动获得授权进行核打击的权限。在60年代后期美军装备了空中发射控制系统(Airborne Launch Control System)之后,飞机上的军官甚至可以在地面导弹部队人员全部死亡、地面通信系统全毁的情况下直接启动导弹发射,以完成美苏相互毁灭的保证。&br&&br&下图就是一架正在执行镜像任务的EC-135C飞机:&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31fa9c0fdbe89aacc3c0382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31fa9c0fdbe89aacc3c0382_r.jpg&&&/figure&&br&&br&有一点请大家注意,美国政府用来应对苏联核打击的具体方案都是最高机密,公众能得到的只是军方选择性披露出来的非常有限的信息。真正核心的内容都没有解密,也许永远也不会解密。所以上面的内容只是冰山一角,让大家感受一下美苏核对峙时期的紧张气氛。&br&&br&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苏联的。&br&&br&与美国相比,苏联的通信技术更加落后一些。但是技术上的落后无法束缚苏联工程师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为了避免前文提到过的种种问题,苏联设计师们制造出了一种特别的导弹,这种导弹上安装的不是核弹头,而是一种特殊的电子设备。在升空后,装在导弹头部的电子设备会向全苏联境内的洲际导弹发出广播,装有真正的核弹头的洲际导弹在收到这个广播后将会自动发射。这种设计可以在地面通讯系统全毁的情况下发动核反击,同时也解决了一线导弹部队指挥官拒绝执行命令的问题。&br&&br&那么,由谁来下令发射这些“广播导弹”呢?在1980年初,苏联设计师曾经考虑过把这个系统交给计算机来自动控制。如果电脑通过对地震波、放射线等数据的检测判定苏联已经遭到核攻击,将会自动释放“广播导弹”发动核攻击。这样的话,就算苏联从总书记到平民全部死光,一样可以对美国进行核反击。如果这套系统成为现实,那么就等于把全人类的命运完全交给了计算机来控制。计算机由于任何原因出现的误判,将直接启动毁灭世界的全面核战。&br&&br&在之前的冷战对峙中,不管美苏双方的核武器数量如何增长,局势如何紧张,至少发射权还是掌握在人类手中的。所以,答主个人认为,&b&在苏联设计师提出将这套发射系统全自动化的时候,就是美苏核对峙中最疯狂的时刻。&/b&科幻小说中机器控制人类命运的故事,在这一刻差一点就要成为现实。&br&&br&幸好,就连苏联军方也觉得这个想法过于疯狂,最后还是决定给这套系统设计一个开关,由人类来控制,仅在出现核危机的时候激活。这套系统被称之为死亡之手(Dead Hand),于1985年投入使用(到今天仍然没有退役)。&br&&br&在冷战已经结束的今天,大家读上面的内容时可能感觉就像是在读科幻小说(评论区很多人说像三体的情节)。但是对于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们来说,上至政府高官下至普通民众,世界核战爆发的可能性就是他们现实生活中的一部分。美国甚至有专门给小孩子看的教育动画片,告诉小孩子核战爆发后应该如何保护自己。&b&在这样的恐怖平衡中,对于美苏政府来说,保持双方核弹数量的对等只是最最基本的要求而已。&/b&事实上,他们需要考虑的因素比单纯的核弹数量要多得多:打击计划,核弹存活能力,核弹投放载体、指挥系统的可靠性等等。就像前文所介绍的那样,在核对峙的一步步升级中,美苏双方不但建立起了庞大的核武器库,还给这些核武器配备了一触即发、几乎不可能失败的启动机制。&br&&br&&b&今天,当回过头来看这段历史的时候,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庆幸长达40年的冷战没有以另外一种方式结束。&/b&&br&&br&好,历史背景就介绍到这里,下面开始回答题主的问题(你们不会真的以为我只是来讲故事的吧)。&br&&br&关于题主的问题“冷战时期,几十颗核弹就可以毁灭对方,为什么美苏还要造几千颗核弹?”,一些答案在上面的历史背景里已经提到过了,现在重新总结一下(先写下几个要点,稍后再扩充,写到半夜答主脑子已经不清醒了):&br&&br&1)由于相互毁灭保证的存在,美苏双方都需要考虑制造更多的核弹,以保证足够数量的核弹能在第一轮核打击中存活下来。由于核武器在实战中几乎没有被使用过,双方都很难计算出要保证足够的二次打击能力究竟需要制造多少核弹。&br&&br&2)一个国家的核力量是国家最高机密,因此美苏在判断对方实力时都会出现很大的误差。而两国的军方为了自己的利益,都会在报告中有意无意的夸大对方的实力。&br&&br&3)政治家的政治需求,以及给予普通民众安全感。例如在肯尼迪竞选总统时,他对艾森豪威尔政府大肆抨击,指责他们导致了美国在军事上的落后,同时强调增强美国军事力量的紧迫性。&br&&br&可能有人会问,答主为什么前面要啰啰嗦嗦讲一大堆,而不是直接上结论。其实这几个结论,其他答案里都有,讲得比这个回答更细致。但是,答主觉得历史是有血有肉、有自己灵魂的。与单纯地列出几条原因相比,大家可能在感受了当年冷战中核对峙的疯狂和恐怖之后,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些原因。&br&&br&以上。&br&&br&=====================正文结束的分割线======================&br&&br&又写到了凌晨一点钟,终于写完了,脑子已经不清楚了,有什么遗漏的内容等明天再补充吧。&br&&br&如果文中有错误,欢迎大家指出(尤其评论区中的高人 &a data-hash=&bf7c67decbdf& href=&//www.zhihu.com/people/bf7c67decbd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JK JK& data-tip=&p$b$bf7c67decbdf& data-hovercard=&p$b$bf7c67decbdf&&@JK JK&/a& )。接下来答主将对大家提出的错误进行一一核实并修改(可能会花很长时间),谢谢。&br&&br&还有,评论中很多人说此回答很像《三体》里的情节,答主没看过《三体》,所以也不大清楚你们在说什么……&br&&br&评论区里有一位兄弟说答主的这个回答是抄袭的,&b&这是一项很严重的指控&/b&,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澄清一下。&br&&br&答主在写这个回答的过程中,用到的参考资料有大约七八本书,维基百科,两部纪录片,还有其他十几个网站。看这些参考资料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数据和历史事件,比如第一颗核弹是什么时候爆炸的、苏联领导人在核战爆发的情况下有几分钟时间来回应、肯尼迪对于核弹数量的态度、以及勃列日涅夫在演练发射导弹时的反应等等。&br&&br&答主所做的是把这些找到的数据和历史事件串在一起,加上自己的点评和观点,最后用自己的语言尽量讲出一个流畅的故事。&br&&br&我不知道除了上面这种方法,还可以怎样写历史。难道要肯尼迪复活,然后我去采访他?&br&&br&我不知道别人写一个答案要多长时间,反正这篇答案写到现在已经花了六个小时的时间(还不包括查资料和搜图片)。答主的另外一个过万赞的关于破解恩格玛机的回答,累计写了大约三十个小时,分六次才更新完。&br&&br&如果答主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其他书籍中提供的数据和历史事件,就构成抄袭的话,那么所有写中国历史的人都是在抄袭《二十四史》。&br&&br&如果我的文章中有错误,请随时提出,答主绝不是知错不改的人。至于是不是抄袭,就让大家自己来判断吧。&br&&br&谢谢大家支持。&br&&br&下面是截止到现在答主所用到的参考资料,本来是打算更新完毕一起放出的,看到评论区里有人要,我就放上来,之后可能会再增加。&br&&br&&b&书籍&/b&(有一些是有中文版的,但我看的是英文版,所以列出英文书名):&br&&br&[1] Nuclear Weapons: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br&[2] Cold War: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br&[3] Real World Nuclear Deterrence: the making of international strategy&br&[4] The Dead Hand: The untold story of the cold war arm race and its dangerous legacy(这个有中文版,书的主标题叫做《死亡之手》,副标题很长的那个)&br&[5] Dilemmas of Nuclear Strategy&br&[6] Nuclear Weapons and Strategy&br&[7] The Manhattan Project - Making the Atomic Bomb (这是美国能源部的一份文件)&br&&br&&b&网站:&/b&&br&&br&[1]英文版维基百科各种相关词条;&br&[2]其他各种网站,实在记不清了。&br&&br&&b&纪录片:&/b&&br&&br&[1] 《冷战谍中谍》(小米盒子上有得看)&br&[2] 另一部纪录片答主是N年前看的,名字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里面有doomsday这个词,搜了一下感觉应该是《On the Brink: Doomsday》这部。这部纪录片很震撼,答主就是看了这部片子之后才知道冷战时期的核对峙有多么的恐怖。记得片子结束的最后一句话是“Tomorrow...could be doomsday.”&br&&br&&b&图片:&/b&&br&&br&除了下面三张以外,所有的图片都来自维基百科。&br&[1] 战略轰炸机飞行路线来自这里:&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nukestrat.com/dk/alert.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nuclear information project: the airborne alert program&/a&&br&[2] 退役B52轰炸机的图片是从Bing图片搜索上随便搜来的(你问我为什么不用goolge图片搜索?对啊,为什么呢?)&br&[3] 第二张核公文包的图片也是Bing图片上搜来的
美苏的几千枚核弹也不是一夜之间造出来的,中间经历了一个发展和博弈的过程。其中涉及到军事科技的进步、美苏之间的对抗、还有人性所面临的终极考验。 我们从第一颗核弹讲起。 日,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的新墨西哥州引爆。当时的美国总统杜…
库尔德人分布在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和叙利亚等国。库尔德人为什么不能独立建国?原因如下。&br&&br&&b&首先,库尔德斯坦(库尔德人的土地)是完全包含在众多被国际社会广泛承认的主权国家之内——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创建一个独立的库尔德国家将威胁这些既存国家的领土完整。国际社会的主流舆论是普遍反对任何在非殖民化进程后&/b&&b&重绘的地图的过程。&/b&因此,很少会有国家会冒着得罪这么多国家的风险去支持库尔德独立势力,库尔德人很难从世界各大国手中得到想要独立的资金或者武器。&br&&br&在二次大战之后到1991年苏联解体,唯一成功的独立建国主义运动是在新加坡(1965年),孟加拉国(1971)和厄立特里亚(1991)。这些国家面临的情况都比库尔德人简单的多,它们牵扯的国家非常之少,而库尔德人独立运动牵扯到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叙利亚等众多中东国家。同时,新加坡,孟加拉,厄立特里亚这些国家独立都得到了世界性(如美国)或者地区大国(如印度)的支持,而目前尚未有任何一个大国站出来支持库尔德人的独立。&br&&br&苏联和南斯拉夫的解体导致了90年代大量小国家独立建国。然而,这些小国家的建国是建立在原有大帝国的崩溃基础上。没有其他帝国崩溃,中东的库尔德人很难完成建国。&br&&br&&b&历史上有一个国家跟库尔德人十分相似,那就是波兰。&/b&从1795年开始的将近200年波兰人一直在试图独立建国,但无一例外都惨遭失败。因为波兰人当时也分布在普鲁士,奥地利,和沙俄之间,如果想独立那么牵扯的国家太多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冒着得罪普、奥、俄三大列强的风险支持波兰独立,波兰完全是在孤军奋战。这三个国家虽然彼此矛盾不断,但在镇压波兰独立运动方面利益一致甚至相互合作。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普鲁士)、奥地利、和沙皇俄国居然奇迹般的全部崩溃了,这才使波兰国家从德国(普鲁士),奥地利和俄国摆脱内部殖民主义的枷锁,。对于波兰人而言,这就是天降的奇迹。&br&&br&尽管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打垮了伊拉克,最近的叙利亚内战拖垮了叙利亚。但伊朗和土耳其的政权依然很稳固。这两个国家都是坚决反对库尔德建国的,土耳其甚至还是北约国家。在叙利亚内战中,叙利亚当地反对派可以获得美国的资金和武器,而对于库尔德人来说,他们还是得孤军奋战。&br&&br&&b&其次,居住在这些国家中的库尔德人人口不少但是愿意(付出生命)独立的人越来越少。大多数人都在对生存和生活质量的恐惧中逐步被这些国家的主流民族所吸收。&/b&举个例子,克劳福德·杨,分析了殖民列强在非洲创建的“人工国家”是如何来帮助塑造民族自我定义的新感觉(1)。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认为,实际上,创建国家。“民族主义不是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而是它发明了原本不存在的国家”(2);或者,正如安德森所说,民族主义“想象”的国家(3),说明了一个地区是如何创建国家的。马西莫,意大利民族主义的领袖,在意大利复兴运动期间,宣称:“我们已经创造了意大利,现在我们要创造意大利人。”(4)。这些理论都指出国家可以把差异很大的不同的人们创造出一个民族来。所有这些都指出,在过去几十年中,大量的库尔德人会被土耳其伊朗叙利亚伊拉克等国家慢慢同化(5)。&br&&br&库尔德人实际上遭受的是内部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这阻碍了库尔德民族主义的发展(6)。库尔德民族主义似乎卡在时间隧道里。甚至关于独立建国这件事,居住在不同国家的库尔德人之间仍然存在分歧。这种情况很类似于1861年之前很多居住在米兰、都灵的意大利人一直认为自己是德国人。他们不但为奥地利纳税服兵役,讨厌南方罗马人或者那不勒斯人,而且旗帜鲜明的反对意大利民族主义和国家统一思潮。&br&&br&&b&第三,库尔德人也缺乏俾斯麦或加里波第这样的领袖。&/b&当代库尔德领导人没有能够超越部落军阀的水平成为真正的政治家。塔拉巴尼巴尔扎尼和阿卜杜拉奥贾兰,三个主要的库尔德领导人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个世纪中,互相内斗不断(7)。&br&&br&鉴于库尔德人如此倾向于内斗,邻国当然会使用分而治之的策略。举个例子,在两伊战争(1980 - 1988)其间,战争双方都使用库尔德人当炮灰,很多时候是伊拉克的库尔德人和伊朗的库尔德人自相残杀。自1990年代以来,土耳其曾多次打伊拉克库尔德人与自己的库尔德反叛分子,同时去支持一个伊拉克库尔德团体反对另一个。鉴于这种情况,很难想象一个统一的库尔德斯坦。&br&&br&Reference &br&(1) Crawford Young, &Ethnicity and the Colonial and Post-Colonial State in Africa,& Ethnic Groups and the State, ed. Paul Brass (London: Croom Helm, 1985), pp. 73-81. &br&&br&(2) Ernest Gellner, Thought and Change (London: Weidenfeld and Nicholson, 1964), p. 168. &br&&br&(3) Benedict Anderson,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London: Verso, 1991), from the title of the book. &br&&br&(4) Cited in Benyamin Neuberger, &State and Nation in African Thought,& Journal of African Studies, Vol. 4, No. 2, 1977, pp. 199-205. &br&&br&(5) On the precarious position of the Kurdish language, for example, see Amir Hassanpour, Nationalism and Language in Kurdistan,
(San Francisco: Mellen Research University Press, 1992), p. 466. For further background, see M. Hakan Yavuz and Michael M. Gunter, &The Kurdish Nation,& Current History, No. 642, January 2001, p. 33. &br&&br&(6) See, for example, Martin van Bruinessen, Agha, Shaikh and State: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Structures of Kurdistan (London: Zed, 1992); and David McDowall, A Modern History of the Kurds (London: I.B. Tauris, 1996). These two studies stand as possibly the best contemporary analyses in English of the Kurds. &br&&br&(7) Jonathan Randal, After Such Knowledge What Forgiveness? My Encounters with Kurdistan (New York: Farrar, Strans and Giroux, 1997), p. 11.
库尔德人分布在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和叙利亚等国。库尔德人为什么不能独立建国?原因如下。 首先,库尔德斯坦(库尔德人的土地)是完全包含在众多被国际社会广泛承认的主权国家之内——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创建一个独立的库尔德国家将威胁这些既…
&p&霍金说过:一本科普书中,每多一个公式,读者减少就会一半。 虽然讲的是一些专业问题,但是放心,里面一个公式都没有。&/p&&br&&br&&b&著明出处和作者,且非商业推广用途,可转载,也可以进行不改变文义的编辑后转载,不必特意告知。&/b&&br&&b&若是商业推广用途,一字一软妹币,起,且/或需告知并获得授权。&/b&&br&&br&&p&————————————本段属于自序,没兴趣可以忽略———————————&/p&&p&上个周六晚上百无聊赖的我,看完一部可以从头吐槽到尾的恐怖片后,整个人都不好了。正当我准备退出电视盒子,不小心点开了一部电影,没错,就是《大空头》—— The Big Short!&/p&&br&&p&若不是一开始看到batman贝尔和他的假眼,我是无法在被烂片羞辱了智商后,还有兴致去看一部based on the true story 的类纪录片电影(比如The Social Network)。这将是一个灾难般的周末夜晚。。。。&/p&&br&&p&事实上,我为这次“突如其来的相遇”感到庆幸,因为它实在是的一部呱呱叫的高水准影片,I so fxckinglove it ! 以至于我把整个周末都贡献给了它,反复看了三遍。如果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不是它,学院的那帮老头一定脑子进屎了。&/p&&br&&p&为什么这么追捧这部影片?不是因为故事的精彩程度和人物的传奇性令人叹为观止,也不是因为有不辣的皮特、克里斯蒂安·贝尔、高司令这样的颜值爆表,关键是高度真实还原了08年金融海啸的整个过程。期间,各种乱入、上帝视角、黑色幽默通俗易懂地解释了很多金融专业术语,并巧妙的融入到影片里,不显突兀。当然,影星们对人物情绪的拿捏可谓精准到位,在这次“大规模的做空行动”中,每个人所背负的道德压力、精神压力和舆论压力是空前的,非常人可以为之。&/p&&br&&p&知乎上已经有一些高人回答了“如何评价《大空头》的专业性”等问题,不过,我对答案还是不太满意。有的讲的太专业太笼统,小白们听不懂,不好撕;有的讲的倒是很全面,但为了保持神秘和高大上的形象,对一些问题的细节没有做深入探讨,比如MBS和CDO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CDO为何受到投资者青睐?Synthetic CDO 和CDO^2有什么区别?在整个金融行业里,银行、券商、投行、信贷公司、基金公司、评级机构等等各扮演了什么角色,他们为什么跟傻子一样让泡沫越吹越大? CDS是怎样的存在,成为做空天才们的“撬动地球”的利器?等等这些问题,是我关注的重点。&/p&&br&&p&&b&意义在于,我们不仅要知道它们是什么,还要知道怎么来的,为什么会出现,出现后带来什么影响,如何正确认识它们的作用。。。&/b&&/p&&br&&p&经过几天的恶补,加上混金融圈的先天优势,以及个人天分 : P,我确信我可以给出一个更系统、更全面、更接近真相的答案。让你更客观的认识一些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品的价值,更深刻的理解投资风险,充分领略金融的魅力。简单来讲,就是我来告诉你,他们“本不想让你知道的”那些事儿。&/p&&br&&p&其实也没什么不可告人的。以天朝的风格,这些基于信用产生的工具和衍生品还不能在“体制内”兴风作浪,但多了解一点也没啥坏处,至少显得你够聪明,逼格够高。&/p&&br&&p&墙裂建议先看一遍《大空头》(出门右转,B站,双语精校版,不谢)。一来下文中有很多剧透,二来需要先了解片中对所有问题的解答,才能进一步提出“问题的问题”,否则,你可能不明白我在讲什么。准备好了吗?我要正式开始阐(zhuang)述(bi)了。&/p&&p&------------------------------------------------------------------------------------------------------------------------&/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8bdf72dcada103f82fb2_b.jpg& data-rawwidth=&599& data-rawheight=&6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9&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8bdf72dcada103f82fb2_r.jpg&&&/figure&&p&无论哪个行业都有行话、专业术语,而跟华尔街相比,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了,因为他们不仅制造“火箭”,还缝制“皇帝的新装”。——得瑟年华&/p&&br&&p&金融Finance,说白的就是融资(Financing)。融资靠什么?靠的是信用,为的是回报,从而实现了资源的及时有效配置和供需动态平衡。随着社会的进步,资本融资成为了社会经济体系中重要的一环,金融系统在经济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金融系统过于庞大,日益复杂,则会造成供需信号扭曲,传导机制延时,侵蚀实体经济。&/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8a5e198e40aef07c9d2ebfc1_b.jpg& data-rawwidth=&623& data-rawheight=&3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8a5e198e40aef07c9d2ebfc1_r.jpg&&&/figure&&p&来源:岭峰资本-《经济危机是什么》&/p&&br&&p&&b&我们简单回顾一下08年次贷危机的起源:&/b&&/p&&br&&p&第一个伏笔: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成为没有政策约束的可以自由发行的货币,银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各种金融工具衍生品不断创新。伴随着三次石油危机,银行家们对主权国家的投资,演变成主权债务危机,资本开始向国内回笼。&/p&&br&&p&第二个伏笔:80年代的里根政府时代,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主义的盛行,令国内企业蓬勃发展,而金融行业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膨胀,索罗斯称之为“里根大循环”。杠杆收购(门口的野蛮人),以及后面花大篇幅介绍的CDO,就是在这一时期诞生的。随着87年股灾,日本经济衰退,金融去杠杆,使美国经济陷入了短暂的停滞(年)。同时,资产证券化也分散了风险,使美国经济不至于倒退。&/p&&br&&p&第三个伏笔:90年代初期,伴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霸主地位确立。大量军用技术回归民间,信息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跨国投资、投机活动日益频繁,各国投资人往往瞄准的是美国市场。金融行业为这些投资行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美国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人口的高速增长,连续12年每年人口增长率超过1%()。&/p&&br&&p&第四个伏笔:新千年伊始,互联网泡沫破灭,美联储进入降息通道。硅谷企业股票暴跌,人们发现,硅谷的房地产却持续升温。银行家和投资客们经历了主权债务危机、传统行业股灾、新兴产业股灾,下一步该对那个经济领域下手呢?没错,那就是美国本土的房地产行业!&/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79a3417eccdae1a38682f_b.jpg& data-rawwidth=&473& data-rawheight=&4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3&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79a3417eccdae1a38682f_r.jpg&&&/figure&&br&&p&有了这四个伏笔,我们不难看出,90年代末人们对美国经济和人口增长的良好预期不断强化。作为一个消费型国家,1995年以来,美国居民的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累计增长额占消费支出累积增长额的85%,二者的缺口由资产增值和人口红利的财富效应来填补。首先表现为股票泡沫,然后就是房地产泡沫。&/p&&br&&p&从银行家的角度来看,他们的标的物:国家→企业→个人。无非是一个“信贷扩张→信用透支→信贷紧缩”的过程,概莫能外。局内人是很难洞察自身的缺陷,就像《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的永生者,无法阻止历史的洪流。&/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abd5b2bdbea39_b.jpg& data-rawwidth=&813& data-rawheight=&3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abd5b2bdbea39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fcc178276ddf8cbd31d895_b.jpg& data-rawwidth=&757& data-rawheight=&4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fcc178276ddf8cbd31d895_r.jpg&&&/figure&&br&&p&只有少数局外人和天才才能预见到潜在的危机,换句话说,“我并不是针对谁,只是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而《大空头》就讲述了他们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市场的牛逼故事。&/p&&br&&p&要明白他们的牛逼之处,就要理解MBS、CDO、CDS这些名词的定义、构造方式、各方的盈利模式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这些在片子都有形象的介绍,大体的解释可以问百度、知乎,这里就不赘述了。因为我关注的它们是怎么来的,以及“问题的问题”,想了解更深层次的东西,请看这里。以下是我讨论的重点。&/p&&br&&p&&b&一切要从MBS&/b&&b&(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b&&b&,房贷抵押证券)说起。。。。&/b&&/p&&br&&p&MBS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中期。到了20世纪70年的,一方面由于婴儿潮(年)带来的人口膨胀,导致了住房短缺和通缩。当时由美国联邦储蓄贷款协会运作的住房公积金,不仅不能提供足够的贷款,还在货币基金市场上不停地损失老百姓的储蓄。另一方面,房利美、房地美这些国企背景贷款抵押公司,对个人信贷审核严格,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房贷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non-agency 或者叫 private-label MBS 市场应运而生,这些MBS的发起人是各种投资银行、信托公司,华尔街巨头,旨在对非 FHA, VA, or FmHA(就是一些政府部门)担保的个人提供住房抵押贷款。MBS市场在全国范围内以各种形式蓬勃发展起来,证券公司也因此兴旺起来。&/p&&br&&p&MBS最开始是过手型(cash-through),即投行或信托,通过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发起房贷抵押债券融资,然后把借款人偿还的分期本金和利息传递给投资者(债券持有人)。这种方式对银行来说是最安全的,把风险都转嫁给投资者,自己还回笼了资金赚了息差和服务费。这生意也太好做吧。&/p&&br&&p&问题是,投资者真的这么傻吗?给这些信用分数不够的人贷款,一方面面临着违约风险(断供)和早偿或多偿风险(即美国法律是允许提前全额还贷,或者每月多还款的,这就会减少利息收入);另一方面,这些bonds是non-agency,没有国家担保的,出了事情,我找谁说理去?银行倒是干净,让我们来擦屁股,门都没有。&/p&&br&&p&投资者这么聪明,金融从业人员们很方,不解决这一问题,就不能成为CEO,赢取白富美,登上人生巅峰!谁也不想回到70年代以前,那时候银行就是个废柴行业。&/p&&p&问题就两个,一是谁担风险,二是谁来担保。&/p&&br&&p&于是乎投行把从商业银行、贷款公司、中介公司收集来的房贷,形成一个资产池。然后找来评级机构,说,“来,帮我评个级吧”,评级机构说,“是!大哥交代的事小弟一定办好”。&/p&&br&&p&在这个资产池里,按照信用评分高低,将MBS分为Prime, Alt-A, Subprime三档;由于Prime和Alt-A不需要怎么设计就被抢光了(评分高嘛),主要是对Sub-prime档进行分层(tranching),再对这些层次进行评级, AAA, AA, A, BBB, BB,B…,形成优先级、夹层、劣后级不同风险和收益率的结构化份额。&/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b09caeca52cdf0_b.jpg& data-rawwidth=&942& data-rawheight=&4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b09caeca52cdf0_r.jpg&&&/figure&&br&&p&这个一般结构化产品没什么区别,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p&&br&&p&怎么,还是不放心?&/p&&br&&p&那么我们来开发一个带有担保性质的抵押债券,CMO( collateralized mortgage obligations,抵押贷款担保债务证券),也就是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担保债务凭证 )的一种。担保方可以是第三方,比如AIG, Ambac, MBIA这些大的保险公司或者其他华尔街巨头(比如摩根,贝尔斯登、德意志银行),也可以是bonds发起人自己underwriting,也可以是SPV。&/p&&br&&p&说到SPV(这里也叫real estate mortgage investment conduit,就是投资通道),这里多说两句。发明它的人真的是个天才——顾名思义,它是一个特殊目的的实体。有什么作用呢?首先,它起到了风险隔离的作用。从收集房贷,到证券化,到评级到销售,有一个过程,万一出现大面积违约,岂不是很丢人,怎么向股东交代,搞不好公司破产咋办。我不如设一个SPV(信托、公司、特殊发人都可以,注册地可以选在cayman),把这部分资产转让给它,让它负责设计、运营、销售,必要时也可以作为担保。这样它搞砸了,不影响公司,公司垮了,也不影响spv。&/p&&br&&p&第二,避税。像过手型(pass-through)的MBS, 相当于银行先收一次钱,然后再把钱转给投资者,就要交双份的所得税,不划算。美国法律对spv有税收减免政策,避免了双重赋税,同时,在产品设计的时候,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累进税率进行分层,合理避税,提高收益。&/p&&br&&p&第三,表外融资。Spv实现了资产出表,让发起人公司的balance变得好看,谁也不想看到有一大坨长期债权盘踞在报表中。这样有利于维护公司形象, 符合监管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就像某知名买办汽车公司,明明销量下滑,偷偷地成立了一个销售公司,把汽车卖给这家销售公司,以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的形式计为流动资产,然后声称我们公司汽车销量遥遥领先。——既提升了企业形象,又粉饰了财务报表,开(kui)不开(kui)心啊? 当然!&/p&&br&&p&另外,spv可以通过内部和外部增信的手段,变得高大上,赢得投资者的信赖,从而促进bonds的销售。具体增信方法,不再赘述。跟信用卡提升额度基本上一个意思。&/p&&p&言归正传,CMO相当于给tranche买了份保险,从而提升劣后份额的评级,可能从原来的equity级(相当于股权级别,类似于普通股在破产清算的顺序)提升到B级甚至A级,摇身一变,变成了夹层,或者优先份额。&/p&&br&&p&那么,问题来了。保险公司人说,“你当我傻吗,既然是高风险的tranche, 我秀逗了要担这个风险?”。投行回答说,“我们作为发起人以公司的名义认购了这些产品的优先份额,我们的Asset Manager也认购了一定的劣后份额,可以说我们是对产品有信心的。话说回来,你可以不相信我,但是你不相信数学吗?”&/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cdcc4fb4765aa95fee24f1_b.jpg& data-rawwidth=&959& data-rawheight=&6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9&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cdcc4fb4765aa95fee24f1_r.jpg&&&/figure&&br&&p&呵呵,其实一点都没有黑中国人,反而显得美国人好笨。&/p&&br&&p&这里不得不说提一个中国人,李祥林,David X. Li。这个数学天才利用Gaussian Copula发明了信用组合定价,实现了CDO的快速定价,倍受华尔街推崇。其原理是,在假设违约相关性不随时间变化的前提下,利用正态分布,计算单项资产与单项资产之间的相关性,得到单因子高斯copula矩阵,来计算资产组合portfolio的违约概率,剔除掉相关性惩罚后,得到资产现值定价。用人话翻译一下就是,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获得的mortgage ,不可能在同一时间违约,也就是说,此处的损失,可以通过彼处的盈利抹平,只要我的样本量足够大,地理分布够随机,就可以实现正效益。这其实跟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一个意思。&/p&&br&&p&事实上,他忽略了金融领域的系统性风险,这个傻子都知道,金融波动具有不对称性和肥尾性(黑天鹅),用正态分布来衡量风险,在极端情况下会失效,变量之间的关联性会陡增。同时,对于一些参数的输入是经验性的,即我们的房地产市场从大萧条到现在,70年都没出现过大问题,那么我可以用这70年的数据来衡量未来的资产违约水平。&/p&&br&&p&可惜华尔街那帮人没几个真懂数学的,他们只不过是在找一个简单的工具来达到他们的目的而已(个人认为就是个SPV),虽然李祥林曾经提醒过他们要谨慎使用这个模型。最可笑的是,次贷危机过后,居然把问题归结于李的模型缺陷——便秘怪地球没引力——怪我咯?&/p&&br&&p&不好意思,又扯远了。投行的精英们继续说(hu)服(you)担保方,“数学也证明了这样的资产配置风险极低,更何况现在房价蹭蹭往上涨,即便是有人违约断供了,我们还是可以收回房产来拍卖。全国的房子集体断供这是不可能滴!God bless America!”这时候评级机构又跳出来了,“咳咳,经过我们的评估,这些整合的MBS风险极低,我们给评个 double-A, 不给trible-A的原因是怕他们骄傲。” 事实上,大部分BB\BBB级的tranches被直接提升为AAA。&/p&&br&&p&担保方:“我凭什么给你担保?”&/p&&p&投行:“我会每月给你一定的保费。”&/p&&p&担保方:“你不早说,成交!”&/p&&br&&p&这样,一个MBS的劣后可以成为另一个MBS的优先或夹层(mezzanine), 另一个MBS的劣后也可以成为这一个的优先或夹层(有点像相互持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而衍生出更多的CDOs。毫无疑问,这个保费来源于mortgage每月回收的现金流(本金+利息),羊毛出在羊身上。所以CMO,其实是cash CDO,依然是基于标的资产现金流来发bonds。&/p&&br&&p&&b&这里再吐槽一下,这些专业术语我估计华尔街的人自己都不一定完全搞清楚。经过我几天的苦心琢磨,算是理出个大概:&/b&&/p&&br&&p&其实只有70年代以前房地美,房利美发的bonds才算是真正的MBS, 后来private-label MBS实际上也是CDO,因为它区分了优先级,明确了不同等级的担保(collateral)和义务(obligation)关系——下一级对上一级的收益进行担保。而广义的CDO, 是基于Asset-backed securities(ABS,资产抵押证券)所发的bonds。 ABS中的Asset 可以指房贷,也可以是企业债、租赁、学生贷款、信用卡债等等各种形式的债权。所以ABS是所有一切证券化的总称,当然很多人把ABS、MBS、CDO看成不同的东西。&/p&&br&&p&而cash CDO 所underlying的资产Asset, 可以仅仅是Mortgage(CMO),也可以包含其他的各类实体的、有形的、无形的、金融的资产。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动态的资产池Pool。在这个pool里,可以产生很多现金流,拿出一部分来做担保费用,然后再结构化tranching, 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CDOs。所以有人说CDO就像一个垃圾场,各种垃圾倒进了,重新回收、打包、分类——它关注的是资产的数量,而不是质量。更有点像“炼金术”,把废铜烂铁炼成金子。所以华尔街的人估计自己搞不清楚CDO里到底包的是什么,反正是很流弊、很流弊就对了!&/p&&br&&p&回到这个pool,有些资产还没被SPV运走(出表),还有一些卖不掉的sub-prime MBS,以及新进来的其他Assets。因为是个动态的过程,产生了一定的现金流,为了防止pool出现风险,像上面说的,拿出一部分利润给担保公司。但是毕竟这样的公司数量有限,而且他们都牛逼哄哄的很难伺候。怎么办呢?&/p&&br&&p&这时候CDS闪亮登场! CDS,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违约互换。实际上就是一份保险合同或者说是对赌协议: CDS的买方(protection buyer),为了规避标的资产(referrence bonds)的违约风险,付一定的payments给卖方(protection seller),一旦资产出现违约,那么卖方补偿买方的损失。&/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3bb04dc5bd7a30ee21eea5a72eb36342_b.jpg& data-rawwidth=&648& data-rawheight=&2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3bb04dc5bd7a30ee21eea5a72eb36342_r.jpg&&&/figure&&br&&p&&b&那么,问题来了,这跟保险有什么区别吗?&/b&区别在于:&/p&&br&&p&1、 CDS所投保的资产可以跟投资者没半毛钱关系。就相当于隔壁老王给你儿子买了份意外险,保险公司是不会受理老王的申请的,即便这孩子真是老王的(当然信托除外)。但是CDS可以。这就好比赌博,场内的赌局总没有场外大。&/p&&p&2、 CDS可以面向各类投资者,个人、银行、对冲基金、社保、养老金、保险公司等等。极大的分担了pool的风险。&/p&&p&3、 跟CDO一样,CDS是有价格的,而且比MBS要便宜很多(因为它underlying的是标的资产违约的可能性),可以在一级、二级市场出售。可以使发起人——比如投行——转移风险。&/p&&br&&p&&b&那么怎么设计产品呢?&/b&&/p&&br&&p&华尔街的人叫它synthetic CDO,综合性的CDO:由SPV发起, referrence bonds是其并不拥有的pool中的某项资产,通过CDS的形式进行发行。结构大体是这样的:&/p&&br&&p&优先(Senior)一般是保险公司或者华尔街巨头,它们不需要出资或出少量资金,以信誉和契约形式进行担保,并享受低于libor的 夹层(mazzinine)是广大的投资者,缴纳保金认购份额,这些保金由Asset manager在货币市场进行操作,买点货基、国债之类的,收益连同premiums(+500bp左右),定期返给投资者;劣后(Sub-ordinate)就是一些评级较低的cash CDS tranches, Sub-prime MBS,以高收益吸引激进型的投资者。&/p&&br&&p&从专业角度讲,投资者认购 synthetic CDO的mazzinine, 相当于“&b&卖出虚值看跌期权&/b&”,即在后市温和上涨的预期下,可以不断地收租金;一旦价格下跌,由虚值转为实值,则要承担履约义务,亏损是巨大的。&/p&&br&&p&CDO^2相当于对CDO的违约可能性进行对赌,CDO^3,CDO^4….都是一样的,子子孙孙无穷尽也。&/p&&br&&p&华尔街的“火箭制作者”们,发挥无尽的想象力不停地利用CDO制造出各种各样的新产品,无疑&b&它们有几个共同特点&/b&:&/p&&br&&p&1、 评级低的份额(无论是MBS、ABS、CDO),只要通过CDO再打包,利用多元化就可以升级为高等级的份额。&/p&&p&2、 这些CDOs的收益率普遍高于其他固收类产品(高200-300bp),道理很简单,一堆风险高的资产组合收益率普遍大于一堆风险低的资产组合的收益率。&/p&&p&3、 CDO的产品复杂性越来越高,很难准确衡量其内在回报率,也越来越看不懂。往往到最后,买的不是bonds,而是AAA的评级。&/p&&p&4、 利用CDS灵活性,可以制造出无数个赌场。我们可以赌MBS,可以赌cash CDO,也可以赌某一层tranche,还可以赌价格的跌幅,等等等等。&/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8dbe9fb_b.jpg& data-rawwidth=&797& data-rawheight=&5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8dbe9fb_r.jpg&&&/figure&&p&来源:IMF Diagram of CDO and RMBS。&/p&&p&注:RMBS就是居民MBS,跟商业CMBS相区分。&/p&&br&&p&这就好比结婚时,“共筑爱情的红酒杯”一样,不停地往下流,变得越来越下流。&/p&&br&&p&明白了以上这些概念以后,我们再来看片中一些你可能还有疑虑的问题:&/p&&br&&p&&b&——为什么片中说Michael &/b&&b&用的CDS&/b&&b&是市场上没有的呢?&/b&&/p&&br&&p&事实上,并不是说CDS这个工具没有,而是说市场上没有或者很少有非CDO的CDS,需要make a market, 也就是通过OTC寻找对手盘。更重要的是,方向不同,即一般投资者是作为CDS的卖方(protection seller),来获取固定收益,是卖出看跌期权,认为后市看涨。而Michael是CDS的买方(protection buyer), 定期支付保费,是买入看跌期权,赌房地产市场下跌,博高杠杆的违约保金收益。原来这个买方角色一直是由发行bonds的投行担任,是为了卖产品。现在好了,有个“傻子”自己要当买方给我们送钱,我们很乐意做你的对家。&/p&&br&&p&&b&——为什么黑MM Boss Kathy &/b&&b&最后一次跟Mark &/b&&b&聊天,说他们摩根史丹利有个团队也在2005&/b&&b&年就short MBS&/b&&b&,但是现在亏损惨重(150&/b&&b&亿美元)呢?&/b&&/p&&br&&p&因为那个团队虽然跟Michael一样,是short BBB级的MBS(buy CDS)。后来市场出现串谋欺诈行为,导致&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Asset-backed_securities_index&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sset-backed securities index&/a& ——ABX指数(感谢@ &a href=&http://www.zhihu.com/people/zhangchern-70-41& class=&internal&&张辰LMY&/a&的更正)不跌反升,事实上case-shiller index 已经在2006年中旬出现拐点。即便如此,&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8df9f09150d62_b.png& data-rawwidth=&542& data-rawheight=&2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8df9f09150d62_r.png&&&/figure&&/p&&p&各类MBS相关证券的二级市场价格也仍处于高位,违约断供率的提升也并没有改变mortgage bonds的评级(说到这里,穆迪倒是很积极的给中国的主权评级下调,看来又要狼狈为奸了)。由于他们是重仓操作,需要负担高额的定期保费和保证金,为了保证基金净值不跌破清盘线,所以他又重仓long AA级的MBS (sell CDS),来锁定风险敞口。但是他们没想到的是,AA级的bonds也沦为了垃圾,将面临巨额的违约赔付,因为BBB级的保险杠杆显然不如AAA级的保险杠杆高。&/p&&br&&p&&b&——那片中的四个做空团队,各有什么牛逼之处呢?&/b&&/p&&br&&p&首先,Michael 作为投资界的怪胎,独立管理一支规模较小的对冲基金。顶住压力,坚信自己的判断,重仓做空sub-prime MBS, 其中很多都是AAA级的。CDS杠杆应该在10倍-20倍左右,最后市场崩溃,对家面临破产,出高价回收违约凭证,赚了大概4-5倍。&/p&&br&&p&Mark团队是一支摩根旗下的规模较大对冲基金,在高司令的指点下,也做空了Sub MBS。得知了CDO的内幕后,恼羞成怒,大肆做空CDO。但是后来发现自己的对家竟是老东家摩根,由于担心破产殃及池鱼,一方面做空了摩根的股票,另一方面不得不过早了结头寸。估计赚了1-2倍,但是人家规模大,这已经很不错了。&/p&&br&&p&查理和吉米这两位少年才俊,在皮特的指导下,不仅做空了CMO的夹层,还做空了200倍杠杆的AA级MBS,后来在市场流动性极低的时候终于平仓,险中求胜,由于资金规模较低,估计大概赚了10倍。&/p&&br&&p&高司令,这个“吃里扒外”的德意志银行经理,因为得知了公司里一个SB做成了Michael的大单,意识到这绝对不是个赚钱的买卖。后来通过量化分析证实了他的推断。这时候他要做的就是,找到一个听众相信他,并让他来做OTC市场。这个听众一定要有大背景的对冲基金,签署过ISDA协议,这样资金规模才够大,只有通过他才能找到匹配的对家。&/p&&br&&p&高司令一方面做成这个大单,公司会对他刮目相看,另一方面,是他把机会告诉的Mark团队,所以这个CDS怎么签,价格怎么定,他说的算。最终他狠狠的捞了一把,赚了4000多万美元,可谓空手套白狼,完全靠个人魅力和社交圈子登上人生巅峰。&/p&&br&&p&&b&抛开电影,我们来分析一下次贷危机爆发前的大循环:&/b&&/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b7ab6dc39efa70dc5c7dff_b.jpg& data-rawwidth=&773& data-rawheight=&6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3&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b7ab6dc39efa70dc5c7dff_r.jpg&&&/figure&&br&&p&1)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美联储为避免通缩,进入降息通道。极低的贷款利率(1%)刺激了国民的购房热情,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地产行业供不应求)&/p&&p&2)从2000年到2007年,全球固定收益类投资规模倍增到70万亿美元,传统的金融产品已经无法满足这么大的需求,催促着金融衍生品创新。(金融行业供不应求)&/p&&p&3)上图可以看出,市场信号在上下两端进行传导,不断自我强化导致总有更多人贷款,总有更多的金融产品发行,总有更多人投资者购买。这样的正反馈机制催生了泡沫和市场的狂热。&/p&&p&4)在“引诱利率(teaser)”和可调整利率的诱导下,借新还旧,购房者的杠杆不断攀升;在MBS、CDO的稳定高回报的引诱下,投资者的杠杆也不断放大。投资者甚至可以借钱投资,赚取利差。所标的Asset所产生的现金流中,有40-50%是给了银行、投行、CDO manager、评级机构以及其他中介。&/p&&p&5)当两年的优惠利率结束,居民的房贷压力增大,断供违约现象也日益严重。然而在长长的供应链中,信号传递延时,对金融行业的影响并不够严重,赚钱效应并没有结束,市场还是一片繁荣景象。&/p&&p&6)少数人即便意识到不可持续性,也很难对抗洪流,你不做总有人在做。金融市场不断开设新赌局招揽生意,沦为自弹自唱的独角戏。&/p&&p&7)CDO被认为是整个供应链的引擎,synthetic CDO是金融衍生品中的核武器,将市场推向崩溃的边缘。IMF某官员称它们为“abominate”——憎恶。什么是憎恶? 可以参考dota里的pudge的形象。&/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dfd3fd4bae26acf_b.jpg& data-rawwidth=&616& data-rawheight=&3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dfd3fd4bae26acf_r.jpg&&&/figure&&br&&p&8)最终市场走向了它的反面,负反馈以更快的速度自我强化,资金链断裂、公司破产、违约、失业、无家可归…&/p&&p&9)政府开始救市,市场瞬间蒸发了5000多亿美元,纳税人的钱被拿来补窟窿,危机持续了1年多,银行出清,市场重新回归理性。美联储开始QE,又一个循环开始。。。。&/p&&br&&p&在这个大循环中,评级机构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Fitch, Moody's, and S&P这些评级机构不仅仅是因为相互的竞争,而放宽评级标准,另外还有两层原因:&/p&&br&&p&1、 赚取超额利润。比如Moody’s, 2006年其机构化金融事业部的收入占到了总收入的44%,利润率持续超过50%,其市值到2007年2月,增长了340%!&/p&&p&2、 评级机构就像是各大投行的跟班。有能力的评级机构里的员工都跳槽到了投行里,谁愿意整天面对这些日益复杂的评级对象,挣得没人家多,还整天累得跟狗似的。所以他们跟投行的关系很暧昧,处于个人的目的,会让很多产品蒙混过关,渴望有朝一日能当上CEO,迎娶白富美,登上人生巅峰。&/p&&br&&p&所以,在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下,美国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只不过这翅膀只会加速不会减速,最终变成了烤鸡翅膀。&/p&&br&&p&&b&次贷危机给中国经济的启示&/b&&/p&&br&&p&&b&首先回答一个问题,CDO&/b&&b&,CDS&/b&&b&这些金融衍生品真的那么可怕吗?&/b&&/p&&br&&p&也不尽然。关键看如何利用。&/p&&br&&p&结构化的金融产品,是必需的。满足不同投资人的风险偏好,有效分散风险。CDO所实现的多元化投资,在资产相对离散,关联度低的情况下,的确能够降低风险,提高收益。它坏就坏在成为了垃圾回收站,让不良资产的相对集中度越来越高,产品关联度也不断提高,最后火烧连营,蝴蝶效应出现。&/p&&br&&p&CDS如果把它看做是保险,它就像天使,守护风险敞口;而把它当成赌博的工具,就会变成恶魔。这让我想起了一位知友( &a data-hash=&e6ebec4dde89692& href=&//www.zhihu.com/people/e6ebec4dde89692&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Nash Lew& data-hovercard=&p$b$e6ebec4dde89692&&@Nash Lew&/a& )对&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设计 CDS、CDO、ABS 等金融产品的天才之处体现在哪里? - 金融学&/a&的回答,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p&&br&&p&他最后写道:“&i&不过从希腊危机一路看过来,不得不惊叹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的智慧,从次贷危机中学习了&/i&&i&CDS&/i&&i&的风险问题不但没有停止脚步,甚至进而领悟到了CDS&/i&&i&市场的另一种前景,真是令人叹为观止&/i&。”&/p&&br&&p&所以说,工具没有好坏,就看你怎么用。当然,目前中国不具备使用这些工具的条件,中国经济形势很不乐观,去杠杆无疑是一项重要任务。但至少要知道它们是怎么用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p&&br&&p&我经常混迹中国最大的三体群里,这里有日本人,韩国人,台湾人,还有众多高智商人群。除了跟他们撕逼扯淡,聊经史政科文以外,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其实我们不怕别人说我们的问题,关键是我们要自己说出来,而不是掩盖问题。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内心强大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p&&br&&p&&b&所以我要说说中国目前所面临的严峻的经济形势&/b&&/p&&br&&p&&b&从汇率风险谈起吧。。。&/b&&/p&&br&&p&目前经常账户的盈余已经接近0,资本账户的逆差也日益扩大,假如以每月2000亿美元的速度资本流出,那么一年多时间外汇储备就会用光。中国还靠什么来应对美元升值?&/p&&br&&p&而外汇储备是我国基础货币创造的主要手段,外汇减少,意味着基础货币投放减少,国内货币供给减少,流动性趋紧,企业将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产能过剩、企业债务危机、资源环境人力成本居高不下等等这些问题已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正常经营,如果再流动性不足,将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打击。&/p&&br&&p&大大不停地向全世界撒钱,希望能尽快输出产能、去库存,提升国际影响力,发展同盟。这是好事,但汇率问题不解决,别人怎么敢要你的钱呢?汇率衡量了一个国家的国力和信用,如果快速贬值,别人还看得上吗?&/p&&br&&p&如果不主动贬值,有条不紊贬值。别人会对中国有不确定性的预期,就没办法做预算,制定应对措施,影响别国跟中国的贸易往来。&/p&&br&&p&趁现在我们的外储够高,还有能力应对美元升值的冲击,就应该主动出击,让汇率稳定下行。这样既体现了我大国实力,也有利于经济软着陆。&/p&&br&&p&如果死撑汇率,到最后弹尽粮绝了,我们靠什么打击敌人?到时候积重难返,美国不战而胜,中国经济硬着陆,岂不悲哉?当然我们也面临着竞争性贬值压力,但我相信中国制造的竞争力以及军队实力。&/p&&br&&p&官方言论跟实际情况背离,将造成更严重的恐慌情绪。正确引导预期,使基本趋势与主流偏向同向变化,抑制自我强化,有助于经济复苏。什么翻一番,什么6.9%,实事求是一点。又不是没受过穷,小强一般的生命力,加上勤劳和智慧,什么坎过不去?&/p&&br&&p&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产业,有16亿人口的消费市场,在制度层面还有很大的空间释放。外部力量做空中国简直是痴人说梦。但是千万别自残啊!&/p&&br&&p&股市是市场的晴雨表,暴跌反映了人们的预期心理,汇率如果不贬值到位,恐怕股市还没到见底之时。&/p&&br&&p&肖刚不管干的怎么样,但是很诚实,知错就改。诚实一点,没坏处。不要拉不下脸,也不要怕民粹抬头。民智在苏醒,请不要欺骗他们的感情。&/p&&br&&p&张五常老爷子接受采访时谈到,人民币汇率不应该以一揽子外币作为标的物,而是应该以一揽子大宗商品作为标的物。我真心佩服老爷子的远见卓识。现代经济,货币代表的是信用,对价值的表达已很不充分。想想上面讨论的MBS、CDO、CDS就应该明白,underlying一揽子货币pool,其实就是一个CDO嘛,面对全球经济衰退的系统性风险,是有可能沦为一堆废纸的。但是对于能源、资源、粮食、工业品,这些都是经济发展的基石,绝对的硬通货,对这些prime assets优质资产进行多元化组合,可以有效降低风险,以此为标的,可以最大程度的去杠杆,不是非常好的选择吗?&/p&&br&&p&票据窝案,统计数据造假等等这些串谋欺诈事件,估计以后会成为新常态,水低石浮。这些潜藏的问题,需要杀鸡儆猴,但不要用力过猛,都是为了生存嘛,否则一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异度之刃2 最强阵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