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w法师技能能拿瓦布么

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二十一度母礼赞文》宗萨·彭措朗加堪布讲授
开示:堪布彭措郎加日期:2009 年1 月地点:台北悉达多本愿会
历史&今天我们所要讲述的内容是。
在讲述这个法之前,首先要讲述一下它的历史。这个法出现于哪里?出现于报身佛所讲述的《度母现前续》,或称。这个《现前续》有广、中、略各种不同版本。广、中这两个版本的续部,是为了当时的化机而说,并不适用于我们现在这些化机,所以现在我们已见不到广本和中本的续,只能够见到目前留下来的略轨,意即广轨跟中轨的传承已经断了。
现在我们要讲的二十一度母的内容,基本上都属于当时所流传下来的略轨。印度许多大成就者都依据这个略轨的做了很多相关的度母修法。有一些是根据事部仪轨做的,有些是根据行部仪轨做的,有些则是根据瑜伽部和无上瑜伽部来做的,所以现在我们可以见到非常多种的度母修法。
所谓「至尊度母」,从本质上来讲,其实就是;但是从化机的角度来看,她是示现为女相之身,多劫之前就一直在利益着众生,而且从现在一直到轮回不空之间,都在进行度生的事业。
在三身的剎土之中,比如在法身的剎土,度母就会示现为般若波罗蜜多佛母;在报身的剎土之中,度母就会示现为五种姓佛母;在化身的剎土之中,也就是刚刚所说的在我们这些化机之前,则示现我们一般印象中的度母形相。
六道众生之中乃至一切世间,都会有无数无量的度母在化现、利生。尤其是在我们的娑婆世界,她就示现为至尊度母的形相,不断地利益着众生。这是不共历史的说法。
从共通历史的角度来讲,以前有一个世界名为「杂色光」,当地有一位国王叫阿智王,度母当时领受为王女之身,名智月(藏音依喜达娃)。那时候度母就发起了菩提心:「只要天空不坠落下来,只要轮回未空,在此期间我都一定要利益众生!」她发了这样一个非常大的誓愿。因此就在过去、现在、未来,她每天不分晨昏昼夜地一直利益着众生,不断把所有众生导向各种各样无数的度母剎土,引导他们到达清净佛剎。
因为她具有能够引导一切众生得到解脱的威能,所以她就有了一个名字叫「解脱救度母」,也叫「度母」。只要能够忆念她,只要能够忆念「度母」这个名字,就具有驱除轮回苦痛、得到大加持的作用。
另外一种关于度母化身的说法是,当观世音菩萨先后三次在三界度众生之后,他观察到众生(的数量)并未因为他的救度而减少,于是他出于大悲心而落泪。由这眼泪生出莲花,莲花开放以后出现度母,度母对观音说:「请您不要悲伤,我可以帮助您利益众生。」所以,度母是观世音菩萨利益众生的助手。这也是其中一种说法。
譬如说,身为净饭王王子的时候,当他在王宫里和众多王妃在一起时,有一位名叫「桑措玛」的王妃,据说其实也是度母的化身。之后王子出家,六年苦行,在得到牧羊女所供养的乳糜后,于菩提树下证等正觉,这个牧羊女也说是度母的化身。当释迦牟尼佛即将证得正觉时,各种各样的魔前来干扰他,据说也是度母透过嘿嘿哈哈等八种笑声降伏了魔军。度母帮助释迦佛的类似故事还有很多。
在佛之后的等,这些先后在印藏出现的大师也曾经示现得到度母的加持,甚至亲自见到度母,从度母那儿得到口诀,得到修行的方法。有些教法被他们收入经典当中,有些则被作为伏藏埋藏起来。所以,在印度、西藏,都有很多种属于外、内、密的度母修法,比如狮面空行母、作明佛母等等,也都说是度母的化身,跟度母毫无差别。
在莲花生大士和贝玛拉米札的伏藏法中有很多度母的修法,蒋扬钦哲旺波大师也曾经发掘出很多伏藏法,其中有两种度母修法,当中就包括了二十一度母赞颂。觉沃阿底峡大师也曾在菩提迦耶围绕金刚座转经的时候,亲见度母,然后从度母那里得到《二十一度母礼赞文》的讲法;而后他也得到度母授记:「你去西藏,在那里会有广大的利生事业。」所以阿底峡大师之后才来到藏地利生,在西藏的利生事业也的确非常广大。
从阿底峡大师传承下来的度母法,是按照事部仪轨编写的修法;从龙树菩萨传承下来的仪轨,基本上是按照无上密的仪轨来进行编排的;还有另外一位大师叫宁玛贝瓦,从他所流传下来的也是按照无上密的仪轨编排的。各种各样的度母法门,流传至今的很多。我们要对度母产生恭敬信解之心,只要能够对她产生恭敬信解之心,就能够得到很大加持,得到广大利益;这是真实传承的法门。
对于《二十一度母礼赞文》这样一个法本来讲,如果想与仪轨配合,比方说配合度母的仪轨等,类似的仪轨很多。如果不与这些仪轨配合,也有念诵三遍或七遍礼赞文等各种说法,这都是可以的。根本没有「不配合仪轨就不能够念诵礼赞文」的说法,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如果按照从印度译出、由阿底峡尊者所传下的度母念诵法,在打算念度母礼赞文之前,首先要在自己对面虚空中的莲花月轮上,观想度母出现,度母的身色应该观想成绿色。右手胜施印,也就是平掌放在右边的姿势;左手是怙施印,拿着乌巴拉花的姿势。乌巴拉花的花柄拿在手上,然后花瓣在左耳边开放。右腿略伸,左腿屈曲。应该这样来观想度母的形相。
如是观想之后,在度母面前真实地进行供养,同时也要用心意去幻化而进行供养。然后就在保持虔信心的基础之上,念诵《二十一度母礼赞文》。在念诵《二十一度母礼赞文》的过程中,念到每一偈颂的时候,亦即针对每一位度母的礼赞文时,都要在心中观想自己对度母顶礼,然后度母放光。这光芒进入自己和一切众生的身上时,就清净了身的罪障;接触到自己和一切众生的语时,就清净了语的一切罪障;然后接触到自己和一切众生的意的时候,就清净了自己和一切众生意的罪障。因此我们所有的贪瞋痴等烦恼和习气全部都被清除干净,于是我们变得和各个二十一度母无二无别。虽然度母是显现出来的,但是她却没有真实、实际的自性;虽然她没有实际的自性,却能清晰地显现。应当在这样观想的同时继续念诵。
念诵的方式,可以念诵七遍或者三遍,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在七遍或三遍的礼赞文念完之后,就观想之前在自己面前虚空中的度母此时化光,从自己的头部进入自己的身体,自身变成毫无执着的、空空的存在,一种空性的存在。
然后在身体完全放松、心也非常坦然的状况下,自心会出现一种明而净的境界;如果能够了知自心明而净,就在这种状态下安住片刻。之后可以把自己这一次念诵《二十一度母礼赞文》的善业加以回向。
这整个过程就是念诵《二十一度母礼赞文》的方法。
在藏地《二十一度母礼赞文》的最开头,并没有我们现在手里拿到的总赞颂,总礼赞的这一个偈颂,恰恰好就是二十一个偈颂的赞颂。此处我们所翻译的这个版本,是从其他的版本拿过来,在上面加了一个总赞颂,所以共有二十二个偈颂。
这个总赞颂的涵义究竟为何?在二十一度母的中间,有一尊最根本的度母,可以称作「兴顿拿吉卓玛」,相当于「绿度母」这个名称。把它的意义放在最开头作一个总赞颂,就相当于一个总的提炼。而我们前面所说,念诵过程之间观想身为绿色的度母形相,其实也就是代表兴顿拿吉卓玛的形相,其他的二十一度母可以说是兴顿拿吉卓玛的变化身。
礼赞文正文
接下来就一一讲解这二十一尊度母。如果对这二十一尊度母进行非常详细、非常广义的阐释,可能大家会听得头痛,可能还得吃头痛药。
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说,如果按照龙树菩萨或宁玛贝瓦大师他们的讲解传统,其中包含各种不同的讲解内容和方式,大家肯定会感到头痛;如果按中等的讲解方式,基本上,度母除了身色与手中宝瓶内容物的差别以外,其他都是一致的,相对会简单一点,所以这算是中等的讲解方式;如果只是从这些偈颂的字面意思来解释,应该算是比较略轨的讲解方式。
我不想让大家头痛,所以不会选择非常繁复的讲解方法。
嗡!顶礼至尊圣救度母!顶礼!达咧迅疾勇猛母,都达咧除怖畏母,都咧成事救度母,具扫哈尊我礼敬!(注)
现在开始讲第一个偈颂。第一个偈颂其实刚才已经讲过了,主要是顶礼绿度母。首先会有「顶礼」这个藏文字,是顶礼谁呢?我们会发现,这个偈颂里有表示度母心咒的十个字,这是把度母的十字心咒放在首偈之中作整体描述。
比如说「达咧」这个字音是表示什么?就是解脱一切众生出离轮回,这种解脱的作用就是「达咧」。而且从解脱、得到成就的角度来讲,这种解脱的作用比任何本尊、任何佛陀都更加快速和迅捷,所以说她是迅疾的;因为她可以降服一切魔敌,所以说她是勇猛的。接下来「都达咧」三个咒音,代表可以清除对于火、水、风、地动、地摇、龙、虎、狮、象、罗剎等各种的怖畏,比如我们所说的八种怖畏或十六种怖畏等等,全部都可以清除。所以这里就用「都达咧」来描述,这完全符合咒意。
接下来「都咧」这个咒音是说,任何共通、不共通的成就全都可以快速达成,而度母可以帮助我们达成全部这些成就。度母的功德达到这样的程度,「都咧」这个咒音也包含了这样的意思。
最后这个「扫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连同前面这些咒音加上「扫哈」,总共有十个咒字,这十个咒字代表了快速、勇猛、除怖畏、成就一切事等各方面的度母功德。所以最后一句话要赞颂具足这些功德的度母,亦即把十字心咒的意义,乃至度母本身的一切功德,全部归结在一起进行礼敬和礼赞。
不过在这四个偈句里面并未提到「嗡达咧都达咧都咧扫哈」的首字「嗡」,这个「嗡」字在哪里呢?就在一开始「顶礼至尊圣救度母」的前面,这样十个咒音就齐备了。
这个「嗡」字代表什么?如果从「嗡」字的字面意思来解释,它本身是由「啊」、「唔」、「玛」这三个元辅音共同组成。这三个字代表什么意思?代表十方三世一切佛与佛子的身、语、意三密。这是「嗡」字本身的含意。
把这个字放在很多真言的最前面,到底是为什么呢?如果按照续部的法义来讲,有一种说法是,「嗡」字本身代表吉祥,而为了表示一切佛陀和菩萨的真言本身都具有吉祥的作用,所以把它放在前面。另外一种解释是,「嗡」字本身代表佛身的种子,而因为要代表佛,我们就要讲到身语意的「身」,所以把「嗡」字放在最前面。还有一种解释是说,「嗡」代表誓言,比如将「嗡」字放在开头,代表「嗡」字之后的内容都是我的誓言。假如针对《二十一度母礼赞文》而言,相当于表示在「嗡」字之后的这些内容,我将要讲、我将要念,所以就把「嗡」字放在最前面。
「嗡」字之后是「顶礼至尊圣救度母」,这个「至尊度母」是什么意思呢?因为这尊度母本身,从外在看,她具足别解脱戒;从内看,她具足菩萨戒;从密看,她具足密乘的三昧耶。她具足了外内密的一切誓言,所以说她是「至尊」。因为至尊的度母已经完全舍弃轮回里的一切过失、烦恼、苦痛,所以她是不住轮回的;但是她对于无量的众生又具足无量的大悲心,所以她也不住于涅盘。因为她既不住轮回,也不住涅盘,所以说她是「圣母」。
度母能够救度一切众生。如果按照无上续的说法,度母的住处在哪里?在印度南方的普陀山。这个普陀山的山顶是观音的剎土,山的下部就是度母的剎土。虽然观音和度母的体性与法身无量光佛无二无别,但是为了利益各种不同的众生,观音就示现男身,以利益应该用男身救度的众生;而度母示现为女身,以利益应该用女身救度的众生。除了观音和度母这两个形相之外,他们还会变化出无数无量的化身。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度母用无数无量的方便救度一切众生,所以说她是「救度母」,因此有「至尊圣救度母」这个称呼。我们应该以身、语、意三门非常恭敬地顶礼圣救度母。
为了日常念诵方便,我建议大家按照刚才所说的,在自己的头顶观想一尊度母,心里就认为这一尊度母代表二十一度母全体,然后进行念诵。念诵完之后,观想度母化光融入自身。这样按照前述过程进行,日常念诵时非常方便。
但在这里,我会配合偈颂,分别讲解每一尊度母。大家如果能够配合偈颂的念诵,分别观想二十一尊度母,那也非常好。但是,如果为了日常的方便,大家仍然可以按照观想一尊度母的方式来念诵。
一、疾勇母顶礼!度母迅疾勇猛母,目如刹那电闪母,三世祜主莲面之,花蕊绽放而生母。
下面开始介绍第一尊度母「疾勇母」。
开头的两个字是「顶礼」。向谁顶礼?向后面这个偈颂所表示的法义顶礼。它表示什么?它表示一位能够带领众生得到解脱的救度母。因为她比一切三世诸佛对众生的救度都更加快捷,所以她是迅疾的;因为她没有丝毫的恐惧之心,所以她是勇猛的。后面的这些内容全部都表示度母的功德,所以顶礼的就是后面这些偈句所描述的这尊度母。
「目如剎那电闪母」就是说,这尊度母心相续之间的智慧或者说她的智慧之眼,犹如空中剎那出现的闪电一样。这句话再予以进一步解释,就是仅仅剎那之间的度母智慧,也能非常清晰明朗地了知一切众生的心相续,所以说她是目如剎那电闪母。这是度母的功德之一。
「三世祜主莲面之,花蕊绽放而生母。」其中的「三世」可以理解为欲界、色界和无色界这三世,也可以理解为地上、地面和地下这三世,两种理解都可以。那么所谓的「三世祜主」是谁呢?就是观音大士。此处的「莲面」有不同的翻译,我认为其中一种翻译理解起来会比较好,也就是现在我们翻译出来的这个意思。三世祜主观音颜面之坛城,是如同莲花般的颜面之坛城。坛城中「花蕊绽放而生母」,就如刚才我所讲的,观音菩萨因为三世救度轮回中的一切众生,到最后发现众生并未减少,因而生起悲心而落泪,然后泪珠中生出莲花,莲花花瓣开放,当中生出度母。度母对观音说:「善男子,你不用悲伤,在度生事业方面,我可以帮助你。」度母用这样的话来安慰观音。这里的「花蕊绽放而生母」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这个偈颂顶礼的是这样的度母,这尊度母的名字就叫作「疾勇母」。
我们使用的这个礼赞文,二十一度母的名字和无上续的二十一度母的名字有些许出入。我今天晚上完全是按照事续为主的讲解方式,因此基本上是依事续的说法来讲说。
这尊「疾勇母」的身色是红色,一面二臂,右手像前面一样是胜施印,在胜施印上面持着代表怀柔一切众生的红色宝瓶,左手像前面一样是持乌巴拉花。
如果打算驱除自己所遭遇到的魔障,则如同刚才所说,按照那种程序,在自己面前虚空中观想红色的「疾勇母」,然后不念诵全部的二十一个偈颂,而是只念诵「疾勇母」的这个偈颂。念诵千遍、万遍或者十万遍,诵完之后就观想疾勇母化光融入自身,跟刚才那种观想过程一样。藉由这样单独念诵的方式,可以获得相应的利益,并不一定需要把二十一度母的偈颂全部诵完。
二、大寂静母顶礼!犹如百轮秋圆月,面容光辉难喻母,犹如千颗星齐聚,身放光芒炽燃母。
第二尊度母是「白度母」,也可以称为「大寂静母」。
这是一尊白色的度母,一面二臂,右手胜施印,拿的是寂静的白色宝瓶,左手拿的是乌巴拉花。如果修行者或瑜伽士打算驱除自己身上的疾病或者说魔障,就可以念诵这个偈颂:「顶礼!犹如百轮秋圆月,面容光辉难喻母,犹如千颗星齐聚,身放光芒炽燃母。」念诵这个偈颂就可以达到这种作用。
首先是顶礼,顶礼的对象是谁呢?就是后面四句所描述的这尊度母。在四季之中,秋天无云的天空所出现的月亮最为明亮;秋天的月亮虽然明亮,但它还有最明亮的时候,就是十五或十六满月时。一个月亮的明亮程度肯定比不上多个月亮,这里写的「百轮秋圆月」并不是整整一百个的意思,而是代表更多、数百个、无数个。将这么多秋天满月的洁白光芒全部汇集在一起,那代表什么?代表这尊白度母的白净光芒。「面容光辉难喻母」,她的面容的光芒,相当于百余或无数秋日圆月所汇集的白色光芒。这是一种非常难以思议的形相。
下面两句话是,「犹如千颗星齐聚,身放光芒炽燃母。」千颗星齐聚也不是刚好一千颗星,而是代表无数无量星辰的意思。无数无量星辰所放射的光芒,这些光芒全部齐聚在一起,这代表这尊白度母身放的光芒遍布十方,借着这个光芒就能够驱除十方一切众生的疾病和魔障。
对着这尊具有如是非常洁净、难以思议之洁白光芒的大寂静母或说白度母,我们顶礼。
三、金色母
顶礼!青金水生之莲花,令汝妙手庄严母,布施、精进、难行、寂,忍辱、禅定之行母。
第三尊是「金色母」。
顶礼「青金水生之莲花,令汝妙手庄严母,布施、精进、难行、寂,忍辱、禅定之行母。」顶礼的是这四个偈句所代表的金色度母,这尊度母的名字就叫「金色母」。
这尊度母的身色是金色,一面二臂,跟前面的观想方式完全相同,只是手上拿的是代表增长──「息增怀诛」的「增」&&的金色宝瓶,其他方面都没有差别。如果众生想要得到长寿、寿命的增长,想要得到各种资财享用的增长,那就跟刚才一样,专一地念诵这个偈颂,同时进行观想,就可以达成愿望。
这里的「青金」代表什么?金子的质地经过反复锻炼之后,会变得非常纯净,没有任何杂质,这时的金色会略微泛着青色。此度母的身色就是这种青金色。同时,她左手所持的乌巴拉花,也具有这样的颜色,花瓣开放在左耳的位置。
她是因为什么原因而拥有这个度母的名字呢?因为她以六度为本因。所谓的六度本因,就在后面的两句话中表述出来了。比如说「布施」代表布施度,「精进」代表精进度,「难行」代表持戒度,「寂」静表示清除愚痴,代表智慧度,「忍辱」和「禅定」各自代表六度之中相应的两个度。
所以,这尊度母代表「通过六度之行而证得果位」的意思。顶礼她所代表的意义,就如偈颂里所描述的六度。
四、顶髻尊胜母
顶礼!如来顶髻所出生,无边尊胜诸行母,已成无余波罗蜜,诸佛子极依止母。
接下来,如果有瑜伽士想增长自己的寿命,想获得长寿成就,就要顶礼这尊「顶髻尊胜母」。
我们日常所念诵的「顶髻尊胜佛母」,其实就是这尊度母的一种示现,可以把她当作眷属。无上瑜伽部所说的顶髻尊胜母,亦即有很多手臂的尊胜母,其实和这尊顶髻尊胜母的意义完全一样,本质上没有区别。
当我们念诵这个偈颂的时候,所观想的度母,基本上类似刚才那尊度母的形相,身体也是金色,手上所持宝瓶也是代表增长功能的金色长寿宝瓶。
这个偈颂首先有「顶礼」两个字,顶礼谁呢?就是顶髻尊胜母。这位顶髻尊胜母是从佛的顶髻出生,这可以理解为从释迦佛的顶髻化生而出,也可以理解为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顶髻所化生。
她是「无边尊胜」的,这是什么意思?就是她可以降服一切的魔、障、敌、怨、爱等等。所有一切她都可以降服,可以胜伏,所以说她是「如来顶髻所出生,无边尊胜诸行母」。那么后面的「已成无余波罗蜜,诸佛子极依止母」是什么意思呢?关于波罗蜜多,有百波罗蜜多这样的说法,也有十波罗蜜多、六波罗蜜多这样的说法。所谓的十波罗蜜多,就代表从初地到十地。谁能够获得初地到十地之间的波罗蜜多?只有相应地达到各个地阶的佛子才能够获得。这里的描述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就连已获得十波罗蜜多的初地到十地的佛子,他们在顶髻尊胜母跟前,也像弟子依止善知识一样地恭敬依止。
所以我们顶礼的就是这样的一尊度母。
五、吽声母
顶礼!都达日阿以及吽字,遍满欲、色、无色母,莲足践踏七世界,勾招慑服无余母。
第五尊「吽声母」代表红黄身色的度母,她手上持的是能让所有人都生起悦意感觉的红黄色宝瓶。其他的一面二臂等各种观想,都跟之前的度母没有任何区别。
前两句是「都达日阿以及吽字,遍满欲、色、无色母」。「都达日阿」和「吽」这两个咒音、咒字,以及放射而出的咒的光芒,完全充满了欲界、色界、无色界。
「莲足践踏七世界,勾招慑服无余母。」「七世界」代表三种恶趣,加上天、人,再加上色界、无色界,这样的七个世界。这七个世界,度母都能用她的莲足去践踏,然后还放射虹光,藉由这种方式可以怀柔、慑服一切的天、龙、人、非人等。只要她愿意,就能够怀柔各种各样的众生。
这个偈颂对什么人会有用呢?假如想要怀柔、慑服其他人,就可以专念这个偈颂。
六、胜三世母
顶礼!帝释、梵天、风、火神,种种自在供养母,部多、起尸、寻香及,夜叉等众胜赞母。
「胜三世母」的身色是红黑色,手里拿的宝瓶叫作「令醉瓶」,就好像是可以让人醉倒的宝瓶。她主要的作用是降服部多(注:即「鬼」),藏文叫做「炯波」。
在这个偈颂里面,我们顶礼的就是这样一尊度母。包括天人之主「帝释」在内,包括梵天、风神、水神,甚至包括地下的地主,包括阎罗王、罗剎王等等,所有这一切都对这尊度母非常地恭敬并且进行供养。「种种」代表什么?「种种」代表没有说完的十方的护方神。不单单这些护方神对度母进行供养,而且他们的主人自在天,也对度母非常恭敬地进行供养,甚至以头面顶礼这尊度母。而作为这十方神的下属,或者说他们的眷属,所谓的部多、起尸、寻香、夜叉等等,他们也都全部围绕在周围,对度母歌咏、洒花,进行赞颂。我们所顶礼的就是这样的一尊度母,可以胜伏一切部多的度母。
这个偈颂的意思,是指帝释、梵天等一切都非常恭敬地对待胜三世母,而不是说这些帝释、梵天、风神等等就是度母。之前有一个版本可能翻译成「这些就是度母」。
七、摧破母顶礼!以那摘声及拍声,摧破迷乱彼方母,右屈左伸足践踏,火焰猛烈炽燃母。
接下来是第七尊「摧破母」。她主要的作用就是,当别人对自己念恶咒或施加恶咒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如果想驱除恶咒,不让它产生作用,就念摧破母的偈颂,这会产生效果。
摧破母的身相是黑色的,右手拿的瓶子是具有「可以驱除他人对自己施加的恶咒」作用的黑色瓶子,其他的观想和之前的度母没有任何区别。
「以那摘声及拍声,催破迷乱彼方母,右屈左伸足践踏,火焰猛烈炽燃母。」这个偈颂就是说,这尊度母的口中发出「摘」、「拍」的猛咒声音,表示击打的意思。藉由这样的「摘」声和「拍」声,可以完全摧破对方以明咒、密咒或其他任何方法施加于我们身上的作用。
这尊度母的姿势是右腿屈曲、左腿伸出,践踏对方密咒、明咒的所有作用,践踏对方的全部;而且不仅践踏,度母还身放火焰光芒,这个火焰可以把对方所有的咒力、人身,全部都焚烧干净。
我们顶礼具备这样大威能的「摧破母」。
八、破魔敌母顶礼!都咧极大可怖畏,摧破凶猛诸魔母,莲面示现忿怒纹,一切怨敌皆杀母。如果一个瑜伽士打算摧破对方,也就是打算摧破作为自己魔敌的对方,就可以念诵第八尊「破魔敌母」的偈颂。这尊「破魔敌母」的身形是红黑色,右手所拿的宝瓶属于降魔瓶,也是红黑色的,其他的观想跟之前的度母毫无区别。在这样观想的同时,念诵第八个偈颂。我们顶礼的这尊「破魔敌母」,她具备什么样的功德呢?「都咧」的音声、咒字、乃至光芒,以及前面我们提到「都咧」代表快速的意思,都说明了这尊度母所示现的是红黑色的、令人感到极为害怕和恐怖的形相;这个形相可以摧破一切魔敌之中最凶猛者。所谓的魔,一般情况下我们讲四种魔:天子魔、死魔、烦恼魔和蕴魔。在这四魔之中,最凶猛的就是烦恼魔,也就是烦恼毒,它代表贪、瞋、痴、慢、疑等。烦恼魔只要见到外相上非常恐怖的破魔敌母,就会被降服。那么其余三个,也就是所谓的天子魔、死魔和蕴魔,不用说也可以轻易降服。后面的「莲面示现忿怒纹」是什么意思呢?所谓的「莲面」就是好像刚刚开放的莲花一样,非常漂亮,令人感到赏心悦目;但是为了救度这些化机,度母却示现张大口、龇着牙的忿怒相&&莲面示现忿怒纹。只要见到,或者修行者只要观修这样的形相、观修这尊度母,就能够摧破所有魔敌;更不用说一切与自己有仇怨的对方,当然也能够完全被杀灭了。
九、除一切怖畏母顶礼!以表三宝之手印,妙指当心庄严母,轮辐庄严之自光,无余诸方遍燃母。接下来第九个偈颂是「除一切怖畏母」的偈颂。当一个修行人想要清除来自水、火、风、地震等的怖畏时,就可以念诵这样的偈颂。这尊度母的身体是白色的,她的宝瓶是具备除一切怖畏能力的宝瓶,除了以上这两点以外,其他跟上述度母没有差别。这个偈颂是在什么情况下念诵呢?当一个人遇到令自己感到怖畏的事,比如遇到水的威胁、火的威胁,立刻念诵这个偈句,立刻就会有效用。这尊度母的左手就是我做出的手印姿势,这代表三宝手印,就是佛、法、僧三宝,表示虽然外相上有佛、法、僧三宝的不同,但三宝的体性却可以完全归纳到一尊度母身上。所以用一个代表三宝的手印放到心口时,就代表前面两偈句「以表三宝之手印,妙指当心庄严母,」非常的庄严。这尊度母的右手,用胜施印持着除一切怖畏的宝瓶。右手本身有法轮的庄严,从法轮放射出无量光芒,光芒遍布欲界、色界、无色界,或者说地上、地面、地下,或者说三千大千世界,或者说十方三界所有地方都遍布。凡是光芒照耀之处,所遇到的水、火、风、地震等等一切怖畏之事,当下就被熄灭。所以我们顶礼的就是具备这样功德的「除一切怖畏母」。
十、慑服魔及世间母顶礼!极喜威德之顶饰,光鬘更令庄严母,大放笑声都达日阿,慑服魔与世间母。接下来第十尊「慑服魔及世间母」,是当一个修行者遇到魔及障碍时可以念诵的,是想慑服魔敌的时候念诵的。这尊度母的身体是红色,她的右手胜施印上持着除魔瓶,其他的跟上述度母没有差别。这里先说「顶礼」,我们顶礼的对象是后面这四句话所代表的「慑服魔及世间母」。「极喜威德之顶饰」是什么意思?如果一个弟子对度母非常有信心,当他一见到度母的顶饰,心中会立刻生起欢喜心,而且会增加自己对度母的信心。如果是一个没有调柔之心、对度母本来没有信心的人,当他见到度母的顶饰时,在度母顶饰的光芒作用下,也会被慑服,也会因此而产生信心;所以就有「极喜威德之顶饰」这样的说法。度母的顶饰会放射出无数无量的杂色光芒,这些光芒能够慑服、征服一切魔敌,而光鬘会令度母显得更加庄严。后面的「大放笑声都达日阿」,意指这尊度母会放出威猛的笑声,能够慑服一切世间的魔及障碍。所以我们顶礼的就是具备这样功德的「慑服魔及世间母」。
十一、除贫困母顶礼!守护大地之诸尊,皆被勾召大能母,怒纹晃动之吽字,度脱一切贫困母。接下来是第十一尊「除贫困母」的赞颂偈句。当一个修行人想除去自己贫困的状态,就可以念诵这个偈颂:「守护大地之诸尊,皆被勾召大能母,怒纹晃动之吽字,度脱一切贫困母。」。这尊度母身色可以观想成金色,或者是红金色,右手的宝瓶是除贫困宝瓶,其他的跟上述度母没有差别。首先,顶礼的对象是具备「连刚才所说的十方守护者都可以随时被勾召」的这样一种大威能的度母。她的面容非常忿怒,而且从她的口中发出极忿怒的「吽」字。这个吽字的作用,可以令一切处于贫困的众生脱离贫困,得到各种享用及珍宝。我们所顶礼的就是具备这种威能的「除贫困母」。
十二、出生一切吉祥母顶礼!以那月牙为顶饰,诸严饰皆炽燃母,发髻中现阿弥陀,恒常放射光明母。接下来第十二尊度母是「出生一切吉祥母」。也就是说,当一个修行人打算令自己变得非常吉祥,令一切事物都变得非常吉祥的话,就可以念诵这样的偈颂。这个「出生一切吉祥母」的身色是金色,右手的宝瓶是吉祥瓶;除了这两个特点外,跟其他的度母完全没有区别。而这个偈颂就是「顶礼!以那月牙为顶饰,诸严饰皆炽燃母,发髻中现阿弥陀,恒常放射光明母。」我们顶礼的对象是一尊以月牙为顶饰的度母,月牙就好像是初一的月亮,只有一点点,并不是满月的形相,以此为顶饰。月牙上放射出光芒,可以令一切都变得非常吉祥。不但如此,除了月牙之外,这尊度母身上其他的宝饰也都放射出吉祥的光芒。更有甚者,不仅身上的宝饰和头顶上的月牙放射光芒,她黑亮的头发中间恒常有种姓主阿弥陀佛安住其中,而从阿弥陀佛身上放射出更加吉祥的光芒。这些光芒照射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任何不吉祥、不顺遂的事,都变得吉祥顺利。所以我们顶礼具备这种功德的「出生一切吉祥母」。
十三、火炽燃母顶礼!犹如劫末之火焰,烈焰鬘中安住母,喜转轮者之敌军,左屈右伸降伏母。如果有瑜伽士或修行者想清除自己所遇到的各种不吉祥、不顺利的障碍时,就可以念诵第十三尊「火炽燃母」的偈颂。观想在自己面前虚空中,度母的身色是红色,有着燃烧的火焰,她右手持的宝瓶是除障瓶。除了这两点之外,其余的观想跟其他度母没有差别。如果修行人想去除自己不顺利的障碍,可以念诵这样一个偈颂:「顶礼!犹如劫末之火焰,烈焰鬘中安住母,喜转轮者之敌军,左屈右伸降服母。」当劫末的时候,一切皆会被摧坏,地轮全部被火焚烧。用这个比喻来表明,这尊度母身上所放射的智慧火焰,比劫末之火焰还要强大,还要厉害,这尊度母就安住在极为炽燃的智慧火焰当中。她的身形是左腿屈、右腿伸,她所降服的是「喜转轮者之敌军」,她能降服所有的敌军。一般情况下,「喜转轮者」代表喜欢听讲正法的修行人,我们可以再延伸为喜欢修行正法的人,或者说非常欢喜修行度母法、念诵度母真言的正法弟子。凡是他们的敌军都能被火炽燃母所降服。我们所顶礼的对象就是具备这样一种功德的「火炽燃母」。
十四、怒纹母顶礼!妙手按压那大地,莲足亦作践踏母,现怒纹相以吽字,摧破七重凶暴母。接下来第十四尊「怒纹母」,这是一个修行人打算对自己所遇到的魔敌进行殴打、击打时,所应念诵的偈颂。观想这尊度母的身体是黑色,面目上表现出非常忿怒的皱纹,右手所持的宝瓶是能够击打魔敌的宝瓶;别的观想跟其他的度母没有区别。我们顶礼的对象是以下字句所描述、具备这样功德的度母:「妙手按压那大地,莲足亦作践踏母。」度母的手掌按压或击打在大地上,双足按压或击打在大地上。基本上,这些意思都是按压、击打或践踏,但是出于字面排列的原因,所以妙手用按压,莲足用践踏。不但如此,藉由度母这样的击打,可以让一切的魔产生恐怖及害怕的心理,从而最终被消灭、被降服。尤为甚者,这尊度母还会显现出非常忿怒的形相,以致面目上都会表现出忿怒的皱纹,口中也会发出非常忿怒的「吽」字,可以摧伏大地之下乃至于七重地府之内所安住的各种凶暴众生。我们顶礼的对象是具备这样功德的「怒纹母〉」
〈吴宁强藏译中,李骅梅、赖美珠、庄绣霞、邓志浩、佟馥纬、谭凯莹共同誊写。〉注:堪布所使用的版本不同于一般使用的《大藏经》的版本。
《虔诚呼唤上师》蒋贡·康楚仁波切
上师鉴知我! 具恩根本上师鉴知我! 三世诸佛之自性, 教证正法之根源, 圣众僧伽之主体. 根本上师鉴知我! 慈悲加持之巨藏, 二种成就之生处, 事业所愿悉赐予. 根本上师鉴知我!上师无量光佛鉴知我! 祈自离戏法身界垂顾. 我等流转轮回恶业众, 得接引至大乐清净土.上师观音菩萨鉴知我! 祈自净光报身界垂顾. 彻底平息六道之痛苦, 拔济三界轮回出樊笼.上师莲花生处鉴知我! 祈自北瞻莲光境垂顾. 浊世失怙弱小之众生, 愿以悲心迅丞为怙佑.上师智慧胜海鉴知我! 祈自大乐空行域垂顾. 我等恶业众出三有海, 度脱至大解脱之境域.教藏传承祖师鉴知我! 祈自双运智慧界垂顾. 穿越自心迷妄之暗室, 愿令生起证悟之慧日.遍智无垢光尊鉴知我! 祈从任运五光境垂顾. 圆满本净密意之大力, 愿令达到四相之究竟.无等至尊父子鉴知我! 祈自兜率天众中垂顾. 具足空性慈悲之体性, 愿令自心生起菩提心。胜成就三祖师鉴知我! 祈自大乐金刚界垂顾。 成就殊胜空乐大手印, 愿令觉悟心中妙法身。世自在噶玛巴鉴知我! 祈自调御众生界垂顾。 了知一切法非真如幻, 愿令外境心识显三身。噶举四大八小鉴知我! 祈从圣观清净土垂顾。 净除四位之迷妄幻惑, 愿令达到证悟之彼岸。尊者萨迦五祖鉴知我! 祈自轮涅无别界垂顾。 圆融清净见修行三者, 愿令步上殊胜秘密道。无等香巴噶举鉴知我! 祈自清净之佛土垂顾。 如理修习方便解脱法, 愿令获致无学之双运。大成就者胜原鉴知我! 祈自无为大悲界垂顾。 成就证悟虚幻之禁行, 愿令和合心气得自在。唯一胜妙佛父鉴知我! 祈自成胜事业界垂顾。 传承加持得入于心中, 愿令生起无方之缘起。唯一语灯佛母鉴知我! 祈自智慧彼岸界垂顾。 彻底断除我执之骄魔, 愿令亲见无我离戏谛。遍智多波桑杰鉴知我! 祈自完全净妙界垂顾。 得引一切气止息中脉, 愿令证得无死金刚身。尊者救度怙主鉴知我! 祈自三种使者界垂顾。 无碍步上金刚秘密道, 愿令成就空行之虹身。妙音悲智大力鉴知我! 祈自二智智慧境垂顾。 觉醒无知心识之暗钝, 愿令开展无上智慧相。净光化身金刚鉴知我! 祈自五色虹光界垂顾。 净除心气明点之障垢, 愿令圆满童子宝瓶身。莲华经密续洲鉴知我! 祈自乐空不动境垂顾。 佛与佛子之一切密意, 愿令弟子堪能悉领受。语自在功德海鉴知我! 祈自空智双运界垂顾。 摧破一切法相之执实, 愿令显境皆堪能入道。佛子无边智慧鉴知我! 祈自慈悲之自性垂顾。 了知众生皆具恩父母, 愿令堪能发心修利他。莲华游戏自在鉴知我! 祈自大乐净光界垂顾。 度脱五毒转化为五智, 愿令摧毁取舍二执着。二教永固卍洲鉴知我! 祈自轮涅平等界垂顾。 心续生起真实之虔敬, 愿令证悟解脱俱时增。具恩根本上师鉴知我! 祈自头顶大乐轮垂顾。 亲晤自明法身真面目, 愿令一生即能圆成佛。悲切呼求嗟呼!同我一般恶业有情众, 无始以来长转轮回中。 尚需历尽无边之痛苦, 剎那厌离亦未曾生起。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极垂顾! 加持生起甚深之出离。已得暇满人生竟虚度, 此生无义所作常散逸, 懒于承担大利解脱行, 无异从财宝洲空手回。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极垂顾! 加持成就具义之人生。人生在世无人能不死, 如今一一陆续赴黄泉; 我亦不免迅速将逝去, 腐心却做长久住世计。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极垂顾! 加持无暇故而减营计。心所爱悦亲友纷离去, 悭吝所集财物任人享。 珍爱之身随后亦舍弃, 中阴神识无知转轮回。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极垂顾! 加持了悟一切皆枉然,可怖无明暗钝迎于前, 炽盛凶猛业风逐于后; 可憎阎罗使者扑又挞, 难忍恶道之苦需历尝。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极垂顾! 加持度脱恶趣之深渊。已恶如山但于心中藏, 他恶如芥竟毁谤宣扬。 无啥功德却自骄贤善, 假行者名而只行非法。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极垂顾! 加持平息私心与骄慢。固有祸根我执魔住心, 一切心念烦恼增长因, 一切行为皆具不善果, 于解脱道丝毫不趋进。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极垂顾! 加持断除我执之根柢。些许毁誉即生忧喜心, 些许恶言即失忍辱甲; 见无助者不生慈悲心, 临布施境却为悭吝缚。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极垂顾! 加持心续得与法合一。无实轮回却执为有实, 为衣食故舍究竟意乐, 生活资具贪得而无厌, 非真如幻之法欺自心。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极垂顾! 加持舍弃贪着此世心。微细身心苦恼亦不忍, 趋于恶趣仍顽强无惧。 因果不爽历历而现前, 不修善业徒增罪恶状。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极垂顾! 加持生起信仰业力心。瞋敌爱亲之心常生起, 于取舍境迷惑似愚痴。 如法行时昏沉而无力, 非法行时聪明而机敏。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极垂顾! 加持摧伏烦恼与怨敌。外表俨然清净行者相, 于自内心却与法相违; 如毒蛇般烦恼藏于心, 遇缘即露行者之罪迹。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极垂顾! 加持自己能调伏自心。自身过恶自己不察知, 持行者相行种种非法; 烦恼不善之业常熏习, 善心一再滋生一再斫。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极垂顾! 加持自己照见已过失。逝者如斯死亡日益近, 日复一日自心益顽强; 依止上师虔诚次第减, 兄弟仁爱悲悯逐渐薄。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极垂顾! 加持调伏自心之难驯。虽已皈依发心与祈请, 虔敬慈悲未自心底生; 只依文字修法与行善, 行持僵化无法深心信。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极垂顾! 加持所作皆趋入佛法。一切痛苦源于求已乐, 经云以利他心而成佛。 发殊胜心却深藏私欲, 利他附带成就害他行。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极垂顾! 加持堪能自他相换行。上师即佛却执为凡夫, 开示深教恩德旋遗忘。 若己所愿不逐即退心, 怀疑师行而为邪见蔽。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极垂顾! 加持增长虔敬勿退失。自心即佛但不识失性, 妄念即法身竟不了悟, 任运即真性而难保任, 自然即本性却不相信。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极垂顾! 加持解脱自明自性地。死亡必来不堪心忆持, 正法实益不堪如理修, 业果真谛不如理取舍, 念知必要不依而散逸。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极垂顾! 加持记取无散之正念。前世恶业故生此浊世, 往昔所作一切皆苦因。 恶友皆为罪恶之覆影, 信乐无义之言疏善行。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极垂顾! 加持堪能精进于佛法。起初发心佛法别无他, 末了果报轮回恶道因。 解脱果为不善霜所摧, 我等过恶难驯毁终的。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极垂顾! 加持度至正法之彼岸。生起甚深出离祈加持。 无暇故减营谋祈加持。 内心忆念死亡祈加持。 生起业之信仰祈加持。 修行道上无碍祈加持。 修行堪能精进祈加持。 恶缘取之入道祈加持。 堪能对治自心祈加持。 生起真实虔敬祈加持。 亲晤真理自性祈加持。 觉醒心中自明祈加持。 彻底断除妄境祈加持。 一生即能成佛祈加持。 至诚祈请尊贵上师宝, 悲切呼求具恩之法王。 自身不堪非尊无所依, 师心我心合一无别祈加持。&遥呼上师&祈请文在各教派中均颇富盛名。而吁求加持之钥,应以出离心虔诚恭敬地吁请,而非仅出于口头或文字而已;应从内心中央、骨髓深处生起。坚信&除上师而外,已无他更殊胜之佛矣!&以悦取之声调唱诵。
宗萨钦哲仁波切对“2012末日论”的开示
有人说,黑暗时代、恶世、争斗时期(Kaliyuga)已然到来,或至少是即将到来。有些人甚至害怕,在2012年底,我们所知的世界即将终结。黑暗时代或黄金时代,是由什么决定的?征兆或预兆为何?地震、紫色天空、流星活动,这些并非是我们信以为真的世界末日预兆。同样地,小天使飞翔、经济稳健、信息自由、天下太平,也未必就是黄金时代的征兆。据说,当人们珍视同理心与宽恕的价值、愿意了解他人的观点,并且对所拥有的事物知足时,就是光明时代。当这些价值受到系统性破坏时,你就可以说,世界末日已经开始渐露端倪。当我们将无害的乞丐视作害虫,并且艳羡那些惯于破坏地球的亿万富翁时,我们就是在邀请世界末日的到来。
如同佛陀所教,一切皆依因缘。黑暗时代与黄金时代,也不例外。它们并非命中注定,亦非随机凑巧或混乱无序。命运是受到制约的,而因缘的主宰即是个人本身──你能创造自己的命运。你的选择,就是你的命运。我们现在是谁、我们现在过得如何,取决于我们过去是谁、我们过去如何。我们未来是谁、我们未来会如何,取决于我们现在是谁和如何作为。
释迦牟尼与其莲足或许已经来到你门前化缘,但若我们一直沉迷于百达翡丽手表、名望、朋友,或是六块腹肌,那么佛陀的真谛会是个烦扰,是个让人不愿面对的真相。
即使我们可能正值争斗时期(Kaliyuga),受制于黑暗时代的无尽因缘──极易散乱且一心只想要维护自我,热望达到基于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价值观念的标准──我们依然能从中把握机会。据说在浊世,诸佛菩萨的悲心会更为强大。聪颖的修行者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暗世能够提醒我们佛、法、僧的迫切性和珍贵性。
身为依于境缘的众生,我们需要寻求光明,并培养带来光明的所缘。我们需要不断被提醒物质主义的对立面。为此,我们需要佛像、法音、和僧伽组织。
过去数年里,我们失去几位最伟大的佛陀示现,例如怙主楚玺仁波切、敏林赤钦仁波切和贝诺仁波切,他们都是伟大的提醒者。但即使他们的显相已消融,要记得,他们的悲心没有边际、不可限量。
本着「有求则必有供」的精神,我们应该发愿热切祈求诸佛菩萨的示现永不停息,并且──套用一个流行语来讲──祈求他们的迅速转世。但这转世不应该局限于某个在特定文化或传统下抚育长大的藏族孩子身上。我们可以祈求佛陀以任何形相转世,甚至是如看似微不足道的微风,以提醒我们愛,慈悲和包容的重要性。我们必须发愿能够激发出无数的佛陀示现,而非只是不断更迭法座、开着劳斯莱斯、作为沾亲带故之产物的祖古(藏传佛教转世修行者)。
&&宗萨钦哲 日
自他相换菩提心修法——慈诚罗珠堪布
自他相换菩提心修法(慈诚罗珠堪布)一、总义(一)修法的重要性前面讲过,自他相换等三个修法具有两种作用:其一、在未发菩提心时,虽然不容易产生真实的自他平等、自他相换、自轻他重的念头,但通过这三个修法的锻炼,却可以生起真实无伪的菩提心;其二、在已发菩提心后,通过这三个修法的锻炼,可以使已经生起的菩提心更加稳固和发展。另外,前面也曾经讲过,菩提心和自他相换等修法是非常伟大的。虽然没有单独修忏悔的法,但在菩提心生起来的同时,就连五无间罪、谤法罪之类非常严重的罪业,都会得以减轻,而杀生、偷盗等一般的罪业,则能从根本上得以清净。所以,菩提心自身就具备了清净罪业和积累资粮的两种能力;同样的,自他相换等修法也具有相同的作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许多人可能尚未生起无伪的、不造作的菩提心,但正如前面所讲的一样,对我们这样的凡夫而言,菩提心的修法并非是高不可攀的,只要我们肯下功夫精进修行,就一定可以生起菩提心,这是非常重要的。现在,虽然许多学佛的人每天都在打坐、修行,但有些人所谓的打坐、修行,实际上却是很盲目的。比如,有些居士只懂得念诵一些密法的仪轨或本尊的心咒,根本不理解仪轨的含义,却自以为在修生起次第或圆满次第。其实,仅仅念诵仪轨的词句与修生圆次第是有天渊之别的。如果不具备菩提心,则其所修之法也不会成为有实质意义的生圆次第。在宁玛派里,其密宗修法的着重点是什么呢?比如,在每一个生起次第本尊修法的前面,都有两个修法是绝对不能缺少的,那就是空性和大悲心(菩提心)。每次修本尊法之前,首先,不但必须精通空性,而且要或长或短地实修空性;之后,还要修大悲心。只有修完这两个法后,才能正式进入本尊的修法。当然,其圆满次第的修法也有同样的要求。宁玛巴的经续中有这样的记载:在没有证悟空性和没有生起菩提心的前提下,即使将愤怒本尊观想得再清楚,也不一定能得到修法的真实利益,反而有可能会引起一些解脱的障碍。由此可知,空性见和菩提心是修习密法的基础,而菩提心又是证悟空性的基础,所以我们要从菩提心开始做起。当然,在修菩提心之前,还必须具备出离心。只是有关出离心的修法,我们已经讲得很多了,这里就不再重复。正因为菩提心至关重要,所以就不能简单地认为,打坐时仅仅念诵仪轨,就是在修生起次第或圆满次第,绝对不是这样的。现在对我们而言,不要谈修什么生起次第或圆满次第,就是让我们准确地说出生圆次第的意义,也是很困难的。由此可见,我们现在离生圆次第尚有一定的距离,所以万万不可操之过急,而要先修菩提心。不过,菩提心和自他相换等修法的要求也是很高的,我们要想马上达到这个要求,几乎是不可能的。尽管在修菩提心的过程中,我们无法立即达到修法的真实境界,但若能在每一座中都造作地发菩提心,或者造作地修自他相换等法,其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 在一座当中,以造作之心修菩提心的功德,已远远胜过了以自己为中心所行的布施、放生、念咒等等的功德;在缺乏菩提心的情况下,即使行持成千上万次念咒、顶礼、绕塔等善行,都不如修一座自他平等、自他相换的善根。这不是我信口说的,佛陀就是这样告诉我们的。所以,你们在每一座中,都一定要认真地修,这是非常重要的。(二)修法的最佳时机该于何时修自他相换呢?严格地讲,只有在基本上修好自他平等以后,才能考虑自他相换的修法。因为,在修好自他平等之前,只可能造作地修自他相换。虽然从积累资粮、清净业障的角度来讲,这样造作地修也有很大功德,而且有一定的必要和意义,但从修行进步的角度来说,此时若想修出真实不虚的自他相换之心,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首先应该修自他平等之心,在有了一定的体会之后,再修下一个法&&自他相换。以前,藏地的那些高僧大德都是这样教导弟子的。每当弟子们向上师请求换一个修法的时候,上师往往不会同意,而是要求他们花很长时间在同一个修法上。其原因就是我们反复所讲的&&尚未修好前面的法,便去修后面的法,这是标准地修好每一个法的最大违缘。因前前是后后的基础,所以不能忽略前面的基础修法,否则后面的修法便会受到影响。故而,修自他相换的最佳时机,是在基本上修好自他平等以后。(三)自他相换的标准华智仁波切以一个譬喻说明了自他相换的标准:有五个放牧的人,其中却只有一个人,有一件仅够四个人使用的雨衣。当他们遇到一场大雨时,雨衣的主人就把雨衣让给其他四个人,而甘愿自己挨雨淋。如果在一切实际行动当中,都能够这样做,这就是真正的自他相换之心。华智仁波切讲过,自他平等之心虽然达到了自他的&平等&,但还是比较偏重于自利,其中的自私心,还是比较重的。比如,我只有一双鞋,当自他平等的心生起时,我只愿意给别人一只鞋,另外一只还是要留给自己;当自他相换的心生起时,我就完全舍弃了自私心,而纯粹以他人为中心,那时就会把两只鞋都送给别人,丝毫不考虑自己。值得注意的是,正像上次所讲的一样,这仅仅是一个譬喻而已。若只是让雨衣这件小事,那我们肯定也做得到。另外,在某些事情上,我们也有可能做出相似的自他相换。比如,对于一些比较轻微的痛苦,如果需要两个人中的一个来承受,那么其中对大乘佛法稍有概念的人,就很有可能站出来说:&我可以替他受苦&。 但实际上,只有在所有的事情上都能够这样去做,才是真正的自他相换。比如,必须杀死两个人中的一个,而且是可以选择的,此时一个人就毫不犹豫地站出来说:&我可以去死,不要杀他。&如果有这种不造作的发心,并且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能够这样做的话,这就是自他相换之心。它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那么我们现在能不能做到自他相换呢?非常难!不过,现在做不到也没有关系,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修行的目标。那么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达到这个目标呢?只有在登地以后。当我们证入第一地时,便完全破除了我执,那时就再不在乎自己,而能够完全做到自他相换。但在此之前,作为一介凡夫,要真正做到自他相换,的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正如我以前所说,自他相换等修法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这样讲有什么根据吗?我们对古印度的宗教、西方的宗教和哲学伦理道德等,都有一点儿概念,它们之中有没有这样的思想呢?没有!古往今来,惟有佛陀才倡导、宣扬了这样的思想。《入菩萨行论》中也讲过:一般凡夫对于这些无私利他的心行,不但是为了他人想不出来,即便是为自己,也连做梦时都不曾梦到。因为这些崇高的思想与凡夫的自私心差得太远了。然而,现在的关健问题,不是达不到标准,而是不往这个方向努力。请大家想一想:我们每天都在做些什么?很多人不但做世间法是为了自己,而且连出世间的闻、思、修,也全是以自己为中心,这就是当前我们修行大乘法的最大障碍。所以,尽管我们现在不能完全接受这些思想,但仍要往这个方向努力,大乘菩提道本来就是需要一步一步走上去的。而所谓的往这个方向努力,就是指修习自他相换等菩提心的修法。其实,修行就是一种锻炼。譬如,一个运动员在开始锻炼的第一天,可不可能马上达到其最终目标呢?这肯定是不可能的。他只有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样的,&现在&就是我们修自他相换的第一天。因为从刚刚开始到最终达到上述标准,肯定需要一段时间,所以我们要从现在做起,而且要持之以恒,这才是最关键的。二、自他相换的具体修法该怎样修自他相换呢?其入座的方法和以前所讲的没有任何差别。在打坐的前期工作全部做完以后就静下来,首先要按照四无量心的修法,详细地修一遍知母、念恩、报恩,并由此深深地体会到:一切众生都是我的母亲;而且每一个众生作我母亲的时候,对我都有这么大的恩德;由此又进一步想到,今天就是轮到我去报答母亲深恩厚德的时候了。因为,以前曾经作过我父母的那些众生,现在绝大多数都堕落在恶趣里,正在忍受着剧苦的折磨。虽然他们中的一些也能暂时享有某种安乐,比如说,野生动物在没有受到人类侵扰、猎杀的时候,也能相对自由地生活;但他们还是有无明的痛苦(所谓无明,即指什么也不懂、愚蠢),以致没有修行的机会。而我现在已经明白了这些道理,并且也有修行的机会(如有适当的时间、自由等等),总之,各方面的条件都已经具备了,所以,现在就是我来报答母亲恩德的时候了。那么,该如何报恩呢?此处首先需要修两点:其一、是以大悲心领受众生的痛苦;其二、是以大慈心布施自己的快乐,也即以大慈心将自己的幸福带给众生。1、以大悲心领受众生的痛苦(1)思维首先,我们需要观察一下,以前曾经对我有这么大恩德的父母众生,他们现在是幸福,还是痛苦呢?这就需要从外加行中的轮回痛苦的角度去观察,由此就会发现:所有众生都在经受着不同层次痛苦的折磨,没有一个众生是没有任何痛苦的;不仅如此,他们不但正在感受痛苦的果,而且同时又播下了痛苦的种子(因),所以他们的苦难将是永无休止的。在了知父母众生的现状和未来后,我们又该怎么修呢?接下来,就应该修一遍四个具备:第一、具备想望,即非常渴望每一个众生都能远离一切大大小小的痛苦;第二、具备发愿,即从内心深处真诚地祝愿所有众生,都能够远离一切大大小小的痛苦;第三、具备发誓,即发誓从现在起,我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减少乃至断除众生的一切痛苦;第四、具备祈请,即祈请上师三宝、诸佛菩萨加持我,能够遣除众生的痛苦、清净众生的罪业。与此同时,还要念诵相应的偈颂。然后,就开始修自他相换。这时应当思维:这些罪苦的父母有情是多么地可怜啊!虽然我已经发誓为他们断除痛苦,但到目前为止,这还只是一种发心而已,并没有产生什么实际的效果。既然我做得这么不够,现在我就必须真诚地发愿:但愿一切众生的所有痛苦及痛苦之因都能够同时迁移到我的身心之上。需要说明的是,实际上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众生的痛苦,不是无因无缘产生的,而是&自作自受&的结果,即因自己所造的罪业,而令自己感受相应的苦果,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是不可能代替众生受苦的;另外,如果某人的痛苦真的能够迁移到另外一个人的身心之上,那么六道众生的所有痛苦,肯定早已迁移到释迦牟尼佛的身心之上了,然而这却是不可能的。也许有人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为什么要发不可能实现的心愿呢?&在大乘经典里也记载着类似的问题:&菩萨所发的一切誓愿,是否都能实现呢?&答案是:&不能,菩萨的某些心愿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么,他们为什么要发这种不可能实现的心愿呢?&答案是:&这不但不是菩萨的过失,反而恰恰反映了菩萨的精神和勇气。&这也是我们所要培养的一种精神。因为,只有当具备了这种&连不可能办到的事情,都愿意去做&的精神和勇气之后,我们才能够真正地做到无自私地奉献,真正地去实践大乘菩萨的六度万行,也才能够义无反顾地度化众生,这就是我们修习自他相换的原因所在;反之,如果内心没有这种勇气和精神,就很难克服自私的心理,并很容易发生这样的事情:虽然一开始时说的、做的都挺好,但是最后却依然是为自己打算。譬如,我们首先虽然纯粹是为了众生而布施,可是当看到自己没有饭吃的时候,就仍然会为自己着想:&看来我不能把全部财产都送给别人,否则我自己会饿死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就是因为锻炼的功夫还不到家的缘故。所以,我们在修自他相换时,就要在心里诚心实意地反复思维:祝愿对我恩深似海的父母众生身心上的一切痛苦及痛苦之因,都能够在这一座当中,立刻成熟在我的身心上。而且在这样思维时,也要加上四个具备:第一、具备想望:非常希求所有众生的痛苦及痛苦之因,在这一座当中,就于此时此地,快速地成熟于我身心上;第二、具备发愿:祝愿一切有情的所有痛苦及痛苦之因都能够立即成熟于我身心上;第三、具备发誓:这时该怎样发誓呢?若是发誓让所有众生的痛苦及痛苦之因,立即成熟于我身心上,则此誓言必然是无法实现的;但我们可以这样发誓:当众生受苦的时候,发誓愿意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做一些事情,帮助其他人解决一些问题、承担一些痛苦,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办到的。譬如,一个人生了病,却无人照顾,那我们就应该去照顾他;又如,某人十分贫穷,那么即便是在自己的条件不是很好的情况下,也可以适当地与他分享自己的财产。因为这些财产原来是属于我的,而在布施之后,它们就不属于我了,虽说我所能承受的只不过是如此,但这也算是领受了他人的痛苦。总而言之,我们要点点滴滴地去做,甚至连这么一点点的小事也不能忽略。藏地有一句俗话:&小善(功德)不屑做,大善(功德)不会做,最后无一善。&实际的情形也是这样。所以,千万不能因为善小而不为,而应尽己所能、实实在在地替别人承担责任和痛苦。此时就是要这样发誓;第四、具备祈请:祈请诸佛菩萨加持我,能够真正实现以上誓言。以前在讲四无量心时,每一个无量心的修法都离不开这四个具备;现在修自他相换时,这四个具备也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下面是观想的方法。(2)观想观想的目的,是为了使思维的能力更强,也就是说,是为了更容易生起自他相换的心。此时,先要观想自己的母亲,她正在经受着内心和肉体所有痛苦的煎熬,而且烦恼炽盛,并正在造作恶业。简单地说,就是观想母亲痛苦的因和痛苦的果,都变成一股黑色的气体,并随着空气被排出体外;这时再观想,当自己吸气时,这股黑色的气体就随着吸入的空气进入自己的体内;于是,母亲就因此而远离了一切痛苦和痛苦的因,而她所有的痛苦和痛苦的因,便都成熟于我的身心之上了。要这样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观想。如果在观想的过程中觉得很累,就停下来,并依照以前所讲的休息方法休息一下,然后又从头开始:时而思维,时而观想。在一座当中这样反复锻炼,这就是第一个修法&&以大悲心领受众生的痛苦。在一座中即便只修这一个法,也是可以的。需要补充的一点是:在对母亲观修好之后,还要对父亲等其他亲友进行同样的观修;这样修好之后,还要将观想的范围逐渐地扩大&&从素昧平生的路人到冤家仇敌,从一村、一县到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后,在开始起座时要观想:众生所有的痛苦和痛苦的因,都变成黑色的气体融入自己的身体,从而使一切众生远离所有的痛苦及痛苦之因。所谓观想黑色气体融入自身,是指观想黑色气体从自己的鼻孔进入身体,并完全融入住在心脏里的我执。其实我执是不可能住在心脏里的,之所以这样观想,是为了故意破坏我执的缘故。这就是观想的方法。2、以大慈心布施自己的幸福(1)思维这时,要从内心深处一心一意地思维:祝愿在这一座当中,即就在此时此地,自己所有的幸福和幸福的因,如闻、思、修,或持戒、布施、忍辱等善业,都能立即成熟于父母众生的身心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缺少了前面的知母、念恩、报恩等修法,便很难产生这些念头。因为,只有在修好知母、念恩以后,才能深刻地体会到:所有众生是我的母亲,而且她们对我的恩情比大海还要深。虽然作为一介凡夫,我自己都不得不流转于轮回之中,自然我也不会享有太多的幸福,具备很深的善根,而且令众生离苦得乐的能力也是很微弱的,但尽管如此,我仍然愿意把所有的善业和幸福都送给母亲。这样思维以后,还是要加上四个具备:首先是具备想望:非常希望能够将我所有的幸福和善业都迁移到母亲的身心上;其次是具备发愿:一心祝愿我所有的幸福和善业都能够成熟于母亲的身心上;再其次是具备发誓:其方法与&以悲心领受众生的痛苦&中的发誓方法相似;最后是具备祈请:祈请诸佛菩萨加持我,能够真正实现自己的誓言。下面是观想的方法。(2)观想此时的观想方法与前面的恰好相反,即:把自己以前所造的善业,出离心、菩提心等善的心念,还有所有的幸福,包括内心的快乐,都观想为白色的气体;再观想,当自己呼气时,此白色气体就随着空气一起被排出体外;又观想,当母亲吸气时,此白色的气体就跟着空气一起进入母亲体内;然后再观想,就像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别人穿上一样地,将自己所有的幸福和善业都送给母亲。具体修行的时候,在一座当中要反反复复地思维、观想,观想、思维,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修法。如果觉得累了,就可以休息一下,然后再从头修起。还需要补充的是:观想时,在对母亲修好之后,也要将观想的对境慢慢地扩大:从父亲等其他亲友&陌生人&仇人;再从一村&一县&全国&全球;最后,在开始起座时要观想:自己所有的快乐和快乐的因都变成白色气体,并融入所有众生的身体,从而使一切有情离苦得乐。这就是观想的方法。3、两首偈颂前面讲了自他相换的思维和观想方法,打坐时还要念诵相关的偈颂,即: 接纳得瓦错色哦若幸以乐转诸众潘帝南夸岗瓦效祈愿利乐遍虚空德纳先机德阿可若苦领受他众苦德阿加措干巴效祈愿苦海尽干涸另外还有一首偈颂是:夸念卓沃德阿界当具愿普天众离苦及苦因扎尼达各界拉门界戒悉皆成熟于吾之相续达各盘递给错玛丽巴吾之一切利乐之善资玛界卓唯托尼桑吉效愿宿母众获而成正觉这两首偈颂具有非常殊胜的加持,哪怕是以造作的发心来念诵,其功德也远远超过了只为自利而念诵成千上万遍本尊心咒的功德。虽然所有的佛法都很殊胜,但其殊胜程度还是有差别的。(这主要是由于修法者发心的不同而造成的。)既然是这样,我们就应当了知哪一个法是最殊胜的。因为,在不那么殊胜的法上,即使下再多功夫,其结果也不过如此;然而在非常殊胜的法上,哪怕只有稍许的精进,则其收获也是非同寻常的。4、三个相换下面要讲的,是自他相换中十分重要的修法&&三个相换,即:执着的相换;疼爱的相换;苦乐的相换。无论是在打坐中,还是在日常生活里,我们都要进行这三个相换的锻炼。(1)执着的相换何为执着的相换?从无始以来,我们从来不曾把其他众生执着为我,而始终执着自己的身心是我;所以,从今以后,我们就要反过来&&对所有众生生起我执心,也即:把天、非天(阿修罗)和人等三善趣有情,当作自己的上半身;把旁生、饿鬼和地狱等三恶趣有情,当作自己的下半身。要以六道众生作为自己的身体,并且要像以前执着自己的身体那样来执着所有众生。由于有了这样的观想,我执的范围就与以前大不一样了:从前是自己一个人;现在是所有众生。若能反复锻炼&执着的相换&,最后就的确可以待人如己般地对待一切众生。可是,很多人在刚开始时,不要说对这个想法有什么体会,甚至连理解它也是相当困难的。我们的心里难免会生起这样的疑问:天、非天和人怎么可能是我的上半身呢?旁生、饿鬼和地狱有情又怎么可能是我的下半身呢?当然,这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仅仅是一种精神上的观想,并不意味着三善趣众生真的是自己的上半身;三恶趣众生真的是自己的下半身。然而从究竟的意义上讲,自己的身体其实也不是&我&。虽然人们总认为身体是&我&,可是,对轮回稍有认识的人都知道,我们现在的身体不是从前世带来的,而是由另外的因缘所产生的,因此,我现在的精神,肯定也曾经(如前世)是属于六道中另外一个&有情&的,而不是属于&我&的,(这里所说的&有情&和&我&,都是指有情和我的身体。),由此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的身体并不是我。而且,由中观的推理,也能得出相同的结论。既然在这个身体上根本不存在一个我,而我们却可以把它执着为我的话,那么,为什么不能把六道众生的身体执着为我呢?这是同样的道理!只是我们从来没有这样的习惯而已。所以,我们要从现在起,开始逐渐地去习惯这种&执着&,这样做是很有道理的!下面再以一个事例,来说明&执着的相换&是十分合情合理的。譬如,当全村的人集中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会视自家人为我方,而视其他人为他方,而且会对自己生起我执,并对自己的亲眷生起我所执。(我所执,是指对我所拥有的人或物的执着。)这时,如果有人对我方不好,我就会生起瞋恨心;接着,再将范围扩大。比如,当全县的人集中起来举行比赛的时候,则我所执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到我们全村的人,如果我们村在比赛中输了,那我肯定会不高兴的;同样的,当全省的人集中在一起的时候,则我所执的范围又扩大到我们全县的人;而在奥运会等世界级的比赛中,自己所执着的,就会是自己国家的人。其实,这些执着都是毫无根据的。因此,现在我们所要执着的,不是一个村、一个县或者一个国家的人,而是执着所有众生是我的身体。若能这样精勤思维,最后就可以打破国家、县、村和他家、我家的界限,而对所有众生生起我所执。这就是执着的相换。佛经里也有这样的说法:&众生头痛,故菩萨心痛。&意思是说,无论是哪一个众生感受痛苦,菩萨都会心痛的。有些人听到这话,就情不自禁地担心起来:&我现在连全家人的痛苦都承受不起,如果要把所有众生的痛苦都加在我的身心上,我又怎么承受得了呢?& 当然,在证悟空性以后,就不会有这种担心了;而在证悟空性之前,有一些压力和痛苦,是在所难免的。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我们来讲,目前的这些痛苦同样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这样的痛苦,是我们修行的动力和勇气,它可以使我们在修行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毫不退缩。譬如,学生在校读书时,虽然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困难。比如说,他如果不好好学习,就会考试不及格,将来也找不到工作,若是这样,他就没有了生活的保障等等。可是,如果没有这些压力,他就不会用功读书了。正因为有了这些痛苦,他才有了学习的动力,从而发奋图强,并取得优异的成绩。又如,在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这种人:平时,他在各方面都一帆风顺,于是他就高枕无忧地沉醉在这些&幸福&之中,但是,当不幸到来的时候,他往往会痛苦得难以自拔。这时他才感觉到,原来生活也不是那么美好;如果以前能够居安思危的话,那么现在他至少会有一些心理上的准备。同样的道理,我们也需要一定的痛苦和压力,否则就会懒散、放逸地混日子,最后只会落得个一无所获、悔恨交加的下场。不过当修行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不再需要这种动力了。因为在证悟空性以后,内心就了有非常大的、自由自在的空间,那时即便没有这样的动力,也会精进地修行。但在没有达到这种境界之前,对于大乘修行人而言,痛苦就是必不可少的良师益友。这是第一个相换&&执着的相换。(2)疼爱的相换何为疼爱的相换?以前,我们每一个人都十分疼爱自己而不顾别人;所以,从今以后,我们就要反过来&&不再那么地疼爱自己,而是疼爱其他众生,一心为其他众生着想。这是第二个相换&&疼爱的相换。(3)苦乐的相换何为苦乐的相换?以前,即或是在一件小小的事情上,我们也是尽量把好的留给自己,不好的才送给别人,一切都为自己着想,这是所有凡夫人的基本原则;所以,从今以后,我们就要反过来&&把世出世间的一切快乐、善根、光明等利乐都送给众生;把一切痛苦、烦恼、黑暗等衰损都留给自己。这是第三个相换&&苦乐的相换。以上修法非常重要,所以,我们不但在打坐时需要这样思维,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吃饭、睡觉的时候,还是走路、工作的时候,都不能离开这两首偈颂和三个相换的精神内含,而且要根据我们的能力去做。即便我们不可能在第一天就做得很好,但这也不成问题,可以一步一步来。因为这三个相换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有人想修大乘佛法,并想成为一个标准的大乘修行人的话,就必须做到这三个相换。如果不能实践这三个相换,仍旧像以前那样,一切都是为自己打算,那就永远都没有资格作大乘修行人。5、三个发愿下面再讲三个发愿,这三个发愿有什么作用呢?作为一个菩萨,应该使所有与自己结缘的众生,都能因此而变得有意义,而所谓的&意义&,主要是指在解脱上的意义。虽然菩萨也希望有缘众生都能够健康、长寿等等,但此处所说的&意义&内涵,却远远不止于此。简单地说,作为一个菩萨,凡是与他有缘的众生都应该能够从他那里得到利乐。虽然现在我们不是菩萨,但将来我们也要像菩萨那样,使所有与自己有过接触的众生,都能够获得解脱的利益。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实现这个目标呢?要想将来实现这个目标,现在就要发三个愿:第一个愿是有关身体的;第二个愿是有关受用(财产)的;第三个愿是有关三世善根的。第一个是有关身体的发愿即祝愿:从现在起乃至生生世世当中,无论我是作帝释、梵天等众生当中伟大的人物也好,还是作蚂蚁、蚯蚓等微贱的生命也罢,凡是听到我声音,看见、接触或者思维、观想过我身体的所有众生;不管他们是以信心、恭敬等与我结成善缘,还是以贪心、瞋心等与我结成恶缘,总之,凡是与我结缘的一切有情;甚至于总有一天,当我的身体被扔到尸陀林中,并且因腐烂而散发出臭气的时候,哪怕是那些闻到我尸臭之气的众生,都能够暂时远离内心和身体的痛苦,并最终得到究竟的解脱。这是第一个发愿;第二个是有关财产的发愿即祝愿:从现在起乃至生生世当中,我无论是作腰缠万贯的亿万富翁也好,还是作食不果腹、流落街头的乞丐也罢,凡是听到我财物的声音,看见、接触或者思维过我财产的所有众生,而且,不管与我结的是善缘还是恶缘,他们都能够因此暂时远离身心的痛苦,并最终得到究竟的解脱。这是第二个发愿;第三个是有关三世善根的发愿虽然凡夫是不会拥有无漏善根的,但作为一个修行人,我们还是会拥有一些有漏的善根,比如出离心、菩提心等大善根,以及缺少出离心和菩提心的世间小善根,所以,我们就要祝愿:但愿依靠我三世所有的善根,能够令所有众生暂时远离身心的痛苦,并最终得到究竟的解脱。这是第三个发愿。这三个发愿也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每次我们都要这样发愿,特别是在放生的时候。在佛经里多次讲到:当救了一个众生的性命之后,无论发什么样的愿,都是能够实现的。佛无虚言,我们对此也应该深信不疑,故而,在我们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之后,若能这样发愿,则此愿在不久的将来必定会实现。当修完以上这些修法之后,在出座时,还要像以前在出座入座的方法里所讲的那样回向。这就是自他相换的修法。6、如何面对各种顺缘和逆缘在《修心七要》和《普贤上师言教笔记》中还特别强调了一点,那就是,无论是在面对生活或修行的各种顺缘或违缘时,大乘修行人与凡夫的反应都是截然不同的。(1)如何面对顺缘在人的一生当中,不可能没有任何的幸福。当享有世间的幸福或修行上的圆满(如在闻、思、修上的进步)时,凡夫的表现往往是:首先无休止地拼命追求幸福、快乐,当事业、家庭等各方面都非常圆满时,却不去修自他相换等修法,从而让幸福白白地消逝。因为没有什么压力,即没有为救渡一切众生而发誓成佛的决心,所以这时就会得意扬扬、无所顾忌,而不会去考虑其他众生的幸福和解脱;而大乘修行人的表现却与此迥然不同:虽然大乘修行人不曾费尽心机地谋求自利,可是当福德因缘具足的时候,他们仍然会享有世间的幸福和出世间的圆满,但他们却不会浪费这份幸福和圆满(所谓的浪费,是指像凡夫那样让幸福白白地过去。),而是抓住这些机会,使它们成为修行的资粮。具体的办法是什么呢?具体的办法,就是要随时随地发起这样的心念:虽然我所拥有的幸福和圆满是有漏而微不足道的,但我仍愿一心一意、诚心实意地把它们全部无条件地送给一切众生,就像毫不犹豫地脱下自己的衣服,并让别人穿上一样。实际上,这种发心比回向还要深一些。(2)如何面对各种违缘在人的一生当中,不可能完全是幸福,多数都是不同层次的痛苦经历。当我们遇到各种违缘,尤其是在造作犯戒等罪业之后,我们应该怎么去面对呢?此时,如果是用世俗的方法去面对,就不是修行人的作法,而只是一般人面对违缘的方式而已。这样做只会让这些痛苦白白地过去,最终它除了会伤害我们的身心之外,不会起到任何作用。那么,一个修行人应该怎样应对这些痛苦呢?是不是以空性的见解来应对呢?虽然这是很好的办法,但是对于没有证悟的人来说,这种办法就很难见效。那么,通过其他途径,比如说,请僧众念经来解决问题,行不行呢?虽然它可以起到作用,但其效果却不一定是立竿见影的,而且也不一定是十分理想的。就算它能很快奏效,其作用也只限于帮助我们忏悔了这个罪过而已。实际上,作为一个大乘修行人,在遇到各种难忍的痛苦时,特别是在违犯了密乘戒或别解脱戒之后,他一定不会悲伤沮丧,但这并不代表他没有忏悔之意。因为,当凡夫遇到相同的痛苦时,就会立即想尽一切办法远离痛苦,而大乘修行人却会勇敢地面对并承受各种痛苦及痛苦之因:既然事已至此,我就应该把它们转变过来&&不但不能让这些痛苦或破戒等罪业成为我修行的障碍,而且要把它们变成我修行的顺缘。对于这种作法,很多人都难以理解:&犯密乘戒&怎么可能成为修行的顺缘呢?因为菩萨有善巧的方法,所以就能做到世人无法理解的事情。这个善巧的方法又是什么呢?就是以上所讲的自他相换的修法。比如,当我们破戒之后,就要这样思维:我不应该太难过,而要把它变成修慈悲心的顺缘。虽然现在我事事不顺,而且罪业缠身,但是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多如牛毛的人,造了更为严重的罪业。既然是这样,我就应该就此而发愿:但愿以我现今所造的犯戒等罪业,能代受所有众生所造的犯密乘戒以及出家、在家别解脱戒等数之不尽的罪业;但愿在我接受这些罪苦之后,他们就能摆脱痛苦的折磨;祝愿我的违缘能够真实地代替他们的违缘。若能诚心实意地这样发愿,则这些违缘一定不会成为修行的障难,反而会变成前进的顺缘。同样的,这时也可以修三个相换或三个发愿。如果能以这种方法将痛苦转为道用,那么对于一个大乘修行人来说,痛苦和快乐也就没有什么差别了。因为对他而言,哪怕再大的违缘,都不再是违缘,反而变成了在修行道路上前进的因缘。这样一来,他的修行就只会进步而不会退步,所以,这是很重要的。但是,在将痛苦、罪业转为道用之时,特别要留意自己的发心是否真诚。比如在生病时,我们若是因为修法里讲过:&观想代受众生的痛苦,会有很大的功德&,便为了自己早日恢复健康而去修所谓的&自他相换&。假如真的是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而修自他相换,那么很显然,这种发心与自他相换之心就是完全相违的。因此,以这样的发心而修自他相换,不但是毫无功德,而且会增长自私心。佛经里讲过,这样修是不管用的。所以,我们首先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即在健康顺意时,就提前锻炼自他相换。但是,不管何时修自他相换,我们都必须诚心实意,不能有半点虚假,否则就是自欺欺人,这就是修行最重要的诀窍。三、结语总而言之,我们不仅要在静坐时这样思维、观想、发愿,而且还需要把这些修法落实到日常生活的起心动念、一言一行之中。若能这样去做,则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就会因此而完全改观。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会不会变得没有任何原则呢?答案是:不会,改变之后我们不仅没有丧失原则,而且还有了更好的原则。因为,凡夫的原则就是&&我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活得非常快乐,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无论给别人造成多大的伤害,我都愿意去做,也就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可以不择手段;而大乘菩萨的原则却与此完全相反&&只要能为众生带来任何利益,无论让我奉献什么,我都心甘情愿、乐此不倦。修好自他相换以后,我们就会变成一个这样的人。请大家不妨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企业的职工,全部变成这样的人,那么这个企业会是什么样子?如果一个国家的上上下下,包括普通的老百姓在内,全部变成这样的人,那么这个国家会是什么样子?姑且不说那么广,只假设我们自己变成了这样的人,那么我们的人生价值会有怎样的改变?最后我们又会获得何等的收获?!从这些角度来看,就可以明白这些思想、修法的价值和功德。它们就是大乘佛法的精髓,所以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应当了知:谁能够做到自他相换,谁就是大乘修行人;谁做不到,谁就不是。这是判断自己是否已经成为大乘修行人的一个比较严格的标准。虽然自他相换的修法要求很高,不过在上述的所有修法中,都没有强求我们必须立即达到修法的标准。但是,如果我们想作一个大乘修行人的话,这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所以,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树立起远大的志向,并脚踏实地地为实现这一志向而精进,这才是最重要的。&
【转帖即为法布施,功德无量】出处参考:
6月6日五明佛学院将举办“度母法会”。度母是集诸佛菩萨事业、功德之本尊,加持力异常大及迅速。此次共修是千载难逢,请您多多转发,号召更多的人参加,让更多的众生加入此次共修!
http://www.zhibeidy.com/848.php
转& 妙华上师 微博:
一个明心见性的人,无论他遇到什么逆境,都能欢喜承受。例如:有一个小孩端了一碗汤,一不小心跌倒把碗打破了,他的父母就一直打他。但碗已经破了,就算你再怎么用力打这个小孩,&碗&&还是不能自动黏合的。所以,对于事实,我们就要有勇气来承受它。
人类一辈子都在准备、准备、准备;只是对下一辈子没做准备!
念六字大明咒的威德力无穷。大家想平安,就应多念&嗡嘛尼呗美吽&,这就是观音菩萨的慈悲心,如电话号码一样。我们用虔诚心拨通观音菩萨的号码就是&嗡嘛尼呗美吽&。
亲友书 第一课
1、《亲友书》的作者是谁?他有什么样的功德?了知作者功德后,对你学习本论有哪些帮助?
2、按照古大德的要求,听法者、传法者分别应具备什么条件?你欠缺什么?今后会怎么做?
3、有些法师讲法时诙谐幽默,而有些法师则词句拙劣,假如你是听法者,你会选择哪一位?为什么?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今天开始学习&第二大佛陀&龙猛菩萨撰著的《亲友书》。
这部论典,年我在学院传过一次;后来又于年,翻译了麦彭仁波切的《亲友书释&白莲鬘》;学院的各班法师也给大家传讲过。对于这个法,大多数道友都非常熟悉,也明白它的殊胜性,因此,这次应当以欢喜心来听受。
短暂的人生中,遇到摩尼宝般的佛法相当难得,我们应该有一种欢喜心、清净心、恭敬心,若能如此,佛法的加持不可思议,得到的利益会无法估量。所以在学习之前,每个人要立下坚定誓言,依靠这样的殊胜妙语,通达如来教法的真正含义,并根除贪嗔痴为主的一切烦恼。
这次学习《亲友书》,我准备从颂词上作字面解释,在这个过程中,希望大家不要断传承,不要听了一半就半途而废,否则,生生世世会在相续中种下不好的种子。以前上师如意宝经常强调,就算你有特殊情况,回来后也应该到上师那里补传承,或者我也特殊开许,通过光碟把传承接上。刚开始学一部法,务必要发愿善始善终。我也在诸佛菩萨前立誓,若没有现前一些无常,一定要把这部法传讲圆满。我们刚讲完的《入菩萨行论》,大概有两百多堂课,这个都能圆满的话,相信在三宝加持和大家发愿的因缘聚合下,这次也一定能圆满成功!
下面开始正式宣讲:
解释题目:《亲友书》
&亲友&,是指释迦教法弘扬者龙猛菩萨的亲密挚友&&乐行国王。当时他们没有见面,龙猛菩萨以书信的方式为其宣说解脱道,这些窍诀集成一部论典,就取名为&亲友书&。
印度佛教史记载:为了利益更多所化众生,龙猛菩萨曾前往北俱卢洲,路上遇到一个孩童,尊者凭手纹而授记他将来会成为大国王。当北俱卢洲调化众生的事业圆满,尊者重返故土时,这名孩童已当上了国王,即是乐行国王。乐行国王迎请尊者到皇宫中受供,尊者在那里住了三年,尽心尽力地广弘佛法,饶益无量有情。离开乐行国王的皇宫后,龙猛菩萨长期住在印度南方,之后他通过书信的方式,给乐行国王传授了两大教言:一是《中观宝鬘论》,二就是这部《亲友书》。
介绍作者:龙猛菩萨
佛教历史上,龙猛菩萨是公认的登地菩萨,佛陀在《楞伽经》中亲自授记:&南方碑达国,有吉祥比丘,其名呼曰龙,能破有无边。&意即南方碑达国有一位吉祥比丘,名叫龙猛,在佛陀涅槃之后,佛教内部产生争论时,他站出来弘扬大乘中观,破除有边与无边,诠释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在《大鼓经》、《大云经》、《文殊根本续》等大乘经续中,对龙猛菩萨也有明显的授记,有些说他是一地菩萨,有些说是七地菩萨,有些甚至说获得了佛果。藏传佛教中他被喻为二胜六庄严之一,汉传佛教中他被八大宗派奉为开山始祖,这样的大菩萨、大圣者,佛教徒没有一个不承认。
《大唐西域记》中说,当时龙猛菩萨令佛法越来越兴盛,魔王波旬极度不安,投生为乐行王的儿子&&具力太子,为了获得王位,跟母亲商量要害死龙猛菩萨。他来到菩萨前面,说自己不幸得了一种病,非人脑不能医治,求菩萨布施自己的头颅。龙猛菩萨心想:&往昔佛陀无数次布施自己的身体,如今我遇到这样的对境,也应当满足他的心愿。&于是随手取一根吉祥草,吹口气化作利剑,把头割了下来,以此而示现圆寂。
《前行》里面也说,乐行王子向龙猛菩萨索要头颅,菩萨爽快地答应了。太子奋力挥起宝剑,可好像斩虚空一样,根本无法伤害菩萨。菩萨告诉他:&我五百世前就彻底清净了兵器砍割的异熟果报,所以用兵器无法砍断我的头。但我曾经割吉祥草时杀害小虫的宿业没有偿还,你用吉祥草可以割断我的头。&太子依言照办,头颅当下落地,菩萨趋入寂灭,往生极乐世界。
王子担心头颅会重新复原,便将其扔到了一由旬以外的地方。由于菩萨对地水火风已获自在,所以身体与头部变成两座大山(我去印度南方时,看到并朝拜过)。不过更奇妙的是,随着岁月的递增,二者之间的距离一步步缩短,等到将来两山接触之时,龙猛菩萨将重入此身体,再次弘扬大乘般若法门。
龙猛菩萨的殊胜教言,大家有机会学习,确确实实非常有福报。现在邪说层出不穷,邪恶势力也十分强大,在暗无天日的世间上,我们得到人身、值遇佛法,并能听闻佛陀亲自授记的龙猛菩萨之教言,是多生累劫的善根福德,理应值得珍惜。
《亲友书》是龙猛菩萨给乐行王的教言。汉传佛教的经典中,乐行王又名禅陀迦王、乘土王。早在唐朝,《亲友书》就被义净法师翻译出来了,义净在翻译之前曾说:这些窍诀十分殊胜,可惜汉地多不了解,故将之翻译出来,希望能顺利流通。年我依他的译本给大家作过解释,但以藏文来对照,许多词句比较难懂,不太容易直接了解。后来宋朝译师也翻译了两个译本,现收录于《大藏经&论集部》中,因而在汉传佛教中,《亲友书》有三个不同的版本。然自唐朝到现在,从汉地历史上看,人们对这部论典并没有予以足够重视,不像《阿弥陀经》、《金刚经》那样人尽皆知。
如今依靠大家的信心和发愿力,弘扬《亲友书》的因缘已经成熟,希望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今后若有机缘,也应全力以赴在不同层次的佛教团体中弘扬。本论所宣讲的教言,只要是大乘根基、对佛教有信心,百分之百有非常大的利益。世间乱七八糟的学问,并没有什么价值,最有价值的就是圣者的金刚妙语,它可让众生根深蒂固的烦恼逐渐瓦解,有殊胜威力和不共加持!
《亲友书》是未直接会面而以书信方式对国王的教诫。类似的传法方式,在佛教历史上也有很多,例如《教王经》、《妙臂请问经》、《龙王请问经》等经典,以及《致弟子书》等论典,都是对佛教有不共诚信的印度国王,通过不同因缘所获得的佛陀教言。
表面上《亲友书》是作者对乐行王的教言,但实际上,也是我们后学者要学习的内容。在藏传佛教中,宁玛派、格鲁派、噶举派、觉囊派、萨迦派等各教各派对此相当重视,希望通过这次讲解,汉传佛教中净土宗、禅宗、华严宗、天台宗等教派的佛教徒,也能认识到它的殊胜性,认认真真地学习。
大圣者的教言,如果一直失传下去,真的特别可惜。世间的高楼大厦倒塌了,并没有什么遗憾,名人、明星离开人间,也不一定有很大损失,但非常殊胜的论典,若没有把它的传承继续下去,这才是最最可惜的。以前藏传佛教中,就有个别珍贵教法断了传承,所以后来没办法弘扬。
这一部《亲友书》,对众生肯定有利,能否真正得以弘扬,关键看我们的发心、我们的能力。弘扬它的责任,不仅在出家人身上,包括在家人也有。有些人认为,弘法利生是大法师、大住持的事情,对我一个小小的僧人或小小的居士来讲,简直是望尘莫及。这种想法不对。大家一定要想到:&我在有生之年,乃至生生世世,都要弘扬真正的教法,令众生的相续得以转变,趋向善法。&应该有这样的发心!
按藏文字面解释,远离一切过患称之为&文&;具足自他二利功德叫做&殊&;形象恒常稳固、永不衰老,始终是岁的妙龄童子,即为&童子&;在文殊师利童子前,上等者以见解顶礼,中等者以修行顶礼,下等者以三门恭敬顶礼,这就是&顶礼&。译师为使翻译善始善终,不遇到违缘、具足一切顺缘,从而安立这个顶礼句,依此也可了知《亲友书》属于对法藏(论典),这是遵循王敕钦定。
之所以顶礼文殊菩萨,因为他是诸佛菩萨的智慧总集。《中观庄严论释》说过,哪怕一瞬间忆念文殊教言,也能遣除相续中的无明黑暗。文殊菩萨的功德不可思议,我们平时应该多祈祷,念诵他的咒语和仪轨。经典中说,念文殊菩萨的名号或心咒,超过持诵十方三世诸佛的名号。
《未生怨王除罪经》中专门讲过,释迦牟尼佛最初也得受过文殊菩萨的法恩。有一次佛陀在灵鹫山说法,文殊菩萨携二十五位菩萨从须弥山来到佛陀跟前。当时两百天子对大乘退失信心,准备发小乘声闻缘觉之心,佛陀为了救护他们,化现出一位施主,对佛陀供养一钵斋饭。这个时候,文殊菩萨忽然说:&你钵盂里的饭分我一点吧,不给的话,说明你不报故恩。&
舍利子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佛陀还要对文殊菩萨报恩。佛陀为了遣除舍利子等声闻罗汉的怀疑,也为了使两百天子对大乘重生正信,于是示现神通,将那钵饭扔到地下,没入地后越过恒河沙数世界,到了光明王如来的刹土,钵悬浮在虚空中。佛陀让舍利子去捡钵,舍利子依靠罗汉的神变,经过一万个刹土也没发现钵的踪影,于是无功而返。佛陀又派其他罗汉去找钵,结果他们用尽了神通仍徒劳无获。
须菩提对弥勒菩萨说:&您是十地菩萨、佛之补处,您屈尊去找,应该找得到吧?&弥勒菩萨说:&我也有困难。要找此钵,须入不共的三摩地,而这种三摩地,只有文殊菩萨才有,你去求求他吧!&须菩提又跑去求文殊菩萨:&您可不可以去找佛陀的钵盂?&于是文殊菩萨示现微妙神通,右手一直伸出去,一边发光一边越过下方无量世界&&依靠佛陀和文殊菩萨的加持,在场眷属皆看得清清楚楚。最后到了光明王如来的刹土,大放光明,现出千百瑞象。
此刹土的菩萨均感稀有,纷纷到光明王如来前询问。如来说:&此乃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为了利益众生,让他的眷属文殊菩萨所示现的神变。&这个时候很多眷属祈求:&我们也想看一看娑婆世界!&光明王如来就加持他们,如愿看到了娑婆世界。有一个叫光吉祥的菩萨(光英菩萨),看到娑婆世界的污浊情景后,忍不住哭了起来,觉得释迦牟尼佛和众菩萨就像如意宝落进泥坑里一样可惜。光明王如来说:&你不要这样认为!我们佛土十劫中精进修禅的善根,不如娑婆世界一晌午修慈心的功德大。&(娑婆世界表面上看来,人人长得难看、穿得不好,烦恼也特别多,到处充斥的都是五欲六尘,肮脏不堪。然而这里可以修厌离心、菩提心,其功德远远超过清净刹土。上师如意宝讲《八大菩萨传》时也说过,娑婆世界还是有一些优越性的。)
下面的过程,我就简单地讲吧:文殊菩萨把钵盂拿回来之后,大家都叹为稀有,认为文殊菩萨很了不起。这时舍利子的怀疑还没有遣除,佛陀就告诉他:&我之所以有这样的神通功德力,离不开文殊菩萨过去所赐的法恩。久远以前,无敌幢如来(莫能胜幢如来)出世转法轮,有位比丘叫智幢(慧王),他到城市里化缘时,得到一些饮食。有一个商主之子叫无垢军(离垢臂),他看见智幢比丘钵盂里的斋饭,特别想吃,就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wow法师幻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